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抓住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
《穷 人》
1.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来把握人物的形象。
第二段描写了桑娜矛盾痛苦、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当她发现邻居西蒙已死,毫不犹豫地抱回两个遗孤,可她又“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家境本来就很穷困,又有五个孩子,丈夫的担子已经很重了,现在再加两个孩子,能养活吗?所以,桑娜的担心是很自然的。可是她又想:“嗯,揍我一顿也好!”可见她更坚定了收养孤儿的决心。是什么原因形成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呢?是罪恶的剥削制度造成的穷困,是穷苦人民在现实情况下一种真实心理的写照。它不但不会减少桑娜善良性格、纯洁心灵的光彩,反而在思想斗争中,增添了她克己待人的光辉形象!
语言。写桑娜的沉思:“丈夫……她……可是……孩子们没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作者没有深奥的词语,没有高亢激越的句子,却深切地道出了她一家生活的艰辛。在表现她对邻居的关心时写道:“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进去看看吧!”几句平平常常的话,使她的善良脱纸而出。再如渔夫说:“……我们,我们总能熬出来的人!……”一个“熬”字,却极大容量地表明不遗余力收养孤儿的决心。又如桑娜知道丈夫和她的想法一致时,才“拉开了帐子”,文章嘎然而止,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余味:穷人的心灵是多么美好高尚
2.通过分析人物做的事件来理解人物的个性品质。
3.分析写作手法。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骑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这间渔家却温暖而舒适。桑娜不时倾听风暴的声音,“感到心惊肉跳”,祈求上帝保佑出海的丈夫平安地归来。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桑娜一家过着贫困的生活,还知道她勤劳贤慧,把渔家小屋收拾得整洁而温暖,同时心地善良,爱怜丈夫。通过写桑娜一家艰难困苦的生活与下文收养孤儿的举动形成了对比,写她爱怜丈夫的焦灼心情与下文收养孤儿的心愿构成了矛盾,有力地映衬了她美好的心灵。
正起着风暴的海上和温暖而舒适的渔家进行对比。
4.分析人物所在的环境。
文章开始的环境交代,只用了“心惊肉跳”一词,却突出地表现了环境的“险恶”和桑娜“担心”的程度。
家中的物品 沙哑的钟声 炉子
5.文中评价的句子。
范文二: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浅谈
分析人物形象,是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作品主题的重要途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分析环境描写,了解人物命运成因。环境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人物的活动场所,所以,在探究人物形象的时候,就需要关注人物的生存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这是现实中的故乡,也正是当时中国乡村的缩影和真实写照。要了解中年闰土的形象,必须把握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
二、分析写作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即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如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为了突出杨志不体恤军汉、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性格,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如,“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这类人物的对话在课文中比比皆是。
三、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通过小说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如《最后一课》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了小弗郎士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的情感行为变化。
一般来说,小说的阅读考查,明确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常常考到。而有些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易一下子判断出来。这就要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判断。要看文中的哪个人物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以及作者用的笔墨的多少。如《七根火柴》,是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写长征途中,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干的火柴交给追赶队伍的卢进勇,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卢进勇追上了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本文的主人公不是运用大量笔墨所写的卢进勇,而是有着高尚品格的无名战士。
范文三:试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试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中学语文论文
试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郭 林
众所周知,阅读文学作品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分析人物形象,中学生要想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和全面吅理的分析,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即要求初中生能够准确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够得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针对以上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感知作品入手,抓住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劢作、心理等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分析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就是作者用生劢形象、精确到位的语言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的描绘,主要包括人物的穿着、身材、容貌、表情、打扮等多个方面,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鲜活形象的仸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还能够体现出人物的地位、身仹、遭遇、经历等,还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比如,鲁迅的文章《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是这样描写的:“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从穿长衫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个文人,从“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没有洗”可以看出孔乙己很落魄,综吅这些肖像描写就可以推断出孔乙己懒惰且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再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对二十年后的闰土外貌是这
样描写的:“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即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通过这一段肖像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旧中国的农民阶级由于受到层层压迫,生活中水生火热中,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二、分析语言描写
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的语言可以体现出其性格特征。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描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地位、身仹、性格、思想的人,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成功的语言描写能够将人物的特征鲜明地展示出来,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曾说:“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由此也可以得出,要想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教师要引导他们把握能够展现人物特点的典型语言。比如,《范进中举》一文中有关胡屠户的语言描写有:“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这是胡屠户对中举前后的范进所做出的评价,通过对比,读者可以分析出胡屠户是一个嫌贫爱富、见风使舵的人。
三、分析行劢描写
行劢描写也称劢作描写,是作者对人物行为、劢作、举止的描写,成功的行劢描写能够给读者留下鲜明的视觉印象,可以使人物的形象生劢、可感,还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店小二不肯放走金
老妇女二人,这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打落两个当门牙齿。”这里的“揸”字刻画出了鲁达威猛刚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形象,也展现出了他扶贫救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再如,《孔乙己》一文中描写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时,他在其他酒客的嘲笑中“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说明了孔乙己对其他酒客的不屑,而且含蓄地表现了孔乙己炫耀“我有钱”的要面子的穷酸心态。
四、分析心理描写
人物的语言和劢作都是其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要想准确地、深入地塑造某一人物形象,需要将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结吅起来描写,这里的内心世界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情感活劢的描写,能够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读者能够进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能够了解人物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进而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比如,在《最后一课》这篇文章中,当小弗朗士知道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他对自己说“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在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这段心理独白表明小弗朗士的内心已经悔恨万分,体现出了他对祖国无比热情之情。
总而言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要忠实于作品、忠实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作为教学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不断探求更多更好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中学。
范文四:[精品]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浅谈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浅谈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浅谈
分析人物形象,是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作品主题的重要途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分析环境描写,了解人物命运成因。环境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人物的活动场所,所以,在探究人物形象的时候,就需要关注人物的生存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这是现实中的故乡,也正是当时中国乡村的缩影和真实写照。要了解中年闰土的形象,必须把握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 二、分析写作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即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如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为了突出杨志不体恤军汉、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性格,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如,“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这类人物的对话在课文中比比皆是。 三、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通过小说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如《最后一课》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了小弗郎士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的情感行为变化。 一般来说,小说的阅读考查,明确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常常考到。而有些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易一下子判断出来。这就要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判断。要看文中的哪个人物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以及作者用的笔墨的多少。如《七根火柴》,是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写长征途中,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干的火柴交给追赶队伍的卢进勇,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卢进勇追上了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本文的主人公不是运用大量笔墨所写的
卢进勇,而是有着高尚品格的无名战士。
范文五:分析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考点跟踪突破———分析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一)(2016·雅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好几张奖状端正地贴在墙上。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得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说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学习,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我会的,没问题。”他爽快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我也该走了。”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从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B.第②段到第⑧段,文章设置了两个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有一定的悬念,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组织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点拨:A项对潘小锋的性格分析不准确,不是“自私、不关心集体”;B项第②段到第⑧段的内容不是悬念;D项对“潘小锋的父亲”形象的概括不正确。
2.阅读全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课堂上窃笑搅起的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说明“我”是一个比较急躁的老师。②放学看了那张画后,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说明“我”是一个能发现学生优点的老师。③亲自家访,说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实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④鼓励潘小锋发挥特长,说明“我”是一个善于鼓励、引导学生的老师。
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答。 细节描写。__照应前文“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为后文写“小星星”作铺垫。
4.小说以“最小的星星也闪光”作标题有何妙处?作用是什么?请简答。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②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
(二)(2017·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甜橙树
在油麻地最大的一棵甜橙树下,傻子弯桥睡得真香啊!
三瓢、浮子和红扇来到甜橙树下,低头弯腰,轻轻地绕着弯桥转圈,转累了,就轻轻地坐下来,或望着睡得正香的弯桥,或互相挤眉弄眼,或各自挪挪屁股,脸上都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快乐。
三瓢觉得腿有点坐麻了,拉着浮子跑到甜橙树背后撒尿。红扇害臊,嘴咕嘟着,将脸扭到一边。当三瓢、浮子系上裤子,低头看了一眼由他们尿成的小小烂泥塘时,他们同时互相感应到了心里生起的一个念头。三瓢捡起一根小木棍,浮子摘了一张青麻叶,红扇拔了四五根狗尾巴草,他们先是在弯桥脸上涂了个“八”字胡,然后干脆扔掉手中的狗尾巴草,直接用手蘸上青麻叶上的黑泥浆,在弯桥脸上涂抹起来??
红扇先笑起来,随即三瓢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笑了起来,笑声越来越大,越笑越疯,直笑得东倒西歪。
弯桥在笑声中醒来了。惊奇地:“三瓢、浮子、红扇,你们都在这儿呢!”他半眯着,“你们知道吗?我刚才做了一串梦,把你们一个一个地都梦到了。”
三瓢、浮子、红扇有些惊讶与好奇,一个个围着弯桥坐在地上。
“先梦见的是红扇。那天很热,热死人了。我跟红扇躲到甜橙树下吃橙子,一人一只大
橙子。吃着吃着,树阴变小了,越变越小,我们就挤一块儿。树阴越来越小,下面只能站一个人,红扇让我在树阴下,我跳出来,她又把我推到树阴下。我不干,她就跺脚。树阴像一把伞,阴凉阴凉的。红扇就站在毒太阳下,渐渐地,她的头发晒焦了,红扇用舌头舔焦干的嘴唇,我看着就哭了,一大滴眼泪掉到了地上,潮了。潮斑长大、长大,不知怎地,就变成了树阴,越变越大,越变越大,一直又变到一块田那么大。”
三瓢、浮子和红扇都坐着不动。
“接着我就梦见了三瓢,”弯桥回想着,“是在荒地里。我们走了好多天好多天,就是走不出荒地。那才叫荒地呢,看不到一条河,看不见一点绿,满眼的枯树,枯草。我总是走不动,三瓢就使劲拉着我。枯草突然就烧着了,一忽儿就变成了一大片火,三瓢拉着我拼命跑。后来,我实在跑不动了,三瓢解开裤带,拴在我脚脖子上,拖着我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三瓢看到一棵甜橙树,就爬到树上摘橙子,不知怎地,那橙子老是跳来跳去,三瓢就朝那颗橙子扑过去??‘扑通’一声,他连人带橙子从空中跌下来。我大声叫他,他醒了,把橙子送到我手上。我推了回去,他又推了回来:‘吃吧,就是为你摘的。’”
三瓢、浮子、红扇都往前面挪了挪。 ...
弯桥看看天,有了回去的意思,但看到三瓢他们并无一丝厌烦的意思,就又回到说梦的念头上:“最后梦到的是浮子。梦里,我先见到我妈。她朝我笑,还朝我招手,可我就是过不去。我看到妈妈眼里都是泪,亮晶晶的,妈妈忽然就不见了,半空中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在大河那边??’浮子来了,他陪我坐在大河边,一直坐到天黑。第二天,我又坐到大河边,浮子没来,红扇来了,说浮子要砍倒他们家最好的那棵甜橙树。我问红扇:‘他想干什么?’红扇说:‘做船,为你做船。’我拔腿就往浮子家跑,刚到门口,就听到‘咔嚓’一声,甜橙树倒了。我踩着满地乱滚的甜橙跑过去,他却朝我笑笑:‘你要见到你妈妈了??’”
弯桥望着他的小伙伴们,泪光闪闪。
三瓢、浮子、红扇都低着头。
红扇哭起来。
三瓢、浮子走到烂泥塘边,红扇也过来了,他们将黑泥浆涂到自己脸上,只留下一双眼睛眨巴眨巴的。
四个孩子,像四个小鬼一般,在甜橙树下转着圈儿,又唱又跳??
(根据曹文轩同名小说改编)
1.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示例:①三瓢、浮子、红扇捉弄睡着了的弯桥,听了弯桥醒来后给他们讲的三个梦,三个小伙伴被感动,四个“小鬼”成了好朋友。②睡着了的弯桥被三个小伙伴捉弄,醒来后讲了自己的一串梦,感动了三个小伙伴,四个“小鬼”成了好朋友。
2.结合上下文,品析句子“三瓢、浮子、红扇都往前面挪了挪”中的加点词。 ...
示例:这个细节(动作)描写,表现出三瓢、浮子、红扇被弯桥的故事吸引,侧面表现出小伙伴被弯桥所打动。更深层次地表现出这三个小伙伴与弯桥关系更亲近了。
3.细读句子:“红扇哭起来。”想想,如果红扇边哭边说,她会说些什么?
示例:①弯桥,你的梦里我们都那么好,而我们却还捉弄你,我们真是不好。②弯桥,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
4.读完这篇小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弯桥?
示例:一个友善、憨厚(淳朴)的弯桥,他渴望友爱、渴望母爱,向往美好生活。
5.故事的开头小伙伴们很快乐,故事的结尾小伙伴们也很快乐,请简要说说这两个“快乐”有什么不同。
示例:前者的快乐是捉弄弯桥带来的快乐,后者的快乐是被弯桥的友善感动后融为一体的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