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国能源消耗
长期以来,各地方政府公布统计公报时,都是把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指标放在重要位置,媒体在发布消息时也大多关注这些指标。由于我国对于能源消耗指标的公布一直没有强制性要求,人们也不甚关注,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不公布能源消耗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近几年能源消耗不仅总量在迅速上升,而且能源消耗指标也有所提高。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能源强度上升5.3%(能源强度=当年能源总消费/GDP)。2001到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9.89%,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13%和15.2%;2003年和200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1.39和1.6,这表明,中国
的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而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能源消耗指标的提高使得我国本来已经紧张的能源供应雪上加霜。近几年来,我国的煤炭、石油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供应缺口,价格也是一路上扬,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2004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54.9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9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4.4%.2004年监测的342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
级标准(居住区标准)的城市仅132个,占38.6%,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
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不太重视本地的能源消耗情况,因为从短期来说高GDP意味着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财政税收增加。而环境污染需要较长的时期才会显露出来,能源供应紧张和能源价格提升则是国家的事情。而公布能源消耗指标,建立全国的能源消耗监测体系,将提高地方政府对于能源消耗指标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及时地发现各地能源消耗的变化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中央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以前,对于地方的发展状况大家都习惯于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等指标来比较,因为各地都会公布这些指标,大家对于这些指标也比较熟悉。如果仅仅提到某地的能耗指标,除了专业人士,一般情况下公众无法判断高低优劣。而定期公布的能耗指标,使得各地的经济增长和能耗的关系暴露在公众面前。哪些地方是依靠高消耗发展起来的,哪些地方在走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大家一目了然,地方官员再也不能唯GDP是图。
地方政府一旦重视能耗指标,并致力于降低能耗,那么各地就会在进行产业规划和产业
结构调整时考虑能源消耗的因素,尽力避免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不仅会算经济账,还会算算能源账和环境账,从而不再不顾及子孙后代地盲目引资和盲目开发。
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中央首次将降低能耗指标确定为发展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能耗要比十五期末下降20%。依据这个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确定了明年的能耗指标下降4%的目标。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将利于让GDP迅速增长的同时,使公众能拥有更
多的绿色。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绿色GDP”(即生态国内产出E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净增长,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量化指标。绿色E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越高。目前,我国EDP约占GDP的78.2%,这就意味着实际增长率应在现行GDP增长率的基础上扣除21.8%的环境资源成本和生态赤字。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中,应从每年GDP新增部分拿出40%至60%对环境进行补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能耗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物质资源来实现,浪费大、污染重、资源利用效率低。2003年我国创造的GDP仅占到世界的4%,却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我国单位GDP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多,工业排污则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6倍多。一面是消耗大,而另一面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大。以生产用水为例,每万美元GDP耗水我国为5045立方米,美国为514立方米,日本为208立方米,我国为发达国家的8至20倍。而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5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资源相对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制约因素。
范文二:贸易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
贸易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
?
消耗的影响
1 2 3周 申李可爱任希丽
( 1. ; 2. ; 3. ) 南开大学华侨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 ,摘要建立贸易结构变动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框架运用投入产出法和两极
1998 , 2009 。分解法对我国 年工业部门贸易结构变化的能耗效应进行分析将贸易
、中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分解为贸易结构变动单位产出耗能变动和投入产出系数
。,2007 变动的能耗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以 年我国推行出口节能政策
,,为分界点在此之前贸易结构总体朝不利于能源节约的方向变动此后则开始向有
。利于节能降耗的方向演变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能源消耗 投入产出法 两极分解法
F18 A JEL F1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分类号 DOI:10.13653/j.cnki.jqte.2014.03.007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Change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model about trade structure chang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put-output method and two polar decompositions are used to mak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 of China's industrial trade structure change from 1998 to 2009. We break dow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s of the trade structural factors into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s of trade structure change,change of per
outpu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put-output coefficient chang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before the 2007 energy saving export policy was introduced,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change overall does not support energy saving. While after 2007,it
Key words: Trade Structure; Energy Consumption; Input-output Method; Two Polar begins to be in support of energy saving.
Decompositions
“、? 本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后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投资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与我国 外资
” ( 12JJD790048) 、2013 “” 政策华侨大学 年度第二期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 劳动技能分布对国家比较优势的影 响
( 13Y00022) 。的资助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我国的人均能源资源相对稀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紧缺的程度日益加 ,。“” ,深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家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应深
。,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经贸活动中更好地实现节能减 ,,。,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
,,外贸易规模迅猛增长对外贸易结构持续动态变化其对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影响快速上 。,、升深入探究对外贸易与能源环境的关系是我国未来制定更加合理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
,。和节能减排政策并进而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实现和谐发展方向的基础
,。有关贸易与能源关系的研究国外很早就有学者关注概括学术界关于贸易和能源消耗 的
3 ,,( Struc- 研究主要有 种基本分析方法一是利用投入产出法二是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 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三是采用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而到目前为止研究
,,对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多边贸易总额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二是双边贸易对贸易双方能源
。消耗的影响
Kemp ( 1984) H-O ,等 将可耗竭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投入要素纳入到传统的 模型中构
。Lenzen ( 1998) 建了能源贸易的理论基础研究了澳大利亚最终消费中直接和间接能源的使
,Machado 。用量和温室气体的含量指出商品和服务贸易中的间接能耗效应不容忽视等 ( 2001) ,14 预测了国际贸易对巴西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通过运用 部门投
,1995 入产出智能模型对完全能源系数与碳系数进行估计并结合贸易数据测算了 年巴西进
,,出口非能源商品中的全部能源消耗量和碳含量结果显示其出口的非能源商品中的耗能量 和
。Mukhopadhyay ( 2004 ) 碳含量要明显大于其进口中的含量通过分析印度贸易自由化进 程
,,,中的商品贸易结构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进出口商品中的能源和碳含量测算结果显示 1993 , 1994 。年印度是一个能源和碳的净进口国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考察了关于双边贸易对两个国家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研究如 Przybylinski ( 2002) ,1995 , 通过构建 年两国的能源流量平衡表并划分空气污染的主要类型
。Hayami Nakamura ( 2002) ,考察了波兰和德国双边贸易对两国环境的影响和 根据双边贸
,易数据测算了日本和加拿大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指出可以通过技术的重新分配 来
,。改善碳排放的现状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 ( 1981) 我国本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包括陈锡康 全面介绍了完全综 合
4 。( 2006) 能耗分析的 种计算方法陈向东和王娜 对国外学者关于不同国家能耗密集部门及 产
。( 2007) 2002 , 2005 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沈利生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 年 我
,,国货物进出口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产品的节能多于出口产品的耗能但近年能 耗
。( 2008) ,效应变动趋势不利于节能李坤望和孙玮 通过编制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表测算了 我国
,进出口贸易中的能源含量结果表明普通非能源商品贸易中隐含的能源输入输出量远高于 能源
,20 80 。产品的直接贸易量我国从 世纪 年代末就开始了能源的净输入
( 2007) 、( 2008) ,沈利生 李坤望和孙玮 在考察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时对贸易 结
?。( 2007) ,构变动的能耗效应考察相对欠缺本文在借鉴沈利生 测算方法基础上进一步
( 2007) ,、? 例如沈利生 用出口耗能强度和进口省能强度的变化作为衡量贸易结构变动的指标未能将贸易结构变 化单位。出口耗能实物量变动的因素分解出来进行细致考察
( ) , 深入考察工业部门进出口的结构性因素所导致的能耗变动 除均衡增长以外的能耗变动
、并将其分解为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的能耗效应和投入产出系 数
,,变动的能耗效应注重对贸易结构变动等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进行分析并对我国
2007 ,年出口节能政策的效果进行初步检验较为显著地推进了前人有关贸易发展与能源消
。费关系的研究
、: 二贸易结构与能源消耗一个简单理论框架
1. 模型的基本假设
1: ,( ) 假设 贸易国之间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出口 进口增加将按国内生产行业的 生产
( ) 。技术以固定比例增加 减少能源的使用
2: ,; 假设 出口会对出口关联行业的产量产生正面影响产生耗能效应进口会对进口竞
,。争行业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产生节能效应
2. 简单的理论框架
N ,X,X,…,X,N 假设本国存在 个生产部门分别生产 种产品这 种产品同时存在 进1 2 n
,,( 1) 。口和出口且生产过程中会耗费一定的能源各部门产品的产量决定于式
Q= D+ EX, IM( 1) Xi Xi Xi Xi
,QX,DX,EXX,IMX其中是 产品的产出是 产品的国内需求是 产品的出口是 产品 的Xi i Xi i Xi i Xi i 2,…,n。EX IM ( 2) ( 3) 。,i = 1,本国的总出口 和总进口 可以表示为式 和式 进口
n
EX = EX( 2) ? Xi i = 1 n
IM = IM( 3) ? Xi i = 1
,,根据假设本国各部门单位产值产品的能源投入系数固定不变则本国的能源消耗总量
n
: E= eQ,e。( 1 ) ,可以表示为其中 表示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系数将式 代入得到 c ? Xi Xi Xi i = 1
:本国的能源消耗总量 n
E= e( D+ EX, IM) ( 4) c ? Xi Xi Xi Xi i = 1
N ,,假定本国 种产品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α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β i i
n n
0 1 ,= 1 ,= 1 ,X= EX,IM= IM,iEα和 β的取值均介于 和 之间且 αβ即 αβ i i ?i ?i Xi i Xi i i = 1 i = 1
= 1,2,…,n,( 4) :则式 就可以转换为
n n n
E= eD+ eEX , eIM ( 5)αβ c ?Xi Xi ?Xi i ? Xi i i = 1 i = 1 i = 1
( 5) ,,式 右边第一项表示国内需求耗费的能源量第二项表示出口耗费的能源量第三 项表T 。E:示进口节省的能源量后两项之和即是贸易的能源消耗效应 c T n n ,e IM ( 6)EX Ee α β Xi i = ? c ? Xi i i = 1 i = 1
( 5) ( 6) ,。式 和式 中α和 β的取值反映本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进一步将动态因素 引i i
,。( 5) 入到模型当中可以分析在增长过程中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引入时间下标改写式 ?( 6) ,,g ,EX和式 并假定在下一个时期本国的总出口和总进口同时以 的速率增长即 t + 1 = ( 1 + g) EX,IM= ( 1 + g) IM,: = 且进出口结构不发生变化αα且 β t t + 1 t i t + 1 i t i t + 1= ,:β可得 i t T T E= ( 1 + g) E( 7) ct + 1 ct
( 7) ,、,式 表明在本国进出口结构能源投入系数均不发生变化的平衡贸易增长情况 下
。贸易的能耗效应将与贸易规模呈同比例增加
,= , ( ) ,引入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动因素定义 Δααα表示出口结构的动态变动Δβ i i t + 1 i t i= , ( ) ,ββ表示进口结构的动态变动经过简单的数学推导可以得到存在贸易结构变动 情i t + 1 i t
:况下的贸易能耗效应的变化 n n T T E= ( 1 + g) E+ ( 1 + g) ( eEX, eIM) ( 8)ΔαΔβ ct + 1 ct ?Xi i t ?Xi i t i = 1 i = 1
( 8) ,,从式 可以看出除了进出口规模和贸易收支等因素之外贸易结构及其变动对贸 易
。。国能源消耗存在重要影响但其具体效应还需在经验研究中加以度量和验证
、三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耗的测算方法
,1 ,1 Y,X ,( I , A) : X = ( I , A) 根据投入产出公式是各部门的总产出向量是里昂惕夫 ,B,b,Y 。逆矩阵我们将其表示为 其元素为 是最终产品根据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消耗系 ij / X,xa= xXj ( ) 。j i ,是是 部门的总投入 总产出 数的定义 部门的消耗 部门的产品数量j ij j ij ij
,。 为了测算能源消耗我们需要把该价值型的直接消耗系数转化成以标煤表示的实物消耗量
( 2007) ,。借鉴沈利生 的方法将其进行转化本文在做数据处理的时候将所有的部门合并 26 ,5 5 ( 为 个部门其中把 个能源部门调整到投入产出表的前 个部门 下文数据说明中有关 ) ,i j e,于部门划分的详细介绍假定第 能源部门分配到第 部门的实物标煤量是 则我们得 ij x( i = 1,2,…,5; j = 1,2,…,26 ) 到与能源部门的价值流量 一一对应的实物型流量 ij
,:表令
r= e/ x( 9) ij ij ij
j i :于是我们得到第 部门消耗第 能源部门单位价值所对应的标煤量
E= r× a( 10) ij ij ij
j :把能源部门的消耗量相加就得到 部门单位总产出消耗的能源实物标煤量 5 5
E= E= ( r× a) ( 11) j ?ij ? ij ij i = 1 i = 1
k 1 j ( k = 1,2,…,26) :于是 部门 单位最终产品需要 部门的能源实物量为 5 ( 12) k1 ( r × a ) × b E= j ? ij ij jk i = 1
。? 理论分析框架的结论并不依赖于进出口以相同速度增长的假定
k 1 ,k 将 部门 单位最终产品需要所有部门的总产出所消耗的能源实物量加起来得到 部 k1 1 E:门 单位最终产品的实物标煤完全消耗量 5 26 26 5 × a ) × b ) = ( r × a ) × B ( 13) k1 ( ( r Ek 1 =E ?= j ?? ij ij jk ? ij ij j = 1 i = 1 i = 1 j = 1
、将各部门单位最终产品的实物标煤完全消耗量分别乘以各部门的出口进口数据就可以
,得到各部门出口耗能量和进口节能量为了进一步对出口的耗能效应和进口的节能效应进行 ,:区分我们分别将其可以表示为
k 5 EX( k )( r × a ) × B × EX( 14) E= c ? ij ij i = 1 k 5 ( r × a ) × B × IM( 15) IM( k )E= s ? ij ij i = 1
,:我们引入动态时间因素于是当期和下一期出口耗能量和进口节能量可以分别表示为 k5 ( 16) EX( k )( r × a ) × B × EX Eij t1 t1 t1 = ct1 ? ij i = 1 k5 ( 17) EX( k )( r × a ) × B × EX Et2 t2 ij t2 = ct2 ? ij i = 1 k5 ( 18) ( r × a ) IM( k )× B × IM Et1 t1 ij t1 = st1 ? ij i = 1 k5 ( 19) ( r × a ) IM( k )× B × IM Eij t2 t2 t2 = st2 ? ij i = 1
,,进一步测算贸易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我们假设贸易结构不发生变化即各部门
,出口和进口都按照相同的比例均衡增长其增长比例可以分别用当期和下一期的出口和进口 比
,= EX/ EX,= IM/ IM。率即 λλ EX t2 t1 IM t2 t1
,k 于是在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和投入产出系数不变的条件下部门当期至下一期出口
( ) :耗能量和进口节能量的成比例扩展值 即均衡增长量可以分别表示为 5 k EX ( k)( r× a) × B× EX= × E( 20)λλ ? ij ij t1 t1 EX t1 EX ct1 i = 1
5 k IM ( k)( r× a) × B× IM= × E( 21)λλ ? ij ij t1 t1 IM t1 IM st1 i = 1
各部门的下一期出口值和进口值与各自成比例扩张值或均衡增长量之间的差额可表示观 察
,期内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的变动而下一期出口耗能量和进口节能量的实际值与各自成比 例
( 扩张值或均衡增长量之间的差额则可表示观察期内除均衡增长以外的能耗变动 结构性 因素
) ,:所导致的能耗变动分别可以表示为
EX( k )EX( k )EX( k )EΔ= E, λE( 22)c ct2 EX ct1 IM( k )IM( k )IM( k )EΔ= E, λE( 23)s st2 IM st1
Djetzenbacher Los ( 1998) ( Two Polar Decompositions)进一步根据 和 提出的两极分解法
:将上述差额所表示的结构性因素所导致能耗变动分解为 5 5 × a ) 5 × a ) × EX × B × EX + ( r × a ) Δλ , ( r – ( r , × B EX( k )EΔ= t2 ij t2 t1 ij t2 ij t1 c ? ij EX ? ij t2? ij i = 1 i = 1 i = 1 5
+ ( r× a) × ,B B, × EX( 24),λ EXij ij t1 t2 t1t1 ? i = 1
同理 5 5 × a ) 5 × a ) × IM × B × IM + , ( r, × B IM( k )( r × a ) Δλ – ( r EΔt2 ij ij t 1t2 t1 ij t2 = IM ? ij t2s ? ij ? ij i = 1 i = 1 i = 1 5
+ ( r× a) × ,B, B, × IM( 25)λ IM ? ij ij t1 t2 t1t1 i = 1
( 24) ,式 的右边第一项为出口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第二项为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 变动
,,的能耗效应第三项是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这三项构成了成比例扩展偏差 ( ) 。EX 总的结构性因素所导致的能耗效应如果我们将 Δ拆分为能源密集型部门和非能源密 集型,EX = EX+ EX,。( 24) 部门出口结构的变动即 ΔΔΔ进口的能耗效应分析同理式 和 H L
( 25) :式 分别可以进一步写为 5 5 × a ) 5 × a ) , × B × ( EX+ EX ) + EX( k )( r × a ) Δ Δλ , ( r – ( r EΔH L EX ij t2 t2 ij t 2ij t 1= c ? ij ? ij ? ij i = 1 i = 1 i = 1 5
× B× EX+ ( r× a) × ,B, B, × EX( 26)λ t2 t1 EX ? ij ij t1 t2 t1t1 = 1 i 5 5 5 + IM ) + ,× B × ( IM ( rIM( k )( r × a ) Δ Δλ × a ) – ( r × a ) , EΔH L IM ij t2 t2 ij t 2ij t 1= s ? ij ? ij ? ij i = 1 i = 1 i = 1 5
× B× IM+ ( r× a) × ,B, B, × IM( 27)λ t2 t1 IM ? ij ij t1 t2 t1t1 i = 1
、四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耗的经验分析
1. 数据说明
( 1) 。1997 、2002 2007 投入产出表与产品部门分类本文的经验研究选择 年年和 年投
。,入产出表为部门技术参数基础由于考察对象是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所以我们对投入产出
: 1997 2002 2007 01 , 20 ,21、表做了如下处理将 年年和 年投入产出表中 部门保持不变将 , 22 ,23 , 26 ,部门合并为其他制造业部门部门保持不变将排在建筑业后面的部门合并为
; 5 ( 、第三产业部门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将 个主要能源部门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 气
、、、、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燃气生产和供 应) ,23 ( 21 、业排在前五位处理之后我们得到 个工业部门 个主要工业部门水的生产和供 应业
?1 ) 、( ) 、。部门和 个其他制造业部门农业部门 农林牧渔业建筑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 门
,、、、、 ? 按照投入产出表将排在建筑业后面的交通运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 、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教育事业卫生
、、、;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文化教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细分行业划分为第三产业部门对应 《》 ,、、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消费项目下的行业分类标准将排在建筑业后面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 餐饮、、。业其他行业生活消费等细分行业划分为第三产业部门
( 2) 。《》 能源消耗本文研究对象涉及到的能源消耗数据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消费
,,26 项目下分行业能源消费量我们统一使用实物标煤量并将其行业进行调整合并对应成
,,1。个部门且对行业代码进行了编排详细调整对应关系见表
1 《》 、表 行业代码及投入产出表与 中国统计年鉴行业合并拆分对照
《》 代码 部 门 中国统计年鉴行业
、、、1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 2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煤炭采选业 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4 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5 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
其他矿采选业
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6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7 纺织业 纺织业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 8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9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 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12 化学工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1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4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15
( )续
《》 代码 部 门 中国统计年鉴行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16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9
2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
其他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21
、2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 2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4
建筑业 建筑业 25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26 第三产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其他行业
( 3) 。《》 ,进出口额进出口额采用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的商品进出口额数据并按照各
。,年的汇率换算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协调编码货号与中国工业行业的对应关系根据周申
( 2006) HS 。的做法进一步整理出投入产出部门分类与 货则税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因为本文
,考察的对象更侧重于工业部门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将除工
0,23 业部门之外的部门对外贸易额设定为 并依次测算出 个细分工业部门的对外贸易对能
。源消耗的影响
2. 经验分析结果
1997 、2002 、2007 ,, 我们首先测算了 年年年单位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为了便于比较1997 ,》,2002 2007 《以 年为基准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将 年和 年
,2 2 ,。的计算结果进行转换得到表 的可比数据从表 的测算结果来看所有细分行业的单位
。,。最终产业能耗实物量都呈现下降的变动趋势说明从总体来看我国的节能技术在不断进 步,,另外我们分别测算了工业部门所有细分行业的单位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的均值进一 步将工
,,业部门所有细分行业划分为两大部门高于均值的规定为能源密集型部门低于均值 的规定为
。,3 ,非能源密集型部门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年来行业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两大部 门所对应
3 。、、、的细分行业如表 所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焦炼及核燃料加工业燃 气生产和、、、、 供应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
、9 ,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这 个行业划分为能源密集型部 门将其
。他的行业划分为非能源密集型部门
2 ( : / )表 主要工业部门单位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 单位吨 万元
1997 2002 2007 1997 2002 2007 行业代码 年 年 年 行业代码 年 年 年
1 4. 212 1. 839 1. 695 15 6. 078 3. 472 2. 727
2 3. 049 1. 949 1. 124 16 3. 4272. 1931. 843
3 9. 437 5. 555 3. 194 17 2. 662 1. 707 1. 536
4 2. 187 1. 030 0. 966 18 2. 629 1. 591 1. 404
5 7. 240 3. 681 2. 156 19 3. 054 1. 841 1. 707
6 2. 513 1. 769 1. 402 20 2. 019 1. 324 1. 222
7 3. 888 3. 286 2. 502 21 2. 139 1. 495 1. 270
8 1. 308 0. 983 0. 869 22 1. 900 1. 359 0. 911
9 1. 250 1. 031 0. 962 23 2. 753 1. 705 1. 466
10 1. 221 0. 999 0. 845 24 1. 052 0. 808 0. 665
11 2. 894 1. 884 1. 492 25 2. 699 1. 765 1. 618
12 3. 638 2. 540 2. 393 26 2. 076 1. 193 1. 052
13 3. 522 2. 464 2. 100 工业部门均值 3. 34 2. 13 1. 66
14 3. 782 3. 320 2. 396 平均值 3. 178 2. 030 1. 597
: 1997 ; ; 注以 年价格为标准调整加粗数字为高于工业部门单位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均值的细分行业工
23 ,、3 。业部门平均值为 个工业部门的平均水平平均值的计算还包含了农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 个部门
: 《》,1997 、2002 、2007 。资料来源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年年年投入产出表计算
3 表 能源密集型部门和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的划分
高能耗部门 低能耗部门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纺织业
化学工业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 本文主要侧重于工业部门贸易的能耗效应考察所以表 主要是工业部门贸易的能耗效 。4 ,,应从表 的数据可以看出工业部门中无论是能源密集型部门还是非能源密集型部门其
,出口所带动的耗能量和进口所带动的节能量都是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且两大部门的出口耗能
、。2009 ,量之和进口节能量之和也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两大部门出口 耗
、、2008 。能量进口节能量以及两大部门出口耗能量之和进口节能量之和都比 年都有所下 降
,( , ) 但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能源密集型部门的贸易净效应 进口节能量 出口耗能量远比非
,80% 能源密集型部门的贸易净效应少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的贸易净效应占了总贸易净效应 的
( 2008 74. 23% ) ,( 以上 除 年为 以外有的年份能源密集型部门甚至出现贸易净节能 净效应
,2002 , 2004 ) 。符号为正比如 年从出口耗能或进口节能占工业总耗能比重这一列 我们可以
,40% , 60% ,1998 , 2007 看出出口耗能量占工业耗能量的比值基本处于 之间而且 年这
,2007 , 2009 ; 一比值基本呈上升趋势年呈下降趋势出口耗能量占全国总耗能量 的比值基本处30% , 42% ,于 之间研究期内其变动趋势与出口耗能量占工业耗能量的比值 变动趋势基本
。27% , 41% ,1998一致进口节能量占工业总耗能的比值基本处于 之间而且 , 2004 ,2004 , 2009 ; 年这一比值基本呈上升趋势年呈下降趋势进口节能量占全国总耗能 量
20% , 30% ,的比值基本处于 之间研究期内其变动趋势与进口节能量占工业耗能量的比 值
。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工业部门出口耗能与进口节能占整个工业部门的耗能量和全国耗能量 的
,。比重如此之高对工业部门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考察显得尤为必要
4 1998 , 2009 ( : )表 年工业部门贸易的能耗效应 单位万吨标准煤 出口耗能 出口耗能 能源密集 非能源密 净效应合计 能源密 非能源 ( 或进口节 或进口节 型部门净 集型部门 能源密集 贸易的能 ( ( 集型部 密集型 年份 总计 能占工业 能占全国 效应 进 净效应 进 型与非能源 耗效应 ,,总耗能比 总耗能比 口节能 口节能 密集型部门 门合计 部门合计
( % )( % ))))重 重 出口耗能 出口耗能 净效应之和
出口耗能 15027. 7 27251. 5 42279. 2 40. 4 29. 7 1998 ,1113. 9 , 12587. 6 , 13701. 5 进口节能 13913. 8 14663. 9 28577. 7 27. 3 20. 1
出口耗能 16117. 7 31435. 1 47552. 8 46. 5 33. 6 1999 ,18. 6 , 14960. 6 , 14979. 1 进口节能 16099. 1 16474. 5 32573. 7 31. 9 23. 0
出口耗能 13757. 3 27684. 0 41441. 3 43. 1 32. 0 2000 ,226. 7 , 13122. 9 , 13349. 6 进口节能 13530. 6 14561. 1 28091. 7 29. 2 21. 7
出口耗能 14223. 9 28893. 7 43117. 6 47. 9 36. 8 2001 ,35. 1 , 12944. 5 , 12979. 7 进口节能 14188. 7 15949. 2 30138. 0 33. 5 25. 7
出口耗能 16291. 6 35391. 4 51683. 0 45. 2 32. 2 2002 + 664. 4 , 15478. 9 , 14814. 6 进口节能 16956. 0 19912. 5 36868. 4 32. 3 23. 0
出口耗能 20499. 9 45111. 8 65611. 7 51. 5 36. 7 2003 + 2840. 7 , 17049. 3 , 14208. 6 进口节能 23340. 6 28062. 5 51403. 1 40. 3 28. 7
出口耗能 28469. 9 58480. 1 86949. 9 55. 3 40. 0 2004 + 165. 5 , 22320. 6 , 22155. 1 进口节能 28635. 4 36159. 5 64794. 9 41. 2 29. 8
( )续 出口耗能 出口耗能 能源密集 非能源密 净效应合计 ( 或进口节 或进口节 型部门净 集型部门 能源密集 能源密 非能源 贸易的能 ( ( 能占工业 能占全国 效应 进 净效应 进 型与非能源 年份 集型部 密集型 总计 耗效应 ,,总耗能比 总耗能比 口节能 口节能 密集型部门 门合计 部门合计
( % )( % ))))重 重 出口耗能 出口耗能 净效应之和
出口耗能 27452. 7 63548. 5 91001. 2 55. 7 39. 8 2005 , 1742. 5 , 29132. 7 , 30875. 3
进口节能 25710. 2 34415. 8 60125. 9 36. 8 26. 3
出口耗能 33714. 3 75616. 5 109330. 8 56. 6 41. 4 2006 ,5050. 5 , 35229. 7 , 40280. 2
进口节能 28663. 8 40386. 8 69050. 6 35. 7 26. 1
出口耗能 40785. 9 83721. 7 124507. 6 59. 5 43. 7 2007 ,9865. 6 , 40992. 8 , 50858. 4
进口节能 30920. 3 42728. 9 73649. 2 35. 2 25. 9
出口耗能 44064. 5 83057. 8 127122. 3 55. 4 40. 8 2008 , 13338. 7 , 38414. 5 , 51753. 2
进口节能 30725. 8 44643. 3 75369. 1 32. 8 24. 2
出口耗能 29691. 9 73507. 2 103199. 1 43. 0 31. 5 2009 ,737. 7 , 34738. 5 , 35476. 2
进口节能 28954. 2 38768. 7 67722. 9 28. 2 20. 7
: 1998 , 1999 1997 ,2000 , 2004 2002 ,2005 , 注年根据 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年根据 年投入产出表计算2009 2007 ; = , ,年根据 年投入产出表计算贸易净效应 进口节能量 出口耗能量正号表示贸易总体上产生 了
( ) ,净节能效应 出口所消耗能量小于进口节省能量的效应负号则表示贸易总体上产生了净耗能效应 ( ) 。出口所消耗能量大于进口节省能量的效应
: 《》、《》,1997 、2002 、2007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年年年投入产出表 计。算
,5 1998 , 2009 为了进一步考察贸易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表 列出了 年我国工 业
。 , 部门能源密集型部门和非能源密集型部门贸易结构变动的情况从具体的数值来看1998 , 2001 , 20. 36 % 年能源密集型部门的出口占工业部 门 的 比 重 从 小 幅 下 降 到 19. 48 % ,32. 72 % 31. 35 % ,而进口占工业部门的比重从 下降到 出口下降的幅度略大于
; 79. 64 % 80. 52 % ,进口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的出口占工业部门的比重从 上升为 而进口则 67. 28 % 68. 65 % ,2001 , 2007 ,。由 上升到 出口上升的幅度略小于进口上升的幅度年能
19. 48 % 21. 36 % ,源密集型部门的出口占工业部门的比重从 小幅上升到 而进口占工业部
31. 35 % 28. 30 % ,; 门的比重从 下降到 出口上升的幅度略小于进口下降的幅度非能源密
80. 52 % 78. 64 % ,68. 65 % % 集型部门的出口占工业部门的比重从 下降为 而进口则由 上
71. 70 % ,。2007 , 2009 ,升到 出口下降的幅度略小于进口上升的幅度年能源密集型部
21. 36 % 18. 85 % , 门的出口占工业部门的比重从 下 降 到 而进口占工业部 门 的 比 重 从 28. 30 % 29. 19 % ,; 上升到 出口下降的幅度大于进口上升的幅度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的出
78. 64 % 81. 15 % ,71. 70 % 70. 81 % ,口占工业部门的比重从 上升为 而进口则由 下降到 出
。口上升的幅度大于进口下降的幅度
5 1998 , 2009 ( : % )表 年贸易结构变动情况 单位
1998 2001 2007 2009 年 年 年 年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能源密集型部门占比 20. 36 32. 72 19. 48 31. 35 21. 36 28. 30 18. 85 29. 19 非能源密集型部门占比 79. 64 67. 28 80. 52 68. 65 78. 64 71. 70 81. 15 70. 81
: 《》 。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6 1998 , 2001 。( 26) ( 27) ,表 主要测算了 年间的贸易能耗效应根据式 和式 的测算公 式
、、我们分别对能源密集型部门非能源密集型部门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总产出 能耗
。6 实物量变动的能耗效应以及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进行了测算从表 的测算结 果来,,看能源密集型部门出口结构变动的耗能量和进口结构变动的节能量都在减少非能源 密集
。( 型部门的出口结构变动的耗能量和进口结构变动的节能量都在增加从净效应 进口 节能量 , ,,) ,出口耗能量符号为正表示净节能为负表示净耗能一列可以看出能源密集 型部门的
,贸易结构变动和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都是朝着净节能方向的而非能源密集 型部门的
。贸易结构变动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都朝着净耗能方向变动的把能源密集型部门和 非能源密
,。集型部门贸易结构变动的净效应加总总的贸易结构变动是朝着净节能方向变动 的从净
,效应的具体数值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正向的净节能效应主要来源于单位总产出能耗 实物量的,。变动说明我国的节能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6 1998 , 2001 ( : )表 年贸易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 单位万吨标准煤
出口耗能量 进口节能量 净效应 能源密集型部门结构变动 ,689. 03 , 89. 40 599. 63 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结构变动 861. 09 690. 99 ,170. 10 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 , 46041. 24 , 31716. 78 14324. 47
投入产出系数变动 3054. 01 1472. 71 , 1581. 30
总偏差 , 42815. 18 , 29642. 49 13172. 69 : 5 ,; 注表 出口耗能量正值表示结构性因素变化带来出口耗能量增加负号则表示下降进口节能量正 值表
,; = , ,示结构性因素变化带来进口节能量增加负号表示下降净效应 进口节能量 出口耗能量符号为 正表示,。净节能为负表示净耗能
: 《》,《》,1997 、2002 。资料来源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年年投入产出表计算
7 2001 , 2007 。,( 26) ( 27) 表 主要测算了 年间的贸易能耗效应同理根据式 和式 的 测
,、、算公式我们分别对能源密集型部门非能源密集型部门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 总
。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的能耗效应以及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进行了测算能源密集 型
,; 部门出口结构变动的耗能量在增加而进口结构变动的节能量在减少非能源密集型部门 的出
。( , 口结构变动的耗能量和进口结构变动的节能量都在增加从净效应 进口节能量 出 口耗) ,,能量一列可以看出除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是朝着净节能方向之外能源密 集型部
、门的贸易结构变动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的贸易结构变动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都是朝着 净耗能
。,方向变动的净效应这一列的各栏数值显示由投入产出系数变动带来的净耗能量显 著削弱
。1998 , 2001 了由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带来的净节能效应与 年的总偏差净效
,2001 , 2007 ,应相比年的总偏差净效应大大减少了表明我国贸易结构性因素所产生的净 节
。能效应在减小能源密集型部门和非能源密集型部门贸易结构变动的净效应由正转负说明 贸
,5 7 : WTO,易结构变动的净节能效应发生逆转这可从表 和表 的数据得到解释随着我国加入
,,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动这一时期政府对节能方面的管制不 是很严
。致使高能耗部门贸易结构变动的净耗能量出现较快上升
7 2001 , 2007 ( : )表 年贸易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 单位万吨标准煤
出口耗能量 进口节能量 净效应 能源密集型部门结构变动 4516. 59 , 2918. 04 , 7434. 63 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结构变动 1829. 17 1502. 09 , 327. 09 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 , 89036. 84 , 58632. 47 30404. 37
投入产出系数变动 49353. 40 31218. 89 , 18134. 51
总偏差 , 33337. 68 , 28829. 53 4508. 16
2007 。: 《》、《》,2002 、年投入产出表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以及 年
8 2007 , 2009 。( 26 ) ( 27 ) ,表 显示 年间的贸易能耗效应测算结果根据式 和式 分别
、、对能源密集型部门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的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
。变动的能耗效应以及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进行测算能源密集型部门出口结构变动
,。的耗能量大幅度减少而进口结构变动的节能量在增加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的出口结构变动
,。的耗能量在增加而进口结构变动的节能量却在减少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实施
,“” 。8 ( 的节能政策贸易政策上体现为对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抑制从表 中净效应 进口
, ) ,省能量 出口耗能量一列可以看出能源密集型部门的出口结构变动和单位总产出能耗 实
,物量变动都是朝着净节能方向的而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的出口结构变动则是朝着净耗能方 向
。,变动的将能源密集型部门和非能源密集型部门贸易结构变动的净效应加总贸易结构总 体
,。1998 , 2001 变动朝向净节能变化说明出口节能政策还是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与 年和 2001 , 2007 ,13172. 69 年两个研究期间相比总偏差的净效应由第一个研究期的 万吨标准煤
4508. 16 7447. 08 ,2007 和第二个研究期的 万吨标准煤变为本研究期的 万吨标准煤表明 年
,2007 出台的出口节能政策导致我国贸易结构性因素的净节能效应出现拐点年后无论是我 国
。贸易的总体结构性因素还是单纯的贸易结构变动都出现了净节能效应上升的趋势
8 2007 , 2009 ( : )表 年贸易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 单位万吨标准煤
出口耗能量 进口节能量 净效应 能源密集型部门结构变动 , 5018. 32 594. 61 5612. 92 非能源密集型部门结构变动 2256. 96 ,421. 61 , 2678. 57 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 , 12388. 97 , 7876. 24 4512. 73
投入产出系数变动 0 0 0
总偏差 , 15150. 33 , 7703. 25 7447. 08 : 2009 ,2007 , 2009 ( 注由于 年没有投入产出表研究中假设 年投入产出系数不发生变动 在短短两年
) 。时间做此假设也是合理的
: 《》、《》,2007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年投入产出表计算
,1998 , 2009 根据工业部门的能源数据和进出口数据我们分别测算 年的出口耗能强度
。= / ,和进口节能强度出口耗能强度 出口总耗能量 总出口量而出口总耗能量是各部门单位
,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与出口量的乘积之和出口耗能强度实际上就是各部门单位最终产品能
,。,耗实物量的加权平均其权重就是各部门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同理进口节能强度是指进
,口总节能量比上总进口量而总节能量是各部门单位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与进口量的乘积之 ,,和进口节能强度实际上就是各部门单位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的加权平均其权重就是各部
。,门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而进口节能强度与出口耗能强度之比实际上就是相应进口与出口
,。9 ,权重之比而这正体现了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的差异从表 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
,,,我国工业贸易的出口耗能强度在下降但与此同时进口节能强度也在下降结合细分行业
,,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出口耗能强度还是进口节能强度的下降主要来自于各细分行
,,5 业单位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的下降其中前 个能源部门最终产品能耗实物量的下降幅度
。9 ,1998 , 2007 最大从表 的数据还可以看出年进口节能强度与出口耗能强度之比也在下 ,,2007 降表明该期间贸易结构整体上朝着不利于节约能源方向变动但 年以后进口节能强
,2007 度与出口耗能强度之比有所上升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本文前面得出的 年出台的出口
。节能政策导致我国贸易结构的净节能效应出现拐点的结论
9 1998 , 2009 ( : / )表 年工业品贸易出口耗能强度和进口节能强度 单位吨 万元
1998 1999 2000 2001 年 年 年 年 出口耗能强度 2. 387 2. 378 1. 640 1. 630 进口节能强度 2. 996 3. 047 2. 013 1. 995 进口节能强度与出口耗能强度之比 1. 255 1. 281 1. 227 1. 224
2002 2003 2004 2005 年 年 年 年 出口耗能强度 1. 627 1. 634 1. 666 1. 438 进口节能强度 1. 967 1. 978 1. 977 1. 626 进口节能强度与出口耗能强度之比 1. 209 1. 210 1. 187 1. 131
2006 2007 2008 2009 年 年 年 年 出口耗能强度 1. 452 1. 480 1. 501 1. 441 进口节能强度 1. 616 1. 621 1. 605 1. 625 进口节能强度与出口耗能强度之比 1. 113 1. 095 1. 069 1. 128
: 《》、《》,2002 、2007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历年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以及 年年投入
。产出表计算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将贸易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进行理论上的剖 ,、。1997 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法两极分解法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经验研究根据 、2002 2007 ,年年和 年我国工业部门各细分行业最终产品的能耗实物量将工业部门各细分
,行业划分为能源密集型部门和非能源密集型部门并对工业部门进出口除均衡增长以外的能
( ) ,耗效应 结构性因素所导致的能耗变动进行分解较为深入地考察了对外贸易发展中结
。、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从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总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的能耗效应
,( 1998 , 2009 ) 以及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测算结果来看研究期内 年无论是我国 工
,业部门对外贸易的上述三项结构性变动因素的总能耗效应还是分解出的对外贸易结构变 化
,2007 ,的能耗效应均以 年我国推行出口节能政策为分界点在此之前总体是朝着不利于 能
,2007 ,。源节约方向变动的而 年实施出口节能政策以来开始向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方向演 变
,,从具体的测算数值来看能源密集型部门在政策的引导下其节能表现比非能源密集型 部门。显著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总体上我国应适当提高非能源密集型部门产品的出口和能源密集型
,,部门产品的进口同时降低能源密集型部门产品出口和非能源密集型部门产品的进口从而
。通过贸易结构调整节约国内能源根据本文对我国工业部门细分行业对外贸易中的结构性因
,,素的分解和测算结果我们认为我国节能技术的推广对于能源节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节能技术的节能空间可能逐渐缩小所以应该更为重视贸易结构的
,。,优化和调整充分发挥贸易结构变动的节能潜力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角度不仅维持对能
,源密集型部门的节能激励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而且要注重加强非能源密集型部门贸易中的
。节能政策激励
参 考 文 献
,1, Hayami H. ,Nakamura M. ,2002COEmission of 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and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Japan ,2 and Canada: Technology Option and Implication for Joint Implement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 held at UQAM,Montreal,Canada.
,2,Kemp M. ,Van N. ,1984,The ,ole of Natural ,esources in Trade Models ,M,,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1,367 , 417.
,3, Lenzen M. ,1998Primary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es Embodies in Australian Final Consumption,: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J,,Energy Policy,26 ( 6) ,495 ,506.
,4, Machado G. ,Schaeffer ,. ,Worrell E. ,2001,Energy and Carbon Embodi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Brazil: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J,,Ecological Economics,39 ( 3) ,409 ,424.
,5, Przybylinski M. ,2002,Bilateral Pollution Flows between Poland and German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 held at UQAM,Montreal,Canada. ,6, : 《》 ,J,,《》1981 1 。陈锡康完全综合能耗分析系统科学与数学年第 期
,7, 、: 《, 》 ,J,, 《》2006 陈向东王娜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国能耗 环境成本问题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年3 。第 期
,8, : 《》 ,J,,《》2007 10 。沈利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管理世界年第 期 ,9, 、: 《》 ,J,,《》2008 2 。李坤望孙玮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能源含量分析世界经济研究年第 期
( : )责任编辑陈星星
范文三:我国能源消耗现状
我国能源消耗现状
我国能源消耗现状
进入21世纪,一方面工、农业生产对能源需求量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我国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资源相对匾乏,现在己经成为能源进口国,且进口量飞速递增,仅在2007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达到1.968亿吨,己成为石油消费二号大国。能源问题举世瞩目,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还是世界各国发展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开展节能方面的研究对缓解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危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在工业、电力、交通、农业和民用等方面,总的能源利用率约为30%,这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目前,西欧各国的能源利用率多为40%以上,日本的能源利用率高达50%以上。就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来说,我国约为世界平均值的3.5倍。
在能源消耗中,热损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工业领域,工业炉窑是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耗能设备,每年能耗数量巨大,尤其在冶金、建材、陶瓷、玻璃、化工及机电企业中的热加工过程中,工业炉窑的能耗可占工业生产总能耗的40%一70%。而各种工业窑炉的热损失一般都很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热效率很低,能源利用率不到30%,迫切需要使用优质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大大降低能量损耗。在建筑业中,能源损耗占人类能源消耗的30%一40%以上,而且还在增加,但以往建筑物多使用采暖和空调设备,不但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在外观上也不雅观。在欧美一些国家,在建房之前,就预先对隔热保温材料做了设计和使用安排,从而可使得隔热保温材料成为经济、方便和可靠的节能措施。
总之,我国在工业和建筑中的节能潜力巨大,节能已被认为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保温隔热材料作为有效的节能措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民用建筑上。尤其是保温隔热涂料,由于其具有导热系数低、施工简单等显著优点,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范文四:从能源消耗角度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从能源消耗角度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经济述评,
左 叶 约5083字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进行了很多研究,如路正南建立了能源消费模型,证实产业结构变化直接影响能源需求和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史丹也认为结构变动是能源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不同的能源品种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不完全一致;韩智勇、魏一鸣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研究了1980— 2000年间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的特征;徐博等研究得出第一产业和工业比重的变化是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将采用1984年到2005年的数据样本,分别对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及其能源消耗进行回归分析,比较各产业产值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一、 我国产业结构及其能源消耗定性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现状
自1984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三次产业结构由1984年31.8?43.1?25.1调整至2005年的12.6?47.5?39.8(见下图),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第二产业仍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一些资金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重化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其中,制造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高加工度化趋势。从1999年开始的五年多时间内,我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无论是在产值、投资、利润增长方面还是在比重上,重工业都超过了轻工业。1999年重工业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1个百分点,2003年甚至达到4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比重2003年达到了64.3%,几乎接近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纪录(66.6%,1960)。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呈现出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趋势,由以轻型制造业为主向以重型制造业为主转变,重型制造业从以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以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为主转变。
(二)能源消耗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从能源消费量来看,自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开始摆脱负增长,之后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1999年到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了能源生产量,能源供应出现了缺口。能源消费增长率2002年超过GDP增长率,2004年开始超过能源生产率,快了2.24个百分点。这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小的压力。其中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特别是最近几年,工业消费能源的比重逐步提高,从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1990—2003年,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的能源消费量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6.4%、9.5%和0.5%,化工、造纸的能耗比重则分别下降2.4%和0.8%。几个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66.9%上升到2003年的79.3%,重化工业特征在能源消费方面表现得十分显著。
从能源强度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各次产业的能源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第一产业的能源强度基本上保持在2.4万吨标准煤/亿元上的水平,近两年略有上升。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一直是三次产业中最高的,从1984年15.46万吨标准煤/亿元降至2001年的4.58万吨标准煤/亿元,下降幅度达到70.4%。2001年后又逐步上升,至2005年达到5.14万吨标准煤/亿元。第三产业的能源强度一直是三次产业中最低的,从1984年至今其平均水平为1.75万吨标准煤/亿元,在2002年达到最小强度1.42万吨标准煤/亿元后,每年都略有上升,到2005年达到1.75万吨标准煤/亿元,所以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仍是我国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整体上正趋于优化升级的过程之中,与具有高度化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一致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远未步入产业
结构与能源消费协调一致的良性轨迹,这主要是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得整体产业结构的好转并未带来我国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的下降和增量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造成的。产业结构“重化”与能源消耗剧增等问题,成为产业与能源不协调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
1.平稳性检验
美国学者Nelson与 Plosser在其研究中曾指出,多数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都是不稳定的,只有确定了序列的平稳性才能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协整性分析和因果性检验。因此,作为分析的第一步,要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在利用AIC与SC准则确定变量的滞后阶数的基础上,运用ADF检验方法对所有产出数据和能源消费序列进行单位根据检验来判断其稳定性。
2.协整检验
协整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的。协整的基本思想认为,尽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量中每个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线性组合有可能相互抵消趋势项的影响,使该组合成为一个平稳的变量。协整理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平稳变量之间寻找均衡关系,以及用存在的协整关系的变量建立动态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将运用E-G两步法来检验各产业能源消耗与实际GDP之间的协整关系。
3.Granger因果检验
这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三次产业实际GDP和各自能源消费两个变量之间究竟是由哪个变量的变动引起的另一个变量的变动,还是它们两者之间具有相互的影响作用,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从1984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消费EC是个实物指标,单位是万吨标准煤,CE1、CE1、CE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根据以1984年为基期的GDP指数和1984年GDP数据计算获得,得到的GDP1、GDP2、GDP3数据均为1984年不变价格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实际GDP,单位是亿元人民币。回归与检验的计算过程通过计量经济软件Eviews3.1完成的。
1.第一产业与其能源消耗关系
?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
表1GDP1和CE1序列ADF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LNGDP1、LNCE1序列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
建立CE1与GDP1之间的协整方程,经回归得到:
CE1=1375.778+1.185GDP1(方程3.1)
(t=2.997)(t=9.236)R2=0.800F=85.313
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出残差是平稳的,因此第一产业能源消耗和第一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方程3.1体现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即如果第一产业经济产值增加1亿元,那么平均第一产业能源消耗将增加1.185万吨标准煤。
?Granger因果检验
表2GDP1和CE1滞后1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阶数为1时,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表现出从GDP1
到CE1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表3GDP1和CE1滞后2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阶数为1时,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表现出从GDP1到CE1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2.第二产业与其能源消耗关系
?ADF检验,结果如表3.4所示
表4 GDP2和CE2序列ADF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LNGDP2、LNCE2序列在显著水平5%下都是单整序列,因此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
建立CE2与GDP2之间的协整方程,经回归得到:
CE2 =47995.55+2.9556GDP2(方程3.2)
(t=12.234)(t=12.34)R2=0.878F=152.35
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出残差是平稳的,因此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和第二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方程3.2体现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即如果第二产业经济产值增加1亿元,那么平均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将增加2.9556万吨标准煤。
?Granger因果检验
表5 GDP2和CE2滞后1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阶数为1时,在接近1%的显著性水平上,两个原假设都被拒绝,表现出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表6GDP2和CE2滞后2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阶数为2时,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消失,仅表现出从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3.第三产业与其能源消耗关系
?ADF检验,结果如下
表7GDP3和CE3序列ADF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LNGDP3、LNCE3序列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
建立CE3与GDP3之间的协整方程,经回归得到:
CE3 =1343.98+1.393GDP3 (方程3.3)
(t=3.404) (t=24.46)R2=0.96 F=598.32
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出残差是平稳的,因此第三产业能源消耗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方程3.3体现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即如果第三产业经济产值增加1亿元,那么平均第三产业能源消耗将增加1.393万吨标准煤。
?Granger因果检验
表8 GDP3和CE3滞后1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阶数为1时,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拒绝“GDP3不是CE3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表现出从GDP3到CE3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表9GDP3和CE3滞后2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阶数为2时,在显著性水平接近1%的情况下,拒绝“GDP3不是CE3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表现出从GDP3到CE3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4. 结论分析
从以上分析表明,CE1与GDP1、CE2与GDP2、CE3与GDP3虽然个别看起来都是非平稳的,
但它们两者之间是协整的,具有长期的协同趋势,其中方程3.1、3.2和3.3就表明了长期内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因果检验来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与其能源消耗之间均显示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只有第二产业在滞后阶数为1时表现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这说明能源消费的波动会对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造成冲击,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就第二产业而言,能源供应的短缺将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
三、政策及建议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过大,必须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轻型化和节能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1.产业结构调整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我国应努力提高农业养殖种植技术的科技含量,注重资源节约,大力发展集约型农业,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保证,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要依赖较少的能源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三个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工业中高能耗、高物耗的重工业增长偏快,这是我国单位GDP能耗高、环境压力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快调整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防止工业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严格限制工业内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项目建设和过快发展,提高这类行业的进入门槛。加大查处力度,清除一些规模小、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作坊式经营单位。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利用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向能源集约型的新型化方向转变,提高第二产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3.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整体能耗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2005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为39.8%,这个比例大大低于高收入国家的71%,也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68%。当前我国的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性服务业的低质结构的情况,应该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它们的发展水平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对于有效缓解当前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范文五:我国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关系研究
我国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关系研究
关键词:能源消耗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模式 环境污染
内容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多次爆发,世界各国对国内能源非常重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和能源消耗来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给我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恶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等。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我国的环境变化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我们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及时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我们需要使用低碳能源来替代高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以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改变产业结构的方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论文对我国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
?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关于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加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增加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以促进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根源上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含碳污染的排放量。能源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能够大力发展新能源,在一定成度上减少含碳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是根据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各区域的资源、产业结构不相同,进而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相同。
我国区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一)能源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的消耗量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能源的消耗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现在我国的能源消耗最多的就是高碳能源,高达90%,如表1所示,在高碳能源消耗中始终位居第一的就是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所以能源消耗过大也就说明煤炭能源的消耗过大,而我国以煤炭能源消耗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很难得到改善的。我国的石油产量低,但是消费却很大。即使现在的消耗量在逐年下降,但依然还有将近五分之一的石油需要进口来满足国民需求。我国现在面临的局势就是:水电能源的开发有限,并且会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核电的能源是巨大的,但是开发需要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我国的地域辽阔,物种丰富,所以我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含量大,但是我国目前对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还不到10%,所以我们可以尽最大可能的开发新能源。如果我国对能源结构进行改善,可以增加新能源和洁净能源的使用,减低高碳能源的使用(见表1)。
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均匀,致使我国各地区的资源结构存在着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是分布在贵州、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能源消耗主要是以煤炭的消耗为主。天然气资源主要是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等地区。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即长江中上游的支流和西南的许多河流,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占我国总水资源的90%,并且在三峡水电站投入使用之后,对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电力资源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核电资源主要是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中南、西南、西北、东部沿海等地区能源结构的
主要特点为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二) 产业结构
我国经济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时,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二经济体,主要是由于我国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从1999年第二次重工业开始。但是我国的经济依然还是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效率低的发展模式,主要还是依靠投资贸易和出口贸易来促进增长。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如表2所示,是我国2001年与2010年各地区的产业结构。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产业结构状况为: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率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率上升。但是第三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是不甚理想,不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在我国第二产业发展中,依然过度依赖能源、资源,虽然能源的消耗增大,但是利用率却没有提高,造成了资源浪费,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区域产业结构上,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文以京沪的产业结构变化为例,说明如何实现第二产业的比率降低,第三产业的比率提高。北京将高消耗能源、高污染的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或者是关闭,并且在技术创新与提高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对于上海来说,由于长三角制造业的中心已经不在上海,转移到了江、浙地区,第二产业的转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自然美化脂酵素
http://www.heyuan.cn/yw/xw/20130326/45188.html转载请注明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