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苏轼和陆游的诗[Word文档]
苏轼和陆游的诗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苏轼和陆游的诗
引导语:苏轼和陆游作品,下面是收集他们的诗以及相关的说明,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北宋大师苏东坡在诗、词、文、史、书法领域造诣非凡,还精通绘画、佛学,甚至对烹饪也有研究,他发明的“东坡肉”就流传至今。他飘逸、旷达、自在、乐观、幽默、重情,兼有李白》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作品。
所任用的变法人员不适当,这就造成和变法派的矛盾;另一方面,他又与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变法的顽固派对立,这就使深怀“民本思想”的他难于待在朝廷。因此,他去地方任职,做了许多利民的政绩。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宋神宗欲将新法执行到底,并找到合适人选。自从变法以来,新法屡遭顽固派阻扰,这个两边都不买账的苏东坡就成了替罪羊。于是在李定等人的攻讦下,神宗顺手推舟地批准逮捕写诗讽刺新法的苏轼。于是刚在湖州上任的苏轼被当场拿下,解回京都,关进御史台狱,史称“乌台诗案”。先生在狱里,受尽诟辱。幸宋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再有正直之士的多方营救——连当时已赋闲在家的王安石也为苏轼上书求情,加以御史台们审理苏轼的诗文也没有多少结果,所以在120天后,苏轼得以释
放。朝廷贬他去黄州做个徒有虚名的官办民间防务组织小官——副团练。
大难过后,如梦方醒,痛定思痛,觉得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作甚干忙”!于是他在黄州定惠院和僧人同吃同住,用佛家禅理治疗身心的余痛。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就是苏轼当时大难后凄冷迷茫的心境写照。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只找不到栖息的孤鸿,在寂寞的沙洲上空徘徊。苏轼在黄州无房无食,一月只有几吊钱的微薄薪水,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没有吃的自己种,没有住的自己盖,他便带着家人开荒种粮,又盖起一大间草堂,给此地取名“东坡”,遂号“东坡居士”。黄州猪肉很便宜,正可充饥,他便发明出“东坡肉”的烹调做法。一家人终于有了生活保障。东坡先生吃饱后漫步于东坡,他说:“自爱铿然曳杖声。”他已慢慢从刑狱的痛苦里走出,打算在这终老,学陶渊明一样“芒鞋不踏名利场”。一个夜晚他出外喝醉后回家见门已关,书童已睡,叫之不应,乘兴写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诗句。次日传到负责看管苏轼的地方官耳里,地方官误以为东坡已乘舟逃跑,慌忙带领士兵到东坡家查看,哪知一到东坡家门,才知此老正高枕呼呼大睡。
苏轼出生名门,家学渊源,他父亲苏洵就是当时的饱学名士。苏轼和他兄弟苏辙少壮之时就一举高中进士,受到他的主考老师、当时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和仁宗皇帝的激赏。按理说,少年得志,名门英才,仕途顺利,当时又是政清人和的太平年代,苏轼正可乘云直上,大展雄才。谁料,他命犯“魔羯”,注定要坎坷多难。天才纵横者,大多迥异于常人,一肚子不合时宜,清高孤傲。苏轼正是此道中人,他天性中始终流淌着“野性”——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他做官只想一展怀抱,功成身退后就归隐。这股“野性”越炼越强烈,在他身上形成独立、豪放、刚毅、飘逸、诙谐、随意的性格。这势必让他难于在钩心斗角的朝堂上为官,所以他屡屡向皇帝申请派他到地方为官。他需要自由,需要亲近大自然,需要放怀地饮酒、写诗。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行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茶烧笋饷春耕。
这首写于杭州任通判时的《新城道中》风格恬美、欢愉。诗人出游,天公作美,让风先吹走绵雨,放晴天气。信步走去,岭上行云戴着白絮般的帽子,升上树梢的太阳像同铜钲一样光亮圆美。野外的桃树浅浅含笑,溪旁的柳树轻轻曼舞,可爱的野景!真羡慕在这美好田园中的农家啊,他们煮茶烧笋做饭,开始了春耕。
穷巷凄凉苦未和,君家庭院得春多。
不辞瘦马骑冲雪,来听佳人唱踏莎。
破恨径须烦曲蘖,增年谁复怨羲娥。
良辰乐事古难并,白发青衫我亦歌。
细雨郊园聊种菜,冷宫门户可张罗。
放朝三日君恩重,睡美不知身在何。
诗人在京任职时,皇帝放假三天,乘此正好逍遥“野性”,跑到老友家找乐子。人生需要一些忙里偷闲,做些闲事,说些闲话,荒废下光阴,才有兴味。这种闲适、潇散是一种“慢”活法——暂时放下些要命的事吧,喝杯茶,种种菜,听听歌,也许你的人生就不那么沉重了。
他在黄州期间创作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标志着其已攀上文学巅峰。这些作品是他痛苦心灵蜕变的结晶,他在大自然中获得启示和新生。
我最喜欢他的《赤壁赋》,每次诵读都为里面浩大超旷之气冲击着。受此赋影响,高二我写了《追日》的散文。在文中,我就像后羿一样苦苦追着太阳,当我身心疲惫来到海边的时候,遇到了正在舟中与客人对酌的东坡先生。他开导我要师法自然,不要违背自然之法去徒劳追求无法得到的东西。“惟江山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于是,我那纠结于中考失败的苦闷心境得到了开脱。
在他的诗词中除《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最喜欢外,还对他的一首《定风波》词:
莫听穿竹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的是一次他与几个朋友,竹杖芒鞋徒步在山道中前行。忽然风雨大作,他的朋友们慌忙在树下躲避,而东坡先生却气定神闲在风雨中前行。一会儿雨收天晴,回头看刚才被风雨淋过的地方,林翠草青,刚才朋友们的慌乱与紧张都不见了。这首词,揭示了东坡先生只有保持心境纯明,就能超然物外,不为物转的哲思,很具禅意,正如《》中“凡是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谁拥有这份生活的禅意,就能在滚滚浊世里宠辱不惊,保持身心的安乐和坚韧。虽然难以到达东坡先生的境界,但那枚古典文学中典雅脱俗、高洁睿智的精神种子,却已种进那个年少轻狂的少年心里。
东坡先生一次和他的好友佛印和尚登山访寺游玩,看到桌上一本经书上写着“咒诅诸恶药,愿借观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东坡看了说道:“这真是荒唐!佛怎么会把某甲害某乙的心移转回来害人,要是这样还叫慈悲吗?”于是他征得寺僧同意,提笔删改成:“咒诅诸恶药,愿借观音力,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东坡先生和鲁迅无形中培养了我的幽默感。
记得高一下学期暑假农历七月十四鬼节,人们要烧纸祭奠亡去的亲人,佛家在这一天更是要诵经超度亡魂。那天与我在
玄学方面的有共同爱好道友老侯来找我,说是带我去水城某小庙玩,我也正想出去散散心,于是就答应了。
那天秋高气爽,朵朵白云安闲地飘游在天空中,公路两旁翻滚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浪,清香阵阵,十分怡人。老侯骑一辆单车,我坐在后面,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心情十分舒畅,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领略着古典诗歌里的意境。
到了小庙,住着一个守庙的老婆婆,对我们十分热情,晚饭时还用香甜可口的“面鱼”招待我们。我们庙前庙后四处游逛,庙虽只有三十多年历史,但很具古风,青灯古佛,香烟袅袅,对于佛家的“清净”我有了更深的了解。想东坡先生“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他先寓居佛寺随和尚吃斋,在外人看来十分清苦的寺院生活对他来说却是一种清理身心痛苦的好环境,才有了那首《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我们要回去的时候,天空忽然下起雨来,寒意阵阵,等到雨停已是21点了,我们怕回去迟了,连忙返程。老侯带我操近路,谁想刚下了雨,到处泥泞,一辆自行车载着两个寻访古意的少年东一颠西一簸,又好玩又好笑,结果走了还不到一公里车子链条就脱了,黑古隆冬地不好修,只得推车步行。终于经过20多分钟的“艰难跋涉”,我们才到了平坦宽敞的公路。一轮明月照在青蓝色的夜空里,几多白云像棉纸似的覆在月轮边上,朦朦胧胧,公路两旁哗哗啦啦翻滚着淡黄色的麦浪,远处树林中眨着几只霜气裹就的灯光,更远处卧着起伏的长蛇影的群山,秋风高爽,落叶满地,路上无车无人,一片恬静,我们就这样默默走着,忘了修车,听着麦浪声,树叶在地上的滑动沙沙声,夜虫的奏鸣声,心里久久安住在一种从未有过的安详、清净的状态中。我不禁吟诵起他的一首夜渡儋州海峡的归来的欢歌: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那天晚上,仿佛缪斯看我这个半大男孩,数年来苦苦在文学的大门左右徘徊,找不到门而不得要领的样子作实可怜,终于大发慈悲,洒进几滴智慧甘露进木瓜脑袋里,让我一回家忙不得帮家人烧纸,就手忙脚乱地冲进书房写下心中一个神人反复要说的话:
《月下笛》
暮雨织寒,凛风泼萧,征路亘绵。
高山流水,且秉烛、共长夜游谈。海角青山有故园。
裁取秋云三百瓣,撑起挡萧寒。
轻狂少年,回眸苍烟。
浮萍浪逐客,天涯月一片。
多情当啸,古今激潮,归来笑傲六弦。
无风无雨非梦残。
簌蔌枫叶火,对酒昏灯草盘。
“心似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坡先生晚年放逐海南,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但依然随遇而安,酿酒写书,自得其乐,将中原地区的农业技术和平生学识教给当地的土人和汉人,他那种“处处即家,何处不可歇?”的乐观旷达的佛禅思想深深点化了我当时消极的心境,让我以后的岁月里始终铭记着大师的训导,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江山如画,卷起千堆雪
大师伫立江岸
喝着黄酒,思考沧海一粟
如何芒鞋不踏名利场
如何将清风、明月
从造化中取出
炼成一点浩然气
乘桴于海,道安可行?
生民垂命,敢不尽心!
人生如梦,俯昂千劫
谁信荆棘埋铜驼?
那就耕出一片东坡吧,曳杖铿然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记当时,撇下佛印荡小舟
在荷花深处与鲁直小酌
你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他对:“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藏于船底的贪嘴和尚忽然钻出
曰:“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然而天意遣奔逃,一路向南!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朝云哭得像个孩子
文章憎命达
风将一叶扁舟吹出岭外
海南的瘴气反让大师道气精纯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
大师终于学会蘸蜜食小耗子
自酿美酒,和遍陶诗,将文播种给蛮荒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何处不可歇?
天上的神仙啊,你们有老夫快乐吗?
老子三千言,世尊一偈空
参横斗转,云散月明
大师坐在船头聆听轩辕奏乐声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世界在你脚下徐徐下沉
诗向澄明化生
归去来兮!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吾已矣
牛矢落处即归路
——诗歌《东坡居士》
我收藏的连环画书库里有一本《陆游》,它详细介绍了南宋大诗人陆游壮阔的一生。这本连环画让我开始研读他的诗歌,被其悲壮慷慨、踔厉风发的诗风深深浸染。梁启超说他是千古以来梦里都在向往从军杀敌,歌唱从军之乐的少有的“亘古男儿”。他的这种尚武精神正是源于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
陆游,南宋浙江绍兴人。公元1125年,他诞生在淮河的舟中。他一岁的时候,靖康之变就发生了,北宋覆灭。他从小就随父亲四处流离饱经战乱之苦,又受父辈爱国精神的深深感染,幼小的心灵里便种下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杀敌报国的志向。北宋经过靖康之变后,皇室后裔赵构被金人逼逃到长江以南,长江以北的大好河山拱手让与金国。赵构定都临安建立南宋,偏安一隅,苟延残喘。“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
州”,正是当时朝廷只图安乐,不思进取,粉饰太平的写照。1140年,金兀术大举南侵,以岳飞为首的爱国将领奋起反击,但由于奸相秦桧的陷害和宋高宗赵构的猜忌,胜利在望的岳飞部队被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回师,岳飞回朝即被被囚禁下狱,第二年惨遭杀害。这些史实深深激愤了许多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天来拜访陆游父亲陆宰的爱国官员很多,他们义愤的爱国行为深深感染了陆游。十七岁时,陆游得到了爱国诗人曾几的指点,正式开始了诗歌创作。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
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
这首诗写于他在会稽山中读书时。当时,他科考成绩招奸相秦桧嫉恨,而被废黜。忿忿不平的他没有失去斗志,而是回家发愤读书学习。诗中一个不屈不饶,发奋自强,立志报国的爱国学子跃然于纸上——在深山中,在孤冷的油灯旁,抚剑读书,宁愿憔悴身形,也要学有所成,企图有朝一日报效国家。
爱国诗人陆游还有一个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
他青年时和美丽的表妹唐婉谈诗论文,相亲相爱,但陆母不喜唐婉,把他们分开了。陆游无奈忍痛离开唐婉另娶妻室,
唐婉也只能郁郁寡欢另嫁赵士诚。一次,陆游去沈园游玩散心,巧遇唐婉和其丈夫,唐婉丈夫赵士诚倒也开明,让唐婉送酒与陆游饮,陆游一腔悲绪无处诉,提笔在粉墙上写下了著名的凄怆感人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看到他在粉墙上提的这首词后,郁郁成疾,几个月后便病故了。唐婉成了陆游一生的心结。岁月如梭,陆游75岁的时候又游沈园,当时夕阳西下,城上传来阵阵军士的号角声,沈园已大异于前,他追念前梦,走上桥头,见桥下清波依旧,想起唐婉曾经在这清波中留下倩影,一时老泪横流,写下了《沈园》这两首著名的情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化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几十年过去了,这份爱还依旧藏于心底,陆游可谓至情男儿。这是一份至死不泯、超越时间的挚爱,正如元好问所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陆游正因为有了这份至情,他才能写出不朽的诗篇。
以后陆游为报效国家,通过当时做宰相的范成大推荐,得到南宋孝宗皇帝的赏识并留朝作官。陆游力主北伐,光复河山,投降派奸小便把他排挤出朝廷,四处任地方小官。四处颠沛又赋闲多年,陆游一直渴望着从军报国的尚武之志难于实现。
1169年才启用他做夔州通判。1175年,近五十岁的陆游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而入军做幕僚。年近半白的诗人梦寐以求的从军生活实现了,这使他非常振奋。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明曹。
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他随王炎披挂整顿军务,经常操练军士,还常随兵士在风雪中出外巡逻。一次,他们遇到了一股金兵,陆游带领兵士打
伏击,又果断乘势出击敌人,并击退了侵略者。由于风雪大,军事经验不足,他们返回时迷了路,饿时吃野果,渴时喝雪水,走了三天三夜才回到军营,虽然身体疲惫不堪,杀敌的兴奋却深深激励着诗人。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
虚堂奉祠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山川寂寞客子迷,草木摇落壮士悲。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
亦知此老愤未平,万窍争号泄悲怒!
陆游在南郑从军,巡视四川阆中拜谒杜陵祠堂。杜甫的道德文章一直为陆游推崇,在此诗里表达了对杜甫崇高的景仰之情。先写锦屏山之景,次写少陵祠堂,指出少陵精神千古不泯。后追思杜甫忧国忧民精神,令作者十分感佩。山川寂寞,草木摇落,志士壮志难酬,江山早物是人非,唯有凛凛忠义流传在人们的心里。最后写拜谒完祠堂返程的情景。以夜雨滂沱,北风横吹,万窍似在为杜甫悲号不平的激愤情景,强烈地表达作者的忧思。全诗起首以壮美的锦屏山风光起兴,中间部分夹叙夹议,后以悲壮凄厉的渡河情景收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首位呼应,气脉贯通,大开大合。最后将杜甫壮志未酬
的高义形象用狂风怒雨来深化,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放翁的《剑南诗稿》里有很多醉诗,这些诗歌狂放淋漓,豪气干云,大多都表达着英雄报国无路,渴望收复河山,平尽胡虏的悲壮情怀。它们如一个个醉拳高手,挥舞凌厉身姿,上天下地,骑鲸斩蛟,昂首嘶吼,其气直逼太白、苏轼、辛弃疾、陈亮,英雄豪侠气四溢,读来如痛饮烈酒、狂啖烧肉,直叫人提刀独立看八荒,好不痛快也!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催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此类诗作直抒胸臆,但老气盘结,洞经百炼,无力颓气竭之态。
南郑慷慨激昂的军事生活大大丰富了陆游的诗歌创作,切身体验到“创作源于生活”的道理,于是他“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实践,写出的东西就“秋毫未合天地
隔”。“功夫在诗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陆游告诫儿子创作诗歌的心得,一语道破了文学创作的心法。
后王焱调离,他也只好黯然结束他的军旅生涯,常常怀念这段宝贵的军旅生活。
陆游又调到成都做参议官,不久朝廷投降派给他安了一个“不拘礼法,宴饮颓放”的罪名,罢免了官职,仅给他一个主管道观的芝麻小官。一个微雨蒙蒙的傍晚,陆游骑着小驴走过驿站,见断桥旁正开着一株傲然挺立的梅花。他走过梅花前细细观赏,油然起敬,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后他又做了地方小官,一次地方闹了洪灾,老百姓饥寒交迫,他冒着杀头的危险私自开仓放粮,被奸小弹劾“放浪形骸”而丢官,他回家后索性自号“放翁”,表明与投降派的不屈斗争。陆游就是这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经受无数挫折打击,但他那份爱国忧民的心永不泯灭。
陆游被罢官后,闲居山阴,写下了激愤雄浑的《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州度,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公元1186年,六十二岁的大诗人才又被朝廷启用。他到临安面君,住在西湖边的客舍里。美丽的春光,贵如油的细雨和深巷里传来的卖花声,勾起了诗人的雅兴,他便写了一首清新隽永的七律,这首诗立即四处流传,深受宋孝宗赵慎的激赏。此时,他的诗名已享誉天下,倍受许多文人志士的景仰。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戏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严州任满,在朋友周必大的帮助下,他留京任职。新帝宋光宗即位,他上了几道奏疏,寄意恢复,中心国家,不料被奸小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彻底罢免了陆游的官职。陆游悲愤地回归故里,回到广大的劳苦百姓中去。
有一年夏天,大词人辛弃疾专程拜访他,豪放派的两个爱国诗人短暂相遇。陆游勉励辛弃疾努力为国效劳,辛弃疾也被老诗人的崇高气节深深感染。
陆游晚年更加关心国家命运,八十几岁了,还梦到自己随大军征伐侵略者,收复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但是朝廷一年年的偏安残喘,使这位老人一年年失望伤心:“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209年,老诗人终于病倒了,临终时写下了响彻千古的《示儿》。他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也是一个长寿的智者。70年,南宋灭亡。文学精神永志相传,它们是一个个永远相互守望、连贯的灯塔。
高中时我四处搜寻陆游的诗,终于有一天用我用积攒下来的早点钱买了一本《陆游诗选》,虽然那时文学鉴赏力还很有限,但他丰富多彩的诗歌题材、丰厚的艺术表现力令我目不暇接,雄浑悲壮的诗风点燃了我胸中的火焰,我便在心里又建造一个圣殿,恭请放翁常驻。
阅读相关文档:示儿 陆游 阅读答案 陆游示儿的写作背景 陆游的示儿赏析 陆游在游山西村 《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陆游的《钗头凤》ppt 书愤五首 其一 陆游 陆游唐婉钗头凤朗诵 陆游爱国诗以及爱国考题 陆游的诗有多少首 陆游的示儿的背景 秋思陆游乌桕 秋思 陆游烈日炎天 陆游写梅的诗 陆游的爱国梦诗 陆游唐婉爱情诗 陆游写给儿子的诗有多少 陆游咏梅诗五首解读 写唐婉和陆游的作文 陆游金错刀行 陆游写给唐婉的词 陆游的诗卜算子咏梅 南宋四大家陆游的诗 游东坡 南宋 陆游 小学 陆游的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资料 陆游的古诗 陆游
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范文二:苏轼、陆游、翁卷、范大成、张志和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曾在杭州、密州、湖州、黄州、颍州任职,最远被贬至?岭南的惠州?、儋州。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在律师绝句?中善于组织?对偶,浑然一体,别开生面。
翁卷 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江)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诗风清苦。
张志和(730,-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十六岁时,举明经。献策于肃宗?,令待招翰林?,授左今吾卫?录事参军。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范成大(1126-1193)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存诗190?0余首。诗中忧国恤?民,多有佳作。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曾奉命出使?金邦,坚强不屈,不辱使命,几乎被杀。使金途中所?作绝句一卷?,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主?义
思想。诗人在晚年?回到苏州石?湖开始过起?隐居的生活?,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写成《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这些诗反映?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以及?民生的疾苦?,内容极为丰?富。
范文三:陆游和苏轼游记散文的比较_陈永娟
文学观察
陆游和苏轼游记散文的比较
陈永娟
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55
摘 要:北宋的散文名家辈出,欧阳修倡导的诗**新运动,到了苏轼才最后完成。苏轼作为北宋的文学巨匠,散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最能体现其散文风格的是记叙亭台和山水的游记散文。北宋末年政治腐朽,最高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却沉溺于淫词艳曲。古文创作也趋于低潮,南宋时期,散文在民族矛盾高涨时期又得到发展,却成了反映社会矛盾,呼吁抗金救国的工具,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陆游的散文,他的散文中最具特色的是游记散文。苏轼﹑陆游作为北宋﹑南宋散文的杰出的作家,他们的游记创作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关键词:托物抒情; 清新俊逸; 文化型游记; 心态型游记
游记是是散文中最自由的文体,它可以用笔记﹑日记﹑书信等各种不同的载体来记游。它的功能也多种多样,可以表现心灵的感受,可以来表达一种文化意识形态,还可以用来描绘山川风物之美。游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其自身的创立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文学创作中强调形式制约着内容,也就是说游记采用什麽样的载体决定游记文的什麽样的艺术风格。苏轼﹑陆游的游记散文的不同与采用不同的载体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不同时代的文豪,他们的游记散文也有共同之处。
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有诗人浪漫的情怀,这种情怀在他的游记中流露出来,使得文章的风格清新俊逸,自然爽洁。《入蜀记》的文字极富表现力。明人何宇度赞许《入蜀记》:“载三峡风物,不异丹青图画,读之跃然⑤。”祝允明在《书新本渭南集后》:“晈兮若月食而复,烨兮若玉淤而出,绚兮若春林释雾而葩叶呈研,诚文苑之一块矣。”《入蜀记》中有很多写的优美的句子如“仰视天,如匹练然。”“滩际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石色绿润,泉泠泠有声。”这些语句把蜀地的奇山异石描绘的惟妙惟肖。清人萧士玮《南归目录》中赞叹:“陆放翁《入蜀记》随笔所到,如空中之雨,大小萧散,处于自然”,“池中鱼无数,闻人声,皆集,骈首昂视,儿曹惊之不去。”。同样苏轼的游记也写的清新俊逸,自然爽洁。苏轼的游记散文有“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不可不止⑥”,以及“逆来顺往,旁见侧出⑦”的特点。苏轼写景记游的散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天然高妙,形象而传神。苏轼曾说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而无难⑧。”《石钟山记》中描写怪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栩栩如生。《凌虚台记》写倚山而筑凌虚台后道“人之至于上者 ,恍然不知台之高 ,而以为上之踊跃奋迅而出也。”“踊跃奋迅”是以动写静 ,静止的山、台一下子都具有了动感,仿佛一副流动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文章一下子就有了立体感。其它像用“空明”二字来写水“积水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极富韵味,把水的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我们一下就想到清澈的山泉,晶莹的甘露,轻柔的小溪。写洞萧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形容萧声的呜咽、凄清 ,像哀怨 ,如爱慕 ,似哭泣 ,如低诉等等。前人评价他的文章时所说:“暂行忽止,出入先后,耸日时之壮观,极天地之变化⑨。”又如《记赤壁》“断岩壁立,江水深碧。”“岸多细石,往往有温莹如玉者”其中“大者如枣粟,小者如芡实”比喻贴切,妙语连珠,文章文才飞扬,具有一种绘画美。这些巧喻妙譬不仅把描写对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魅力。使事物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语言本身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一﹑好发议论,借游记来说理,托物抒情,寄寓深远。
陆游的散文文备众体,游记,小品,题跋颇见功底,曾被称为南宋文学的宗匠①。陆游生活的时期,正值女真入侵,国家分裂,南宋王朝偏安一隅,陆游作为南宋经历过沧桑巨变的文人,写出了许多具有民族正气的散文,贯穿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他的散文师法曾巩,结构严谨自有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入蜀记》,陆游于乾道六年闰五月从家乡浙江绍兴动身,赴四川夔州任通判,溯长江而上,历时半年,沿途用日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道途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②。”撰成《入蜀记》二巻。描绘沿途的奇山异水,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
③
。”在《入蜀记》里我们可以看到镇江的形胜,建康的物产,九华
山的“纡修”,荆州的黄茅弥望,三峡的壮美,也可以看到梅尧臣的诗句,欧阳修古文的评价。“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④
。”但其中最主要体现的是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虽是游记散文,
陆游却触物伤怀,由景物联想到国家的安危,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发自内心,看他的文章处处可以看到江山的惨败,百姓的流离失所,国家的危在旦夕。暗示着统治者要励精图治,要有忧患意识,要防患于未然,否则将重蹈南唐的覆辙。同时也表达了对金人的切齿痛恨。陆游的文章中不仅体现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对侵略者的痛恨,同时还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的同情,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陆游《入蜀记》中有很多描写民生疾苦的句子,如“皆茅茨,了无瓦片。”,“通济巡检持兵,来警逻”尤“不寐达旦”,“有嘉州人王百一者,初应募为招头。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奓肉备众人,既而船户赵清,改用所善程小八为招头。百一失职怏怏,又不决去,遂发狂赴氺。”从这些语句当中可以看到在金人的铁蹄践踏下,烽火四起,盗贼猖狂,沦陷区的人民过着痛苦的生活,文章中处处倾注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担忧。然而他对国家的兴旺并没有失去信心,以一种乐观奋进的济世的精神贯穿在他的散文当中,一路上吊屈原,游岳庙,通过对对古人高风亮节的赞美,来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同时陆游也想驰骋疆场,为国效力,如“大舰七百艘,皆长二三十丈,上没城楼壁楼橹,旗帜鲜明金鼓襠,破巨浪往来,捷如飞翔。”洋溢着爱国的热忱。
三﹑陆游和苏轼的游记散文也有不同之处:陆游代表的是文化型游记,苏轼代表的是心态型游记。
游记作为一种自由的文体,它描写的对象是自然景物,沟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陆游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江山秀丽多姿的超越,从文化的层次上来解读自然景物。文章中不是表达的自己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而是陶醉在古人关于山水风物的描写之中,通过对他们的认同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宋书·陆游记》记载:“游善词章,谙典故。”张昊《会稽读志》中说:“﹙陆游﹚自少颖悟,学问该贯,文章辞超迈,……尤熟识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处,以故声名振耀当世。”他的《入蜀记》中
二﹑作为游记散文,风格清新俊逸,自然爽洁。
陆游有着军人的豪情,如《示儿》中写到:“死去元知万事
63
文学观察
可以体现他创作的特点。《入蜀记》中大量的典故,古事﹑古语点缀在景物的描写之间,使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文章充满了古典和文雅的气息。不仅如此,文章中还引用前人的诗文数百条,唐代的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王维,岑参,宋代的诗人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从他们的诗文中提炼对自然风物的赏会。陆游的游记中虽然对山川景物的描写颇为雅洁,但是重点考订古迹。相比陆游而言,苏轼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作家。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艺术中这样写到:“笔记之文,不论记人,记物,记事,皆为客观之叙写,议论之文固非随笔之正轨,述怀抒感之作亦不多见,志林中乃多有此美……与本偏前后诸家随笔皆不侔,当另换一副眼光读之。”也就是说要“随物赋形,进入“神逸”之境⑩。轼的游记文中淡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强化对自我感情的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不着意写景,以议论为主,阐明哲理,更多的表现出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这既与他的生活道路和对人生宇宙的深刻认识有关,也是受他创作理论的指导,苏轼作文特别强调立“意”。纵观陆游和苏轼的游记散文,作为同一种文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同之处在于文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的经历有关,他们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这种生活的体会必然会写进自己的文章之中,在写景抒情之余贯穿文人对生活的感慨。不同之处在于审美主体和审美风格的不同,导致在创作倾向上的不同,陆游偏重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山水,苏轼在于从自然山水中写出自己的审美心态。
版.
[2]《巴蜀散文史稿》,傅德岷主编,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3]《中国散文史》,陈柱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4]《中国散文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5]《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禇斌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吴承学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中国散文学通论》,朱世英等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年版。
③ 《春渚纪闻》,引自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巻十二。④ 《书吴道子画后》·《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巻六十。⑤ 转引自王洪主编《中国文学宝库·唐宋散文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 1992 年版,
⑥ 《答谢民师书》·《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巻四十六。⑦ 《书吴道子画后》·《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巻六十。⑧ 《文说》·《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巻五十七。⑨ ﹙元﹚陈秀明《东坡文谈录》
⑩ 《书浦永升画后》·《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巻六十。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散文史》,刘衍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注释:
①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② 陆游《水亭有怀》诗,《陆游集》第二册, 中华书局1976
作者简介:陈永娟(198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上接第62页)
图书馆员要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图书馆员要大力提倡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计名利、忠于职守、甘为他人做嫁人的奉献精神。明确图书馆员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读者第一”的观念,尽职尽责,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读者。
3.2 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图书馆进入现代化建设已成必然。图书馆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各学科及计算机知识,才能满足广大读者需求,引导读者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图书馆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熟悉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图书、期刊、多媒体资源、电子资源的分类及检索途径,另外,还要加强专业理论培训,结合图书馆工作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如:图书采访学、分类学、图书馆学、目录学、信息管理学、藏书管理学等。
由于读者文化层次的提高,知识覆盖面广,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有更深层次的要求。馆员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随着现代信息趋于网络化、数字化,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图书馆随之开展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因此,合格的图书馆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技能,了解网络知识,才能够帮助读者多角度、全方位准确获取信息服务。
3.3 加强交流
多组织图书馆业务人员的各种学术交流,如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举办学术研讨会,让馆员充分认识到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通过馆与馆之间的交流学习,能解决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及困难,这既有利于馆员个人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无论图书馆任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服务是其不变的宗旨。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图书馆应该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华玲,王抒.高校教学改革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论坛,2003(3).
[2]臧鸿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谈.安徽大学出版社.[M].2009.[3]张晓林.图书馆创新服务战略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M].2005.
[4]杨芳,陈明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趋势及对策.[J].2003.
[5]曹冲凌.简述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演变。西北民族学院学报.[J].2007(6).
64
范文四: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
导语:陆游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也曾独孤他的很多诗句。那你对他了解有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1 / 3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
2 / 3
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
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3 / 3
范文五:陆游的简介_图文
陆游的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个人成就
3 人物评价
4 主要作品
5 家族成员
6 史料记载
7 逸事考证
8 后世纪念
1——人物生平
1.1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
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
[2]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2初入仕途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
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
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 ;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1.3北伐献策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 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
在恢复”。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 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 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1.4军僚幕府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
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
情,作《入蜀记》。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
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 ,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 、
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
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
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
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
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
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1.5蜀中生涯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骑驴入川 ,颇不得志。 次年,改任蜀州通判 ;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白塔院 、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 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
游写诗以资鼓励。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 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1.6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 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 ,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 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 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 ,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 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1.7编修国史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
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 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
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
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和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1.8临终示儿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 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 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个人成就
2.1文学成就
,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1)、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
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 ,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艺术特点
?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
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
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
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
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 ,飘
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
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
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现实,主
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 ,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3)、陆诗的地位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
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 词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 ,对作词心存鄙视,因而,作
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
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
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
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
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 散文
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陆游的《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精品。同时,陆游还善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近。
2.2史学成就
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
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严谨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2.3书法艺术
在陆游的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永远的追求。
从其有关书法的诗作和存世的书法手迹、碑帖看,陆游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陆游的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 ,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的颜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 ,又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陆游的书法简札,善于行草相参,纵敛互用,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其《自书诗卷》,仍然保留早年学习颜真卿、苏轼书法的笔法风
格和习惯用笔,但又明显地融会杨凝式行书、张旭草书的长处,无论是用笔、结字和布白都与其诗浑然一体,明人程郇题跋为“诗甚流丽,字亦清劲” ,是难得的书法佳作。 3——人物评价
杨慎: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陆游词)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杨万里: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叶绍翁: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
陈訏:放翁一生精力尽于七律,故全集所载,最多最佳。
袁宗道:(陆诗)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
刘克庄:《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赵翼: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陆游诗)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吴宽:以六经、左氏、庄、骚、班、马、韩、曾为师匠,而天资工力,自得尤深。
蒋一葵: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及陆放翁为巨擘。
冯煦:剑南屏除纤绝,独往独来,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
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钱钟书: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
张爱萍:怀壮志统一国土,含悲愤宿愿未酬。
罗哲文:祠前唯见楠柏高,剑南诗兴尚依稀。
**: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4——主要作品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 1卷、《陆氏续集验方》 2卷、《感知录》 1卷、《清尊录》 1卷、《绪训》 1卷、《放翁家训》等。
体裁 作品集 代表作品
《老学庵笔记》 《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烟艇记》《书巢记》《论学二王书》 散文 《渭南文集》 《家世旧闻》《斋居纪事》《放翁家训》《高宗圣政草》《感知录》《清尊录》
《南唐书》 《绪训》《陆氏续集验方》《入蜀记》《祭雷池神文》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黄州》 《剑南诗稿》 诗歌 《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愤》《示儿》《诉衷情》《枕上作》《梅花绝句》 《放翁逸稿》 《临安春雨初霁》《金错刀行》《病起书怀》《冬夜读书示子聿》《沈园二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秋思》
《夜泊水村》《庵中晚思》《剑门道中遇微雨》《观大散关图有感》《赠洞微山
人》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咏梅》《谢池春?壮岁从
戎》 《放翁词》 词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南乡子?归梦寄吴樯》《临江仙?离果州作》 《渭南词》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鹊桥仙?一竿风月》《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怀成都诗卷》 《怀成都十韵诗卷》《致仲躬侍郎尺牍》 书法 —— 《桐江帖》 《长夏帖》《北齐校书图跋》《尊眷帖》
《秋清帖》《诗境》《苦寒帖》《上问帖》
5——家族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人物简介
高祖 陆轸 字齐卿,官至吏部郎中,追赠太傅。
祖父 陆佃 字农师,官至尚书右丞,著有《陶山集》十四卷 家世
父亲 陆宰 历任淮西提举常平、淮南东路转运判官等职,有藏书楼“双清堂”。
母亲 唐氏 熙宁初年参知政事唐介的孙女。
前妻 唐婉 字蕙仙,陆游母舅唐闳女儿,绍兴十四年成婚,后改嫁赵士程。 配偶
后妻 王氏 陆游第二任妻子
长子 陆子虞 淳熙十五年出仕,官至淮西濠州通判。
次子 陆子龙 庆元三年出仕武康尉,官至东阳丞。
第三子 陆子修 嘉泰四年,出仕闽县。
第四子 陆子坦 嘉泰四年春,出仕临安。
第五子 陆子布 生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生前未曾作官。 子嗣
第六子 陆子聿 生于淳熙六年(1178),陆游生前未曾作官。
女儿 名不详 史载,陆游有二女,名不详。
孙子 陆元廷 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
曾孙 陆传义 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
玄孙 陆天骐 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
6——史料记载
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
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五
清?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
清?赵翼《陆放翁年谱》
7——逸事考证
7.1名字来源
《山阴陆氏族谱》载:“游字务观,小字延憎,号放翁,晚号龟堂老人”,关于陆游的名字,宋人叶绍翁曾说,陆游母亲唐氏于临产前梦见了秦观(字少游),于是取名为“游”,字“务观”,并注说或许是因为陆游倾慕秦少游,提出陆游名字来历的两种说法。元人韦居安在《梅磵诗话》卷中亦载梦生之说,后人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亦多遵从这两种说法。但这两种说法并不可信。
1、陆宰(1088年—1148年)小秦观(1049年—1100年)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时(1079年),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跟秦观更不可能有什么交往。且陆游母亲唐夫人为名门之后,即使真的梦见了秦观,也决不会将此事张扬出去,故而“梦少游而生”,纯属想象之词。
2、所谓陆游倾慕秦少游,多依据其诗作推断。陆游在《出游归卧得杂诗》曾说“一联新句少游诗”,在《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亦说“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但陆诗只是抒发对秦观的敬仰之情,“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
3、清人查慎行认为陆游之名出于《列子》,此说较为可信。《列子?仲尼》有“务外游,不知务内观”一语,观、游二字常连文,在意义上有相通之处。古人取名,要求字与名在意义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陆家为江南名门,家风又有浓郁的道家习气,陆宰为儿子命名时想到《列子》,是不足为怪的。或许,这也正是秦观名字的出处,二人同据此书命名起字,所以才有这样的巧合。
7.2沈园诗谜
据传,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
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陆游依母
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
士程。
十余年后,陆游春游,于沈园偶遇唐琬夫妇,伤
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红酥手,
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
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
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悲伤不已,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 ,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
1)、故事版本
陆游的爱情悲剧逸事,最早来源于宋人三家笔记,即陈鹄的《耆旧续闻》、刘克庄的《后村诗话续集》以及周密的《齐东野语》。陈鹄最早提及此事,录《钗头凤?红酥手》一词,并点明“淳熙间(1174—1189 年)其壁犹存”。 稍后的刘克庄也提及陆游早年婚变,但只录《沈园》二绝句。到宋末元初,周密对沈园相会之事,记叙详备具体,近似小说。至清代,开始出现唐氏答词,丁传靖进一步点明“放翁出妻姓唐名琬” 。由于宋代笔记的记载互有差异,清人吴衡照等已对“沈园”诗本事提出质疑。
2)、沈园题壁
沈园在禹迹寺之南,在陆游时禹迹寺的题咏也昭示其确有沈园题壁之举。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十,诗《禹祠》有“故人零落今何在,空吊颓垣墨数行”,作于开禧三年(1207) ;同卷《禹寺》有“绍兴年上曾题壁,观者多疑是古人”,作于作于嘉定元年(1208)。由此可知《钗头凤》确为沈园题壁词。
3)、姑侄关系
陈鹄、刘克庄在记录陆游与前妻这段悲欢离合时,仅称陆妻为某氏,姓名均未提及。至周密的《齐东野语》才第一次明言陆妻姓唐,是“闳之女”, “于其母夫人为姑侄”,由此,”姑侄”说一直沿延了几百年。
据《宝庆会稽续志》卷七,唐闳是唐翊之子,山阴人;而陆游的母亲是江陵唐介的孙女,唐介是陆游的曾外祖父,二者地名明显不同。据《唐质肃公介墓志铭》,唐介有孙男六人,取名皆从“心”字,陆游的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陆母唐氏也没有这么一个亲兄弟,更谈不上姑侄女作儿媳之事。至于后世讹传的本源,当为刘克庄所记“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意即赵士程与陆氏有姻娅关系 ,为周密所误读之故。
4)、出妻原因
关于陆游与前妻分离的原因,陈鹄说“不当母夫人意,出之”;刘克庄说“二亲督教甚严,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周密说陆妻“弗获于其姑”。后人多从陈、周之说,归咎于陆母,并引据陆游《恶姑》诗,认为陆母抱孙心切,而陆妻竟不能生子。
但陆母是北宋名臣唐介的孙女,且陆游是陆宰第三子,长兄陆淞比他大 16 岁,陆游的大侄与陆游年纪相仿 ,陆母完全不必为陆家无后而担忧,何况陆游与前妻才共同生活了二三年。相比较而言,刘克庄的说法较为可信。这件悲剧事情的原因,在于陆游父母担心其对儿女之情的眷恋影响对陆游对“功业”的追求。
5)、沈园之会
关于沈园之会的发生时间,周密记为绍兴乙亥岁春(1155年),陈鹄却记为绍兴辛未年(1151年),两种说法,相差四年。两相比较,陈鹄的说法较为可信。沈园之会当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陆游 27 岁。
首先,陈鹄的主活年代与陆游晚年相衔接,而且他的记载乃是其亲眼所见;而《齐东野语》在年月顺序上较为混乱。其次,陆游在绍熙三年(1191年)诗题明云“四十年前曾题小阕壁间”,绍熙三年上推 40 年,是绍兴二十二年(1152),前一年即辛末(1151年),与陈鹄所记正合。
7.3晚节之辩
陆游的所谓晚节问题,指他在韩侂胄当政时曾再度出仕,并曾为韩侂胄作《南园记》、《阅古泉记》。《宋史》将韩侂胄列入《奸臣传》,并称朱熹之说“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为有先见之明。由于朱熹在当时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影响,南宋后期以来许多公私记载都指责陆游竟投靠奸臣韩侂胄,陆游的“晚节”问题即由此而产生。
1)、要弄清楚陆游是否有附从权奸之嫌,当从韩侂胄掌政后的两件大事入手。?庆元党禁。陆游对赵汝愚的平庸无才早有不满,对于庆元元年赵汝愚的罢相,陆游的反映比较冷淡,但陆游并未因此支持庆元党禁,而是对党争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这是虚耗国力的内讧。而且与名列“伪党”之籍的朱熹、周必大等保持着来往。 ?开禧北伐。不论韩侂胄本人杂有何种个人动机,收复中原毕竟在客观上符合爱国士大夫的愿望和要求,且北伐中原是陆游的毕生大志,正是以北伐为基础,陆游才和韩侂胄发生了关系。就这两次重大历史事而言,陆游并没有附庸于韩侂胄而自污人格。
2)、两记的内容。?《南园记》作于庆元六年,陆游曾于文中点明由于韩侂胄来求文,念其为忠献王韩琦之后才同意动笔;有人质疑陆游为修史出山而作此记 ,这是不确的,因为在作记前一年朝内已议由陆游修史。 ?《阅古泉记》作于嘉泰三年四月,陆游在文中谈到自己的挂冠复出,认为这实在是有愧于斯泉,并且提出了“复归故山”的愿望,这表明他绝无希荣附势、依傍门户之意。
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渭南文集》不载二记,认为陆游有愧于心,有销赃灭迹之嫌 ,更是无稽之谈。《渭南文集》所刊系陆游幼子,时其正在攀结史弥远,删去二记自在情理之中。 且陆游长子几乎同时刊行的《剑南诗稿》就保留有《韩太傅生日》一诗,显见是编者不同之故。
8——后世纪念
8.1故居
陆游故居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镜湖新区东浦
镇塘湾村。在行宫、韩家、石堰三山环抱之中。1985年
11月,陆游诞辰860周年,于池西南侧立碑,阳面镌“陆
游故居遗址,一九八五年九月朱东润敬书”,碑阴刻陆游
故居史料。
陆游早年故居云门草堂,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
平江村,为云门寺三在副寺之一。陆游之父陆宰曾隐居
云门,陆游青少年时读书处就在“云门草堂”,32岁赴任
福建做主簿时曾作《留题云门草堂》。明嘉靖、清康熙
年间,曾二度重建。现因年久失修,佛殿塌圯,仅剩断
墙残壁和几间旧屋。
8.2祠堂
四川陆游祠,位于崇州市崇阳镇,始建于
明初(1368年),占地面积约4亩,祠堂含大
门、长廊、过厅、序馆、两庑、正殿等,主体陈
设突出“梅”的主题。序馆为“香如故堂”,陈列陆
游生平简介、汉白玉陆游塑像、陆游手迹碑;正
殿为“放翁堂”,塑陆游坐像;两庑陈列陆游诗文
的各种版本及诗意画。 崇州西北的凤栖山另有
梅花寨,被称为放翁遗香圣地,据专家考证为《卜算子?咏梅》意境的原型所在地。
陕西陆游祠,位于今宝鸡市大散关内,始建于1998年,仿宋代军营的建筑。祠的上方高悬一匾,上书“千古风流”;两侧墙壁绘有陆游生平图画,后壁上书写着陆游在南郑创作的一些诗词。祠的正中是陆游的立像,像高三米,纱帽软翅,一袭长衫,手持书卷,翘首昂视,一副文采风流的模样。
8.3沈园
沈园为宋代著名园林,位于绍兴市鲁迅路,
因陆游《钗头凤》成名。务观堂位于沈园南苑,
主要陈列陆游的手迹复制品和碑刻、拓片;安丰
堂从赤诚报国、勤政爱民、稽山镜水、世事沧桑
等几个方面对陆游的生平和陆游与沈园的关系
作了详尽的介绍。
2001年,于沈园南苑开辟陆游纪念馆,内
置陆游雕像。
2012年,沈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苏轼和陆游的诗[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