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伯牙绝弦》重点内容检测
《伯牙绝弦》重点内容检测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每字3分,共51分)
伯牙1绝弦 .
伯牙2善 3鼓琴 ..
4志在高山 .
5善 6哉 ...
7峨峨 8兮泰山 ....9若.
10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11念 .
钟子期12必得之 ...
伯牙13谓世再无 14知音 ...15乃琴绝弦 .16破.
终身不17复鼓 .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句5分,共25分)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写出五句关于交友的名言。(每写对一句得3分,共15分)
四、用原文填空。(每小题2分,共4分)
1、最能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知音的一个句子是:
2、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可以通过“”这一句看出。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在子期死后为什么破琴绝弦?(5分)
范文二: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 老师说一个 “杨柳依依” , 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白雪茫茫 虎视眈眈??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这样的词语: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 绵绵
师:齐读这些词语,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课文导入: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 137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第 25——《伯牙 绝弦》 弦右半边读“玄”, 加了“弓”字旁就读“弦” (xián) 了。 齐读课题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题目的意色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是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 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 (绝交 ) ,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 章了,叫—— (生:绝笔 ) 绝笔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封笔,“封口”的封;所 以,不再弹琴了,叫—— (生:绝弦 ) 。
师:伯牙是谁? 伯牙又是为谁终生不再弹琴, 子期又是何许人也,
生:(读)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他的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被人们誉为“琴仙”。《荀子 劝学篇》有这样的记载: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意思是说伯牙弹琴的时候,连马都停止了吃草,抬起头来听他的琴声。可见伯 牙的琴艺是何等高超。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外资料查到的。利用课外资料搜寻自己有用的学习信息,这是一种很好 的学习方法。
师:对子期你有哪些了解?
生:子期 是一个樵夫,
师:课文里有一个字告诉我们钟子期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猜一猜,哪个字? (死。 皇上死了用 崩, 将军元帅死了叫 陨, 只有地位低下的人死了才直接说死。 ) 注重知识的积累也促进我们的学习,想一想,我们把 崩,陨,积累在哪个字的 旁边。
师:伯牙作为一代琴仙,是一个视音乐如生命的人,为什么会为了一个樵夫断 绝琴弦,一生不再弹琴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古流传的动人故事。 整体感知
(1)老师先来检查大家读课文的情况,其他同学看他能否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引导学生评价)这样难读的古文,你读的字字准确,句句清晰,很不简 单
(2)古文是讲究音韵的,所以我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还要读出文言文的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用心倾听课文的范读,试着读出下列 句子的节奏。
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 ”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请同学们注意坐姿,端好课本,放开声音,读出文言文固有的节奏与气 势之美。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通过读书大家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用自
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注意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先准备 2分钟, 把你了解到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待会我们来交流。为了使听者听得明白,我 们在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得添加故事中人物的简单介绍。比如。伯牙是谁,钟子 期又是何须人也?通过交流,老师发现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家把古人留给我们的 精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很了不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发现没有,在文言文 中,有些相同的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我们叫它一字多义。比如“善”,文 中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 ,生读原句:伯牙/善 /鼓琴,钟子期/善 /听。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 ”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 :“ 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 ! ”
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
生:前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师:齐读,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共同爱好。
生:后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善哉”是什么意思 ?(赞叹、表扬 ) 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赞叹 ?(妙极 了 ! 真好啊 ! 了不起啊 ! 好快乐啊 !)
师:齐读后两句,注意读的时候读出这种赞叹的语气。
深入感悟:
读书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个字读厚,我们也可以把整篇文章读薄,如果我 们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 ?
生:(知音。板书 )
师:什么叫知音 ?
生:就是朋友。
师:朋友都是知音吗 ?
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生:心心相印的朋友是知音。
师: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 千里知音一“琴”牵,读——
师:对,爱好相同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
师:还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知音呀
生: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 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 ! ”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弹得忘情、投入。现 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
师: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 (播古琴高山流 水的“高山”片段 ) 子期听懂了,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 呢 ?(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
师:大家都沉醉了,音乐真是流淌心声的艺术。你看到的泰山是连绵不断、气 势磅礴的,还是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 ? 或许还可能是??把你们想象到的、感 受到的,带到句子中,各读各的,旁若无人地赞叹。 (生练习朗读 )
师:谁来心领神会地赞叹 ?(一生读, “峨峨”读得重)“峨峨”读得高昂、 激越, 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
师:我们一起赞叹,善听的子期呀,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 读 )
师: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 (听 音乐 ) 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
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
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江。
师:于是,你脱口而出—— (一生接读 ) 于是,你满心赞叹—— (一生接读 ) 师 :同学们, 伯牙是晋国的大乐师, 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 江河吧? 还会有哪些景色?
生 1:还会有鸟语花香。生 2:春天百花盛开。生 3: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 (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 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
生答:“善哉,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师 :大家想,一带乐师伯牙的琴音里仅仅装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吗?
出示资料:
(出示链接,生阅读: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 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 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 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 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伯牙的琴声中还有可能装着什么?
生:还有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宽广胸怀,还有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 的情操 )
师:可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吗 ?(生:
没有 ) 有人能听懂他的洋洋流水吗 ?(生:没有 )
师:有人能听懂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吗 ?(生:没有 ) 有人能听懂他 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吗 ?(生:没有 )
师:孤独的伯牙呀,他的琴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能从琴声中听出 他的心声, 听出他的志向, 也因此才会发出这由衷赞叹, 师生合作读书—— (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全体) “ 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 ”志在流 水,钟子期曰 :(全体) “ 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 ! ”
师: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
生答:知音。
师:伯牙面对宫廷内外那些对自己空虚的赞美,他深切的感受到只有子期最能 明白他内心深处的表白。
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生:我认为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师;是啊,是人生的知音。
生;他们还是生命的知音。
师:人生知己许见欢,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的中秋佳节再到 这里鼓琴听乐,一诉心声。第二年,伯牙如期而至,他多么盼望着见到自己的 知音为他弹奏乐曲呀!可是,他等来的却是子期的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 土,此时的伯牙内心会怎样?
师:此时伯牙纠结的心情无处哭诉,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你听得见吗 ? 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
师:你听得见吗 ? 子期, 如今你一走, 伯牙所念, 无人必得。 “摔断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再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读——
子期死后,万念俱灰的伯牙写了这样一首短歌。 (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拓展延伸
读了这个流传至今的佳话,看到眼前这个心灰意冷,悲痛欲绝的伯牙,你为他 感动还是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交流:
生 1: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来,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 2;俗话说得好,不要把内心的大门永远关闭,你不要再伤心了。??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 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 ,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 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 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背诵课文。
范文三: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导学案
主备人 魏北京 王晓敏 审核人 复核人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2. 注释
绝 鼓 志在高山 哉 峨峨 兮 洋洋
二、小组讨论,共同提高
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2.通过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三、精彩展示
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四.教师点拨
1. 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句子的翻译 特殊字词的用法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三、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可以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 )
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 )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感悟: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
五、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范文四:伯牙绝弦
上一篇
相关上
相关下
下一篇
译文及注释
故事
朝代:未知?未知作家
作者:佚名?诗文目录
类型:小学文言文?音乐?故事?思念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关注微信号 Gushiwen360
河传(二之一)
作者:秦观(宋代辽朝金朝)
篱枯壁尽因谁做。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为没教、人恨处。...查看全文...
夜上隐居寺
作者:唐求(唐代)
寻师拟学空,空住虎溪东。千里照山月,一枝惊鹤风。...查看全文...
蝶恋花
作者:周邦彦(宋代辽朝金朝)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查看全文...
上一篇
诗文分类
下一篇
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查看全文...
赏析
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查看全文...
相关古诗文
拨棹子(退居)黄庭坚
拨棹子·风切切尹鹗
剥啄行韩愈
伯奴边见归田赋因投赵侍御张说
伯兮佚名
伯夷列传司马迁
驳复仇议柳宗元
泊巴东王周
泊船瓜洲王安石
泊丹阳与诸人同舟至马林溪遇雨皇甫冉
范文五: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体会朋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吟诵知音
1、⑴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伯牙绝弦)谁来读读这个课题?尤其是“弦”要念准了,齐读课题。
⑵通过预习你知道“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再也不弹琴了)那么“伯牙绝弦”呢?
2、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呢?老师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范读。模仿着老师自己先读一遍。齐读。
3、我们五年级时曾经学习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同学们预习时用了什么方法疏通了文意?(借助书下注释,没有注释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读不懂的地方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把预习成果先和同桌交流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有读懂的地方也可以互相请教。
4、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比较难读、难懂,需要提示大家或要向大家请教吗?
学生汇报: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文中的有些字确实难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谓在古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几种解释,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 ②认为,以为。 ③评论。 ④告诉。 ⑤意义,意思。
A. 老师想提示同学们有一个字在这则古文中出现了四次,你发现了吗?(善)意思一样吗?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呢?(好啊!) 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
B. 这则古文中还有不同的字意思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吗?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志)都是什么意思?(想)这就是古文中的异字同义现象。
C. 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学会归纳,才是善读。
二、精读课文品悟知音
1、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具体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呢?(板书:鼓琴期善听) (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体会到。)
(1)把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你知道怎么断句吗?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兮”是个语气词。)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
古文的味就有了。我们再来找个同学试读。(善哉!)
(2)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指名读,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读出这种画面来。指名读。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峨峨两个字表现出了这么多内容,古文真是用字凝练,意蕴丰富啊!
(3)下面的句子你打算怎样读?(洋洋)指名读。特别是“洋洋”这两个字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古文里的“江河”是有特指,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大家能猜出来吗?(这里的“江”是指长江,“河”是指黄河。)提到长江和黄河,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就是这样的江河,读!
(4)男生齐读第一句,女生齐读第二句。(善哉!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女生的朗读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2、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清风徐徐明月皎皎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白雪皑皑云雾蒙蒙 春雨潇潇炊烟袅袅 ) 读词。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了吗?(ABCC )
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你是子期,寻觅你的伯牙,一个鼓琴一个赞叹。(练习句式)
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伯牙心里的想法。)古人常以琴言志,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志向。那么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究竟说出了什么呢?(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高远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宽广胸怀。
4、伯牙曾是名满天下的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投入地弹奏着《高山流水》,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他们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去。伯牙又气愤又伤心,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心中充满了苦闷,寂寞,孤独。然而,他遇到了能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请你想象,假如你是伯牙,无论你在琴声中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请你接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往下说。试着用文言文来表达。(知我者,子期也!)
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矣志想象犹吾心也。
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一模一样)。
5、志想象犹吾心,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就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知音)
6、(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这段话,看看咱们是不是也有知音的默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逐句对读。
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
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语言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的默契和谐,情谊深厚!(板书:情谊深)从此,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板书:高山流水)
三、深悟绝弦祭知音
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却等到了子期逝去的噩耗(板书:子期逝去)。伯牙悲痛欲绝,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弹起了《高山流水》,吟诵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谁来读读这句话。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来祭知音。(板书:祭)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板书:破琴 对谁弹)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的伤痛和悲怆再齐读最后一句。
四、千古传唱怀知音
1、老师有感而发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伯牙鼓琴期善听,高山流水情谊深。子期逝去对谁弹,破琴绝弦祭知音。这段千古佳话世代流传!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遍。(出示)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引读:同学们,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代苦觅知音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齐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美好的瞬间(出示)——男生一起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绝弦叹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示全文)—一齐读! 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六(2)班的同学们伴着这曲《高山流水》,在深情地背诵着这个荡气回肠的知音故事。(集体背诵)
板书: 伯牙鼓琴期善听,
高山流水情谊深。
子期逝去对谁弹,
破琴绝弦祭知音。
说课
《伯牙绝弦》这则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全文共77字,5句话。第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充满了音韵美。
依据文本特点我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体会朋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于古文教学,于永正先生有一句话这样说的“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读贯穿始终。
首先,整体感知吟诵知音。六年级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曾学过《杨氏之子》这则古文,他们初步会运用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读懂大意,如借助书下注释,没有注释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主要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古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如“善”一字多义的现象,“念”和“志”异字同义现象,教给学生善于发现思考和归纳总结文言文中的规律。
接着是精读课文品悟知音。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补充传说故事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然后请学生想象“伯牙得遇善听得钟子期,感慨什么?”,加入让学生说文言文的环节,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并学会运用语言,感受伯牙得遇子期的欣喜与快乐。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师生配合朗读,感受知音默契与和谐,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第三步是深悟绝弦祭知音,借助《《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小说中的短歌,进行情境朗读感受伯牙痛失知音,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最后千古传唱怀知音,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层层引读全文,曼声吟哦,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当然课堂教学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课后感觉自己在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古文教学的策略上,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如何使课堂更高效等等还存在很多缺陷,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批评意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伯牙绝弦》重点内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