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 ――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樊 波
今天我们召开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实验校负责人会议,我代表课题组向会议作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分三部分:(一)报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二)关于对生命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思考;(三)关于校本教材《学校生命教育》读本的编写。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实验工作开展以来,各实验校依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的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出发,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概括起来说,我们做了三件事:一是建立了生命教育实验基地;二是探索了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生命教育校本教研工作初见端倪。
1.生命教育实验基地的建设
本课题是应用性研究课题,必须建立实验基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在全市建立了86个实验校,总称为实验基地。
关于生命教育实验基地的建设,我们坚持自愿与审批相结合,使之合理布局;坚持管理与指导相结合,使之科学规范运作;坚持日常工作与成果相结合,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1)合理布局。参加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实验基地的学校,都是在自愿申报并填写《申报审批书》的基础上,课题组依据辽宁省教育规划办审批实验基地的有关规定,将具有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较强的科研教师队伍和科研力量,并申请承担一项子课题的学校确定为实验基地。
为了增强实验的信度、效度,在实验基地有布局上,针对我市四个县(市)五个区及局直的特点,考虑到我市城市,农村分布情况,实验基地为市内20所,黑山县15所,北镇16所,凌海7所,义县12所,凌河区3所、古塔区3所、太和区2所、松山新区2所。并针对学生学年段的特点,实验基地为小学35所、初中43所、高中7所,一贯制学校1所,分布比较合理,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实施,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2)规范运作。课题研究实行了国家课题与省课题联合运作的方式。根据辽宁省
教育厅(辽教办[2007]050号)文件的要求,锦州市作为协作区之一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在我市有效运作,我们将两个课题一起研究,此课题得到了行政领导的重视,锦州市成立了以各县(市)区副局长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
同时课题组建立了以德育研训部主任为成员的业务指导小组。实行二级课题管理体制,定期对实验校进行指导。各实验校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制定了实验计划,建立了课题实验工作档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逃逸、自杀等危机状况进行咨询、指导和帮助,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实践创新。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目的是多出成果,以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本课题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青春期、毒品预防、法制、安全、公共卫生、预防艾滋病、环境保护、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相关科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生存技能。通过个案和活动研究,通过总结经验交流,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发展的生命教育体系。
2.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自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依据《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主的系列生命教育活动,对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规划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在小学中高年级,以“珍惜生命”为重点,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以“尊重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高中阶段,以“热爱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学会用法律和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热爱生命;学习如何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方法等;提高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
(2)学校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实施生命教育
通过对散落在一些课程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各门学科教师通过各个环节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同时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之中。
首先,在学科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课改”,注重发挥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显性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其次,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再次,通过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家庭生命教育的兴起,使学校与家庭的优势资源互补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对生命的态度。于是我们倡导在家长中开展生命教育,指导家长学会培养孩子如何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明白在一个积极、乐观、奋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会有健康的人格,懂得珍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去年锦州市启动了“整体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实验项目,并把其作为办锦州人民满意教育一项系统的工程来实施,目的就是要发挥家长在塑造人的过程中重要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这其中蕴涵着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我们两次请来了中华家庭教育网、中国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倡导者、实践者顾晓鸣教授的作了四场报告,分别对校长、班主任、家长和家庭教育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参加人数近900余人。我们还在锦州市中小学生家长中招募家庭教育志愿者,2008年5月,锦州市第一批家庭教育志愿者通过培训已经服务在锦州教育的平台上。
3.学校生命教育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自开展生命教育研究以来,实验校的领导和老师依据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造成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卫生、中毒、交通事故、抢劫绑架、触电、溺水、烧伤、窒息等开展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自救教育和训练。并结合生活案例和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在实施过程中,逐
步摸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生命教育模式,编写成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发展性、预防性教育。如开发区笔架山小学
二、关于生命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1.建立一个关注未成年人生命的教育网络
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健康,需要建立一个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体的生命教育网络。
学校网络: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辅导员、教师为成员的生命教育指导小组,聘请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领导,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参与到学校中来,群策群力,以学生的生命健康为第一要义。各尽其力,合作共进,相通互补。
家庭网络:以父母为主体,以亲属为纽带,对孩子进行家庭生活中相关生命教育,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网络:以家庭居住的社区为主体,以邻居、朋友为纽带,与一些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一起关注孩子的生存与发展。
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融会贯通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网络,搭建了学生生命教育的“立交桥”。
2.构建有利于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
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必须营造与教育内容相协调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这一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达到认知情感与润物无声的统一。
强化师爱感染,以情感人,以情施教。要求广大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体、最有效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人情味”、“人性化”,并以自己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榜样。
创设互敬互爱的班级环境,营造和培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关爱的浓郁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被人爱”和“爱别人”的情境之中,从而懂得应该如何感激、报答别人给予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去爱别人。因为爱是生命的基础,缺少了爱,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营造关注生命的校园氛围。各中小学充分利用班团队会、升旗仪式、橱窗板报、广播电视、图片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在耳熏目染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在直观形象里理解生命的内涵,从而在生命化的环境中过生命化的生活。
营造充满亲情的家庭氛围。家庭是每个人依赖和信任的港湾,家庭的温馨会激起人们对生活的向往。把家庭教育融入到生命教育之中,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学校在原有家长学校的课程中增添了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家长会、讲座、致家长一封信、家访、学校热线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家长从自身做起,共创民主、平等、和睦、幸福的温馨家庭。使学生在交流中感受父爱、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在互爱中体味家庭的温馨和人生的幸福。
3.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训练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生命的不断成长,学校要坚持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和坚持紧急疏散演练、逃生自救演练等形式,积极防范各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开展适合中小学生发展的自救自护、安全防护、体育健身、动手实践等生存训练活动。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办法及逃生的本领,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积极协调社会资源,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体悟生命价值和智慧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4.探索生命教育工作模式,做好实验成果的总结和申报工作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许多学校已经探索出自己的实验经验和生命教育的工作模式,为了使研究成果得以深化,并为以后实验工作奠定基础。各实验校在实验的同时,做好成果的总结和申报工作。要求在2008年9月以前完成。成果形式主要有:
(1)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生命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和伦理和谐发展的研究;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必要性的研究;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发挥各学科生命教育功能的研究;生命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方法的研究;学生自保、自救能力培养及训练途径方法的研究;学生生命潜能的开发及自由、和谐的发展研究;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及其方法的研究;生死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学生自杀与“不道德的行为”关系的研究;现实社会中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原因的研究。
(2)生命教育个案研究。包括背景、发生过程及评析与反思
(3)学校生命教育操作模式的研究。(经验总结或论文)
三、关于校本教材《学校生命教育》读本的编写实验工作
1.编写的目的。为了使生命教育更科学化、规范化,从经验转化为理论,从随意性转化为计划性,为建立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一条新路子,以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2.编写的原则和思路。全书根据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主题,在内容的展现上要结
合学校学生生活实际,贴近课堂、贴近教学、贴近操作。紧密围绕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或生命成长需要等问题进行研究和编写,使生命教育融于学生学校生活,挖掘学生生命潜能的力量。
编写本教材要理论联系实际,新颖灵活,深入浅出,以真切、生动的形式给学校生命教育最为实在的指导。
编写中章节的选择应围绕生命教育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既有明晰的理论阐述,又有鲜活生动的生命教育案例,通过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生命教育的指导。
3.基本框架:(讨论稿)
编写方案一:《中小学生命教育》分为两篇五章
第一篇:基础理论篇(叙述为主)
第一章:生命教育概述
一节: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节: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二章:学校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节:创设适合学生生命需求的环境
二节: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自我保护训练
三节:开展面向学生个体的咨询活动
第三章:家庭生命教育的主要工作
第一节:创设家庭生命教育的环境
第二节:家庭自我保护训练
第二篇:教育实践篇(案例)
第四章:学校生命教育实践指导
第五章:家庭生命教育实践指导
编写方案二:《学校生命教育(读本)》(校本教材)
第一章:了解生命,认识自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宝宝)(我是从哪儿来的)(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
第二章: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学校安全、家庭安全)
第三章:善待生命,远离伤害(自杀倾向、毒品、性)
第四章:热爱生命,承担责任 (生命的主宰者是我自己)
范文二:珍爱生命教育活动德育课题研究
《以德育活动净化学生心灵 以安全技能呵护学生成长》
——珍爱生命教育活动课题研究
摘要:德育、安全教育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的两大独立而又不可分割的主题,
因为它不仅对生命个体,而且会对整个民族存在与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如今的学生,90%
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是唯一的小黄帝,在家长的溺爱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同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与丑恶现象,对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产生的影响与腐蚀,最终导致了他们
德育观念淡薄,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怀疑、虚幻、破灭。因此,开展德育与生命教育,是构建
和谐社会所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研究方法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
德认知;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途径向学生宣传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以
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用初中生身边真实的事例作具体分析,让学生逐步
认识到生命诚可贵,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宝贵的生命。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磨炼坚韧
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学会珍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关键词:德育;心灵;安全成长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社会环境影响、家长溺爱导致学生道德的淡化,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如今的学生90%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是唯一的小黄帝,在家庭的溺爱下,养成一味要求别
人对自己负责,而不懂得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信念,缺
乏团结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对他人最起码的理解和宽容,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追求
上,存在迷惘和偏差。甚至在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应对,而是陷入慌乱沮丧,轻则离家出走,重则自残轻生。而且这种现象每年都在急剧增加。
2、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不正确指导是孩子对生命幻灭的助火器。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等成绩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学生的情感和
心灵却被放逐在荒芜的边地,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的快乐教育、生命教育和心
理健康的教育;同时,由于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对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产
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与腐蚀,以致教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学校教育所宣传、灌
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非常不理想。最终导致了他们对生命价
值与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
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善待生命,人生更有价值,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对于现代社会的初中生来说,这个话题显得有些遥远而沉重,但却又是一个非常现实和不
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它的产生源于人类生命发展需要,是为
人类社会生命延续和发展服务的。它不仅对生命个体,而且会对整个民族存在与发展产生根本
性的影响。教育的这一功能,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孩子的生命需要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一
切都需要教育对学生生命及生命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为了满足生命的
需要,回到教育的本体世界。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是基础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
会所应承载的重大使命和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保障中小学生的
生命安全,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同一领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要比我们国内起步早,领先的多,他们早已经认识
到生命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教育不单纯是传统的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
健康、生存状态,提升生命质量,灵魂的塑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
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因此,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从
根本上去抓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
目前,我国对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经比较重视,许多地方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小
学生命教育的研究,但只是以学生的成长对教育、学校、学生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的研究,没
有从学生本身需要出发。具体表现在:
现状一:重“成绩智育”轻“德育安全”
一直以来,由于学校迫于社会压力,家长评价,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往往使德育工作得不
到落实,“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一种不争的事实。如今学校已把德育
教育放在所有教育之首,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但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
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
现状二:重“表象形式”轻“实际行动”
第一、德育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未能得到彻底的解放,制定德育安全计划处于太多的形式
化。比如;过多的集体说教,组织的德育活动包办代替,而学生则无自主性的活动。第二、老
师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思想上把德育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对学校的工作计划应付式,以致德育
安全工作“运动式”的 “一阵风”就恢复平静。第三:教师在实施德育安全教学的过程中又
往往象孩子的母亲一样,什么都不放心,认为只有在课室学习才能提高智力与成绩。忘却了“天
时、地利,与人和”的客观观点:一切事情的成败都在于人心所向。
现状三:有“响雷撑伞”欠“全面规范”
目前我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中央到地方,
都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等
方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案》中也从上
到下,从城市到农村都掀起了高潮。但是具体到学校,只成了响雷等待,下雨撑伞的被动的说
教,没有自觉的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安全机制与长期的活动方案。
因此,德育安全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
三、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该课题的探索与实践,开创德育安全教学的新路子,创建德育安全教学的新方
法:使德育安全教育的形式具体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同时更具有实效性与借鉴性,以过到卓有成效地完成我们的德育安全教学工作。
2、通过实践,开创另一个新课题:“进一步探索,德育安全教育中如何利用与开发学生
的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生的智力”。最终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初中学生阳光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安全意识的认识和自我救
护技能的提高
(三)拟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保护生命。
1、解放教师的思想,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体会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发展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
2、调动教师全面参与,分工合作,统一方案,统一步调,共同创新。
3、分设各项活动的奖励措施,发动各方力量作经济后盾。
(四)研究方法
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通过宣传栏、
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途径向学生宣传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
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用初中生身边真实的事例作具体分析,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诚
可贵,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宝贵的生命。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磨炼坚韧的意志,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学会珍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五)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以德育活动为先导,净化学生心灵 ;以安全技能作铁盾,呵护学生成长。融德育安全教
育为一体,以思想指导行动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从本质到现象,追根源改外表的分
析研究方法。走特色办学的路子,创新形势下寓德育安全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的解决问题的
办法,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的教育与管理。
(六)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条件
1、国家及全社会的重视
2、地区政令下,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如:江门军事基地,台城交警大队,
社区保安岗,
3、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设部门、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总结。
4、全体教职工理念的改变以及积极参与。
5、全体家和与学生的积极配合。
四、实施步骤方法:
(一)建立学校德育领导,安全教育团体机构,健全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制定
切实可行的学校德育安全教育工作计划,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1、明确思想指导方向:以活动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以民乐陶冶性情,以体育活动改变思
想,创办特色学校,建设和谐校园。彻底改变形式、死板、枯燥的的传统教育方法。
2、建立以校长室、德育处为中心,以级组长,班主任、学生干部为基层,以教官、家长
为后盾的放射而又层递式的管理机制。
3、制定严密的,全期性的,统一的,分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与计划。
(二)以民乐陶冶性情,以美学培养德育;以一带众,全面辐射,创音乐为
主题的阳光和谐校园
第一阶段;发动华侨捐建硬件、聘资软件,创设环境。发动各种渠道,宣传招生,创一个
“广东音乐”的民乐班,打响第一炮,树起一面旗帜。扩大招生,创办多个特色的“广东音乐”的民乐班,开设全校性的形色各样的音乐艺术节,进行全校性的文娱汇演,以达到通过音乐陶
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二阶段: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创设全校性的音乐氛围,陶冶学生性情,形成民乐特色
的学校。
第三阶段:优化各项管理,重点突破特色民乐节目,扩大著名度。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
欣赏与感悟,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未来,对理想的追求,形成阳光、上进的和谐校园
(三)以体育活动渗透德育,寓安全教育于体育活动;以点带面,使体育活
动全民化,德育安全教育简易化、深刻化。
第一阶段:指导思想,先抓一特色项目,树一形象,创立台山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发动华
侨建设硬件,建设 200米大运动场一个,篮球场2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
第二阶段:发动各方的力量,设立各项的奖励措施,全面开展各项比赛,必需班班参与,人人动起来。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体育节。
第三阶段:完成目标。通过各项的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团结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同时学会对各项活动进行自冶与救护。
(五)以各种安全知识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锻炼学生自我救护技能,确
陈鹤琴先生指出:“各种高尚的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与活动中得到培养。”因
此,我们必需与时具进,寓德育安全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磨炼坚韧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学会珍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五、预期成果:
1、通过对该课题的探索与实践,开创德育安全教学的新路子,创建德育安全教学的新方法: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文娱、体育、安全进行批评技能的训练等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卓有成效地完成我们的德育安全教充工作。
2、使德育教育安全的形式具体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而更具有实效性与借鉴性,为我们今后的德育安全工作多一个研讨方向。
3、通过实践,开创另一条新路子:进一步探索,“德育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的重要性,德育如何带动学生成绩的前进,寓德育、安全、教学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的课题。最终让学生珍爱生命,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生命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
2、培养青少年建全人格——吴增强
3、生命主题班会——广东教育
范文三:生命教育课题
中职阶段生命教育与学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存在及发展意义的教育,其基本目的是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更高层次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使个体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尤其是中职生,当他们面对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多重压力时,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偏激等心理失衡现象,进而外化为行为上的偏差。自杀、校园暴力等严峻个案时有发生,使我们在惊诧于学生对生命的草率和冷漠时,也告知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它渗透于学校各个学科尤其是德育活动中,目前,在学校尚未系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应充分挖掘德育中生命教育的元素,让生命教育渗透于学校德育教学及其实践活动中。
一、以德育课程内容为载体,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元素
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看,职校德育课程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题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整理、提炼。
(一)、《哲学与人生》:
首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必然会提到生命的起源。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是在经过了不懈的生存斗争和残酷的生存考验后才产生的,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要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求,今天的我们是没有理由去毁灭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
其次,在讲述有关矛盾、“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和困难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才会有乐趣,有生机;
最后,在讲授人生的价值观和对理想的追求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克
服悲观的情绪,才会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坚定信念、远大理想、高尚情操以及理智行为的基石,是正确处理一切人生问题的前提。生命需要意义的支撑,要引导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二)、《经济、政治与社会》:
在讲述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和消费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时,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明白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是生命关怀的至真至善;在讲述国家与民族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确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不能丢,一个对国家、对人类毫不关注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
(三)、《职业道德与法律》:
生命教育的最低层次的目的是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法律法规的普及使生命有了法律的保障。要让学生明确生命权和身体健康权是人格权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生最基本的权利;要向他们讲授保护自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法律知识,从法制的角度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伤及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都是与法律相违背的。
(四)、《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现代社会是人人平等的,应该尊重自己、善待自己,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社会是多元化的,成功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行行出状元,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普通公民也同样会幸福快乐,要学会正确面对求职择业中的困难与挫折。
二、在德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分享与体验,让生命教育触及灵魂
生命教育倡导分享、体验、感悟,它的实践性极强。因此,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并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意识。目前,德育的体验型和研究型活动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宗旨:
所谓体验型实践活动,即通过自我测试、社会调查等方式,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促进他们良好品质和道德习惯的养成。研究型实践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达到提高自身素养的目的。这二者都强调重视情景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直接参与、感受人物的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了解自己今后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他人、与人友好相处。如:在观看四川抗震救灾的录象时,学生被许许多多的教师、救援人员、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所感动,被深埋废墟下的人们对生命的坚忍与执着所感动,被四川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永不言弃的精神所感动而多次流下泪水,并在其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和生命的价值,感悟到了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美好。经受过抗震救灾的教育和洗礼后,学生无疑会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优势
众所周知,中职生做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而且比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矛盾与困惑。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范畴,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助人自助,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积极主动地摆脱困境,并保持自己心理和行为的正常性。只有当现实生活是快乐的、五彩缤纷的,学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才会期盼未来,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如果能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关联性,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那么,生命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许多契合点。如能通过心理学相关知识
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塑造、情绪调控的基本规律,教给他们有关青春期心理适应的技巧,使他们正视自我,自尊自信、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情绪、发展健全的人格,学会关爱、宽容,学生就一定能培养健康的心态,认真对待人生。因此,可以尝试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包括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等。
挫折教育。当学生感悟到生命由于它自身的有限性和不可逆转性,而显得愈发珍贵;当他们真正发自内心地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就会在遇到挫折时做到勇不言弃。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使他们学会以较强的承受力去应对突如其来或不易战胜的挫折。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认知行为疗法等使学生从日常的冲突、磨擦、委屈中,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生活的考验;要改变学生的不合理认知,培养他们冷静思考、合理归因的能力,这是一个磨砺耐挫能力、打造坚强意志的过程。
感恩教育。其本质是让学生懂得爱、领悟爱,并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培养对自己、家庭和他人乃至社会的责任。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学会了感恩,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为他人着想。
生命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心灵成长伴行。除了课程教学外,还应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等,使教育者用自己的生命智慧来回答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心灵困惑;建立预警干预机制,要教会学生在生死抉择的当口,有效采取自助、他助以及求助等方式。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生命情感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固定的学科课程,它是随机的、整合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生命情感。
(一)、通过一些带有启发意义的有关生命成长的影视、文学作品,如海伦?凯
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学故事《苹果树》、法国电影《帝企鹅日记》、法国电影记录片《亚马逊蝌蚪》、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使学生在生动的文学艺术形式中感悟生命、设计人生,并学会从中感悟生命的可贵,感受自身的幸运,从而学会欣赏生命,欣赏生命中那不屈的灵魂魅力。
(二)、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社会活动。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红丝带行动”、希望工程、扶贫助弱结对子活动等,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到法庭旁听、参观监狱、观看少年犯现身说法等让他们感受“一失足成千古恨”、感受自由的珍贵、生命的可贵;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家庭、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增进他们对苦难的理解,珍惜现有的生活状态,学会感恩等。
总之,生命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形式外,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我们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以掌握更好的教学方法。
范文四:生命教育课题案例
《开展“人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验与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对无法预料到的隐性伤害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加之一些学校、家长和单亲家庭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产生蔑视生命的过激行为。如:2005年,北京高校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2010年1月至5月,中国各地出现了六起校园凶杀案。我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现象。国内的心理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和残害他人性命等恶性刑事案件。
此外,青少年学生的安全事故也不可小觑,在灾害发生时因缺少对事故现场作出正确判断,不能准确的运用自救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规避风险,脱离现场而造成生命威胁的事件常有发生。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和失踪的学生就共计5335名。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强烈地震和8月7日甘肃舟曲强大泥石流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灾区学生的安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除此,全国各地学生溺水、拥挤踩踏等事故也是频繁发生。
怎样通过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生命的珍视、尊重,增强其责任感,提高对社会灾难的应急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能力,培养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享受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我市教育局结合当地教育现状提出了《开展“人生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生命与安全、生存与技能、生活与态度的教育,积极引导他们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的现象和生命的意义,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习生存的有效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生存方式,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进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美国差不多所有的州都通过立法或由州教委作出决议,规定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健康教育;英国健康教育是从日益泛滥的爱滋病及相关的健康问题、药物滥用等社会问题为背景的,性教育是其主要教育内容;澳大利亚于1979年就创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其生命教育主要以反吸毒、预防爱滋病为背景。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于1997年启动“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生命教育中,台湾中小学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
进行生命教育。在小学的“生命的旋律”教学中,让学生到台大医院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香港的“生命教育”在2000年风靡媒体。
我国的江苏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2002年1月江苏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立为省“十五”重点课题,2003年12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确立为教育部规划课题。2005年6月上海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2004年12月22日下午在沈阳启动,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
2008年开始黑龙江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100%。吉林省也开始实施以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生命教育,制定行政措施、设立系统课程、编写统编教材、培训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和家庭的安全普及活动等等,将生命与安全教育真正提到了中小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
云南省于2008年创造性地提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三生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快乐教育理念、和谐教育理念,是从应试教育回归现代教育的本质。“三生教育”在云南的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共鸣。2010年10月10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云南视察教育工作时特别指出:“云南开展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做得很好,很有意义,应大力推广。”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与安全观念,提高维护健康、防范侵害的能力,提高广大学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四、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质、能力、才能、潜能、社会关系、自由个性、人的需要等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素质或者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动性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生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充分尊重人的生命成长、发展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教育人本论思想。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概括为: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Howard Gardner)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
不同的形式。”人生观教育应该着重于加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教育。
(二)现实依据
我市在课题研究中结合中小学办学现状,借鉴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在中小学生命教育中,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的生命教育方式及云南省“三生教育”理念,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强化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将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五、目标要求
此行动计划实施周期为三年(2011年11月——2014年11月)。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适合我市的生命与安全、生存与技能和生活与态度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材体系。
整体规划幼儿、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序列内容,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施体系。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培养青少年自主、自救、自我防范能力,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直接或间接地参考和应用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全市中小学生抽样调查研究,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探索人生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并根据研究中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个案研究法:对研究中呈现出来的学生及教师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剖析。
5.经验总结法:不断发现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现象,及时寻找相关对策,总结学校、教师成功经验。
七、实施原则
1.坚持人本性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尊重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
2.坚持实践性原则:整合各种教育要素,优化教育资源配臵,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实践性、体验性教育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生命意义。
八、主要内容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与安全教育、生存与技能教育和生活与态度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命与安全教育: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即,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也就是说,“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
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生存与技能教育: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在生存教育中,体能是生存的基础,没有适应环境的身体,“生存”无从谈起;技能是生存的保障,没有“技能”人类会在大自然的挑战中无法生存下来;智能是生存的前提,每一个个体,要融入社会,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要进行社会化,要处理前后左右的人际关系,要具备一定的“智能”去指导自己的生存活动。
所以,通过生存与技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与态度教育:生活教育是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展天赋的才能,培养健全的品格;使其成为“身心平衡、手脑并用、智德兼修、文武合一”的人才。
学校生活教育,其实施的相关内容涵盖有:日常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教育、道德生活教育、学习生活教育、公民生活教育、劳动生活教育、职业生活教育、休闲生活教育等。
生活教育是基本性、全面性、长期性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全部生活为实施对象,透过启发、关爱、耐心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动自治的精神,进而能守法尽责、关怀别人、充实生命、造福人类。
通过生活与态度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九、实施途径和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范文五:生命教育课题计划
《生命教育课堂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课题计划
路绳彬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教学理念,践行师德,携手育人,紧紧围绕教师做研究、学生得实惠、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增强教师服务学生意识,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抛弃传统的师生观,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走进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生命教育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活力。
通过课题的研究,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生命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让学生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能够体悟生命的意义价值,珍爱自己,保护生命,了解生命来之不易。帮助学生构建生命远景,从个人的自我、学习、生活、人际等层面,设定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自我实现。让学生在整体的教育历程中,学习到适时建构自己理想,达成自我实现,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既增长智慧与能力,又开启生命内在的理性与尊严,选择成长的妥适方向,让生命有尊严、有内容、有意义、并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展现人性的至善、至真、至美,同时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达到师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对生命教育的直观和深入理解,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主要包括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激扬生命、完善生命。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境界,培养全面的生命观,在生命理念关照下,应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也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在奉献、服务的同时,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快乐体验。
(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2、分析生命教育课堂中影响师生和谐的因素。
3、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四)、构建和谐的生命教育课堂,
1、以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优化发展学生生命教育的环境和学习环境;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教学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具体:
(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在大量的文献收集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2)教学实验法:选择不同类型年级和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定量分析,将课题的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研究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我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总结,同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模式,设计出适合我校发展的研究方式。构建生命教育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4)案例研究法:结合新课标,采用“解剖麻雀”及“叙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矫正,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找新的发现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