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名家散文精选:说愁
名家散文精选:说愁
名家散文精选: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汪江水向东流’那万般思绪,千缕愁绪,如汪似海,等同祖国的地势,由西向东,像水一样波澜壮阔,永无止休。
李煜半生坎坷,终造就了那些个不朽的辞句。至此,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知青吃了很多的苦,所以写出了很多东西,农民吃了一辈子的苦,竟什么也没写出来。
自己的户籍属于农村,倒也算是农民了,翻阅曾夕的帖子,发觉自己还是写了一点的,所以,那句话搬于现今社会,稍显过时。
《客游路东》:
云扰碧波上,天高任我游。
报展鸿鹄志,家奴死不收。
解襟云台阶,浮水盖虎头。
豪气滋生渐,厄身扬子洲。
掌袭青鸾殿,脚踏长平口。
无风波四起,白发少年忧。
这是忧愁,如老男人般小屁孩的忧愁。
《雨愁花瘦》:
昏雨悠悠 清愁, 西望小楼 绕走,幽径无人 静寥, 疲身入舍 是秋。 余何有,暮雨又添愁~
倚床仰望 灯抖, 探窗寻星 甚有~风灌空室 生寒, 凭栏慕花 结藕。 汝知否,红花又添瘦~
这是清愁,在那秋雨的黄昏中,饮露结愁。以及后者《云落闲秋》之闲愁、《行路难》之哀愁、《潜洲雪》之穷愁,乱兮兮滴绕作一团,我怎生的那般多的愁绪,唉~说愁,愁更愁,依拥吾心头,又厮上眉头。
真是缅怀孩提时的光景啊,但是,时间不会为我而终止,更不会为我而倒流,渐及长大,总要勇于担当。
前些年费心的做些事情,比如远飞地去增加阅历,认为这是人生主修课;比如诚恳地为我的河南人正名分,认为行省的荣誉以及向心力会勃发出不可抗拒的力量;又比如,建立牵扯着天南与地北的关系网,认
为这是最具助益力的资源。
其实,自己走的路不见得有误,但也不完全正确。上述的作为以及看法是说的过去的,只不过,那时候的自己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独立,独立于父辈之下。
独立是代表真正的成年,人生中真正的起始。担当,那天道的万韵溃压朽身,才是有所担,假如上轻如鸿毛,自是无甚意思。
慢慢的,二十有一,自己的婚事成了家里最关心的议题。早些年,总是抱着‘家奴死不收’的思想,拖去了事。想着自己即使无法展翅于苍穹九幽,但也终要报展鸿鹄的,怎生的那般束缚,
游走于大江大河,穿行于俊伟山川,几年下来,暮然回首,发觉自己还是一事无成的,真是白费了几载青春。
距于最近,才想明白,无所作为,是因为无担当,是因为没有完全的独立,总是依附于父
辈之下,看似稳健,实则无基。所以,年关时,大抵要定亲了吧~曾昔以《拜占帖》预言堂兄后事的悲催,现在,我也快要悲催了,呵呵~那篇《拜占帖》是否在预言着自己呢,
独立之后,会获得父辈赋予的权限与资源之外,要面对更多的事物,想一想,又是愁绪万千。
社会主义持续推进,我的家乡也自是免不得,听闻徐乐说,最多五年,收地,收房,变社区,县里已经开会了,又传达到镇上。
我的家乡地处于华北平原,在豫北的安阳滑县,滑县在安阳最南部。地势上属于黄河冲积的低洼地区,地质肥沃,滑县还是全国的优质小麦第一县。大概那个手腕通天的女县长不甘就此落寞,想有番作为,听闻其在改建滑州市,想在政绩上有所作为,表象的名是民生,内在的力是经济,无力则还是无名。家乡无山无水,唯有厚土,大抵,其将主意打到这上面了吧~
愧对于曾任生产大队队长的祖父,自己不会种地,对于‘收地’二字,自是无可无不可。
其要以什么样的价码收去,不用名言,多是心照不宣,我惶恐其类似外省份上的某地为收地而惨死的民众事件,我也忧虑其类似于郑州某地为收地,其一村民开车扎死十几个政府工作人员的事件。
深化改革不会受任何而影响,哪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哪怕在舆论上生出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其只会持续推进,土地无法避免,但是我困惑于己家的房子,不知父亲作何它想,我是不希望家里的房子被规划的,因为它承载着极其重要的怀念以及警示作用。
它是九八年盖的,距今已是十四载岁月了,当时父亲做生意正值得意,花了很多的钱修建了那栋主楼。它的存在,对于后世的影响巨大,是很多事情的诱因之一,对我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骤富勿奢。
唉~渐及长大,思绪万千,已是此般愁,说愁,愁更愁。
范文二:名家散文精选
名家散文精选
北京滋味/ 陈建功
我是到28岁时才开始“读”北京的,因为那年我上了北大,第一次听侯仁之教授讲座,此前我已在北京生活21年,听了侯教授讲座我才知道,前21年基本白活。因为北京太有意思,而我,却只是在北京“活着”而已。次日,我流连于北大勺园,想米万钟,又想到侯教授的老师洪煨莲。到了星期日,我跑到永定河畔,感受这几近枯竭的河水当年如何孕育出一个聚居点,成为了都市最原始的胚胎。我又跑到莲花池,因为记得侯教授说过,莲花池之水滋养了蓟城,由此而金中都兴,北京城即由此发展起来。坦率地说,只凭一次历史地理学讲座听来的知识,我哪里看得出什么名堂,北京是需要读的,可以用历史地理的眼光去读,还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方言学、艺术史、文学史??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滋味。
北京滋味在庙堂之高,也在胡同之深;在官宦之显,也在平民之乐;在历史的积淀,也在当下的开拓。缤纷斑斓,深邃无涯。因此,读北京,说读懂了,已不够谦虚,说读透了,那肯定是吹牛。寻访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时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地方——望着天安门巍峨的宫墙,我老是在想象当年那只颁诏的“金凤”,如何从城堞上放下来,把宣统退位的旨意昭告天下;走过张自忠路,我总是想起倒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刘和珍们;到一个宅子里吃饭,人家告诉我这是民国外交家顾维钧宅,顿时吓了一跳: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来京养病和最终辞世的铁狮子胡同行辕啊。这就是北京,历史的风云说不定啥时就在身边翻卷起来。
北京是个藏龙卧虎,蕴含着丰沛的性格故事和人生感悟的地方。我曾经听过几位“八旗子弟”讲述自己家族人生的败落史,他们怎样沦落到天桥唱起了单弦岔曲。为了维护一点贵胄的尊严,坐着洋车去,坐上洋车回,在家里却又五脊六兽地期盼着书场的掌柜登门送钱。造就了北京的悲喜剧性格的,与其说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不如说是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北京人思考样式中独特的美学特征,或许正是从中孕育而出的吧,
只有品味到了这深层的韵味,你才算接触到真正的北京滋味啦。什么时候你不说“明天”,而是说“明儿”了,什么时候你不说“硬朗”,而是说“硬硬朗朗”了——也就是说,你会用“儿化韵”和“双声叠韵”说话了,你算是到了北京了。
当然,也就是“到了”而已。当你夸奖某个北京人,却听他一本正经地说:“您这是骂我~”你毫不吃惊,反而哈哈大笑,您算是开始学会品咂北京滋味、读懂北京人了。
读懂北京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几年前,王朔和他的几个哥们儿拍了一个电视情景剧,即将播出时有个发布会,记者问:“您认为这出戏拍得怎样,”王朔说,顶不济也是一本《飘》吧,闹不好还整出本《红楼梦》呢~媒体当即大哗——朔爷敢放如此狂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其实,滑天下大稽者不是王朔,而是衮衮诸公啊。首先阁下问题就问得笨,电视剧的发布会,本来就是想告诉你本片拍得棒,你还要问人家拍得怎样。其次是王朔回答得妙——北京智慧啊,给你幽一默,夸饰一下,其实这夸饰里充满了自嘲,潜台词是:您还指望我能给您写本《红楼梦》怎的??要是非得看了我这文章您才明白王朔,您还需要再学。
等到终于有那么一天清晨,您在街上看到了几个老爷子。他们在三轮车上放着几只鸟笼子,上面蒙着蓝色的罩子。老人们说,得赶在汽车喧嚣之前把他们的百灵送进景山或者天坛。你说:“唉,给鸟儿都那么上心,不易啊,可话又说回来,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北京啊,没啦??”有这话,您就差不多及格了。因为您学会了北京人的思考,会“话又说回来”啦。
蝉声/简媜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词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朴素),又有些旷远(飘渺、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雄壮、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
我喜欢在黄昏一面听蝉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有时候我们抱怨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股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的,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
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
聆听,也是艺术。大自然的宽阔是最佳的音响设备。想像那一队一队的雄蝉敛翅踞在不同的树梢端,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上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候,那该是情歌吧,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何尝不是生命之歌,蝉声。
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
一滴水/拉加托斯(英国)
这一滴水也许是尼格拉瀑布的一部分,它也许曾经有过显赫的奇迹呢。
也许只是脸盆里的一个肥皂泡,但它却有洗净劳动者污垢的功效。
也许搞到威士忌里去,成为天才家所梦想不到的快乐的对象。
再也许这是一滴圣水,洒在新生婴儿身上,来祝福他的长命。
也许这一滴水,你把它烧开,是给伯母玛丽喝的茶。茶的味儿非常香,很能赢得她的喜欢。她也许把你的缺点都忘掉了,马上唤她的律师来,正式承认你做她的继承人呢。
这一滴水也许是人脸孔上的汗,所以也许会含蕴有劳动、烦恼甚至痛苦的意思。
也许只是天上落下来的一滴雨。
也许是快乐得发狂的一滴泪;不然,就是痛苦得哭出声来的一滴泪。
一滴水而已??麻雀喝了,使它得到片刻的精神安慰。可是一下子,麻雀会忘记了的。
再也许,只是花丛里的一滴小露水,被花的小口吸进去之后,这花便给一个可爱的小姑娘采去了。
你别小看了它。它,一滴水,简直就是宇宙的缩影。
梅雨时节 / 德富芦花(日本)
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鸦声蛙鸣,争唱雨晴。
趁着雨歇,走出门外,踏着厚厚的杂有麦秸的淤泥,在村子里穿行。人们站在绿叶簇簇的房前采摘梅子,女人在地里种植甘薯。
田里大都插了秧,苗稀水涨,田田嫩黄。蛙声四塞。水从一块田流向另一块田,汩汩有声。只有梅雨时节才会听到如此浩荡的水声啊~
河流如膏脂,碧潮满满,一捆金黄的麦秸,上下浮沉着漂走了。岸边的芦苇,有一些吐穗了。孩子们折断芦苇铺在地上,坐着钓鱼。
空气沉闷而凝重。看,村里的炊烟,潮湿得难以飞升,只能化作雾霭在地上爬行。看,山野变得深蓝重绿,仿佛滴下一滴水来,也会化成漫漶的色彩。
山上传来枭鸟的叫声。
雨又沙沙沙地下起来了。
地图 / 尤今
是先爱上旅行,才学会钻进地图里的。
家里,有各种各样的地图。单独成张的、合辑成书的、精装的、平装的、圆形立体的、平面挂式的,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一决定了旅行的目的地后,便把形形色色的地图找出来,伏在桌子、趴在地上,一面细细地看,一面频频地用红笔把各个大城小镇勾勒出来。
地图,是越看越有韵味的。有趣的是:每一个国家的地形,看得久以后,便会慢慢地幻成另一样东西。
印度,是飞在空中的一个菱形的风筝。
奥地利,是一把横放的小提琴。
日本,是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一条优哉游哉的鱼。
乌拉圭,是不小心滴落在地上的一滴水。
阿根廷是美味的蛋卷冰激凌。
智利是一长条被绞干水分的布。
只要运用了一丁点的想象力,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转换成一个有趣的物体。你在这“物体”里填进山脉,填进河流,准确地画出各个乡镇、各个城市的地点,然后,慎重地把它和你的护照放在一起,上路去了。
一踏进你护照签盖的那个国土,你便惊喜地发现:原本平平地躺在背囊里的那张“地图”,蓦然放大了无数倍,生龙活虎地在你的面前站了起来。远远近近的山峦,含情脉脉地看着你,相看两不厌;波光粼粼的河流,以潺潺的水声向你表达它热诚的迎接,百听而不厌。曾经被你用红笔圈着的那个大城那个小镇,全都奇迹般地活在你面前,你虽然切切实实地踏在它上面,可是,心里却还疑幻似真,甚至患得患失,担心它像梦一样在顷刻间了无痕迹地消失掉~住在这个立体的“地图”里,你耐心地印证书本所给你的知识,你细心地发掘书本所不曾给你的资料。你探索、你思考、你咀嚼、你消化。
当你背起行囊离开时,你挥别的,再也不是一块陌生的土地了,它已成了你记忆之库中无法磨灭的一位“贴心老友”了。
这时,谈起了这个国家,你已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观感。印度的确像风筝,但是,它像一只飞不起来的风筝。它很努力地在挣扎,然而,众多的人口沉沉地压在风筝上面,它挣扎得再辛苦,依然还是起飞不了。奥地利呢,不折不扣地,就是一把小提琴。整块土地,布满了琴弦,人们轻轻地踏上去,美妙琴音处处飘。乌拉圭果真像水,晶莹剔透、玲珑可爱。无论是民风、国情,都叫旅人眷恋又怀念。说阿根廷像蛋卷冰激凌,它名副其实。表面上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气象,然而,日日贬值的货币,却是人们生活里挥之不去的阴影。正像融化以前的冰激凌,美丽又美味,一旦开始融化,口糊、手黏,狼狈不堪。
将平面的地图和立体的地图互相参照后得出一个新的观感,是我旅行时百玩不厌的一种游戏。
故乡的胡同/史铁生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
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陶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它用。
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诌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初识明月岛/张抗抗
源自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嫩江,由近千条小溪以及13条支流汇集而成,江水碧稠,由北向南流经齐齐哈尔市,如裙带飘绕,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终在城区西北7公里处,以盈盈波涛流水,历尽万年悠悠岁月,风铸沙垒,缠出一座四面环水的江心岛,曾名泗水岛。
绿岛呈半月形,面积7.66平方公里,安然卧于水中;漫漫严冬旷野冰封雪盖,大岛如一轮晶莹剔透的初月,自江上冉冉升起,故而又名明月岛。
明月出嫩江,苍茫云水间。明月岛——激活我所有关于江河与月色的想象。
从齐齐哈尔坐船逆水而上,一路上天蓝水蓝、草绿水绿,江水澄澈娇柔,令人难以相信在这严酷的北国,丰沛的嫩江竟是如此富于女性意味。这条至今尚未被污染的内河,汨汨江水,点点滴滴都流淌着骠悍的先民与历代流人的勇气与智慧。
船行十几分钟即靠岸登岛。时值旱季,但青草与树叶的气息仍是扑面而来。洼地湿润,芳草漫溢,野韭菜一丛丛绿得晃眼;小路在原始次森林中蜿蜒穿行,树不高却密集,重重叠叠的灌木与野果树,无边无际地延伸至岛的尽头;山丁子与山里红已经挂果,一嘟噜一嘟噜绿葡萄似地坠着;遍地的稠李、杨树就显得极普通了。若到盛夏,岗上一片片鲜亮的黄花菜,融入金色的阳光里,岛子就被镀上了一层金箔;初秋雨后,肥硕的油蘑一圈一圈从林子深处冒出来,采也采不完的。槐树在东北极其罕见,可在明月岛上,槐树却是平常之物了??
最令人惊讶的是,岛上竟然有桑~桑树散于岛上各处,植株低矮踡缩,有些怕冷的样子;但桑叶甚密,叶型较江南的桑叶略小。满树深紫浅红的桑椹,一串串一粒粒珍珠似地悬于枝头,很是诱人。急急摘下几粒,满嘴甘甜,一低头,却见手指已被浆汁染得彻紫??
岛上的野生植物达百十种之多,旱苇水苇以及各种野生中草药??茂密丰富的植物可吸收30万人吐出的二氧化碳。明月岛,好一个纯净的天然氧吧。
傍晚时分,在西天烂漫的晚霞中,静坐于那条弯弯的江叉子堤岸边上,可听见草丛中传来声声蛙鸣,空中掠过飞鸟归窝翩跹的暗影,林子里传来鸟们的啁啾,热闹而喜庆的,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闭上眼细细分辨着——喜鹊,山鸡,江鸥,灰鹤,天鹅,猫头鹰,
江中的肥鱼与江底硕大的蛤蜊,还有机灵的野兔,似乎不爱说话。其实它们就在眼前,只是它们的声音被流水淹没了。
明月岛上现有野生水禽鸟类296种,我已无法将它们在黄昏中的歌唱一一辨认。
据说还有火红色的狐狸,我能听见它的脚步从林中悄然走近,美丽的长尾扫落了成熟的草籽儿,它轻巧地纵身一跃,火焰般的身影已融入了天边的霞光里??
大雪飘落的季节,曾经远走的狼,也许会穿越无人的野地草甸,从嫩江的冰面上遛跶回来,它该知道,只有明月岛才是它最可信赖的家园。
匆匆半日,根本无法将明月岛走遍,那才是岛上被开发的小小一角。尚有全岛面积三分之二的草甸苇荡高岗树林,将作为永久性的自然保护区,被悉心养护呵爱。这才渐渐留意到,岛上的植物动物似乎是应有尽有,但似乎少了什么——是真的少了什么么,去过国内那么多风景名胜地,终于发现明月岛独一无二的特色:岛上竟然见不到旅游区内通常密布的那些凌乱的饭店与喧闹的街市。尚留如此宽敞空间余地的一片岛国,竟然没有开发一座商业性别墅,以及近年来颇为流行的那些培训中心和娱乐度假村。
除了草甸便是水、除了树林便是灌木、除了自然还是自然、除了宁静还是宁静。本色而质朴的原生态,几乎接近原始。除了80年代初建起的一条童话般的环岛小火车,除了整洁的林中通道,几乎看不到现代与人工的痕迹。路边的垃圾箱都是模仿树桩设计,与四周的环境十分默契。就连洗手间都是刻意隐蔽在树林里的,白墙灰瓦,像一所古朴的林中小屋。
莫非明月岛真是一片尚未来得及开垦的蛮荒之地么,
我无法确切地知道岛上原住民的垦植史,但我知道明月岛作为一处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被正式开发的历史已近百年。从20世纪年代20年代起,岛上陆续建起了玉皇殿(万善寺)、福寿阁、如意阁、望江亭等古建筑,每一座建筑都有精妙的来历与典故。**中曾被闲置荒废,80年代,明月岛重新被开发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齐齐哈尔市政府下令将24家农户迁出明月岛,岛上从此不准再从事农耕养殖业,这一果断措施可谓具有环保的超前意识。其后,在长达20余年对明月岛的生态环境精心养护的同时,对岛上的古建筑群逐年妥善修复,保持了原有典雅雄伟的风貌;近年来已有外来道士在此修行,神佛道多教合一,香火鼎盛。齐齐哈尔市政府领导的开发思路,几乎从一开始就是清晰而明确的:明月岛是齐齐哈尔市人及全国人民休闲的后花园,若是有谁为了商业利润而破坏了明月岛的生态环境,谁就是明月岛的罪人。
这是20年中始终铁定不变的原则。尽管领导班子成员已多次变更,“月有阴晴圆缺”,但明月岛生态守则却始终被坚持下来。即便在90年代商业浪潮一度失控为“特大洪水”之时,明月岛一不卖地、二不大肆盖房,三不修建大型娱乐设施,而是年年种树、年年栽花;就连小规模兴建的明月山庄宾馆,寸土寸瓦廊柱屋檐,色调材料也与岛上原有的建筑风格全然谐调一致,并尽力保留岛上的原始树木,房屋多掩于林间,一派浑然天成。天长日久,终是将明月岛悉心呵护得天青水绿,宛若中秋朗夜,长风晴空中一尘不染的透明玉盘。
众星捧月,明月依旧。
也许可借用“存在就是一切”那句话——明月岛原汁原味的原始风格的保留,是明月岛赖以生存并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
岛上一夜,听明月岛管理处的鞠主任对我讲述明月岛,一草一木如数家珍,那份自豪、那份骄傲,令闻者心动。夜风凉爽,却感觉到爱岛人身上散发着逼人的热流,如滔滔嫩江水不断朝我涌来。6月初识明月岛,更识了如此酷爱故乡的齐齐哈尔人。
蛙/芥川龙之介(日本)
在我住所旁边,有一个旧池塘,那里有很多蛙。
池塘周围,长满了茂密的芦苇和菖蒲。在芦苇和菖蒲的那边,高大的白杨林矫健地在风中婆娑。在更远的地方,是静寂的夏空,那儿经常有碎玻璃片似的云,闪着光辉。而这一切都映照在池塘里,比实物更美丽。
蛙在这池塘里,每天无休无止地呱呱呱嘎嘎嘎地叫着。乍一听,那只是呱呱呱嘎嘎嘎的叫声。然而,实际上却是在进行着紧张激烈的辩论。蛙类之善于争辩并不只限于伊索的时代。
那时在芦苇叶上有一只蛙,摆出大学教授的姿态,说道:“为什么有水呢,是为了我们蛙游泳。为什么有虫子呢,是为了给我们蛙吃。”
“对呱~对呱~”池塘里的蛙一片叫声。辉映着天空和草木的池塘的水面,几乎都让蛙给占满了,赞成的呼声当然也是很大的。恰好这时候,在白杨树根睡着一条蛇,被这呱呱呱嘎嘎嘎的喧闹声给吵醒了。于是抬起镰刀似的脖子,朝池塘方向看,困倦地舔着嘴唇。
“为什么有土地呢,是为了草木生长。那么,为什么有草木呢,是为了给我们蛙遮阴凉。所以,整个大地都是为了我们蛙啊~”
“对呱~对呱~”
蛇,当它第二次听到这个赞成的声音的时候,便突然把身体像鞭子似的挺起来,优哉游哉地钻进芦苇丛里去,黑眼睛闪着光辉,凝神窥视着池塘里的情况。
芦苇叶上的蛙,依然张着大嘴巴进行雄辩。
“为什么有天空呢,是为了悬起太阳。为什么有太阳呢,是为了把我们蛙的脊背晒干。所以,整个的天空也都是为了我们蛙的啊~水、草木、虫子、土地、天空、太阳,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蛙。森罗万象,悉皆为我这一事实,已完全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当敝人向各位阐明这
一事实的同时,还愿向为我们创造了整个宇宙的神,敬致衷心的感谢~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啊~”
蛙仰望着天空,转动了一下眼珠儿,接着又张开大嘴巴说:“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呵??”
话音没落,蛇脑袋好像抛出去似的向前一伸,转眼之间这雄辩的蛙被蛇嘴叼住了。
“呱呱呱,糟啦~”
“嘎嘎嘎,糟啦~”
“糟啦~呱呱呱,嘎嘎嘎~”
在池塘里的蛙一片惊叫声中,蛇咬着蛙藏到芦苇里去了。这之后的激烈吵闹,恐怕是这个池塘开天辟地以来从来也没有过的啊。
在一片吵闹声中,我听到年轻的蛙一边哭一边说:“水、草木、虫子、土地、天空、太阳,都是为了我们蛙的。那么,蛇是干什么的呢,蛇也是为了我们蛙的吗,”
“是呀~蛇也是为了我们的。要是蛇不来吃,蛙必然会繁殖起来。要是繁殖起来,池塘——世界必然会狭窄起来。所以,蛇就来吃我们蛙。被吃的蛙,也可以说是为多数蛙的幸福而作出的牺牲。是啊,蛇也是为了我们蛙的~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悉皆为蛙~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啊~”
我听到一个年老的蛙这么回答道。
结交植物/鲍尔吉?原野
活在世上,庆幸结交了一些朋友。当他们的面孔被我记住之后,他们的心灵也滋养着我。
我的朋友包括草木。
草木其实是更好的友人。
和人类相比,草木不会说话、不计较、不背叛。草木身穿好看的衣裳,它们开花。有谁能开花,惟有草木。
在世界各个角落,它们开着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粉色等五颜六色的花。
我在草原上看到一朵小黄花,弯腰想摘,又松手。在城市楼角处看到同样的花,心情有点异样,仿佛是同一朵。
草木宁静,不像人一样走来走去。人会老,会改变模样和心灵。草木不会,它们永远在自己的家乡,永远不老,每年春天都有一个发芽与开花的青春等着你。
草木不拒绝人们,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
和树在一起,和草在一起,人也有了一些植物性——喜欢阳光,喜欢水,干净的水在透明的身体里流来流去,泛出淡淡的香气。
所谓自然,不光指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包括草木和动物,是人类的老师和朋友,可能比我们更纯洁,更有智慧,更坚强。自然比人更“自然”。
“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我喜欢默念这句话,想把这话无端地送人,不管认识不认识。成为这样的“好人”之后,能学到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知识,知识只是人们不得已而学习的功课。草木早已超越了知识。
结交草木,收益的是人的心灵。
一个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胖、瘦、高、矮、丑、俊、贫、富、顺、逆、黑、白、尊、卑,总得有心灵吧,如果有心灵,那心灵始终追随着这个人。好的心灵澄澈,像水;又柔韧,像树的枝条;有花一样的香味,哪怕是一点点的香。心灵有看得很远的视力,有好的听力、辨察力。
草木迎风歌唱,和水结为一体而不分离。
草木在四季当中展示着很大的变化,所有的草木都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劲儿,就说是它的“精神”吧——缄默地生长,不在意大红大紫,不拘泥于环境条件,节制,合作,甘于卑下,寓生命于色彩,善御寒,天真,担当,敢于腐烂而不留一丝痕迹,柔软,坚强,对蜜蜂和鸟类不产生排异反应,成林,着装得体,高的高,矮的矮,遍布一切之地。
面包树/简 祯
我喜欢面包树的阳刚、深沉,我喜欢它的忧郁。
上总图时,爱坐靠窗的座位,最爱的,是有面包树的那一排,我喜欢一口气推开半面墙的落地窗,把浓密的树影迎入眼眸。
有时,我不懂自己。为什么每次伫立面包树前就开始忧郁,开始陷入一种无法言喻的低潮之中——一种漫溢不止的孤单的潮汐之中。我无法分析自己,因为我从来没有与面包树有过深刻的生活经验。它不是我记忆画册上的树,对我而言,它是陌生的。但每一次,当我伫立,我与树之间就自然而然有一线情感的牵连。因为这个理由,我已不常去那排窗前读书。
然而,走过窗前的时候,我仍以眼神问候。
雨天其实最美,尤其是下午。天空暗的,馆内更暗,眼睛早已离开书本,不动地凝着窗外厚密的树影。我喜欢它的朦胧,在雨中。面包树的美,在于它墨绿的大叶,以叠生的方式,叠出了一树的深沉与气魄。除了墨绿,树心部分是纯黑,外缘是免不了的厚黄,地面上,则全无例外地是干了的暗黄——似乎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化泥死去,是否,这也是气魄之一,雨中下午,看雨点纷落,从树梢而树心而遽落地面,该是多么曲折的行程。有断续的声音,回荡在断续的风中,我不禁沉湎于单独凄清的美字之中。
最心动的,是当远远近近一排排的黄昏灯泡点起时,多格玻璃窗映出了圆圆朦朦的黄色灯影,正好周旋在墨绿大叶的边缘,多像一树的果子挂着。整个情调改变了,不再觉得凄冷,反而有一股暖意,柔柔地,罗曼蒂克地,有什么比此时凝窗更让人沉醉,
晴天看树,便看出树的阳刚,树的气概。高大挺拔的身躯,傲视群伦,高高在上,宁愿封着一坛孤独,也不愿折腰与地上花草去说:树也有傲骨。面包树的果实也奇特,椭圆形,像个地球。曾经,为果实的掉落而让我心惊。树梢到地面是一段相当的距离。树身把果子以丢落的手势抛向泥土,那是一段贬谪的路程,泥土枯干的叶铺成迎接的毯,掉落的刹那,果子以最大的冲力向地面撞个满怀,叶便蜷缩地呐喊起来,回音翳入亘古苍茫的穹苍。
我从未看过这么惊心动魄的陨落,有着悲剧英雄的气概。
仍旧喜欢凝望面包树,那股遗世独立的情愫,在我的眸中,在它纯墨的叶面上,仍旧忧郁着。
小溪巴赫/ 肖复兴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乐影响了300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
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让我豁然开朗。
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的旺盛。在我们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这样永不停止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荫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我们暂时看不见它罢了。
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地、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近视、远视、弱视、色盲、白内障、瞎子,或只是俯视浪涛汹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飞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而小溪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它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暴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有人说巴赫伟大,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说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伟大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没受过他的滋养。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雷格尔、勋伯格、萧斯塔克维奇??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庙堂之器哉。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也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
水,当世事沧桑,春秋代序,高山夷为平地,江河顿失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却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静静在流。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听巴赫的音乐,你的眼前永远流淌着这样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水。
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那些弥撒曲和管风琴曲),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正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教堂旁不远的地方流淌着这样的小溪水,九曲回肠,长袖舒卷,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巴赫的音乐(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赞歌),是无边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气在氤氲地袅袅上升,一群云一样飘逸的白羊,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跃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节选自《音乐笔记》,有删改)
注:[巴赫(1685一1750]德国作曲家。主要声乐作品有:《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等,主要器乐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赋格的艺术》《音乐的奉献》等。他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被称为“音乐之父”。
范文三:现代名家散文精选
现代名家散文精选
现代名家散文精选
沪上烟雨渐行渐远,入秋的风把这个城市修理得那么清凉,凉透了的让人不禁赞叹几声。
这个城市在薄薄的历史尘埃里,掺杂了辣椒的火热又投入了砂糖的颜色,输于嗅觉的热泪盈眶,收于味觉的咀嚼,而偎依在屋檐斜窗旁穿着旗袍的女子似乎诠释了它的全部!
梦!寻梦!有时候梦就像浮在树叶间薄薄的纱,美的时候又是那么轻易的破灭;有时候就像千年尘封的秘密,沉沉的入海。
在未解开潘多拉魔盒之前,每个人似乎都是天才,都在放飞思维的翅膀,飞翔、远航!
她也有一个梦!关于一个天才的梦,一个女孩是那么渴望世界的微光,就像北极的极光的一样神奇、绚丽多彩。
这个梦,或许也就是因为这个梦,为了这个梦,她苦苦的在人生黯淡的时候走着、走着!孤独、寂寞都不怕??????
即使世界给不了现世安稳,我们也要给世界一个精彩。
也许你会艳羡她的身世,与那么多的布衣百姓可欲而不可求得的脉络,千丝万缕!事实却是那样的截然不同,童年的张瑛寄宿在学校里渡过,
母亲又不在身边,所以姑姑的牵绊成了她儿时最深的回忆,苦却快乐着也只是那个时候给予的馈赠。
温暖!有时候只是在你跌倒的时候,有亲人出现时的热泪盈眶
感动;坚强!有时候只是在你跌倒的时候,无人问津时强抑住眼泪的苦涩。
在冷冷的心里边容纳过的风雨也变得冷涩,也许只有文字轻弹慢诉,才会足以疗伤。
所以她没有停下来过,笔尖总是流淌着涓涓文字,潺潺如流水,好似那埋藏在心底的情愫,明净的可以照得见人影。
一炉沉香,就是一段文字,一个轻声慢诉的低低私语!一炉沉香的时间仿佛已经过去万重年光。
不幸如她,不幸的文字里的她还是年纪轻轻就必须经历尘世纷扰的她,有时候看她的文字,错落的将自己幻化成了故事里的一团烟刹。
她是那么的努力、坚持,也许在不幸的环境中成长的人,最懂得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绽放,所以在未能赴圣约翰大学的她去了香港大学,继续探寻那梦,据说美丽无瑕的缥缈。
战争的烽火点燃,易碎的梦似乎只是在半空中停滞的萤火,点点看不到前尘。
也许于她,也只有文字才是最好的药,可以疗伤,慰藉那心中隐隐揪心的东西。
笔能生花,墨纸里飘洒的点点流沙,只觉得那么美,特别是在最后一颗星辰慢慢升起的时候犹其美。
不停地写,不停地写。
《等》的《花凋》,等到《爱》《走!走到楼上去!》。
忘不了的画是红玫瑰和白玫瑰身上装饰着的旗袍翩翩走来!
爱情!之于任何人都是那光和热,触及到的是那么怦然心动。
冷得像风,在乱世中小心翼翼的行走着,给你一双手紧紧的相扣,那该是多么的令人心动。
怎敌得过许“现世安好,岁月静好的许诺!真的,那个时候,冰冷的心也晕开了雾气,朦胧中的醉意最是识得真情。
前方道路坎坷的似滂沱雨下的泥泞,也不顾的去爱。
即使到了最后还是放不下,她叹道“你到底是不肯。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至于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或许那个时候也正值是秋天,也是一场雨。
这场雨下得很猛烈,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
“世钧,我们再也的回不去了,对吗?真的回不去了,过去就让它过去吧!短的是人生,长的却是磨难。
唯有淡淡的文字,文字在深深地夜色里那么乖巧的聆听者你心底的呐喊!甜也好,苦也罢!
字字珠玑,她的文字那么痛彻的描摹着前世今生。
人生是苍凉的手势,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
还是在秋,这凉开始渐渐来到,在洛杉矶的家中她轻轻的走了,像风一样的轻!她走了,故事没有结束!
现代名家散文精选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慌,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
有的人偶尔说慌,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
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在我心灵深处,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
当它的没一片叶子都被我毫不犹豫地摘下来时,我就开始说谎了。
它的第一片叶子是善良。
不要以为所有的谎言都是恶意,善良更容易把我们载到谎言的彼岸。
一个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当那些身患绝症的病人殷殷地拉着他的手,眼巴巴的问,“大夫。
你说我还能治好吗?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能治好。
他甚至不觉得这是一个谎言。
它是他和病人心中共同的希望。
当事情没有糟到一塌糊涂时,善良的谎言也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
“三叶草的第2片叶子是此谎言没有险恶的后果,更像一个诙谐的玩笑或委婉的借口。
比如文学界的朋友聚会是一般人眼中高雅的所在,但我多半
是不感兴趣的。
不过,人家邀请你,是好意,断然拒绝,不但不礼貌,也是一种骄傲的表现,和我本意相距太远。
这时,我一般都是找一个借口推脱了。
比如我说正在写东西,或是已经有了约会……
第3片叶子是我为自己规定———谎言可以为维护自尊心而说。
我们常会做错事。
错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改过来就是了。
但因为错误在众人面前伤了自尊心,就是外伤变成内伤,不是一时半会儿治得好的。
我并不是包庇自己的错误。
我会在没有人的暗夜,深深检讨自己的缺憾,但我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己象次品一样展览。
也许每个人对自尊的感受不同,但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很敏感。
为了自尊,我们可以说谎;同样是为了自尊,我们不可将谎言维持得太久。
因为真正的自尊是建立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地基之上的,谎言只不是短暂的烟幕。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田的“谎言三叶草渐渐凋零。
我有时还会说谎,但频率减少了许多。
究其原因,我想,谎言有时表达了一种愿望,折射出我们对事实的希望。
生命的年轮一圈圈加厚,世界的本来面目像琥珀中的甲虫,越发千毫毕现,需要我们的更勇敢凝视。
我已知觉的人生第一要素不是“善而是“真。
那不是“谎言三叶草的问题,而简直是荒缪的茅草屋了。
对这种人,我们并不因为自己也说过慌而谅解他们。
偶尔一说和家常便饭地说,还是有区别的。
现代名家散文精选
近年结识了一位警察朋友,好枪法。
不单单在射击场上百发百中,更在解救人质的现场,次次百步穿杨。
当然了,这个“杨不是杨树的杨,而是匪徒的代称。
我向他请教射击的要领。
他说,很简单,就是极端的平静。
我说这个要领所有打枪的人都知道,可是做不到。
他说,记住,你要像烟灰一样松散。
只有放松,全部潜在的能量才会释放出来,协同你达到完美。
他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从此我开始注意以前忽略了的烟灰。
烟灰,尤其是那些优质香烟燃烧后的烟灰,非常松散,几乎没有重量和形状,真一个大象无形。
它们懒洋洋地趴在那里,好像在冬眠。
其实,在烟灰的内部,栖息着高度警觉和机敏的鸟群,任何一阵微风掠过,哪怕只是极轻微的叹息,它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腾空而起驭风而行。
它们的力量来自放松,来自一种飘扬的本能。
松散的反面是紧张。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由于紧张而惨败的经历。
比如,考试的时候,全身肌肉僵直,心跳得好像无数个小炸弹在身体的深浅部位依次爆破。
手指发抖头冒虚汗,原本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改头换面潜藏起来,原本泾渭分明的答案变得似是而非,泥鳅一样滑走……面试的时候,
要么扭扭捏捏不够大方,无法表现自己的真实实力,要么口若悬河躁动不安,拿捏不准问题的实质,只得用不停的述说掩饰自己的紧张,适得其反……相信每个人都储存了一大堆这类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最危急的时刻能保持极端的放松,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
我们常说,某人胜就胜在心理上,或是说某人败就败在心理上。
这其中的差池不是指在理性上,而是这种心灵张弛的韧性上。
没事的时候看看烟灰吧。
他们曾经是火焰,燃烧过,沸腾过,但它们此刻安静了。
它们毫不张扬地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下一次的乘风而起,携带
着全部的能量,抵达阳光能到的任何地方。
[现代名家散文精选]
范文四:名家散文精选(二)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名家散文精选(二) 名家散文精选(二)
【2012,2013】
来源:耘斋博客
王干:大漠深处的知音
这是一个神秘的所在——一个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区域,神秘而恐怖的罗布泊,当年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的地方。居然让我读到了许多书籍——《战争与和平》《九三年》《双城记》《普希金诗选》……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当然,还有一本刊物——《小说选刊》。这样的欣喜和意外,让我感动得流泪。
从马兰基地出发,汽车在一望无际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穿行,在滚滚烟尘中颠簸、转弯,突然,前方一小片绿洲,我们精神为之一振。我们到了辛格尔哨所。辛格尔是蒙语,大约是阳刚和男性世界的意思。辛格尔是男性的世界,但也不乏柔情。迎接我们的首先是战士们从大漠里捡来的奇石和各种各样的胡杨树根做成的根雕——有的大鹏展翅,有的低吟沉思,有的五彩缤纷,有的苍劲有力。一个哨所如此具有艺术感,让人惊讶。
惊讶之后是感受神奇。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怎么也想不到在这戈壁千里的罗布泊大漠深处,竟然有这么一汪清泉,居然有这样的江南水乡的所在~哨所的西北角有两眼清泉,尝之,一泉水甜,一泉水咸,二泉近为咫尺。泉边,有一天然巨石镌刻“罗布泊第一泉”六个大字的大碑。再往前走,居然有一天然池塘,岸柳轻拂,游鱼可见,不几步,又有一条湖,看上去是个人工湖,湖水清可鉴人,几只鸭子嬉水,还有一架我儿时在家乡才可见到的水车。我惊呼神奇。
更神奇之处还在后面。哨所有一排房子,被分隔成生活室和学习室两个部分。在学习室,书柜中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在这些书籍中,我看到了《小说选刊》。看得出来,《小说选刊》颇受哨所战士的欢迎,虽然这里只有一个班的战士反复阅读,《小说选刊》的封面还是卷角了。在大漠深处,看不到电视,网络通不到,电台收不到,伴随这些战士的是书籍,是精神产品,是文学,帮助他们战胜孤寂,战胜寂寞。
回到马兰基地,我和一位在罗布泊基地工作了多年的杨军岭大校聊起来,他居然三十年一直订阅《小说选刊》,说起刊物来如数家珍。他说刊物原来没有插图,后来有插图,再后来变成彩色插图,刊物也变厚了,价格还便宜。他看得特别认真,说刊物选载作品,还帮作者修改。我说,你怎么知道这一点,他说,我先看原创的刊物,再看你们的选刊,有时发现小说读起来流畅快捷多了,一比较,是你们刊物做了改动。
我说,事实上,有的是编辑改的,有的则是请作者自己改的。《小说选刊》办刊认真。我在刊物工作多年,原创刊物和选载类刊物都工作过。一般来说,刊物原则上不改动作者稿件,编辑的时候也就是改改错别字。有时候看到一些文字虽然立意文采都不错,但废话太多,也是恨铁不成钢。《小说选刊》为了好中选好,优中选优,让读者品尝更好的精神食粮,对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常识性的错误进行改动,有时对篇幅也略作删减。没想到我们的辛劳在大漠深处,得到了赞赏。
杨军岭说,在大漠里工作生活,物质的匮乏固然难受,精神上的匮乏比沙漠戈壁还要让人绝望,文化产品就是滋润心灵的甘泉。
晚上,在基地文化站,杨军岭让我为他题字,我想也没想,就写了一个字:泉。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他很喜欢,认为我写了一晚上,最好的就是这个“泉”。
王开林:清华四导师冠绝一时
清华国学研究院创办于1925年初春,由吴宓出面组织,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应聘为导师,李济应聘为特别讲师(其后还有马衡、林宰平加入)。六人当中最年长的是梁启超,五十二岁;最年轻的是李济,二十九岁;再看其他人,王国维四十八岁,陈寅恪三十五岁,赵元任三十三岁,吴宓三十一岁。这些国学大师个个正值盛年。
清华国学研究院规模不大,活力却十分充沛。四位导师冠绝一时,王国维的甲骨文考证,梁启超的清代思想史、学术史,陈寅恪的中古史,赵元任的语言学,在当时均属不二之选。
王国维第一个告别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7年6月2日,端午节前两天,王国维投颐和园昆明湖自杀,留下遗书一封。“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遗书中的这十六个字颇费猜详。殉清乎,尸谏乎,因家变而死乎,悲观厌世乎,为求“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而死乎,数说并存,群疑莫解。在那个年代,学者看不到精神出路,因此自寻短见,王国维固然是最突出的代表,但并非第一人,梁漱溟的父亲梁济便曾抢先数步,于1918年11月14日投北京积水潭自尽。
梁启超是学者,是报人,是作家,是政治家,他身上附丽的色彩十分驳杂。梁启超那支常带感情的魔笔启发过两三代人,他文思泉涌,不见枯涸,他理智风行,可化顽石。维新,保皇,排满,流质数变,最终拥护共和,“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昨日之我”,他与时俱进,自我更新,既是充满矛盾的人,又是解决矛盾的人。梁任公春风风人,化雨雨人,提携晚辈,尤其不遗余力。胡适称赞他为“可爱的长者”,徐志摩则以列于梁任公门墙之下为荣,都很能够说明问题。
陈寅恪的学问如何,吴宓与之交往半个世纪,最有发言权。在《空轩诗话》中,吴宓回忆自己与陈寅恪在哈佛大学的初次见面,这样写道:“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时阅十五六载,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人之同于吾言。”只要大傲哥钱钟书肯服气,这句话就能百分之百地成立。陈寅恪一生遭际悲辛,饱经忧患:祖父陈宝箴在湖南巡抚任上积极支持变法,百日维新失败后惨遭“革职,永不叙录”的严厉处分,这位四觉老人的自缢身亡也被坊间认定为慈禧太后的“密旨”所致;父亲陈三立愤于日寇侦伺,绝食而死;兄长陈衡恪因寒湿侵身,英年早逝;至交王国维投水自尽,幽明永隔;再加上他的眼疾、足疾,乱世的颠沛流离,以书易炭,怀璧获罪。陈寅恪在**时,助手被撤,牛奶被断,账户被封,高音喇叭架于户外,大字报贴于床头,一代大师遭此奇祸,令人欷歔。
四人中,赵元任的人生最为圆满,尽管他少年时期就痛失慈严,但后来的路走得一帆风顺,称他为“天生快活人”,是不会有错的。他中年出国,在美利坚多所高校任教,著作等身。这位语言学界公认的斫轮老手通晓十余种外国语言和三十多种中国方言,“赵先生永远不会错”,美国语言学界对他有如是之崇信。他能谱曲,能作方言旅行(相当于口技),能用一大堆同声同韵单音字创作幽默故事,可谓多才多艺。
算起来,除了陈寅恪与清华国学研究院相始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都是中途(或去世或出国)离开。“清华国学院只存在了四年,却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留下惊艳的一笔。前后招考录取七十四人,绝大多数人日后成为学界栋梁。”其中有王力、陆侃如、吴其昌、姜亮夫、谢国桢、杨鸿烈、高亨、刘节、蒋天枢,他们撑起了中国学术的一片蓝天。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为学者不可无师,除开误人子弟的那些不称职先生,凡是被称为良师、明师、导师的人,即为学术的传灯者,他们的精神世界值得后人探看,再探看。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七十四位门徒是幸运的,当年他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能够拜在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门下,哪怕只上过其中几堂课,也是超值的人生经历,何况他们亲承謦欬,少则半载,多则四年呢。
王安忆:路遥给一捆“路条”去陕北
黄土的儿子
去陕北是我难忘的经历。我手里捏着一捆路遥给我的“路条”,然后乘上风尘仆仆的班车,就这么上路了。那是在一九九〇年的初春,陕西电视台正在播放根据路遥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我们走到哪里都能听见人们在议论《平凡的世界》。每天吃过晚饭,播完新闻,毛阿敏演唱的主题歌响起,这时候,无论是县委书记、大学教师,还是工人、农民,全都放下手里的事情,坐到了电视机前。假如其时我们正在与某人说话,这人便会说:等一等,我要去看《平凡的世界》。去陕北的路线,是路遥为我们策划,他说你们先乘班车到黄陵,找到县委书记,然后他会送你们去延安,再到延安大学找到校长,他将安排你们去安塞、绥德、米脂,再北上榆林。他写好一封一封的信,让我收好,意思是有了这些信就不必发愁了。后来的事情证明果然如此。我们到了任何地方,只要出示路遥的信,便无一例外地受到热情的接待。除去从西安到黄陵这一段路程,我们再没有乘过班车,全是由路遥的朋友们用小车一站送一站,接力赛似的。他们说,我们不管你是谁,只知道是路遥的朋友,以后你们倘若写信来,只要写上路遥的朋友。他们中间大多是一些基层的干部,与文学无关,对于他们来说,全世界的作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路遥。他们是以那种骄傲又挚爱的口吻说:我们的路遥。
路遥谈黄土高坡流眼泪
我去陕北,是和我的好朋友,上海一家杂志社的记者林华同行。像我们这些城市里生、城市里长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再造的世界,我们与自然已经很隔膜,书本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特别善于从理论上去了解生活和对待生活,我们把生活也看成是书本那样的再造的自然。这其实使我们损失了许多,这损失主要在于和自然的情感。我们总是通过媒介去和自然发生关系,城市里到处是这一类的媒介,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媒介。我们的情感渐渐地变成一种形式,它来源于我们的理性认识,而不是感受。我们的头脑还不错,心却渐渐麻木。当我们闻说陕北的贫困闭塞之时,就对路遥提出这样一个科学大胆的建议,为什么不把人们从黄土高坡迁徙出去,这话其实是刺伤了路遥的心,他呈现短暂的一怔,然后脸上露出温和宽容的微笑,他说:这怎么可以,我们对这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这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
后来我们亲眼目睹了崖上的桃花,它总是孤零零的一棵,枝条疏朗,那点点粉红几乎要被汹涌澎湃的黄土颜色淹没。黄土上的天空是格外的蓝,似乎专为了照耀这黄土,使这荒凉更加触目惊心。我不明白在这样荒凉苍茫的土地上,为何能迸发出如此娇嫩的粉红桃花。它好像是抽空了生命中所有纯洁如处子的情感,用尽全力,开放了花朵。如果没有路遥的提示,我们不会注意到它,它从黄土与蓝天的浓郁背景上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而它是路遥眼中永远伤及心肺的景色。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路遥像听话的好学生一样接受“算命”
我们去到陕西的日子,还是作协里兴起“算命”热潮的日子。这一种热闹景象之下总有那么一股颓唐之气,这是一个令人深感茫然的年头。新时期文学走过最初的蓬勃的道路,来到前不见去路,后不见来路的叫人困惑的中途。我们以真挚单纯的情感为动力的文学的童年时期已经过去,我们有一种感情抽空、精疲力竭的感觉。这又是一个八方来风的时期,世界文学艺术的各种潮流与思想扑面而来,干扰着我们的判断力,平添一股怀疑的空气。陕西作协的“算命”热潮,其实是这个时期整个文学的一个心灵景象。如陕西这样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地方,算命的方式形形种种,连《易经》这种高深的玄学,都为一般人所普遍掌握,令我们目不暇接。不得已我们也只得亮出一招两招,来与他们抵挡一阵。我们的算命方式带有洋务派的面目,据称来自弗洛伊德,其实是一种心理测验。我们让被测算的对方迅速报出一只动物,然后报出由此动物所想起的形容词,报完一只动物,再报一只,一直报到三只为止。我们说,第一只动物的形容词是你对自己的描绘;第二只动物的则是别人对你的描绘;第三只却是实际上的你自己。我看出路遥接受这测试是出于不使我们扫兴,带有捧场的意思。
他脸上带着温和宽容的微笑,像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一一回答我们的提问,然后耐心地等待我们破译。当我们说到第三个动物的形容词其实意味着实际上的自己的时候,路遥不由“哦”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消失,眼神变得严肃了。我记得路遥第三个想到的动物是牛,他形容牛用了沉重、辛劳一类的字眼。这游戏中还有一个问题,涉及到对死亡的态度,我已经忘了路遥的回答。这时候,我们谁也不曾想到,这个问题会真的降临到我们面前。
在陕西听人算命描绘前程
有一日,我们在当时的《延河》主编白描家,做着另一种算命的玩意儿。推门进来一个人,瘦长的个子,背着手,背微驼,他说:哟,来客人了,就走到我们跟前。他就是邹志安。他是作协院里众多“神算”中的“神算”。白描见他来,便谦恭地让出位置,让他来解释我们的命。我们的命是像拆字又像破译密码一样从一本书上抄写下来。邹志安是一副当然权威的样子,一字一句地描绘着我们的前程。算罢,他对我说:你的额头长得好,你的好运全在这额角上了。他又详细分析了一下这额角的位置,意思是如果失之分毫便差之千里。
邹志安给我一个乡间知士的印象,他是那种含而不露的智慧,他心里一切明白如镜,面上却一派憨拙。第二天早晨,邹志安到招待所来敲我的门,说要请我们去吃羊肉泡馍。坐在小吃铺里,我们瞎聊天,问他:“您几岁了,”我们上海人问人岁数,无论对方长幼都问“几岁”,显得很不严格,也不规矩。听了我们的问题,邹志安并不作纠正,很恳切地说:“我三岁。”紧接着,我们又一次出语惊人,我们说:“您五十了吧,”他谦和地微笑道:“快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其实是六六届高中生,这年四十三岁。他说他当年去上海串连的情景,一下火车就生病送进医院,他至今还记得护士为他量体温时的那句上海话,模仿得惟妙惟肖:三十九度三~对上海的又一个深刻印象是面包。串连站发面包时,他用裤子扎了裤口去装,装了整整一裤子。他以调侃的口吻说这些,这场面有一种叫人难过的地方,即便是轻浮如我们也笑不出来了。他的超过实际年龄的苍老也叫我们沉重,可那时候我们并没想到死亡会来临。吃完羊肉泡馍,他和我一同慢慢走回作协院子。他背着手,就像一个老农。这时太阳升起了,照进院子,照在他脸上,他微微眯缝起双眼。这一个场景一直在我眼前,有一种无声无息的哀伤在冉冉升起。他走在被院墙隔成的阳光的格子里,有一点茫然似的。他与我道了别,又原地站了一会儿,才向他住的那幢楼走去。后来,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我就老想起他站在院子的阳光方格里的情景,这给我一种竭尽全力的印象。是的,竭尽全力。
路遥还来不及老 便走了
我们临走的那天晚上,路遥发火了。那是在西影厂食堂里,莫伸请客,也算为我们辞行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的意思。饭桌上,不知怎么说起某些前辈经历一生沉浮,到末了却还放不下名与利这两件东西,为他们深表遗憾。说到此时,桌上有一位朋友,指着路遥、莫伸和我这些所谓青年作家说道,你们先别说这些话,到时候,你们也会变成这样,这是自然规律,谁也过不去。我和莫伸听了这话,虽有异议却还能保持沉着应对的态度,不料路遥却陡地站了起来,说道:不,你说得不对,人和人不一样~那位朋友却坚执不移,连声说:就是这样的~路遥再一次对他说:人和人不一样。可他不听路遥说,路遥便去扯他的袖子,一定要他听,他说:人和人不一样,我小时候没穿过裤子,这怎么一样,那朋友就是不听路遥的,只是说:走着瞧吧~这一回,路遥是真的动怒了,他恨不能立刻就证明自己,可是语言显得那么乏力。这是我惟一一次听路遥大声说话,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一句类似戏言的假设为什么会伤了路遥的心,他竟会如此激动,而他那句“我小时候没穿过裤子”的似乎有些词不达意的辩白却叫我一直心痛着。在后来的日子,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路遥无法向人们证明这一点了。路遥无法从容走完人生,向人们证明这一点了。他还来不及老,便走了。
路遥病重时心有不甘流过泪
据说路遥和邹志安在病重时节都流过泪,表示出不甘心的意思,这真是叫人痛断肠了。他们都是在四十不惑的日子里辞世,远没抵达知天命的年岁。不惑其实是最叫人痛惜的,一切都已明澈如水,什么都骗不了他们。是他们智慧最清明的时候,是他们生命力最富理性的时候,他们正走向通达最深哲理的路途中,走过去,便是真谛。而他们却中途夭折,这带有一种强夺的意味,一种生剥活扯的意味。
我永远忘不了我们行走在黄土沟壑,就像行走在地的裂缝,崖上的桃花在遥远的天空映衬下疏淡的花枝,路遥的心是如何地被激荡了。我想他其实从来不是在稿纸的格子里写字,而是在黄土上,用他的心血。我想用文学这两个字去命名他的劳动是太过轻佻了,那其实是如同“人生”一样艰辛的跋涉。据说,邹志安在临终的日子里,曾经说过,文学这东西对于我,已经是个怪物了。我想他这话实在说得对极了,也伤心极了,这句话其实道出了文学的虚假的真谛。人生是这样沉重压顶,白纸黑字算得上什么,路遥和邹志安相继去世,给文学染上一层哀绝之色。生命就像是一场阻击战,先是祖一辈的倒下,然后是父一辈倒下,现在,兄长一辈的也开始倒下了。我们越来越失去掩护,面对着自然残酷的真相。有人已经呕尽心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做游戏,其实这世界原是由荒瘠的黄土凝成,绿地只是表面的装饰。这个世界上装饰是越来越多,将真相深深掩盖。其实,破开绿地,底下是黄土;风刮起黄土,底下还是黄土。路遥,我们是黄土的孩子。(1993年3月27日上海)
王跃文:母亲的故事
说一个故事吧,就是我父亲第一次挨批斗的事,前面也提到过。那一天,妈妈扛了一条高高的长凳,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去大队部开会。大队部就是王家宗祠,有戏台、看台和天井。妈妈把凳子摆在天井最中间,我们娘儿几个并排坐着,很显眼。一会儿,二十几个男男女女,低着头,被人吆喝着,从祠堂外面进来,站在我们面前。他们就是村里的地、富、反、坏、右,就是当时说的五类分子。我一眼就看见了我的爸爸,头埋得很低,双手笔直地垂着。我怯生生地望望妈妈,却见妈妈并不看爸爸,似乎漠然地昂着头,望着戏台。戏台是大会的主席台,好些人在上面来来回回地跑,忙得不可开交。
戏台上面的人来回跑得差不多了,就见几个人在台后的凳子上坐了下来。整个祠堂立即鸦雀无声。突然,有人走到台前,厉声叫道:把右派分子某某某带上台来~只见台下两个男子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冲向我爸爸,抓住我爸爸的双手,往后使劲一扭。我爸爸的头被压得更低了,腰弯成了虾米。两个男子扭着我爸爸,飞快地往戏台上推。我前面说过,木板楼梯很陡,我很担心爸爸的脚没那么快,会被折断。转眼间,爸爸就被揪到了戏台中间站着。人未站稳,爸爸又被他们踢了一脚,应声跪在地上。这时又有人飞跑着递了棕绳子来,爸爸便被五花大绑起来。这边两个人在忙着捆绑我爸爸,另一个人就在一旁高呼打倒右派分子。台下的人便齐声响应。妈妈也同人们一道振臂高呼。我们兄妹几个也举手高呼口号,这是妈妈早就交代过的。我后来一直记得,妈妈也经常提及,捆绑我爸爸的是一根新棕绳,僵硬而粗糙,将手腕捆出了深深的血痕。我妈妈一直对那根新棕绳子耿耿于怀。批斗会正式开始。有人拿着一沓稿子,历数我爸爸的累累罪行。批斗会不断让愤怒的打倒声冲断。戏台后面坐着的一个男子,戴着眼镜,总是站起来,指着我爸爸叫喊,说右派分子,你要老老实实向群众认罪。突然,我妈妈站了起来,冲着那个戴眼镜的人喊道:你是右派分子的老同事,最清楚他的罪行。你干脆等别人批斗完了再上来揭发,别影响了会议秩序~那个人是爸爸在县里工作时的同事,他望了我妈妈一眼,悻悻然坐了下来,再也不叫喊了。妈妈说完,悄悄离开会场。
过了会儿,妈妈提着一个竹篓子回来了,径直上了戏台。全场人目瞪口呆,不知我妈妈要干什么。妈妈往爸爸身边一站,指着爸爸厉声呵斥道:右派分子你听着~**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你饭也不肯吃,想自绝于人民,你先老老实实吃了饭,再来老老实实认罪~妈妈说着,就揭开竹篓,端了一碗饭出来。
谁敢违背**指示,马上有人上来替爸爸松了绑。于是台上台下几百号人眼睁睁望着我爸爸吃饭。我猜想这种场面,哪里也看不到,尽管当时的中国非常荒唐。台上有人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妈妈明明听见有人在一旁叽里咕噜,却有意高声喊道:右派分子你慢点吃,别噎死了~碗底还埋着两个荷包蛋哩~
爸爸吃完了饭,嘴巴一揩,双手往后一背任人绑了,批斗会继续开始。妈妈后来告诉我说:碗里哪里有荷包蛋,我是故意气他们的~
那是父亲第一次上台挨批斗,回家之后气呼呼地坐着。妈妈躲进灶屋洗脸,拿毛巾不停在擦眼睛。妈妈其实是在哭,她不想让父亲看见她的泪水。妈妈洗了老半天的脸,笑眯眯地出来说:你今天吃苦了。听说喝酒可以活血疗伤,我俩今天喝几杯酒吧。妈妈炒了几个菜,陪着爸爸喝酒。那是妈妈这辈子第一次喝酒。
妈妈是个豁达的人,过去的这些苦难,如今都是她嘴里的笑谈。二十多年之后,爸爸恢复了工作。有一天,当年在台上叫喊的我爸爸那个老同事碰见我妈妈,老远就打招呼说:老大姐,怎么理都不理我呀,我妈妈哈哈一笑,说:哦哦,我没看见您这位大领导啊~我们家吃了二十几年苦,油都没有吃的,眼睛不亮,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啊~那个人也哈哈大笑,说:老大姐,我就怕您这张嘴巴啊~
王剑冰:茶品
一
茶字的构造如此之美,看着这个字就让人生发想象。人和草和树在一起,就是茶。
看古人茶字的书法,那就像一个衣袂飘飘的少女。
茶,叫着的时候,就有一种感情出口了。
茶香缭绕,那种清幽的气息弥漫了整个世界。
泡茶的过程是美妙的过程,水的如瀑的倾泻,茶的随性曼舞,知音一般的和谐与激荡。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茶只有在这时才一展美姿,将多时裹藏的自身点点打开,茶的舞不是痛苦的舞,是痛快淋漓的舞,那或许叫情不自禁,或许叫形骸放浪。雨舒云卷,风披雾腾,茶将自己变成了真正的茶。而水也随着茶一并舒展,一道释放,因美妙而改变了自身,成一杯清雅而又浓烈的醉。
茶真的是会醉人的,茶的醉和酒的醉不同,酒的醉是糊涂、痛苦、顽劣,茶的醉是清醒、愉悦、雅兴。
二
茶,同陶瓷一样,成了东方中国的名片。只不过,陶瓷是凭的硬功夫,茶凭的是软实力。两种都征服了世界。有谁能这么将几许青叶一杯淡水弄成一种优雅,一种境界,
岁月留下了专门通向西方的茶马古道,在虎跳峡高高的山崖上,尚有着深深的马蹄印记,铃铛的响声嵌入了山石。能够想象得到,当中国这种神奇的叶片泛出一股馥郁时,西方人的大鼻头会是怎样地翕动,
曾看到一个资料,茶在北方发音就是CHA,南方发音为TEE。经中国传入的渠道不同,一些国家的叫法也不同,日本是CHA,俄罗斯叫CHAI;德国叫TEE,英国是TEA。当外国人喊着TEA、TEA的时候,那可是中国的发音呢。
1745年,航海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当时最大的商船哥德堡号在临近瑞典的港口触礁沉没,船上装有从中国进口的货物700吨,其中光茶叶就有370吨,可见当时老外对茶叶的着迷。200多年后的1987年,瑞典人组织力量对沉船进行了打捞,300多吨茶叶全被打捞出水,由于密封包装及海底泥沙的覆盖而没有氧化,一部分茶叶竟然还可以饮用,其中有30吨进行了拍卖。这种神奇之物,如何不让世界为之惊叹。
清明前后,茶林里就有了采茶姑娘的身影,那时的茶山就成了一道风景。平日里不常见的最好的妹子都聚集到了一处,随你近前去看。姑娘们依旧穿着民族服装,蓝红相间的服饰与绿色的茶林相映成趣。还会有歌声传来,那样旖旎婉转。
这个时节,也就是谈情说爱的时节。太阳临下山时,情歌就会这里那里飞出,有心的采茶妹子,会在归家的路上随着那欣赏的人钻进密密的林子。
三
中国有《诗经》,还有《茶经》,作《茶经》的人名叫陆羽,陆羽就像茶的名字。茶中亚圣卢仝,自号玉川子,玉川子也会让人想成茶的品号。
茶在中国多处盛产。庐山上多雾,茶在雾中长,名字就叫云雾茶。沏的时候,会觉得遂而有云雾腾起。君山茶只产在洞庭湖中的一个岛,岛不大,产茶的地方也就是不大的一片,起的名字却大气,而且还是贡品。
有茶叫蝉翼,意其精薄,水下舒展起来,是否也像蝉翼一样翩跹呢。有茶叫雀舌,好小好小的感觉,翻飞杯中,似乎鸟雀声也随之而来。有茶叫月团,团团的月一样的美好,有月亮的晚间,沏上一杯月团,就有了祥和的意境。更有一些春气盎然的名字:芳蕊、碧绿、玉露、春芽。还有如女子样的,奇兰、叶青、茱萸、碧云……
茶,泥土中生,泥土中长,经过水的浸泡复归为泥土。
茶,没有酒之烈,没有糖之甘,没有药之苦,只为平和、安详、纯然。
人生如茶,品茶亦是品人生,反过来说,茶亦如人生,茶也有情,经过采摘熏炒烹煮翻晾包装,茶就像等人一样等待着知己。
一个朋友发来短信:能否茶舍小聚,看叶的翔舞,听水的清音。
光看这样的语词就让人迷醉了。
王剑冰:大宋钧瓷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一
清明上河园里有一家店铺,名字叫的气派:大宋官窑。似乎里面展示的都是北宋皇家的窑瓷。门脸上一幅对联是:青琼紫玉鳝红奇,丽质纹衣麟釉俏。真个就将大宋钧瓷的特点说个明了。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位居“五大名瓷”之首。其名贵在于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更主要的是,釉色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描绘。海棠红、梅子青、茄皮紫、天云蓝等色彩大气而夸张,令人想象无穷。宋徽宗时钧瓷是御用珍品,封为“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三十六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甚为稀少。虽世界著名博物馆有收藏,但为数寥寥。“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即从此出。到了后来,即使钧瓷在民间流传,也都是至上宝物。所谓“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
那时的官窑是个神圣的场所,皇上要指派专人负责督造。离开封不远的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四十余处,大多集中在神垕镇大刘山下。神垕有秉乘天地之灵气的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土质,又有含自然精华的颖河水,所以构成了生产钧瓷的天然要件。
作为最本质的泥土,经过多少次摔打,成型,上秞,从一千多度高温烧烤,慢慢降至几十度的低温冷却,就窑变成一个全新的形象。当时在窑上干活的是十分牛气的,先期工作做得再好,也还是要看烧窑这最后一关。烧窑师傅也不是神人,他也不知道会烧成什么样子。气氛、温度的波动会使窑内不同区域的产品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没有谁能掌握一件瓷器的命运,完全靠它自身对火的感应。因此说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一出来也许它奇丑无比,也许它亮丽异常。烧制过程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产品会报废掉,一件钧瓷在精挑细选中脱颖而出,那即如皇宫选秀。
烧窑用柴,后来也用过煤。老师傅还是讲究用柴。柴窑烧出的釉色渗化自然。柴硬、柴软都有说头,起火、灭火也有讲究。就此窑温还是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钧瓷釉彩的成色。像有人所赞“出窑一幅无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的,都是百千里挑出来的。
当时的神垕镇,周围都是围绕着官窑生存的。起土的,运瓷的,开脚店的,做买卖的,各行各业。还有专门砍柴的,那时树多,只要掏力,不愁没饭吃。通往神垕的路上,多的是担着花柴的挑子。人们说,在神垕,再不济去砍柴,实在懒得不行才讨饭。
二
钧瓷在复杂的窑变之后,似乎还没有达到至善至美,要再经过一次开片。
我带着一件钧瓷回家,头一天不知道那细微的开片声,竟然美丽地响了一夜。它从炉中一诞生,就赋予了灵动的生命啊。等我知道了这个奇妙的事情,半天没有说出话来。白天听不到它的动静,带有某种神秘的焦虑,还有不可名状的情感,等待晚间那个时刻的到来。
我像一个偷窥者,屏气静心,瞄着小桌上的瓷瓶。不大明亮的月光透进窗子,我看不大清楚它的模样,它只有一个腰身婀娜的暗影。我不能到达它的内部,不知它有着怎样的内质,但我似乎觉得它是有情感的。
我真的听到了那美妙的声响。像庄稼拔节的声音,呲呲恰恰,噼噼叮叮,它似乎在悄悄蜕变,或轻轻吟唱。不知它有没有疼痛。我不忍开灯,怕影响了它。童话里有个蜕变的美丽姑娘,换装时不能被人看见,一旦让人看见,就变不回原来的自己。天亮以后我看见钧瓷上出现了纵横交错的不规则冰裂纹路。有人告诉我,这种纹路,还会在无数次的开片之后变得斑斓异常。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据说宋徽宗也曾看到钧瓷开片,他一时兴起,给那些纹路起了“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百极碎”等好多的名字。有人说,一件钧瓷,开片的生命有六十年之久。一个人从小到老的过程,它全经过了。那样说来,宋徽宗没有看到一件瓷瓶开片的全过程。他自己将一件大宋瓷器打碎了。
我曾经不经意间打破了一件瓷瓶,瓷瓶上插着干花。我手里的东西挂住了干花,干花带翻了瓷瓶。一刹那间,我以为会如银瓶乍迸,然而我却没有听到那声脆响,它只是发出了一声疼痛的低吟。此后很长时间,我都不忍想到那个场景。
又一件瓷瓶伴在了我的床头,自此后,我不再寂寞。
王剑冰:明湖春柳
济南多泉,济南人就像生活在泉上,随便哪里挖一下,就会冒出一股来。此话不夸张,看看老府志,都能看到这样的记载。泉多出水,水聚成湖,最有名的湖是大明湖。清洌的泉水汇流在一起,水的明,天的明,明前一个“大”,可谓到了极点。还没见湖,眼前就一片浩淼澄碧的景象了。
何况还有转湖一圈柳呢~柳喜水,所以济南多柳。“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那是当年历下古城的风姿。柳也就成为济南的市树。市树在大明湖最鲜明,堤柳夹岸,就像亮眼一圈茸茸的睫毛。济南人爱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是千佛山,远远地成了湖的映衬。湖与山本就是相合相照的两物,造物主又那般巧妙地将“大明”和“千佛”安排在了济南,济南有福。
早上来时,大明湖一片迷蒙,像缭乱的炊烟,人说那就是春气。深吸一口,那气息瞬间就把肺叶淘洗一遍,清爽得想喊。还真有人喊,只一嗓子,就将大明湖的早晨喊开了。水升腾着烟,烟袅绕着柳,柳撩拨着水。辨不明那色彩到底是青灰、淡蓝还是浅绿。阳光从云层里放射出来,将云雾穿透成一个邃洞,而后又穿透成一个邃洞。雾气弥散,照在柳上,柳瞬间成了闪电,爆裂出不同的形与势。
在这样的环境里走,会觉得有时这棵柳揽了那棵柳在耳语,忽而笑得腰弯了几弯,逗引得其他柳也跟着笑。但你听不见她们的笑,那些笑落进水里,被鱼儿啄走了。
有时你正走着,被谁轻抚了一下肩膀,是那种秀手轻垂的感觉。生疏地方,哪里来的艳遇,却是柳,待你回头,身子一扭又跑了。由此给你带来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柳,自古以来就是有性情的。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缠绵于诗,缱绻于文,将她当作感情的化身。
我一直以为柳是一位弱女子,却不知她能承受到季节的最后阶段。真的,待其他树上的叶子落完之后,你再去看柳,远远的柳还是散着一头浓密的长发,在那里迎风,任雪花飘舞。雪反倒像柳绵,我闻到了洋溢着的清气。
一个女孩在前面走,长发同柳融在一起,渐渐地,已分不清发丝柳丝。或也是这样的春天,另一个小女孩从柳絮泉走来,沿着熟悉的小路一直向前。湖畔的柳丝正拂出如花的絮,她轻轻踩过,把眼光放开,这时她看到了大明湖的全景。小女孩转过身的时候,后人说,她就是婉约词宗李清照。李清照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或许她会经常走到湖边来,明湖春柳,或许也滋养了她的性情和诗风。
在她的身后走来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情怀激烈的辛弃疾。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因而他眼中的湖光山色另有不同,心中翻涌着两种波澜,一种是对大好风光的赞叹,一种是对失去山河的悲愤。所以他有“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词句。辛弃疾终在二十一岁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召起两千人仗剑举义。两个世上最著名的词人,竟然都得到了大明湖的滋润。
湖边的小路被柳扭得弯弯曲曲,柳叶一撇一捺地书写着清明。隐约中看到了铁公祠,那是纪念与济南城共存亡的铁铉的,也见了大明湖的胸襟和情义。
一只鸥鸟在水面划,像快要掉落的风筝,一忽儿又拉起了。我一整天都在大明湖徜徉,一会儿坐船,一会儿上到岸上。柳的颜色已不是早晨来时的颜色,她像换装一样,一忽儿葱黄一忽儿红绿,上边缀了些湖光云影,或朝霞晚艳,还有拥拥攘攘的樱花。那美景已存在多年,但又似乎特意给我预备,等我来慢慢消受。
时光又似倒流回去。这年夏天,历下来了一位客人,李北海自然要在风景如画的海右亭宴客。这位客人不一般,于是就有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宴饮必有好酒,诗中也就带了酒,酒飘散在柳上,现在还有那种酒香。
当然,这里不仅是杜甫来过,李白、苏轼、曾巩都领略过她的风姿。曾巩还做过济南的知州,出于对大明湖的喜爱,他亦如苏轼对待西湖,亲自勾画改造过大明湖。还有元好问,来了就不想走了:“羡杀济南山水好”、“有心长做济南人”。既然杜甫说过了济南名士多的话,真就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生长,在这里留住。不沾什么边的,也要来走一走,到历下亭坐一坐。你看,乾隆饶有兴致地题写了“历下亭”的牌匾。刘鹗呢,通过“老残”留下了一篇不错的游记。郭沫若来得算是较晚的了,他有一副对联挂在亭廊上:杨柳春风万方乐极,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树影在天上素描着,暗红色的光晕了一圈淡紫。风一吹,画布动起来。天渐渐晚了,湖水泛着暧昧的光,偶尔一条鱼蹿上来,那光瞬间化成了一圈圈的涟漪。
沿着湖快走出去的时候,一排柳歪着扭着的浸在水里,像是一群撩起裙裾、仍在梳洗的少女。真的就有了唧唧咯咯的笑,在哪棵树下传来,倒是看不大清楚了。
王剑冰:拜谒三苏园
天要黑了,我才赶来,我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气。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我要去的三苏园。
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只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
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有人问起“三苏”,立马热情相迎,招呼让座。 300个茶
三苏园好大好空旷。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那首词旁白出来,悠远的声音,满园轰然。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奇的境界,没有阴森感,倒是荡漾着一种激扬豪放的气息。
三座坟前各有一石头供台,香炉香壶,仅此而已。先葬的是苏轼,过后苏辙怕哥寂寞,从葬而来,再过后,父亲苏洵从老家以衣冠的名义来陪伴两个儿子。这样,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就聚成了大宋历史的一朵莲,同一座山汇成胜景无限。没有什么陪葬物,陪葬他们的,只有诗词文章。再就是不断有人来焚香,香烟袅袅,似一些话语,絮絮叨叨。有人会抓一把土去,觉得那土里有文气,使得坟永远不大。来的人都说,这样好,这样更显得近乎,生前不图地位显赫,死后更不图什么。
这里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你把朝云葬在了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那里,湖边她的墓已经颓废不堪,我献上了一束新采的鲜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文章诗词书画,无不在磨难中完美,茶道也有研究,并得个美食家的美名。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你任性逍遥,随缘旷达,名纵千古,一身可爱。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久久站立的时候,就觉得看到了一个须发飘逸的形象。
园子里的树也怪,棵棵西南斜,都是眉县方向。山风来袭,飒飒如雨。柏叶落了一层,下面有小芽拱出,承接一隙夕辉。继而发现,圪结草、星星棵、刺刺芽、曲曲菜,长得到处都是,喇叭花在墙头上爬,蒲公英在夕辉里飘。它们从“三苏”来的时候就来陪伴,时间比那些树还老。
旁边有三苏祠,连着前面的广庆寺,元代的三苏塑像和残碑断刻,说明“三苏”葬后不久即行修建。古柏森森,庙宇幢幢,大片竹林,斑驳成一片词韵。还有梅园,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都是“三苏”的喜欢。
不远有村,名苏坟村。“**”时为保护三苏祠,村人将其作了学堂,牌匾用泥巴糊起来。这里不是“三苏”的老家,但他们喜欢“三苏”,崇敬“三苏”,把“三苏”当作自己的乡人,没事就到坟上看看,添添土,拉拉话。
三苏园构筑了郏县一景,凡来的人,无不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
郏县境内有仰韶、龙山、裴李岗文化遗存,“三苏”的到来,又增添其文化风韵。兴文重教,文庙修得全国扬名,文庙边上的街道叫麟鳞街、柏树行街,透显着大气与沧桑。
近处有一条水,水叫蓝河。蓝河上有桥,就叫蓝桥。蓝河入汝河,再入淮河,《水经注》有记载。冢头曾是百里闻名的大码头,周围一片繁华,赶考的从这里下船,经商的在这里上岸。苏轼当年,一定走过这条很像江南的水道。后来有纪晓岚走过,惊叹不已。那水清澈而宽阔,大小船只来来往往,男人女人挤挤拥拥,不知发生多少故事,或也有“魂断蓝桥”的传奇吧。此地有好水,还有好泉,正合苏轼烹茶“精品厌凡泉”的要求,难怪人们爱饮茶。
一些村子围在三苏园的周围,村名好听的像词牌:雨霖头、竹园寨、龙头槐、马头王。其中一个临沣寨,不过600人的村子,却留有很多明清建筑,红石砌就的城墙蜿蜒高耸,两道城河使得村子多少年不受匪患骚扰。
“三苏”来后900年里,一批批的人在这片广阔天地汲取养分,很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这一切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条脉系在暗暗涌动。
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低徊,群峰如屏。“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
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
吃杯茶,吃杯茶吧——
王剑冰:三月初三拜轩辕黄帝的传说
一
春天里,到处开着鲜花,芬芳在清明的空气里飘散。通往新郑的道路两旁就挤满了红红黄黄的桃花、枣花、油菜花,鲜花的中间,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黄帝故里,人头攒动,香烟缭绕,一个小女孩问奶奶,俺们给谁烧香,奶奶说,给祖先。女孩说,谁是俺们的祖先,奶奶说,黄帝。女孩重复着奶奶的话,黄帝,他们都是给黄帝烧香吗,奶奶说,是啊,都是在给黄帝烧香。
从烧香的地方往前走,那里正在举行拜祖大典。来自全国、全世界的华人代表聚集在这里,礼炮轰鸣,乐曲悠升,颂歌高唱,施拜行礼,天地动容。
天边出现一道彩虹,小女孩喊起来,奶奶,彩虹~大家顺着喊声看去,中原大地上,真的出现了一道七彩的虹练,像一条祥龙。台湾来的连战也兴奋不已,说,祥瑞之兆啊~
“三月三,拜轩辕”。春秋时期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官方主拜,乱世民间自办。每年三月初三在新郑公拜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典。
儿时以为中华始祖叫的是皇帝,皇上的皇,后来知道是黄色的黄,猛一惊奇,这名字更好啊。黄帝站在黄土之上称王,黄土是中原特有,黄帝是中华特有。从此黄皮肤黄种人世代繁衍,延绵不断。中国出现文字之前,黄帝就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有说公元前2697年是黄帝的出生日,也有说那年黄帝二十岁,做了有熊国的国君。有熊就是新郑。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史记》中记载,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15岁已经无所不通。司马迁距离黄帝时期还有着很长的距离,他从传说及想象的路上走来。黄帝被称为轩辕,古书上说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发明了一种战法。战时将士站在战车上,休战将居中,士阵列,中间一个出口。也有说黄帝居轩辕之丘,故得姓轩辕,还有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故谓轩辕。不管哪一种传说,我都信,都属于我们民族的特征。
我们的始祖还被传在了泰山之巅,在上面指挥大军作战,目的是统一河山,制止纷乱。泰山之巍之稳,是那般有象征意义。传说黄帝还是上古名医,作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也要托黄帝之名,只有黄帝才能达其高度和流传的广度。去洛阳总能听到河图洛书,表明天下安宁、大祥征兆的河图洛书的出现那么神奇,黄帝与天老游于河洛,先是三天大雾,后,又七日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
二
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原始农业进入到高度繁荣阶段。《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黄帝的功绩之一是“艺五种”。“五种”就是黍、稷、菽、麦、稻。皇帝还掌握了平原农业的许多特点,《路史?疏仡纪?黄帝》说“岁时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风雨时节,而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黄帝已经认识到挖掘土地的潜力,广耕耘,勤播种。黄帝在管理土地的制度上也有创新,黄帝之前,田地耕作混乱,黄帝以步丈亩,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并穿土凿井。这就是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的井田制。此外,黄帝还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菜蔬,饲养兽禽。
这个时节走来一个女子。河边生长着翠绿的野桑,女子看到一棵棵树上都有白色的果实,摘下来里面一条晶莹小虫在吐丝。这就是最早发现桑蚕的嫘祖。自从嫘祖发现桑蚕并且学会了缫丝织锦,人类有了自己的衣服。嫘祖是黄帝的元妃,黄帝把嫘祖的才能推而广之。
黄帝的背后,还有一个女人嫫母,史上一提美女就会举出一堆的名字,而丑女的代指就是嫫母。那么有名的黄帝,身边怎么会有一个有名的丑女,这许正是黄帝的伟大之处,为制止抢婚习俗而引发的纷争,黄帝决定选娶贤淑温柔而相貌丑陋的嫫母作为第四位妻子。黄帝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黄帝不是做秀,娶了嫫母就喜欢嫫母,信任嫫母,把管理后宫的事情交给她,并授以方相氏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黄帝不止得益于两位女性,他还智慧地指使着有不同智慧的能人,如让羲和与常仪负责观测太阳月亮,臾区观测行星,伶伦创制律吕,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制作乐律和律历。黄帝还让伶伦和垂制造乐器,让仓颉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杵臼,夷牟和挥作弓矢,共鼓和货狄造舟。有了舟车可以远行,建造房屋以利居住,将华夏分为九州以便管理。这说明黄帝时期已经开始进入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征程。可以想见,明媚的阳光下,清广的田水边,一派三山五岭银锄落,笑语欢歌采桑忙的男耕女织景象。黄帝族经过夏、周两代与其他各族的冲突与融合,到战国时期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人民生活得以富足,国家疆域得以巩固。
三
秋雨中,我踏上陕西黄帝陵的台阶,和我随行的是一群年轻的中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是一帮子文字的精英。第一次拜谒高高的黄帝陵,原以为陵墓只是一个象征,当看到漫山遍野的已经老朽歪斜的苍天古树和一块块历代碑刻,才知晓那是天地认可的地方。桥山顶口立着“文武百官到此下马”的下马石,古代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陵前祭亭中一块高大石碑,上面原是**书写的“黄帝陵”,现在改成郭沫若的了。孙中山、**、**都表达过对轩辕黄帝的尊敬,历代皇帝也有到此祭拜的记载,宋、元、明、清还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
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七处,分布于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河南灵宝和陕西黄陵、河北涿鹿每年都有祭祖活动,甘肃天水有轩辕文化节。从古至今,所有华夏子孙都把黄帝当作华夏文明的始祖来敬仰。
队列展开,恭立肃正,一个女学生朗朗颂道: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我忽然感觉这颂词接续了新郑黄帝故里的声音:
华夏各族中原家乡和平天下国运兴昌
和睦百姓社稷安康同根同源龙族荣光
拜祖也好,祭祖也好,都是一个意思,都有一个共同的祈愿。
每年的拜祖和祭祖大典,越来越多的中华子孙归来,他们举着旗帜,拉着横幅,给各方人士递着他们的联络方式,表明着他们的真诚。他们感觉着,来了就是来到家了,拜了黄帝就是找到了真正的根源。
这是一个节日,把大家聚在了一起,认识的不认识的,老的少的,有着各种各样口音的,相拥相抱,泪眼朦胧。他们互赠礼物,互传文字,举办各种各样的研讨会、还乡会、茶话会,在会上朗诵自己的感怀,诉说自己的思念。他们来到黄河边,洛河、渭河边,登上嵩山、泰山、华山,他们激动啊,由黄帝创立的华夏之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之巅。颂歌飘绕,钟磬萦响。他们拉起手来,就像五大洲的中国人拉起手来,像一条根系,将炎黄子孙的血脉紧紧相连。
大风起兮云飞扬 吾土吾心吾欢畅
四海之内皆和谐 吾思吾梦吾向往……
王祥夫:富春山小记
到富春江边,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看看富春江两边的山色。先是白天坐车,外边正下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着雨,从车里所能看到的山上都是层层叠叠的树,既看不到“斧劈”,亦看不到“披麻”。到了晚上坐船再看,两边山色一如浓墨。第二天再去看富春山,满山的竹子和杂树让人觉得这里的绿真是好看,浓绿淡绿一层一层向天边推去,无处不是国画的意韵。朋友说若是有机会爬到山顶,从高处望望气韵独胜的富春山,也许差不多能让人领略一下黄公望笔下的意韵。
坐在山间亭子里,四处望望,真不知当年黄公望是怎样领略这一派大好山川的。富春山两岸的植被极好,让你根本看不到石头,即使上到山上,是否能看到《富春山居图》里的块块垒垒,也许你看到的依然只是各种的树和竹子。我们行走在竹林间,诗人立波说黄公望的筲箕泉到了,就在前边。我当下就痴住,感觉上是在朝圣了,路左手的下边,那一道溪水在乱石间奔跳,水真是清澈,溪水旁分明是一井,离井不远处是一亭,亭子看一眼便让人明白是现在的建筑,但我宁肯相信它就是当年黄公望的亭,也宁肯相信那是当年黄公望汲水煮茶的井。井很小,已被竹叶杂草拥塞,用竹棍探探,分明可以深下去。想象当年有人来这里探望黄公望,想象他们在筲箕泉边饮起茶来,饮茶间黄公望还把他尚未完成的《富春山居图》展开指指点点给朋友看,这么一想,眼前的景物顿时便活起来,中午不觉多喝了些杨梅烧酒。
想象中筲箕泉应该是小小的一掬,怎么会是井,井与溪水之间相隔最多一米,古人会这样凿井吗,会在溪水的旁边再开一井吗,我想那口所谓的井就应该是“筲箕泉”。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古典巨制,从小到大细细地临过几次,觉得《富春山居图》是写实,而不是四王的纸上山川笔墨符号。但如今要看富春山,我想也许还真要飞到天上去,航拍一样坐在飞机上朝下领略,领略这大好的——也许只能用国画来表现的山川胜景。
我甚至想,当地还真是应该开一个直升机航班,可以低低地飞,只为让天下人在天上看一下美丽的富春山。
王祥夫:台静农的梅花
和鲁迅有过交往而后来客死台湾的作家不止一位,而台静农就是其中的一个。
台静农的散文杂文十分好,没有一点点废话和矫情,且以写小说的方法描物状人,所以十分生动,台静农毕生只出版过薄薄一小本随笔集《龙坡杂文》,其中所收文章凡44篇,篇篇鲜活好看,写张大千的那篇题名为《伤逝》的文字可以说在众多关于张大千的文字里最好,写张大千在那里作画,许多人围着看,他照画不误,而且越画兴致越高,而且要边画边和客人做笑谈,丝毫不影响行笔着色,而且,在场每人得一幅。每当过生日,台静农家照例都要为张大千画一幅梅花以祝寿,张大千对台静农说,“你的梅花好啊~”即至后来我看画册,台静农的梅花果然不错,有骨格和风致在里边,圈圈点点中无俗尘气。台静农不单梅花好,字也写得好,而且好像是来者不拒,直到后来也烦了,写过一篇文字,里边说,“我是越写越烦~”到这地步,可见登门求字者有多少。中国作家就书法而言,是当代文学作家大不如现代文学时期,周氏兄弟两个,郁达夫和茅盾,再如冰心字都好,郭沫若的字我个人不喜欢,但也好。我读鲁迅日记,最喜欢读他的手稿本,小字写的笔画省略而能让人字字都认识,作为小楷,实属不易。
台静农的书法风范是不疾不徐,行书居多,至今我还没有见过他的草书。台静农先生的杂文中,让我最感动的是《辽东行》和《记银论一书》。《辽东行》从一块造像碑的发愿文说起,这铺造像主像已失,只存残座,座上存30多字的发愿文,我在我的散文集《杂七杂八》里已经提到过这个发愿文,发愿文很简单:“咸享无年四月八日弟子刘玄 母樊为夫征辽愿一切行人平安早得归过敬造弥陀像二铺”。《辽东行》这篇文章很短,内容却特别的丰富,从有唐一代的征辽,写到民间的“百姓困穷,财力俱竭”的种种苦难,再到民间的反战情绪——《无向辽东浪死歌》,特别感人的是文章从碑座发愿文说起,十分情深的“愿一切行人平安早得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归”,而真实的情况是许多人已浪死辽东,已白骨露于野。我读这篇文章中所录的“发愿文”,一次次领悟到什么是哀婉动人,这边在祝愿远行的人回来,而那边征辽东的战士们却早已可能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的区别只是不是无定河而已。“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无定河”改做“辽河”也许恰好。台静农不愧是文章老手,文章的好处都不在字面上,是那丰沛的情绪感染着你。而另一篇《论银论一书》却完全可以说是一篇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的学术文章。《银论》一书用现在的话说也可以是《钱币论》,是讲清代钱币的,书中把清代银币作伪的几种常见的而我们现在不可能知道的方法讲得十分清楚。读过这篇《论银论一书》,好像是倒不必再读那本银论,对于一般读者,确实如此。《龙坡杂文》一书所收录文字,多与从大陆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有关,行文之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怀念故园的淡淡伤感,是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绪。《记张雪老》《粹然儒者》突出一个酒字,文人之与酒,似乎是互相亲切,但台静农怀人的篇什里所表达的却是一种供酒浇愁~愁既不可浇,倒让人读他的文章感到伤感。他在《记张雪老》这篇文章中说是介绍张雪老的诗,不如说是在表达自己的胸中惆怅,这首《书闷》:“极目云天天自垂,无边风雨自丝丝,人前饮酒歌当哭,未尽胸中一片痴~”
台静农先生是写小说的,而我却从他的杂文和所画梅花学到一二好处。台静农先生本人好有一比,简直就是现代文学时期移到台湾的一树“文学老梅”,著花虽已不多,但其珍贵处,真正一如周瘦鹃曾经养过的一盆宋梅,人们珍重它的意思原也不要它开出几万朵的梅花~
存在着便是宝贵,更何况他梅花画得那样好,文章写得那样好。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范文五:名家散文精选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名家散文精选
为了广大读者的学习和阅读,散文在线选取了一部分名家的作品,给大家提供学习。因为在选取过程中,有的名家文章不够齐全,敬请谅解
名家散文精选在持续增加:(点击以下作家名字即可查看其作品及简介)
1、余秋雨经典散文2、余光中散文精选3、贾平凹散文精选4、张爱玲经典散文5、梁实秋散文集6、张小娴散文选集7、季羡林散文集8、韩寒作品集9、席慕容散文集10、郁达夫散文集11、史铁生散文集12、鲁迅散文集13、冰心散文集14、杨绛散文集15、毕淑敏
、郭敬明作品18、徐志摩诗集19、朱自清散文20、沈从文散文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17
散文21、吴伯箫散文集22、海子诗集23、周作人散文24、林清玄散文25、张晓风散文26、巴金散文集27、胡适散文28、亦舒散文29、杨朔散文30、老舍散文集31、林语堂散文32、李广田散文33、丰子恺散文34、俞平伯散文集35、谢冰莹散文集36、艾青作品37、钱钟书散文集38、吴冠中散文集39、三毛散文集40、张恨水散文集41、叶圣陶散文集42、周
、郭沫若散文集44、舒婷诗集45、张抗抗散文集46、王蒙散文集47、赵丽国平散文集43
宏散文48、冯骥才散文集49、刘墉散文50、铁凝散文集51、宗璞散文52、董桥散文集53、徐霞客游记54、丁立梅散文55、迟子建散文56、池莉散文集57、张中行散文58、茅盾散
、李清照诗词62、秦牧散文63、张悦然散文64、柯文59、苏雪林散文60、辛弃疾诗词61
灵散文集65、杨莹散文集66、萧红散文集67、丁玲散文68、耿林莽散文诗集69、简贞散
、琦君散文集73、罗兰散文74、林文月散文集75、文集70、杏林子散文集71、孙犁散文72
朱天文散文76、许地山散文77、朱湘作品78、苏雪林散文集79、韩小惠散文集80、林徽因散文81、台静农散文82、汪曾祺散文集83、林海音散文84、叶灵凤散文85、何其芳散文诗歌集86、闻一多散文诗歌87、张悦然语录88、刘白羽散文集89、七堇年散文90、七堇年经典语录91、夏丏尊散文92、夏衍散文93、庐隐散文94、毕淑敏语录95、于丹语录96、巴人作品集97、陈学昭散文98、戴望舒诗集99、戴望舒散文100、李健吾散文101、瞿秋白散文102、北岛诗集103、刘亮程散文104、高洪波散文105、冯至散文诗歌106、洛夫散文诗歌107、卞之琳诗集108、韩少功散文集109、纳兰性德的词110、梁遇春散文集111、张洁散文集112、冯雪峰作品113、阿英文章集114、李存葆散文集115、王充闾散文集116、莫怀戚散文117、应修人诗集118、刘再复散文集119、汪国真诗集120、顾城诗集121、林萧的散文集119、肖复兴散文集120、张承志散文集121、李碧华散文精选122、蔡元培散文123、傅东华散文集124、陈衡哲散文集选125、袁昌英散文集126、王统照散文集选127、曹靖华散文集选128、罗黑芷散文129、翦伯赞散文130、方令孺散文精选131、穆木天散文精选132、王了一散文集选133、鲁彦散文精选134、废名散文集选135、徐蔚南散文集选136、钟敬文散文集选137、林小娴散文集选138、黎烈文散文集139、叶灵风散文集选140、李霁野散文选141、丽尼散文选145、陆蠡散文集选146、雷抒雁散文集选147、雪小禅散文选148、黄裳散文集149、马丽华散文集选150、菡子散文集选151、梁衡散文集选152、张秀亚散文集153、杜重远选集154、徐訏作品155、许钦文文集156、叶紫作品
外国名家散文精选集:1、莫泊桑文章集2、泰戈尔散文诗集3、泰戈尔诗选4、司汤达作品5、米兰?昆德拉作品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