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雨霖铃》描写了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与
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在这首词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真切感悟、理解悲凉
凄苦的离别之情,提升文学素养,是学习这首词的核心之所在。同时,还要
让学生学会从意象到意境再到思想感情这一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品、读、析,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把握送别诗常用意象的蕴涵。
3、把握虚实结合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领悟诗歌的情感。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离别之情,陶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通过“意象解读”体会词人的内心情感,把握虚实结合、情景
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黯然消魂者,唯别矣。古往今来,离愁别绪一直是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比如: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劝慰之别。又比如,燕太子丹别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悲壮之别。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送别词: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生于公元987年,卒于公元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不是七十二变)。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为他曾经做过屯田令,所以人称柳屯田。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就是说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柳永的声音,可见他在当时也是词坛大腕儿。他的词集是《乐章集》。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他的《乐章集》中,有一首千古名作,这首千古名作是北宋婉约词中的一件精品,是描写爱情,描写离别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使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感叹。这首千古名作就是——《雨霖铃》。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作品。
三,诗歌赏析:
1、品读悟情
①请大家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词的大意。
②学生读完,教师生正音:骤zhòu、帐zhàng、噎yē、霭ǎi、那nǎ
③同学们这首词写谁和谁的离别?为什么离别?
明确:柳永和他的红颜知己的离别。有关资料说,柳永当时仕途不顺,心情十分压抑,穷困潦倒,为了生计离开汴京南下漂泊,他们不得不分别。 ④那么这首离别词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悲凉凄苦(凄美、凄凉、哀怨等)
⑤那同学们觉得第一遍朗读把这种情感读到位了吗?(没有)
那我们再来仔细品读它,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边读边揣摩这种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学生自由朗读)
⑥好,同学们都很用心地去品读。请大家动情齐读一遍。注意:语速舒缓,语调低沉,抑扬顿挫。
⑦生读完,师点评。
肯定学生的朗读。提两点建议:
第一、要注意断字。如:“对|长亭|晚”。第二、有几个地方没有把情感读到位。如“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启发:a、什么叫“凝噎”?因为说不出话来。b、为什么说不出话呢?离别时太伤感,有太多话想说,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句。两人只是手拉着手,泪眼对泪眼。此时船夫又催促 “快登船,时间不早了。”我们要读出诗人那种离别时的眷恋和无奈之情。
让学生试读这几句。
师继续启发:除了眷恋和无奈之情,词人还有什么更深沉的情感?我们看——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柳永想象离别后的情景。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大家想象一下,“千里烟波”是什么样的景象?“沉沉暮霭”是什么样的景象?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叶孤舟行于千里烟波之上,空旷辽远的楚天下是沉沉的暮霭。
师启发:这种画面给人什么感觉?(压抑、迷茫、孤独)。柳永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幅令人压抑、迷茫的画面?
明确:柳永仕途不顺,穷困潦倒,又要和自己的红颜知己分离,将失去心灵的慰藉。借此景来写他的心情,还有古时交通不便,此一别可能就是生离死别。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出柳永的那份眷恋和无奈,还要读出他的迷茫、压抑和孤独之感。
⑧老师配乐范读。
⑨学生配乐齐读。
2、缘情觅景
①柳永他是怎么把这种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写出来的?借用了哪些意象?(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
下面,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意象进行赏析,想想为什么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妙处?
师要求:按课前分成的四个学习小组,进行深层次探讨,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发言,和大家分享你们探讨的成果。大家借助课前网上查阅的意象分析相关资料合作探讨。(老师巡视指导)
意象赏析:(让学生举手发言,师只作简洁概括的点评。学生赏析意象,老师边听边做简洁板书。)
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
长亭:古时交通不便,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的地方。雨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
兰舟:兰舟往往比喻孤舟,表示漂泊之意。杜甫《旅夜抒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否改成“船夫催发”?)太直白,没有诗词的韵味美。 骤雨;雨停了,人就要走了。天在下雨,人在流泪。
杨柳:“柳”—“留”谐音,有挽留之意。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代表依依惜别(相思与惆怅)之情。
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用凄冷的风写凄凉的情。
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残月说明人已分别。“残”加浓了凄凉之感。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有道理。每个意象都含有词人的情感。老师最喜欢这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个千古传唱的名句。一句之中运用几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晓风”、“残月”,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词人酒醒梦回,船已靠岸,此时凉风习习,一弯残月高高挂在柳树梢头——真是无处不凄凉。这种意象叠加法,类似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用意象叠加法表达了游子漂泊无依之感。柳永借用意象叠加法表达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
师小结:
柳永他是怎么写出这种悲凉凄苦之情?他主要借用意象表达他的离别凄苦之情,而且主要是借用景物意象,上片写别时眼前之景(实),下片写想象别后之景(虚),虚实结合,景中带情,因情设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实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但实写毕竟会受到现实局限。虚写,可以想象,超越时空,把情感延伸到很远很远的时空,因此写悲,会更加悲。
请同学们声情并茂朗读一遍,我们通过声音把这种离别之情表达出来。(如果时间有限此步骤可以删掉)
3 、分享课前合作探究成果(探究文化意象)
那么古典送别诗词中常用哪些意象来写离愁?同学们课前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合作探究与整合,下面请四个小组分别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学生分别展示)
师小结:同学们赏析了许多送别诗中的意象,有柳、月、长亭、古道、流水、芳草、晓风、酒、笛声等,古典送别诗词借用了和离别相关的意象来表
达自己的离别之情,其中用得最多的意象是“柳”。是不是只有送别诗才写到“柳”呢?(不是),那么“柳”在古典诗词中寄托了诗人那些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一起总结: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离情别怨的依依杨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
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明诗人高启《秋柳》:“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描写干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种青翠柔软、长条低垂的姿色,从而忆及人物,抒发了年华易逝、世事频更的感慨。 风流韵致的梦中情人:
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写与情人惜别时劝慰情人,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惜”与“损”互相呼应,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
邀宠取媚的奸佞之徒:
宋代诗人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则以乱条狂舞、柳絮纷飞的柳的意象讽刺了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徒。
相同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伫立在中国诗坛中的风姿可爱的柳,已不仅是离愁的寄托,而且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令无数文人为之陶醉。在我们中国文学史当中有许多这样的意象,比如:月、水、舟等。
4、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感受了别离的悲凉凄苦,也一起分享了我们的合作探究成果。不过我想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是它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升华了我们的情
感。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能用多情多思的心灵去感知绵绵的文化经纬、悠悠的生命长度。
四、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后尝试探究“月”这一意象,可以借用网络查阅整合学习资料,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板书:
雨 霖 铃
柳永
寒蝉 杨柳 长亭 晓风 兰舟 残月
实 ———————— 虚
意象——意境——情感(鉴赏方法)
教学反思:
在此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一个技巧,就是从意象到意境,再到思想感情。但是由于学生的课外资料太少,学生对意象和意境的理解不是太到位。有些学生上课时说出的话没有根据,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说。我把许多内容都安排在课前由学生在预习时自主完成,学生必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搜集信息、整合信息,虽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层面。在课堂上,我尽量的少讲,通过引导,让各小组讨论分析并且将成果展示出来,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和体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碰撞中得到了交流和提升。所以,还要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范文二:教材内容分析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化简,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和化简二次根式的常用方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材从具体例子出发,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地归纳给出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通过“探究”栏目,引导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从具体数字的运算中发现规律,进而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探究”栏目中的两个问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然后是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类比,得出乘法法则的具体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在正文中设置了“选学例题”,采用举例的方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到“根号下为字母的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数式通性,只要将二次根式中的实数看成字母,二次根式的运算实际上就是整式的运算.
将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反过来,就得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利用这条性质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通过学习,应该使学生对化简二次根式的基本要求有所认识,即在化简时,一般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数分解或因式分解,然后再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这一点教材利用了一个小贴士加以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学难点是,在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重难点分析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
突破建议
1.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处理,仍然沿用“从具体数字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中观察规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的方式展开,教学时,应充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两个二次根式的乘法中两个因式的异同,通过计算,得出两者的结果相等.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
2.对于3.
在运用. 的取值范围. 中被开方数的要求,要让学生讨论得出进行计算时,要让学生说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还能开()进行开方.
的逆运用,是二次根式化简方的,要运用算术平方根的性质4.
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的依据,利用它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教学时,要让学生清楚互逆运算常常是运算的用到的,化简要分步进行,同时,要结合运用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
5.虽然教材以“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性质和运算,并会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运算”为重点,以突出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法则的数学本质,但教学时应当适当加强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当然,题目不能复杂化,不应过分关注运算技巧.
2.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突破建议
1.本章训练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核心是有效地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乘法法则,其中,将各式转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关键步骤;二是运算习惯的培养,与“数感”“符号意识”等相关,具体可以从“先观察,后计算”“先化简二次根式,后计算”“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等等.
2.本章内容与以前所学的实数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与整式的内容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教学时,应多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发现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也成立.
3.要注意算理,说明过程,书写规范.
范文三:教材内容分析
《升国旗》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 升国旗》是一年级教材(上)中的一首小小诗歌,全文只有三句话。描写了小朋友举行升旗仪式的场面,表达了同学们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语言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学会书写“中、五”两个生字。
3.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出新篇章
1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首曲子,仔细听,这是什么曲子?(国歌)什么时候,我们总能听到这首曲子?(升国旗的时候)
2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先请一位小朋友来拼一拼课题(出示课题)。
(由音乐引起联想,联想中再现场景,感知:学文与实践密切相关) 3 指名学生拼读,指导后鼻音“升”,再指名学生直呼,后全班齐读:升国旗。
二、游戏之中练真功
1 师:小朋友请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请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
学生看图说话。
2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课文中是怎样写升国旗的呢?自由的把课文读一读,注意,把你认为难读的字或者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教师:刚才看小朋友快乐的读书,老师也想读一读,愿意当小听众的请把书捧好。(教师范读课文)
5教师:老师读的好吗?(好)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书读好,要闯关,今天谁能闯过三道读书关,谁就是我们今天的读书小明星,大家有没有信心?(有)我们要闯的第一道关是什么呢?你听,(图片加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生字宝宝,要想读好课文,得先认识我们,也就是,跟我一起说:“读准字音”,想不想做我的朋友?)那谁来过生字宝宝这一关?
6 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读,齐读)生字宝宝又组成词来考大家,你会吗?(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师:小朋友们真棒,看生字宝宝给你们送来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礼物)带着礼物,我们又要向第二关进军了,第二关是谁在把关呢?请看大屏幕(图片加录音:小朋友,恭喜你们闯过了生字宝宝一关,第二关是句子兄弟在把关,想过关吗?那就要“读通句子”这一关有点难,加油吧!)
8 谁告诉老师,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三句)哪三个小朋友先来试试?(指名读,男女分读)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通顺?(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们真棒,把句子读得又对又响亮,你们听,句子兄弟在表扬大家呢!
9录音:真没想到,聪明的小朋友这么轻松就闯过了第二关,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礼物或说一段表扬的话)带着胜利的微笑,比比谁能最先闯过第三关“读好课文”如果你能把这篇课文读得又对又有感情,那就是今天的读书小明星,有信心吗?
(可爱的卡通守关人,热情鼓励的话语,老师精彩的范读,冲击着孩子们一颗颗好奇又好学的心,谁不想把书读好呢?)
三、书声朗朗表情意。
1 指导朗读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师:今天老师还特意带来了一面国旗,请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学生说说国旗的样子
师:记得有一首歌,歌名就叫“国旗国旗真美丽”,小朋友会唱吗?(齐唱)我们用歌声唱出了国旗的美丽,谁能把这句话美美的读一
读?(出示: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指名感情朗读,比赛朗读,读评结合。
师:是啊,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让我们把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上蓝天吧你们看,(课件出示升旗仪式)
2.指导朗读第二句——“国歌声中,高高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师:当嘹亮的国歌响起,当鲜艳的国旗高高升起,小朋友们,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我会想起在电视上看到的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情景。 生:我想起了战场上解放军叔叔奋勇杀敌的样子。
生:我想起了奥运会上,每当我们中国的运动员得了金牌的时候,就会升五星红旗。
师:看到这一幕,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特别激动,特别自豪!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心情告诉大家吗?
生感情朗读。(全班鼓掌)
生:我还想到了“神州五号”飞船身上印着我们的国旗,杨利伟叔叔的宇航服上也有。
师:呀!你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一点,你知道为什么上面印着国旗吗?
生:因为那代表我们的祖国!(鼓掌)
师:是啊,想起“神州五号”上天的那一刻,全国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感情朗读
??
(感情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绝非单纯的技巧所能达到。在这里,我用谈话引导联想,用联想点燃孩子情感的引线,在朗读中爆出动情的火花。)
3.指导朗读第三句——“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师:那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看图描述后读句子。
师:平时,你们都向谁敬礼呢?]
生:向老师,向校长??
师:为什么要向国旗立正敬礼呢?(表示尊敬)对,五星红旗代表我
们的祖国,所以,尊敬国旗,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你能把你的尊敬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读)
师:现在,闯关的最后时刻到了,谁能带着你的尊敬和热爱把这篇课
文读好,你将获得代表胜利的五星红旗。
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颁发奖品。齐读课文。
(抓重点字词理解品味是我指导朗读第三句的方法。和第二句相比,又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主与次的关系。当然,对于这样一篇小小诗歌,整体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
4.教师总结:非常高兴我们班小朋友能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从你们明亮的大眼睛里,我看出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课文读好。欢迎大家下课有时间来读给老师听。下面让我们的嘴巴稍微歇歇,来动动我们的手。给生字宝宝安个家。
四、书写 “中、五”谱尾声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笔顺表,马上我请你说笔顺。(生自主学习)
2、反馈。指名说,集体书空。
3、师:看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4描红,仿写。
范文四: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音乐小屋》是人音版第四册第七课《小音乐家》里的一首歌曲,2/4拍子,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又富有童趣。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的心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好动。本课在设置时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学活动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学科能力发展的需要,适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三、认知目标:学生能准确地拍节奏,并通过音乐手势感受音乐的音高。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想象及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邀请卡、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范文五: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等。在唱歌方面要学习16首歌曲,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5.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6.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7.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8.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到见解。
2.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利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通过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到见解。
2.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
的发展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利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认识了解京剧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剧目和优秀演员。
3.能够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剧”中规定的情景。
难点:
1.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部准确,声音和谐。
2.感受童声合唱的声音效果。
3.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创编“音乐剧”中不同场景中的对话、表演,根据剧情设计服装、道具、布景、化妆等。
四、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器乐方面:能掌握所学乐器的名称、外型、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3.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意境。
4.视唱、节奏练习方面: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5.表演方面:能根据要求编排动作,正确表达歌曲内容。
6.存在问题:
(1)音准不够正确。
(2)视唱能力有待加强。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学习和钻研《大纲》及教材,掌握乐理、听音、练唱之间的联系,使之相互密切配合。
2.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分析教材,突出重点,通过音乐表现手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感情。
4.采用多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兴趣:故事导入,声情并茂的范唱,音乐游戏,舞蹈,调动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5.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有计划开展活动。
六、教学进度:每课预计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