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百年孤独》摘抄
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手。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的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分外殷勤地向他打了个招呼,担心他是曾经相识而现在已不记得的故人,但来访者看出了他的做作,感觉到自己已被遗忘,那并不是心中暂时的尚可补救的遗忘,而是另一种更残酷且不可逆转的遗忘,他对此绝不陌生,因为那正是死亡的遗忘。
马孔多欢庆重获记忆的同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梅尔基亚德斯正在重温往昔的友情。老吉卜赛人准备就此留在镇上。他的确一度死去,但难以忍受孤独又重返人世。他因执著于生命受到惩罚,被剥夺了一切超自然能力,又被逐出了部落,便决定到这个死神尚未光顾的偏远角落栖身,专心创立一家银版照相术工作室。
一切都恢复平静,只有奥雷里亚诺例外。里正最小的女儿蕾梅黛丝,论年龄足可当他的女儿,但她的影子正折磨着他身体的某个部位。那是一种肉体上的感觉,几乎在他行走时构成障碍,就像鞋里进了一粒小石头。
丽贝卡一直送他到门口,随即关闭家门,熄灭灯火,她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恸哭起来。那是一种难以安慰的哭泣,持续了好几天,连阿玛兰妲也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她的守口如瓶并不奇怪。她虽然表面热情坦诚,实际秉性孤僻,从不敞开心扉。她已经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身材修长结实,但仍旧喜欢坐在那把和她一起到来的小木头摇椅上,那椅子加固过多次,扶手已经不见了。没人留意她到了这个年龄还是喜欢吸吮手指,她一有机会便把自己关在浴室里,并养成了面朝墙壁睡觉的习惯。雨天的下午,她和女友们呆在秋海棠长廊里刺绣,每当看到潮湿的土层和蚯蚓在花园里堆起的小丘,她常常会从交谈中走神,怀念的泪水带着咸味涌上舌尖。她一开始哭泣,当年那些被橘汁和大黄压服的秘密嗜好顿时化为无法抑制的渴望爆发。她又开始吃土。第一次几乎是出于好奇,她确信那糟糕的味道将是摆脱诱惑的最佳药方。她果然无法忍受泥土在嘴里的感觉,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受制于不断增强的渴望,渐渐恢复了旧日的胃口,恢复了对原生矿物的喜爱以及原始食物带来的满足。她将一把把泥土藏进口袋,一遍传授女友们最繁难的针法,谈论其他不值得自己为之吃下石灰墙皮的男人,一边趁人不注意一点点吃掉,心中涌起既幸福又愤怒的迷乱感觉。这一把把泥土使那唯一值得她自卑自贱的男人不再遥远也更加真切,仿佛从他脚上精巧的漆皮靴在世界另一处所踏的土地传来矿物的味道,她从中品出了他鲜血的重量和温度,这感觉在她口中猛烈烧灼,在她心里留下安慰。
那天下午奥雷里亚诺失去了隐藏于心底的耐性,此前他正是靠这种耐性等待见面的机会。他无心干活。他竭力集中精神无数次呼唤,但蕾梅黛丝没有回应。他到她姐姐们的缝纫店寻找她,在她窗前寻找她,去她父亲的办公室寻找她,但她的身影只出现在她心中,填满了他可怕的孤独。他和丽贝卡在客厅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听着自动钢琴演奏华尔兹。丽贝卡这样做是因为皮埃特罗·克雷斯皮曾教她如何伴着那音乐跳舞,奥雷里亚诺这样做是因为一切,包括音乐在内,都能让他想起蕾梅黛丝。
奥雷里亚诺寄情于无头无尾的诗行。他把诗句写在梅尔基亚德斯送他的粗糙羊皮纸上,写在浴室的墙壁上,写在自己的手臂上,而所有的诗句中都有蕾梅黛丝幻化的身影:蕾梅黛丝在下午两点令人昏昏欲睡的空气中,蕾梅黛丝在玫瑰无声的呼吸中,蕾梅黛丝在蠹虫如沙漏般的暗地蛀蚀中,蕾梅黛丝在清晨面包的热气中,蕾梅黛丝无处不在,蕾梅黛丝无时或缺。
奥雷里亚诺颤抖起来。他平稳老练、毫无滞碍地越过痛苦的峭壁,发现蕾梅黛丝变成了无边的沼泽,问闻起来好像幼兽和新熨好的衣服。度过难关之后,他哭了起来。一开始是几声不由自主、断断续续的抽泣,随后泪如泉涌,他感觉心中痛苦的块垒迸裂了。她等待着,用指肚摩挲他的头发,直到他的身体清空那令他无法活下去的黑暗。然后庇拉尔·特尔内拉问他:“她是谁?”奥雷里亚诺告诉了她。她笑了,只是往昔足以惊飞鸽群的笑声如今甚至不会把孩子们吵醒。“你得先把她养大。”她开玩笑说。
为了澄清误会,做母亲的叫醒蕾梅黛丝,把她抱紧客厅,那孩子还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父母问她是否已做出嫁人的决定,她哭哭啼啼地回答只想继续睡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理解了摩斯科特夫妇的苦口能活,便去找奥雷里亚诺确认。等他回来的时候,摩斯科特夫妇已经换上正装,重新布置了家具,在花瓶里插上鲜花,六个大女儿也陪在一旁等待。尽管场面尴尬,硬领也让他很不舒服,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还是肯定,蕾梅黛丝就是儿子选中的人。“这没有道理,”堂阿波利纳尔·摩斯科特有些不快,“我们还有六个女儿,都是单身,年龄也合适,非常愿意成为您儿子这样正派又勤劳的男士的伴侣,可奥雷里亚诺偏偏相中了还在尿床的那一个。”
死去多年以后,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对活人的怀念如此强烈,对友伴的需要如此迫切,对存在于死亡之中的另一种死亡的迫近又是如此惧怕,最终对他最大的冤家对头萌生出眷恋。
“您不是什么自由派,您什么派也不是,”奥雷里亚诺波澜不惊地对他说道,“您就是一个屠夫。”
置身于满目疮痍的学校,他曾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权力带来的安全感,他曾在一旁几米开外的房间里出场情爱的滋味,阿尔卡蒂奥感到这样煞有介事的死亡不免可笑。其实他在意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因此听到死刑判决时心中没有恐惧只有留恋。
“我谁也不嫁,”她告诉他,“尤其不嫁给你。你太爱奥雷里亚诺才想跟我结婚,因为你没法跟他结婚。”
乌尔苏拉最后登场。她庄严的哀伤、她显赫的姓氏,以及她令人信服的慷慨陈词一度打破法庭的平静。“诸位把这场可怕的游戏玩得很认真,你们做得不错,因为你们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她对法庭成员说,“但是请别忘了,只要上帝还让我们或者,我们就还是母亲;不管你们有多么革命,只要没规矩,我们就有权脱了你们的裤子打一顿。”
“我担心的是,”他补充道,“你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折磨了他们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他摘下结婚戒指和救难圣母徽章,与眼睛和怀表放在一处。
令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吃惊的并不是这一建议的冷酷,而是竟然有人一瞬间抢先一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在他的权威被所有起义军将领承认的当天夜里,他猝然惊醒,叫喊着要毯子。一种内在的寒冷直入骨髓,即使烈日当空也让他不堪其苦,好几个月都难以安眠,到最后成了习惯。权力带来的陶醉消失于阵阵烦恼之中。他试图找到抵御寒意的方法,就下令枪毙了同意暗杀特奥菲洛·巴尔加斯将军的年轻上尉。他的命令总是在发布之前,甚至早在他动念之前,就已被执行,而且总会执行得超出他事先所敢想望的范围。他大权独揽却在孤独中陷入迷途,开始失去方向。每到一处,他总能见到那些少年用和他一模一样的眼睛望着他,用和他一模一样的声音同他说话,向他致意时的警惕神色和他回应时的神色一般无二,并且都自称是他的儿子。他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从未这般孤独。
“别担心,”上校微笑着回答,“死亡远比想象的要难。”就他而言,的确如此。他坚信自己的大限早已注定,这信念赋予他一种神奇的免疫力和一定期限的永生。使他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伤,最终赢得一场比胜利更艰难、更血腥、代价更高昂的失败。
“奥雷里亚诺,”这时乌尔苏拉对他说,“答应我,你如果在那边碰上难缠的事,就想想你母亲。”
他冲她淡淡一笑,伸直五指举起手来,一言不发走出门去,迎上一路的叫喊、谩骂和诅咒直到市镇出口。乌尔苏拉挂上门闩,决定在有生之年不再摘下。“我们就在家里烂掉吧,”她想,“就在这没有男人的家里化成灰。绝不能让这个可耻的市镇看见我们流泪。”
但乌尔苏拉无法掩饰那隐隐的不祥预感。她从家族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得出了在她看来无可争辩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裕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
奥雷里亚诺第二沉浸在一本书里。这书缺了封面,哪儿都找不到书名,那孩子仍读得津津有味,注入一个女人坐在桌旁用大头针专挑饭粒吃,一位渔夫向邻居借压渔网用的铅坠,后来作为报偿送的鱼腹中含有一颗钻石,此外还有满足一切愿望的神灯的故事和飞毯的传奇。他惊奇地询问乌尔苏拉这些可都是真的,她回答说是,多年前吉卜赛人就曾给马孔多带来神灯和飞毯。
“只不过,”她叹了口气,“世界一天不如一天,那些东西也不见了。”
从她纯粹的实用主义观念出发,她实在难以理解上校的生意意义何在:用小金鱼换来金币,随即把金币变成小金鱼,如此反复,卖得越多活计越辛苦,却只是为了维持一种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实际上上校在乎的不是生意,而是干活本身。他必须全神贯注地投入,嵌上片片鱼鳞,用红宝石微粒镶鱼眼,锤出鱼鳃,添上尾鳍,再没有余暇为战后的失落而烦恼。这门精密的手艺极其耗费心神,令他在短短时间内比在整个战争年代衰老得更甚。不变的坐姿令他脊柱变形,精确到了毫米的工艺使他视力受损,但不容丝毫分心的专注让他获得了心灵的平静。
四桩无可置疑的事例证实了美人儿蕾梅黛丝拥有致命力量这一猜测。尽管不乏言语轻薄的男人乐于宣称与这样令人心动的女人过上一夜死了也值,可实际上没人敢去尝试。或许想要征服她乃至祛除她带来的危险,只需要一种最自然最简单、被称为“爱”的情感,但从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然而,在晚年无法穿透的孤独中,她获得了非凡的洞察力,能察觉到家中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也第一次看清了过去因忙碌而忽略的真相。在培养何塞·阿尔卡蒂奥为上神学院作准备的那段时期,她洗洗回顾了马孔多创建以来家中的大事小情,彻底改变了对子孙的一贯看法。她意识到奥雷里亚诺何塞·布恩迪亚上校并非像她想的那样,由于战争的摧残而丧失对家人的情感,实际上他从未爱过任何人,包括妻子蕾梅黛丝和一夜风流后随即从他生命中消失的无数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儿子们。她猜测他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为着某种理想发动那些战争,也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因为疲倦而放弃了近在眼前的胜利,实际上他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原因,即纯粹、罪恶的自大。她组中得出结论,自己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他还在她腹中的时候,一天晚上她听见他哭泣。那清晰可辨的哭声惊醒了身边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他高兴地认定儿子拥有腹语能力。其他人则预测他会成为一个预言家。而她却浑身颤抖,确信这深沉的哭号正是那可怕的猪尾巴的最初征兆,恳求上帝让他死在腹中。然而晚年的洞察力使她明白——这一点她也多次向人提起——胎儿在母腹中的哭号不是腹语或语言能力的先兆,而是缺乏爱的能力的明显信号。儿子身上的光环剥落,反而在她心里激起所有他应得的同情。至于阿玛兰妲,那孩子的铁石心肠曾令她恐惧,她刻骨的痛苦曾令她痛苦,但现在她终于发现阿玛兰妲才是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温柔的女人。她怀着惋惜的心情弄明白了,阿玛兰妲令皮埃特罗·克雷斯皮遭受那些不公的折磨,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是出于报复心理;令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日夜煎熬徒劳等待,也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是出于痛苦的怨毒。实际上,这两样行为都属于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最终胜出的是阿玛兰妲毫无理由的恐惧,恐惧的对象是她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乌尔苏拉开始呼唤丽贝卡的名字。迟来的悔恨和突如其来的敬意激发了旧的亲情,她明白只有丽贝卡,从未喝过自己的奶水只以地上的泥土和墙上的石灰为食的丽贝卡,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自己的血液而是陌生人的陌生血液——他们的骨殖仍在坟墓里咯咯作响——拥有冲动心性和炽热情欲的丽贝卡,才拥有无畏的勇气,而那正是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具备的品质。
这时她并未将自己的笨拙视作衰老与黑暗的最初胜利,而是归咎于时光的错误。她想起以前,上帝还没让岁月缩水如同土耳其商人丈量花布时偷减尺寸,那时候不想现在这样。如今不仅孩子们长得更快,连人的情感也变了样。美人儿蕾梅黛丝连身体带灵魂才升天,两拨的费尔南达就在角落里踱来踱去,为那些被卷走的床单愤愤不平。奥雷里亚诺们在坟墓里尸骨未寒,奥雷里亚诺第二就又点亮家中的灯火,聚上一群醉汉拉起手风琴,浑身浇透香槟酒,仿佛被害的不是基督徒而是几条狗,仿佛用无数的操劳和无数的糖果小动物换来的这个疯人之家注定要沦为堕落的垃圾场。她想到这些的时候,家人正为何塞·阿尔卡蒂奥准备行李。乌尔苏拉又不禁自问是否应当索性躺进坟墓里让人埋土,并毫无顾忌地质询上帝是否真的认为人心如铁足以经受着许多痛苦的折磨。她问了又问,愈加惶惑,并感到无可抑制的强烈欲望涌上心头,那是她渴求已久却反复拖延的时刻,这一刻她不再逆来顺受,而是要痛骂一场,把把整整一个世纪忍气吞声压在心底的无数污言秽语一吐为快。
“妈的!”她叫了一声。
阿玛兰妲正要把衣服收进箱子,以为她被蝎子蛰了。
“在哪儿?”她警觉地问道。
“什么?”
“虫子!”阿玛兰妲解释道。
乌尔苏拉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心脏部位。
“这儿。”她回答。
“请告诉他,”上帝笑了,“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一颗嵌在脊柱里的子弹令马乌里肖·巴比伦从此卧床不起。他在孤独中老死,没有一句抱怨,一声抗议,也没有一丝吐露真相的企图;他忍受着往事的折磨,忍受着不容他安生片刻的黄蝴蝶,一直被当成偷鸡贼遭人唾弃。
第一拨人已经这样做了,被弹雨横扫在地。幸存者们没有趴到地上,反而试图冲回广场,却在恐惧中仿佛被巨龙摆尾一击而退,密集的人潮撞上了反向而来的另一波密集人潮,后者已被对面街上的龙尾击溃,那里的机枪也在一刻不停地开火。人们走投无路,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渐渐向中心缩拢,因为机枪子弹仿佛不知餍足有条理分明的剪刀,正像剥洋葱似的将周边有条不紊地逐一剪除。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双臂呈十字平伸,跪在一片神奇地未遭践踏的空地上。满脸鲜血的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在倒地的一刻将他推到那里,随后蜂拥而至的人潮淹没了空地,淹没了跪着的女人,淹没了焊机高原天空中的光线,淹没了乌尔苏拉·伊瓜兰曾售出无数糖果小动物的这个该死的世界。
奥雷里亚诺第二带着自己的衣箱回到家中,心中确信不仅是乌尔苏拉,马孔多所有的居民都在等待雨停后死去。一路上,他看见他们坐在厅堂里,眼神迷茫,保守胸前,感受着浑然一体、未经分割的时光在流逝。既然除了看雨再无事可做,那么将时光分为年月、将日子分为钟点都终归是徒劳。
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开始解说,蟑螂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有翅昆虫早在《旧约》时代就已成为人们用拖鞋击打的重点对象,但这一物种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从蘸硼砂的番茄片到拌糖的面粉等一切杀灭方式,以其一千六百零三个变种抵抗住人类最古老、最执着也最残酷的迫害,人类自起源以来就对其他物种包括自身在内都没施展过这样的手段,故而杀灭蟑螂可称为人类除繁衍后代之外更明确、更迫切的本能,而蟑螂之所以能逃过人类凶狠的捕杀,只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躲入黑暗,利用了人类与生俱来对黑暗的恐惧,但同时它们也变得对正午的阳光十分敏感,故此,无论在中世纪、在如今还是在将来的世代,有效杀灭蟑螂的方式唯有光照而已。
黑白混血的姑娘们在血红的花瓣和过时的唱片中间无所期盼地等待,对这尘世乐园中被人遗忘的风月行当熟稔于心。在那群年轻人光顾这家幻觉温室的头一夜,入口处藤摇椅上沉默肃穆的看门老妪从无人当中看到了一个瘦骨嶙峋、神情忧郁、颧骨如鞑靼人,带着从创世之初直到永远的孤独印记的男子,顿时感到时光倒流回到了最初的源头。……多年前,当她过了一百四十五岁的生日,便放弃了计算年龄的恶习,继续在摆脱了记忆的静态时光中生活,在清晰可见确定无疑的未来中生活,不再被纸牌占卜中那些叵测的猜度和潜伏的陷阱所烦扰。……她用指肚爱抚着他的头,静静等他哭完,没听他说哭泣的缘由便已认出人类历史上这最古老的哀恸。
“好吧,孩子,”她安慰他说,“现在告诉我她是谁。”
奥雷里亚诺说罢,庇拉尔·特尔内拉发出一阵深沉的笑声,着古老而豁达的笑声最后几经鸽子的呢喃。对她而言,布恩迪亚家男人的心里没有看不穿的秘密,因为一个世纪的牌戏与阅历已经教会她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不可避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
一种异乎寻常的震撼将她定在远处动弹不得,她的反抗意志被不可低于的热切欲望压倒,她想要知道那些在死亡彼岸等待她的橙色呼啸和隐形球体究竟是什么。
两种怀念如同双镜对立,他夹在其间不知所措,无法再保持高妙的超脱,最后甚至劝说他们全都离开马孔多,忘掉他传授的一切世道人心知识,让贺拉斯见鬼去,还说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许多次两人被鬼魂的忙碌声吵醒。他们听到乌尔苏拉为了使血脉流传与造化法则抗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探索伟大发明的神奇原理,费尔南达忙于祈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在战争的幻象和打制小金鱼的新老中日渐木然,奥雷里亚诺第二在狂乱的欢宴中深感孤独苦苦挣扎,便明白生前的执念能够战胜死亡,于是重又欢欣鼓舞,确信他们变成鬼魂后还会继续相爱,确信即使有朝一日蚂蚁从人类手中夺取的这座破败乐园又被其他物种夺走,那时他们仍会一直相爱下去。……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看到又一个真正的布恩迪亚,如同所有的何塞·阿尔卡蒂奥一般粗壮任性,如同所有的奥雷里亚诺一般大睁着洞察一切的双眼,注定要从头更新家族的血脉,涤除其中顽固的恶习和孤独的天性,因为他是一个世纪以来第一个在爱情中孕育的生命。……剪断脐带后,由奥雷里亚诺举着灯,产婆用布擦去孩子身上淡蓝色黏浆。知道把他翻过身来,他们才发现他逼其他人多了些什么,于是弯下腰去自习查看。那是条猪尾巴。
范文二:百年孤独赏析
《百年孤独》赏析
11102060108 胡鹏
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在本世纪世界文坛上异军突起,在整个世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要谈到魔幻现实主义,不能不提到这一流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就是《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著,它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闻名于世。魔幻是《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把现实与幻想纯熟地融合起来。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力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
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堪称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世界文学巨著。美国学者乔?拉?麦克默里说过:”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手法就是把现实与幻想纯熟地融合起来,由于使用这种手法,他的小说给人的印象是:这是一个纯粹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事都是可能的,每件事都是真实的。”
范文三:百年孤独 赏析
马孔多的孤独 ――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摘要: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传世名作 《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 是 的代表作品, 描写了马孔多的创建和发展,衰败和灭亡,由此揭示了布恩蒂亚家族衰败的根源。从布恩蒂 亚家族的衰败入手, 《百年孤独》 分析 中布恩蒂亚家族灵魂深处的孤独, 探讨其孤独的滋生、 孤独的神话品质以及拉丁美洲的孤独, 并试图从哲学层面思考人类的命运, 探讨主流文化之 外的文明形态在现代文明秩序中的地位。 关键词: 《百年孤独》孤独拉丁美洲社会现实 随着 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尘埃落定,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 篇巨著”的充满想象力和神秘感的佳作,以“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的深邃内质至 今吸引着千万读者的目光,将人们带入一个神话般变幻且不可思议的世界。在文学世界, 马 尔克斯可谓是“天下何人不识君”了, 而《百年孤独》, 也成为一位真正的“现代人”关于 当代世界应有的一种“常识” 。具备这一“常识”并非难事。 《百年孤独》关于哥伦比亚农村 百年兴衰的历史图景气势恢弘, 用笔大气, 同时它又被成功地织缀于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色 彩斑斓的神奇际遇中, 因此显得极是具体生动本文拟从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入手,分析《百 年孤独》中灵魂深处的孤独。 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宿命 如书名《百年孤独》一样, “百年”代表着七代人的宿命, “孤独”则是这七代人不同命 运的共同情状:这一切都被遗传印成了家族徽章――孤独,是这个家族永恒的宿命。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蒂奥和他的妻子乌苏娜本是表兄妹。但是,兄妹乱伦 的后代将会长猪尾巴的预言, 使他们感到恐惧。 阿? 霍? 布恩蒂亚还杀死了一个羞辱他的人, 那人的阴魂不时出现,也使他害怕。为了逃避厄运和死者阴魂的追逐,他俩离乡背井,外出 流浪。他们走了许多日子,来到一片荒无边际的沼泽地。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将此地命名 为“马孔多” 。后来,马孔多成了一个村镇。霍?阿?布恩蒂亚和乌苏娜生了二子一女。后 来,霍?阿?布恩蒂亚迷恋炼金术,神经失常,被人们捆在大树下,死在那里。乌苏娜活了 120 岁,能预见未来。布恩蒂亚的第二代遇到了内战。次子奥雷连诺成了起义军的上校,曾 被政府军逮捕,险遭杀害。他后来懂得党争毫无意义,回到家躲在屋里做小金鱼。上校的妹 妹终生未嫁,与侄儿发生乱伦关系。当她预知自己的死期时,便躲进自己房间织寿衣。布恩 蒂亚第三代的长子卡蒂奥霸占了马孔多的大权,胡作非为,为保守党所杀。次子奥雷连诺是 私生子,他一心想与姑妈结婚,参加过战争,当过海员,后来与军警发生冲突而被打死。第 四代是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一个姑娘。姑娘雷麦黛丝长得奇美,人称俏姑娘。她身上发出一种 特殊的气味, 令人陶醉。 后来突然飞升, 消失在空中。 她的弟兄、 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 他俩都与村里卖彩票的寡妇发生不正当关系。后来在香蕉事件中,弟弟霍塞?阿卡蒂奥第二 成了香蕉工人罢工斗争的领导人。罢工被镇压后,他也成了疯子。第五代为一子二女,长子 霍塞?阿卡蒂奥在神学院学习,为了继承母亲的遗产回到家乡。他到处寻找,发现了几袋金 币,结果金币被人抢走,自己被人害死。长女梅梅与学徒工偷情而怀孕,被送到远方修道院 生下一个私生子。次女在国外上学,带着丈夫回来,死于产后风。第六代就是梅梅送回来的 私生子奥雷连诺。他与姑妈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一个长猪尾巴的小女孩。之后他突然看懂了 吉卜赛老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羊皮书。 原来它预言了马孔多和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 书上写 着,一当奥雷连诺破译了羊皮书之时,马孔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 被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
不会在 大地上第二次出现。
与《百年孤独》中经历不同形象各异然而同归于“孤独”命运的家族宿命相呼应,小说 的主角―――布恩地亚家族的人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 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 ”作者花 了大量笔墨描写那些由于愚昧、落后、保守以及情欲所造成的孤独,表现出一种因为不能掌 控自身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离感。 “布恩地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 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作者本人这样总结孤独宿命的原因。这种孤独的最终结果带 来的必将是毁灭,在最后的家族乱伦中,终于生出了长着猪尾巴的祸根, “马贡多”也随之 从地球上消失了。 二、马孔多的各式孤独 在这个由百年家族所组成的人物群像里,霍?阿?布恩地亚是第一种孤独者,他对科 学与求知的痴迷如同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的痴迷, 沉迷于炼金术, 地球是圆的后来完全发了 疯被绑在树上到死, 这是一种先知的哲学家式的孤独; 次子奥雷良诺上校也是哲学家的孤独, 他身上有一种“尼采”的情结:这个发动了 32 次武装起义,躲过了 14 次暗杀、73 次埋伏 和一次行刑队枪决的男人, 在对好友马尔克斯上校提及战争的起由时说道:我现在才知道, “ 我是为了高傲而在战斗。 ”炼小金鱼 长子霍?阿卡迪奥代表着野兽的孤独,他天生独有一种反叛的精神,即对自身的放纵和 对爱情的大胆愚蠢的追求,在他身上闪烁出一种野兽式的狂野; 美丽的孤独小说中的俏姑娘雷麦黛丝显得很神秘。她整天赤身露体, 但无半点邪意 她 每天用几个小时洗澡, 好洁成癖 有人在混乱中对她动手动脚, 当晚便在烈马蹄一下丧生 有 人从屋顶偷窥她洗澡, 结果坠地而死。她最终“飞升”了 “永远消失在上层空间, 甚至飞得 最高的鸟儿也追不上她一了。 ”在马尔克斯心中, 她是纯美的化身一与象征。她不停地洗澡 是要洗去混浊人世的秽物。 对她挑衅者的迅速死亡是因为美的纯洁与高贵是凛然不可侵犯的。 犯则受惩。她终于“飞升”是因为美不能与丑陋血污的人间共存, 只能弃世而去 孤独的轮回至于小说中出现的“轮回现象”则更寓有深意 马孔多的建立与消失,似乎是 用百年时间兜了一个圆圈又依然回归原状 祖上曾有过长着“猪尾巴”的孩子, 代百年之后 又生出一个长着尾巴的女孩 甚至令太多的小说家散羡不已的小说开端的第一个句子, 也画 出了一个“时间”的轮回 “多年以后 指向将来 , 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 准会想 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指向过去 。 ”将来、过去、 叙述者居其中的 现 在三者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圆”是轮回, 也是封闭, 也必然地有了轮回中的徒劳无益 。 与封闭中的孤独无依。马尔克斯以轮回象征了拉美大陆周而复始的贫穷、愚昧与孤独, 用心 拉丁美洲的孤独 马孔多是一个落后、 封闭、 被现代化历史遗忘的、 处于边缘的小镇, 是哥伦比亚的写照, 是整个拉丁美洲境况的写照, 它只是马尔克斯用来指涉整体的象征和缩影。 马尔克斯站在现 代性的尺度和西方文化的参照系上,洞见了拉丁美洲“孤独”这一历史宿命 拉丁美洲的发达, 无法仅仅以欧洲文明为要素, 而必须以印第安文明与欧洲文明深度融 合为前提。他们在寻找发展道路的同时,还要面临寻找身份认同的痛苦过程。拉丁美洲人清 醒地意识到自己世界的独特性,很早就有人提出拉丁美洲只能探索自己的道路。但是,现中 拉丁美洲国家一直在向欧洲、 美国寻找思想指引与制度模仿, 最后形成的现实是, 贫富之间、 城乡之间差距巨大, 以致拉美化成为贫富分化的代名词。 这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更
范文四:《百年孤独》赏析
点评鉴赏
主题
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家徽,每一个成员都自觉不自觉地佩戴着它。同时,孤
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以自己
独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独,悖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离不开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
持孤独的高傲姿态。可见,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孤独带有一定的矛盾性。 乌尔苏拉积极融入生活,奥雷里亚诺上校不断反复熔铸小金鱼,阿玛兰妲织了
又拆,拆了又织不停做寿衣,庇拉尔·特尔内拉在与不同男人的纠缠中麻醉自
己??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就这样无休止地在孤独中挣扎,既想逃脱,
又想保持这种孤独的姿态。他们所有的努力似乎看是是没有结果的一种劳作。
然而,按照本雅明寓言理论的说法,所有的寓言文本具有救赎性特点来解读,
我们会吃惊地发现,他们不断反复劳作和西绪弗斯推石上山似乎有着某种相同
的启示意义。不断反复劳作,而又毫无结果,这是一种超验的意象。“是一种
对人类某种状态的说明。通过这样的说明,一个家族的孤独在此被进一步表现
为现代人共有的巨大困惑:‘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而
且,历史越是发展,文明越是进步,人类越是对自己有所认识,这种扰人心绪
的困惑也越是得以增长。而最为困惑的也许是,人类永远也无法看清自己。”
就像羊皮纸手稿是一张写满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密码,一旦当人类彻底认清了
自己,读懂了这张带有寓言色彩的手稿,人类也就会毁灭了自己。就像布恩迪
亚家族的人们一样,在一阵飓风中,永远消失在这个尘世了。《百年孤独》中
的人们一直处于像《致密伦娜的情书》中说道:“我的本质是:恐惧。”以致
密伦娜在给勃罗德的信中说“我还没有认识他的为人,就已经认识了他的恐
惧??”。如同克尔恺郭尔所说:“当恐惧害怕他自己时,他就同恐惧对象保
持着一种诡谲地关系。他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对象,而且,他也不愿意离
开,因为,当某一个人想把目光从那个对象上挪开时,他就会感到后悔??”
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经历了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着殖民入
侵后的西方思潮的侵蚀,在到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绝望、灭失,正是哥伦比亚,
甚至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故事中的战争是美洲反殖民
战争的缩影。主人公“奥雷连诺上校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三十二次都遭
到了失败。他跟十六个女人生了十七个儿子,这些儿子在一个晚上接二连三被
杀死了,其中最大的还不满三十五岁。他自己遭到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二次埋
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最终在革命与无休止的战争中,上校杀死了
自己的亲密战友,不可避免的使革命走向了停滞和反动,这和拉美洲的革命历
程是吻合的。而上校在否定与自我否定,空虚与迷惘中失去了信仰和精神支柱,
这是所有挑战孤独的勇士们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奥雷连诺上校最终远离
尘嚣,又躲入了小屋,度过了后来无用的数年岁月。这同样也是美洲轰轰烈烈
的革命沉寂之后,那些昔日的英雄无奈选择。
“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这句话出自1982年,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推出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兼记者普利尼奥·阿普莱约·门多萨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是马尔克斯关于《百年孤独》写作意图的叙述。很明显,这部作品是作者在以“我之笔写我之事”。同样是在《番石榴飘香》里,马尔克斯和门多萨还有这样的一段对话:“门多萨: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吗?马尔克斯: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可以肯定作者马尔克斯就是要用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来浓缩拉美洲的的历史演变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小说的结尾处,用一个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隐喻高度浓缩地概括和预言了拉丁美洲的历史。他写道:“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也预示了只有这样的历史背景才可以成就这样的人的命运,唯有这样的命运,最能反映这样的历史进程。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的童年被融合了进去,童年时经历了那样的孤独、苦难的。童年的故事是作者自己的,同时其中有许多个“我”的生活影子。这些影子的集合就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了。 从作品单个的人物形象来看,除了以上提到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拉美洲一代革命英雄的典型外,还有很多的形象同样具有代表性。如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乌尔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如果是《百年孤独》这作品还有一丝亮色,就在这个老妈妈身上。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却有着质朴的本色,无论什么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并且在暮年完全变瞎之后仍掩饰这一点,继续自己的操劳和回忆。她可以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孙子,打得他满街乱窜;也能够去牢狱中探望造反的儿子,虽然对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却毅然偷偷捎给他一把手枪。她招待儿子的死敌,一位政府的将军在她家里吃饭,因为她觉得这将军人品好,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她痛骂奥雷连诺上校忘记了自己的承诺,骄傲的宣称只要他敢杀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来亲手打死。乌尔苏拉的品质仿佛是这个家族的存在的像标,而她的长寿也表明了“妇女们能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坏”;于此相对“而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在作者的眼中?男子们热衷于发明、炼金、打仗而又荒淫无度,而理智清醒的总是妇女。这种性的对比呈现的是两种力量的对比。当乌尔苏拉终于死去,力量的天平失衡了,她的子孙也在不久的将来灰飞烟灭了。
最后,作品在“冰块”和“石头”中开始,再一阵风中结束。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近乎绝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了孤独,就是“百年的孤独”。
范文五:百年孤独_赏析
马孔多的孤独
——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摘要: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传世名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 的代表作品, 描写了马孔多的创建和发展, 衰败和灭亡, 由此揭示了布恩蒂亚家族衰败的根源。从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入手, 分析《百年孤独》中布恩蒂亚家族灵魂深处的孤独, 探讨其孤独的滋生、孤独的神话品质以及拉丁美洲的孤独, 并试图从哲学层面思考人类的命运, 探讨主流文化之外的文明形态在现代文明秩序中的地位。
关键词:《百年孤独》 孤独 拉丁美洲社会现实
随着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尘埃落定,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充满想象力和神秘感的佳作,以“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的深邃内涵,至今吸引着千万读者的目光, 将人们带入一个神话般变幻且不可思议的世界。在文学世界, 马尔克斯可谓是“ 天下何人不识君” 了, 而《百年孤独》, 也成为一位真正的“ 现代人” 关于当代世界应有的一种“ 常识” 。具备这一“ 常识” 并非难事。《百年孤独》关于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历史图景气势恢弘, 用笔大气, 同时它又被成功地织缀于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色彩斑斓的神奇际遇中, 因此显得极是具体生动本文拟从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入手, 分析《百年孤独》中灵魂深处的孤独。
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宿命
如书名《百年孤独》一样,“百年” 代表着七代人的宿命,“孤独”则是这七代人不同命运的共同情状:这一切都被遗传印成了家族徽章——孤独, 是这个家族永恒的宿命。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蒂奥和他的妻子乌苏娜本是表兄妹。但是, 兄妹乱伦的后代将会长猪尾巴的预言, 使他们感到恐惧。霍·阿·布恩蒂亚还杀死了一个羞辱他的人, 那人的阴魂不时出现, 也使他害怕。为了逃避厄运和死者阴魂的追逐, 他俩离乡背井, 外出流浪。他们走了许多日子, 来到一片荒无边际的沼泽地。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将此地命名为“马孔多”。后来, 马孔多成了一个村镇。霍·阿·布恩蒂亚和乌苏娜生了二子一女。后来,霍·阿·布恩蒂亚迷恋炼金术, 神经失常, 被人们捆在大树下, 死在那里。乌苏娜活了120岁, 能预见未来。布恩蒂亚的第二代遇到了内战。次子奥雷连诺成了起义军的上校, 曾被政府军逮捕,险遭杀害。他后来懂得党争毫无意义, 回到家躲在屋里做小金鱼。上校的妹妹终生未嫁, 与侄儿发生乱伦关系。当她预知自己的死期时, 便躲进自己房间织寿衣。布恩蒂亚第三代的长子卡蒂奥霸占了马孔多的大权, 胡作非为, 为保守党所杀。次子奥雷连诺是私生子, 他一心想与姑妈结婚, 参加过战争, 当过海员, 后来与军警发生冲突而被打死。第四代是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一个姑娘。姑娘雷麦黛丝长得奇美, 人称俏姑娘。她身上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 令人陶醉。后来突然飞升, 消失在空中。她的弟兄、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他俩都与村里卖
彩票的寡妇发生不正当关系。后来在香蕉事件中, 弟弟霍塞·阿卡蒂奥第二成了香蕉工人罢工斗争的领导人。罢工被镇压后, 他也成了疯子。第五代为一子二女, 长子霍塞·阿卡蒂奥在神学院学习, 为了继承母亲的遗产回到家乡。他到处寻找, 发现了几袋金币, 结果金币被人抢走, 自己被人害死。长女梅梅与学徒工偷情而怀孕, 被送到远方修道院生下一个私生子。次女在国外上学, 带着丈夫回来, 死于产后风。第六代就是梅梅送回来的私生子奥雷连诺。他与姑妈发生乱伦关系, 生下一个长猪尾巴的小女孩。之后他突然看懂了吉卜赛老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羊皮书。原来它预言了马孔多和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书上写着, 一旦奥雷连诺破译了羊皮书之时, 马孔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 将从人们的记忆中被彻底抹掉,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 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 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
与《百年孤独》中经历不同形象各异然而同归于“孤独”命运的家族宿命相呼应,小说的主角———布恩地亚家族的人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 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那些由于愚昧、落后、保守以及情欲所造成的孤独, 表现出一种因为不能掌控自身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离感。“布恩地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 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
秘密。”作者本人这样总结孤独宿命的原因。这种孤独的最终结果带来的必将是毁灭,在最后的家族乱伦中,终于生出了长着猪尾巴的祸根,“马贡多”也随之从地球上消失了。
二、马孔多的各式孤独
在这个由百年家族所组成的人物群像里,霍·阿·布恩地亚是第一种孤独者,他对科学与求知的痴迷如同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的痴迷,沉迷于炼金术,地球是圆的 后来完全发了疯被绑在树上到死,这是一种先知的哲学家式的孤独;次子奥雷良诺上校也是哲学家的孤独, 他身上有一种“尼采”的情结:这个发动了32 次武装起义,躲过了14 次暗杀、73 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队枪决的男人, 在对好友马尔克斯上校提及战争的起由时说道:“我现在才知道, 我是为了高傲而在战斗。”
炼小金鱼
长子霍·阿卡迪奥代表着野兽的孤独,他天生独有一种反叛的精神,即对自身的放纵和对爱情的大胆愚蠢的追求,在他身上闪烁出一种野兽式的狂野;
美丽的孤独 小说中的俏姑娘雷麦黛丝显得很神秘。她整天赤身露体, 但无半点邪意 她每天用几个小时洗澡, 好洁成癖 有人在混乱中对她动手动脚, 当晚便在烈马蹄一下丧生 有人从屋顶偷窥她洗澡, 结果坠地而死。她最终“ 飞升” 了。“ 永远消失在上层空间, 甚至飞得最高的鸟儿也追不上她一了。” 在马尔克斯心中, 她是纯美的化身一与象征。她不停地洗澡是要洗去混浊人世的秽物。对她挑衅者
的迅速死亡是因为美的纯洁与高贵是凛然不可侵犯的。犯则受惩。她终于“ 飞升” 是因为美不能与丑陋血污的人间共存, 只能弃世而去 孤独的轮回 至于小说中出现的“ 轮回现象” 则更寓有深意 马孔多的建立与消失,似乎是用百年时间兜了一个圆圈又依然回归原状 祖上曾有过长着“ 猪尾巴” 的孩子, 代百年之后又生出一个长着尾巴的女孩甚至令太多的小说家艳羡不已的小说开端的第一个句子, 也画出了一个“ 时间” 的轮回 “ 多年以后”指向将来, 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 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指向过去 。” 将来、过去、 叙述者居其中的 现在三者构成了一个封闭的“ 圆” 。“ 圆” 是轮回, 也是封闭, 也必然地有了轮回中的徒劳无益与封闭中的孤独无依。马尔克斯以轮回象征了拉美大陆周而复始的贫穷、愚昧与孤独。
拉丁美洲的孤独 马孔多是一个落后、封闭、被现代化历史遗忘的、处于边缘的小镇, 是哥伦比亚的写照,是整个拉丁美洲境况的写照, 它只是马尔克斯用来指涉整体的象征和缩影。马尔克斯站在现代性的尺度和西方文化的参照系上, 洞见了拉丁美洲“孤独” 这一历史宿命
拉丁美洲的发达, 无法仅仅以欧洲文明为要素, 而必须以印第安文明与欧洲文明深度融合为前提。他们在寻找发展道路的同时, 还要面临寻找身份认同的痛苦过程。拉丁美洲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世界的独特性,很早就有人提出拉丁美洲只能探索自己的道路。但是, 现中拉丁美洲国家一直在向欧洲、美国寻找思想指引与制度模仿, 最
后形成的现实是, 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巨大, 以致拉美化成为贫富分化的代名词。这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同时, 由于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历史宿怨,拉丁美洲社会成员之间的同质化程度非常低, 很难形成具有高度统一的社会共识与行动意志, 而这种同质性恰恰是现代社会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马尔克斯关于拉丁美洲灵魂深处的孤独, 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研究的样本。塞缪百年孤独 通过魔幻的现实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解剖了人民长期以来因为封闭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心理,
人类的孤独 一部作品之所以伟大,能引起人们的理解和共鸣。按照萨特的说法,人注定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隔着一堵厚厚的墙;理解注定成为不可能,人在得到自由的同时,也得到了它馈赠的礼物———孤独。人的心灵是孤独的,与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人排遣自身孤独的过程。《百年孤独》便是这样一部描写孤独、与孤独相抗争的心灵史。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着力刻画了马贡多人, 即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心态。在这个家族中, 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 冷漠疏远, 没有感情变流, 彼此缺乏信任, 互不了解。人们麻木地在时间的轮回和重复中磋陀。布恩地亚上校理想破灭、解甲归田后, 把自己反锁在炼金室里制作小金鱼, 连“ 内心也上了门问” , 直至老死。雷蓓卡在丈夫被害后, 紧闭家门, 足不出户, 等于把自己“ 活
埋” 。阿玛兰塔在狠心地破坏了姐姐的婚姻、冷酷地拒绝了对自己倾心的求婚者后, 整天给自己织裹尸布,“ 她是白天织, 晚上拆。她并不想以这种方式来保持孤独” 。孤独是布恩地亚家族灾难性的遗传, 阻碍着家族的兴旺。孤独与其说是一种自闭心态, 倒不如说一种缺乏爱的标志。人一旦没有了爱, 自然没了喜怒哀乐, 从而坠入孤独的黑洞直至终老, 而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结语 马尔克斯说: “《百年孤独》不是描写马孔多的书, 而是表现孤独的书。”
[ 4] 陈众议.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M]. 北京: 世界文学出
版社, 1998: 200- 202.
[ 5] 张志强. 世纪的孤独 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3: 88- 90.
[ 6] 白庚胜. 20世纪欧美文学史[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2000: 202- 205.
[2] 马尔克斯,著.百年孤独[M].黄锦炎,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
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