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微观经济学学后感
微观经济学学后感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对本人以后的教学生涯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该课程并非按照课堂教师给学生讲授的形式为主,或许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上该门课程的老师,因此,主要是从教学大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因为本人第一次学习网络课程,因此,与本人之前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现就本人对该课程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 重、难点突出
该课程首先从介绍前沿开始,大致讲述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年轻教师讲授微观经济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针对不同大学、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让老师明白用最简单、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讲解何为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西方经济学的重点章节,如:需求、供给的基本原理与均衡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老师也就如何教学进行了指导,让老师在上课时重点难点突出,并根据课时的需要有所取舍。
二、 案例分析
该课程老师不仅就原理公式等做了详细的讲述,在对案例讲解部分也做了大量的补充。案例能让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来解释经济现象、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人认为,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非常必要的。微观经济学其本身是比较枯燥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引入最新的案例,让学生能学
以致用。此外,该门课程的老师还提到怎样培养学生爱提问、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让枯燥的学科变得有趣味性,增加案例再此显得尤为必要。
三、 关于试题、练习、和作业
西方经济学因涉及许多计算公式、曲线,要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教师必须安排布置一些课后作业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及时掌握当天所学知识。当然作业的布置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成教的同学,以能理解经济现象、简单的原理为主。对于本科学生,教师专门推荐了一本练习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对于一般大学,文科学生,所用书籍后的课后联系就已经足够了。对于立志考研或者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习题量。
范文二:微观经济学学后感
微观经济学学后感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在小学期内学习《微观经济学》这样一门课程,我感到很高兴,不仅是因为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因为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真的能让人增长见识。许多经济学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巧妙运用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经济、丰富、多彩。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学习了不到七章的基础内容,但这也足以让一个对经济学理论毫无概念的家伙产生一些新的认识。
这几章的内容主要讲了在完全竞争性的市场中,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单个个体的经济行为,也就是关于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约束下获取最大利润以及生产者如何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动力下达到自己的最大利润。生产者和消费者关于稀缺资源的配置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最大的满意程度或取得最大的利益。因此他们都需要做一个权衡取舍,而我们研究经济学时常常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因此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生活中,有许多新闻经常报道一些经济学专家的论断,对于这些所谓的权威理论,我们不应该一味听信,而应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其是否符合实际问题。比如去年被大家鼓吹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
新闻,一些经济学家就盛赞此种现象的好处,大谈中国前景之道,当然也有持反对的声音。我们不可否认政府要稳定民众情绪做出一些这样的话题论断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未来经济的引导者,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经济现象所隐藏的问题。在我看来, 即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了,中国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在极权体制下,能创造短暂辉煌经济成就的,并不是仅仅只有中国;当年的苏联,就超过除美国外的其他任何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如果用日本和中国进行比较,中国的经济成就,从明治维新后,中国就从来落后于日本;即使在二战中被打败,中国从前景、从潜力,也都肯定没有超过日本的时光。原因在于,从19世纪中期以后,在面临西方文明强大压力的时候,中日两大民族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特别是在二战后,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全盘西化,但日本是在走向美国式的全盘西化,而中国却是照搬苏联,用斯大林主义全盘西化中国。所以,日本人在战争失败后,照样实现了他们强国的梦想。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美国的经济体制学习,屏苏联经济模式,才得以经济腾飞。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带来了中国经济在20多年时间里的超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种种的问题,如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片面追求GDP、贫富差距扩大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基本走到尽头,内在的动力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中国还不从陶醉中醒来,恐怕“中国早已超越日本”,就永远是一种梦呓。
在书中的例子中也提到了关于甜味剂市场的问题,当美国司法部宣布反对ADM公司兼并CCP公司,并认为这一兼并会导致玉米糖浆市场上的垄断时,ADM公司果断利用经济学理论反对它的裁定,并上诉至联邦法院,认为甜味剂市场不仅包括玉米糖浆,还包括糖。由于ADM—CCP所占据的甜味剂市场的市场份额相当小,所以就根本不会存在美国司法部所说的可提价的垄断可能。从这个例子中,也让我们看到懂得经济学并巧妙的利用它去解决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多么重要。当然对于一个国家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美国一直在人民币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对中国商品实行反倾销调查、征收各种税务,但中国都尽量以巧妙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确保中国经济平稳顺利发展。经济学理论只有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才具有意义。当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时,我们要学会用经济学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消费品,最常用的总体度量价格的指标时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就是常说的CPI,CPI指数由劳动统计局通过调查零售价格计算得出并且按月公布。CPI指数百分比的变化反应的是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对于消费者来说,通常会比较某些商品在不同年代的价格以做出一些判断。为了让判断具有说服力,我们要知道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区别,而在比较的过程中恰恰要用到CPI指数。要求某一个年份的实际价格,我们应该选定一个基年,用此年的CPI除以当年的CPI再乘以当年的名义价格。我们所得到的实际价格与所选择的基年有很大的关系,但价格变化情况的百分
比却是相同的。因此当我们在比较一种商品是不是比前几年贵了,应该利用这个公式去求,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下中国的CPI指数一直高居不下,通货膨胀率自是很高。虽然中国出台了各种措施稳定物价、调控房地产业的发展,**总理也多次提到解决通货膨胀率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但是通货膨胀率改善甚微,人民不得不接受市场商品的高价格,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人民的钱正在不断缩水。稳定消费者物价指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真心希望中国的决策层能够拿出更有力的惠民政策来帮助人民更好的生活。
在企业进行决策时,不可避免的要考虑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及它们的弹性。对于许多商品来说,长期需求远比短期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比如,当咖啡的价格迅速上涨时,其需求量也只会随着人们慢慢减少咖啡的消费而逐渐下降。因此,当我们以后要创业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消费者的特点,了解客户需求及客户对于各种情况的反应,这样才能使商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而我们又能从中赚取更高额的利润。这也许就是有些商人“骗取“了我们的钱又能赢得大家的心的一部分原因吧~
诚然,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包括那些企业的老总们。每个消费者都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追求自己满意程度的最大化,我们也许没有钱买私人汽车乃至私人飞机,但那不一定是我们的追求
对象。虽然书中例题中说金钱能够带来更多的快乐,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大多数人的认为,反映的不是全体。在精神世界日益丰富的中国,有些人追求的不再是物质上的享受。如果给他们很多钱,可能他们都不知道怎么花,而且这也时刻会面临着自身安全的问题。陶渊明能够放弃官场的荣华富贵,鲁迅放着医生的高收入工作而投笔从戎、穷困潦倒,众多的乡村教师能够放弃城市的奢华生活、埋身山区数十载,恐怕他们不是为了更多的金钱而活吧,为了自己的追求而拒绝金钱的诱惑能给他们更多的满足程度,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快乐,他们已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质消费者了~
说点生活中更加喜闻乐见的例子,比如我们买的水果,如果质量不是很好。我们到底是该吃还是不吃,可能有的人就会直接扔掉它们,与其得病花更多的钱还不如早早结束以防生病之苦。每个人的满意标准不一样,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正形象地说明了效用的主观性。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了解自己,做出正确的取舍。中国移动的各种套餐有各种各样的优惠,作为大学生,我们的消费有时可能是盲目的。对于各种套餐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决断,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事实上我们基本上没有分析就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真正是不是对我们有益确实值得商榷。不管怎么说,大众的消费口味是有一个总体倾向的,我们应该了解规律,正确决断。
还有,在书中关于美国政府提高联邦汽油税的例子中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家在进行政策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解决许多实践上的问题。由于税收收入和退税支出在各年之间会变化,这时的预算计划的制定变得很困难,而结果是因该税收导致的替代效应总体上使得消费者的状况变糟了。因此一种决策能带来怎样的前景是不好预测的,总有那么一些盲目性,我们只有可能尽量使得利益最大化,对于国家制定的决策,我们也不应该一味指责,应持一个批判的态度,要学会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褒贬评价。
当然,微观经济学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特别是对企业来说,它要考虑自己的规模大小是否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一般的公司在规模较小的时候,规模报酬是呈递增趋势的,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规模报酬达到不变的程度。但当进一步扩大规模时,组织的过于庞大会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就会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作为一个企业,一般寻求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点。规模的增大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而成本的种类有很多。对于沉淀成本来说,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应该影响企业的决策,其实对于我们消费者也是一样,当我们报完一个英语辅导班以后,事实上这已经占用了我们很多时间,但为了考研又想报另一个数学辅导班,但是我们发现有另外一家数英辅导班的价钱跟这个数学辅导班的价钱差不多,而且时间相对来说对我们很有利,不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行权衡取舍了。刚报的英语辅导
班只能算是一个沉淀成本,我们无法回收,至于如何选择就是一个问题了。虽然这个例子可能不具有典型性,但是在生活中用思维来解决问题是我们都应该去学习的。
我认为学习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为我们在看问题想问题开拓一条新思路,不仅培养了经济触觉,还帮助我们决策,对我的另一个改变是不再太过于依赖书本,书本的理论、规律只为我们提供一种参考和指导,旨在培养我们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去思考经济行为。
小学期的《微观经济学》课时确实有点少,但不管怎样,有学习就应该有收获。因为它开阔了我们的思想,教会了我们一些合理的消费观。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留意我们身边乃至我们国家的经济现象,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决断,做一个敏锐的洞察者,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真正的让这门课学有所用。
小问题
若两种商品均是坏商品时,其无差异曲线是从左向右下降的,则其曲线的凸性是远离原点还是靠近原点,
在我看来,无差异曲线的凸性判断要根据边际替代率的大小,我认为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但凸性远离原点的情况占多数。
首先,对于两种坏商品,对一个人的满足程度是可能不同的,也就是边际替代率不同,因此远离原点和靠近原点都是有可能的;
其次,(1)由于曲线靠近原点时它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一种坏商品的数量很大,而其满足程度却等同于相对很少的两种坏商品的满足程度,比如普通的烟和白酒对人身体是有害的,如果其中一种过多,它对人的伤害将是非常大的,其满足程度不可能等同于相对量很少的烟和白酒。而如果曲线是远离原点的,那么它会与坐标轴有交点,就不会出现一种坏商品非常多的情况,而是有一个最大的限度。(2)如果曲线是靠近原点的,在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差不大时,在与原点最近的曲线上的点本应该是满足程度最大的点,它不应该与远离原点的点的满足程度一样。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曲线的凸性应该是远离原点的,如下图所示:
范文三:AP微观经济梳理
济宁孔子国际学校
AP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I. Basic Economic Concepts 经济学基础概念 (8– 14%) 选择
A. Scarcity, choice and opportunity cost
稀缺性(概念),选择(概念),机会成本(计算)
a. Scarcity(Unlimited want vs. Limited resources )→ Make choices→ Economics
b. Opportunity cost (The best choice you give up) include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st, the slope公式:Opportunity Cost of doing A=loss in B / gain in A
c. Factors of productions are resources.
B.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识图,计算)
横纵坐标轴分别是两种产品的产量,斜率是机会成本。
a. 曲线弯 : l aw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生产鞋和电脑的资源不可相互替代);
because the resources are not perfectly adaptable.
b. 直的 : 生产两种物品的资源可 完全替代 , 也就是说资源完全可以通用, 机会成本恒定 。
C. Comparative advantage, absolute advantage, specialization and trade
比较优势(计算),绝对优势(计算),专业化(概念),贸易(概念)
a. 绝对优势:more productive. 生产一单位 less time or less input。 (或者单位 time 或 input 生产更多) 如果给的是时间,则不用换算
b. 比较优势:lower opportunity cost.
xxx/hour 别忘了是与本国生产另一产品的 opportunity cost 相比较
c. Specialization and trade can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output.
Economic growth could be achieved by: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resources
In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existing resource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d. Trade can be good to both countries even if one country has 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all products. Two countries trade only when they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n different good. After trading, countries gain more production at lower cost.
D. Economic systems,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role of incentives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产权(概念),激励的作用(概念)
Command economy:公平 equitable , government determines, but sophisticated to allocate properly, lack of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
Free/capitalism economy: private ownership, property rights, free, incentives, competition,供求决定价格,市场决定生产多少消费多少。如果是 mixed economy ,则 market 和 government 共同决定。
F. Marginal analysis 边际思维(概念)
MB>MC, 做这件事。 Marginal=additional
II.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Product Markets 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55– 70%) A. Supply and demand 供给和需求 (15– 20%)
1. Market equilibrium 市场均衡 (先 Q 后 P )
Equilibrium quantity 由 Qs 和 Qd 决定:Qs=Qd
D 的变动才会引起 P 的变动
2. Determinants of supply and demand 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 影响供给
Taste Tax /SubsidyCost of input
Income Technology
Price of substitute good Price of complement good Tax
Expectation of price cost of inputs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 Subsidy/tax
Expectation of price Price of other
goods
切记:Price 变动导致沿着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曲线本身的移动; 上表里的因素都是导 致曲线本身移动的。
S,D 同向移动:左(Q 减少, P 不定);右(Q 增加, P 不定)
S,D 反向移动:内(P 增加, Q 不定);外(P 减少, Q 不定)
3. Price control
Price ceiling: Creates shortage
price floor:最低工资是经典例子 Creates surplus increase deadweight loss
Welfare Analysis=consumer surplus+ producer surplus
The market is efficient only when MB=MC, or total welfare is maximized.
4. Elasticity弹性
a.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E d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of good x)/(%change in the price of good X)
b.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一定要分清问的是关于 supply 还是 demand
需求和供给价格弹性算绝对值, 不关心正负号 ;弹性为 无穷时,叫 Perfectly Elastic完全 弹性,弹性大于 1时,叫 Relatively Elastic ,弹性等于 1时,叫 Unit elastic ,弹性小于 1时,叫 relatively inelastic,弹性等于 0时, perfectly inelastic完全刚性。
应用:弹性为 elastic 时, P 降低, Total Revenue会增加,因为 Q 增加的程度大于 P 降低 的程度;为 inelastic 时, P 降低, Total Revenue会减少,因为 Q 增加的程度小于 P 降低 的程度。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奢侈品的弹性大于 1,必需品的弹性小于 1;时间长弹性大于 1; 替代品多弹性大于 1;占收入比重大弹性大于 1。
c.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E I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of good X)/(%change in income )
需求收入弹性正号表示物品是 normal goods,负号表示 inferior goods
d.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E x,y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 of good X)/(%change in price good Y)
交叉需求弹性正号表示 A 和 B 为 substitution ,负号表示 A 和 B 为 complementary 。
5. Consumer surplus, producer surplus and market efficiency剩余和市场效率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市场价格;生产者剩余 =市场价格–生产成本
Market efficiency:MB=MC, Total Surplus最大
Supply do the same(longer time, more elastic)
6. Tax incidence and deadweight loss税收负担和无谓损失
的不同来 向 consumer 收钱。
3.Tax or subsidy/negative, positive externality会造成 deadweight loss, but shift of supply or demand curve 不会, 因为它们形成了 新的均衡点。
4. 收税之后, suppliers & demanders charge different money.(one below, one above)
5. 在画 deadweight loss的时候,尖点永远是 optimal point
Trade Barriers
Import when world price is lower. Export when world price is higher.
Create deadweight loss
TR of government=quantity imported/exported x the tariff
C.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 消费者选择理论 (5– 10%) 可能大题
1. Total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Utility is the satisfaction or happiness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2. Utility maximization: equalizing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之比 MU1/MU2 =P1/P2,在预算允许的条件下。
3. Incom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s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Income effect:normal: 都多买或少买
substitution effect:normal: 一个多买一个少买
inferior: income decrease 多买, price increase 少买
D. Production and costs生产与成本 (10– 15%)
1. Production functions: short and long run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函数
Short run: only labor variable
Long run: all variable
2. Marginal product and diminishing returns边际产量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MP of A= additional output/ additional input of A
Marginal returns start diminishing when MP decreases as L increases
FC 不变 随着 labor 的增加, MC 增加(因为生产力下降)
MC 和 MP 的图!
3.Short-run costs短期成本曲线
MC 曲线最后是上扬的,是因为diminishing of marginal product, 生产能力全部被利用之后, 再增加边际投入, 就会出现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成本递增。
4. Long-run costs and economies of scale长期成本曲线和规模经济
长期有 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指随着产量增加 ATC 不断下降,反之则是 dis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不经济 ,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规模收益不变指产量变动而 ATC 不变,或者说投入增加的倍数与产出增加的倍数相同。
规模经济的产生是因为 specialization& ability to purchase
5. Cost minimizing input combination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
MPL/PL=MPK/PK
E. Firm behavior and market structure企业行为和产业组织 (25– 35%) 必出大题
1. Profit利润
a. Accounting profit, economic profit
会计利润(总收益 -显性成本)和经济利润(总收益 -显性成本 -隐性成本)
b. Normal profit
指的经济利润为 0(但依然赚着会计利润)
d. Profit maximization
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都适用的利润最大化条件是当 MR=MC时的产量,即使没有恰好相等 的点,也要选择 MR 刚刚大于 MC 的那个产量。
2. Perfect competition完全竞争
Price taker→ No economic profit in the long run
a. Profit maximization
P=AR是恒等式,因为 P=TR/Q,AR=TR/Q。完全竞争市场很特别,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的 产量是在 P=MC=MR=AR时。
b. Short-run supply and shutdown decision
短期的企业供给曲线是 MC 曲线在 AVC 上方的那段;在短期,如果 P
c. Behavior of firms and markets in the short run and in the long run
profit ? enter; loss ? exit
计算短期 profit 或 loss 时,应找准 P 和 ATC , Profit=TR-TC=(P-ATC)*Q
d. Efficiency and perfect competition
因为 P(MB)=MC,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有效率。 =64 1jhjjjjn7
3. Monopoly垄断
特点:只有一家企业, 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自己定价, 是 price maker; 有壁垒, 因此有长期经济利润。
a. Sources of market power
Ownership; legal; natural(economies of scale)
b. Profit maximization
先通过 MR=MC的条件确定产量 Q ,再通过需求曲线找到对应的 P ,这是垄断企业利润 最大化的条件。 P=AR>MR
c. Inefficiency of monopoly 垄断无效率
因为产量少于需求并且收取高于期望的价格,所以垄断是效率低的。 too little of the production and charges too high a price.
会画图:知道 Revenue maximizing(MR=0的产量) , profit maximizing(MR=MC) , efficient maximizing (P=MC)与 fair return企业经济利润为 0(ATC 和 D 相交)这四种情况下的产 量和价格。
d. Price discrimination 价格歧视
1.consumer surplus=0
2.produce at allocative efficient point
3.be able to separate buyers and block them from retailing.
4.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垄断竞争
a.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role of advertising
有许多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无壁垒,有决定价格的能力,做广告的必 要性
b. Profit maximization
与垄断类似。先通过 MR=MC的条件确定产量 Q ,再通过需求曲线找到对应的 P ,这是 垄断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P=AR>MR。
c. Short-run and long-run equilibrium
短期有 profit 或 loss ,吸引新企业进入或旧企业退出市场。
进而达到长期均衡, D 与 ATC 曲线相切,切点刚好是 MC=MR投影到 D 的点,长期利润 为 0。因为在 ATC 的下降部分相切,所以有规模经济。
d. Excess capacity and inefficiency
垄断竞争无效率体现在:产能过剩 Excess capacity,价格过高 P>MC
5. Oligopoly 寡头
a. Interdependence , collusion and cartels
卡特尔、联盟、互赖
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有 market power,企业数量很少;合作的话,如同垄断一般获利 最大,如果不合作,则利润不高。
b. Game theory and strategic behavior
会利用支付矩阵分析占优策略。必考。题目中可能一方有占优策略另一方无占优策略, 那么没有的那方要先揣测出有占优的那方的意图。
F. Factor Markets要素市场 . (10– 18%) 出大题
1. Derived factor demand派生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 D for product→↑ price of product→↑ MRP L →↑ hiring of labor at the current wage 2.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边际产量值
增加一单位劳力所引起的产值的变化 MRP=MP*MR=MP*P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3. Labor market and firms’ hiring of labor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D=MRP曲线, MRP=P*MPL S=wage
利润最大化雇用人数:w=VMP=MRP=P*MP
窍门:
a. 影响需求
1. product demand
2. productivity
Technical progress Quantity of other resources quality of variable resources 3. prices of other resources Substitute resources Substitution effect Income effect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b. 影响供给
changes in taste
women works
people who rely parents increase changes in other opportunities immigration
(Monopsony)
Quantity is hired when MC=MRP
Price=Supply
G. Market Failure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市场失灵和政府管制 (12– 18%)
1. Externalities外部性,出大题
a. Marginal social benefit and marginal social cost
b. Positive externalities
正外部性:MSB>MSC under allocation subsidy(per unit) lump sum subsidy has no effect on the graph.
c. Negative externalities
负外部性:MSB
3. Public policy to promote competition
a. Antitrust policy
competition
b. Regulation
政府对垄断的管制
如果政府给垄断、 垄断竞争、 完全竞争企业一次性补贴或一次性征税 (lump sum subsidy or tax) , 不会对企业的 MC 产生影响,因此 不会影响利润最大化产量和价格 。但由于影 响了 ATC ,导致 利润或 loss 有变化 。如果征税或补贴是按单位 per unit, 则会影响 MC , 继而影响利润最大化产量和价格。
4. Income distribution促进市场竞争的政策
a. Equity
认识洛伦兹曲线:是反映收入不平等程度的。 基尼系数是不规则图形面积比上大三角面 积,越小越接近公平。
b. Sources of income inequality
收入不平等的来源:歧视,教育程度不同,能力不同,动机不同。
必背定义
Scarcity
Law of increasing cost
Productive efficiency
Allocative efficiency
Marginal utility
The change in total utility that results from a one-unit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a good or service consumed.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The general tendency for marginal utility to decrease as the quantity of a good consumed increases.
Marginal product
The change in total product that results from a one-unit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labor employed.
Increasing marginal returns
When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an additional worker exceeds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the previous worker.
Decreasing marginal returns
When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an additional worker is less than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the previous worker.
Derived demand
The demand for a factor of production,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demand for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it is used to produce.
注意
同学们经常错的知识点
1、机会成本一定是备选项中最好的那个。 在研究 market 时, 包含 explicit cost 和 implicit cost 。
2、对比优势时,看清求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给的是哪一种情况。
3、一定要搞清 S 和 D 的影响因素!!!!!!给什么分析什么。作为产品,互为替代 品或互补品,影响 D ;但作为生产要素(in production)互为替代品或互补品,影响 S 。 4、完全竞争市场中, P vs AVC, shut down point, supply curve (short run); P vs ATC, economic profit or loss (short run or long run)
5、 MC=MR, profit maximizing;
MR=0, total revenue maximized;
P=MC, market efficient;
P=ATC, normal profit? economic profit=0
6、在有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求 deadweight loss!!!!!! 不能错 !!!!!!
7、 Tax & subsidy
lump sum subsidy or tax:无论在何种市场 里对 MC 都无影响, MC 和 MR 都不变,所以 P 和 Q 不会变,但是影响 ATC ,所以会影响 economic profit or loss。(2008.1)
Per unit subsidy or tax: (2006.2; 2007.1)
影响 MC, 从而影响 Q 。
收税 /补贴多少。价格差多少,就收 /补多少。
8、不要主观行事,客观对待题目,给什么答什么,不能想当然!!!!!!
范文四:微观经济.2
微观经济
第一章微观经济
一、市场主体概述
(一) 市场主体的特点
市场主体是在市场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自然然人和法人。
市场客体是各种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商品包括产品(含服务) 、要素以及一切价值的载体。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构成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市场主体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目的性。
第二,自主性。
第三,主动性。
(二) 市场主体的分类
市场主体大致可分为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等五大类。
1.家庭
2.企业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3.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是从企业和家庭这两个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中派生出来的市场主体。出现专门从事沟通、媒介、协调、评价、咨询等服务活动的中介机构。
4.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又称非盈利机构,事业单位既是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又是私人物品的需求者,也是一类市场主体。
5.政府
政府是一种特殊的市场主题。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政府,包括立法、司法、行政三大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公共服务者和最大的产品购买者。
(三) 微观经济循环流程
微观经济活动的循环流程就可以简化为:
1.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
2.产品市场和要静市场
3.实物流程和货币流程
二、消费者 家庭首先是劳动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其次,,家庭同时也是投资者。
因此,家庭兼具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的经济功能。
但是,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动力。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最主要的就是 增加家庭消费支出。
(一) 家庭经济行为目标
从经济学上看,不妨以需要满足的最大化作为家庭经济行为的首要目标。筏量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就是家庭消费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包括物品和服务。.
(二) 客观效用与主观效用
产品能够满足家庭的需要是因为它们具有效用。效用可以分为客观效用与主观效用,即客观使用价值与主观使用价值。
所以任何产品都是客观效用与价值的统一体。客观效用是产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主观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某种产品中感觉到的满足程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效用与主观效用可以统一起来。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必须同时具有客观效用和主观效用,即产品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人们也有通过该产品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
客观效用是主观效用的载体,客观效用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必要条件。主观效用是客观效用的目的,主观效用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充分条件。
(三)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主观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与服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中,随着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的变化、如果从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来看,边际效用就是指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减少) 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 量(如右图所示) 。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你从某商品中得到的享受。会随着该商品消费的增加而下降。
3.消费效用最大化
简而言之,当消费者在任何一种商品上花费一元钱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均相等时,消费者就可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四) 消费者权益
正是从效用理论出发,经济学特别尊重消费者权益,提出“消费者皇帝”。实际上,尊重消费者权益,是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一)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是拥有产权,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礼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经济成分划分,可以分为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
根据产业部门划分,可以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服务业企业;
根据企业规模划分,可以分为欠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物品还是服务的交换,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权利即产权的交换,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
(1)业主制
业主制又称单一业主制,是最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
(2)合伙制
合伙制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个体财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
(3)公司制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仅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公司制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即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互相制衡的管理机制。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等重大事项,并选举董事和监事。
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构,向股东会负责,并聘任总经理。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和日常经营管理,并行使人事权。
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对经营管理者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我国现行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就是以财产组织形式为主划分的。
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都分为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公司法人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
(2)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
股东大会对公司的重大事宜进行决策,
董事会是公司的管理机构,
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
这样就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
(3)现代企业有限责任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采取有限责任制度,这两种公司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②现代企业组织管理。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其基本的领导体制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财务管理的地位迅速上升,已经提升到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财务管理成本是企业的“晴雨表”,能够迅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④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⑤现代企业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意义主要是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断开发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是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
⑥现代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
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所渭产权,是指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的总称。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2)权贵明确。
(3)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
(4)管理科学。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 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的含:
公司治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 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
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 之间的利益关系。
国际上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英美模式:
英美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
英美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较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对管理层实施控制。
第二 第二,德国模式: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会制”,即监事会和董事会。 德国模式是“内部控制”型模式。
两会中包括股东、银行及员工的代表,对管理层实行监控。
在德国,最多的股东是公司、家族企业、银行,所有权集中程度比较高。
第三,日本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会制”,但是强调“内部控制”。
董事会主要是由管理层构成,和德国的模式类似。
对公司监控主要是通过交叉持股和主办银行制度来实现的。
第四,东亚模式,形成家族控制股东“剥削”中小股东的现象。这一问题是这一地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4.中国公司治理现状
四、市场中介机构
根据中介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服务性机构它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服务设施,进行代购、代销、代运等代理业务。 第二 媒介性机构。
第三 咨询性机构。
第四 公证性机构。
第五 行业性机构。
第二节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又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它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内在功能的总称。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供求优化配置资源和协调主体利益的机理,是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实现形式。
一、需求及其决定
(一) 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并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欲望(在经济学中) 。
需求量是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因此,购买愿望是需求的必要条件,购买能力也是需求的必要条件。
(二) 需求弹性
1.需求弹性的定义
当需求的各种决定因素发生变动时,相应的需求量是正向变动还是反向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还是小于决定因素的变动幅度称为需求弹性。
2.广泛应用的三种需求弹性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及其大小,可将消费品分为:
①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品。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都会相应上升。 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的,称为奢侈品;
需求量上升幅度小于或等于收入增加幅度的,称为必需品。
②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称作劣等品。这里的劣等品,是按照需求收入弹性划分的,并不意味着它是假冒伪劣产品。
(3)需求交叉弹性。即一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有关产品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即:
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的正负,可以将消费品分为:
① 替代品。
②互补品。
(三) 需求的决定因素
需求的决定因素很多,包括商品的功能、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各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以及广告宣传、消费信贷、利息率等。
其中家庭收入的多少,是决定需求的首要因素。
二、供给及其决定
(一) 生产与供给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指企业为生产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四种。
在农业社会,核心要素是土地;
在工业社会,核心要素是资本;
在知识社会,核心要素则是智力。
2.生产量与供给量
(二) 供给弹性
与需求弹性一样,供给也有弹性,经常使用的供给弹性有:
1.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产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幅度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幅度,
即供给量的变化率与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
2.生产弹性
生产弹性是指总投入的变动幅度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变动幅度,
即总产出的变化率与总投入的变化率之比。
根据生产弹性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可将经济规模的报酬分为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
3.利润弹性
利润弹性是指产销量的变动幅度所引起的利润的变动幅度,即利润的变化率与产销量的变化率之比。
(三) 供给的决定因素
1.利润最大化
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利润是市场优胜劣汰的信号;
2.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既是一种服务活动,又是一个信息系统。
3.经济分析
三、供求法则
(一) 需求法则
1.边际效用
假定效用可以计量,则家庭消费一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有两个主要特点:
(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强弱正相关:
(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负相关。
2.需求价格
需求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实际价格,而是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
3.需求数量与需求价格反向变动
需求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实际价格,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下降,称为需求法则。
(二) 供给法则
1.边际成本 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时,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与其价格的乘积,构成总成本。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称为边际成本。
2.供给价格
供给价格不是市场供求决定的实际价格,而是生产者销售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所愿接受的最低价格。
3.供给数量与供给价格正向变动
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生产者的供给价格与供给数量的变动方向是相同的:
供给数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称为供给法则。
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一) 市场均衡
但是,供求法则最终能够使市场供求自动趋向于均衡价格。
市场上既无过剩,又无短缺,刚好出清,所以均衡价格又称出清价格。
(二) 均衡变动
五、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
社会资源总是向高效率的生产者集中。
(二
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因此,单独一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均衡,称为局部均衡。
所有市场同时均衡,所有价格同时决定,称为一般均衡或者全部均衡。
从数学模型上可以证明,一般均衡状态的形成,表示所有资源都用于最佳用途,所有价格比例都是合理的,而且是唯一的。这就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2.福利经济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提出的三大社会目标是:最大的选择自由。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优的收入分配。
帕累托认为:因此,他提出的资源配置最优状态是: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 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一般均衡状态正是这种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 管制价格
3.管制价格的种类
(1)最高价格。
(2)最低价格。
(3)双面管制。
(4)绝对管制。
第三节市场竞争
一、市场体系
(一) 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体系是指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类市场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 市场体系的要素
市场体系的要素包括三种:
(1)市扬主体. ,包括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
(2)市场客体。
国际上通常将商品分为两大类: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用于生产产品的要素。
无论产品还是要素,都包括有形的实物和无形的服务。
(3)市场规则。这是市场交易正常进行的保证。
(三) 市场培育
(1)促进各类市场平衡发展。
(3)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4)不断完善市场交易法规。
总之,要培育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努力促进市场主体的多元性,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市场交易的规范性,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四) 市场功能
1.信息引导功能
2.统一联系功能
3.收入分配功能
4.优胜劣汰功能
5.市场调节功能
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一)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含义
产品市场是指可供人们消费的终端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
要素市场是指用做生产资料的产品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合称商品市场。
(二)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联系与区别
1.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联系
无论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都有共同的市场要素。市场主体主要都是家庭和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市场客体郁是商品,包括有形的实物和无形的服务;市场交易都以价格为中心,实行自由交换、平等互惠的原则。产品市场引导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决定产品市场,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此外,有些商品既可以是产品,又可以是要素。
2.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区别
第一,供求换位。在产品市场上,买方是家庭,卖方是企业。在要素市场上,家庭变成卖方,企业变成买方,供求互相换位。
第二,需求互异。对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直接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是同获利目的产生的间接需求。
第三,价格不同。产品价格是所有价格,由同一产品的市场供求所决定;要素价格是使用价格,由全社会有关市场的供求关系共同决定。例如,企业贷款的价格是利率,由全社会对资金的供求决定,利率只是一定时间的资金使用价格,并非所有价格,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第四,收入不同。产品价格决定企业的收入,有待进一步分配,但要素价格直接决定家庭的收入,要素价格问题也就是收入分配问题。
(三) 重点发展的各种市场
1.农产品市场
(1)农产品市场的种类及特点。
农产品市场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粮油市场、畜产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副食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规模性;生态性。
2.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1)技术市场的划分。从不同角度可以对技术市场进行不同的划分:
按照知识产权的归属,可以分为职务技术市场和非职务技术市场;按照法律保护程度.可以分为专利技术市场和非专利技术市场;
按照设立的时间,可以分为常设技术市场和非常设技术市场;
按照技术的行业,可以分为工业技术市场、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技术市场;按照流通的范围,可以分为国内技术市场和国外技术市场。
(2)技术市场的特点。技术市场交换的技术成果,都是知识形态的商品。因此,它具有与一般商品市场不同的特点。表现在:.
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市场价格的特殊性。
卖方垄断市场的常态性
所以,技术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垄断市场。
3.严权市场
产权市场是指人们从事产权交易活动的具体场所,包括股票交易所、承包市场、租赁市场以及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等以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的买卖或有偿让渡为内容的交易场所。
(1)产权市场的划分及特点。产权市场是以产权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可以分为:资产性交易,如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
资源性交易,如矿产、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
企业产权交易,如全部或部分产权、股票、网点的出卖;
知识产权交易,如商标、技术专利等。
产权市场交易的特点是:参与交易的三体多为法人;每笔交易的资金量较大;交易往往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涉及的法律较多,手续较繁多。
(2)产权市场的功能。
4.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交换和流动的场所及劳动交换关系的总和。
(1)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根据劳动力提供劳务的不同形式和内容,可以把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划分为职业型市场、智力型市场和服务型市场。
职业型市场。
智力型市场。智力型市场义称人才市场,
服务型市场。
(2)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劳动力市场是以人的劳动能力为客体的市场,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 它是一种特殊的要素市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劳动力市场不同于其他要素市场,交换的对象为人的本身及其能力,但交换的标的物只是人的能力,人身仍然是自由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供给取决于家庭培养劳动力的成本;需求取决于劳动力为企业带来的收益。
劳动能力是体力与智力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以体力劳动为主者称为简单劳动,以智力劳动为主者称为复杂劳动,即倍加的简单劳动,可创造比简单劳动大得多的价值。
5.服务市场
(1)服务市场的特点。服务业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服务市场的客体是服务
劳动,带有以下三个特点:与第一、第二产业不同,服务业的交易对象是无形的服务;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无法储存;生产和消费都是人的直接行为,不是迂回生产,更不是迂回消费。
6.房地产市场
(1)房地产市场的内容。房地产市场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房产市场。
房产市场是住房的买卖、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换关系和交换场所的总称。
我国目前房产市场的经营对象主要是写字楼和住宅。
明确房产产权和房产的商品化,是建立房产市场的两个基本前提。
二是地产市场。
土地市场同一般商品市场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房产和地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表现在:房屋是劳动的产品,而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房产经营属于流通领域,土地开发则属于生产领域;房产市场的交易包括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方面的转让,而地产市场的交易仅以转让使用权为限。
由于房产和地产密切联系,所以人们通常将它们总称为房地产市场。
(2)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公有制经济始终居主导地位。全民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固定资产多,实力雄厚,尤其是地产业,国家把城市土地的支配权交给地方政府或委托代理单位,因而只有它们才有权将土地租给企业或个人使用。集体的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广,经营灵活;个体经济拾遗补缺。它们都是房地产市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竞争与垄断
(一)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买者卖者饱和
2.产品没有差别
3.要素自由流动
4.市场的信息完全畅通
,在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最高的市场。
(二) 不完全竞争市场
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除完全竞争市场之外的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
其形成条件包括:
①政府垄断。
②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③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
④自然垄断。
(2)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企业就是行业。
产品不能替代。
独自决定价格。 地产市场也叫土地市场,它是指对土地的买卖、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换关系和交换场所的总称。
存在进入障碍。
(3)完全垄断市场的差别价格。差别价格又称价格歧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规定的不同价格。
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隔离开的。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决定市场成交价格是最高的。
成交数量是最少的。
通常存在超额利润。
社会福利损失最大。
2.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完全竞争市场主要采用价格竞争。而垄断竞争市场由于存在产品差异。同时采用价格、品质、营销三种竞争手段。
价格竞争。
品质竞争。
营销竞争。
因此,市场营销是垄断竞争最突出的竞争方式。
(2)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企业不饱和。
彼此独立。
产品有别。
进出较易。
3.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企业不饱和。
(2)相互依存。
(3)产品同质或异质。
(4)进出不易。
四、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
(一) 市场规则
具体来说,大致有三方面的规则:
1.市场进入规则
2.市场竞争规则
3.市场交易规则
1.整顿市场秩序
加强市场管理法制建设,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抓紧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质量监管机制。
第二,切实实行政企分开,限制政府在人、财、物上与企业的一切联系。
第三,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
第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加强市场监督
(1)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
财政监督,如预算、税务、财务、会计、统计监督;
银行监督,如信贷、结算、现金监督;
审计监肾,如财政、财务活动的审核和稽查;
工商行政监督,如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物价监督,如定价权限、变价权限;
质量和计量监督,主要对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实行监督。
(2)社会监督。社会监督由三部分组成:
社会团体的监督,如工会对劳动安全和环境的监督,消费者协会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行业协会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的监督和自律等;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广播、报刊对企业行为的批评和表扬,对违法乱纪事件和人员的曝光,具有强大威力;
群众监督,人民群众用口头、电话或来信进行投诉,也非常有效。
(3)法律监督。依据法律,通过司法完成对市场秩序的监督,是最主要的监督手段,也是行政监督、社团监督、舆论监督的依据。
第四节按劳分配
一、按劳分配
(一) 劳动价值论的深化
因此,“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简单商品生产时期价值规律的直接表现形式。
(二) 按劳分配论的深化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二、按要素分配 工资是劳动的报酬,租金是土地的报酬,利息是资本的撤酬,利润是企业家的报酬。
1.工资
就劳动力市场来说,工资水平由市场对劳动力的供求决定。
2.租金
3.利息
4.利润
利润是企业家的报酬。
从我国的收人分配制度来说,我们坚持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原则。
三、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一)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含义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必将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再分配注重公平,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二)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意义
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能调节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
(三) 收入分配的调控手段
当前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要加快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第二,要积极扩大就业。
第三,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四、效率—公平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在处理效率与公平两者关系时,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一) 效率
效率优先原则的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前先将国民收人这个“馅饼”做大。坚持效率优先,就是要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二) 公平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三)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相对立
按要素分配可以提高效率,但必然导致收入不平等;如果收入一律平等,又不利于提高效率。我们应当以尽可能小的不公平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或者以尽可能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尽可能高的公平,最大限度降低效率与公平互换替代的机会成本。
2.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效率与公平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分配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效率。
(四)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范文五:微观经济——简答
6,何为自动稳定器?简述它对缓和经济的作用。
亦称内在稳定器, 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 收入冲击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 在经济衰退时 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
利息率效应 (凯恩斯效应 ) 。 由于利率变动能刺激或抑制投资, 所以在 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 利率变动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 调控与 稳定物价的作用。 根据前面已讲过的内容可知, 在货币供应量 M 不变 的情况下, 如果商品供给减少 → 使物价上升 →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 机的货币需求 L1上升 →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L2下降 → 利率 r 上 升 →投资下降 → 有效需求减少 → 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则反 是。
12简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a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b 政府支出的 自动变化 c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 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 GDP 的 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 政府转移 支付制度、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 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 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 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 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但可支 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 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 税收也在
增加, 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 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 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 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 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为什么能稳定经济?
主要内容有:累进税、社会福利支出和农产品维持价格。内在稳定器 的注入量使国民收入逆方向变化, 漏出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化, 所 以,对经济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缓解的作用
1.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维持 生活的人相反
那些靠变动收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受益(2)通货膨 胀对储蓄者不利(3)通货膨胀还可以再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 入再分配的作用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 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 而引起失业
2. 说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需求控制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 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2.简述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 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 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都
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 从而形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另一类是货币因 素, 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 主要由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引起,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 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指在没有过度需求的情况下, 由于供给方面成本 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 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 膨胀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 平的上涨。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利用市场势力 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 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 垄断企业利用垄断地位通过利润加成获 得高额垄断利润,因而造成产品价格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 水平的持续上涨。它是从分析经济结构的变动来分析通货膨胀原因 的。
6、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
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 1)温和的通货膨胀, (指每年物价上 升的比例在 10%以内
2)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 10%以上和 100%以内。 3) 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 100%以上) 。
二) 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 1) 平衡的通货膨胀, (即 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 。 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即 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
三)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为 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 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升。 2)预期 到的通货膨胀。
7、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和成本推出的通货膨胀的发生机理 答:1)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产出和价格水平是一起变动的, 通货膨胀常常伴随有扩大的实际产出, 只有在较少的一些场合中, 通 货膨胀的发生伴随着实际产出的收缩。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有三 种情况 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 收入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 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 溃。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工资推动通货 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 水平的上涨, 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 工资的提高导致成 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1. 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有哪些动机?
答:货币需求, 是指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将不能生息的、流动性 最强的货币保存在身边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包括:(1)交易动机。又称交易需求是指企业和个人出于正 常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预防性动。又称谨慎动 机,是指为应付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愿 望。 (3)投机动机。是指企业或个人出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投机利益而 手中持有货币的愿望。
7.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与货币需求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即 收入水平越高,对货币的需求越大。
(2)物价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物价水平 成正比,即物价水平越高,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大。 (3)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与货币的需求量成反向变动关系。 利率水平越高, 持有货币 的机会成本越高,因而人们不愿意大量持有货币。
(4)信用制度。一个信用制度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工具多样,人 们可以比较容易得到贷款和现金, 或者通过信用工具来支付, 尤其是 当前大力推行电子化货币的条件下, 居民手持有现金的数量会减少。 (5)货币流通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货币 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即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 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少。 (6)品供给总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整个社 会商品的供给总量成正比, 即商品可供量越大, 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 求就越多。
(7)偏好与预期。有些人偏好手持货币,因而增加了货币需求,而 另一些人则偏好其他金融资产, 因而减少了货币需求。 当人们预期物 价下降,则会增加货币需求。
此外,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制度的变动以及居民的消费倾向等也会影 响货币需求。
1、按照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货币供给是怎样对经济产生影 响的?
要点 1: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的第一个环节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货 币供给对经济产生影响的第二个环节是利息率对投资的影响; 货币供 给对经济产生影响的第三个环节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点 2:简述、图示各环节的变化方向。
1.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 随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 水平
的稳定他是一种宏观经济的概念(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曾长是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 增长。
2. 试析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 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8、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 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 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 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 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 到影响。
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要审时度势, 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 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水平。及其手段的应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紧缩性财政政策。
简述货币创造原理: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它们会 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 期债券投资, 正是这种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 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 并指出货币创造成数等于法定准备率的 倒数的限制条件:A 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 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放贷出去 B 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 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6. 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
1)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 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3)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 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 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 ,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分)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但由于 货币政策一经实施, 给必然涉及货币政策如何发生作用, 如何有效地 控制正确的方向, 以及能否有效地影响到实际经济生活社会中总需求 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 因此, 货币政策所包括的内容实际上有五各方
面,即:(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的作用 过程(4)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5)货币政策的效果。
运用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 防止币制混乱; 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 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 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 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 长通货膨胀, 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 当税款或债 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 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 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 准备金率, 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 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 调 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六, 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 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 用管制。 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 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那些?
答: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 公开市场业 务、 法定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调控金融的三大货币工 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来 调节货币供给量。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使用也是最重要的货 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性的公开市场业务, 主要是为了改变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币; 另一类是被动性的公开市场 业务, 主要是抵消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当经 济处于萧条期时, 需要放松银根刺激经济, 中央银行可以买进政府债 券以增加货币供给量。反之,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需要抑制通货膨 胀防止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可出售政府债券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在商 业银行存款中所占的比例。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集中存 款准备金和调整存款准备率来影响商业银行信用规模的程度。 提高法 定准备金率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缩减, 从而缩小银行的信用创 造能力货币供给量, 利率随之上升, 投资、 消费和国民收入随之下降。 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当货币流通量不足时,中央银行就降低法定 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扩张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来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 消费和国民收入上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 再贴 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 影响市场利率 和货币供应量, 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经济过 热时,货币流通量过多,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 银行的借款会减少,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信贷规模缩减,从而货
币供应量会减少。 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随之提高, 进而使企业投资和 居民消费减少,有效地抑制了总需求。反之,当经济衰退时,降低再 贴现率,可以刺激经济发展。
其他货币工具还有选择性信贷控制和道义劝告。
6. 总供给曲线被区分为哪三种类型,呈现何种形状作图说明。
答:宏观经济学中, 根据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 长短, 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 即古典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4. 什么是失业?
答:一般认为,失业是指处于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目前没有工作, 但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或者说,劳动 力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 从而使一部分劳动力人口找不到工作的状 态。
5、失业类型有哪些?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 局部性事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其特点是 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 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 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 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 产出下降造成的。
3. 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
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稳定。 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 家庭关系将因此收到损害。 高失业率 常与吸毒、高离婚率、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 会受到影响, 对于失业者个人则会失去信心, 在情感上受严重打击。 失业的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 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 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 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 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 等于生产的损失, 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则实际产出的 GDP 就会 减少。
19. 失业的治理
1. 教育普及和劳动力技能培训, 树立现代就业观念, 有助于提高劳动 力市场灵活性,减少结 2. 构性和摩擦性失业发生机率和时间延续长 度。 3. 适当运用宏观调节政策工具, 有助于降低经济周期不景气阶段 周期性失业。 4. 实施正确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逐步减少体 制转型伴随的失业。 5. 另外, 需要建立包括失业保险的现代社会保障 制度,保证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8.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
导致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 4个。 (1) 投资需求的变动, 即投资函数变动。 (2) 储蓄函数变动。 (3) 政府支出及税收的 变动。 (4) 净出口额变动。
2、什么是 LM 曲线的三大曲线的三大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LM 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 域。 LM 曲线水平状态的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 ,也成为“萧条区
域” ,如果利率降低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 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 相反,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在不提高的的前提下, 提高收入水平, 所以财政政策有效果。
3、简述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答: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 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 1. 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 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 0而小于 1,具体 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 利率上升的 多, 则挤出效应大; 相反, 利率上升的小, 则挤出效应小。 一般而言, 挤出效应取决于 S 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所以营销 IS 曲线, LM 曲 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11、说明 GDP 的三种核算方法并简析储蓄投资恒等式:
a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 卖价。 (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b 收入法:用要素 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 本折旧) c 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 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等式: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 , 也就是一年储蓄量 =一年投资量 , 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
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 .
7. 简述经济周期的特征 :主要两个分为阶段 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 退的特征 1通常消费购买急剧下降 2劳动的需求下降 3产出下降导致 通货膨胀步伐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扩张阶段和衰退相 反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 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则是指在一定时间所生产的以 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在反映的一个国家的居民从事生产性活动所取得的收 入时,加上本国居民从国外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但减去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工资、 利息和利润等收入。 而国内生产总值则 不考虑从国外得到的或向国外支付的生产性收入, 它反映一个国家在 国内实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答:(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若 以 MPC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以 ΔC 表示消费增量,以 ΔY 表示收入增 量则 MPC=ΔC/ΔY. (2)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 量所占的比重。若以 MPS 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 ΔS 表示消费增量, 以 ΔY 表示收入增量,则 MPS=ΔS/ΔY. (3)由于整个社会的收入增 量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MPC+MPS=1
4、为什么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 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总 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 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 收入水平增加, 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 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 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益。国内物价 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是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 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 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 外国居 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
4、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是两个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说明净投资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增量对净投资的影响,其次, 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后者是长期的分析。但是,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 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 根据前者,投资的变化将会引起数倍的国 民收入的变化;根据后者, 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引起净投资加速的 变化, ;其次,从长期和动态的过程来看,乘数发生作用以后,加速 数接着会发生作用,成数又接着发生作用,如此继续下去。
2. 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 车?
答: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恶性通货 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得极为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 (2分)人们手中的货币就好像烫手的山芋必须越快越好地把它使用 出去,否则很快会贬值。人们坐公交车所省的钱,也许远远比因坐公 共汽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 而坐 出租车虽然多费钱,但可以少受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 (2分)这样,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费时坐 公交车。 (1分)
2. 简述 IS — LM 模型的基本含义。
答: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 的货币的动机
2. 试述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
投资函数向右上方移动 IS 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储蓄函数向左移动
IS 曲线就向左移动,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也会使 IS 曲线移动
政府实行膨胀财政政策就表现为 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实行紧缩财 政政策就表现为 IS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3. 简述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
当利率极低时, 人们会以为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 不大可能再上升只会跌落会将所有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2、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有何区别?
短期消费曲线是与纵轴相交的曲线,长期消费曲线是经过原点的曲 线;短期消费曲线与 45o线相交,长期消费曲线在 45o线下方。在短 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曲线是一条上凸的曲线,在长期,边际 消费倾向保持稳定,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3、均衡国民收入是怎样变化的?
以已形成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为起点,令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 出、出口、储蓄、政府税收或政府进口发生变化,分析由此带来的总 支出曲线、注入曲线或漏出曲线移动,并求出新的均衡的国民收入, 比较原均衡国民收入和现均衡国民收入, 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 1. 你认为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答: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主要包括 5个方面:充分就业,稳 定经济,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在这 5个 目标中,稳定经济是其他 4个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分) (1)一国政府之所以要保证充分就业,其原因无外乎就是要保证经济
稳定,如果整个社会存在大量失业,社会就必然不稳定,而不稳定的 社会也就必然带来不稳定的经济。 人们收入水平由于长期失业的存在 非常低,消费自然受到限制,而那些正在就业的人员,由于未来收入 的不确定性,也就必然在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 的剧烈波动, 这样做的结果将使整个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极有可 能出现经济危机。
而一国经济的稳定又与该国的充分就业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经济的稳 定, 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或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 那么一国充分就业 目标也不会出现持久,所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对实现充分就业非常重 要。 (2)经济稳定与价格稳定 一国另外一个重要宏观政策目标是 价格稳定, 价格的不稳定, 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严重通货紧缩情 况下, 都将使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而不稳定的经济又将激化这种 危机。例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此时供不应求,导致货币的急速 贬值, 社会经济出现了动荡, 而动荡的经济又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恶 化,认为货币购买力仍然会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刺激经济过热,导致 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3)很明显,如果一国经济希望能够持续均衡 地增长,就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增长 也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例如,如果经济处于动荡中,人们对未 来的预期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改变原本非常健康的合理预 期, 经济的波动也就不可避免, 而波动的经济又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 预期,从而导致经济进一步动荡。 (4)经济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各国经
济已经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个重要的渠道来传递经济, 一国的繁荣可 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传导到另外一个国家, ,也可以通过国际收支 的方式将自己的衰退转嫁给其他国家。 因此保证国际收支的平衡, 从 而减少国际收支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 观经济目标。如果一国经济出现了不稳定,即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这 种波动将会很快地反映在国家收支上。 剧烈的经济增长, 将会导致国 际收支的严重逆差,剧烈的经济衰退,将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国际 收支产生的巨大变化, 必然会通过乘数的方式影响国民经济, 从而放 大经济的波动幅度,使国内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一国政府需要努力稳定经济,使经济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这种稳定状态将为宏观经济的调整创造重要的环境条件, 为宏观经济 政策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