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说明性文章阅读指导
关于说明性文章阅读指导 在对说明文阅读进行全面复习时,应注意:
1.面对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考查,千万不可以偏概全,把段
落中的说明对象及特征当成全文的手,学会对材料的提炼和重组。
2.面对说明方法的考查,不仅仅能识别,最重要的是分析其作用,
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各自的共性及个性,解说方法所起的具体作用。
3.说明语言是必考内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它的精确与模
糊上,考查则侧重于语言的模糊性,如表概数、推测、可能的语言,
“左右”“大约”“也许”“主要”“据说”等词语作用。
4.体会句子的作用。主要是分析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如过渡作
用、照应作用、概括中心作用、引领全文作用等。
5.对说明文科学精神、方法、创造等方面的考查,是一个难点。
但你只要平时留心就会很容易,如严谨求实,敢于创新,勇于献身等。
学会材料的再表达,就要关注生活,关注新科技。
近年来,逐渐淡化现代文阅读的文体概念,淡化对纯文体知识的
考查,整合并强化各类文体的阅读能力要求,以下几点还是应当引起
关注的:
(一)材料多来自于课外,内容多注重于自然奥秘、生态与保护、
前沿科技以及身边的人文环境,能力检测面更宽,综合性更强。
1.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如关于原理功能、特征、作用的介
绍,考查学生的筛选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2.准确概括重点段落的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只是要求考
生直接概括出指定的重点段落或整个选文大意。
3.辨析并归纳事理的因果关系,根据文中的逻辑联系追根溯源,
意在检测思辨、推理能力。
4.体味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语境义、表达作用、结构作用。
(二)主观题型占主导,开放题型领新潮。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
宗旨的开放题已闪亮登场,并呈现扩大趋势,不仅测试理解能力,还
有表达能力,往往写一句或一段,并有字数要求。
1.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一般来说,说明文介绍说明的对象有
以下几种:(1)物品类。如文具盒、保温瓶等。(2)建筑类。如《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3)动植物类。如《日本平家蟹》《松鼠》等。(4)原理方法类。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看云
识天气》等。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事物的特征也各有不同。既有外
观上的特点,也有内部构造的特点,还有方法用途上的特点等。
2.了解说明的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对说明对象展开说
明和介绍时必须运用的手段,初中阶段应该掌握常见的几种说明方
法,并了解它们在说明文中的功用。(1)下定义。下定义多用在介绍科学知识、方法和原理的文章中,它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练性的介
绍。常常是从事物的性质、用途、功能、特征等方面对事物的属性进
行界定。如“水是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
(2)举例子。举例子是对说明的内容进行事实上的印证。说明文中的
例子既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3)打比方。打比方也就是运用比喻
的手法对事物进行说明。这种方法是为了突出说明对象或者内容的某
种特点,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说明的对象和内容。如《看云识天气》中
对云的各种形状的描述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4)作比较。作比较是把要说明的对象或者事物同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说明其某种特
征。用作比较的事物一般是读者熟悉的。(5)列数字。列数字是说明文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它能体现对事物更为精确的说明,更科学,
更符合事实。列数字有两种形式,一是确数,数据精确;二是约数,或者说是概数,如左右、大约等。无论是确数还是约数,都必须尊重
客观事实,都是为了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6)分类别。分类别是把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分类,便于逐层说明,条清缕晰,结构层次更为
明确。分类别往往是依据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各种分类。如《向沙漠
进军》中把沙漠向人类进军的方式就分为两种形式进行介绍。(7)作诠释。作诠释是对某一种抽象的事物或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使读者
对其特征、性质等有更深刻的了解。诠释的内容更为具体、细致、生
动,一般在文中是起支撑作用的。(8)摹状貌。摹状貌是对事物进行
生动细致的描述,像记叙文中的描写,说明文常用这种方法介绍事物
的外观及特点。
3.掌握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适用于建筑类说明、物品类说明。(2)时间顺序。适用于介绍事物的历史沿革、发展过程等。(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
的原理、方法、程序来进行说明的,原理类的说明文多采用这种顺序,
或者由现象到本质,或者由结果到原因,或者由功能到用途等。
4.掌握说明文文段结构方式。说明文文段结构方式最常用的有总
分式、总分总式和分总式。通常情况下都由中心句来结构段落,围绕
中心展开说明。总说句与分说句是支撑和被支撑的关系。
5.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辨识与品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有三
种:一种是平实的语言。讲究通俗易懂,平实准确。一种是生动的语
言。讲究活泼生动,引人入胜。一种是平实和生动相结合。一般说来,
科学小品类的文章多采用第三种。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增加文章的可读
性,激发读者兴趣;有时则是根据说明内容的需要来决定的,如《中
国石拱桥》中介绍
卢沟桥的石狮子时就运用摹状貌的手法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语言
生动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卢沟桥的石狮子形态各异的外形特点。
6.对说明文材料的筛选与整理。要求对说明文中的某些材料或信
息进行筛选与整理,它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辨别能力和组织能力。一般
要求对材料进行某种归类筛选,或者按照要求整理出相应的信息。
7.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与归纳。概括与归纳文章或者文段内容,
主要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概括文章或者文段内容,可以从找中
心句入手,从中心句上去思考;可以从找过渡段入手,看前后段落的
联系;也可以对说明内容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逐层归纳。
8.对说明文语言文字的品味与赏析。同记叙文一样,说明文中也
有许多精美的语言材料可以用来考查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如体会语
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或含义;体会句子的表达作用;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情感等。此外,说明文中也会出现大量的生
动而精彩的词语,可以用来推断和揣摩它的语境义。
9.对说明文材料的提炼与再表达。材料的提炼与再表达是近些年
出现的说明文阅读题,它是对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一方面要
认真研究材料,领会材料要旨,把握材料精髓,能去粗取精;另一方面还要仔细推敲,反复琢磨,对语言文字材料进行重组,实现再表达。
10.对说明文相关内容的感受与体会。根据新课标要求,个性化
的阅读得到了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在考试中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
我感受,这种考查带有更大的主观色彩,也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同
样的文字,不同阅历、不同人格、不同经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理
解,往往是言之有理即可。
范文二:说明性文章的备课式文本解读 说明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的备课式文本解读 说明性
文章
话题:说明性文章 法的作用 写作技巧 事理说明文 说明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到了初中就要求学生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从读到写的跨越,绝非一夕之功。小学教师要利用为数不多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能力,为写作打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文本解读是关键也是基础,由于此时的文本解读是一个肩负教学任务的教师所做的课前解读,故称为备课式文本解读。一、大处着眼,解读编排意图课标一直未对说明性文章作出明确界定,很多教师为此纠结,因为在以往的知识结构体系里只有“说明文”之说。说明文是一种文体,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说明文
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那么说明性文章与其有何不同呢,笔者认为,随着写作技巧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写文章不会机械地使用一种表达方式,而是将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也许一篇文章里说明、描写、议论兼而有之,这时如果简单地将其定义为说明文可能就不太合适。说明性文章较之说明文内涵丰富了,外延扩大了。能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文章,我们都可以视之为说明性文章。小学阶段的说明性文章与其他文体相比,所占比重并不大。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从三年级上册出现第一篇说明性文章《石头书》开始,到六年级下册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共计17篇。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些文章在各年段的分布。(一)中年段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从表中可以看到,在三年级起始阶段选用的说明性文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初步接触说明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编者或是选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动物类题材,如《恐龙》《狼和鹿》;或是选用了以童话形式呈现的文本,如《航天飞机》《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石头书》一文则是采用叙事的形式,将说明对象的特点、演变等知识类信息藏于人物对话之中,读来很是轻松。曾听一位教师将《恐龙》一课上得沉闷至极,主要是因为他过于关注文本介绍的科学知识,纠结于各种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而忘了他面对的是刚接触说
明文的三年级学生。这样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印象――说明文有一张严肃的脸。学生对原本很期待的学习内容变得厌烦,对说明文的学习也就很难提起兴趣。因此,中年段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性的信息,还要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采用中年段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策略,不要忽略编者的良苦用心。(二)高年段以探究表达为重任到了高年段,“说明文”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神奇的克隆》《埃及的金字塔》《麋鹿》等文章都是很典型的说明文。这些文章具有科学性,富有条理性,语言准确、简洁、通俗生动,均采用了常用的说明方法,既是提升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说明文写作的范本。此时把握说明文的结构,感受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应当成为备课时思考的重点。教师对小学阶段说明性文章的编排有了整体了解,再解读文本,就会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出发,从年段目标出发,挖掘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环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整体入手,解读结构框架备课式文本解读与普通阅读不同,普通阅读更多的是从说明性文章中获取知识,按文本的叙述顺序从头读到尾即可,而备课式文本解读时教师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教学内容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像普通人走进一幢大楼,可以从一楼慢慢走上去,但在这幢大楼设计之初,设计者脑中首先构想的必定是这幢大楼的整体结构,而不是
,wWWbb.net)局部设计。所以,肩负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任务的教师在进行备课式文本解读时应从文本整体入手,首先把握文本结构框架。(一)非典型说明性文章的结构解读小学阶段的说明性文章有一部分是非常规说明文形态,除了上面提到的以童话形式呈现的文本,还有像《变色龙》这样的采用记叙文样式呈现的文本。在教学这一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切不可只研究说明对象的特点,而抛开文本结构样式,将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教师备课时面对文本的整体框架设置可以多一些追问。以《变色龙》为例,教师就应该思考作者采用记叙文的形式、第一人称的表达和一般说明文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细读文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按“初遇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结构安排材料,在中间部分通过“目睹”和“耳闻”两个途径呈现了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这是文本的整体结构,也符合一般人了解一样新奇事物时的心理过程。在第一部分,作者用小李的叫声引出本文的主人公,且到文章第8自然段作者才知道这就是变色龙,第一人称的叙述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真实性,使读者身临其境,心情随着文字起伏,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从整体入手解读到的这些关于文本结构、叙述表达的特点是可供学生学习、模仿的,本文所在单元要求写一写动物的外形、动作,除了在中年段常用的“总分总”之类的结构安排,教师不妨也让学生尝试学一学《变色龙》的叙述框架,增加说明
性文章的情趣。(二)典型说明文的结构解读典型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但解读不同的文章会发现其谋篇布局各有特色。以《麋鹿》一文为例,文章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这一结构框架一读便知,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难点。教师在进行备课式文本解读时不妨关注一下文章的第1自然段,因为这一段文字并不像常见的“总分”结构的总起段落一样简明扼要。“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在人们的印象中,说明文一向是严肃、理性的,可这篇文章的开头为什么是这样一段诗意而又充满神秘感的文字,这样的开头能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细细品读,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匠心所在:?以景色描写开篇,淡化了说明文“严肃的外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原来说明文也可以很美。?诗意的描述营造了梦幻般的氛围,为麋鹿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恰与后文提到的姜子牙的坐骑相符。?麋鹿的警觉正说明少人打扰,它们在保护区俨然是自由的主人,反映出我国麋鹿野生放养是成功的。 进行这样的解读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实践中,
既可以用开门见山式的简洁开头,也可以像《麋鹿》一样用
生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2 12下一页
范文三:说明性文章
篇一:说明性文章
桂花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现四 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则多 行盆栽。比较集中的产区为江苏苏州光福、湖北咸宁柏墩、浙江杭州满觉找、广西桂林阳朔、四 川新乡桂朔等处。此外,武汉、南京、重庆、长沙等城市,近期都有大量种植。
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18世纪70年代由我国广州传至英国。英国皇家邱园于1789年开 始栽培,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引种。不过,引种成功能够露地栽培的,还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
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 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 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 状。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
1
出皮孔。叶面光滑,革 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谈;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
桂花是喜光树种,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荫。成年后要求有充分光照,只有在全 日照条件下,方可枝叶茂盛,树形优美,着花繁密。它适宜生在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不很耐寒,但 较之其他常绿阔叶树种还是比较耐寒的。如在徐州、郑州和西安等地,冬季极端最低温度接近 -20?,但只要小气候良好,地栽佳花仍可存活、开花。再向北去,远离黄河北岸,则只能发展盆 栽桂花。
桂花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太高。土壤不宜过湿,尤忌积水。一遇涝渍为害,根系就要腐烂, 叶片也要脱落,导致全株死亡。它对空气湿度有一定的要求。”雾密前山佳”、”山云漠漠桂花湿” 等我国古代名人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桂花开花要求有一段白天晴朗、夜晚冷凉兼有雨露滋润的 雾湿条件。
桂花叶繁花密,需要耗去大量养分。它适宜生于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在粘重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长。但是,它却不耐土壤干瘠,否则生长特别缓慢,叶片普遍黄化,甚至发 生周期性枯顶现象。它适生在PH 5(5~6(5的微酸性土壤上,土质偏碱会导致桂花的生理缺铁症。
桂花的革质叶虽有一定耐烟尘污染的能力,但在经受污染
2
后,常会出现只长叶不开花的现象。
桂花的生长发育规律:在长江流域一带,桂花每年2月下旬一3月上旬开始抽发新梢。一般新梢长5~25厘米,也有长达40厘米或以上者。调查表明:挂花枝条长度在50厘米以内者均能形成 花芽并易于开花,尤以5-15厘米的枝条着花最多。挂花的花芽多着生在花枝顶节及其附近节位, 自顶芽向下6节以外很少着花。花芽的着生还与枝条年龄有关,一般枝龄在8年生以内的都能着 花,但以当年生枝着花最多。3年生以上的枝条,着花量极少,生产价值不大。
通常花分两次于国庆节前后开放,相隔2周左右。花期常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秋季湿润、气 温偏低时,花期较早;反之,如遇高温干燥天气,则花期相应延迟。根据苏州光福产区数百年积累 的经验,桂花花期物候共可分为10个期:萌动期、圆珠期、顶壳期、铃梗期、香眼期、初花 期、盛花初期、盛花期、盛花末期、谢花期。从花芽明显肥大的圆珠期到谢花期,全部开花历程约为 半个月。有观赏价值的最佳观赏期约为5-6天,而能采花利用的最佳采收期只有2-4天。
桂花的经济寿命很长。以苏州光福产区主栽品种俄银佳,为例:定植5年后始花,10年后投产,每株产花O(5公斤;20年生可收花4-5公斤;50年生可收花15-20公斤;80年生可收花20-25 公斤。只要管理得当,直至200-300年生,
3
仍可维持一定的产量。这就进一步说明桂花是一个生 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部较高的园林树种。
桂花果实一般在4-5月间成熟,当果皮由绿色逐渐转变为紫蓝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洒水堆沤,清除果肉,阴干种子,混砂贮藏。挂花种子有后熟作用,至少要有半年的 砂藏时间,贮藏至当年10月份进行秋播或翌年春播。根据广西桂林地区经验,砂藏初期要求砂层 偏于而不宜偏湿,砂的持水量以10,为宜;到了砂藏的中、后期,可逐步增加砂的持水量至50,, 以用手不能提出水分为度,以保证绝大部分砂藏种子能顺利发芽。在砂藏期间,还要注意防止种子雷变和鼠害。
播种一般实行条播。
播种时要将种脐侧放,以免胚根和幼茎弯曲,影响将来幼苗的生长。播后 要薄盖稻草,并搭盖荫棚。一般每亩播种量20公斤,可产苗木25000-30000株。当年苗高约15-20厘米。
留床生长2年,第3年春季进行移栽培大。广西桂林地区挂花每年结实,常用本法培育供园林绿化用的 大苗。播种苗始花期较晚,一般在10年生后;又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但其适应性较强,可用作本砧嫁接挂花的优良品种。
压条繁殖: 一般分地面压条和空中压条两种。桂花是灌木状的小乔木,因此地压桂花必 须选用低分技或丛生状的母
4
株,以便进行压条作业;在苏州光福地区,花农为不影响采花生产,是 采用局部压条法。具体做法是在3-6月间,选用比较健壮的低干母树,将其下部l-2年生的 枝条,压入3-5厘米深的沟内,堑土平覆沟身,并用木桩或竹片固定好被压的枝条,仅使梢端和 叶片留在土外。通常每株母树可繁育出10株左右的小苗。在杭州花园岗苗圃,花农采用的是全部 压条法。即在苗圃中的大苗区,选用lO-15年生的母本桂花树,将其全部新梢分散压埋在土内,如 此可得100株左右规格均匀的小苗。这些小苗2年后断离母体。原来的母树经l-2年的恢复休养 后,又可再次用以育苗。
桂花还可用高压法续殖。但花人工太多,繁殖数量有限,有时还会伤害母树,因此,一般只适 合用于桂花的良种繁育。
嫁接繁殖: 嫁接是繁殖桂花苗木最常用的方法。它又可分为靠接和切接两种具体方法。
嫁接砧本多用女贞Ligustrum lucideum、小叶女贞人L.quithoui 水蜡L.obtusifolium、 流苏树Chionanthus和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由等。实践表明:女贞砧木嫁接成活率高,初期生 长也快,但亲和力差,接口愈合不好,风吹容易断离;小叶女贞、小蜡和水蜡等砧木,嫁接成活 串高,亲和力初期表现良好,但后期却不够协调,会形成上级下细的”小脚”现象;流苏树和白蜡等 砧木,亲和力初期也表现
5
良好,但后期仍不够协调,常形成上细下租的”大脚”现象。
四、扦插繁殖:自从70年代以来,引用了高低层双重荫棚和封闭扦插育苗新技术以后,桂花 扦插成活牢稳定提高到90,以上,于是,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就得以广泛应用。
挂花常规扦插多用嫩技扦插,6月中旬-8月下旬进行。一般宜从品种优良、植株健壮的20-30年生的挂花母树上,剪取其树冠中上部、向阳的当年生半成熟枝条作为插条。
桂花枝条有同时 抽生l-5根的习性(3根居多),一般应选用顶生的中央枝条,因这类枝条发根快,成活串高。插 条长度一般为8~10厘米,粗度0(3-0(5厘米。插条如有3个节位,最好扦插时将2节入土,1节 在外,争取多生根。扦插密度行距10-20厘米、株距3厘米,每亩可扦插10万条左右。扦插后,必 须及时遮荫。现各地常设计使用双重荫棚来遮荫。即搭盖一个高2米的高荫棚(下面可以让人走路), 在其上方和四周盖上或挂上帘子;再在高荫棚的下面,按每一插床的规格,搭盖起0(7米高的低荫 棚,同时覆上帘子。实践证明,采用双重荫棚扦插,其成活率比单层荫棚有很大的提高。双重荫 棚内的温度要求保持在25-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4-89,。遮荫2个月后,插条产生愈 合组织,并陆续发出新根。10月份起去除低荫棚,11月份可拆除高荫棚,改装暖棚,准备过冬。
在双重荫棚的设施条件下,还可以增设若干组封闭性的塑
6
料薄膜环形小棚。挂花插条在这步 步设防的三重棚的保护下,可得到最佳的温度和湿度,能取得比较理想的育苗效果。现江、浙、川、 黔、皖、滇、陕(豫(沪等9省、市在生产上已 有应用,特称之为”封闭扦插法”。
把挂花种植在最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同时,整理并改善定植环境,使其更适 合挂花的生长。这是栽培挂花的原则和努力方向。
在发展种植挂花以前,应慎重考虑挂花对地理气候带和海拔高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具体栽 植地点的土壤条件和大气污染的允许范围等。大体上南岭以北、秦岭以南,是桂花适生的栽培分 布地区。江推流域,海拔高度要求在500米以下;中南和华南各地,海拔高度要求1500米以下;西 南高原,则要求在1500-2500米之间。种植点污染要轻,要求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小于O(1毫克, 立升,降尘量小于20吨,平方公里?月。要土层深厚,地下水伉宜在l,O-1(5米以下,排水良好,表 土下面不能有滞水粘盘。地面应无铺装;如确实需要铺装,应在成年树的冠幅以外。要封闭管理, 保持土壤硫松,园地土壤容重要求小于l.4克,立方厘米。如果能满足以上条件要求,则生长繁茂,开 花良好,不会产生焦梢立枯和不能开花现象。
桂花种植穴要挖得既深又宽,多施堆厩杂肥等作基肥。定植时,用带土球的大苗仔细栽植。
7
栽植不宜过深,必要时在平地还要堆土栽植。如果植抹较高大,定植时需要用木桩固定,同时进行 大量琉枝修剪。桂花移植常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或在秋季花后进行,必要时梅雨季节也可移栽。
切忌冬季移植,以免生长不良,推迟1-3年开花。
桂花每年施肥2次。冬施基肥,于ll-12月间施足,以促使来年枝叶茂盛和花芽分化;夏施 追肥,于7月份进行,以促进秋花繁荣。花硫,桂花应注意灌水;但开花时要控制浇水,否则容易 落花。桂花在完成整形以后,不宜强度修剪,只须修剪病虫枝、细弱校、残缺技、内生枝和徒长 枝即可。每年开花时节,桂花要严禁折枝,以防止树势衰败。要结合清洁园地,及时防治各种病 虫害。
危及挂花开花的主要病虫害是红蜘蛛、粉”虱、介壳虫、军配虫和镰刀菌等。
近年来,家庭盆裁桂花者日见其多。尤其在露地越冬有困难的北方地区,盆裁挂花更受欢迎。
挂花盆栽容易管理,夏季置于庭院阳光之下,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
盆栽挂花的用土配比不很严格,通常可用园土、堆厩肥和河砂各占l,3配制而成。如酸性过 高(如岭南地区的砖红壤),可添加一些石灰粉或草木灰;碱性过重(如华北地区的棕壤),则可加 入一些硫酸铝或硫酸亚铁等。春季,盆栽桂
8
花种好后,要浇足透水,然后移至庇荫处约10天,使 其”服盆”。服盆期间,可以哲不浇水,更不能施肥。在恢复生长并长出新叶后,方可浇水和施肥。
浇水的具体要求是:一般春秋季每隅3-4天,夏季每隔l-2天,冬季每隔7-10天,浇1次水。
在使用肥料时,有机肥料如堆厩肥等,一定要在完全腐熟发酵后方可使用(其标志是肥汁发黑)。
使用化学肥料应弄清肥料的成分和含量,根据桂花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来合理使用。尿素的安全 浓度是0(5-1(0,,过磷酸钙的安全浓度是2,。
盆栽桂花的整形修剪工作应在秋季花后进行。对主干很高而下部枝条很空虚、树形又不好 的植株,可以在主干高度的2,3-3,4处,将整个顶部的枝条都剪去,以刺激主干下部另发新梢。
对树冠过大而呈”头重脚轻”状的植株,则可以剪去上部过强的枝条,保留下部较弱的枝条,以均衡树势。对枝条过密的植株,可以进行疏剪,使留下的枝条生长充实,开花繁茂。实践证明:整 形修剪,特别是配合水肥综合管理的重度修剪,对改善桂花生长有很好的作用。
华北地区霜降后(黄淮流域在立冬后),盆栽桂花要放进冷室越冬。室温宜保持O-5?,相 对湿度保持50-80,。冬季冷室内光照要好,尤其是早春芽开始萌动前,更要求阳光充
9
足。次年 春季,华北地区谷雨后(黄淮流域在惊蛰前后),安排盆栽桂花出室。出室后,先集中放置在室外 背风向阳处,以后再散放成排,使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盆栽桂花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它能扩大桂花的栽培范围和有效的控制桂花的开花时期。据 介绍:北京在花前1个月将桂花移入温室,保持适当高温,并经常向叶面唤水。花前2周从温室 取出,进行降温处理,保持18?的低温,即可于国庆节开花。
有的桂花品种花后能结实,有的则不能结实。经花部解剖证明:桂花品种的结实与否, 主要与其花部器官结构有关。
以华东地区桂花栽培品种剖析为例:”早黄”和”早银佳”的雄蕊和 雌蕊都极度迟化,不能结实。”晚银佳”和”金挂”等品种雄蕊发育正常或少数不正常,雌蕊则退化, 也不能结实。,”籽桂”和”月月桂”的雌、雄蕊发育都正常,花后能结实。此外,还有风土、植株遗 传性及其他因素,可以影响结实率。为了作好桂花的育种工作,首先得把品种不孕性的机制原理 搞清楚。
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
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挂 花常与建筑物、山、石相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于亭、台、楼、阁附近。旧式
10
庭园常用对桓, 古称”双挂当庭”或”双桂留芳”。在住宅四旁或宙前栽植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
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桂花还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以浸酒、害茶、 制各种糕点和甜食等。其花、果、根等可入药
2012-06-13 22:48:09
篇二:说明性文章
河头店镇中心中学 曲智勇 2009.10一、说明文的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 说明文的概念 功能或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就叫做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事物的特征,称之为事 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 者明白事理,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 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11
2(根据说明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平实说明 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文两种。所谓平实说明 平实说明,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 平实说明 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所谓生动说明 生动说明,就是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借助比 记叙、描写 比 生动说明 记叙 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喻、拟人等修辞方式,对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拟人 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增强文章生动性,引出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前两段就用了生动说明。第 增强文章生动性, 引出说明对象。
一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 激起读者阅读 激起读者 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为下文引出并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渲染和铺垫。
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为下文引出并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渲染和铺垫。生动的 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渲染和铺垫 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一般是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如《苏州园 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 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 林》的语言既平实又生动。
三、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
12
文多用总分式, 总 --分 --总 --分--总 其中“分说”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如《中国石拱桥》是“总--分--总” 式结构,《苏州园林》全文是“总--分”式结构,3、4、5、6、8、9 段都是“总-分”结构,而 3—6 段这四个段落之间又是并列式结构。
《大自然的语言》首段是“分 —总”式结构。《向沙漠进军》第 5 段说明抵御风沙进攻的两种方法就采用了并列 式结构。
2(层进式: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或从现象到 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文章的层次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 次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事理说明文多用层进式结构。如《向沙漠进军》就是 层进式: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的前途如何。
四、说明文三要素 说明文三要素: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语言。
三要素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本质特征 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 说明方 本质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 法。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本质才能说明白事物或 事理的独特之处。
13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死海不死》第 6 段“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句中“主要”能否去掉,为什 么,“主要”说明除了约旦河这条最大的河源外,还有其他河流;去掉后就变成了 “ 主要”说明除了约旦河这条最大的河源外,还有其他河流;去掉后就变成了 死海的源头只有约旦河一条河流了,与实际不符,表达不准确, 死海的源头只有约旦河一条河流了,与实际不符,表达不准确,不能体现说明文语 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又如 2009 年青岛中考语文阅读题《保暖的冰 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屋子》文章第 2 段写道,“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 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其中“据了解”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因为“据了解”说明了“点篝火时屋里的变化”。这一情况是经过调查得知的,是 因为“ 据了解”说明了“ 点篝火时屋里的变化” 这一情况是经过调查得知的, 依据别人的述说而来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就会变成直接述说,混淆事实的 依据别人的述说而来的, 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就会变成直接述说, 来源(不能说明事实的来源) 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14
来源(不能说明事实的来源),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 掉。
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了全面、精确的程度应 该用确数说明,否则,就应用约数。约数是一种力求全面、精确的估计和推测,也 是建立在科学计算和调查的基础上的。如《中国石拱桥》第 5 段“赵州桥非常雄伟, 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句中三个数据用的是确数, 语言准确严密。第 4 段“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句中用了“左 右”,是因为对赵州桥的确切修建年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作者也不能肯定,但 对赵州桥的确切修建年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作者也不能肯定, 对赵州桥的确切修建年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接近 605 年,所以只能用约数。用约数正是尊重客观事实,也显示了说明的科学性。
所以只能用约数。用约数正是尊重客观事实,也显示了说明的科学性。1、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 时间顺序 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 时间先后 发展变化情况。语言标志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包括:由早到晚,由春到冬,有古到 今等。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就使 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也采用了时间顺序:春—夏— 秋—冬;《向沙漠进军》第三段也是时间
15
顺序:明末清初——清朝乾隆年间——解 放以前。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 空间顺序 后,或由远及近等依次进行说明。说明实体事物(建筑物)或者介绍名胜古迹,常 采用这种顺序。说明建筑物,常采用下列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前到后, 从外到内,东,南,西,北,由远及近,由中央到四周等。例如:《故宫博物院》 按照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 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介绍。介绍名胜古迹,一般按照 游踪或者居高临下,做俯瞰式解说。
16
3、逻辑顺序(逻辑,思维的规律):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常见的逻辑顺序有: ?由主要到次要:《向沙漠进军》第 5 段抵御风沙袭击的两个方法,《中国石 到次要 拱桥》第 9 段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 。
《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
《中 ?由概括到具体: 概括到具体: 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向沙漠进军》第 4 段。《苏州园林》第 5 段?句— —?-?句。
?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第 2 段总说,3—9 段分说)。
从整体到局部: ?由特点到用途:《向沙漠进军》第 12 段,前两句说明沙漠地区日照的特点, 特点到用途 后三句说明日光的用途。
?由原因到结果:《死海不死》第 8 段(?句是“因”???句是“果”)《恐 原因到结果 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
?从结果到原因:《死海不死》1—4 段是“果”,5—6 段是“因”。(人浮在 从结果到原因 海面上不会被淹死——海水浮力大——海水咸度很大——海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 —死海源头约旦河含有很多盐类。) ?从现象到本质:《死海不死》前三段说明现象,第四段讲本质。
17
?由内因到外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从一般到特殊 ?从简单到复杂说 明 方 法 及其 作 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 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 10 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 选用最佳说明方法。1、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 列数据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 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 误,增强说服力。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增强说服力。
《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本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 具体准确的 说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说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又如《死海不死》第 4 段,用三个数字具体准确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的说明了死海海水咸度很高的原因,富有说服力。第 6 段在说明说明死海的地形特 点时举了四个数据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的长、宽、深。又如《向沙漠进军》第 12 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的长 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的 段“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 3000 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 1500 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 2500 小时。” 运用了列数 字和作比
18
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特别长的特点 具体准确的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特别长的特点。
具体准确的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特别长的特点2、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真切,便于读者理解。
其 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真切,便于读者理解。
真切
19
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如”“例如”“比如”等。如“晕能预示天气。比如 比如,在 比如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的说明了 晕能预示天气的特点。又如《 向沙漠进军 》11 段 “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 强。如新疆的星星峡、托克逊、达坂城都是著名的风口。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 如 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两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3、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从大小、数量、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 大小、数量、程度 大小 鲜明的印象。其作用是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增强说服力。
其作用是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增强说服力。
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如,“蓝鲸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体重多达 170 吨,相当于 300 头黄牛的体重。” 将人们熟悉的黄牛与不熟悉的鲸鱼进行体重对比,突出强调了蓝鲸体重之大,增强 突出强调了蓝鲸体重之大, 突出强调了蓝鲸体重之大 了说服力。
说服力 作比较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纵向比,也可以横相比。同 类比较,如: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 大十
20
四倍。异类比较,如: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 二榀钢屋架 。又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中“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
如果把 1 万种每种 15 万字的图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吨,而缩微以后 的胶片只有 15 公斤。” 通过一般图书与缩微胶片进行了数字上的对比,突出说明 了本段中心句“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打比方 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奥的事理,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白、浅显易懂。通过比喻,可以把抽象 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即把人们不了解的事 把人们不了解的事 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如《中国 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形象、生动, 浅显易懂,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上的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上的 生动形象 基本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给人以美的感受。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格上的 基本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给人以美的感受 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 借喻则不宜使用。
21
作比较和打比方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 用不同。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打比方构成的 基础是相似点,通过相似来联系两事物。比较下面两例: a(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打比方) b(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作比较) 一般来说,作比较与打比方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作用各异。作比较常常通 过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将两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把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 的显示出来;而打比方则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 给人以形象的感受,从而了解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22
5、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其作用是使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说明条理清楚。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一)、(二)、(三)”“首先、其次、 说明条理清楚。
条理清楚 再次、最后(第四)”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等。如《中国石拱桥》第 5 段说 明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以及第 9 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时就使用 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说明了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和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 条理清楚 条理清 成就的三个原因。
《向沙漠进军》第 4 段,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 地战”两类,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沙漠进攻的两种方式。
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沙漠进攻的两种方式。
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沙漠进攻的两种方式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其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 其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 语言准确
23
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特征),使说明更严密。如“统筹方法, 语言准确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特征) 使说明更严密。
准确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又如“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 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揭示了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揭示了三角形的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揭示了 本质特征。7、作诠释 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用通俗的语言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使说明通俗易懂、清楚明 其作用是用通俗的语言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使说明通俗易懂、 其作用是用通俗的语言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 白。如《看云识天气》中对“虹”的解释:“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对虹的特征进行解释说 用通俗的语言对虹的特征进行解释说 用通俗的语言对虹的特征 明,使说明通俗易懂、清楚明白。
又如:“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属节肢动物门, 使说明通俗易懂、清楚明白。
昆虫纲,直翅目,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体长 15 至 20 毫米左右,具有一般昆虫的 所有特征:一对长长的丝状触须,一对油黑发亮的翅膀,三对强健善跳的足。” 下定义和作诠
24
释这两种说明尽管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 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 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 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 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 液体。” “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 其他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 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 和特点。
25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 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 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 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 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 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 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下定义: 下定义 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 是 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 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 B、激光 是 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 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晕 A、B 两句都是判断句,A 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 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 B 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 色上解说
26
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 ,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 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 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 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又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这句话,改成“能 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而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 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符 合客观事实,因为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也有可能是冰雹。
由此可知,前一 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 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 8、 描写得更具体、生动。其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生动形象,增 其 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生动形象, 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动形象 强可读性。如:《中国石拱桥》第 9 段末句“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 可读性。
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尉惟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对赵州桥上石刻狮子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生动形象,增强可读性。
对赵州桥上石刻狮子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生
27
动形象,增强可读性。
石刻狮子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动形象 可读性 《苏 州园林》第 5 段?句“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也是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在表达方 式上,摹状貌表现为描写。可以说,摹状貌就是对事物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9、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只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其作用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具体可 其作用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直观形象清楚 感。华罗庚《统筹方法》用三张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通过图表,直观形象清楚 直观形象 明了的说明了统筹方法的特征, 明了10、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 10、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其作用是使说明的 其 内容更充实具体,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例如《中国石拱桥》第 5 段引用了唐朝 内容更充实具体, 真实可信, 增强说服力。
张嘉贞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制造的奇特,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真实可信,增 说明了赵州桥制造的奇特,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真实可信, 说明 制造的奇特 强说服力;引用张鷟(zhuó)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强说服力
28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 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 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 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 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 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 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 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 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关于说明文的分类,现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标准,对说明文 有不同的分法。我们根据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一、阐释 性说明文;二、述说性说明文;三、文艺性说明文。
从几个不同侧面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叫阐释性说明文。有关历 史、地理、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科学卫生、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 字或教材、科学实验报告、器物使用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
通过简述概况或情节来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叫述说性说明文。电影、电视剧 各戏曲的剧情简介,小说和其它文学作
29
品心的内容提要、连环画或某些摄影照 片的解说词等都属于这一类。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
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 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 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
一般说来,前两类的写法比较平实,重在对事物或事理的条分缕析的 解说。后一类的写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篇三:说明性文章
说明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一类是对抽象事理的说明.前者重在说明事物的外形构造、方向位置、运转过程、生产过程等,后者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在一篇具体的说明文中,两者也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说明文虽然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并不排斥议论、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有些科学小品(或称科技说明文),往往用文艺笔调写出,也不可否认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但就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这一点来看,并没有失去其主要特点.
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
30
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编辑本段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作假设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
31
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
32
意符合学生实际.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 ,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编辑本段分析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有: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33
说明的顺序
1、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也可称事实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
2、弄清顺序的意义.
说明的方法
1、说明的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摹状貌,做图表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这里拿…和…作比较,突出(具体)说明了…… 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 (列举了…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分类别: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34
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3、有时说明文借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帮助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应当紧紧围绕说明对象,依照说明文的要求.
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3、说明文语言要点:
表约数、表消息来源、表程度、表频率、表范围.
编辑本段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
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
35
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三)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
36
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
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
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37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分析说明文
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
38
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 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
39
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
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兔子性功能 说明性文章200字 参考作文
40
范文四:说明性文章
说明文知识归类
河头店镇中心中学 曲智勇 2009.10
一、说明文的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就叫做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事物的特征,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事理,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所谓平实说明,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所谓生动说明,就是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对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引出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前两段就用了生动说明。第一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为下文引出并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渲染和铺垫。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一般是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如《苏州园林》的语言既平实又生动。
三、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说”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如《中国石拱桥》是“总--分--总”式结构,《苏州园林》全文是“总--分”式结构,3、4、5、6、8、9段都是“总--分”结构,而3—6段这四个段落之间又是并列式结构。《大自然的语言》首段是“分—总”式结构。《向沙漠进军》第5段说明抵御风沙进攻的两种方法就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2.层进式: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文章的层次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次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事理说明文多用层进式结构。如《向沙漠进军》就是层进式: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的前途如何。
四、说明文三要素: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语言。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本质才能说明白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死海不死》第6段“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句中“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主要”说明除了约旦河这条最大的河源外,还有其他河流;去掉后就变成了死海的源头只有约旦河一条河流了,与实际不符,表达不准确,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又如2009年青岛中考语文阅读题《保暖的冰屋子》文章第2段写道,“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其中“据了解”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因为“据了解”说明了“点篝火时屋里的变化”。这一情况是经过调查得知的,是依据别人的述说而来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就会变成直接述说,混淆事实的来源(不能说明事实的来源),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了全面、精确的程度应该用确数说明,否则,就应用约数。约数是一种力求全面、精确的估计和推测,也是建立在科学计算和调查的基础上的。如《中国石拱桥》第5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句中三个数据用的是确数,语言准确严密。第4段“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句中用了“左右”,是因为对赵州桥的确切修建年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作者也不能肯定,但接近605年,所以只能用约数。用约数正是尊重客观事实,也显示了说明的科学性。
说 明 顺 序
1、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语言标志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包括:由早到晚,由春到冬,有古到今等。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就使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也采用了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向沙漠进军》第三段也是时间顺序:明末清初——清朝乾隆年间——解放以前。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等依次进行说明。说明实体事物(建筑物)或者介绍名胜古迹,常采用这种顺序。说明建筑物,常采用下列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前到后,从外到内,东-南-西-北,由远及近,由中央到四周等。例如:《故宫博物院》按照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介绍。介绍名胜古迹,一般按照游踪或者居高临下,做俯瞰式解说。
3、逻辑顺序(逻辑,思维的规律):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常见的逻辑顺序有:
①由主要到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两个方法,《中国石拱桥》第9段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 。 ②由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向沙漠进军》第4段。《苏州园林》第5段①句——②-⑥句。
③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第2段总说,3—9段分说)。 ④由特点到用途:《向沙漠进军》第12段,前两句说明沙漠地区日照的特点,后三句说明日光的用途。 ⑤由原因到结果:《死海不死》第8段(①句是“因”②③④句是“果”)《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
⑥从结果到原因:《死海不死》1—4段是“果”,5—6段是“因”。(人浮在海面上不会被淹死——海水浮力大——海水咸度很大——海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死海源头约旦河含有很多盐类。)
⑦从现象到本质:《死海不死》前三段说明现象,第四段讲本质。
⑧由内因到外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⑨从一般到特殊 ⑩从简单到复杂
说 明 方 法 及其 作 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说明方法。
1、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增强说服力。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本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又如《死海不死》第4段,用三个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海水咸度很高的原因,富有说服力。第6段在说明说明死海的地形特点时举了四个数据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的长、宽、深。又如《向沙漠进军》第12段“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特别长的特点。
2、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真切,便于读者理解。
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如”“例如”“比如”等。 如“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的说明了晕能预示天气的特点。又如《 向沙漠进军 》11段 “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如新疆的星星峡、托克逊、达坂城都是著名的风口。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两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从大小、数量、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其作用是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增强说服力。例如,“蓝鲸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体重多达170吨,相当于300头黄牛的体重。” 将人们熟悉的黄牛与不熟悉的鲸鱼进行体重对比,突出强调了蓝鲸体重之大,增强了说服力。
作比较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纵向比,也可以横相比。同类比较,如: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异类比较,如: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 。又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中“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图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通过一般图书与缩微胶片进行了数字上的对比,突出说明了本段中心句“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打比方 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奥的事理,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白、浅显易懂。通过比喻,可以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即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给人以美的感受。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作比较和打比方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用不同。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打比方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通过相似来联系两事物。比较下面两例:
a.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打比方)
b.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作比较)
一般来说,作比较与打比方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作用各异。作比较常常通过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将两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把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的显示出来;而打比方则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形象的感受,从而了解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5、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一)、(二)、(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四)”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等。如《中国石拱桥》第5段说明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以及第9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时就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说明了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和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向沙漠进军》第4段,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沙漠进攻的两种方式。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其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特征),使说明更严密。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又如“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揭示了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7、作诠释 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用通俗的语言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使说明通俗易懂、清楚明白。如《看云识天气》中对“虹”的解释:“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对虹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使说明通俗易懂、清楚明白。 又如:“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体长15至20毫米左右,具有一般昆虫的所有特征:一对长长的丝状触须,一对油黑发亮的翅膀,三对强健善跳的足。”
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尽管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 是 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B、激光 是 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 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 ,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又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而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符合客观事实,因为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也有可能是冰雹。 由此可知,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8、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其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生动形象,增强可读性。如:《中国石拱桥》第9段末句“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尉惟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赵州桥上石刻狮子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生动形象,增强可读性。《苏州园林》第5段②句“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也是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在表达方式上,摹状貌表现为描写。可以说,摹状貌就是对事物的外貌描写。
9、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只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其作用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具体可感。华罗庚《统筹方法》用三张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通过图表,直观形象清楚明了的说明了统筹方法的特征,
10、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例如《中国石拱桥》第5段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制造的奇特,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引用张鷟(zhuó)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关于说明文的分类,现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标准,对说明文有不同的分法。我们根据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一、阐释性说明文;二、述说性说明文;三、文艺性说明文。
从几个不同侧面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叫阐释性说明文。有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科学卫生、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字或教材、科学实验报告、器物使用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
通过简述概况或情节来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叫述说性说明文。电影、电视剧各戏曲的剧情简介,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心的内容提要、连环画或某些摄影照片的解说词等都属于这一类。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
一般说来,前两类的写法比较平实,重在对事物或事理的条分缕析的解说。后一类的写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范文五:说明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一)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中从哪两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3.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4.第⑤段中举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
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别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________ ____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宇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的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为“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从本文主要内容来看,最恰当的标题是( )
A.汉语学习十分重要 B.外国人也应学汉语
C,汉语可以治病 D.汉语与英语的区别
2.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时间顺序 举例子 分类别 B.逻辑顺序 举例子 作比较
C.逻辑顺序 举例子 分类别 D.空间顺序 举例子 作比较
3.为了使上下文连贯,填人第三段空格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B.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
C.不管他是谁,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D.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谁。
4.第四段中两个加线的“这”字所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正确的选项是( )
A.相同 B.不同 C。基本相同 D.基本不同
5. 结合前三段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给“失语症”下定义。(不得超过2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六段首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这种关系”中“这种关系”具体是指什
么关系?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波浪线画出。
7.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脑外伤者未必患失语症或失读症。
B.第五段最末一句中的两个“更”字,说明了学习汉语是促使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充分、均衡锻炼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C.第六段末句“试验初步成功了”,说明这位心理学家这项实验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D.第七段中“唤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失读症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阅读能力。
三、 我们翘首望天,似乎高不可及。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低层。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公里,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大气圈看起来仿佛空若无物,实际上是壁垒森严,将地球重重包住。岂止是面纱,简直是屏障,是铜墙铁壁,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落了一场陨石雨,成为自然界罕见的珍闻。假使没有大气,这种从天而降的陨石将成为家常便饭,给地面造成极大毁坏。正是由于大气圈的保护,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剧烈摩擦,减慢了速度;并因摩擦产生的高热影响,绝大部分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从天外向地球袭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假使没有大气,过多的紫外线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是大气圈保护了我们。在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这一带含臭氧较多。
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但这点臭氧已足以使大量紫外线被吸收,才使得地球上各种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剩下少量的到达地面,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作用,反而变得无害而有益了。
那些极其稀薄的为地球磁场所控制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高层大气,也有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使宇宙中那些以高速冲向地球的粒子流偏转方向。
地球大气圈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生命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假使没有大气,就没有灿烂的云霞,更没有生命的喧嚣,而将是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天上是黑洞洞的,地下是一片荒凉。
1.文中的加线词语删掉后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
A.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低层。
B.绝大部分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
C.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D.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
2.下边说法不符合文中原意的一项是( )
A.没有大气圈,地球将经常被陨石袭击。
B.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的臭氧被紫外线吸收。
C,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摩擦而减速并产生高热。
D.紫外线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的作用。
3.不属于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说明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的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称
①对称,是自然界一种普遍而又奇妙有趣的现象。镶嵌天际的恒星、行星呈球状对称;小巧玲珑的雪花,精巧细腻的蜂巢呈平面对称;大多数花朵呈辐射对称;有中央叶脉的叶片呈左右对称,人和鸟兽虫鱼的五官、四肢左右无不对称。 ②“对称”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的美感,但由此也造成变化少、不自由,限制了灵动和飞跃。曹雪芹是古代第一个对“对称”显得不安分的人。如他笔下的芳官,连戴耳环也是一边大一边小的,显得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韵。事实上,正如古代有位哲学家所说,世界上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仔细观察有中脉叶子的细微结构,两边叶脉的数量和分布、叶缘缺刻或锯齿的数目和分布都是不同的。绝大多数人的面部发育也不对称,66%的人左耳稍大于右耳,56%的人左眼略大,59%的人右半侧脸较大。人的躯干、四肢也不完全对称,左肓往往较高。75%的人右侧上肢较左侧长。人的两手的掌纹,不但细脉络不同,粗蚊也不完全一样。可以说,生物界里的不对称是绝对的,而对称是相对的。实验研究证明,这是由于细胞内原生质的不对称性所引起的。从生物体内蛋白质等物质分子结构可清楚地看到,原生质一般呈不对称的结构形式。研究发现,不对称原生质的新陈代谢,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由此可见,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发展,正是一个对称性不断减少的过程。 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就是瑰丽多姿的自然界。
1.第1自然段摆出自然界对称的主要类型有几种?正确的一项是(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对全文整体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总一分一总 B.总一分一分 C.分一分一总 D.分一总一分
3.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瑰丽多姿的自然界的对称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B.生物界的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
C.自然界是一个对称而又不完全对称的统一体。
D.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的意义。
4.造成生物界不对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句中的“至少”用与不用,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目前,为了根除白色污染,国外科学家研制出各种类型可以自行分解的自毁塑料,即无公害塑料。这种塑料是“白色污染”的替代物。科学家预言,它将在下个世纪风靡全球。
①在新兴的无公害塑料家族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生物自毁塑料。②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20多家公司推出了生物自毁塑料。③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提出了“种植”可分解塑料的设想。④他们计划用土和玉米为原料,植入“塑料”的遗传基因,使它们能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⑤德国哥丁根大学的微生物专家最近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的细胞内部生成聚酯。⑥这类聚酯可制成物型生物塑料。⑦这种塑料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⑧因此,这种塑料垃圾可以作为植物肥料而回归大自然。⑨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员正在用农林作物的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农用薄膜。⑩这种农用薄膜不仅抗拉强度大,而且降低了成本。除了生物自毁塑料外,科学家还研制成功化学自毁塑料和光学自毁塑料。 所谓化学自毁塑料是在塑料制品上喷洒一种特制配方的溶液,使其与塑料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塑料逐渐溶解,成为可以被水冲洗掉的无害物质。
光学自毁塑料是美国一家公司不久前研制成的一种新型的自毁塑料。这种塑料内
含一种遇光会慢慢自动分解的物质,在太阳下曝晒60天后,便成为泥尘。
1.“无公害塑料”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共10句,分别标记为①一⑩。这10句可分为两层,请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划分开。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第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自毁塑料”不同于其他两种自毁塑料的一点是( )
A.可以自行分解 B.不污染环境
C.是“白色污染”的替代物 D.以植物为主要制造原料
5.文中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六)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远在大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的地质断层,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内的情况,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地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对此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
[u]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成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u]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第③段中选文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②、④段画线的句子,分别概括出说明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两个主要特征。 ②段画线句子表现出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绿地是城市之肺。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须由150平方米的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在绿树成阴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3至6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被绿色植物□□、□□、□□,灰尘减少10%至27%,城市噪音减弱。清洁、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的调养和康复,人均寿命可延长2至3岁。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中枢神经、呼吸、血流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那些
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据专家的[/u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
1.请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说明文字的中心句。
2.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人的一组词语是( )
A.过滤 阻挡 吸收 B.过滤 吸收 阻挡
C.吸收 阻挡 过滤 D.阻挡 过滤 吸收
3.根据文意,下面对城市绿地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为人类提供氧气。
B.可减少细菌、灰尘,减弱城市噪音。
C.可使都市人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还能不断加快都市人的工作节奏。
D.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者的调养和康复。
4.“据专家的估算”中加线词语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关于说明性文章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