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普华永道(审计)VS上海农商 (客户经理)
普华永道(审计)VS上海农商 (客户经理)
今日体经二三事:1. 体检项目:抽血; 尿检; 身高体重(脱鞋,机器量); 血压; B超; 内科(心电图,没啥隐私,建议大家自己把帘子拉拉好,有人探脑袋进来就挑明了制止); 外科(有肛指); 五官(视力要测E,闻东西,听东西); X光(女生不用脱~~)2. 抽血后会发给你一个玻璃管, 是尿检用的, 建议抽血完不准备马上尿检的人想清楚,不然全程得保管那个管子3. 排队的时候看看清楚,很多部门挤在一起了,男生别排到外科内科~~4. 医院发牛奶一包,牛角面包3小个
本人情况简述女;财大本科;上海人;非金融非会计专业(因此对这2个职位不狂热不憎恨)
自己的理解:普华优势:趁着年轻多去些地方,多接触不同的公司和人,可以享受和一帮有冲劲的同龄人为梦想打拼的快乐;淡季的时候不用去公司,可以有几个月的时间旅游;工资签的是年薪78000,加上差补和加班工资,努力的话一年10w。。3年后跳槽一年50w+应该有吧;晋升机制明朗,如果3年后我觉得身体吃得消,做的没传说的苦,也许会留,并且很清楚知道5年后,12年后我会在哪里,工资也会变得很美丽动人~~普华劣势:累~~~~~我不认为自己是娇气的女生,但是忙季每天凌晨2点的作息让我很担心身体。。很担心。。
农商行优势:说实话钱不会有普华多,但是性价比肯定高;我们
小区楼下就是一个,上下班走路5分钟(包括走楼梯),妈妈很开心地认为我每天都可以回来睡中觉了;以前听人说,如果2份工作都不怎么喜欢的话,做那份可以有时间让你做喜欢的事情的~~而我恰巧又有很多喜欢的事情想做,学学跳舞 烘培 经络按摩啥啥的;作息规律,身体健康,为生孩子做充分准备~农商行劣势:学到的东西不会多,也许10年后和四大出身的同学说话会觉得自己很肤浅;我没有任何关系背景,怕再努力都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2面的时候农商行长问:如果客户给你1个亿,要你喝下这杯酒,你们喝不喝?当时我们仨异口同声:喝!!!但是这又是对身体的一种损耗,陪笑说好话的事情,总觉得心不甘情不愿的。。
父母的态度:爸爸想我去闯闯;妈妈听闻KPMG出身一孩子英年xx的事情就怕得不行。。
身边能问的都问了,本来农行没去签以为自己做出决定了,但是昨天发烧,躺在床上要爸爸喂我的时候就想,如果那时候在外地,我还得趴在宾馆的床上看报表,真的挺心疼自己。。
麻烦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再多给我点方向吧!
范文二:普华永道审计笔记
审计笔记
序言
毕业后来到普华,从事审计工作,如今已经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里,通过和同事们一起努力的工作,得到了一些感悟,也总结了一些我认为不错的工作方法,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之后的工作带来帮助。
下面根据公司的level状况将我的体会分为A2、A1、SA3和SA2&1四个阶段阐述,并在最后附上了一些我认为对大家工作或许会有些帮助的附件,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A2阶段
一(心态要好,要自信
作为新入职的A2,也许在项目上遇到了很多让自己很迷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时会被自己的A1或者senior认为是stupid的question。这时一定不能气馁,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很stupid,或者不适合干这行。其实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遇到这类困难的新同事,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记得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做一个小项目,负责10个左右的balance sheet科目,当时什么也不懂,senior让我去问客户要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我便原话转告了客户。谁知道客户看了看我,问“你是要最后一个月的还是要全年的”。我之前也没要过,哪儿懂这个啊,于是想了想,觉得要全年的肯定没错,于是就和客户说了。谁知道她马上就说“全年的太多了给不了,你们去年也就要了最后一个月的啊”。我这个没面子啊,心想弄了半天你知道啊,知道我是新来了就逗我玩儿。还好我属于脸皮比较厚的那种,笑着把最后一个月的问客户要了。事后我仔细想想,有些事情真的是这样,做过一遍以后就知道了,但第一次做就很容易搞不清楚状况,显得很stupid。遇到这种情况的小朋友,一定不要有什么挫败感,甚至以后做事都畏首畏尾的,没有必要,一次做错了以后知道了就行了,而且接触的新东西越多,犯错的机会就越多,最后经验积累的也就越多,这绝对是一件好事。还有一点,不要总觉得自己是rookie,你是一个在学校里是老大的大四毕业生。
二(Draft paper
作为A2,我们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也许就是把今年的working paper的架子搭好,那么该如何搭好架子以便我们field work时会更efficient呢,下面根据我的经验给大家几点建议。
1. 尽量理解上一年经过review了的paper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会看得更远”,搭paper的架子也一样。既然去年的working paper
已经完成并得到审阅,在客户整体业务,项目的engagement partner和manager的要求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参考去年的工作呢,因此,我们在搭今年working paper架子的时候就要先问SIC(Senior InCharge)要一下去年database的授权,然后把去年各step里的底稿download到local,好好熟悉一下去年paper的整体结构和present的思路;
2. 搭架子的时候“宁抄勿创”
有些新同事比较喜欢创新,觉得去年做的paper“不怎么样”,应该改改,甚至全部推倒重来。于是便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自我创新,但根据我接触到的实际情况,往往结果却是远远不如上一年的paper满足要求。其实创新并没有错,关键是对于一个新入职的A2来说,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很有可能把全年的经典不当回事,狂删一通后又不知道该怎么重新搭建。这样的工作方式基本属于费力不讨好,应该坚决杜绝。我这里建议的方法是先按去年的搭今年的架子,觉得那块儿自己理解不了或是需要改进,和自己的senior沟通一下,这样既有助于自己的理解,又能让senior觉得自己是在用心的做,而不是一味的照抄,而且还比较节省时间;
3. 分析paper的结构
搭paper架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了解审计方法和思路的过程。一张比较好的paper,它的结构应该的非常清晰和完整的,一般包括几张sheet:tailor procedure的response(做大项目的时候一般会有个CT instruction,我给小朋友的要求是必须对instruction中的内容每条都要写response,并且建hyperlink到后面的worksheet)、disclosure、lead、breakdown,以及一些retest或者vouching的work sheet。Paper的完整性是搭架子是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也是senior review时重点关注的部分;
4. Paper内部的linkage关系要明确
Paper中会有会有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应该有来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hyperlink的关系将这些数据的来源呈现出来。一般来说,disclosure中的数据link到lead或者breakdown,lead中的数据应link到breakdown中,breakdown中的数据应link到客户提供的PBC中。一些用于分析的worksheet中的数据比如tie in, retest中的数据一部分link到breakdown中,还有一部分可能会link到其他审计底稿。Paper中linkage的建立我的建议是越多越好,能用linkage的绝不key数。这样一方面不会造成lead和breakdown对不上的情况,另一方面将整个审计的脉络呈现的十分清楚,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也为senior review和第二年的update提供了便利。
三(对PwC的三种基本审计方法的理解
我们的审计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出具的审计报告上的数据获得comfort的过程。如何获得comfort? SoC(Summary of Comfort)里给出了三种方法 - Control testing, Substantive test(包括Substantive Analytical Review和Test of Details),这里谈一下我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三种获得comfort的方法实际上是和企业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在企业成立的初期,业务比较简单,收入主要体现在单笔的合同和收款,成本主要体现在单笔的发票和付
款。在这种情况下对应的审计方法其实很好选择 – 主要靠抽凭,主要是Reperforming和Examination的过程。看看绝大部分的合同是不是真实,相关经办人员有没有把他们家的洗衣费之类的也贴票报了。这其实就是Test of Details的基本思路,在不会费太大力气的情况下采用检查细节的方法取得财务数据的comfort。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有效,获得的comfort程度也是最大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前是一个项目,现在是几个项目了,这种情况下审计师要是再扑到所有的细节里去抽凭就变得不efficient了(虽然还是那么effective),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将公司的几个项目进行横向比较,或是一个项目按年份进行纵向比较来获取comfort。比如说几个性质基本相同的项目,规模也基本相同,Revenue都大约是100元,其中大部分项目的Cost是60元,但有一个项目Cost是90元,这时候我们需要“不comfort”,觉得“不reasonable”,认为“it doesn’t make sense”,关注其中是否存在虚增成本的情况,是不是相关经办人员把他们家的洗衣费之类的也贴票报了;同样的,同一个项目前一年毛利是40元,今年业务上没有任何特殊情况发生但毛利变成了10元,这也需要咱们审计师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关注,进行analytics。以上所说的横行和纵向的比较方法就是Substantive Analytical Review的基本思路。
又过了几年,企业又发展了,不但业务种类扩大了还成立了很多个子公司,变成多种经营的集团公司了。这种情况下由于集团内部各公司业务种类的不同,项目之间变得不可比了,因此之前所述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就变得不是很effective了。但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第三种获得comfort的方法 – Control testing。对于一个管理比较完善的集团公司,为了方便其自身的管理,一般都会制定一套SOP(Standard Operating Precedures),里面会分业务板块规定详细的操作流程,等同于各部门岗位的工作手册,公司大业务性质多不要紧,只要都按制定的操作流程去办,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就将评价各部门岗位的业绩是否真实这一Mission Impossible变成了监督和考量各部门岗位员工是否按照SOP去做,而后者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这就使对集团公司这样的大公司的业绩考量变得可行和efficient了。对于审计来说也一样,抽凭抽不过来,比较分析不可比,不要紧,咱们也沿用上面管理层用的方法。公司SOP一般会涵盖业务的各个方面,我们则需要Scoping出对Financial Statement影响较大的流程,获得对应的SOP进行Understanding,并进行Evaluation,如何判断SOP有效的话再选样本进行Validation,最后给出Conclusion,到底是能不能Rely on Control。这其实就是Control testing的基本思路。
四(对Materiality的理解
Materiality(重要性水平)是贯彻审计工作始终的一个非常需要的概念,它是尺度,也是成本。那么该如何理解OM(Overall Materiality),以及相关的PM(Planning Materiality)和SUD(Summary of Unadjusted Differences)呢,这里我谈一下我的一些理解。 Materiality其实是一个容忍度的概念。比如说路人甲实际口袋里有100元,路人乙问审计师这个人口袋里有多少钱,审计师调查后说有99元,后来实际证明是100元,差1元,路人乙一想,就差1元,算了,这种情况下审计师披露的数据的误差是报表使用人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差10元,估计路人乙就不答应了,审计师披露的数据就会被认为误差让人难以接受,报表使用人就会跳起来。这样看来,误差与真实值越小审计师的工作就越出色,但是另个问题就是越出色的工作就要做得越细致,越细致的工作意味着越多的成本,这就与审计efficient的精神有背离了。那么我们就要寻找一个中间状态,比如说5元以下路人乙能接受,5元以
上就不能,那么这个5元就是路人乙最大的错误容忍度,那我们就可以卡着这个差异去做工作,这样既能满足报表使用人的要求,又能节省审计师的成本,做到既effective又efficient。这个5元的卡儿,就是Materiality(OM)的概念。而对于审计师来说,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性,最好不要卡的那么紧,给自己发现的错误打点儿富余,比如说20%吧,那么我们工作的时候就以4元作为我们可以接受的误差标准,这样即使事后证明我们还有少量的错误没有发现,如果差异不足1元的话,整体的误差也不会超过5元(OM)。这个20%的富余,就是我们常说的Haircut的概念,而4元就是PM的概念。又比如说,路人甲把他的钱分装在了10个口袋里,那么我们审计师审计的时候需要对每个口袋里的钱数都进行审计,如果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以4元作为我们审查的标准的话,有可能一个口袋差1元,10个口袋加起来就是10元了,就大于OM了。因此我们引入SUD的概念,用OM5元除以10,一份就是0.5元,用这个作为我们审计每个口袋里钱数的误差就显得比较合理了。而这里的口袋类似于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科目、或者会计科目的明细,每个科目或者明细的可容忍误差加起来才是我们对会计报表的整体误差OM。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审计的基本原则是Double E(Effective and Efficient),因此大家在确定OM、PM、SUD的时候要在参照PwC Audit Guide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比如说报表使用人的态度,报表的使用用途等),不可只顾着照搬计算公式,尤其是对于那种比较多location的项目,各科目容忍度在单个entity上的分配可能会有一些灵活把握的因素,建议做一张Mapping的表把我们在单个entity、单个account上确定获得的comfort加总起来和OM进行比较,而不是光卡着SUD的概念埋头做。
五(两个重点审计步骤的介绍
1. 银行询证函和余额调节表
A2在项目上做的第一项任务往往是发函证,这里和大家share一下我对发银行函证的理解。
向银行发放询证函是为了从银行这一十分可靠的第三方获得企业银行存款这一科目金额的comfort。这一审计思路说白了就是企业在银行的存款有多少我们问问银行就知道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审计师,我们签署的审计报告上的银行存款的金额是企业账面上的数,而并不直接是用银行中存款的数,而且在实务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两者不等。“企业账上的数为什么不等于银行账上的数,两者的差额是什么,既然不相等银行函证会不会失去了意义,”
直观上来讲,企业存在银行的钱和银行里存着的企业的钱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儿,因此似乎企业账上的数和银行账上的数应该一致。但现实中,谁家没个意外情况什么的,比如说2008年12月31日那天企业付款了,记了帐,但银行那天停电了,没有记上,这样就有差异了,企付银未付,谁的数对,当然是企业的,所以报告上的数应该按企业的数披露。至于银行,他的数需要让他自己的审计师帮他调,咱们就不用管了;再比如2008年12月31日那天企业银行借款利息到期了银行自动扣息了,但企业相关会计人员当天刚好拉肚子了,没上班,出现差异了,银付企未付,谁的谁对,当然是银行的,所以报告上的数应该按银行的数披露,或者说按企业原有的数加上扣息的那笔付款之后的数披露。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账上的数和银行账上的数有的时候是可以不一样的,对于差额企业要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而针对表中的差额(调节项),不能放在哪里就不理睬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分析,企业错了企业调,银行错了银行调(企业不用调,我们一般只管企业的调整)。对银行余额调
节项的调整与否,是我们审计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也是新同事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对于银行函证上的数字应该是写客户账面的数据还是银行对账单上的数据这里我们讨论一下。理论上来说,报告上披露的数据似乎离客户账面数要更近一些,试想如果银行确认了客户账面上的数据,那么我们报告上披露的银行存款数据该多有comfort。但是遗憾的是,银行一般不会接受拿着企业的数到他那儿去函证,他手头只有他自己的帐,通过银行对账单来反映,所以我们就只能拿着银行对账单(A)上的数去做函证,然后审查上文中重点强调的银行余额调节表(B),最后采用A+B=C(企业账面数)的方式去verify我们报表中披露的银行存款的数。值得注意的是,”C=A+B”,A和B的verify缺一不可。
2. 盘点的思路
如果简单理解的话,盘点其实就是数东西,账上是10个,实际一数8个,少了两个,对不上了,我们就认为很可能有问题。数东西的工作是盘点的核心,而对于审计师来说,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整个盘点(以存货盘点为例)的一套逻辑。
首先盘点是企业自己的事,公司制定盘点计划,库管人员实施,财务和内审人员监督,外审人员(也就是我们审计师)只是在必要时(如出具年审报告时)监督并抽查符合,每次盘点结束了参与人员签字画押。将上述事项说的再细致一点我们就可以感觉到盘点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1. 我们要获得公司制定盘点计划并审查其合理性,然后再对应的填写一下我们PwC要求的一些document;2. 询问客户针对年审工作盘点的具体时间和各部门参与的人员;3. 我们最终关注的是金额而非数量,因此我们需要首先从财务部获得盘点当日的资产负债表(一般为2008/12/31),锁定存货的余额,然后获得对应的单项存货的明细。这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保证明细(分仓库、分性质)的合计能和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余额能对上;4. 存货金额的明细有了,我们还需要拿到单项存货的金额组成的list(金额=单位成本*数量,这个财务或者仓库一定是可以run出来的,我认为这个是盘点中最关键的一张list);5. 到了这一步我们还是不能着急数数,由于”金额=单位成本*数量”,因此在数数之前我们还一定要关注一下单位成本这个概念,整体上看看合不合理,再抽上几个看看当时采购的发票。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往往被人忽略。试想一下如何不去大体上verify一下单项存货的单位成本,客户之前如果贪污了几个存货,为了在实物盘点时不被审计师发现有差异,就先盘一下数量,然后用账上的金额除以数量倒挤一个数在单位成本了,这样不就蒙混过关了嘛;6. 之前的五步都做完了,剩下的工作就是看着客户数数以及自己抽样去数数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照着PwC Methodology去弄就行了,另外就是前车之鉴:不要看花眼、不要被存货砸到、不要掉进罐子里。7. 临走的时候带上客户的盘点计划、盘点报告(各部门签字)和复印的抽样样本。8. 对于盘点对不上的情况这里就不赘述了,基本思路和上文中提到的银行余额调节项的处理方法一致。9. Rollback和Rollforward这里也不说了,照着PwC Methodology去弄就行。
六(与客户的交流
1. 审计师的作用
审计师这个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他是为谁服务的,他的Value又在哪里, 有人说: 审计师是股东找来看住管理层的;
也有人说:审计师是管理层找来忽悠股东的;
有人说: 审计师是小股民找来看住大股东的;
也有人说:审计师是大股东找来忽悠小股民的;
有人说: 审计师是投资者找来审定被投资企业的;
也有人说:审计师是被投资企业找来忽悠投资者的;
有人说: 审计师是公正的,崇尚真理的,是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的;
也有人说:审计师也是个打工的。
2. 推荐基本我读过的认为还不错的书
提到审计方面的书也许大家会想到CPA的教材,但我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像我这样非会计专业毕业的同事入门用的,我觉得还行,基本思路就是先学会作一名会计,能和客户顺畅的沟通了,再来谈审计的事儿:
《如何制单、记账、报表、报税》、《注册会计师10日读》、《查账业务实战速成》、《如何合理避税》。
3. 我对CPA学习及考试的一些想法
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我在这个话题上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我在这点上的战略”错误”导致了我会计师职业生涯的结束。
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一位师兄和我说“工作是公司的,CPA证是自己的”。当时我不是很认同,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贡献,而不是几张纸。所以我当时对CPA的定位不是资格,而是一种能配合我创造价值的工具。来普华的第一年,我一口气报了五门,力求让我这个非会计专业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审计对应的各个方面,结果可想而知,一门也没过;第二年还是如此,还是一门没过。升了Senior了,我开始尝试去主攻会计、财管、税法这些工作中最核心的科目,知识掌握的还可以,题做不完,考试的效果还是不理想。总的来说,我这种方法能使自己用最快的时间培养sense,分析问题比较全面、出现了问题知道到书的哪一页去查,和客户以及同事交流比较顺畅,但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做题时间少,考试过不了。因此从现在的结果上看,我在CPA方面的经历有一部分是经验,大部分是教训,大家一定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在做好工作的同时通过CPA的考试。
六(与上级领导(A1和Senior)的交流
1. 所说的语言要到位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A2问A1的问题应该是“通过和客户的沟通和我的分析,这件事应该是XXXX的,该怎么处理,”。就是说要通过自己的了解gather information,并能把故事完整的说出来;
相比之下,一个合格的A1问Senior的问题应该是“我们了解到,这件事应该是XXXX的,处理的方法我觉得有几种几种,应该用哪一种,”。也就是说不光要把事儿说情况,还有给出建议,具体选择哪儿不清楚不要紧,但要把可能的选项都列出来;
对于一个合格的Senior问Manager的问题应该是“我们了解到,这件事应该是XXXX的,处理的方法有几种几种,我觉得该用XXX种,对不对,”一个Senior尤其是SIC光是列outstanding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而有了结论,最好也不要自作主张,
一定要和Manager交流,让他最终拍板,这样才能保证issue信息传递的efficient和effective。
当然,如果一个A2能问出A1甚至是Senior的问题他就High Perform了,这也是我们应该在team里鼓励的。
2. 具备基本的sense、knowledge和technique
这个我推荐大家看一本叫《审计一家言》的书,作为audit work的入门很不错。
七(为成为A1做准备
如何在将来胜任A1的工作,最简单的方法是在A2的时候就去involve一些本该由A1做的工作。我觉得基本上几个方面:Accounts-这个好办,A1的科目自己抢着做,不明白的让A1给些Coach;Review-A1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review A2的工作,所以对于A2来说,在交出东西之前做好self review就是像A1过渡的重要一步;Report-A1一般是report给Senior的,刚来的A2有时候会比较害怕和high level的同事交流,我的建议是A2可以选一些生活中的话题和Senior交流找找彼此之间的感觉,克服紧张感。总之,A2主动去帮忙干一些A1的活儿在team里一般是很受欢迎的,起码我就很乐于这种风气,这种风气不但要靠SIC来创造和鼓励,A2自身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最具有决定性的。
第二章:A1阶段
一( Database
1. 建立项目Database时需要用到的几个Database
FFM V2.12f(授权)、CN/HK Audit Engagement Confirmation(independence confirmation)、CN/HK Template Manager(Bank confirmation、Preliminary Analytical Review、Final Analytical Review之类的重要底稿的最新模板)、TeamFind V2.12(查询项目的基本信息和人员)、CN/HK Tax Risk Assessment(tax review)、Assurance Risk Management(ARM)/CN/HK PwC Audit Methodology &
Tools/China Technical Resources(这三个database我们做工时technical方面需要参考)
2. 对Database的理解
这里以最简单的VSE为例谈一下我对咱们Database整体结构和思路的理解。在我看来,Database有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是我们工作的流程,一条暗线是准则的满足。先说第一条线-工作的流程,这个是比较直观的:
首先我们先阐明选择此类database的原因(Background to the Master Data),然后开始做审计计划(Planning),包括“客户承接与续约, 独立性”的问题,没问题的话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始计划工作及客户联络”,从大的方面看看公司的管理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大的风险 -“验证内部控制要素”,然后制定“具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计划做好了“签字
合伙人及签字经理签署”。
下来开展具体的现场审计工作,让SPA(或者我们自己)做一下公司的ITGC测试,保证依赖的电算化系统数据是没问题的,然后做SOC(Summary of Comfort, 这阶段的工作请见第一章第三点中提到的获得Comfort的三种方法 - Control testing, Substantive test(包括Substantive Analytical Review和Test of Details)),SOC中原则上来讲就写明了我们计划执行的具体审计步骤和获得的Comfort。计划好了下来就是实施,首先找出key risk编写ACM(Audit Comfort Matrix),然后针对公司不同的Process做对应的内控测试(Control testing),之后做Substantive的work,分不同的科目获得”Audit Evidence”。接着执行一些”Other auditing procedures”,例如发放律师询证函之类的。
最后在”Completion”阶段,对”Subsequent events”进行审阅,获得”LoR(Letter of representation)”,确定报表数字” Financial Statement”,针对披露要求” Complete Disclosure
Checklist”,Engagement team的Partner和Manager ”Sign off”,Signing的Partner和Manager ”Sign off”, hard copy的Report最终出具。
另一条暗线相对来说就要隐晦一些:我们审计依照的是审计准则,其中规定了作为一个审计师我们应当尽到的职责。换句话说,只要我们依照审计准则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就能够免责,规避风险。而我们注意到,Database里面有很多的红信封,我们经常说这些steps是一定要做的,为什么,原因就是step里面的要求是指向审计准则的(PwC Audit Guide在我看来可以被理解为审计准则的讲解和应用指南)。我们完成了红信封里的所有step就意味着我们的audit work是满足了审计准则的。那么是不是说Database里其他的没带红信封的step就不用做了呢,我的理解没带红信封的step分成两类,一类是虽然自身没带红信封,但却是红信封step中doclink的对象。比如说各科目的steps被link到SoC和ACM。它们虽然不是红信封但却支持了红信封,因此也必须要做;另一类就是没有被link到红信封的,我曾经没事儿把所有红信封的step需要link的step都归置了一遍,发现剩下的没有被link到红信封的step其实很少,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special audit或者PwC内部管理性质的steps。那么这些step是不是一定要做,又有什么用,我的理解是这些step虽然是在准则要求之外,但作为世界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军人物的PwC,我们不能将我们的工作仅限于现有审计准则的要求,我们还要在审计工作的严谨和专业性上超越现有准则,尽到补充和推动现有审计准则不断向前发展的义务。这样,不但超额完成了准则规定的内容,而且也会走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前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参与国际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修订,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
二(TB、PBC、Working Paper和Report
我们先用down to top的方式进行说明:TB(Trial Balance)是客户明细帐的一部分,包含了各明细科目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贷方发生和期末余额,可以被看做是TT(Top Trial,报表)的明细,也是账务明细的汇总;PBC(Prepare by Client)是我们审计师设计的(一般根据上一年的被review过的Working Paper设计)为了让客户的TB符合我们审计的需要让客户填列的一套表格,原则上来说尽量多的与客户的TB格式和信息分类保持一致;根据客户填列的PBC我们制作和填列本期的Working Paper,由于PBC是根据上一年的被review过的Working Paper设计的,因此在客户组织结构和业务类型没有大的变动的情况下本期Working Paper应该和PBC差不多(PBC越能满足Working Paper的需要,越Double E(Efficient and Effective));Report
上最终披露的内容则是Working Paper上重要信息的提炼和汇总,一般来说,在Working Paper的第一张worksheet应该取名叫Report(Disclosure),上面的信息与最终sign off 的Report一致。
从top to down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审计师发表的意见(Audit Opinion)其实只有两页纸,比如最好的情况,我们出了“无保留”审计意见,OK,那也就是说,我们认为Opinion Page后面的审计报告(Financial Report)是没有重大异常的,对应的我们审计师要在Report上签字,另外,客户公司的财务主管和管理层也认为Report上的披露信息没有问题,因此也一一签字(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规定,客户的Report应该由客户自己来draft,而不应该由我们审计师代劳);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Report上的信息无重大异常呢,我们要做Working Paper,保证Report上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个说都是经过我们的工作验证的;Working Paper上的需要我们去验证的数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向客户取得的呢,通过PBC;客户填写PBC的依据则是他们自己的TB。综上我们出report的逻辑链条就清晰可见了:Audit Opinion link(由?做支持)到Report,Report link 到 Working Paper,Working Paper link 到PBC,PBC link 到 TB。我们再将这个链条倒过来就是整个出Report的流程:客户做账(TB)、客户根据账填写审计所需信息(PBC)、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Working Paper)、客户draft审计报告(Report)、审计师根据审计工作的结果与客户draft的Report进行比较,若一致则出具无保留意见的Audit Opinion,若不一致且客户不愿修改Report则出具保留意见的Audit Opinion。
三(与A2的交流
1. 态度上:A1是上级更是战友;是老师更是朋友
2. 方法上:用Coach和Review两大法宝努力把手底下的A2克隆成自己(具有A1的能力),通过完成自我的复制提高team的efficient level,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team的战斗力
四(与Senior的交流
1. 所说的语言要到位
这点在第一章第六点有提到,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2. 具备有一定难度的sense、knowledge和technique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二、三点外,建议大家重点关注CPA中会计、财管和税法这三门客。
五(为成为Senior(SIC)做准备
1. Project
一般来说,上一年的SIC在本年由于level up会被派到一些相对较大的项目去,而上一年的A1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Project的SIC,因此在A1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多的了解项目的方方面面,多involve一些SIC做的work,而不是第二年自己当了SIC之后再去咨询(追杀)上一任的SIC。
2. Client
成为SIC之后就会发现,和客户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客户欣赏你的话,资料给的快,审计工作开展的顺利,审计调整谈拢的可能性较大;不欣赏的话,有事儿没事儿就摆出一副甲方的架势,嫌苦嫌累的不配合。因此在A1的时候有尽量和客户保持好的关系,在不丢到原则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在客户面前扮演“自己人”的角色,让他感觉你很为他着想,甚至为了减少他的工作量和他一起与SIC周旋。
第三章:SA3阶段(主要围绕SIC)
一(Team Building
从A1成长为Senior尤其是一个team的SIC之后,我的感觉,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工作内容上,在team中角色的变化比较之前会很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从working level走向了management,对应的Responsibility大了很多,这里所说的Responsibility不仅是do and review工作范围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要让整个team有效的运转起来。这里谈一些我的体会。
在我看来,audit team有点儿像NBA里的篮球队。在一个优秀的球队里,三个角色显得尤为重要:Coach(教练)、Play Maker(穿针引线的球员)、Scorer(得分能力很强的球员)。
先说说Scorer,最近刚夺得NBA总冠军的Lakers里面就有一个,他就是Kobe。Kobe的得分能力无疑是他当选总决赛MVP的最有利武器,当球队的进攻陷入僵局的时候,Kobe总是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个人能力掌控比赛,投篮得分,并最终帮助球队取得胜利。这种在关键时刻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利用自己的出色能力帮助team取得胜利的角色在我看来也是我们audit team里最需要的。就像我们平时表扬一个同事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很能干,technical很强”。但是同时,就像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一样,team里的人如果都是各干各的,彼此没有沟通,去客户要了东西也不管别人有没有用,information也不share,Working Paper也相互不去做tie in,先不说Efficient的要求能不能达到,很有可能彼此得出来的结论最终出现conflict,连Effective的要求都达不到。所以说角色是自己的,故事是大家的,个人能力强演技高固然重要,但能不能让故事最终有个完美的结局,team里彼此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在这点上,我们要学Kobe、Jordan,不要学James和Iverson。
说起Play Maker,就不得不提起NBA04-05以及05-06连续两个赛季获得常规赛MVP的太阳队的Steve Nash,他的助攻和穿针引线让太阳队这样一支基本没有超级明星的球队每个人都打出了超级明星般的水平,人们形容太阳队的进攻就像洪水一般流畅和不可阻挡,主教练大范甘迪在Nash加入的第一年就说“你们无法想象他让整个球队发生的变化,所有队员都因为他的到来而变的比以前更强了”。这就是一名全明星级的穿针引线球员的作用,也许他并不会像Kobe那样出手得分,但他就像催化剂一样让全队发生化学反应,和大家一起赢得比赛。我的感觉,我们audit team里,尤其是大team里的SIC大部分时间应该是扮演Play Maker的角色,将team的同事根据能力和特点进行分工,有些同事在具体做工和technical方面见长,那就尽量让他独立处理一些issue;有些同事带小朋友带的比较好,那就给他分配一些
并不复杂但是花样比较繁多的工作让他带着小朋友搞定。这样一来,team里面各安其位、各负其责,作为SIC做好Coach和Review,并且把握一下team的工作进度,team management感觉就比较好了。当然,一个明星级的SIC不能只会传球(delegate work),也要会投篮(遇到下面人搞不定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冲上去给他们一些Instructions,还不行就自己扑上去做)。Lakers的魔术师约翰逊当年就是这样一位既会传球又能进攻的球员,他是进攻的发动机,球队的催化剂,更是在关键时刻接管比赛的人。他曾经这样对他的队友们说:“把球传给我吧,我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美好”。 魔术师约翰逊能够做到,我们PwC的SIC一样能做到。
对于Coach,又要提起当当夺冠的Lakers了,他们的主教练被誉为“禅师”的菲尔杰克逊已经十枚总冠军戒指了,一个指头一个,太牛了~从本次总决赛他的战术安排尤其是屡次关键时刻对老将Fisher的使用,总冠军对于他来说当之无愧。在我看来,他的成功与其说是依靠长期积累的战术经验,不如说是对队员心理状态的深刻了解和运用。他有一句名言“比赛在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了”,足见其对球队宏观上的把握。Team Manager的角色有些像Coach,首先在做项目之前要拿到reasonable的budget,然后book合适的人并给他们分配适当的角色,制定schedule,给team足够的working instructions,及时review,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叫暂停”商量对策。
二(工作方法
1. 下现场之前
A. Staffing
我的建议是做过此项目的优先、口碑好的优先、自己带过的优先。
B. Budget
这个需要和Manager事先商量好,首先要保证确实能按计划完成工作,不要现场做了一段时间了才说人不够。
C. Database、PBC和Working paper
一般来说,客户两年的业务情况不会变化太大,因此我们在下现场之前就可以根据去年的Database和Working Paper做一些工作:Database里能写的写一写,和上一年比较一下有什么是需要找客户update的,列个单子出来;PBC照着去年review过的Working Paper弄一弄,在下现场之前发给客户;Working Paper先根据各科目的难易程度做一下Job allocation,然后让对应的负责人把架子照着去年review过的Working Paper搭一搭,为现场审计工作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在下现场之前尽量把能做的工作都做了,这样一方面为现场审计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之前搭架子的工作列出outstanding,有利于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和针对性。
2. 现场审计过程中
A. 一开始就与组员讨论并设定每天的Task和具体review的时间;
B. 建议将Keyrisk死死的握在自己手里,尽量不delegate;(第一年的SIC建议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解决keyrisk作为team management的突破口)
C. “一天之际在于前一天晚上”。我建议的现场工作阶段一天的安排是:第一天晚上列出第二天现场时工作的list;第二天白天根据前一天晚上的list问客户问题和收集资料;晚上第一阶段整理资料并document;晚上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情况summarize后一天需要问的问题和需要获得的资料。然后按照上面的逻辑周而复始。虽然一天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白天,但工作的Planning和Closing都是在晚上,“前一天晚上”显得尤为重要。
3. 现场工作结束
现场工作结束后,SIC一定要掌握项目的主要issue和调整的原因。这就需要在review工作时按照“什么故事 – 什么问题 - 解决方法 – 客户意见”的逻辑把整个issue的全貌掌握清楚。不要Manager review时问起什么来都要拉上对应做这个科目的小朋友来说。
三(对CPA的一些想法
不但要了解,知道有了问题在哪儿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争取通过2-3门,否则升了SA2或是SA1时压力会很大。
四(与A1、A2的交流
1. 要学会心理按摩
大家一起做项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大家都很不容易,并且都想把工作做好,因此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因为对项目不熟悉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有些时候工作没有做好就也是情有可原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SIC要多给下属一些鼓励和肯定(You good job, 已经很不错了),让他们放下紧张的心态,自信而轻松的应战,而不是出了问题就臭骂一顿,给下属增加更大的心理压力。今天的A1就是昨天的自己,明天的A1就是今天的自己。
2. 复制原理(通过Coach和Review)
SIC当Manager用;
A1当Senior用;
A2当A1用;
客户当A2用。
3. 培养下一任SIC
随着level的升高,今年的SIC很有可能明年就不做这个项目了,因此从项目的角度考虑,今年的SIC在工作中就要有意识的挑选并培养下一任的SIC,information多和他分享,issue带着他做一做或是给他讲一讲,在客户和经理面前多表扬表扬他之类的。为他第二年成为SIC铺平道路、打好基础。
五(与Manager的交流
1. 早请示、晚汇报、没事儿一个Discussion Call;
2. 一切重要的issue和对应的调整一定要及时与Manager沟通,不要最后给surprise,更不能让Manager蒙在鼓里;
3. 问问题的方式之前第一章第六点提到过,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4. 主观上摆正位置,明白自己是现场负责人,应该take更多的responsibility,知道的现场方面的信息要比Manager多,要作Manager的Support,而不是过分依赖Manager,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并及时补救,而不是说“Manager没review出来”。
六(与客户的关系
客户是甲方;
客户是合作伙伴;
客户是老师;
客户是朋友;
客户是帮手;
客户是拿别人的钱付给我们审计费的人。
七(关于为人处事的几点建议
1. 对下属不要依势(PCD的打分权利)欺人;
2.不要利用信息不对称对Manager进行蒙骗;
3. 遇到Manager的不合理要求要尽量沟通,不要做不好或是做不完就放飞机,更不能将困难转嫁给下属;
4. 口碑是最大的资本,诚信是最好的装备。
第四章:SA2&SA1阶段
一(大Senior的概念
具备了一年Senior的经验之后作为一个大Senior,和SA3最大也是最直观的区别就是lead的team要更大一些,很有可能下面还有location,各location还有自己的SIC,大Senior有点儿Manager的意思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因此在这个阶段,大家要多注意自己在management上的skill,为之后顺利升Manager打下基础。
二(与金融业其他公司的接触
如果你是一个大IPO项目CT(Central team)的SIC,那你就很有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上市构成中其他金融业的中介机构,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从IPO流程的角度,IPO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披露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价值发现的过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了价值,企业便有了价值,便可以做IPO。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是企业先找到券商(也就是投行,像中金、中信证券这样的),再根据IPO发行地的市场效果选择审计师、律师,审计师负责过往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律师负责过往企业的合规性,财务状况主要是决定企业能卖多少钱,合规性则主要是决定企业是否能IPO成功,券商负责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市场定价(其实说白了券商就是金融业里的Sales,但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企业),过会(证监会通过IPO)后帮助企业做路演,向投资者销售股票。而投资方,基本分为公募基金、PE(Private Equity)、VC(Venture Capital)和小股民,其中PE和VC比较特殊,他们一般是在一级市场(IPO之前)上投资,而非像其他两类投资方(Investor)在二级市场(IPO之后)上投资。差别是这样的,我们在IPO前看一个企业的价值,就像看一个你不了解的男人值多少钱一下,基础就是看他口袋里有多少钱,对应企业就是他的净资产(这里是做简化说明,实务中PE等investor不光看净资产。首先他们也有估值模型,收益现金流是他们最常用的。其次,他们投资时候的作价一般也是以“几倍PE”来算的),而IPO后(资本市场上)看一个企业的价值则不同,就像看一个你十分了解的男人值多少钱一样,基础是他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也就是看他未来能挣多少钱,对应企业也一样,通过IPO的方式企业的过往信息被公开了,未来的现金流被预计了,企业价值就不再对应净资产了,而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也就是他的盈利能力。我们举个例子看一下IPO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的发现的。比如一个企业他的净资产是100万,经过审计师审计没有问题,接着他拥有一份永久不可撤销的每年50万利润的合同,那么企业的价值是50万/10%=500万(假设年市场报酬率为10%),远远大于净资产100万,之间的差额400万,就是IPO前后社会认可的企业价值的差异,换句话说,也就是IPO这一过程对企业价值的发现(除此以外,企业通过上市价值的增值和流动性(本来是法人股,上市变公众股,流动性提高,自然会有溢价)以及上市后对企业的一些好处(融资、扩张能力、品牌、公司治理)也有很大关系)。而之前提到的PE和VC,往往选择的就是在企业IPO之前进入(比如用50万买例子中企业股权的50%),然后企业上市后再按市场价值卖出股票(市值500万*50%=250万),实现退出(利润为200万,是投资额的4倍)。(以上叙述举例中金额和比例仅为方便说明,与实际情况未必一致)
从收益和风险承担的角度讲,investor和企业通过IPO的方式让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发现和增值,风险就是如果IPO不成功,investor就无法实现退出,企业上市花的钱(中介服务费)也就打水漂了;对于券商,收益的大头是按IPO发行金额的一定比例提成,其实这点和一般的Sales没有什么区别,风险比较小(国内股市比较畸形,所以可以说风险较小。但券商所谓“承销—underwriting”其实是批发的性质,包销嘛,一口气把上市公司股票买下来,然后在承销给public,这才是券商3%、4%的承销费用的真实来源,但如果市场真的差到包销过来的股票卖不出去了,还就真砸手里赔了),IPO不成功就是损失点儿人力物力;对于审计
师和律师,收益就是实打实的审计费和律师费,风险基本上没有,不包括收不上钱的情况不管企业最终IPO是否成功都没有什么损失。
三(课外图书推荐
给大家推荐几本我看过的觉得不错的热门图书大家看看:
《货币战争》- 这个不用介绍了,曾经热的不能再热的资本和宏观经济的数; 《金融帝国》- 隆重推荐,讲操盘手的;
《输赢》- 这个是讲销售的;
《财务迷城》- 我国10大资本市场舞弊案;
《资本幕后》- 对众多基金经理的访谈笔记。
四(为升Manager做准备
升Manager靠的是实力:之前就involve了很多Manager的工作并且干的不错当然好了; 升Manager靠的是运气:赶上个好行情公司需要人,当然升Manager没有问题了; 升Manager靠的是关系和口碑:下面Staff说你好,上面Manager替你说好话升Manager也是很有希望的;
升Manager靠的是CPA:有的时候有了证不一定管用,有的时候没个证还真是不行。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bbs.yingjiesheng.com/,本贴地址: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607339-1-1.html
范文三:普华永道员工审计笔记
审计笔记
序言
毕业后来到普华,从事审计工作,如今已经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里,通过和同事们一起努力的工作,得到了一些感悟,也总结了一些我认为不错的工作方法,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之后的工作带来帮助。
下面根据公司的level 状况将我的体会分为A2、A1、SA3和SA2&1四个阶段阐述,并在最后附上了一些我认为对大家工作或许会有些帮助的附件,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A2阶段
一.心态要好,要自信
作为新入职的A2,也许在项目上遇到了很多让自己很迷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时会被自己的A1或者senior 认为是stupid 的question 。这时一定不能气馁,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很stupid ,或者不适合干这行。其实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遇到这类困难的新同事,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记得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做一个小项目,负责10个左右的balance sheet科目,当时什么也不懂,senior 让我去问客户要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我便原话转告了客户。谁知道客户看了看我,问“你是要最后一个月的还是要全年的”。我之前也没要过,哪儿懂这个啊,于是想了想,觉得要全年的肯定没错,于是就和客户说了。谁知道她马上就说“全年的太多了给不了,你们去年也就要了最后一个月的啊”。我这个没面子啊,心想弄了半天你知道啊,知道我是新来了就逗我玩儿。还好我属于脸皮比较厚的那种,笑着把最后一个月的问客户要了。事后我仔细想想,有些事情真的是这样,做过一遍以后就知道了,但第一次做就很容易搞不清楚状况,显得很stupid 。遇到这种情况的小朋友,一定不要有什么挫败感,甚至以后做事都畏首畏尾的,没有必要,一次做错了以后知道了就行了,而且接触的新东西越多,犯错的机会就越多,最后经验积累的也就越多,这绝对是一件好事。还有一点,不要总觉得自己是rookie ,你是一个在学校里是老大的大四毕业生。
二.Draft paper
作为A2,我们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也许就是把今年的working paper的架子搭好,那么该如何搭好架子以便我们field work 时会更efficient 呢?下面根据我的经验给大家几点建议。
1. 尽量理解上一年经过review 了的paper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会看得更远”,搭paper 的架子也一样。既然去年的working paper 已经完成并得到审阅,在客户整体业务,项目的engagement partner和manager 的要求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参考去年的工作呢?因此,我们在搭今年working paper 架子的时候就要先问SIC(Senior InCharge)要一下去年database 的授权,然后把去年各
step 里的底稿download 到local ,好好熟悉一下去年paper 的整体结构和present 的思路;
2. 搭架子的时候“宁抄勿创”
有些新同事比较喜欢创新,觉得去年做的paper“不怎么样”,应该改改,甚至全部推倒重来。于是便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自我创新,但根据我接触到的实际情况,往往结果却是远远不如上一年的paper 满足要求。其实创新并没有错,关键是对于一个新入职的A2来说,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很有可能把全年的经典不当回事,狂删一通后又不知道该怎么重新搭建。这样的工作方式基本属于费力不讨好,应该坚决杜绝。我这里建议的方法是先按去年的搭今年的架子,觉得那块儿自己理解不了或是需要改进,和自己的senior 沟通一下,这样既有助于自己的理解,又能让senior 觉得自己是在用心的做,而不是一味的照抄,而且还比较节省时间;
3. 分析paper 的结构
搭paper 架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了解审计方法和思路的过程。一张比较好的paper ,它的结构应该的非常清晰和完整的,一般包括几张sheet :tailor procedure 的response(做大项目的时候一般会有个CT instruction,我给小朋友的要求是必须对instruction 中的内容每条都要写response ,并且建hyperlink 到后面的worksheet) 、disclosure 、lead 、breakdown ,以及一些retest 或者vouching 的work sheet 。Paper 的完整性是搭架子是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也是senior review时重点关注的部分;
4. Paper内部的linkage 关系要明确
Paper 中会有会有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应该有来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hyperlink 的关系将这些数据的来源呈现出来。一般来说,disclosure 中的数据link 到lead 或者breakdown ,lead 中的数据应link 到breakdown 中,breakdown 中的数据应link 到客户提供的PBC 中。一些用于分析的worksheet 中的数据比如tie in, retest 中的数据一部分link 到breakdown 中,还有一部分可能会link 到其他审计底稿。Paper 中linkage 的建立我的建议是越多越好,能用linkage 的绝不key 数。这样一方面不会造成lead 和breakdown 对不上的情况,另一方面将整个审计的脉络呈现的十分清楚,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也为senior review 和第二年的update 提供了便利。
三.对PwC 的三种基本审计方法的理解
我们的审计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出具的审计报告上的数据获得comfort 的过程。如何获得comfort? SoC(Summary of Comfort)里给出了三种方法 - Control testing, Substantive test(包括Substantive Analytical Review和Test of Details),这里谈一下我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三种获得comfort 的方法实际上是和企业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在企业成立的初期,业务比较简单,收入主要体现在单笔的合同和收款,成本主要体现在单笔的发票和付款。在这种情况下对应的审计方法其实很好选择 – 主要靠抽凭,主要是Reperforming 和Examination 的过程。看看绝大部分的合同是不是真实,相关经办人员有没有把他们家的洗衣费之类的也贴票报了。这其实就是Test of Details 的基本思路,在不会费太大力气的情
况下采用检查细节的方法取得财务数据的comfort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有效,获得的comfort 程度也是最大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前是一个项目,现在是几个项目了,这种情况下审计师要是再扑到所有的细节里去抽凭就变得不efficient 了(虽然还是那么effective)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将公司的几个项目进行横向比较,或是一个项目按年份进行纵向比较来获取comfort 。比如说几个性质基本相同的项目,规模也基本相同,Revenue 都大约是100元,其中大部分项目的Cost 是60元,但有一个项目Cost 是90元,这时候我们需要“不comfort”,觉得“不reasonable”,认为“it doesn’t make sense”,关注其中是否存在虚增成本的情况,是不是相关经办人员把他们家的洗衣费之类的也贴票报了;同样的,同一个项目前一年毛利是40元,今年业务上没有任何特殊情况发生但毛利变成了10元,这也需要咱们审计师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关注,进行analytics 。以上所说的横行和纵向的比较方法就是Substantive Analytical Review的基本思路。
又过了几年,企业又发展了,不但业务种类扩大了还成立了很多个子公司,变成多种经营的集团公司了。这种情况下由于集团内部各公司业务种类的不同,项目之间变得不可比了,因此之前所述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就变得不是很effective 了。但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第三种获得comfort 的方法 – Control testing。对于一个管理比较完善的集团公司,为了方便其自身的管理,一般都会制定一套SOP(Standard Operating Precedures),里面会分业务板块规定详细的操作流程,等同于各部门岗位的工作手册,公司大业务性质多不要紧,只要都按制定的操作流程去办,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就将评价各部门岗位的业绩是否真实这一Mission Impossible变成了监督和考量各部门岗位员工是否按照SOP 去做,而后者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这就使对集团公司这样的大公司的业绩考量变得可行和efficient 了。对于审计来说也一样,抽凭抽不过来,比较分析不可比,不要紧,咱们也沿用上面管理层用的方法。公司SOP 一般会涵盖业务的各个方面,我们则需要Scoping 出对Financial Statement 影响较大的流程,获得对应的SOP 进行Understanding ,并进行Evaluation ,如何判断SOP 有效的话再选样本进行Validation ,最后给出Conclusion ,到底是能不能Rely on Control 。这其实就是Control testing的基本思路。
四.对Materiality 的理解
Materiality(重要性水平) 是贯彻审计工作始终的一个非常需要的概念,它是尺度,也是成本。那么该如何理解OM(Overall Materiality),以及相关的PM(Planning Materiality)和SUD(Summary of Unadjusted Differences)呢?这里我谈一下我的一些理解。
Materiality 其实是一个容忍度的概念。比如说路人甲实际口袋里有100元,路人乙问审计师这个人口袋里有多少钱,审计师调查后说有99元,后来实际证明是100元,差1元,路人乙一想,就差1元,算了,这种情况下审计师披露的数据的误差是报表使用人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差10元,估计路人乙就不答应了,审计师披露的数据就会被认为误差让人难以接受,报表使用人就会跳起来。这样看来,误差与真实值越小审计师的工作就越出色,但是另个问题就是越出色的工作就要做得越细致,越细致的工作意味着越多的成本,这就与审计
efficient 的精神有背离了。那么我们就要寻找一个中间状态,比如说5元以下路人乙能接受,5元以上就不能,那么这个5元就是路人乙最大的错误容忍度,那我们就可以卡着这个差异去做工作,这样既能满足报表使用人的要求,又能节省审计师的成本,做到既effective 又efficient 。这个5元的卡儿,就是Materiality(OM)的概念。而对于审计师来说,要保
持一定的谨慎性,最好不要卡的那么紧,给自己发现的错误打点儿富余,比如说20%吧,那么我们工作的时候就以4元作为我们可以接受的误差标准,这样即使事后证明我们还有少量的错误没有发现,如果差异不足1元的话,整体的误差也不会超过5元(OM)。这个20%的富余,就是我们常说的Haircut 的概念,而4元就是PM 的概念。又比如说,路人甲把他的钱分装在了10个口袋里,那么我们审计师审计的时候需要对每个口袋里的钱数都进行审计,如果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以4元作为我们审查的标准的话,有可能一个口袋差1元,10个口袋加起来就是10元了,就大于OM 了。因此我们引入SUD 的概念,用OM5元除以10,一份就是0.5元,用这个作为我们审计每个口袋里钱数的误差就显得比较合理了。而这里的口袋类似于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科目、或者会计科目的明细,每个科目或者明细的可容忍误差加起来才是我们对会计报表的整体误差OM 。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审计的基本原则是Double E(Effective and Efficient),因此大家在确定OM 、PM 、SUD 的时候要在参照PwC Audit Guide 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比如说报表使用人的态度,报表的使用用途等) ,不可只顾着照搬计算公式,尤其是对于那种比较多location 的项目,各科目容忍度在单个entity 上的分配可能会有一些灵活把握的因素,建议做一张Mapping 的表把我们在单个entity 、单个account 上确定获得的comfort 加总起来和OM 进行比较,而不是光卡着SUD 的概念埋头做。
五.两个重点审计步骤的介绍
1. 银行询证函和余额调节表
A2在项目上做的第一项任务往往是发函证,这里和大家share 一下我对发银行函证的理解。
向银行发放询证函是为了从银行这一十分可靠的第三方获得企业银行存款这一科目金额的comfort 。这一审计思路说白了就是企业在银行的存款有多少我们问问银行就知道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审计师,我们签署的审计报告上的银行存款的金额是企业账面上的数,而并不直接是用银行中存款的数,而且在实务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两者不等。“企业账上的数为什么不等于银行账上的数?两者的差额是什么?既然不相等银行函证会不会失去了意义?”
直观上来讲,企业存在银行的钱和银行里存着的企业的钱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儿,因此似乎企业账上的数和银行账上的数应该一致。但现实中,谁家没个意外情况什么的?比如说2008年12月31日那天企业付款了,记了帐,但银行那天停电了,没有记上,这样就有差异了,企付银未付,谁的数对,当然是企业的,所以报告上的数应该按企业的数披露。至于银行,他的数需要让他自己的审计师帮他调,咱们就不用管了;再比如2008年12月31日那天企业银行借款利息到期了银行自动扣息了,但企业相关会计人员当天刚好拉肚子了,没上班,出现差异了,银付企未付,谁的谁对,当然是银行的,所以报告上的数应该按银行的数披露,或者说按企业原有的数加上扣息的那笔付款之后的数披露。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账上的数和银行账上的数有的时候是可以不一样的,对于差额企业要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而针对表中的差额(调节项) ,不能放在哪里就不理睬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分析,企业错了企业调,银行错了银行调(企业不用调,我们一般只管企业的调整) 。对银行余额调节项的调整与否,是我们审计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也是新同事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对于银行函证上的数字应该是写客户账面的数据还是银行对账单上的数据这里我们讨论一
下。理论上来说,报告上披露的数据似乎离客户账面数要更近一些,试想如果银行确认了客户账面上的数据,那么我们报告上披露的银行存款数据该多有comfort 。但是遗憾的是,银行一般不会接受拿着企业的数到他那儿去函证,他手头只有他自己的帐,通过银行对账单来反映,所以我们就只能拿着银行对账单(A)上的数去做函证,然后审查上文中重点强调的银行余额调节表(B),最后采用A+B=C(企业账面数) 的方式去verify 我们报表中披露的银行存款的数。值得注意的是,”C=A+B”,A 和B 的verify 缺一不可。
2. 盘点的思路
如果简单理解的话,盘点其实就是数东西,账上是10个,实际一数8个,少了两个,对不上了,我们就认为很可能有问题。数东西的工作是盘点的核心,而对于审计师来说,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整个盘点(以存货盘点为例) 的一套逻辑。
首先盘点是企业自己的事,公司制定盘点计划,库管人员实施,财务和内审人员监督,外审人员(也就是我们审计师) 只是在必要时(如出具年审报告时) 监督并抽查符合,每次盘点结束了参与人员签字画押。将上述事项说的再细致一点我们就可以感觉到盘点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1. 我们要获得公司制定盘点计划并审查其合理性,然后再对应的填写一下我们PwC 要求的一些document ;2. 询问客户针对年审工作盘点的具体时间和各部门参与的人员;3. 我们最终关注的是金额而非数量,因此我们需要首先从财务部获得盘点当日的资产负债表(一般为2008/12/31),锁定存货的余额,然后获得对应的单项存货的明细。这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保证明细(分仓库、分性质) 的合计能和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余额能对上;4. 存货金额的明细有了,我们还需要拿到单项存货的金额组成的list(金额=单位成本*数量,这个财务或者仓库一定是可以run 出来的,我认为这个是盘点中最关键的一张list) ;5. 到了这一步我们还是不能着急数数,由于”金额=单位成本*数量”,因此在数数之前我们还一定要关注一下单位成本这个概念,整体上看看合不合理,再抽上几个看看当时采购的发票。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往往被人忽略。试想一下如何不去大体上verify 一下单项存货的单位成本,客户之前如果贪污了几个存货,为了在实物盘点时不被审计师发现有差异,就先盘一下数量,然后用账上的金额除以数量倒挤一个数在单位成本了,这样不就蒙混过关了嘛;
6. 之前的五步都做完了,剩下的工作就是看着客户数数以及自己抽样去数数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照着PwC Methodology 去弄就行了,另外就是前车之鉴:不要看花眼、不要被存货砸到、不要掉进罐子里。7. 临走的时候带上客户的盘点计划、盘点报告(各部门签字) 和复印的抽样样本。8. 对于盘点对不上的情况这里就不赘述了,基本思路和上文中提到的银行余额调节项的处理方法一致。9. Rollback和Rollforward 这里也不说了,照着PwC Methodology 去弄就行。
六.与客户的交流
1. 审计师的作用
审计师这个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他是为谁服务的?他的Value 又在哪里?
有人说: 审计师是股东找来看住管理层的;
也有人说:审计师是管理层找来忽悠股东的;
有人说: 审计师是小股民找来看住大股东的;
也有人说:审计师是大股东找来忽悠小股民的;
有人说: 审计师是投资者找来审定被投资企业的;
也有人说:审计师是被投资企业找来忽悠投资者的;
有人说: 审计师是公正的,崇尚真理的,是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的;
也有人说:审计师也是个打工的。
2. 推荐基本我读过的认为还不错的书
提到审计方面的书也许大家会想到CPA 的教材,但我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像我这样非会计专业毕业的同事入门用的,我觉得还行,基本思路就是先学会作一名会计,能和客户顺畅的沟通了,再来谈审计的事儿:
《如何制单、记账、报表、报税》、《注册会计师10日读》、《查账业务实战速成》、《如何合理避税》。
3. 我对CPA 学习及考试的一些想法
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我在这个话题上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我在这点上的战略”错误”导致了我会计师职业生涯的结束。
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一位师兄和我说“工作是公司的,CPA 证是自己的”。当时我不是很认同,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贡献,而不是几张纸。所以我当时对CPA 的定位不是资格,而是一种能配合我创造价值的工具。来普华的第一年,我一口气报了五门,力求让我这个非会计专业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审计对应的各个方面,结果可想而知,一门也没过;第二年还是如此,还是一门没过。升了Senior 了,我开始尝试去主攻会计、财管、税法这些工作中最核心的科目,知识掌握的还可以,题做不完,考试的效果还是不理想。总的来说,我这种方法能使自己用最快的时间培养sense ,分析问题比较全面、出现了问题知道到书的哪一页去查,和客户以及同事交流比较顺畅,但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做题时间少,考试过不了。因此从现在的结果上看,我在CPA 方面的经历有一部分是经验,大部分是教训,大家一定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在做好工作的同时通过CPA 的考试。
六.与上级领导(A1和Senior) 的交流
1. 所说的语言要到位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A2问A1的问题应该是“通过和客户的沟通和我的分析,这件事应该是XXXX 的,该怎么处理?”。就是说要通过自己的了解gather information ,并能把故事完整的说出来;
相比之下,一个合格的A1问Senior 的问题应该是“我们了解到,这件事应该是XXXX 的,处理的方法我觉得有几种几种,应该用哪一种?”。也就是说不光要把事儿说情况,还有给出建议,具体选择哪儿不清楚不要紧,但要把可能的选项都列出来;
对于一个合格的Senior 问Manager 的问题应该是“我们了解到,这件事应该是XXXX 的,处理的方法有几种几种,我觉得该用XXX 种,对不对?”一个Senior 尤其是SIC 光是列
outstanding 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而有了结论,最好也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和Manager 交流,让他最终拍板,这样才能保证issue 信息传递的efficient 和effective 。
当然,如果一个A2能问出A1甚至是Senior 的问题他就High Perform 了,这也是我们应该在team 里鼓励的。
2. 具备基本的sense 、knowledge 和technique
这个我推荐大家看一本叫《审计一家言》的书,作为audit work的入门很不错。
七.为成为A1做准备
如何在将来胜任A1的工作,最简单的方法是在A2的时候就去involve 一些本该由A1做的工作。我觉得基本上几个方面:Accounts-这个好办,A1的科目自己抢着做,不明白的让A1给些Coach ;Review-A1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review A2的工作,所以对于A2来说,在交出东西之前做好self review 就是像A1过渡的重要一步;Report-A1一般是report 给Senior 的,刚来的A2有时候会比较害怕和high level的同事交流,我的建议是A2可以选一些生活中的话题和Senior 交流找找彼此之间的感觉,克服紧张感。总之,A2主动去帮忙干一些A1的活儿在team 里一般是很受欢迎的,起码我就很乐于这种风气,这种风气不但要靠SIC 来创造和鼓励,A2自身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最具有决定性的。
第二章:A1阶段
一. Database
1. 建立项目Database 时需要用到的几个Database
FFM V2.12f(授权) 、CN/HK Audit Engagement Confirmation(independence confirmation) 、CN/HK Template Manager(Bank confirmation、Preliminary Analytical Review、Final Analytical Review之类的重要底稿的最新模板) 、TeamFind V2.12(查询项目的基本信息和人员) 、CN/HK Tax Risk Assessment(tax review) 、Assurance Risk Management(ARM)/CN/HK PwC Audit Methodology & Tools/China Technical Resources(这三个database 我们做工时technical 方面需要参考)
2. 对Database 的理解
这里以最简单的VSE 为例谈一下我对咱们Database 整体结构和思路的理解。在我看来,Database 有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是我们工作的流程,一条暗线是准则的满足。先说第一条线-工作的流程,这个是比较直观的:
首先我们先阐明选择此类database 的原因(Background to the Master Data),然后开始做审计计划(Planning),包括“客户承接与续约, 独立性”的问题,没问题的话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始计划工作及客户联络”,从大的方面看看公司的管理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大的风险 -“验证内部控制要素”,然后制定“具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计划做好了“签字合伙人及签字经理签署”。
下来开展具体的现场审计工作,让SPA(或者我们自己) 做一下公司的ITGC 测试,保证依赖的电算化系统数据是没问题的,然后做SOC(Summary of Comfort, 这阶段的工作请见第一章第三点中提到的获得Comfort 的三种方法 - Control testing, Substantive test(包括Substantive Analytical Review和Test of Details)),SOC 中原则上来讲就写明了我们计划执行的具体审计步骤和获得的Comfort 。计划好了下来就是实施,首先找出key risk编写ACM(Audit Comfort Matrix) ,然后针对公司不同的Process 做对应的内控测试(Control testing) ,之后做Substantive 的work ,分不同的科目获得”Audit Evidence”。接着执行一些”Other auditing procedures”,例如发放律师询证函之类的。
最后在”Completion”阶段,对”Subsequent events”进行审阅,获得”LoR(Letter of r epresentation)”,确定报表数字” Financial Statement”,针对披露要求” Complete Disclosure Checklist”,Engagement team 的Partner 和Manager ”Sign off”,Signing 的Partner 和Manager ”Sign off”, hard copy的Report 最终出具。
另一条暗线相对来说就要隐晦一些:我们审计依照的是审计准则,其中规定了作为一个审计师我们应当尽到的职责。换句话说,只要我们依照审计准则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就能够免责,规避风险。而我们注意到,Database 里面有很多的红信封,我们经常说这些steps 是一定要做的,为什么?原因就是step 里面的要求是指向审计准则的(PwC Audit Guide在我看来可以被理解为审计准则的讲解和应用指南) 。我们完成了红信封里的所有step 就意味着我们的audit work 是满足了审计准则的。那么是不是说Database 里其他的没带红信封的step 就不用做了呢?我的理解没带红信封的step 分成两类,一类是虽然自身没带红信封,但却是红信封step 中doclink 的对象。比如说各科目的steps 被link 到SoC 和ACM 。它们虽然不是红信封但却支持了红信封,因此也必须要做;另一类就是没有被link 到红信封的,我曾经没事儿把所有红信封的step 需要link 的step 都归置了一遍,发现剩下的没有被link 到红信封的step 其实很少,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special audit或者PwC 内部管理性质的steps 。那么这些step 是不是一定要做,又有什么用?我的理解是这些step 虽然是在准则要求之外,但作为世界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军人物的PwC ,我们不能将我们的工作仅限于现有审计准则的要求,我们还要在审计工作的严谨和专业性上超越现有准则,尽到补充和推动现有审计准则不断向前发展的义务。这样,不但超额完成了准则规定的内容,而且也会走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前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参与国际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修订,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
二.TB 、PBC 、Working Paper和Report
我们先用down to top的方式进行说明:TB(Trial Balance)是客户明细帐的一部分,包含了各明细科目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贷方发生和期末余额,可以被看做是TT(Top Trial ,报表) 的明细,也是账务明细的汇总;PBC(Prepare by Client) 是我们审计师设计的(一般根据上一年的被review 过的Working Paper设计) 为了让客户的TB 符合我们审计的需要让客户填列的一套表格,原则上来说尽量多的与客户的TB 格式和信息分类保持一致;根据客户填列的PBC 我们制作和填列本期的Working Paper,由于PBC 是根据上一年的被review 过的Working Paper设计的,因此在客户组织结构和业务类型没有大的变动的情况下本期Working Paper应该和PBC 差不多(PBC越能满足Working Paper的需要,越Double
E(Efficient and Effective));Report 上最终披露的内容则是Working Paper上重要信息的提炼和汇总,一般来说,在Working Paper的第一张worksheet 应该取名叫
Report(Disclosure),上面的信息与最终sign off 的Report 一致。
从top to down 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审计师发表的意见(Audit Opinion) 其实只有两页纸,比如最好的情况,我们出了“无保留”审计意见,OK ,那也就是说,我们认为Opinion Page 后面的审计报告(Financial Report)是没有重大异常的,对应的我们审计师要在Report 上签字,另外,客户公司的财务主管和管理层也认为Report 上的披露信息没有问题,因此也一一签字(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规定,客户的Report 应该由客户自己来draft ,而不应该由我们审计师代劳) ;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Report 上的信息无重大异常呢?我们要做Working Paper ,保证Report 上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个说都是经过我们的工作验证的;Working Paper 上的需要我们去验证的数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向客户取得的呢?通过PBC ;客户填写PBC 的依据则是他们自己的TB 。综上我们出report 的逻辑链条就清晰可见了:Audit Opinion link(由?做支持) 到Report ,Report link 到 Working Paper ,Working Paper link 到PBC ,PBC link 到 TB。我们再将这个链条倒过来就是整个出Report 的流程:客户做账(TB)、客户根据账填写审计所需信息(PBC)、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Working Paper) 、客户draft 审计报告(Report)、审计师根据审计工作的结果与客户draft 的Report 进行比较,若一致则出具无保留意见的Audit Opinion ,若不一致且客户不愿修改Report 则出具保留意见的Audit Opinion 。
三.与A2的交流
1. 态度上:A1是上级更是战友;是老师更是朋友
2. 方法上:用Coach 和Review 两大法宝努力把手底下的A2克隆成自己(具有A1的能力) ,通过完成自我的复制提高team 的efficient level ,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team 的战斗力
四.与Senior 的交流
1. 所说的语言要到位
这点在第一章第六点有提到,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2. 具备有一定难度的sense 、knowledge 和technique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二、三点外,建议大家重点关注CPA 中会计、财管和税法这三门客。
五.为成为Senior(SIC)做准备
1. Project
一般来说,上一年的SIC 在本年由于level up会被派到一些相对较大的项目去,而上一年的A1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Project 的SIC ,因此在A1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多的了解项目的方方面面,多involve 一些SIC 做的work ,而不是第二年自己当了SIC 之后再去咨询(追杀) 上一任的SIC 。
2. Client
成为SIC 之后就会发现,和客户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客户欣赏你的话,资料给的快,审计工作开展的顺利,审计调整谈拢的可能性较大;不欣赏的话,有事儿没事儿就摆出一副甲方的架势,嫌苦嫌累的不配合。因此在A1的时候有尽量和客户保持好的关系,在不丢到原则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在客户面前扮演“自己人”的角色,让他感觉你很为他着想,甚至为了减少他的工作量和他一起与SIC 周旋。
第三章:SA3阶段(主要围绕SIC)
一.Team Building
从A1成长为Senior 尤其是一个team 的SIC 之后,我的感觉,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工作内容上,在team 中角色的变化比较之前会很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从working level走向了management ,对应的Responsibility 大了很多,这里所说的Responsibility 不仅是do and review 工作范围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要让整个team 有效的运转起来。这里谈一些我的体会。
在我看来,audit team有点儿像NBA 里的篮球队。在一个优秀的球队里,三个角色显得尤为重要:Coach(教练) 、Play Maker(穿针引线的球员) 、Scorer(得分能力很强的球员) 。
先说说Scorer ,最近刚夺得NBA 总冠军的Lakers 里面就有一个,他就是Kobe 。Kobe 的得分能力无疑是他当选总决赛MVP 的最有利武器,当球队的进攻陷入僵局的时候,Kobe 总是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个人能力掌控比赛,投篮得分,并最终帮助球队取得胜利。这种在关键时刻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利用自己的出色能力帮助team 取得胜利的角色在我看来也是我们audit team里最需要的。就像我们平时表扬一个同事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很能干,technical 很强”。但是同时,就像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一样,team 里的人如果都是各干各的,彼此没有沟通,去客户要了东西也不管别人有没有用,information 也不share ,Working Paper 也相互不去做tie in ,先不说Efficient 的要求能不能达到,很有可能彼此得出来的结论最终出现conflict ,连Effective 的要求都达不到。所以说角色是自己的,故事是大家的,个人能力强演技高固然重要,但能不能让故事最终有个完美的结局,team 里彼此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在这点上,我们要学Kobe 、Jordan ,不要学James 和Iverson 。
说起Play Maker ,就不得不提起NBA04-05以及05-06连续两个赛季获得常规赛MVP 的太阳队的Steve Nash,他的助攻和穿针引线让太阳队这样一支基本没有超级明星的球队每个人都打出了超级明星般的水平,人们形容太阳队的进攻就像洪水一般流畅和不可阻挡,主教练大范甘迪在Nash 加入的第一年就说“你们无法想象他让整个球队发生的变化,所有队员都因为他的到来而变的比以前更强了”。这就是一名全明星级的穿针引线球员的作用,也许他并不会像Kobe 那样出手得分,但他就像催化剂一样让全队发生化学反应,和大家一起赢得比赛。我的感觉,我们audit team 里,尤其是大team 里的SIC 大部分时间应该是扮演Play Maker 的角色,将team 的同事根据能力和特点进行分工,有些同事在具体做工和technical 方面见长,那就尽量让他独立处理一些issue ;有些同事带小朋友带的比较好,那就给他分配一些并不复杂但是花样比较繁多的工作让他带着小朋友搞定。这样一来,team 里面各安其位、各负其责,作为SIC 做好Coach 和Review ,并且把握一下team 的工作进度,team
management 感觉就比较好了。当然,一个明星级的SIC 不能只会传球(delegate work) ,也要会投篮(遇到下面人搞不定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冲上去给他们一些Instructions ,还不行就自己扑上去做) 。Lakers 的魔术师约翰逊当年就是这样一位既会传球又能进攻的球员,他是进攻的发动机,球队的催化剂,更是在关键时刻接管比赛的人。他曾经这样对他的队友们说:“把球传给我吧,我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美好”。 魔术师约翰逊能够做到,我们PwC 的SIC 一样能做到。
对于Coach ,又要提起当当夺冠的Lakers 了,他们的主教练被誉为“禅师”的菲尔杰克逊已经十枚总冠军戒指了,一个指头一个,太牛了!从本次总决赛他的战术安排尤其是屡次关键时刻对老将Fisher 的使用,总冠军对于他来说当之无愧。在我看来,他的成功与其说是依靠长期积累的战术经验,不如说是对队员心理状态的深刻了解和运用。他有一句名言“比赛在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了”,足见其对球队宏观上的把握。Team Manager的角色有些像Coach ,首先在做项目之前要拿到reasonable 的budget ,然后book 合适的人并给他们分配适当的角色,制定schedule ,给team 足够的working instructions,及时review ,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叫暂停”商量对策。
二.工作方法
1. 下现场之前
A. Staffing
我的建议是做过此项目的优先、口碑好的优先、自己带过的优先。
B. Budget
这个需要和Manager 事先商量好,首先要保证确实能按计划完成工作,不要现场做了一段时间了才说人不够。
C. Database、PBC 和Working paper
一般来说,客户两年的业务情况不会变化太大,因此我们在下现场之前就可以根据去年的Database 和Working Paper做一些工作:Database 里能写的写一写,和上一年比较一下有什么是需要找客户update 的,列个单子出来;PBC 照着去年review 过的Working Paper 弄一弄,在下现场之前发给客户;Working Paper先根据各科目的难易程度做一下Job
allocation ,然后让对应的负责人把架子照着去年review 过的Working Paper搭一搭,为现场审计工作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在下现场之前尽量把能做的工作都做了,这样一方面为现场审计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之前搭架子的工作列出outstanding ,有利于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和针对性。
2. 现场审计过程中
A. 一开始就与组员讨论并设定每天的Task 和具体review 的时间;
B. 建议将Keyrisk 死死的握在自己手里,尽量不delegate ;(第一年的SIC 建议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解决keyrisk 作为team management的突破口)
C. “一天之际在于前一天晚上”。我建议的现场工作阶段一天的安排是:第一天晚上列出第二天现场时工作的list ;第二天白天根据前一天晚上的list 问客户问题和收集资料;晚上第一阶段整理资料并document ;晚上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情况summarize 后一天需要问的问题和需要获得的资料。然后按照上面的逻辑周而复始。虽然一天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白天,但工作的Planning 和Closing 都是在晚上,“前一天晚上”显得尤为重要。
3. 现场工作结束
现场工作结束后,SIC 一定要掌握项目的主要issue 和调整的原因。这就需要在review 工作时按照“什么故事 – 什么问题 - 解决方法 – 客户意见”的逻辑把整个issue 的全貌掌握清楚。不要Manager review时问起什么来都要拉上对应做这个科目的小朋友来说。
三.对CPA 的一些想法
不但要了解,知道有了问题在哪儿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争取通过2-3门,否则升了SA2或是SA1时压力会很大。
四.与A1、A2的交流
1. 要学会心理按摩
大家一起做项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大家都很不容易,并且都想把工作做好,因此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因为对项目不熟悉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有些时候工作没有做好就也是情有可原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SIC 要多给下属一些鼓励和肯定(You good job, 已经很不错了) ,让他们放下紧张的心态,自信而轻松的应战,而不是出了问题就臭骂一顿,给下属增加更大的心理压力。今天的A1就是昨天的自己,明天的A1就是今天的自己。
2. 复制原理(通过Coach 和Review)
SIC 当Manager 用;
A1当Senior 用;
A2当A1用;
客户当A2用。
3. 培养下一任SIC
随着level 的升高,今年的SIC 很有可能明年就不做这个项目了,因此从项目的角度考虑,
今年的SIC 在工作中就要有意识的挑选并培养下一任的SIC ,information 多和他分享,issue 带着他做一做或是给他讲一讲,在客户和经理面前多表扬表扬他之类的。为他第二年成为SIC 铺平道路、打好基础。
五.与Manager 的交流
1. 早请示、晚汇报、没事儿一个Discussion Call;
2. 一切重要的issue 和对应的调整一定要及时与Manager 沟通,不要最后给surprise ,更不能让Manager 蒙在鼓里;
3. 问问题的方式之前第一章第六点提到过,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4. 主观上摆正位置,明白自己是现场负责人,应该take 更多的responsibility ,知道的现场方面的信息要比Manager 多,要作Manager 的Support ,而不是过分依赖Manager ,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并及时补救,而不是说“Manager没review 出来”。
六.与客户的关系
客户是甲方;
客户是合作伙伴;
客户是老师;
客户是朋友;
客户是帮手;
客户是拿别人的钱付给我们审计费的人。
七.关于为人处事的几点建议
1. 对下属不要依势(PCD的打分权利) 欺人;
2. 不要利用信息不对称对Manager 进行蒙骗;
3. 遇到Manager 的不合理要求要尽量沟通,不要做不好或是做不完就放飞机,更不能将困难转嫁给下属;
4. 口碑是最大的资本,诚信是最好的装备。
第四章:SA2&SA1阶段
一.大Senior 的概念
具备了一年Senior 的经验之后作为一个大Senior ,和SA3最大也是最直观的区别就是lead 的team 要更大一些,很有可能下面还有location ,各location 还有自己的SIC ,大Senior 有点儿Manager 的意思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因此在这个阶段,大家要多注意自己在
management 上的skill ,为之后顺利升Manager 打下基础。
二.与金融业其他公司的接触
如果你是一个大IPO 项目CT(Central team) 的SIC ,那你就很有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上市构成中其他金融业的中介机构,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从IPO 流程的角度,IPO 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披露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价值发现的过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了价值,企业便有了价值,便可以做IPO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是企业先找到券商(也就是投行,像中金、中信证券这样的) ,再根据IPO 发行地的市场效果选择审计师、律师,审计师负责过往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律师负责过往企业的合规性,财务状况主要是决定企业能卖多少钱,合规性则主要是决定企业是否能IPO 成功,券商负责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市场定价(其实说白了券商就是金融业里的Sales ,但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企业) ,过会(证监会通过IPO) 后帮助企业做路演,向投资者销售股票。而投资方,基本分为公募基金、PE(Private Equity)、VC(Venture Capital)和小股民,其中PE 和VC 比较特殊,他们一般是在一级市场(IPO之前) 上投资,而非像其他两类投资方(Investor)在二级市场(IPO之后) 上投资。差别是这样的,我们在IPO 前看一个企业的价值,就像看一个你不了解的男人值多少钱一下,基础就是看他口袋里有多少钱,对应企业就是他的净资产(这里是做简化说明,实务中PE 等investor 不光看净资产。首先他们也有估值模型,收益现金流是他们最常用的。其次,他们投资时候的作价一般也是以“几倍PE”来算的),而IPO 后(资本市场上) 看一个企业的价值则不同,就像看一个你十分了解的男人值多少钱一样,基础是他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也就是看他未来能挣多少钱,对应企业也一样,通过IPO 的方式企业的过往信息被公开了,未来的现金流被预计了,企业价值就不再对应净资产了,而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也就是他的盈利能力。我们举个例子看一下IPO 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的发现的。比如一个企业他的净资产是100万,经过审计师审计没有问题,接着他拥有一份永久不可撤销的每年50万利润的合同,那么企业的价值是50万/10%=500万(假设年市场报酬率为10%),远远大于净资产100万,之间的差额400万,就是IPO 前后社会认可的企业价值的差异,换句话说,也就是IPO 这一过程对企业价值的发现(除此以外,企业通过上市价值的增值和流动性(本来是法人股,上市变公众股,流动性提高,自然会有溢价)以及上市后对企业的一些好处(融资、扩张能力、品牌、公司治理)也有很大关系)。而之前提到的PE 和VC ,往往选择的就是在企业IPO 之前进入(比如用50万买例子中企业股权的50%),然后企业上市后再按市场价值卖出股票(市值500万*50%=250万) ,实现退出(利润为200万,是投资额的4倍) 。(以上叙述举例中金额和比例仅为方便说明,与实际情况未必一致)
从收益和风险承担的角度讲,investor 和企业通过IPO 的方式让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发现和增值,风险就是如果IPO 不成功,investor 就无法实现退出,企业上市花的钱(中介服务费) 也就打水漂了;对于券商,收益的大头是按IPO 发行金额的一定比例提成,其实这点和一般的Sales 没有什么区别,风险比较小(国内股市比较畸形,所以可以说风险较小。但券商所谓“承销—underwriting”其实是批发的性质,包销嘛,一口气把上市公司股票买下来,然后在承销给public ,这才是券商3%、4%的承销费用的真实来源,但如果市场真的差到包销过来的股票卖不出去了,还就真砸手里赔了),IPO 不成功就是损失点儿人力物力;对于审计师和律师,收益就是实打实的审计费和律师费,风险基本上没有,不包括收不上钱的情况不管企业最终IPO 是否成功都没有什么损失。
三.课外图书推荐
给大家推荐几本我看过的觉得不错的热门图书大家看看:
《货币战争》- 这个不用介绍了,曾经热的不能再热的资本和宏观经济的数;
《金融帝国》- 隆重推荐,讲操盘手的;
《输赢》- 这个是讲销售的;
《财务迷城》- 我国10大资本市场舞弊案;
《资本幕后》- 对众多基金经理的访谈笔记。
四.为升Manager 做准备
升Manager 靠的是实力:之前就involve 了很多Manager 的工作并且干的不错当然好了; 升Manager 靠的是运气:赶上个好行情公司需要人,当然升Manager 没有问题了;
升Manager 靠的是关系和口碑:下面Staff 说你好,上面Manager 替你说好话升Manager 也是很有希望的;
升Manager 靠的是CPA :有的时候有了证不一定管用,有的时候没个证还真是不行。
范文四:普华永道主要服务项目及客户
普华永道主要服务项目及企业
普华永道提供咨询、审计和税务服务,主要服务项目包括:
1. 审计服务
财务报告审计、精算服务、合规性报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合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部审计、公司财务报告提升、可持续性报告、独立控制和系统流程审计等;
2. 税务服务
中国税务、信托和私人客户服务、国际税务、个人税务管理、兼并与收购、合规服务和转让定价等;
3. 咨询服务
我们的咨询服务致力为客户解决策略性以至日常营运的问题,并为客户实践他们的商业战略,服务内容涉及:战略、运营、风险、法务鉴证、人才与转变、科技、财务和估值等,在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信息安全和技术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广泛的解决方法。
普华永道主要的服务客户包括:
房地产业: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领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嘉里建设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越秀投资有限公司、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凯德置地集团 、碧桂园集团、太古地产有限公司、广西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机构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花旗银行、美洲银行、荷兰银行、瑞信、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集团、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
国际集团、瑞士苏黎世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大众汽车金融(中国) 有限公司
科技、通讯信息、娱乐及媒体行业:
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通集团(香港) 有限公司、完美时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第九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易公司、新浪公司、搜狐公司、TOM 在线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如家酒店连锁、携程旅行网、IBM 中国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三星(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 通信有限公司、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产品(中国) 有限公司、乐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公司、AT&T(中国) 有限公司、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索尼(中国) 有限公司
能源及公共事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壳牌、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资源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中电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私募基金:
Affinity 集团、贝恩资本、凯雷投资集团、CVC 资本、TPG 集团 华平投资集团、Cerberus 美林证券、摩根士丹利、老虎基金、红杉资本、蓝山投资、弘毅投资、鼎辉投资、新天域资本、中信资本、九鼎投资、今日资本集团、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崇德投资、中国平安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零售及消费品行业:
宝洁(中国) 有限公司、欧莱雅(中国) 有限公司、历峰集团(Richemont)、安海斯-布希公司、乐购、可口可乐、沃尔玛(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利丰投资有限公司、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动向 (集团) 有限公司、李宁有限公司、统一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
运输和物流业:
德国铁路公司、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敦豪快递服务公司
荷皇天地有限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长荣海运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泛亚班拿有限公司、丹沙货运、美商恒运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美国
总统轮船公司、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外运航运有限公司、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 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越秀交通有限公司、东方海外(国际) 有限公司 保昌控股有限公司、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
范文五:普华永道审计外高桥的责任分析
普华永道审计外高桥的责任分析
刘华
国内排名高居第一、号称拥有全球水准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永道),却因2003-2004年间审计沪市老牌上市公司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00648,以下简称外高桥)的历史旧账,创下被国内上市公司追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先例,索赔金额之大堪称国内“天价”。随着股民诉外高桥证券虚假陈述赔偿纠纷案2009年11月获得法院正式受理,普华永道还面临被追加为共同被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麻烦。那么,普华永道在外高桥审计中是否存在重大过失,普华永道是否应对外高桥内部欺诈、舞弊和非法行为造成的损失负责,投资者是否可以要求普华永道进行民事赔偿,而普华永道是否可以根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免责条款寻求豁免呢,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务探讨,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一、普华永道审计惹上的麻烦
普华永道2003年开始被外高桥聘为审计师,2003年年报审计费用为80万元,2004年续聘的审计费用为90万元。在普华永道憧憬2005年的审计费用进一步水涨船高,并提出120万元的续约要求之际,危险和麻烦却在浑然不觉间接踵而至。
2005年4月,外高桥的股东大会以收费过高为由,决定不再聘用其为2005年度的审计师。2005年6月,外高桥发现存放在国海证券上海圆明园路营业部证券保证金账户中的资金实际余额,与经审计的公司2003年度和2004年度报表明细账上的金额严重不符:经审计的2003年财务报表认定,2003年12月31日证券保证金账户余额为9000万元,然而资金变动情况却表明2003年底账户余额仅为3384元;经审计的2004年财务报表认定,2004年12月31日证券保证金账户余额为2.04亿元,然而资金变动情况却表明2004年底账户内的资金实际余额仅为20770.55元。外高桥计划财务部经理黎明红与国海证券上海圆明园路营业部总经理金一敏、上海国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仇新康内外勾结、串通舞弊,挪用外高桥存放于国海证券营业部的2.04亿元证券保证金,供坐庄炒股、滚动偿还到期融资款、投资运作共同或分别控股的公司以及平时挥霍一案浮出水面。2006年5月,针对巨额保证金被挪用,而负责审计的普华永道却连年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外高桥以审计不尽责为由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提起仲裁,要求退还全部审计服务费共计人民币170万元,赔偿全部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2亿元,并承担全部仲裁费用和公司的律师费。双方最终达成和解,但普华永道为此向外高桥支付了约2000万元的赔偿金。
2008年4月,中国证监会对外高桥做出行政处罚(证监罚字[2008]25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外高桥2003年年报、2004年半年报及年报“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和委托理财收回情况虚假记载,及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买卖证券等违法行为。作为外高桥涉案年度的审计师,普华永道自然难逃干系。在证监会对外高桥的虚假陈述行为进行认定的情况下,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已满足前置条件的要求,而普华永道被指责存在过错,没有尽到审计责任,对投资者投资外高桥股票进行了误导,与上市公司一起成为共同被告似乎在所难免。
二、普华永道过失的专业分析
普华永道坚称,其秉承对审计质量一贯重视的宗旨,确保按照适当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达到最高质量,所发表的审计意见是独立、客观、公正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5年7月28日财政部公布例行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中,普华永道竟被责令整改。而外高桥的仲裁申请书更表明,普华永道的年报审计在最基本的函证程序上,犯了“ABC”式的错误。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在对保证金账户资金余额实施函证时,无论是2003年还是2004年,普华永道均未直接向国海证券上海圆明园路营业部发出询证函,而是交给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黎明红处理,回函亦由黎明红交还,为相关人员弄虚作假、掩盖挪用资金行为,客观上提供了机会。无论是当时适用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7
号——函证》(2002),还是新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2006),都规定审计师应对银行存款、借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并采取下列措施对函证实施过程进行控制:(1)在询证函中指明直接向接受审计业务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回函;(2)询证函经被审计单位盖章后,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考虑到2003年度是普华永道对外高桥的初次审计,进行更严格的环境审视和风险控制应是不言而喻的常识。当时正是股市最低迷的时期,大量的上市公司卷入委托理财的陷阱,由此造成的公司巨额亏损以及出现问题的券商接连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高达2亿元的证券保证金,仅凭从公司内部人员获得的证据就信以为真,的确令人诧异。
当然,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和商业环境下,审计师实施有效函证确实存在着诸多困难。迄今为止,只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在10日内回函,还没有相关法规要求证券公司必须回函。由于有证券公司的人员直接参与挪用资金,注册会计师即使直接控制函证程序并得到回函,拿到的也可能是虚假证据。普华永道可能是考虑到直接控制函证程序难以得到回函,才把询证函交由和证券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内部人员完成。但这个非常表面化的书面证据,却不能实质性地免除或减轻普华永道的事后责任,反为自己埋下了祸根。事实上,即使外高桥的相关人员在对账单和函证上可以做文章,但通过修改证据交易系统来进行舞弊,应该是非常困难的。针对内外勾结串通舞弊,替代审计可能更为恰当。普华永道可以在了解公司作该笔投资的决策程序,取得证券公司打印给外高桥的保证金对账单后,通过实时查询证券交易系统的资金账号和股东账号的资金余额和证券余额来进行审计。
如果普华永道能够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及时发现2亿元的保证金损失,外高桥年报将体现的是巨额亏损而不是盈利,审计意见应是否定意见而不是无保留意见。换句话说,普华永道在外高桥审计中签字认可的财务报表却并不公允,可以据此推断其存在重大过失。
三、普华永道对上市公司的责任分析
一般认为,审计师应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负责。外高桥和普华永道之间是合同关系,如果外高桥认定普华永道对其损失负有责任,那么以违约为由追回170万元的审计费用无可厚非。但普华永道是否应对外高桥内部欺诈、舞弊和非法行为造成的2亿元损失负上责任呢,
在法律上,无论是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都要讲究因果关系。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违反了相关法律,给委托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就需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而,外高桥提出赔偿的一个重要法律前提就是,普华永道的确违反了审计准则。我们注意到,早在1988年AICPA发布的第53、54号审计准则公告中,已将揭露舞弊、差错及非法行为看成是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重要审计目标,并由此成为审计师的直接职责,我国旧的独立审计准则和最新执业准则亦不例外。因此,对于外高桥因内部欺诈、舞弊和非法行为造成的2亿损失,尽管普华永道并不是罪魁祸首,更没有从中受益,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揭露责任。早在2003年,外高桥存放在国海证券上海圆明园路营业部的8000万元证券保证金已经被挪用。如果当时普华永道在审计过程中能够遵循最基本的谨慎性原则,就会发现这笔资金被挪用的情况。这样,不仅这笔资金有望得到及时追回,外高桥也不会在后来还继续向该营业部存入证券保证金,2亿元资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
不过,要普华永道承担全部损失,非常牵强。即使考虑到要在案件审理中的讨价还价,那么也至少应扣除公司已经追回的2700万元。普华永道在审计过程中的确存在过错,但并不是造成外高桥损失的直接原因或者根本原因。此案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是外高桥的管理层舞弊,同时内部控制存在严重问题。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外高桥自身应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来防范资金被挪用。外高桥管理当局和证券公司都有直接的和主要的责任,而普华永道的责任应该说是事后的和次要的。何况即便普华永道进行了严格询证,在串通舞弊的情形下,也未必能发现其中的漏洞。就像有一个人酒后驾车,当然违反交通法规,但有一个寻死的人就在他车底下死了。你觉得这个司机必须为这人的死负全责吗,上市公司置主要责任人于不顾,而一味追讨次要责任人的责任,给人一种推脱自身应负责任、转移公众视线的感觉。
四、普华永道对投资者的责任分析
投资者是否可以要求普华永道进行民事赔偿呢,从以往蓝田股份(600709)的判例来看,普华永道很有可能会被选择和外高桥一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006年7月,蓝田股份虚假陈述赔偿案判决支持79位股民的诉讼请求,判令蓝田股份等被告赔偿540余万元。法院认为,“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知道生态农业公司(原蓝田股份)年度报告虚假而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亦构成共同侵权,应与生态农业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蓝田民事案的判决表明,无论会计师事务所本身是否受到行政处罚或刑罚,只要其审计的上市公司成为此类案件的被告,它就可以被选择“陪绑”。至于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则要证明自身是否清白,由法庭依据事实认定是承担责任还是免责,即举证责任倒置。
因此,在2004年4月10日(2003年年报披露日)以后买入外高桥股票,并且在2005年6月25日(外高桥公告发现资金黑洞日)之后选择卖出或继续持有外高桥股票的投资者,可要求外高桥赔偿因虚假陈述行为给其造成的损失,而普华永道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五、普华永道能依据合同免责吗,
普华永道只所以会在对外高桥的初次审计中犯下“ABC”式的错误,除了自恃公关能力强大、出事的概率低之外,恐怕与其手握鲜为人知的底牌有关。在与外高桥签订的2003年和2004年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普华永道均约定了有关责任解除和限制的条款:除因本事务所故意的不当行为或欺诈行为所引起的索赔事项外,本事务所概无义务向贵公司赔偿任何超过本约定书中所支付的专业服务费的金额,无论这些损失是因侵权、违约或其他原因而引起;本事务所也无义务对任何与本约定书中所提及的服务有关的直接、间接的损失、利润损失或未能实现的预期节支负责,无论这些损失是因为侵权、违约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但根据我国的《合同法》条文来理解,合同中如约定无须对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承担责任,这样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而且,从其他服务行业的经验来看,比如律师行业并不能以律师费为上限寻求免责,被判赔偿的金额远远超过所收律师费的现实案例很多。外高桥的代理律师认为,普华永道在对外高桥审计过程中显然是违反了审计准则的规定,而这种故意违反规定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外高桥的损失,普华永道想借免责条款逃避应负的责任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由于保证金损失的金额确实太过巨大,外高桥自然要千万百计推脱自身责任、转移公众视线,不惜创下国内上市公司追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先例,普华永道有“聪明反被聪明误”之嫌。
从170万元的服务费收入到约2000万元的经济赔偿,还搭上名声受损、麻烦不断,普华永道的教训可谓深刻。由此看来,试图通过提高要价来补偿风险,以表面化的证据来应付监管,用费尽心机的合同条款来解除对客户和投资者的责任,终究是徒劳的。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一定要谨记审计责任重大,既要对客户负责,又要对投资者负责,真正免责的只能是谨慎执业和质量控制,而不是机会主义行为。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普华永道(审计)VS上海农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