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
天心不顺人多难,
河南林县遭贱年。
头年淹、二年旱,
三年以里不收田。
四年秋季下雹子,
第五年蚂蚱一过都吃完。 粮食倒比金子贵,
麦糠都比人值钱。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庄田。
穷人佃户没啥卖,
拉着儿女到大街前。 小男孩再贱没人要, 小女孩十斤才卖五个钱。 刚过门的新媳妇,
手还巧人又俊吆唤着只换两鸡蛋。
外甥上他老娘家去, 他妗子抓住就往锅里填。 锅里煮着他外甥的肉, 他老娘烧锅好心酸。 人吃人,狗吃狗,
老鼠饿得光啃砖。
千家万户去讨饭,
十里八村无人烟。
林县有一人叫郭巨, 家住城北郭家湾。
上有老母下有一子, 有位贤妻叫杨素兰。 只因母亲卧床走不动, 不能到外乡要饭餐。 他每天上山把柴打, 忍饥挨饿度艰难。
(白)河南林县连着几年灾荒,老百姓饥寒交迫,饿死无数。没饿死的,能走动的外出要饭
去了。可郭巨是个大孝子,因老母亲年事已高,不能走动,郭巨只好在家苦守,每天上山打
柴到富人家换点粗粮剩饭维持生命,郭巨担心老母亲年老体衰经不起饥寒,总是千方百计让
母亲多吃点,可老母亲担心孩子挨饿,不肯多吃半口。天天愁坏了郭举夫妻二人。
郭巨又打柴出了门, 难坏了他妻大贤人。 一顿饭只下半勺米, 捞碗稠的孝敬娘亲。 老太太吃下一半留一半, 留下一半喂孙孙。
长期挨饿吃不饱,
老妇人只饿得皮包骨头露青筋。 郭巨打柴回家转,
放下扁担就叫娘亲。
双膝跪倒在母亲前,
再问母亲您可安身,
老太太两眼含热泪:
只要儿孙平安母亲就安心。 郭巨拉着娘的手,
见母亲直瘦得皮包骨头露青筋。 杨素兰一旁把郭巨叫, 叫声官人奴夫君:
一顿饭只下半勺米,
捞点稠的孝敬娘亲。
咱的娘吃下一半留一半, 留下半碗喂孙孙。
儿子争了奶奶的嘴,
外人会说儿媳不孝顺。 依我看要想母亲保住命, 今夜晚荒郊去埋儿的身。 荒郊埋了咱的儿子,
省点粮食孝娘亲。
郭巨一听肺气炸,
骂声素兰小贱人。
若是埋了咱的儿,
断了郭门后代根。
百年之后亡过了,
贤妻啊谁给你烧纸去上坟。 大贤人连忙跪地拜:
“你错怪发奴的一片心。 为妻我好比南园的韭, 割掉这茬那茬新。
现在埋了咱的儿,
为妻我以后还能给你生个根。 咱的亲娘可只有这一个, 饿死了世上无处寻。” 郭巨忍痛把头点,
到天黑背着母亲去埋儿身。 素兰抱着儿子郭晨往外走, 那郭巨一把铁锹随手拎。 夫妻俩来到荒郊外,
哭坏了素兰大贤人:
“儿啊临死再吃为娘一口奶, 从此后咱母子阴阳两地分。
不是为娘心肠狠,
只因为老天连年灾荒他不怜穷苦人。
等到来生你到尘世, 我的儿投胎别进穷人家门。” 素兰哭的心欲碎,
双膝跪地叫夫君:
你挖坑要往深处挖, 怕的是黄狗扒着儿的身。 暂不说郭要埋儿,
他家里惊动那位灶王君。 灶王君急忙上了灯笼马, 驾祥云直奔南天门。 凌霄殿外下了马。
进殿拜上玉皇君:
“只因为林县遭灾害, 有郭巨荒郊埋儿孝母亲。 他儿子郭晨不能埋, 数年后他要保天子的锦乾坤。 玉皇大帝准了本,
让财神急忙驾云下凡尘。
见郭巨正要把儿埋,
夫妻俩好象刀扎剑穿心。 一咬牙直把铁锨蹬下去, 那铁锹下去二尺深。 只听可嚓一声响,
端上来闪闪发光都是黄金和白银。
一锨下去挖出元宝二十对, 两锨下去挖出金条四十根。 第三锨挖出一棵摇钱树, 第四锨又挖出一个聚宝盆。 摇钱树上栓金马,
聚宝盆里长金人。
这马不吃也不喝,
光会拉金和尿银。
尿一尿也有六斤半, 拉一次足有十多斤。 摇钱树上晃一晃,
金钱落地有半尺深。 夫妻俩高高兴兴回家转, 高堂以上见母亲。
如此这般讲一遍,
老妇人热泪滚滚湿衣襟。 又是喜来又是恨,
怪郭巨不该不娘埋儿身。
郭巨有钱把母亲孝, 送儿子南学读书文。 十八岁郭臣去赶考, 得一个头名壮元壮门楣。 四邻八乡都红了眼, 仿效郭巨荒郊也去埋儿身。 埋了一个死一个,
埋了十个命归阴。
玉皇大帝龙颜怒,
命太白金星下凡尘。 一张签贴打下去,
朗朗大字写得真:
上写着:“郭巨埋儿为孝母, 你们埋儿为金银。
千万万别再把子女害, 要再埋恐怕断子绝了孙~” 郭巨行孝人称颂,
编成故事劝世人。
劝世人父母面前要尽孝, 费了文人不少心。
范文二: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雷震儿活。天赐黄金。官不得夺。
【原文】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曰。毋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儿事。诸儒皆非之。得林县人所传。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之言。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所以惊天地。泣鬼神。一釜黄金。得自凄怆之顷。而雷苏其子。破涕为笑。孰谓皇天无眼耶。
【白话解释】
汉朝的时候。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
1
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后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不过,这个故事荒诞愚昧,迷信色彩甚浓。但根据古书记载分析,主人公郭巨确有其人,于是便成为封建社会宣扬儒家孝悌思想的典型人物,成为封建文人的笔下素材,通过夸张虚构,以说教世人效仿。其实这些故事中的孝大多属于“愚孝”,是不可取的。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着学,而是有一点让大家明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但是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
2
编辑本段文言文版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有诗赞曰: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3
范文三:《郭巨埋儿》读后感
[《郭巨埋儿》读后感]
《郭巨埋兒》讀後感
漢朝的時候,有個姓郭名巨的人,字文舉,家裡很窮,他有個兒子還很幼小,《郭巨埋儿》读后感。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孫兒吃。郭巨因為家裡窮得不能很好地奉養母親,現在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心中很難受。於是,郭巨總是等兒子走出去的時候再供養母親食物。有一天,兒子跌在水裡淹死了,郭巨的妻子傷心欲絕,痛哭不已,郭巨忍痛勸慰妻子:“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卻不能再得。我們把兒子埋了吧。”妻子不敢違背,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時,忽然一個霹靂,把兒子震活了,並且地裡有一釜的黃金,上面有字,說是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
可能很多人初讀《郭巨埋兒》這個故事時會很不理解郭巨的做法,但是細讀之後,這個故事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品味、反思、學習效法的地方。
郭巨的孝行並不是愚孝。因為孝養父母是做兒女應盡的義務,父母養育我們的恩德,我們哪能報答得了呢?郭巨竭盡全力奉養母親,儘量讓自己的兒子不去分母親的食物,這是多麼虔誠的一顆孝心啊。兒子死去,郭巨哪有不悲傷的道理,只是他懂得人死不能複生,想到母親年事已高,若是因孫兒的死悲傷過度,身體會承受不了,所以叫妻子不要驚動母親,埋了兒子。這是一個鋼鐵男兒、一位大丈夫在難事中為孤苦的老母親、為柔弱的妻子撐起的一片天。他的精神令人敬仰。遇到難事,他若是優柔寡斷、悲傷哭泣,讓母親傷心欲絕,這個家真的是有搖搖欲墜之感了。所以,當我們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後,就會肅然起敬,也就理解了這個故事流傳千古的原因了。
讀到故事中的一些詞句,不禁勾起了我的一些回憶。
故事中說:“家貧。子尚幼。母減食與之。”這是一位奶奶對孫兒的疼愛,這是天性的自然流露,這也是偉大的母愛。
由此,我想起了十幾年前和婆婆之間的一些往事。我生我女兒時是剖腹產,住了十幾天的院,一直都是婆婆在醫院照顧我和孩子,读后感《《郭巨埋儿》读后感》。出院後,我在家坐月子,每天都是婆婆把飯菜送到我房間裡給我吃,吃完也是婆婆收碗筷。當時我一點都沒覺得什麽,老人家這樣照顧我,我沒有絲毫慚愧心,更談不上感恩了。
上班後,婆婆跟著我一塊兒到學校繼續照顧孩子。婆婆知道我工資不高,省吃儉用,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孩子大些後,婆婆就把孩子帶回家,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和公公做些小生意。我每週回家,看到婆婆仍然那樣節儉,特別是早晨只給孩子買五角錢的熱乾麵吃,孩子吃剩的她就自己吃,如此“糊弄”一頓早餐,我就很不滿意,覺得婆婆太小氣,對孩子太“苛刻”了,照顧得太不盡心了。當時內心雖有不滿,但我沒有表露出來,忍過去了。
現在想想,忍是對的,但錯在哪兒?錯在自己自私!那時孩子的爸爸不在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買房子還欠著債,婆婆一心為我們著想,自己省吃儉用,她受的苦我有想過嗎?我為什麽不多給些錢婆婆?婆婆沒有經濟來源,靠公公做些小生意維持家計,我為什麼就不能把婆婆當自己的母親一樣看待?為什麼就那麼吝嗇自己的工資???
故事中說:“乘子出。進食。”郭巨等孩子出去後再奉養母親食物,這樣做是為了儘量讓母親吃好。可現在的我們,沒有孝道觀念,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父母老人。記得以前在家時,只要有好吃的,公公婆婆都會把食物給他們疼愛的孫兒,自己卻捨不得吃。天下哪一個父母不是這樣的心?疼的都是下一代。可作為晚輩的我們,不能把這當做理所當然,應該學會首先想到父母長輩,因為,和孩子比起來,父母在世的時日畢竟不多啊,孩子卻還有很長的人生路走。
公公去世時,我痛哭了一場,因為想到他老人家總是捨不得吃,把好的給孩子吃。爺爺對孫女的那份慈愛真的是沒法形容,所以我很感恩公公,為公公的去世感到傷心。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因為一般情況下,公公去世,媳婦能哭得很傷心的是很少見的。不過,對他老人家我還是有愧疚之情,因為,他老人家生病住院,都是婆婆照顧,我覺得自己是媳婦,照顧不方便。現在想來,其實是自己自私,懶惰,虛偽。公公對我比對他女兒還好,我為什麼就不能把他老人家當自己的父親看待呢?明明是自己沒孝心啊??
回想起過去的一幕幕,心裡無比愧疚,真的是“人不學,不知義”!不學孝道,做人很失敗!我以前一直還以為自己從沒跟公公婆婆紅過臉就是個好媳婦,可今天,回想起自己以前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後悔無比??
如今,公公婆婆都不在世了,連向他們懺悔認錯的機會都沒有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不又是人生的遺憾是什麽呢?
感恩《郭巨埋兒》這個故事,喚醒了我的一分良知,讓我有勇氣有機會懺悔出自己作為一個兒媳婦沒有盡孝道的過失,讓我又懂得了很多很多??
二零一一年四月四日
范文四:郭巨埋儿的故事
精品文档
郭巨埋儿的故事
郭巨,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刘向中国古典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卷十一?郭巨埋儿得金》),后在元代时被收录入《二十四孝》中。清康熙《内丘县志》也有记载,郭巨是东汉人。
郭巨早年丧父,有兄弟三人,父死后兄弟分家,独留他侍奉母亲,也因此后来就有了“郭巨埋儿”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很显然只是中国民间社会对“孝子”和“孝道”的一种美好的神话想象。但后来,传统礼教的维护者们将这个故事大肆宣扬,也就逐渐让它失去神话的味道,仿佛真事一般,不免带上了迂腐的气息。甚至连鲁迅先生也对此大加挞伐。
郭巨,可能是历史上最“狠心”,也最“冤屈”的孝子。他的故事,可能是最神奇,也最迂腐的故事。究竟如何解读郭巨其人其事,需要回归到故事的本原当中去细细推敲,切不可断章取义。
出自干宝《搜神记》
原文
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兄弟三人,早丧父。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巨独与母居
1 / 3
精品文档
客舍,夫妇用赁,以及公养。居有顷,妻产男。巨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于是名振天下。
译文
郭巨,隆虑人,另一说法是河内温县人。郭巨有兄弟三人,早年丧父,丧礼完毕,两个兄弟要求分家,因为家财共有二千万,两个兄弟各取一千万,郭巨独与母亲居住在客?店,夫妻俩靠给人帮佣来租赁客舍供养母亲。不久妻子生一男孩。郭巨心想养儿妨害侍奉母亲,这是一;一般老人吃东西,都喜欢分给儿孙,会减少饭食,这是二。于是就在荒郊野地掘坑,要埋掉儿子,却挖到一个石盖,石头盖子下有黄金一瓦罐,里面有红字书写的信,上面说:“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于是郭巨名振天下。
原文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曰。毋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儿事。诸儒皆非之。得林县人所传。始知子
2 / 3
精品文档
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之言。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所以惊天地。泣鬼神。一釜黄金。得自凄怆之顷。而雷苏其子。破涕为笑。孰谓皇天无眼耶。
译文
汉朝的时候。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显然,版本二比较能被接受,版本一太残忍了。 本文来源:
3 / 3
范文五:郭巨埋儿养母
郭巨埋儿养母
《德育故事》白话解
东汉时期,有一位孝子姓郭名巨,字文举,原籍河南省林县,后来因为家贫,流落到河北省内邱县。
郭家有兄弟三人,郭巨是长子,还有两个弟弟。父亲过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些财产,但是郭巨想到自己已经成年,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弟弟们还年幼,能力较弱需要照顾,于是就把钱财全部分给两个弟弟,自己分文不取。郭巨不但放弃了父亲留下来的钱财,而且一心一意地赡养母亲,可见他的心一点都不贪求富贵名利,是个非常淡泊的人。
在异地他乡,夫妻二人勤勤恳恳,以帮佣为生,赚取微薄的收入来奉养母亲,尽力使母亲吃得好,穿得暖。而夫妇俩却节衣缩食,极其节俭,吃的是最粗陋的食物,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生活条件虽差,但在菽水承欢的郭家,却是欢声笑语不断,从早到晚,洋溢着母慈子孝的温馨。
后来,家里添了个小孙子,生活更加拮据。郭巨依然把所有好吃的东西,统统留给母亲享用。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小孙子,总怕他吃不饱,长不大,每一次郭巨奉养母亲的食物,老人都会把孙儿叫过来一起分享。看到孙儿那么可爱,老人宁可自己少吃一些,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如果郭巨和妻子阻拦,老人就推说没有胃口,或者是牙齿咬不动,不爱吃,一定要看着孙儿香香甜甜地吃下去,才心满意足。
郭巨看在眼里,疼在心底,他想到生活这么拮据,尽最大努力都不能很好地奉养母亲,给母亲的食物也很有限,却因为母亲这么喜欢自己的儿子,宁愿减少每餐的饭量,也要留给孙子吃,而没有办法达到尽孝的心意。为了让母亲安心用餐,每一次给母亲呈上食物之前,郭巨一定先让儿子到外面玩耍,这样才不会跟奶奶分食。
离郭巨家不远,有个小水塘。有一天,郭巨的儿子在外面玩耍,不小心跌到池塘里溺水死了,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儿子已双眼紧闭,脸色苍白,没有了呼吸。妻子抱着失去知觉的孩子,既心痛,又着急,非常的惶恐,竟号啕大哭起来。
俗话说,骨肉连心,看着死去的儿子,郭巨非常难过。然而郭巨此刻唯恐惊动母亲,他知道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孩子,如果一下子知道孙子落水而死的噩耗,恐怕没有办法承受这样大的打击,会伤心过度而损害身体。
郭巨强忍悲痛,对妻子说: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只有一个,一旦失去了母亲,永远不能复得,所以千万不要惊动母亲。郭巨让妻子忍住哭泣,不要被母亲听到,赶紧挖坑把小孩给埋葬了。
郭巨的妻子听后,虽然爱子情深,依依不舍,也只好赶紧去做这件事情。于是,夫妻俩含着眼泪,开始挖坑。当妻子挖到三尺深的时候,突然「轰隆」一阵巨响,半空中打了一声惊雷,雷声非常惊人,竟然震醒了昏死的儿子。儿子苏醒过来,同时夫妻俩也看到土坑旁边多了一釜黄金,上面还盖着一块绢布,绢布上写道:「孝子郭巨,天赐黄金,官不得夺,民不得取。」
可见,这是郭巨的孝心孝行感召了天地,上天让他的儿子复活,并且赐给他一釜黄金,让他脱离贫穷,能够更好地奉养母亲。
疾雷过后,郭家终于破涕为笑,郭巨能更好地照料母亲,母亲也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一家人终于得到往昔的欢乐。可见郭巨的孝心感动天地,使得他转祸为福,转凶为吉。至诚的孝心真的可以改造一切的命运,可以改造我们的家庭。
孝出自人类自然的本性,是顺乎天道的自然法则。当我们的孩子看到我们孝顺长辈,会感到由衷的喜悦,生起学习向往之情。而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的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从容、踏实。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超越时空,跨越国度,承传数千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德行教育的根基所在。「郭巨埋儿」的故事,不仅孝行感人,也启发我们学习他教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