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什么是口语交际
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 (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 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核心的意思是“交际”二字,即必须重视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所以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 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如自信心、 勇气、 诚恳、 尊重对方、 有主见、 谈吐文雅等。 标准的口语交际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要求 “有 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二学段要求“在交谈中能认 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想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要求“与人 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在焦急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第四学段要求“能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都体现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导向。 其要义是重在实践,在交流中学会交际。 《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 开口语交际活动, 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标准》 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要求,就是中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 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 中在参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段的要求分别体现了这样的 要求。 阅读的根本任务是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技术越高明,越熟练,阅读能力越 强。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的主 要目的是表达和运用。语言的吸收和表达、理解和 运用是互相为用的。阅读各种不同表达 的课文, 对运用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说话能力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阅读教学活动实质上是理 解和消化课文内容和形式的过程, 也必然是受作者思想同化的教育过程。 一篇融思想性与艺 术性于一体的文学名篇,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幸福观等。 鉴以阅读的本质和作用,学生能不断扩大阅读的深广度,借助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发挥迁移功能,触类旁通,产生联想,发生顿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阅读中渗透 口语交际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成为可能。 如何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说”和“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 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敢想敢说。在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种轻 松、活泼、愉悦的语言环境,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 理障碍;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让学生明白“说”的内容;再次,鼓励学生畅所 欲言,不求人人正确,但求人人参与,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一位教师在教学《狐狸
和乌鸦》一课后说到“这乌鸦到嘴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多可惜,同学们,你想不想对乌鸦说点 什么呢,” “想不想”是一种商量的口气,使同学们和教师处于和谐平等的地位,首先从心 理上消除了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 “说点什么呢”是从语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肉骗走了多可惜”则是从说话的内容上给以提示。这宽松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畅所欲 言的胆量。 (二)凭借精妙语言,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敢说话的勇气和会说话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凭借教材的精 妙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内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如《古井》一课中的第二段,描写乡亲 们到古井挑水情景的语言文字很美, 它是运用景色的变幻来突出人们挑水的时间长, “叮 运用 叮当当” “吱悠吱悠”这些像声词来描写挑水的热闹场面; 运用“络绎不绝” “湿漉漉的地面” 来说明取水的人很多。 如何将这优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首先我们要求学生从三 个方面来理解运用这段话:一是理解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乡亲们到古井挑水的情景 (从时间上、人数上、场面上) ;二是体会作者运用了那些有特色的语言来表达的;三是指 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动人的场面。 这一、 二项是就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特色的消化 吸收给以提示, 以促进学生自己语言与课文语言的接轨, 第三项则借助课文语言的规范化来 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口头语言既吸取了课本语言的 精华, 又有了自己的语言特色。 这种借教材的语言文字练说, 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 (三)创设竞争格局,培养能言善辩的技巧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中,巧设竞争格局,利用课堂这一得天 独厚的口语交际的天地,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以后,让全 班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对《将相和》中的人物,以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开展辩论。 老师则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效果,给予适当调控。学生则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 的雄辩;喜欢蔺相的同学大谈“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的聪明才智;而廉颇举出 “负荆请罪”和“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功,并提出“渑池之会”的功劳有廉颇的一半, 因为他兵集边境,秦王不敢不击否;喜欢赵王的一方则另辟蹊径, 用人上赞扬他的慧眼识 才。辩论的各方据理力争,充分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旁征博引,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有理 有力,充分展示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一关于任务的辩论,从心理学限度来说,是顺应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意识,促进学 生积极思维,千方百计据理压倒对方;从语言学的监督来说,教师是有意激发学生充分运用 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课文语言在转化吸收的基础上转化为口头语言;从课文的内容来说,教 材正是通过“将相”的“不和”到“和” ,让学生领悟出:足智多谋、能说会道的蔺相如和 机智勇敢、知错就改的廉颇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才是国家长治 久安、繁荣昌盛的保证。 由此可见,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不仅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深刻 理解,也实现了学生自我语言与课文语言的接轨,是训练学生能说会道的有效途径。
范文二:什么是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侧面、多层次、多水平的发展。同时,
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认为,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更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因为学龄前儿童虽然处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的黄金阶段,掌握了简单的日常交谈,但由于这一阶段语言发展处在无意识状态中,他们的语言在文法结构、逻辑系统和得体性方面都不很完善,不很严谨。儿童进人学龄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对他们的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他们的语言由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由“自我为中心”的语言向社会化语言过渡,由不规范的语言向规范的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的年龄为8一12岁,这时语言发展虽然已处在关键期的末期,但在语言关键期末期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行为。这一阶段的教育与学习能更有效、更深人地促进学龄儿童的口语进一步规范化。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程序是(口头)语言?(口语)文字?(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文字。也就是说,口语表达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因而,从口语交际人手,磨合这个时期的学生语言,对今后的语文学习是大有益处的。否则,口语水平差的学生一开始就造成起点差的事实平台,且年龄越大越张不开嘴,渐渐呈畸形发展,正如费根和法伦1982年说的那样“没有足够的言语交际技能,那么他们在整个受教育的时间里成绩很差,除非他们迅速掌握大多数儿童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语言上陌生的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很大的危险”e。而那些人校前口语表达水平相应较好的学生,口语学习也并不系统,他们大多没有在正式场合进行交流的经历,接触的也不过是些孤立的语言应用的实例,而语言运用和语言能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从这点来说,这些孩子的语言也需要经历磨合。
其次,儿童在言语方面的真正理解开始于七、八岁之间,在这个时候,安排口语交际课,实际上是给孩子们铺设了
另外,据现代脑科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证明,人脑的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这就打破了一百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左半球才有言语功能的认识。且观察表明,人在十岁之前,或在青春期之前的两段特殊时期,两侧大脑都有发展言语功能的潜能e。这就告诉我们,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开掘语言潜力的“最佳年龄”。同时,“10岁左右,脑内许多重要的化学过程说明脑的成熟。过了这个关键时期,本族语的语法习得能力降低,词汇量仍在不断丰富,语体、语用知识获得发展”e。这也就提示我们,低年级的语言教学,包括“口语交际”教学,参与了儿童母语习得的主要成长期。其实,人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该开花时就开花,该结果时就结果,这样,花也艳,果也鲜。若错过了这一佳期良辰,总也不能达到应有的颠峰了。教育也是这样,不能把人带人个应有的智慧高峰,这是很遗憾的,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笔者分别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方面剖析了低年级学生的言语机能发展状况。由此看出,小学低年级作为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的重要整合期,要求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能有针对性的参与儿童脑机能的成长,领着他们科学地走上语言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语言环境的孤立性特征
通过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及心理,教师可以发现语言环境的孤立性特征。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心理存在明显的过渡期,不愿与他人接触、谈话。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不能大胆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教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这也是造成一些学生“试卷上满分、表达上零分”的重要因素。
二、交际内容的粗糙性特征
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不能认真倾听他人口语表达。
三、交际载体的多元化特征
低
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会听才能有目的地说,信息接收不准会妨碍表达的准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做到具体生动,而未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无法抓住要领。
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的要素有四个:一是交际主体,二是交际对象,三是交际媒介(口头语言),四是交际环境。四个要素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成为交际的路径。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去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还要注意生活实践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根据以上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做到:结合推普,培养口语交际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及时反馈,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策略,灵活运用教材。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时机,切合实际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口语练习。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调控与指导,以使学生能够及时矫正自己的口语交际行为,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听话能力特征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小学生的听话能力定位为听话注意力、记忆力(短时记忆力,下同)和理解力(未包含意志力)三项指标。 调查样本:重庆市城乡小学生中。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特征调查样本表
调查材料:
一只不守纪律的小雁 一队队大雁从南方飞来。它们一块儿飞过高山和大河,又一块儿落在湖边休息,一刻也不分离。夜晚睡觉时,总有一只大雁去放哨,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
在一队大雁群里有一只小雁,不愿意跟大队一起行动,老雁再三嘱咐它:要守纪律,随便离开队伍是危险的。但是小雁满不在乎。
一天黄昏,小雁偷偷地飞走了。它在无边无际的天空独自飞着,一边飞,一边还得意地唱着歌。忽然“砰”的一声,把它吓了一跳。它低头一看,一个猎人正对着它放枪,幸好没有打中。小雁急忙用力扇动翅膀,飞进云层。它想:多危险啊~差点儿把命给送掉了。还是回去吧~但是又
天渐渐黑了,小雁飞到一座高山的上空,口渴了,肚子也饿了。它想:过了这座山,该到湖边了吧~它打起精神,勉强地飞过了高山。可是,山这边并没有湖,只有一片漆黑的密林荒坡,它知道自己迷失了方向。这时候,小雁疲惫极了,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它落到地上,很想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忽然又想:谁来放哨呢,说不定会有狐狸、狼跑出来。它越想越害怕,恨不得立刻回到队伍里去。但是,在这漆黑的夜里,上哪儿去找它们呢,它伤心地哭起来了。正在这时候,一只凶恶的狼嗥叫着从树林里跳出来,小雁吓得浑身发颤,扇起翅膀赶快飞到半空中。
小雁独自飞在天上,心里又急又怕。这时它才知道,独自飞行是危险的,只有在集体里,才是最安全的。
最后,不守纪律的小雁终于飞回了雁群里。
测试方式:
在各年级各个自然班里,利用语文课进行测试,在测试之前三天里,每天的语文课上都给学生讲一个类似的故事,让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突然讲故事而特意集中注意力,影响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在无任何提示的自然的课堂情境下,主试将材料中速(教师讲课的正常速度)“讲”一遍(因为教师讲课绝大多数情况都只讲一遍),然后将测试卷发给被试,要求被试通过回忆的方式回答试卷上的每个题目,之后收回试卷,并在自然班里随机抽取规定的数量进行分析。
试卷题目:
(1)本文标题:
(2)一队队大雁从哪里飞来,
(3)小雁在唱歌时听到了什么声音,
(4)天渐黑时小雁感觉怎样, (以上测试学生的听话注意力)
(5)大雁睡觉时派几只雁放哨,
(6)小雁是什么时候飞走的,
(7)小雁最回到哪里去了, (以上测试学生的听话记忆力)
(8)老雁为什么要再三嘱咐小雁守纪律,
(9)小雁出走后经历过哪些危险,
(10)这则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以上测试学生的听话理解力)
测试评分:对上述问题回答完全正确,给满分;半对半错给一半的分。
测试结果:即小学生的听话能力特征,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听话注意力特征
本项指标,人均得分为53.1,。这说明小学生的听话注意力较差,处于及格线以下。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学生的注意力优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人均得分是55.8,,而城市学生的人均得分则为50.4,。从总体成绩来看,女生的注意力优于男生。在考察听话注意力的4个题目中,人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一题
2、听话记忆力特征
本项指标,人均得分为55.4,。从定性分析来看,农村学生的记忆力也优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人均得分是58.6,,城市学生人均得分则为52 .3,。从总体成绩来看,女生的记忆力也是优于男生的,这与林崇德、辛涛对随堂听课记忆力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在考察记忆力的3个题目中,人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五题、六题、七题。这一特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注意力是记忆力的基础,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记得住。第二,随时间的延续,注意力的逐渐分散,记忆力也在逐渐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因为,注意了就可能记住了;而记住了的,就是绝对注意了的。但考察注意力的题目相对而言要简单些,考察记忆力的题目相对要难些。
3、听话理解力特征
本项指标,人均得分为48.8,。从定性分析来看,城市学生的理解力则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人均得分为53.5,,而农村学生人均得分则为44.1,,差距较大。从总体成绩来看,男生的理解力要优于女生。在考察理解力的3个题目中,人均得分的高低也呈现出依题序降低的规律,第8题人均得分最高,第9题次之,第10题最低,但三个题的人均得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口语交际理解力与口语交际注意力、记忆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呈正相关关系。注意力集中,记住了,就可能理解;而注意力不集中,没记住,就绝对谈不上理解。因此,理解力的量化指标总是低于注意力和记忆力的。
从上述三个能力的量化指标来看,小学生的听话能力是低下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学生的听话能力低下呢,请看后文论述的影响因素。
二、说话能力特征
调查样本:同于听话测试样本。
调查方法:根据小学生说话能力的构成因素,我们将说话能力分解为说普通话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表达能力三种主要能力;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考察这三种能力的特征。
测试题目: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瞎子摸象、说我、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放晚学后、读书的乐趣、昨天、教师和我。
测试方法:被试从上述题目中随机抽取一个讲故事,时间5分钟。 测试评分:我们综合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资料,制定了小学生说话能力的评分标准。
小学生说话能力评分标准表
测试结果:即小学生说话能力
1. 说普通话的能力特征
本项指标,人均得分为率70.9,。从定性分析来看,城市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普遍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人均得分率为76.7,,而农村学生人均得分率则为65.1,。从总体成绩来看,女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优于男生。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城乡学生都能用普通话讲故事,但发音、口齿、仪态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学生,特别是男生,受方言影响和发音技巧影响,发音不够准确;怯场,仪态不大方,声音小,口齿也不清楚。城市学生无论是发音、口齿、仪态都优于农村学生,特别是女生。从这一特征看,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小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还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城市学生。
2. 遣词造句能力特征
本项指标,人均得分率为63.2,。从定性分析来看,由于城市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普遍
优于农村学生,所以,本项指标,城市学生也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人均得分率为66.2,,而农村学生人均得分率则为60.3,。从总体成绩来看,仍是女生优于男生。具体分析各项能力指标发现,“无方言词”、“句式正确”二项人均得分最高,另两项人均得分最低,特别是"句子完整"一项;农村男生该项能力最差,人均得分率仅为48.6,。
3. 表达能力特征
本项指标,人均得分率为57.8,。从定性分析来看,城市学生也普遍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人均得分率为61.5,,而农村学生的人均得分率则为54.1,。从总体成绩来看,仍是女生优于男生。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均得分率最低的是“有过渡和照应”、“有一定的感情”两项,分别为46.2,和42.5,。 从上述三项能力的量化指标来看,小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低下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学生的说话能力低下呢,请看后文影响因素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把“舌头、美元和电脑”称作当今时代的三大战略武器。专家预言,21世纪是对话的时代。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口语交际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外学者曾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一般成年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交际活动做过调查,发现“听”的活动占其言语交际活动总和的45%,“说”占30%,“读” 占16% ,“写”只占9%。“听”与“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听”“说”活动的总和可占言语活动总量的75%。不容置疑,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
口语交际对个体生活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在生活中,免不了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关系,这就需要恰当地运用口语交际处
由此可见,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口语交际这一良好的沟通方式。口语交际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自1930年梅奥在哈佛大学正式开设“人群关系”课程以来,至今已有300多所大学设有“说学系”;仅1976年至1980年就有28 000多人获得“说学”硕士学位,2 200多人获得“说学”博士学位。美国中学的辩论健将与体育健将一样,可以被推荐上名牌大学。在日本的许多国语教科书中,专门列有口才研究和训练单元,公立和私立的演说学校遍布全国。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加大了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不少高校开设了口语交际的课程,更多的开设了口语交际第二课堂,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口语交际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2001年7月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要求。作为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让
学生口才更好,更会交际。
范文三:什么是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什么?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不同于听话、说话,它是由说、听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近期,我对口语交际的教与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下面就来谈谈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一、现状分析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参照有关测评标准及方法,以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3-6年级81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口语交际教与学的调查。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看:
学生学习方面:
65.8%的学生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68.5%学生平时说话能使用礼貌语言。62.5%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对话,有56%的学生跟陌生人说话不害怕,48.2%的学生与他人交流时敢发表自己的见解,40.2%的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60%的学生喜欢上口语交际课。82.6%的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说话。92.6%的学生听后能理解别人说的话。89.2%学生听后能记住别人说的话。
教师教学方面:
46%的教师重视口语交际教学,49.8%的口语交际课上有情境表演,52.6%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上的精彩,60.2%的教师对口语课不满意。65.8%学生认为教师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不多。
评价方面:
46%的学生认为自己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强。80%的学生认为口语交际题目简单。
以上调查表明,学生的口语交际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很好地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说话时不太注意使用礼貌语言。
2、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少学生只考虑自己说,不注意听别人说。听后理解、记忆效果不是很好。
3、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
4、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
5、交际时参与的学生较少,只有少数活跃分子在撑门面。
6、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不是很浓。
7、评价方法不科学。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是:
1、课堂没有很好地创设情境。
学生只有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才会带着情感,带着兴趣去进一步体验。没有真实的说话情境,就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没有说话意愿,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即使说了,也是勉强的,空洞的,乏味的。
2、内容没有贴近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
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偏离了学生生活,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比如有的教师喜欢以动物为支撑点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学生对这一动物并不熟悉,特别是某些珍稀动物,学生连见也没见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无话可说。
3、缺泛示范和规范语言的训练、评议。
当学生口语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说,缺少必要的示范,学生很迷茫。在交际过程中,缺少了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交际水平就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不会倾听,语言不规范,不礼貌,意思表达不清。
4、口语交际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交互性
当前的口语交际课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学生处于被动回答问题上,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
5、教师缺乏引导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而使课堂缺乏纵深延伸,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6、缺乏参与的全体性
出现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是因为(1)传统教学长期偏重书面语言培养,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很多学生说话不规范,或根本就不会说话。(2)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不敢说。(3)教师的调控技巧不够,让部分学生牵着走,有些学生一连发言好几次,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训练途径不多。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不太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一方面是考试评价简单,不易看出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考试中很容易应对,另一方面教学中急功近利,由于口语交际训练难度大,见效慢,不愿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二、教学策略
(一)情境策略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才会带着情感,带着兴趣去进一步体验。
1、话题贴近生活
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这是交际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这就要求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保证人人有话可说,能激起学生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如“有趣的动物”,“我是怎么过生日的”等。
为保证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贴近,必须活用教材。口语交际的教材与阅读教材不同,后者是学习的范本,而前者只是提供一个话题。总体上,教材安排的话题,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学生生活阅历或环境不同,知识经验也不同,教材中的某些话题可能贴近了部分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另一部分学生。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活用手中的教材。提倡活用教材,不全是鼓励教师对教材另起炉灶,而是对有些教材进行适当改造,成为一个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
2、动机来自生活
活动的动因来自于动机,动机又来自于需要。交际活动,就是要使学生交际动机的产生不仅是为了满足得高分的需要,不仅是为了获得老师表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生活本身的需要。激起学生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是呈现生活情境。
(1)是呈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即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社会生活,引发交际的需要和动机,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的交际活动,同时就是学生亲历的真实生活,生活与教学完全融为一体。 “打电话”就属于这种情形。
(2)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即根据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或者自己、社会生活的需要,比照现实生活的场景,设置虚拟性的情境,让学生投入交际活动,比如,扮演记者、售货员、推销员、导游。如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对多数学生而言,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几乎都为全体学生所共知。同学之间没有介绍的需要。如果直接让学生互相介绍,这样会失去“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如果创设适当的虚拟的生活情境,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产生较好的效果:上课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有位外国游客来到我们家乡,对我们家乡的景物很感兴趣,很想有个全面的了解,请你做小导游,帮他介绍介绍怎么样?这样一来,虚拟的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动机。
3、交际再现生活
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它绝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交流,或陈述事实,或抒发情感,或议论评析,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摒弃以往只单纯的进行听说训练,而忽略“交际”这个核心的错误做法。要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分角色进行表演,再现生活,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在生活情境的交际中,学生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
(二)训练策略
1、交际活动多元化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多层次、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多层次是指在二人、小组、班级等各个层次上开展交际活动。二人交际可以是同桌、好友、师生,小组交际可以是课内学习小组、课外学习小组、社区活动小组等。
多形式是指口语交际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前一分钟新闻”、“学校一日生活谈”、“身边的人和事”、“一句名言警句”、“演讲比赛”、“作文评析”、“介绍小制作”等,还可以辅之以“跳蚤市场”、“逛超市”等活动。
多渠道是指口语交际的渠道要多,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三者有机结合,互通信息,形成交际网络,构成信息影响的全方位状态。除了口语交际课,除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以外,口语交际在课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可创设了许多课外训练的机会,如班队活动、社团活动等各种校园活动和社区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校外实践活动,以拓展交际的空间。
互动多样化。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其中较为基本的有:(1)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2)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而应该转换角色,开展平等交流。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做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3)群体互动。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社会交流。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接触的人更多,探究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4)人景互动。指学生和环境、情境、事件等之间的互动。
生生、师生、群体、人景互动的同时,还要进行多个回合的交流,拓宽了学生的交际对象,使学生学会与不同对象的沟通,提高交际质量和效率。
2、学会倾听
“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首先引导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为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如在教学《小兔远南瓜》时,由于学生过于关注自己想的办法而忽略了听别人的内容,以致生生互动较少。先让一部分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另一部分学生听。然后请听的一方汇报:“我听懂了……”紧接着,汇报者还要征询原说话者的意见:“请问我说得对不对?”促使原讲话的一方也认真倾听,根据汇报者的表述,做出相应的对答。这样一来,学生的倾听有了目标,交际的双方不断地发出信息,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不断转换,成为真正互动的口语交际。
其次,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自己的判断。如,请学生听出优点。课堂上,我常会问学生哪儿说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等,提高他们听优点的能力。在你来我往中,听者发现了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说者备受鼓舞,增强了表达的自信。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之间“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听出缺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常思考:别人说的话,还有哪些不妥。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安排。这样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规范的听说习惯;说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听出异同。让他们听差别不大的话语或内容相似的两段话等,比较异同。能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养成规范的听说习惯。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要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3、重视引导
与阅读、写作不同,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口语交际教学的难度大、不易把握。如果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听说、交际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难把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于真实的情境中。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最佳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要把口语交际的过程和步骤详尽的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有所依傍,而不至于无所适从,随心所欲。当然,这些实例应是多样性的,即可以教师亲自示范,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表演,也可给学生放一些电视和录像上的访谈、辩论等节目,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感性认识。对实例中为达到特定效果所运用的交际语言、动作,乃至手势表情等,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悟出口语交际的真谛。需明确的是,示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照抄照搬、盲目的模仿,而是有效的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母语把话说得更好,更恰当,更有效,更能鲜明体现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口语交际课不能只管内容、只管说得热闹,而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口语交际课要发展口头语言,但无需讲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参与,也要进行评议、引导。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话;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语言美;要针对不同对象,以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热情的态度投入其中,文明地进行交际。从而达到规范和发展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的重要目标。
(三)评价策略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交际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的进行。
反馈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考察学生的语言是否连贯,思维是否有逻辑,手势、姿态是否恰到好处,听众的反映如何。反馈的信息要有针对性,这样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到底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应该怎样改善提高。反馈的信息需要及时的传递给学生。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而是把评价放在学期末,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当然,这种总结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效果来看,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效。
教师要不断地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的语言要谨慎,多鼓励,少批评,旨在让学生养成交际的意识和行为。有的教师,往往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以为直言缺点,对学生改进不足更有好处,实际恰恰相反,这些批评性的话语,对学生不但没有促进,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主要采用口头考查的形式,这是毋庸质疑的。也可适当地采用书面测试的形式。口语交际能力的书面测试题应包括测试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三个方面。内容应当多种多样,形式也应多种多样。
课外的口语实践活动更应加强评价与反馈。因为这是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际。当然,反馈评价的形式可以更灵活,如结合交际活动,可以由家长、伙伴、访问对象等提出反馈评价建议,目的旨在提高交际的真实水平,使学生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本领。
总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采取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范文四:1什么是口语交际
1什么是口语交际?它有哪些特征? 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特征:语境的特定性;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的随机性;说听的互动性;思维的敏捷性。
2什么是口语交际素养?谈谈小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结构。
口语交际素养是指言语表达的诚恳、准确、清晰、得体等素养。
结构:一是交际主体,即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二是交际媒体。即话语;三是交际环境,简称语境。 3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是如何规定小学各学段的口语交际素养教学目标的?
1-2年级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4年级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5-6年级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范文五:[小学]什么是口语交际
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核心的意思是“交际”二字,即必须重视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标准的口语交际阶段目标,第一学段要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二学段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想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焦急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第四学段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都体现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导向。
其要义是重在实践,在交流中学会交际。《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要求,就是中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 中在参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段的要求分别体现了这样的要求。
阅读的根本任务是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技术越高明,越熟练,阅读能力越强。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和运用。语言的吸收和表达、理解和 运用是互相为用的。阅读各种不同表达的课文,对运用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说话能力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阅读教学活动实质上是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也必然是受作者思想同化的教育过程。一篇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学名篇,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幸福观等。
鉴以阅读的本质和作用,学生能不断扩大阅读的深广度,借助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发挥迁移功能,触类旁通,产生联想,发生顿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阅读中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成为可能。
如何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说”和“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敢想敢说。在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悦的语言环境,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
理障碍;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让学生明白“说”的内容;再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求人人正确,但求人人参与,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一位教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说到“这乌鸦到嘴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多可惜,同学们,你想不想对乌鸦说点什么呢,”“想不想”是一种商量的口气,使同学们和教师处于和谐平等的地位,首先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说点什么呢”是从语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肉骗走了多可惜”则是从说话的内容上给以提示。这宽松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的胆量。
(二)凭借精妙语言,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敢说话的勇气和会说话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凭借教材的精妙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内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如《古井》一课中的第二段,描写乡亲们到古井挑水情景的语言文字很美,它是运用景色的变幻来突出人们挑水的时间长,运用“叮叮当当”“吱悠吱悠”这些像声词来描写挑水的热闹场面;运用“络绎不绝”“湿漉漉的地面”来说明取水的人很多。如何将这优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首先我们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运用这段话:一是理解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乡亲们到古井挑水的情景(从时间上、人数上、场面上);二是体会作者运用了那些有特色的语言来表达的;三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动人的场面。这一、二项是就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特色的消化吸收给以提示,以促进学生自己语言与课文语言的接轨,第三项则借助课文语言的规范化来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逻辑性和形象性。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口头语言既吸取了课本语言的精华,又有了自己的语言特色。这种借教材的语言文字练说,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
(三)创设竞争格局,培养能言善辩的技巧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中,巧设竞争格局,利用课堂这一得天独厚的口语交际的天地,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以后,让全班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对《将相和》中的人物,以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开展辩论。老师则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效果,给予适当调控。学生则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雄辩;喜欢蔺相的同学大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的聪明才智;而廉颇举出“负荆请罪”和“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功,并提出“渑池之会”的功劳有廉颇的一半,因为他兵集边境,秦王不敢不击否;喜欢赵王的一方则另辟蹊径, 用人上赞扬他的慧眼识才。辩论的各方据理力争,充分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旁征博引,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有理有力,充分展示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一关于任务的辩论,从心理学限度来说,是顺应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千方百计据理压倒对方;从语言学的监督来说,教师是有意激发学生充分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课文语言在转化吸收的基础上转化为口头语言;从课文的内容来说,教材正是通过“将相”的“不和”到“和”,让学生领悟出:足智多谋、能说会道的蔺相如和机智勇敢、知错就改的廉颇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保证。
由此可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不仅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深刻理解,也实现了学生自我语言与课文语言的接轨,是训练学生能说会道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