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鹏之徙于南冥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积累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3、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2.了解寓言体的特点。
3.理解庄子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学法指导:讲解法、诵读法、引导法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 作者及作品 (回忆所学知识)
1.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
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
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
2、庄子的主要思想
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1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
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
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 背景介绍: (学生自查资料,教师点拨总结)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
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1.熟读文本。读准字音,掌握字音、字形和关键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疏通文本大意,做到比较准确地理解每一句文字的意思。
二、引领探究
1.梳理结构并交流。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 2
(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2.第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3、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4、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三.训练检测
(一).字音
鲲( )鹏 抟( ) 齐谐( )
坳( )堂 迁徙( ) 北冥( )
夭阏( ) 沮( )丧 榆枋( )
斥鴳( ) 舂( )米 晦朔( )
泠( )然 蓬蒿( ) 翱( )翔
蜩( ) 恶( )乎待哉 穷发( )之北
知( )效一官 决( )起而飞
数数( )然 飡( ) 蟪( )
瓠( ) 鹪鹩( ) 瞽( )
俎( ) 樽( ) 掊( )
洴( ) 澼( ) 絖( ) 鬻( )
(二). 解释加点字词:
1 怒而飞 2 志怪者也
3
3 去以六月息者也 4 之九万里
5 众人匹之 6 而后乃今培风
7 适百里 8 以久特闻
9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10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11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12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三) 判断文言句式
1 鹪鹩巢于深林。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 莫之夭阏者。 4 之二虫又何知!
5 物莫伤之。 6 彼且奚适也?
7 彼且恶乎待哉? 8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四) 解释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 今义:
虽然:古义: 今义:
文章:古义: 今义:
众人:古义: 今义:
(五) 翻译固定句式
1 奚以……为?
2 其……?其……?
(六 )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
望:
朔:
四.总结升华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 4
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
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作业反思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积累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4、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2.了解寓言体的特点。
3.理解孟子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学法指导:讲解法、诵读法、引导法
回顾复习:
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自主学习:
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一.自主学习:
5
(一).正音正句。【多媒体展示归纳整理的字词读音】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ǐ) 北冥(mínɡ) 夭阏(è)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飡(cān) 蟪(huì) 蜩(tiáo)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幻灯片显示】:
这一段可分几层?说明了什么道理?
1.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
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2、小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 6
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二、引领探究:
1.、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飨鹏之大?
明确: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形体硕大无比的辊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4.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5.、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
6.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7.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7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8.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9.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列子,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10.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11、要求学生读后回答: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
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腿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训练检测
(一). 解释加点字词:
1 怒而飞 2 志怪者也
3 去以六月息者也 4 之九万里
5 众人匹之 6 而后乃今培风
7 适百里 8 以久特闻
8
9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10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11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12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二) 判断文言句式
1 鹪鹩巢于深林。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 莫之夭阏者。 4 之二虫又何知!
5 物莫伤之。 6 彼且奚适也?
7 彼且恶乎待哉? 8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三) 解释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 今义:
虽然:古义: 今义:
文章:古义: 今义:
众人:古义: 今义:
(四) 翻译固定句式
1 奚以……为?
2 其……?其……?
四.总结升华
1、通过对本节课内容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2、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升华思考:
五.作业反思
1、熟背课文。
9
2、课后练习三做在作业本上。
3、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反思: 文章的现实意义:
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10
范文二:《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学习方法】1、查阅工具书及相关资料。2、诵读法。(音读、意读、情读、悟读)3、
学案导学法4、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调动积累】
1、交流作者信息(分类划出你感兴趣的信息)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人,与梁惠王、
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
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
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
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
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
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
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
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
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
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
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
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
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
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交流作品信息(初步感知)
(1)《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计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
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两个方
面都给了后世以深刻、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关于道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
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是对世俗观念、日常意识的重大超越;他关于生死问
题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为后世中国无神论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他
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具有反抗专制制度和等级压迫的进步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纠正自身的文化
偏向,也具有很大价值。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
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
的评论。至于书中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
和批判。
(2)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
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意义。其主题思想
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
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夹杂在论说文和史传文中。
只有论证的手段,并未独立成篇。虽然如此,但中国古代寓言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
有无穷魅力。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
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
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小结】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根据以上资料,为庄子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
(要点: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等。)
【泛读导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 通过音读与意读,归纳掌握重点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 通过情读和研读,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鉴寓言说理的写作
技巧,鉴赏作品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 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能成诵,体会“逍遥游”的深刻内涵,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
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学习重点:
1、熟读成诵,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 的主旨,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自主学习·课堂展示】
文章的美是读出来的,诵读的过程就是感悟、审美的过程。我们就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
的美。
一、音读——正字音、明句读
畅读全文,通过查工具书和阅读注释,读准字音,断明句读。
1、注音
鲲( )鹏
迁徙( ) 抟( ) 北冥( ) 齐谐( ) 夭阏( ) 坳( )堂 沮( )丧
晦朔( )
恶( )乎待哉
榆枋( ) 斥鴳( ) 泠( )然 蓬蒿( ) 舂( )米 翱( )翔 穷发( )之北 知( )效一官 决( )起而飞
数数( )然 飡( )
2、积累通假字 蟪( ) 蜩(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三餐而反( ) 小知不及大知( )
而征一国者( )旬有五日而后反( )此小大之辩也( )御六气之辩( )
二、意读——疏字词、通文意
默读全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疑难字词小组讨论并归类总结。小组不能解决的词句,课上
提出共同研讨。
3、重点虚词、实词 怒而飞( )志怪者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 则风斯在下矣( ) 莫之夭阏者( )之九万里( )
之二虫( )众人匹之( )彼且奚适( )是鸟也( ) 抟
扶摇( )置杯焉则胶( ) 而后乃今陪风( ) 而后乃今将图南( )适百里( )以久特闻( ) 穷发之北( )恶乎待哉( )
4、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 )
(2)而后乃今将图南( )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3)莫之夭阏者。( ) (4)之二虫又何知!( )
(5)奚以知其然也?( )(6)彼且奚适也?( )
(7)彼且恶乎待哉?( )(8)奚以??为?( )
(9)其???其???( )
6、古今异义
虽然,犹有未树也: 众人匹之:
腹犹果然: 穷发之北
之二虫有何知 小年不及大年
【合作探究·共同体验】
三、情读——抓主旨、悟其情
诵读指导:
《逍遥游》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
同的描述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
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
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
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
读得十分肯定。
1、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鹏之大?
2、形体硕大无比的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
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3、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4、蜩与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说明什么?
5、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6、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7、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四、悟读——析手法,赏特色
1、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2、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简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研读拓展·全面提升】探展:庄子思想、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
(1)生活中喜用大鹏取名。
如岳飞的字叫“鹏举”,就是引用大鹏鸟来的;宋朝的神仙陈抟,为什么叫抟呢?取“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意,陈抟的号叫“图南”,也是从《庄子》里来的。古往今来叫图南的,
叫飞的,叫鹏的,不晓得有多少。人家有出门读书的,我们送给他“鹏程万里”四个字。
(2)借庄子思想表达高远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南唐时代有一位文学家叫高越,在他没有得志的时候,文学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国历史上
是五代时期,天下很乱,军阀各霸一方,这个称王,那个称帝。高越当时在湖南,湖南有一位
姓李的称王,看到高越很有学问,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还真是求
之不得,一个小国王把公主嫁给自己,那鹏程万里,前途无量啦。可是高越不干,他看出姓李
的有这个意思,就套用《庄子》里的典故写了一首诗:“雪爪星眸凤鸟归,”他形容像鹰、鹏鸟
一样,爪是白的一个生物,寿命活得很长,变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
“摩天抟带锦毛衣,”就是庄子所讲的:“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样的
飞,文学上叫做“摩天而飞”,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张罗网,”你不要想布好网,把我这个
大鹏鸟抓住。“虞人”是中国古代管山林,管动物的官职, 相当于农林局局长兼野生动物园园
长。“未肯平原迁草飞。”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还不够我翅膀一展开,我不想在这里
飞。
(3)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的影响。
庄子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魏晋时期成为品评人物高下的一项重要标准。皈依自然也成为
历代文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更为可贵的是,庄子思想中叛逆愤世的一面,成为后世文人抗争
现实的强大的精神武器。李白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
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粪土荣华富贵,“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为北流”(《江
上吟》)。这些都可看出庄子思想的影子。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
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
似。
庄子思想和文风对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如 郭沫若所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
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
浪漫主义精神。
【针对训练·拓展提升】
一、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北冥( )鲲( )鹏 坳( )堂 抟( )扶摇而上 齐谐( )迁徙( ) 夭阏( ) 决( )起而飞 宿( )舂( )粮 泠( )然 恶
( )乎待哉 未数数( )然 沮( )丧 榆枋( )斥鴳( ) 晦朔( )蓬蒿( )翱( )翔
穷发( )之北 知( )效一官 蟪( ) 蜩(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
c.绝云气,负青天( )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e.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f.泠然善也( )
g.置杯焉则胶( ) h.而后乃今培风( )
I.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J.之二虫又何知!( )
...
K.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逐字解释) L.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M.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③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④旬有五而后反 ⑤此小大之辩也 ⑥而御六气之辩( ) ⑦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莫之夭阏者。( )
(4)之二虫又何知!( )(5)奚以知其然也?( )(6)彼且奚适也?( )
(7)彼且恶乎待哉?( )
5.一词多义
(1)志: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图: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不图子自归 C图穷匕首见 D图财害命
二、语段阅读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
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克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宋荣子为什么要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 ( )
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
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2.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
待而游于无穷。
3.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讲,《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B.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来看,庄子代表了 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
4.本节文字在阐述观点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三:鹏之徙于南冥
课题:《鹏之徙于南冥》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2.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学习难点:
1、寓言体的特点。
2、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自主学习:
一.给生字注音
鲲( )鹏 抟( ) 齐谐( ) 坳( )堂 迁徙( ) 北冥( ) 夭阏( ) 沮( )丧 榆枋( ) 斥鴳( ) 舂( )米 晦朔( )
泠( )然 蓬蒿( ) 翱( )翔 蜩( ) 恶( )乎待哉 穷发( )之北 知( )效一官 决( )起而飞
数数( )然 飡( ) 蟪( ) 瓠( ) 鹪鹩( ) 瞽( ) 俎( ) 樽( ) 掊( )
洴( ) 澼( ) 絖( ) 鬻( )
二.通假字
1.而后乃今培风 .
2.三飡而反 .
通凭,凭借 通返,返回 通智,智慧 通辨,区别 通又;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 .4.此大小之辩也 .5.旬有五日而后反 ..6.而御六气之辩 .7.而征一国者 . 通变,变化 通耐,能力
8.北冥有鱼 .
通溟,海 通熄,燃灭 9.而爝火不息 .10.藐姑射之山 .通邈,遥远
通诳,欺骗
通汝,你
通祈,祈求 11.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12.犹时女也 .13.世蕲乎乱 . 14.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 ..通纷纷,纷纷扰扰
通皲,皮肤冻裂
通纩,丝棉 15.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16.世世以洴澼光纟光之事 17.其翼若垂天之云 .
三、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
古义:虽然这样 通陲,边际
今义: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某事实,后文加以转折
2.众人匹之 ..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野马也,尘埃也 ..
古义:田野上空浮游蒸腾的云气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4.小年不及大年 ..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
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古义:天空飘浮的生物或空气、尘埃等物体
今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物体
6.腹犹果然 ..
古义:饱的样子
今义:表示在意料之中
7.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
古义:错综华美的色彩及花纹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四、一词多义
怪者也 记录.?①齐谐者,志
1.志?②博闻强志.?③士志于道 立志.
?
2.名?③圣人无名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①其名为鲲 名字.②名之者谁 命名.
者 尽.?①以游无穷
困 生活贫困3.穷?②今多穷.?③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
?
4.之?③鹏之徙于南冥也 主谓之间,无实义.?④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代词,他.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①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此.②鲲之大 助词,的.
[明确]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课堂检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知也无涯 知:同“智”,智慧 .
B.缘督以为经 .
C.以有涯随无涯 .
D.殆而已矣 . 缘:顺着 随:追逐,追求 殆:危险,此指疲困不堪
解析:A项中“知”意为“知识”。
答案:A
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有涯?①吾生也.?无涯?②而知也. 知也无涯?③而. ?为知者?④已而.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解析:也:均为语气词,用于句中,表停顿。而:③为转折连词;④“已而”连用意为随机,不久。
答案:B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十分危险了(体乏神伤)。
(2)可以保护自身,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可以终享天年。
参考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一定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就十分危险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样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可以终享天年。
成语积累:
大相径庭
鹪鹩一枝
偃鼠饮河
越俎代庖
范文四:鹏之徙于南冥也
领导审核签字:
2012年 月 日
领导审核签字:
2012年 月 日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4.解释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___________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
(4)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
5.下列各句中的“名”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中的“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无名
B.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C.名之者谁?
D.则题名其上
6.从选段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鲲鹏之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段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奇大无比的大鹏形象,联系全文,请你说说作者对大鹏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8.请从上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河:黄河。
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疑惑。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
D.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改变。
10.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请从以上选段中提炼出两个常用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了上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A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B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C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D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13.“‘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句是从上文中抽出来的。请你说说这一句应放在上文A、B、C、D处的哪一处?( )
14.上面材料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D(“决”正确读音为“xua”)2.A(适:到??去。B项第一句为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一样;第二句是名词,翅膀。C项第一句为动词,修建;第二句为形容词,长。D项第一句为动词,驾驭;第二句为动词,抵挡、控制。)3.C(是道家不是法家)4.(1)传说中的大鱼。(2)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3)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4)尽头 5.D(A.名望;B.说出;C.命名;D.名字、名称,与例句的意思相同。)6.从鲲鹏的体积、脊背的长度、双翅的大小等。7.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8.“泾”:通“径”,指河之宽度。“辩”:通“辨”,指分辨。9.A(殆:危险。)10.C(此句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都是“被”
领导审核签字:
2012年 月 日
范文五:鹏之徙于南冥
路。
【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讲大小之辨。
第二部分(第二段):讲逍遥游的境界。
第三部分(最后三段):进一步阐明“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 人无名”。
四、课文研习
(一)学习第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开头描绘了一幅什么场景?你认为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文 章的中“有所待”是什么意思?
【明确】文章开始部分,先浓墨重彩地写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 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后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作者特 别突出了鹏之大,飞之高,翔之远。把读者带进了一个亦真亦幻 的境界。景象雄奇壮丽,故事骇人听闻,气象出人意表。完全超 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范围。
作者通过大鹏腾飞高举的壮丽景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由 豪迈的人生画卷,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大格局,大气象。但这 还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为他还有所待。
“有所待”的“待”就是凭借、条件之意,“有所待”就是有 条件限制的,不自由的。尽管如此,但是大鹏南徙的壮举,它扶 摇直上的气象,还是表现出难以企及的境界。
2. 作者写“蜩与学鸠讥笑大鹏”有什么用意?论证“小年不及大年” 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如果说大鹏是展翅九天的“神鸟”,那么蜩与学鸠 则是翱翔蓬蒿之间的“小虫”,它们代表的是目光短浅、境界狭 小的凡人境界。庄子把它们拿来与大鹏作对比,说明人生境界的 不同乃是由于眼界大小不同,即空间的广阔和狭小不同造成的。 庄子认为空间的广阔和狭小不同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境界, 从而 影响人的智慧,因而得出一个结论――小知不及大知。然而他认为影 响人的智慧的因素不只是空间,还有时间。于是接着用日常生活中的 现象来证明 “小年不及大年” 的道理, 来进一步论证 “小知不及大知” 的道理。
3. 认真分析课文内容,思考文章中的“大”和“小”指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大小之辩”在哪里?
【明确】 “大” 指大空间、 大年 (大时间) 和大知 (大智慧) , 指小空间、小年(小时间)和小知(小智慧)。
(1) 小空间是有限的; 大空间是无限的, 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 小空间不及大空间――蜩与学鸠、斥安比不上大鹏; (2) 小年是有限的时间;大年是无限的时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 小年不及大年――朝菌、蟪蛄和众人比不上冥灵、大椿和彭祖; (3) 小智慧是有局限的, 时时处处会遇到阻碍; 大智慧没有局限, 摆脱了世间所有的束缚,同化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性质,达到了绝 对自由的境界――逍遥游,成就人生的最高理想。 小知不及 大知――小境界、小格局和小气象比不上大境界、大格局和大气
象。
(二)学习第二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 庄子把人生分为几种境界?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三种境界。 (1)四种凡人的境界――追求功名利禄;
(2)宋荣子和列子的境界――远离事功、名利但仍有所待;
(3)逍遥游的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2. 先翻译“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一句,再 谈你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天地”乃是万物的总名。“正”指本性。“御六气之辩”指使用 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在庄子看来,这就是最高的境 界、气象和格局了:利用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利用阴、阳、风、雨、 晦、 明六气的变化, 而游于没有止境的宇宙当中。 具备这种最高境界、 气象、格局的人,跟天地万物、阴阳大化、道合而为一。
3. 什么是“逍遥游”?影响“逍遥游”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怎样 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意味着不为自己的成见、 知识、 欲念情感等束缚, 不为世俗功名拘囿。 达到“无名”“无功”“无已”的“圣人”“神人”“至人”境界。 影响“逍遥游”的因素是贪图虚名浮利,追求事功伟业,念念 不离自身。
第三个问题学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发挥,只要不离前面的三个因 素,言之成理即可。
4. 这三种境界分别和前面描述的哪种情形相对应?作者运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类比认证法。(1)四种凡人境界――蜩与学鸠等 (2)宋荣子和列子的境界――大鹏(3)逍遥游的境界――至人、 神人、圣人。
第二课时
一、 学 习第三部分,深化理解
1. 学生阅读后三段, 讲出三个寓言故事。 说说各自的寓意。
【明确】(1)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重点在名与实之名)。 圣君尧想把自己天子的位置让给当时的高士许由。他说在许由 的面前,自己太渺小了,占着天子这个位置,自觉心里不安。要 把天下交还给许由。许由的回答更加匪夷所思,他说尧做天子治 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自己还代替尧做天子,已没有 什么实质的意义,如果自己接受了,那纯粹是为了得到名声。他 认为名声只不过是实事从属、派生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实质的 内容。自己也不会为这种虚无的附属品(名声)去做天子。还用 了鹪鹩深林筑巢仅占一枝,田鼠河流饮水仅用一腹的事实,来说 明天下很大,但对于自己生命本身来说,其实绝大部分都没有意 义,没有作用。最后用越俎代庖的典故,明确拒绝了尧的提议。 天下人梦寐以求的无上尊荣,在圣人许由眼里竟然轻如鸿毛,一 文不值。
(2)藐姑射山神人的故事(重点在生命的作用)。
楚狂接舆讲了一个故事,他说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些神人。 这些神人的肌肤像冰雪一样白皙,体态像处女一样美好;他们不 吃五谷杂粮,而是吸清风喝甘露;他们乘着云气,驾着飞龙,遨 游于四海之外;他们精神专注,使人或物不生灾害疾病,而谷物 丰熟。肩吾听了之后惊的目瞪口呆,认为这是骗人的鬼话,不真 实。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连叔。可是连叔却不客气地说:不是 接舆的话大而无当,是你的智慧有缺陷,无法理解人家所说的境 界。连叔认为姑射山的神人,德行极高,能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容纳而成为一体,对于世人祈求的最大事功――天下大治,他们 根本没有当回事,认为这太渺小了!这样的神人,没有什么东西 能够伤害他,大水到天也淹不到他,大旱使金属石头成为液体而 流动、土山被烧焦也热不到他。这些神人,他们身上的尘埃污垢 等毫无价值的东西尚且能制造出尧和舜,人世间的一切事功,对 他们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但他们从来不把这些世俗的功劳当回事! 他们追求的是人生更加本质的东西,即摆脱世俗功利的羁绊,回 归生命的本真,进入自由的境界。 这个故事说明了“神人无 功”的道理。
(3)大葫芦无用的故事(重点在无用之用为大用)。
惠子说,魏惠王赠给自己一种大葫芦的种子,自己种上它,长出 了一个大瓠子,瓠子的容积很大,可以填塞五十斗的东西。但是 掏空它用来盛水,它的硬度太小不能胜任;把这个大瓠子剖开做 成两个瓢,瓢太大无处可容。惠子因为它没有用处把它击破了。 庄子就用“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批评惠子智慧浅薄,思维僵化, 不能够发挥事物的大用,只顾在常规思维的框框里兜圈圈。不能 舍弃自我,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把世间的一切事物对象化、工 具化。惠子认为大葫芦无用,完全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没有认识到天生万物并非是为人服务的,万物自有其妙用,不用 之用方为大用。舍弃自我方能彻底摆脱尘世的一切羁绊,达到人 生的最高境界。即老子所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 吾无身,吾有何患。”佛家所说的若无我相,则能超凡入圣,得 大自在。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至人无己”。
二.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 理解。
【明确】至人那里没有自己,神人没有世俗的事功,圣人没有世 俗的声名。“至人”“神人”“圣人”名号不同,实质上则是一 样的,指具备最高境界、气象、格局的人,亦即达到逍遥游境界 的人。
三.讨论提升 :
请同学们谈一谈庄子的人生追求对你有什么启发意义?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 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 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 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
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 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独特的精神:庄子临死前, 弟子们想厚葬老师, 庄子 说:“ 我 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 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 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 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 食物给后者享 用,不是太偏颇了吗?” (人不要成为物的仆役、异化的牺牲品。 ) 老师寄语:作为青年我们也要从前人那儿继承鹏的精神,拥有 鹏的气度。不能如药家鑫自私到撞人后为了逃脱责任而残忍地将 人杀死;更不能像马家爵那样只因一点儿小摩擦,就残忍杀害四 名同学。不能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冷漠,不懂得 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们要高飞,就要有鹏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 笑看风云的开阔襟怀。
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 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 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没有捷径 可走,得下苦功。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更应该遵循学习的规律。 可是我们有些学生,却对此视而不见。有的平时不学,考试时才 临阵磨枪;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上课走神,回家边学 边玩??最后导致自己成绩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基础文化知识不 能系统扎实地掌握,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养成,这样,我们如 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
四.总结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创造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人们的联想。
2用寓言说理,生动形象而又留有余味。
“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 ,于此见
寓言之妙。 ”“ 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 ” —
3构思奇特,带有浪漫色彩。
五.写作素材应用
本文可以应用在“善于借助外物” “合作与成功” “积累与成就” “捍卫心灵” “要拥有自己的天空” “人生是一种艺术” “淡泊名利” “志 向高远” “追求自由” “自然” “生命” “修养” “个性” “名和利” “爱 和恨”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角度一:善假于物
大鹏若没有“六月息” ,就不能有“水击三千里” ,也不能“抟扶 摇而上九万里”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和利用大家 的聪明才干,才能有大的成就,一个人破译不了基因密码,一个人不 能且“神九”飞上太空。
角度二:善于积累
丰厚的知识积累,就好像是大鹏在南徙之前的等待。正如庄子所 说:“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也就是说没有丰厚的积累, 也就达不到抟扶摇而上九万里高空的境界。而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