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枣核 萧乾
枣核 萧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生字词
2、感知课文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感悟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一、指导自学
1.字词积累(音、形、义;不少于8个)
2.介绍萧乾
萧乾(1910---1999),蒙古族,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是二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也是赴欧记者中唯一回国定居者。他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 人生采访》等。文中的旧时同窗是他的大学同学高君纯。
3.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行文的线索是什么?
(3)听完文章后,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探究一:思考:围绕“枣核”,“同窗”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请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枣核枣核枣核枣核
探究二:小小枣核寄托了海外华人浓浓的乡情,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无不流露出游子对故国的思念。思考:将文章的行文顺序变为“话枣核”、“索枣核”、“见枣核”、“悟枣核”可不可以?
不行,全篇用枣核设置悬念,将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推向高潮,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使结构更精巧。
探究三: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一分钟背诵)
当堂检测
一、根据提示注音写字(AB )
(q ī qi āo ) 故弄玄虚(xuán )
(m ǎ n ǎo )嫣红( )
山坳( ) 匀称( )
镶嵌 ( ) 国 ( j í )
二、本文的线索是 ,围绕它写了 枣核 枣核 枣核 枣核。(AB )
三、默写课文最后一段。(A )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饱含深情的语言;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积累思乡的诗词名句。
二、指导自学:(品味枣核,体悟情感)
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一件小小的事,但作者通过自己所见所闻、同窗所语, 渲染了
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情,但课本中却没有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跳读课文,找出体现友人思乡之切的的词句.
温馨提示: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细节,选读某些章节、语句就可以了。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1、请找出作者思乡的心理活动:
①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②体会出游子的心境
③想厂甸,想隆福寺
④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⑤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2、请找出作者思乡的行动:
①栽杨柳树,种睡莲。
②亲手建造“北海”。
③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④试种家乡的枣树。(暂未做)
三、合作探究
㈠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还感到“心中总像是缺点儿什么东西,她到底缺的是什么?
美籍华人在美国的物质生活是很富裕的,但在精神上,他远离了家乡的文化、民族的文化,在一种陌生的环境中而感到空虚。这种感觉是一个游子很自然朴素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㈡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结尾的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起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的作用,而且呼应开头,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开了悬念
㈢有人说:“几颗枣核, 作者这样反复渲染, 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种枣人已是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你对这样的说法是怎样看的?
试种枣树是为了慰藉思乡之情。枣核是小,可它是凝聚乡情的感情线索。这种写法叫做" 以小见大"
四、拓展延伸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枣 核 萧乾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五、当堂检测
1、写出作者思想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各三条(B )
2、运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话, 要求句意衔接, 中心明确, 词语顺序不拘, 字数在200字以内.
(A )
蹊跷 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范文二:枣核萧乾
《枣核》课堂实录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 禚晓
教材说明
《枣核》选自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教学思路
在我们的教学中,那种“满堂灌”或是“满堂问”的教法都让我们感到了种种的不如意,学生在课堂上究竟能够收获多少,他们真正“动”起来了吗,他们当中参与的人数有多少,
我在近几年语文课改的摸索中体会到:课堂上,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全员参与进来,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应当是脑、眼、耳、口、手结合运作来进行,缺一不可。《枣核》这一课的设计,我主要安排了三个环节,即“探究园地”、“才能展示台”和“诗词赏析苑”,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动手写作中、小组讨论中,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学习。 课堂实录
一、 导入。
师:同学们~枣核在我们的眼里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但在游子的眼中~却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今天~我们来赏读一下现代作家萧乾写的这篇散文《枣核》~来倾听已届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感受那种发自内心的浓烈的爱国情怀。
教师板书课题。
二、 阅读。
(一、揭示中心。)
师:本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之后~编辑曾请作者萧乾写一篇介绍文章~这是萧乾先生写给编辑的复信。,屏幕显示,谁起来读一下,
生:桂申同志:示悉。关于那小文~只不过为了表现海外华人思乡而已。那位友人为高君纯女士~三十年代我在燕京的同学~已殁。匆问近好:萧乾 13/1,1989,
师:读得不错。这篇课文我们都已经预习过了~又读了作者的简单介绍~谁能说出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生1:本文通过写旧时同窗托我带几颗枣核这件事~表达了海外华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师:这位同学说的怎么样,
生2:她说得好是好~但没有说明白友人要枣核来是干什么用的。
师:那你说说看。
生2:本文通过写我的友人托我带几颗枣核~种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件事~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然后我们将进入“探究园地”环节。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二、探究园地。)
师:我们把课文又读过了一遍~同学们一定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下面进入我们的“探究园地”环节~请同学们看屏幕。,题目屏幕显示,
1、 作者的这位旧时同窗有哪些表达思乡的心理活动和独特的方式,
2、 请设想一下友人同老伴儿月夜并肩坐在“北海”的长凳上,追忆当年北海泛舟时的
心态,你能设计一段他们俩的对话吗,
师: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刻画友人思乡的心理活动的语言~做出标记。并看一看她采用了哪些独特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对于第2题~请同桌之间共同设计~也可以小组
内活动。好~现在开始吧:
(学生们开始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师:好~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尤其是第2题~好多同桌设计得感情真挚~很有创意。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是第1题~谁起来说,
生1:写友人思乡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生2:还有:“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生3:我觉得“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这一句不是描写心理的~是友人的一个行动。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把这部分语言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一下这位旧时同窗思念祖国的内心感受。(学生朗读。)
师:请两位同学来感情朗读~谁来读,
,两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师: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位友人强烈的思乡之情~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是用哪些方式来慰藉自己的感情的,
生1:她把自己家的后花园装扮成了“北海”的样子。
生2:这个地方也是:“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师:哦,为什么这些语言也是呢,
生2:因为此处表明了她非常用心地布置这个后花园~布置花园的时候她在想着故乡北海的样子。
师:说得不错。还有吗,
生3:她还在“北海”上面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她还说~这些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师:真是个细心的人:还有吗,
生4:还有~她时常在月夜~同老伴儿并肩坐在长凳上~回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师:好~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仔细~找得也很全面。刚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请你和同桌设计一段友人和老伴的对话~下面请几组同桌起来读一读你们的创作~让我们跟着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对话~再来感受一下那种思乡的个中滋味。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同桌1: 友人:老伴儿~你还记得那年我们在北海坐船游玩的情景吗,
老伴:记得~记得~那时生活虽清苦~但我们活得那么有激情~那么快乐啊:
有一次~我还送给你一朵睡莲~你还记得吧,
友人:当然记得~那睡莲好香啊:现在一闻起睡莲的香味我就想起了北京~想
起了北海。
老伴:哎~真想再回祖国看一看哪:听说现在的祖国日新月异~逐步走向富强
了~祖国的人民也过上好日子啦:
友人:那是~改革开放嘛:如果回去看看就好喽:
老伴:等忙完这个实验~明年只要我们的身体还硬朗~我们回去一趟怎么样,
友人:好啊:我早就盼着那一天啦:
同桌2:老伴:看~今晚的月亮真圆呢:
友人:是啊~月又圆了~人何时团圆呢,
老伴:你又在伤感了~这么多年以来~你总是忘不了家乡。
友人:别说我了~你又何尝不是,50多年了~你始终坚持在家里说汉语~孩子
们也必须说母语~那次你还为了咱那个小子老在家里说英语打了他一巴掌呢。
老伴:别提那事了~过后我也挺后悔的~孩子们没有去过祖国~对祖国的感情
要淡薄一些~但我们不同~走到哪里~最牵挂的还是祖国啊:
友人:说点高兴的事吧~还记得当年我们在北海泛舟的情景吗,那时我们多么
快乐:
老伴:是啊:那会儿我刚刚学会划船~还溅了你一身水~萧乾为这事笑话了我
好多次。
友人:呵呵:说起萧乾~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情~他应邀来美国讲学~我托他带
几颗枣核来~种在我们的园子里~这些日子~我是天天盼着他来哪:他可千万别忘了~
我都嘱咐他好几次了。
老伴:要不我们再打个电话吧:
友人:好~走~我们回屋去吧~去给萧乾打个电话~风也开始凉了~走吧。
(学生们热烈地鼓掌。又有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老师都忍不住要为你们喝彩了~我也相信~在同学们当中一定还有很多优秀的创作~但接下来还有一个更让你展示才能的环节~请大家做好准备~好吗,
生:,异口同声地,好:
师:下课后请课代表把同学们设计的对话收起来~我们选出好的~在教室里展览。
『这篇现代文很好理解,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一点洋溢于字里行间之中,于是我便设计了第一道题,找出写友人思乡的心理活动及独特方式,也就对友人的思乡爱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种感情,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来体验,我又设计了第二道题,即让他们设计一段对话,来展现两位已届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心态。学生既感兴趣,又受到了感染。』
(三、 才能展示台。)
(屏幕显示)
1、请说出思乡的古代诗句。(你能像这样说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2、请写出一条你自己的爱国名言。
3、假如你到了异国他乡,你会用什么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接着就有学生举手。)
师:请同学们先准备一下~可以和同学讨论一下~不要忽视了大家的资源哪: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师:好~才能展示现在开始:机会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不要错过哟:首先是说出思乡的古代诗句。
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生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很好:还有吗,
生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很好~你能不能这样说呢,先引用一句诗~然后用一个反问句~像例句的说法。
生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读着这样的诗句~在这样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怎能不觉得更加思念家乡呢,
生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吟诵着李白的诗句~思念着在远方的哥哥~怎能不生发出许多的感慨,
师:很不错:同学们~古往今来~爱家乡~爱祖国是一个人最朴素的情感~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不爱国~他就不属于人类。”老师今天还给大家摘录了几条爱国名言~请看屏幕:
(屏幕打出)
爱国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一下。
,学生齐声朗读。,
师:好~试一试~能不能用两分钟时间把这几条名言背过。
(学生开始背诵。)
师:时间到~背过了吗,
(学生纷纷举手。师检查两位。)
师:同学们~伟人的名言再好~但不是我们自己的~下面不妨试一试~写一写自己的爱国名言~好吗,
生:好:写完了:
师:是吗,看起来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啊:那么~谁起来把你的展示给大家呀,
生1:爱祖国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是一个人的天职。
生2:爱国主义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又是催人奋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生3:祖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生4:我们的祖国像一块宽阔无际的草地~如果我们用心去装饰她的话~那么~她就一定会锦上添花的。
生5: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国情感~那么他的人格是不健全的。
师:真好:如果有一天~你也成了名人~你的这句名言也会被人们传诵的~今天~还是一介书生的你~要记住自己的爱国名言~更要学会爱国。下面转入我们的第3小题:假如你到了异国他乡~你会用什么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生6:我会经常给家里写信。
生7:我会每天听中文台广播~在家里坚持讲母语。
生8:我会在临走的时候~包上一包家乡的土~到了国外后~用这包土种一盆花~看到花我就像看到了祖国一样。
师:说得真好:我也相信大家~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们可爱的祖国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地,对:
师:爱国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应该表现在行动上~今天的你们~还是一些需要培育的花朵~想像一下~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我们是爱国的,
生9:我们要好好学习~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长大报效祖国。
生10:见到宣传**功的条幅~我会给撕掉:
生11:我会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说脏话~不乱扔东西~做一个文明的人。
师:好~同学们说得对~爱国呢~并不只体现在轰轰烈烈的事情上~不一定非得流血牺牲~只要我们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就是爱国。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拥有爱国情怀,再者,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爱国并不受时空和身份地位的限制,现代人爱国,古人也爱国,伟人爱国,普通老百姓也爱国,于是我便在“才能展示台”中设计了回顾古诗文,学写自己的名言,以及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等等,既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又受到了爱国教育。』
三、 延伸课堂。
诗词赏析苑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回顾了一些古人写的思乡的诗句~下面我们再来鉴赏一首现代诗歌~请看屏幕。
(屏幕显示)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学生们大声朗读)
师:下面先请女同学读一遍给男同学听一听~然后再由男同学读给女同学听一听~看看谁读得好。
(男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找学生起来评价。)
师:乡愁是什么意思,
生~:乡愁就是思念家乡的愁绪。
生2:乡愁是指思念家乡的一种淡淡的忧伤。
师:好~乡愁能看得见摸得着吗,
生:,齐声地,不能:
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读者明白自己的乡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看一下余光中是怎么写的,
生3:他用了四个形象的比喻~分别把乡愁比喻成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样我们就懂了。
师:那么~你觉得这些比喻用得恰当吗,
生4:我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小时候乡愁是邮票~而长大后就成了一张船票了。
师:谁能够为其解答,
生5:小时候~作者可能在外面读书呗:他要给家里写信来表达他对母亲的思念呀:
师:那长大后呢,
生6:长大后~作者结婚了~可能由于工作的需要~不能在家里与新娘团聚~想新娘了~就找个时间~坐船回家看新娘。
(学生们哈哈大笑。)
师:分析得真好:接下来的两小节也就不难理解了。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让抽象的东西变得浅显易懂,
生7:我们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东西作比喻。
生8:对~可以借一些熟悉的东西~来寄托我们的感情~比如在《枣核》这篇课文中~那位旧时同窗就是借助亲手布置的后花园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师:那么~你能不能模仿这首诗~写一个比喻句~来抒发一下乡愁呢,
生9:乡愁是一堆熊熊烈火~越烧越旺。
生10:乡愁是一只荡漾在水面上的小纸船~把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生11:乡愁啊~是一张大网~钻不出去~也挣脱不断。
师:看~同学们多么有思想~多么富有想象力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好~下面试一试~你能在多长时间内把这首诗背过。
(学生们马上进入背诵状态。)
师:好多同学已经背过了~没背过的同学课后再加把劲。今天的作业是: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写~背一背~另外搜集一个爱国题材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在笔记本上~明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将请同学讲一讲。好~下课:
『这一环节的设置,其本身还是为了加强学生们对爱国思乡这一主题的认识,另外也给学生扩展了知识,加强了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范文三:枣核萧乾读后感
学完《枣核》后,我十分理解这位老人的心情。叶落归根,人到了风烛残年就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生养自己的地方。身在异国他乡,几十年都没见到自己的祖国,当然想知道家乡是什么样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像河水一般流过。老人的思乡情却没变,反而思念越切。
老人的思乡情,使我感慨很深,因为我现在也是远离家乡身在英国。这是因为我爸爸在英国读博士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我和妈妈决定到爸爸身边去陪读。当我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心情十分高兴。因为可以马上和爸爸见面了!也能出国看看了! 到了英国的前一两个星期,一切还都十分新鲜,也并不想家。后来我在英国上了学,人家说我是小“留学生”,我也是海外学子了,时间才过了5个月,我就开始想家了,只有短短地5个月啊,我已经感受到了游子们思念祖国家乡的心情了,这种思念,对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是难以想象的。在梦中我常常梦见和同学们一起上学、一起玩的情景。有空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都喜欢在网上看看国内的新闻,看看祖国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次,我在这儿的学校里,画了一面五星红旗,回家后把它粘在了墙上,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的家里和我的心中飘扬。我还想我在国内的姥姥、姥爷、太姥、爷爷和姑姑们,想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想老师,每当在这里的学校上学时,我就想起国内的学校。总之我也想祖国的一切??。昨日,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介绍中国的书,就毫不犹豫的借了下来。按道理,我比英国人更了解中国,还用看他们的介绍吗?!这不还是想念祖国的缘故嘛!是啊,一个中国人,一个
炎黄子孙,只要有情感,就会思念祖国,永远不会忘记。
不过,我比课文中的老人要幸运的多;因为一年以后就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了。现在,我要在这一年时间里好好学习英语和其他知识。把思念祖国的心情化成学习的动力,时刻不停地奋斗,我觉得,我现在在英国的学校里就代表着中国,所以我不能丢中国人的脸。回国后,继续努力学习,长大要为祖国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范文四:萧乾的故事[权威资料]
萧乾的故事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萧乾的故事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炳乾。化名萧若萍,笔名:塔塔木林、佟荔。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1926年在北京崇实中学,参加共青团,任崇实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毕业。开始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并兼旅行记者。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同时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进行英国心理派小说研究。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燃遍英伦,1944年放弃剑桥学位,毅然担任起《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1946年回国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54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1910年,萧乾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区里,他是蒙古族人。少年时代的萧乾生活十分贫苦,他不仅没有玩具,没有书读,甚至连起码的温饱都没有着落。13岁的他就成了孤儿。在亲友的资助下,萧乾一边读书,一边在学校开设的工厂里劳动。他在地毯房当过学徒,在羊奶厂做过杂活,这样断断续续地一直念到中学毕业。1928年,18岁的萧乾到中国南方的一所中学里担任教师,一年后,他以教书所得的积蓄为学费,回到北京,考入当时最有名的大学燕京大学,不久又转入辅仁大学。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作品《老北京的小胡同》也被列入2013上海市初中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风俗世情的第十四课。
阅读相关文档:爱迪生的故事300字 爱迪生的故事简笔画 爱迪生的故事200字 关于爱迪生的故事100字 有关爱迪生的故事 关于爱迪生的故事50字 中国古代有关自信的名人事例 作家大仲马的幽默故事 关于自信和成功的名人故事 关于自信的名人事例 爱迪生的故事30字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 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50字 三国时代最成功的人生赢家的故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的背后故事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蔡元培的“伯乐”故事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作文 名人故事400字作文 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素材 中国名人故事的作文400字作文素材 中国名人故事作文500字左右
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范文五:读萧乾《枣核》中的“不好意思”反思
读萧乾《枣核》中的“不好意思”反思
读萧乾《枣核》中的“不好意思”
驼峰中学 许扣祥
原文: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1 / 3
分析:
当 “三层小楼”、“草坪”、自动掀启的“车库门”展现在老友面前~“同窗好友”立刻“不好意思”~并解释: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很显然~在“同窗”看来~这样的“阔绰”是不合适宜的~在中国的七八十年代~甚至视作“奢侈”。当时的中国人奉行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生活信条。
虽在美国~但是两个中国人相见~“同窗”陡然感觉在“老友”面前的“羞愧”。
这篇文章紧紧围绕“枣核”这一线索谋篇布局~突出表现友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精美的文章~是没有费笔的。
这里的“不好意思”~恰是“同窗”不忘故土~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真情流露,虽在异乡~始终思念自己的故乡~思念自己的祖国~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
2 / 3
如文章结尾所说~“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建议:
1、 在指导朗读时~对“不好意思”可以加重音,
2、 理解时~指导学生对“不好意思”加以揣摩~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