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杜甫是什么诗人?
精品文档
杜甫是什么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copyright dumeiwen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 ,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
1 / 3
精品文档
编有《笺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www.dumeiwen.com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 《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 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
2 / 3
精品文档
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 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 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 3
范文二:中国古代名人-杜甫爱国诗人
管理资料下载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资料下载网站
中国古代名人-杜甫爱国诗人
这是一篇有关于中国古代名人-杜甫的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整理,希望中国古代名人-杜甫能帮助到您。
杜甫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现】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着,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PPT模板下载 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管理资料下载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资料下载网站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这篇有关于中国古代名人-杜甫爱国诗人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PPT模板下载 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范文三:萧涤非: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
文/网络
编辑/泉城贤人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年是他诞生 1250 周年,世界 和平理事会决定列他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举行纪念。
杜甫字子美,唐睿宗先天元年(公元 712)生于河南省巩县的南瑶湾村。 他出身在一个有儒学传统和文学传统的小官僚家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的 名将,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做过兖州(今山东兖州)司马 和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
杜甫生当唐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时期,经历了唐代最为繁荣的“开元(公元 713—741)之治”,也经历了长达八年之久,使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的“安史之乱”(公元 755—763)。他的一生是和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的。20 岁以前,他过着刻苦的“读书破万卷”的学习生活,这不仅为他此后作为一 个诗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修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同时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爱国 思想。杜甫接受的是儒家学说,而爱国爱民则是儒家学说中具有进步因素的 一面。从 20 岁到 35 岁,杜甫的生活主要是漫游。最初游江、浙,后来又两 度漫游河南、山东。祖国的壮丽河山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充实了诗人的 知识,扩大了诗人的胸襟,而且也培植了诗人的爱国感情。
从 35 岁到 44 岁,杜甫居住在当时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诗人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但那时的现实,使他 的理想破灭了,连他自己也开始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朝扣富儿门,暮随 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甚至于“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 联百结”。生活使诗人接近人民,认识了现实,从而写出具有深刻政治内容 的爱国诗篇,唱出那震撼人心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5 岁到 48 岁,是诗人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四年,也是他开始更接近于人民的四年。这时“安史之乱”正炽,唐玄宗仓皇出奔四川,京城长安沦陷。 诗人曾被安禄山部下俘虏到长安,过了 8 个月的家破国亡的生活。但诗人关 心的不是个人安全,而是有关国家存亡的战争形势。在敌人的屠刀下诗人写 了许多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并终于冒险逃出长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后来在做左拾遗(谏官)和贬官华州(今陕西华县)期间(公元 757—759), 诗人一直关切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写出了“三吏”“三别”等杰作。
诗人最后一期生活是从 49 岁到 59 岁。“漂泊西南天地间”,诗人已为他自己作了概括。最初他由陕西、甘肃漂泊到四川的成都,在成都断断续续 住了五年余,然后移住云安(今四川云阳)、夔州(今四川奉节)等地,又 漂泊到湖北、湖南,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 770)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 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诗人在他最后的诗篇里还在系念着国 家和人民的灾难。
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的诗歌是有它鲜明的特性的。概括地说 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反映生活面的广阔。杜甫热爱祖国是自始至终一贯不变 的,同时又是和热爱人民紧密结合着。这就使得他的诗篇具有无比丰富的内 容:不是一鳞半爪,而是一系列的有关国家命运的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 的大事。举凡“安史之乱”前后,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奢侈荒淫、丧权辱 国、军阀的凶暴、宦官的专横、官吏的贪污、外族侵略者的屠杀焚掠等等,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的深重灾难和社会矛盾,我们都可以在他的诗中找到反 映。因此,前人称杜诗为“诗史”。
第二个特征是思想深刻。杜甫目击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对外穷兵黩武, 对内横征暴敛,还在“安史之乱”以前,他就预感到国家民族的灾难而在诗 篇中发出警报;在“安史之乱”中,他更是忧心如焚。杜甫是爱好和平的, 他反对对外侵略战争,但当国家受到外来侵略时,他却又热情激越地鼓励人 们要投笔从戎,保卫祖国:“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他号召武官们要: “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要效忠祖国,收复失地:“炎风朔雪天王地, 只在忠良翊圣朝。”为了挽救祖国免于灭亡,他在同情人民苦难之时,仍劝 勉那些未满兵役年龄的“中男”和已超过兵役年龄的老汉投入战争,如《新 安吏》《垂老别》中所描写的。因为他认为消弭叛乱,维护国家的统一,是 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各民族利益的。
杜甫诗歌的第三个特征是感情的真挚。这也就是说,他的诗篇饱含着感 人的爱国激情。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那千古传诵的《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前者作于沦陷了的长安,诗人伤心“国破”,对着三春的花鸟也不 禁涕泪横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后者作于漂泊时期,诗人忽然 听说大河南北均已收复,八年的“安史之乱”一朝平定,一时喜极而悲,竟 又流下泪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眼泪虽一悲一喜不 同,但都渗透了诗人的爱国深情。为了祖国,诗人是不惜一死的:“济时敢 爱死?寂寞壮心凉!”正是这种为国牺牲的精神,使得他的诗篇具有无比的 感染力。
此外,具体性、形象性也是杜诗一个特色,即是在抒情诗中也是这样。
抒情诗是容易流于抽象的,但杜甫却写得具体形象。就拿《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来说,他用“涕泪满衣裳”写他的喜极而悲,并抓住“漫卷诗书”这一 小动作来表现他的大喜欲狂。诗的后半:“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虽全属设想,但在这设想中仍有 丰富的形象性。在他的诗中往往情景交融,比如“感时花溅泪”二句,花和 鸟都是景物,现在把它们融入情中,便增加了感情的形象性。
杜甫十分重视诗的艺术性,他要求诗歌做到“毫发无遗憾”、“语不惊人死不休”。应该说,这种认真刻苦的创作态度本身就是“惊人”的。 “少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这是我们敬爱的**同志对杜甫爱国精神的高度赞扬。在这方面,杜甫对我们祖国的积极影响也确是巨大而深远的。他遗留给我们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影响所及,不只是一时一地, 也不仅限于文学方面的少数诗人。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民族英雄宗泽、文 天祥,爱国诗人陆游和明代爱国学者顾炎武等所进行的进步斗争和爱国斗 争,就无一不受到杜甫诗的激励,或者与杜甫的思想起到共鸣。宋朝将亡时, 文天祥被执北上,在燕京坐了三年牢,终日只读杜甫诗,并将杜甫的五言诗 集成了两百首五言绝句,题为《集杜诗》以自勉。他的自序说:“但觉为吾 诗,忘其为子美诗也。”即此一端,也就可见杜诗的爱国精神感人之深了。
(原载《人民画报》1962 年第 2 期)
范文四: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题目: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学 号: 201230080912
姓 名: 罗芳
equipment requirements,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cables and ducts. 6.2.9 outdoor cabinets, make appropriate rain cover. 6.3 for the Cabinet fixed the leg bolts should use the original Cabinet. 6.3.1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abinets should be welded without special instructions, weld enclosure bottom corners, with base length in 20mm-40mm, welding should be solid, welding in the welding parts with preservatives. 6.3.2 electrical power
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爱国主义诗人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唐朝的诗人、诗作虽然众多,但很多都已湮灭无闻,其中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
纵观杜甫的一生,安史之乱对他的影响巨大,使他更加心忧国家、贴近人民。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年间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挑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安禄山、史思明本人及其属下绝大多数都是胡人,因此这场暴乱带有民族矛盾的性质,当时则是唐王朝平息叛乱,是维护国家统一、制止分裂的正义战争。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创作了很多诗歌,其中有两首很具有代表性,一首是《春望》,另一首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作于安史乱军占领长安之后,杜甫困居长安,面对故都长安在战乱中凋敝、荒凉的景象,诗人抚今思昔,创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春望》中,杜甫以沉痛的笔触批判了安史乱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痛斥了战争的毁灭性后果,表达了杜甫反对国家分裂和向往和平的态度。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而这也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但是诗人深知,和平的取得需要付出代价,当分裂战争来临时,只有奋起反抗,才能用战争结束战争,用战争赢得和平,回归统一。
所以,杜甫又以热情洋溢的笔触地赞美了官军痛击叛军的胜利。公元763 年,
240mm, welding should be solid, welding in the welding parts with preservatives. 6.3.2 electrical power-istribution cabinets should be welded without special instructions, weld enclosure bottom corners, with base length in 20mm6.3 for the Cabinet fixed the leg bolts should use the original Cabinet. 6.3.1 electrical d equipment requirements,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cables and ducts. 6.2.9 outdoor cabinets, make appropriate rain cover.
诗人听说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和开封等地,叛军头领纷纷投降,持续多年的“安史之乱”也由此结束,在极度兴奋的心情下,诗人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这首诗中,杜甫闻听收复失地,欣喜若狂。唐军的胜利使得分裂的国家统一,他又可以返回魂牵梦绕的家乡。这首诗也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比较《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歌,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都写到战争的胜负。但杜甫的情绪却是截然不同的。情绪上的巨大反差源于杜甫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念。在杜甫看来,唐军是代表国家的正义之师,而安史乱军则象征了分裂国家的不义之师。唐军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乱军的胜利则会使国家分裂。心忧国家、心系天下正是杜甫爱国情怀的博大之处。
人民是杜甫诗作中始终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战乱之中,诗人与人民一同饱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同情悲悯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但是,面对战争诗人绝不是空作悲叹、消极避战,而是热情地赞颂和肯定了普通百姓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高尚行为,这种价值评判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杜甫的这种高尚情怀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世诗人,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遭受到艰难困苦的时候,杜诗就更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从宋代以后,无数的爱国志士都从杜诗中间吸收营养,汲取力量。我们看北宋将要灭亡的时候,有一个爱国名将叫宗泽。宗泽坚决抗金,但是报国无门,朝廷掣肘他,他没有办法渡过黄河去杀贼。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纲也一样,在他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的时候,他亲笔题写杜诗,送给他的朋友,以此鼓励他的朋友。当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文天祥被抓到燕京去以后,关在狱中三年,始终不屈,始终坚持民族气节,最后从容就义。他在燕京狱中熬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他,皇帝都已经投降了,太后都已经投降了,家人都失散了,南宋已经灭亡了,他为什么还
340mm, welding should be solid, welding in the welding parts with preservatives. 6.3.2 electrical power-tructions, weld enclosure bottom corners, with base length in 20mmal inset fixed the leg bolts should use the original Cabinet. 6.3.1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abinets should be welded without specients,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cables and ducts. 6.2.9 outdoor cabinets, make appropriate rain cover. 6.3 for the Cabinequipment requirem
要在那里为着维护民族的尊严,坚持民族的气节,就是不投降,是一种怎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中写道:“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我在一个刮着大风的屋檐下面,就是在监狱里面,展开一本书本来读,古人的道德光辉照亮了我。文天祥所说的古人的著作,其中首先就是杜诗。所以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写了《集杜诗》,他把杜诗的句子从原诗中抽出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诗,他一共写了二百首《集杜诗》,都是五言绝句。这说明一部杜诗就是支撑着文天祥的精神源泉,一部杜诗就是文天祥民族气节的核心内涵。我觉得,杜甫在这方面的巨大影响,是怎么估价都不过分的。我曾经听很多位前辈说过,当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候,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了,那时候很多流亡到重庆、成都的前辈,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吟诵起一首诗,就是杜甫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个时候大家觉得最能表达我们心情的就是杜诗。
杜甫并不是一人独歌,许多仁人志士都在应和。历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沿袭模仿着杜甫的创作道路,他的诗风和人格影响了一大批诗人。胡震亨评价杜甫诗歌:“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像后代的王安石、陆游、苏轼、文天祥等爱国诗人对杜甫诗中悲悯的内涵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也都具有一颗颗悲悯之心,诗人们并且做到将个人的时代遭遇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写出了一首首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他们的诗歌是深刻现实的写照,他们成为了无愧于祖国人民的诗人,更是国家和人民十分需要的诗人。
杜诗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发展到21世纪,杜甫已离开我们千年之久,但其人品、诗品仍在当代焕发熠熠光辉。近年来人情世风日益淡漠,别说对万物苍生,有些人就连亲情、爱情、友情都能抛弃,可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与之对比,杜甫的精神情怀犹如圣一般高洁,他对万物苍生的悲悯是永远存在的,只要人间苦难还在,他就用宽厚博大的爱去包容去拯救。
440mm, welding should be solid, welding in the welding parts with preservatives. 6.3.2 electrical power-istribution cabinets should be welded without special instructions, weld enclosure bottom corners, with base length in 20mm6.3 for the Cabinet fixed the leg bolts should use the original Cabinet. 6.3.1 electrical d equipment requirements,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cables and ducts. 6.2.9 outdoor cabinets, make appropriate rain cover.
范文五: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题目: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学 号: 201230080912
姓 名: 罗芳
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爱国主义诗人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唐朝的诗人、诗作虽然众多,但很多都已湮灭无闻,其中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
纵观杜甫的一生,安史之乱对他的影响巨大,使他更加心忧国家、贴近人民。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年间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挑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安禄山、史思明本人及其属下绝大多数都是胡人,因此这场暴乱带有民族矛盾的性质,当时则是唐王朝平息叛乱,是维护国家统一、制止分裂的正义战争。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创作了很多诗歌,其中有两首很具有代表性,一首是《春望》,另一首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作于安史乱军占领长安之后,杜甫困居长安,面对故都长安在战乱中凋敝、荒凉的景象,诗人抚今思昔,创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春望》中,杜甫以沉痛的笔触批判了安史乱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痛斥了战争的毁灭性后果,表达了杜甫反对国家分裂和向往和平的态度。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而这也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但是诗人深知,和平的取得需要付出代价,当分裂战争来临时,只有奋起反抗,才能用战争结束战争,用战争赢得和平,回归统一。
所以,杜甫又以热情洋溢的笔触地赞美了官军痛击叛军的胜利。公元763 年,
诗人听说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和开封等地,叛军头领纷纷投降,持续多年的“安史之乱”也由此结束,在极度兴奋的心情下,诗人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这首诗中,杜甫闻听收复失地,欣喜若狂。唐军的胜利使得分裂的国家统一,他又可以返回魂牵梦绕的家乡。这首诗也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比较《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歌,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都写到战争的胜负。但杜甫的情绪却是截然不同的。情绪上的巨大反差源于杜甫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念。在杜甫看来,唐军是代表国家的正义之师,而安史乱军则象征了分裂国家的不义之师。唐军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乱军的胜利则会使国家分裂。心忧国家、心系天下正是杜甫爱国情怀的博大之处。
人民是杜甫诗作中始终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战乱之中,诗人与人民一同饱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同情悲悯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但是,面对战争诗人绝不是空作悲叹、消极避战,而是热情地赞颂和肯定了普通百姓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高尚行为,这种价值评判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杜甫的这种高尚情怀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世诗人,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遭受到艰难困苦的时候,杜诗就更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从宋代以后,无数的爱国志士都从杜诗中间吸收营养,汲取力量。我们看北宋将要灭亡的时候,有一个爱国名将叫宗泽。宗泽坚决抗金,但是报国无门,朝廷掣肘他,他没有办法渡过黄河去杀贼。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纲也一样,在他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的时候,他亲笔题写杜诗,送给他的朋友,以此鼓励他的朋友。当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文天祥被抓到燕京去以后,关在狱中三年,始终不屈,始终坚持民族气节,最后从容就义。他在燕京狱中熬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他?皇帝都已经投降了,太后都已经投降了,家人都失散了,南宋已经灭亡了,他为什么还
要在那里为着维护民族的尊严,坚持民族的气节,就是不投降?是一种怎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中写道:“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我在一个刮着大风的屋檐下面,就是在监狱里面,展开一本书本来读,古人的道德光辉照亮了我。文天祥所说的古人的著作,其中首先就是杜诗。所以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写了《集杜诗》,他把杜诗的句子从原诗中抽出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诗,他一共写了二百首《集杜诗》,都是五言绝句。这说明一部杜诗就是支撑着文天祥的精神源泉,一部杜诗就是文天祥民族气节的核心内涵。我觉得,杜甫在这方面的巨大影响,是怎么估价都不过分的。我曾经听很多位前辈说过,当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候,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了,那时候很多流亡到重庆、成都的前辈,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吟诵起一首诗,就是杜甫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个时候大家觉得最能表达我们心情的就是杜诗。
杜甫并不是一人独歌,许多仁人志士都在应和。历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沿袭模仿着杜甫的创作道路,他的诗风和人格影响了一大批诗人。胡震亨评价杜甫诗歌:“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像后代的王安石、陆游、苏轼、文天祥等爱国诗人对杜甫诗中悲悯的内涵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也都具有一颗颗悲悯之心,诗人们并且做到将个人的时代遭遇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写出了一首首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他们的诗歌是深刻现实的写照,他们成为了无愧于祖国人民的诗人,更是国家和人民十分需要的诗人。
杜诗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发展到21世纪,杜甫已离开我们千年之久,但其人品、诗品仍在当代焕发熠熠光辉。近年来人情世风日益淡漠,别说对万物苍生,有些人就连亲情、爱情、友情都能抛弃,可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与之对比,杜甫的精神情怀犹如圣一般高洁,他对万物苍生的悲悯是永远存在的,只要人间苦难还在,他就用宽厚博大的爱去包容去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