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授课教师:朱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对比,学生可以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其对国家统一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资料、历史地图、图片、录像资料、图示等方式,直观地了解历史,发现历史信息,初步形成分析和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讨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措施的作用,思考统一国家建立对中国 教材分析
本课主题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设有三个子目: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这三个子目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废分封,立郡县”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而“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则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在经济、文化、军事、思想等方面的辅助措施。 学生情况
本节课中抽象概念较多,结合初一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能力强、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特点,使“中央集权”、“统一”、“郡县制”等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
教学重点
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难点
理解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措施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展示秦始皇画像及故宫太和殿皇帝宝座图,标明秦始皇作皇帝的时间和故宫作为明清皇宫的时间)请同学们看屏幕,左边是秦始皇画像,他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 3 世纪;右边是故宫太和殿和太和殿的皇帝宝座,故宫作为明清皇宫的时间一直到 20 世纪初。请问:你能从这幅对照图中联想到什么——自从秦始皇在公元前 3 世纪自称皇帝以后,皇帝这个名称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坐在皇帝宝座上处于明清帝国权力的最高点。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是个短命王朝,但秦朝开创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秦始皇到底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影响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师写板书)
第 14 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展示秦疆域图)秦灭六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空前辽阔的国家。这么大的国家,怎么进行有效的统治,秦朝建立之初,秦王嬴政就着手建立一套政治制度来保障秦的统治。
一、废分封,立郡县
秦王嬴政首先想到的是改变自己的名号,他认为,如果依旧称王,就显得和六国的国王没有多大区别,于是用皇帝这个名称表示自己权力至高无上。 但皇帝不可能管理全国所有的事情,他必须有帮手。他的主要助手是——(展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示意图)丞相负责帮助皇帝处理行政事务,是文官;太尉负责军事,是武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文武官员分开,除此之外,还有专人负责监督替皇帝办事的官员。这些官员都由皇帝任免,都对皇帝负责,这样,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身上。(秦始皇画像旁边展示文字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即决策权在皇帝手里。
那么,皇帝又是怎样控制地方的呢,
新的制度总是在旧有制度基础上改造和创新。那么,请同学回忆一下,秦朝以前,管理地方的制度有哪些,(周的分封制和秦国的县制)。
让我们一起回忆这两种制度是怎么回事——
分封制是周天子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是世袭的,由诸侯管理诸侯国的大小事务。县制是 国 君把诸侯国划分成若干县,派县令管理地方,县令由 国 君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任免。
现在,请大家先分角色想一想,到底哪种制度更好。(展示角色背景,请同学思考回答)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就不同: 皇帝:长治久安,权位稳固
贵族:身份世袭,世代做官
官员: 受到赏识,得到重用
农民:安定生活,多劳多得
手工业者: 生活安定,销路畅通
商人: 走南闯北,生意兴旺
师:请各组同学分别从不同角度谈谈:你会选择哪种制度,为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同组同学可以持不同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同一种观点鼓励从不同角度阐述理由,多角度考虑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评论,规范历史语言,适度拔高,形成师生互动)
师(总结讨论):通过讨论, 6 类人当中有五类倾向郡县制,大多数同学认为分封制地方权力大。看来郡县制是大势所趋,但它也会遇到强烈的反对。 秦始皇在决策就面临不同的意见。在朝廷大臣中有过这样一场争论,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展示动态示意图:李斯和王绾等的争论,王绾:“六国故地离秦都城遥远,应分封子弟到各地为王,以加强控制。 ” 李斯:“周代分封同姓子弟很多,结果怎样呢,应当实行郡县制~”秦始皇:“以往天下苦战不休,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现在天下安定了, 应该废分封,立郡县。”)皇帝拥有决策权,秦朝推行了郡县制。
(展示郡县分布图)秦始皇在全国设 36 郡,每郡下设若干县。如此,(展示秦中央集权金字塔示意图)在这个制度中,皇帝和朝廷官员组成中央政府,郡县构成地方政府。秦朝中央和地方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替皇帝办事,废除了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保证处在权力顶峰的皇帝对全国各地一管到底,这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建立起来了,但要真正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还有很多障碍。 那么秦始皇面临哪些困难和障碍,
二、车同轨,书同文
师:创设几个情境:
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情境一,(展示各国长城图)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防止其他国家的进攻,在国界处修筑长城(见图),设路障,道路有宽有窄,车轮之间的距离也不相同,道路和宽窄和车轨的宽度是成比例的,路宽的国家,车轨也宽;路窄的,车轨也窄。试想一下,秦朝要镇压原来齐国地方的叛乱,一路遇到无数路障,这还不算,由于道路、车轨不同,可能一路上要换好几次车。
情境二,(展示战国时期各国的“马”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汉字本来是同源的,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长期分裂,各国文字在写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马字就差这么大,若是一篇诏书,就更难读懂了——统一之后,秦始皇的诏书下达到桂林,人们根本看不懂。
情景三,(展示各国货币和度量衡图; 秦国每升约合: 200 毫升;韩国每升约合: 170 毫升;楚国每升约合: 216 毫升 ),请同学们设想,秦朝统一向全国农民收税,全国税率一律是十分之一,当时纳税主要是交纳谷物。各地量器的形状、实际容量、进位制都不统一(解释度量衡就是尺度、容量和重量)。 请想一想,秦始皇要实现真正的中央集权面临哪些困难,
(展示幻灯片)总结秦始皇面临交通、文字、货币度量衡方面的问题。
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实现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看教材,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起到什么作用,(请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1(统一车轨,修建道路
(展示道路交通图),让学生读图,说说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交通问题的,作用如何,(措施:修驰道、直道,统一道路和车轨;连接南北水路,使南北水路、陆路交通通畅。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政令下达,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
2 (书同文
(展示文字统一图示)措施:统一文字为小篆,民间流行的简易书体隶书,与小篆并行。作用:政令的下达以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展示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示意图)
请同学们谈谈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保障等)
通过这些措施,秦朝在经济、文化上达到统一,使得中央政令下达地方,中央实施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这些措施影响深远,小篆、隶书以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楷书;圆形方孔的币制直到清朝还在使用。以后历代人们把经济文化的统一看得非常重要。
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国家??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虽然疆域辽阔,但文字和车轨不统一) —— 《魏书》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我们相隔很远,但经济文化都一致) ——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
“车书、文轨”在这里象征国家的内在和实质上的统一,可见,秦朝这些措施的影响。
秦朝在内部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完善起来后,还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匈奴人趁秦国统一六国的机会,占领了河南地,直接威胁秦帝国的都城咸阳。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他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三、修筑长城
放录像(蒙恬的长城战略,击退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请思考:秦始皇筑长城的意义,(击败匈奴,收复河南地,解除了匈奴对秦中央政府的威胁;长城可以有效防范游牧民族的进攻,保证农耕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定,巩固了中央集权的政府。)
内外局势基本稳定下来了,但是,秦始皇的新举措太多了,面对新制度的不同想法是很自然的,秦始皇又如何处理呢,
四、焚书坑儒
老师结合图片简述 焚书坑儒是怎么回事:有个叫淳于越的儒生批评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说不效法古人就不能统治长久。丞相李斯认为这是借古人的话来诽谤当时,惑乱百姓。于是秦始皇下令把民间实用书籍以外的书焚毁。有些儒生和方士散布对秦始皇的不满言论,说他“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大怒,坑杀了 460 多个人。这两件事合起来称“焚书坑儒”。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目的是统一思想,影响是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黑体为老师写的板书)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郡县制是——政治上的措施;
统一车轨,统一货币,度量衡是经济上的措施;
修建长城是军事上的措施;
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焚书坑儒是思想上的措施;
想一想,秦始皇的这些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影响,(提示:可以从以上角度思考。欧洲国家的文化是同源的,但货币的统一是在 20 世纪末,到现在都未实现政治和文字的统一;秦朝在公元前 3 世纪就实现了统一,而且它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中成为主流。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交流与发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及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意义重大。 应该说,秦朝开创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制度创新影响是深远的;但同时,秦朝二世而亡,是个短命王朝。这两点都引起后世历代统治者的深思,我们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讨这一问题。
课后作业:
秦统一后实施的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统一的成果,而且也标志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初步建立起来。秦始皇的功绩不仅在于他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还在于他为巩固统一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我们还知道他修宫殿、修陵墓、收重税、立严刑等种种所作所为,他还很迷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千古一帝呢,
写一篇短文,《我看秦始皇》。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于教师自身成长而言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有如下两点:
第一,从教学设计和实际效果来到,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首先,从知识的落实来看,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其对国家统一的意义。 其次,从能力培养方面来看,通过文字资料、历史地图、图片、录像资料、图示等方式,直观地了解历史,初步形成分析和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再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看,学生通过探讨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措施的作用,思考统一国家建立对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意义,引发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历史问题的兴趣。 第二,从教学实施来看,注重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情开展教学,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关注初一学生的整体水平。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他们仍然喜欢听故事,本课的内容涉及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这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文字、图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同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问题,搭设思维台阶,层层剖析,由易到难,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其次,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比如,将学生分 6 组,每组选若干同学发言,阐述赞成郡县制或分封制的理由, 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并作小结。分组分配任务,化繁为简,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再次,启发式教学。根据初一学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生喜欢表现、展示自己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发表他们的意见。教学过程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在“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破解问题、重组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都在平等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宽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总之,这节课之后,静心沉思,认为有得有失。“得”在关注学生需求,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进行“主体探究”,有一定的课堂实效性。“失”在还可以更大胆地让学生去思考、去表达,教师更好地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课堂“生成性资源”。要想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就必须不断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中感悟,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范文二: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
初一(3)班 华轶明
秦始皇~名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建立者。他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灭六国 公元前475~我国社会进入了战国时期。秦、齐、楚、燕、韩、魏、赵七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使社会生产遭到了破坏~人民渴望统一。
秦国地处西部~国力强盛~嬴政即位为秦王后~于公元前230年开始~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历时10年~秦国先后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历史上叫他秦始皇。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度~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作守~县的长官称为令。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要绝对执行皇帝的命令。这样~整个国家的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里~国家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都不一样。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使长度、容量和重量都有了统一的标准,又统一了货币~规定全国一律使用圆形方孔钱币。
秦始皇又下令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
统一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感想 秦始皇真伟大:为人民做了那么多有益的事情。
范文三: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
教学目的
1.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1)长平之战 前221年秦灭六国及意义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3)焚书坑儒
(4)匈奴 万里长城 越族 灵渠 秦朝疆域
2.思想教育要求:
(1)秦灭六国是战国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统一,中央集权制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匈奴与越族都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开拓祖国的边疆都做出过积极贡献。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3.培养学生能力:
(1)要求对本课教材各目间关系有整体感,培养综合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简要回答课文中提出的思考题;解说统一文字货币的插图;图示秦朝疆域的四至。 (3)就所学秦始皇主要史实,培养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思考:
(1)战国时代为什么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2)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可启发学生议论、补充)
2.导入新课: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问)在七国中哪一个国家最有条件实现统一呢?(生:秦)今天学习第12课秦始皇统一六国。(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一、 秦灭六国(板书标题)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代,250年的七国混战,到战国后期,秦国越战越强,已无敌于天下了。从秦昭王起“无岁不兴师”,连年对外战争,曾大破韩魏联军,又大败楚军。中原唯有赵国较强,成为秦向东方用兵的障碍,所以秦必伐赵,战国后期一次规模最大的决定性战争爆发了。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1.长平之战(前260年)(板书)长平位于今山西高平北,原属韩国上党郡(看69页地图)。秦先出兵攻韩,韩屈于压力,想把上党郡献秦以求和,但韩上党郡守不肯降秦而愿归赵,请求赵国出兵援助。于是,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取上党,驻守长平以拒秦,秦赵长平之战爆发。前262年起,赵将廉颇采取“固壁不战”的战略,两军对峙三年,秦军不得进。秦为破赵,派人带重金去赵施反间计,散布廉颇降秦的谣言,又传“秦之所恶,独畏赵括”。赵王中计轻信反间之言,改派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进驻长平。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少年时就常习兵法,善言兵事,但只据兵书,不知变通。前260年,赵括改变了廉颇以逸待劳的策略,轻敌出击,多谋善战的秦将白起,纵兵佯败,用伏兵把赵围困46天,造成赵军粮尽援绝,军心涣散。赵括率兵突围,括被秦军射杀而死,赵军40多万人降秦,除240名年幼者幸免外,其余全部坑杀。这就是著名战役长平之战。人们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引申出一个典故,叫什么?(生:纸上谈兵)。就是指不联系实际的夸夸其谈。赵括误国身败的教训,这是我们应该记取的。长平之战是秦胜赵败的一次歼灭战。此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进攻了。秦国经几
代人的努力,统一之势已成。最后完成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大业的是秦王嬴政。 2.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板书)嬴政,13岁时(前247年)即位,22岁亲理政务。他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破坏六国的联合,积极做好灭六国的准备。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始于前230年,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战略,10年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用示意图边讲边擦六国国号。70页统一六国年表可不作要求)前221年,完成了秦统一,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旷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分析一下,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启发议论)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板书)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都发生了极大变革,经济发展要“四海之内若一家”,但割据混战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强盛,秦始皇完成统一,结束数百年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历史展的趋势,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也出现过暂时的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争,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各族人民迫切要求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秦的统一,客观上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推动秦统一历史进程的主力是人民群众。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在完成统一中所起的一定作用,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看70页引文)就是诗人对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的颂扬。秦灭六国,不言平定四海而用扫“六合”,包括天地四方而言,更有力地渲染了秦王平定天下的雄风。“虎视何雄哉”形容其雄姿勃勃何等威武。秦灭六国是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但要巩固秦的统一,任务还很艰巨。统一后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嬴政吸取历史教训,防止诸侯割据,废除分封,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了专制集权统治。
二、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板书)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利,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统一后的秦朝政治体制就是顺着这两条线手向前发展的。(板书小标题)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夏商周三代的国君称什么?(生:王)秦统一后,嬴政以为“王”的称号已不足显其尊贵。于是令大臣“议帝号”。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是古代帝王不能相比的,应改用最尊贵的名号。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自称为“朕”,命令叫作“制”和“诏”,臣民对皇帝称“陛下”等,成为专用的文字。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从秦始皇起,我们封建社会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可结合解释秦始皇画像)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理”,为最高行政长官,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军国政务。职责广泛,对国家事务有实际责任。
?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由于军权的重要,秦始皇虽设太尉,但未曾委伍,实际军权仍握在皇帝手里。
?御史大夫,战国时,多称御史。秦时相当副丞相,职责“典正法度”,监察百官,对司法机关行监督之责等。三者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 2.地方:郡县两级制什么是地方?是指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行政区划。周灭商后,实行分封诸侯国,具有地方政区的属性,但封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从政权体制上看是地方分权制的国家。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两级制,是中央集权下
的统一,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郡的建置,秦初分天下为36郡。后又陆续增建、发展到40多郡。郡设守、尉、监三长官。 ?郡下设若干县。县数已不可确考,据推测,秦时全国所置县数当在1000个左右。县置令(长)、尉、丞等。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形成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制度。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可图示讲述)专制集权统治的确立,秦始皇日理万机,每天要阅读大量奏章。秦时的文书是简,他审阅“以衡石量书,日夜有程,不中程不得休息”。秦一石是120斤(合今约50多斤),他日夜都有进度,读不完是不能休息的。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相当混乱,这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的统一的巩固。(看71页文字货币图)
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板书)
1.统一文字。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战国时文字已广泛应用,在长期的演变和应用中,各地区“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同学们看一个“马”字,七国各异,发音也一定不同。
生:略)主要是不利于秦统一的巩固,不利于各地经济秦统一后文字不统一会有什么影响?(
文化的交流,秦始皇决定统一文字,是为巩固统一,在文化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他命李斯
板书篆字,图示),等人进行文字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把原来的大篆简化为小篆(
编写成学童的识字课本,发到全国作为范本,使文字划一。后来又简化字体,采用狱吏程邈把小篆圆转笔画变成方折的字体,便于书写,这就是“隶书”(图示)秦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用于官方文书法令,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到西汉时,隶书便成了通行全国的文字。文字的统一,这是华夏文化的重大发展,它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很有影响。
2.战国时货币非常复杂,形状大小、轻重、计算单位都不相同。基本币制是四大类(看71页货币图)。流通燕、赵、齐等国的是各种“刀币”;流通魏、赵、韩等国有是形状像铲的各种“布币”;流通楚的是铜贝,也叫“蚁鼻钱”、“鬼脸钱”;流通秦、周等地的是“圆钱”,也叫“环钱”。秦统一后,这样多的货币种类怎么能流通,秦统一货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规定废除各国旧币,将货币分二等,以黄金为上币,用镒(yì20两)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给当时的商品交换以很大方便。虽然对这种币制的统一不能估计过高,但这种外圆内方的铜钱在我国有深远影响。
3.统一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看课文注释)秦统一前,各地的度量衡相当混乱,除私家和公家有不同标准外,各国都不一致。秦统一后,计量混乱给产品交换,赋税计算带来很大不便。秦统一后颁布诏书:“初并天下,一法度衡石丈尺。”制作了统一的标准器颁发到全国各地,使计量标准划一。(可选择挂图,刻有秦始皇廿六年诏书的秦陶量、铜权图)秦律中还规定了量器误差限度,超过限度要处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度量衡制度的统一。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学生议论、教师概括)一是实行一系列经济文化统一措施,有利于巩固秦朝政治的统一,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二是这是重大改革,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四、焚书坑儒(板书标题)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久,出现了两起重大历史事件,这就是“焚书”和“坑儒”。这场斗争是围绕着怎样巩固统一和维护专制集权统治,在政治思想文化上展开的。什么是“焚书”?(可阅读课文讲故事)前213年,在咸阳宫举行盛大宴会,博士官周青臣颂扬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推行郡县制的功德。而博士官淳于越则持不同意见,说:“商周的王位传了一千多年,是由于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辅佐。现在陛下据有海内之地,而子弟成为匹夫,如果有臣属起来篡权,没有辅佐怎能相救呢?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秦始皇把这种意见交郡臣朝议。丞相李斯反驳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
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建议下令焚书,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植之类书外,其他诗书百家语等,限30天内交官府烧毁,逾期不交,治罪论处。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为什么要“坑儒”?事情发生在焚书后的第二年。起因是两个方土卢生和侯生自称能为秦始皇求长不老的仙药,秦始皇命他们求仙药,所费钜万,而仙药不得,他们逃之夭夭,还散布秦始皇的坏话“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秦始皇闻后大怒,命御史追查,结果相互告发,以诽谤罪将460余人,在咸阳坑杀。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究竟其中有多少方土、多少儒生也说不清楚。“焚书坑儒”这是见于史书记载的,但这桩公案,竟争论了2000多年。请思考一下,我们怎样评价焚书坑儒呢?(启发学生议论)我们认为:
一、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从政治制度到经济文化措施的统一,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制以维护秦的统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二、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的手段,来维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五、秦与匈奴、越族的关系(板书标题)
一、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匈奴。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从前3世纪到5世纪,先后在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活动了大约800年,对开发祖国北疆,创造祖国历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深远的影响。匈奴族最早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后向北发展分布在蒙古草原。匈奴人从小善骑射,过着游牧生活。(图示)商周时期是北方的一些方国。春秋末与中原接触渐多,中原的铁器输入匈奴,促进了匈奴社会经济的发展,到战国晚期逐渐强大起来,由原始氏族制向奴隶制转变,占领河套地区。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入边扰掠,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为防御匈奴,当时秦、赵、燕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后,为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连续向北边大规模移民数万家,置44县加以管辖,秦末时,匈奴建立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奴隶制国家政权,首领叫“单于”。(可读注释)
?万里长城。秦始皇在北伐匈奴取得大胜的基础上,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将原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连贯为一,补缀扩建成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代的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向东北行从河套地区过黄河,沿着阴山、燕山向东直到辽东,蜿蜒余里。这是古代世界一项伟大的工程,至今还被看作坚不可摧、不能逾越的象征。它充分体现限我国劳动人民的雄伟气魄和不怕辛苦劳累的顽强斗争精神。2.越族地区的开发我们学过《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一课,记得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母系氏族的文化遗址吗?(生:河姆渡氏族)它就是我国南方越族的祖先。春秋时期,南方有哪两个诸侯国争霸?(生:吴越)越族就包括了当时吴越及附近的居民。战国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人流散东海沿海及江南各地,后称“百越”,对发展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东南沿海的一部分越人在秦统一前已降秦,秦设郡管理。秦统一后,为开发江南,前217年派屠睢率50万大军向岭南进兵,遭到那里越人的反抗。由于五岭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为解决运送军粮问题,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长33公里,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灵渠的工程非常艰巨复杂,采用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只节节前进,既便舟楫,又利灌溉,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灌溉千万多亩田地。秦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又把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到这坐地区“戍五岭,与越杂居”,加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六、秦朝疆域(板书、运用地图讲述)秦始皇完成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后,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形成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看73页图)指出秦疆域
的范围。(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南至南海)要求学生在笔记上画出秦疆域的四至示意图,标出地名。
4.巩固小结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和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所起的进步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材中的大字部分都是最主要的历史知识,要求同学们掌握。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秦统一及各项措施的进步意义,要理解并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秦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大事,本来给秦朝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和充分条件,但是并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竟然二世而亡,这是为什么?下节课学习的时候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5.布置作业
?秦统一的年代及历史意义?
?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范文四:秦始皇统一六国
教案示例之三
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
教材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华统一的先例,具有划时代意义。秦始皇实现统一、巩固统一,既卓尔不凡又专断残暴,成为后人争与评说的千古一帝。本课内容以秦始皇为核心安排和展开。灭六国是实现统一;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巩固统一;焚书坑儒从主观上仍是为强化统一;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将祖国境内的多民族置于秦的统一旗帜之下,更成就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伟业。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长平之战;秦统一的时间及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焚书坑儒;匈奴的崛起;秦长城的两端点;灵渠;秦朝疆域。
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认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积极作用和历史贡献。?通过讲述匈奴和越族,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初步树立“民族平等”意识。
三、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并试加评价,从而培养概括及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述和谈话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程)提问:1.我国封建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2.战国时主要有哪几个诸侯国,(出示《战国七雄》空白版图,请同学填出)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请同学结合学过的知识,谈出秦强大的原因和表现)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战国后期两个著名水利工程都在秦国,秦的经济实力因此更强了。激烈残酷的秦赵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为之震慑,加快了秦统一的步伐。
一、秦灭六国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启发学生,介绍长平之战经过,交待“纸上谈兵”典故的由来。)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最大、最残酷的一次歼灭战。自此秦统一已成大势。前238年,具有杰出军政才能的秦王嬴
共4页 第1页
政开始亲政,他采用大臣李斯和尉缭的计谋,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大大加快了统一的进程。(出示“秦灭六国时间顺序表”并讲解)十年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定都咸阳。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从春秋战国的战乱情况得出对统一的意义的认识,最后归纳)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统一中国,确属丰功伟业。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功过三皇,德兼五帝(解释),于是自称为皇帝,并说自己为始皇帝,要传之万世。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实行皇帝一人专制独裁。但是,中央和地方的军政事务,需要有人具体管理。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秦始皇把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这三个职官统称“三公”。丞相协助皇帝掌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助丞相工作,还负责掌管文书奏章,并监察百官。(请同学看课本图示“秦中央重要官职及分工”)
3.全国推行郡县制
提问: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是谁跟谁打,(在同学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战争主要发生在诸侯国之间。那么,诸侯国是怎么出现的,(同学答:周初分封的结果)秦朝统一后,丞朝王绾就主张分封诸侯王以镇守边远地区,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以治理地方。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作为从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
秦始皇通过郡县组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又通过“三公”等职官把中央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特别是他掌握着从“三公”到郡守、县令的官吏任免权,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此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基本上都承袭了这套制度,并不断加以发展。
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解释)很不相同。(指导学生看图《秦统一文字》、《秦统一前各国不同的货币》)这种情况对初兼天下的秦朝很不利。(让学生讨论并作答:有哪些不利。)为便于政令的发布、赋税的征收及各地的经济文化交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后来,秦始皇又将罪吏程邈在狱中钻研而成的简便文字命名为隶书,准其流行。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与此同时,度量衡的形制也统一了。
四、焚书坑儒
(解释“焚书”与“伉儒”的含义,描述焚书坑儒的起因和具体情况。请学生思考并回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观动机是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秦始皇主观上是想采用这种粗暴专断的措施,杜绝儒生“以古非今”,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后果是摧残了古代文化典籍(以六国史记被焚,战国纪年至今不能搞清为说明材料),箝制了人们的思想,战国时的“百家争
共4页 第2页
鸣”至此成了“万马齐喑”。
五、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请学生读课本有关匈奴习俗的小字,并看图《匈奴骑兵铜像》。介绍匈奴族的崛起和民族特点,肯定匈奴对祖国北方开发的贡献。)战国末年,匈奴贵族率骑兵南下,占据了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并不断掠夺与匈奴接邻的秦、赵、燕三国的人口和牲畜,严重威胁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此,秦、赵、燕先后在北方筑长城设防(指图《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
秦统一后,命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以黄河为塞,临河筑44县城,迁徙内地人到那里耕田戍守。为巩固统一局面,预防匈奴南下,秦始皇征发大量民工,将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向东西续修,筑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指《秦疆域图》,明示长城两端点)全长1万多华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请同学讲述孟姜女的传说,以说明秦始皇此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教师介绍长城的伟大及其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越族地区的开发
(指《秦疆域图》介绍越族的历史、生活习俗和分布地区)。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统一南方,派屠睢率50万大军攻打南越。秦军的进攻,遭到了当地越人的反抗,秦军三年不解甲,不弛弩。为解决军粮运输问题,秦始皇命令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指《秦疆域图》讲述)前214年,秦增派援军,最终征服南越。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并迁移中原50万人(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40)到那里戍守,与越人杂居在一起。东南沿海的越人在秦统一六国前已降秦,秦在那里设置了会稽郡和闽中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灵渠的开凿方法。灵渠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大水急,不利船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将河道开凿得迂回曲折,以减缓水的流速。同时,每隔一段,设置一个“陡门”也叫“斗门”,可以启闭,实际就是简单的船闸。起分段拦蓄水流的作用,可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让船只节节前进,顺利过山。这就是梯级船闸,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美国修巴拿马运河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却已晚于中国2000多年。灵渠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七、秦的疆域
通过秦始皇的开拓、经营,秦朝疆域空前广大(指《秦疆域图》讲述),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在这个广大的版图上,生活着2000万人口,他们分属哪些民族呢,(请同学回答出主要的:华夏族,与华夏族融合的少数民族戎、狄、越族等)匈奴族在公元前209年其首领冒顿自立为单于,建立了奴隶主政权,不在秦朝疆域之内。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结合课本上秦始皇画像和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作本课小结,引导学生先讨论“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然后试评价秦始皇)。
共4页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范文五:秦始皇统一六国
一、灭六国
二、巩固统一后的措施
三、秦的疆域
wWw.zuaNshiBaijiale.com
燕 赵 秦
前2 30
齐
魏 韩 楚
燕
前228
赵 魏
齐
秦
楚
燕 齐 秦
前225
魏
楚
燕 齐 秦
前 22 3
楚
秦
前 22
2
燕 齐
齐
前 22 1
秦
历史意义:秦建立起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 战的局面,符合了广大 人民的愿望。
秦统一中国
前221年
一、灭六国
二、巩固统一后的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三、秦的疆域
政
秦 统 一 后 的 措 施
军 事 化 文 济 经
治
帝
皇 郡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抗击匈奴 修建万里长城 县
辽东
全长一万多华里
临洮
一、秦灭六国
二、秦统一后的措施——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三、秦的疆域
北至长城 西 陇 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来有深远影响?
A.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人口达2000万 到 的封建国家。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大小政事都有皇帝一人裁决。 海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E.修筑长城,抵御入侵
到 西 东 东
南到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