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第一部分总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参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第二部分 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曲折。虽然中国是抗战胜利的四大国之一,但是中国的地位依旧可怜。抗战结束时,美英俄绕过中国举办雅尔塔会议,将中国的利益随意分配。直到后来才有所改善,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执行主席马立克举起手中的木槌,果断地裁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就意味着台湾已丧失联合国席位,无需对台湾席位问题再进行表决。”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和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经过22年的斗争终于得到了恢复。
总的来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不仅确立了自身在世界范围的大国地位,并为成立联合国、重建战后国际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
虽说如此,但是在在二战结束71年后的今天,西方社会仍然严重存在着低估中国抗战地位的意识,这样的意识是错误的。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它从一个侧面充分显现了中华各族儿女以抗战之血,铸就了民族自卫之剑,撰写了世界军事宝库中的辉煌篇章。
本部分作为小插曲第三部分故事与战争 下面分享在抗战中的两个小故事(这部分演讲不超过30秒,几句带过,PPT上几张图就好)
1、辣椒炮弹 八路军385旅指挥员赵章将迫击炮弹里的一部分炸药换成辣椒,辣椒炮弹在敌碉堡周围爆炸时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呛得敌人落荒而逃
2.也许日本也降服中国的国威,在投降时,日本外相重光葵一瘸一拐的走到签字桌前,坐下时不小心碰到桌子腿,差点踢倒用餐桌改成的签字桌,让站在一旁的穆勒上校吓了一大跳。 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起着先锋队、壮士军的作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下面具体看一下抗日战争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第四部分,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主战场地,在神州大地上,日军深陷泥潭,
无法脱身,致使其北进战略化为泡影,而南进的步伐在中华民族的抵抗中被遏制和迟滞中国人民率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以极其沉重的民族牺牲,促进了盟国的联合与共同作战,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的胜利,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战灾历史。
范文二: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别决定了该特点。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作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丽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不动摇、不退缩,在相持阶段成为消耗日军的主要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
3、抗日战争的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2)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不仅是抗战的胜利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3)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4)勿忘历史,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丽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绥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范文三:略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作者:肖一平
科学社会主义 1998年04期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革命战争,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结局,不仅全部光复了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所丧失的全部国土和收回了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割占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澎湖列岛,使外患频仍、灾难深重、处于亡国危机的中华民族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且空前地发展壮大了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后来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
抗日战争的进程,是颇为曲折复杂的。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促使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内关系来看,由于强敌压境,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则降为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从国际关系来看,由于日本要灭亡中国并妄图“称霸大东亚”,就激化了它同美、英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同东亚各殖民地国家人民之间的矛盾。由此便在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这样的迫切任务:适当地调整和正确处理国内与国际上的种种矛盾与关系,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世界反侵略和平阵线,使之有利于联合国内外一切反日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略总目标。
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9 月胜利结束,共进行了14个年头。这场战争,可划分为两个时期:1931年9 月至1937年6月这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其特征是,当时由于以**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对日军的入侵实行步步妥协退让的“不抵抗主义”,实际上只是国民党内少数爱国将士和共产党所组建的人民游击队自发地坚持对日作战,而未形成强大的全国性反日阵营,致使日本侵略者能够轻而易举地先后占领东北四省和华北北部大片国土,由此造成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这8年,是全面抗战时期。 其特征是,由于实现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了。这时的抗日武装斗争,就由局部性发展为全国性,创造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和解放全中国的条件,从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由失败到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总的看来,中国抗日战争具有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时代的进步性。
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其他反对外敌入侵的战争不同,它是在进步的历史时代所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所处的时代背景,正值资本主义世界性政治经济危机高涨期的20 世纪30 年代和40年代。当时,出现了对中国抗战极为有利的两个重要条件,即:在国内,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在国际上,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存在和日益蓬勃发展着的殖民地附属国反帝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是中国抗战营垒中左翼进步势力的核心和骨干,他们不仅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且代表全民族的利益,由此就确立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地位和先锋军的职责。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通过三条渠道;第一、对全国人民来说,尤其是对国民党统治区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将士来说,是通过宣传党的主张与政策,来实行间接的政治领导。第二、对全体共产党员和对解放区军民来说,是以颁发指示、命令和进行深入细致的宣教工作、组织工作等方法,来实行直接的具体的领导。第三、对以**为首的国民党当权派(他们代表着留在抗日营垒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来说,则是通过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推动其抗战与进步,批评、揭露其**反人民的行径和对日妥协、投降活动,使他们长期留在抗日阵营之内。
苏联是中国抗战最可靠的国际盟友。当全国抗战爆发后,世界各大国的基本态度是:德、意法西斯公开站在日本侵略者一边;美、英、法对日侵华长期实行绥靖主义政策,其中美国则乘机大发战争财,日本急需的钢铁、石油以及其他许多军用物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当时,最坚决、最积极援助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只有苏联。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际社会最早声援中国抗战和谴责日本侵略的是苏联。8月21日,苏联同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随后,苏联政府即向中国 提供了巨额优惠贷款,并迅速地向中国运送了大批飞机、汽车、坦克、大炮、轻重机枪、步枪、各种炮弹、枪弹、炸弹,以及大量其他军用物资。抗战初期,在中国工作的苏联军事顾问和各种专家共有300余人, 其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国培训空军和各种技术兵种,拟定重大战役的作战计划。先后来中国的苏联空军志愿飞行员共计2000人以上, 其中有300余人在对日作战中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客观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八年的全国抗日战争,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解放区战场对全国抗战所发挥的实际领导作用和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如果没有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所给予的经济上、军事上和道义上大力的全面援助,长期坚持和取得最后胜利,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抗日的全民性。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是妄图以武力征服全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实行对日作战,把侵略者赶出国境,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要求。在此形势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对敌的大好局面。这种情况,是中国的一大进步。这是克敌制胜的最可靠保证。但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同抗日阶级、阶层的联合;国共两党由于其阶级性的差异,两者的抗日主张、抗日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从全国抗战开始,就出现了以国民党为代表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尖锐对立,就存在着国共两党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错综复杂关系。这是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整个抗日时期的必然反映。这就要求抗战营垒中的各阶级、各党派都从全民族的大局出发,互助互让,实行一种调节各阶级政治经济利益以及相互关系的有利于全国抗战的恰当政策,用长期合作支持长期战争,使国内阶级斗争服从于抗日的民族斗争。在这里,必须指出的一个重要史实是:八年抗日战争,从参战的地域上看,是全国性的;但从参战的成份上来看,则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由于处于全国执政地位的国民党当局,在八年抗战期间,仍顽固地坚持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人民立场,千方百计地采取种种措施,阻挠和限制广大工农群众和爱国青年起来抗日,而力图由它领导的政府和军队来包办抗战事业,但实际上是包而不办,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全国的抗日力量。这是抗战期间造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广大国土迅速沦陷和军队作战屡遭惨败的重要原因。
在八年抗战中,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曾多次发展到相当尖锐的程度,并发生过严重的军事冲突。但由于国外强敌压境,中日民族矛盾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由于共产党坚持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和策略,以及由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加强团结,反对分裂,才使全国团结对敌的局面得以长期保持下来,使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阴谋诡计遭到破产。
第三、战争的长期性。
抗日战争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持久战。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这次民族革命战争,同中国近代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相比,持续时间最长,丧失国土最广,给国家民族造成的灾难也最深重。中国人民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承受了惊人的牺牲,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余万,直接财产损失达1000亿美元以上,间接财产损失达5000亿美元。
抗日战争的长期性,是由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和当时国内外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变敌强我弱为我强敌弱,必须经过一个长期间的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它包括三方面因素的变化:第一、是中国本身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和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第二、是日本兵源、财力、物力困难的增长;第三,是国际上对中国抗战援助的加强。敌我力量的消长,具体生动地反映于抗日战争所出现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这三个发展阶段之中。
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情况是:中国八年的全国抗战,战略相持阶段时间特别长,即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至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共有6年又7个月;而且,战略相持阶段的敌我斗争,主要是敌后解放区战场军民同侵华日军之间的生死搏斗。在此期间,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很少主动地向日军发动进攻;日本侵略者的矛头,主要指向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这六、七年中,敌后解放区战场已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出现如此极为反常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当局自武汉失守之后,即由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日逐渐改变为积极**反人民,实行“袖手旁观,坐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的祸国殃民政策。在1945年8月上旬日本宣布投降之前,**、 国民党并未认真进行对日举行反攻的准备。那时,他们的大部分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远离抗日前线的大西南和大西北。自1944年春季起,华北和华中敌后解放区战场军民,即对敌人接连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从日军手中收复大片国土。当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后,解放区战场的全体军民,立即向华北、东北、华中和华南的敌伪举行全面大反攻,获得了辉煌战果。此时美帝国主义者,却妄图继日本侵略者之后,在中国建立新的殖民统治,它全力推行扶蒋**政策,派遣大批军舰和飞机,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和党政官员到日军所盘踞的华中、华北和华南各大城市与战略要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由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蒋、美、日、伪合流的可耻局面,为尔后**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播下了火种。
第四、游击战的广大性。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全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上作了这样大体的分工: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正面战场进行正规战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主要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从当时的国内阶级关系来看,处于全国执政地位的以**为首的国民党领导集团,他们不仅不准许共产党和人民抗日力量在国民党统治区存在和发展,而且还力图通过抗战来消灭或削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以及其他异己势力。面对这种形势,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便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战区和敌后,担负起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将沦陷区广大农村变成抗日战场的伟大使命。
在全国抗战时期,游击战争占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在战略和战役上有力地支援和配合正面战场的正规战争,而且还担负着发展壮大敌后人民抗日力量的重大任务,使之成为持久地坚持全国抗战和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表现于:(一)1937年至1940年,当时敌后日军力量比较空虚,游击战争是以进攻为主。其战略任务是:积极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发展,放手扩大人民抗日武装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粉碎侵华日军的“速战速决战略”,使全国性抗战成为现实。在此期间,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解放区战场,人民军队发展至50余万,解放区人口达9千余万。(二)1941年 和1942年,敌后解放区处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夹击之下的最困难年代,游击战争是以防御为主。其战略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军民、军政关系,坚持和巩固敌后抗战阵地,粉碎日军确保占领区的阴谋,制止**、国民党对日妥协活动,保持全国团结对敌局面。在此期间,人民军队缩小到30万,解放区人口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干部损失很大。(三)1943年至1945年,敌后抗战形势日渐好转,游击战争由防御为主又转变为以进攻为主。其战略任务是:由分散的游击战逐步上升为以运动战为主的大兵团作战,使解放区战场的人民军队成为举行对日战略大反攻、解放全中国的先锋力量。在此期间,人民军队已发展到120余万人, 民兵发展到220余万人,解放区的人口增至一亿以上。在八年抗战中, 敌后解放区军民,为了保家卫国,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同极其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进行殊死斗争,作出了巨大牺牲,经常钳制二分之一以上的侵华日军,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国抗战中所出现的这样既广泛又持久的全国规模的游击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历史情况需要加以澄清。我国史学界有人曾提出这样的论断: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战场,除正面战场外,还有若干敌后游击战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实际情况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当局并不重视游击战争,也未有计划地在敌后部署游击战争。那时,在国民党内部,曾有少数爱国进步人士(如:山西的续范亭,山东的范筑先,河北的段海洲),他们违抗**的意愿,自动地同共产党、八路军合作,在敌后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些部队,后来都参加了八路军。武汉失守之后,日军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这时国民党当局才开始重视发展敌后游击战争。1938年冬季在南岳召开的军事会议,**曾提出第二期抗战须“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决定“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当时,国民党当局一方面先后成立了两个处于敌后的冀察战区和苏鲁战区;另一方面,还责令正面战场的各个战区,组建一部分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其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加强抗战力量,使国民党正规军的作战,能够得到游击战的支援和配合。当时,共产党曾派出多名红军高级将领和军官充任教官,帮助国民党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二是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极大恐惧;他们抽调一部分军队深入到华北、华中敌后的主要任务,是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和破坏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极度腐败和严重脱离群众,他们在日军进攻、“扫荡”之下便难于在敌后立足,结果相当一部分部队于1941年和1943年先后投敌叛国,变成了伪军;其余未投敌的官兵,则撤退到了国民党统治区。这时,冀察、苏鲁两个所谓“游击战区”,已变成有名无实的空招牌,最后也被迫宣告撤销了。那时国民党各战区形形色色的游杂部队,则多为地主豪绅和惯匪、兵痞所掌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势如水火;他们平时很少主动地进攻敌人,只是当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进攻时,才在战役和战斗上进行一定的配合。然而,这些部队,派系林立,缺乏统一指挥;其活动范围,仅限于各个战区我军与日军交界的狭小地带,并未发展成为广大的具有战略地位的敌后战场。由此可见,在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境内,只存在着“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解放区战场”这样两大战场,并不存在所谓“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的客观进程及其上述基本特点,就注定了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前途,并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必会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创造前提条件和奠定牢固基石。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特殊规律。
范文四:【doc】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的地
位和作用 第二期镇江高专1995年6'月
吕竹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侵 略与反侵略的一场生死大搏斗.德,日,意法 西斯侵略集团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点燃 了侵略战火.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和大 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广大地区.它 使61个国家和地区17亿人卷入这场灾难之 中,给世界人民带来惨重而巨大的损失:战争 夺取了5000万人的生命,其中军人2600万, 平民2400万;大战备主要交战国军费总计达 1万亿美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财产总损失 达4万亿美元以上.中国人民在这次大战中 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八年抗战中,损失人 口2200万之多(其中国民党军320万人,共 产党军58万人,民众1874万人),占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世界伤亡人口的2/5还多.财产 损失1000亿美元.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反法 西斯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起了巨大作用. ,一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亚洲——太平 洋地区的主要战场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从l931年日本军国 主义发动对我国侵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
的.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日本法西斯 侵略最早,时间最长的战场.在1939年9月 1日,德国法西斯突袭波兰之前,即二次大战 全面爆发之前,中国人民即已独立抗击日本 法西斯侵略8年之久.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 战争,不仅是想独霸中国,也是为了征服亚 洲,称霸世界.早在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 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所谓"东方会议".研 究国际局势并策划侵略中国的阴谋.会后,他 根据会议内容,在给天皇的奏折中声称:"惟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 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 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 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 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奏折还称道:"考我国之现势及将来,如砍造 成昭和新政,必须以积极的对满,蒙强取权利 为主义,以权利而培养贸易,此不但可制支那 工业之发达,亦可避欧势东渐之危险.策之 优,计之善,莫过于此."奏折接着又称道我 对满,蒙之权利,如可真实的到手,则满,蒙为 根据,以贸易之假面具而风靡支那四百余州 再以满,蒙之权利为司令塔,而攫取全支那之 利源.以支那之富源而作征服印度及南洋各 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我大和民 族之欲步武亚细亚大陆者,握执满,蒙利权, 乃其第一大关键也."这就是臭名昭着的警田 中奏折".由此,日本侵略中国之最终目韵嚼
然若揭.因而,我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本促 仅在于民族自卫.而且还有制止日本法西斯 进一步扩大战火,遏制其征服亚洲乃至整个 世界的侵略企图之意义.不难想像,如果申国 不能抵抗住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 决战略,而一旦中国被其征服,那么,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日军就象一头野牛:,. 】
"北进"直驱西伯利亚,与德国法西斯军队东 西遥相呼应,夹击苏联;"南进"直下东南亚各 国,直至占领印度,进而与德国会师中东.然 而,日本侵略者的黄梁美梦,恰恰被中国人民 的英勇抵抗所粉碎.日本侵略中国的百万大 军深深陷入中国战场不能自拔,中国军民紧 紧捆住了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拖住了它的主 力.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前,日 军侵略中国东北阶段的伤亡人数就达17万 余人.从"七?七"事变到日军占领武汉,耗时 一
年又4个月,日军共伤亡44万余人,损失 飞机785架,舰船百余艘,消耗军费130多亿 日元.至1937年底,在中国的日军(不含东 北)达16个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24个师团 的2/3.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日本 投入到中国战场的兵力就有32个师团,占其 总兵力的94.抗战中,仅我八路军,新四军 就抗击包围侵华日军69%,伪军95,使日 本侵略者无法脱身去实现它的"北进","南
进"计划.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抗战的一大贡 献.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侵 略中国的开始,是实现其独占中国的"新大陆 政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 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由此形成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远东战争策源地.日本军国主义从 此开始在国内加紧实行法西斯专政.然而,中 国人民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 侵略,使得日本军国主义者实现其对外侵略 政策遇到了阻力而举步维艰.可以说,从"九 ?一
八"事变起,中国人民就打响了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到二战全面爆发,苏德开 战,直至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 家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中国人民的 独立抗日战争又与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汇成 洪流,在亚太战场上始终起着主力作用.有据 为证:从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到1945年抗 战胜利,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伤亡兵力133万 人,战后在中国战场投降兵力128万人,在敌 后战场被歼灭的伪军有1l8万人以上,向国 2
民党政府投降的『为军有146万人以上,总计 中国战场共歼灭日本兵力526万余人.而日 本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上伤亡兵力(包 括阵亡,残废及被俘)共124万余人.苏军在 远东战役中歼灭日军兵力近70万人.从以上 统计数字不难看出,日军的大部分兵力是被
消灭在中国战场上的,日本直接军费支出 56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在中国战场 上消耗掉的.由此进一步表明,中国战场乃是 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军的主战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亚洲 太平洋战场,日本法西斯投入到中国战场上 的兵力最多.而中国军民歼灭日军兵力也最 多,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军的时间也最
).而美英盟军是在1941年12月太 长(14年
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对日作战;苏联是在1945 年8月9日至15日才对日交战.因此.我们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战场既是亚太地区的主 战场,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场. 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把日军的 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辽阔的战场上, 并先予日军以重大伤亡,因此,日本的最后败 降,固然是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共同奋斗的结 果,但中华民族所进行的长朗英勇抵抗,对于 战胜日本法西斯则是决定性的力量,起了最 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北进" 计划,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
日本和俄国早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 是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宿敌.1904年发 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便是这两个帝 国主义国家争夺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较量. 1917年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苏联,更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眼中钉.
1927年,当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其制 定的"大陆政策"中就明确提出"与俄国开展 斗争.将是我国国运发展上势所难免的". 1931年3月,日本参谋部作出了日本主力在 海参崴以东沿岸登陆进攻苏联的部署.1933
年,日本参谋本部编写了《对苏作战法纲要》, 作为对苏大兵团作战的指导方针.1936年11 月,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产国际协 定》.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为实现其侵略扩 张计划,日本进攻苏联势在必为.日本在侵占 我国东北后,便积极修建铁路,公路,机场,兵 营,堡垒等,并调集大批后备兵力移屯邻近苏 联国境地区,作对苏作战准备,伺机行事.El 本原想等到德国攻占苏联西部得胜并向远东 进攻时,利用关东军从远东进攻苏联,与德国 相配合东西夹击,占领全部苏联,这也就是El 本法西斯的所谓"北进"计划.然而,日本军国 主义的"北进"迷梦未能如愿.原因何在呢?一 方面是苏联作了战争防备,日本不敢轻举妄 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抗El战争拖住了日本 的主要兵力,遏制了它的侵略行动.1938年7 月14日,El,俄张鼓峰战役,日本投入万余名 兵力,结果日军战败.1939年5月至8月,日 军又发动了对苏联进行大规模试探性的诺门 坎战争,结果日本11000余人毙命.张鼓峰, 诺门坎惨败,严重打击了日本对苏联的侵略 气焰.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石原莞尔不得不哀 叹地承认:日军的失败,是"以日本对华用兵
之故".到1939年,Et本军在中国广大的土地 上已经损失了100万人,中国战场对Et军的 打击使Et本政府感到"战争的烦闷".正是中 国人民的持久抗Et,Et本不得不在中国战场 上动用大批兵力,物力,而且不断的大量消耗 掉,对苏联的进攻也就更无余力了,从而解除 了苏联卫国战争的东顾之忧.对此,当时苏联 驻华大使崔可夫曾说:"在我们最艰苦的年代 里,Et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 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 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一席话道 出了历史真相,表达了当时处在危难之中的 苏联人民的感激之情.
三,中国的抗日战争延缓了日军"南进" 攻势,协同英美盟军和亚洲国家对日作战 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是Et本军国主 义的既定国策,向南扩张则是实现这一国策 的具体行动.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首 相,陆相,海相,外相,藏相)会议通过的《基本 国策纲要》,又称《国策基准》,就是日本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侵略方 案.《国策基准》写道:"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 认为帝国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 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
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继 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 胁,同时防范英美.""对南方海洋,特别是对 外南洋方面,努力促进我国民族的经济发展,
一
面避免刺激他国,一面以渐进的和平手段 扩张我国势力."在扩充国防军备方面,它又 确定"陆军军备,以对抗苏联于远东所能使用 的兵力为目标";"海军军备,应配备和充实兵 力,足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制海 权."日本"南进"战略,即为扩张领土,并为此 而准备与直接主权国或间接关系国之间进行 战争,以掠夺南洋作为支持侵略战争,称霸东 亚的基地.当1938年,1939年日本在张鼓 峰,诺门坎两次战败,北上受阻,它的南进倾 向相应地加强了.国策基准》是日本帝国主 义的战略方向由北进转向南进的标志.1940 年7月26Et,Et本政府制定基本国策纲要. 确定"建设以Et本皇国为中心,以Et满华的牢 固结合为主干的大东亚新秩序"的根本方针. 7月27Et,Et本政府——大本营联席会议通 过《应付世界新形势的时局处理纲要》,把"南 进"政策和"强化与德意的政治联合"作为建 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方针政策.1941年11 月5Et,Et本御前会议通过的《帝国国策贯彻 纲要》决定于12月初开始进攻东南亚各国, 决心对美,英,荷属印度采取军事行动.至此. Et本南进政策最终确立并开始实施之.12月 1日,Et本御前会议决定向美,英,荷开战,12 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Et本法西斯侵略者无论是"北进"还是 "南进",它首先要"具体实现Et,满,华三国的 紧密合作",这就是说,先突破中间,占领我 3
国,将辽阔的中国作为其侵略其他地区的基 地因此,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如何,将对苏 联,英美同盟在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各国的对 El作战产生重大影响.尽管El本于1936年就 确定了"南进"战略方针,但却迟迟不能付诸 实施,且一再推迟,是何缘故呢?其主要原因 仍然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持久抗战,牢牢 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而且日军在中国战场 不断大批伤亡,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 和巨额军费.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派往南太 平洋地区作战的兵力只有1O个师团,3个独 立混成旅团,1个战车团,约占日本陆军的 20,7O个航空飞行中队,约占日本空军的 5JD.而在中国战场仍有34个师团,44个独 立混成旅团,72个空军中队.当美英在太平 洋战场上开始反攻时,日本还将64的陆军 兵力和75个飞行中队部署在中国战场.而在 太鼍洋战场上的日本陆军兵力不到30,约 22个师团.从七七事变至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始终牵制日本约lOO余万兵力,并毙伤 日军,9O余万人.从珍珠港事件到日本投降, 中国国共两党军队一起仍然牵制着日本百万 大军,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盟军和亚洲各国对 El作战,加速了同盟国战胜法西斯的进程. 中国在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损失和 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中国人民倍受日 本法西斯侵略之苦.然而就是在中国人民自 己受饥挨饿,物资紧缺的艰苦斗争时期,还给
予苏联,美国和英国以物资上的援助.在整个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给苏联提供了4.5O亿美 元的农,矿产品;给美国提供了7.48亿美元 的桐油,锡矿和钨矿等;给英国提供了1.148 亿英镑的农,矿产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国际主义精神,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 战线.
,
四,中国的抗日战争粉碎了美英"远东慕 尼黑"阴谋,使其绥靖政策破产
中日战争爆发后,美国国务院于1937年 7月16日发表关于中日战争的声明,这个声 明不分侵略者与被侵略者,把中国和日本相 4
提并论,说什么美国对中日冲突的原因还不 清楚,日本和中国对于所发生的事件要负同 等责任,置中国和日本于同等地位.这就是美 国惯于玩弄的"中立"政策,事实上,这是美国 怂恿日本侵略中国.1938年1O月,日军侵占 武汉,广州后,美,英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 企图以牺牲中国为代价,诱使日本进攻苏联. 放弃"南进"的侵略计划,保全美,英在亚太地 区的地位和利益.1940年6月24日,日本要 求英国封锁滇缅路,以压迫中国屈服.7月15 日,英国政府答应日本要求,经缅甸对中国之 军火运输停止3个月.1941年5月18日,美 国向日本提议,愿与日本缔结协定,要求日本 取消不以重庆(指**政权)为对手之声 明,日军自中国内地撤退,保证不向南洋发动
战争并不利用三国同盟以反对美国,则美可 承认日本在中国的支配地位,予日本以重要 经济让步.5月19日,美驻日大使格鲁与日 本~l'tl松冈洋右密谈,阴谋制造"远东慕尼 黑".然而,英,美一手策划的这一绥靖政策. 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无情揭露,同时 由于中国军民坚持抗日,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结果"远东慕尼黑"阴谋化为泡影.从1940年 夏起,美,英对日态度才逐渐由妥协转为强 硬.正是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鼓舞了世界 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对1942年1月1 日,苏,中,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定 共同反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起了推 动作用,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 成和扩大.
五,中国"远征军"对美英盟军和缅,印抗 日的支援
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过长期的艰苦 作战,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时候,中国人民没有 忘记亚洲其他国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 侵略,中国派出了"远征军"开进邻邦缅甸和 印度,与缅,印,英,美军共同抗击日军侵略. 1942年1月23日,日军进抵缅甸之平甸,2 月5日,日军向新加坡,荷印,缅甸开始总攻 击.2月7日,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丹尼斯奉
命声明,欢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3月7 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戴安澜部到达缅甸 同古,协同英军作战.3月21日,中国入缅远
征军在西阳与日军接战.4月1日,中国远征 军在东瓜苦战,歼灭日军数千人.4月20日, 中国远征军于仁安羌救出7000名英,缅军及 其司令亚历山大,百辆辎重车.6月4日,中 国远征军集结于印度东北整理补充,并掩护 中印航运基地.8月3日,远征军自缅甸撤出 抵达印度东部之雷多,尔后全部转入军事训 练.1944年5月15日,中国远征军与美军共 同占领密支那日军飞机场.同日,缅北中国远 征军三路攻入蛮宾,与美军会师.正是中国远 征军协同英美盟军对日作战,迫使日军推迟 对印度的进攻.正当中国战场开始转入反攻, 需要投入大批兵力的时候,从1943年l1月 至1945年3月,中国先后以8个军,约2O多 万人的兵力在滇西,缅北地区与美军共同对 日作战.在整个印缅地区作战中,中国远征军 和盟军一道,共歼灭日军16万余人.迫使日 本天皇于6月22日对战争最高指导会议的 成员表示结束战争的意图.中国远征军不能 不说是一支国际支援部队,为缅甸,印度两国 的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无数历史事实和数字铁证如山,它无可 辩驳地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亚 洲,太平洋地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 的持久抗战是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 因素,中国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 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功绩将永远 载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史册.
主要参考书:
顾学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概要》 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 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萆》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陈漫远:《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
沈永兴等:《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 第二分册
(上接第18页)目前,我们正在市委,市政 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 神,稳步发展学校的事业规模,争取在"九五" 期间使学校占地面积基本达到国家教委规定 的指标,并且适时调整学校的办学结构,逐步 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 办学结构合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专业设置 地方化,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打好 基础.
我们决心以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四 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国教育改 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精神,深化改革,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地方 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建立起能够真正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办学体制和 管理机制,根据现代化高等学校的要求完善 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 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 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振兴地方经济作出我
们应有的贡献.
5
范文五: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组长:和志宏 刘亚。成员:张郭宇,支己,马羽程,肖鑫,孙悦,陈美容,王发丽,赵敏。
指导老师:马婕妤
一:研究过程
1.感知整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形势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这十年中,我们党在这两大问题上既有正确的决策又有严重的失误。同时,政治战线的成就与失误相互交织,使探索道路呈现为曲折发展,但是总趋势是前进和发展的。在学习时注意“探索”的特点,从而宏观上把握本章的脉络。
2.明确背景:组织组员研读课题内容,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在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影响着我们党探索中的决策。由于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及其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中苏关系破裂,国际上趁机掀起了反对社会主义的浪潮,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独立地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讲究方法:根据课题内容的特点,建议采取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历史资料让组员思考、讨论,适时提问、点拨、总结,在讲述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时,注意史论结合,深入浅出。
二:研究结果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看,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看,既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起抵抗的内在原因,也有世界各国人民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外在原因。从两个原因的主次关系看,内在
原因起了决定性作用。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内在原因看,起作用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但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问题作个发言,谈五个问题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我谈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能得到民众拥护、是否能领导和影响民众的一个重要标尺。而能否广泛地组织和发动民众,这是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和条件。众所周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个时间比1939年9月德国侵略波兰早8年,比1941年6月德国进攻莫斯科和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爆发太平洋战争早10年。尽管这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局部的,但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立即发起了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即9月19日、20日,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就先后分别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和《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当时虽然力量还很弱小,而且没有所谓的合法地位,还不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但是,却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开展了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推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由局部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抗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奋起抵抗,组织了各种抵抗武装。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同东北抗日义勇军等武装力量的联系,并组织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在此前后中共中央陆续派出了杨靖宇、赵一曼等多批干部到东北工作,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量。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最后都英勇牺牲,成为受后人景仰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英雄。到1933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巴彦、南满等几支游击队相继成立,逐渐成为东北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东北抗日游
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陆续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部队共有11个军3万多人,开辟了三大游击区,同日伪军进行了数千次的战斗,曾粉碎敌人上百次“讨伐”,歼灭日军1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支援、鼓舞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努力下,中国大地形成了一股要求团结抗日的历史潮流。
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参与和推动国民党内的抗日派进行局部抵抗。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第19路军发起淞沪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支援。1933年6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等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掀起了察哈尔抗战,中国共产党派遣了300多名共产党员参与其中,这次抗战曾乘胜收复了察东重镇多伦等大部分失地。吉鸿昌就是这次抗战中涌现出的闻名全国的抗日民族英雄。1936年,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发起了绥远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声援。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重任。
我谈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是根本保证。那么,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力量是由谁团结凝聚起来的呢?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谁领导和主导的呢?按理说应该由当时处在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领导和主导。但是,从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过程看,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历史的特殊原因,中国的抗战则是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和主导的。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是如何形成的?又是谁倡导的、谁促成的、谁坚持和维护下来的呢?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如前所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尔后,1935年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顺应人民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早在1933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
代表团就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并开始在东北组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适时提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逐步实现了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政策转变。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结束,两党合作抗日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宽广胸怀,捐弃前嫌,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人血腥屠杀的深仇大恨,努力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23日**发表谈话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创造了基本条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始终尽力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的抗战就有倒退的危险,就有失败的危险,也就有使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局出发,提出“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抗战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协同作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抗击,使日军实力受到较大损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手段,英美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敌视和畏惧,中国抗日几度出现逆转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和原则,维持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避免了倒退,克服了危险,防止了分裂,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也实际上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坚强政治领导核心。
我谈的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军事力量又非常弱小,如何抗战、怎样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就至关重要。从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实行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23日,**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强调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途径,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与国民党实行的仅仅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照。这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决定着中国抗日战争的不同方向和中国人民的不同命运。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且这个胜利将会是人民的胜利。如果按照国民党片面的抗战路线,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和不懈努力,历史和人民作了第一种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提供了战胜敌人的科学思想和正确方法。早在1935年12月,**即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提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的观点。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提出了通过持久战取得胜利的方针。1938年5月,他集中全党的智慧撰写了《论持久战》。这部光辉的军事哲学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科学揭示了中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正确回答了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的、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以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描绘了中国持久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路线图。持久战总的战略方针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也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中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抗战形势后来的发展完全证实了**的科学预见。
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游击战的战略理论及一系列与之相配合的战略战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略战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中日双方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它也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下正确战略战术的展开和具体实施。1937年8月1日,张闻天、**致电**等,指出红军作战的原则,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是“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1938年5月**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强调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由于敌强我弱以及由此产生的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主要不是在内线、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正规战,而是在外线即在敌之深远后方独立作战,担负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它是长期贯穿于抗日战争的战争形式,是敌强我弱形势下人民战争的最佳方式,是不断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积小胜为大胜,从游击军和游击战逐步向正规军和正规战发展,最终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独特有效战法。
我谈的第四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
如上所述,领导和主导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抗战的特殊领导和组织形式。而中国的抗日战场由于国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同、抗战路线和战略战术不同,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这又造成了中国抗战的特殊战略布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领导的武装力量,采取先山区、后平原,波浪式向前推进的方式,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战场,创建了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敌后战场的形成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不但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图谋,而且构成了对日军后方的致命威胁。敌后战场的开辟是侵华日军对中国停止战略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上升
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成为敌我力量消长变化的关键因素。到战略反攻阶段时,敌后战场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敌后战场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逐步成为中国坚持抗战和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这些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与敌人作战的立足点,是牵制、袭扰、消灭敌人的出发地和前沿阵地,是实施游击战争的基本条件。这些区域不是从国民党政府的手中划定而得到的,而是从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又从日本侵略者的手中夺回来的。在抗日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把坚持抗战与实现民主统一起来,加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通过各项建设,抗日根据地不仅成为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坚强阵地和全国抗战的重要堡垒,而且成为抗日民主建设的典范和新中国社会的雏形。这一切与国民党统治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
在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战的骨干和主力。在战略防御阶段,随着日军进攻的深入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败退,八路军、新四军果断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遏止日军持续进攻的生力军。全民族抗战一开始,八路军115师就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信心。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年多时间里,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 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 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 5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总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范围,从陕甘宁一隅迅速发展到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造成对日军重点占领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局面。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 58万人,俘虏1 8万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导致日军赖以运输兵力和物资的
华北主要交通线瘫痪,迫使日军将兵力转向后方,迟滞了日军南下的步伐。从抗战全局看,构成了与正面战场相对应,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的,独立的广大的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重要因素。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个问题。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与正面战场常规作战的一次次战役不同,敌后游击战的重点是面而不是点,是持续而不是阶段,是整体而不是个别,是战略而不是战役,实质上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场特殊的战略大会战。在极为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灵活多样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等等,使日伪军犹如困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可自拔。日本旧陆海军档案和战史丛书里,有众多“治安战”的记载,充斥着对中共游击战无可奈何的感叹。可以说,这一时期,敌后游击战成为消耗日军力量最为恰当的攻势战略,也成为消耗日军胆略与士气最为有效的心理战略,为改变中日战争力量对比,促使中国度过最为艰难、也最为重要的相持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43年敌后战场部分地区开展了攻势作战,1944年开始进入局部反攻阶段,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开始全面反攻。由于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已处在解放区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实际上承担起对日军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到1945年底,在全面反攻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共歼灭日伪军近40万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余座。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开辟的敌后战场,坚持长期艰苦抗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独当一面的抗日战场,同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1945年3月18日,日本东京《同盟世界周刊》写道:“根据我们的见解,真正的抗日势力,始终一贯的是中国共产党。”连当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后来的回忆录中
也认为:八路军“作战勇敢,内部团结,只是武器装备太差”。由此可见,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是不容抹煞的,是显而易见的。
我谈的第五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弘扬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被侵略、受欺辱的中华民族能否取得胜利、能否获得解放,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精神的作用十分重要。在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野蛮凶狠,惨无人道,其铁蹄践踏之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毁,无辜平民遭到杀戮,妇女遭到奸淫,大好河山遭到蹂躏。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与横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高昂的抗日热情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感染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就曾指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价而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与牺牲,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对抗野蛮的侵略战。”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正像**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输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深刻内涵。
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他们兵力弱小,装备落后,却要面对强大的日军的反复“扫荡”,而日本法西斯实行的是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人包围中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大多是穷乡僻壤,物质条件极为贫乏,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怕困难,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因此,在消灭了大
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其中,晋察冀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71万人,晋冀鲁豫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120余万人。当时,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最大时才100余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面积不到1/9。人口最多时也才约1亿,也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4。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以非常有限的资源,直接取得如此巨大的抗战胜利成果,实属不易。
三:研究体会
**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和重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它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也成为人类和平正义事业不可逆转的伟大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候,它一诞生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推动者、践行者,也是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坚定捍卫者、维护者。历史启迪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今天,我们研究和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此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历史是不可忘记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可以警示当下,烛照未来,它可以作为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参考文献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相关评价
其中**在报告中专门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这是党的政治任务和方针确定后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怎样认识加强团结自己、领导战争达到胜利而不致失败的问题;文章提出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
合问题,指出我们在抗战中的爱国主义正是国际主义在中国的表现;强调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端重要性,强调党在巩固扩大统一战线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以及1938年五月至六月间 **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中也提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冲及:《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
《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敌后游击战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等文献中都有提及。
五:附件说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