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预告性新闻”及其信息价值
“预告性新闻”及其信息价值
http://www.gog.com.cn 09-03-24 11:31 金黔在线-新闻窗
2008年,中国大喜大悲。分别发生了两类大事件,一类是可预告新闻,如29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还有神舟7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另一类是非预告性新闻,如5·12汶川特大地震。
作为新闻工作者,以独特的新闻视觉,可以对这两大类百年不遇的事件进行新闻理论的探讨,从这些事件背后的新闻元素分析,特别是“时间”这一新闻要素,可将这些事件分成两大类型,一类是预告性新闻:如前所说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等;另一类却是传统新闻理论中所强调的“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是已经发生的,是不可预告的,如汶川特大地震等。
传统新闻理论对“新闻”有特定的定义,业界同仁在不断地争论中认为:新闻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频率越来越高的“预告性新闻”。
探讨预告性新闻,应先弄清楚眼下基本定型的几种“新闻”类型:一是“事实说”,即将“新闻看作一种事实、事物、现象”的本身;二是“活动说”,即将新闻视为一种报道或传播活动;三是“功能说”,即把新闻归为一种实现某种目标,达到某种目的或完成某项使命的功能或手段;四是“信息说”,即将新闻看作一种信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信息理论的传入,我国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新闻与信息的关系,发现新闻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新闻传播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关于这一事实的信息。
“预告性新闻”符合“新闻是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这一定义。因而“预告性新闻”这一提法是可以成立的。
预告性新闻中有两个至为重要的元素:时间和信息。这两个元素与传统新闻理论中的五个“W”有所区别。
例如,2001年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这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从时间上看,这条预告性新闻时间跨度长达7年;从信息上看,让全球知晓的是4年一次的世界性体育竞技的大聚汇。
有人说,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今后只有那些掌握信息的优势者,才能取得对社会资源的控制权和对社会问题的话语权。专家研究:信息不但对发生的事物具有同步纪实性,而且还可以显示事物运动发展的趋向,从而预示出事物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提供即将发生的事情的预兆,这种预示功能使信息更增加了使用价值。
信息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的发展以及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一条及时开发和传播的信息可以带来人们意想不到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或错过某条重要的信息,就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是很大的影响。而在这其中,新闻媒介有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1984年,**为新华社新创刊的《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这一题词实际上指出了信息与新闻的关系。当然,信息与新闻具有一致性和非一致性。这是本文不能详加分析的,这里只是为“预告性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必然性提供一些思索和理论支撑。
信息不发布,成不了“新闻”,而发布的新闻则必须以信息为基础。现在还是回到舆论对新闻报道中奥运会内容的涉及部分。在“预告性新闻”中也有大量不可预告性新闻,如比赛的结果、爆冷门等,而最大的不可预告性新闻是刘翔因伤退出比赛。
刘翔因伤退出比赛的新闻价值很明显,一经发布,震惊全国。这就说明,非预告性新闻和预告性新闻都有一个“价值”问题,即“新闻价值”。有关学者认为,“新闻价值”所代表和反映的是新闻事实信息内在的客观传播价值,这其中有个很醒目的字眼:信息内容。有的教科书对新闻价值的表述如此:新闻价值是事实信息适应和满足公共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
素质的总和。这其中两度提到“信息”,有人把新闻价值理解为“新闻工作者选择和衡量事实信息能否成为新闻的标准”。至此,“预告性新闻”的成立和其与“信息”的关连程度构成“新闻价值”的思路应该立得住脚。请注意一下中央电视台每天清晨6点钟的“朝闻天下”栏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版块就是预告性新闻“今天早知道”。主持人每每这样说:看看今天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关注。
有一点应提及:预告性新闻使用的字眼多是“将”、“将于”、“预计”、“预料”、“希望”等等,而非预告性新闻却多选用“昨日”、“日前”、“不久前”或一些准确具体的时间。特别是报道一些不可能预告的新闻,如某国政变,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大灾害事故如地震、煤矿矿难、飞机失事等,时间的准确和具体更显重要。
(作者单位为贵州日报叶建平)
范文二:论会计信息化与价值链的耦合性
◆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企业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价值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手段是单支链条的价值增值,但是企业各单一链条间并不会“和平”相处,价值链之间存在持久竞争,而平息这场“战争”的最有效手段是会计信息化。与其他研究不同,本文侧重探讨了会计信息化对价值链的影响,旨在揭示会计信息化可以提升价值链增值效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价值链 增值 问题提出 价值链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食物链”效应,其表现形式是将供应企业、销售商、运输部门、服务商、辅助及客户连接成极具竞争力的集合体,通过各链条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提升价值链集合体的核心竞争力。实务界认为,价值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手段是单支链条的价值增值,促使企业整个价值链的综合价值趋向最大化。尽管企业会因上述原因而大幅度协同价值链,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中的各单一价值链能“和平”相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认为企业各单一链条间也存在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现象,链条会为自身利益而做出有损企业其链条的事,所以价值链存在天生的持久竞争。 价值链的这种持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要求的协同效应。链条利益最大化截断了链条信息共享,企业利益相关人不能及时得到企业的价值增值情况,此时的价值链就呈现出不协调现象。如内部管理者无法确定内部各价值链的成本预算和价值增值量;上游价值链供应商无法确定自身付出与所获得的价值回报在整个价值链上是否配比;而下游价值链的销售商或客户同样也无法确定自己所付出的是否与所获得的服务或产品等值。解决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唯一方法在于实现整个价值链信息共享,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共享机制,也就是会计信息化。 价值链增值向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会计信息化要求,从原来的会计电气化演变成以信息为价值流动管理活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在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后,企业基层信息可以直接传送给高级管理人员,达到信息“全真”效果;会计信息化加强了企业内部的交流和沟通,使得企业内部人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内外部的变化信息,同时在面对同一信息时,相关人员可以用比较统一的尺度进行测量和评价,不至于企业内不同人员对这一信息做出不同的反应;由于会计信息化的优越性,促使新的价值链管理的出现,会计人员将有机会步入管理层的可能。 会计信息化对价值链的影响 (一)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为提升企业价值链信息流动效率提供可能 价值链增值前提是企业经营者能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对比和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手段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这些都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三量信息(时间量、实物量、资金量)进行实时监控。如果企业还停留在简单的手工阶段,或者是会计电算化阶段,企业将无法实行价值链实时功能,也就无法从整条产业链的高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更有效的决策,增值不了价值链价值。但是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消除企业内部之间信息传递限制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地域限制,为企业提升价值链信息流动效率提供可能。 (二)会计信息化技术平台对价值链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中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物质基础,实现了企业价值链基础设施的共享,为价值链联盟企业间的业务协同降低了成本,价值链间的价值增值也在无形中产生。同时由于这些物质基础促使联盟企业间协调、信息、过程集成趋向柔性化,企业与企业间的实时信息也就及时的传递到整个价值链,进而影响整个价值链的业务效率。另外,会计信息化技术中的网络平台改变了价值链联盟企业间的内部网络系统,演变成由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各联盟企业内联网和企业间的外联网,这二者之间协同工作后,成为各价值链联盟企业间的多能力技术平台,这个技术平台集成了分布处理、存储和功能分布能力,使其能在不同环境、不同结构下实现价值链联盟企业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增值的终级目标。正是由于以上会计信息化技术平台对价值链的技术支持,才确保了联盟企业重要业务的实现,企业间的信息流动也不至于丢失或被破坏,从而让价值链增值最终成为可能。 (三)会计信息化的实时控制催生新的价值链管理出现 传统的会计人员往往需要从事繁琐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使他们无法涉足企业其他管理工作,而且繁琐的工作量需要大量的中低层会计人员,大大消耗企业人事资源,财会部门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负担。而随着会计信息化实时控制观的确立,价值链联盟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加工和披露便由信息系统接手,会计人员从以往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嵌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此时一种以会计人员为主力,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价值链管理在企业诞生。而因会计信息的实时控制带来网络管理方式和各个价值链节点互联管理,同样成为因会计信息化而产生的新价值链管理。这两类新价值链管理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价值链价值。 会计信息化提升价值链增值效率的政策建议 (一)搭建上下游价值链的信息传输系统 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对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进行信息实时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上游价值链的供应商和下游价值链的客户的信息传输系统搭建,这使得价值链中本应该价值最大化的两个环节信息不通,上游价值链的供应商无法确定自身付出与所获得的价值回报在整个价值链上是否配比;而下游价值链的销售商或客户同样也无法确定自己所付出的是否与所获得的服务或产品所等值。这二者之间因信息不通导致整个价值链的功能协调,所以用会计信息化搭建上下游价值链的信息传输系统,能消除信息不对称。 在搭建上下游价值链的信息传输系统时,首先是对上游价值链供应商的处理,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化中的外联网系统建立相关项目,让企业采购员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详细、准确的发货信息与销售信息,并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采购方案,这样可以提高企业采购效率。同时运用会计信息化中的FTP信息沟通技术,通过系统的上线,与上游价值链就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探讨与梳理,使业务操作的流程更加流畅与合理。其次是对下游价值链的处理,下游的处理应该是以方便客户为前提的,所以建立便捷的支付方式和相应的电子卡是实现下游价值增值的有效方式,如建立网上购物与网上支付功能等。 (二)建立会计信息化技术革新机制 相对于会计人才而言,会计信息技术的革新难度远大于人才革新,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只建立人事部来进行及时的人才革新,而对会计信息技术的革新并没有建立专门部门,从而使得会计信息技术的革新速度不能满足于当前价值链要求的价值迅速增值的需求。所以应尽早组建专门的技术革新机制,根据价值链市场的第一需求,创新出合适的、及时的、准确的会计信息技术。现有的相关研究所应该将其最新的研究技术及时的运用到试验单位,使技术能第一时间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创造理想的价值。 (三)管理与价值增值间寻求同步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价值增值,企业利益相关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偏向,而将目标锁定于企业的整个价值增值上,新型的因会计信息化催生的管理模式并不为其所重视,于是这类管理与价值增值失衡,久之,当企业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价值增值需求时,管理的泛滥便牵制企业整个价值链,价值增值突然下降,这是被企业历史反复检验的。因此,在会计信息化较为普遍的今天,企业利益相关者应利用会计信息化优化企业管理的局限性,加大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利用,促进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滕晓梅.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以苏宁电器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 2.滕晓梅.论价值链管理与会计信息化的联结性.中国流通经济,2008(9) 3.陈海宁.会计信息化对价值链会计的影响.商业会计:上半月,2008(2) 4.滕晓梅.试析零售企业价值链管理会计信息化推进中的问题.集团经济研究,2007(12S) 5.滕晓梅.论会计信息化与价值链会计的互动发展.财会研究(甘肃),2006(8)
范文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性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性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有赖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直接深入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范畴很广,它的高低关乎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否,并且对市场的运行效率也有影响。因此本文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理论展开浅析,意欲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标准过程中能够构建起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信息价值性
1前言
会计信息质量是上市公司会计价值性的一部分体现,它的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决策运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新准则当中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从上面的几个特性能够看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标准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解,下面笔者针对四个方面特征对其价值性进行探讨。
2价值性探讨
2.1充分性
充分披露原则假定,在一个自由竞争的、有效的、信息充分的证券市场条件下,只要信息完全、真实、及时地公开,证券市场自身会促使投资者做出投资选择。证券监管者的职责是确保信息的完全真实公开,过多的干预和管制只会产生消极后果,充分披露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以及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最低程度的干预和操纵管制原则。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只要提供完全透明的财务信息,投资者会作出效用最大化的投资决策,公开发行证券公司的品质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决定。
2.2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尤其要做
范文四:探究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
摘要:公允价值表示在市场环境下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价值,或者可以将其理解为在公平交易基础上所制定的价格。随着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实施,买卖双方可自由进行债务与资产交易,也从侧面反映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契约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同行研究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契约;有用性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企业之间开始用契约理清相互的关系,主要目的是利用各项条款和条件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体现契约的公平公正。相关研究证实,公允价值会计与契约要求的公平正义相符,可以让多方得到合理的经济利益,减少了契约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了解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状况 从当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公允价值属性已经成功应用到新会计准则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将公允价值应用到企业会计信息核算中,不仅可改善企业交易模式,同时还可帮助企业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对内部收益信息进行核算时,可以借助公允价值属性了解企业当前资金运行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如果采用传统的会计信息计量方式操作,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无法精确展示企业的损益情况,进而不能给企业领导制定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性意见,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对企业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售出资产的控制,而且可反映企业债务情况,得到的资产价值估价较精确。总之,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信息核算精确性,必须正确合理的应用公允价值属性,在精确掌握企业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决策,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契约有用性探究 (一)债务契约分析所得结论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很多企业都提高了对公允价值属性的关注,主要目的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及时对公允价值与契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从债务契约角度分析,如果企业经营规模较大,为了提高财务信息核算的精确性,财务部门可将公允价值属性计量应用到财务工作中,全面估算企业负债情况,并结合估算结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维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企业财务出现问题,需要使用短期债务契约减轻企业压力时,必须先由企业技术人员利用公允价值功能估算短期债务对企业长久发展的影响,同时根据短期债务契约有用性对企业能否在短期能偿还债务情况进行估算,进而综合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由于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变动性特点,因此,企业人员应用时必须综合全面的考察市场情况,争取在风险较小的前提下利用债务缓解企业压力,帮助企业赢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二)对薪酬契约的有用性 由于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变动性特点,而且此种变动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具体分析中可以从两方面探索,一方面受变化的金融市场影响,另一方面受企业工作人员薪酬高低的影响。目前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影响下,企业用人时都侧重于“多劳多得”,但是从实际薪酬体制来看,未能体现公允价值的作用。简而言之,企业在今后发展中还要加强薪酬契约的管理,体现薪酬契约的合理性。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减少企业薪酬对公允价值变动性的影响,企业制定薪酬体制时,必须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尤其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维持劳动与薪酬均衡。此种操作不仅可以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而且提升了人力资源利用率,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出公正、平等的竞争氛围,有利于发挥每位员工的价值。 (三)对股利契约分析所得的结论 目前我国股利制度的水平较低下,尤其是上市公司,从侧面反映了上市企业的收现情况,同时现金流的约束还会制约企业股利发放;经过对企业全样本回归分析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现金股利具有正比关系,而且两者的反应系数基本一致,经过稳定性检验发现,现金股利对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反应系数比经常损益反应系数小,如果企业发展中利用等量方式分配两类项目的权重,就会违背企业长远发展方向,通常给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低的较低权重,主要目的是体现股利契约的合理性。从控制人属性结果来看,国有企业公允价值损益与企业现金股利支付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受国家制度影响,实际应用中应该侧重少分配经营理念,非国有企业相反。从控股股东持有股份情况来看,股权一般掌握在集中度较低的企业,而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现金股利不存在关系,只有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才能与现金股利支付呈现正比关系。总之,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精确性,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C合利用公允价值,合理评估企业情况,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准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在新会计准则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契约的有用性,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制定科学的发展决策,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放.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基于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检验[D].中国人民大学,2010. [2]陈雪.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研究[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10):106-107. [3]陈放.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基于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检验[D].中国人民大学,2010. [4]周晓苏,唐雪松,ZHOUXiao-su,等.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分离――基于契约理论的一种解释[J].财经研究,2006,32(11):135-143. [5]李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5(1):199-199.
范文五:信息技术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价值挖掘
摘要: 文章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评估体系的要求以及形成性评价这一新的评价模式。综述了对现有形成性评价以及信息技术在形成性评价中应用的评论,指出了现在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还处于理论阶段,以及信息技术在形成性评价中应用的欠缺。通过自己一年的实验,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挖掘的必要性。
Abstract: The paper explains the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rom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and the new evaluation model---formative evaluation, and views the comments on the present formative evaluation and its exis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points out that studie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now still in the theoretical stage, and l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evaluation. Through one year author’s experiments, it proposes mor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信息技术;教学评估;应用价值
Key words: formative evalu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assessment;application value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09-02
0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家M. Scriven1967年在他的《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估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 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 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2]。随着社会各界对形成性评价理论的认识和认可,形成性评价逐渐被各界实践和应用。
1对现有形成性评价以及信息技术在形成性评价中应用的评论
我校现阶段采用的评价模式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而形成学期最终成绩,然而教师到学期末才给出平时成绩,没有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起不到促进作用,其效度很差。跟单纯的终结性考试相比,似乎关注了学习过程,但对整个过程缺少有效的监控,所以称之为模糊评价模式[3]。这种模糊评价模式高校使用较多。
张雨春认为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针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一方面用于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用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参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完善,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该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师生主动进行自我检测的工具[4]。
Sitthiworachart J, Joy M.则认为学生作为评价者体现了“评价是学习工具”的思想,能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 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5]。
Thomas P, Taylor D认为以往大多数评价系统完全独立于学习环境, 例如英国开放大学的TMAs系统主要基于电子邮件实现了大规模的学生作业提交与评阅管理[6]。
季付军认为评价工具的创新使得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从繁重的测验批改、作品评价中解放出来, 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 势必引发诞生基于新型测验工具的高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评的高效性, 它关注全体, 关注情境, 关注个别, 关注发展。而新型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必将直接导致教育质量、教学效率的一次提升[7]。
陈万平则认为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档案袋进行评价是当前世界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来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展示学生的进步,同时学生本人对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主动权和决定权[8]。
Baume D认为新的评价强调教学和评价之间的融合, 文件夹评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教育评价工具, 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使教育目标可视化。文件夹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归档( filing) 、学习和评价上。文件夹的本质特征是多种信息的收集,但并非用于存放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所有记录, 而应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记录[9]。
Hwang GJ认为将评价活动整合到学习环境中, 促进了e -Learning 平台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这也是新一代学习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这种学习环境设计主要关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行为, 在时间维度上以细粒度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持续、详细的跟踪与解释, 通过学习评价来获取学习者个人特征信息,作为课程序列化和适应性内容配送的依据, 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促进多元评价的实施。例如,基于概念图模型,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评价结果推理出下一步学习的参考路径和指导建议[10]。
王冬青认为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技能与能力的评价。实践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显著特点,评价方式要从纸笔测验转向真实任务考核, 侧重对“做”的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 支持“做中学”。基于对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的跟踪、诊断和评价, 判断学生在真实操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与解决问题有关的资源与工具,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技能;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基于对操作过程及结果的实时诊断与评价, 系统能够指出错误原因, 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和操作示范等, 从而通过技术手段低成本实现“一对一”教学[11]。
张瑞明则指出到目前为止没有开发出一些简单的统计软件来准确、迅速地统计、分析来自各方面信息的评价结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工作量增加,除备课、批改作业外,还要对每一位学生做评价记录与档案记载。每一项内容的评价工作繁琐,难免有些遗漏。没有统一的、科学的量规。反映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维度或可观测的行为指标由各任课教师制定,没有统一的指标,这样将给年级或学校间的学生的评价带来困难。[12]
2信息技术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挖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在形成性评价中它的应用潜力还有待于挖掘。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该使现有程序简单化,易操作化,而不应使现有的工作量增加。由于没有成型的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所以形成性评价在大部分领域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困难很多,以至于一些很好的实验半路夭折。
如图1所示,是本项目组在2009级大一新生中选取2个班做的实验,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实验过程很艰辛,第一学期就有同学提出退出实验。其中学生交上来的在自检表他评一栏逐渐为空白。自评一栏不能体现客观对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阶段性总结少言寡语,以至于学学习计划的调整受到了影响。
在此评价流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进而到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直接手段。他评指在共同学习成长中对他人的客观真实的评价既能帮助他人认识到其优缺点又能反向促进自我认识,激发内在的一种赶超他人意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式听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自己组建了语言学习环境,偷懒、退缩的行为会在小组成员的监督、鼓励下自动消失。
通过技术手段,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学生可以双向选择3-5人为一组,同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必须客观真实的评价他人。为了尊重个人发展的不同,所有评价和阶段性测试结果只有本人能看到。在本流程中,对阶段性测试试题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是循序渐进式的不同级别的测试。所有的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2种,自评、他评和评他以及阶段性测试成绩缺少其中之一,本阶段学习成绩在一定期限后系统自动归零。同一级别的学习同一学习者学习次数不能超过3次。
3结束语
形成性评价结束了终结性评价的垄断性地位。是重视过程并促使学习者在评价过程中学习的一种值得期待的评价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或者观念上的,或者技术上的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更新观念,寻求技术上的支持,为新的评价模式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试行) [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Henning, G. 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王晓红等.Combin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and Individualized Evaluat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V(3): 364-367.
[4]张春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48-51.
[5]Sitthiworachart J, Joy M. Web- based peer assessment in learn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2003:180-184.
[6]Thomas P, Taylor D. Reducing the distance in distance educa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mputer Assisted Assessment2000.
[7]季付军.基于网络的IT 技能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8,(6):102-104.
[8]陈万平等.浅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8,(1):125-128.
[9]Baume D, Centre LG. A Briefing on Assessment of Portfolios[M]. Learning and Teaching Support Network, 2001.
[10]Hwang GJ. A conceptual map model for developing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3, ( 3) :217-235.
[11]王冬青等.学习环境设计的新方法:应用多元评价促进学习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8,(6):49-55.
[12]张瑞明等.建构主义与网络辅助下英语教学评价的积极意义探究[J].Crazy English Teachers,2009,(1):56-59.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预告性新闻”及其信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