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如何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8《国际金融研究》 1998年第 10期
从资本流入和技术转让的角度来看 , 经济全球 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 因为 , 在全球 化的环境下 , 发展中国家最稀缺的资源得以自由地 流入 , 从而使这些国家的最大优势 — — — 具有廉价劳 动力 — — — 得以发挥 。 从理论上来讲 , 资本和技术的 流动 , 会改变 , 更确切地说 , 会改善有关国家经济资
源的结构 , 因而会带来经济的繁荣 。 问 题
问题是为何如此多的国家非但没有从经济的 全球化中获得好处 , 反而遭受了贫困 、 社会不安定 、 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等诸多害处呢 ? 回顾历史 , 绝 大多数早先的殖民地国家就享有资本流入和技术 引进的较高自由 , 但这些殖民地国家并未获得经济 的繁荣 , 时至今日仍属发展中国家 。 为什么经济全 球化这样的好事总是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政 府赞美 , 而发展中国家对此却总是心存疑虑 、 犹豫 不决呢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 仅仅诅咒全球化本身是无
用的 , 因为经济全球化已经无处不在 , 并仍在向前
发展 , 如果你不参与其中 , 你就会永远落后 , 抱怨其
它伙伴国 (动机不良 , 操纵 、
阴谋 、 掠夺等 ) 也是无用 的 , 因为你不应要求别人关心你的特殊利益 。 所以 , *本文是作者在联合国 1998年 9月 17日召开的 “ 全球化的影响” 研讨会上的发言 , 原为英文。
★ 专 稿 :
如何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
樊
纲
9
《国际金融研究》 1998年第 10期 最好是自省一下自己的问题 , 认真地想想 , 一些发 展中国家不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的问题所在 , 然 后去设法解决它 。 从根本上说 , 必须认识到 ,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 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 而决不仅仅由资本流入 、 固然 , 能同时引进 (; () 市场管理能力 (经 验 、 专门技术等 ) , 这两条对一国经济的发展也是至 关重要的 。 制 度 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不仅表现在较低的人均国 民收入水平上 , 而且表现在其制度的不完善方面 (包括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或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文 化因素 ) , 而这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 西 方的经济学家在谈到“ 新兴市场” 并指出其存在的 问题 , 诸如缺乏健全的银行体系 、 有效的公司管理 、
普遍的法律规定 、 廉洁的政府 、 可行的民主制度时 ,
就已经无意中说出了这句话 :发展中国家是“ 正在
发展” 的国家 。 发达国家的市场制度经历了 300多年的发展 历史 ,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 它们解决了社会中的许 多问题 。 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制度仅仅经 历了 20— 40年的发展史 , 它们能够学习或模仿先 进国家的经验 , 但消化吸收模仿来的东西 , 需要时 间 , 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不过 , 恐怕用不了 300年 ) 。 从这一点来看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 双重性 。 一方面 , 全球化使其从开放和参与全球市 场中获益 , 同时 , 其它国家的游戏规则对其国内的 制度建设也会产生极积的影响 , 促使本国的人们改 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 另一方面 , 因为缺 乏成熟的市场制度 , 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竞争中 处于不利的地位 。 由于国内经济 、 社会和政治问题 所限 , 发展中国家不能从全球化的市场中获得多少 好处 , 仅仅因为自身的效率低就可能使它们在国际 竞争中失败 , 。 最近
, 。 , 是因为它们冲着所谓的“ 新兴市
场” 的潜在的获利机会 , 而当所谓的 “ 发展中国家” 的诸如不良贷款等问题日益严重时 , 外资就抽逃 了 。 那些组织严密 、 经营良好的跨国金融机构 , 正是 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问题和弱点进行投机
活动来牟取暴利 。 那么 , 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不进行
改革呢 ? 为什么不去完善其制度呢 ? 确实 , 每一个发
展中国家都需要对其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 如发达国
家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一样 , 发展中国家的改革也需要一个过程 , 也需要 花费时间 , 这就是差距所在 ,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 同一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和不平等关 系 。
市场管理能力 这里所说的“ 市场管理能力” 不仅指发展中国
家所缺乏的公司或行业的管理技能 , 而且指作为整 体的国家或政府所具有的市场管理经验和知识 。 发达国家在其数百年的市场发展史中积累了 相当丰富的对付投机 、 操纵 、 内幕交易 、
垄断性勾 结 、 腐败 、 欺诈等的经验 , 针对无数的经济丑闻案和 市场波动 , 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 在发达国 家 , 不仅市场参与者 (消费者 、 公司 、 个人等 ) 成熟且
富有经验 , 其政府和管理者也具有识破经济阴谋的 知识 。 然而 , 这正是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 。 对刚刚成 为新兴 “ 市场” 的国家来说 , 人们甚至不知道风险来 自何处 , 不知道 “ 过热” 、 “ 泡沫” 、 “ 不良贷款” 、 “ 短期 贷款过度敝口” , 或证券组合投资 “ 热钱” 以及各种 各样的投机这些东西会产生什么问题 。 如果富有经 验的跨国公司和遵循教科书的经济学家们不停地
★ SPECIAL CONTRIBUTION
10《国际金融研究》 1998年第 10期 告诉人们经济的自由化和全球化是如何的好 , 而只 字不提开放市场所蕴含的风险 , 那情况就更糟了 。 值得指出的是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 缺乏市场管 理能力只是市场体系欠发达的表现之一 , 管理者只 有与其管理的市场一起成熟 。 而现实情况是 , 一些新 , 的市场上与国际商人 竞争 , 这就是新兴市场何以可能成为国际对冲基金 的所谓 “ 自动提款机” 的原因 。 如何使全球化成为使全球 参与者共同获益的过程 近期亚洲金融危机表明 , 在一定的管理能力和
制度条件下 , 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资源流动和对发展 中国家最有益处的资本流入和技术转让本身可能并 不是能够带来经济繁荣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 发展中 国家的劣势可能使他们在国际投机和操纵者的冲击 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 从而使他们对全球化缺乏兴趣 ; 互利的全球化须具备相应的“ 其它因素” , 即完善的 国内国际制度 , 较强的市场管理能力 , 缺少这些 “其 它因素” 会使发展中国家难于积极地参与全球化 。 这说明 , 全球化不应该是一个发达国家出于自 身利益而推动的自发过程 , 它不仅需要发展中国家 解决好自身的问题 , 也需要某种形式的国际性干预 , 诸如国际组织提供援助 , 制定规则克服发展中国家 的缺陷 , 以尽快使 “ 其它因素” 到位 。 政策思考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
11加快经济制度改革 , 学习掌握更多的发达国 家的市场制度 (经验和知识 ) 。 改革需要有关国家的 人们自己来进行 , 较好的国内环境会使发展中国家
处于有利的位置 , 从而能够从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
获益 , 而不是拉大差距 。 21同时 , 在实施开放和参与全球化进程中 , 须 格外谨慎 。 , 国内市场还不 发达时 , 。 开放是 , 。 但是 “ 超 。 具体地说 , 看 看下列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教训不无益处 :— — — 如果你不能控制风险 , 你可以对一些你不 愿与之打交道的人设置限制 (最近台湾就将某大型 对冲基金拒之门外 ) 。 这就等于说 :“ 是的 , 你经验老
道 , 你技高一筹 。 但我不跟你玩 , 你走吧” 。
— — — 如果你不能 (由于诸多问题包括国内问题 所限 ) 在现有规则下与投机者打交道 , 那么就改变规 则 , 使其对你有利 (香港最近就改变了资本市场的游 戏规则以抑制市场操纵 ) 。
— — — 如果你开放太超前了 , 并已发觉与欠发达 的国内体制和市场管理能力不相适应 , 你可以退几 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 , 马来西亚最近所做的就是一个
例子 , 尽管人们对何为最好的方案尚有争议 ) 。
当然 , 人们会说这是倒退 , 但为了将来更好地前进 , 退几步 或许是必要的 。 国际组织应做的 :国际金融制度也应改革 , 以便向成员国 , 特别是 欠发达国家提供风险控制和投机管理机制 。 国际金 融组织不应该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 , 并高喊“ 开门 、 开门 、 开门” , 但忘了提醒 :一旦这些国家真的打开国 门可能面临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需要全球化的管 理 。
国际组织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改革提供援 助 , 也应对其提高开放市场的管理能力提供帮助 。 总之 , 国际组织应更多地代表发展中国家来行 事 , 以使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克服其
自身的不足 。 所谓的 “ 脆弱群体” 首先存在于国与国 之间 , 而非国家内部 。
(作者工作单位 :中国经济改革 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 ) ★ 专 稿
范文二:经济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李朋程 物流二班 20121514224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当今社会获得长足 的发展, 必须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但同时必须明白经济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 只有正确利用她的积极一面, 并对其所可能带来的危害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才能始终立于 不败之地。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特点出发, 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并提出适当的 应对策略。
一. 经济全球化的由来及其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整个历史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生产力决定生茶关系。经济全球化在某 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全球化的生产关系, 而这种生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资本主 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随着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 发展, 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财富。 但在创造出强大生产力的同时, 资本主义 世界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 大量的产品被高效的机器不断制造出来; 另一方 面, 本国的消费市场已经饱和, 导致大量产品滞销。 因此, 开拓海外的市场便成 了唯一解决的途径。 除此之外, 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不断 加大, 本国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 需要寻找海外更多的资源。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 和消费的全球化, 将世界的市场和资源都充分利用。 因此, 解决资本主义上述的 问题的唯一方法,便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我看来便是生产力、 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所谓全 球化, 便是将整个世界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就经济全球化来说, 即将世界变成 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统一的大市场便意味着全球性的合作, 但也更意味着我全球 性的竞争。 正如马克思唯物论中所讲,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总体, 没有绝对的好, 也没有绝对的坏。 因此, 我们须看到,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其正面的 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其最突出的正面效应便是随着全球化的合作, 整个生产资料可以得到最优化 的分配, 从而使生产力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大大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 并 且,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也可以通过全球化的合作,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 产管理方式, 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且, 全球化的市场也 给过大发展中国家开拓自己的海外市场的机会, 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本国经济发 展。
就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最突出体现在其全球化激烈的竞争。 由于世界各 国的发展程度不同, 实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 便出现了很大的 不公平。 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 竭力攫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使得发展 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很少。 另外, 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将世界变成一个经济 发展的整体,便使得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样一来, 便会使本国的经济过分依赖别国, 使自己失去经济上的相对独立。 同样, 任何国 家经济上的风波也会大大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甚至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 机。近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便是一个实例。
尽管经济全球化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试图去摆脱 她, 不能将自己独立于世界大经济体系下。 尤其是当今社会, 信息技术得到前所
未有的发展, 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发展自己, 必须要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中去,闭关锁国的发展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在面对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时, 必须要沉 着应对, 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经济体制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 在这个世界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自从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以来, 中国的经济发 展就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尤其是在 2001年加入 WTO 以后,我国融入 国际经济大家庭的程度不断加深,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她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良好 的机遇。
首先,经济全球化有助于中国的资金融通。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 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 1996年发展中国家 吸引外资达 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 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私人资本在 1990一 19%年的 6年中增加了 6倍。在流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 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已占 85%。 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 家的资金短缺间题。 第二,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 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1983-1987年发展 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为年均 42亿美元, 1994年则增加到 386亿美元, 1996年更是达到 510亿美元的规模。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 比重也从 1985年的 5%提高到 19%年的 14.7%。
其次, 为我国提供了广大的国际市场和更多的贸易机会。 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 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截止到 1999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 3 607亿美元,其 中出口总额为 1 949亿美元,分别比 1980年增长了 9.46倍和 10.8倍。对外贸易 依存度在 1997年达到 33.7%。外贸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力就业 的一个重要渠道。 另外广阔的世界市场也给中国发展本国大型有竞争力的跨国企 业提供了潜在的大量资源。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去, 很多民 族企业开始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成为中国的一块闪亮的名片, 比如海尔、 百度、 联想等等。
另外,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随着外国资本的 流入和中国不断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过程中, 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经济发展模 式也被介绍到中国来。 这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中 国的整个经济发展之路得到很大程度的优化, 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高效发 展。
三.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对发展中国家, 其所带来的负面尤为明显。对于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最大的诟病便是对对外贸易的高度的依存。 经济全球化在将中国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 也使中国的经济增长过 分地依赖海外市场。 中国的经济增长大量依靠对外出口, 而本国的内部消费需求 却一直处在一个相对很低的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外贸依存度逐步升高, 下 表为全球各个地区贸易依存度对比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过高。 这样一来, 一旦世界经济状况出现波动, 造成海外市场需求降低, 在本国市场没 有被很好开发的条件下,中国经济便会受到十分严重的打击。 2008年又美国次 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便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据中国国家统计局 公布的资料显示, 2008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增长率由上年的 29. 1%下降到 17. 2%, 2009年上半年,同比下降 21. 8%; 2008年 GDP 增长速度由上年的 11. 9%下降到 9%,其中第四季度仅增长 6. 5%, 2009年上半年增长 7. 1%, 其中第一季度仅增长 6. 1%,第二季度增长 7. 9%。
更大的危害不是经济危机所带来的 GDP 增长速度的减缓。由于中国过度的 依赖对外贸易, 造成中国有大量的出口贸易企业。 如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便有大量的来料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接受外国的订单, 进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对 外出口贸易。这些企业养活着中国的大量人口。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这些企业 的海外订单大量减少, 许多企业都纷纷倒闭。 企业的倒闭也带来了大量的下岗工 人, 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并且, 高的失业率也带来了高的不稳定因素, 这是 一个现代社会最大的隐患。
其次,中国大量的引进外资也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首 先, 被引进的跨国公司大部分是有很深历史背景的老牌跨国公司, 他们拥有十分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这样一来, 我们自己的民族 企业的发展空间便被挤占。 自己的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国家的经济便也不能 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 最终坐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的仍旧是那些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和他们的实力雄厚的公司企业。 并且, 由于跨国公司具有完全的竞争优势, 他们会很快占领整个国内市场, 从而实现行业垄断。 这样一来, 跨国企业也便控 制了市场, 也就等效绑架了中国的消费者。 中国的日化行业便是一个例子, 英国 的联合利华和美国的保洁几乎瓜分了中国的日化市场, 前段时间的日化产品涨价 事件便是这两个公司一手造成的, 他们几乎控制了中国日化产品的销售价格, 消 费者的利益不复存在。
大量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另一严重后果便是有可能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 热钱的流入。 由于中国的金融审核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 一旦中国更进一步的对 外开放,投机热钱便
会很容易流入国内市场。 当国际投机热钱充斥着整个国内市场后, 一旦其突然从 中抽出, 便会引起人民币的大幅贬值, 使中国金融市场发生巨大震荡, 从而造成 金融危机,并影响实体经济,从而形成全面的经济危机。 1997年由泰国币泰铢
贬值引起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年充斥泰国的国际热钱几乎是 在一夜之间突然从泰国市场消失,转天泰铢便大幅贬值,引起金融危机。 另 外, 中国的对外出口主要是低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商品, 其能赢得市场的主要 原因便是由于中国的脸颊劳动力导致的产品的廉价。 由于经济全球化, 世界一直 在要求中国放开人民币汇率。 众所周知, 一旦放开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必定要升 值, 这样一来, 中国的出口商品便要涨价, 也就失去了其唯一的竞争力, 没有具 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 我国的对外贸易肯定要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并进一步阻 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四.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
虽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但是世界是物质的,历史 也是物质的, 它是遵循客观规律而发展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 我们 不可能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只能去村讯她, 并利用她。 只有正确的符合经济 全球化的生产关系才能真正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正确的应对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便是改革与发展,改革产业结构,发展 科学技术。 首先,中国需要逐步扩大内需,要充分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广 大农村的市场。 这样既能减少我国经济对外的依赖度, 又能更好的改善本国人民 的生活,一举两得。
其次要逐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金融监管体系,从而防止类似国 际金融热钱进入等的金融危险,以应对国际金融风浪的冲击。
再者,要不断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中国现在在经济全球的进程中 扮演的总是一个世界工厂的角色,无数的商品都有made in China的 字样,但有多少是Designed in China?我们所依赖的基本上是 高劳动密度, 低科技含量的对外出口。 只有真正有了自己的科技, 我们才能在国 际社会上有自己的竞争力,才不会受制于其他的国家。
范文三:经济全球化的
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一、定义
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简介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 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 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
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臵,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臵。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三、形成因素
一,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二,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五,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四、概念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臵。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五、载体
(一)贸易自由化
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生产国际化
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三)资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四)科技全球化
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臵,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六、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
力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动下,社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种资本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16世纪—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了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各个领域,囊括了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国际分工从过去以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一个新阶段;世界贸易增长迅猛和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形成;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增;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日益加强;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作用日益增强。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七、影响
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一,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世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集中精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传统工业和一般技术成熟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第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器,是实现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臵的主要载体。目前,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只有5家。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全球性的联合、兼并和扩张,进一步发展其高度发达和高度集约型的经济,使其产品竞争力始终高居世界领先地位。
八、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人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
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臵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九、跨国公司产生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除国家以外最活跃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跨国公司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在生产、投资、贸易、金融、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全球化;
2.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全球化;
3.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
4.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全球化。
十、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
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一)优化配臵和合理利用
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二)促进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
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四)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五)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臵、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六)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
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七)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八)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
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九)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
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
(十)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特征会得到充分体现;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使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和民族冲突会更加激烈和尖锐;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使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间的合作屡遭破坏;局部地区的民族摩擦、经济危机以及政治经济的震荡也极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扩展,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
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十一、发展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21世纪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经济全球化。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符合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
至少到目前为止,不少分析都表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收益并未在各个国家均匀分配。南北之间的差距在扩大。但是,从近期市场化改革的发展绩效来看,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世界银行(World Bank, 1997)认为。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国内高储蓄率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机制可以归纳为: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臵效率的提高;通过出口扩人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外资弥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外资通过改善投资地的原有资产存量,促进经济增长,并进一步通过新建企业形成高质最资产:通过收购和兼并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目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带来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获得所谓“滋出效应”;外资通过对投资地人力资源
的开发,为经济增长积累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企业己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期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8。6%。近年来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
(二)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
类型的转变,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卜岗工人急剧增加。然而,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简单等同于GDP增长是硬道理。GDP规模再大,若就业规模没有相应的一定比例的增长,导致就业问题很突出,社会稳定就无法保证。因此,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这样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木,为中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国既存在发展动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动力的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抓住全球化机遇可以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四)中国必须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中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6%;农业资源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只占世界的7%:能源不足。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的2。34%和1。20%;资本短缺,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足世界的1%。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五)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在于:
1、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2、扩大国际贸易。
3、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按PPP法计算的人均GDP美元值仅相当于关国人均水平的3%-4%,到1998年己提高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0%以上。中国之所以能有效地实施追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主动地参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积极引进外资。促进出口贸易增长,充分利用和享受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好处,使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和提商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参与全球化,取决于它如何学会参与,并从中把握主动权。对于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中国正在研究、承认、遵守、利用、参与,并逐步过渡到修改和制定。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总
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必须学会在变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制定规则。
范文四:经济全球化的论文: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
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为获得超额利润,在全球
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已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厂,在海外有8个设计中心,4万多个营销网点,12家海外销售公司,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不断,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以促进成员国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页,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出现了一体化的经济区域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等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及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获得最大利益,这将压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压力,甚至有的国家付出惨重代价。再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导致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大批银行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规避其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对我国有利的一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范文五: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论文《经济全球化》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论文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国经济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体。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
1
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外资
2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
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2009年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
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利用起来,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农
3
村城镇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的有效利用受到重视,新型的技术工人以及服务人才充实到企业中,为我国经济提供高水平的劳动力。
(二)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不单单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受发达国家的制约
目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仍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上,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明显偏向于发达国家。当世界市场接收他们的巨额投资之后,他们可以通过贸易自由的口号,对我国贸易堡垒发起攻势,来保证他们获得超额经济利润。而当他们的国内市场受到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本国一些产业的行业利润受到阻碍的时候,他们就以贸易保护为借口,或者通过环保壁垒、技术壁垒阻挠中国产品的进人,根本不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2.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将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滥用资源,破坏发展中国家
的环境。经济全球化下,发生产业转移现象不可避免,但为了参与更多的国际竟争,我国只能接受发达国家传导过来的高能源消耗与高污染耗能,成为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输
4
送给发达国家数量庞大且价格低廉的有形物质产品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勇于接受挑战。我们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我们更要警惕并防范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带来的冲击,尽可能的降低消极影响。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与规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职责分开,政府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注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本质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经营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科学、规范并且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我们还要创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对市场体系进行完善。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更是经济大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外商资本,
5
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国际投资的质量。通过引进竞争的办法,燃起我国民族工业的竞争意识。国家应该引导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从而使相应的企业追求新技术具有更大的动力,积极完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获取原料、制成品以及半制成品,使我国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在吸收技术与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自力更生,提高我国民族工业的
经济层次,提升品牌影响。我们要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向国外发展,争取走向国际产业链的更高端。
(三)关注产业转移带来的问题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可能对我国环境、资源以及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一直处于低端的位置。在开放规模被扩大的同时,应密切注意国际游资的动向并加强经济监管,避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漏洞从而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目前,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是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却非常高,这与经济大国应有的本范并不相符。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大力度开拓国内市场,提高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有效需求与供给能力都得到提升。就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来看,我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势必会受到国
6
外经济势力的打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抢占和坚守住本土市场奠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实行“走出去”的战略。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的进步与不断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基础。因此中国应加速科技的创新,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战略,大力发展科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从而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上更具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应运用先进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使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四、总结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对外资的吸引,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分配,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受发达国家的制约,还要承担产业转移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避免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并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我国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资料及数据来源:
(一) 维基百科 词条: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市场竞
7
争
(二) 全日制高级中学教材《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 《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如何规避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