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视频+视频:世界历史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以下为解说词:
摘自:百度文档http://wenku.baidu.com/view/a1520827bcd126fff7050be7.html世界历史100集解说词
第1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我们的世界充满惊奇,从原始的蛮荒,经过无数的年代,生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自然界简单的生命形式演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植物和动物,重大的气候变化曾经威胁到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但生命延续了下来。就在大约两百万年前,改变这个星球命运的生物出现了。
站在世界史最远端的是石器时代的人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是自然办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对这一长期的人类演化过程,人们并不总能体会得到,人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过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人们只能把人类的起源归结于某个万能、全知的神,所以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美丽神话。
现代科学家把这种上帝造人的说法,称为神创论或特创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却是完全不同的人类演化过程。现在请与我们共同来探索人类先祖在创造辉煌壮丽的世界历史时,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基督教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先用5天时间造昼夜、天地、植物、水生动物以及日月星辰,到了第六天用泥土造了一个叫亚当的男人,后来见亚当孤独?又抽出他一根肋骨,将它变作一个叫夏娃的女子,与亚当结为美满夫妻。所以我们人类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人们曾经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并因此还引发了一些有趣的理论。有个叫厄谢尔的爱尔兰大主教,根据《圣经》的说法,推算出上帝造人的时间是公元前4004年。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神父,进一步把来当诞生的时间精确到小时,即公元前4004年3月23日上午9点整。在这些神父看来,我们的世界史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
特创论虽然在各地长期占有统治地位,但是世界各族人民并非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应声虫。比如古希腊就有一批爱好智慧的脑力劳动者,专注于仰观宇宙、俯察人生。其中米利森学派专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唱反调,这个学派中的阿纳克西曼德甚至断言,人是从海里的一种很像鱼的动物变化过来的,如果不算原始人的图腾崇拜,这恐怕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最早说法了,我们把这种说法称作自然发生说。按照今天人类的认识水平,自然发生说比神创论接近真理一些,但是二者其实都是古人跟着感觉走而得出的假设,其中充满了孩童般的天真。
不过,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和后见之明,我们很容易排除这种见解。
18世纪,现代生物学分类的鼻祖瑞典植物学家林耐发现人类和类人猿有许多相同之处,因而在拟定动物分类系统时,将人和类人猿分到一起,通称为灵长类,就是头等聪明的意思。这种分类,为揭开人类起源和世界史开端之谜提供了新的思路。法国科学家布丰使这一学说得以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人猿共祖的假设,但他还处在基督教思想专政的末期,所以,他的想法刚一提出便遭到《圣经》捍卫者们的围攻,在巴黎大学当众榫才勉强过关,但他的思想影响了他的学生拉马克。当时,法国大革命吹来思想解放的春风,创造了一种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
拉马克是进化论的伟大先驱,他于1809年发表《动物学哲学》一书,系统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物种进化说,认为一切生物都因自然的作用才得以产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化,开始简单、逐渐复杂。布丰和拉马克师生二人,打破了特创论的一言堂,在人类自我认识史上功不可没,剩下的任务就是为进化论再添一把火,将进化论这块生铁炼成令人信服、坚韧无比的好钢,说服仍然相信特创论的知识界,担当起这项历史重任的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
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831年底乘英国的贝格尔号参加了一次周游世界的考察,走了五年,到了很多地方:到过美洲、到过澳大利亚,收集了很多的标本。1836年10月回国以后他又用大约20年的时间,收集资料、潜心研究,于1859年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他指出: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但没有涉及人类的进化问题。1871年?他出版了《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第一次描述了人类进化地图景。达尔文认为:在自然条件下,一切生物都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能够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能生存和发展,不能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必然被周围环境所淘汰。这个基本原理在同时代的中国,即清末的时候,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概括为八个字,叫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此时在西方,达尔文的理论提出的时候,遭到教会的猛烈反对,在社会上也引起广泛的争论。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其晚年时,学术界已经不再怀疑进化论了,随后的工作就是在世界各地寻找我们人类祖先的遗迹。
早在进化论确立之前,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许多古人化石以及伴生的打制石器及其它工艺品。但在进化论确立之前,人们还想像不到,在亚当夏娃出现之前会有人类存在,所以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发现的含义。进化论确立之后,欧洲知识分子的目光越出了教会划定的界限,开始到世界各地寻找远古人类的痕迹,陆续成功的发现大量古人类的化石与他们使用的工具。这些努力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祖先所走过的艰苦历程。
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发现的能人,发现者是英国古人类学家利基夫妇。利基在剑桥大学完成非洲史前史学业后,一心到东非去寻找古人类化石。他的这个想法在当时人看来十分幼稚,因为在20世纪前半期,有关早期人类的大发现都集中在亚洲,比如印尼的爪哇人、中国的北京人,但是利基却执意要去非洲。他选择了坐落在坦桑尼亚北部平原上的奥杜威峡谷,这是一道长40公里、深100米的谷地,利基夫妇在媾锲而不舍的工作了几十年,结果有志者事竟成,他们终于在1961年发现了最早的人类遗存,定年在170至190万年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在能人之前还有更早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的一组变异很大的化石,存在的时间大概从五百多万年前到一百万年前。这些化石的发现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此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两个基本的特征就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这两个特征是同时出现的。然而,南方古猿的发现推翻了这个结论。南方古猿普遍能够直立行走,但不会制造工具,有关这方面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利基夫人在1976年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以南的一个叫作莱托利的平原上发现的两个南方古猿个体的脚印。莱托利平原上有一座火山,火山曾经喷发过,在它的周围形成了很厚的火山灰的沉积层。考古队员们有一次在打闹当中,用大象粪互相击打,有一个队员倒地后发现火山灰的凝结层当中有动物的脚印痕迹,考古队员们就顺着这个痕迹挖了下去,挖出了一条几十米长的脚印带。在脚印带当中,有两个南方古猿个体的脚印,一个是成年的、一个是小孩的,在它们脚印周围还有许多动物的脚印,所有这些脚印都显得从容不迫,看来它们已经对火山的喷发司空见惯了。”
从能人开始,世界历史进入了它的最初阶段-石器时代。
石器是人类祖先生存斗争的基本武器,根据工具制作技术的不同,石器时代又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阶段,两大阶段之间插着一个过渡阶段,人称中石器或细石器时代。所谓旧石器是指打制的石器,石器时代当中以旧石器时代时间是从180万年前一直延续到约15000年前,由于时间久远,考古学家为了认识的方便起见,又把这个时期分成三个较短的时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旧石器时代早期自180万年前至20~30万年前。这个时期的人类还带有猿的特征,所以被称为猿人。比如最早的能人脑量不只有500至700亳升,身高在1.2至1.4米、能直立行走。较晚期的猿人,如非洲的奥科托姆人欧洲的海德堡人、亚洲的北京人、蓝田人等,脑量虽然增大到750至1059毫升,身高增长到1.6米左右,但还是同现代人有显著的区别。尤其头骨构造仍具有猿的特征,吻部、眉脊突出、前额矮平、没有或只有很小的下颌。猿人的食物来源要靠采集和狩猎。他们采集和狩猎的工具主要是用砾石相互敲打成多面体、棱锥体、石片之类的敲砸器。他们用这些粗糙的工具刺杀、猎捕、切割性情比较温和的大中型动物,如长颈鹿、野马、大象、河马、羚羊等等。至于鸟类、鱼类、昆虫、鸟蛋、植物块根果实甚至昆虫就更是早期人类的果腹之物了。
随着上百万年生存经验的积累,旧石器早期的人们逐渐能按照自己的预想去生产自己的产品,于是出现多用途的石器,像两面打击成型的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之类。
在100多万年前至50万年前这段时间里,世界一些地区的古人类相继掌握了人工控制天然火的技能。考古学家分别在肯尼亚的切期旺贾以及我国山西芮城西候度、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了人工用火的痕迹。火的使用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怎样估量都不过分。火被用来加工食物、取暖以及自我保护,烧制的食物不仅味道好、而且易于咀嚼和消化。高温加热的食物可以形成200多种新的化合物,促使人体内脏、大脑、骨骼、口腔的进化加快。火还被用来驱赶野兽、加工木器,导致人类猎取动物的水平空前提高,披毛犀、野牛、剑齿象这些大型野兽也就成了原始人的猎物。更重要的是,有了火?人类从此有再风餐露宿,迁入了可以遮风避雨的洞穴。这样在100万年前开始的四次大冰期当中,人类不仅在北半球的冰天雪地中生存下来,而且还迁徙到了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至于他们的社会结构,公社的领袖通常是由公社的成员集体推选产生的,在氏族和部落阶段,公社还实行严格的外婚制,公社内部的成员必须到公社外部去寻找自己的配偶。公社内实行严格的社会分工,比如说男人出去狩猎,女人在驻地照料孩子和采集各种野生植物。”
北京猿人的颅骨内腔结构证实,人类的分节语能力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约50万年前左右,与人工用火的发明在同一时期。
时钟转到大约25万年前,也就是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开始从猿人阶段向我们现代人过渡。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直立行走实际上不仅仅是解放了人的双手,而且它还引起了身体部位的某些相关的变化。具体到发音器官上,随着人的直立行走和腭部的隆起,人的吻部会萎缩,口腔和喉会形成一个直角,这个直角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之一,非常有利于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另外,从当时人类的情况来看,熟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咀嚼器官逐渐萎缩、牙床变小,口腔内发音器官的活动余地变得更大,这样非常有利于人类语言当中的共鸣和唇音的形成。”
大约5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的人在体质形态方面已经同我们现代人没有什么差别,三大人种的形成过程也已完结。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现代人类学认为,人种或者叫作种族是具有遗传特征的人类群体,大体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蒙古利亚人种,也叫黄种人;第二类是高加索人种,也叫白种人;第三类是尼格罗人种,也叫黑种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美,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人种之间体质形态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皮肤的颜色、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和体形。这些不同的特征是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比如说?黑人大多数皮肤黝黑是因为这种黝黑的皮肤用于保护身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大多数黑人的头发是卷曲的。是因为这种卷曲的发型可以提高身体的隔热性。再比如?北部欧洲的白人大多数,鼻梁隆起、鼻腔狭长,是因为这种鼻型用于新华通讯社空气的加热。这些现象、特征进一步证明人类的体质是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地演变成的。但是这与智力品格方面的高低优劣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制作的技术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像当时出现的间接打击法?、钻孔法和摩擦法等等。
随着人类生存能力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空间明显扩大,人类在晚期智人时代跨过白令海峡、飘过太平洋岛屿、成群结队在美洲和大洋洲安家落户。所以,第一批发现新大陆的移民,与其说是近代欧洲人,不如说是旧石器时代的亚洲居民。
物质生活的改变伴随着精神生活的进步,在旧石器时代的尾声中,人类的语言随着人类分散到世界各地而分化成几千种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不同的分节语。
只要有人存在,就能找到各种原始宗教的痕迹,如图腾崇拜、安灵崇拜、祖先崇拜等,以及以洞穴壁画和雕刻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原始艺术。这些岩画描绘出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调。这些早期人类的绘画是文字长期发展历史中的第一步,正是这种技艺把我们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区别开来,并为我们提供一个保存历史的方法。它意味着那史无前例无比瑰丽的文明社会的曙光就要升起在地平线之上了。
范文二: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高二(6)班
组长:劳盛赐
编辑:劳盛赐 蔡景文
资料收集:曹伟鹏 刘永淋 朱键明
整理:何祈亨
通信的历史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装置。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
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1928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1935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70公里以外的地方。1938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传真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年至1980年间,传真技术已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此外,作为信息超远控制的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遥控是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用于电气事业、输油管道、化学工业、军事和航天事业;遥测是将远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气压、温度、流量等变换成电量,利用通信线路传送到观察点的一种测量技术,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业;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测量技术,在高空或远处利用传感器接收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或能够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提示被测物体一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主要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事业。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用它制成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坦发明了晶体三极管,于是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电视、晶体管计算机很快代替了各式各样的真空电子管产品。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诞生了。1967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使计算机如虎添翼,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辉煌历史,就会被其优异的功能所吸引。
范文三:[整理]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装置。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1928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1935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70公里以外的地方。1938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传真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年至1980年间,传真技术已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时代
信息传递的方式
评 价
远古
信鸽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灾区的读书声传递出未来无限希望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汽车,火车,舰船的鸣笛声和防空警报如期在全国各城市上空响起,全国人民为地震遇难者默哀三分钟~
三分钟默哀之后,另一种声音将在此次地震受灾地区响起。据报道,北川80多所受灾学校均已接到教育局通知,5月19日开始复课。安置点内将搭起帐篷学校供孩子上课,部分学生将转至绵阳学校继续学业。此时,悲伤的情绪尚未得到平复,废墟中的家园还没有得到重建,但那琅琅的读书声,似以一种生生不息的顽强和不屈,穿透了内心的阴霾,划过震后的余烟,向未来传递出无限的希望~
鸣笛和警报声提醒我们,永远铭记国难,向生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琅琅读书声则传达出这样一种信念:铭记国难,向生命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我们坚强地站立住而决不会倒下。双眼因悲伤而被泪水冲刷,但我们更看清了远方,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苦难经历,又使我们能以更为坚定的步伐走向了未来。两种方式,同一样的表达。
救援工作还在继续,生命的奇迹还在不断创造。与此同时,另一场战斗也已打响———那就是重建家园,尤其是受害地区群众的心灵家园。遍地的残垣断壁,满天的灰烬尘埃,自然无法阻挡悲伤与思念。但生活还得继续,未来的路还需要坚强面对,此时,我们需要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自发的精神,来振作和鼓舞我们最终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来为我们自己寻找一个可以生活得更好的铿锵理由。
哪一种力量更有力量,哪一种精神更加精神,那就是老师们把课上起来,孩子们把书读起来,让教育的光芒照亮心底的黑暗和恐惧,让知识的温暖与厚重抚平心头的忧伤与无助。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学校,最牵动人心的是学生,最壮烈的举动是教师的大爱无疆———请告诉我,还有哪一种方式更能表达我们的敬意,还有哪一种方式更能传达我们的无畏和坚强,还有哪一种声音此刻更能激起全中国人民的共鸣,唯有那琅琅的读书声,唯有那孩子全神贯注的面孔。
是的,帐篷里临时搭设的课堂还很简陋,不足以恢复到往日的平静和安谧,是的,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彻骨的痛,不可能很快就完全从孩子们的心头消退,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抚慰,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一个通往未来的希望起点,它将以一种异常坚定的语气向昨天的灾难和悲伤作一声告别:明天会更好~它将以充满稚气但无比清晰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挺得住. 传递祝福
炎热的夏季,清凉的雨水是天空对大地的有声祝福;寒冷的冬季,温煦的阳光是太阳对万物的无声祝福;收获的秋季,沉甸甸的果实是自然对人类的温馨祝福;复苏的春季,是大地对万物的温暖祝福。
这是自然界中传递的祝福,而人类正以我们特有的方式在传递祝福。
分别时,友人一句“一路顺风”,温暖了行人的心;困难时,朋友的鼎立相助是巨大的力量;悲伤时,父母细心的关爱是无形的力量;失望时,老师的一句鼓舞,点燃了我们心中将熄灭的信心。
当在电视上看到蒙古小朋友因贫困而失学时,他那无助的眼神让人心疼,也许我无能为力,但我祝你在人们的帮助下能早日回到知识的海洋。“有爱就有希望,有祝福就有未来”。祝福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温暖。
当黑龙江因水污染而需从各地运水时,那里的人们虽缺少水,却获得了无数的祝福,被人祝福的人是幸福的,而祝福别人的人是快乐的。
当伦敦人民因恐怖袭击而处于恐慌时,各国人民的祝福在抚平他们的伤口;当海啸发生后,东南亚处于危险时,充满了祝福的物品送到受难者手中时,恐惧在渐渐消失;当禽流感袭击全球时,人们之间默默的关怀,温暖了心田,战胜了病毒,迎来了平安。
我们渴望受到祝福,但为了传递祝福,我们应学会放飞祝福。心中充满感激,未来就充满阳光,而心中充满祝福,未来则充满幸福。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我身上时,我会祝福每个人度过温暖的一天;当月亮挂在夜空时,我会祝福所有人晚安;当我过生日时,我会祝福全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快乐……
出门时,父母的嘱咐充满幸福;上考场前老师的嘱咐充满力量;从业时,前辈的嘱咐充满祝福。
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生活在祝福的世界。生命有限,而祝福无限。
范文四:视频通信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视频通信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的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55%依赖于面对面(Face to Face)的视觉效果,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而只有7%依赖于内容。传统通信工具,如电话、传真等,都无法达到面对面或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沟通效果。然而,图像通信所占的带宽太大,无法应用于实际的通信中。进入90年代,ITU 制定第一个H.320标准后,视频服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TCP/IP技术的广泛应用及Internet迅速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将来的网络对于使用者来说将只会以一种形式存在,那就是TCP/IP网络。因此,ITU从96年开始,将视频会议标准制定的工作重点转向ITU-T H.323标准,也就是目前视频会议系统所采用的标准。Sony 作为全球视频通讯的领先者,在这
-XG80作为SONY最新的些年一直致力于从标清到高清视频会议的研制工作。PCS
视频会议高清产品自然而生了
摄像机参数
图象传感器 6mm (1/3-type) CMOS
有效象素 200万 (16:9)
预置位 100个 (储存在 编解码器)
变焦 自动 / 手动
增益 自动(自动增益控制)
焦距 f=3.4 to 33.9mm (F1.8 to F2.1)
放大倍数 10x optical zoom (40x with digital zoom)
Pan / Tilt 角度 Pan?100? / Tilt?25?
水平视觉角度 Approx. 8?(tele) to 70?(wide)
信噪比 50 dB
电源 终端供电
其他特性 自动白平衡,背光补偿,BrightFaceTM 功能,支持第2路摄像机VISCA控制
范文五:视频:人类 我们的故事
人类 我们的故事(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cNnzwPVAPA/
人类 我们的故事(7)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KrQpfQE8lg/
人类 我们的故事8、9、10
//v.qq.com/cover/y/yjcgqxu1k9az5ss/n001399r5kz.html
//v.qq.com/cover/y/yjcgqxu1k9az5ss/n0013utvtnn.html
//v.qq.com/cover/y/yjcgqxu1k9az5ss/m0013ih51zd.html
超清43:36
人类 我们的故事(2)
频道:日月石
2,139次播放
超清42:51
人类 我们的故事(3)
频道:日月石
1,821次播放
超清44:19
人类 我们的故事(5)
频道:日月石
661次播放
超清43:54
人类 我们的故事(7)
频道:日月石
283次播放
超清44:15
人类 我们的故事(6)
频道:日月石
338次播放
超清43:50
美国:我们的故事(4)分裂
频道:独自漂流着
545次播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视频+视频:世界历史1人类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