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报告
读书范围:第五章——内部空间的处理
“内部空间应当在满足功能的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我们每人每天都处在不同的建筑中,宿舍,教室,食堂,这三个地方应该是我们最常去的地方。仔细回想一下,这三个的内部空间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宿舍空间最为狭小,但却满足4个人的居住所求,给人一种舒适,宁静的感觉;教室空间较之宿舍要开阔许多,但室内进深也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大面积的开窗营造出一种明快的氛围,适宜学习。而食堂对比教室又要大些,它的开窗面积不大,基本上靠电灯照明。以上这些表明了每一种内部空间的设计都有着自己的功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1、单一空间
单一空间是构成建筑的最基本的单位,从最简单的空间入手,可以更好的明了内部空间的处理和人的精神感受方面的联系。
1.1、空间的体量与尺度
一般来说,室内空间的体量是根据实际的功能来确定的,但有些建筑如教堂、纪念堂之类大体块建筑为了创造一种宏伟壮观的气势,往往会使建筑的体量超出其实际的使用需求。
对于一般住宅楼的卧室来说,可能主卧会 大些,有20平米左右。但其余的侧卧基本上也 就12平米左右。天花板的高度不会太高,至多 就3米。刷上颜色浅淡的漆料,一盏小灯,便 轻而易举的创造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气氛。日 本建筑是芦原义信认为10平方米的小居室的 尺度可能是亲切的。如果人睡在一个大面积的 卧室,势必感觉空荡荡的,会让人觉得不适。 而对于大型的公共空间来说,如果尺度过 小过低则会让人感觉压抑。更有,如果是教堂
纪念堂之类的特殊建筑,则是为了让人进来后感觉到情绪的激昂,这些建筑追求的是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空间的围、透
“一个房间,如果皆诸四壁,势必会让人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觉;相反,若四面皆空,则会使人感到开敞、明快、通透。”在建筑设计里面围和透是相辅相成的。全包围的空间让人感到闭塞,但如果把建筑的空间都敞开来的话又违背了建筑的初衷。
西方早期很多宗教建筑的室内空间一般
都很封闭,这是为了创造一种阴森、恐怖的
气氛,来使信徒们敬畏。而我国的建筑又不
一样了,中国习惯居住于木建筑里面,开窗
自由,而且大多数中国人都对自己的房屋追
求南北通透,南向采光。我国的寺庙也是光
线透亮。
一般来说一个建筑的围、透关系会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凡是对着环境好的一面应当大面积开窗,以便欣赏景色,如果那一面环境不好,则应该用墙把那一面挡上。
2、多空间
建筑往往是由多空间组合在一起,单一的空间像音符,一起组成了建筑这个凝固的音乐。人们从一个空间进入下一个空间,有一个节点到下一个节点,可以感受到建筑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
2.1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两个毗邻的空间,如果在某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借这种差异性的对比分析,将可以反衬出各自的特点。”两个相邻的空间,假设它们的体量差距大,如果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则会让人感觉精神一振。我国很多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都采用了“欲扬先抑”。即为了突出主体空间,会在前面安排一系列的小空间。
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也可以形成强烈的
对比。封闭空间给人感觉沉闷、晦暗,而开
敞空间则让人觉得通透、光明,所以在进入
开敞空间时通过一些封闭空间会人觉得豁然
开朗。
不同形状、方向的空间结合在一起也会
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把这些空间纵横交错
在一起会打破单种空间所带来的单调感。不
仅使得建筑的立面更加丰富,也会使建筑更
富趣味性。
2.2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对比固然可以打破单调以求得变化,但重复与再现则可以借协调而求得统一”或许有的人会说重复出现的空间让人感觉单调,但这并不意味着空间重复只会给人以单调感。就像乐曲一样,经常会有重复的片段,但依然悦耳。
重复出现的空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这一点在西方建筑里用的更多,
他们的建筑本身就追求一种对称美,
围绕中轴线两边的建筑空间往往都是
一样的。而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也会
有意识的对一个简单的空间进行
重复出现,取得一种震撼的效果。
再比如说中国的宫殿、寺庙等这些建筑,其实都是将重复出现的空间用巧妙的手法组合在一起,使得人在外面时无法感受到空间的重复,只有置身里面行走之后才能感受到空间重复的韵律。
2.3空间的序列与节奏
“沿着主要人流路线的空间序列必须有起、有伏,有抑、有扬,有一般、有重点、有高潮。”在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好空间序列,使得每个不同的空间都置于适合的位置,空间丰富但不繁杂,内部的交通线路不交叉,不混乱,既有建筑的美感也有很高的使用性。
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空间是建筑的灵魂,合理的组织空间,
是建筑更富艺
术感。组合空间序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对称、规整的形式组合,这种空间序列使人感受到庄重,肃穆;另一种则是自由的组合空间,这样的组合一般给人以活泼、轻松之感。
手绘附录:
范文二:建筑空间组合论
总论
一.建筑的复杂性
1.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包括着复杂而多方面的现象,它不仅是物质功能的关系,还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程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包涵着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等各方面的涵义,因此要学好这门科学,它需要我们有广阔的知识面和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好的建筑师所必需具备的素质。
2. 建筑设计的系统性和秩序性
(1) 建筑是个复杂的体系,要想设计的好,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将设计对象分解为多个子系统;
(2)然后进行相应的功能网络分析,确定建筑内系统之间的功能网络的结构关系;
(3)再参照外系统的条件(城市和四邻关系) 确定内外系统的结合点(主要出入口和公用设施连接点等);
(3)再根据场地条件,大体上有一个粗略的区位划分和场地策划,而后再进行组合方式的选择和具体的建筑布置。
3. 建筑的内涵
(1)人们对建筑提出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
(2)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
(3)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的两方面要求。
二、建筑设计的内容
1. 总体规划(选址)
任何建筑的设计都要从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它所在的位置、地位和作用,与总体规划的要求保持一致,才能取得与整个城市总体的协调。
大到一个区域,小到一幢建筑都存在一个选址的问题,选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思考:苏州博物馆的选址,是否合理 ?
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拙政园历史保护街区,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
贝聿铭先生亲自主持设计的方案承袭了水乡古城粉墙黛瓦的基本风貌,遵循“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馆区内建筑以一层坡顶为主,局部辅以二层展厅,形成错落有致的特色,既与周围环境相融,又不乏创意与个性 。
2. 建筑布局
指建筑中大的部位和空间环境的关系的安排,主要涉及地段环境、平面布局、体型组合、建筑的扩建、空间层次的分配,还有建筑与四周相邻建筑的关系,地段环境条件的利用与改造,道路、绿化、水面之间的关系等等。 (美国芝加哥千年公园设计)
3. 功能关系分析
每幢建筑均有自己的功能要求,在设计之前要加以仔细的分析和精心的组织、分配。
4. 空间组织
内处空间的处理,一方面满足使用功能的舒适和合理要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精神功能的需求,创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空间环境,如运用空间的开放、封闭、内外渗透、静与动的结合等空间组织手法,创造一个“有质量”的空间。 (中国美术馆)
5. 技术措施的考虑
材料 建筑材料的发展直接影响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空间体系。如钢结构、木结构等。 结构 砖混、框架、悬索、薄壳、网架、膜结构、充气结构等结构形式,直接改变空间平面组合,刷新造型表现的效果。
施工技术 建筑的工业化程度、机械化程度、施工工厂化、系列化、标准化等均与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虑给排水、建筑电气、暖通等各种技术措施与方案的关系。
6. 造型表现
*所谓“造型”是指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
*建筑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它与自然条件、地形条件、固有相邻建筑均有相互密切的关系,在造型设计中既要尊重原有的环境,又要有所创新。
7. 经济因素的比较
*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是以最少的手段达到最大的效果,具体来讲就是要考虑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工业化条件,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材料,注意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国家很早就制定了《节能设计标准》,近几年又提出了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设计要求,制定了关于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均是从经济角度去约束建筑设计。
以上各点因不同类型的建筑而各有侧重:
居住建筑、学校,总体布局较为重要;
医院、旅馆,功能关系较为重要;
影剧院、图书馆则强调内部空间的适宜感人;
体育馆、火车站希望用先进的技术解决大空间的问题;
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除了考虑功能外,更要强调其艺术表现和空间感受,增强其感染力;
纪念建筑,要求加强思想意识的表达和给人震撼心理的感受。
建筑设计内容:总体规划,建筑布局,功能关系分析,空间组织,技术措施,造型表现,经济因素。
建筑设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日益增加;
2. 建筑技术的革新带来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的转变;
3. 建筑结构的进步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4. 古建筑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为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也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5. 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得设计风格更加多样化。
三、建筑设计的发展
建筑设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日益增加;
2. 建筑技术的革新带来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的转变;
3. 建筑结构的发展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4. 古建筑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为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也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5. 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得设计风格更加多样化。
1. 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
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方法和人文科学成果进行建筑设计方法、设计准则、设计程序研究的理论。它强调应用理性分析的思维以补充经验方法的不足,以提高建筑设计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目的是想使建筑设计方法现代化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力图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而不仅仅是依靠个人主观认识。
它的中心问题是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
《建筑模式语言》《住宅制造》(C ·亚力山大)
2. 建筑技术的革新
建筑中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如自动控制、遥感装置,引起了建筑设备技术的革命;新材料的研制,高强、轻质、合成材料、合金材料的利用,改变了设计手法及建筑造型。
3. 建筑结构的发展
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启示,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新的结构类型不断的出现,如各式杆件结构、薄壳结构、张拉结构、球型空间网架结构的运用。
4. 古建筑的保护
菊儿胡同的改造设计,成为古城保护的典范之一。
5. 建筑设计流派、风格的多样化
建筑风格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建筑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建筑的革新(当然建筑审美观的变化是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受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从古希腊、罗马到现在多元化建筑,人们的建筑审美观念发生了两次巨大的转折,这就是: 第一次从古典建筑的形式美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 第二次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后现代、解构等建筑流派的建筑审美观念的变异。
5.1 从古典建筑的形式美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
*纵观古典建筑的整个发展历史,都毫无例外地推崇和谐和多样统一的美学基本法则。可以说追求和谐完美的审美理想,讲求比例、尺度、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始终是古典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
*建筑功能的复杂化,单纯的古典建筑空间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建筑类型,由于引发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新建筑运动 。
*铸铁、钢筋砼和钢等新材料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仅改变结构方法,也极大的改变了建筑物的内外形式,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重视艺术构思过程的逻辑性,注意形式生成的依据和合理性,追求建造上的经济性以及建筑形式和风格的普遍适应性 。 (西格莱姆大厦)
5.2 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
进入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也就是向后工业社会过渡,人们的审美观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这一次的转折超出了演变和发展的范畴,而带有明显的逆反性质,它背离了和谐统一的传统美学法则,而推崇矛盾性、复杂性、含混性,直至追求残破、断裂、扭曲、解构等一系列为传统美学所不相容的审美范畴。
a. 历史主义的倾向
既“传统”又“现代”,运用抽象约简、符号拼贴、移植和嫁接、多元重构等设计手法,达到一种复杂含混的效果 (母亲住宅)
b. 乡土主义的倾向
摒弃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立足于本地区,关注地方材料、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点,刻意追求具有地域特征与乡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赛珊罗纳镇中心)
c. 追求高技术的倾向
对技术美学的发扬和延续,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将技术发扬到极致来塑造一种崭新的建筑形象。
d . 解构主义倾向
反对整体性和统一性,崇尚分离,主张冲突、破碎,反对和谐统一。
e . 新现代主义
坚定不移的走现代主义的道路,并力图改掉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面孔,寻求崭新的建筑形象。(罗马千禧教堂)
空间的形态构成(一)
空间的两大特性:限定与导向
一.要素介绍
1. 点 建筑中的一个点,表示空间的一个位置,在概念上没有长度、深度和方向。 点的构图作用:
2. 线 实存线:有位置、方向和一定的宽度,但以长度为主要特征;
虚存线:指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线。
线的构图作用:表明面和体的轮廓,使形象清晰; 对面进行分割,改变其比例,构成新形; 限定、划分有通透感的空间; 虚存线对其它构成要素起空间组织的作用; 对空间的限制作用较强。
3. 面 实存面:其主要特征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状,分为规则几何形与不规则的任意形; 虚存面:指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
面的构图作用: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以自身表面色彩、质感处理,产生视觉上的不同重量感;对空间的限制作用最强,是主要空间限定因素。
4. 体 实体(体量):有长、宽、高3个量度。性质上分为线状体、面状体、块状体;形状上分为有规则的几何体与不规则的自由体,各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方向感、重量感、虚实感等。
虚体(空间):自身不可见,由实体围合而成,具有形状、大小及方向感。因其限定方式不同而产生封闭、半封闭、开敞、通透、流通等不同的空间感受。 实体与虚体是反转、共生的关系
体量与空间的反转、共生关系
*图底关系的背景(底)同时被感知。它们同时产生,构成一个不可分的对立统一的建筑景观。
*建筑体量与空间的共生:形态要素按一定关系构成建筑空间的同时,构成外部表现的实体,两者是正负互逆的反转共生关系。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生:形态要素在构成内部空间的同时,不是决定周围的空间形式,就是被周围空间形式所决定。
*建筑群体构成中的共生:设计中不仅应考虑建筑单体自身的形态,还应考虑其对周围空间的影响,在城市范围内考虑它是现有建筑的延续部分,作为其他建筑的背景、限定城市中的一个空间,还是城市某空间中的一个独立体等。
建筑群体构成中的共生: (圣马可广场)
二,线,面的空间限定
1. 线要素
A. 独立垂直线:无方向性,在一定范围内有控制空间的向心和视觉焦点的作用
轴线控制 在空间序列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垂直线要素,成为构成吸引人前进的目标,或成为轴线的结束端,或成为空间距离 的视觉焦点。
B. 虚面限定 两根线要素之间由于视觉张力、相互吸引形成心理上的虚面,暗示一根空过该虚面的轴线,形成庄严的对称性,产生引导作用,成为序列的入口。
C. 角限定 三根以上的线要素可限定出空间容积的角,建立起一个视觉空间框架。
构成通透的空间,边界感很弱,但可调整空间的形状、尺度、量度感、比例。
D. 系列线要素 多根线要素限定一个由虚面构成的通透空间。
柱廊限定空间边缘,并使空间与周围有视觉和空间的连续性。 柱列与墙面结合为壁柱或倚柱,可改变墙面比例及韵律。
柱列与窗的结合,改变墙面比例及韵律。
E. 双向线列 有助于表达大空间的尺度感,在大空间中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地带。(纵横) F. 水平线要素 在高度上限定空间,并可改变空间划分。
2. 面要素
(1). 底面 轮廓清晰、色彩与质感同背景有对比的平面可以从背景中限定出一个空间范围。抬高或降低底面可增强限定感。限定感之强弱、视觉的连续程度与底面的高度变化有关。
(2). 顶面 与底面之间构成的空间形式由顶面自身的形状、尺寸及其与底面的距离决定。顶面的变化是空间视觉上和心理感受上的重要影响因素。
(3)垂直面 视觉上比水平面更活跃,是限定空间并给人以围合感的重要手段。它自身的造型形式以及面上的开口控制着建筑物室内外空间之间视觉上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它也是构成体量的重要元素。
A. 独立垂直面 对其两个表面所朝向的空间既分割又控制,其限定效果与人的视线高度有关,但不能完全限定空间,表面的色彩质感、划分形式影响视觉质量和空间效果。
B. 平行垂直面 构成外向性空间,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开放端产生强烈的方向感,在垂直面上开洞则引入次要轴线,可调整空间的方位特征。
C. L 形垂直面 由转角限定一个沿对角线向外的空间范围。在内角处呈内向性,在开敞处呈散发性与模糊性。(巴塞罗那国际展览会德国馆) 角部开口则改变空间感受。
D. U 形垂直面 限定的空间内含一个内向的焦点,开敞端使空间有外向性,可与相邻空间保持视觉与空间上的连系性。在转角处开口,则使该空间呈现多向性并具有动感。 侧边长于底边可产生动感并对运动的程序起导向性作用。
底边长于侧边可划分几个互相交融的静态空间。
在转角处开口,则使该空间呈现多向性并具有动感。
E. 四个垂直面 构成最完整的内向封闭空间,是典型的建筑空间形式,也是限定感最强的一种。垂直面上的开口可增强空间的对外连系性,减少封闭感,增强面的独立性。 F. 垂直面组合 面与面之间位置、方向的变化,采用错位、穿插、接触相交等手法,可构成相互穿插的丰富多变的系列空间,各空间在视觉上相互交融、流通。
小结:点、线、面、体等作为抽象的构成要素,是与具体的建筑构件,如墙、柱、檐口、地面、开花等相结合,合理运用这些构件并运用美学规律、构图规律和空间概念对其加以组织,创造出既有良好的空间形态又符合其使用功能的建筑内外部空间。 三,单一建筑空间的形成手法
1. 覆盖 这种空间的特点是行为的自由,并有某种“关怀保护”的作用,覆盖物的大小和高度,是影响空间限定的两个因素。
2. 围合 最常用的一种空间形成方式,通过门窗墙等建筑要素,围合成建筑空间。
3. 凸起 这种空间的限定强度,会随着凸起物的增高而增强,其空间性质是“显露”的。如北京天坛运用了三层凸起。
4. 凹入 空间的性质是“隐蔽”的,具有安全感。
5. 架起 与凸起空间有些类似,只是其下部也是使用空间。
6. 平面对比 通过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色彩、质感、材料的对比而形成的意象性空间。
7. 设立 空间是意象性的,“边界”具有不确定性,与围合是相反的构成方式。二者分别构成“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如纪念碑的设计,常采用这种手法。
第三讲 空间的形态构成(二)
二.建筑空间的属性
属性1:空间的形状 *长方体空间有明显的方向性,水平长方体有舒展感,垂直长方体有上升感; *三角锥形空间有强烈上升感; *圆柱形空间向心性团聚感; *正六面体空间各向均衡,具庄重严谨的静态; *球形空间有内聚性,有强烈封闭压缩感; *环形空间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流动感; *拱形剖面空间有沿轴线集聚的内向性。
属性2:空间的比例
属性3:空间的尺度 是衡量建筑空间及其构成要素大小的某种主观标准,它涉及空间形象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否符合其实际尺寸的问题。(a. 压抑 b. 正常 c. 不亲切)
属性4:空间封闭与开放 这个属性主要与主要与洞口的尺寸、数量、形式及所处的位置有关。
三、几种常见的建筑空间类型
1. 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
1.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空间围护界面的取舍与处理。
2. 二者性格比较:开敞空间:流动渗透的; 开朗的、活跃的; 吸纳性; 社会性和公共性。 封闭空间:静止的; 严肃的、安静的或沉闷的; 拒绝的; 个体性和私密性。
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
开敞空间经常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很高的趣味性。
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用限定性较强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的,具有较强的内向性,领域感和私密性较强,强调空间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较差。
2. 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
1.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空间的态势与性格。
2. 二者的性格比较: 动态空间: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 有较多的流动元素; 强调丰富的色彩强烈的对比。
静态空间:相对静止的,满足心理上对安静的需要。 空间尺度、比例、色彩协调。 色彩淡雅,视线转换平和,避免强烈刺激。
运动的自动扶梯使空间充满动势,粗犷的材质和自由的布置,使空间运动感突显出来。 运用流动的光影、水体、楼电梯等 动态要素来丰富空间,形成富有动感的空间。 舒适沉稳的色彩、良好的空间比例,形成安静的学习工作环境。
3. 凹入空间与外凸空间
凹入空间:在室内某一墙面或角落局部凹入的空间,通常只有一面或两面开放,所以受干扰较少。 其领域感与私密性随凹入的深度而加强。 可作为休憩、交谈、进餐、睡眠等用途的空间。
外凸空间:将凹入空间垂直围护改为大面积的窗,则空间转换为外凸空间,是室内
凸向室外的部分。 可与室外空间很好的融合,形成良好的视野。 可做为休闲、娱乐、聚会等空间。 如果外凸空间的顶部为玻璃等盖时便形成了阳光室,与室外取得良好的沟通。
4. 下沉空间与地台空间 利用地面的下沉与抬起,限定出一个范围比较明确的空间。 下沉空间:室内地面局部下沉; 有较强的围护感; 性格是内向的; 下沉的深度和阶数视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而定。
外凸空间:室内地面局部抬高; 有较强的表现性; 性格是外向的; 处于地台上的人具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视野开阔。
5. 交错、穿插空间 现代的建筑空间已不满足于封闭规整的六面体和简单的层次划分,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打破常规,空间相互交错。特别交通面积的相互空插交错,颇象城市中的立体交通,在大的公共空间中,还可便于组织和疏散人流,在住宅一类的小空间中,也可增加很多情趣。
通常用在公共建筑中,为了营造某种气氛和特殊效果,空间相互穿插,相互交错,充满动势。
6. 流动空间 在空间设计中追求连续运动的空间,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采用象征性的分隔,而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和连续,视线通透。
7. 母子空间 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在原空间中,用实体性或象征性的手法再次限定出小的空间,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8. 迷幻空间 迷幻空间的特色是追求神秘、幽深、新奇、动荡、光怪陆离、超现实的戏剧般的空间效果。
9. 共享空间 一般处于大型公共建筑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交通枢纽,含有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空间处理手法极为丰富,满足“人看人”的心理要求。
四、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衔接与过渡,空间的重复与再现,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空间的引导与暗示,空间的序列组织。
只有有意识的进行内部空间序列组织,才能形成“丰富的、有生命的”空间。
(一)空间的对比于变化
空间的大小、高低、形状以及开敞或封闭的程度,首先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但是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功能的特点,在组织空间时有意识地把大小悬殊的空间,高低悬殊的空间、形状差别显著的空间或开敞与封闭程度不同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借空间的强烈对比而获得某种效果。 (高大与低矮之间,开敞与封闭之间,不同形状的空间对比,不同方向的空间对比)
(二)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1. 大空间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2. 内、外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当人们从外界进入到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时,为了不致产生过分突然的感觉,也有必要在内、外空间之间插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从而通过它把人很自然地由室外引入室内。
3. 入口到大空间的过渡
(三)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与对比相对立的是空间的重复与再现。在一定条件下,使某种形式的空间不断重复地出现,将会产生另外一种效果——韵律和节奏感
(四)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在分隔空间时,有意识地使被分隔的空间保持某种程度的连通,使处于某个空间的人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空间的景物,从而使空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这样就会大大地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透过玻璃隔断看到室外及另一室内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五)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引导与暗示的处理手法 1. 根据人流特点以曲线形式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并暗示着另外一个空间的存在。
2. 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踏步把人流引导至上一层空间
3. 通过天花、地面处理给人流指出前进的方向;
4. 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向人们暗示着另外一些空间的存在。
5. 其它非建筑手段,如标志、雕塑等;
(六)空间的序列组织
合理运用前几种手法,把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为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 对整体建筑空间的序列及节奏进行组织,以全局的观念进行设计,使人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建筑,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
序列的组织:起点——铺垫——高潮——结束
分为规则的序列和不规则的序列
第四讲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一)
公共建筑中要解决的主要功能问题
*各空间组成部分的合理分配
*功能分区与组合
*各单元空间的使用要求(如尺度、通风采光、朝向等)
§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建筑功能空间:主要使用空间(功能的主体); 辅助使用空间(功能的必要补充);交通联系空间(空间的“骨架”)。 建筑功能空间的组合即是以交通联系空间作为“骨架”,有效的联系各主要使用空间和辅助使用空间。
公共建筑的辅助部分包括:行政管理用房、厕所、盥洗间、卫生间、供应服务用房,如旅馆、托儿所、幼儿园中的厨房、洗衣房等以及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等)和库房、车库等附属用房。
§2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原则
空间组合原则: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空间布局紧凑;结构选型合理;设备布置合理。
一、功能分区合理 1. 必须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联系特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组合形式。 2. 功能分区是将建筑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与联系,使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
分区要点1——主与次
分区要点2——闹与静
按建筑物各组成空间在“闹”与“静”方面所反映的功能特性进行分区,使其既分隔,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
闹与静可以水平划分,也可以垂直划分。
分区要点3——内与外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性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对内敛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陕西省博物馆
二、流线组织明确
流线组成:不同人流、货流
组织方式:平面、立体
组织原则:明确,尽量避免交叉和相互干扰。
住宿客流、非住宿客流以及后勤服务人流要分开。
三、空间布局紧凑
在对建筑各组成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设计,使空间布局紧凑,适当提高使用面积的比例。 可采用的手法有:a. 加大建筑进深; b. 增加层数; c. 降低层高; d. 在尽端布置大空间。
四、结构选型合理
*空间的组合应有利于结构的布置。
*常用结构类型: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类似的空间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大小空间尽量避免大空间上布置小空间。
(一)砖混结构 1. 平面采用走廊式或套间式平面组合的多层或低层建筑采用。
2. 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纵横墙混合承重三种形式。
3. 墙体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的要求主要有:
a. 房间的开间或进深基本统一,并符合钢筋砼板的经济跨度,上下层墙体对齐; b. 承重墙的布置要均匀、闭合,以保证结构布置的刚性要求;
c. 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的开启应符合墙体承重的受力要求;
d. 个别面积较大的房间,应设置在房屋的顶层,或单独的附属建筑上,以便结构上进行处理。
(二)框架结构
1. 平面采用走廊式或套间式平面组合,且房间面积较大,层高较高、荷载较重时,或建筑物的层数较多时,宜采用框架结构。
2. 框架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的要求主要有:
*建筑体型齐整、平面组合尽量符合柱网尺寸的规格、模数以及梁的经济跨度。
*为提高框架的刚度,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刚性墙(剪力墙),或梁、柱的节点采用刚性处理; *楼梯间和电梯间在平面中的地位,应均匀布置,选择有利于加强框架结构整体刚度的位置。
(三)空间结构
1. 大厅式平面组合中,采用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以丰富建筑的造型;
2. 大厅的跨度较小且形状为矩形时,可采用排架结构;
3. 大厅的跨度较大,平面为矩形或其它形状时,可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如悬索结构、薄壳结构和网架结构;
4. 广泛应用于影剧院、体育馆建筑中
五、设备布置合理
*民用建筑中的设备主要包括上、下水,采暖通风、空调以及电器照明。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充分考虑设备要求,使建筑、结构、设备三方面相互协调;
b. 合理安排设备用房的位置,如锅炉房、水泵房、冷冻机房以及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等用房。
§3 单元使用空间的设计
一. 合适的大小和形状
*房间的面积=家具所占的面积+人活动所需的面积+交通面积
*取决于行为单元
例:影剧院观众厅剖面 单层大厅——容纳人数不超过800人; 一层楼座——容纳人数不超过1200人; 二层楼座——容纳人数在1800人以上。
房间的比例:同样面积的房间,比例及尺寸的不同,也直接影响家俱的布置和使用效
果,故一般房间的良好比例应为1:1~1:1.5范围内;(如面积均为20m2的办公室设计) 房间的形状: a. 使用活动的特点、性质的要求;通常以矩形为主,也有例外。 b. 构成和组合房间的技术、经济条件;
c. 人们对室内空间视觉、采光、通风、音响等各方面的要求。
二、良好的朝向
*一般朝南为宜;黑龙江和海南等地例外。
*某些要求光线均匀的房间,如绘图室、美术室、化验室、药房、手术室、陈列室等要求朝北。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考虑朝向的因素。
三、人流路线和交通疏散
1. 内部活动路线:主要与内部设备、家具布置以及附属设施有关,要求达到流线明确、尽量避免和减少交叉、相互干扰。
2. 对外交通:与走道布置、疏散口的位置及数量有关,要求达到交通畅通、疏散迅速。
四、自然采光
*自然采光:指通过窗户直接获取自然光线。
*足够的照度和均匀的光线:采光面积比:通常用S 窗/S房间之比作为采光标准。
*光线的方向;要求光线投向主要使用区;在某些房间(如陈列室、橱窗和阅览室)要避免太阳的直晒光,以免展品、商品、图书晒后变质或褪色。
*避免反射光——关键在于采光口的设计;
*房间的进深与采光口的高度及采光方式有关。
*单层进深较大的房间,从采光角度考虑,常在层顶设置各种形式的天窗。
五、热工和通风要求
1. 热工要求:
寒冷地区,建筑上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损失,节约能源;
炎热地区,防止夏季过热,必须采取隔热措施。
2. 自然通风:通过较好的设计门窗的位置组织室内的空气流动。平面与剖面设计时注意风压的利用。 3. 机械通风:容纳大量人流或要求密闭使用的房间可设置通风设备,由专业人员配合建筑设计进行专门的通风设计。
六、视线和音响的要求
具有视听等使用功能的大空间,其形状的确定是由视线分析和音质分析等综合的结果,主要满足视线无遮挡、恰当的视距以及良好的音质效果。
影剧院观众厅平面
a. 矩形平面——结构简单、施工容易,但前排反射声较差;
b. 钟形平面——加强对后排声音的反射,音质效果好;
c. 六角形平面——增加了良好视听区域的面积;
d. 扇形平面——能使声音均匀分散到大厅的各个区域。
七、艺术要求
根据不同性质的房间进行空间比例和界面的处理,创造具有个性的空间。
第五讲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二)
问题:各功能空间如何能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交通空间是空间组织的“骨架”和“联系体”
*确立建筑内交通系统的概念。
§2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方式有三种: 水平交通,垂直交通联系,交通枢纽。
设计要求:
a. 交通联系空间应当有适当的高度、宽度和形状,以满足通行要求;
b. 交通部分应简捷明确,防止曲折迂回,以保证通行方便和疏散要求;
c. 应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并注意防火安全;
d. 考虑空间的处理和造型;
e. 应力求节省交通面积
一、水平交通空间
( 一)走道的性质 1. 完全为交通联系的需要而设的过道; 如观众厅、交通建筑的大厅内走
道。 2. 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某些从属内容而设的过道;如有橱窗的教学楼走
廊,医院候诊的走廊等。 3. 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或廊子。如展览建筑的参观廊道。
(二)空间尺度
1. 宽度:(1)考虑人流量的大小:单股人550~600mm; 两股人流:1100~1200mm;三
股人≥1500mm ;公共建筑: ≮1500mm 。
(2)考虑到走道中附属功能的设置;
(3)走道中门的开启方向;
(4)考虑走道的长度、建筑物层数和耐火等级等因素;
(5)医院中过道≥ 2200mm ,一般为3000 mm 左右,学校建筑中为2300mm ,旅馆
办公建筑中为1500~2000 mm,住宅内部 ≥ 900mm 。
2. 走道的高度: 一般≮ 2.5m, 住宅中小走道可低到2m, 公共建筑>3m.
3. 长度:按防火规范规定,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结构、类型、耐火等级等不同情况,控制
过道长度,主要是最远一间房间出入口到安全出入口(或垂直交通的进出口)的距离,必须
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如下表
(三)采光和通风
*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在不能直接采光和通风的条件下,则需要进行专门的考虑,如利用尽端开口,两侧局部
开敞、利用楼梯间采光,或者利用顶部天窗采光。
二、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1. 楼梯设计的内容: a. 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楼梯和休息平台的
宽度; b. 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 c. 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 d. 楼梯间的位置和空间组合。
2. 楼梯的形式 分为直跑、双跑、多跑、交叉、螺旋、弧形 等
3. 楼梯的尺寸的确定 *梯段的宽度取决于同时通过的人流的股数及有否经常通过例如
家具或担架等特殊的需要。 *公寓式住宅楼梯净宽1100~1200, *公共建筑≮ 1200。
*单人通过 梯段宽》900 (满足单人通过) 双人通过1100~1400 三人通过 1650~2100
*平台的深度≥ 梯段的宽度。 *医院建筑中平台的深度≮1800mm *直行多跑楼梯中
平台深度= 梯段宽度,或≮1000mm
4. 楼梯的数量和位置
数量:根据楼层人数和建筑防火规范来确定。一般楼层应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楼
梯,但当人数<><>
位置:a. 通常在主要出入口处,相应在设置一个位置明显的主要楼梯;
b. 在次要出入口处,或者房屋的转折处和交接处设置次要楼梯以供疏散用;
c. 在大型公共建筑内,楼梯均匀布置。
(二)坡道
设计要求:*坡道的坡度范围一般在1:6—1:12左右; 室内≯1:8。 室外≯1:10。 残疾人坡道坡度≯ 1:12。 * 坡道的净宽度≮0.9m 。 *每段坡道允许高度0 .75m,水平长度9.0m 。 *坡道表面要做防滑处理。 *为减少占地面积,常采用对折的和螺旋形的坡道。
(三)电梯 *在多、高层民用建筑中,电梯是一种快捷、便利的垂直交通设施。
*电梯分客梯和货梯两大类;此外还有医院专用电梯、观光电梯等。 *设计可根据使用功能选择电梯的种类、载重量和速度,并按所需的运载量确定电梯的数量。
*布置中宜靠近底层出入口位置。
疏散楼梯。电梯并不宜被楼梯环绕。
(四)自动扶梯
*公共建筑中设置自动扶梯可以即时连续运送上下楼层的人流。自动扶梯可以正逆方向运行,当机器停运时,还可兼作临时楼梯使用,但不得计作安全出口。
*自动扶梯的坡度有27度,30和35 几种;
*从防火安全考虑,在室内每层设有自动扶梯开口处,四周敞开的部位均须设置防火卷帘或水幕,并加密自动喷淋的喷头。
*自动扶梯起止平台的深度除满足设备安装尺寸外,还应根据梯长和使用场所的人流留有足够的等候及缓冲面积
*自动扶梯的扶手与平行墙面间、扶手与楼梯开口边缘间及相邻平行梯的扶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40m
三 、交通枢纽设计
(一)门厅 1作用:门厅是完成室内外过渡的空间,进行交通组织和分流是门厅最重要的功能 。 在有些公共建筑中,门厅还兼有问讯、休息、陈列、小卖等功能,如酒店的大堂。 2面积:主要是由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来决定的 。
3 门厅的导向性设计 合理分布楼梯与过道,并尽可能的减少人流的交叉和干扰。 4门厅的布局 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大类
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以表示空间的方向感,常将联系人流的主要楼梯或自动扶梯安排在主轴上。 不对称的门厅则相对活泼,但要较好的组织空间的人流。 5门厅设计时注意几点
a. 交通空间的高效性 :足够的面积和引导组织;
b. 交通空间的可认知性 :减少认知元素,路线组织明确;
c. 门厅应有较好的天然采光,并保证必要的层高和合适的空间比例。
d. 门厅应注意防风、防雨、防寒等要求,设置必要的门廊、雨蓬。
(二)过厅 通常位于建筑内主要空间的连接处和轴线的转换处,合理的运用过厅可以帮助人流的集散,通常在以下位置设置过厅:
(1)在建筑内几条走道或与楼梯交换的地方;(几条走道的交汇处)
(2)在走道与使用人数较多的大房间连接处,设过厅以缓冲人流。走道与大空间交汇处
(3)在几个大厅或大房间的连接处,起空间过渡的作用。(大空间的交汇处)
合理的运用过厅可以帮助人流的集散,有时为了产生空间对比与变化,具有不同的空间体验,也会借助过厅来达到衬托主要使用空间的目的,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建筑物中,过厅成为重要的空间转换工具。
(三)中庭 *中庭是贯穿建筑两层以上空间,专供人流集散和交通联系用的空间,作为交通枢纽,它成为建筑中被强化的“节” ;
*它将各主要使用空间连接成一体,通常它是整个建筑的趣味中心,它具有交通、交
往、休憩、展示、景观等空间功能 ;
*各种交通元素如楼梯、电梯、走道、坡道等通常结合中庭空间进行设计。 §3 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
一、集聚型组织
为一种稳定的向心式构成,一般由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围绕一个大的主导空间,以大厅主要使用空间为中心进行布置的一种空间组合方式。常以大厅为构图中心,而将其他空间或辅助空间围绕其四周布置,并且利用空间高度的差别,互相穿插、重叠。
2. 适用范围:常用于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客运站等类型公共建筑中。
3. 分类: a. 小空间围绕大空间布置; b. 小空间围绕主体大空间底层或看台下布置; c. 大空间与小空间分离,相对独立。
二、线性组织
是由若干单体空间按一定方向相连接,构成空间系列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具有运动、延伸、增长的趋势,构成时具有可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环境的条件,有利于空间的发展。 线性构成中具有重要性的空间单元,除以其形式与尺寸之特殊表示其重要性外,也可以其位置强调,位于序列中央、端部,偏移序列之外,或在序列之转折处。
并联式空间构成 内廊式 外廊式 内外廊混合式 复廊式
走廊式 利用走道、门厅过厅等交通空间将各个使用要求不同的房间联系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 。
适用范围:房间面积不太大,使用性质相同的房间数量较多,如学校、行政办公建筑、医疗建筑、居住建筑等建筑类型。
类型:内廊式和外廊式
内廊式和外廊式优缺点比较:
内廊式 优:面积使用较紧凑,经济、组合较方便。 劣::朝向有一半较差,不利于组织通风,南方炎热地区,不太适宜采用这种形式。
外廊式 优:朝向好,采光和自然通风好,适合南方炎热地区。 劣:面积使用不太紧凑,走道面积多,利用系数低,不太适合北方地区。
三、单元式组织
单元式空间构成是将建筑物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使用单元,并按照它们的相互联系要求,将这些独立的单元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最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单元的划分一般有两种形式:
1. 依据不同性质的使用部分组成不同的功能单元。
2. 将相同性质的主要使用房间分组布置,形成几种相同的使用单元,如幼儿园的活动单元、病房的护理单元等。
四、放射式组织
为集中式与串联式两种构成的结合。同主导的中央空间和向外辐射扩展的线性臂空间所构成,呈外向性图式。中央空间一般为规则式,外伸线性臂的长度、方向因功能或场地条件而不同。
放射式的组合模式:
A. 线式臂相同:线式臂在长度、形式方面大体相同,保持整体组合的规则性,构成的空间具稳定与均衡感。
B. 线式臂相互垂直:线式臂在长度、形式相同或不同,方位相互垂直的向外延伸,构成富有动势的旋转运动感。
C. 线式臂互异:线式臂的形状、长度、方位互相可不相同,中央空间处于一侧,以适
应功能或地形的条件。
五、集簇式组织
这种空间组织形式就像植物中的“葡萄串”一橛,是“仿生”的一种形式。建筑物内部遵循一定的规律,采用相同的空间形态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集簇式布局。其形态构成具有相同的视觉特征,构成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集簇式构成方式:A. 沿轴线将不同空间串联起来 B. 不同大小、不同性质的空间细胞沿着多条轴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C. 围绕一个节点的集簇。 D. 树型集簇 E. 堆叠式
六、网格式组织
网格法是建筑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过利用大小不同的网格对整个基地或建筑进行控制,从而使建筑形态呈现整体性。
网格的分类:*微观层面:平面柱网(名古屋美术馆) *中观层面:建筑体块组合(甘地
纪念馆) *宏观层面:庭院式空间组合(德国农药研究所)
第六讲 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一)
一 建筑造型的基本内涵
(一). 什么是建筑造型
建筑师利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满足建筑功能目的的同时,在建筑创作中运用建筑构图的规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与加工,综合反映建筑的环境布局、空间处理、外部形象,称之为建筑造型。
(二). 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a. 建筑造型首先是为了服务于建筑的基本功能;
b. 建筑造型与建筑的物质材料、结构技术、施工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c. 建筑艺术的表现是通过一定的建筑语言,如空间和形体、比例和尺度、色彩和质感等方面构成的艺术形象,表达某些抽象的思想内容。
d. 建筑造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表现出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在设计时,建筑造型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设计的科学性、设计的经济性、工业化的施工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新结构的研究。
(三)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的依存关系
建筑体量与空间的共生:形态要素按一定关系构成建筑空间的同时,构成外部表现的实体,两者是正负互逆的反转共生关系
公共建筑的体形与空间是建筑造型艺术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因而在设计时不能孤立地去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
二 建筑造型的设计原则
(一)遵循力学法则
(二)遵循美学法则 多样统一原则是建筑形式创作的基本原则,即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多样统一原则也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多样统一原则,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量度是工具、变化是手段而统一是最终的目的。
统一是形式美最基本的要求,它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秩序——相对于杂乱无章而言;一是变化——相对于单调而言。量度衡量着统一与变化的程度,恰当地把握既丰富又有秩序,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形式美的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三) 遵循自然法则 解自然与文化,研究当地风土人情,观察当地乡土建筑,研究当地资源和自然条件。
三 建筑构图原理
(一)统一与完整
1. 统一与完整的重要性:*最伟大的艺术,是把最繁杂的多样变成最高度的统一。 *一切优秀的建筑,必须体现平面、立面、剖面的统一这个原则。 *多样统一堪称之为形式美的规律,其它原则如对比、韵律、比例、尺度、均衡等则是多样统一在某一方面的体现。
2. 达到统一的手法
1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2利用次要部位对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 a 以体量的支配地位求统一。 b 以高度求统一 3利用细部和形状的协调求得统一
4利用色彩和材质来获得统一
5 利用表情的协调来获得统一
(二)对比与微差 对比与微差只限于同一性质的差别之间。
对比:建筑中某一因素(材料、色彩、明暗等)有显著差异时,所形成的不同表现效果称为对比。它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
微差:是指因素之间不显著的差异,可以借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如园林中的花窗。
1. 大小的对比 2. 形状的对比 3. 不同方向的对比 4. 虚实的对比 5. 不同色彩与质感的对比 6. 光影的对比 7. 微差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分类:动态的均衡,静态的均衡(对称的均衡,非对称的均衡)
1. 对称的均衡 最简单的一类均衡,就是常说的对称。在这类均衡中,建筑物对称轴线的两旁是完全一样的,只要把均衡中心以某种微妙的手法来加以强调,立刻就会给人一种安定的均衡感。
越复杂的建筑物,其均衡中心的强调越重要。
2. 不对称的均衡 在均衡中心上加上一个有力的强音,是不规则均衡的首要原则; 自然形成的均衡中心,被加高的入口部分做了进一步的强调。
杠杆平衡原理,是不规则均衡的第二个原则
3. 动态均衡
古典建筑注重从一个方向来考虑建筑的均衡问题,而近现代建筑往往从各个方向来看建筑的均衡问题。
(四)韵律与节奏
节奏与韵律是建筑造型中连续变化的规律;
节奏和韵律都是有组织的运动,在建筑构件中是连续组织构件的一种规律; 节奏和韵律是使大体上并不相连贯的感受获得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1. 韵律与节奏的类型 重复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
2. 重复韵律——体量与形态上的重复; 大构建的重复; 细部的重复;
(五)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建筑物各部分之间在大小、高低、长短、宽窄等数学上的关系,尺度则是指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对某一固定物件相对的比例关系,因此相同比例的某建筑局部或整体,在尺度上可以不同。
建筑物的空间及其各部分的尺度和比例,主要由功能使用和不同材料性能、结构形式确定的,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建筑在尺度上和比例上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局部和局部的比例和尺度关系,对于获得良好的建筑造型至关重要。 a. 古典柱式是研究比例的典范;
b. 用几何关系的制约性来分析建筑的比例,是西方古典建筑常用的一种手段,具有确定比例关系的圆、正三角形、正方形以及1:√2 的长方形通常被用来用为分析建筑比例的一种楷模。 c. 要素之间若呈相似形即可获得和谐的效果,这分别表现为它们的对角线或者相互平行,或者相互垂直。
d . 把比例和人体尺度结合在一起,并提出和种独特的“模度”体系。
建筑设计过程中比例关系的处理 a. 建筑物整体的比例关系; b. 各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墙面分割的比例关系; c. 细部的比例关系。
尺度 尺度指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与人之间在度量上的制约关系,这两者如果统一,建筑形象就可以正确反映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如果不统一,建筑形象就会歪曲建筑物的真实大小。 建筑物能否正确地表现出其真实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面处理。一个抽象的几何形状,只有实际的大小而无所谓尺度感的问题,但一经建筑处理便可以使人获得尺度感。
栏杆、踏步、人体尺度等不变要素往往可以显示出建筑的尺度感。
(六)主从与重点
主从与重点是视觉特性在建筑中的反映;
在单个建筑、群体建筑以及建筑内部都存在一定的主从关系。主要体现在:位置的主次、体型及形象上的差异。
重点是指视线停留中心,为了强调某一方面,常常选择其中某一部分,运用一定建筑手法,对一定的建筑构件进行比较细致的艺术加工,以构成趣味中心。
1. 建筑中主从关系的处理
a. 组织好空间序列,将主要空间安排在主要轴线上
b. 由若干要素组合而成的整体,如果把作为主体的大体量要素置于中央突出的地位,而把其它要素置于从属地位,利用对比手法使主次之间相互衬托,突出主体。
2. 建筑中重点处理的应用 a. 建筑的主入口、主要大厅和主要楼梯等。 b. 利用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建筑构图的关键部分,如主要体量、体量的转折处及视线易于停留的焦点 c. 以重点处理来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来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
3. 建筑中重点处理的手法
a 利用对比突出重点
b. 采用较细致的构件加工、或装饰、雕刻等以强调重点;
c. 强化线条以引导视线集中的手法来烘托重点;如入口处的踏步、雨篷、饰柱等 建筑构图规律:1. 统一与完整; 2. 对比与微差; 3. 均衡与稳定; 4. 韵律与节奏; 5. 比例与尺度; 6. 主从与重点
第七讲 建筑造型艺术问题(二)
三.建筑体量组合
(一)单一性体量
这类建筑的特点,平面和体型都较完整单一。把复杂的功能关系,多种不同用途的小房间, 概括在简单的平面空间形式之中,便于采取统一的结构布置。
(二)单元组合型体型
*整体建筑分解成相同的若干单元,拼接灵活,易于与地形结合。
*由于体型上的连续重复而造成强烈的节奏效果,易形成整体形象。
*以相似的形体进行组合,适合于具有相近或相同功能的建筑,易形成较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住宅中常使用这种体型组合方式。
(三)复杂体型
*整体建筑是由不同大小数量和形状的体量组成的较为复杂的体型。
*各体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是设计的重点,根据建筑构图规律,对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组织,使之成为有组织、有秩序、有规律的完整的统一体。
*在处理主副体关系上一般就考虑对比关系,呼应协调关系,均衡稳定关系等构图原则。
四、建筑体型的细部处理
(一)体型的转折和转角处理
1. 通常的处理方式: a 在转角地段,顺着自然地形做等高转折处理。 b 转角地段,以主副体相结合的建筑体型; c 以局部升高的塔楼为重点的组合体型; 运用弧形和底层架空,巧妙的完成体型的转角处理。
(二)、体型之间的联系和交接
1. 通常的处理方式: *直接交接:连接紧密,整体性强。 *通过过渡体衔接:连接自然,可以保持被连接体各自的独立完整的建筑造型。
2. 注意问题 *一个完整的、干净利落的组合,应该能被分解成若干个独立完整的几何体。 *交接明确,避免含混。
(三)、立面虚实关系的处理
“虚”指的是立面上的空虚部分如玻璃、门窗洞口、门廊、空廊等,它们给人不同程度的空透、开敞、轻盈的感觉。“实”指的是立面上的实体部分,如墙面、屋面、栏板等,它们给人以不同程度的封闭、厚重、坚实的感觉。
处理手法: *通常处理上是以虚为主或以实为主;以强烈的虚实对比达到重点突出的效果。 *也有虚实交错布置的做法,按一定的规律连续重复的虚实布置造成某种节奏和韵律效果。
(四)、立面凹凸关系的处理
立面上的凹进部分,凸出部分,大都是使用上、结构构造上的需要形成的。立面上通过各种凹凸部分的处理可以丰富轮廓,加强光影变化,组织节奏韵律,突出重点,增加装饰趣味等等
(五)、立面线条的处理
立面上对线条的处理,诸如线条的粗、细、长、短、横、竖、曲、直、疏、密等等对建筑性格的表达; 韵律的组织; 比例的权衡有重要作用
线条处理手法:a 以竖向线条为主; b 以横向线条为主; c 横竖线条交错形成网格; 竖向线条的粗细,表达出的建筑具有厚重的与轻巧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粗犷有力的竖向线条,形成强烈的光影,使建筑生动。
竖向线条的疏密变化,使立面呈现出一定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由粗到细的竖向线条,形成强烈韵律感。
竖向线条的使用,使建筑具有强烈的上升感和挺拔感。
水平线条的强调给人以舒缓、平衡的感觉 ,在多层建筑设计中常采用。
以水平线条为主的设计中,穿插垂直线条,使立面避免单调呆板,具有较活泼的效果,成为建筑造型的重要元素。
在水平和垂直线条中加入折线和斜线处理,使整个建筑更富有变化。
垂直线条和弧线、拱形的运用,使整个建筑更富有动态美。
(六)、立面色彩的处理
1. 建筑色彩处理包含的内容:*基本色调的选择;*建筑色彩构图。
2. 建筑色彩主要考虑的因素:1. 气候条件; 2. 与周围环境的配合; 3. 建筑的类型、性质;
4. 表现一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风貌; 5. 色彩构图应该为实现总的色彩基调和气氛服务,同时
又要弥补基调的不足之处
(七)、立面局部和细部处理
1. 局部与细部的处理首先要符合建筑物整体性格和气氛的要求。
2. 运用各种线条、装饰、材质、色彩等手段,合理设计细部会对建筑整体形象的塑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建筑细部的设计一方面是装饰的需要,另一方面往往是结构或构造节点合乎逻辑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国家在设计中的一大薄弱环节。
范文三: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空间组合是在熟悉使用空间、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筑整体的使用要求,分析各种使用空间之间以及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考虑技术、济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整体规划、基地环境等具体条件,将各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互联系结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任务是: (1)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合理分区,妥善解决平面各组成部分空间的相互关系,安排各使用空间的相对位置。
(2)选择合适的交通联系方式,组织好建筑内部及内外之间的交通联系,交通联系要简洁明确,避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
(3)按照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基地环境,确定建筑平面形式,要做到布局紧凑、用地节约,并为体型塑造、立面设计创造条件。
(4)考虑结构布置、构造处理、施工方法和所用材料的合理性,掌握建筑标准,注意美观要求,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类型繁多,每种建筑类型又包括若干种用途不同的多个空间,这些空间需按其使用要求组合成一栋完整的建筑物。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应对各种空间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分清主次、闹静、内外等,明确流线顺序,并根据材料、结构、技术、经济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全面综合考虑,使建筑物内部空间组织完善,造型简洁,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尽管各类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决然不同,组合方式千变万化,然而,其空间组合的基本原则仍然具有共同之处。
一、功能分区合理
建筑设计立意构思和建筑的使用功能对建筑空间的组合有着决定性影响,它们不仅对单个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提出量(大小尺寸)、形(形状)和质(采光、通风、日照等舒适程度)等方面的制约,而且对建筑空间组合也相应提出量、形、质的制约。建筑空间组合往往先以分析使用空间之间的功能关系着手,这种方法通常称“功能分析”法。早在20世纪初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创立的包豪斯学校时,就针对现代建筑而创立了“功能分析”的方法,并运用于他所设计的德绍包豪斯新校舍中。至今,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已
(四)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在民用建筑的各种使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的功能居主导地位,而有的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性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对内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图3 - 4)。另外,在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的主次、闹静、内外等方面进行分区时,既可在水平面(同层)进行分区,称为水平分区;也可在垂直面(异层)进行分区,称为垂直分区,以满足关系明确、互不干扰的分区特点。如商业建筑设计时,常将管理用房置于顶层,仓储、车库却布置于地下,使营业厅的有效营业面积增大,增加商业效益。
二、流线组织明确
各类建筑由于使用性质不同,往往存在着多种流线组织。从流线的组成情况看,有人流、货流之分。从流线的集散情况看,有均匀的、比较集中的。一般建筑的流线组织方式有平面的和立体的。在小型建筑中流线较简单,常采用平面的组织方式(图3 - 5),规模较大、功能要求较复杂的民用建筑,常需综合平面和立体方式组织人流的活动,以利缩短流程,又使人流互不交叉。如北京铁路旅客站(图3 - 6)。其一层为交通售票、行包作业和部分候车,二层为候车、餐厅、文娱等。除基本站台外,上车均在二楼经高架厅至各站台,下车经地道至出站口,进出站旅客流线组织明确,互不干扰。在大、中型演出的建筑中,为达到一定的规模,常设有楼座观众厅,就必然采用平面和立体的方式进行人流路线组织(图3 - 7)。医院门诊部建筑,由于每日就诊的病人较多,就诊的时间比较集中,为减少互相感染,对各科室布染,对各科室布置和人流组织要尽量避免往返交叉(图3 - 8)。为防止病人接触感染,门诊部中下列科室应设置单独出入口:一般门诊出入口(供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及行政办公等使用),为门诊部的主要出入口;儿科出入口;急诊出入口等,规模稍大的门诊部可单独设产科出入口和结核科出入口。
百货商店建筑中,应组织好顾客、货物和职工三条流线(图3 - 10)。三者应有各自独用的出入口,其中顾客出入口应布置在接近行人的位置,货运出入口应布置在背离大街却又方便进出的部位,并不与顾客流线发生交叉。但顾客、商品、售货员三者又必须在营业厅中会聚,且在销售过程中还应考虑随时补充商品的需要。因此,商店中的流线组织,又有其独特之处。
三、空间布局紧凑
在对建筑各组成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前提下,着手空间组合才能为布局紧凑提供基本保证。在进行具体组合时还应尽可能压缩辅助面积。在建筑总面积中包括使用面积(如教学楼中的教室、办公室等,住宅中的居室、厨房等)和辅助面积(如门厅、过道、楼梯及卫生间等)。合理压缩辅助面积,相对说来就提高了建筑的使用面积,高为5畅0 + 4畅5 + 4畅5 = 14m,两个商店营业厅进深均为28m(7m × 4m(跨))。从淮海商场实际使用后认为空间高度是合适的,而重庆百货大楼因过高的层高,使吸顶灯满足不了工作面上的照度需要。它相当于损失了层高为3畅5m左右的一层空间。所以说降低层高不
仅直接减少楼梯间的空间,减少上下楼的疲劳,而且可使空间利用更加充分,节约建设投资。
(四)利用建筑物尽端布置大空间,缩短过道长度
如在办公楼建筑中利用尽端作会议室,在教学楼建筑中利用尽端布置合班教室等,可缩短过道长度。
四、结构选型合理
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水平对建筑空间组合和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初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结构、新材料的发展,特别是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的使用,促使建筑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目前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三种类型:墙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如住宅、旅馆、医院等多选择墙体承重结构,大型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多选择框架结构,而大跨度公共建筑,如影剧院、体育馆等多选择空间结构。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像钢结构、膜结构等一些新型的结构技术也会更加普及。
(一)墙体承重结构
目前国内选用墙体承重的一般民用建筑中,以配合钢筋混凝土梁板系统形成混合结构形式最为普遍。由于梁板经济跨度的制约,这种结构形式仅适合于那些空间不太大、层数不太多的中、小型民用建筑,如住宅及较低档次的中小学、办公楼、医院等以排比空间为主的建筑类型(图3 - 14)。
两个交错的新月形平面的本馆采用了“巴”形悬索顶,主跨126m,室内游泳池可改为滑冰场,别馆采用了螺旋形悬索顶,圆形平面,可作篮球场。两座建筑不仅功能、音响令人满意,而且建筑造型优美而富有民族特色。美国汉普顿多功能文娱体育馆(图3 - 27),圆形平面,其屋盖方案为预应力悬索体系,并在索桁架基础上调度构件,使结构与建筑构件糅合在一起,达到有机的统一,以创造新颖的建筑形象。屋盖的锚拉索与墙面相结合形成曲
折起伏的轮廓,借以塑造具有娱乐特点的新颖形象。从这些成功的创作中得到启示:形式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使用功能,也不是被动地取决于结构形式,而是可以按照设计的构思创造出一种预想的形式。这就需要设计者掌握与精通材料、结构、技术和特性,以大胆革新的科学态度进行创作。
五、设备布置恰当
在民用建筑的空间组合中,除需要考虑结构技术问题外,还必须深入考虑设备技术问题。民用建筑中的设备主要包括上、下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以及弱电系统等。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设备的要求,使建筑、结构、设备三方面相互协调。如高层旅馆建筑(图3 - 28),常将过道的空间降低,上部作为管道水平方向联系之用。而在客房卫生间背部设竖井,作管道垂直方向联系的空间。恰当地安排各种设备用房位置,如采暖用的锅炉房、水泵房,空调用的冷冻机房以及垂直运输设备需要的机房等。在高层建筑中,除在底层和顶层考虑设备层外,还需在适当层位布置设备层,一般相隔20层左右或在上下空间功能变换的层间设置(图3 - 28)。
某些人流进出频繁或大量集中的公共空间如商场、体育馆、影剧院等,往往需要考虑中央空调系统,由于风道断面大,极易与空间处理及结构布置产生矛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空调房间中的散热器、送风口、回风口以及消防 设备如烟感器等的布置,除需要考虑使用要求外,还要与建筑细部装饰处理相配合。同时,还应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以降低设备机房及风管等产生的噪音。对人工照明与电气亦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解决防火、设备隔热等问题。在大量的中、小型民用建筑的空间组合中,对卫生间和设置上、下水的房间,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应使设备位置尽可能地集中,并使上、下层布置处于同一空间位置上,以利管道配置。建筑中的人工照明应满足以下要求:保证一定的照度、选择适当的亮度分布和防止眩光的产生,另外采用优美的灯具能创造一定的灯光艺术效果。
六、体型简洁、构图完整
建筑空间的布局,体型的大小、形状受到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材料、施工技术条件和地形环境、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体型的简洁有利于内部交系简捷;有利于结构布
置的统一;有利于节约用地、降低造价;有利于抗震,并且在造型上也容易获得简洁朴素大方的效果。如图3 - 29为美国华盛顿达拉斯国际航空港,该建筑采用以同一柱网为基础的“一字形”平面,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流程明确简捷。大厅屋面为预制混凝土悬挂式轻型板,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对钢索挂在前后两排柱顶现浇板上,建筑造型简洁,轻巧舒展。虽然平面规整、体型单一,容易取得简洁、完整的效果,但若建筑群体中的多个单体建筑均采取这种简单体型,则将导致单调、贫乏的后果。再则多体量的建筑物,通过巧妙地处理亦能达到简洁、完整的效果。图3 - 30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它的空间体系是在一个大空间内进行自由灵活地分隔,反映出在形体处理上和传统的方法很不相同。由于美术馆的地形特点,建筑平面采用三角形的构图形式,外部形体犹如在一个不等腰梯形的体量中挖去多余的部分,这种处理很巧妙,正好保证了剩余部分的完整统一性。其中等腰三角形为向公众开放的部分,主要包括一个巨大的中庭和各种展厅,中庭是整个东馆的心脏和精华所在。直角三角形部分容纳一个高级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从那里可以远眺国会山。整个建筑布局集中紧凑,体型简洁,主体空间突出,构图完整。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组合形式
各类建筑往往都是由若干空间组合而成,它涉及三度空间的设计问题。在建筑设计时,为便于剖析问题和表达设计意图,常将一个完整的建筑物分解为平面、剖面和立面等图式,而各图式之间实际上是相互关联、脉脉相通的。平面布局除反映功能关系外,还反映空间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布置等关系,立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平面与剖面的关系,所以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应是综合地考虑平面、立面与剖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空间组合形式,将使用空间构成的各种功能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幢完整的建筑物。
建筑空间组合是综合考虑建筑设计中建筑内外多方面因素,反复推敲所得的结果。建筑功能分析、功能分区和交通路线的组织,是形成各种平面组合方式的主要依据。建筑组合的基本
形式大致可以归纳有:走廊式、穿套式、单元式、大厅式、庭园式、综合式等几种形式。此外,在实践中各种基本形式可结合客观实际和不同处理手法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如台阶式建筑,以及以几何母体为构图中心的空间组合形式等。
一、走廊式
当组成建筑物的各个房间在功能上要求独立设置时,各使用空间之间需采用走廊取得相互联系而组成一幢完整的建筑,这种组合方式称为“走廊式”建筑空间组合。它是一种比较广泛采用的空间布局形式,通常被组合的房间面积不太大,使用性质相同的房间数量较多,这种布局能保证房间有比较安静的环境,适合于学校、旅馆、行政办公、医疗、部分居住等建筑类型。走廊式布局一般又包括内廊式和外廊式两种布置形式。内廊式是指走廊在中间两侧布置房间;外廊式是走廊位于一侧,单面布置房间(图3 - 31)。内廊式布置的主要优点是走廊所占的面积相对比较少,建筑进深较大,平面紧凑,外墙长度较短,保温性能较好,在寒冷地区对冬季保暖较为有利。但这种布局有半数房间的朝向较差,在空间组合时应尽可能将次要的辅助性房间和楼梯间等布置在朝向较差的一
二、穿套式
在某些建筑中,各使用空间之间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如博物馆、展览馆、公共浴室等建筑,功能上要求有明确、简捷的流程,布局时应使空间连通而形成由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串通的人流路线。穿套式把各个使用空间衔接在一起,相互贯通。这样,使用面积和交通面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用空间之间联系简捷,建筑面积利用率高。这种布局方式在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串联式、放射式、大空间式和混合式等。
(一)串联式
各使用空间按照一定使用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相互串通连接。采用这种方式能使各房间在功
能上联系紧密,具有明显的顺序和连续性,人流方向单一、简捷明确、不逆行、不交叉,但活动路线的安排不灵活,变化极少。它是展览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观众可按照一定的参观路线通过各个展厅,具体布置时又有如图3 - 34所示的各种方式。这种布局形式的主要优点是::人流路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捷明确、参观者流程不逆行、不重复、不交叉。但它亦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活动路线不够灵活,人多时易产生拥挤现象,不利于陈列厅的独立使用,串联式较适宜于中、小型建筑。在规模较大的展览建筑中采用时,可按图3 - 34中所示的几个博物馆空间组合进行处理,即在适当部位布置过厅或休息厅,它一方面可使展室具有独立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供参观者作为休息的场所。
三、单元式
在建筑设计中将性质相同、关系紧密的空间组成相对独立的一个整体,称之为单元。再根据不同的客观实际将单元进行组合,可得到多种组合形式的建筑。在具体建筑设计中,往往用楼梯或电梯间等垂直交通联系空间来衔接相同或不同的单元,建筑的空间组合可由一个或几
个单元相互拼接而成。这种组合方式,对大量的民用建筑的建筑标准化,形式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途径。目前最普遍用于住宅建筑中,如图3 - 39为建筑面积为270m 的一个单元,可组合成天井式、三叉形和风车形等多种形式。
此外,单元式空间布置在中小学校建筑中也常采用,如图3 - 40(a)为天津某中学其教室为独立单元组成,组合成人字形的平面,既争取了良好朝向,做到功能分区,又利用了楼梯休息平台作错层,节约了空间,并在每层设课间休息厅。整个平面组合活泼舒展,避免了一般教学楼单调、枯燥乏味的感觉。它亦可结合不同地形与建筑规模进行多种方案组合。图3 - 40(b)为捷克的单元式学校设计,它是将教室、办公、健身房三种单元,根据日照、通风和地形条件等进行组合而形成多种空间它是构图的总体。
四、大厅式
以体量巨大的主体空间为中心,其他辅助使用空间环绕四周对主体空间形成辅助作用的空间组合方式,称为大厅式。这种组合方式能使主体空间突出,形成明显的主从关系而且使用空间之间联系紧密。演出性建筑、体育馆、商场、餐厅等建筑类型,大都是以一个大量人流活动的大厅为中心,周围布置辅助空间。它随功能要求的不同,其空间布局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供观众视、听之用的,其内部空间必须毫无阻挡,空间体量也比较大,常常采用大跨度空间结构,形成独特的建筑形象,如体育馆、剧院、电影院等。另一类是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空间,此类空间,在基本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在大空间中设立柱子,故其组合手法与第一种又不相同。
(一)体育馆建筑
体育馆建筑基本上由三部分空间组成:比赛大厅,运动员使用空间,如练习厅、休室、卫生间等,观众使用空间,如门厅、休息厅、厕所、小卖部等。在进行空间组合首先应满足视觉的要求,同时还需达到以下要求(图3 - 43):
(1)为观众、运动员、主席团等各种人流布置各自的出入口,以免交叉干扰。
(2)观众出入口应均匀分布于比赛厅四周,并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宽度,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疏散完毕。
(3)充分利用空间,如将为比赛服务的附属用房,尽可能布置在观众席下部空间。并解决好其通风、采光问题。
(4)选择合理的、先进的大跨度结构形式和轻质高强材料,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建筑空间。站、轮船客运站等,这类建筑组合与人流顺序关系较密切,组合时要着重考虑进出站的人、车、货流交通关系。
五、庭院式
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大小使用空间的组合方法,通常情况下,使用空间沿庭院四周布置,以庭院作衔接联系之用。不同建筑中庭院面积大小不等,可兼作为绿化活动场地。它是我国建筑空间组合的传统手法,内庭能作多种功能之用,又能调节气候,当前在不少民用建筑中也常采用,使室内外空间相互协调、充实、彼此衬托。这种组合方式形成的院落可分为三合院与四合院两种,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可能,在一幢建筑中,可以分别设一个、两个或多个的庭院。如在展览建筑中常常采用图3 - 54的形式。图3 - 54(a)为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陈列厅,三组错落有致的陈列室布置在主庭院周围,以茶的历史、饮茶风俗、茶具艺术、名茶荟萃、茶健康等为专题,内庭四周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整个建筑空间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图3 - 54(b)为深圳市博物馆,这是一座包括历史、艺术、人文和自然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博物馆。其基本布局是由主要庭园空间、外廊贯通联系着各个展室,它既可增加室外展出场地又可作为游人休息、缓冲人流之用。
此外,庭院还常在旅馆、车站、医院等建筑中采用(图3 - 55)。如香山饭店(图3 - 55(a)),平面布局吸取了中国园林建筑特点,由11座庭院花园将楼群分割,但又以单面景窗连廊相贯通,内庭空间与开阔湖面和室内空间相互渗透,使整个建筑紧凑、完整,空间又富有变化。
在医院门诊部设计中,可采用与外廊结合的庭院候诊布局(图3 - 55(d)),作为门诊量大,人流起落大的科室的病人等候休息之用,使患者置身于满目茏、生机勃勃的庭院之中,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改善患者的情绪。 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图3 - 55(c)),是一、二层相结合,自由布局的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是一、二层相结合,自由布局的小型公共建筑,利用房间和矮墙围成灵活的庭院空间,使几个空间均有相应的室外庭院。 院的使用条件,形成别有风味的“共享空间”(见第四章第六节所述)。
六、综合式
在某些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实际生活中建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要满足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因此,对于一幢完整的建筑物,在空间组合上常常同时需要采用前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组合形式,综合地加以考虑,使之成为颇具特色、运用极其方便灵活的建筑空间组群。这种方式称为综合式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如旅馆、俱乐部、图书馆等,这类建筑在组合时必须分区明确,避免互相干扰(图3 - 56)。图3 - 56(b)为德国莱茵河畔法兰福工艺美术馆,L形新建筑与原有之宅邸有机结合,并利用坡道与天桥,将人流引导到各展室;展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空间富有流动和变化。
范文四:群体建筑空间组合
群
体
建
筑
环
境
的
空
间
组
合
一.对称
无论是对于单体建筑的处理或是对于群体组合的处理,对称都是求得统一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不过在群体组合中这个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什么通过对称可以到达统一呢?这是因为对称本身就是一种制约,而于这种制约之中不仅见出次序,而却还见出变化。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群之所以采用对称形式的布局,正说明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对称所具有的这个特点。
在群体组合中,以对称而求得统一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的某些新建筑,上图所示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就是一列。上图中,整个展览馆由中心形成对称,整个建筑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轴线
轴线也许是建筑空间和形式组合中最原始的方法,空间中的两点连成一条线,以此线为轴将形式和空间分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排列。
轴线的特点:
a.轴线是可以想象的,并不能真正看见,但他却是强有力的支配全局的手段。
b.轴线的本质是线性状态,因此它具有长度和方向,并引导人们沿轴线运动和观赏。 c.沿轴线布置形式和空间,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但一定是均衡的。 在没有对称的情况下可以存在轴线,而在没有轴线或中心来建立起组合的情况下,对称却无法存在。
如上图的严岛神社,通过中间的轴线,使整个空间达到均衡统一。
三.向心
在建筑的群体组合中,如果把建筑物环绕着某个中心来布置,并借助于建筑物的形体围合成一个空间,那么这几幢建筑也会由此而显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相互吸引的关系,从而结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如上图采用周边式布局的住宅街坊。从组合的基本原则来讲,也可以说是通过向心而达到统一的。
四.与地形结合
在群体组合中,可以达到统一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前述的几个方面外,与地形 的结合也是达到统一的途径之一。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凡是互相制约着的因素,都必然具 有某种条理性和秩序感,而真正做到与地形的结合—也就是把若干幢建筑置于地形、环 境的制约关系中去,则同样也会摆脱偶然性而呈现出某种条理性或秩序感,这其中自然也 就包含有统一的因素了。
当然,这种形式的统一如果从形式本身来看也许不十分整齐一律。特别是在不规则或 有起伏变化的地形条件下,有时甚至使人感到变化无常,但这正是地形本身自然属性的一 种反映。如果把方方正正、整齐一律或均衡对称等模式化的布局形式强加在本身就充满变 化的地形条件下,这首先就破坏了统一的基础而使人感到格格不人。而对这种情况,如果 能够顺应地形的变化而随高就低地布置建筑,就会使建筑与地形之间发生某种内在的联 系,从而使建筑与环境触合为一体。这时,各单体建筑就不再能够置身于整体之外而闹独 立性,它必须作为整体中的一员而共存于某个特定的地形环境之中,并由此而获得整体的 统一性。
上图所示为某山区住宅规划,顺应地形起伏排列建筑,并通过建筑物与地形
的巧妙结合而建立起一种秩序感,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土、石方工程。
五.采用共同的形体
在群体组合中,各单体建筑如果在体形上包含有某种共同的特点,那么,这种特点就像一列数字中的公约数那样,而有助于在这列数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秩序。所具有的特点愈明显、愈突出、愈奇特,各建筑物相互之间的共同性就愈强烈,于是由这些建筑物所组成的建筑群的统一性就显示的愈充分。
上图所示为京日本国家体育馆(代代木体育馆),主要由两幢建筑物组成,这两者尽管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由于屋顶都采用了较为奇特的悬索结构,特别是在外形、色彩、质感的处理上都明显地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公约数”,从而向人们暗示它们是属于同一个“序列”。
范文五: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空间组合论
简答: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把承重的骨架和用来维护或分割空间的帘幕式的墙面明确分开,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
中逐渐地认识到有的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但却不适宜用来防风避雨,而另一些材料却
正好就有这方面的特长,因而分别选用前一种材料当作承重的骨架,然后再用后一种材料覆盖在
骨架上,从而形成一个可供人们栖息的空间。
2、功能对建筑空间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A 、功能对空间大小和容量的规定性 B 、功能对于空间形状方面的规定性 c 、对质的规定性
3、体量组合中的对比有那些作用?
a 、方向性的对比 b 、形状的对比 c 、直于曲的对比
4、套间式的空间组合有那些形式?
概:把各个使用空间直接的衔接在一起而形成的总体,而不需要专供交通联系的空间。 a 、串联式的组合空间 b 、在一个完整的大空间内灵活的分隔空间
C 、在一个大空间内沿柱网对空间进行分割
5、梁板式结构体系的组成方式?
一类构件是墙柱,一类是梁板。前者是形成空间的垂直面,后者是形成水平面。墙和柱所承受的
是垂直的压力,梁和板承受的是弯曲力。
6、对称的体量结合与不对称的有何区别?
在对称式的体量组合中,主体、重点和中心都位于中轴线上;不对称的体量组合中,组成整体的
各要素是按不对称的均衡的原则展开的,因而它的重心总是偏于一侧。
7、沿街建筑结合有哪几种类型?
概:就是指沿着城镇的街道或马路两侧来排列建筑。
a 、封闭的组合形式(各建筑物 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b 、半封闭的--(街道的一侧呈屏风的形式,另一侧呈独立的形式)
c 、开敞的--(沿着两侧的建筑均呈独立的形式)
8、外部的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的方法有那些?
a 、通过门洞从一个空间看另一个空间 b 、通过走廊从-- c 、通过两侧或一列柱墩从--
d 、通过透空的底层从-- e 、通过相邻两栋建筑之间的缝隙-- f 、通过树丛、山石、雕像等--
9、居住建筑群体有那几种类型?
a 、周边式布局(住宅沿地段周边排列而形成一系列的空间院落,公共设施置于街坊的中心) b 、行列式布局(建筑物互相平行地排列,公共设施穿插地安排在住宅建筑之间) c 、独立式布局(建筑物独立的分布)
10、外部空间的程序组织有哪几种类型?
a 、沿着一条轴线向纵深方向逐一展开; b 、沿纵向主轴线和横向副轴线作纵、横向展开: c 、沿纵向主轴线和斜向副轴线同时展开: d 、作迂回、循环形式的展开:
论述
1、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处理中对于多空间组合形式的处理要注意?
(一)、空间的对比与变化(产生情绪上的突变与快感)
a 、高大与低矮之间 b 、开敞与封闭之间 c 、不同形状之间 d 、不同反向之间
(二)、空间的重复与再现(可借协调而求统一)
(三)、空间的衔接与过度(使之段落分明并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四)、空间的渗透与层次(使两个空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从而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五)、空间的引导与暗示(使人们偱着一定的途径而达到预定的目标,但不同于路标,而是处理地含蓄)
a 、以弯曲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并暗示另一空间的存在
b 、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特意设置的踏步,暗示--
c 、利用天花、地面处理,暗示出前进的方向; d 、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暗示--
(六)、空间的序列与节奏(统筹、协调并支配前几种手法的手法;其任务就是把空调的排列和时间的
先后有机统一起来,使人感到既协调一致又充满变化,具有欺负是的节奏感,从而留下完整的印象)
2、单一空间的处理需要注意?
单一空间是构成建筑的最基本的单位,在分析是应注意以下六方面问题
(一)空间的体量与尺度
a 、空间的体量要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来决定,但是特殊类型如教堂、纪念堂等为了宏伟气氛的可以大大
超出功能使用的要求。
(二)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a 、不同形状的空间,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与精神感受统一结
合起来,使之既使用又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某种感受)
b 、一个细长的空间,由于纵向的方向性比较强烈,可以使人产生深远的感觉。
(三)空间围、透关系的处理
a 、在建筑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
b 、绝大多数建筑均取三面围、一面透的形式:即将朝南的一面大面积开窗,而使东、西、北三面处理为实墙。
(四)内部空间的分隔处理
a 、一个单一的空间,不存在内部分隔的问题。但是由于结构或功能的要求,需要设置列柱或夹层时,就要
把原来的空间分隔成为若干部分。
(五)天花、地面、墙面的处理
a 、空间是由面围合而成的,一般的建筑空间多呈六面体,分别由天花、地面、墙面组成; b 、地面处理多用不同色彩的大理石、水磨石、马赛克等拼嵌成图形以起装饰作用 c 、墙面的处理,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门窗。
(六)色彩与质感的处理
a 、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人的精神感受有重要意义
b 、室内色彩,一般遵循上浅下深的原则
c 、虽然室内装修材料一般都比较细腻光滑,但是他们的细腻程度、坚实程度、纹理粗细和分块的大小是各不同的。
有的时候做天花。有的适合做天花、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