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今乡情诗词的研究
古今乡情诗词的研究
高一(9)许丹侠 蔡东 陈宝山 廖裕威 赵子琛 李灿霞 张骏
指导老师:陈刚(潮州市金山中学)
一、课题提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吟起诗仙的千古绝唱,乡情,总会莫名涌上心头。
由于生活、工作所需,有些人不得不远走他乡,无论他们在异地是否顺利,他们都会怀念家
乡的点点滴滴。于是,诗人们提起手中的笔,细诉自己的绵绵乡思。 然而,乡情在诗人们的心中究竟如何?他们又怎样去描写心中似是无法言尽的乡愁?留
待我们课题小组去研究。
二、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古今人们的思乡情感,了解乡情诗词的创作背景。 2、通过对不同思乡怀人诗词的阅读,把握其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3、提高整理、筛选、归类质料的能力,培养学习研究的合作精神。 四、研究过程
1、查阅质料(3周)
2、研究撰文(4周)
3、交流定稿(2周)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古代思乡诗词的鉴赏分析
1、表达的情感
(1)边关思乡
? 柳中庸的《征夫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
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反映了征人对无休止的兵役的怨恨。年复一
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马,征战不休。金河县在开元时为单于大都护
府治所,与东受降城相距极近,由此可见它是战争重地。玉关,即玉门关,据历史记载,开
元时期吐蕃与唐军在这一带经常发生战争。安史之乱以后,玉门关周围的河西,陇右各州相
继为吐蕃所攻占。从地理位置说,金河在唐都长安正北,约二千里;玉门关则在长安西北,
约三千里。从金河到玉关,至少也有二千里。试想年年转战两地之间,间关千里,不仅有作
战的惊险,还有奔走绝城的艰苦,多年服役的兵士,不说思乡之愁,单说这种生活上的磨难,
已让人难以忍受,士兵岂能不怨。后两句写征戎之地的苦寒与荒凉,写征人转战跋涉的遥远
与苦辛。如“万里黄河绕黑山”一句,将黄河、黑山连在一起。既描写出边塞的荒凉,又蕴
涵着征人的思乡情感。
?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这首词即作于这个
时期。词的上阙写景:塞下已自荒凉,秋来更见萧瑟。“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
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雁尚毫无留恋之意,可见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月荒凉,
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接着,作者将诸如孤城、长烟、落日的所见及边声、
号角声的所闻连缀起来,展现给人们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孤城闭”三字,
又隐隐透露着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同时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下阙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
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驻守边关,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
“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
力,然而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自然无从谈起,于是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
成了征夫和将军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情调苍凉而悲壮。
相关链接:李益《从军北征》,王昌龄《从军行》,顾况《听角思归》
不难发现,无论在唐朝还是在宋代,思乡的诗歌,都是诞于苦寒荒凉的边关,萧瑟而充
满肃杀之气的战地,词所咏叹的,不仅仅是思乡之愁,还包括报国抗敌的豪情壮志以及功业
未成的郁闷之情等。于是,悲壮的军乐与缠绵的乡曲共同奏出了一首首经久不衰的思乡诗篇。
(2)思乡念亲
?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阕写绮丽阔远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但暗透乡思,从而衬托出下阕写离情的哀
伤。“乡魂”与“旅思”,写出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
举,带有绝洞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思自见。尾句“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借酒消愁,但酒一入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写到这里,
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达到最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首诗以一个向故乡来人探问家乡近况的口吻,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前两句十个字,
竟两次用“故乡”一词,仔细体会,并非罗嗦,这正是思乡心切的具体表现。这首诗诗味醇
厚而语言平易,在立意上以“寒梅着花未”象征家园生活,表达男方对女方的思念。即以一
总万,把一切急于知道的事情隐括在这一问之中。,让读者去思索品味。
? 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一边洒泪,一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写自己的魂魄也随着信一
起飞回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泪墨修家书已见思念之
深,而“书去”自己的魂也随着去了,更见思念之苦,可以想象诗人在外漂泊的凄苦。
相关链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曾参《逢入京使》,高适《塞上听吹笛》,王维《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人客居他乡,让他们夜不安枕魂牵梦绕的,正是那缕缕浓郁的乡愁。因此,在他们的
作品中,思乡之情弥漫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乡情乡人的深切怀念。
2、选择的意象
乡愁,从某种角度讲,它只不过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抽象的,只能用心灵来体验的内心
情感。然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却借助意象,使得表达的感情可触可摸,内容更为含
蓄,意境幽远而深邃。古诗词中,诗人常用的意象如下:
(1)月亮——离愁别恨、寂寞思归
A、残月:用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表达诗
人的乡思。如: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
玉案》
B、明月: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
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
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如: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B、因为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有时也来指代书信。如: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鹧鸪——羁旅乡愁
据《异物志》记载:“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南人闻之则思家。”其声极似“行不得
也哥哥”。古人因此借鹧鸪抒怅惘之离愁。如: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郑谷《鹧鸪》
(4)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
古代神话中,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
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古人有时就会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
凉或思归的情思。如: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5)书信——思乡怀亲
古人因为交通不便,只能用书信通讯。于是书信也被作
为表达乡情一个比较直接的意象。如: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孟郊《归信吟》
杨柳——怀远,思乡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古
人爱借折柳表乡情。如: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3.表达的技巧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
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的《逢入京使》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
桥夜泊》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
的志向和意愿。如: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人的《人日思归》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
清哪是“景”,哪是“情”。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如: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元代张可久《清江引》
(6)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
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
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
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如: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8)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
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如: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的《渔家傲》
(9)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
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
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0)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
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
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
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绝句》
(12)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
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如: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
(二)现代思乡诗词反映的新气象
1、古今乡情诗歌意象选用异同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诗人每提及乡情,总无可避免地用到意象。适当的意象,往往
使得乡情诗歌更为含蓄,更为感人。由于古今的文化稍有差异,所以,在乡情意象的选用上,
古今诗歌还是有所异同的,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了解吧。
(1)笛声:诗歌中提起笛声,常常是乡情的前奏,无论是婉转,还是凄怆,它都触动
着诗人的乡思。如: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席慕蓉《乡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鹧鸪:鹧鸪表乡情,前面已提及。可它不仅感动了古人,也感动了今人。如: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余光中《当我死时》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3)月:乡情诗歌中,月是永恒主题。即使斗转星移,月亮在游子心中的地位,永远
不变。如:
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蓉子《晚秋的乡愁》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1)酒:酒在古诗并不少见,虽然有时也蕴涵悲愁、苦闷之意,却甚少联系到乡情:
而到了近现代,酒却激起了诗人的浓重乡思。如:
你是一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舒兰《乡色酒》
(2)邮票:一封家书,贴上邮票,就可以把自己的思乡心切与远方亲友诉说,这是表
达乡情一种很好的意象。古人尚不知邮票为何物,自然难与今人共美。如: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乡愁》
(3)芳草:绵延不绝的连天碧草,正应合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愁思,古诗中常有以芳草
喻乡愁的句子,而今天的诗人似乎对芳草失去了兴致。如: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表达情感的变迁
时代变迁,然而乡情不改。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在近现代的
诗歌中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者,依旧在书写着浓浓的相思和无限的乡愁。
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的行列布局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
与创新,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气
息。显而易见,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用月亮来寄托诗人的乡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
是,在如今,它以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景象迁移、
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乡愁。
再有,席慕容的《乡愁》中,末句“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这里已不再是以月,以酒来寄托乡思了,而是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
象比喻,颇具新意,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惆怅的情感。
另一方面,“睹物生情”,在近现代诗歌中似乎被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纪弦的《一片槐树叶》中,诗人以一片槐树叶有感而发:“睹物生情”,“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
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正是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园”,沾着故园的“泥土”,所以它
是“最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
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无独有偶,在另一首《乡愁》中,亦有“乡愁是一缕袅袅的炊烟,不管刮风下雨,三餐之前,它总是在村口的上空苏醒。”此种由景及情,由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到而今的“没有年轮的树”与“袅袅的炊烟”的过渡,诗歌依旧含蓄,当表达的感情却是直率而质朴的。
到20世纪60年代,以“乡愁诗人”著称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创作了不少家喻户晓
的怀乡诗。他以自己人生真正的情感体验,将对故土的思念作为他诗歌表现的主题,并以一
颗赤诚的游子思归之心,将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倾注余诗作之中。在《乡愁》一诗中,以时间
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
反复咏叹,使情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余光中先生最后在叙述自己思
乡之情的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传递到每一位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
的乡愁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地殿堂里。此时,
诗歌地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全诗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
人的心灵的诉说,深深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另外,他在《当我死时》一诗
中,也有人们争涌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过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老人想象自己的身躯异
常庞大,死时能够“睡整张大陆”,这足以寄寓的正是诗人全身心地献入祖国,彻底地拥有
祖国的强烈愿望。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亦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
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
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人渴望落叶归根,但终未能如愿,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六、收获体会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我们终于赶出了这篇论文。在此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
收集到的大量质料进行筛选、归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总结定稿。在一起探讨乡情的过
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乡情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更丛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
学无止境。
〖指导老师评语〗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其实解决的方法
不外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积累及有效的鉴赏方法的培养、引导。本研究课题
在于这三个方面都作了一个主动的、有效的尝试,这对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
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推广的意义。
范文二:描写乡情的古诗名句
描写乡情的古诗名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fwwang.cn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范文三:高中古今乡情诗词的研究
阳光家教网整理 www.ygjj.com 最大找家教 做家教平台
古今乡情诗词的研究
高一,9,许丹侠 蔡东 陈宝山 廖裕威 赵子琛 李灿霞 张骏
指导老师,陈刚,潮州市金山中学,
一、课题提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吟起诗仙的千古绝唱,乡情,总会莫名涌上心头。由于生活、工作所需,有些人不得不远走他乡,无论他们在异地是否顺利,他们都会怀念家乡的点点滴滴。于是,诗人们提起手中的笔,细诉自己的绵绵乡思。 然而,乡情在诗人们的心中究竟如何,他们又怎样去描写心中似是无法言尽的乡愁,留待我们课题小组去研究。
二、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古今人们的思乡情感,了解乡情诗词的创作背景。 2、通过对不同思乡怀人诗词的阅读,把握其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3、提高整理、筛选、归类质料的能力,培养学习研究的合作精神。 四、研究过程
1、查阅质料(3周)
2、研究撰文(4周)
3、交流定稿(2周)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古代思乡诗词的鉴赏分析
1、表达的情感
(1)边关思乡
? 柳中庸的《征夫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
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反映了征人对无休止的兵役的怨恨。年复一
最大找家教 做家教平台 阳光家教网整理 www.ygjj.com
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马,征战不休。金河县在开元时为单于大都护府治所,与东受降城相距极近,由此可见它是战争重地。玉关,即玉门关,据历史记载,开元时期吐蕃与唐军在这一带经常发生战争。安史之乱以后,玉门关周围的河西,陇右各州相继为吐蕃所攻占。从地理位置说,金河在唐都长安正北,约二千里;玉门关则在长安西北,约三千里。从金河到玉关,至少也有二千里。试想年年转战两地之间,间关千里,不仅有作战的惊险,还有奔走绝城的艰苦,多年服役的兵士,不说思乡之愁,单说这种生活上的磨难,已让人难以忍受,士兵岂能不怨。后两句写征戎之地的苦寒与荒凉,写征人转战跋涉的遥远与苦辛。如“万里黄河绕黑山”一句,将黄河、黑山连在一起。既描写出边塞的荒凉,又蕴涵着征人的思乡情感。
?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这首词即作于这个时期。词的上阙写景:塞下已自荒凉,秋来更见萧瑟。“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雁尚毫无留恋之意,可见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月荒凉,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接着,作者将诸如孤城、长烟、落日的所见及边声、号角声的所闻连缀起来,展现给人们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孤城闭”三字,又隐隐透露着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同时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下阙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驻守边关,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然而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自然无从谈起,于是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征夫和将军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情调苍凉而悲壮。
相关链接:李益《从军北征》~王昌龄《从军行》~顾况《听角思归》
不难发现,无论在唐朝还是在宋代,思乡的诗歌,都是诞于苦寒荒凉的边关,萧瑟而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词所咏叹的,不仅仅是思乡之愁,还包括报国抗敌的豪情壮志以及功业未成的郁闷之情等。于是,悲壮的军乐与缠绵的乡曲共同奏出了一首首经久不衰的思乡诗篇。
(2)思乡念亲
?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大找家教 做家教平台 阳光家教网整理 www.ygjj.com
这首词上阕写绮丽阔远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但暗透乡思,从而衬托出下阕写离情的哀伤。“乡魂”与“旅思”,写出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绝洞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思自见。尾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借酒消愁,但酒一入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达到最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首诗以一个向故乡来人探问家乡近况的口吻,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前两句十个字,竟两次用“故乡”一词,仔细体会,并非罗嗦,这正是思乡心切的具体表现。这首诗诗味醇厚而语言平易,在立意上以“寒梅着花未”象征家园生活,表达男方对女方的思念。即以一总万,把一切急于知道的事情隐括在这一问之中。,让读者去思索品味。
? 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一边洒泪,一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写自己的魂魄也随着信一起飞回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泪墨修家书已见思念之深,而“书去”自己的魂也随着去了,更见思念之苦,可以想象诗人在外漂泊的凄苦。
相关链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曾参《逢入京使》~高适《塞上听吹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人客居他乡,让他们夜不安枕魂牵梦绕的,正是那缕缕浓郁的乡愁。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思乡之情弥漫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乡情乡人的深切怀念。
2、选择的意象
乡愁,从某种角度讲,它只不过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抽象的,只能用心灵来体验的内心情感。然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却借助意象,使得表达的感情可触可摸,内容更为含蓄,意境幽远而深邃。古诗词中,诗人常用的意象如下:
(1)月亮——离愁别恨、寂寞思归
A、残月:用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表达诗
人的乡思。如: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
玉案》
B、明月: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
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
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如:
最大找家教 做家教平台 阳光家教网整理 www.ygjj.com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如: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B、因为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有时也来指代书信。如: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鹧鸪——羁旅乡愁
据《异物志》记载:“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南人闻之则思家。”其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因此借鹧鸪抒怅惘之离愁。如: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郑谷《鹧鸪》
(4)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
古代神话中,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古人有时就会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如: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5)书信——思乡怀亲
古人因为交通不便,只能用书信通讯。于是书信也被作
为表达乡情一个比较直接的意象。如: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孟郊《归信吟》
杨柳——怀远,思乡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古
人爱借折柳表乡情。如: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3.表达的技巧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
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的《逢入京使》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桥夜泊》
最大找家教 做家教平台 阳光家教网整理 www.ygjj.com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人的《人日思归》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如: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元代张可久《清江引》
(6)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如: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8)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如: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的《渔家傲》
(9)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
最大找家教 做家教平台 阳光家教网整理 www.ygjj.com
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0)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绝句》
(12)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如: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
(二)现代思乡诗词反映的新气象
1、古今乡情诗歌意象选用异同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诗人每提及乡情,总无可避免地用到意象。适当的意象,往往使得乡情诗歌更为含蓄,更为感人。由于古今的文化稍有差异,所以,在乡情意象的选用上,古今诗歌还是有所异同的,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了解吧。
同:
(1)笛声:诗歌中提起笛声,常常是乡情的前奏,无论是婉转,还是凄怆,它都触动着诗人的乡思。如: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席慕蓉《乡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鹧鸪:鹧鸪表乡情,前面已提及。可它不仅感动了古人,也感动了今人。如: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余光中《当我死时》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3)月:乡情诗歌中,月是永恒主题。即使斗转星移,月亮在游子心中的地位,永远不变。如:
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蓉子《晚秋的乡愁》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异:
(1)酒:酒在古诗并不少见,虽然有时也蕴涵悲愁、苦闷之意,却甚少联系到乡情:
最大找家教 做家教平台 阳光家教网整理 www.ygjj.com
而到了近现代,酒却激起了诗人的浓重乡思。如:
你是一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舒兰《乡色酒》
(2)邮票:一封家书,贴上邮票,就可以把自己的思乡心切与远方亲友诉说,这是表达乡情一种很好的意象。古人尚不知邮票为何物,自然难与今人共美。如: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乡愁》
(3)芳草:绵延不绝的连天碧草,正应合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愁思,古诗中常有以芳草喻乡愁的句子,而今天的诗人似乎对芳草失去了兴致。如: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表达情感的变迁
时代变迁,然而乡情不改。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在近现代的诗歌中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者,依旧在书写着浓浓的相思和无限的乡愁。
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的行列布局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气息。显而易见,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用月亮来寄托诗人的乡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如今,它以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乡愁。
再有,席慕容的《乡愁》中,末句“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这里已不再是以月,以酒来寄托乡思了,而是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颇具新意,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惆怅的情感。
另一方面,“睹物生情”,在近现代诗歌中似乎被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纪弦的《一片槐树叶》中,诗人以一片槐树叶有感而发:“睹物生情”,“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正是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园”,沾着故园的“泥土”,所以它是“最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无独有偶,在另一首《乡愁》中,亦有“乡愁是一缕袅袅的炊烟~不管刮风下雨~三餐之前~它总是在村口的上空苏醒。”此种由景及情,由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到而今的“没有年轮的树”与“袅袅的炊烟”的过渡,诗歌依旧含蓄,当表达的感情却是直率而质朴的。
到20世纪60年代,以“乡愁诗人”著称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创作了不少家喻户晓
最大找家教 做家教平台 阳光家教网整理 www.ygjj.com
的怀乡诗。他以自己人生真正的情感体验,将对故土的思念作为他诗歌表现的主题,并以一颗赤诚的游子思归之心,将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倾注余诗作之中。在《乡愁》一诗中,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余光中先生最后在叙述自己思乡之情的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传递到每一位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的乡愁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地殿堂里。此时,诗歌地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全诗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灵的诉说,深深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另外,他在《当我死时》一诗中,也有人们争涌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过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老人想象自己的身躯异常庞大,死时能够“睡整张大陆”,这足以寄寓的正是诗人全身心地献入祖国,彻底地拥有祖国的强烈愿望。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亦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人渴望落叶归根,但终未能如愿,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六、收获体会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我们终于赶出了这篇论文。在此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收集到的大量质料进行筛选、归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总结定稿。在一起探讨乡情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乡情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更丛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学无止境。
〖指导老师评语〗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其实解决的方法不外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积累及有效的鉴赏方法的培养、引导。本研究课题在于这三个方面都作了一个主动的、有效的尝试~这对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推广的意义。
范文四:诗词中的亲情、乡情与友情
诗词中的亲情、乡情与友情
彭绪勇 2012.5.2
故人西辞黄鹤楼, 一、大众必备篇(6篇)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
杂诗三首(其二)王维
唯见长江天际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末。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宋?王观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游子吟 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
孟郊
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上春,千万和春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夜
别董大
杜甫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雪雁纷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二、鉴赏背诵篇(5篇)
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韦庄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眼。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午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
望月怀远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张九龄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籍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课外研学篇(4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治巾。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范文五:_迦陵诗词稿_中的乡情
9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总第190期)
《迦陵诗词稿》中的乡情
叶嘉莹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875)
①②
[摘要] 我家宁静的四合院及其所蕴涵的一种中国诗词的意境和家人从小的熏陶,孕育了
我的知识生命和感情生命。从吟唱背诵到习作诗词,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上的辅大女校即当年恭王府第,院中的诗情画意、师生同学们的情谊,激发了我的诗情诗兴。后来我在自己的国家,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台北执教,听讲的同学都是同种族同文化的,讲课可以任意驰骋,而到了海外教书,实在有“失所今悲匍匐行”之感,每讲到杜甫《秋兴》八首,不由得热泪盈眶“:每依北斗望京华”,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乡。**一结束,我迫不及待申请回国“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我在《迦陵诗词稿》中表达的乡情是“。 [关键词] 迦陵诗词稿;北京;乡情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2)2208
“乡情”。我的。先讲我家的老家;然后讲我们的学校,就是我读书的辅仁大学,进一步讲整个的当年的北京市;然后再进一步就是我到了海外以后怀念我们自己的整个的国家。我是从我的家,我的老家、我的学校、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北京的城市、直到以后在海外怀念的我的祖国,就分这么几个阶段来讲我的乡情。
容若。我曾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论叶赫那拉家
[1],该文的关族及其代表人物在清初的历史作用》
键词里我赫然注意到了“佐领”两个字,说是叶赫部族的人有很多都是做过“佐领”这个职务。这就使我想到了我的曾祖父在道光年间是做过“佐领”的职务的。说到我们家的老房子,就是我的曾祖父购置的,是道光年间的房子。我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不过你要知道,满族特别是叶赫的这个部族是很喜爱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而且论起来叶赫族,我与叶赫纳兰的关系,比跟慈禧太后的叶赫纳拉氏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我们都是很早就入关,而且都是定居在北京的。虽然不是一个嫡系
,但是比较上是接近的。
我们家的老房子,是一个大四合院。我们说什么代表了北京文化?四合院就是北京文化的一种。邓云乡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女词家及其故居》
[2]
一
我是出生在北京的,而且是少数民族。有人说我是满族叶赫那拉,其实我也不是真正的满族,我是蒙古裔的满族。因为叶赫这个部族本来是蒙古族,属于蒙古族的土默特。他最后的领导人金台什被努尔哈赤给打败了,而金台什临死的时候发过一个誓言,说将来我们这个叶赫的部族就是只剩下一个女子,也要把你们爱新觉罗颠覆。有人说这就应验在慈禧太后身上了。叶赫有两个名人,一个是慈禧太后,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词学界的名人———纳兰
[收稿日期] 2005-02-20
,里面有一段描述:
……这是一所标准的大四合院,虽然没有后院,只是一进院子,但格局极好,十分规模。
[作者简介] 叶嘉莹(1924-),女,北京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北京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① 此书分别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和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出版。② 本文根据叶嘉莹先生在2004年12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叶嘉莹先生八十寿辰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
言整理而成,整理者南开大学文学院张静。
半个多世纪前,一进院子就感觉到的那种静宁、安详、闲适气氛,到现在一闭眼仍可浮现在我面前。一种特殊的京华风俗感受。旧时西)南北长街沟城一条(原文为“街”据意改。沿①,由西直门大街转弯往南,一直前行,北沟沿、南沟沿,可以直到宣武门西顺城街,城墙边上,清代象坊桥:象坊养大象的地方,民国初参、众两议院所在地。沟沿由北行来,穿过报子街后,往东拐一小弯儿又往南,右手第一条胡同就是察院胡同。进胡同走不到百米,路北大红门,就是这所房子。但顺沟沿由北来,却不必绕这个弯进察院胡同,只在过了报子街口,正对西南角一条小胡同穿过去,右手一拐,
就是这所大四合院(原文漏“院”字)的大门了。……记得第一次去时,正是夏天,敲开大门,迎面整洁的磨砖影壁,,院,右手南房,,,桌后是大夫座位,桌边一个方凳,是病人坐了给大夫把脉的。屋中无人,我是来改方子的,安静地等着。一会儿大夫由北屋打帘子出来,掀竹帘进入东屋,向我笑了一下,要过方子,坐在案边拿起毛笔改方子……头上戴着一个黑纱瓜皮帽盔,身着本色横罗旧长衫,一位和善的老人,坐在书案边,映着洁无纤尘的明亮玻璃窗和窗外的日影,静静的院落……这本身就是一幅弥漫着词的意境的画面。女词家的意境想来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熏陶形成的。中国诗词的某些感受和中国旧时传统生活的感受是分不开的。‘庭院深深深几许’‘,雨打梨花深闭门’‘,更无人处帘垂地’……这种种意境,只有在当年宁静的四合院中,甚至几重院落的侯门第宅中才能感受到,在西式房舍甚至在几十层的公寓楼中,是难以想象的。叶教授所以成为名闻中外的学者、词家,原因自然很多,但我想察院胡同那所大四合院旧时的宁静气氛,对她的影响一定是很大的吧。
邓先生的大文使我非常感动。作为一个病人的家属,邓先生其实只不过是到我家来,请我伯父改过
几次药方,真没想到相隔半个多世纪以后,邓先生竟然还会对我家宁静的庭院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一种中国诗词的意境,仍然留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和如此长久的记忆。而我自己,作为这所庭院的一个后人,我生于斯,长于斯,我的知识生命与感情生命都形成孕育于斯,我与这一座庭院,当然更有着说不尽割不断的,万缕千丝的心魂的联系。我曾专门
[3]一文,对我家的撰写过《我与我家的大四合院》
大四合院有所描述。我家其实有前院、中院、后院,还有东跨院。我就是在这所大宅院中长大的。
我是怎么学诗词的?我想那是由于一种气氛和环境。不但是院子的气氛,还由于家人长辈的影响,我的伯父、我的父亲,甚至于我的伯母、我的母亲,,方砖,,而是吟唱这首,我伯母跟我母亲就一人拿本书在屋里面小声地吟唱,所以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中长大的。他们常常说一个笑话,说我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背诗,有一次有亲友来了他们就叫我背诗,背什么呢?就背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里边有几句“: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我那时候还很小,所以他们就笑我,说你才多大就“坐愁红颜老”吗?所以吟诗是我们家整个生活的一个气氛,不是专门有人教,也没有人让你背。邓云乡老先生说我们家院子的气氛对我影响很大,一点儿都不错。因为我们家是个很保守的家庭,尤其我的祖父非常的严格,我的祖父说女孩子一定不可以送她进新式的学校,一进新式学校,这女孩子都学坏了,又恋爱又革命,不可以。幸而我祖父去世的早,我父亲还是把我送入了学校。
可是没有上学校以前,我是在家里边读书的。我开蒙所读的第一个课本,不是像现在的小朋友小学一年级,像我的女儿在台湾背“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不是。我第一本书背的是《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而且还举行了一个仪式,就是写了一个牌位,木头的牌位,写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我上学是给孔子磕过头的,所以第一本书我读的是《论语》。我是关在家里长大的,大
① “沟沿”,就是现在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未填平前是个大沟,当年南北有一个长街沟沿。
开到藤花春已暮,庭前老尽垂杨。等闲离别易神伤,一杯相劝醉,泪湿缕金裳。 别后烟波何处是,酒醒无限思量。空留佳句咏天香。几回寻往事,肠断旧回廊。“开到藤花春已暮,庭前老尽垂杨。”我们辅大女校原来是当年恭王府的府第,我们的图书馆是当年恭王府的一座大厅,叫做多福轩。那个院子前面有一个大的藤萝架,春天开满了藤萝花,我现在去看,藤萝花依然尚在,所以在夏天临近毕业那个时候,我说“开到藤花春已暮,庭前老尽垂杨。”我的诗都是写实,我这个人不会说谎话,都是实话“,藤萝”是我们校园里边实有的花,而“垂杨”,那个时候我们上课的院子,恭王府的院子,中国四方的院落,四角种着很高大的垂杨,,每到,上林黛玉所
?),粉堕百花洲》
,在我们的黑板之下滚动,“藤花”也有“垂杨”。我说“开到藤花春已暮,庭前老尽垂杨。等闲离别易神伤”,人生是“等闲离别易神伤”,大晏也说过这样的“等闲离别易消魂”嘛!人生常常有聚会是好的,有聚会就一定有离别,就“等闲离别易神伤,一杯相劝醉,泪湿缕金裳。”我们说临别的时候有一个宴会“一杯相劝醉”,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金缕
)。衣》“泪湿缕金裳。别后烟波何处是,酒醒无限思量。空留佳句咏天香。几回寻往事,肠断旧回廊。”我们那里有一个天香庭院,天香庭院都种的是竹子,传说之中都说那个就是《红楼梦》里面的“潇湘馆”,这是周汝昌先生说的。周汝昌先生后来就
[4],考证恭王府就是当年曹写了一个《恭王府考》雪芹写《红楼梦》中大观园所依据的一个样本。当我写刚才那些个“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品的时候,跟我写现在这些作品的时候,我都在北京,这都是我眼前我看见的我们家的院子,我们学校的藤花、垂杨。
而为了叙述我后期的诗作,我不得不先对我这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略作简单的叙述。我本来是在国内教书,结婚后随着我先生的调动就跑到台湾去
门不出二门不迈,过了好几十年我在美国哈佛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位教授也在那边教书,他说“:你是从北京来的,那你在哪里住?”我说“:察院胡同。”他说“:我也在察院胡同。你是几号?”我说我是几号,他说“:我家就在你家不远。我知道了,人家都说叶家有一位大小姐,我们都从来没有见过。”我从来就不出门,上了大学我还是很害羞的,从来不跟男生讲话。
我整日生活在这所大院子里,所以我小时候所作的诗写的就是我们家的院子。我没有见过世面,没有出去过。下面就给大家看一看我在我们家院子里的诗。我家院子种了很多花,因为我的母亲和我伯母都很喜欢种花,所以就吸引了很多蝴蝶,我就写了首题为《蝴蝶》的诗。那是1939年,我15岁时写的,实在很幼稚,因为今天我要很诚实地面对大家,看。《秋蝶》:。
,死亡了,所以我觉得它的生命是这样短促。人家说“少女情怀总是诗”,你看到花草都是有情的。我常常背诵辛弃疾的两句词:
(鹧鸪天?“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博
),万物都是有情。除了蝴蝶,我还写了窗山寺作》
前的竹子,这竹子是我当年从我同学家里移种过来
的,如果我祖父在是不许的,他说那竹子的根把院子的砖都破坏了,我祖父不在了,我母亲比较自由,我就移种了竹子。春夏的时候有各种花草,有蝴蝶,可是到了秋天,花草都凋零了,所以我就写了《对窗前秋竹有感》: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当年在竹子旁边有飞动的流萤,还有美丽的花朵,现在美丽的花朵也零落了,飞动的流萤也不见了,而你依然是青青不改,你“忍向西风独自青”。这是所谓少女情怀“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
(辛弃疾)。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二
后来我进入了辅仁大学,我是1945年毕业的,1944年有我们一个高一班的学姐,叫做李秀蕴,我曾写有一首《临江仙?送李秀蕴学姊毕业》:
教书。我到台湾的第二年,刚刚生下我的第一个女
儿四个月,我先生就因为白色恐怖,台湾的国民党那边把他抓进去了。第二年的夏天,我的女儿还没有满周岁,我跟我教书的学校校长还有六位同事,
都一起被抓进去了。我的女儿是吃我自己的奶的,
不是吃奶粉的,所以我就带着吃奶的女儿被关起来了。我从故乡远到台湾去,我们无家无业。我们有工作就有宿舍、就有薪水,可以维持生活。我先生被关起来了,他的宿舍没有了,薪水也没有了;我被关起来了,我的宿舍也没有了,薪水也没有了。虽然因为我这个人从来不懂政治,所以很快就把我释放出来了,可是我就成了无家无业、无家可归之人了。我只能投奔了一个我先生的亲戚,我先生的亲戚刚刚到台湾,生活也很紧张,他们只有两间卧室,他们夫妻两个一间卧室,她的婆婆带着两个孩子一间卧室,我跟我吃奶的女儿,没有房间也没有床铺,那个时候正是暑假的很炎热的日子,在台湾的南台湾还不只是高雄,比高雄还炎热的是左营,那我就每天带我的女儿到树荫之下去徘徊,因为人家睡午觉,小孩子不要吵人家,我们是寄人篱下夜晚,他们所有的人都睡了,走过来的,证明,所以我才有机会回到台北去教书。然后经我的老师介绍就到台湾的几所大学去教书。后来接到海外的邀请,我本来想我的英文并不好,虽然我父亲是北大外文系的,小时候也跟我说要学一种外国的语言,可是我刚刚上到初中二年级就发生了“七七事变”,那么我们英文的教学的时数都减少了,我们要开始学日文。而大学,我读的是国文系,所以我的英文就荒废了很久,实在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海外去教书,可是因为我的先生他曾经被台湾的国民政府关起来那么久,他在台湾的工作一直也不如意,所以他一定要我接受海外的聘任,我是不得已而到海外去的。
我1945年大学毕业,在北京教过几年书,然后我1948年结婚就到了台湾,在台湾也教了很多年的书。我无论是在北京教书,还是在台湾教书,都可以随心所欲、可以跑野马,我要说什么,我可以跟我的学生心灵相通、肝胆相照。可是我到了外国,那就没有办法。因为我上有80岁的老父亲,下有一个念大学、一个念中学的女儿,我先生到海外还没有找到工作,我一定要负担家庭的重担。加拿大的大学说,你一定要用英文教书,你想我们这么美好的诗词,把它变成英文,我怎么样讲?陶渊明说:
(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五),它里面
蕴涵了多么深厚的意境,你翻成英文说“:Isawthe
southernmountainfromafar”,是什么?真的没有办法讲。而我的英文实在是很可怜,不能够任意地往深处去讲,所以当时我就写了一首《鹏飞》:
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匐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鹏飞谁与话云程”,我就说自己如同一个鹏鸟,因为《庄子》有一个寓言,说北海有一条大鱼叫做“鲲”,那这鲲鱼就变成了一只大鸟,叫做“鹏”。它就从北海迁徙到南海去“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庄子?),可以飞到这么遥远的地方云”《逍遥游》
去。所以我说,当年我在自己的国家,无论是在北京或者是在台北,来听我讲课的同学,我们同种族、同文化,,。,“;,在天上,。我现在跟谁去谈说?“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匐行”,我是流离失所,不得已而到海外的,所以我现在是“失所”,我现在所悲哀的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就变成匍匐在地上爬行的一个爬虫了,所以“失所今悲匍匐行”。“北海南溟俱往事”“,北海”,指的是当年我在北京教书的快乐“;南溟”指的是我在台湾教书的快乐,我说“北海南溟俱往事”,现在都成为往事了。“一枝聊此托余生”,也是像《庄子》说的
(庄子?),在“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逍遥游》
芦苇上勉强找到一个栖身之所。我是没有办法,为了我们全家的生活,所以我就留在了国外。那个时候我不但不能回来,而且我们国内正在文化革命,连写信我也不敢。无论是在台北,无论是在北美,我有时候讲杜甫诗,我除了教唐宋诗、唐宋词,也开了教杜甫诗的专书的课程。大家都知道我写过一本书,叫做《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因为我对杜甫的《秋兴》有特别的感情、有特别的感受。每当我在海外,讲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我当时讲的时候真是常常不由得热泪盈眶,因为我不知道我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到我自己的祖国,才能够回到我自己的故乡,才能够回到我自己的老家,所以那个时候我自己说是“每依北斗望京华”。
而当我写《五律三章奉酬周汝昌先生》的时候,已经是80年代初,我已经离开我的故乡有三十多
有悲哀也有快乐,多少哀乐的事情,到现在我60岁左右远在海外,当年哀乐“今日与谁论”。第三首我是说40年前的旧游之地“,嬉游遍曲栏”,我跟一些同学少女的时代每天在校园里边游来游去“;春看花万朵”,春天到处的花开“;诗咏竹千竿”天香庭院的竹子常常进到我们的诗词里边来“;所考如堪信,斯园即大观”,我说周汝昌先生,你的考证如果真的可以相信,那么我们当年读书的那个就是大观园了“;红楼竟亲历”,没想到我还在大观园生活过;“百感益无端”。这是我写的诗词从我的老家到了我的学校。然后接着就写到了北京这座城市了。
年之久了,所以你看现在就不一样了,我已经老去了。
飘泊吾将老,天涯久寂寥。诵君新著好,令我客魂销。展卷追尘迹,披图认石桥。昔游真似梦,历历复迢迢。
长忆读书处,朱门旧邸存。天香题小院,多福榜高轩。慷慨歌燕市,沦亡有泪痕。平生哀乐事,今日与谁论。
四十年前地,嬉游遍曲栏。春看花万朵,诗咏竹千竿。所考如堪信,斯园即大观。红楼竟亲历,百感益无端。
那个时候我已经在海外漂泊了三四十年,所以我说“飘泊吾将老”,那个时候我已经是50多岁将近60岁了,所以说“飘泊吾将老,天涯久寂寥”,离开我的故乡、离开我的同学、离开我的朋友,远在海外用英文给人家讲我们的诗词,所以说老,天涯久寂寥。诵君新著好。”,书的所在,所以,令我客魂销”,我打开书看周汝昌先生所描写的恭王府的所在地,我就想到我们当年每天走过的辅仁大学的定阜大街的来往的路。“展卷追尘迹,披图认石桥”,他还附有恭王府的图画,我们的同学的校园就在这里,那时候如果从男生的学校的穆尔菲楼这边往我们女生的恭王府走,中间有一个小桥,有一个石桥,所以我说“展卷追尘迹,披图认石桥”。现在这个桥没有了,这个道路已经填平了,所以我说“昔游真似梦”,当年我从17岁到大学,到20岁毕业,所以“昔游真似梦,历历复迢迢”。这么清楚的还如同在我的眼前“历历”,可是已经几十年过去了“;迢迢”,似水光阴已经流逝了,所以是“历历复迢迢”。第二首“长忆读书处,朱门旧邸存”,我记得我当年在大学读书时候的“朱门旧邸”,那是原来恭王府的旧邸啊,所以“朱门旧邸存。天香题小院,多福榜高轩”“天香庭,院”就是刚才我说有很多竹子的那个“天香庭院”;“多福榜高轩”,那是我们母校的图书馆就是“多福轩”。“慷慨歌燕市,沦亡有泪痕”,因为我们读大学是1941至1945年,是沦陷之中,是抗战最艰苦的、最后的那四年,古人说“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所以说“慷慨歌燕市,沦亡有泪痕”,我们是在沦陷区的。“平生哀乐事,今日与谁论。”我们少年的时候
三
,刚生了我的
,,第。我那时候真是,当日在台湾的彰化没有亲友,我们在外边遭遇到这样的不幸。其实我后来还写过一首诗,当时在台湾的诗集里还没有敢收进去,因为这里提到我们都被关起来这段往事。我在《转蓬》诗中说: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转蓬辞故土”,我像一个飘转的离根的蓬草,几十年到处地随风飘转,我是“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就在乱离之中我离开我的故乡,不但不能回去,那时候我在台湾,连给我自己的故乡、连给我自己的弟弟写信都不敢的。我们什么都没有做,还被关起来呢,我弟弟也说你幸而没写信,如果你写信,我就不只是被打成有海外关系,牙齿都被打断了。就是**的时候,他说你幸而没有写信。我真是不敢写信,所以我说“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连故乡的音信都不敢写。“已叹身无托”,我已经叹息自己是一个飘转的蓬草,没有一个根可以依托“,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人说“祸福无门”,而我们真是祸有门。我先生被关了、我也被关了、我带着吃奶的孩子一起被关了,所以这个祸真是有门来到我们的身上“,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我们说如同头上盖了一个盆一样,看不到青天,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所以“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好像你落井了,没有人给你援助,哪个人敢给
你援助?我后来勉强找到一个私立的中学去教书,
因为我要生活,我要养我的女儿。公立的中学我连申请都不敢,我有被关押的、我先生也有被关押的档案在那里,所以我真的是找不到人,很多人都不敢跟我交往了,所以我说“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我只能抱着我怀中的女儿“,深宵忍泪吞”,我这个大女儿,跟我在患难之中成长的大女儿,在70年代刚刚结婚不久跟我的女婿因为车祸同时失
标。凉宵萤火稀。永夜银河悄。香山枫叶艳。北海老荷凋。写不尽气爽天高。古城秋好。鸳瓦上白露凝霜。雁影边纤云弄巧。
这都是怀念我的故乡北京。春夏秋冬我都写了,下面就是冬天了:
碧玉箫常记得冬来时。瑞雪飘飘。白满门前道。寒夜萧萧。风号万木梢。喜围炉
共看红煤爆。半空儿手内剥。晴明日。看碧天外鸢影风摇。冰场上刀光寒照。爱古城玉琢银装。好一幅庄严貌。
鸳鸯煞 常记得故乡当日风光好。怎甘心故乡人向他乡老。思量起往事如潮。念故人阻隔着万水千山。望天涯空嗟叹信乖音渺。多,我很快就申请年申请的,1974年我就回国探亲了。继之,我于1977年又回来了一次。
回来了,我很高兴,我就到各处去旅游。刚才我不是说从我的老家说到我的学校,说到整个的北京城的风貌,现在是在从海外怀念我们整个的故国。我到西安旅游时写了一组《纪游绝句》,前两首为:
诗中见惯古长安,万里来游杜间。弥望
川原似相识,千年国土锦江山。
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
我回来旅游就到了西安,而且他们就带我到长安县立一中去参观,长安县立一中的教导主任也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所以站在他们那个高坡上就指点说“:那边就是樊川,那边就是杜陵原。”所以我说都是我诗中见惯的“,诗中见惯古长安,万里来游鄠杜间”。“弥望川原似相识”,我虽然是第一次来长安,第一次来西安,但我在诗中是相识的,那个樊川、那个少陵原“,弥望川原似相识,千年国土锦江山”。我第二次回国是1977年,**已经过去了“四人,帮”已经下台了,所以我说“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因此1978年我就申请回国教书。这是我的心路历程,诗虽然写的不好,但都是我的真
(近日颇有归国之想实感受。此外还有《向晚二首》
傍晚于林中散步成此二绝):
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渐看
去了。我是平生历尽各种不幸的一个人,就是在历
尽这不幸的时候,我更加怀念我的故乡。
我现在从我的老家说到我的学校,现在说到北京。我写过一套北曲《双调新水令?怀故乡———北平》。曲子比较容易懂,就跟白话差不多:
故都北望海天遥。有夜夜梦魂飞绕。稷园花坞暖,太液柳丝娇。玉金鳌。念何日能重到。
驻马听 ,娇。玉阑桥。。向。
得胜令
说什么莼羹鲈季鹰豪。登楼作赋仲宣劳。故里人情厚。华年美梦娇。逍遥。昆明湖上春波棹。苗条。后海堤边杨柳腰。
乔牌令到今日相思魂梦遥。往事云烟渺。想人情同于怀土休相笑。我则待理残笺将风光仔细描。
甜水令常记得春来时积雪初消。垂杨绿软。杏花红小。梨白海棠娇。出城郊西直大道。踏青游草妒春袍。
折桂令常记得夏来时,日初长布谷声高。庭槐荫满。榆荚钱飘。火绽榴花。翠擎荷盖。果熟樱桃。十刹海鲜尝菱角。五龙亭嬉试兰桡。最好是月到中宵。风过林梢。看多少叶影田田。舟影摇摇。
我们男女生都不讲话,而到临毕业了,要离别了,一次忽然间发起了,说要游北海,还要到北海去划船。我还记得这件往事,所以说“看多少叶影田田。舟影摇摇”。下边一个曲子:
锦上花常记得秋来时。剪烛吟诗助相思纱窗雨哨。登楼望远畅胸襟四野风飘。赤枣子点缀着闲庭情调。黄花儿逞现着篱下风
去,愿都迟。蓦看图影起相思。心头一焰凭谁识,的历长明永夜时。
我当时很喜欢李商隐这首诗,我又看到这老油灯的图像,我曾在这样的油灯下读诗,自然很有感触。“皎洁煎熬枉自痴”,这是李商隐的诗“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一切的灯火,不管是蜡烛还是油灯“,皎洁”它要发出光来“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但是它都要燃烧自己才能发出光来,这是李商隐的诗,所以我说“皎洁煎熬枉自痴”,因为燃烧自己发出光来,李商隐所说的这真是自己有点傻气的人才这样做“皎洁煎熬枉自痴”,。“当年爱诵义山诗”,我当年就是喜欢李义山这样的诗,我喜欢这样的感情,我喜欢这样的一种境界“,当年爱诵义山诗”。不过李商隐说的好,,,所以“花时随
(李商隐《花下。我从小是关在家里长大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迹可寻。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
我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我们家附近是一片树林,我那天写好了申请回国教书的一封申请信,然后就要穿过这一片树林,到马路边去把我的信投在邮箱里。这就是我那天投寄我申请回国教书的信的时候写的诗。傍晚的黄昏,我们门外一大片树林“,向晚幽林独自寻”,为什么说“寻”呢?树林就在门外,我不用寻,而是当我在树林中走过的时候,我内心的寻思,我内心的考虑,我要申请回国教书“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树林上有落日的余晖,金黄色的落日的余晖,我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枝头落日”那寸金就好像在树上一点一点地消失,那是我们的年龄,1978年,我已经50多岁,将近60了,所以我说“渐看飞鸟归巢尽”,走过的树林中,,哪里??,排去住心”,国去?“。第二首“: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迹可寻”,因为我寄信的那个时候是1978年的春天,而加拿大的街道是很美的,路的两
(韩边都种的是花树。唐诗说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花开过以后,就翃《寒食》“落英缤纷”“,芳草鲜
(陶渊明),这是加拿大的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温哥华实在的景色,所以“花飞早识春难驻”,我看
到门前的花怎样地开,怎样地落。“梦破从无迹可寻”,如果你想要回去教书只是一个梦,那梦境消失,什么都不能留下来。所以你要有一个理想你就要去实现它。“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所以我就决定回来教书了。
2001年,有一个朋友寄给我一个画册,那个画册就叫做《老油灯》。上面所印出来的那些图画,都是古老的油灯,从一个油捻子一直到我小时候我们家用的那个煤油灯。图片中有一盏油灯跟我们家里的灯是很相似的。所以我作了一首《鹧鸪天》词(友人寄赠“老油灯”图影集一册,其中一盏与儿时旧家所点燃者极为相似,因忆昔年诵读李商隐《灯》诗,有“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及“花时随酒远,雨夜背窗休”之句,感赋此词):
皎洁煎熬枉自痴。当年爱诵义山诗。酒边花外曾无分,雨冷窗寒有梦知。 人老
,没有任何放纵的生活,我结婚以后第二年我先生就被关了,然后再下一年我就被关了。我一直是在艰苦之中,我只有工作,我只有承担一切的痛苦,而从来没有追求过欢乐,直到现在我南开的朋友学生都知道,我的生活非常的简单,什么享受都没有。就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所以我说“酒边花外曾无分”。李商隐的那个灯还有过“花时随酒远”,我从来没有过酒边花外的生活“,酒边花外曾无分”。“雨冷窗寒有梦知”,只剩“雨冷窗寒”,也只有自己知道,只有梦知道。现在是“人老去”,我已经80岁,当然老了。“愿都迟”,你说你有什么理想,你自己想要做什么?再有什么理想,80岁也太晚了,所以“人老去,愿都迟”。“蓦看图影起相思”,我偶然又看到这个老油灯的这个图画,想到当年我所读李商隐的诗“,蓦看图影起相思”。那种感情,那种追寻的意念还在“心头一焰凭谁识”,,我的心头还有那个灯光闪烁的一朵火焰,虽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在我的心里,但是我的心焰“的历长明永夜时”,还一直在那里闪动,虽然我什么也没有完成。只是我的愿望一直长在。《迦陵诗词稿》中的乡情,就是讲我的老家、我的学校、北京城、我的故国,甚至于我们家的老油灯。
附言:我另有长诗《许诗英先生挽诗》和《祖国行长歌》抒发我的赤子之心和故土之情。因篇幅关系,不能刊于本文。可查阅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迦陵诗词稿》第82
-83页;第90-95页。
[参考文献]
[1]薛柏成1论叶赫那拉家族及其代表人物在清初的历史
[3]叶嘉莹1我与我家的大四合院[N]1光明日报,1994-03-071
[4]周汝昌1恭王府考[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
作用[J]1北方文物,2001,(3)1
[2]邓云乡1女词家及其故居[N]1光明日报,1994-02-141
(责任编辑 林邦钧 责任校对 林邦钧 刘伟)
HomesicknessinJiaLingShi-CiCollection
YEJia-ying
(SchoolofBeijingCultureDevelopment,BNU,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ThetranquilityofmyquadranglehomeandtheChinesepoeticatmosphereitembraced,nurturedmywholein2tellectuallifeandemotion.Ihadajoyouschildhood,spendingthehoursinrecitationwithcadenceandpoemcomposition.Later,IattendedtheFu-jinWomen’sCollegethatwaslocatedinGongWangFu,alateprince’sroyalpalace;therethepo2eticsceneryandamiable,closefriendshipamongteachersandstudentsinspiredandenhancedandpassioninpo2etry.AndwhetherinBeijingorinTaipei,mystudentswereallofancestraltradi2tion,andIfeltfreeindeliveringmylectures.WhenIIandhomesick.AndTuFu’s
Keywords:Jiahi-CiCollection;Beijing;homesickness
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
我校获准项目数及资助经费额创历史新高
日前,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校获准项目数和资助经费额均创历史新高,
21个项目获得经费资助,资助经费额为14615万元。
我校获准资助的21个项目包括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4项,青年项目6项。文学院获得6项,获准立项数居全校第一,历史系4项,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管理学院各3项,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心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各获得1项。21个项目涉及国家社科基金22个申报学科中的14个学科,其中,社会学3项、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经济理论、世界历史、政治学各2项。
我校获准立项的重点项目为“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和传播”,项目负责人是文学院郭英德教授,资助经费12万元。历史系李梅田主持的“南北墓葬文化的区域互动与嬗变”,文学院宋素红主持的“新形势下的妇女传媒研究”是我校考古学、新闻与传播学首次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社会科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