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还原性糖鉴定
还原性糖鉴定:
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用斐林试剂、班氏试剂、银氨溶液等可以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
(1)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班氏试剂A液中的硫酸铜溶液与B液中的无水硫酸钠和柠檬酸钠相遇,能产生可溶性的又略能离解出cu2+的柠檬酸铜。
(3)利用银氨溶液:银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中含有Ag(NH3) 20H(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
弱氧化剂,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时Ag+被还原成金属银。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可见,银镜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结果是出现银镜。
范文二:[教学]还原性糖的问题
还原性糖
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都会出现这样的颜色变化的。
蓝色就是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
棕色是从蓝色到砖红色的过度颜色,不是某种物质的颜色。用美术观点理解。
砖红色就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的显色反应的颜色。
其实还原糖都是这个过程,书上说的砖红色沉淀是最终结果。糖里面多羟基遇到Cu(OH)2会变蓝色沉淀,而且试剂本身是氢氧化铜悬浊液也是蓝色,然后生成了Cu2O(与醛基反应),混在一起棕色,最后都变成Cu2O砖红色。
概念
斐林试剂以及由柠檬酸、硫酸铜与碳酸钠配制的本尼迪特试剂常与醛糖及酮糖反应产生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即试剂本身被还原,所以凡能与上述试剂发生反应的糖称为还原糖(reducing sugar),凡不能与上述试剂发生反应的糖称为非还原糖(non reducing sugar),糖苷不能发生上述反应。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果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酮基,乳糖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故它们都是还原糖。
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核糖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性质
能够还原斐林(H.von Fehling)试剂或托伦斯(B.Tollens)试剂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的单糖(除二羟丙酮),不论醛糖、酮糖都是还原糖。大部分双糖也是还原糖,蔗糖例外。斐林试剂是含Cu2 络合物的溶液,被还原后得到砖红色Cu2O的沉淀。托伦斯试剂被还原后能生成单质银,在试管壁上可看到“银镜”。
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如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基)的糖,叫还原糖。如葡萄糖。
果糖含有游离的酮基,所以果糖也属于还原糖。 还原性
一般情况下,单糖的还原能力主要来自它的醛基,如葡萄糖,而多糖则大多因为半缩醛羟基的存在。还原后,自己会变成糖酸。如葡萄糖就会变成葡萄糖酸。
如该糖是一酮糖,酮基就会断裂,分解成两个较小的分子,如果糖。
除蔗糖外,所有单糖及双糖在本尼迪克特试验中呈阳性反应,所以所有单糖及双糖都具有还原性。但有时果糖可能会算作非还原糖处理。
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试剂
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
实验材料准备
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操作方法
1 取一支试管,注入2mL待测样品
2 向试管内注入2mL刚配制的斐林试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样品中检测)
3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
其他说明
班氏试剂都是检验还原性糖的试剂,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成分有区 斐林试剂和
别,下面就从这几种试剂的使用原理、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简单总结。
1.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溶液为斐林试剂甲(NaOH溶液)其浓度为0.1g/ml,斐林试剂乙(CuSO4溶液)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A(NaOH溶液)的浓度为0.1g/ml,双缩脲试剂B(CuSO4溶液)的浓度为0.01g/ml。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反溶液和溶液混合(将滴溶液滴入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2.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关于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可用下面的例题引出其异同点:例:你可用什么方法,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试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min~2min,若试管中溶液在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二: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三: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少许Cu(OH)2悬浊液(新制)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因斐林试剂实质上是新配制的Cu(OH)2悬浊液,所以方法二与方法三的实质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能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上题中检验的是葡萄糖)的存在,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400mL水中加85g柠檬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与柠檬酸钠溶液和溶液混合时,结合,生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数量有限,与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当然,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备注
如果溶液中还原糖含量较低,产生的氧化亚铜便会较少,试验后只会有绿色、混浊的黄色或橙色等。
在酸性环境中,Cu2 会变得较为稳定,不容易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进行试验。
醇和醛在这测试亦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物,因为两者都具有在这试验中产生作用的官能团。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班氏试剂比较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不尽相同。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是检验还原性糖的试剂,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成分也有区别,下面就从这几种试剂的使用原理、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简单总结。 1.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溶液和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双缩脲试剂中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反溶液和溶液混合(将滴溶液滴入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2.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关于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可用下面的例题引出其异同点:例:你可用什么方法,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试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min~2min,若试管中溶液在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二: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三: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少许悬浊液(新制)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因斐林试剂实质上是新配制的溶液,所以方法二与方法三的实质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能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上题中检验的是葡萄糖)的存在,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400mL水中加85g柠檬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与柠檬酸钠溶液和溶液混合时,结合,生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很(
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数量有限,与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当然,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范文三:直接法测还原性糖
一: 直接法测雪碧还原性糖的含量
原理: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
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试剂:a: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4.2 g硫酸铜(cuSO。?5H。0)249.68g/mol,溶于水中并稀释至500ml
b: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12.5 g酒石酸钾钠、18.8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1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500 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c: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2-0.3 g(m表示)经过96?士2?干燥2 h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并以水稀释至250 mI.
D:雪碧
E:甲基橙指示剂
仪器:10ml的移液管两根,25ml的移液管,玻璃球两个,水浴池和平时实验所需的仪器
分析步骤:1:试样置于烧杯中且用表面皿盖上,水浴除去二氧化碳后,移取100ml的待测液转入250 ml容量瓶中,并用水洗涤仪器,洗液并人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
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A:吸取10(OmI。碱性
酒石酸铜甲液及10(0mI_,乙液,置于150m1(加入甲基蓝几滴,锥形瓶中。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ra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标准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V1。B:吸取10(OmI。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10(0mI_,乙液,置于150m1(加入甲基蓝几滴和(V1-1)ml左右的标准溶液,锥形瓶中。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ra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标准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V2.平行实验三次
3:测还原性糖:A:吸取10(OmI。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10(0mI_,乙液,置于150m1(加入甲基蓝几滴,锥形瓶中。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ra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待测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V3。B:吸取10(OmI。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10(0mI乙液,置于150m1(加入甲基蓝几滴,锥形瓶中和加入(V3-1)ml左右的待测溶液。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ra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待测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
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V4.平行实验三次 计算还原性糖的公式:
m/(180*250/1000)*v3/v4=____mol/l
讨论与说明:
? 醋酸锌及亚铁氰化钾作为蛋白质沉淀剂这两种试剂混合形成白色的氰亚铁酸锌沉淀,能使溶液中的蛋白质共同沉淀下来。
? 此法所用的氧化剂碱性酒石酸铜的氧化能力较强,醛糖和酮糖都可被氧化,所以测得的是总还原糖量。 ? 本法是根据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量一定)消耗的样液来计算样液中还原糖含量,反应体系中 的含量是定量的基础,所以在样品处理时,不能用铜盐作为澄清剂,以免样液中引入 ,得到错误的结果。
? 次甲基蓝也是一种氧化剂,但在测定条件下氧化能力比 弱,故还原糖先与 反应, 完全反应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才与次甲基蓝指示剂反应,使之由蓝色变为无色,指示到达终点。
? 为消除氧化亚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使之与Cu2O生成可溶性的无色络合物,而不再析出红色沉淀,其反应如下:
Cu2O +K4Fe(CN)+H2O,K2Cu2Fe(CN)6+2KOH
?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用时才混合,否则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长期在碱性条件下会慢慢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使试剂有效浓度降低。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耗糖量。 ? 滴定时不能随意摇动锥形瓶,更不能把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来滴定,以防空气进入反应液。
?样品溶液预测的目的:一是本法对样品溶液中还原糖浓度有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样品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样品溶液浓度是否合适,浓度过大或过小应加以调整,使预测时消耗样液量在10ml左右;二是通过预测可知道样液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测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1ml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左右样液在续滴定时加入,以保证在1分钟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是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
范文四:高锰酸钾法测还原性糖
高锰酸钾法测还原性糖
原理:样品中的还原糖与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Cu 2+ )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Cu + ),经过滤,用硫酸铁溶液溶解氧化亚铜(Fe3+?Fe 2+ ),再经高锰酸钾滴定,计算氧化亚铜含量,再经查检索表后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特点:此法测定结果准确性、重现性较好,但较费时
Cu 2+ + 还原糖 ? Cu + Cu2O + Fe2 (SO4) 3 +H2SO4=
2CuSO4+2FeSO4+H2O
10FeSO4 + 2KMnO4 + 8H2SO4 = 5Fe2 (SO4) 3 + K2SO4+ 2MnSO4 +8H2O
1. 硫酸铜
2. 硫酸铁溶液
3. 酒石酸钾钠
4. 硫酸铁
5. 0.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用草酸标定)
?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34.639g硫酸铜(CuSO4。5H2O)加适量的水溶解,加入0.5mL硫酸加水稀释至今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和50g氢氧化钠,加适量的水溶解并稀释到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贮存在橡皮塞玻璃瓶中。 ?精制石棉:取石棉,先用3mol/L盐酸浸泡2~3小时,Y用水洗净,再用10%氢氧化钠浸泡2,3小时,倾去溶液,再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浸泡数小时,用水洗净,再以3mol/L盐酸浸泡数小时,用水洗至不呈酸性。加水振荡,使之成为微细的浆状软纤维,用水浸泡并贮存在玻璃瓶中,即可用于填充古氏坩埚。 ?0.02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3.3g高锰酸钾溶于1050mL水中,缓缓煮沸20~30分钟,冷却后于暗处密闭保存数日,用垂融漏斗过滤,保存于棕色瓶中。
? 古氏坩埚或垂融坩埚,真空泵
标定:精确称取150-2000C干燥1-1.5小时的基准草酸钠约0.2g,溶于50mL水中,加80mL硫酸,用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热至700C,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30秒不褪为止。同时作空白试验。
(1) 样品处理
碳酸类饮料:称取约100g混匀的试样,精确至0.01g,试样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锅中除去二氧化碳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用水洗涤蒸发皿,洗涤并移至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定容,备用。
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趁热以每2秒一滴的速度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图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 5 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玻璃珠3粒。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液,须始终保持溶液的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时,趁热以每2秒一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溶液的体积。
吸取50mL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于400mL烧杯中,加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25mL,盖上表面皿,置电炉上加热,使其在4分钟内沸腾,再准确沸腾2分钟,趁热用铺好石棉的古氏坩埚或G4垂融坩埚抽滤,并用60?热水洗涤烧杯及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反应为止。将坩埚放回原400mL烧杯中,加25mL硫酸铁溶液及25mL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记录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量。同时吸取50mL水代替样液,按上述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记录空白试验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量。
范文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重点实验)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答: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答: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答: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答: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