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细讲弟子规第五集
细讲弟子规
第五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 02月
诸位朋友,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提到家庭有两个很重要的主轴,一个是经济,就是物质生活;另外 一个是精神生活, 孩子的教育这方面。 刚刚也提到现在的家庭情况都是夫妻一起赚钱, 孩子大部分是留给安 亲班,或者留给佣人,留给爷爷奶奶来带。人生的智慧在哪里看到?在取舍当中看到,有舍才有得。少赚些 钱,多教育孩子;还是你要多赚钱,忽略孩子教育,得到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我们看看上一代,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跟我们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这两代我们来比较一下。上一代 的人很有责任心, 很孝顺父母。 我们这一代?诸位朋友, 您不要客气直接讲, 有没有上一代的这些人生态度? 是进步了还是退步?退步。 上一代有钱还是我们这一代有钱?这一代。 对! 为什么有钱了反而人生的态度退 步了?所以有钱不一定解决问题。
我父亲那一代,基本上都很穷,因为很穷,所以特别节俭。记得小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剩菜都是谁捡? 都是爸爸妈妈, 因为他们已经很习惯不能糟蹋食物。 所以生活比较拮据, 第一个养成了勤俭的习惯, 第二个, 生活愈困难人愈懂得感恩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所以我父亲那一代,他们在念书都不是父母催他们的,都是 自己很积极主动, 因为希望透过自己在学问上有所成就, 能够往后让父母过好一点的日子。 你看生活的贫穷、 生活的拮据,让一个人更有志气,更有孝心。所以贫穷,我们要感谢它。
这一代因为从小生活就很优厚,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习惯挥霍,习惯花钱,又不懂孝道,又没有生活的 历练、承担。所以现在我们这一代,不只自己赚的钱花掉了,还要去花谁的钱?父母的钱。你们怎么知道? 很多年轻人已经喜欢消费、 享受到什么程度?一个月的薪水一拿到, 马上怎么样?走, 我们去好好的 shopping 一下! 可能把整个月的薪水在前面十五天就花光了, 后面的日子怎么熬?后面的日子买泡面一包一包慢慢吃。 然后后来撑不下去了,回去找他老爸,说:爸,我没钱了。他的爸爸很生气:「告诉你不要乱花,你都讲不 听,来!要多少?」还是拿给他。所以生活的优厚,不见得能够带给你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
古代很多读书人看清楚这一点,在汉朝开国,刘邦打下天下分封了一百多个功臣,都有封地,给他们很 多田宅。这一百多个功臣经过了一百年,汉朝的史学家突然想说:我去了解看看,这一百个功臣的后代,经 过一百年后是什么样的情况?结果这个史学家非常惊讶, 这一百多个功臣的后代, 基本上都已经没落了, 很 多已经流落街头在讨饭。其中只有几个人的后代还很好,其中有一个人叫萧何,当初在分封土地的时候,萧 何要了一块很贫瘠的土地。因为贫瘠的土地,你只要不耕作就没饭吃,他深谋远虑,希望他的孩子以后懂得 勤劳节俭。其它分封很好的地,好吃就懒做,而且好的地你喜欢,别人也喜欢,就会引来很多人觊觎,很多 人的设计陷害。所以萧何看得到,不要留钱给子孙,更重要的是要留智慧传给子孙,还有留榜样给子孙。
司马光先生曾经提过, 「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之 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阴德一定可以 庇荫后代。阴德不只在往后可以庇荫后代,当我们在行善,当我们在立身行道的过程,已经给下一代最好的 身教。所以,这是有智慧的父母会这样去抉择。
好,我父亲那一代因为生活比较拮据,有五个兄弟姐妹,他们念书都不用父母推,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和 睦。所以只要生活过得去,好好的提升孩子的智慧、孩子的精神生活,还是可以把家庭经营好。
我们再来看,是不是一个人赚就会赚得比较少?是不是两个人赚就会赚得比较多?很多夫妻一起赚钱, 但是也没剩多少钱; 那边又被朋友倒了, 这边又买了哪些东西又被骗了。 我们要理解到财富的真正因在哪里? 怎么样的人生才能得到财富?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 不然你可能一辈子都在赚钱, 但是一辈子也没剩多少钱。
古代中国的财神是范蠡,俗名陶朱公,他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他跟文种辅佐越王 勾践,然后恢复越国。后来范蠡他就跟文种说,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但是不可以同富贵。范蠡很会看人, 所以会看人很重要,不会看人可能一辈子都会受到很不好的影响。你看,文种不会看人,他看到眼前荣华富 贵就要来了,怎么可以让我现在把它放下,不愿意!后来越王勾践就赐文种自杀。范蠡带着西施就离开,到 了江南一带开始做生意,从小生意开始做起。做了没多久,发了大财,范蠡马上把这些财富统统捐出去;过 没有多久,过了几年他又发财了,他又把钱统统捐给这些贫穷困苦的人,之后再从小生意做起。历史上记载 「三聚财,三散财」。
所以, 人为什么能够有财富?真正的原因在他懂得财布施出去。 范蠡这样的做法也是谨遵圣贤教诲, 《大 学》里面有提到「财散则人聚」,当我们把财散出去的时候,什么聚过来?所有人对你的爱戴,人心都向着 你。不管你做什么生意,他们都要来给你买,要来支持你,因为你赢得的是人心。财散出去不是没有了,不 能看不到就是没有, 它无形当中的影响力只要遇到缘就会起现行。 所以我们分析, 财富有因、 有缘才会结果, 「因」在财布施,「缘」加上你的努力、加上贵人相助、加上机会来了,自然而然就会结财富的「果」。所 以,经营家庭的财富,一定要如理如法去经营,不然你一辈子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枉然。
我的姐姐她怀孕以后, 就把她的公职工作辞掉, 很多的亲戚朋友都觉得怎么样?很可惜。 连她的婆婆也 常常跟她说:你去工作,我来帮你带孩子。但是人生有舍有得,她辞掉公职就在我们家待产,之后做月子, 到之后小孩都是自己带。我姐姐辞掉工作以后,就是我姐夫一个人赚钱,但是我的姐夫愈赚愈多。为什么愈 赚愈多?因为我姐夫拿给我姐姐的钱,我姐姐说,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也没什么用,常常都会拿给我,她说 你帮我拿去印印经书,做些善事。我姐姐懂得帮先生布施财,所以她的先生愈赚愈多。有一次他们夫妻一起 出去买东西,刚好遇到大卖场开幕,可以抽奖,第一特奖是一台轿车,我姐姐也写了一下就把它放进去。过 没多久,大卖场打电话来,他说蔡女士,你抽到了一台轿车。所以懂得布施,「命里有时终须有」,不是你 很多人去赚就赚得比较多,你要懂得要种财布施的因下去。
很多朋友说:我又没钱,怎么种财布施的因?这个财绝对不是只有钱而已,财布施包含「内财」跟「外 财」。我们工作很努力,这是内财,劳力,还有你的经验、你的智慧,这都属于内财布施;外财才是金钱跟 财物、跟物品,这些都可以修财布施。在钱财的布施是不是捐愈多福报就愈大?不见得!我记得曾经看过一 个报导,有一对农夫他们已经年纪很大了,一辈子攒了一些钱,刚好他们附近盖医院,是个很好的医院,他 们夫妻两个就把一生的积蓄捐出来买了一台救护车。 跟大企业家捐几十万, 他们也捐几十万, 哪一个福报大? 农夫是把一生的积蓄都布施了,他那一分爱心可以造福多少人的生命?而企业家那几十万对他来讲只是什 么?零头而已。所以福田靠心耕,福分也是由心生,当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去布施,不管钱多少都可以种无量 的福分。
古代有一位女士,刚好经过一个佛寺,她就进门很虔诚的礼佛,刚好身上只有两文钱,她就完全把它奉 献出来。方丈看了很感动,亲自出来帮她念佛祈福,帮她回向。后来真的嫁到宫中去,也富贵了,拿着几千 两到这个佛寺来,也是要把它布施出来。结果方丈没出来,找了他一个徒弟出来帮她念经回向。这位女士就 很好奇,之前我才捐两文钱,这次拿了几千两,两文钱是方丈亲自帮我忏悔回向,可是现在捐几千两,居然
只叫徒弟出来。这位女士也很有智慧,她懂得去请教,把问题搞清楚。她就主动去找方丈,询问为什么会是 这样的情况?方丈告诉她:你这两文钱是发自你的真心,所以我不出来帮你回向,对不起你;这一次你虽然 拿了几千两,但是你的心已经没有像那一次这么真切,请我的徒弟就可以了。
所以一个人的福田, 根源还在他的存心。 我们只要有这一分心常常懂得舍财来救济他人, 我们的福报点 点滴滴都在积累。好,财富的问题我们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不会患得患失,看到别人赚很多钱,你的心就怎 么样?就忐忑不安,不需要!我们扎扎实实修我们的财布施,自然果报就会现前。
经济面解决了, 接下来教育孩子这个问题, 夫妻要取得好的共识。 当然教育首重以身作则, 古代说的 「三 从四德」、「夫义妇听」,就是当丈夫的人要有恩义、要有情义、要有道义;要做到恩义、情义、道义,就 能给孩子当好榜样。对自己的父母有「恩义」,孩子就懂得也要孝顺父母;对太太要有「情义」,太太跟我 们一起胼手胝足, 一起经营这个家庭都很不容易, 要时时念着太太这个恩情。 太太有一个恩情是我们这一辈 子都报答不了,就是帮我们怎么样?传宗接代。这个使命很重大,不然我们自己做行不行?不行!无人可以 代替,我们要感恩。所以当先生的,每次想到就是我有这个太太帮我传宗接代,当我们时时把这个恩德放在 心上,夫妻会相处不好吗?不可能!然后对孩子要有「道义」,一定要把孩子教好,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跟 本分。
太太要「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太太要有德行,假如太太没有德行,可能嫁到人家的家里 会搞得人家怎么样?鸡犬不宁。你们怎么知道?鸡犬不宁,本来家里还没事,嫁过去就搞得乱七八糟,所以 「德」很重要。所以,儿子孝比不上媳妇孝,古代有说到,娶个好媳妇,家族可以旺三代;那娶一个不好的 媳妇,家庭会怎么样?会败三代。所以娶妻第一个标准是什么?德行,娶妻要娶德。现在有这种认知的男士 多不多?不多了。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以后要找对象要首重德行,要有「妇德」。
而这个妇德, 自然而然妈妈的言语、 行为给孩子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母亲常常在说我爸爸的时候, 说「你就是心肠太软」,讲了以后就说「你们全部都一样」。本来是在说我爸爸,到最后全部都被她说了, 我还要补一句:那你不是也一样。我记得小时候刚好回外婆家,坐计程车回去,计程车司机技术不大好,在 开一条小路的时候, 一个轮胎跑到水沟里面去了。 掉下去的时候因为排气管撞到了水泥就松掉, 所以后半路 程是这个排气管这样叩叩叩叩这样到了我外婆家。结果我母亲就把车费拿给他,额外又拿了五百块给他。
那时候我还小, 当我母亲拿钱出来的这个动作, 请问我妈妈有没有告诉我她在干什么?她没有, 她甚至 于不知道她儿子在看。但是我的大脑里面出现几排文字,就是妈妈觉得他们是劳力赚钱的人,很不容易,这 个修车的费用一定会造成他家庭的负担,我们生活比较充裕,给他一些帮忙。我母亲那个动作我很感动,所 以母亲一言一行给孩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后, 因为我是后来在讲课当中突然回想到这一幕, 我打电话 给我妈妈讲这件事, 她怎么样?她早就忘记这件事情, 甚至于根本不知道孩子都在学习, 都在感动。 所以 「妇 德」确确实实在一言一行当中都在影响小孩。
再来, 「妇言」。母亲的言语什么时候开始影响小孩?在胎教的时候。母亲的言语假如很柔和,孩子在 胎中感受就很舒服;母亲假如大嗓门,假如讲话很刻薄,这个孩子从胎里面就学习。所以我们常常到一些朋 友家里面去,就觉得他们家在讲话好像怎么样?好像在吵架一样,都很大声,那就是一种习惯。所以讲话太 大声,讲话刻薄,你的孩子都在学习。假如我们的言语很温和,言语很能包容他人,孩子就会学到好的。我 回想到, 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在我们小孩的面前讲过他哪个朋友的不是。 这个很重要! 当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 讲这个人很不好,那个人很不好,请问你的孩子学到什么?学到处处看别人不好,处处批评,会很傲慢。所
以,我们言语也要谨慎。
再来,「妇功」,古代女人会织衣服,会做很多家事,这个叫「妇功」。换作现代的状况,女子还要不 要去织毛衣干什么?比较不需要, 因为现在纺织业比较发达了。 古代跟现代整个家庭状况不一样, 但是一个 母亲要把家庭维系好, 还是要有很多好的能力。 比方说要把家里怎么样?整理干净。 孩子在整齐清洁的环境 当中成长,他无形当中就会觉得东西就要擦干净,东西就要摆整齐。他假如看到东西乱,他会不由自主自己 动手去摆好。
除了整理家庭, 还要能煮一些拿手的好菜, 因为假如孩子跟先生都在外面吃, 会有什么结果?都在外面 吃,家庭气氛不融洽,很少聚在一起。然后常常去吃外面,外面的食物怎么样?又油又咸,所以现在什么疾 病最多?心血管疾病。这个心血管疾病一位难求,你要一个病床位都要排半天。所以现在中风、心肌梗塞的 人特别多。家里面假如常常煮些清淡的菜,让家里的人都很欢喜回到家里来吃。我记得小时候,还有一句很 好的口号叫「爸爸回家吃晚饭」,就有很好的家庭气氛。
再来,「妇容」,女子的容貌,当然不是要涂的跟结婚当天一样。是,妇容代表很端庄、很朴素,不能 生完孩子以后就自暴自弃。很多女人生完孩子,觉得我注定要像老妈子一样,所以不修边幅。很可能先生走 进门吓了一跳,然后又赶快跑出去,这样就不好;要让先生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你仪容端庄给谁好榜样? 孩子。对,我们要看得远。所以,妇容也是很重要。
好,当先生太太都能够端正自己的品行、言行,那一定会把孩子教育好。现在说要男女平等,所以这个 「四德」,女人要,男人也要!夫也要有德,夫的言也要懂得轻声细语,言语也要常常都是口吐莲花,给孩 子好榜样。「夫功」,男人没本事还得了,怎么维系家庭!再来「夫容」,你当爸爸的在家里面都乱穿,那 都给孩子不好影响;还有爸爸坐的时候都把脚翘到桌子上面去,这也是夫容!孩子学到什么?所以,我们要 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好榜样,以身作则很重要。
再来教孩子要恩威并济,恩威并施,再换白话一点,就是有人要演黑脸,有人要演白脸。恩威并济,刚 柔并济,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假如今天只有恩,对孩子好得不得了,他会怎么样? 他不怕父母,会骑到父母头上去。假如只有威,对孩子都很凶,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所以,恩威要掌握 好。
刚好我的小外甥,他做月子,还有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我的姐夫工作比较忙。在我们家的时候,我也 身负教育这个外甥的责任。 你看我适合演黑脸还是白脸?你们觉得呢?黑脸! 怎么一眼就把我看穿了。 我记 得我第一年教书,有一次学生不守规矩,我训斥了他们一顿。从二楼走到一楼进办公室,全校的同仁都看着 我,说:你还会发脾气?他们都很惊讶。其实该发的时候假如不发,就不能把学生教好,我们发脾气是要让 孩子警觉到,以后不能再犯这个过失。人生如戏,该怎么演就要演得像样。所以,我对我这个外甥我就是黑 脸,他妈妈是白脸,黑脸跟白脸一定要配合得好。
我记得也是在前几年, 刚好也是过年前夕, 在我们家吃饭, 这个小朋友他刚好拿筷子就拿在下面夹菜的 地方。我就跟他讲,说:伟伟,这样拿会有细菌,你拿筷子一定要拿在上面。他看着我,又往下一抓,我很 有耐心, 我说:这样拿会有细菌, 所以你应该拿上来。 他又看看我, 他虽然没有讲话,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他说我看看你的底限到哪里?很多小孩会看父母的底限, 当他超越你的底限, 他就对你可以予取予求, 你就 会节节败退,他就可以用情绪来威胁你。我看他劝了三次没有用,我马上把他抱起来,往我的房间走。为什
么要往房间走?要把他所有的援兵都截断,他才会知道大事不妙。我就把他抱起来,我妈妈马上说:都快过 年了,就别打了!要不要打?哪有过年犯错就不用处罚,那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规则在哪儿!
现在很多的家长,逢礼拜六、礼拜天就可以睡到中午,有没有这种情况?他五天正常,礼拜六、礼拜天 不正常,他的生活就乱了、就没规律了。所以现在礼拜一上学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都怎么样?懒洋洋的。所 以,规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改变,不然孩子一定会好逸恶劳,一定会往玩乐的方向去走,而不遵守 规则。我都跟我姐姐交代,你纵使带他出去爬山,出去玩几天,每天一定要固定把该背的经典怎么样?要背 好。所以孩子的心中会了解到,不管在家或在外,自己学习的作业都要怎么样?做到。当你的原则愈明确, 他就觉得这是他的本分,他就不会侥幸,他就不会在那里:妈,今天就算了!在那里讲好话给你听。这个原 理原则一定要抓稳。
当我把他抱进房间里面, 其实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自己错了, 是不是我们喜欢处罚小孩?不 是!我就告诉他:你再哭没关系,你哭得得愈大声,舅舅就处罚的愈重。结果你这么一讲,他会怎么样?他 会哭愈大声,你就马上打他一下。其实他那时候还包尿布,根本不会痛,只是你那种气势把他怎么样?震住 了。你就告诉他,情绪绝对不可能达到你的目的,今天你再怎么哭都没有用。当你很坚定的时候,他一听, 他这样的方法绝对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他就不哭了。当他不哭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他,把道理跟他 讲清楚, 「舅舅这样教你是为你好,你应该接受长辈的教诲」。就开始从很凶变怎么样?变得很慈祥。跟他 讲完以后,我就出来了。
黑脸演完了,谁要上演?白脸要上演,所以我姐姐就走过来。一走进来,那个孩子马上到她前面来,就 抱着她撒娇。我姐姐马上把他抓起来,说:你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孩子不讲,又抱过来,她还是很坚 持,对着她儿子说: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要让他记忆当中不是停留在舅舅处罚他,而是要停留在哪? 自己犯了什么过失。讲完以后,我姐姐就跟外甥讲:去跟舅舅道歉。还要他来跟我道歉,这就是把机会教育 做了很好的结束。很多父母教孩子只是处罚完,情绪发泄完,都没有做收尾的动作,所以孩子的记忆当中就 觉得我爸爸的脾气很不好,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所以恩威并济,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
现在黑脸有没有人在演?现在的父亲愿不愿意演黑脸?不愿意! 为什么现在父亲不愿意演黑脸?因为他 们工作很忙,觉得对孩子怎么样?愧疚。难得跟孩子相处,都希望看到孩子的笑脸,所以他们每次回家就拿 着什么?礼物、玩具。不只没有演黑脸,都演白脸,然后孩子一跑过来:爸爸你真好!赶快把玩具拿走。一 而再,再而三都是这样子拿礼物给孩子,过了两三个月,这个孩子冲过来,「爸爸」,他不是看着你,都看 什么?看礼物,拿了就走了。突然有一天你回来没有拿礼物,他说爸爸,你怎么这样就回来了。所以不能用 物质去建立父子关系,这样很不好,应该用你的爱心跟关怀去建立父子关系。
父亲不演黑脸,谁来演?母亲演。女人天性就比较有爱心,对孩子都很关怀,所以她们演白脸是最自然 的。现在不只要演白脸又要演什么?黑脸,很多女性跟孩子扮完黑脸,自己心里面会觉得很难受。这一头要 演黑脸,可能一下子又要变成白脸,好不好演?不好演。脾气刚发完,又要对孩子很慈爱,所以现在女人最 严重的病是什么?叫内分泌失调,是不是?常常要演黑脸,一下子又要转成白脸,对她的身心负担很大。所 以还是先生,因为男属刚,女属柔,还是先生演黑脸,这样子孩子才不容易造次。我们记得小时候,只要父 亲的眼睛瞪我们一下,我们马上就会懂得收敛。
我常常会建议现在的父亲, 因为工作比较忙, 建议他们其实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很长。 不是要很 长孩子才会觉得你很关怀他,最重要是你有没有这一颗心。假如你每天拿出十分钟,这十分钟,大哥大要怎
么样?要关掉。这一段时间就是你跟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你就把圣贤书拿出来,把《德育故事》拿出来, 每天给他讲两则。你持续不断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他听完故事,到学校去他会跟同学讲:我爸 爸每天都给我讲两个故事。 那同学会怎么样?投以羡慕的眼光, 然后他会说 「来, 我告诉你们这两个故事」 , 同时训练他如何把这些圣贤的故事跟人家分享。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有这颗心。好,这是能把孩子教育好。
刚刚我们提到五伦关系,就是夫妇关系最重要,夫妇正,五伦就正。所以「一门深入」,这一门掌握了 道德的纲领,而《弟子规》就掌握了道德的纲领,所以我们学习先从《弟子规》这一门去深入。如何深入? 深入要做到「解行相应」,理解之后,一定要去落实。你去力行就会帮你更体会到圣贤道理,体会得愈深解 得就愈深,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扎实;解帮助行,行又帮助解。所以,我们学一句一定要懂得赶快去力行。 「长时熏修」,长时是指时时刻刻。我常常会跟很多朋友讲,只要你持续不断,每天早晚把《弟子规》念一 遍,保证三个月以后,你会觉得道德、学问有很大的进步,三个月。这一帖药目前吃的人效果都很好,你们 要不要吃吃看?
我在海口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个老师第一次来上课的时候,我印象很深,是去年的元宵 节。他听课的时候目不转睛,我在讲很多圣哲的故事,他都会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他学了三个多月,就走 向前来跟我说,他说:蔡老师,这么好的圣贤教诲,不能只有我的家庭得利益,我希望回到我自己的故乡去 教《弟子规》。他因为有立志,他因为长时不间断,早晚念一遍,所以提升得特别快。早上念的时候,提醒 自己,今天要做到《弟子规》当中的这些教诲;晚上念的时候,我们反省一下,今天哪些做到了,给自己一 些鼓励;哪些没做到,要更加警惕,后不再造,后不再犯。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长期熏修。
而修是修正。在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当中时时提醒自己去修正。修正往往都是在你面对与人相交往 当中就要去修正,不能错了时候再来修正。有一位朋友他就跟我分享,他说他最难修正的就是「人有短,切 莫揭」 , 因为几十年来说长道短习惯了, 所以他也是很用功, 早晚念一遍。 结果每次当他要说长道短的时候, 突然《弟子规》这句经文就怎么样?就出现了。这一句「人有短,切莫揭」就进了他的大脑,他的嘴巴马上 怎么样?盖住了。这叫历事 炼心,经历这些事情,不断的在自己的想法、看法修正,在说法、做法当中去 修正。
我们提到了整个学习的态度,包含第一个要立志;第二个要力行;第三个学习的次序很重要,一定要先 长道德的根基,再来读其它的经典;第四个,学习的方法要能一门深入,长时熏习。
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弟子规》的学习。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 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 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 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 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我们翻到六十页,我们先把「总叙」一起念一遍: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诸位朋友, 假如你回去坐在书桌上读得这么有精神, 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对你怎么样?肃然起敬。 你的好 学会感动孩子。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细讲弟子规
第五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 02月
诸位朋友,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提到家庭有两个很重要的主轴,一个是经济,就是物质生活;另外 一个是精神生活, 孩子的教育这方面。 刚刚也提到现在的家庭情况都是夫妻一起赚钱, 孩子大部分是留给安 亲班,或者留给佣人,留给爷爷奶奶来带。人生的智慧在哪里看到?在取舍当中看到,有舍才有得。少赚些 钱,多教育孩子;还是你要多赚钱,忽略孩子教育,得到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我们看看上一代,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跟我们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这两代我们来比较一下。上一代 的人很有责任心, 很孝顺父母。 我们这一代?诸位朋友, 您不要客气直接讲, 有没有上一代的这些人生态度? 是进步了还是退步?退步。 上一代有钱还是我们这一代有钱?这一代。 对! 为什么有钱了反而人生的态度退 步了?所以有钱不一定解决问题。
我父亲那一代,基本上都很穷,因为很穷,所以特别节俭。记得小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剩菜都是谁捡? 都是爸爸妈妈, 因为他们已经很习惯不能糟蹋食物。 所以生活比较拮据, 第一个养成了勤俭的习惯, 第二个, 生活愈困难人愈懂得感恩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所以我父亲那一代,他们在念书都不是父母催他们的,都是 自己很积极主动, 因为希望透过自己在学问上有所成就, 能够往后让父母过好一点的日子。 你看生活的贫穷、 生活的拮据,让一个人更有志气,更有孝心。所以贫穷,我们要感谢它。
这一代因为从小生活就很优厚,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习惯挥霍,习惯花钱,又不懂孝道,又没有生活的 历练、承担。所以现在我们这一代,不只自己赚的钱花掉了,还要去花谁的钱?父母的钱。你们怎么知道? 很多年轻人已经喜欢消费、 享受到什么程度?一个月的薪水一拿到, 马上怎么样?走, 我们去好好的 shopping 一下! 可能把整个月的薪水在前面十五天就花光了, 后面的日子怎么熬?后面的日子买泡面一包一包慢慢吃。 然后后来撑不下去了,回去找他老爸,说:爸,我没钱了。他的爸爸很生气:「告诉你不要乱花,你都讲不 听,来!要多少?」还是拿给他。所以生活的优厚,不见得能够带给你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
古代很多读书人看清楚这一点,在汉朝开国,刘邦打下天下分封了一百多个功臣,都有封地,给他们很 多田宅。这一百多个功臣经过了一百年,汉朝的史学家突然想说:我去了解看看,这一百个功臣的后代,经 过一百年后是什么样的情况?结果这个史学家非常惊讶, 这一百多个功臣的后代, 基本上都已经没落了, 很 多已经流落街头在讨饭。其中只有几个人的后代还很好,其中有一个人叫萧何,当初在分封土地的时候,萧 何要了一块很贫瘠的土地。因为贫瘠的土地,你只要不耕作就没饭吃,他深谋远虑,希望他的孩子以后懂得 勤劳节俭。其它分封很好的地,好吃就懒做,而且好的地你喜欢,别人也喜欢,就会引来很多人觊觎,很多 人的设计陷害。所以萧何看得到,不要留钱给子孙,更重要的是要留智慧传给子孙,还有留榜样给子孙。
司马光先生曾经提过, 「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之 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阴德一定可以 庇荫后代。阴德不只在往后可以庇荫后代,当我们在行善,当我们在立身行道的过程,已经给下一代最好的 身教。所以,这是有智慧的父母会这样去抉择。
好,我父亲那一代因为生活比较拮据,有五个兄弟姐妹,他们念书都不用父母推,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和 睦。所以只要生活过得去,好好的提升孩子的智慧、孩子的精神生活,还是可以把家庭经营好。
我们再来看,是不是一个人赚就会赚得比较少?是不是两个人赚就会赚得比较多?很多夫妻一起赚钱, 但是也没剩多少钱; 那边又被朋友倒了, 这边又买了哪些东西又被骗了。 我们要理解到财富的真正因在哪里? 怎么样的人生才能得到财富?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 不然你可能一辈子都在赚钱, 但是一辈子也没剩多少钱。
古代中国的财神是范蠡,俗名陶朱公,他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他跟文种辅佐越王 勾践,然后恢复越国。后来范蠡他就跟文种说,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但是不可以同富贵。范蠡很会看人, 所以会看人很重要,不会看人可能一辈子都会受到很不好的影响。你看,文种不会看人,他看到眼前荣华富 贵就要来了,怎么可以让我现在把它放下,不愿意!后来越王勾践就赐文种自杀。范蠡带着西施就离开,到 了江南一带开始做生意,从小生意开始做起。做了没多久,发了大财,范蠡马上把这些财富统统捐出去;过 没有多久,过了几年他又发财了,他又把钱统统捐给这些贫穷困苦的人,之后再从小生意做起。历史上记载 「三聚财,三散财」。
所以, 人为什么能够有财富?真正的原因在他懂得财布施出去。 范蠡这样的做法也是谨遵圣贤教诲, 《大 学》里面有提到「财散则人聚」,当我们把财散出去的时候,什么聚过来?所有人对你的爱戴,人心都向着 你。不管你做什么生意,他们都要来给你买,要来支持你,因为你赢得的是人心。财散出去不是没有了,不 能看不到就是没有, 它无形当中的影响力只要遇到缘就会起现行。 所以我们分析, 财富有因、 有缘才会结果, 「因」在财布施,「缘」加上你的努力、加上贵人相助、加上机会来了,自然而然就会结财富的「果」。所 以,经营家庭的财富,一定要如理如法去经营,不然你一辈子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枉然。
我的姐姐她怀孕以后, 就把她的公职工作辞掉, 很多的亲戚朋友都觉得怎么样?很可惜。 连她的婆婆也 常常跟她说:你去工作,我来帮你带孩子。但是人生有舍有得,她辞掉公职就在我们家待产,之后做月子, 到之后小孩都是自己带。我姐姐辞掉工作以后,就是我姐夫一个人赚钱,但是我的姐夫愈赚愈多。为什么愈 赚愈多?因为我姐夫拿给我姐姐的钱,我姐姐说,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也没什么用,常常都会拿给我,她说 你帮我拿去印印经书,做些善事。我姐姐懂得帮先生布施财,所以她的先生愈赚愈多。有一次他们夫妻一起 出去买东西,刚好遇到大卖场开幕,可以抽奖,第一特奖是一台轿车,我姐姐也写了一下就把它放进去。过 没多久,大卖场打电话来,他说蔡女士,你抽到了一台轿车。所以懂得布施,「命里有时终须有」,不是你 很多人去赚就赚得比较多,你要懂得要种财布施的因下去。
很多朋友说:我又没钱,怎么种财布施的因?这个财绝对不是只有钱而已,财布施包含「内财」跟「外 财」。我们工作很努力,这是内财,劳力,还有你的经验、你的智慧,这都属于内财布施;外财才是金钱跟 财物、跟物品,这些都可以修财布施。在钱财的布施是不是捐愈多福报就愈大?不见得!我记得曾经看过一 个报导,有一对农夫他们已经年纪很大了,一辈子攒了一些钱,刚好他们附近盖医院,是个很好的医院,他 们夫妻两个就把一生的积蓄捐出来买了一台救护车。 跟大企业家捐几十万, 他们也捐几十万, 哪一个福报大? 农夫是把一生的积蓄都布施了,他那一分爱心可以造福多少人的生命?而企业家那几十万对他来讲只是什 么?零头而已。所以福田靠心耕,福分也是由心生,当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去布施,不管钱多少都可以种无量 的福分。
古代有一位女士,刚好经过一个佛寺,她就进门很虔诚的礼佛,刚好身上只有两文钱,她就完全把它奉 献出来。方丈看了很感动,亲自出来帮她念佛祈福,帮她回向。后来真的嫁到宫中去,也富贵了,拿着几千 两到这个佛寺来,也是要把它布施出来。结果方丈没出来,找了他一个徒弟出来帮她念经回向。这位女士就 很好奇,之前我才捐两文钱,这次拿了几千两,两文钱是方丈亲自帮我忏悔回向,可是现在捐几千两,居然
只叫徒弟出来。这位女士也很有智慧,她懂得去请教,把问题搞清楚。她就主动去找方丈,询问为什么会是 这样的情况?方丈告诉她:你这两文钱是发自你的真心,所以我不出来帮你回向,对不起你;这一次你虽然 拿了几千两,但是你的心已经没有像那一次这么真切,请我的徒弟就可以了。
所以一个人的福田, 根源还在他的存心。 我们只要有这一分心常常懂得舍财来救济他人, 我们的福报点 点滴滴都在积累。好,财富的问题我们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不会患得患失,看到别人赚很多钱,你的心就怎 么样?就忐忑不安,不需要!我们扎扎实实修我们的财布施,自然果报就会现前。
经济面解决了, 接下来教育孩子这个问题, 夫妻要取得好的共识。 当然教育首重以身作则, 古代说的 「三 从四德」、「夫义妇听」,就是当丈夫的人要有恩义、要有情义、要有道义;要做到恩义、情义、道义,就 能给孩子当好榜样。对自己的父母有「恩义」,孩子就懂得也要孝顺父母;对太太要有「情义」,太太跟我 们一起胼手胝足, 一起经营这个家庭都很不容易, 要时时念着太太这个恩情。 太太有一个恩情是我们这一辈 子都报答不了,就是帮我们怎么样?传宗接代。这个使命很重大,不然我们自己做行不行?不行!无人可以 代替,我们要感恩。所以当先生的,每次想到就是我有这个太太帮我传宗接代,当我们时时把这个恩德放在 心上,夫妻会相处不好吗?不可能!然后对孩子要有「道义」,一定要把孩子教好,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跟 本分。
太太要「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太太要有德行,假如太太没有德行,可能嫁到人家的家里 会搞得人家怎么样?鸡犬不宁。你们怎么知道?鸡犬不宁,本来家里还没事,嫁过去就搞得乱七八糟,所以 「德」很重要。所以,儿子孝比不上媳妇孝,古代有说到,娶个好媳妇,家族可以旺三代;那娶一个不好的 媳妇,家庭会怎么样?会败三代。所以娶妻第一个标准是什么?德行,娶妻要娶德。现在有这种认知的男士 多不多?不多了。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以后要找对象要首重德行,要有「妇德」。
而这个妇德, 自然而然妈妈的言语、 行为给孩子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母亲常常在说我爸爸的时候, 说「你就是心肠太软」,讲了以后就说「你们全部都一样」。本来是在说我爸爸,到最后全部都被她说了, 我还要补一句:那你不是也一样。我记得小时候刚好回外婆家,坐计程车回去,计程车司机技术不大好,在 开一条小路的时候, 一个轮胎跑到水沟里面去了。 掉下去的时候因为排气管撞到了水泥就松掉, 所以后半路 程是这个排气管这样叩叩叩叩这样到了我外婆家。结果我母亲就把车费拿给他,额外又拿了五百块给他。
那时候我还小, 当我母亲拿钱出来的这个动作, 请问我妈妈有没有告诉我她在干什么?她没有, 她甚至 于不知道她儿子在看。但是我的大脑里面出现几排文字,就是妈妈觉得他们是劳力赚钱的人,很不容易,这 个修车的费用一定会造成他家庭的负担,我们生活比较充裕,给他一些帮忙。我母亲那个动作我很感动,所 以母亲一言一行给孩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后, 因为我是后来在讲课当中突然回想到这一幕, 我打电话 给我妈妈讲这件事, 她怎么样?她早就忘记这件事情, 甚至于根本不知道孩子都在学习, 都在感动。 所以 「妇 德」确确实实在一言一行当中都在影响小孩。
再来, 「妇言」。母亲的言语什么时候开始影响小孩?在胎教的时候。母亲的言语假如很柔和,孩子在 胎中感受就很舒服;母亲假如大嗓门,假如讲话很刻薄,这个孩子从胎里面就学习。所以我们常常到一些朋 友家里面去,就觉得他们家在讲话好像怎么样?好像在吵架一样,都很大声,那就是一种习惯。所以讲话太 大声,讲话刻薄,你的孩子都在学习。假如我们的言语很温和,言语很能包容他人,孩子就会学到好的。我 回想到, 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在我们小孩的面前讲过他哪个朋友的不是。 这个很重要! 当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 讲这个人很不好,那个人很不好,请问你的孩子学到什么?学到处处看别人不好,处处批评,会很傲慢。所
以,我们言语也要谨慎。
再来,「妇功」,古代女人会织衣服,会做很多家事,这个叫「妇功」。换作现代的状况,女子还要不 要去织毛衣干什么?比较不需要, 因为现在纺织业比较发达了。 古代跟现代整个家庭状况不一样, 但是一个 母亲要把家庭维系好, 还是要有很多好的能力。 比方说要把家里怎么样?整理干净。 孩子在整齐清洁的环境 当中成长,他无形当中就会觉得东西就要擦干净,东西就要摆整齐。他假如看到东西乱,他会不由自主自己 动手去摆好。
除了整理家庭, 还要能煮一些拿手的好菜, 因为假如孩子跟先生都在外面吃, 会有什么结果?都在外面 吃,家庭气氛不融洽,很少聚在一起。然后常常去吃外面,外面的食物怎么样?又油又咸,所以现在什么疾 病最多?心血管疾病。这个心血管疾病一位难求,你要一个病床位都要排半天。所以现在中风、心肌梗塞的 人特别多。家里面假如常常煮些清淡的菜,让家里的人都很欢喜回到家里来吃。我记得小时候,还有一句很 好的口号叫「爸爸回家吃晚饭」,就有很好的家庭气氛。
再来,「妇容」,女子的容貌,当然不是要涂的跟结婚当天一样。是,妇容代表很端庄、很朴素,不能 生完孩子以后就自暴自弃。很多女人生完孩子,觉得我注定要像老妈子一样,所以不修边幅。很可能先生走 进门吓了一跳,然后又赶快跑出去,这样就不好;要让先生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你仪容端庄给谁好榜样? 孩子。对,我们要看得远。所以,妇容也是很重要。
好,当先生太太都能够端正自己的品行、言行,那一定会把孩子教育好。现在说要男女平等,所以这个 「四德」,女人要,男人也要!夫也要有德,夫的言也要懂得轻声细语,言语也要常常都是口吐莲花,给孩 子好榜样。「夫功」,男人没本事还得了,怎么维系家庭!再来「夫容」,你当爸爸的在家里面都乱穿,那 都给孩子不好影响;还有爸爸坐的时候都把脚翘到桌子上面去,这也是夫容!孩子学到什么?所以,我们要 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好榜样,以身作则很重要。
再来教孩子要恩威并济,恩威并施,再换白话一点,就是有人要演黑脸,有人要演白脸。恩威并济,刚 柔并济,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假如今天只有恩,对孩子好得不得了,他会怎么样? 他不怕父母,会骑到父母头上去。假如只有威,对孩子都很凶,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所以,恩威要掌握 好。
刚好我的小外甥,他做月子,还有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我的姐夫工作比较忙。在我们家的时候,我也 身负教育这个外甥的责任。 你看我适合演黑脸还是白脸?你们觉得呢?黑脸! 怎么一眼就把我看穿了。 我记 得我第一年教书,有一次学生不守规矩,我训斥了他们一顿。从二楼走到一楼进办公室,全校的同仁都看着 我,说:你还会发脾气?他们都很惊讶。其实该发的时候假如不发,就不能把学生教好,我们发脾气是要让 孩子警觉到,以后不能再犯这个过失。人生如戏,该怎么演就要演得像样。所以,我对我这个外甥我就是黑 脸,他妈妈是白脸,黑脸跟白脸一定要配合得好。
我记得也是在前几年, 刚好也是过年前夕, 在我们家吃饭, 这个小朋友他刚好拿筷子就拿在下面夹菜的 地方。我就跟他讲,说:伟伟,这样拿会有细菌,你拿筷子一定要拿在上面。他看着我,又往下一抓,我很 有耐心, 我说:这样拿会有细菌, 所以你应该拿上来。 他又看看我, 他虽然没有讲话,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他说我看看你的底限到哪里?很多小孩会看父母的底限, 当他超越你的底限, 他就对你可以予取予求, 你就 会节节败退,他就可以用情绪来威胁你。我看他劝了三次没有用,我马上把他抱起来,往我的房间走。为什
么要往房间走?要把他所有的援兵都截断,他才会知道大事不妙。我就把他抱起来,我妈妈马上说:都快过 年了,就别打了!要不要打?哪有过年犯错就不用处罚,那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规则在哪儿!
现在很多的家长,逢礼拜六、礼拜天就可以睡到中午,有没有这种情况?他五天正常,礼拜六、礼拜天 不正常,他的生活就乱了、就没规律了。所以现在礼拜一上学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都怎么样?懒洋洋的。所 以,规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改变,不然孩子一定会好逸恶劳,一定会往玩乐的方向去走,而不遵守 规则。我都跟我姐姐交代,你纵使带他出去爬山,出去玩几天,每天一定要固定把该背的经典怎么样?要背 好。所以孩子的心中会了解到,不管在家或在外,自己学习的作业都要怎么样?做到。当你的原则愈明确, 他就觉得这是他的本分,他就不会侥幸,他就不会在那里:妈,今天就算了!在那里讲好话给你听。这个原 理原则一定要抓稳。
当我把他抱进房间里面, 其实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自己错了, 是不是我们喜欢处罚小孩?不 是!我就告诉他:你再哭没关系,你哭得得愈大声,舅舅就处罚的愈重。结果你这么一讲,他会怎么样?他 会哭愈大声,你就马上打他一下。其实他那时候还包尿布,根本不会痛,只是你那种气势把他怎么样?震住 了。你就告诉他,情绪绝对不可能达到你的目的,今天你再怎么哭都没有用。当你很坚定的时候,他一听, 他这样的方法绝对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他就不哭了。当他不哭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他,把道理跟他 讲清楚, 「舅舅这样教你是为你好,你应该接受长辈的教诲」。就开始从很凶变怎么样?变得很慈祥。跟他 讲完以后,我就出来了。
黑脸演完了,谁要上演?白脸要上演,所以我姐姐就走过来。一走进来,那个孩子马上到她前面来,就 抱着她撒娇。我姐姐马上把他抓起来,说:你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孩子不讲,又抱过来,她还是很坚 持,对着她儿子说: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要让他记忆当中不是停留在舅舅处罚他,而是要停留在哪? 自己犯了什么过失。讲完以后,我姐姐就跟外甥讲:去跟舅舅道歉。还要他来跟我道歉,这就是把机会教育 做了很好的结束。很多父母教孩子只是处罚完,情绪发泄完,都没有做收尾的动作,所以孩子的记忆当中就 觉得我爸爸的脾气很不好,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所以恩威并济,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
现在黑脸有没有人在演?现在的父亲愿不愿意演黑脸?不愿意! 为什么现在父亲不愿意演黑脸?因为他 们工作很忙,觉得对孩子怎么样?愧疚。难得跟孩子相处,都希望看到孩子的笑脸,所以他们每次回家就拿 着什么?礼物、玩具。不只没有演黑脸,都演白脸,然后孩子一跑过来:爸爸你真好!赶快把玩具拿走。一 而再,再而三都是这样子拿礼物给孩子,过了两三个月,这个孩子冲过来,「爸爸」,他不是看着你,都看 什么?看礼物,拿了就走了。突然有一天你回来没有拿礼物,他说爸爸,你怎么这样就回来了。所以不能用 物质去建立父子关系,这样很不好,应该用你的爱心跟关怀去建立父子关系。
父亲不演黑脸,谁来演?母亲演。女人天性就比较有爱心,对孩子都很关怀,所以她们演白脸是最自然 的。现在不只要演白脸又要演什么?黑脸,很多女性跟孩子扮完黑脸,自己心里面会觉得很难受。这一头要 演黑脸,可能一下子又要变成白脸,好不好演?不好演。脾气刚发完,又要对孩子很慈爱,所以现在女人最 严重的病是什么?叫内分泌失调,是不是?常常要演黑脸,一下子又要转成白脸,对她的身心负担很大。所 以还是先生,因为男属刚,女属柔,还是先生演黑脸,这样子孩子才不容易造次。我们记得小时候,只要父 亲的眼睛瞪我们一下,我们马上就会懂得收敛。
我常常会建议现在的父亲, 因为工作比较忙, 建议他们其实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很长。 不是要很 长孩子才会觉得你很关怀他,最重要是你有没有这一颗心。假如你每天拿出十分钟,这十分钟,大哥大要怎
么样?要关掉。这一段时间就是你跟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你就把圣贤书拿出来,把《德育故事》拿出来, 每天给他讲两则。你持续不断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他听完故事,到学校去他会跟同学讲:我爸 爸每天都给我讲两个故事。 那同学会怎么样?投以羡慕的眼光, 然后他会说 「来, 我告诉你们这两个故事」 , 同时训练他如何把这些圣贤的故事跟人家分享。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有这颗心。好,这是能把孩子教育好。
刚刚我们提到五伦关系,就是夫妇关系最重要,夫妇正,五伦就正。所以「一门深入」,这一门掌握了 道德的纲领,而《弟子规》就掌握了道德的纲领,所以我们学习先从《弟子规》这一门去深入。如何深入? 深入要做到「解行相应」,理解之后,一定要去落实。你去力行就会帮你更体会到圣贤道理,体会得愈深解 得就愈深,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扎实;解帮助行,行又帮助解。所以,我们学一句一定要懂得赶快去力行。 「长时熏修」,长时是指时时刻刻。我常常会跟很多朋友讲,只要你持续不断,每天早晚把《弟子规》念一 遍,保证三个月以后,你会觉得道德、学问有很大的进步,三个月。这一帖药目前吃的人效果都很好,你们 要不要吃吃看?
我在海口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个老师第一次来上课的时候,我印象很深,是去年的元宵 节。他听课的时候目不转睛,我在讲很多圣哲的故事,他都会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他学了三个多月,就走 向前来跟我说,他说:蔡老师,这么好的圣贤教诲,不能只有我的家庭得利益,我希望回到我自己的故乡去 教《弟子规》。他因为有立志,他因为长时不间断,早晚念一遍,所以提升得特别快。早上念的时候,提醒 自己,今天要做到《弟子规》当中的这些教诲;晚上念的时候,我们反省一下,今天哪些做到了,给自己一 些鼓励;哪些没做到,要更加警惕,后不再造,后不再犯。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长期熏修。
而修是修正。在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当中时时提醒自己去修正。修正往往都是在你面对与人相交往 当中就要去修正,不能错了时候再来修正。有一位朋友他就跟我分享,他说他最难修正的就是「人有短,切 莫揭」 , 因为几十年来说长道短习惯了, 所以他也是很用功, 早晚念一遍。 结果每次当他要说长道短的时候, 突然《弟子规》这句经文就怎么样?就出现了。这一句「人有短,切莫揭」就进了他的大脑,他的嘴巴马上 怎么样?盖住了。这叫历事 炼心,经历这些事情,不断的在自己的想法、看法修正,在说法、做法当中去 修正。
我们提到了整个学习的态度,包含第一个要立志;第二个要力行;第三个学习的次序很重要,一定要先 长道德的根基,再来读其它的经典;第四个,学习的方法要能一门深入,长时熏习。
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弟子规》的学习。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 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 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 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 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我们翻到六十页,我们先把「总叙」一起念一遍: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诸位朋友, 假如你回去坐在书桌上读得这么有精神, 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对你怎么样?肃然起敬。 你的好 学会感动孩子。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范文二: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 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 前进。在古代, 《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 《弟子规》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 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 欲做事, 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 是照耀心灵永恒 的阳光!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 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 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 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 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 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 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 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 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 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 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 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 余遐, 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 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 来弥补自己的缺点, 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 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 却不曾注重细小。而 《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在孝方面, 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 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 但对他们也没有尽 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 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 既为人子女, 该做些什么呢?作为子女, 应按 《弟子规》 所讲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 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 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学习了《弟子规》 ,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 规》 ,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 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范文三:《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上小学的妹妹学校要求背诵,作为小孩子的启蒙教育,传授居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武术课老师让我们大学生细读《弟子规》,必然是有良苦用心。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开篇便指出了重点:“孝”、“信”二字。 首先我想谈谈对“孝”的理解。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甚至我们在看古人传记时总会首先看到对其重孝道的评价,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孝呢?且不说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多年,就单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点,我们也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而反观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太多太多人在这点上有欠缺,嫌父母管太多、对父母长辈态度不好、不够尊敬等等。“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不会感恩,更遑论对待其他人呢?只有对父母孝顺,才会有感恩之心,内心才会丰富充盈,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拿我自己来说吧,初中就远离父母外出求学,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每次放假见面可以明显地看到父母的变化和衰老,心疼不已。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发奋学习,以让父母得到安慰。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父母”,只有他们是最无私最不求回报地给予我们爱和关怀,包容我们。面对父母日渐衰老的容颜,我们必须要懂得知足和回报,学会感恩,感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努力提升自己,不让父母失望,报答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
对于“信”,也是家长老师从小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做人“无信则不立”。信,即诚信、诚实。先不论怎样对待别人,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凡出言,信为先”,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对别人负责,关心关怀他人不自私;并能做到“慎独”“自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弟子规》全篇字数不多,通俗易懂,但每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指导我们在德学才艺方面要见贤思齐,不断反省提升自己。
对于老师第一节课指出“道”的内涵,从太极中悟出“止、定、静、安、虑、得”的六字箴言,我将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其精髓,修身养性,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吾日三省乎吾身”,反思自己,认真想想如何对待自己、对待老师家长、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找出不足并改正,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对得起大学生这个身份,努力提升自己升华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范文四:《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影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信”,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范文五:弟子规读后感
读《弟子规》所感
《弟子规》这部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著作,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的摘录为开篇总序,先总叙后分叙,结构明晰,意义隽永。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 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 “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弟子规》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根。能够有幸得见,当是人生一件快事。如果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无穷。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 一个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而科学管理的核心首当其冲是对人的思想教育。《弟子规》作为中国人道德的摇篮,可谓是东方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人的教化从根本的孝悌入手,详细规范了居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提高个人品性等诸多方面的行为,无疑对单位的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有着直接而巨大的推动作用,《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有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认真学习弟子规,并身体立行,讲的就是我们的要养成良好的六常工作习惯。“守规矩、讲文明、我行动”《弟子规》教会了我这些。
任翔
卷包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