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如何说课2
1说教材 2说教学程序 3说教法、学法 4说练习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 数学说课是数学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数学课的优化。
数学说课,要向同行说什么?我认为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说教材。
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
这主要包括: (1)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说课中教者首先要阐述所备、所上的数学课在整个的一节、一章乃至整个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
这是由数学教材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
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
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
(3)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俗配,按计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2.说教学程序。
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
数学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
在教案过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写出来,而说课中不谈清楚,别人不一定都了解,详略、繁简不同;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而说课介绍重视教学环节的次序和方式。
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还要说说为什么,让别人接受信服,内容构成不同。
说教学程序,还得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3.说教法。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
这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选择目标教学的方法,尝试教学的方法,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选用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实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
指导学法方面,有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
有组织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
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图形式花哨。
4.说练习。
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犹如工业生产中的“产后服务”。
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
当然有些数学课的板书并不都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说。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说课稿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共215篇文章,30篇每页,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8 小学数学说课稿_罗拉美文范文小学数学说课稿提供大家需要的关于小学数学方面的优秀说课稿而且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现在也不是太难找了吧。
关于找具体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我推荐你到这里看看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之所以这里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比较全,其他地方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网,应该这里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原因是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很容易找的,而且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现在也不是太难找。
找具体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我推荐你到这里看看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之所以这里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比较全...
小学 三年级下册 数学 什么是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说教材:一)说课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节课。
二)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表面积。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比如有五个面或四个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过程与方法:1)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或跟表面积有关的问题,如工业生产中需要的包装盒,装潢时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外包装,建筑时要粉刷墙壁等。
2)掌握知识的过程:情景引入,感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分组讨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全班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小组探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自主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的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重难点的确立:1、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2、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或宽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课应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分析法动手操作法等进行教学。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地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转化迁移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三、说教学流程:(一)巧设情景,生活引入:师:同学们,学校要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并决定本周三在学校的操场上举行募捐仪式。
总务处的刘老师要制一个象样的募捐箱,他听说我们正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所以请我们帮个忙。
请你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制呢?(生答)我们还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生答)总务处备有硬纸板,那我们该去领多少呢?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1、引导学生展开上节可课制作的长方体,依次标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使学生明确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求这个长方体表面积这六个面的总面积。
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动手量出长、宽、高,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算出表面积,然后向全班汇报。
(2)小组讨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真正弄清楚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教师有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突破这一难点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先通过猜测大象大约三吨重的场景,导入课题并突出本课重难点,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3头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体的重量,帮助学生学习并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接着,结合实际中的例子进一步学习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基于以上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材设计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巩固千克、克、吨质量概念之间的关系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一、 说教材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先通过猜测大象大约三吨重的场景,导入课题并突出本课重难点,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3头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体的重量,帮助学生学习并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接着,结合实际中的例子进一步学习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基于以上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材设计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巩固千克、克、吨质量概念之间的关系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换算 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在设计教案时拟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又是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
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2、启发式教学 由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故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去感知、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
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
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堂上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情景教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现代版《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探究中。
课堂接近尾声,考虑到比较难调动学生情绪,因此又设计了《小“糊涂”日记》一情景,学习和运用“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并且能很好的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又突出重难点。
学生情绪激昂。
(二)说学法 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
教师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使情节更生动,并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
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
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
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
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
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
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
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
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1).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
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
(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求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本课题的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1.新课导人(1).填空.'1千克=( )克 3千克=( )克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3.巩固练习 .(1)填出适合的单位.·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2)匹配连线.5000千克 2吨8吨 6千克2000千克 8000千克6000克 5吨(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全课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说课稿 (文章来源:数学吧 )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学习组合数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
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数学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并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有序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方法、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全面www.shuxueba.com地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
所以本节课,我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去主动发现和获取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采用了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建立起了自信。
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评价的学习过程中获取了新知。
四、教学流程依据新课程所追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握手问候所以上课伊始,我和同学们亲切的握手问好。
让学生在回答“怎样握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按一定顺序操作”的重要性,再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教学情境,从而揭示课题。
这样不仅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环节:穿衣搭配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创设了游园的情境,并设计搭配服装的环节,学生通过拼摆学具、动笔连线等方法,能够自主设计出6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在后来的实践课中,在学生汇报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几种记录搭配过程的方法,并得出连线加序号的方法最简便,这样的设计既激起了学生对组合的兴趣,又给了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为下面每次有序搭配奠定了基础。
在穿衣搭配这个环节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选择早餐、解决门票、设计路线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按一定顺序操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全面的思考问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是第六环节:合影留念在经历了热情高涨的游园活动后,会演杂技的小猴宝宝和贝贝出现了,全班同学要分别和它们合影,计算出照片数量后,顺势留了一道课后思考题“要是我和宝宝贝贝排成一排照一张像,我们三个的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我突出重点,把体现本节课主要思想的“按一定顺序思考”板书在黑板的主要位置,并让学生用学具在黑板上操作搭配的方法,更加明确了学生思考的过程。
六、反思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游儿童乐园的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例如当学生说出各种搭配方法时我不应该急于要归纳、提升方法,可以抓住学生有争议的地方让学生再次体验。
如果师生、生生能够进行丰富交流、讨论,学生的识就会提高、思维就会越发活跃。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四,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这样的学习方法?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不同在哪里:“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
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
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米? 答,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85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4000米是4千米、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
3: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2,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
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想想100米的长度,同时让学生观察,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然后走一走,培养学生的观察,我采用了观察法,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比较、抽象,铅笔盒的厚度时,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答,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1千米=1000米。
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
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
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
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