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九年级英语练闯考答案 【练闯考】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练闯考】2014-2015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
1(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90?,以AB为直径的半圆切另一腰CD于P,若AB,12 cm,
1
梯形面积为120 cm,求CD的长(
解:20 cm.
点拨精讲:这里CD,AD,BC.
2(如图,已知?O是Rt?ABC(?C,90?)的内切圆,
2
切点分别为D,E,F.(1)求证:四边形ODCE是正方形((2)设BC,a,AC,b,AB,c,求?O的半径r.
a,b,c解:(1)证明略;(2). 2
点拨精讲:这里(2)的结论可记住作为公式来用(
3(如图所示,点I是?ABC的内心,?A,70?,求?BIC的度数(
2
解:125?.
1点拨精讲:若I为内心,?BIC,90?,?A;若I为外心,?BIC,2?A. 2
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
1(如图,Rt?ABC中,?C,90?,AC,6,BC,8,则?ABC的内切圆半径r,(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AD,DC,BC都与?O相切,且AD?BC,则?DOC,(
3
3(如图,AB,AC与?O相切于B,C两点,?A,50?,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动点,则?BPC,__65?__(
,第3题图)
,__125?__(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圆的切线长概念;
2(切线长定理;
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概念(
4
,第4题图) 4(如图,点O为?ABC的外心,点I为?ABC的内心,若?BOC,140?,则?BIC
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
24(3 正多边形和圆
1(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会通过等分圆心角的方法等分圆周画出所需的正多边形(
2(会判定一个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能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作出一些特殊的正多边形(
3. 会进行有关圆与正多边形的计算(
重点:正多边形和圆中正多边形半径、中心角、弦心距、边长之间的关系(
5
难点:理解正多边形半径、中心角、弦心距、边长之间的关系(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自学:阅读教材P105,107.
归纳:
1(____相等,____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把一个圆分成几等份,连接各点所得到的多边形是____,它的中心角等于( 3(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____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__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__圆心角__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__距离__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4(正n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当边数为偶数时,它的对称轴有条,并且还是中心对称图形;当边数为奇数时,它只是__轴对称图形__(
6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如果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60?,那么它的边数为(
2(若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与边长的比为1?2,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3(已知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3 cm,那么它的周长为__(
4(正多边形的一边所对的中心角与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关系是
__互补__(
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9分钟)
,,,,,,1(如图所示,?O中,AB,BC,CD,DE,
7
EF,FA.
求证: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
证明:略(
8
范文二:2016练闯考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 .休憩(qì) 困厄(è) 甲胄(zòu) 袒露(tǎn) ....
B .琐屑(xiè) 潸然(shān) 停滞(dài) 安谧(mì) ....
C .耳畔(pàn) 扼制(è) 废墟(xū) 怅然(chàn ɡ) ....
D .冥想(mín ɡ) 震慑(shè) 迤逦(yí) 虔诚(qián) ....
(点拨:A.zòu —zhòu ;B.dài —zhì;D.yí—y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C )(3分)
A .瞬息万变 满怀热枕 有效遏制 巧舌如簧
B .一应俱全 倦鸟思巢 撒落天崖 繁衍生息
C .春绿秋黄 窸窣有声 顶礼膜拜 遮人耳目
D .芳草凄凄 虔诚纯洁 袒露胸脯 灰尘污垢
(点拨:A. 枕—忱B 崖—涯D 凄—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 .外面的世界固然很精彩,但没有了家,你永远也只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 ....
B .许晓轩从息峰到白公馆,十年炼狱,早已把生死泰然处之。 ....
C .媒体属性强的新浪网向社交化媒体拓展,用户规模旺的360导航网向平台型媒体迈进,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在向新媒体转型。 ....
D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
(点拨:把“泰然处之”改为“置之度外”。)
4.(2015,天津)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 .哪怕找不到大海,也要迈出寻觅的脚步;哪怕脚印被掩埋,也请珍惜走过的路。
B .我市今年举办的旅游节,融文化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异彩纷呈。
C .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D .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5.(2015,扬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B )(3分)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点拨:A 句中“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 句成分残缺(缺主语) ,删去“通过”或“使”;D 句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6.(2015,海南) 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3分)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
A .《家》是一篇哲学家写的哲理散文,是作者周国平对家的一种哲学思考。
B .在《石缝间的生命》中,作者用石缝间倔强生长的植物,象征了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C .《更浩瀚的海洋》选自于《纪伯伦全集》。纪伯伦是17世纪黎巴嫩诗人、小说家。
D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在1860年的10月,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
8.阅读下面材料,探究“神曲”在网络上“火”的原因。(3分)
“**爱着**,这样的爱情像神话;**爱着**,有爱的天下最强大!”郑州音乐人余润泽、徐铵都没想到,由他们演唱的《**爱着**》在网络上火了,连续5天,视频点击量突破2000万,被誉为“神曲”。——郑州晚报
关注中国领导人(关心主席) ;歌词朗朗上口;巧妙借用网络用语;网络媒体传播迅捷;**与**的美满爱情令人向往、赞美。
9.(2015,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引起了争议。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1)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2分)
(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3分)
示例一: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因为有些年轻人不习惯当面表达感情,且因为各种原因缺少陪伴时间,微信晒爱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形式。示例二:这是年轻人作秀,是表演。且不说母亲们能否看到微信,即使能看到,这种通过网络表达的情感也比较虚幻,不如实实在在多陪伴。(3分,观点正确1分,说明理由1分,语言表达1分,有欠缺酌扣)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2015,重庆)(16分)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
④我一听,就有点懵。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灱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0.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为了消除孩子的阴影心理(1分) ,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2分) 。(意合即可)
11.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1分) 。作用:①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②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③暗示了“几天来”他被拒的原因;④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做了铺垫。(作用答出3点即得3分)
1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
“几天来”说明那位父亲为此努力了好些天(1分) ,表现出他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爱的执着深沉(2分) 。
13.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3分)
悬念举例:第②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儿?为什么他的孩子出来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作用: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举例2分,作用2分)
14.“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3分)
这个父亲认为自己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意对即可)
(二)(2015,达州)(12分)
①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
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困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③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④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⑤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决定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像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他想: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⑥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非洲的心。 ⑦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为他们照完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央求为她照张相。他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的胸前,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然后在外面涂上花粉,串成了项链。
⑧就为了做这串“项链”,她才耽搁了照相。
⑨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他不能告诉她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
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⑩她对着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灱魂里,再也挥之不去。
?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难民营一趟,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张照片。前后辗转约有二十多天,他不知道,这二十多天,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那位母亲说,这二十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绽放;她临终前最后一刻还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灱魂涂抹上阳光的色彩,变成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15.请你根据全文内容,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示例:心底的照片_藏在灵魂深处的照片(2分,仅以“照片”为题只得1分)
16.第④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内容上交代了索马里难民饱尝生活苦难,缺医少药,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情况;(2分) 结构上为后文小姑娘的死埋下了伏笔。(1分)
17.第⑨段中“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这一细节描写,蕴含着摄影家怎样的情感?(3分)
目睹生活在最苦难之地的小姑娘仍然坚守对美的向往,摄影家为这样一颗真诚地热爱生活的心所震撼。(3分)
18.选文结尾“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句让你产生了怎样的
感悟?(4分)
示例:索马里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境遇中,依然向往着美好生活,这种苦难中的坚强让人敬畏,更让我们人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充满希望。(须准确把握选文主旨,视所答内容酌情评分。4分)
(三)(2015,邵阳)(13分)
人间草绿
王本道
①“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四十多年前我在乡村插队,..........
与青青芳草亲密接触,视野所及,一片茂盛。劳动休息时躺在草地上,混杂着泥土味道的青草气息沁人心脾,那味道我至今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只能说是一种专用的味道,让我身心感到踏实清爽。
③对于人间草木,大多数人会将目光投向花与树,关注一朵花的含苞与绽放,留意一棵树何时发芽抽青,很少有人去问津一株小草。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草儿从刚刚被融雪洗出嫩嫩的鹅黄,便开始了自己的生长周期。先是长出几枚纤细的叶片,继而在叶片中间钻出一棵嫩茎,很快嫩茎的枝头就长出几棵米粒大的蓓蕾,接着便会绽出细小的花瓣来。这些“草花”,颜色各异,大小不等,密密匝匝,依附着几片绿叶,虽不妖娆,却茁壮挺拔;虽孤寂淡然,却凭着一种自信,在山野田间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而一朵花,即便是有名的花,从含苞到绽放,姹紫嫣红,让人赏心悦目,可是花期一过,便旋即回归“草”的形象。而对这些“花草”,依然要栽在精美的花盆里,浇水,施肥,剪枝,精心养护,稍有懈怠就枯萎死去,永不复生。
④相对于一棵小草,树无疑就是伟岸、挺拔的。树的寿命很长,一棵树常可以活过上百年乃至几千年,似乎是草的成千上万倍。但草的寿命该怎样计算?岁岁枯荣的“枯”,应该是在严冬时休眠而已,每当春风一起,又是一片欣欣向荣。而时空年复一年无穷匮也,树与草的寿命孰长孰短呢?凡是有树的地方,周围总是有一片茵茵绿草陪伴装点着,在庄严的大树下,一棵棵小草不卑微,不羞愧,丝毫不自惭形秽,反倒坚忍从容,宁静安然,面对着树与草,我突发奇想,如果世间只有树而没有草,那么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一棵棵的树如同木桩似的插在黑土地里,突兀、孤独,树下空空如也,了无生气。
⑤转眼就是春天,“天涯何处无芳草”。随着气温日渐回升,春草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地挥洒它绿色的畅想。世间的生命,本无高贵卑微之分,如果在自然界中做不了牡丹、玫瑰,纵使做一棵小草,也要坚强挺拔,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投身经天纬地的绿色之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7日期,有删改)
19.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2分)
世间的生命,本无高贵卑贱之分,如果在自然界中做不了牡丹、玫瑰,纵使做一棵小草,也要坚强挺拔,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投身漫天遍野的绿色之中。(2分,用自己的话描述
也可)
20.结合文意,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
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
每一种草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活出属于自己的自信和光彩。每一朵炫目的花,花期一过,最终都会回归“草”的形象,会枯萎凋谢。
21.本文赞美了草卑微而不自卑、弱小却从容坚定的精神品质,也写了花和树的特点,说说这运用了什么手法?并简要概括花和树的特点。(4分)
对比(衬托)(1分) 写花是为了强调草凭借自己的挺拔自信也会有自己的光彩;(1.5分) 写树是为了表现草虽然卑微却坚定从容、宁静安然的精神。(1.5分)
22.文章描写细腻,催人奋进。仔细阅读第②段加点的句子,结合全文,说说我们感受到哪些精神支撑?(准确写出两条即可,4分)
给人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给人以踏实清爽感;向人传达自信;虽然卑微却从容坚定的精神。
三、写作(50分)
23.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些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 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范文三:2016《练闯考》九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第4单元故乡(1)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 13故乡教案 3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 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 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 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 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 治权利的生活。
小说写于 1921年 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 ,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 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 1919年 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 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 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 创作了小说 《故乡》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 悲惨遭遇的描述, 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 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三) 讨论课文段落:
小说以时间为序 , 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 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 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 :“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萧索的景象及 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二(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 ) :“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 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 分。
第一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 少年闰土的回忆——天真无畏、深厚友谊;对杨二嫂的比照——小市民习性更厉害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 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 (全文重点) 闰土 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 ) 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三(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 :“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 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 对课文已比较熟悉, 现在我们来讨论闰土的形象塑 造。
(二)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朗读第 12自然段— 30自然段;第 55自然段)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 么?
-
明确:
(1)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 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 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 “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 “那手 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受尽生活折 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
(2)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 “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 ;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 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 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 说话后的神态 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迟疑麻木、痛 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 ,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 、 “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 、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 , “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 ,要水生“给老爷磕头” ,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 事” ,不成“规矩” 。——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 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 不仅从经济上、 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 而且十分深刻地 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 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 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 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 进一步揭示内心 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 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 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 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 遭受经济上的剥削, 政治
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 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
(朗读 39自然段— 52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 “凸颧骨, 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 , “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 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 二是用她的变化来 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
这一段主要写“我”离别故乡时的怅惘情绪和对未来的希望。
(学生读第 78-85自然段)
(1) “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 ,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明确:
“我”只感到“有些惘然” , “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而且一想到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这“高墙”就是社会 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想起闰土今昔的巨变, “又使我非常 的悲哀” 。
由于有感于这复杂的世事变化,因而“我”对未来想得很多。
“我” 无法消除与闰土之间的隔阂, 但对未来是抱热烈的希望和急切的憧憬的。 希望宏儿和 水生能够一气,不再像“我”和闰土一样隔膜起来。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 、 “辛 苦麻木” 、 “辛苦恣睢” 。这里的三个“辛苦”含义各不相同,第一个是“奔波、劳碌”的意 思,是“我”的生活;第二个有“辛勤、劳苦”的意思,指闰土的生活;第三个有“钻谋、 妄为”之意,指官、绅一类人物及杨二嫂们的生活,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 ,是“我们所 未经生活过的” 。 (学生齐读 86~88自然段)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 态度虔诚, 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 这种愿望是 “切近” 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 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
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 。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 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 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3. “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
(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 “我”不是作者。是 一个线索人物。 )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 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 “我”非常失望,从而抒
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 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杨二嫂的变化, “我”感到讨厌。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更使我们认识到 “我” 热切要求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 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 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 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 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 同时把小说的主题 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4. 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 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 ,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 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对 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 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这样写, 突出了现实故乡 的每况愈下的变化, 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 会现实。
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 的想象、憧憬。
5. 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 述, 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 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 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范文四:2016练闯考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题
第三、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秾丽(nónɡ) 执拗(niù) 山坳(ào) 阴霾(mái) ....
B.嗤笑(chī) 枢纽(shū) 憔悴(qiáo) 祭祀(shì) ...
C.猎奇(liè) 筛选(shāi) 稚嫩(zhì) 惊愕(è) ....
D.累赘(léi) 油渍(zì) 濡湿(rú) 吮吸(shǔn) ....
(点拨:祀—sì)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3分)
A.醉心融骨 坚持不懈 阴阳怪气 寒来暑往
B.珠铄晶荧 煞有介事 垂头丧气 洋洋大观
C.局促不安 齐心胁力 大名鼎鼎 自然定律
D.声嘶力竭 郑重其是 徘徊歧路 年轻幼稚
(点拨:B中“荧—莹”;C中“胁—协”;D中“是—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这些奇葩规定,有的毫无道理,甚至荒唐可笑。 ..
B.上山路上,我们常找来等高线图查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的东张西....
望。
C.李辉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促使他不断超越自我,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
D.在“手机该不该进校园”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点拨:“自命不凡”是贬义词。)
4.(2015,郴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3分)
A.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B.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胡适先生从小就养成了宽恕人、体谅人的好脾气。
C.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速度和规模。
D.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点拨: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意识”;C中“加快”不能和“规模”搭配;D中删去“切忌”或“不”。)
5.请在横线处填写对应的人物。(4分)
走进名著,宛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那里有《朝花夕拾》中出身低微又充满爱心的保姆____①____,有以家书的方式诠释慈父严师内涵的翻译家傅雷,有保尔·柯察金的革命引路人____②____,有罗曼·罗兰笔下发誓“扼住命运的咽喉”的____③____,有《水浒传》中托塔天王____④____、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等。会晤经典,与人物对话,愿我们从名著中获取无尽的人生启迪。
①阿长(或长妈妈) ②朱赫来 ③贝多芬 ④晁盖
6.(2015,重庆)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4分)
重庆日报讯 5月18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
组成,用100卷的篇幅第一次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
7.请你参加以“文明着装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明“服之仪”】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表
【示例】学生对“个性”“品牌”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老师则较低;老师对“整洁”“朴素”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学生则较低。
【活动二:话“服之礼”】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同学。要求:①转述前须有开场白;②完整准确;③要点突出。(3分)
讲话内容:最近,有些学生穿着有涂鸦的衣朋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朋装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示例】同学们,我代表我们(咱们)班参加了学校的座谈会,校领导就同学们(大家)在学校着装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要讲求文明礼仪,二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三要注意身份和场合。
【活动三:传“服之道”】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含有“整洁”一词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宣传语。要求:根据已有句子特点及句末用韵特点补写。(2分)
自尊自爱重仪表,着装整洁堪称道。朴素自然是本色,端庄大方树风标。女子淑雅有修养,男儿飒爽展英豪。青春飞扬添活力,品格精神最重要。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2015,兰州)(19分)
时间存折
聂鑫森
二十六岁的史力,突然一摸口袋,那个存折弄丢了。是掉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遗落在其他地方?天知道。
这个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贵。
史力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吃尽了苦头。史力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主修古典文学。没想到毕业后,找工作难于上青天,只好应聘到一家策划公司搞文案工作。好在公司在吉和山庄买了几套房子,供未婚员工无偿居住。一套房子住八个人,热闹得像集市,下班回来,打牌、看电视、聊天。史力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看看书,但看得进去吗?于是,他常孤零零地在社区闲逛;若是下雨,就在长廊里呆坐。
一天,史力发现吉和社区有一家奇异的时间储蓄所。社区很大,老人不少,其中一些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帮助。管委会倡导中青年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些家庭去做义工,所花费的
时间一笔一笔记于存折,当自己需要时,则由其他义工来帮忙干活,谓之“领取时间”。
史力的业余时间太难打发了,于是申请去做义工,并领取了一个存折。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有位叫章文心的老人,年过七十,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老伴过世,无儿无女。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找资料、听他说话。我们物色了好久,你是最合适的!”
星期六的上午,史力打电话给章文心老人时,对方说:“小史,你来吧,我扫榻以迎。”于是,他第一次去了章家。
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上下两层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除厨房、卫生间外,其他地方都立着成排的书架。书香如无形的波流在涌动,史力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章先生说:“这是刚煮好的安化黑茶,请君一尝。”
“谢谢。”
当他们面对面坐在客厅的长条茶案前时,章先生说:
“小史,你的硕士论文写的是什么呀?”
“是《论明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张瀚的《松窗梦话》、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
“只是泛泛读过。很惭愧!”
“你虽离开大学,照样可以自学成才,只要吃得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愁不成功。你叫史力,有字吗?”
“没有。”
“我给你起个字怎么样?就从屈原的《离骚》中取出‘修远’二字。”
“谢谢先生赐字。”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先生哈哈大笑。
史力觉得日子过得充实了。业余时间他或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或去章家。每次去先打扫卫生,然后查找资料,都干完了,一老一少坐下来喝茶聊天。
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这个记录时间的存折,居然丢了!其实只要史力到管委会说明情况,补发一个存折就可以了。但他觉得毫无必要,章先生传授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力在先生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士论文,扩展成近二十万字的专著,由先生推荐出版了。先生又写了推荐信,让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一边上课,一边考博士,只要肯下功夫,是可以留校的。”
史力说:“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
“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
说完,先生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说:“你三年前掉在我这里的,之所以没有还你,是想看看你有什么反应。愿做义工领一个存折已属不易,但你掉了后不要求补发,心很安详,连理所当然的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所至。”
史力接过存折,翻了翻,除原有的页码,又加订了厚厚一沓,上面由先生填满了他每次做义工的时间。史力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先生,说:“我做义工的时间,即是先生义务教诲学生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先生说:“好!”
8.本文以“时间存折”为线索。请围绕此线索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有关内容。(6分)
(1)史力用“时间存折”到章先生家做义工“领取时间”;;积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完成对自己的“再造”。
(2)章文心用“时间存折”义务教诲史力;传授史力“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完成对史力的“再造”。
9.小说第3段,介绍了史力工作后的哪些情况?请简要概括。(3分)
①上研究生时,主攻的是古典文学,毕业后迫于生计,不得已去某公司做文案工作;②因经济状况只能住免费公寓,但“热闹”的环境,让他无法读书;③对打牌、聊天、看电视之类的业余活动不感兴趣,常常在社区闲逛来打发业余时间。(答出1点给2分,给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10.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 ..
“早已”表现了章文心待人的彬彬有礼和盼望有人能帮他“查找资料,听他说话”的迫切心情。
(2)史力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先生,说:“我做义工的时间,即是先生义务教诲..
学生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捧着”写出了史力对章先生“再造之恩”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1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发挥想象,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与人物动作有关的句子。(2分)
示例:站起来向章先生深鞠一躬。(想象合理,给1分;描写传神,给1分意思对即可)
12.有人认为,史力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章文心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4分)
观点一:同意史力是主人公。理由:①从小说的标题来看。“时间存折”是储蓄做义工时间的存折。小说叙述了史力在章文心家做义工的三年零五十个小时里,学习做人、做学问的事情。②从小说行文看,史力在文中有着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围绕史力记叙了他领取、使用、丢失、再得、转交“时间存折”的事情。③从小说主题来看,小说写史力,着力叙述他的“再造”,以此表现“修德修文”对人“再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观点二:同意章文心是主人公。理由:①从小说的标题来看。“时间存折”是储蓄做义工时间的存折。小说叙述的是章文心如何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义务帮助史力“再造”的事情。②从小说行文看。小说虽然起笔写的是史力,但收笔却在章文心,并借史力之口赞美章文心,点明小说主题。③从具体表现来看。小说写史力一方面是为了引出章文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衬托章文心,用史力的“再造”衬托章文心“德”“文”之高。
(二)(2015泰州)(17分)
伍铜匠
①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②“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
③“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
④“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忙碌起来。
⑤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⑥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
①⑦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
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
⑧“**”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器,为了完成这一仸务,他特地到县剧团考察,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制出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的铜锣。送到宣传队一试,声音浑厚似虎啸,立时倾倒现场所有的人。后来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附近市县的一些剧团和宣传队纷纷慕名前来订货。一时间伍铜匠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很有点“盘龙铜贵”的意思。
⑨自从伍铜匠顶起门户,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动荡岁月,一家人从来没有饿过肚皮。不仅如此,伍铜匠还创造了第一个购买家电,第一个建造楼房,第一个装上电话,儿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盘龙纪录。
⑩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弹指间伍铜匠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这时,包括铜匠在内的许多古老行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伍铜匠望着闲置已久的铜匠担子,想着曾经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心中常常有说不出的落寞。不过平心而论,伍铜匠还是很满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萨”事件,伍铜匠的晚年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涟漪。
?那日,伍铜匠下海经商的大儿子突然带回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到伍铜匠供奉的观音菩萨,两眼立刻发起光来。大儿子就对伍铜匠说:“爸,您知道吗?这个菩萨可是个宝贝呢。您看这造型、这包装,少说也有几百年。尤其难得的是它还有个款识。这位朊友说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起码要值三十万!爸,您这房子也该翻翻新了,我也想买辆新车,咱们不如把这菩萨卖了,让它发挥发挥作用。”
?“什么话?你竟然想拿菩萨发财?亏你想得出!”大儿子的话让伍铜匠很生气。伍铜匠做生意时曾收到不少的古钱币和古玩意,那些东西已被识货的大儿子陆续淘走,如今陪伴在身边的只剩下这尊菩萨。铜菩萨是伍家的祖传之物,也是父母留给伍铜匠的唯一念想。大儿子竟然连传家之宝都不放过,伍铜匠岂有不恼之理!
?不料没过几天,二儿子也赶回家来。说是公司要提拔一些管理人员,不少人都在找关系钻门道。自己当了十几年业务员,这次如果再上不去,“仕”途算是完了。幸好头儿爱好收藏,咱就来个投其所好,把那尊菩萨送给他。
?“什么?用菩萨换帽子?亏你想得出!”二儿子话还没说完,伍铜匠又一次翻了脸。 ?老伴见了伍铜匠把两个儿子都得罪了,就嘀咕道:“你也真是的,什么事都认死理,这些东西将来还都是他们的,你犯得着这么顶真?”
?伍铜匠说:“我就看不惯他们这德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能让人家看我的笑话。”
?菩萨风波过去没几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那些日子,伍铜匠天天心里发紧,有时还盯着电视掉眼泪。一日,伍铜匠的两个儿子同时回了家,说四川遭了大灾,党中央号召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咱们是不是把那个菩萨转让出去,让它更好地普度众生。伍铜匠正苦于想不出办法援助灾区,儿子的话让他心里一动,踌躇了一夜后,大清早就向儿子松了口。
?暑假期间,在县城上初中的孙子回家看望爷爷奶奶。饭桌上,孙子很惊奇地告诉爷爷,他的同学家里有个和咱家一模一样的铜菩萨,而且那个同学的爸爸还是爸爸的领导。
?伍铜匠闻言愣住了,联想到大儿子的新车,二儿子的晋升,立刻明白了一切。
?伍铜匠蹒跚着走到门外,扒下门楣上“模范家庭”的牌牌,运足力气使劲一扔。那个牌牌在空中划了个弧线,然后一头栽进路旁的河沟里??
(选自《雨花》,有删改)
【注释】①入赘: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
13.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6分)
来到盘龙乡——①赢得乡人的赏识——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②以《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奖牌——③打制铜锣的影响——创造多个盘龙记录
14.下面对文中“铜菩萨”这一物件主要作用的分析,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B.补充交代了伍铜匠的身世背景。
C.说明伍铜匠有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
D.折射出文中主要人物品行的高下。
(点拨:不把“铜菩萨”给两个儿子,表现了伍铜匠对“发财”“升官”行为的鄙视;把“铜菩萨”转让给灾区,体现了伍铜匠的一片爱心。“铜菩萨”这一物件反映出文中主要人物的高尚风格。)
15.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5分)
(1)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盘龙铜贵”的理解。(2分)
“盘龙铜贵”形容伍铜匠的名声远播,业务繁忙,表现了伍铜匠的手艺不凡。
(2)简要分析第?段的深层意蕴。(3分)
扒下牌牌扔进河里,表明了伍铜匠认为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玷污了“模范家庭”的名声,也表明了伍铜匠对不择手段“升官发财”之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
1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本文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其设计及用意的异同。
相似处:从情节上看,都是在故事尾部(结局)通过小孩子的话来揭开真相。__设计和用意的不同处:本文以小孩子的话来交代铜菩萨的最终去向,推动故事的发展,引出伍铜匠扒下牌牌扔进河里的举动,最终完成了人物的塑造任务,表达出对不择手段“升官发财”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这样写,可使故事情节曲折引人。__《皇帝的新装》中写小孩子话点出皇帝没穿衣服的真相,戳穿骗局,可皇帝却仍然坚持游行,以此来揭露、讽刺封建王朝的腐朽,皇帝及贵族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和卑鄙,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讲真话。同时,这样写显得诙谐,增强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三)(2015,大田)(7分)
望子成人
易中天
①我是一个教书匠,来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在我看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比得诺贝尔奖重要得多。当前我们教育的评价目标就是“成王败寇”四个字,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就是忘掉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②这种成王败寇评价标准导致的结果是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龙是什么?怪兽。材是什么?木头。器是什么?东西。就是你要成怪兽,你要成木头,你要成东西,就是不要成人。现在从上到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家长,全都是望子成龙。所以现在我旗帜鲜明地提出来,我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
③我的口号就是“望子成人”。成什么人?真正的人。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真实,善良,健康,快乐。
④首先说真实。有人说不可能。这年头你还能全说真话,不说假话。我说能,因为我的真实标准是不说假话。有人说,那你说的全部是真话?我说是。他说那不可能,说真话要倒
霉的。我说很简单,你觉得这个真话说出来要倒霉的话,你可以不说。康德说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是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因此真实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你觉得这个真实是不可以说的,你就不说,然后假话你也不说,剩下的全都是真话,这就是真实。
⑤第二是善良。善良不是说要你到街头去做什么义工,或者学雷锋的那样天天去扶老太太过街。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人家受到无辜的伤害,包括对小动物。所以不但不能行凶杀人,也不能虐待小动物。我们要在法律上保证公民的恻隐之心不受伤害。
⑥第三是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的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
⑦第四个就是快乐。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在孔夫子那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权衡),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人很简单,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最后是快乐。
⑧这就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希望。我希望中国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中国改革、中国社会能够让我们每个中国公民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摘自2015年《读者》第9期)
17.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我们要教育孩子成人(不要教育孩子成龙)。
18.在作者看来,教育“成人”的标准是什么?(3分)
成为真正的人:即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4个词各1分)
19.根据文章,下列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当前我们教育的评价目标就是“成王败寇”,过于急功近利。
B.“真实”的标准是不说假话。
C.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D.对人而言,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三、写作(50分)
20.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____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狮子每次捕猎失败时,总是告诉自己,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猎物,但我的爆发力强,下次捕猎时,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年后,它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范文五:【练闯考】2016春季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语文版
第五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3分 )
A .挑 . 战(tiǎo) 挑衅 . (xìn) 商贩 . (fàn) 束缚 . (fù)
B .牲畜 . (chù) 粗糙 . (cāo) 堵塞 . (sāi) 癖 . 好 (pǐ)
C .流淌 . (tǎnɡ) 倒 . 卖(dǎo) 卵 . 形(luǎn) 谚 . 语(yàn)
D .龟 . 裂(jūn) 狭隘 . (ài) 遗骸 . (hái) 骨骼 . (ɡ?)
(点拨:塞 —sa)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C )(3分 )
A .笑容可掬 口蜜腹剑 阳奉阴为 谈笑风声
B .缠绵悱恻 哀声叹气 一触既发 拍案而起
C .无所适从 无所事事 韬光养晦 比比皆是
D .不了了之 眼花潦乱 目不遐接 今非夕比
(点拨:A. 为 — 违; B. 既 — 即; D. 潦 — 缭 )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3分 )
你若盛开, 那是 ____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 也是 它不得不 ____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羡丽的,花朵的盛开是 ________,是热闹;生命 的盛开是激情,是 ________。
A .悄然绽放 履行 绚丽 奋进 B.含苞待放 施行 妖艳 前进
C .悄然绽放 施行 绚丽 前进 D.含苞待放 履行 妖艳 奋进
4. (2015,韶关 ) 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3分 )
A .教育部日前表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并坚 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发展。
B .社区居民议事会是居民参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其成员包括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 民代表等组成。
C .据调查,有高达 78%的用户在“阿里腾讯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 予了明确的答案,这表明试点民营银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
D .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 展了“大众喜爱的 50种图书”评选活动。
5. (2015,营口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3分 )
①现在,科技治霾已经成为共识,希望科技可以治理雾霾,还我们一个蓝天。②与此同 时, 各个省市环保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科技治霾的进程。 ③如果舍本而逐末, 那么雾霾的治理 效果将大打折扣。 ④雾霾是当今各大舆论场不可避免的热点, 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 新手段 为雾霾问题的解决带来一道曙光。⑤但环境污染的主体在人,根治雾霾在于约束人的行为, 科技只能为治理雾霾提供依据和手段。 ⑥很久以来, 科技部就已经开始探索科技治霾的路径。 A .④⑥②①⑤③ B.④①⑥②⑤③ C .①⑤③④⑥② D.①⑥②⑤③④ 6.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4分 )
(1)各种地质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达 274亿元。 (列数字 )
(2)昔日以珊瑚礁及椰林为特色的热带风光已茫然无存。 (作比较 )
(3)珊瑚礁采捞出来经过处理后,洁白如雪,形状奇特,颇具观赏价值。 (打比方 )
(4)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举例子 )
7.对下面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3分 )
A .“笑话、笑料的题材,比比皆是,可以汇编成专集。”比比皆是,到处都是,这里 用来形容笑话、笑料的题材之多。
B . “它们拼尽全力向目睹这一惨状的人们呼喊:救救我们!”本句运用拟人化手法,鲜 明生动地显示出生态遭受破坏的严重性。
C . “ 据统计, 全世界五百多家大跨国投资公司中已有三百多家在中国投资。 ”本句中“据 统计”表明数据并非盲目估算,显示了用语的生动性。
D . “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 本句运用了反义词对举的方式,句中分号表示并列的关系。
(点拨:“据统计”显示了用语的准确性。 )
8. (2015,张家界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1)— (3)题 (6分 )
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 “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读懂图表,在上图的 1、 2处填入合适的文字。 (2分 )
1.处传统交通
2.处淘宝网 (类似网站等 )
(2)请你认真阅读上图,然后根据上图内容解释“互联网+”的含义。 (2分 )
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 (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行业中 ) ,形成新的行业 (经营 ) 模式。
(3)请你推荐一位名人来推广“互联网+”模式, 写出他 (她 ) 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2分 ) 推荐一位合适的名人 〔可与题干中类似的材料整合。 如总理、 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名 人等,将他 (她 ) 对于推广互联网+所起的作用分析清楚。 〕示例 1:马云,是一个 “ 互联网 +” 的杰出实践者,他将互联网与传统集市结合, 创立淘宝网。并创立阿里巴巴集团、 支付 宝等互联网事业, 并一度成为全球首富。 用他的开创的互联网事业告诉人们这一行业模式的 前景广阔。 __示例 2:**作为国务院总理,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 “ 互联网+” 对 于国家、百姓的重要性,他的推广有较大的号召力。
二、阅读理解 (42分 )
(一 )(2015,营口 )(18分 )
自拍神器
①“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话出去了, 就是你 (播出去的)??”中纪委 书记**看着崔永元举着的自拍杆, 哈哈大笑。 不止小崔, 小米 CEO 雷军和多位记者也都 在 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使用了这种神器,自拍杆在两会上真是大放异彩。
②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 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 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 拍器。 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业用品, 但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它好处——能把 更多的人装进相框, 这真是一大惊喜! 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 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 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 能拍进来的人太少。 而该“神器”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 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③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却是一门手艺活。
④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
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 但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 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 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⑤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 20到 120厘米。自 拍杆拿在手中, 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 杆越长抖得越厉害, 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 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⑥仅注意这些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角度。 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 否则俯视众生的 上帝视角毫无意义。 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 功效。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⑦另外, 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 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 在上半身西装领 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了。
⑧“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 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 实际上它已经至 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⑨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 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 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 明”的章节里, 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 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 头贴有什么意义。 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 Wayne Fromm 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 并在 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⑩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 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 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 的年轻人, 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 方式。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去年 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一个 经济中心的成立仪式上,就拿出自拍杆与青年们合影。 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 为年度 25大发明之一。
? 当然, 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 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 神器”,因担心这些装置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置的信号。 新加坡、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 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 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一些体育馆、 音乐会、博物馆, 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 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 禁止归禁止, 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 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 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 (或别人 ) 的感觉。
(选自 2015年 5月《青年文摘》有改动 )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4分 )
选文依次写了自拍杆的构造和好处 (1分 ) 、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 (1分 ) 、自拍杆的发展 历史及使用 (1分 ) 以及各国对自拍杆禁止使用的情况 (1分 ) 。
10.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 )
第一自然段用自拍杆在 “ 两会 ” 上大放异彩的情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分 ) , 说明自 拍杆使用范围之广 (1分 )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 。 (计 3分 )
11.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
列数字 (1分 ) 、打比方 (1分 ) ,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拍杆在使用时应注意伸缩 杆的长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分 ) 。 (计 4分 )
12.选文⑨⑩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简要分析理由。 (4分 )
不能调换。 ⑨ 段说明的是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情况 (1分 ) ,第 ⑩ 段说明的是如今自 拍杆的使用情况 (1分 ) ,⑨⑩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 (1分 ) ,并且与第 ⑧ 段内容相照应 (1分 ) ,所以不能调换。 (计 4分 )
13. 自拍杆的出现迎合了人们喜欢自拍的心理需求, 解决了自拍时的缺憾。 现实生活中,
还有许多像自拍杆一样的事物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请结合生活实际列 举两例,并就其中一例简单解释其作用。 (3分 )
示例:手机支架、 笔记本散热架、 移动充电器、 蓝牙耳机、 车载导航等。 例如手机支架, 可以代替手和手臂,长时间托举电话,缓解疲劳。 (举例恰当,每列举一种得 1分,计 2分; 能结合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即可得 1分 )
(二 )(2015,佛山 )(10分 )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徐航
①说到朗读, 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 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 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然而, 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 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 联结着我 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__、短时记忆和 ________。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背古诗为例, “槐绿低窗暗, 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 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 0.25~2秒。 如果我们想记住它, 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 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编码的过程带 有很多个人色彩, 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 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 读音来加以记忆, 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 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 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通过图 像依次呈现 B , C , P , E , V , F 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 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 B 和 V ,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 E 和 F 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 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 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 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 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 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 的兴奋水平。 早在 19世纪, 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 上午 11点到 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 下午 6点到 8点效率最低。 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 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学习半 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 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 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 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 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 30分钟复习一 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 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滚鱼记忆规律, 还有许多未解之 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选自《百科知识》 2015年第 5期,有改动 )
14.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其它两种记忆的类型。 (2分 )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5.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 )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运用事例,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
一特征。
16.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C )(2分 )
A .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 .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 很少混淆。
C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 40%。
D .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 织有效的复习等。
(点拨:C 项原句表述是 “ 根据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 就会达到 40%左右 ” 。 “ 左右 ” 带有猜测语气,表示不绝对, C 项略去 “ 左右 ” 一词,语气 显得绝对化。 )
17.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道、心到。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说明其 中的科学道理。 (3分 )
一方面, 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实验发现, 视觉呈现条件下, 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 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 编码方式。 另一方面, 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 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三 )(2015,昆明 )(14分 )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娑,波光潋滟,于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 九龙池。 ”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 想是当年“清回透彻, 蔬圃居其半”。 再早, 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 “种柳牧马”。 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 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尤以雨季。 草木繁茂, 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 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 ”汪曾祺还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 不多, 多数人只 是往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 ) 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 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 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 成了一个 大大的街心花园。 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 自然会成为路人、 游客抄近道、 游览、 休闲、 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 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 ”此公中 气十足, 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 闻此一声, 心头一颤, 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 随即, 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 。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 “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 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 人, 他们自带音响, 各踞一方。 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 旁人早已分不清楚, 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 一角小回栏, 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 哪怕声 音沙哑, 尖锐刺耳, 歌者也自得其乐。 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 化了妆的大妈们, 三五成群, 开足音响, 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
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 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 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 昔日 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 《翠湖心影》的那份静谧。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 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 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 影绰绰的楼阁, 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 “泼喇”一声, 湖里果真 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 水中, 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 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选自 2015年 4月 10日《光明日报》 ,有改动 )
1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 (3分 )
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清晨 “ 扰人清 梦 ” 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 (点拨:词语含义的理解,既要掌握词语的字面义,更要理解 词语的字后义,以及由此传达出的作者的某种感情。 )
19.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2分 )
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 昆明城区不断扩张, 翠湖 成了街心花园, “我 ” 感到好无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
20.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3分 )
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 《翠湖心影》中的句子, 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 优美的语句 进一步表现了翠湖的美丽;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
21.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马”的田园风光。 (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
当年的翠湖 “ 清回透彻, 蔬圃居其半 ” , 周围种菜的人家很多。再往远古追思,那么它 就只是昆明城外 “ 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 ” 的一片沼泽了。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 (3分 )
【链接材料】
【材料一】 如今, 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 幽幽的土路 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 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 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
【材料二】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 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
(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 )
选文对留在 “ 心影 ” 里的翠湖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中的翠湖景象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田园风光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对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的厌恶与无奈之感。
三、写作 (5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有的想去观海,有的想去爬山; 有的想去北 京,有的想去火星;有的想去探索未来,有的想去拥抱世界??
请以“我想去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 600字; (4)不许 抄袭套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九年级英语练闯考答案【练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