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浅论碎片化信息传播
浅论碎片化信息传播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到来了。今天,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与以往相比数量更加巨大,而内容趋向分散的信息。一方面,人们能够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完整性往往会影响接收者的思考和判断,并且带来知识体系的缺陷。碎片化信息毫无疑问是一把双刃剑。针对网络媒体越来越变本加厉地对信息加以截取,以吸引眼球和用户流量的行为,碎片化信息传播急需相关监管部门的引导,行业内的自我约束和读者的理性判断。只有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碎片化信息传播,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碎片化,信息传播,利弊,良性发展
1( 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兴起
在中国,网络时代来的并不算早,但其发展却如同雨后春笋,短时间内就创造出巨大的用户规模和市场价值。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依靠用户流量为生的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其最重要的一项盈利指标,就是其活跃用户人数,或称为流量。只有保证了受众人群的数量基础,才能从中赚取海量的服务费用。为了提高人群的关注度,各家网络媒体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与此相对应的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得信息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另一方面也使得普通人对信息的筛选越来越严苛。对大部分人来说,冗长的信息就意味着无聊和枯燥。在这种趋势下,为了迎合人群对信息的需求,各家网络媒体的推动下,网际信息变得越来越简洁,越来越具有话题性,争议性和娱乐性。
时至今日,人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其数量日益增长,而内容却愈发趋于分散。这也就是不断进行的信息碎片化进程。发展到今天,碎片化信息主要由两大类信息组成:其一,以新闻为代表的时效性信息;其二,以冷知识为代表的认知类信息。
2.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利弊
2.1信息碎片化的优势
其一,随着信息的碎片化,信息的筛选和吸收变得越来越简单。完整内容被分解为详细的义项,人们可以迅速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举例来说,要了解某种新兴技术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纸质媒体占主导的时代,这可能是很耗费精力的;而在今天,这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事。
其二,碎片化阅读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在零散的时间里,人们也能够了解上至天下大事,下至朋友动态的信息,而不用花费较长的整段时间去获取信息。在茶余饭后,等车间隙,乃至于马桶之上,人们都能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换,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效率。
2.2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弊端
其一,碎片化信息的不完整性极易对接收者产生误导。这在时效性信息中尤为突出。时至今日,诸如“震惊~??”这样纯粹为了博人眼球的标题党、假新闻等垃圾信息越来越多,而隐瞒事件真相、制造舆论爆点的行为更成了家常便饭。人们所能接触到的,往往是最浅层的信息,最粗疏的理论,这样的信息只会限制受众的思考和判断,乃至扭曲其价值观。
其二,碎片化信息会使人深层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这一点在认知类信息中比较多见。借用一位网络答主的话来说,「事实」决定了你的知识广度,「联系」决定了你的知识深度。然而碎片化的信息往往无法给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人认清其背后的本质。许多人沉迷于碎片化信息所带来的新鲜感和满足感,却像一个不断接水又不断溢出的杯子,最后什么也没留下。
3.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健康发展
3.1监管部门的引导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其价值不言而喻。而社会舆论的影响,也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在很多情况下,司法的公正都要受到舆论的制约。也正因为如此,相关部门才更应该注重引导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尤其是新闻、时事评论等几乎完全碎片化的信息。
前文已经说过,碎片化信息往往刻意给车不完整的事实,以吸引眼球,长此以往,这类行为的后果就是败坏社会风气,带偏舆论导向。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相关部门就应当使各类网络媒体,尽可能在发布给公众的信息中给出真实完整的信息,使受众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3.2行业的自我约束
对于诸多网络媒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是很有必要的。在行业内,
各大媒体应当有意识地避免恶性竞争,注重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各方如果都能秉持自己的底线,并联合对扰乱规则的媒体进行惩戒,那么乱象丛生的网络信息环境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此外,尤其需要从业者注意的,就是自媒体领域。作为网络时代新兴的一个传播媒介,自媒体因为其自由,独立,和“一家之言”的特性,成为了各个领域不可忽视的声音。而正因为其规模小,言论随意性大,才更需要从业者格外注意,在谋求发展的同时,注重信息的筛选和传播。 3.3普通人的理性判断
对于碎片化信息时代,各种难分真假的传言和消息,要让它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其根本还是在读者的反应。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假若人们的关注点脱离了碎片化信息这一层次,那么媒体必然不会再以此为生财之道。
实际上,每一个意识到信息碎片化弊病的人,只要稍作注意,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认知。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应对信息碎片化,才是每一个信息接收者所要学习的事情。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独立思考。碎片化信息造就了无数网络键盘侠。这类人的最大特征,就是盲目偏信网络上的各类论点,然后跟风鼓吹,而不是就事论事,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要避免被碎片化信息所引导,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和保留意见,不能以网络为由丧失了理智。
其次,是学会筛选信息,从各式各样的信息中,吸收真正对自己有利的知识和消息,借之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做到这一点,阅读时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然后,有意识地去接触这些触点的知识,延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最后,是要果断舍弃冗余信息。如果一条新闻黏住了你的眼球,细看之下却疑点重重,那么果断将之抛诸脑后。如果一条知识无法纳入你的认知体系,那说明你不能掌握它,应当果断放弃。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我们每个人的观点都是独特的,面对不同于己的论点时,和而不同,敬而远之,有时比穷究对错,针锋相对更为有效。
范文二:碎片化传播的时代
有人做过测算,现在中国人平均每90秒钟就要看一次手机。但是手机屏幕很小,每个人看手机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说新的传播方式,比如手机报、微博,篇幅都很短。这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我们很难有耐心去看完一本书。更多的耐心可能就集中在20秒看一个东西。所以,有人说,我们进入一个碎片化传播的时代。 好现象是人们的信息量扩大了,特别是出现社交网络以后,普通大众的声音可以被更多人听到,我觉得这个特别了不起。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大家都在上网,很多事情不求甚解。很难有耐心和时间去求证事实,所以就出现了诸多网络谣言,特别是不实的信息。我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要有意识地去鉴别、甄别,会独立思考。 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美国的一位官员,在一个什么场合发表了关于中国的言论,我看了以后,觉得说得还不错,我在网上查了下原文,没有这句话,这是一个谣言。现在的情况是,有时候一句很精彩的话,必须要骗大家说是别人讲的,才会被传播。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一方面是每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给出的信息不够及时准确,透明度不够高;另一方面,在微博的时代。似乎营造了一种文化,每个人都要去争取更多的关注,有更多粉丝,要得到更多人的追捧等等。你在生活中看到一则新闻的时候,你想都没想也不知道是哪来的,赶紧第一时间转发出去,和朋友分享。谣言就是这样迅速地传播开来的,其实对整个中国经济和文化社会伤害很大。这种事国外有没有?也有。但是我想可能传播谣言的速度没有中国这么快,相信谣言的人没有这么多。 其中,我想还有个原因,就是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当中缺失批判性思维。一个事实出现的时候,我们不是要完全接受,要会想这个事实我可不可以去质疑,是不是百分之百准确,这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动机是什么,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你要问自己很多问题,然后决定接受这个事实与否。听到任何一个观点,要想一想它夹杂的观点是什么,夹杂的观点是不是在你了解的领域。这些教育恰恰是我们没有的,所以每当看到一则信息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假定它一定是真的,不去想要不要去考证一下。 我做节目的时候,发微博或者别人转发给我的微博,我在转发之前,作为一个职业媒体人,我要去查证一下。我在采访时有过很多这样的体会。我准备采访比尔·盖茨时,同事给我一份采访提纲。里面有很多在网上搜到的比尔·盖茨说过的话。当我坐在盖茨面前的时候,我说,某年某月某日你说过这句话。他就跟我说,没说过啊,我真没说过。然后,我又说那你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也没说过。我拿这个举例,是为了说明,求证精神在我们传播信息的时候非常重要。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学英语。买过一本美国大学生的课外读物。书中是一些大师写的针对某个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整本书是以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出现,赞成的观点是什么,反对的观点是什么,正反都是很有道理的名家观点。那本书看完以后对我启发很大。 今天,大多数人对待不同的观点试着去接纳,没有去质疑和反驳。很多学者也只是一味听。没去思考。 极品咖啡荐自《文苑·萌》
范文三:碎片化社会与碎片化传播断想
碎片化社会?与碎片化传?播断想
一
微博的普及?更加突显了?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特征?。所谓碎片化?传播,主要体现为?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两个?层面。前者指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后者不仅指?意见的零散?性,更指意见的?异质性、分裂性。新媒体平台?上意见的形?成,其实是各种?“碎片意见”碰撞、冲突的过程?,这与传统媒?体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见的相对一?致性迥然有?别。
对于碎片化?传播,人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是?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但如果观察?新媒体传播?的长远影响?,我们尤应关?注意见信息?的碎片化及?其传播效应?,因为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生态的变化?。
除了上述两?个层面,整个传播格?局也会显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过去专业媒?体所构建的?“传播中心”受到冲击甚?至可能被“去中心化”,每一位用户?可以构建起?自己的传播?中心,某些经过努?力获得强势?话语权的个?体也可能以?“意见领袖”的方式演变?成为新的话?语权力中心?。相对专业媒?体而言,他们是碎片?式的传播者?。
二
原罪”,但新媒体只?是碎片化传?播的一个促? 碎片化传播?常常被认为?是新媒体传?播的“
成因素,碎片化传播?本身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碎片化或?者说多元化?。
这个“碎片化社会?”出现的基础?是价值体系?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社?会的持续开?放以及现代?化转型,长期被边缘?化或被抑制?的某些价值?观开始受到?关注,甚至赢得了?广泛认同。譬如对个体?价值的重新?认识,个人的尊严?、权利、利益、财产等观念?开始受到重?视。价值观的选?择与表达,也成为个体?权利的一种?表现。这是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一个突出表?现。而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态度也变得?复杂而多样?化。简而言之,整个社会已?不再被一种?价值体系所?垄断。
社会价值多?元化在更高?层面上表现?为对文化、制度等层面?的重新思考?。譬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反思,对个体与集?体关系、公权与私权?关系的重新?认识,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探讨?等等。在这些方面?价值观的差?异开始显现?。
社会价值体?系分化,也是因为受?到社会结构?转型中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中国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是一个基?本事实,无论从何种?角度或者以?何种方式去?划分(如经济分层?、社会声望分?层、阶层意识与?社会态度分?层、消费分层等?)。不同社会阶?层群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利益诉求、对社会关注?的重心以及?所面临的矛?盾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价值观自然?会发生分化?。与此相应的?是自我权利?意识的萌生?和成长,以及对传统?权威所产生?的怀疑或抗?拒。尽管不能断?言主流价值?观已失去生?命力,但其内在感?召力确已相?对弱化。
价值观分化?和社会碎片?化趋向导致?的“后果”是,在意见的表?达方面人们?不再千篇一?律,在事实陈述?方面,由于观察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人们的描述?也会不尽相?同。
三
碎片化传播?的凸显与W?eb2.0时代的传?播模式密切?相关。以门户网站?为中心的互?联网1.0时代,基本沿袭着?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但随着数字?化和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融合、优化(如RSS、Widge?t、Appli?catio?n、SNS、微博等),整个互联网?传播模式的?“去中心化”和“分裂”特征日趋明?显。
www.dx.zjjyd?.gov.cn
基于RSS?、SNS或微?博等技术,网民可以构?建起一个自?己的“个人门户”。这个个人门?户既是他们?与外界进行?双向信息交?换的“窗口”,也是他们构?建自己社会?关系的平台?,个人门户为?人们的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提供了可?能。
在个人门户?模式支持下?,未来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以自己的?社会网络为?桥梁,通过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渠道进行?信息发布与?接收。人们获取的?更多地是来?自于各种不?同信息源的?碎片,而不再是来?自几个“权威”媒体的“统一口径”。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对信
权力中心”可能会减少?,甚至不复存?息碎?片进行筛选?、组装与解读?。这意味着绝?对的“
在。相对统一的?媒介市场也?因而将演变?成分裂的、碎片化的市?场。
由此可见,碎片化传播?与个性化传?播是相互关?联的,而个性化传?播意味着个?体对公共信?息的接触量?或接触面可?能会相对减?少(当然,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仍然会?保持对公共?信息的高度?关注)。如果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自己封闭在?个人化的信?息天地里,他们对社会?整体的感知?则会受到削?弱,社会公共价?值的形成也?会出现更多?的障碍,其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加?剧社会的碎?片化。
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者?之一唐纳德??肖几年前提?出过“水平媒体”(Horiz?ontal?Media?)和“垂直媒体”(Verti?calMe?dia)这两个概念?。他认为,水平媒体是?某些小众的?媒体,而垂直媒体?是大众化的?媒体,它贯穿社会?各个阶层和?人群并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在他看来,水平媒体与?垂直媒体的?交织可以创?造一个稳定?的“纸草社会”(Papyr?usSoc?iety)。个性化的、碎片化的传?播扮演了水?平媒体的角?色,但即使水平?媒体充分地?发展了起来?,这个社会仍?然需要垂直?媒体。专业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垂直媒?体,在未来,它们在社会?整合方面的?责任无疑将?更加重大。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正视碎?片化社会的?出现及其挑?战,承认碎片
并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实现途径。 化?传播的价值?,
(责任编辑:邓泽辉)
范文四:什么叫碎片化阅读
什么叫碎片化阅读,
就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每天从手机、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上,我们能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
使用的便捷性、用户连接的广泛性、信息传播过程中增值的特质。传播具有轻快的特点。
是否制造原子弹,
正方:
1964年10月16,我们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
1945年8月13日,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在过去的历史中,美国当权者曾多次扬言并打算对中国扔原子弹,这是有案可查的。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把敌人打得节节败退,溃逃了400多公里,麦克阿瑟紧急报告了美国总统杜鲁门。杜鲁门这位曾经下令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的总统,产生了可怕而危险的念头,并很快公开了他的想法:“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武器,挽回朝鲜战局。”这条带有爆炸性的新闻震动全世界,英国首相艾德礼立即飞往华盛顿,会见杜鲁门,陈述利害。杜鲁门向中国人扔原子弹的威胁才缩了回去。
反方:
不应该造。论点:1、人力财力科研能力不充足2、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范文五:什么叫做碎片化阅读
外教一对一 http://www.yangjiajiao.com
什么叫做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是时间的碎片化,还是空间的碎片化,抑或是内容本身的碎片化? 碎片化是否意味着肤浅化? 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关系何在?
首先,碎片化阅读不等于“浅阅读”。利用碎片时间,每次阅读少量文字,然后深入分析思考,不就自然深了吗?
其次,碎片化阅读不等于“庸俗阅读”。读书品味庸俗的人,不管是碎片还是完整,都倾向于读庸俗的东西,和碎不碎片化没必然联系。喜欢看低俗色情小说的人,不管是完整地读,还是碎片的读,都是倾向读低俗色情小说而已。
最后,碎片化阅读与“经典阅读”并不水火不容。用指尖阅读的移动碎片化方式来阅读经典,不就得了?
我们真正需要警醒和反对的,是庸俗阅读和浅阅读,不要搞错了对象。由于移动互联的发达,浅薄庸俗和煽动吸睛的内容不断被生产和分发,源源不断通过社交影视软件和新闻端推送到我们面前。导致人对低价值信息更易上瘾,从而蚕食了深读好书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兴致。
时间是最大的成本资源。工作生活如此忙,不利用碎片化时间,哪里有那么多大段时间可以利用? 好不容易忙碌之余抽点时间读读东西,提升下自己。如果碎片阅读都被反对,那不是阶层上升通道都被堵死了吗?
兴趣是最大的内力驱动。只有先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投入,在时间成本不高的阅读中,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才能谈得上有决心和兴趣进入大段时间的学习。
因此,实际上,碎片化阅读是阶层上升的特效药。
文章来源:www.yangjia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