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jb1000.com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联系的基本特征,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基本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 世界观: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 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事物按照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自在事物先于人类而存在,它们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多样性和条件性
? 世界观:事物的直接联系、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间接联系、外部联系、非本质联系、偶然联系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着不用的作用。
?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指导意义,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思维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它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第1页(共2页) 政治投稿咨询QQ:1060127829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jb1000.com
其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观念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如何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1)、世界观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第2页(共2页) 政治投稿咨询QQ:1060127829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范文二:高三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要点总结
高三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要点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及其关系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二、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指导意义
(1)联系具有普遍性 A、原理内容: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B 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真实具体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运用:①每一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指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不是指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②周围事物,指处于同一活动中的事物。包括其他事物和自身的过去现在未来。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2)联系具有客观性:
A、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B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客观性,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运用:现在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失败案例、违背规律的案例都是其表现。)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A、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B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具体把握事物的联系。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尽管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因此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数量上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数量上是多。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A原理内容: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B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
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A、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B、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 错误: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反对只重视部分利益而臵整体利益于不顾。
5、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6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但是二者不等同。两者都强调整体性。系统还强调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7、运用:①当小事物可以说是大事物时候,用共性个性;否则用整体部分。例如,张三是人。树干不是树。②当大事物可以说存在于小事物时候,用共性个性;否则用整体部分。例如,人的特点张三都有,树的特点树干没有。③当去掉小事物时大事物的性质不
变,用用共性个性;否则用整体部分。没有张三,人仍然是人;没有树干,树就不存在。
二、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实质、规律性、状态、趋势、条件、原因、源泉和动力)
1、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和旧事物①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②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③新名字、新出现、新势力、新形式、力量大小、流行的时尚的、新的事物都不一定是新事物。
2、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新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要求我们正确
认识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以决定我们的态度。 积极扶持新事物。
3、事物发展的条件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4、事物发展的原因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5、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 6.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7、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
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批判继承了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 内容: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
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方法论:A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前途充
满信心;
B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C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
失望思想。
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
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①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②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不能缺乏信心、优柔寡断)。③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④重视量的积累(要积少成多,反对急于求成;做到防微杜渐。)⑤反对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如生物学上的“激变论”);反对否认质变,只承认量的渐进。(如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
(3)、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有量变不一定有质变。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②、质变不是量变的总和。 ③、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数量的增减引起的,一种是由于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和结构不同引起的。④质变包括物理性质的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三 矛盾的观点
1.联系、发展、矛盾的联系。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矛盾既对立统一 。:
(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理解:事物内部有两重意思:一是,指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
二是,包括事物之间及其事物内部之间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A区别: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表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联系:③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既对立统一
A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是指矛
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B方法论:①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当极创造条件,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③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
(4)哲学上的矛盾不等于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逻辑矛盾。
生活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哲学矛盾的斗争性,是哲学矛盾具体表现。 逻辑矛盾是在言谈时,发生逻辑错误,前言不搭后语的自相矛盾,是错误的。
(5)关于矛盾双方的转化:①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否认矛盾双方的转化
②诡辩论:否认矛盾转化需要一定条件
③唯心主义:把矛盾转化的神的安排或人的主观随意
④ 是矛盾双方的转化,转化的是双方的地位、身份、力量;转化的方向是相反的方向; ⑤矛盾的转化不是同一与对立之间的转化。
(6)、关于对立:①哲学上指只要存在不同点,就是对立的。对立可以表现为缓和的、激烈的。 ②不能把对立仅仅理解为生活中的斗争,例如冲突、战争等,
③对立表现为斗争性。
(7)、矛盾表现为:问题、坏事、好事中的不足。
(8)、典型事例: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以向成(依存) ;不是鱼死就是网
破(对立);橘生淮南为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转化);居安思危;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步,真里变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尽信书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爱人者人爱之,恶人着人恶之;蝉噪林逾静。谦收益,满招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业精于勤荒于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失败是成功之母;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教学相长
4、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制造消灭,但可以解决、缓和、激化。
解决矛盾是指通过某种方式让矛盾缓和。矛盾无所谓好坏,但是其作用有好坏之分。
5、.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A内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
时有矛盾)。
B方法论: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坚持用全面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
题。
③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
C注意: ①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② 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③不存在没有矛盾的事物、时间、地方。④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其他事物都有矛盾。是指各种矛盾中存在共同点。⑤日常生活中,因为怕出事而不让干,就是违背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的表现。⑥典型事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树每一段香;知己知彼,百战百殆
万事如意;和谐就是美和善;讳疾忌医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注: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2)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原理内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论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反对把理论当教条,生搬硬套。
含义: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重要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致胜。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A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B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C 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D 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E 典型事例 :白马非马;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邯郸学步;、中国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推广;落实上级政策;学习经验。
8、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
A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C关键词:重中之重、中心、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重点重心核心、第一首要、要害症结。
D、注意:
①、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影响(促进或阻碍)主
要矛盾的解决。
②、主要次要矛盾转化的情形有两种,一是,条件发生变化,即使原来的主要矛盾没
有解决,有一种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二是,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或者
基本解决。
③主要次要矛盾用于做事情,强调咋么办。
④主要次要矛盾指对于很多事情花的多大力气去解决问题,不是先后做的问题,也不
是做不做问题。
⑤在简单事物中,只有一个矛盾,在复杂事物中,有一个主要矛盾和至少一个次要矛
盾。
⑥典型事例: 舍本求末;眉毛胡子一把抓;画龙点睛;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射人先射马;好钢用在刀刃上; 单打一;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9、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A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方法论: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善于抓住本质和主流;不可忽视矛盾次要方面。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C关键词:判断性质、分析形势、比较利弊。大局方向总体;主体主流主导;本质性质实质;
D、注意:
①、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用于分析认识事物
②、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共同决定事物性质。矛盾次要方面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
因素。 ③、每一个矛盾中都只有一个矛盾主要方面、一个次要方面。简单事物中只有一个矛盾,因而也只有一个主要方面、一个次要方面。复杂事物中其中有很多矛盾。也就有很多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其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地位作用最大。
E、主要、次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次要方面的联系
①复杂事物的性质主要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都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的重要情形; ④都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⑤都坚持两点论语重点论的统一,都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形而上学观点。
1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①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②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
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两点论重点论的关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⑤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⑥、典型事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11、矛盾观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事物
②、矛盾的普遍性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的特殊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
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
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2、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①从唯物论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从辩证法角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③从认识论的角度: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13.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
(4)辩证否定观原理 A原理内容:①辩证的否定含义、特点、实质
B方法论: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要尊重书本,尊
重权威; ③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C反对:反对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 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A 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条 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对它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
件来说,就变成过时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B内容: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
(1)、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15.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1)哲学依据: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2)创新的社会作用: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
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创新开辟出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
方面的创新。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①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③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4)如何实现创新 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③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范文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概要
第一讲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整个自然经历了一个从无机到有机,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继续发展))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人知识积累都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提示】 运动变化的关系
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性的。发展特指前一种情形,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拓展】 关于新事物与旧事物
(1)、什么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判断是否新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产生的先后,不是一时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新事物永远是新事物吗,新事物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会永远是新事物。 (3)、新事物与旧事物毫无关系吗,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三、发展的普遍性
(一)原理
【提示】 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二)方法论要求
第一, 既要认识事物的现状,又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如: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 要根据事物在发展中的阶段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如: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第三, 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如:第十课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
技创新。
第二讲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1921年,中共“一大”时,只有12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到党的“十七”大时,出席代表2220名,代表着7000多万党员。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它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由18000个电子管,1000只电容器,7万个电阻组成,每秒运算速度5000次。计算机问世50多年来,无论在技术、性质还是应用上,其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仅从它采用的电子元件来说,就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近年来,微型计算机技术更是飞速发展,几乎每一年都要更新换代,同时,它也飞速地进入千家万户。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要求,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
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竭力扼杀新事物。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要有一个过程。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2)准备走曲折的路。
要求: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积极进取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接受挫折和
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事物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1) 什么是量变,
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什么是质变,
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交流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名言警句: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防微杜渐
9、欲速则不达
2、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买了几个包子来吃,他一边吃了五个包子,还是没有吃饱,于是拿起第六个包子吃,结果吃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他说:“我今天吃饱了,是因为吃了最后一个包子。前面吃了五个的包子,是白白的浪费。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不重视量的积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节选)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范文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5条原理)
1、发展的实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1) 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死亡。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要由小到大,日益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开始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或事物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要坚持适度原则。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
(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注意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 (2)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 【做题时凡是要求从哲学角度解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等结构调整的问题都要想到】 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叫内因,事物的外部是叫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5条原理)
1、发展的实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1) 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死亡。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要由小到大,日益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开始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或事物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要坚持适度原则。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
(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注意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 (2)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 【做题时凡是要求从哲学角度解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等结构调整的问题都要想到】 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叫内因,事物的外部是叫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范文五:[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励志格言: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课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3-14学年高二 组题人: 霍红学 校对人:马喜娥 哲学生活系列练习 姓名 班级 学号 总第,21,期 1、(2013年高考安徽卷10)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2、(2013年高考江苏卷29)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 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2013年高考上海卷25)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
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 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 4、对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
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下列与此倡议反映哲理一致的有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A.?? B.?? C.?? D.??
5、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6、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山、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A(?? B(?? C(?? D(??
7、“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人生警句是
从“腐败”二字拆解为“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六个偏旁部首后重新组合起来的。
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涵的唯物辩证法相一致的是( )
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泾溪》)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史记》)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8、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集智攻关,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八”的研制,实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的成功对接。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此基础上建立“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这体现了
?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实现事物发展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 ?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B.?? C.?? D.??
9、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
?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
(?? B(?? C(?? D(?? 新事物 A
10、谁都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但就业难的背后,却是毕业生的愿望、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悖。一些用人单位抱怨,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真的没法用。从哲学角度看,“做小事”和“做大事”的关系是( )
A(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能做大事,小事自然做得好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做好小事才能做大事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小事做得多自然能做好大事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大事小事应花同样的力气做 11、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A(?? B(?? C(?? D(??
12、省直接管理县(市)是我国继“大部制”改革后又一次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3、在中国文化中,发展的观念由来已久。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古语有( )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A(?? B(?? C(?? D(??
14、2010年12月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这说明( )
A(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5、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自述》中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在艰苦颠蹶之中,我没有沉沦,我追逐着光明和希望。”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 )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主次矛盾的转化D(既要看到前途的光明,又要勇于克服困难
16、“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 ,累也不说累 。”刘德华演唱的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 B(?? C(?? D(?? 、郭沫若说:“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这其中蕴含的主要哲理是17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
C(量变是引起质变的必要条件 D(事物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1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开幕式上引用“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来比喻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下列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同的一项是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B(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C(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9、“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刘德华演唱的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 B(?? C(?? D(??
20、[2012?吉安模拟]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总是朝光亮的一方飞,屡次碰壁,最后只好绝望地等死。接着,他们又放进一只苍蝇,苍蝇朝光亮的一方突围失败,就朝不同方向尝试,结果从瓶口溜走。“苍蝇突围”的方式值得借鉴,自古成功在于尝试,成功的人也就是比别人犯的错误、遭受的失败更多的人。材料中蜜蜂和苍蝇面对同样的困境,而产生的结局却不同,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创造条件促成质的飞跃
B(要保持坚忍不拔的革命斗志,认准目标决不回头
C(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在困难中对前途充满信心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处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21、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战,新能源产品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 )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 ?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人化”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A(?? B(?? C(?? D(??
22、1的10次方是1,0.9的10次方约0.35,1与0.9之间只差小小的0.1,运算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启示我们( ) A(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2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
?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 B(?? C(?? D(?? 24、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
华)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 )
?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A(?? B(?? C(?? D(??
25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这是因为( )
A(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D(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过程之中 31、“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
验室。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高三政治一轮练习21参考答案 1-10DACAD DACBB 11-20BCBDD CCDCCA DCDCA 31、【答案】?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在神舟系列研发过程中,中国航天人知识的积累、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注重事物量的积累,通过量变实现质变,促进发展。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中国航天事业一步一步地发展,从无人到载人,再到“天宫一号”与神舟号对接,体现了从量变引起质变、从而促进发展的道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中国航天技术的研发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从无到有,到世界一流,但是最终获得了成功。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是前
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然后结合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历程一一分析说明即可。
高三政治一轮练习21参考答案 1-10DAAAD DACBB 11-20BBBDD CAAAA 21-30CDCCA DCDCA 31、【答案】?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在神舟系列研发过程中,中国航天人知识的积累、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注重事物量的积累,通过量变实现质变,促进发展。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中国航天事业一步一步地发展,从无人到载人,再到“天宫一号”与神舟号对接,体现了从量变引起质变、从而促进发展的道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中国航天技术的研发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从无到有,到世界一流,但是最终获得了成功。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然后结合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历程一一分析说明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