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西天取经使孙悟空找回自我
西天取经使齐天大圣找回自我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西天取经使齐天大圣找回自我还是迷失自我。找回与迷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状态,我们在完全不同的概念上各执己见毫无意义,所以今天我们双方要讨论的重点在于自我。开宗明义,自我意识是对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齐天大圣则是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与天庭对抗,自封为"齐天大圣",天庭后承认该封号,且齐天大圣是孙悟空的专称。
我方认为西天取经使齐天大圣找回自我。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一.外界环境的压迫与刺激使孙悟空变得焦躁不安迷失自我。齐天大圣最初的自我是什么?是机智勇敢、疾恶如仇,是善良纯真、是非分明。在它出世之时,它被成为世间之灵猴,乃天地精华所生。后拜师菩提祖师学艺,得名悟空,学会了七十二变,借到了金箍棒,此时的他不可一世,神通广大。那个曾经的悟空消失了,现在的它内心狂妄,想到天庭做官,却反被羞辱。一怒之下大闹天宫,搅了蟠桃会,改了生死簿,砸了炼丹炉,后又与如来斗法,但最终被压在了五行山下。那时的他早已在武力日渐强盛中迷失自我,内心不再善良纯真、是非分明。显而易见,在西天取经之前,那只曾经的天地灵猴已迷失自我
第二、通过取经过程唐僧的逐渐引导,孙悟空逐渐对自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悟空渐渐认识到自己区别于其它人的地方在于自己的无可替代性,自己的能力与使命。在一次次降妖除魔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人间善恶,体会到了取经的不易。当每次不得不由他出面解决问题时,当每次即使自己拼尽全力也无法解决困难时,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断趋向正确,他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知道自己为何而前进。于是,困难经历的越多,他处理的思路与方法就越明确,他不再像从前那么任性,因为他知道了自己是谁,该做什么。
第三、西天取经是齐天大圣由迷茫混沌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生命总要不断向前发展,人生也要从懵懂之态走向新生。
而所谓的找回自我,其实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齐天大圣感性本能逐步走向理性,理性精神最终确立的过程。
青年时代的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但难免行事鲁莽,不考虑行为后果和应担负的责任,有力量,有本事,而无深刻的理想,有对生命的自觉,而无追求理想行为的自觉,以“英雄”为自己冠名未免“狂妄自大”。
当唐僧将紧箍咒戴到孙悟空头上时,与其说是一种惩戒,即对他那种年轻气盛,唯我独尊的傲岸品性的威慑,不如说是对人性的一次磨练。是一次自我重新认识,重新定位的良机。这既是他生命旅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又暗示了他日后必将干出一番“惊天纬地”的业绩。 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从“齐天大圣”自诩英雄美名到“斗战胜佛”,昔日不可一世的孙大圣,如今已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英雄。这是英雄性格的完善,人性之美的升华。“追求理想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忠于事业的矢志不移,一往无前”是这一阶段英雄性的核心,也是由生命的自觉到自我实现的光辉再现。
范文二:[唐僧给孙悟空取名]缩句。1.文中的石猴就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唐僧给孙悟空取名]缩句。1(文中的石猴就
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篇一 : 缩句。1(文中的石猴就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缩句。
1(文中的石猴就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2(《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题型:写句子难度:中档考点:
考点名称:缩写句子缩写句子:
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
原句比缩后句子内容要丰富、具体,但缩后句子比原句简练、概括,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的主要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也可以做为检验较复杂的句子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缩写句子时注意事项:
1.缩写后的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如“哥哥的发型很漂亮”。应该缩写成“发型漂亮”。如果缩写成“哥哥漂亮”。就错了,因为它改变句子的原意。
2.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即所谓的枝叶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留一点。如“他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应缩写成“他讲述了经过。”如果缩写成“他向大家讲述了经过。”或“他讲述了事情经过。”都是缩写不彻底,不完全,不能算正确。但有些特殊句子又不能把所有的“枝叶”都删掉。如“我班同学陈玉梅的妈妈原来就是我的邻居王叔叔的妹妹。”应该缩写成“陈玉梅的妈妈是王叔叔的妹妹。”如果缩写成“妈妈是妹妹”就成了笑话了,所以,什么样的枝叶要全部去掉还要视句子内容而定。
3.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如果把“没有”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4.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平静的水面霎时漾起了一圈圈波纹”。可以缩写成“水面漾起了波纹”。再如“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可以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缩写句子的步骤: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意。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删掉次要部分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着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缩写句子的技巧:
1.“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2.“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3.“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4.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5.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
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篇二 : 婆媳是唐僧和孙悟空,相爱相杀取真经
悟空和唐僧的师徒情分,就像我们和公婆,与父母的情分一样,大家性格各有不同,利益常常有所抵触,相爱相杀,互相忍耐,都是为了取回一本真经——幸福生活的秘诀。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jiarenorg,就能天天收到佳人精彩文章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陌一对一私聊喔,咱们微信里见~
文/晚睡
讲述:
晚睡姐姐,我向向你咨询一下该怎么跟公公相处。我们跟他父母住在一起,我是北方人,他们是南方人,公公平时生活“很”节俭,比如家里任何1个人出去吃东西被他知道,都要一顿臭脸加教训。冬天来了,我买了个小空调拿到房间给宝宝取暖他说白天不要开…人肥腻腻的夏天睡觉不在房间睡睡在沙发上把沙发睡的脏脏的…总之家里一切不合他心意的事,统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顿骂。现在我真是看都不想看见他,刚刚结婚生宝宝,老公工作又不稳定,搬出去住不
太可能,即使搬出去以后也总要相处,晚睡姐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唐代宗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大将军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升平公主性格比较刁蛮骄横,惹得夫君不满,小两口吵架,郭暧动了手,犯了欺君之罪,被爸爸五花大绑送到皇帝面前。李豫却不以为忤,亲手将驸马松绑,还说了一句天下父母都应该牢记的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是的,无论是做人家的公婆,还是老丈人母,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小两口小夫妻之间的事情,不要去参与,让他们自己决策。更不要对年轻人的生活指手画脚,那叫为老不尊,着实不招人待见。
在社会风气最为开放的唐朝,就有了这样的智慧。现在很多父母却依然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我们有些老人,老了之后不仅没有变得开明、豁达、乐天,反而更有1种破罐子破摔“我老我有理”的思想,他们坐公交强迫别人让座,去超市随便吃人家的散装食品,走路被人撞一下就破口大骂,在家里也是指手画脚处处看不惯。
这种老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也可能是公婆,或者老丈人母,这是**之后中国文化断层造成的1种社会怪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要为此买单。
遇上了,怎么办,没什么办法。如果是父母还好办,最起码说轻说重了也不伤感情,如果是公婆,总是碍于一份情面,不能太过撕破脸,所以就有1种压抑在里面。
在以前的情感咨询还有现在微信后台的留言中,经常有人和我
抱怨婆媳矛盾,婆婆怎么怎么不像话,如何如何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其实我看过只想说,其实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摊手,真的,有些人恨恨的感觉,好像唯有把婆婆肉体消灭才能解恨,可是谁能做到。婆婆就是这样1种存在,你看她不顺眼,可是又干不掉她。
我也是女人,也有自己的婆媳问题。
我婆婆是1个特别唠叨的人,身边有人和人聊,身边没人就和自己唠,每天干什么都跟画外音似的,自己同步直播一遍,“哎,我搬个凳子,去厨房吃饭,今天吃面条,鸡蛋酱……”诸如此类。她还特别喜欢控制别人,她要是觉得今天冷,我老公就得加衣服,说不冷是没用的,她会一直说一直说,说到你崩溃服从为止。
范文三:孙悟空能成佛不是因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而是来自于两个机缘
孙悟空能成佛不是因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而是来自于两个机缘
孙悟空能成佛,不是因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而是来自于两个机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西游记中能够成仙成佛,本领是必备因素,但却不是唯一因素,更不是决定性因素。要不,一人力战孙悟空+28路星宿的黄眉怪,肯定能获得一个佛位。一招秒擒孙悟空的九灵元圣,也应该有一个大罗金仙的牌位,而不是给太乙救苦天尊当坐骑。
那么,除了法力高强这个硬实力之外,还需要名气这个软名片。而且有时名气比实力要重要。试问,大家都知道杨幂演技超烂,可为啥那么多人还看她主演的电视剧呢,无非是名气使然。 经典是现实的镜像。在天界要当官,名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玉皇大帝就是最好的范例。
玉皇大帝原是一个寨主,名叫张友人,又称张百忍。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乱,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寻找才德兼备之人来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发现人称「张百忍」的张友人,将寨内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为人和善慈悲,因此带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试想,没有名气,只有打打杀杀的本事,能行么,
其实,不仅是玉帝的位子是靠名气趸来的,孙悟空的佛位也是名利的产物。
我们知道取经成功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不否认,这个佛位是孙悟空不断打怪的结果,但同样,斗战胜佛也是孙悟空名气积累的结晶。试想,若能打就能成佛,如来选择能力不输孙悟空,却更听话的六耳猕猴,岂不更好,
其实,孙悟空之所以能够成佛,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二个名片。
一是齐天大圣的名片。
要知道,齐天大圣在仙界可是准圣级的存在。地位稍逊于五方五老,却相当于六司、七元。其地位比西方的诸佛只高不低,你最后封孙悟空个菩萨合适么,若如此,以后还有哪路神学敢投靠佛教呢,
更重要的一张名片写的是镇元子的兄弟。
镇元子是地仙之祖,开天辟地就存在的人物,和三清是故交,与四帝是朋友,还拥有人参果,三界之内谁不给面子, 而与镇元子做了兄弟,孙悟空的档次和格调,立即就上升一个档次。从原来一个草根神仙,变成了当代名士。换成现代语言就是,原来是只有几个关注的草根,突然有一个大v拼命的粉,摇身一变成大v了,能不牛么,
从这个角度看,孙悟空之所以能成佛,不是因为跟随唐僧西天取
经,而是在五庄观与镇元子结拜,成功打上名士的名片。
范文四:孙悟空西天取经路上老被打的屁滚尿流,究其原因竟然是这样
孙悟空西天取经路上老被打的屁滚尿流,究其原因竟然是这
样
《西游记》是我国脍炙人口的名著,妇孺皆知,老幼必读。
那么《西游记》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很多人不禁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威风八面,打的玉皇大帝抱头鼠窜。而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却谁也打不过,动不动就去搬救兵?
既然有这么多救兵,那么孙悟空在天宫捣乱的时候怎么不出来制止猴子,任其作乱呢?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一、人设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孙悟空除了七十二变,基本上没有魔法伤害属性。所以孙悟空应该是物理近战类英雄。他的金箍棒虽然也可以远程攻击,但更多的还是拿在手里打人。
二郎神、牛魔王这些,都是人变得妖怪,面对孙悟空这样一个纯妖,自然从人设上占尽优势。
毕竟人定胜天。人大于一切妖魔鬼怪。作为半兽人的二郎神等等,自然不惧孙悟空。而法师的成长性一直都优于物理近战,一般打后期物理战士都不是法师的对手。
那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为什么没人制止他呢?这个一会再说。
二、掣肘
唐僧成了孙悟空最大的软肋。打架的时候还得照看着唐僧,怎么打?
猪八戒跟沙和尚,作为天宫派来的卧底,自然不会使出全力。就算使出全力,也帮不上什么大忙。所以全都成了拖油瓶。
孙悟空有能力有手段,可是他全是进攻技能没有保护技能。好尴尬啊。
小妖怪们一个和你打,一个去搞唐僧,孙悟空能耐再大也不能首尾相顾。等唐僧被制服以后,就不是打架的问题了,就是政治交涉的问题了。这一点孙悟空不是强项,谈判他懂个屁啊,他就会抡起棒子打妖怪。
所以,孙悟空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
三、政治因素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正是他努力考取功名的时候。明朝是封建帝王制的属性,那么这就很好理解了。
孙悟空为啥谁也打不过?为啥一出事就上天求帮助?对,就是要告诉你,中央政权是最大的,无所不能。你有困难就找政府,政府肯定能给你解决咯。
你一个小小的猴子,你就想保着唐僧上西天完成你圆满的功德,那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组织的帮助下,关怀下,在你的不断进步学习中,你才有机会升级打通关。有人说,那为啥猴子能大闹天宫呢?我可以告诉你那是组织设的局吗?让你膨胀懂不?让你以为你无所不能。你想想你进公司老板是不是都这么忽悠你的?小伙子好好干,你的能力很强,明天很美好……然后你就兴奋地跟猴子一样卖命去了。
吴承恩写《西游记》一半是娱人愚己赚钱养家,一半他也投鼠忌器不敢乱写。歌功颂德还是集权制政权所有媒体都会干的事,吴承恩也不例外。
说以,孙悟空取经路上谁也打不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本文作者:错小染
范文五:孙悟空真的死在了西天取经的半途中了吗?
一直有人认为《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孙悟空,被佛祖悄悄地除掉,并安排假的美猴王六耳猕猴取经。理由也看起来十分充分,包括地藏王菩萨不敢说明真相,佛祖和菩提祖师不和等等。我认为有这些看法得人都是断章取义,根本没有通读《西游记》。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期佛祖对美猴王的态度。
原著中第七回写道:“佛祖将五指化为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请注意,轻轻的把他压住,可见佛祖不忍心取其性命。
不然五指一用力,哪还有美猴王的活命?这一点就能说明开始的时候,佛祖就不愿意除去美猴王。
估计还有网友会提出不同看法,这是佛祖不愿落一个杀生的恶名。
那好,如果佛祖不愿意直接动手,大可借刀杀人,将美猴王直接带回天庭,交个玉皇大帝发落。
这样做不仅自己不落骂名,还能受到天庭的万分感谢。
然而佛祖没有这样做。
天庭款待佛祖的时候,巡视灵官进来禀告说“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取出一张帖子,上六个金字:“唵、嘛、呢、呗、咪、吽”,递与阿傩,贴在那山顶上。
其后佛祖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外,又发了一个慈悲心,唤来土地和揭谛,吩咐道: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如果佛祖想除掉美猴王,又为何还要再等到五百多年,在取经过程中将其除掉呢?岂不是多此一举?
不久,观世音菩萨请旨前去东土大唐时,佛祖专门取出五个宝贝,其中一个是“紧箍咒”。佛祖专门交待:“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怪,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管教他入我教来”。
佛祖为传经,不仅提前物色好了取经人,另外也安排好了随从,只是当着其他僧众的面,没有直接说出。之后观世音菩萨在路途中,先后劝服了沙僧、猪八戒、美猴王。
到这里就能看出,佛祖早就有心收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入教,因此才提前暗示观世音菩萨劝服美猴王,并送给她宝物以备后用。
其次分析一下取经途中,美猴王对唐僧的态度。
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发怒,坚决要同美猴王断绝师徒之情。唐僧心硬,行者却要坚持拜一下唐僧再走。唐僧认为他是歹人,坚持不肯。大圣见他不肯,又使个身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变出三个孙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长老下拜。
唐僧已经不认自己为徒弟,大圣却仍念及师徒之情,坚持下拜,足见美猴王有情有义。
很多网友认为代替大圣的六耳猕猴,对唐长老唯唯诺诺,也是美猴王被暗中替换的原因之一。
真是荒谬!
美猴王对师傅素来是尊重,在整个取经途中,大圣对长老都是诚心相敬,不仅鞍前马后,更是全力保护,想尽办法降妖除魔。
第三分析一下地藏王菩萨和谛听的态度。很多网友说,地藏王和谛听不敢说破害怕假美猴王,就是害怕假猴王的后台,不然地藏王菩萨为何不敢降妖呢?
错!不是菩萨不敢,而是另有原因。
地藏王菩萨的大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暂不讨论他的法力,地藏王菩萨的使命就是照看地府。即使谛听说出谁是真的美猴王,谁是假的孙行者,但是二者看起来一般无二,地藏王菩萨如何分辨,又如何助力,捉拿假的孙行者?
即使地藏王菩萨和谛听能够分辨出来,但是六耳猕猴法力与大圣一般无二,真的闹起来,顾此失彼,十八层地狱岂不是全乱了套?
再说前期在观世音菩萨那里,沙僧和惠岸行者也没有办法直接帮助美猴王,因为二者打成一团,根本无法分辨。
因此,谛听才说:“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骚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这正是谛听的忧虑所在,地府一乱,殃及人间。不能助力擒拿,正是因为谛听认为幽冥众神的主要职责是看护好地狱。所以,最后谛听说了一句:“佛法无边”。
再往后看。
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要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
依据美猴王的性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又不是假的,干嘛要逃走?因此六耳猕猴确确实实被佛祖降住了,最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很多人就此议论,说佛祖仅仅:“善哉,善哉。”也是佛祖在袒护假的美猴王。
要知道佛祖法力无边,洞晓一切,他明知六耳猕猴当于今日命绝,命数如此,所以才没有进一步责怪美猴王,但依然不忍心其死于自己面前,因此“善哉,善哉。”
要知道“善哉”的另一层意思是僧人用来当做“罪过”后的赎罪,并不是你干得好的意思。
其后的美猴王不愿回到唐僧身边,要佛祖念“松箍咒”。
佛祖恩威并举:“我教观音送你,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他命观世音菩萨亲自送美猴王回到唐僧身边,也算是给足了美猴王面子,也使得唐僧长老日后不敢再肆意赶走美猴王了。足见佛祖对取经一事,考虑的是多么周详。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很多人理解的“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的恩怨”。
很多人以《封神演义》为依据,指出菩提祖师和佛祖不和,因此佛祖想除去菩提祖师的徒弟孙悟空。
这就更加荒唐了,吴承恩出生于1501年,《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出生于1567年,因此吴承恩老先生不可能借鉴《封神演义》,相反许仲琳可能借鉴了《西游记》。
所以说,佛祖和菩提祖师的恩怨更是子虚乌有。
综合来分析,美猴王孙悟空早就是佛祖心中定好的取经人,根本不可能被替换。
不过还有人讨论六耳猕猴如何有神通的,他的兵器又是从哪儿来的,但是原著中并没有真假美猴王比试七十二般变化,比试筋斗云,比试真假如意金箍棒的片段,因此很难得知六耳猕猴的详细神通。
然而佛祖说那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以此推断六耳猕猴依据自身这么好的天赋,偷师学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寻找一件像样的兵器,也不是什么难事。
美猴王是所有猴子中最厉害的那一位,估计六耳猕猴听说后心痒难搔,也想功成名就,就暗中偷听并模仿美猴王,因而渐渐地学会了齐天大圣的本领。
另外,美猴王刚开始跟随唐僧长老取经的时候,也确实有二心,久而久之,慢慢就养成了他的心魔。
我们可以推断,这六耳猕猴不学美猴王的好,只学他的坏,时间长了,反而被大圣的二心附体,他刚开始并没有美猴王神通广大,因此附体后也抑制不住心魔,最终成了负面形象的美猴王。
因此可以说,六耳猕猴的出现和美猴王的二心有关,和唐僧、美猴王二者之间的嫌隙有关。
唐僧师徒一直没有发觉,最终造成了师徒离心的大劫。
所幸“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劫难过后,师徒齐心合力,终于取经归来,修成正果!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江渚渔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西天取经使孙悟空找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