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二氧化硫制取
一、工业制法:
工业上常用硫或硫铁矿燃烧制取SO2
②硫铁矿煅烧生成SO2
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过程中,这一反应是在沸腾炉中进行的。产生的炉气中含有矿尘、
水蒸气及砷、硒等化合物的杂质,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对设备的不良影响,在进入接触室以前必须对炉气进行净化处理。
二、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制取SO2的方法:
①亚硫酸钠固体与75%左右的硫酸反应制取SO2
反应原理:稳定的硫酸与不稳定酸的盐Na2SO3反应,可生成Na2SO4和不稳定的亚
硫酸,亚硫酸立即分解生成SO2和水。
反应中使用的硫酸以中等浓度(1∶1)为适宜。
发生装置:与制取氯化氢气的装置相同。反应开始时不需要加热,随反应的进行硫酸
被冲稀,反应速率逐渐减慢时,可用酒精灯微热以加快反应速率。
收集装置:SO2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瓶口向上的排空气法收集。 实验过程中注意通风。
②制取少量纯度不高的SO2时,可以用铜与浓H2SO4共热或用燃烧硫粉的方法来制得。
范文二:工业锅炉房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方法
环保技术
工业锅炉房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方法
康建平
()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 ,湖北 武汉
摘 要 :介绍了 SO的控制途径 ,阐述了工业锅炉房排烟脱硫的两种常用方法 ,即石灰/ 石灰石排烟脱硫 法和2
钠碱双碱排烟脱硫法 。
关键词 :工业锅炉房 ;排烟脱硫
() 中图分类号 : T K175 ; 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086X20030420061202
Ways of Controlling Sulf ur Dioxide Emiss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Rooms
KAN G Jian2ping
( )Wuhan Pharmaceutical Design Institute , China Pharmaceutical Group , Wuhan 430077 , China
Abstract : Ways of controlling of SOemission are presented with a discussion of two methods , generally used in 2
industrial boiler rooms , i. e. desulfurization of exhaust gases with lime/ limestone and sodium base double base.
Key words : industrial boiler ; exhaust gas desulfurization
1 SO的控制途径 0 前言 2
() 在我国 ,集中供热的普及率较低 ,大量的工业 1采用低硫燃料或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的 锅炉房使用的燃料为煤炭 ,而我国煤炭的平均含 方法 ,由于受低硫燃料资源的限制和燃料脱硫处 硫量较高 ,燃烧时产生的 SO量很大 。大气中的 理费用昂贵 ,不适用于工业锅炉房排放 SO的控 2 2 SO被氧化成 SO,再与水汽相遇便生成 HSO, 制 。 2 3 2 4
有很强的腐蚀性 。大气中 SO浓度达 0. 28mg/ 2 () 2采用高烟囱扩散稀释 。在工业锅炉房中 33 Nm,2. 85mg/ Nm时 ,对植物 、器具已有损伤 ; 由于受到锅炉容量的限制 ,不可能采用高烟囱来 33 达 2. 85mg/ Nm,14. 25mg/ Nm时 ,人开始闻到 减少 SO对大气的污染 。 2
臭味 , 出 现 呼 吸 道 阻 力 增 加 等 生 理 变 化 ; 达 () 3排烟脱硫 。由于烟气中的硫份是以 SO 23 285mg/ Nm时 ,每天 8h 吸入 ,出现咽喉疼痛 、胸 的形式存在 ,因此在技术上要去除它是比较简单 3 痛 、呼 吸 困 难 等 症 状 ; 1140mg/ Nm, 1425mg/ 的 ,这是目前工业锅炉房控制 SO 排放浓度的主 23 [ 1 ] Nm时 ,迅速窒息死亡。 要方法 。
为了保护环境 ,必须控制工业锅炉房烟气中 2 工业锅炉房排烟脱硫 SO排放浓度 。2000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的《锅炉 2
( )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CWPB321999将烟气中 (非再生式烟气脱 烟气脱硫方法分为抛弃法 3 [ 2 ] SO排放浓度控制在 900mg/ Nm以下。 2 ) () 硫法和回收法 再生式烟气脱硫法两大类 。工
收稿日期 :2002209228
() 作者简介 :康建平1965 - ,男 ,高级工程师 ,中国医药集团武汉设计院项目经理处副处长。
?61 ?
1业锅炉房受锅炉容量的限制 ,一般都采用抛弃法 。 CaSO? 3 CaCO+ 2Na HSOHO + 3322 石灰/ 石灰石排烟脱硫和钠碱双碱排烟脱硫是工
1 业锅炉房排烟脱硫最常用的方法 。 () NaSO+ HO + CO32 3 22 2 () 1石灰/ 石灰石排烟脱硫法 Na HSO被中和而再次生成活性的 NaSO, 3 2 3 石灰/ 石灰石排烟脱硫法在工业锅炉房排烟 NaSO含量较高的清澈溶液很容易与沉淀物分 2 3 脱硫中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因为石 离开来 。把沉淀下来的固体钙盐等废料处理掉 , [ 3 ] 灰来源广 ,价格便宜 ,脱硫效率达 80 %以上。 的溶液送回到脱硫器的回路中去 。 并把 NaSO 2 3此法采用石灰/ 石灰石的乳浊液为吸收剂 ,锅 由于被废料固体所夹带而造成的钠损失 ,可用添 加炉烟气进入脱硫设备后与吸收剂的浆液相接触 , 新的 NaSO来补偿 。 2 3
使 SO与较少量的氧气同时被吸收产生 CaSO2 3 钠碱双碱脱硫处理系统比石灰/ 石灰石脱硫 和 CaSO而沉淀出来 。吸收剂的给料率采用 p H 4 处理系统有许多明显的优点 。首先 ,在吸收剂中 值控制法 。 没有悬浮的固体 ,因而不会造成脱硫器内部部件
() 2钠碱双碱排烟脱硫法 的结垢和堵塞 。其次 ,由于溶液中碱类的浓度较
与石灰/ 石灰石处理系统一样 ,钠碱双碱处理 高 ,因而液相质量转换阻力小 ,SO吸收速度快 。 2 系统 也 消 耗 石 灰 或 石 灰 石 , 同 时 采 用 NaOH、 3 结论 NaCO或 NaSO水溶液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 2 3 2 3
() 1工业锅炉房排烟脱硫的常用方法是石灰 SO生成 NaSO或 Na HSO。 2 2 3 3
/ 石灰石排烟脱硫法和钠碱双碱排烟脱硫法 。 以 NaSO水溶液为吸收剂的反应如下 : 2 3
() 2在工业锅炉房脱硫工艺上 ,建议采用钠 清澈的碱性溶液流经脱硫器时 ,吸收烟气中
碱双碱脱硫法 。 的 SO并发 生 某 些 氧 化 作 用 。吸 收 的 SO与 2 2
NaSO产生作用后生成 Na HSO。 2 3 3 参考文献
()NaSO+ SO+ HO ?2Na HSO1 2 3 2 23 一机部第一设计院. 工业炉设计手册[ M ] . 1981 . Na HSO通过与石灰或石灰石反应 ,使所吸 [ 1 ] 3
[ 2 ] CWPB321999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S] . 收 2 的 SO 通过反应后生成固体钙盐而沉淀下来 。 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编写组. 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 [ 3 ] 1 ( ) 册[ M ] . 1991 . Ca OH+ 2Na HSOCaSO? HO + 2 3 3 2 2 3 ()NaSO+ HO 2 2 3 22
行业信息
125MW 汽轮机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总结评审会在杭州召开
浙江省电力公司所管属的电厂共有 17 台 125MW 汽轮机 , 从 1995 年开始 , 通过对全国在运 125MW 汽轮机进行充分的技术调研 ,比较各种改造技术方案后 ,与北京三维动力工程公司 、北京重型 电机厂和上海汽轮机厂合作 ,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第三代汽轮机通流设计技术对在役的 7 台 125MW 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全面的节能降耗改造 ,获得了成功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 、社会和 环保效益 。为总结经验 ,进一步推广应用 ,浙江省电力局于 2003 年 3 月 10 日在杭州召开了 125MW 汽 轮机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总结评审会 。改造后的机组平均热耗率为 8213kJ / kWh ,降低了 418kJ / kWh ;可
() 节约标煤 1. 7 万 t/ 台年 ;提高出力 10MW 只改造低压缸时降低热耗 318. 7kJ / kWh ,提高出力 5MW; 减少 SO的排放量 370t/ 台年 。改造后的机组同时改善了机组的调峰性能 ,延长了机组的使用寿命 。 2
程钧培 ?62 ?
范文三:《工业二氧化硫脲》 HG/T 3258-2010
ICS 71.060.20
G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3258,2010
代替HG/T 3258,2001
工业二氧化硫脲
Thiourea dioxide for industrial use
2010,11,22 发布 2011,03,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G/T 3258—2010
前 言
本标准代替HG/T 3258—2001《工业二氧化硫脲》。
本标准与HG/T 3258—2001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产品分为了高稳定型和普通型两型;
——在高稳定型检测项目中增加测定热稳定性指标;
——在普通型的合格品中Fe含量由原来的?0.01%调整为?0.005%(2001版3.2,本版5.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烟台达斯特克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勇、周星奎、宋建德、杨裴、王瑞英、吴明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HG/T 3258,1990、HG/T 3258,2001。
?
HG/T 3258—2010
工业二氧化硫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二氧化硫脲的分型、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二氧化硫脲。该产品主要用于化工行业、化纤行业、纺织工业和造纸工业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190—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 780:1997,MOD)
GB/T 3049—2006 工业用化工产品 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ISO 6685:1982,IDT)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 3696:1987,MOD)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
HG/T 3696.1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HG/T 3696.2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HG/T 3696.3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3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CHNOS 422
相对分子质量:108.12(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结构式:
OHN2
SC
OHN2
4 分型
工业二氧化硫脲分为高稳定型和普通型两型;高稳定型适用于热稳定性不小于50 min的产品,普通型对热稳定性不控制。
5 要求
5.1 外观:白色粉状结晶。
1
HG/T 3258—2010
5.2 工业二氧化硫脲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要求
普通型
项 目 高稳定型 一等品 合格品
99.0 98.0 96.0 二氧化硫脲(CHNOS)w/% ? 422
0.20 0.30 0.50 硫脲(CHNS)w/% ? 42
0.17 0.17 0.27 硫酸盐(以SO计)w/% ? 4
0.001 0.003 0.005 铁(Fe)w/% ?
0.10 水分w/% ?
热稳定性(min) ? 50 —— —— 注:硫酸盐含量指标为出厂时的保证值。
6 试验方法
6.1 安全提示
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使用挥发性试剂或加热应在通风良好的通风橱中进行。
6.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的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的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它规定时,均按HG/T 3696.1、HG/T 3696.2和 HG/T 3696.3的规定制备。
测定二氧化硫脲、硫脲、硫酸盐含量时,应控制在20?下进行,且应在称样后立即测定。 6.3 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下,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6.4 二氧化硫脲含量的测定
6.4.1 方法提要
在弱碱性溶液中,二氧化硫脲、硫脲与碘进行定量反应,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
总含量中扣除硫脲含量得出二氧化硫脲的含量。 定,
6.4.2 试剂
6.4.2.1 硫酸溶液:1,8;
6.4.2.2 碳酸氢钠溶液:10 g/L;
6.4.2.3 碘标准滴定溶液:c(1/2I)?0.l mol/L; 2
6.4.2.4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SO)?0.l mol/L; 223
6.4.2.5 淀粉指示剂:10 g/L。
6.4.3 分析步骤
称取0.5 g试样,精确至0.0002 g,置于50 mL烧杯中,加水溶解,全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稀释2
HG/T 3258—2010 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15 mL试验溶液置于250 mL碘量瓶中,再用移液管移入25 mL碘标准滴定溶液,并快速加入50 mL碳酸氢钠溶液,立即盖好瓶塞,水封,在暗处放置10 min后,用水冲洗瓶塞,加入10 mL硫酸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加入1 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至无色,且保持l min即为终点。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和加入的试剂与试验溶液相同。 6.4.4 结果计算
二氧化硫脲的含量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1
(V,V),c,M/(4,1000)01w,,100,1.420w12???????????(1) m,15/250
式中:
V ——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0
V——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1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二氧化硫脲(CHNOS)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 108.12); 422
1.420——硫脲换算为二氧化硫脲的系数;
w——按6.5条测出的硫脲的质量分数,%。 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0 %。 6.5 硫脲含量的测定
6.5.1 方法提要
试样中的硫脲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碘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 6.5.2 试剂
6.5.2.1 盐酸溶液:1,1;
6.5.2.2 碘标准滴定溶液:c(1/2I)?0.1 mol/L; 2
6.5.2.3 淀粉指示剂:10 g/L。
6.5.3 仪器
微量滴定管:分度值为0.02 mL或0.01 mL。
6.5.4 分析步骤
称取约1 g试样,精确至0.0002 g,置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50 mL水,50 mL盐酸溶液,使试样完全溶解,再加入2 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蓝色即为终点。 6.5.5 结果计算
硫脲的含量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2
3
HG/T 3258—2010
V,c,M/1000???????????????????(2) w,,1002m
式中:
V——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碘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硫脲(CHNS)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76.12)。 4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5 %。 6.6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6.6.1 方法提要
在盐酸介质中,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白色细微的硫酸钡沉淀,形成悬浮液,采用目视比浊法,与标准比浊溶液比对。
6.6.2 试剂
6.6.2.1 盐酸溶液:1,4;
6.6.2.2 氯化钡溶液:50 g/L;
6.6.2.3 硫酸盐标准溶液:1 mL溶液含硫酸盐(SO)0.10 mg。 4
用移液管移取10 mL按HG/T 3696.2配制的硫酸盐标准溶液,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6.3 仪器
比色管:50 mL。
6.6.4 分析步骤
称取1.0 g试样,精确至0.001 g,置于100 mL烧杯中,加水立即溶解,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定性滤纸干过滤(现用现配现过滤),弃去前10 mL滤液,用移液管移取10 mL滤液,置于比色管中,加入1 mL盐酸溶液、5 mL氯化钡溶液,用水稀释至50 mL,摇匀,放置10 min,其浊度不得大于标准。
标准比浊溶液的制备:对于高稳定型及普通型中的一等品,用移液管移取1.70 mL硫酸盐标准溶液;对于普通型中合格品,用移液管移取2.70 mL硫酸盐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两个比色管中,与试验溶液同时同样处理。
6.7 铁含量的测定
6.7.1 方法提要
同GB/T 3049,2006第3章。
6.7.2 试剂
6.7.2.1 硫酸溶液:1,1;
其他同GB/T 3049—2006 第4章。
6.7.3 仪器
4
HG/T 3258—2010
分光光度计:带有光程为4 cm或5 cm的比色皿。
6.7.4 分析步骤
6.7.4.1 工作曲线的绘制
按GB/T 3049—2006第6.3条的规定,使用4 cm或5 cm比色皿,取相应体积的铁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
6.7.4.2 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2 g试样(合格品称量约1 g),精确至0.01 g,置于100 mL烧杯中,加10 mL硫酸溶液,使试样溶解,在砂浴(或电热板上)蒸发尽干,冷却,用约40 mL水溶解残渣。
6.7.4.3 空白试验溶液的制备
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和加入的试剂与试验溶液相同。
6.7.4.4 测定
取试验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以下按GB/T 3049—2006第6.4条从“必要时,加水至60 mL??”开始进行操作。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铁的质量。
6.7.5 结果计算
铁含量以铁(Fe)的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3)计算: 3
,3mm,,10,,12w???????????????(3) ,,1003m
式中:
m——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的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1
m——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的空白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2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05 %。 6.8 水分的测定
6.8.1 方法提要
4 4 试样在60??2?,真空度为8×10Pa,9.3×10Pa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根据试样干燥前后的质量差异确定水分。
6.8.2 仪器、设备
6.8.2.1 称量瓶:Φ50 mm×30mm;
4 4 6.8.2.2 真空干燥箱:温度能控制在60??2?,真空度控制在8×10Pa,9.3×10Pa。 6.8.3 分析步骤
4 4 用已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2?温度和8×10Pa,9.3×10Pa的真空度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称
4 量瓶,称取约5 g试样,精确至0.0002 g,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60??2?温度和真空度为8×10Pa,
4 9.3×10Pa的真空度下干燥至质量恒定。
6.8.4 结果计算
水分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4)计算: 4
5
HG/T 3258—2010
m,m1?????????????????(4) w,,1004m
式中:
m——干燥前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干燥后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
.03,。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6.9 热稳定性的测定
6.9.1 方法提要
试样在95??0.5?的恒温水浴中,从样品放入比色管到样品开始分解的时间,以此来评价试样对
热的稳定性。
6.9.2 仪器、设备
6.9.2.1 恒温水浴:温控范围从室温,100?,温度均匀度?0.5?; 6.9.2.2 比色管:50 mL;
6.9.2.3 标准温度计:分度值0.5?;
6.9.2.4 玻璃漏斗。
6.9.3 分析步骤
将干燥的比色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将水浴加热至95??0.5?,并保持温度恒定。待比色管的温度
稳定在95??0.5?后,称取2.0 g样品,精确到0.1 g,将样品通过玻璃漏斗放入比色管中,并记录时间
t,当比色管中的样品开始冒烟时,记录时间t。 12
注:本测定过程中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保持通风,并放下通风橱玻璃窗。 6.9.4 结果计算
热稳定性以样品开始加热到分解的时间以t表示,按式(5)计算:
?????????????????(5) t,t,t21
式中:
t——样品放入比色管中时间的数值,单位为分钟(min); 1
t——样品开始冒烟时的时间的数值,单位为分钟(min)。 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3min。
7 检验规则
7.1 本标准采用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1.1 型式检验
要求中规定的所有指标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六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型式检验:
a)更新关键生产工艺;
b)主要原料有变化;
6
HG/T 3258—2010
c)停产又恢复生产;
d)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e)合同规定。
7.1.2 出厂检验
要求中规定的二氧化硫脲、硫脲、硫酸盐及水分、热稳定性指标为出厂检验项目,应逐批检验。 7.2 生产企业用相同材料,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连续生产或同一班组生产的同一级别的工业二氧化硫脲为一批。每批产品不超过60 t。
7.3 按GB/T 6678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采样时,将采样器自包装袋的上方斜插入至料层深度的3/4处采样。将采得的样品混匀后,按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500 g,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具塞广口瓶或塑料袋中,密封。瓶或塑料袋上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类别、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份作为实验室样品,另一份保存备查,保留时间由生产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7.4 生产厂应保证每批生产的工业二氧化硫脲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7.5 检验结果如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采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7.6 采用GB/T 8170规定修约值比较法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本标准。
8 标志、标签
8.1 工业二氧化硫脲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类别、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本标准编号、GB 190—2009中规定的“易于自燃的物质”标签及GB/T 191—2008中规定的“怕晒”、“怕雨”标志。
8.2 每批出厂的工业二氧化硫脲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类别、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和本标准编号。
9 包装、运输、贮存
9.1 工业二氧化硫脲采用有内衬双聚乙烯塑料薄膜袋的铁桶、纤维板桶或塑料编织袋,袋口或桶口严密封口,其性能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内袋使用聚丙烯捆扎绳或其质量相当的绳分层对折分别扎口,或用与其相当的其他方式封口。每(桶)袋净含量为25 kg、40 kg、50 kg。
9.2 工业二氧化硫脲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防止雨淋、受潮和曝晒,不得与碱性物质、氧化剂混运。
9.3 工业二氧化硫脲应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内,不得露天堆放,应避免日光照射,受热、雨淋或受潮,避免与碱性物质、氧化剂混贮,以防止剧烈分解。
7
范文四:二氧化硫检测方法
ASTA ANALYTICAL METHODS Method 30.0
Determination of Added Sulfites in Dried Allium (Modified Monier-Williams Method)
Purpose: This modification of the Monier-Williams method is suitable specifically for detection of sulfites in dried allium (i.e. garlic, onion, shallot, leek, and chive) (Reference 1). Organosulfur components are removed in a toluene trap before sulfur dioxide is collected and oxidized to sulfuric acid with hydrogen peroxide in a second trap. Sulfuric acid is titrated with standard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is 10 μg/g. Sulfites in non-allium foods should be
analyzed by the optimized Monier-Williams method as described in AOAC 990.28 or EN 1988-1.
A. Apparatus
1. Distillation apparatus: as described in EN 1988-1 (1998) or AOAC 990.28 (2000) and
with a dual bubble-through system (see Figure).
2. 1000 mL round-bottom flask with three 29/32 (or 24/40) tapered joints (vertical arms)
and appropriate heating mantle.
3. 250 mL dropping funnel with stopcock and tapered joint to fit round bottom flask.
4. 25 mL buret.
5. Graduated cylinders of 25, 50, 100 and 500 mL.
6. 1 L volumetric flask.
7. 3 mL graduated pipet.
. Cryostat set at - 5?C. 8
9. pH meter.
B. Reagents
1. Deionized water.
2. 0.01 N NaOH solution.
3. Indicator: Dissolve 250 mg of methyl red in 100 mL of ethanol (analytical grade). This
indicator is red for pH < 4.4="" and="" yellow="" for="" ph="" value=""> 6.2.
4. 30% w/w or 3% w/w hydrogen peroxide HO solution, analytical grade. 22
5. 37%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HCl for analysis.
6. 85% phosphoric acid HPO for analysis. 34
Page 1 of 6 October 2010
ASTA ANALYTICAL METHODS Method 30.0
7. 85% potassium hydroxide KOH in pellets for analysis.
8.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KHPO of purity > 99% for analysis. 24
9. Toluene, analytical grade.
10. Cryostat circulating fluid: mixture of monopropylene glycol/water (2/1).
11. Nitrogen flow with precision valve allowing a flow rate of about 200 mL/minute.
12. Buffer solution
Solution A (acid part): 0.59 M HPO and 0.96 M HCl solution. Introduce approximately 34
200 mL of water into a 1 L volumetric flask, carefully add 40 mL of 85% HPO 34
followed by 80 mL of 37% HCl with, respectively, a 50 and 100 mL graduated cylinder
and, finally, dilute to volume with water.
Solution B base part: 0.25 M KHPO and 0.258 M KOH solution. Introduce 34 g 24
KHPO and 17 g KOH into a 1 L volumetric flask and dilute to volume with water. 24
Check that the buffer components are properly made by mixing solutions A and solution
B in a 1:4 ratio (e.g. 15 mL of solution A and 60 mL of solution B). The pH must range
from 2.3 to 2.5. Deoxygenate these 2 solutions by bubbling nitrogen through them for 15
min, less than 1 h before use.
13. Hydrogen peroxide (3%, HO) solution. Into a 50-mL graduated cylinder, add 3 mL of 22
30% HO solution with a graduated pipet and water to give a volume of 30 mL. 22
Alternatively, one may purchase and use 30 mL of 3% HO solution directly for this 22
purpose. Add 3 drops of methyl red indicator using a Pasteur pipet. With stirring, add 1
to 5 drops of 0.01 N NaOH and until the color of the indicator just turns yellow. This
solution should be prepared fresh daily.
C. Preparation of Sample
Dried allium powders can be tested for evidence of added sulfite without preparation but quantitative precision will be improved if powders are finely ground to improve homogeneity (see Statistics section).
D. Procedure
Part A. Collection of sulfite from the sample.
1. Start circulating the coolant in the condenser, set the cryostat to -5?C and wait for
approximately 30 minutes until this temperature is reached. (Note 1)
Page 2 of 6 October 2010
ASTA ANALYTICAL METHODS Method 30.0
2. Weigh approximately 25 g of test sample, to the nearest 0.1 g, into a dry round-bottom
flask. (Note 2)
3. Place the round-bottom flask in the heating mantle. Connect the dropping funnel
(stopcock closed), the condenser and the nitrogen inlet to the round-bottom flask and the
chain of 2 bubblers to the upper condenser outlet as shown in the Figure.
4. Add 25 mL toluene into the first bubbler and place the 50 mL graduated cylinder with 3%
HO solution into position as the second bubbler (see Figure). 22
5. Add 120 mL of solution A via the dropping funnel with a 250 mL graduated cylinder. If
the system is sealed properly, gas should begin to flow through the bubblers as liquid
enters the round bottom flask.
6. Lower the height of the second bubbler cylinder to improve the flow and to ensure that no
HO solution goes up in the bubbler containing toluene. The tip of the bubbler tube 22
should be submerged at least 1 cm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HO solution. 22
7. Close the dropping funnel tap when a few milliliters of solution A remain in the funnel
and raise the second bubbler cylinder such that the tip of the second bubbler tube is
approximately 1 cm from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8. Open the nitrogen inlet valve slowly and check the various tapered joints for leaks.
9. Allow the nitrogen to continue bubbling for 30 minutes (without heating) and then stop
the nitrogen flow. (Note 3)
10. Immediately add 480 mL of solution B with a 500 mL graduated cylinder via the
dropping funnel.
11. Lower the height of the second bubbler cylinder as in step 6.
12. Close the dropping funnel tap when a few milliliters of solution B remain in the funnel
and raise the second bubbler cylinder as in step 7.
13. Immediately re-open the nitrogen flow.
14. Turn on the heat to the round bottom flask and after the mixture starts to boil, let it reflux
for 105 min.
15. Stop the heating but leave the nitrogen flow on. Lower the HO cylinder and rinse the 22
bubbler tip with water into the HO solution. 22
16. Turn off the nitrogen flow and immediately remove the dropping funnel from the round
bottom flask to open the system and avoid suction of toluene from bubbler #1 back into
the system as it cools.
Page 3 of 6 October 2010
ASTA ANALYTICAL METHODS Method 30.0
Part B. Titration of sulfite.
1. If the HO solution remains yellow, the added sulfite content is below the quantification 22
limit of the method (< 10="" μg/g)="" and="" there="" is="" no="" need="" to="" titrate="" with="" naoh.="" stop="" here.="">
2. If the HO solution has turned red, decant and rinse the solution quantitatively from the 22
bubbler cylinder into a beaker.
3. Titrate the bubbler solution with 0.01 N NaOH solution to the yellow end point that
persists for > 20 s. Record the volume of NaOH solution.
1. Dropping funnel
2. Round bottom flask
3. Nitrogen inlet tube
4. Allihn condenser
5. Bubbler #1 (toluene)
6. Bubbler #2 (HO solution) 22
Figure. Assembled apparatus for the modified Monier-Williams method.
Page 4 of 6 October 2010
ASTA ANALYTICAL METHODS Method 30.0
E. Calculation
The added sulfite content, expressed in μg/g (ppm) equivalent SO, is equal to: 2
,,,2,V0.01 meq NaOH32 mg SO1000 μgV,,,,,, ,,,,C,, 320,,,,,,SO2,,,,2WmL1 meq SOmgW,,,,,,,,,,
Where V = the end point volume of 0.01 N NaOH expressed in mL
W = the mass of dried garlic expressed in grams
Example :
If V = 10 mL and W = 25 g, then C = 320 x 10 / 25 = 128 μg/g of added sulfites. SO2
F. Statistics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trial between eight laboratories was completed in June 2010
(Reference 2). The results of four samples (duplicate analyses per lab) are shown in the table
below.
Sample 1 Sample 2 Sample 3 Sample 4
Average (μg/g) 37 561 44 <10>10>
Interlaboratory ?14 ?54 ?17 - reproducibility (μg/g)
Interlaboratory ?38% ?10% ?39% - reproducibility (%)
Outlying results (not shown) were disqualified in two cases due to high (> 0oC) condenser
temperature. Distinction of samples with detectable and nondetectable (< 10="" μg/g)="" levels="" of="" thsulfite="" was="" achieved="" in="" 7="" of="" 8="" labs="" (the="" 8="" was="" an="" outlier).="" samples="" 1="" &="" 3="" were="" coarsely="">
granulated solids. The summary suggests that precision for these low level samples would be
improved by grinding them into a finer, more homogeneous powder prior to analysis.
G. Notes
1. The condenser temperature must not exceed -3.5?C during distillation or slight false
positive interference might occur. The condenser should be covered with insulating
material (not shown in Figure) to maintain low temperatures. Avoid insulating with
vulcanized rubber because this could introduce residual levels of sulfite to the test
environment.
2. All the glassware must be well dried before use.
3. If a sample contains a high content of added sulfites, the HO solution may turn red 22
rapidly before heating.
Page 5 of 6 October 2010
ASTA ANALYTICAL METHODS Method 30.0
H. References
1. Lafeuille, J.-L.; Lefevre, S.; Achouri, D. “Determination of Added Sulfites in Dried
Garlic with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Optimized Monier-Williams Method,” J. AOAC
Intl. 2007, 90, 1090-1097.
2. Lafeuille, J.-L. (McCormick France, EMEA Central Analysis Laboratory, Carpentras,
France) “Final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Collaborative Study: Added Sulfite in Dried
Garlic,” Special report to the European Spice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Spice Trade
Association, 23 June 2010.
I. Revision History
10/01/10 First version.
Page 6 of 6 October 2010
范文五:GBT16128-1995二氧化硫方法确认
GB/T 16128-1995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方法确认
1 方法概述 1.1 原理
空气中二氧化硫用甲醛缓冲液采集,生成稳定的羧甲基磺酸,加氢氧化钠后释放出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定量。
1.2 试剂和材料
本法所用试剂纯度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亦可用石英蒸馏器的一次水。
1.2.1吸收液(甲醛-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
1.2.1.1 贮备液:称量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和0.364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2Na)溶于水中, 移入1L容量瓶中,再加入5.30mL 37%甲醛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贮于冰箱,可保存一年。
1.2.1.2 工作溶液:临用时,将上述吸收贮备液用水稀释 10 倍。 1.2.2 2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 8.0g氢氧化钠溶于 100mL水中。
1.2.3 0.3%氨磺酸钠溶液:称取 0.3g氨磺酸,加入 3.0mL 2mol/L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1.2.4 0.025%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
1.2.4.1 1mol/L盐酸溶液:量取浓盐酸(优级纯,ρ20=1.19g/mL)86mL,用水稀释至100 mL。
1.2.4.2 4.5mol/L磷酸溶液:量取浓磷酸(优级纯,ρ20=1.69g/mL)307mL,用水稀释至1mL。
1.2.4.3 0.25%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备液1):称取0.125g盐酸副玫瑰苯胺(简称PRA,C19H18N3Cl·3HCl),按附录A提纯,用 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 50mL。 1.2.4.4 0.025%盐酸副玫瑰苯胺工作液:吸取0.25%的贮备液 25mL,移入 250mL容量瓶中,用 4.5mol/L磷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放置 24h后使用。此溶液避光密封保存,可使用 9 个月。
注: 1)若有市售的0.25%的PRA贮备液可直接稀释使用。 1.2.5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
1.2.5.1 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液:称取0.2g亚硫酸钠(Na2SO3)及0.01g乙二胺四乙
酸二钠盐(EDTA-2Na) 溶于200mL新煮沸并冷却的水中。此溶液每毫升含有相当于320~400μg二氧化硫。 溶液需放置2 ~3h后标定其准确浓度。标定方法同 GB 8913附录B。按标定计算的结果, 立即用吸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25μg二氧化硫的标准贮备液,于冰箱贮存可保存三个月。
1.2.5.2 二氧化硫标准工作溶液:用吸收液将标准贮备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μg二氧化硫的标准工作液,贮于冰箱可保存一个月。25℃以下室温条件可保存 3 天。
1.3 仪器与设备
1.3.1 吸收管:普通型多孔玻板吸收管,可装 10mL吸收液,用于30~60min采样; 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管可装 50mL吸收液,用于 24h采样。
1.3.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1L/min,流量稳定。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 5%。 1.3.3 具塞比色管:25mL。
1.3.4 分光光度计:用 100mm比色皿,在波长 570nm处测吸光度。 1.3.5 恒温水浴(0~40℃):要求可控制温度误差±1℃。 1.3.6 可调定量加液器: 5mL,加液管口内径 1.4 采样
1.4.1 30~60min样品:用普通型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 8mL吸收液,以0.5L/min流量,采样30~60min。
1.4.2 24h样品:用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 50mL吸收液,以0.2~0.3L/min流量,采样 24h。
采样时吸收液温度应保持在30℃以下;采样、运输、贮存过程中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样品。及时记录采样点气温和大气压力。当气温高于 30℃时,样品若不能当天分析,应贮于冰箱。
1.5 分析步骤
1.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5.1.1 用二氧化硫标准工作液绘制标准曲线。
1.5.1.1.1 用 6 支 25mL比色管,按表 1 制备标准系列。 表 1 二氧化硫标准系列
~2mm。
各管中分别加入1.0mL0.3%氨磺酸钠溶液、0.5mL2.0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 1mL水, 充分混匀后,再用可调定量加器将 2.5mL 0.025% PRA溶液快速射入混合液中,立即盖塞颠倒混匀(如无可调定量加液器也可采用倒加 PRA溶液:将加入氨磺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混合溶液混匀后, 再倒入事先装有 2.5mL0.025% PRA溶液的另一组比色管中,立即盖塞颠倒混匀), 放入恒温水浴中显色。可根据不同季节的室温从表 2 中选择最接近室温的显色温度和时间。 表 2 显色温度与时间
1.5.1.1.2 于波长 570nm处,用 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对二氧化硫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直线的斜率。 标准曲线斜率 b 应为0.035±0.003吸光度/μg二氧化硫。相关系数应大于0.999。以斜率倒数作为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Bs(μg/吸光度)。 1.5.2 样品测定
1.5.2.1 采样后,如发现样品溶液有颗粒物,应用离心除去。
1.5.2.1.1 30~60min样品:可直接将吸收管中样品溶液移入 25mL比色管,用 2 mL吸收液分两次洗吸收管,合并洗液于比色管中,用水将吸收液体积补足至10mL。放置 20min, 使臭氧完全分解,再进行分析。
1.5.2.1.2 24h样品:将样品用水补足至 50mL,混匀后,取 10mL于25mL比色管中,放置 20min后进行分析。
1.5.2.2 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用 10mL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测定,并配制一个含 10 μg二氧化硫的标准控制管,作样品分析中质量控制用。 1.5.2.3 样品溶液、试剂空白和标准控制管按1.5.1.1 进行测定。 样品的测定条件应与标准曲线的测定条件控制一致。
1.6 计算
1.6.1将采样体积按式(1)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 V0=Vt×P/P0×T0/(t+273)..........................(1) 式中:V0──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Vt──采样体积,由采气流量乘以采样时间而得,L; T0──标准状况的绝对温度,273K; P0──标准状况的大气压力,101.3kPa; P──采样时的大气压力,kPa; t──采样时的空气温度,℃。 1.6.2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计算
1.6.2.1 用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制备标准曲线时,用式(2)计算样品浓度。 C=(A-A0)×Bs/V0×D................................(2) 式中: c──二氧化硫的浓度,mg/m3; A──样品的吸光度; A0──试剂空白吸光度;
Bs──计算因子,μg/(m3·吸光度)。
1.6.2.2 用二氧化硫标准气制备标准曲线时,用式(3)计算样品浓度。 C=(A-A0)×Bg/1000...................................(3) 式中: c ──二氧化硫浓度,mg/m3; A──样品吸光度; A0──试剂空白吸光度;
Bs──计算因子,μg/(m3·吸光度)。 1.7 说明
1.7.1方法的重现性:用标准溶液制备标准曲线时,各浓度点征稿测定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5%;5μg/10mL的标准样品,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5%;标准气的浓度为100~200 μg/m3时,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小于 20%。 1.7.2 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1%(n=13)。 1.7.3 灵敏度
10mL吸收液中含有 1μg二氧化硫应有0.035±0.003吸光度。 1.7.4 检出下限
检出下限为0.3μg/10mL(按与吸光度0.01相对应的浓度计)。若采样体积为 20L时,则最低检出浓度为0.015mg/m3;当用 50mL吸收液,24h采样体积为 300L,取 10mL样品溶液测定时,最低检出浓度0.005mg/m3。 1.7.5 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为 104mL样品溶液中含0.3~20μg二氧化硫。若采样体积为 20mL时, 则可测浓度范围为0.015~1mg/m3。
2 方法确认步骤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检出限试验
全程序空白值是指测定某物质时,除样品中不含该测定物质外,整个分析过程的全部因素引起的测定信号值或相应浓度值。每次测定2个平行样,连测5d计算10次所测结果的批内标准偏差Swb 经测定,本实验室的最低检出限为0.012μg/ml,满足标准方法检出限为0.03μg/ml的要求。
2.3 精密度试验
加标配制标准溶液浓度为0.5μg/ml的样品,进行7次重复测定,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包括样品处理和测定全过程,要求RSD≤5%。
本实验室测定二氧化硫的精密度为0.6%,满足标准方法相对标准偏差<>
2.4 准确度试验
加标回收法:在现场样品中,加入高、中、低3个浓度的标准溶液,然后测定样品溶液和加标样品溶液,各测定3次,由平均值计算加标回收率。试验时应注意加标后的浓度应在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应在90%~105%之间。
本实验室测定二氧化硫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0~98.7%。满足标准方法的测试要求。
3 方法确认总结
经过本实验室对二氧化硫校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技术参数的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人员技能、试剂物品、环境条件、技术参数要求等均能满足该标准方法的要求,证明本实验室可应用该方法开展该项目的检测。
4 参考文献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编制: 审核:
日期: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