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细菌性疾病有哪些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阴道炎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性脑膜炎参考资料第二章 细菌性疾病第一节 细菌性脑膜炎第二节 结核病(肺结核、脑结核)第三节 麻风第四节 败血症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六节 呼吸道感染第七节 感染性胃肠炎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第九节 伤寒和副伤寒、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第十节 尿路感染第十一节 口腔科感染第十二节 耳鼻喉科感染第十三节 细菌引起的眼科感染第十四节 妇产科感染第十五节 骨与关节感染第十六节 皮肤细菌感染第十七节 性传播疾病第十八节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及衣原体宫颈炎第十九节 白喉第二十节 百日咳第二十一节 霍乱第二十二节 腹膜炎第二十三节 中毒性体克综合征第二十四节 新生儿和婴儿感染第二十五节 肠杆菌感染第二十六节 革兰阳性杆菌感染第二十七节 革兰阳性杆菌感染第二十八节 链球菌感染第二十九节 葡萄球菌感染第三十节 假单胞菌感染第三十一节 弯曲菌感染第三十二节 厌氧菌感染第三十三节 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第三十四节 放线菌病第三十五节 立克次体病第三十六节 螺旋体感染第三十七节 衣原体病第三十八节 支原体肺炎第三十九节 丹毒丝菌病
范文二:鱼类细菌性疾病
三、鱼类细菌性疾病
3.5. Red spot diseases (赤点病)
本病正如其病名,以体表的点状出血为其特徵。70年代初期首次被报告的,比较新的鳗鱼细菌性疾病。本病不仅在台湾、日本经常发生,80年代初期在英国也有此病的发生报告。
(1)病? ?因
此病的病原菌乃由Wakabayashi和Egusa所报告的Pseudomonas anduilliseptica。此菌属Gram阴性的短杆菌(0.5×1~3μm)。具有单鞭毛,有运动性。倍培养温度超过25度以上时,运动性变弱或消失。使用普通培养基培养时,细菌增长速度缓慢,20度培养2~3天後,方产生直径1mm左右的透明,具光泽且黏稠性的菌落。培养温度范围是5~30度,至适温度15~20度。培养pH值范围是5.3~9.7,至适pH值7~9。培养食盐浓度范围是0.1~0.4%,至适食盐浓度是0.5~1%。本菌在淡水中生存日数不超过一天以内就死亡,但在海水或稀释海水中可生存200天以上而不死亡。
(2)症? ?状
病鳗皮肤,特别在下颚、腹部及肛门内周围的皮肤有显着的点状出血。因病原菌侵入表皮基底膜或在真皮繁殖,使分布在表皮基底膜及真皮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充血,发生渗出性出血或破绽(裂)性块状出血病变。此外,尚可见鳍的出血,肝脏郁血,脾脏褪色萎缩,肾脏萎缩,肠管、胃变赤,腹膜点状出血。有的病例可见各内脏贫血现象。
(3)诊? ?断
根据病鳗典型的体表点状出血之病理特徵,大概可以诊断为本病。但有些病鱼的症状和其他细菌性疾病的症状类似,因此尚需进行细菌学诊断。
将疑似本病的鳗鱼的肝、脾、肾脏或血液,用普通培养基培养进行细菌分离。20度2天培养後,如有透明感的菌落出现,则可进一步鉴定是否为本病原菌。用凝集反应和直接免疫营光法可以同定本病原菌。
(4)对? ?策
饲养水温保持在26~27度,池水尽可能使用淡水等是有效的对策手段。但保持水温必增加燃料投资。理想的预防措施是使用疫苗,但实用性的疫苗尚待开产。
Chloramphenical等抗生素对本菌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在养鳗场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有实际困难的。因为本病潜伏期较长,当发病时,病鱼大都已失去食欲,经口投药效果甚差。另外,本病常发生於刚刚过冬时,此时,鳗鱼尚未开始摄食,也是经口投药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因此,设备完善的养殖池,可将水温提高到26度,同时投药治疗,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6. Pasteureliosis (巴斯德杆菌症)
本病1969年6月在日本西部 鱼养殖场首次流行发生过,以脾脏出现多数,明显的小白点为特徵,隔年,日本全国都流行发生本病,而且每年均有反复发生,被害甚大。
(1)病? ?因
病原菌首次由本村和北尾两位专家所分离,在美国大西洋岸也分离出同一性状的病原菌。本病原菌Pasteurella piscide属Gram阴性短杆菌(0.6~1.2×0.8~2.6μm)。但随着培养条件的变化,有的呈球状,有的呈长杆状。此菌无运动性,无芽胞。
在普通培养基上,本病生长不良。在血液培养基(含1.5~2.0%食盐)上,则繁殖良好。BHI培养基上的菌落呈圆形、无色、半透明、露滴状,且有黏稠性,在MaConky培养基上增殖良好,但在SS、BTB培养基上不繁殖。培养温度范围是17~32度,至适温度25~30度。培养pH值范围6.8~8.8,至适pH值7.5~8.0。培养食盐浓度范围0.5~5.0%,至适食盐浓度2~3%。
(2)症? ?状
病况进行急速,病鱼先失去食欲,然後离开鱼群,游入水池底部静止不动而死亡。体表稍变黑,除了鱼鳞脱落的体表有显着的变色外,无其他可见的变化。剖解时,可见脾、肾脏上有多数的小白点,其他如心脏、肝脏、肠间膜、腹膜、鳔、鳃有时也会出现较少数的小白点。白点大小自针头大至直径数厘米大,但大多数在1厘米左右。白点为一个大菌落或几个小菌落所组成,多被纤维组织包围形成结节样构造,内部细菌则已死亡。这些菌落乃由於细菌耐过白血球,内皮网状细胞之吞食後,在病变部位繁殖起来的。在毛细血管及间质组织内,细菌虽然增殖快,但因不产生菌素,故对实质组织没有太大的影响。
(3)诊? ?断
内脏出现小白点的病变除本病以外,还有Nocardiosis,Ichthyophthyriasis。本病在肌肉中不形成结节或脓疡,且肝脏及肾脏也不肿大,因此肉眼可以与Nocardiosis, Ichthyophthyriasis之发生区别。
确切的诊断还需以细菌检查,血液涂抹标本及病变组织直接涂抹片等方法为辅助。如有两端浓染的杆菌,则可判是本病。
(4)对? ?策
因为传染来源乃保菌鱼、非海水,因此预防上,重点要尽快地除去重症鱼及病死鱼。
Chloramphenical,Tetracyclin等抗生素对本病原菌有效,但磺胺剂则没有杀菌效果。在梅雨期的易流行的季节里,应进行投药预防措施,减少发病。
3.7. Bacterial gill disease (细菌性鳃病)
鳃组织表面上因长杆菌繁殖,刺激而引起的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使鳃薄板愈合为本病的特徵。
(1)病? ?因
Flavobacterium sp.是属於Gram阴性长杆菌(0.3~0.5×5~15μm),无运动性。分离时,一般使用cytophaga培养基,於18度培养5天後,可形成直径0.5mm、淡黄色、半透明的微小菌落。菌落周围圆滑,加入5%仔牛血清将促进细菌生长。培养温度是10~25度,食盐浓度是0~0.05%。
(2)症? ?状
病鱼食欲减退,离开鱼群,浮於水面。病状加剧後,分泌多量的黏液,将鳃盖覆盖使鳃郁血、肿胀。组织病理学所见,鳃组织细菌增殖,上皮细胞增生,特别是从鳃薄板先端开始,最後渐扩散到鳃板全体,使鳃薄板完全愈者,鳃瓣变为棒状。以上病变,阻害血液中二氧化碳与水中氧气的交换,使鱼的呼吸受阻害,是鱼死亡的原因。
(3)诊? ?断
采集鳃瓣的一部份直接进行显微镜检查,确认有无细长的细菌存在,上皮细胞的增生,及鳃薄板的愈合,就可以初步断定本病。菌数不多或与组织紧密附着不能直接观察时,则将采集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涂抹,经固定、染色後再用显微镜检查。
(4)对? ?策
避免过密饲养是相当重要的。预防措施过去常用硫酸铜,有机水银制剂来治疗,但依公共卫生上而言现已废弃不用了。目前一般可用过锰酸钾(1~2ppm),1小时药浴。在日本用5%食盐水浸渍2分钟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且安全的。但规模大的养殖池则需消耗大量的食盐。
3.8. Columnaris disease
被Flexibacter columnaris感染的鱼,首先在与外界接触的器官:鳃、鳍、皮肤上出现病变。随鱼的种类、年龄等因素,病变常常出现於鱼体不同的部位。因此常被称之为gill diseases、cotton mouth等。此病不仅在日本,而且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都有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被称之为summer disease。发病鱼种多,危害甚大。
(1)病? ?因
病原体是Flexibacter columnavis,属Gram阴性长杆菌(0.5~0.7×4~8μm)。长时间培养後,细菌形状不一,有的呈细长形、波浪状或轮状。此菌虽无鞭毛,但具有特异的运动性,即菌体一端固定,另一端摆动的屈曲运动和在培养基或载玻片上的滑走运动。
使用Cytophaga、TY培养基分离时,菌落呈周围树根状、黄色扁平的菌落。用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时,液表面上形成一层黄色的强韧膜。培养温度范围是5~35度,至适温度27~28度。培养pH值范围是6.5~8.5,至适pH值7.5左右。培养食盐浓度0.5时发育良好,超过2%时将不发育。
(2)症? ?状
症状随鱼种多少有些差异。首先在鳍、嘴吻、鳃板的先端或体表上出现黄白色的小斑点,然後渐次扩大。体表的患部周围变赤,鳍白先端裂开。鳃黏液分泌剧增,鳃叶变成帚状,部分出现脱落。其他内脏一般正常。
皮肤患部因病原菌增殖,使真皮组织内毛细血管充血,最後破裂引起出血。真皮坏死时,鱼鳞将脱落。
鳃板被病原菌感染,导致病鱼呼吸困难,是致死的原因。本病和3.7.的Bacterial gill disease不同之处是鳃组织容易出现坏死现象。
(3)诊? ? 断
病变仅限於体表,易从外观观察病变来诊断。与霉菌感染有类似病变,但病巢表面上无霉菌感染之特异毛状菌丝,却附着黄色的黏液。鳃有病巢时,打开鳃盖,也可以观察到同样的症状。从患部采集黏液,用400倍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正在做滑走及屈曲运动的多数细长菌体,开始分散的菌体互相结合变成特异的圆柱状。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将从患部采集的黏液涂抹於Cytophaga或TY培养基上,於25度培养48个小时。根据菌落的形态,基本上可以判断为本菌。通常以抗血清,用凝集反应来做辅助诊断。
(4)对? ?策
本病乃接触而感染,特别是鳃及皮肤有损伤时易感染,因此流行期尽可能避免捞取或移动鱼。
治疗使用药浴最有效。发病初期可以用磺胺剂及抗生素经口治疗。虽有疫苗的研究报告,但距实用阶段尚待进一步开发。
四、
4.7. 鲤鱼鶪疹病毒感染症 (Herpesirus Infection of Carp)
本症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表皮性肿疡,俗称鲤鱼痘(carp poo),虽在1964年已由Schubert以电子显微镜在病变组织内发现了病毒颗粒,但病毒的分离直到1984年始由Sano完成。
(1)病? ?因
由Herpesvirus cypirini所感染,本病的分离以EPC、FHM等细胞株,接种肿疡组织的过滤上清,在20℃经2~3星期後,出现圆形化的病变细胞,并渐次细胞融解,在EPC细胞内可出现核内包涵体(即Cowdry type A)。
(2)症? ?状
本病多发生在2公斤左右的成鱼,於口吻周围、鳍、皮肤等部位常发现突起肿瘤,不大引起死亡,却对观赏用的锦鲤鱼造成观赏价值的损失。组织病学上的病变,属上皮乳头肿(epithelial papilloma),人工接种後所形成的肿瘤也有相同的组织变化。
(3)诊? ?断
本症病理组织变化属epitealial papilloma的肿瘤构造,以病理诊断非常容易,但病毒的分离率依Sano等人自1981~1983年间,由8个病例成功地分离来看,如果能以病毒分离来辅助诊断则更能确诊。本病毒由Sano等人更证实人工感染鲤鱼经10个月有50~70%的再现率。
(4)对? ?策
本病毒在鱼体内呈不显性的终身感染(latent infection),去除本病毒的再传染在目前是相当困难的事。养殖池的一般卫生管理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4.8. 鳗鱼病毒感染症 (Viral Infection in Eel)
自鳗鱼已分离的病毒很多,由於其病原性及疫学多未确定,在此仅列表於表三(7月份刊出)并稍加说明。
由欧洲鳗(在欧洲所捕获的幼鳗)之肾脏所分离的EVE病毒,其特性和前述的IPN(French 21 Strain)病毒一致,而且稍後也在日本鳗(在日本、亚洲各国所掳获的幼鳗)被分离到,EVE病毒主要引起鳗鱼之肾脏充出血,肾小管内蛋白渗出物出现及肝脾之坏死 ,鳃发红、充出血等病变。由美洲鳗所分离的EVA病毒已知属Rhabdovirus,临床症状与欧洲EVE病毒类似,在日本曾发生自古巴进口的幼鳗死亡例子。
4.9. 病毒性红血球坏死症 (Viral Erythrocytic Necrosis)
本症旧称鱼红血球坏死症(PEN),现以VEN称之。
(1)病? ?因
本病毒属Iridoviridae的DNA病毒,病毒颗粒大小,不同报告有很大的差异,Walker (1971)在鳕鱼的报告是330nm,及在鶼鱼的155nm,白鲑鱼的230nm。但病毒的分离尚未成功。
(2)症? ?状
在感染鱼的红血球细胞质内,可见1~4μ的嗜硷性包函体为主要病徵,感染严重的病鱼,其红血球90~100%都有包涵体。由於红血球严重的被破坏,死亡的鱼所呈显着贫血,病鱼的红血素值多降至2~10%左右。在一感染鱼群,各慢性至急性病程都同时可被发现,特别是弧菌症混合感染时,其死亡率、型态趋於复杂。
(3)诊? ?断
因本病的病毒尚未分离成功,故其诊断得以血液抹片来检查,抹片以Giemza或 Wright染色,在光学显微镜就可发现红血球的质内包涵体。最终的确可利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出iridovirus病毒颗粒的特徵。病毒颗粒大小,直径154~300nm。
(4)对? ?策
本病的传播机序尚未十分明了,防治之对策只能依病毒疾病的一般措施进行。
4.10. 鱼病毒学的一般实验技术
(1)细菌之培养
病毒分离所用的细胞,应正值分裂旺盛的正常细胞,且需同时使用2种细胞株供分离。细胞株应事先且定期确定未被Mycoplasma所污染。培养液内添加penicillin 100 IU/ml和Streptomycin 100μg/ml,或Gentamycin 100μg/ml和Mycostatin 25 mg/ml。
(2)病材之采取及处理
(a)自5尾病鱼所采的病材,同一器官组织同时一起做成一个接种乳剂。尽可能的话,应采有上述之2个接种乳剂。
(b)同时采取不同鱼群的病材供比照。
(c)病材之采取应根据下列之原则:
1. 孵化不久的幼鱼得除去卵黄,使用全鱼化验。
2. 5cm未满的幼鱼,采取包括肾在内的全部内脏器官。
3. 5cm以上的成鱼,只要采取脾及肾。
(d)为输送及保存上的需要,可加入含倍量的抗生素的pH7.0~7.8缓冲液。
(e)为抑制及减少供检材料之被污染,添加含800IU/ml之penicillin及800μg/ml之streptomycin,400units/ml之mycostatin缓冲液,在室温2小时,或4℃一夜缓慢搅拌,或乳剂通过0.45μm小大的milipone。
(3)接种及培养
依各所使用的培养瓶或培养皿大小来接种多少量的乳剂,但至少每一个乳剂应接种2个培养瓶(皿),培养时间应至少观察14日以上。培养温度如下:
(a)IHN、IPN、VHS病毒15℃。
(b)CCV病毒27~30℃。
(c)Herpesvirus salmonis病毒5~10℃。
范文三: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防水产养殖
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廖广成郑万明(黑龙江省绥滨县绥滨镇政府156200)
在鱼类的养殖中,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比较频繁,
发生面积也较大.养殖业者经常选用老方法进行防
病,甚至使用某些违禁药品,如孔雀石绿,呋喃唑酮
等控制疾病.不仅使水产品的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
并且药品的长期使用还会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导致药
物的用量加大.因此,在常规鱼类的病害防治中,探
索推广某些新方法,新药品显得极为必要.
1暴发性出血病
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我国目前危害鱼的种类
最多,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及造
成损失最大的传染病.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及
温和气单胞菌2种病原菌引起.发病后的鱼体表充
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
有溶血现象;肠道内无食物,却有很多粘液.病鱼有
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等现象.
此病常发生在渔池池水,底质恶化,老化,溶氧
低,有害物质多的池塘中.若养殖管理不善,再加投
喂霉变的劣质饲料,更易造成此病的发生,发展.
本病的预防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其次是定期
地使用药物进行综合预防.生产上可采用二溴海因,
溴氯海因,天然植物提取物制剂等消毒剂对水体进
行消毒,再用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对不良的水质进行
净化.饲料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无药残的天然
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利用沸石粉,亚硝酸盐降解
剂吸附,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理化因子.
:疾病发生后要采取积极的诊断治疗工作,首先
诊断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如有,应采用有效的药物杀
灭寄生虫,随后采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
毒;其次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环境;如检测出水体中
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应同时泼洒亚硝酸盐降解剂进
行处理;最后在泼洒消毒剂的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
饲料中添加生物活性添加剂1,5克,连续投喂5天.
2肠炎病
.
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性
病菌.在健康的鱼体中,
疾病,但当受到水质环
的饲料以及投饵不定时,
养殖技术顾问2010.4
在此类
会引发
喂变质
引起鱼
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病原菌随病鱼的粪便而排到
水中污染水质及饲料,经口传染到其他鱼类,鱼种.
当池塘水温在l8?以上,该病即可流行,一般发生在
4,9月份,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
肿,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解剖可
见肠壁充血发炎,肠道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粘液,
内壁糜烂.,
本病的预防方法与暴发性出血病基本一致,治
疗时要采取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可采用溴氯海
因或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同时
在饲料中添加”渔必得”(植物类黄酮,多糖,绿原酸
等)进行投喂,增强鱼机体免疫力,连续投喂,病情即
可基本控制.
3烂鳃病
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
菌直接接触而引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
后更易感染.该病在水温15,30?范围内均可发生,
并且水温越高越易暴发,病鱼体色发黑,食欲减退,
打开病鱼的鳃盖可见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充血发炎,
中间部分常糜烂.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缺损,绝
大部分病鱼的鳍边颜色发白变淡.
本病的预防是在操作时要轻快,避免鱼体受伤,
放苗时要进行浸泡消毒.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发病
后采用”渔必得”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即可.
4赤皮病
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当鱼体
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或机械损伤,冻伤或被
寄生虫寄生而受伤时病菌乘虚而人,引起发病.该病
各季节均可流行,发生,尤其是越冬后的春天最易暴
发.病鱼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的基部充
血,鳍条充血或糜烂呈扫帚状,也常伴有烂鳃症状..
本病的防治方法基本与烂鳃病一致,在起捕,放
养时动作要轻快,避免鱼体受伤,越冬之前,要使用
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并加深池水,保
证鱼体不被冻伤.明年开春后,尽早地开食,提高鱼
体免疫力.疾病发生后要及时地采用杀虫剂与消毒
剂相结合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处理,并结合内服饲料
药物如天然植物提取剂进行治疗.
范文四:常见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出血病
发病原因 鱼池底水质恶化、溶氧低,有害物质多,养殖管理不善,或投喂霉变劣质饵料,都会引发此病。
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综合预防。定期使用药物,可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中草药提取物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或用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净化水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利用沸石粉、亚硝酸盐降解剂吸附、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发病后,应用有效药物杀灭寄生虫,并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在泼洒消毒剂的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生物活性添加剂1.5克,连喂5天。
2.肠炎病
发病原因 因水体环境恶化,溶氧低,投喂变质饲料,鱼体抵抗力下降,均为引发原因。该病多发于4,9月。
防治方法 采取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可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海珍宝或渔必得,增强鱼体免疫力,用以控制该病。
3.烂鳃病
发病原因 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引起,尤其是鱼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该病在15,30?范围内均可发生,水温越高越易发生。
防治方法 操作时要避免鱼体受伤;放苗时要用药水进行浸泡消毒;发病后采用渔必得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防治。
4.赤皮病
发病原因 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受伤,或机械损伤、冻伤及寄生虫寄生等,均可引起发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 起捕、放养时动作要慎,避免鱼体受伤;越冬前,用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并加深池水。发病后,要及时采用杀虫剂与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处理,并内服天然植物提取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中华小吃论坛www.ku162.com 学习中国所有美味小吃技术就上www.ku162.com
范文五:常规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新法
常规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新法
?责任编辑王凡S毫l
????????????? 一
,暴发性出血病
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我国目 前危害鱼的种类最多,鱼龄范围最 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 及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病.该 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 胞菌两种病原菌引起.发病后的鱼
肛门红肿,腹部膨大, 体表充血,
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 象;肠道内无食物,却有很多粘 液.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 竖起,鳃丝末端腐烂等现象. 此病经常发生在鱼池池水底质 恶化,老化,溶氧低,有害物质多 的池塘中.若养殖管理不善,再加 投喂霉变的劣质饲料,更加容易造
发展. 成此病的发生,
暴发性出血病的预防首先要加 强养殖的饲养管理,按"四定"投 饵方法进行投饲,定期地使用药物 及生物制剂进行综合预防工作.生 产上可先采用强克202,二溴海 因,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
?肖毒,再用益水宝,光合细菌等有 益菌对不良的水质进行净化,利用 沸石粉,亚硝酸盐降解灵吸附,降 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理 化因子.
疾病发生后要采取积极的诊断 治疗工作.首先诊断是否有寄生虫 寄生.如有,应采用有效的药物杀 灭寄生虫.之后采用强克202(用量 0.3ppm)或二溴海因(用量
0.2ppm),溴氯海因(0.3ppm)进行 水体消毒.其次采用益水宝(用量 0.4ppm)或光合细菌(用量5ppm)改 善水质环境,如检测出水体中亚硝 酸盐含量过高,应同时泼洒亚硝酸 盐降解灵(0.8ppm)进行处理.第三 步,在泼洒消毒剂的同时投喂药 饵,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生物酶活性 添加剂1.5克,中鱼1.5克或 虾蟹康l5克,连续投"5人.如病 情较重,应隔2天再投喂3天药饵 即可.
二,肠炎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 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整个养殖过 程中鱼类的肠道中都存在此类病 菌.但在健康的鱼体中,该菌种不 占优势,不会引发疾病.但当受到 水质环境恶化,溶氧降低,投喂变
质的饲料以及投饵不定时,不定量 等原因影响时,弓l起鱼体的抵抗力 下降,从而病原菌随病鱼的粪便排 到水中污染水质及饲料,经口传染 到其它鱼类.因此,这类疾病在整 个养殖周期中都有可能发生,发 展.当池塘水温在18~C以上,该病 即可流行,一般发生在4—9月份. 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 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黄色 粘液从肛门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充 血发炎,肠道内无食物,只有淡黄 色粘液,内壁糜烂.
肠炎病的预防方法与暴发性出 血病基本一致,治疗时要采取外消 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可采用溴氯海 因(0.3ppm)或二溴海因(0.2ppm)等 消毒剂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同时 在饲料中添加中鱼肠炎消(0.5%)或 中鱼尼考(0.1%)及免疫多糖 (0.2%)进行投喂,连续投喂5天, 病情即可基本控制.
三,烂鳃病
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 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 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 后更易感染.该病在水温15—30cc 范围内均可发生,并且水温越高越 易暴发.病鱼体色发黑,食欲减
退,打开病鱼的鳃盖可见鳃盖内表 面的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 烂成一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 天窗";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 端缺损,绝大部分病鱼的鳍边颜色 发白变淡.
烂鳃病的预防方法:在操作时 要轻快,避免鱼体受伤;放苗时要 用药水进行浸泡消毒.养殖过程中 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发病后采用 二溴海因0.3ppm或治鳃灵0.2ppm
或强克2020.3ppm全池泼洒,消毒 后同时内服鱼虾康达1%药饵,3— 5天即可.
四,赤皮病
是 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
一
种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因捕 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或机 械损伤,冻伤或被寄生虫寄生而 受伤时病菌乘虚而入,引起发 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发 生.尤其是越冬后的春片最易暴 发(时间大约在3—5月间).病鱼 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 落,鳍的基部充血,鳍条充血或 糜烂呈扫帚状,常称"蛀鳍", 也常伴有烂鳃症状.
赤皮病的防治方法基本与烂鳃
病一致.在起捕,放养时动作要轻 快,避免鱼体受伤,越冬之前,要 使用溴氯海因(0.3ppm)等消毒剂对 池水进行消毒,并加深池水,保证 鱼体不被冻伤.来年开春后,尽早 地开食,提高鱼体免疫力.用时使 用一次消毒剂(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 等),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原菌,即 可起到预防效果.疾病发生后要及 时地采用杀虫剂与消毒剂相结合的 方法,对水体进行处理,并结合内 服药饵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可参考 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潘良坤
NONGCHUNKEXUk.SHIYAN(35)._._'._.___.-___-_...___-?…?_,_h.'-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