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艰难的自闭历程
坦普尔·葛兰汀不喜欢洋娃娃和玩具,经常在聚会上大吵大闹,直到四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医生告诉她的妈妈:“你的女儿显然患有自闭症,我们建议她长期住院治疗。”妈妈没有听从建议,教会坦普尔说话,努力让她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坦普尔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科学天分,成为当今少数的牲畜处理设备设计、建造专家之一,同时作为一名成功的自闭症患者受到广泛的关注。2010年,根据她的自传改编的电影《自闭历程》上映,引发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和思考。
自闭症(autism)是一种神经系统发展异常而引发的疾病,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活动,经常做一些刻板和重复性的动作和行为。比如,坦普尔·葛兰汀从小就拒绝与母亲亲近和他人的碰触,并且喜欢重复撕纸这一行为。在1000个人中有1~2人是自闭症患者,随着对自闭症研究的深入和诊断标准的细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患有自闭症,自闭症作为一种特殊的神经类疾病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自闭症的痛苦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给自己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城堡,把自己和外部世界隔绝开来。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自娱自乐。这种社交回避行为从婴儿期就已经存在了,他们更少与他人进行对视,对自己的名字也不敏感。随着自己的成长,他们的社交能力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不能识别和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一部分自闭症儿童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孤独,他们也需要朋友,但交朋友和保持友谊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自闭症又被人们称为“孤独症”。
除了社交回避问题,自闭症患者还有沟通困难。有研究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自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能力的发展非常缓慢,电影中的坦普尔直到四岁还不能说话。就算以后能够开口讲话,词汇量也比较有限,理解他人的话语也比较困难。自闭症患者很少用语言要求他人做事情,当他们有要求时就直接拉着别人走到想要的东西跟前或者是不断重复某些词句。
另一个典型的表现是刻板和重复行为。他们会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比如绞手指、拍手等。还存在一些强迫行为,比如玩具一定要摆成一条直线;拒绝改变,喜欢事情维持原样,比如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等。最让父母担心的是一部分孩子会存在自我伤害的行为,这也是很多父母在照顾自闭症孩子时最大的压力来源。
大脑你怎么了
坦普尔的妈妈在得知孩子得了自闭症后问医生:“为什么坦普尔会患上自闭症。”医生的回答是:“儿童之所以患上自闭症是因为在某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缺乏来自母亲的关爱。”这样的说法给坦普尔的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亲子关系虽然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对自闭症研究的深入,这种观点被认为是片面的。
很多人猜想,是不是大脑里具体的某个部位在成熟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果找到病变的脑区就可以诊断和进行针对性治疗了。现实却没这么简单,自闭症患者的整个大脑似乎都出现了问题。有研究认为神经细胞之间交流出现了问题;也有研究认为是一部分神经细胞让很多重要的脑区联系过度,产生了功能的干扰和错乱;有的则认为大脑中兴奋和抑制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自闭症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某些行为。
研究者针对自闭症还提出了认知方式上的假说。假设在大脑中存在两个小人儿,一个小人儿主管人们的情感,另一个小人儿管理智。对于自闭症患者,他们大脑中主管情感的小人儿太弱小,以至于他们不能很好地和别人有情感上的交流,而主管理智、理性的小人儿太过强大,所以出现了很多僵化和刻板行为。
自闭症与天才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脑子里,一区一区运作得非常好,但是联结上神经的分支却不够,就好像海淀区交通很通畅,你非常熟门熟路,朝阳区交通也很通畅,你同样非常熟门熟路,但是海淀区跟朝阳区之间却在堵车。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自闭症的孩子经常有某些非常惊人的才能。比如坦普尔,在电影一开始就说:“我和其他人不同,我用图像来思考并将事物联结起来。”坦普尔对图形的排列组合非常敏感,这样的天分也帮助她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牲畜处理设备设计、建造专家。她接受电视采访时透露,她的大脑曾经接受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她的视觉皮层是一般人的两倍大。
或许你会很轻易地将自闭症和天才放在一起,现实情况却让人失望。尽管有一部分人确实存在某些超于常人的认知能力,但是大约有一半的自闭症儿童属于重度到极重度智力低下,有1/4属于轻度到中度智力低下。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智力越高,后天的发展越好,坦普尔就是属于高智商型的自闭症患者,再加上自己顽强的毅力,她取得了成功。
未来值得期待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对自闭症的研究结果仍然不明朗,现阶段并没有治愈的良方,只能通过后天的干预去改善。对于很多拥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来说,父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坦普尔能够作为一名成功的自闭症患者,出现在公众面前,除了她本身的高智商和毅力,她身边的人都在鼓励和支持着她。她的母亲、阿姨和老师,给了她信任和希望,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特别和天分。他们不因坦普尔造成的某些社交尴尬而责备她,在他们心中坦普尔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但这并不影响坦普尔人生价值的实现。
医学上为了诊断和治疗将人分类,贴上标签,但是作为生活中的人,我们在看待那些孩子或者成人时应该学会忽略他们身上的标签,而是看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需求。他们也渴望尊重,渴望友谊,渴望被理解。
Accept difference,not indifference.包容差异,拒绝冷漠,就从这部电影开始。
编辑 黄玲
范文二:艰难的奋斗历程。
哈佛管理者精英宣言里有这么一段话:我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宁。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最近在易发看了一位期友标题为《止损的威力》的帖子,大意是自己的15万资金在坚持严格止损的情况下,仍然受到很大损失,我感觉到这篇文章的言语之间透露出了对止损的疑惑,其实lq1698已经解释的非常好了“止损是成功交易的必要但不是充要条件”。说到操作失败的原因,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仍然和曾经的我一样屡战屡败的期友们一些启迪。
在我入市一段时间后,我的资金开始缩水,屡战屡败的交易状态让我尝试到了期货那种不可琢磨的性格,市场似乎总是在和我作对,我感到很迷茫,在一次闲谈中,我问一位在公司成立时就开始工作的盘房工作人员:你见过有人拿着赢利走出这个市场吗,她说:早年做国债时有一个老头曾经把资金翻过数倍后离开了公司,在之后就没有人能拿着赢利走出公司,公司中每年都会走掉一批老客户,又会补充进一批新人,而且周期通常是一年,多少年来不断的重复这个定律。这些话让我更加迷茫,回头看看公司里的这些客户,有谁不是抱着“我是最优秀的”心态在重复屡战屡败这个现实,而我呢,也和他们一样。难道我的命运注定是要被淘汰出局吗,为什么,难道自己以前途为代价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难道自己选择错了吗,难道市场并不存在一种解决方案或者存在这样一种方案却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及的吗,不,我坚信市场存在一种解决方案,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很聪明,很优秀,是“人中之人”的“可怜虫”究竟错在那里呢,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样聪明,可为什么在市场面前如此的不堪一击,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期市中必胜,而结果都是被踢出市场呢,我无法找到答案,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找到的。
经过几年的苦苦追逐,随着一套长线交易系统的建立,无论思路还是交易手段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所有的失败感都一扫而光,再回头去解答当初的疑问,一切问题都是如此的清晰。 期市中亏损的方式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散户的共同特点是资金进一退三,最终被扫地出门(当然不包括经纪,他们的特点是经常一笔交易就将资金打光了,对待别人的资金极不负责任,希望我这么说不会伤害那些还有良知的经纪),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原因是缺乏对市场的正确认识,一套正确交易理念和交易策略的建立是基于两个基础,一为对市场的正确认识,其二是对人性特征的正确认识,这两个基本条件中任意一点有问题,交易都无法成功(我指的是持续而稳定的获利)。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是先有对市场的正确认识才会过过渡到对人性特征的正确认识,交易系统正是建立于这两个基础之上,遗憾的是我所接触到的所有人包括那个时候的自己仅仅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根本就谈不上对市场的正确理解,失败也就成为必然,根据这个市场的定律,绝大多数人注定无法真正认识到这两点,也注定会被淘汰出局,真的是很残酷的。
我们对期市的理解的过程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人生的理解过程很相似,我清楚的记得我在上三年级时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明白了大人们的世界不过如此,18岁时我已经认为我是一个大人了,而当我从学校出来之后我却发现我对社会是如此的无知,在社会中是如此的无助,我才明白我在社会这所大学中才刚上一年级,15岁时觉的14岁时的自己很幼稚,18岁时又觉的15岁时的自己很幼稚,现在的自己很“成熟”...........。这样的想法重复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今天只是昨天的明天,也同样是明天的昨天,自己没有变,只是自己的心在自以为是而已,我想这样的感觉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我们的目光有
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只能理解我们所经历过的。
期市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从进入期市开始就如同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一个人都处在不同的年龄段中,但与人生不同的是绝大部分人都中途夭折了,只有少数人最终迈向了辉煌。
而放眼身边的散户,与许多文章所说的散户不善止损相反,身边的同志们大多可以坚持严格止损,尽管止损的方式和依据各不相同,但在止损上都没有什么问题,都明白止损的重要,尤其是一些老期友。可是大多数散户所犯的错误恰恰不在于此,最典型的一种错误是依据基本面,持仓和成交量,持仓排行,或害人不浅的技术指标,甚至所谓的盘感等等各种方式对行情进行主观判断却忽略掉最重要的价格,并将此做为进出场的依据,整个操作过程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漏洞百出,连基本的顺势交易都做不好,经常迷失在行情之中,最可悲的是谁都明白顺势的重要,只是实际操作时做不到或忘掉了(在此轮大豆行情中,我就看到许多有过出色言论的易发期友大建逆势头寸,可见言行不一也是一个极普遍的现象)。而少数能够顺势的,却又因为资金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而最终导致亏损,其次没有完善的交易规则或有交易规则却不能严格遵守也是导致失败最普遍的一个原因
归结起来,成功的交易过程是一个整体,“止损”,“长线“,”顺势“这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正确交易技术建立的基础而已,还是那句话,这些条件只是成功交易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做好了严格止损而没有完整的技术,资金管理做的好只能保证你慢慢流血死亡,是无法带来成功的。这样说来,大多数散户失败的原因就很清晰了,缺乏对市场及自身的正确认识,缺乏完整,严密的交易规则和策略是多数散户必败的根本原因。
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比谁聪明,也没有所谓的天赋,我想我与身边人不同的一点仅仅在于我严格遵守了被许多人认为是陈词滥调的交易戒条,而且区别仅此而已。
期货在我心中曾经是一个难解的心结,相信大家也同我一样,经历了多年执著的求索总算打开了这个结,真相是如此简单,追逐的过程却是如此艰难,每每看到论坛中曾经象我一样迷失在期市中的这些朋友就会有一种欲言又止的冲动,今天这篇文章就算是个小结吧,希望能对我的战友们一些启迪和鼓励。我应该承认的一点是我的思路仍然受制于我自身目光和经历的局限性,但你我都应坚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驾着自己的宝马车站在大海边迎着海风默默的回顾自己那艰难的奋斗历程。
范文三:我的艰难历程
我的艰难历程
那是一个学校放假的时候。下午3点半,学生们依次离开了学校。我要等女儿放学,在办公室闲着也是闲着,就改了一会卷子。一直到快五点的时候,才和女儿一起朝学校门口走去。
走到假山旁,迎面碰到了我们的校长李英华老师。我很尊敬地叫了一声:“李老师!”作为学校最大的领导,我原以为他只是会轻微点一下头,或嗯啊地应付一下。但是我错了。他却说:“某某,现在才走啊。”我真没想到他会这么和蔼,这么慈祥。而且他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我真的好感动啊,简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我以为李校长早已经忘掉了我的名字了。我以为我从前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被大家遗忘了,包括我的名字。我根本没有奢望校长还记得我的名字。因为这两年我命里犯小人。当年,有人看到我成绩辉煌,被领导重用,于是就眼红,心存妒忌,暗地里给我下黑手,使绊子,造谣,诽谤...... 真是高处不胜寒啊!我开始并没有当回事,但是时间久了,他们终于得逞了。我被打到了高一,我教的班,哪个班成绩好了,学校就会给我要回去,送给别的老师,然后让我拿成绩烂的班和人家比。无论什么荣誉,什么奖励都跟我毫不沾边。我这个被遗忘的人,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地,在泥泞中前行。没有人知道我的艰难和辛苦,更没有人知道,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我抹过多少次泪水。
我后来被领导误会得很深,被整得很惨。即便是我非常努力地工作,也改变不了被不公正对待的命运。我就是苍茫海面上的一叶扁舟,孤单的一条小船,怎么能够抵御得了惊涛骇浪?我这个曾经活泼自信的女人已经被打压得很脆弱了。我真担心,哪一天不小心碰到就碎了。我开始信仰禅宗,追求着心中片刻的宁静。
在办公室里,看到那些名利双收,志得意满的人们,那么轻松,那么骄傲,连说话的语调都有掩饰不住的优越感。我好羡慕她们啊。而我这个被领导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人,显得是那样的卑微和弱小。作为一个没有后台,没有背景,心气又很高的女人,我无可奈何。难道善良和单纯的结果就只能是这样的吗?我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像她们一样歹毒的女人。那样的话,我也可以用同样阴险的手段去报复。可是,本性是改变不了的,我毕竟不是。现在,没有人可以救我,只有我自己去调整我的心态。在勾心斗角方面,我是一个没有什么出息的女人,说话,不会说难听话,动手,又下不了手,只会一个人偷偷地难过。我对领导灰心了,对学校失望了。对于我的事业感到迷茫。我因为生病辞去了班主任的工作,没有机会见到校长,我想校长对我的看法只能是从那些小人口中得知了,所以我相信,校长对我的误会一定是根深蒂固。我也不去想翻身了,就这样混日子吧。只是可惜了我的梦想,我的事业,我的前途。因为我已经没有了自己的舞台。
今天的校长让我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其实校长还是从前的那个校长,依然那么客气地对我。虽然是有小人陷害我。可是我总不能因为这样,就对学校对领导失望,对自己的事业前途灰心吧?如果真的这样下去,不是正中了小人的计了吗?我是这所学校的拓荒者,应该贡献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力量,为了不辜负学校和校长对自己曾经的信任和栽培,为了所有关心自己,支持自己的人,努力奋斗,不作出一番成就誓不罢休。
遭遇小人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要有勇气去面对,勇敢克服困难,战胜自己,走出来。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在小人面前要活得更漂亮,更精彩!
是啊,我想,我就是一颗小草,笑对阳光、风雨。顽强地历练我的人生。即使输掉一切,也不能输掉自信和微笑!
范文四:艰难的和平历程
作者:时晓红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8年11期
1998年4月10日,在美国前参议员米切尔的主持下,北爱尔兰8个党派的领导人、英国首相布莱尔、爱尔兰总理埃亨,在持续了30多个小时的紧张谈判后,终于以55票对23票的结果,通过了关于北爱尔兰未来政治地位和和平的协议。1998年5月24 日经北爱尔兰全民公决正式通过该协议。北爱尔兰人充满暴力、镇压和歧视的历史从此掀开了希望的一页。本文拟就北爱尔兰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平协议的特点以及和平协议最后达成的原因等问题做一论述。
一、由来已久的民族和宗教矛盾
北爱问题是由来已久的民族问题,是历史上爱尔兰问题的延续。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12世纪时,被英格兰诺曼王朝占领。1641年10月,趁英国革命之际宣布独立。克伦威尔于1649年8月率大军登陆都柏林,并占领了爱尔兰沿海的大片土地。 爱尔兰人被劫掠以后,有的变成了英国地主的佃农,有的变成奴隶被运往美洲,受尽折磨和苦难,从此,英爱之间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1801年英国和爱尔兰签定了《英爱同盟条约》,成立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爱尔兰成为英国的第一块殖民地,受尽了剥削和压迫。从此,爱尔兰人民开始了长期的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879年,爱尔兰人民成立了“土地同盟”,领导人民抗租抗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也开展了自治运动。1905年,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新芬党成立,为争取爱尔兰独立而积极斗争。1916年领导了都柏林“复活节起义”,起义失败,几千名起义者牺牲。
1918年,英国大选,爱尔兰议员在都柏林成立了自己的爱尔兰议会,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组成临时政府,组成共和军,解放了爱尔兰大片的土地,要求英国政府承认爱尔兰独立。 英国政府被迫于1921 年12月与爱尔兰临时政府签定了和约,承认爱尔兰南部26个郡为自由郡,但北方6个郡仍留在英国, 英国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37年,爱尔兰宣布成立共和国,1948年宣布脱离英联邦,1949年,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与此同时,英国议会通过了《爱尔兰法案》,重申对北爱的主权,并声明“没有北爱尔兰的直接同意”,北爱将不会终止作为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爱两国对北爱的主权之争,是北爱冲突的根源。
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的东北部,面积1.412 万平方公里, 人口160万,60%为英国后裔,40%为土著后裔,前者信奉基督教新教, 主张北爱留在英国;后者信奉天主教,在北爱尔兰的归属问题上,主张回归爱尔兰。双方格格不入,教派冲突连年不断。1956年,致力于爱尔兰统一的新芬党领导下的爱尔兰共和军开始在北爱活动。60年代末,局势开始恶化。共和军和英国军队直接发生冲突。1972年,英国宣布解散北爱议会,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1973年,就北爱尔兰的归属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人愿意留在英国。对此,新芬党领袖和爱尔兰共和军坚决反对,爱尔兰共和军宣布自己不再属于“自由郡”,开始了争取南北爱尔兰统一的长期斗争。
二、和平协议的特点
70年代以来,英爱两国政府都不断谋求解决北爱问题的途径。1993年,双方同意通过谈判和合作的方式结束北爱的分裂局面,并承诺北爱所有政党只要停止暴力,都可以参加谈判。随后,爱尔兰共和军和新教徒组织先后宣布停火。1995年,北爱尔兰的归属问题进入了谈判阶段。由于在解除共和军武装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未能达成协议,北爱和平进程出现逆转。1997年,英国工党上台后,高度重视北爱尔兰问题,极力推动北爱和谈。1996年6月,谈判重新启动。在20 多个月的艰难谈判之后,1998年4月10日, 英爱两国政府以及北爱尔兰各主要政党签署了北爱和平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有:北爱尔兰仍然是英国的一部分,除非边界以北和边界以南的绝大多数居民决定实现南北爱尔兰统一;爱尔兰共和国应放弃长期以来对整个爱尔兰岛的领土要求;北爱尔兰议会每五年进行一次选举,其权限包括农业、财政、卫生和经济发展;组建一个12人的内阁,实行确保双方在内阁中都有代表的安全机制,并且阁员必须是赞成以民主及非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人士才能入选;成立一个新的南北爱尔兰政务委员会,就对双方都有利的领域进行磋商和采取行动,该委员会和议会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双方承诺设法尽可能施加影响,争取在两年内裁军,最迟从1998年6月份开始; 英国承诺将使北爱尔兰的非军事化推进到和平时期的水平,并放弃一切在紧急状态下采取行动的特权;成立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就未来的管辖问题提出建议。
和平协议达成的实质意义是,英国结束了26年来对北爱尔兰的直接管治,由北爱尔兰人自己管制北爱尔兰,并使原来敌对的两派在议会制度下联合起来,共同行使管治权,同时,又顾及了北爱尔兰与伦敦和都柏林的关系。该协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该协议最大面积地代表了各政党的意愿和利益,对保证协议的切实实施打下了基础。签署该协议的代表包括英国政府、爱尔兰政府、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有新芬党的参加,就保证了爱尔兰共和军的停火承诺,爱尔兰政府的参与,就为占爱尔兰60%的亲英新教派接受协议提供了保障。英国政府的参加,为协议得以通过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保障,同时也就获得了与英国一直保持“特殊关系”的美国为主的国际社会的支持。协议签定的第二天,英国首相布莱尔就邀请了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梅杰、反对党领袖黑格赴北爱尔兰帮助说服各派人士支持协议,还适时地出台了帮助北爱尔兰恢复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并在北爱尔兰事务大臣的安排上考虑到了协议的顺利实施。
其次,该协议确立了各政党、各部分、各派别之间的相互依存、互相钳制的关系。协议中规定了南北双方的义务和权利的统一,并保障了双方的合理而有序的关系,如12人内阁确立了双方在内阁中都有代表的安全机制,新的南北爱尔兰政务委员会确保了双方的互相牵制;英国政府放弃一切在紧急状态下采取行动的特权和爱尔兰政府放弃对整个爱尔兰岛的领土要求等使两政府之间有了互相限制的条件,从而平衡了各种力量。
再次,为北爱尔兰各党派提供了权力共享、民主、平等、和平共处的机会。协议的内容把爱尔兰南北方、北爱尔兰内部各种派别的关系以及爱尔兰、北爱尔兰和英国的关系划定在一种权利共享、机会平等、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中,使原来敌对的两派在议会制度下联合起来,共同行使管治权。
最后,该协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做实施的保障。协议的最后一条规定,该协议只有经爱尔兰南北全民公决方能生效,确保了协议实施的群众基础,代表了大多数公民的意愿。
三、协议得以达成的原因
此协议的达成是北爱尔兰在1921年被分割以来政治安排中最重大的变化,结束了北爱尔兰几十年的暴力冲突,为北爱尔兰人民实现永久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协议得以达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长期以来的流血冲突,特别是近30年来,各党派、各教派之间的武装争斗使北爱尔兰人民长期处于暴力之中,人民渴望和平,这是协议得以达成的最根本的原因。1921年以前,爱尔兰人民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1921年起,爱尔兰自由邦之间的内战开始,单在1922年动乱中,北爱尔兰就有232人被杀, 其中包括两名议员,近千人受伤,财产损失无数。此后,便是亲英新教派和主张爱尔兰南北统一的天主教派之间的武装斗争。30年来,暴力恐怖活动导致数以千记的无辜群众死于恐怖暴力活动之中,数万人受伤,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痛恨暴力,渴望和平,强烈要求各派别、各党派停止冲突,和平谈判。
第二,有利的国际环境与世界各种力量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了和平协议的签署。自冷战结束以来,整个世界和平民主之风劲吹,冷战思维渐渐被人们摈弃,世界各地的民族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纷纷得以合理解决,为北爱尔兰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世界各种力量出于各种不同的考虑,对北爱尔兰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其中美国的参与对该问题的顺利解决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之所以如此关注北爱尔兰问题的解决,主要出于政策上的需要。首先,克林顿入主白宫得益于美国爱裔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美国的总统中期选举即将开始,而在美国的爱尔兰后裔就有4000余万人,北爱问题和平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一部分人的民族感情,并直接影响即将选举的选票。其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便确立了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国地位,随着海湾战争的胜利和波黑和平协议的签定,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和世界警察的地位更加巩固,美国积极推动北爱问题的解决,无疑将在这一地位上再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将再次显示美国的世界领袖的风范。最后,北爱问题的解决,将使美英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也是克林顿政府以实际行动支持英国政府的最好的表现,这对于巩固美英一百多年来的“特殊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美国在北爱各方之间积极斡旋。1994年,克林顿亲自出马,对共和军和新芬党施加影响,最后促成双方停火。1995年,克林顿在华盛顿组织了北爱尔兰投资会议,把英国、爱尔兰政府,北爱尔兰各主要政党的代表首次聚集在一起,讨论北爱尔兰的前途问题。同年,克林顿亲自访问英国、爱尔兰、北爱,进行多方斡旋,并不惜精力和物力促成各方坐在一起。自1986年成立了爱尔兰国际基金会以来,美国政府的资助已达4.55亿,同时许诺,北爱尔兰一旦实现和平,将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并任命他所信任的美国前参议员米切尔担任北爱和谈主席。
除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力量也以各种方式促进和平协议的签署,欧盟15国表示将提供资金给予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法国总统希拉克、爱尔兰总理埃亨等对和平协议的签署都做了最大的努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爱尔兰政府,在解决北爱问题的全过程中,以大局为重,多次做出让步。首先表示放弃对北爱尔兰的领土要求,使英爱两国在北爱的体制问题上顺利达成协议;1997年6月, 在爱尔兰共和军的武装解除的敏感问题上,与英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方放下武器,呼吁建立“解除武装委员会”,在关键问题上,做了重大让步,确保了和谈的进行。
第三,现届英国政府对北爱尔兰问题的积极态度是促成该协议的动力。工党政府之前的历届英国政府在北爱尔兰的问题上,都采取了较强硬的政策,与北爱尔兰亲英派——北爱联合党合作,而对共和军及其政治组织新芬党则采取高压打击政策,坚持共和军先投降,再进行谈判,所以,虽多次谈判,但最后都没有结果。英国工党历来以政策缓和、群众基础好著称,1997年5月上台后, 把北爱尔兰问题的和平解决看作是本届政府的历史责任。布莱尔也表示,工党政府愿为北爱和平承担一切风险,宣布将在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举行有关北爱前途的多方会谈,表示了彻底解决北爱问题的决心。首先,工党政府对统一党和新芬党实行一致的政策,即软硬兼施。一方面劝说统一党改变其狭隘的地方主义,同时,又威胁统一党,如果不合作,他们在北爱尔兰问题上将没有发言权,将来更没有统治权。与此同时,积极同新芬党接触,并两次接见新芬党领袖,改变了过去的对立态度,并对新芬党谈判条件做了让步,谈判和缴械同时进行,同时警告这是给予新芬党的最后机会,如果共和军不停火,新芬党就不能参加谈判。1997年9月,举行了多方会谈, 打破了几十年来的和平进程的僵局。在谈判破裂后,布莱尔穿梭于各党派之间,积极斡旋,为和谈扫清障碍,缓和了各党的紧张关系,使得冲突双方又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工党政府在和谈期间不给任何政党否决票,以保证和谈的顺利进行。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布莱尔还亲自赴北爱参加谈判,敦促各方捐弃前嫌和偏见,握手言和。在1998年5月22 日全民公决通过之后,1998年6月2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又一次亲赴北爱尔兰,就在押犯和北爱尔兰的准军事武装等遗留问题进行斡旋,以期彻底解决北爱尔兰的和平问题。
此协议是北爱尔兰和平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原定5月22 日的全民公决已以71.12%的赞成票通过, 这标志着协议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要实现北爱尔兰的长久和平仍需要很长的过程和巨大的努力。解除准军事武装将是未来最棘手的问题,爱尔兰共和军中的强硬分子已成立了分裂组织“持续军事组织”,准备开始新的斗争,暴力恐怖活动不断;统一党的民兵组织也在磨刀霍霍;亲英的北爱各党和新芬党内部也出现了新的分歧。释放被关押的准军事组织成员,改变北爱的法律和政治体系等问题,将是以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北爱尔兰的和平,不是一纸协议能全部解决的,还有许多艰难曲折。
范文五:艰难的寻根历程
艰难的寻根历程(一)恪公三十二代孙文进公墓志铭的发现
我的家族一直生活在原渝州巴县、后重庆府巴县、今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我们都知道家族入巴县始 祖及其后多代先祖的墓地在距歇马镇四里多路的皂角山,传说有有先祖 “ 去世后封侯 ” ,有先祖 “ 总督过云贵 川军务 ” ,有先祖人没有回到巴县, “ 回来的是墓碑和骨灰 ” , .......... 。去年 10月在我家族的祖坟地一带 发现了我的十三代祖、恪公的三十二代孙文進公的墓志铭残片,今年 6月在我老家的 “ 玉皇观 ” 山上发现了 我清初乾隆初年先祖们所刻的文進公墓志铭,经对其文字的反复辨识,结果如下:
明資政大夫刑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諡恭襄李公墓志铭(并序?)
明山西按察使右僉都御使應天巡抚张佳胤撰文
嗣子伯生明嘉靖進士、翰林撰盖 明陕西参政陳觀思賢書丹
公諱文進,字先之,号同野,巴縣人,明嘉靖進士,李唐皇室之後,唐吴王裔諱景翱入渝州巴縣,公为其 二十六代孫,生於明正德戊辰,卒於明嘉靖壬戌。總督宣大山西军務,巡撫浙江大同。歷给事中,劾權貴 不職,晋都御史。執訊獲醜,所向有功。歴刑部尚書。铭曰:
文經武緯 威標铜柱 海宴風清 中臺望重
金貂麗日 儼劍前旄 天恩世禋 荣昌萬年
盛嵗高位 時不佑君 身去魂還 魁歸故里
岷峨圭璧 巴邑人龍 渝州威鳯 洪揚佳聲
山河灔澦 珠璣错落 辅佐吾皇 安邦定国
佛佑先之 神仙开路 天地長存 刻石記銘
石刻上后边的注释是:
文進公仙逝於山西大同,明万萬歷癸自大同歸葬巴縣梁灘里鄭家崗东北侧虎形地。 ........ 清康熙初西溪桥 吴姓冒認文進公墳莹爲其祖墳(我注:当时我避乱到贵州的先祖应芳公尚未返回), ....... 。
文進公五代孫仁龍、變龍、秀龍、仕龍,六代孫 ...... 敬?
我不敢保证我对先祖们复制的文進公墓志铭石刻的辨识字字都是对的,若宗亲们发现有明显错错讹,请赐 教!
由以上墓志铭内容可知我们是大唐吴王恪公之后裔。又因有景翱公之父李映公的墓志铭为证 —— 见《唐 代墓誌汇编续集》我文進公的二十六代祖景翱公为恪公六代孫、千里公之七代孙,所以我们还是恪公长子 千里公的裔孙。
附录:景翱公之父李映公墓志铭如下
唐故处士李府君墓志铭并序①
[嗣子景祥撰 ]
先君讳映,字用晦,陇西狄道人也。六代祖太宗皇帝,五代祖吴王恪,高祖成王千里,曾祖天水郡王禧, 祖郕国公峒,考成纪县男定。公高尚不仕, □ 志丘园。大中八年九月廿二日终于梓州,春秋八十有七。夫人 太原王氏。有子三人,长曰景叔,幼曰景翱。处女二人。以来年闰四月十八日归袝先茔宅于太夫人坟之西 北隅,从权礼也。饮泣抑情,虑为铭曰:
柱史遗苗,玄君仙裔。白马将军,赤龙皇帝。枝分叶疏,派别流细。知命乐天,韬光避世。 □□□ 秀, □ 耀助 灵。聪颖天授,才业时倾。说 □ 戴席,学 □□ 经。智逾对日,辞偕应星。既修乎业,亦进其德。空叹名闻, 终嗟命塞。大志渐鸿,忘机退鶂。贞操自 □ ,栖心处默。因依岩薇,放荡园林。泉石养志,松筠赏心。兰朋 汗侣,宣碁夜琴。飞觞染翰,园抚歌吟。礼丧其真,天其 □ 志。孟既先倾,仲当后嗣。缅惟祖宗,保其禄位。 绍继封袭,以昭不坠。 □□ 在嫡,承家惟良。匪为冢子,胡可袭王。寻亲访保,漂流异乡。荣卫气屋,遐荒
瘴毒。疾遘膏肓,命随风烛。屠裂摧绝,哀泣 □ 哭。去殁郪川,归经褒谷。落落孤坟,峨峨双关。惨雾朝飞, 愁云暮结。恨起残阳,悲生新月。欲播嘉声,贞石不灭。
注 . 以上李映公墓志铭可见于由周绍良、赵超主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出版的《唐代墓志汇编续 集》第 1005页。
艰难的寻根历程(二) —— 文進公之父李邦公《墓表》的发现:
在唐曹王明公裔孙公权宗亲的帮助下,去年下半年,我们在 1997年由齐鲁书社出版的 “ 四库全书存目 丛书 集部第 100册 ” 的《赵文肃公文集 23卷》的 521— 522页上查到了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赵 贞吉所撰
户部贵州司员外郎李公墓表
李大夫墓表表李大夫遗行也。大夫諱某,字某,世为巴县人。
史某曰:於乎!盖予读李大夫行事,太息以为难,又所親睹闻也。初,李大夫受《尚书》於巴里周生, 已而鸣文诸生中,无当之者。荐禮部一再试,棄去,授江南教谕。以親侍养故,忍卑处此。其盛年已独抗 意若此。
尝校文云南,至夜斥赂金夫,遂大倾动部使者。嗟乎!此又与谢故人事何以异哉!
久之,知蒲圻、知徐州、同知于徽,历三劇县郡,聲能显扬。天子异之,擢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无 几,自引病免。大夫之治圻,使盗贼奔放山籔无警。大猾王偉遭竄遂失势,伏结客期刺令。客怀刃至令所, 见令行刑平,大诟嚣偉:“ 令仁人也!害仁人有天殃 ” 。即持偉自投去。终令去,任民亦阴持衞,令偉不得 逞徐南北舟车之冲。敝坏久,大夫抚强氓隶,岁减杀十七省疱癛费。如之招徕流亡,赈其乏饥,复流民三 千余家。散睚眦之党,禁轻死之狱,变轻儒之俗,谕以长厚之令,画壁章程,期行久远。徽故讼府也,又 多贿狱,大夫廉平孜孜,邻狱不决,皆移于徽。当大夫之勤于三试,有劝自爱者,大夫泫然曰:“ 始吾俛尔 籍,寸禄为亲也。今无及矣,盖尽力于州县以报天子,不知其可已 ” 。
及为郎,郎故雍容高显也,又慨然曰:“ 吾以卑始,奚以荣终?以勤苦始,奚以逸终 ” ?一旦决引去,语 曰:“ 观志于此,其志可测哉 ” !
时乙未春大夫仲子文進亦试進士入等。上命李進士侍親歸,人以为荣。大夫歸,掃舍事周先生益谨。 杜门居几岁, 寻卒六十一。 大夫平生孝友倜傥慈惠, 宗旧赖之。 大夫教子严, 嗣子文遠以孝称, 仲子 (文進 ) 以谏显于时。
赵子曰:初大夫掷金滇中,名动唐御史,后御史为都御史,治漕于徐,故大夫卓然冠徐,政前后无与 并,岂非异哉!御史名龍。
内江师院官长驰教授在其《赵贞吉诗文集注》一书中注:李文進 (公元 1508年 — 公元 1562年 ) ,字 先之,号同野,四川巴县人。
注 . 文進公之父李邦公的《墓表》中称李邦公 “ 世为巴县人 ” ,这与文進公《墓志铭》中称文進公为唐后 期 “ 入渝州巴县 ” 的 “ 景翱 ” 公之二十六代孫是吻合的。
而我们清代初期的先祖于乾隆庚申年留下的石刻 “ 世系 ” 中却又出现了麻城季八公第二子 “ 玄中 ” 公的名 讳,这究竟是何原因?详情请容我过后再续。
纠错:
“ 由以上墓志铭内容可知我们是大唐吴王恪公之后裔。又因有景翱公之父李映公的墓志铭为证 —— 见 《唐代墓誌汇编续集》我文進公的二十六代祖景翱公为恪公六代孫、千里公之七代孙,所以我们还是恪公 长子千里公的裔孙 ” 中的 “ 景翱公为恪公六代孫、千里公之七代孙 ” 应为 “ 景翱公为恪公六代孫、千里公之五 代孙 ” 。
艰难的寻根历程(三) —— 揭示先辈在字辈和碑刻中留下的隐蔽信息
一、我族字辈中的隐蔽信息
在尚未发现我的十三代祖文進公的墓志铭之前,我们先发现了我明代先祖所定字辈中的隐蔽信息。
我们现在所用取名的 “ 字辈 ” 是
“ 白 (伯 ) 永嘉应 龙如仁义 承先继述 世代兴荣
天锡洪文 家国显庆 祖肇宗钦 祥开德政 ” 。
由于我们明末清初到贵州遵义避难四十二年再返回祖居地重庆府巴县的 “ 应芳 ” 公为照此 “ 字辈 ” 取名的第 4代,而 “ 应芳 ” 公是生于明崇祯乙亥年即公元 1635年,为我 “ 嘉 ” 字辈先祖第八子, 1647年间避难离重庆 时 12岁, 且我家族现在已有了照此 “ 字辈 ” 取名的第 16代人, 故而可断定我们的 “ 字辈 ” 应该是在 1520年 前后开始使用的,其中 “ 白 (伯 )” 字辈先祖当生于约 1520年前后。
我们的 “ 字辈 ” 是一首共 32个字的八句四言诗,寓意明确,寄托了先辈对后人的祈望与期盼,直读下来琅 琅上口,印象深刻。特别,字辈中的后四句
“ 天锡洪文 家国显庆 祖肇宗钦 祥开德政 ”
更显雄心和豪迈之气。
以前,有长辈告知:我们先祖留下的字辈是有 “ 讲究 ” 的,但直至 1995年,我等才发现我族的 “ 字辈 ” 白永嘉应,龙如仁义,承先继述,世代兴荣,
天锡洪文,家国显庆,祖肇宗钦,祥开德政
是一首 “ 藏头诗 ” ,其 “ 藏头之意 ” 是 “ 白 … ,龙 … ,承 … ,世 … ; ……” ,即
“ 白龙承世,天家祖祥,永如先代,锡国肇开。
嘉仁继兴,洪显宗德,应义述荣,文庆钦政 ” 。
由此,联系史料和有关李唐皇室的传说,我们当时有下述分析:
1. 由于史书和民间称唐太宗世民皇帝为白龙转世 —— 《旧唐书》 载太宗皇帝降生时 “ 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 ” , 而民间则直接称太宗皇帝为白龙转世 (在戏剧舞台和银屏中常有唐太宗着白袍白盔、骑白马的形象 ) ,所以 “ 白龙承世,天家祖祥 ”
这两句应该是我定 “ 字辈 ” 的先祖在明白无误地告述族人:我们是天家 —— 天子之家 —— 李唐皇室的后代, 且为太宗皇帝的传人。
而唐吴王恪公之长子成王千里公的五世孙李景祥 (时居住在今四川三台 ) 为其父亲李映公所撰写的墓志铭, 李景祥述说自己的家族史时就说太宗皇帝是 “ 白马将军 赤龙皇帝 ” 。
目前在太宗皇帝众多后裔分支中我们仅见到这一支如是称颂自己的太宗先祖,而以 “ 白龙承世,天家祖祥 ” 和 “ 白马将军 赤龙皇帝 ” 来述说自己家族之源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 这里 “ 白龙 ” 是否为 “ 白马将军 赤龙 皇帝 ” 的简称也未可知也!
2. 注意 “ 锡 ” 为 “ 赐予 ” 之意,因而接下的 “ 永如先代,锡国肇开 ” 这两句则进一步指出我分支 “ 大房 ” 的 “ 始祖 ” 应该是当时被封的一个有 “ 国号 ” 的 “ 亲王 ” 。
如,有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的四世孙嗣曹成王李皋所撰写的碑文中说:李皋 “ 其先 (曹 ) 王明,以太宗子国曹 ” 。
那是否也可说吴王恪公 “ 以太宗子国吴 ” ?
3. 再回到我们 “ 公开字辈 ” 中的 “ 家国显庆 ” 一句:史书载 “ 唐中宗 (庐陵王 )” 是生于 “ 显庆 ” 元年的,故取名 “ 显 ” 。这里 “ 显庆 ” 是国家的年号, “ 李显 ” 是个人的名字,所以有 “ 家 ” 也有 “ 国 ” ,因之 “ 家国显庆 ” 。
又,曹王李明在 “ 显庆中,授梁州都督,后历任虢、蔡、苏三州刺史 ” 。
而 “ 吴王 ” 李恪于 “ 显庆 ” 五年被 “ 平反 ” 且被追封为郁林王。
这个 “ 显庆 ” 的年号对 “ 唐中宗 (庐陵王 )” 的子孙、曹王的子孙、吴王的子孙似乎都有些特殊的意义。
总之,我们分析以上 “ 白龙承世,天家祖祥 ” 、 “ 永如先代,锡国肇开 ” 、 “ 家国显庆 ” 这两句也许意味着我们
的先祖为唐代的某一个 “ 亲王 ”—— 一等亲王, “ 一字王 ” ,如 “ 吴王 ” 、 “ 曹王 ” 等 .
二、我先祖留下的石匾中的隐蔽信息
去年十月初,在我皂角山祖坟地发现我文進公墓志铭残片的同时,还发现了我先祖留下的一块石匾 —— 制 作年代待考,其上刻有 “ 终焉龍藏 ” 四个大字。
直解 “ 终焉龍藏 ” 四字,其字面意思似应为 (这里是 )“ 龍安息和藏身之地 ” 。
但将 “ 终焉龍藏 ” 四个字倒过来念,又是 “ 藏龍焉终 ”——“ 藏龍岂会终结 ” ?
而 “ 龍 ” 旧时是皇家的化身, “ 终焉龍藏 ”——“ 藏龍焉终 ” 是否在告诉子孙们:
尔等是李唐皇室之后,你们就在此地繁衍生息,你们会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
现在,通过对我文進公墓志铭残片和在 “ 玉皇观 ” 山上新发现的我清初先祖于乾隆庚申年所复制的文進公墓 志铭石刻上文字的解读,已经明确:我定字辈的先祖就是将我们是 “ 龍 ” 的传人、我们是李唐皇室之后且为 吴王恪公之裔的信息隐藏在了短短三十二个字的字辈里!而石匾的 “ 终焉龍藏 ”——“ 藏龍焉终 ” 则进一步强 调了此信息。
三、石刻世系的表面的隐蔽信息
去年 “ 五 . 一 ” 假期,我从郑州赶回重庆老家 —— 今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与宗亲们一起召开了 “ 重庆皂角山 李氏 ” 修谱理事会第一次全会,依据家族内部的传说和我们对字辈的解析,定下了修谱的原则:世系只能追 溯到明末清初,以我明末避亂于贵州、清初初年(当时估计是 1690年前后)又返回祖居地的应芳公为一 世祖;对唐代远祖只初定几种可能:庐陵王、曹王、吴王、 …… 之裔都有可能,且依据家族内部有先祖来自 麻城县孝感乡的说法,特别介绍了麻城的季八公家族,分析了可能的联系。
在会上,我强调现有家族史资料已经基本发掘完毕,欲在家族考源方面有新进展,必得到祖坟地所在地歇 马皂角山再进一步取证,看能否寻得先祖墓碑和墓志铭 —— 皂角山我先祖的坟地在 64年、 65年的平坟造 田运动中都已被平为耕地,规格搞的几座坟的望柱、碑石、石人、石马等石刻早已不存,只有传说是封侯 的那位先祖的 “ 大团坟 ” 遗址还有几分 “ 大团坟 ” 的摸样,其底座直径有四十多米。
由此,必然又偶然:五个月后我的胞弟即在大团坟遗址不远处发现了一块质地迥异的石片残片 —— 厚度 6厘米左右、宽度 45厘米左右,残片仅为整块石片的不足三分之一,且有缺角。经重庆地质所研究人员鉴 定,该石片质地为玉石状大理石(请先后未干时呈玉石状),非重庆本地产。
经对残片表面淤泥等污浊物的清晰,发现残片上从右至左有 “ 貴 ” 、 “ 荣 ” 、 “ 洪 ” 、 “ 安 ” 、 “ 刻 ” 五个能够看出的 较大的字,其中 “ 荣 ” 、 “ 洪 ” 、 “ 安 ” 、 “ 刻 ” 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 “ 貴 ” 、 “ 荣 ” 、二字的间距最大, “ 荣 ” 、 “ 洪 ” 二字的间距较 “ 洪 ” 、 “ 安 ” 、 “ 刻 ” 之间的间距也大了些, “ 荣 ” 、 “ 洪 ” 二字的上方还有一个更大些的疑似为 “ 還 ” 字的下部。
我的胞弟将清洗后的石块残片照片发给我,经反复辨识,我发现那个 “ 貴 ” 字的下方似有 “ 不職 ” 二字和 “ 晋 ” 字的上部,其上似有 “ 權 ” 字,且其右边一行似有 “ 山西軍 ” 的字样。于是,再请我院图像处理研究室的人士 在一 “ 图像处理 ” 软件支持下辨识,基本断定我的新辨识结果无误,且新发现了:
“ 荣 ” 字下有 “ 昌萬年 ” 三字 —— 即石片上有 “ 荣昌萬年 ” 四字;
“ 洪 ” 字下有 “ 揚佳聲 ” 三字 —— 即石片上有 “ 洪揚佳聲 ” 四字;
“ 安 ” 字下有 “ 邦定國 ” 三字 —— 即石片上有 “ 安邦定國 ” 四字;
“ 刻 ” 字下有 “ 石記铭 ” 三字 —— 即石片上有 “ 刻石記铭 ” 四字、
还发现
“ 荣 ” 、 “ 洪 ” 二字间有 “ 魁 ” 字,其下有 “ 歸故里 ” 三字,即有 “ 魁歸故里 ” 四个字;
“ 荣 ” 字上方还有一个 “ 禋 ” 字;
“ 洪 ” 字上方还有一个 “ 鳯 ” 字;
“ 安 ” 字上方还有一个 “ 皇 ” 字
“ 山西軍 ” 三字右边一行还有 “ 唐?王裔諱景?(思?)?入渝? ” 的字样;
再右边两行都有 “ 明嘉靖進士 ” 的字样, …… 。
这样,依据我们此间收集到的明嘉靖進士、宣大总督李文進的资料:
清《四库全书》中《四川通志 ? 人物》卷八
李文進
巴縣人,嘉靖中進士。歴給事中,劾權貴不職。晉都御史,巡撫浙江大同等處。執訊獲醜,所向有功。歴 刑部尚書。
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所寻得的正是自己的先祖文進公的墓志铭残片。
后来,还继续发现了残片上有 “ 明萬歷癸酉自山西大同歸葬巴縣??? ” 的小些的字和 “ 陳觀思賢書丹 ” 的字样。
但是我们仍不能确定我们究竟为唐朝哪位亲王的后裔!
这个疑问直至今年五 . 一假期我再回重庆老家方才获得最终解答。 ……
于是,我与胞弟再往皂角山寻踪,在紧邻皂角山的鄭家崗上我们又有了新发现:在一块被用于垒猪圈墙的 奇特小碑石上又见到有 “ 藏龙到朝堂 ” 和 “ 皇鳯入麻(中?城?) ” 的字样。
……… (详情待续)。
艰难的寻根历程(三) —— 揭示先辈在字辈和碑刻中留下的隐蔽信息(续)
在昨天所发《艰难的寻根历程(三) —— 揭示先辈在字辈和碑刻中留下的隐蔽信息》中,我介绍了我们对 先祖留下的字辈中隐蔽信息的解析和对我十三代祖文進公的墓志铭残片的留存字迹辨识,其中说了残片上 有 “ 唐?王裔諱景?(思?)?入渝? ” 的字样,最后说到:
“ 但是我们仍不能确定我们究竟为唐朝哪位亲王的后裔!
这个疑问直至今年五 . 一假期我再回重庆老家方才获得最终解答。 ……
于是,我与胞弟再往皂角山寻踪,在紧邻皂角山的鄭家崗上我们又有了新发现:在一块被用于垒猪圈墙的 奇特小碑石上又见到有 ? 藏龙到朝堂 ? 和 ? 皇鳯入麻(中?城?) ? 的字样 ” 。
详细过程是:
为了确定我们究竟是唐朝哪一位亲王之裔,且因我们新知了我明代的两位先祖文進公及其父李邦公,还由 残片知道了文進公嗣子伯生公也为明嘉靖進士,后为翰林 —— 此与我家族以往传说我先祖中有一位翰林公 相吻合,这样我们的已知世系中又新添了三位先祖李邦公 —— 文進公 —— 伯生公(在伯生公与我明末清初 先祖应芳公之间还有两代先祖 “ 永?公 ” 和 “ 嘉?公 ” 尚不知),这一重要新发现也应通报于 “ 修谱委员会 ” , 今年 “ 五 . 一 ” 假期我又回到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召开了修谱委员会第二次全会。
之前,我在我的大弟弟那里亲眼见到了文進公墓志铭残片的实物,确定了照片上确定不了 “ 吴 ” 字和 “ 景 ” 字 与 “ 翱 ” ,即残片上有 “ 唐吴王裔諱景翱入渝(州巴县) ” 这些字。
于是,我们为大唐吴王之裔确信无疑了。
在会上,我和胞弟向宗亲们通报了我们的新发现:我们是唐吴王恪公长子千里公之裔,吴王恪公六代孫、 成王千里公五代孫景翱公唐代后期就到达巴县定居,景翱公是我们入渝始迁祖;应芳公的曾祖父为伯生公 (就是所传说的那位翰林公 ) 、四代祖为文進公 (就是传说中那位人没有回来,回来的是骨灰盒墓碑的先祖 ) 、 五代祖是明户部贵州司员外郎。
同时,在会上我们也明确了留存问题:
1. 由于只有墓志铭残片, 文進公究竟是景翱公之多少代孙仍不能定,自然, 景翱公至李邦之间历代先祖的 名讳也未知;
2. 我明末清初先祖应芳公的父亲李嘉?、祖父李永?的名讳亦不能定(之前已由清乾隆年间的《巴县志》 查到明代有重庆镇参将李永定,但因无家族史料为证,我们只能说应芳公之祖父有可能是永定公); 3. 家族传说我明末清初先祖应芳公之父 “ 李嘉? ” 公是明末 “ 飲毒酒自绝 ” 的, 我们这位先祖为何在明末清初
的动乱中 “ 飲毒酒自绝 ” ,一直困惑着我们,现在仍然搞不清楚;
4. 由于我入渝始迁祖景翱公是唐代后期即定居巴县的, 且有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赵贞吉所撰 《户部 贵州司员外郎李公墓表》 中称我的十四代祖李邦公 “ 世为巴县人 ” 相印证, 那对我家族原有的我先祖 “ 迁自麻 城县孝感乡 ” 的说法又应作何解释成为困惑我们的新问题:是应芳公为了掩饰自己 “ 明遗民 ” 的身份 (也许与 其父 “ 飲毒酒自绝 ” 有关? ) 而采取的 “ 从众 ” 的说法 —— 因为重庆地区居民十之八九会说自己的先祖来自麻 城县孝感乡?亦或是后来的先祖们因搞不清楚了而采用的一种 “ 从众 ” 的说法?
在这次修谱委员会全会上,我们特邀了 1960年后返回皂角山居住的一位宗亲,他回忆说自己回到皂角山 之初我们的祖坟地一带除去 “ 大团坟 ” 外,尚有规格很高的大坟数座 “ 坟前有望柱和一些人、马石雕。墓碑等 也很多,在后来的 “ 平坟造田 ” 运动中所有的老坟都被平为耕地,坟前的石碑、望柱、饰物等被砸毁,一部 分断碑等被填入水深的大塘以造新稻田。我们这位宗亲找各种借口没有参与平毁自己祖宗坟墓的行动,但 听说了开挖的几座大坟内棺木都很好,都是外椁内棺,还有衣冠冢 —— 挖开后棺内没有发现遗骨,一棺内 置有锈坏的宝剑,一棺被打开时墓主人身着官服,肉身还好好的, …… 。
由于这位宗亲还说到毁墓时坟前的一些石料又被运到了皂角山南面不远的鄭家崗,用来建 “ 高温大屋 ” ,第 二天,我和大弟弟一起又到鄭家崗找 “ 高温大屋 ” ,看在那里能否找到先祖墓前的碑石等。
在 “ 高温大屋 ” 细看墙面等,无所获。
继续到岗上在那里的住家附近找寻, …… 。
果然,大弟弟先在一住户的室外柴火垛下面发现了以疑似 “ 望柱 ” 的石柱上段,其靠近顶端不为有一个清晰 的大字 “ 齊 ” 字,顶部还一道嵌入物件的深沟。而我在竹林里发现了一块表面原刻的字被有意敲掉,但由留 下的沟痕仍能辨识似原有 “ 李會 ” 二字。
此间,一初中一年级的小女孩因好奇,紧跟在我们身后玩耍,在经过住家院前的一猪圈屋时,她突然指着 墙底部的一块石头对我说:“ 这上面有字! ” 我弯腰一看,果然看出有石块的左边部分似有几个较大的字, 但一时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字。这是,弟弟招呼我过去,说是不远处路边有一块碑石,我连忙赶过去。果 然,那是一块用本地产 “ 油光石 ” 刻成的碑,其上文字是
成宦字雲鸿老大人正生??
祀男 瑗 ? 位 ?
孙 幺
昌 俊 英 ? ?
明正统年造
但墓主人 “ 成宦字雲鸿老大人 ” 的姓氏部分被敲去了。
我们再往西去,弟弟还发现了吴姓人家的碑石一块,也是用本地产 “ 油光石 ” 刻制的,最后一行注释有 “ 皇清 馈赠 ” 几个字。
由于我漫步上土坎时摔了一跤,天又下雨了,弟弟催我结束寻访。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又想起了小女孩所 说有字的那块石头。与弟弟一起再去看,看出石块右边的下方似乎有个 “ 通 ” 字,左边的上部似乎有个 “ 龍 ” 字,下部还似有一个 “ 麻 ” 字,还有几处有字的痕迹,且我看出似乎还有很小的 “ 山西 ” 二字。
于是,让我弟弟先拍下照片,准备带回细看。
未曾想,这一块小小的 “ 弧形碑 ”—— 全长五十多厘米,高度四十多厘米,厚度三十多厘米,两边高,碑的 刻字面往下凹,成弧形 —— 竟然成为找回我家族世系的重要物件。
—— 后来发现:上面所说缺少了姓氏部分的 “ 油光石 ” 碑上刻的 “ 幺昌 ” 正是我李邦公之父的名讳,刻的 “ 瑗 ” 正是我李邦公祖父的名讳, “ 成宦字雲鸿老大人 ” 正是我李邦公的曾祖父。
由此遂有我端午节再回重庆之举, …… 。
艰难的寻根历程(四)待续。
注 上面 “ 幺昌 ” 中的 “ 幺 ” 字外边有國的的大边框!
艰难的寻根历程(四)
——“ 弧形碑 ” 让我们初步找回世系
在昨天所发《艰难的寻根历程(三) —— 揭示先辈在字辈和碑刻中留下的隐蔽信息 (续 ) 》中,说到我和大 弟弟在安葬着我多代先祖的皂角山南面的鄭家崗上 —— 鄭家崗于下皂角山隔一条小河相望,我们发现了一 块刻有几个大字的 “ 弧形碑 ” 石,结尾曾说:
“ 未曾想,这一块小小的 ? 弧形碑 ?—— 全长五十多厘米,高度四十多厘米,厚度三十多厘米,两边高,碑的 刻字面往下凹,成弧形 —— 竟然成为找回我家族世系的重要物件 ” 。
5月 4日回到郑州即在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对 “ 弧形碑 ” 上的文字做辨识。
开始阶段依照那个 “ 龍 ” 字和 “ 麻 ” 字的大小搜寻是否还有别的同样大小的字,发现 “ 龍 ” 字下面有个 “ 到 ” 字, 往下似有 “ 朝 ” 字,再往下似有 “ 堂 ” 字的上部分残留笔画,就是说原来刻有 “ 龍到朝堂 ” ?
但仔细看那个 “ 到 “ 字的笔画中似乎又含有一个 ” 部 ” 字,而接下一行中下部的那个 “ 麻 ” 字的笔画中似乎又含 着一个 “ 庚 ” 字,而 “ 麻 ” 字下方有一个字像 “ 中 ” ,也像 “ 申 ” ,那这是 “ 麻中 ” 二字还是 “ 庚申 ” 二字?
后来集中注意力看碑石左方的落款部位,发现刻有 “ 仁龍、變龍、秀龍、仕龍 ” 等小字,这乃我应芳公四子 的名讳。
于是,喜出望外:原来这块弧形碑石是我的先祖们留下的!
照小字的规模搜寻 “ 龍 ” 字的上方,发现有较为明显的 “ 伯 ” 字, “ 伯 ” 字下还有似为 “ 生公 ” 的字,那这行小字 起头是 “ 伯生公 ” 三字!
…………
如此来来回回, 反反复复, 我最终确定这是我清初先祖们即应芳公之子及其孫们为我们留下的 “ 大唐吴王世 系表 ” 中的一部分:
原碑石上关于吴王恪公的陈述已被打掉,恪公长子千里公及其子天水郡王禧公的介绍也只余下部分。刻写 自吴王曾孙峒起往下的世系的碑面都在,但字迹已 “ 漫化 ” 得很厉害了 ——“ 世系 ” 中的字本来就很小。 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搜寻、辨识,基本断定原弧形碑上的内容如下:
……
…… 神龍(中?)遇难 …… ,曾孙峒 …… ,凤翔府 …… ,映入蜀 …… ,映生景翱 …… ,生鈞、鋌,鈞 …… ,鋌 …… 中和辛丑 …… 興元勤王,为保鑾都 … 檢校 …… 黔中莭 … , …… 天佑甲子遇难 … 東都,歸葬巴縣 …… ,追封平南 侯 …… , 子貴玿, 貴玿三子:光興、 光發、 光進。 光興、 光發入黔平苗亂未歸, 居 …… 。 光進公留居巴縣 …… , 生可福, …… 。
…… 生瑗,瑗生幺昌,幺昌生邦,邦生文進。文進公为景翱公二十六代孫, …… 明嘉靖進士, …… 明万历癸 酉自山西大同歸葬巴縣梁灘里郑家岗 …… 。
父邦公明正德擧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 …… 子伯生、伯正、伯?、伯?。
伯生公明嘉靖進士、翰林,子永定(?) …… ,子嘉崇(?)襲補 …… 。
……
應芳公遗言:
……
應珍 ? 公入(麻城?);應秀?、應?公入成都;應?公入云南昆明;應?公遇难;應坤?、應玉?公留居 遵义大田坎。
清康熙初西溪桥吴姓冒認文進公墳莹为其祖墳, …… 。
吴王諱恪,唐太宗子,非吴姓也!吴姓冒認其为祖,大谬哉!
…………
前明遺民應芳公生於明崇祯乙亥,卒于清康熙已卯,享年六十四嵗,葬 …… 。
…… 仁龍、變龍、秀龍、仕龍 …… 。
但是,因有的行的字迹实在难以辨识,自我文進公而上至景翱公还是有多代先祖的名讳由 “ 弧形碑 ” 还是得 不到答案, 特别应芳公之父即我明末清初饮毒酒自绝的 “ 嘉 ” 字辈先祖是不是就是 “ 李嘉崇 ” 尚不能最终确定 (照片碑上的 “ 崇 ” 字只隐约可见 “ 崇 ” 字上面那个 “ 山 ” ),在电话里请我大弟弟再到郑家岗清理弧形碑碑面 后细看,回电说效果仍不理想 —— 事后发现,清理不得法,效果反倒差了许多。
考虑到现场实物辨识总比在照片上辨识要好,我决定端午节再回重庆。
同样,事前未曾想到,这次出行又揭开了找寻我家族 “ 世系 ” 的新的一章 —— 其间带小弟弟和侄儿上原玉皇 观遗址指认我曾祖父等遗骨的埋葬处,在山路两侧竟然发现了我仁龍、變龍、秀龍、仕龍公及其子们留下 的多处 “ 大唐吴王世系表 “ 及 ” 文進公 “ 墓志铭 ” 的石刻。 ……
详情待续(实在有些累了,请关注本贴的宗亲们谅解)。
艰难的寻根历程(五)
—— 先祖留在 “ 玉皇观 ” 山上的石刻让我们找回世系
我于端午节赶回了重庆, 到鄭家崗再看 “ 弧形碑 ” , 发现由于大弟弟清理不得法 —— 责任在我, 碑面上反 倒丢失了一些信息,很是懊恼。
与大弟弟一起再在鄭家崗一带寻觅,无新收获,但再次认定了竹林中那块人名被刻意打掉的墓碑石的 墓主是 “ 李會 ”—— 后来发现,李會公也是我们的先祖 —— 为玄中公之孙。
回到歇马镇小弟弟家中吃饭,有侄儿在场。席间他们再次问到 1958年我们老祖屋大拆迁时我们几代 先祖遗骨的重新安葬处:
我清初先祖仕龍公随父應芳公自遵义大田坎返回后,一直定居在歇马镇的李家湾。我的高祖父、曾祖 父、爷爷及祖奶们原本都是安葬在这里的。 1958年 “ ** ” 时政府决定以李家湾为中心建北碚钢铁厂, 限令我们一周内搬迁完毕。人搬迁处有公社安排,但几代近祖的遗骨当迁于何处政府不会安排。我的父亲 与几位堂叔是如何商议的,当时不满 13岁、正在等待中学录取通知的我无从知晓,只知他们决定将我的 曾祖父及祖奶等的遗骨迁到歇马镇西边的玉皇观山上,我的爷爷、大妈、小叔的遗骨也一同迁往。在家长 们的带领下我们将先辈们的遗骨取出,小心翼翼地放入重庆地区常见的泡菜坛内。上山的只有我父亲、两 位堂叔和我四人,我挑着装有我爷爷、大妈和小叔遗骨的那两个小点的坛子,随父辈们登上玉皇观山顶, 在已被拆除的玉皇观院前的斜坡上深埋下四个坛子,地表面没有留下任何标记。
现在我的父亲、那两位堂叔中的一位早已仙逝,另一位堂叔也已九十高龄,不能再上山,就是说,知 道我曾祖父、爷爷等的遗骨在玉皇观安葬处的只有我一人能到现场指认了。
我决定第二天带小弟弟和侄儿到玉皇观山去现场指认!
所谓 “ 玉皇观 “ 在原歇马地区一直很有名,原来似是佛、 道合一的的一个庙宇, 清代乾隆年间所修《巴县 志》称其为 “ 玉皇观 ” ,但现在歇马人多称其为 “ 药皇观 ” 。
在歇马镇花 5元钱叫了载客的单骑摩托,一路顺风到达**中修成的 “ 人和水库 ” 下车,水库上边就是 通往玉皇观的山路了。
因玉皇观曾经很有名,我觉得建观当在清代之前,也算是当地的风景名胜,兴许会有历史文人骚客留 下墨宝,还想到我的明代先辈如我们那位做过翰林的伯生公兴许也会在山间留下点什么遗迹的,于是在登 山的沿途就留了些心,注意看看两边的石壁和大石头是否有刻字。
先是恍惚中似乎觉得水库大路靠山坡的一块架起的大条石上似乎刻有 “ 明 ” 、 “ 唐 ” 之类的字,心里一震, 但细看又看不清楚,就没再多注意。
就这样一直登至快到玉皇观山顶的 “ 印把石 ” 处。
小弟弟现场介绍:据老人们说,这个 “ 印把石 ”—— 一块很大到石头,端部刻成了一个很大的 “ 把 ” ,整体 确实像一个 “ 大印章 ”—— 是很多年前就刻成的了,传说是为当年有人想在歇马镇一带建皇城而刻,但因将 “ 印把 ” 刻反了,所以后来皇城没有建成。
小弟弟又说,印把石的一侧还有一个很大的 “ 石棺 ” 。
而我则注意到 “ 印把石 ” 旁边还有如土地庙大小的一座 “ 神龛 ” , 神龛内的雕像已被敲毁, 其上方的文字和 左右两边的文字都被打去,但仍能看出神龛内只有一个呈坐姿的雕像,且像带着官帽,觉得这应该不是土 地爷。
从 “ 印把石 ” 再往前走, 就到了玉皇观山峰脚下了, 那里有一块高而平整的石壁, 细看后觉得其上原本应 该刻有不少文字,但这些年人们在其上写标语、刻 “ 语录 ” 等,再加之石壁上正长满青苔,原有的字已经难 以辨识了。
再往前走, 路边有一座像模像样的 “ 土地庙 ”—— 神龛内端坐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两位, 于是更觉得先 前所见神龛不是土地庙 —— 很近的两个地方不应有两个土地庙的,而应该是前人用于祭祀某位名人的,心 里又是一震。
终于到了玉皇观!玉皇观的庙宇、道观已于前些年修复,但修复得很不成样子:一殿内供奉着佛祖、 一殿内供奉着药王、一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看样子,平时香火并不旺。
给弟弟和侄儿指认过先辈的遗骨安置处后,到管理人员那里买了香烛供奉佛祖、药王、观音菩萨并拜 祭先辈。顺便问起 “ 玉皇观 ” 的历史,回答说,据其前辈讲,这个 “ 玉皇观 ” 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 。
于是回返的路上就刻意看看路两边的石头上是否有刻字!
这刻意细看,果然有大收获:
先是在过 “ 印把石 ” 往回走的路边一长满青苔的石块右边上端发现刻有疑似 “ 明 ” 字,往下疑似有 “ 部 … 書 ” ,其下方底部似有 “ 墓 ” 字,往左的中间部位似有 “ 野 ” 字,抠开此字表面的青苔,发现确有 “ 野 ” 中 “ 里 ” 的 上部分,因我文進公号 “ 同野 ” ,再看那个 “ 野 ” 的上方,确有 “ 同 ” 字的边框,于是基本断定这是我文進公墓 志铭的复制件。
心中大喜过望!!
继续寻觅,更多了些留意,又见路边不远处的树林里一石壁表面较为平整,走进去看,发现其右边似 刻有 “ 大唐吴王世系表 ” 几个大字,但正文部分布满青苔,林内又很是幽暗,对其字迹现场做准确辨识几不 可能。
出林往下走,沿途又发现了疑似 “ 世系 ” 和 “ 墓志铭 ” 的石刻几处, …… 。
遗憾的是,因事前无思想准备,未带相机上山。
连忙赶回到小弟弟家,顾不得吃午饭,带相机坐摩托重返人和水库,再登山辨认、拍照。
拍完照下山回歇马镇吃过午饭,午休时想起有一处石刻没有拍下,决定再上山, …… 。
就是说,这一天我在玉皇观山和歇马镇之间往返了三次!
因曾经在山上踩青苔滑了一跤,手臂摔破了皮,当我第二天想再上山现场细看时,遭到弟弟的强烈反 对,只得作罢!
对发现山上有多处石刻 “ 世系 ” 和文進公 “ 墓志铭 ” ,起初我很是不解,我弟弟更是不解!
记得当时我对弟弟所做的 “ 解释 ” 是:对此, 先不要用我们现在的思维去取代、 理解先祖们当时的思维为 好!
到玉皇观后的第三天我进城,住大弟弟家,第四天从江北区龙头寺新火车站乘车返回郑州。
这一回来直至 10月 8日再次返回重庆, 又是在两个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反反复复、 来来回回地看拍 回的照片,对有字的石刻石面上的字做辨识,除去接待老家的三姐(堂姐)来郑州那些天外,天天如此, 最后的辨识结果如下:
我在玉皇观现场发现的石刻 “ 世系 ” 和 “ 墓志铭 ” 确实是我清初先祖们留下的 —— 前说路边小树林里刻 “ 世 系 ” 的石壁因照片因效果不好而不能断定,是清隆庚申年间我應芳公之子仁龍、變龍、秀龍、仕龍四公及孙 如清、如隆、如遇、如思、如何、如伦诸公请人或自書自刻的 “ 大唐吴王世系 ” 集文進公 “ 墓志铭 ” 。
山上石刻世系的内容与郑家岗上所发现的 “ 弧形碑 ” 石刻一致,综合辨识结果, “ 世系 ” 的具体内容应是:
吴王諱恪,唐太宗之子。初封蜀王,徙封吴王。 …… 永徽中(癸丑)遇难於長安,葬長安銅人原。顯慶 中(庚申)昭雪,追封欎林王。
子成王千里、孫禧天水郡王禧,神龍中(丁未)遇難於長安,景云中昭雪 —— 此处似还有用小字陈述 的千里公、禧公参与太子重俊发动 “ 政变 “ 的旁解注释内容,但看不清楚,故不能定。
曾孫峒郕国公、右金吾衞将军。峒生鳯翔府司录参軍定。定生映,映入蜀梓州。
映生景翱,景翱入渝州巴县,生鈞、鋌。鈞爲招討使,(唐乾符)殁于軍,鋌公 .…… (注似为鋌公的 字、号)爲唐咸通武擧,中和辛丑自渝州赴興元勤王,爲保鑾都将、檢校司徒、平章事、黔中节度使。天 祐甲子國變遇難於東都,歸葬巴县梁灘里皂角山團墳堡,追封平南侯,子貴玿。贵玿三子:光興、光發、 光進。
光興、光發入黔平苗亂未歸,居??,光進公居巴县,蜀兵馬司都督,生可福。
可福生懐德,懐德生仁義,仁義生再思,再思生知唐,知唐生昌茂,昌茂生盛時,盛時生貴,貴生光, 光生可,可生懐,懐生仁恕,仁恕生再,再生知書,公行季八,宋骠骑將軍,入襄陽抗元,后領兵入麻城, 未歸,居顧家畈。子玄中歸四川巴县梁灘里,生振剛,振剛生會,會生敬,明重慶衞指揮。敬生成宦,成 宦生瑗,瑗生幺昌,幺昌生邦,邦生文進。
文進公爲景翱公二十六代孫,爲太宗文皇帝三十三代孫,明嘉靖進士,歷给事中,劾權貴不職,晋都 御史,總督宣大山西军務, ......... ,歷刑部尚書。明萬歷癸酉自山西大同歸葬巴县梁灘里鄭家崗东北側虎 形地。
文進公父邦公明正德擧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兄文遠,子伯生、伯全、伯正、伯國。
伯生公明嘉靖進士、翰林,子永定重慶镇参将,於奢崇明叛亂中殉国,子嘉崇襲補。
應芳公爲嘉崇公第八子,清顺治丁亥随父、兄避亂於??遵义大田坎。應芳公遗言:
嘉崇公舆王祥公合兵舆張獻忠贼部战,失利,飲毒酒殉国,葬遵义大田坎。子應珍襲補。
應珍入麻城,應?應?入四川成都,應?入雲南昆明,應?遇难,應坤、應玉留居遵义大田坎。 清康熙初年,西溪橋吴姓冒認文進公之墳塋爲其祖墳。????,刻石如下:
吴王諱恪,唐太宗之子,非吴姓也,吴姓冒認其爲祖,大谬哉。
應芳公臨终遺言:西溪橋吴姓冒認文進公之墳塋爲其祖墳,子孫切記。
前明遺民應芳公生於明崇祯乙亥年,卒於清康熙己卯年,享年六十四嵗,葬巴县正里八甲皂角山長墳。 清乾隆庚申 子 仁龍 變龍 秀龍 仕龍 孫 如清 如隆 如遇 如思 如何 如倫 (敬立 ?)
—— 在文進公墓志铭落款是文進公五代孫 仁龍 變龍 秀龍 仕龍 文進公六代孫 如清 如隆 如遇 如思 如 何 如倫。
说明:
1. 我使用的两个图像处理软件有 “ 增效 ” 的功能, 有时用起来有较明显效果 (我还发现, 在不同的时段不 用的光线下辨识,效果有差别),但也就是对原有信息的 “ 强化 ” ,对原本就完全不清楚的字迹,软件也无 能为力,所以,不能保证以上对我先祖石刻世系的拜年时和解读字字正确,特别不能保证自光進公而下至 知書公即季八公前多代先祖的名讳都无错讹,但有自信辨识和解读的大方向无误;
2. 我族内原确有先祖来自麻城县孝感乡的说法,之前我们还初定到巴县始祖也许是元代由麻城而来 —— 与麻城谱载玄中公前迁川年代吻合,但当时又觉得若此的话, “ 大团坟 ” 封侯的先祖的事迹不好解释。 后来,由于发现明代大学士赵贞吉为我文進公之父李邦公撰写的墓表中称其 “ 世为巴县人 ” ,使得我们一度 认为以前族内所传 “ 先祖迁自麻城县孝感乡 ” 是 “ 从众 ” 的说法,并不是实情,所以解读玉皇观山上的石刻世 系之初,我并没有想到我们的世系还会和季八公发生关系。因之,当我在 7月中就辨识出一石刻世系中似
有 “ 子玄中歸四川 ” 几个字时,我是不太敢相信的 —— 因为我知道麻城谱上说季八公是由江西入麻城的!此 间已辨识了文進公墓志铭的序言部分, 但铭文部分尚不清楚, 于是将 “ 子玄中歸四川 ” 的辨识是否正确搁置, 再往别的墓志铭复制件辨识铭文。 ……
后又回到 “ 子玄中歸四川 ” 的辨识是否正确的问题, 对照大小不一的几块世系石刻, 觉得起先的辨识应该 无误,特别在一块刻于竹林下石壁的世系上发现有用 “ 借字 ” 和似为 “ 阴刻 ” 、 “ 阳刻 ” 手法并用刻下的 “ 季八入 麻城 ” 和 “ 玄中歸四川 ” 等几个较大的字,后发觉此石面上从右至左的刻的大些字应该是
仁公千里驹,
鋌公侯平南,
季八入麻城,
玄中歸四川,
文進到朝堂,
嘉崇赴国难,
應芳回巴县。
特别,其中季八的 “ 季 ” 字似乎还是可以 “ 放大 ” 的!
因有了 “ 季八入麻城 ” 的记载,再回头辨识几块石刻世系上的小字,确定了应该还有 “…… 再生知書,公 行季八, …… ,未歸 ” 等字样。
对我先祖留下的石刻世系出现知書公即季八公及其子玄中公的名讳,我兴奋之余,心里又生疑虑:都知季八公是由 “ 江西领兵入麻城 ” 的,其子 “ 玄中公入籍四川 ” ,而我们这里记载季八公是由巴县到襄陽再 到麻城的,因而其子 “ 玄中公歸四川巴縣 ” 。
难道我的辨识有大误?
于是又让我老伴 —— 六五年的高中毕业生,本考上了大学,因特殊历史原因未能读成,后曾为中学语 文教师 —— 参与辨识,她也说确有 “ 季八 ” 和 “ 玄中 ” 的名讳。
但对于是否就此与麻城、孝感的季八公子孙交流,内心仍是一再矛盾 …… 。
正好由在人和水库上边拍下的一大条石 —— 其上疑似有 “ 大明 ” 、 “ 大唐 ” 的字样 —— 的照片上发现条石右 下方的石窟中有一块打整得很是平整方正的石块一角部分,其上还有石质显然不一样的另一薄石片为盖, 两块石头是粘在一起的,觉得这也有可能是我先祖们为子孙留下的原先埋藏下的石刻物证,如是,那就意 义非凡!
于是给弟弟打电话,问有关情况,说是那里正在治理滑坡,交通有阻断。听此说,心里更为着急,因 治理滑坡是要用石料的,拿来就能用的石料岂能视而不见!
当即决定再回重庆,本月 9日中午回到歇马,吃过午饭即在小弟弟的陪同下乘单骑摩托往任何水库, 下车直奔大条石而去。
结果却大失所望:那个石窟显然已被人动过了,里面的 “ 带盖石块 ” 已不翼而飞!还有照片上显示的带盖石 块上方的一个带身的似龟头一样的物价也不见了 —— 治理滑坡者移走做它用了?不太远处正在盖房的人家 取走做它用了?有文物常识的游客取走了???
仰天长叹,痛心疾首, …… 。
只得再上山,看能否照片取证!途中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路很滑,艰难而小心翼翼地来到刻有世 系的一大石壁下,我找寻记忆中照片上那有 “ 玄中歸四川 ” 几个字的位置,发现果然有 “ 玄中歸四川 ” 几个较 大的字, 兴奋地用当拐杖的木棍指着这几个字对小弟弟说:“ 这不是 ? 玄中歸四川 ? 吗 ” ?一直很少说话但紧跟 在我身边的弟弟随即也兴奋地说:“ 就这几个字我还看得清楚 ” !
连忙拿起相机拍照,弟弟还用木棍指示几个字的位置 —— 说明他也确实看到了这几个字。
因此,对我们也是季八公、玄中公之裔,我现在是深信不疑的 —— 除非我的眼睛出了毛病,我小弟弟 的眼睛出了毛病,且我老伴的眼睛也出了毛病!
但是,非常遗憾,由于天下着较大的雨,石壁面上都是流水,天空又阴暗,数码相机闪光拍摄的效果 因反光而很不好,回到郑州来看,效果很差,反倒很难看清这几个字。
(因雨一直下个不停,很难再在雨中实地取证了,我们没能在山上久留,只得回返。
第二天又到皂角山拍下安葬我平南侯先祖的 “ 大团坟 ” 遗址 (传说原先还有几个小些的 “ 团坟 ” 的, 在鄭家 崗寻觅了文進公墓地遗址,再次看了 “ 弧形碑 ” ,发现其左侧表层起了许多 “ 皱折 ” ,仁龍公等的名讳已看不 见了。)
3. 几块石刻世系中关于 “ 光興、光發入黔平苗亂 ” 的记载也是反复辨识了多次的。
4. 为何在离皂角山和郑家岗数里路之处的玉皇观山上出现多处我先祖留下的石刻 “ 世系 ” 和文進公墓志 铭, 在文進公墓志铭的每一件复制石刻后的注释内容中都有 “ 西溪桥吴姓冒認文進公墳莹爲其祖墳 ” 的陈述, 我想这应该与 “ 清康熙初西溪桥吴姓冒認文進公墳莹爲其祖墳 ” ,而我们一直未争回文進公墳莹地有直接关 系, …… 。 —— 应芳公离世一百三十余年后, 我的家族与吴姓人家发生的那次结局惨烈的大冲突的谜底也应 与此有关,我家族后来之失根应该仍与此有关, …… 。
致谢:
由于年事渐高,我的哥哥和弟弟、妹妹们已多次坚决反对我继续再为取证等奔波,还有我重庆一直在 期盼族谱的一些年龄大些的宗亲也早已等不急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我利用假期和借参加学术 会议与出差公干之机,为寻根五次造访麻城、红安,到北京文津街老图书馆谱牒部查询老族谱, …… ,真的 觉得有些累了, …… 。
所以,我觉得我的艰难的寻根历程应该告一段落了,《大唐吴王房千里公支房 —— 重庆皂角山李氏族谱》 可以也应该定稿了 —— 以此定稿,不负祖宗期望。无愧后辈子孙,心愿可了,此生无憾矣!
为此我要感谢李正宗亲:您创办的这个网站给了我太多的帮助。
我要感谢基耀宗亲和中应宗亲:您们最先给了我支持和鼓励 —— 我们似乎是心有灵犀般易于沟通。 我要感谢良缘宗亲:您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启示!后来发现我文進公曾在曹王明公之裔李遂公为衢州知 州时为衢州推官,在李遂领导下为官,天意乎?
我要感谢 “ 楚南梨树坪李氏 ” 的宗亲们:您们的谱资料上 “ 九字 ” 循环的字辈对我辨识有关先祖的名讳发挥 了重要作用。
我要感谢文治宗亲,我要感谢贤浚宗亲:两位长者都有值得我学习的许多优点。
—— 麻城的季八公子孙和我们都曾有为唐 “ 庐陵王裔 ” 之说,看来真如贤浚宗亲所言:这 “ 庐陵王 ” 很有可能 是 “ 欎林王 ” 之误了!
特别感谢文治宗亲曾经给予的指导和建议!
我还要特别感谢曹王明公之裔公权宗亲:您最先提供于我的《赵贞吉文集》和乾隆年间的《巴县志》 对我们寻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感谢版主李阅宗亲!
感谢麻城市现政协主席凌礼潮先生给予的帮助!
感谢所有指导帮助过我的宗亲们!
看到世取先生的帖子,我一宿未睡;
我相信每一个季八公家族的人都会感到十分兴奋;
因为世取先生的帖子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有说服力的季八公上系。
理由如下:
1、麻城谱记载:季八、子二、谷中、元中,谷中、子四、振声、振铎、振翮、振纲;
皂角山石刻记载:知书、行季八,子玄中,玄中、子振刚;
三代世系、字辈几乎相同;
2、皂角山石刻示:知書,公行季八,宋骠骑將軍,入襄陽抗元,后領兵入麻城,未歸,居顧家畈。子玄中 歸四川巴县梁灘里,生振剛,
上述资料:三代世系相同、明确记载麻城顾家畈、抗元于历史背景相符,基本可以确认麻城季八公既是皂 角山季八公?
如果坝上李和皂角山李属同一支,就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疑问:
1、 麻城谱记载:由江西豹子口赶牯垱迁入麻城,四世祖回江西丰城看守先茔;而皂角山李记载由四川 — 襄 樊 — 麻城;
迁徒路线完全不同;
2、祖源:麻城万历谱及所有支谱均记载:庐陵王封江西而遗其后;皂角山:吴王千里公之后;
祖源有出入;
3、玄中和元中可以完全等同:元中避讳改元为玄?
如果上述问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没办法有一个更确切的证据,我们就应该比较麻城和皂角山谱系 的可靠性、真实性:
1、麻城万历谱明确表示:旧有谱牒,毁于兵乱;所述信息基本上都属口传;无确切的依据;
2、皂角山李氏真实性的进一步确定:①、文進公墓志铭、映公墓志书写的大概年代,②、玉皇观石刻于乾 隆年间时候的依据,那个时候有谱吗?皂角山李氏现有谱牒信息、续谱的主要信息来源?③、排除是否有 嫁接其他世系的可能:重庆地区是否有合谱的旧俗、周边地区是否有千里公房李氏;④、皂角山李氏现在 季八公下一共有多少代?按现有信息推算,季八公大概的生活年代?
对族谱知识了解浅薄,一点个人看法;
请世取先生和各位本家指正。
红石李森林轩宗亲:
首先感谢您!不过,您 “ 看到世取先生的帖子,我一宿未睡;我相信每一个季八公家族的人都会感到十分兴 奋 ” 之说令我诚惶诚恐 …… 。
下面就您所提的问题,就我所掌握的资料等谈点自己的浅见,只能说供您考虑相关问题时参考吧:
1. 关于 “ 皂角山李氏真实性的进一步确定:①、文進公墓志铭、映公墓志书写的大概年代 ” 问题:
多种史料 —— 明实录、《巴县志 李文進传》等都记载文進公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 1562年去世于 “ 总督宣
大山西军务 ” 任上, “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 ” 中记载:
“ 嘉靖四十一年三月 …… 乙巳总督宣大山西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文进卒。文进,四川巴县人。以进士 授衢州府推官,选为给事中,迁浙江副使,巡视海道,改岢岚兵备,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寻进今职。 卒于官,诏录其边功,赐全葬及祭 ” 。
后来我们在一本明代 “ 算命 ” 的经典书籍 —— 收入了《四库全书》的 —— 《三命通会》中发现了下面这一段 记载:
“ 戊子日癸亥时,年月不见戌字破格,贵。申子年月,东南运;亥卯,南运,俱贵。巳午未旺,大贵。 李文进都堂戊辰、己未、戊子、癸亥 ” ,
由此推算出文進公生于戊辰年 (公元 1508年正是戊辰年 ) 、 己未月 (农历 6月 ) 、 戊子日 (19日 ) 、 癸亥时 (夜 9时至 10时 ) 。
再后, 又查到资料并推算出文進公忌日为嘉靖四十一年 (公元 1562年 )3月 23日。 —— 这些推算是我女儿 完成的,我实不知其法。
文進公离世前是皈依了佛教的 —— 《五台山佛教》一书中有
“ 第九章 明朝五台山佛教
护法都御史李文進
李文進,四川巴县人。嘉靖 (1522— 1562) 中进士,历任衢州府 (今浙江衢县 ) 推官、给事中、浙江按察副 使、大岢岚兵备、山西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大同右卫、副都御史、宣大总督等职。在任期间,能够勤政 爱民, 除奸任贤, 保卫边疆, 屡建战功, 维护佛法, 护持五台山的佛教。 因此, 深受广大僧俗的尊敬受戴 ” 。 …… 且在《五台山佛教》的 “ 居士传 ” 中专门为文進公立传。
所以, 文進公离世后遗体并没有随即运回老家重庆府巴县, 而是火化的。 其骨灰最初存放于何处今不得知。 根据对大弟弟在皂角山祖坟地一带寻得的文進公墓志铭残片及我清初先祖在玉皇观山上的墓志铭复制件的 解读, 文進公的骨灰是 “ 明万历癸酉 ” 归葬巴县梁灘里的 —— 与家族内有先祖 “ 人没有回来, 回来的是骨灰和 墓碑 ” 相符。
明万历癸酉是公元 1573年,就是说文進公是去世 11年后才魂归故里的。解读得文進公的墓志铭是 “ 张佳 胤 ” 撰写的 —— 遗憾的是在其《文集》中并未查到,张佳胤为重庆府铜梁進士,比文進公之嗣子伯生公早一 届考中进士,是伯生公的 “ 老乡 ” , 明万历癸酉前不久任过山西按察使。
而去年解读残片时就知文進公的墓志铭是由 “ 陳觀思賢 ” 書丹的,一个月前才由网上查到:
“1166姓氏略考-陈观姓-历史名人
九 . 历史名人:
陈观思贤:(生卒年待考 ) ,江苏淮安人。著名明朝嘉靖年间官吏、文学训导。
当时的嘉靖皇帝比较留意文学的发展,往往亲试廷臣,因此召见了人们推荐的陈观思贤。当时,陈观思贤 以训导之职入觐,试论《王猛治秦论》,嘉靖皇帝阅后大喜,当堂擢升陈观思贤为陕西参政。不久又召还 专侍左右。
陈观思贤应制作《钟山赋》,嘉靖皇帝读后欣喜,特赐金币。
陈观思贤在陕西任职期间,以廉谨著称。有时,嘉靖皇帝向他问起陕西产金矿的情况,而陈观思贤专攻儒 教,对陕西的矿产根本就一无所知,大惊曰:“ 吾备位籓寮,何金之问! ”
由于陈观思贤一生清廉,在其逝世后,他的妻子儿女几乎无以自存,只好乞求家乡亲老移灵柩归,亲没庐 墓侧 ” 。
综上所述,结论是:
文進公的墓志铭书写的年代不应该晚于 “ 明万历癸酉年 ” !
而映公的墓志铭是由其第二子景祥公(景翱公之兄)亲自撰写的,由序言中的 “ 先君讳映,字用晦,陇西狄 道人也。六代祖太宗皇帝,五代祖吴王恪,高祖成王千里,曾祖天水郡王禧,祖郕国公峒,考成纪县男定。 公高尚不仕, □ 志丘园。 大中八年九月廿二日终于梓州, 春秋八十有七 ” 应该可以认定映公的墓志铭书写在 “ 唐 大中八年 ” 或其后不久吧! —— 唐大中八年是公元 854年。
2. 关于皂角山李氏真实性的进一步确定:…… ②、玉皇观石刻于乾隆年间时候的依据,那个时候有谱吗? 皂角山李氏现有谱牒信息、续谱的主要信息来源 ” 的问题:
(1) 我先祖在玉皇观留下的石刻署名是 “ 文進公五代孫 仁龍、變龍、秀龍、仕龍;文進公六代孫 ……” ,时 间是 “ 清乾隆庚申 ” ,有的石刻似还有 “ 壬月 ” 。
我想,要在山上石壁、石块刻 “ 大唐吴王房世系 ” 和文進公 “ 墓志铭 ” ,先祖们没有族谱(至少是简谱)等文 字资料 —— 光凭口传留下的记忆应该是几乎不可能的(仅文進公墓志铭全文背诵就不简单)。
已经引述过资料:文進公的父亲李邦公为明正德举人,做过州官,后为明户部贵州司员外郎,文進公的官 职更高,他们父子二人都是入巴县 “ 乡贤祠 ” 的,文進公之子伯生公亦为嘉靖年间進士,在浙江余姚和江西 新城做过知县,后为 “ 大理评事 ” (家传做过翰林),我们现在还在用的字辈正是起用于嘉靖年代的,现在 很难设想这样一个至少有祖孙三代连续为文官的家族那时会不修谱!
又据后来为明朝的大学士的赵贞吉(是与我文進公同榜的四川内江县進士)在我李邦公 1540年前后去世 后为其撰写的 “ 墓表 ” 中称其 “ 世为巴县人 ” ;在文進公于 1562年去世于山西大同任上 11年后,比我伯生 公早一届考中進士的四川铜梁县 —— 离巴县很近的 —— 张佳胤为其撰写了《墓志铭》,称文進公为唐吴王 之裔 “ 景翱 ” 公的 “ 二十六代孫 ” 。做为文進公和伯生公的老乡,赵贞吉为李邦公撰写《墓表》、张佳胤为文 進公撰写《墓志铭》,其原始素材当来自文進公和伯生公,这应该无疑问。
因而,我支载 “ 世为巴县人 ” 和 “ 唐吴王之裔 ” 绝非到清乾隆年间才首次明确和公示给族人!
所以, 我认为我们这个分支明代应该有新修的谱, 且此谱还应该随应芳公他们 1647年避亂被带到了遵义, 而后至少有简谱由应芳公带回且传其子们,否则到乾隆庚申年即公元 1740年四龍公们依据什么做石刻? 此次族人修谱,我大哥做过几乎是逐家逐家的寻访,有几家都说曾有老谱,但后来都被烧了或因搬家等佚 失了。
所以,我们修谱之初信息的来源就只有我们的 “ 字辈 “ 和家族内部的传说:
决定要修家谱之初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 曾依据传说 “ 先祖来自麻城县孝感乡 ” 数次到麻城、 洪安寻访, 无果,后随着内调的深入,我大哥等又说我们是重庆 “ 老民 ” ;
关于唐代远祖, 之前族中无甚文化、 历史知识的老人中 “ 为唐太宗之裔 ” 、 “ 为唐王之裔 ” 、 “ 为唐庐陵王之裔 ” 、 我 “ 唐王是遇难 ” 的说法都有 —— 我没有说过我们有宗谱说是 “ 庐陵王裔 ” ;
皂角山是我们的祖坟山! —— 我外出求学时,父亲还特意嘱咐我:要说自己是重庆皂角山李氏。
皂角山的 “ 大团坟 “ 是解放前我们家族年年清明祭祖之地,传说此位先祖 “ 去世后封侯 ”—— 我们的最后一届 清明会会长曾为教师, 据说了解许多家族史, 有的传说如有先祖 ““ 去世后封侯 “ 等就是后来人转述的他的说 法。他于上个世纪六十年初退休,曾收集了相关资料,准备修谱,可惜时势不允许,他也很快就去世了; 清代之前我祖们所住白鹤林三步厅、 四方井三重门或四重门大院正门前是 “ 文官过其前要下轿, 武官过其前 要下马 ” 之地 —— 由此我们曾推测清之前我祖中出过高官;
根据现 “ 世 ” 字辈中年龄最小者也已近六十岁,可断定我们的字辈
白永嘉应 龙如仁义 承先继述 世代兴荣
天锡洪文 家国显庆 祖肇宗钦 祥开德政
是明朝的嘉靖年间 (公元 1522年 — 公元 1566年 ) 启用的,根据此字辈含有 “ 藏头 ” 的寓意和族内传说我先 祖有做过 “ 翰林 ” 的,我们曾推测嘉靖年间为我族制定字辈的先祖应该是考取了功名即中了进士的;
传说我先祖中有总督过 “ 云贵川康 ” 军务的 —— 今查,四川西部的 “ 西康 ” 行政区酝酿于清末、成立在民国初 年,因而,有明一朝及之前在西南地区并无 “ 川康 ” 一说,而清代和民国我族绝无总督过 “ 云贵川康 ” 军务之 祖,这令我们深感困惑;
传说有我祖 “ 人没有来 (到重庆 ) ,来的是骨灰和墓碑 ” ,且又传说皂角山上我们的几座祖坟包括 “ 大团坟 ” 被 挖开时有 “ 什么都没有挖到,是空的 ”—— 对此我们也曾深感困惑;
新查皂角山曾有我祖们的多处 “ 大坟 ” ,这些坟中安息的我祖们肯定不是清代的人,经多方考证知,这些大 坟的规格非官员莫属、 且非高官莫属 (皂角山老居民至今还能回忆出六十年前几座大坟墓前面还有大型石头 的 “ 旗杆基座 ” 、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等饰物,这些饰物平民之墓绝不能有, —— 对此我们还是深感困
惑:我族何朝代的哪些位先祖能享有如此殊荣?且其墓能一直保存到公元 1950年前后?
传说我应芳公的父亲在明末是 “ 飲毒酒 ” 自绝的, …… 。
……
而去年九月底十月初我大弟弟寻得文進公墓志铭残片的地方距离 “ 大团坟 ” 不足五十米远 —— 在一个鱼塘的 边上,看起来像是清理鱼塘时被扔到岸上的。
这是我们寻根溯源的一个重大突破!
3. 关于皂角山李氏真实性的进一步确定:…… ③、排除是否有嫁接其他世系的可能:重庆地区是否有合谱 的旧俗、周边地区是否有千里公房李氏 ” 的问题,我考虑到的是:
(1) 大唐吴王房千里公支房的世系
吴王恪 —— 成王千里 —— 天水郡王禧 ———— 郕国公峒 —— 凤翔府司録参军定 —— 映 —— 景翱
在文進公、伯生公生存的那个年代不可能被伪造出来!
以上世系中 “ 吴王恪 —— 成王千里 —— 天水郡王禧 ———— 郕国公峒 ” 是 “ 新唐书有载的,但 “ 凤翔府司録参 军定 —— 映 —— 景翱 ” 这三代是至少在近代才被发现的,它出自
“ 映,唐凤翔府司录参军、成纪县男定之子。
《全唐文补遗 ? 第三辑》:
唐故处士李府君墓志铭并序①
[嗣子景祥撰 ]
先君讳映,字用晦,陇西狄道人也。六代祖太宗皇帝,五代祖吴王恪,高祖成王千里,曾祖天水郡王禧, 祖郕国公峒,考成纪县男定。公高尚不仕, □ 志丘园。大中八年九月廿二日终于梓州,春秋八十有七。夫人 太原王氏。有子三人,长曰景叔,幼曰景翱。 …… 。 ”
此墓志铭后来被收录于《唐代墓誌汇编续集》,而关于《唐代墓誌汇编续集》的成书,有下面的文字资料:《唐代墓誌汇编续集》
主编 周紹良 赵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12月第一版
《前言》
“ 一九九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编纂的《唐代墓誌汇编》,主要辑录了一些《全唐文》中不收的 墓誌, …… 。
但是,由于编写收集材料时结集较早,一九八四年后又有大量新的出土墓誌问世,它们散见于有关考古简 报中,使我们感到有继续编集的必要。 ……
……
为便于使用,现将本书基本沿用的《唐代墓誌汇编》编录体例再次列举如下:
一、 辑录范围:着重收录一九八四年后出土或初次发表的唐代墓誌材料。
…… 。 ”
因而,数百年前的伯生公在为给文進公撰写墓志铭的张佳胤提供素材时,不可能编造出一个吴王六代孫景 翱公,说其为自己的入渝始迁祖,而文進 “ 公为其二十六代孫 ” 的。
(2) 据我所知, 重庆地区有合谱的事情, 但并不普遍! 至少清代以后我们家族没有与当地的任何李氏合谱, 也没有其他李氏来与我们合谱,就是有不在歇马地区但相距又不是很远的、还说自己的先祖与 “ 大团坟 ” 先 祖是 “ 亲的 ” 李氏也没有来找我们合谱。清代以来,守候着我们皂角山祖坟地的就我应芳公一脉:我文進公 之兄文遠公的后人、我伯生公三个弟弟的后人都不见踪迹,我应芳公七位兄长中除去遇难的,都没有回到 重庆。按理,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还应该有历代由祖根地皂角山分迁出去的千里公房李氏,但直至目前没有 见有任何李氏到皂角山寻访祖籍。
(3) 其实我也想过:如果我们记载的知書公、玄中公即麻城记载的季八公、玄中(元中)公,且季八公在 玄中公入川时没有交代自己的祖源,根据我以上提供的资料和事实,玄中公自麻城移民巴县后将自己的世
系嫁接到 “ 吴王房 ” 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如果是玄中公来到巴县后即嫁接了吴王世系,那因为皂角山 “ 大团坟先祖 “ 是景翱公 “ 去世后封侯 ” 之子,景 翱公是该李氏始迁巴县之祖, 说明自唐后期 —— 公元 854年之后到元代四百多年间该支李氏是一直生活在 原巴县今北碚区歇马镇一带的 —— 元代四川的总人口由宋代高峰期的一千多万锐减至不足八十万,该支李 氏传人中至少有一支在当地存活下来 (或逃难除去又回归 ) 实属不易。为拓展生存空间(当时的巴县真该是 地广人稀),玄中公移民巴县后在有生之年即与他们联宗合谱。但在后来明末清初的动乱中,景翱公于宋 末动乱存活下来的嫡传子孙们的后代全都遭到灭顶之灾或都外逃而没有一支回归,结果使得嫁接到世系的 玄中公的子孙 —— 我应芳公反倒成为唯一的继承者。
或者吴王之裔景翱公的皂角山子孙也有在山上石刻世系的做法,但他们在宋末元初的战乱中全部殉难,我 玄中公或者其子孙是由景翱公的皂角山子孙留下的石刻世系嫁接的?
这样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有多大?
还有就是玄中公来到巴县后,并没有将自己的世系嫁接到吴王世系,而是到了李邦公、文進公、伯生公的 年代才为的 —— 无论是与景翱公的皂角山子孙也好,还是由景翱公的皂角山子孙留下的石刻也好,这种可 能性又大还是不大?
好像旧时参加科举考试,考生们也是要报家庭出生和籍贯的:
查到有关资料,知道与文進公同榜的四川進士中的赵炳然自报家门 —— 先祖北宋末为官入川北剑门一带、 赵贞吉自报家门 —— 先祖明初由江西入川居内江;较伯生公早一届考中進士的张佳胤自报家门 —— 先祖元 末明初由孝感入籍重庆府铜梁。
如果我李邦公、文進公和伯生公在明知玄中公为入籍巴县始祖,本该自报家门:先祖玄中公元代由麻城县 孝感乡入川 —— 这不会对他们科考的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吧,却因为自己才嫁接了吴王世系,将家门改为:唐代远祖景翱公入籍巴县,故而 “ 世为巴县人 ” ,这又会对他们的科考带来什么 —— 会对他们特殊照顾:加 分?破格录取?还是因其 “ 冒籍 ” 而取消其考试资格?
要是如上考虑,在李邦公、文進公、伯生公的年代,他们将我支李氏嫁接到吴王世系的可能性大吗? 还有,据《跨鳌集》的作者李新自述家族渊源
—— 摘自《钦定四库全书 ? 跨鳌集》卷二十九【宋 *李新撰】
按唐宗室表云,李氏同出于帝颛顼高阳氏,高阳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皋陶生益,益生恩成。 自皋陶至恩成,世为大理。至理征因官以命族,为理氏。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契和氏与子利 直(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自此得姓。其后数世,秦御史大夫昙乃始别为二族, 其一陇西,其一赵郡。春秋之后,典籍扬声名、史册耀光华者,无世无之,独陵降匈奴,而陇西士夫以李 氏为耻;至周、隋则皆望姓,膏粱腴华、差第门阀而兴,崔、卢、刘、郑相矜甲乙,可谓盛矣;至唐则非 独盛,而又大也。
吾祖出陇西房,自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明始分焉。明生偲,材勇过人,为诸武所忌,诬以罪,流剑南,家焉。 偲生昌;昌生训;训生挺;挺生宗;宗生瑜,明皇西狩,瑜负图牒诣行在所,抗表自列,乃得追附属籍, 寻拜长江令,卒官而归葬于眉之丹陵。自偲而下,世传一子,至瑜始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映 生二女而绝,余子各有所传,今蜀中诸李悉祖长江。而本房则长江第三子暕所自出也, ……”
早在北宋末、南宋之初, “ 蜀中诸李 ” 就 “ 悉祖长江 ” 了,即都以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明之裔长江令瑜公为祖了, 就是说曹王明公的后裔在川的影响较景翱公的后裔的影响要大得多 —— 在宋代曹王明公的四川子孙特别是 其丹棱的子孙可是功名鼎盛的。
我们记载的玄中公及其子孙要嫁接世系,不去找曹王明公的后代,而来找自 “ 平南侯 ” 之后基本默默无闻的 吴王裔景翱公的后代又为哪般?
—— 同样令人痛惜的是,当今的四川除去祖根地 “ 丹棱 ” ,曹王明公之裔长江令瑜公的后代都难觅踪迹了, 由当年的 “ 蜀中诸李悉祖长江 ” 到今日的难觅踪迹,八、九百年的人间沧桑又有几人能道清?
4. 关于 “ 皂角山李氏真实性的进一步确定:…… ④、 皂角山李氏现在季八公下一共有多少代?按现有信息推
算,季八公大概的生活年代 ” 的问题:
我在本支的辈分现在很高 (比我高一辈的仅存一位亲叔叔和一位堂叔,他们一位九十六,一位九十一高龄, 在他们的同代人中都是晚生者, 所以数量有限的族谱或简谱也没有存放到我们些 “ 小字辈 ” 小分支里 ) , 算下 来我是知書公即我们季八公之下的第二十二代 (不含季八公 ) ,但我爷爷的大哥一房已有比我晚三辈的侄孙 在上大学了,即是说,就是我们这一小支也有了知書公下的第二十五代,繁衍快的分支中,知書公下的二 十三代 1900年前后就出生了,我还曾和我的孙子辈宗亲为同班同学的。
根据景翱公之父李映公 “ 大中八年九月廿二日终于梓州,春秋八十有七 ” 知李映公卒于公元 854年,生于公 元 767年,这个年代是准确的!。
照我们世系的记载,知書公即季八公为李映公下的第十八代孙 (不包括李映公 ) ,因而,照平均 25年一代 人, 季八公应出生在公元 1217年; 照平均 26年一代人,季八公应出生在公元 1235年; 照平均 27年一 代人,季八公应出生在公元 1253年。
又照《大唐成王千里墓志铭并序》的记载,千里公 “ 神龙四年七月五日遇害,春秋六十有二。 ……” ,因神龙 四年为公元 708年,由千里公享年六十二岁,可知千里公生于公元 646年 , 这个记载也应该视为准确的 ! 照我们世系的记载,知書公即季八公为千里公下的第二十二代孙 (不包括千里公 ) ,因而,照平均 25年一 代人,季八公应出生在公元 1196年;照平均 26年一代人,季八公应出生在公元 1218年;照平均 27年一代人,季八公应出生在公元 1240年。
以上所述,不妥处 —— 难免,请红石李森林轩宗亲和各位宗亲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