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什么是大同社会呢
什么是大同社会呢?
有篇文章运用了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礼记·礼运》.
孔子的这段话,描绘了一个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和谐社会。这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是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他们称之为“大同之世”。
大同社会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社会化发展,相互之间融洽、一体化,使人类社会走向互助、合理、繁荣的新阶段。大同社会本于自然社会观的历史社会表达,自然社会观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统一关系的学说,曾有位西方学者认为现代我们的社会与现代物理学所包含的世界观并不一致,它没有反映出我们在自然界所观察到的协调的相互关系,按此认识则现代物理学与东方文化殊途同归,都要求一个依法自然系统性及系统关系的协调统一的社会,而要达到这种关系就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整个文明能否生存下去也就取决于我们能否进行这种变革,它最终取决于采纳东方态度的能力,有体验统一自然和协调生活的艺术。今天综观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调整人与自然对立的文明,转换思维,开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同文明,这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文明之路。
大同就是关于人、自然、社会的和合,人类在这个地球世界已经无可辩驳的成为了主导,没有必要以征服对立的态度对待这一生存环境,在这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以文明和谐的态度发展我们自身。和谐化是人类社会高级阶段的必需,部落社会时人与自然融合、统一的,但更多的是人的生命本能意义,大同社会人类将以人的生命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因此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意义,它并非单一或一致的行为模式,这也是不可能的,必然会滋生矛盾、弊病,那么它应该是一种系统和谐的秩序,建立一个有秩序、有组织地进行创造、发展的社会,体现了大同社会的一个内涵。
大同社会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只有礼制才能倡导和谐的社会关系并体现这一关系,所以礼制社会才是一个自觉文明和谐的社会。礼制社会一般从伦理上讲的社会观,而伦理便是怎样的社会关系,至大同社会它是社会基础并且是一切社会关系文明进步之据,虽然礼运而大同,但作为历史观,大同社会的一般社会关系可称为公营制,但公营制与礼实无矛盾并且一致的,公营制具有礼制的意义。礼制本是人伦,而人伦推广又何尝不是人事,历史社会的人事内涵意义可以不同,而礼制的社会功能一直存在的,自然社会——礼制是一切人类社会的实质内涵,是社会文明进步之本,礼运大同的社会制度称为公营制,这是历史社会观。从社会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实质内涵——自然社会看,社会体制终究是礼制,不同的历史社会表现不同,但发端是一样的,事实也始终存在着,无论何种社会,这一人伦关系总要有的吧,部落社会显然如此,国家社会还是如此,国家社会迈向大同社会更要靠礼运大同。由于历史社会都是具体的,表现不一样,从其特征上讲,因而有国家社会——所有制,大同社会——公营制,事实也如此,而自然社会——礼制只是从人类社会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实质内涵上而言,历史的发展可以不同,历史的认识可以不同,礼制社会始终存在的。同时从事实考察,礼法一贯交融,互为其根、互为其用,相互缺一不可。礼制法治是一个文明社会之据,它也是一般的社会体制,由此形成的社会化体制或大同社会的公营制是包含具有的,什么是社会体制?即社会化体制,社会关系实是社会道德关系,因此社会化体制也只能建立在此基础上才能成为可能,礼与社会化体制是一致的,礼本身具有社会化意义如道德的社会性意义,没有社会道德关系,没有文明素质高尚的人类,是不可能建立一个文明祥和的社会体制
范文二:【doc】康有为大同思想
康有为大同思想
第9卷第1期
2010年1月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JournalofLuohe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 V01.9No.1
Jan.2010
doi:10.3969/j.issn.1671-7864.2010.01.023 康有为大同思想
许文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夺'牵'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专?夺?夺????夺?夺?寺?夺?夺?夺?夺?孛?夺?孛?寺?寺?夺?夺?夺?争?夺?牵?t}?夺?牵?夺?夺?幸?争? 摘要:康有为大同思想有三个渊源:《春秋》的"三世说",《礼记》以及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其大同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大同苦乐观,大同平等观,大同仁爱观.康有为具体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社
会.其大同思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批判了剥削制度,具有极大的民主主义启蒙意义,为后来科学社会主
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思想条件.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思想;政治思想
中图分类号:K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64(2010)01-0052-03
夺?争?寺?夺?夺?夺?幸?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寺?夺?寺?夺?争?牵?牵?夺?夺?夺?寺?夺?夺?牵?夺?幸?争?夺-{?夺?牵.夺?夺?争?夺?夺?夺?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领袖,是
中国近代着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丰厚博
大,他所着的《大同书》体现的大同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 最重要的方面,描绘了一幅无私产,无阶级,无家族,无邦 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的理想画 面,把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大同社会理想发挥到了极致,是 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康有为因此而树立了他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理论前提
康有为是在吸收中外各种思想,特别是中国儒家的 "公羊三世"说,《礼运》篇的小康大同说和西方的进化论, 天赋人权说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把各 家学说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描绘了一个 大同世界,大同苦乐观,平等观,仁爱观是其理论前提. 1.大同苦乐观
康有为认为古今中外人类社会都是一个充满苦难的 社会,"苍苍者天,抟抟者地,不过一大杀场大牢狱而已." 苦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现象,不仅中国存在,号称升平的欧 美资本主义世界也存在.康有为在资本主义世界看到伦 敦的乞妇,罗马的乞童,纽约的贫民窟,西班牙的穴居.苦 有"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投胎之苦", "劳苦之苦"等等.
康有为认为人类苦难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即"界"的存在,这些差别有九种,即九界.有国界,级界, 种界,形界,家界,业界,乱界,类界,苦界.只要有九界的 存在,痛苦就不可避免.同时康有为认为痛苦不符合人的 本性,他主张去苦求乐,而要做到去苦求乐,唯一的办法就 是扫除"九界","大同之道,以求人生之喜乐为主,故于人 情之崇喜乐而去悲哀."_1J2弛只要消除九界,人类就进入了 大同极乐世界.
康有为揭露了剥削制度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反映了广 大人民的深重苦难,提出了争取美好生活的要求,是值得 肯定的.但是他一面揭露人民的苦难,另一面却企图掩盖 劳苦大众受苦的真实根源.康有为把各种实质根本不同 的苦罗列在一起,提出了"富人之苦","帝王之苦","神圣 仙佛之苦","贵者之苦",大家都苦,包括富贵之人.正如 着名学者熊月之所说的那样:"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总喜欢 把他们的主张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康有为大谈专制制 度给帝王带来的'苦',正是为了证明他的大同主张是代 表包括帝王在内的'全民'利益的,专制带来的苦难也是 全民的,所以,大同之道对帝王来说,也是一贴消灾脱难, 去苦求乐的妙药."康有为混淆各种苦难,实际上是调和阶 级矛盾,体现了他改良主义的思想本质.
2.大同平等观
康有为在《大同书》里设计了一个没有阶级,人人平 等的大同社会.人民同为世界公民.康有为指出在"升平 世"时,"废除奴隶制乃至奴隶身份,取消原来的主人和奴 婢的界限,使之都为平民";到了"太平世",没有统治阶级 和被统治阶级之分,人们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公政府中 只有议员,没有议长,统领,更没有君主.
男女平等.康有为大同思想把男女平等拥有各自独 收稿日期:2009—11—28
作者简介:许文(1980一),女,河南信阳人,广西师范大学2008级政治与行政学院研
究生,中共党史专业.
第1期许文:康有为大同思想53
立之权作为去"九界"进入"太平之世"的起点,他认为男 女不平等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平等,他看到全球的妇女不 仅在政治上,经济上没有任何自由平等权利可言,甚至沦 落到"为囚,为刑,为奴,为私,为玩具的悲惨境地.他认为
妇女解放之日就是人类解放之时,呼吁男女平等,争取女 子权利和妇女解放;主张给予妇女受教育权,参政权,女子 形体解放,以及实现完全的婚姻自由.康有为抨击了封建 礼教对妇女的迫害,认为只有消灭家庭才能实现男女的真 正平等.
种族平等.康有为认为种族之间存在差异,地球上白 种人和黄种人最优秀,棕色人次之,黑人是最低劣的人种. 他主张"去级界平民族",就是通过改良人种,打破种族界 限,使不同种族的人相互交流,相互通婚,最后消灭民族之 间的差别,实现民族平等.
康有为设想了一个没有等级制度,完全实现男女平 等,没有种族差别的大同社会.提倡平等,反对不平等是 人类的进步思想,也是近代思想家们所提倡的.但近代思 想家们提出的平等是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人人与生俱来 的无条件的平等.而康有为的平等却是在消灭了家庭界 限,种族差别,甚至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情况下实现,是有条 件的平等.
3.大同仁爱观
康有为从不忍人之心出发,以仁爱作为大同思想的核 心,提出爱天,爱地,爱宇宙,爱人,爱物,爱众生,直到把人 类社会推进到极乐世界.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 等,博爱的思想与中国传统仁学结合起来,宣扬其大同仁 爱观.古代的"仁"是其形式,近代博爱是其内容.这样 使中国人不会对异质文化感觉陌生,又便于西方的自由, 平等,博爱思想为中国人所接受己.康有为《大同书》中 广泛使用的"仁"只不过是他宣传自己的思想利用的工具 而已.
如何实现广泛的仁爱呢?康有为提倡乐善好施的社 会风气,提出了"奖仁"的办法,以广播仁爱的种子.对人
类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赠以"仁人"的称号,把他们的 劳动和创造视为对人类"仁爱"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康有为的大同仁爱观,超越了资产阶 级自由平等博爱观,提出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没有阶级, 一
切平等,达到了爱的无差别境界.这种爱包含着丰富的 人本主义思想,反映出康有为独特的理性思考.他认为天 地问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精英,他把"人"摆在 "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是难能可贵的.对于 束缚和压抑人性自然发展的家庭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康 有为认为应当予以扫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观点具 有近代启蒙意义.但是他也提出了废除家庭,消灭婚姻的 激进结论.
二,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具体设计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具体设计了未来大同世界的基 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大同社会的政治
康有为设计的大同世界,行政分为三级:公政府,度政 府,地方自治局.全球设立公政府,地球分为100个度,每 度设立一个度政府,也就是邑(市或州)政府,度政府下面 再设若干个地方自治局,即乡政府,属基层行政单位.公 政府的首脑是总统,由上下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不得 连任.下设二十个部,部长由精于本部专业,道德高尚的 人经选举得票过半数者担任.议员由人民公举,每三年或 一
年选举一次.在三级政府中实行真正,彻底的民主制: "百司皆有,而无兵,刑两官"…,"全地一切大政皆人 民公议"',"举世界之人公营全世界之事''…''. 各级政府不再是具有强制压迫性质的国家机器,而是社会
的经济文化管理机关.
康有为认为国家是一切灾难的祸首,必须废除国家, 破除国界,实行天下为公,全球统一.为此康有为提出了 自然淘汰的"并吞之法",以大并小,最终消灭国家.国家 是个阶级概念,历史概念,当人类社会的阶级泯灭了,作为 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也必将丧失作用而逐渐消亡.康有 为对国家总有一天要灭亡的估计是对的,但他不懂得国家 消亡的具体条件和时间,主张"并吞之法",是找不到大同 之路的.
2.大同社会的经济
康有为主张在经济上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 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高度发达.
康有为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和不平等的根源,他主 张消灭私有制,农业实行"公农",工业实行"公工",商业 实行"公商",大同之世是一个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公 产"社会,大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公有制.财产公有 之后,农部,工部,商部根据人口的需要和各地物产情况, 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行生产和消费.商部根据全国人民所 需作出预算,依各地生产能力和条件,按比例分配定额. 农,工部进行生产,商部再将产品运到各地,核定人口,进 行消费.在消费方面,人人皆须做工,不许不劳而获.实 行工资制度和奖惩制度,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大同社会 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其发达,人人 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是尽善尽美,人民生活极端幸福. 康有为的大同世界是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 础上,这一点无疑是正确和进步的.他确信社会必然向前 发展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 好愿望.但是其大同思想没有涉及西方批判的空想社会
所涉及,暴露的问题,没有分析和解决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方面的各种问题.例如他没有像圣西门那样深刻地看到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资本的根本的阶级对立,看到私 有制后面的阶级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3.大同社会的社会结构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2010生
在康有为看来,大同世界的社会结构是"既无帝王,君 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亦不以爵位为荣,所奖励者 唯智与仁而已"….社会实行自治制度,"大同之世, 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是个 "无国,废兵"的世界,全世界合为一公政府,只有议员,没 有行政官员,"举世界之人公营全世界之事,如以一家之父 子兄弟,无有官也"』(".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结构,康 有为认为关键是实行男女平等,而实现男女平等,关键是 废除家庭.他设计了一个大胆的空想方案:男女自由同 居,所生子女"公养公教",才能"去家界"."大同之世,天 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是人人独立自主的理想社 会.
三,评价康有为大同思想
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康有为政治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科学社会主义还 没有传人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一,康有为大同思想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它对剥削制度的尖锐批判能够起 到民主主义的启蒙作用.大同思想根据社会必然向前发 展的历史进化理论,提出了一个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民主, 个人平等自由,人人劳动和财产共有的"大同"世界.它 表达了中国先进人士和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科 学文明的希望,对封建专制的反抗,对人权的要求,具有极
大的民主主义启蒙意义."这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反剥削, 反压迫的思想,实际上正是对当前封建剥削,封建压迫的 强烈抗议.大同空想是反封建的呼声."[2](p149) 第二,康有为大同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够起到 社会主义的启蒙作用.有些主张不仅与西方空想社会主 义思想一致,甚至有所发展.比如康有为提出"去九界", 达到大同极乐世界,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还没有提 出过;康有为提出废除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圣西门,傅 立叶没有提出,欧文提出过,但远不如康有为提出的具体 和彻底.在批判资本主义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 资本的根本对立以及私有制后面的阶级利益冲突和斗争 方面,康有为远不如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但是他们并没 有把资本主义制度描绘成完美的东西,而是指出资本主义 制度仍然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应把它改造成财产公 有的真正平等的大同世界.这不仅是救中国出苦海的方 案,也是救全人类出苦海,驶向极乐世界的方案.这种对 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大胆追求启发了人民的 觉悟,鼓舞人们探索,追求,而且为以后西方社会主义特别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和接受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 件.
但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也有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的 一
面.大同社会只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是一种空想. 第一,大同思想的内在矛盾.康有为承认渐进否定飞 跃是一种庸俗的进化论.他认为"大同"世界不可能一蹴 而就,它需要一个漫长的痛苦的渐进的过程.如果现在就 实行"大同"世界的原则,主张,一定会"天下大乱"."这 典型地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派思想及其代表阶级的尖锐 的矛盾两面性——要求民主自由但又害怕民众"".
一
面是远大的理想,另一面是现实精神的缺乏.他没有, 也不敢把劳苦大众看作实现大同理想的主要力量,不承认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没有找到创造新世 界的真正伟大动力,大同理想因而成为空中楼阁. 第二,康有为提出的实现大同的道路是空想的.他从 抽象的人道主义出发,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实现大 同社会不是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而是通过改良的手 段,通过阶级妥协,阶级合作,这完全是空想.其大同思想 随着时代进步,改良主义的破产失去其进步作用,变成了 抵制革命的理论.康有为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实现大 同世界的途径和具体方法,其大同思想是人类智慧大树上 的无花果."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 一
条到达大同的路."""'不过,康有为大同思想不成 熟,陷于空想的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状 况的不成熟.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 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我们应该理解而不应 苛求于前人.当时中国社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是个别 的枝节问题,而是复杂严重的根本问题,思想家们给出了 自己的答案,康有为大同思想虽是空想,但并不可笑. [参考文献]
[1]马洪林.康有为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汤志钧.康有为与戊戌变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田海林.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
【责任编辑孟蕴华]
范文三:儒家“大同”思想新解
【摘要】 ”于是藉孔子言,描述了“大同”社会的情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孙文的 行书《礼记·礼运篇》
吴 光
古人是怎样理解“大同”社会的
《礼记·礼运篇》首次提出了“大同”之说。记曰: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于是藉孔子言,描述了“大同”社会的情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蔵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需要分辨的是,《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是上下齐同、没有差异、大公无私的社会吗?过去有不少人是这样理解的,康有为就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无国家、无阶级、无刑罚、无私产甚至无家庭夫妇之分的乌托邦社会,其《大同书》写道:“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争、奸淫之防……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力……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
“大同”社会是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社会
然而在我看来,《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并不是没有差别、完全平等的大公无私社会,而是存在私有财产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社会。其理由有三:
第一,有东汉经学家郑玄《礼记注》为证。郑玄在“是谓大同”句下注曰:“同犹和也,平也。”按此注解,则所谓“大同”,就是“大和”、“大平”。古音“大”读为“太”,如《周易》“保合大和”读为“保合太和”。因此,我们可以将“大同”解释为“大和”即“太和”,其意即“最高尚的和谐境界”。
第二,有宋儒张载的《正蒙》为证。其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太和,所谓道”,即以“太和”为最高级别的“道”。又说:“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所谓“此”者,即“太和”之道也。清儒李光地注解说:“此节以‘和’言道。所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人为和为静,在天则为太和、太虚。和者其大用,虚者其本体也。”这也证明了所谓“太和”即最高境界的“和”。
第三,有《礼运篇》本身的证明。孔子以“和”为天下之大道的思想见诸《中庸》。《礼运篇》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与篇首孔子之言“与三代之英”前后一致。这个“选贤与能”本身就是以有贤愚、能与不能的差别为前提的,“讲信”是相对于“无信”而言,“修睦”是相对于“不睦”而言,“男有分”即指有社会分工,“女有归”即指妇女要嫁人找归宿,即有家庭存在。既然有家庭存在,就有人口多寡的差异,也就有家庭私产的存在。况且,所谓的“大同”社会虽然是“天下为公”即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但却是存在家庭差异和家庭私有财产不均的社会,因此决不是没有差异、没有矛盾的同质社会,而是有差异、有矛盾但却是和而不同的和谐、和平社会。
提倡“大同”即“太和”的理念的时代价值
在当今时代,提倡“大同”即“太和”的理念有些什么现实意义呢?
一是有助于培养君子人格。我们这个时代,正人君子实在太少,而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小人和勾心斗角、工于权谋的奸徒太多,许多大好的发展机会都因内耗而丧失殆尽。故亟须培养君子人格,表彰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提倡为人处事要树立宽松、宽容的和谐包容品格,反对小人的结党营私、阴谋争斗。
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国家间的良性竞争。毋庸讳言,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竞争求生存的体制。竞争好比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是企业的活力与动力所在。但过度竞争也会导致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高度紧张乃至崩溃,所以需要提倡良性竞争,需要通过建立和谐机制来平衡和引导竞争。和谐就像一部机器的润滑剂,如果没有这个润滑剂来调节,机器就会烧坏。对于企业而言是这样,对于国家、社会而言也是这样。一个文明社会,一个文明国家,需要保持和谐共处的良性竞争。这就需要执政者有把握全局、“和而不同”的大智慧来处理各种矛盾与利益的冲突,摆正竞争与和谐的关系,使国家、社会建立在一个良性竞争的制度之上。
三是有助于扩大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还达不到“大同”即“太和”的理想阶段。而且整个世界也将是以“小康”为目标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必然存在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而“谋用是作,兵由此起”。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以“大同”即“太和”的理想精神去处理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坚持“远交近和”的和平外交理念,应“谨于礼”,“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能行乎此,则离“大同”即“太和”的境界“虽不中也不远”了。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大同”即“太和”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以承认多元化为前提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精神。在多元和谐精神指导下,既要摒弃西方文明中心论,也要拒绝东方文明中心论,而坚持多元文化兼容互补、和谐共生的文化和谐主义,用“多元和谐”文化观去化解“小康”时代可能出现的“文明冲突”。
总之,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乌托邦空想,而是一个可望可及的社会理想。“大同”并非完全的同一,而是有差异、有私产、和而不同的和谐和平社会。
范文四: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未来大同世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首先,在经济上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按老分配,整个社会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其次,在社会结构上,消灭阶级,废除家庭,人人平等。最后,在政治原则上,实行民主管理。康有为《大同书》中直接全面地论证叙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所设想的美好的大同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的大同社会只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而且他的这种大同思想也存在矛盾。大同思想虽然是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空想,但它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却 占有一席之地。第一,康有为所生活的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这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是个别的枝节问题,而是复杂严重的根本问题,要求人们去解决,这使得真正的思想家要重新、独立地思考这个世界,给出自己的答案。第二,《大同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康有为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第三,《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
范文五:论“大同社会”思想
论“大同社会”思想的
发展历程及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对于“大同”二字并不陌生,山西省大同市是一个有着非常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它离我的祖籍并不远,我也曾去过那里亲身体验它的传统文化。大同市的核心是被古城墙环绕着的古城区,古城门上的四个大字既展示着古城的名字,更是历史传承的思想,那就是“天下大同”。
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意取“世界大同”。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 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
大同思想意取《易经》,是和成圣的最高人格相适应,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而是具体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
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这是天道精神的体现,这是一种美好的积极地构想。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 尽管大同思想为中国思想,但西方的乌托邦,以及现代的共产主义这些思想也与大同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本质内涵的最早赋予。2500多年前春秋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所谓大同,就是指生产资料共有,人们之间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和睦相处、各有所得所乐。 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孔子几乎同时代的老子则设计了一幅没有欺压,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谓理想社会蓝图。孔子、老子的大同思想主要是从伦理的角度出发,表现出对远古原始社会的一种怀念和追恋。但这种大同思想对中国历代思想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同样是对未来的理想蓝图,但与孔子思想不同的是《老子》的思想基本上是消极的、软弱的,不得意的知识分子, 失势的权贵往往从中寻求精神寄托。
东汉末年五斗道首领张鲁在汉中立“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食。南宋初钟相起义提出了“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的纲领。
南宋康与之虚构了一个与封建等级制度根本对立的“计口授田”,人人耕桑,自食其力,劳动成果平均分配的乌托邦式社会景象。
直到近代,中华民族的大同思想又不同程度地与西方传来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社会纲领。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太平天国领袖们绘制的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案,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为了适应现实的迫切需要,就不得不采取一些较为切实可行的措施。大约在《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不久,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根据天京
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向洪秀全建议在安徽、江西等地“照旧交粮纳税”。这个建议,经洪秀全批准施行。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就是仿照清朝的办法,即地主是田赋的主要交纳者,征收地丁银和糟粮。这表明太平天国承认地主占有土地,并允许地主收租。封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改变。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著《大同书》,提出破除国、级、种、形、家、产、乱、类、苦九界,实现 “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既无专制之君主,亦无民选之总统”的“大同之世”。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即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大同社会主义空想;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空想。这三种空想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专制制度的厌恨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尽管康有为和孙中山设计的方案不同,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孙中山倡导的"天下为公"的思想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他说:“夫方今各国平等对立,而欲骤期至美国、瑞士之界,国万无可得之势,不待言也。”又说“日本若君权坠而改共和,则国势亦危……”又暗示中国只能实行君主主宪制,这是一种改良主义心中的“大同社会”。《大同书》充分展示了康有为的社会理想。
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孙中山明确指出中国五大种族扩充自由、平等、博爱于全人类,大同盛世则不难到来。中华民族不仅是胸怀远大理想的民族,而且是一个执著理想、为理想献身的民族。几乎历次农民起义都把贵贱平等、上下同一当作自己的旗帜,并为大同理想的实现进行了不掘不挠的斗争。在传世的孙中山题词中,最多的是“天下为公”这四个字。从孙中山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实践而言,实际上也可以浓缩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的毕生追求。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廖仲恺先生的指导思想,意思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也指天下公平。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中山的《对驻广州湘军的演说》:“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
在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其中的执政者,仍然需要弘扬“天下为公”的精神。“天下为公”是孕育民族魂的精髓,
是缔造两个文明的基础,是塑造民族形象的支柱,是创造大同世界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天下为公”已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而且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大力弘扬的崇高信念和伟大精神。中国要和谐富强,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与国与民同呼吸共命运,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义而忘利,一心为了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安康而不懈奋斗,无私奉献,心忧天下的“天下为公”的精神,正是不可须臾忘记、当时时践行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虽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中的全人类之间那种不分贫富贵贱,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则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必然归宿,它和产生于古希腊斯多噶学派中的世界大同、人人平等的思想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应当是当今全球化核心内涵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并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参考资料:
《四书五经注解·礼记》
《诸子百家·孔孟之道》
《论大同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论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形成》
《试论中国的大同思想》
《论“仁”“和”与“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