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文章的写法
新闻评论的格式写法 新闻评论的文体结构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基本是一致的,它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而在具体写作新闻评论时,各个构成部分又有其独特的写法。
1.引人注意的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既可以标明论题的对象和范围,也可以直接提出评论的观点和主旨;总的要求是生动活泼、言简意赅,使标题成为引人耳目的招牌。
首先,要巧用动词,强化动词在评论标题中的动态感和鲜活感。
2005年 11月4日《经济日报》的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这篇评论的标题用动词 "扬起",既揭示出我国目前实施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也展现了我国企业界创新品牌的信心与决心,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
其次,恰当使用修辞手段,以修辞的特有效果构成评论标题的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
200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的评论标题是《匹夫不可夺志国难见气节》,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段。
最后,要合理调动句式,肯定式陈述句的标题使观点的揭示更加显豁而又鲜明;否定式陈述句的标题能够直接给受众一个非常坦率的态度;疑问句式的标题使受众始终带着一种特定的悬念去思考。
《文化产业呼唤"中国创造"》,其标题运用肯定式陈述句,非常鲜明地揭示了媒体所要表达的一种态度和观点;《不该误读"平民医院,')),虽用表面否定的句式却表达了非常干脆的态度;《洋教材冲击了我们什么?》,这一个带着问号的标题首先就会给受众留下悬念:谁在用洋教材?到底怎么回事?带着种种谜团就会循文找答案了。
依据评论的思想内容,善于调动不同的句式,能够造成一种特有的情感效果。
评论的标题写作方法不止这些。
只要能吸引受众、揭示评论的思想内容,就是好的评论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写作原则追求有个性、有创新,这样的评论标题才更具魅力。
2.富有悬念的导语新闻评论的导语,即开头部分、引论部分。
导语的设计应始终以受众为着眼点,总的要求是:要把最能吸引受众兴趣、最能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观点或问题放在前面。
(1)开门见山,提出论题。
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把评论的话题方向和大致内容交给受众,使受众在阅读或观看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2005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的评论《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喜亦有忧》,开头是:"中小学生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山东部分地区学校终于成为现实,教科书究竟怎样循环,它的意义何在?为何总是'叫好不叫座'?日前,记者在山东进行了采访。
"开篇提出的论题是教科书循环使用,而具体问题有哪些呢?作者设下了三个连续性的疑问作为悬念,使受众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关注问题的前因后果。
(2)开宗明义,表明观点。
这种导语方式,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首先把评论者的观点或结论告诉受众。
这样,使受众顺着评论者的观点,演绎作品的思想内容,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寻求论据的翔实有力。
2005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多党合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开头就直接提出了中心论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不断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 (3)新闻事件,引出论题。
以新闻事件为由头,简要叙述该事件的经过或特点,引出下文。
有时,事件在开头部分只是作为一个由头而已,由此引出论题;有时,事件本身也是整篇评论评议的主体。
评论《洋教材冲击了我们什 么?》,其导语就是以一个简要的新闻事件作为评论由头的:"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决定,明年秋季,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要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这所学校也将成为全国10所试用的实验学校之一。
"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要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这只是个话题引人的由头和论题的切人点,而在正文中并没有仅仅论述这所小学使用美国版教材的情况。
新闻事件开头,新闻性更强,故事性也较强,容易促发受众的兴奋点,以吸引受众对事件及相关话题的关注。
(4)交代背景,说明动因。
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部分,先交代一下与评论话题相关的背景情况,能够从新闻事件的背后揭示出评论本身的现实意义。
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其开头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只有一支承载着坚实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知名品牌的强势企业舰队,才能够展示国家竞争力、展示民族形象、展示经济实力,才能够乘风破浪,立足国内,走向世界;也只有拥有这样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优势品牌企业方阵,才能尽显国家的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一段作为导语,第一句就交代了目前企业品牌竞争的宏观背景,即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本身也就蕴含了评论内容的意义和价值。
(5)树起"靶子",各个击破。
在批驳性新闻评论中,导语的开头可以先描述一种现象或摆出要驳论的对象,尽管导语中暂且不点破大机,但本论部分的系统论证做好了准备。
2005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陈家兴的评论...
求一篇军事新闻的论文 范文
1. 是朝鲜“弃中”不是中国“弃朝”!作者:笑傲江湖A++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朝鲜在谈论朝鲜半岛问题的大前提是:统一的朝鲜,朝鲜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
所以朝鲜一直在偷换概念,宣称朝鲜半岛问题只是美国和朝鲜之间的问题,而当前所谓的六方会谈是强加到朝鲜头上的谈判。
而朝鲜恰恰忽略了美国是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半岛的历史事实。
朝鲜有意将朝鲜战争定义为朝鲜与美国的战争,将中国和联合国剔出圈外;朝鲜此举的目的是希望美国承认朝鲜政府的正统地位,也就是说朝鲜政府是朝鲜统一前后的唯一合法政府,与美国签订和平协议后以统一的朝鲜重返联合国,这个主张同美国的主张基本上没有交叉点。
也同中国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主张大相径庭。
中国自与韩国正式建交后,也意味着中朝之间对朝鲜半岛的主张出现了根本性分歧,中朝之间的裂痕也就此显现。
对于朝鲜拥核中国同样持反对态度,虽然朝鲜硬着头皮参加六方会谈,实际上是在拖延时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后加紧研制核武器。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主张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六方会谈机制”已经被朝鲜单方面全盘否定。
换句话说,朝鲜已经将中国和联合国踢出了局,“朝鲜弃中”已经是事实。
新闻学毕业论文,求几篇新闻硕士毕业论文的范文
我也是新闻专业的,先前也是对论文的写作非常非常头大, 还好后来找 闻闻论文网的老师帮忙才搞定 。
论文里面的核心部分,分析和数据处理是最难的, 包括我身边的一些同学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 ,我都介绍的闻闻论文网给他们,非常专业, 有的甚至把整篇都找帮忙的建议你看下哦~
大学新闻论文2000字范文
一、引言 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
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
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
”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
” 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
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
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
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 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
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
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
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 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
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
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
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
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
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
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
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
”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
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
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
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
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
”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
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
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
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
2.媒体权力营私 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
(1)商业广告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
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
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
“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
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
写篇时政新闻加评论列出一个时政新闻然后提出自己对这现象的评论谁...
目前,各地换届和干部任免似已尘埃落定,关于买官卖官的话题又陷于沉寂。
6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披露一起缘于买官卖官的命案,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平静生活表层下涌动着的官场腐败暗流——1月29日,山西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南郊大队副教导员宋建忠将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李慧敏杀死在家里。
现已证实,命案起因是李慧敏收受下属18万元“买官钱”,但官职未得到兑现,宋建忠报复杀人。
一个给钱请另一个办事,另一个违背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市场通行规则,引起报复杀人——表面上看案件因果关系极其简单。
问题是这并非一起单纯的“经济纠纷”案件。
宋建忠“一手”交的是买官的钱,李慧敏应该交的货是许愿给宋建忠的官职,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源于买官卖官交易的失败。
因此,这起杀人案已经超出一般意义的杀人案,它是如今官场腐败这个宏大背景下的一个典型细节,同时也是“官制不善”所导致的无数官场悲剧中的一幕特写。
这起缘于买官卖官的命案,不仅是涉案当事人的悲哀和不幸,而且也是我国人事制度的悲哀和不幸。
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用人机制的的弊端,使他们成了官场潜规则的牺牲品。
现在,名义上干部提拔晋升都有一系列相关规定和程序,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事实是,这些规定和程序在大多数时候都成了一道没有实际作用的摆设。
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些具有“一锤定音”功效的实权拥有者。
一个通行的潜规则是,前台的规定和程序只起“挡驾”和“表演”的功用,起实质作用的操纵者往往躲在后台。
安徽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在其“悔过书”说:人事安排,对当时的我来说,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举手之劳,打个电话或者开会时给有关人员打个招呼就完事了……这几乎赤裸裸地昭告世人,现在所谓的干部任免规定和程序完全形同虚设,而真正起作用的还是那些主要“人物”。
对人事任免起关键作用的是“人”,而不是规定和程序。
既然起作用的是人,而不是规定和程序,那么无形中“托人”“找人”就成官场潜规则。
在此背景下,权钱交易的“官市场”亦规模日隆。
买官者钻营其间上下奔突,卖官者按“职”论价左右逢源。
然而,买官卖官市场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当有些交易没有达成,或者一方失去信用时,官场必然不断孕育矛盾。
矛盾不仅表现在交易“流标”的当事双方,更表现在“决策层”为争权夺利的相互掣肘和倾轧。
这些年频繁出现的正职绑架副职,副职谋杀正职等,就是人事机制弊端所凸显出来的典型案例。
梁启超在《论不变法之害》一文痛陈当时官场之弊端:官制不善,一官数人,一人数官,牵制推诿,一事不举;保奖?混,鬻爵充塞,朝为市侩,夕登显秩……如今离梁文写作之时已经过去整整110年,但现在的官场生态环境究竟怎样呢?——“一官数人,一人数官,牵制推诿,一事不举”,不正是时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写照吗?“保奖?混,鬻爵充塞,朝为市侩,夕登显秩”,反映的不就是买官卖官,钱能通神,贤者让道的现实吗? 滑稽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几乎没有那一个官员的任免不是通过一整套民主程序,从提名、征求群众意见、考核、到公示,搞得像模像样且煞有介事。
可是谁心里都明白这一切皆是“前台”的表演,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和这些浪费群众表情的事情无关! 因此,消除买官卖官等官制弊端问题,不在以严刑峻法处理几个贪官,而在于从根本上改革用人机制。
而改革用人机制的根本,在于打破迷信权威、迷恋权威的思维习惯;在于改革形式主义的民主程序;在于从制度上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什么时候任免干部时群众手中“这一票”能起决定作用,买官卖官现象才会绝迹,类似山西大同“官相残杀”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求一篇新闻评论急求
1.强烈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
2.鲜明的政治性 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3.广泛的群众性 首先,评论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的。
其次,不仅内容要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而且在论述方式上也要考虑读者的特点,照顾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再次,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