范文一:新疆水资源分布及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探讨_张玉进
第11卷第3期2004年9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No.3Vol.11
Sep.,2004
新疆水资源分布及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张玉进1,刘玉甫2,吴健军3,王 蓓2
(1.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3S”技术应用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
2.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49;3.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 要:结合野外实地考察的经验,概述了新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了影响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原因,同时探讨了新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论述了加强绿洲建设,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新疆;水资源;绿洲;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04)03-0157-03
StudyofWaterResourceDistributionandOasis
WaterResourceExploitationinXinjiang
ZHANGYu-jin1,LIUYu-fu2,WUJian-jun3,WANGBei2
(1.Laboratoryof3STechniqueApplicationoftheDepartmentofEnvironmentandRecoursesofXinjiangUniversity,Urumqi830046,China;2.XinjiangResearch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HydroelectricsScience,Urumqi830049,China;
3.AdministrativeBureauofTarimRiverBasin,Kurle841000,Xinjiang,China)Abstract:Withtheoutsidepracticalexperiencesofresearch,theauthorssummarizethedistributionofwaterreoursesatdifferentperiodsindifferentplacesofXinjiangandanalyzethereasonsforthedistribuionofit.Atthesametime,somequestionsduringtheexploitureandusingofwaterresoursesarediscussed.Thesignificanceandpracticalmeaningsofstrengtheningoasisconstructionandprotec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aredescribed.Keywords:Xinjiang;waterresources;oasis;exploitation
1 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概况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1/6,光、热、土、草、能、矿等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极为广阔和深远的开发前景。但新疆大部分地处我国干旱区,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给上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极大难度。新疆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一般说北部多,南部少,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新疆水资源总量880×108m3,目前已开发利用了近50%,从表面看,似乎还有一定的潜力。但实际上,若扣除流出国境200多亿m3的水资源,则其开发利用程度已近70%;考虑到必要的生态用水,这已接近极限的状态。
别是南面有一座平均海拔为5000m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对流层中低层严密地阻挡着印度洋和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暖湿气流北上,并在高原以北形成垂直气流的平均下沉区,致使新疆大气层中全年的水汽总量仅为13797×108t,相当于长江流域的1/5,黄河流域的1/3,水汽的成雨(雪)率只有17.6%,而长江流域水汽成雨(雪)率为30%。因此,新疆自然降水稀少,南疆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约为40~60mm,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县年均降水量仅有7mm,为世界所罕见;北疆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也只有150~250mm。新疆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17%,而境内年地表径流量仅约占全国的3%,新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干旱区之一,形成了以沙漠、半沙漠和草原以及戈壁绿洲为主的自然景观和绿洲经济、灌溉农业,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2.2 新疆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来自山区的自然降水,而不是
主要来自冰川的融化
新疆河流都是直接或间接发源于山区,山区约占全疆总面积的40%,达66×104km2左右,而山区年均总降水量为
2 影响新疆水资源分布的原因
新疆气候特征对新疆的水资源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时空不均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正中部,四面距离海洋都很遥远,特
①收稿日期:2004-04-16
(),,
·158·
水土保持研究第11卷
2048×108m3,占全疆年均总降水量429×108m3的84.3%,是新疆境内年地表径流量793×108m3的2.6倍,山区的自然降水成为新疆河川径流的最主要来源。冰川是地形与气候经过漫长岁月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总面积为24479km,总储水量5836×108m3,是自产河流年总径流量的近33倍。假若冰川融化是河川径流的最主要来源,只要33年新疆的水源就会枯竭,而千百万年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冰川的消融与积累是辩证的统一,一个阶段的退和进是气候变化的响应。另一方面,它是高山固体水库,对新疆水资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3 新疆气候特征是形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直接的
主导因素
新疆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一般说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多降水中心位于中、高山带,少雨中心在盆、谷地。如果将策勒—焉耆—奇台划一线,将全疆分为面积各半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其西北降水总量约为全疆的80%,东南部降水总量仅为全疆的20%。前者占全疆自产地表水资源总量的93%,达737×10m,而后者仅占7%,为56×108m3。见图1
。
8
32
控制,盛行下沉运动,构成了绿洲干旱少雨的大气环流背景。天然降水少,变率大,使自然降水不能满足春小麦拔节、抽穗生长关键期需水量的要求,大气干旱十分严重。而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大气干旱又使土壤蒸发大,植被稀疏,造成土壤水分极度缺乏而引起植株水分平衡失调,构成了土壤干旱,使绿洲干旱出现的频率高,影响的范围大,这成为绿洲生态农业最重要的自然灾害。3.2 人地关系失调
绿洲是干旱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长期以来,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绿洲生态农业,繁荣绿洲经济的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极不和谐,人口快速膨胀,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等,导致绿洲生态环境恶化,人地关系失调。
(1)人口发展与水土资源不协调。新疆干旱地区地域辽阔,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耕地面积只有0.11×108hm2,人均耕地约0.14hm2,水资源总量约2230×108m3,人均占有量为2807m3,公顷均水量18739.5m3。人口快速增长是绿洲演变过程中最突出的因素。目前新疆绿洲人口密度高达243人/km2,远超过了干旱区人口承载的能力。随着绿洲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水资源在迅速减少。另一方面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了人均水资源的快速减少。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起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新疆绿洲人口过快增长,首先使其生存的环境压力过大,资源承载量远超过了其容载量。在农业生产中,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新疆绿洲渠系水利用率为0.41,水资源浪费十分惊人。大水漫灌、串灌现象普遍存在,灌水定额高达600~800m3,使之与干旱缺水形成鲜明对照。地下水的超
图1 新疆降水量分布图
新疆降水形成径流有滞后现象,且春季山区气温较低,降水(主要是降雪)直接形成径流的不多,因此,河流进入洪水期要比多雨开始期晚1~2个月,故夏(6~9月)水量占年径流量60%~70%,春季只占10%~20%。
2.4 新疆不是蒸发量很大,而是大部分地区蒸发潜能(蒸发
势)很强
在新疆的高山区,实际年蒸发量比年降水量要小得多,所以才会有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多年存在,山区自然降水才可能成为河川径流的水源;在沙漠、戈壁区,实际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是低水平(10~60mm)下的平衡;只有在绿洲灌溉生态区,实际年蒸发量才远大于年降水量。由于这些因素有存在,造成了绿洲水资源分布在空间表现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区多,平原少;在时间上表现为:春季较少,夏季较多的特点。
采引起水质矿化,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新疆绿洲1/3的农田已次生盐渍化。滥砍乱挖,盲目开荒,超载放牧,荒漠化潜在危机很大,绿洲森林和草场退化,天然林木遭破坏,草地可利用面积也在不断减少。3.3 绿洲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绿洲经济的发展,工矿企业的壮大,乡镇企业的崛起,人口的迅猛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气及废物、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亦日益增加,环境污染已成为绿洲生态环境中的新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绿洲内河流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指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悬浮物、COD、氰化物、酚、砷、硫化物等不同程度出现超标;绿洲城镇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使城镇缺水问题日益明显;绿洲大气质量下降,TSP、SO2、NOx超标,城市噪声值大,平均为67dB左右,最高可达90dB;常规节水地膜覆盖造成绿洲“白色污染”,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引起土壤、作物污染,直接危及绿洲人体健康及绿洲农业发展。
3 绿洲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3.1 绿洲干旱缺水
新疆干旱区面积占全国干旱区面积的64%,同时新疆绿洲面积又占全国干旱区绿洲面积的70%,新疆大部分绿域,4 水资源和可开发利用水资源
,108m3,
第3期张玉进等:新疆水资源分布及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159·
用水资源的51%,其中,已引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为430×108m3和37×108m3,占可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65%和15%。另外,还有流出境外的径流量为237×108m3。如再考虑国际惯例,河道中应保留30%左右水量用于维护生态平衡,则地表水引用量已近极限。同时随着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开发,新疆天然湖泊锐减,见图2
。
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为重,“先开发、后整治”的思想仍有一定影响。
5 加强绿洲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洲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5.1 建立以水为中心的绿洲PRED优化体系
水是绿洲生态农业发展的命脉,也是绿洲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诸多矛盾的焦点。绿洲生态问题恰好反映了绿洲发展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土资源失衡;许多地方只重视农业用水,忽视了生态用水,使绿洲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s)、环境(Environment)和发展(Development)不协调。因此,应该寻求绿洲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为此必须建立以水为中心的绿洲PRED优化体系。农业是新疆绿洲用水大户,占目前总用水量的90%以上,有巨大的节水潜力。应该以水定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过度超采地下水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提高,下游绿洲盐渍化、绿洲外围天然旱生、沙生植被大片枯死,绿洲退缩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名优特新经济作物。根据西北绿洲各自的特点,合理地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以此推动乡镇企业、畜牧业等高产值产业的发展。5.2 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对绿洲经济的贡献率只有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转变观念,才能实现绿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在绿洲建设中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绿洲建设中应该提倡科技兴水、科技兴农,依靠科学技术,确保绿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因而,必须培训大量的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宣传、示范教育大范围提高绿洲农民的整体科技水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科技对绿洲的贡献率,更有利于新疆绿洲的持续、高效发展。5.3 保护和改善绿洲生态环境
绿洲的建设必须以合理用水,保护和改善绿洲生态环境为前提,治理与保护相结合,发展和防御并举,使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步,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制止滥伐乱樵、乱打井超采地下水,破坏天然植被。要采取造、封、育并举,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绿洲防护林体系。在绿洲外围封滩育林、封沙育草,恢复和发展天然沙生植被,保护天然草场;在绿洲前缘营造耐旱抗风固沙的乔灌木树种;在绿洲内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营造护田林网,充分发挥绿洲冷岛效应,减少水分无效蒸发,减轻绿洲干旱、干热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护绿洲。
图2 天然湖泊变化示意图
在水资源利用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为开发利用带来了极大难度。从全区南、北、东疆三大片看,南疆土地面积占全疆的2/3,水资源量仅与北疆基本相同,东疆吐—哈盆地,没有一条108m3以上的河流,水资源极为有限,从北、南、东疆,单位土地面积引用的地表水量可以看出各地的差别,北疆为11.13万m3/km2,南疆为4.1万m3/km2,东疆为0.94万m3/km2差距非常大。(见表1)。
表1 新疆水资源与土地面积对比表
地区北疆南疆东疆
地表水资源量
/108m3434.2430.719.9
土地面积/104km2
3910521
单位面积占有水量/104m3
11.134.10.94
全疆年地表总径流量884×108m3中,夏季(即6~9月)洪水占了60%~70%,而在农业最需用水的春季,地表径流量仅占10%~20%,所以春旱年年都有,只不过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和更长时间变化的气象、水文、卫星遥感监测、预测以及防御和减少洪旱灾害亟待加强。
(2)用水定额居高不下,水的浪费现象严重。现在已引用的超过467×108m3水量中的80%用在农业灌溉,而全疆平均每公顷灌溉定额12000m3左右,高的毛灌溉定额甚至达到27615m3,大水漫灌,渠道渗漏,无效蒸发现象十分严重。
(3)没有牢固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观,总认为生态用水是不经济的。在观念上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不顾大局,以参考文献:
6 结 论
绿洲是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绿洲的兴衰存亡直接取决于人类对水、土等自然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因此,探讨如何更好地维护绿洲的稳定、合理利用水资
源,对于下世纪大力开发新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张天曾.中国水利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 李述刚,程心俊.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系统[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1-6.
[3] 刘普幸,陈仲全.中国西北绿洲生态农业发展的举措[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版),1999,(2):46-48.
范文二:中国水资源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丰富。 受地势影响,中国大多数河流都直接或间接向东、向南流入海洋,构成了约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外流区域,其中多数属太平洋流域,少数属印度洋流域,只有位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向西流出国境,属北冰洋流域。
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河流平均年径流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前五位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大河有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珠江、淮河等。新疆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长2100多公里,由于它流过干旱的沙漠,亦被称为“生命之河”。
由于中国的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水能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水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70%分布在西南地区。按河流统计,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占全国的近40%,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多的水能蕴藏量。
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当年人均水资源204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0%。全年平均降水量620毫米,下降
2.8%。年末全国422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758亿立方米,增加70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5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生活用水增长2.2%,工业用水增长2.8%,农业用水增长3.8%。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23立方米,增长3.0%。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中国主要水系水能蕴藏量
范文三:水资源分布概况
1.1 水资源
1.1.1 水资源分布概况
水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资源。它以气、液、固三种状态存在。自然界的水,主要指海洋、河
19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积雪、土壤水和大气水分等水体,其总量共约1.4x10m?,将其平铺
在地球表面上,水层厚度可达到约3000米深。但是绝大部分是咸的海水,加上内陆地表咸水湖、
地下咸水,共约占总水量的98%。而冰川、积雪约占总水量的1.7%,目前尚难以利用和开发。实
16际上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约为4x10M?。因此,淡水是有限的宝贵资源。
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水量丰沛,根据一些特征,基本上可分为四个区:潮湿区、湿润区、
过渡区和干旱区。这是由气候、地形、土壤、地质等各种条件决定的,它们的降水和径流量、混
浊度、含盐量及化学组成等各有特点,见下表:
潮湿区 湿润区 过渡区 干旱区 年降水量/(mm) >1600 1600-800 800-400 <400>400>
8年径流量/(10m?) >1000 1000-100 100-25 <25 平均含沙量/(kg/m?)="" 0.1-0.3="" 0.2-5="" 1-30="" -="" 常见混浊度/(mg/l)="" 10-300="" 100-2000="" 500-20000="" -="" 含盐量/(mg/l)="">25><100 100-300="" 200-500="">500 总硬度/(mmol/L) <0.5 0.5-1.5="" 1.5-3.0="">3.0
PH值 6.0-7.0 6.5-7.5 7.0-8.0 7.5-8.0以上
长江流域、西南地区、黄河流域、河北地区、地区范围 东南沿海 内蒙地区、西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辽河地域
1.1.2 各行业用水的各种水源及特点
水是各行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没有合格的水源,任何行业都不能维持下去。作为各
行业用水的水源主要来自地表的江河水、湖泊和水库水、地下水(井水)、海水以及自来水。
1.1.2.1 江河水
河流是降水经地面径流汇集而成的,流域面积十分广阔,又是敞开流动的水体,其水质受地
区、气候以及生物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变化。
河水广泛接触岩石土壤,不同地区的矿物组成决定着河水的基本化学成分,此外,河流水总
混有泥沙等悬浮物而呈现一定混浊度,可以从几十mg/L到数百mg/L。夏季河水上涨混浊度还要
高,冬季又可降到很低。水的温度则与季节、气候直接有关。
河流水中主要离子成分构成的含盐量,一般在100-200mg/L,不超过500mg/L,个别河流也可
2++--2-达30000mg/L以上。一般河水的阳离子中[Ca]>[Na],阴离子中[HCO]>[SO]>[Cl];也有一34
+2+--些河水中[Na]>[Ca];个别河水中[Cl>[HCO]。我国主要河流的水质组成见下表: 3
含 量/(mg/L)
成分
珠江 长江 黄河 黑龙江 闽江 塔里木河 松花江
2+Ca 18 28.9 39.1 11.6 2.6 107.6 12.0
2+Mg 1.1 9.6 17.9 2.5 0.6 841.5 3.8
+ +Na+ K 16.1 8.6 46.3 6.7 6.7 10265 6.8
-HCO 32.9 128.9 162.0 54.9 20.2 117.2 64.4 3
2-SO 34.8 13.4 82.6 6.0 4.9 6052 5.9 4
-Cl 7.3 4.2 30.0 2.0 0.5 14368 1.0 含盐量 110.2 193.6 377.9 83.7 35.5 31751.3 93.9 1.1.2.2 湖泊和水库水
湖泊是由河流及地下水补给而成的,它的水质与补给水水质、气候、地质及生物等条件有密切关系,同时流入和排出的水量、日照和蒸发强度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湖水的水质。如果流入和排出的河流水量都较大,湖水蒸发量较小,则湖水含盐量较低,形成淡水湖,其含盐量一般在300mg/L以下。通常淡水湖泊在湿润地区形成。
水库实际上是一种人造湖,其水质也与流入的河水水质和地质特点有关,但最终会形成与湖泊相似的稳定状态。
通常取淡水湖和低度咸水湖作水源,其水质离子组成与内陆淡水河流相似,多数是
2++-+2+--2--[Ca]>[Na],[HCO]>[SO]>[Cl]的类型;少数的[Na]>[Ca],个别的有[Cl]>[HCO]的情况。343下表为湖泊、水库组成的例子:
含 量 / (mg/L) 2+2++-2--Ca Mg Na HCO SO Cl 含盐量 34
武汉南湖 18.9 1.83 17.9 70.7 15.8 13.7 138.7
湖北洪湖 22.4 3.17 11.4 75.3 10.3 4.55 127.12
长春立新城20.5 5.61 3.17 79.9 5.0 7.1 121.3 水库
1.1.2.3 地下水
地下水是由降水经过土壤底层的渗流而形成的。地下水按其深度可以分为表层水、层间水和深层水。通常作水源使用的地下水均属层间水,即中层地下水。这种水受外界影响小,水质组成稳定,水温变化很小,水质透明清澈,有机物和细菌的含量较少,但含盐量较高,硬度较大。随着地下水深度的增加,其主要离子组成从低矿化度的淡水型转化为高矿化度的咸水类型,即从
2++-+2+--2-2--[Ca]>[Na]、[HCO]>[SO]>[Cl]转化为[Na]>[Ca]、[Cl]>[SO]>[HCO]。 3443
由于地下水与大气接触不畅通,水中溶解氧很少,有时由于生物氧化作用还产生HS和CO。22HS使水质具有还原性。下表为某些地下水的水质组成: 2
含 量/(mg/L)
成分 石家庄天津塘沽地下哈尔滨井水 佳木斯井水 宁夏同心县井水 湖南岳阳井水 井水 水
2+Ca 82.9 78.2 37.2 481.0 2.83 8.0
Mg2+ 19.8 12.8 12.6 437.8 1.56 3.7 Na+ + K+ 16.2 23.5 20.4 2790.0 5.29 317.0 HCO3- 219.6 317.2 140.0 488.2 9.76 464.0 SO42- 37.3 8.0 15.0 3938.5 8.95 48.0
Cl- 28.0 21.34 40.0 2127.6 2.55 200.0
fe2+ - 0.02 10.0 - 1.4-2.1 -
Mn2+ - - 1.0 - - - 含盐量 403.8 461.0 276.2 10476.0 38.0 1040.7
H2S - 76.4 - - -
含F5.0 游离CO2 - 11.5 60.0 - 79.4
PH 7.6 6.9 6.6 - 5.5 8.3
含铁,极软,特点 含H2S 含铁、锰 苦咸水 含氟矿化水 腐蚀性强
1.2 水的水质指标及用水水质要求
1.2.1 表示水质的各种指标
1.2.1.1 水的电阻值
在测定水的导电性能时,与水的电阻值大小有关,电阻值大,导电性能差,电阻值小,导电性能就良好。根据欧姆定律,在水温一定的情况下,水的电阻值R大小与电极的垂直截面积F成反比,与电极之间的距离L成正比。
水的电阻率的大小,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水中离子浓度、离子的电荷数以及离子的运动速度有关。因此,纯净的水电阻率很大,超纯水电阻率就更大。水越纯,电阻率越大。
1.2.1.2 水的电导率
由于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盐类,并以离子的形态存在,当水中插入一对电极时,通电之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就产生一定方向的移动,水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使水溶液起导电作用。水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程度,就称为电导度S(或称电导)。电导度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水的纯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度越小。超纯水几乎不能导电。电导的大小等于电阻值的倒数。即S=1/R,S=(1/ρ)?(F/L)。
-1-11/ρ就称为电导率,其国际制单位为西?米(S?m)
1.2.1.3 水的硬度
水中有些金属阳离子,同一些阴离子结合在一起,在水被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蒸发浓缩,容易形成水垢,随着在受热面上而影响热传导,我们把水中这些金属离子的总浓度称为水的硬度。
2+2+如在天然水中最常见的金属离子是钙离子(Ca)和镁离子(Mg),它与水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离子
-2--2--(Co)、碳酸氢根离子(HCO)、硫酸根离子(SO)、氯离子(Cl)、以及硝酸根离子(NO)等结合3343在一起,形成钙镁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硝酸盐等硬度,水中的铁、锰、锌等金属离子也会形成硬度,但由于它们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很少,可以略去不计。因此,通常就
2+2+把Ca、Mg的总浓度看作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对锅炉用水的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各种不同参数锅炉对水质的要求对水进行软化或除盐处理。
硬度的单位常用的有mmol/L或mg/L。过去常用的当量浓度N已停用。换算时,1N=0.5mol/L
由于硬度并非是由单一的金属离子或盐类形成的,因此,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比较标准,有必要换算为另一种盐类。通常用Ca0或者是CaCO的质量浓度来表示。当硬度为0.5mmol/L时,等3
于28mg/L的CaO,或等于50mg/L的CaCO。此外,各国也有的用德国度、法国度来表示硬度。13
德国度等于10mg/L的CaO,1法国度等于10mg/L的CaCO3。0.5mmol/L相当于208德国度、5.0法国度。常用硬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硬度单位 mmol/L mN 德国度 法国度 CaO(mg/L) CaCO3/(mg/L)
mmol/L 1 2 5.6077 10.0086 56.077 100.086
mN 0.5 1 2.8039 5.0043 28.039 50.043 德国度 0.17833 0.35665 1 1.7848 10.0000 17.848 法国度 0.09991 0.19983 0.5603 1 5.6029 10.0000 CaO(mg/L) 0.017833 0.025665 0.1000 0.17848 1 1.7848 CaCO3/(mg/0.009991 0.01998 0.05603 0.1000 0.5603 1 L)
1.2.1.4 水的pH值
+ 水的pH值是表示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为:pH=-lg[H]
pH值有时也称为氢离子指数。由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可以知道水溶液是呈碱性、中性或是酸性。由于氢离子浓度的数值往往很小,在应用上很不方便,所以就用pH值,这一概念来作为水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指标。而且,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就恰能表现出酸性、碱性的变化幅度的数量及的大小,这样应用起来就十分方便。并因此得到:
+-7 (1)中性水溶液,pH=-lg[H]=-lg10=7;
(2)酸性水溶液,pH<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
(3)碱性水溶液,pH>7,pH值越大,表示酸性越强;
如果按pH值(酸、碱性)将水质进一步详细分类,可以得到:
(1)强酸性水溶液,pH<5.0;>5.0;>
(2)强酸性水溶液,pH=5.0-6.4;
(3)中性水溶液,pH=6.5-8.0;
(4)弱碱性水溶液,pH=8.1-10.1;
(5)强碱性水溶液,pH>10.0;
1.2.1.5 水中的悬浮物质
水中的悬浮物质是微粒直径约在10-4m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见。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之中,产生水的混浊现象。这些微粒很不稳定,可以通过沉淀和过滤而除去。水在静置的时候,重的微粒(主要是沙子和粘土一类的无机物质)会沉下来。轻的微粒(主要是动植物和其残骸的一类的有机化合物)会浮于水面上,用过滤等分离的方法可以去除。悬浮物是造成混浊度、色度、气味的主要来源。它们在水中的含量也不稳定,往往随着季节、地区的不同而不同。1.2.1.4 水的pH值
+ 水的pH值是表示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为:pH=-lg[H]
pH值有时也称为氢离子指数。由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可以知道水溶液是呈碱性、中性或是酸性。由于氢离子浓度的数值往往很小,在应用上很不方便,所以就用pH值,这一概念来作为水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指标。而且,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就恰能表现出酸性、碱性的变化幅度的数量及的大小,这样应用起来就十分方便。并因此得到:
+-7 (1)中性水溶液,pH=-lg[H]=-lg10=7;
(2)酸性水溶液,pH<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
(3)碱性水溶液,pH>7,pH值越大,表示酸性越强;
如果按pH值(酸、碱性)将水质进一步详细分类,可以得到:
(1)强酸性水溶液,pH<5.0;>5.0;>
(2)强酸性水溶液,pH=5.0-6.4;
(3)中性水溶液,pH=6.5-8.0;
(4)弱碱性水溶液,pH=8.1-10.1;
(5)强碱性水溶液,pH>10.0;
1.2.1.5 水中的悬浮物质
水中的悬浮物质是微粒直径约在10-4m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见。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之中,产生水的混浊现象。这些微粒很不稳定,可以通过沉淀和过滤而除去。水在静置的时候,重的微粒(主要是沙子和粘土一类的无机物质)会沉下来。轻的微粒(主要是动植物和其残骸的一类的有机化合物)会浮于水面上,用过滤等分离的方法可以去除。悬浮物是造成混浊度、色度、气味的主要来源。它们在水中的含量也不稳定,往往随着季节、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1.2.2 用水水质要求
1.2.2.1 软化水
软化水是指将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软化过程中,仅硬度降低,而总含盐量不变。
1.2.2.2 脱盐水
脱盐水是指水中盐类(主要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电导率一般为1.0-10.0μS/CM,电阻率(25?)0.1- 1.0MΩ?CM,含盐量为1-5mg/L。
1.2.2.3 纯水
纯水是指水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如SiO、CO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电导率22
一般为10.0-0.1μS/CM,电阻率(25?)> 0.1-10.0MΩ?CM,含盐量<1mg 。="">1mg>
1.2.2.4 超纯水
超纯水是指水中的导电介质几乎完全去除,同时不离解的气体、胶体以及有机物质(包括细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导电率一般为0.1-0.055μS/CM,电阻率(25?)> 10.0MΩ?CM,含盐量<0.1mg 。理想纯水(理论上)电导率为0.055μs/cm,电阻率(25?)为18.0mω?cm。="">0.1mg>
1.2.2.5 锅炉用水
锅炉用水是将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加热产生蒸汽,用蒸汽作为传热和动力的介质。一般工矿企业常采用低压或中压锅炉产生蒸汽做热源或动力用,这种锅炉对水质要求稍低;而发电厂或热电站常采用高压锅炉产生蒸汽以推动汽轮机来发电,为保证蒸汽对汽轮机无腐蚀和结垢沉积,这种锅炉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因此,锅炉用水的水质要求根据锅炉的工作压力和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不论何种锅炉用水,它对水的硬度都有较严格的限制。其它凡能导致锅炉、给水系统及其它热力设备腐蚀、结垢及引起汽水共腾现象,使离子交换树脂中毒的杂质如溶解氧、可溶性二氧化硅、铁以及余氯等都应大部或全部除去。
1.2.2.6 冷却水
作为冷却用水,虽然没有像工业用水、锅炉用水那样对各种指标都有严格的限制、但为了保证生产稳定,不损坏设备,能长周期运转,对冷却水水质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下面分别述之:
(1)水温要尽可能低一些
在同样的设备条件下,水温越低,日产量图越高。冷却水温度越低,用水量也相应减少。
(2)水的混浊度要低
水中悬浮物带入冷却水系统,会因流速降低而沉积在换热设备和管道中,影响热交换,严重时会使管道堵塞。此外,混浊度过高还会加速金属设备的腐蚀。为此,在国外一些大型化肥、化纤、化工等生产系统中对冷却水的浑浊度要求不大于2mg/L。
(3)水质不易结垢
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在换热设备的传递表面上不易结成水垢,以免影响热效果,这对工厂安全生产是一个关键。生产实践说明,由于水质不好,易结水垢而影响工厂生产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4)水质对金属设备不易产生腐蚀
冷却水在使用中,要求对金属设备最好不产生腐蚀,如果腐蚀不可避免,则要求腐蚀性愈小愈好,以免传热设备因腐蚀太快而迅速减少有效传热面积或过早报废。
(5)水质不易滋生菌藻
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要求菌藻等微生物在水中不易滋生繁殖,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因菌藻繁殖而形成大量的污垢,过多的污垢会导致管道堵塞赫腐蚀。
1.1 水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
项 目 数 据 项 目 数 据
-3相对分子质量,HO 18.015 汽 10?(101.325kPa) 0.5974x10 2
质量组成% 氢 11.19 333.56J/g
氧 88.81 79.67cal/g 冰的熔解热(?) 冰点(101.325kPa)/? 0.00 6.01kJ/mol
沸点(101.325kPa)/? 100.0 1.435kcal/mol
-20? 0.9403 2256.7J/g
冰 -10? 0.9186 539.0cal/g 水的汽化热(?) 0? 0.9167 40.65kJ/mol
3密度/(g/cm) 0? 0.9999 9.710kcal/mol
3.98?(最水 1.0000 大密度点)
100? 0.9584
1.2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
1.2.1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2.1.1 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1.2.1.2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1.2.1.3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1.2.1.4 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下表:
项 目 限 值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 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它异色
混浊度 不超过1度(NTU),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NTU)
臭和味 不得有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
pH 6.5-8.5
总硬度(以CaCO计) 450(mg/L) 3
铝 0.2(mg/L)
铁 0.3(mg/L)
锰 0.1(mg/L)
铜 1.0(mg/L)
锌 1.0(mg/L)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0.002(mg/L)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0.3(mg/L)
硫酸盐 250(mg/L)
氯化物 250(mg/L) 溶解性总固体 1000(mg/L) 耗氧量(以O2计) 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mg/L
毒理学指标
砷 0.05(mg/L)
镉 0.005(mg/L)
铬(六价) 0.05(mg/L)
氰化物 0.05(mg/L)
氟化物 1.0(mg/L)
铅 0.01(mg/L)
汞 0.001(mg/L) 硝酸盐(以N计) 20(mg/L)
硒 0.01(mg/L)
四氯化碳 0.002(mg/L)
氯仿 0.006(mg/L)
细菌学指标
细菌总数 100(CFU/mL)
总大肠肝菌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粪大肠肝菌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mg/L
游离余氯 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
(适用于加氯消毒)
放射性指标
总ρ放射性 0.5(Bq/L)
总ρ放射性 1(Bq/L)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代替GB3838-88,GHZB1-1999)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5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动鱼的索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5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mg/L
序 号 项 目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1 水温/? 大温升?2
2 pH值(无量纲) 6-9
饱和率90%(或3 溶解氧? 6 5 3 2 7.5)
高锰酸钾指数4 2 4 6 10 15 ?
5 化学需氧量? 15 15 20 30 40
6 五日需氧量? 3 3 4 6 10
7 氨氮? 0.15 0.5 1.0 1.5 2.0
8 总磷? 0.02 0.1 0.2 0.3 0.4
9 总氮? 0.2 0.5 1.0 1.5 2.0
10 铜? 0.01 1.0 1.0 1.0 1.0
11 锌?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 1.0 1.0 1.0 1.5 1.5
13 硒? 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阴离子表面活22 0.2 0.2 0.2 0.3 0.3 性剂?
23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粪大肠菌群24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个/L)?
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地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I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III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IV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之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V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的选用。
地表水质量分类指标 mg/L
指 标
指标名称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色/度 ?5 ?5 ?15 ?25 >25
臭和味 无 无 无 无 有
混浊度/度 ?3 ?3 ?3 ?10 >10
肉眼可见物 无 无 无 无 有
pH值 6.5-8.5 6.5-8.5 6.5-8.5 5.5-6.5,8.5-9 < 5.5,="">9 总硬度(CaCO) ?150 ?300 ?450 ?550 >550 3
溶解性固体 ?300 ?500 ?1000 ?2000 >2000
硫酸盐 ?50 ?150 ?250 ?350 >350
氯化物 ?50 ?150 ?250 ?350 >350
铁(Fe) ?0.1 ?0.2 ?0.3 ?1.5 >1.5
锰(Mn) ?0.05 ?0.05 ?0.1 ?1.0 >1.0
铜(Cu) ?0.01 ?0.05 ?1.0 ?1.5 >1.5
锌(Zn) ?0.05 ?0.5 ?1.0 ?5.0 >5.0
钼(Mo) ?0.001 ?0.01 ?0.1 ?0.5 >0.5
钴(Go) ?0.005 ?0.05 ?0.05 ?1.0 >1.0 挥发性酚类 ?0.001 ?0.001 ?0.002 ?0.01 >0.01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不得检出 ?0.1 ?0.3 ?0.3 >0.3 高锰酸盐指数 ?1.0 ?2.0 ?3.0 ?10 >10 硝酸盐(以N计) ?2.0 ?5.0 ?20 ?30 >30 亚硝酸盐(以N计) ?0.001 ?0.01 ?0.02 ?0.1 >0.1 氨氮(NH) ?0.02 ?0.02 ?0.2 ?0.5 >0.5 4
氟化物 ?1.0 ?1.0 ?1.0 ?2.0 >2.0
碘化物 ?0.1 ?0.1 ?0.2 ?1.0 >1.0
氰化物 ?0.001 ?0.01 ?0.05 ?0.01 >0.1
汞(Hg) ?0.00005 ?0.0005 ?0.001 ?0.001 >0.001
砷(As) ?0.005 ?0.01 ?0.05 ?0.05 >0.05
硒(Se) ?0.01 ?0.01 ?0.01 ?0.1 >0.1 镉(Cd) ?0.0001 ?0.001 ?0.01 ?0.01 >0.01 铬(六价,Cr6+) ?0.005 ?0.01 ?0.05 ?0.1 >0.1
铅(Pb) ?0.005 ?0.01 ?0.05 ?0.1 >0.1
铍(Be) ?0.00002 ?0.0001 ?0.0002 ?0.001 >0.001
钡(Ba) ?0.01 ?0.1 ?1.0 ?4.0 >4.0
镍(Ni) ?0.005 ?0.05 ?0.05 ?0.1 >0.1 滴滴涕(mg/L) 不得检出 ?0.005 ?1.0 ?1.0 >1.0 六六六(mg/L) ?0.005 ?0.05 ?5.0 ?5.0 >5.0
总大肠肝菌(个/L) ?3.0 ?3.0 ?3.0 ?100 >100 细菌总数(个/mL) ?100 ?100 ?100 ?1000 >1000
总a放射性 ?0.1 ?0.1 ?0.1 ?0.1 >0.1
总ρ放射性 ?0.1 ?1.0 ?1.0 ?1.0 >1.0 1.5 我国饮用矿泉水标准 GB 85371995
(一)感官要求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要 求
色度/度 ?15,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混浊度/NTU ?5
具有本矿泉水的特征性口味,不得臭和味 有异臭、异味。
允许有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但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其他异物。 (二)理化要求
1.界限指标 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要 求 项 目 要 求
?25.0(含量在25.0-30.0范锂/(mg/L) ?0.20 偏硅酸/(mg/L) 围时,水温必须在25?以上)
?0.20(含量在
锶/(mg/L) 0.20-0.40范围时,水硒/(mg/L) ?0.010
温必须在25?以上)
游离二氧化碳锌/(mg/L) ?0.20 ?250 /(mg/L)
溶解性总固体溴化物/(mg/L) ?1.0 ?1000 /(mg/L)
碘化物/(mg/L) ?0.20 2.限量指标 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指 标 项 目 指 标 锂/(mg/L) < 5.0="" 汞/(mg/l)="">< 0.0010="" 锶/(mg/l)="">< 5.0="" 银/(mg/l)="">< 0.050="" 锌/(mg/l)="">< 5.0="" 硼/(mg/l)="">< 30.0="" 碘化物/(mg/l)="">< 0.50="" 硒/(mg/l)="">< 0.050="" 铜/(mg/l)="">< 1.0="" 砷/(mg/l)=""><>
-钡/(mg/L) < 0.70="" 氟化物(以f计)/(mg/l)="">< 2.00="" 镉/(mg/l)="">< 0.010="" 耗氧量(以o计)/(mg/l)="">< 3.0="">
6+-铬(Cr)/(mg/L) < 0.050="" 硝酸盐(以no计)/(mg/l)="">< 45.0="">
铅/(mg/L) < 0.010="" 226镭放射性="">< 1.10="" 3.污染物指标="" 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要 求 项 目 要 求 挥发性酚(以苯酚计)/(mg/L) < 0.002="" 亚硝酸盐(以no计)/(mg/l)="">< 0.0050="">
-氰化物(以CN计)/(mg/L) < 0.010="" 总ρ放射性/(bq/l)="">< 1.50="">
4.微生物指标 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指 标
项 目
水 源 水 罐 装 产 品
菌群总数(cfu/mL) 5 50
大肠菌群/(个/100mL) 0
(三)其他要求
1.应在保持原水卫生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罐装。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分下,允许曝气、倾析、过滤和除去或加入二氧化碳。
2.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罐装。
3.罐装产品净含量的允许公差为:600mL以下(含600mL),?3.0%;600mL以上至1500mL(含1500mL),?2.0%,1500mL以上,?1.5%。
1.6 电子级水技术指标 GB/T 11446.1-1997
指标/级别 EW-I EW-II EW-III EW-IV
电阻率18以上(95%时间)15(95%时间)不12.0 0.5 MΩ?cm(25?) 不低于17 低于13
全硅,最大值,μg/L 2 10 50 1000 1μm微粒数,最大值,0.1 5 10 500 个/mL
细菌个数,最大值,个0.01 0.1 10 100
/mL
铜,最大值,μg/L 0.2 1 2 500 锌,最大值,μg/L 0.2 1 5 500 镍,最大值,μg/L 0.1 1 2 500 钠,最大值,μg/L 0.5 2 5 1000 钾,最大值,μg/L 0.5 2 5 500 氯,最大值,μg/L 1 1 10 1000 硝酸根,最大值,μg/L 1 1 5 500 磷酸根,最大值,μg/L 1 1 5 500 硫酸根,最大值,μg/L 1 1 5 500 总有机碳,最大值,20 100 200 1000 μg/L
范文四:水资源分布特点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重?要资源,是万物存活?的最基本条?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和科学用水?新概念。
吉林省总面?积18.74万km?2。全省降水量?分布与地理?位置关
系较为密切?,自东南向西?北递减(900,400 mm)趋势明显。降水 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85%;冬季降水量?
较少。全省各地降?水日数,东南部地区?(吉林、通化、白山、延边) 平均为10?0,130 d,中西北部地?区(长春、四平、辽源、松原、白
城)平均为70?,90 d。
1.2吉林省水?资源短缺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09.1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源总量2.8万亿m3?的1.4%,其中多年平?均地 398.83亿m3?,占全国水资?
表水资源量?为344.17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23.60亿m3?,地 表与地下水?重复计算水?资源量68?.94亿m3?。全省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 量1498?.3m3,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 220m3?的67.5%,按照联合 国计算指标?:当人均水资?源量大于3?000m3?为丰水;人均水资源?量 在2000?,3000m?3之间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在100?0,2000m?3 之间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在500?,1 000 m3之间为?重度缺
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 m3为极度?缺水。吉林省属于?中度缺水
地区,属于人口、生态双重缺?水省份。
1.3吉林省水?资源分布情?况
省内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
量为309?.75亿m3?,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3 086 m3;东部地
区地表水用?水量为37?.56亿m3?,水资源利用?系数为0.12;中西部
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4?.42亿m3?,人均占有地?表水资
源量207?.59 m3,中西部地区?地表水用水?量为22.67亿m3?,水资
源利用系数?为0.66,供、用水矛盾非?常突出。全省年平均?蒸
发量为1 000,2 100 mm。
吉林省水利?厅近日发布?吉林省水资?源现状: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50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2/3,世界的1/5。按照国际公?认标准评价?,吉林省为中?度缺水地区?。
据了解,吉林省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量为3?98.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44.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3?.60亿立方?米,不重复计算?量为54.66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差别很大?。降水80%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两季不足?20%,这就决定了?水资源多以?洪水形式出?现;另外水资源?在区域上呈?现出“南丰北欠,东多西少”、“边缘多、腹地少”的局面,与社会经济?人
口呈现逆?向分布。吉林省为河?源省份,流出省境的?水资源相对?较多,而流入省境?内的水资源?相对较少。年均流出省?境和流入省?际、国际界河的?水量达33?8亿立方米?,主要从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和浑?江流出;流入省境的?水量仅为3?0亿立方米?,主要是从洮?儿河和西辽?河流入吉林?省。省内嫩江过?境水资源丰?富,年均约为2?40亿立方?米。
目前吉林省?中东部的图?们江、鸭绿江、第二松花江?和绥芬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大于?消耗量,但工程供水?能力显得略?小,供需缺口为?工程性缺水?,可通过加强?本流域的水?资源开发来?满足供需缺?口;中西部嫩江?、松花江干流?流域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接近于消?耗量,供水能力也?明显不足,但此处过境?水资源丰富?,可通过开发?过境水资源?来满足供需?缺口;西部东辽河?、西辽河和辽?河干流水资?源
可利用量?小于消耗量?,属于严重的?资源性短缺?,再过度开发?本地水资源? 对生态环境?极为不利,应从域外调?水解决供需?缺口。
吉林省西部?地区位于松?嫩平原的西?端,科尔沁大草?原的东部。东与长春地?区接壤,南与四平地?区为邻,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北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东西长35?3km,南北宽25?9km,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5?,年降雨量4?oomm一?500mm?,年蒸发量为?1600r?am,最高年份高?达1906?mm,年日照时数?29O6—32OOh?,无霜期14?0d左右。该区所辖白?城市、松原市两个?地级市和1?O个县(市、区),总人口47?1(6万人,总土地面积?为4(985万k?m2,其中:耕地面积为?190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8(1,;草原面积9?8(6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9(8,;有林地面积?7O(67万hm?2,占总面积的?14(2,;水域(含湿地)面积为45?(58万hm?2,占总面积的?9(1,,是以耕地为?主的田、林、草、湿地复合生?态系统ll?1。该区是我国?北方脆弱带?的一部分,也是吉 林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实践表明,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对西部?地区的可持?续能力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对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黑土地?带粮食主产?区构成潜在?威胁。
1 吉林省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量。吉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9?6. 8亿m3(已扣出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44?. 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23?. 59亿m3?。在地表水资?源量中,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4?0. 9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9?. 57亿m3?。实际上,能够提供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效水资源?量仅为32?0. 5亿m3。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吉林省地形?复杂,从东南向西?北呈带状变?化规律,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因而导至东?部山区与西?部平原区水?资源量的区?域差异很大?。60% ~70%的降水量多?集中在7, 8, 9月份,而且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造成西部干?旱比较严重?。致使农作物?用水季节缺?水,丰水期又极?易造成洪涝?。吉林省又是?河源省份,丰水期约有?300亿m?3左右的水?流向境外。
(3)地下水资源?平衡遭到破?。吉林省降雨坏?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中西部?地区半干旱?或干旱。在人口集中?的城镇和工?企区以及农?田灌溉主要?靠地下水。一些地方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区域性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水位下降?漏斗,白城市地下?水目前开采?程度已达到?84%,许多地方已?出现严重的?超采现象,漏斗面积逐?渐扩大。长春市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形成以人民?广场为中心?,总面
积已达?50 km2的3?个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中?心位置埋芷?深度由建国?初期的0. 8 m左右下降?到1987?年42m,市区部分地?段地下水含?水层趋于疏?干状态,大批取水设?施相继报废?。四平市红嘴?巨能药业2?004年中?心区下降漏?斗已与周边?小漏斗连成?一片,形成63 km2的较?大漏斗。漏斗中心区?水位埋深下?降至44. 78m。再如吉林市?孤店子井灌?区,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3?0 cm的速度?下降,从1985?年5. 96 m的埋深,到1997?年已降至1?0. 37 m。一些地方浅?层地下水处?于疏干状态?,单井出水量?变小,不得不“杀鸡取卵”,开采第四系?深层地下水?,有的还打到?第三系或白?垩系含水层?取水。浅层地下水?处于疏干状?态遇有雨季?还有望得以?恢复,而深层地下?水一旦枯竭?,平衡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不仅在经济?上造成损失?,而且还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4)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吉林省20?06年水资?源公报称:在监测的6? 141. 7 km的河段?中,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级标准的仅?有299. 5 km,占评价总长?度的4. 9%,尚有95. 1%的河段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污染严?重已丧失使?用功能的劣??类河段,占总长的3?0. 8%。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在某些地区?引起水质不?好的水流入?优质含水层?,使优质含水?层遭到了污?染。水质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还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吉林省水资?源分布特点?:
降水与蒸发?:吉林省虽然?近海,但大陆性气?候明显,是个干旱缺?水的省份。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6?00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0?4.25亿m3?,其中地表水?3资源量35?6.5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13.18亿m3?,重复水量6,可开?5.6亿m3采水量?67.69亿m3?,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1521?m?占有水资源?量的2/3。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省内降雨的?时空分布差?异很大。从时间上讲?,每年6,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从空间上讲?,多年平均降?雨量呈现为?从东南部的?长白山区向?中部和西北?部递减的趋?势。相反,蒸发量却从?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的?趋势。西部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造成了吉林?省西部的严?重缺水。
严重的洪涝?与持续的干?旱:吉林省东部?属长白山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山高坡陡的?地形特征与?丰沛的降雨?决定了该区?域山洪灾害?的频繁发生?。吉林省中部?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多年来基本?上是风调雨?顺,但1999?,2002年?连续4年的?特大干旱使?中部地区饱?受干旱之苦?,各大、中型水库蓄?水都接近死?库容甚至干?涸。到2002?年春季,中部22座?县以上城市?中有21座?严重缺水。在吉林省西?部,1998年?嫩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大赉水文站?洪峰流量达?到32210?0m/s,超过有水文?记录以来的?任何一年。随之而来的?是长时间的?干旱,从1999?,2002年?连续4年枯?水年,嫩江江水不?曾漫过河滩?,而洮儿河下?游连续3年?断流,1998年?汛后蓄水4?亿多m3的?月亮湖水库?到2003?年汛前已经?不足700?0万m3的?水量。向海和莫莫?格湿地是吉?林省重要的?湿地资源,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内两个?占地200?0多hm2?的傅老文泡?和碱地泡已?完全干涸,保护区内3唯?一的一座大?型蓄水工程?向海水库2?.3亿m3的?库容也仅剩?,而且水3000多?万m质严?重恶化,pH值高达?9.1。湿地内大批?鸟类无处栖?身,被迫飞往他?乡。由于地表水?的严重不足?,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白城市的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3m?,严重的地方?达5m以上?。干旱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过境水量大?、利用率小:从水系上讲?,吉林省有五?大水系,分别是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鸭绿江水系?、图们江水系?和绥芬河水?系,而过境水量?最大、利用率最小?的是吉林西?部松花江水?系的嫩江。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伊勒呼里?山,流经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大庆油田等?重要城市和?原油产区,在吉林省镇?赉县丹岱乡?的白沙滩进?入吉林省境?内,在三岔河与?松花江汇
2合?。嫩江在吉林?省境内干流?长194k?m、流域面积,流域多年平7?8748k?m?均径流量2?16亿m3?(大赉站以上?)。洮儿河是嫩?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大兴?安岭高岳山?,流经内蒙古?科右前旗,从吉啉省洮?南市镇西入?境,经洮南
2市、洮北区、大安市、镇赉县,在大安市月?亮泡汇人嫩?江,流域面积3?3100k,?m
3河长595?km,在吉林省境?内河长27?9km,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嫩江、1?2亿m洮儿河的年?径流量是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50%,而吉林省实?际利用水量?不到1%,其余99%的水量沿松?花江干流再?次进入黑龙?江省境内。
l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
1(1降雨少、蒸发量大、干旱机率高?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小于?450mm?,而蒸发量均?高于160?0arm,最高年份达?1906a?rmtll?。根据建国以?来5O多年?的气象资料?分
,年减产粮食?l7(5—22(5析,干旱机率达?68(4,一9O(3,,遇到大早年?份
亿kg,干旱左右着?农业生产形?势。
1(2水资源总?量和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据测算,全地区水资?源总量只有?35(28亿m’,(地表水1(4亿m。,地下水33?(88亿rn?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7?48(2m,耕地占有水?资源为18?56(85mVh?m It]。境内虽然有?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拉林河等较?多江河,但多处于下?游的过境河?流,由于缺少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大量过境西?部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水自自流掉?。
1(3境内泡沼?星罗棋布(但由于缺水?(多数泡沼、湿地现已萎?缩或干涸 境内有大小?泡塘300?多个,湖泡面积大?于10kn?i2以上的?就有28个?,水面面积8?31km2?l”,虽然水域面?积大,但由于缺水?,日趋萎缩,生态功能减?退。 1,4土地碱化?、沙化、草原退化严?重据测算,土地盐碱化?以1(4,的惊人速度?在扩展,是世界三大?苏达盐碱地?分布区之一?。该区2O世?
纪5O年代?盐碱化面积?为7(2万hm,80年代为?9(6万hm2?,90年代为?l1(1万hm2?,40年光景?增加将近4?万hm2草?原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质量在下降?。1956年?该区草原面?积为200?多万hm,到2O世纪?8O年代,下降到17?2(4万hm2?,90年代初?下降到13?2万hm2?,1998年?又下降到1?l8(8万hm,十几年时间?,草原面积减?少了53(6万hm2?。不仅面积逐?年减少,而且草原质?量也在下降?,产草量由建?国初期的1?5oo一3?000kg?,hm~,减少到45?0----600kg?,hm2,有的草场基?本失去利用?价值。
1(5经济基础?差
由于脆弱的?生态环境,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该区经?济基础差,人均GDP?一直居于全?省后列,县域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低?,不富裕。
2问题诊断?
吉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其原因:一是生态地?质环境(自然因素)的影响,二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人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显著的作?用,但是,由于过去基?础差,底子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反映在?:
2(1缺乏总体?规划。导致盲目开?发水资源由?于缺乏统筹?兼顾和切实?可行的全面?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出现很大?的盲目性。水井种稻离?井距太近,抽水灌溉时?,互相影响,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方出?现地下漏斗?。据调查和观?测,松原地区漏?斗面积达到?137km?,其中:严重超采面?积为73k?m2,开采量每年?高达247?5万m3,年平均超采?量为136?0万m’;水田灌溉渠?系不是单灌?单排,各走各的路?,而是排灌不?分家;不少地方实?行大小漫灌?,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抬高了?地下水位,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形?成。 2(2严重干旱?缺水。
湿地日趋萎?缩西部地区?有大小湖泊?300多个?,较大湖泊有?向海、莫莫格、月亮泡、查干湖等2?8个。向海湿地面?积1O余万?hm2,被世界野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界保护区?”,是中国6大?湿地之首。但由于严重?缺水,加之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目前已有1?(5万hm2?湿地即将干?涸,水禽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珍?稀动物近几?年来不断减?少,有的濒临灭?绝。
2(3水污染日?趋严重
随着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成倍增长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田化肥?和农药的面?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不仅污染了?地表水,也污染了地?下水。特别是盲目?开采地下水?,造成上部浅?层水下窜到?深部地下水?中,致使两层水?混合一起,使地下水深?层水中的氯?离子、钠离子、矿化度和氟?含量呈同步?增长。由于工矿企?业和生活污?水7O,多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使大江大河?36,的河段和8?0,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危及人畜安?全。
2(4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建国以来,西部地区虽?然兴建了不?少防洪、除涝和抗旱?工程,但由于原来?水利基础差?,多数年久失?修,工程标准低?,不配套。松花江、嫩江、霍林河、洮儿河等主?要提防均没?达到设计标?准,灌涝区普遍?缺少桥、涵、闸建筑物工?程,抗旱、除涝、灌溉工程标?准低,小雨小旱还?能过得去,大雨大旱就?吃不消。造成严重减?产。
3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略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对人类生?存、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已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是现代水利?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根据当前吉?林省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现代水利形?势的发展要?求,“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应是: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地下?水,创造条件调?引客水,努力增加洪?水利用份额?,全面构筑起?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体系圆?,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支撑?。
范文五:青海水资源分布
青海省水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概况 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 1.水系 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2.8公里。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 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1.8%,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
2.冰川 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872.92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冰川覆盖率为0.67%,冰川储水量为3,519.66亿立方米。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31.7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853.7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 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O19.2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 3.湖泊 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610.5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青海省湖泊率为1.7%;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16.5%。 省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的诸盆地中,计有湖泊138个,面积为10,411.3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82.6%。其中尤以可可西电盆地湖群密布,湖泊率高达7.5%,为中国罕见的多湖地区。由于内流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湖泊大多处于退缩和咸化的演变过程,故多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只有56个,面积仅919.7平方公里,只占内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8%,淡水储量约139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39.2%。青海湖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现青海湖面积约4.6万公顷,最大水深32米,储水量约74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15.5克/升。 在青海省的外流区有湖泊128个,面积为2,199.2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17.4%。其中95个为淡水湖,面积为1,865.2平方公里,占外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4.8%,淡水储量约216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6O. 8%。外流区的湖泊主要分
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其中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就是著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面积分别为610.7和526.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分别为30.7和13.1米,储水量共计154.3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43.5%。 4.降水 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属大陆性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上空的暖湿气流,其次为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输送来的暖湿气流。由于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阻隔,无论是西南或东南来的水汽,进入青海省境内已成强弩之末,故全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064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285. 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48毫米的44%。省内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化在17.6毫米(冷湖)~767(久治)毫米之间,最少地区与最多地区相差4O多倍。降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干湿程度 青海省内的年蒸发能力变化在8OO毫米~2,000毫米之间,其分布规律恰与降水相反,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干旱指数,通常以此作为区别各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青海省全省的干旱指数变化在大多1.5~1OO之间,共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青海省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干旱指数变化大多在1.5~2.O之间,属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干旱指数则在10以上,盆地中心地区甚至高达1OO以上,故柴达木盆地属严重干旱地带。 6.水质 (1)地表水水质。青海省内大部分河流的天然水质良好,宜于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利用。其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由东北和东南向西部逐渐增大,即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水的天然水质东部优于西部,且山区优于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 河水矿化度。青海省东北部(黑河、大通河流域)和东南部,因降水丰沛,河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30O毫克/升,属低矿化水区,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和楚玛尔河,以及柴达木盆地和茶卡—沙珠玉盆地的大多数河流,河水矿化度大于5OO毫克/升,柴达木盆地中心及西北部甚至高达1000毫克/升以上,属高矿化水区;省内其他地区,包括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大多数河流,以及青海湖盆地水系等,河水矿化度多在300毫克/升~500毫克/升之间,属中等矿化水区。 河水总硬度。青海省河水总硬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与矿化度相似,青海省东北部河水总硬度小于
8.4德国度,属软水区;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及其以西的河水总硬度在17德国度~25德国度之间,属硬水区;长江上游的楚玛尔河水总硬度大于25德国度,属极硬水区;省内其余地区的河水总硬度在8.4德国度~17德国度之间,属中等硬水区。 河水化学类型。青海省河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分布最广,约占8O%;氯化物类次之,占15%;硫酸盐类最少,占5%。总的分布规律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多,即由重碳酸盐类转化为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其阳离子由钙转换为钠;在内陆盆地,河流出山口后,河水因蒸发、渗漏而浓缩,河水化学类型也存在由重碳酸盐或碳酸盐钙型水向高矿化度的
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转化的特点。 河水酸碱度。省内天然河水的PH值在7.5~
8.6之间,呈弱碱性。 (2)地下水水质。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PH值在7.O~8.5之间,矿化度小于1克/升,适于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由于气候、地形、地质和地表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也是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特征。在山丘区和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在内陆区诸盆地山前平原地带,随着地下水埋深向盆地江水中心逐步变小,盐化作用加强,水质也随之恶化,矿化度急剧升高,到盆地中心地带则形成盐水或卤水;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形成盐水或卤水;由于河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水水质则主要受河水水质的影响,在河水受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段,则近河地段的地下水水质较差,
甚至不能饮用。
(二)水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 1.水资源总量 (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是青海省水资源的特点之—。由于地处高原,该省的河流一般下切较深,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形成几乎全是汇入河道,即山丘区地下水的绝大部分通过向河道的排泄而转换形成地表水资源的河川基流部分。 (2)水资源总量估算。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频繁的转换和重复关系,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还应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量之后才是实际的水资源总量。估算结果,全省的水资源总量为627.48亿立方米。其中;外流区有49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78.57%;内流区134.48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1.43%。 2.水资源的特点 (1)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降水是径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地区分布基本决定了径流的地区分布。①径流的地区分布。青海省内径流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年径流深主要变化在0毫米~500毫米之间,同降水一样呈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中心地区径流深在5毫米以下,基本不产流,视为无径流区。②径流的年内变化。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年内的丰枯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的支配,往往是汛期与雨季同步,暴雨出现洪水,冬季为枯水期,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这一类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6月~9月或7月~10月,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的55%~85%。省内东南部地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气温较高的4月~9月,因大量冰雪水补给而出现汛期,并有春汛发生。此类河流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可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省内柴达木盆地北部以及发源于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盆地高山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除冰雪融水或降雨形成短暂洪峰外,河流水量一般较稳定,径流年内变化不大,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40%~50%。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格尔木、诺木洪等河流属此类型。③径流的年际变化。从青海省内各主要河流的代表测站的最大、
最小年径流比值和变差系数Cv值较大外,其余河流的比值多在1.60~3.50之间,变差系数Cv值也较小(在0.15~0.39之间)。可见省内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变差系数Cv值的地区变化也与降水相同,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下垫面因素和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对径流的年际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少数河流(或河段)和地区又有其特殊性。 (2)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通常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山丘区地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两大部分。山丘地下水的分布趋势大致与降水的分布相一致,主要分布在外流区,而外流区的河流又全部属于山丘区河流,则其多年平均的年河川流量即可视为外流区的山丘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而这部分水量正是外流的稳定水源。由于全省外流区的河流除黄河外,均少有河谷平原地带,故外流区内的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区,尤以湟水和河的河谷平原区较丰富。在内陆区诸盆地中,以柴达木盆地诸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洪积扇地
带和青海湖滨平原地带区地下水较丰富。
(三)水能资源概况 青海省河流众多,山高水长,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区有108条,理论蕴藏量总计2,165万千瓦,居中国各省区的第5位。全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有1,351.76万千瓦,占全省的62.8%;长江流域有434.87万千瓦,占全省的20.2%;澜沧江流域有2O2.4O万千瓦,占全省的9.4%;内陆河流域有164.63千万瓦,占全省的7.6%。青海省初步拟定的单站装机500千瓦以上可能开发的水电站站址共有172处(其中6处与外省共有),总装机容量为1,799.08万千瓦,年总发电量为772.08亿千瓦时。其中单站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站址有15处(其中1处与甘肃共有),装机容量共计1,25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O7.8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能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容量的69.8%和年总发电量的65.8%。这些大型水电站址主要分布在省内黄河干流段,特别是在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和寺沟峡等6个大型梯级电站,装机容量可达78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94.5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客量的43.6%和年发电总量的38.l%,被誉为中国水
能资源的“富矿区”。
(四)水资源的利用 1996年,青海省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全年用于水利建设资金3.22亿元。全年安排各类水利工程371项,建成368项,新增灌溉面积1,793公顷(2.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7,333公顷(11万亩),解决了8.17万人、42.6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1)水利工程建设现状。青海省共建成水库136座,总库容为20,121万立方米。其中:库容1,O0O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8,282
万立方米;库容1OO万立方米~l,0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32座,总库容9,500万立方米;库容1O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的99座,总库容2,339万立方米。此外,建成涝地(蓄水量1O万立方米以下)630座,总蓄水量1,127.O8万立方米。 青海省共建有农田灌溉干支渠3,020条,总长10,617.09公里。其中:草原灌溉干支渠449条,总1,797公里;供水管道1,248条,总长6,144.3O公里。青海省共建有抽水机站944座,水轮泵站22座,喷灌169处。青海省有机电井1,3O3眼,其中己配套完好机电井1,264眼。青海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71万公顷(325.71万亩)。其中,自流引水灌溉14.38万公顷(215.74万亩),水库灌溉8,298公顷(59.43万亩),涝地灌溉2,82O公顷(4.23万亩),抽水机站灌溉2.35万公顷(35.25、万亩),水轮泵站灌溉7,28O公顷(3.64万亩),井灌3,767公顷(5.65万亩),喷灌1,18O公顷(1.77万亩)。同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77.6平方公里,治河造田12,O93.3公顷(18. 14万亩),改良盐碱地9,5O7公顷(14.26万亩),并解决了156.88万人和654.9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2)供水量现状。青海省现总供水量为28.O亿立方米。其中:引水工程供水量16.63亿立方米,占59.39%;蓄水工程供水量3. 58亿立方米,占12.79%;提水工程供水量2.94亿立方米,占10.50%;机井工程供水量2.98亿立方米,占10.64%;其他供水量1.87亿立方米,占6.68%。在总供水量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量分别为:农田灌溉18.63亿立方米,占66.54%;林业灌溉O.62亿立方米,占2.21%;牧业灌溉3.63亿立方米,占12.96%;工业用水2. 76亿立方米,占9.86%;城镇生活用水O.59亿立方米,占2.11%;农牧区人畜生活用水1.77亿立方米,
占6.3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新疆水资源分布及绿洲水资源开
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