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阿富汗战争原因
篇一:阿富汗战争原因
阿富汗战争与美国能源战略
————阿富汗战争起因分析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发誓不抓住宾?拉登决不罢休,为此美国发动了新世纪的第一场战争:10月7号,美国开始对阿富汗进行了大规模轰炸,据说美国已派地面部队进入阿富汗。不久美国国务院又说,不管抓住抓不住宾? 拉登,美国都要把战争进行下去,并宣称这场反恐怖主义的战争将是长期的。
这里,人们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阿富汗还是为宾?拉登,
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能源消费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可能源生产只占世界的19%。现在它的石油储量只占世界的2 .12%。小布什上台后发表了新的能源计划,认为美国能源供应前景黯淡,他说:“汽油的价格和加利福尼亚的断电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这种苗头。”另
1
一方面,世界能源需求在增长。专家估计,到,020年,全球燃料需求将增长50%,美国能源情报局今年4月25日发表的战略研究报告《21世纪的战略能源政策和挑战》警告说“从40年代末以来的几乎每一场美国经济衰退都是以石油价格暴涨为前奏的”,“实际上,世界目前已经濒于用尽其现有的石油生产能力,从而造成爆发一场石油供应危机的可能性,这样一场危机的后果将会比人们30年来所见过的更加严重。”由此带来的结果却是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日益紧张,通往石油消费国的陆海能源运输线越来越重要。争夺海上交通线和陆上能源输出管道线路控制权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里海是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储油地。它位于欧亚大陆的接合部,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据估计,里海石油储量高达2000亿桶(约270亿吨),天然气储量14万亿立方米。陆上石油储量也有几十亿吨,天然气陆上储量30亿万立方米。这样丰富的油气资源不能不引起大国的注意。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为里海石油输出线路大伤脑筋。1999年11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推动下,阿塞拜疆、土耳其和格鲁吉亚签订一项协议,要在巴库和土耳其港口杰伊汉之间修一条输油管道,计划2004年建成。美国还计划推动建设
2
一条将土库曼的天然气经里海底部,再经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两国,利用巴库,杰伊汉管道输向土耳其,目的是利用这条管道将中亚石油国家与西方联系在一起,减少对莫斯科的依赖,同时也可避开伊朗这个所谓“高风险地区”。为此,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英美石油公司曾搁置了准备动工的一条被认为最经济的经伊朗的管道线路。但2001年3月俄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建的从里海沿岸的田吉兹油田到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的管道宣告修通,首批试运原油已输入管道。这对美国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更令美国人担心的是,中国也于2000年宣布要修建一条从中国西部到东部沿海,全长4000多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计划。这条管道一旦修通,中国不仅会在经济上受益,在政治上还将中亚国家,乃至东北亚油气资源稀缺国家的利益与中国联为一起。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动一条从中亚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进入阿拉伯海的油气管道线路。,,,,年,在喀布尔,美国加利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副总裁马蒂?米勒同塔利班就这条输油管道问题举行了谈判。但是,由于阿富汗内战不止和塔利班的反西方态度,使美国一直无法达到目的。
有人会问:美国已经控制着的中东石油,这难道还不够吗,
3
其实,美国对来自阿拉伯半岛石油供应一直有着这样的担心,即一旦中东局势出现动乱,西方就会因石油价格上涨而出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美国自己生产的石油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美国的西欧盟友就更少了。美国及其盟友不相信伊拉克或者伊朗能够保证石油稳定的供应,也不敢将赌注全押在沙特等少数亲美的中东国家身上。拥有全世界最多石油资源的沙特阿拉伯正面临着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在克林顿时期代表美国政府协调同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和贸易合作的卡利基,曾指责布什政府对里海的油气资源持消极态度。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说, “如果美国因为无所事事、轻率而丢掉过去已经取得的成绩或者坐失将来在该地区的机遇,那么这将是极其严重的错误”。
心动不如行动。布什的反应是迅速果断坚决的:现在美国已打响了阿富汗战争。
事实上,9?11事件发生后,在辑拿和打击恐怖分子问题上,布什的选择很多,但布什偏偏将目标锁定在阿富汗。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月26日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如果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交出藏在阿富汗的恐怖袭美头号策划嫌疑人宾?拉登,并摧毁他领导的“基地”(al-Qaida)国际恐怖网,或许能够避免同美国发生战争。10月中旬美国又说,不管拉登结果
4
如何,美国将把战争进行下去;这是一场长期战争。这两句话通俗说法就是:拉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美国在阿富汗的地缘政治经济长期利益;为此美国人必须作好长期流血的准备。
另外,美国出兵阿富汗还有更深远的政治考虑。我们知道,上世纪90年代,美国大体完成了北约东扩和日美同盟关系的巩固和扩大。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科索沃战争将军事力量插入俄国传统势力范围巴尔干,同年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如果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这是迟早的事,西方就在波罗的海到巴尔干再次拉起一道隔离俄国的新“铁幕”。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已从日本经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拉起遏制中国的新链条。现在美国人还没填补的政治真空地只剩中亚地区。去年美国开始重视印度,其意在为进入中亚建立跳板。9?11事件后,美国干脆一步到位,将军事力量直接插入阿富汗。如果美国军事行动顺利并在阿富汗扎下了根,在波罗的海三国及日本与西方盟友关系日深的情况下,美国为首的西方就在西、东、南三个方向堵死了俄国南下的战略通道并从西东两个方向扼住了中国经济必须依赖的中亚和东亚能源进口源头;在中国、俄国、伊朗三大国之间插入阻止其可能出现的政治合作的楔子;与沙持阿拉伯半岛的美国军事力量一起,对波斯湾石油输出口形成钳制态
5
势,并以此与美国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的海军呼应,对印度的海上力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如此以来,中亚和中东的石油资源就可以在美国的掌控下畅通无阻地流向西方,俄国和中国连接中亚的油气输送线路将面临贬值的压力;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体系也就大体定型。
英国在,?,,事件中和军事打击阿富汗行动中始终中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9?11事件前几天,也就是,月,日,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退出一项从中国西北部架设长达4,000公里的天然气管线到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凤凰网9月8日消息)英国石油公司是经由中国政府认可参与投标“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4家外国公司之一,最后的得标者将和中国石油公司合作这个项目。
英国石油公司预估全部经费大约需要150亿美元。4天之后,9?11事件发生,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有条不紊将目标和军队投向中亚阿富汗。目前看,英国石油退出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想法是深谋远虑的。
对包括能源在内的战略资源的控制权是美国霸权的基础,也是美国地缘战略利益的关键所在。美国曾从索马里撤军,因为哪里没有美国迫切需要的战略利益。美国没有从科威特撤军,也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是因为美国在波斯湾有重大
6
的战略利益,美国为此需要长期在科威特头上空悬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以确保科威特对美国军事力量的长期需求。
现在,美国在阿富汗开始了所谓“持久自由行动”,因为美国在这里有着更为重大的战略利益。美国要将“反恐怖主义”战争长期进行下去,战争的结果很可能又是老布什“沙漠风暴”策略的翻板,美国可能会在打败塔利班并在阿富汗扶持一个新政权的同时也“无法找到”宾?拉登,这正如老布什打败伊拉克后又保留萨达姆一样,以使阿富汗新政权象科威特那样,对美国军事支持的长期依赖。对小布什个人来说,功成阿富汗,则意味着他成就了一件自拿破仑到克林顿,从彼得大帝到勃列日涅夫谁都没有实现的霸权“伟业”,但这对阿富汗和中亚人民来说,是喜是忧,目前实难定论。篇二:阿富汗战争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队,目前有超过10万大军驻扎在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到现历时已近8年,欧美各国部分公众也产生厌战情绪。要说伊拉克有充足的石油收入,能够直接获得明摆着得利益,而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山穷水穷,不毛之地,要什么没什么,经济建设大多靠外来援助,美国为什么就要在此荒凉之地打上一战??
阿富汗的塔利班及其他叛乱组织,最近几个月死灰复燃,路边炸弹攻击层出不穷,特别是南部地区。今年至今已有350
7
多个军人战死,是西方军队自2001年入侵阿富汗以来伤亡最严重的一年。历史会会再次回到原点,从仁川登陆到板门店签属停战协议;从空袭北越到西贡仓惶撤退,历史重演吗??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4世纪发动侵阿战争,遭普什图族人击退。英国1809年入侵阿富汗,无功而归。众所周知的1979年前苏联发兵进入这一国家,最后也不得不撤兵。阿富汗真得是外来者的泥潭,地狱吗??
我觉得不会,这里说下打阿富汗战争对美国的重要性,或说是意义。。
一、地理极其得天独厚,极重要。
中亚地区的全球战略中心的地位,使得任何大国在这里的进退,都足以影响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学鼻祖麦金德说: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他指的 心脏地带 就在中亚, 世界岛 则是指土地板块连接在一起的欧亚非大陆。众所周知,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比曲线短,天上飞得比水里游的快。故21世纪前有航运中心,航海时代一说,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飞机的推广,经济中心的转移,但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空运中心,航空中心,般空般天时代一说。加上阿富汗离里海、地中海、阿拉伯海、波斯湾也都非常近。故此可说阿富汗这心脏地带国家是天然的物流中心,空运中心,航空中心。。。。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
8
可下印度洋;西北邻中亚和西亚,能抵地中海。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库什山横陈境内,是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阿富汗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作为进入中亚的跳板的特殊价值。说来也巧,阿富汗两边接壤的两国,西面的伊朗是美现实的眼中钉了,东面的中国是美潜在的假想敌了。加上巴南边的印度是人口第二大国,是美更远的假想敌。在北边不远,俄罗斯更是一个大熊了。阿富汗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二、自然就是反恐了,这也是欧美出兵打的旗号,。基地组织现在的实力难说得清如何了,弄不好哪天又在欧美各国搞个大的 活动 出来。
三,与核问题有关。。
阿富汗特殊还特殊在被核武国家包围的了。美国对阿如此上心,不仅是担忧阿富汗及巴、阿边境地区成为塔利班武装和 基地 组织的恐怖 大本营 。还担忧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造成严重后果。
阿巴接壤,塔武装、基地组织势力在巴西北部已有浸透。去年年底美国和巴基斯坦的调查人员认定,是巴基斯坦联邦部落地区实力最强的塔利班领袖马哈苏德派人暗杀了巴基斯坦前总理贝 布托。巴国内各种势力也狼牙交错,互有争
9
执,党派之间,政府部门与军队的关系,中央与边境部族之间,再加上巴与相关国家印度、美国、中国的关系,再加上***教又是巴的国教,巴政局要稳是很难的。巴可是货真价实有核武器的。要是某组织势力利用巴这种局,浸透进巴权力中心,或能偷偷搞到了核武器,那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不论是拿核弹去黑市卖,大发横财,还是闹个更大的拿核弹去与另一本己剑拔弩张的核武国家印度打核战,引发各种矛盾,达到各种目的。天都会蹋的。
美国的死对头***教国家伊朗正好也和阿富汗接壤,伊国或明或暗也在搞核武器。美国很难会放过阿富汗这平台。伊朗是个大国,又有石油资源,搞核可不是象朝鲜搞核那样,是闹着玩的,仅是想抬高下身价、价码,敲诈敲诈美国而以。
这些核问题美国人做梦都是会头痛的了,如梗在喉。很难想象美国会在阿富汗的战争会半途而废,放虎归山。
四、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了,美军自然就腾出手来增兵阿富汗了。残酷的现实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可实打实的是,不上过真正战场的将军,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将军。美国这世界警察要保持虎狼之师的作战实力,免不了要在残酷的战争实战中煅炼。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没打过实战的军队是很难勇得起来,及先亮剑的。。去年英国王室第三继承人哈里王子就在阿富
10
汗赫尔曼德省的第一线参与塔利班战斗,呆了十来星期,渡了下金。他的叔叔安德鲁王子也参加过马岛战争,在战争中担任过直升机驾驶员。
还有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新式作战战法、理论,也要在战争中实践检验。不是有说战争从来就是武器发展的催化剂吗。。。
五、还有就是和钱有关了,什么东西都脱离不了经济。停火、撤军军火商就首先不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是头号军事大国,也是头号的军火出口国,军火商在美政府的影响非常大。金融海啸影响美国汽车产业,已经让不少人失业了,军事产业再来停一停,美国失业的人会更多。
六、宣扬美国式民主,美国式价值观、文化输出。。
老美自认为好东西不能藏着掖着,好东西自然要多与别国分赏, 美式人道主义 理应输出国外,且多多益善。美国的***文化、美国式的民主人权不说,他的好莱钨电影、流行音乐、可乐、麦当劳这些糖衣炮弹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当然,老美花这么多心思,回报自然少不了要。和阿签一大堆各种协议是少不了的。而巴傍上了美这大款,近在眼前的好处自然也少不了。。
篇三:阿富汗战争原因
略 论 美 国 在 阿 富 汗 战 争 中 失 败 的 原 因
略论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摘要:历时近十年的
11
阿富汗战争,并未给美国带来任何胜利的曙光。
摘要:历时近十年的阿富汗战争,并未给美国带来任何胜利的曙光。正如美 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越南战争时期所说的: 游击队只要不被消灭,就是胜利; 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越南战争时期所说的: 游击队只要不被消灭,就是胜利; “ 正规军只要不能全胜,就是失败” 所以,按照基辛格的说法,在阿富汗战争中, 正规军只要不能全胜,就是失败” 所以,按照基辛格的说法,在阿富汗战争中, 。
美国无疑是失败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国际关系因素 文明冲突因素, 败的。
国际关系因素, 美国无疑是失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国际关系因素,文明冲突因素,欧洲 的支持以及战争本身的性质等方面决定 战争本身的性质等方面决定的 本文拟就国际关系因素的某一方面 的某一方面, 的支持以及战争本身的性质等方面决定的。本文拟就国际关系因素的某一方面, 对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做一简要论述。
对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做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美国、阿富汗战争、失败、原因、 关键词:美国、阿富汗战争、失败、原因、中国 正文:作为中国边疆的邻邦,阿富汗对于中国维护西部安全环境而言 护西部安全环境而言, 正文:作为中国边疆的邻邦,阿富汗对于中国维护西部安全环境而言,具有 不可或缺的战略重要性。从地缘上
12
看, 阿富汗是连接中亚和南亚、 不可或缺的战略重要性。从地缘上看, 阿富汗是连接中亚和南亚、中东的战略 要地;从历史上看,有关大国围绕阿富汗问题展开的争夺和博弈, 要地;从历史上看,有关大国围绕阿富汗问题展开的争夺和博弈, 都曾对中国的 西部安全构成了巨大压力。当前, 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出台阿富汗新战略, 西部安全构成了巨大压力。当前, 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出台阿富汗新战略,中国 对阿富汗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或政策颇受关注。实际上,中国政府并没有明确、 对阿富汗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或政策颇受关注。实际上,中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系 统地提出自己的阿富汗战略, 但在阿富汗战争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统地提出自己的阿富汗战略, 但在阿富汗战争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彰 显了中国维护国家战略目标的视野和内涵。
显了中国维护国家战略目标的视野和内涵。
首先, 中国支持阿富汗政府为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所展开的努力。
首先, 中国支持阿富汗政府为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所展开的努力。
中国 政府主张应该尽早实现“阿人治阿 ,并且强调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反恐合作, 治阿” 政府主张应该尽早实现“阿人治阿” 并且强调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反恐合作, 加强联合国在阿富汗重建进程中的主导地位。
13
年发表的中阿联合声明中, 加强联合国在阿富汗重建进程中的主导地位。
2006 年发表的中阿联合声明中, 在 中国政府重申: 尊重阿富汗的独立、 主权和领土完整, 支持阿富汗为维护独立、 中国政府重申: 尊重阿富汗的独立、 “ 主权和领土完整, 支持阿富汗为维护独立、 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内安全所作的努力,反对任何危害阿富汗稳定的图谋。
主权 、 领土完整以及国内安全所作的努力 , 反对任何危害阿富汗稳定的图谋 。
” 中国表示,支持联合国在帮助阿富汗重建进程中继续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
(1)中国表示,支持联合国在帮助阿富汗重建进程中继续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
月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延长“联阿援助团”任期的会议上, 在 2010 年 3 月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延长“联阿援助团”任期的会议上, 中国常驻 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强调, 国际社会应持续关注阿富汗,并加大支持和援助力度, 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强调,“国际社会应持续关注阿富汗,并加大支持和援助力度, 通过加强阿富汗的主权、 自主权和发展能力 和发展能力, 通过加强阿富汗的主权、 自主权和发展能力,为过渡到全面的阿人治阿做好准 (2 中国政府支持阿富汗主权和联合国主导性作用的态度与立场, 备” (2)中国政府支持阿富汗主
14
权和联合国主导性作用的态度与立场,包括反 。
对西方大国企图长期屯兵阿富汗、长期主导阿富汗事务、 对西方大国企图长期屯兵阿富汗、长期主导阿富汗事务、干涉阿富汗内政的图 谋。
其次,综合而且平衡地考虑该地区大国对中国意图的关切, 其次,综合而且平衡地考虑该地区大国对中国意图的关切,谨慎回应西方对 中国国际“责任”的各种要求。
中国国际“责任”的各种要求。中国委婉拒绝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向北约开 放瓦罕走廊的要求。
放瓦罕走廊的要求。中国认为美国目前在阿富汗战场的物资补给渠道是北方的 俄罗斯和南方的巴基斯坦,如果中国贸然开放瓦罕走廊, 俄罗斯和南方的巴基斯坦,如果中国贸然开放瓦罕走廊,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俄 罗斯、巴基斯坦等在美国反恐战略中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它们的疑虑甚至不满。
罗斯、巴基斯坦等在美国反恐战略中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它们的疑虑甚至不满。
中国没有接受西方有关国家对中国直接出兵阿富汗的要求, 中国没有接受西方有关国家对中国直接出兵阿富汗的要求, 但对其中期望中国 给予直接军事援助的合理成分表示了体认和理解。
给予直接军事援助的合理成分表示了体认和理解。
最后,援助阿富汗的经济重建、能力建设。中国政府认为,
15
最后,援助阿富汗的经济重建、能力建设。中国政府认为,阿富汗问题的根 本解决取决于改变阿富汗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解决取决于改变阿富汗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水平,因 为贫穷往往是滋生恐怖分子的温床。
为贫穷往往是滋生恐怖分子的温床。中国在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宣布对阿提 供援助,坚持在阿富汗进行投资活动。
年初, 供援助,坚持在阿富汗进行投资活动。2002 年初,阿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访华 期间,中国表示积极支持阿和平重建, 亿美元援助。
期间,中国表示积极支持阿和平重建,承诺 5 年内向阿提供 1 . 5 亿美元援助。
以后, 中国对阿直接投资不断增加 2002 年以来, 阿直接投资不断增加。
年以来, 以后, 中国对阿直接投资不断增加。
中国共向阿富汗提供了至少 2 . 亿美元的无偿援助。虽然中方援阿资金不是最高的, 5 亿美元的无偿援助。虽然中方援阿资金不是最高的,但中国承诺的每笔资金都 能在短期内到位, (3 这使得中国在阿富汗和国际上都赢得赞誉。
能在短期内到位, 3)这使得中国在阿富汗和国际上都赢得赞誉。
( 综上所述,中国在阿富汗战争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
16
施,可以说, 综上所述,中国在阿富汗战争以来采取的一
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说,在国际
17
关系因素中,中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对美国起到了一个半牵制的作用, 关系因素中,中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对美国起到了一个半牵制的作用,是美国在 阿富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阿富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注释: 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 , ,http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 http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伊斯Www.CSpeNgbO.com 蓬勃范文网:阿富汗战争原因)兰共和国联合声明》 (上网间 上网间:2010 gov . cn / gongbao/
conten t /2006 / conten t_352476 . h t m. (上网间:2010 年 7 月 1 日)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安理会阿富汗问题辩论会上的发言, ( 2)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安理会阿富汗问题辩论会上的发言, h tt (上 p: / / gov . cn / gzdt
/2010 - 03 /19 / content_1559720 .h t m. (上 网时间: 网时间: 2010 年 7 月 5 日) 参见王世达: 时局呼唤中国版阿富汗战, 世界知识》 ( 3) 参见王世达: “时局呼唤中国版阿富汗战, 《世界知识》 ,2010 年, 第 344 期, 第 34- 35 页。
参考文献: 刘利琼《关于中国对阿富汗战略的几点思考 , 的几点思考》《现代国际关 参考文献:1、刘利琼《关于中国对阿富汗战略的几点思考》《现代国际关 58— 系》2010 年第 8 期第 58—60 页; 张力《中国对阿富汗局势稳定的
18
作用探索》《南亚研究季刊 , ,2010 2、张力《中国对阿富汗局势稳定的作用探索》《南亚研究季刊》 2010 年 , 南亚研究季刊》 第 4 期第 2 页; 王晓敏《略论阿富汗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3、王晓敏《略论阿富汗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科学版 2002 年第 1 期)》第 62 到 63 页; 许洁明、余学波《北约介入阿富汗战争前景浅析》《西亚非洲 , ,2011 4、许洁明、余学波《北约介入阿富汗战争前景浅析 》 《西亚非洲》 2011 , 西亚非洲》 --5 年第 1 期第 3--5 页; 蒲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 蒲瑶、 孙明芝 论 阿 富 汗 战 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44---45
第 21 卷第 3 期第 44--45 页,2001 年 9 月。
今日推荐50份文档
80份文档
66份文档
篇四:阿富汗战争原因
指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9?11事件”头号嫌疑犯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而发动的战争。2001年10月7日始,美、英两国部署了近8万人兵力,先后动用5个航母编队及500多架战机,对阿富汗实施了军事打击。两个月后,在阿富汗“反塔利班联盟”武装的协助下推翻了塔利班政权。本回
19
答专业性由社会民生分类达人 魏超认证篇五:阿富汗战争原因
1.苏联解体后,作为前苏联势力范围的中亚地区出现势力真空
2.借助日益富裕的新疆这个平台,中国在西亚的影响力逐渐扩张
3. 阿富汗位于中俄之中,中亚五国之南,内陆之国,西面伊朗,东临中国、巴基斯坦。占据阿富汗,在中亚屯兵,就等于扼了中俄之后方,在情报、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美国击败阿富汗,拉拢了中国的传统盟友巴基斯坦,与印度建立了友好关系,总算来,美国一度取得了对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孜别克、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的战略胜利。
4.9.11事件证实了塔利班与恐怖分子有联系,并且威胁美国的国际安全秩序
5.控制阿富汗,等于在中俄之间钉下了一颗钉子,关键是借助阿富汗战争,美国获得了塔吉克斯坦的领空使用权和租借了一个军用机场,等于在中亚这个非美国传统势力范围建立了桥头堡
6.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控制了阿富汗这个战略要冲,抑制了俄罗斯向南扩张,中国向西传播影响力的趋势
7。最终影响就是将加速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伊拉克战
20
争的原因 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伊拉克战争原因
21
范文二:阿富汗战争
摘 要: 美国以塔利班包庇“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空袭,并借机进军中亚。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并进军中亚并非仅仅为反击恐怖主义,其战略意图是多方面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军不会轻易撤出中亚,美国在中亚长期驻军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深远的,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这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审视阿富汗战争及美国中亚驻军长期化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阿富汗战争;美国中亚驻军;中国安全
中亚与中国西北接壤,中亚局势的变动对中国边疆安全、反恐战略、能源战略等都具有重大影响。美国的反恐战争重创了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势力,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东突势力失去了外部支持,中国面临的恐怖威胁短期内略有下降。此外,“9·11”事件后,中国采取了支持美国反恐行动的立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美关系,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但阿富汗战争及美国在中亚长期驻军给中国带来的正面影响是短暂的、局部的,而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全面的、长远的。(一)美军进驻中亚,可以打压俄罗斯,遏制中
国,包围中东,夹击伊朗,监控南亚中亚北接俄罗斯的“软腹部”,东邻中国,西面里海、高加索,向南可直达中东、南亚,进入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美军进入中亚后,从而与美国在波罗的海、东欧、外高加索的军事存在连成一条弧形军事防范和攻击线,实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提出的“对付北极熊的蟒蛇套”战略,全方位封锁打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中国是美国21世纪的重点防范对象,在西太平洋、东南亚围堵中国的同时,还不忘在中国背后插刀。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机场距中国新疆仅400余公里,美国战机十几分钟即可进入新疆。一旦台海发生冲突、美军实施干预,驻中亚的美军就有可能从我背后发动攻击。因而美军进驻中亚已形成对中国“由东到西的包抄之势”,便于“有效地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在阿富汗、中亚建立军事基地后,从土耳其到沙特、科威特、巴林和卡塔尔,从巴基斯坦到阿富汗、中亚,美国的军事基地形成了一个环绕整个中东的包围圈,对中东实现了更加紧密的控制;而中亚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相连,在中亚驻军可以与美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基地遥相呼应,监控整个南亚、印度洋。
(一)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恶化了中国整体安全环境
中亚国家独立后与中国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外交关系,一定程度上成为中俄之间的缓冲区,成为
中国的战略后方。“9·11”事件后,中亚国家表现出明显的亲美倾向,美国在中亚驻军的长期化和对中亚地区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将使中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更多地按照美国的利益来描绘。美军进驻中亚后,在我国西部埋下隐患,使我国东西南三面受敌,我国陆上防御首次直面美国军事力量,美军对中国西北边疆已构成直接威胁。英国广播公司2002年4月14日发表评论说:“鉴于美国在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洋以及中亚国家的空军基地都有驻军,事实上,中国整个领土现在变得极易受到美国飞机的攻击”。正如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前局长、地缘政治学院副院长列·伊瓦绍夫说的,“美国在阿富汗、高加索和中亚的军事存在不仅对俄罗斯,而且对中国、伊朗和印度都是危险的。”[10]
(二)美军进驻中亚弱化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睦邻外交,全面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
使我国西部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2001年,我们又成功地将“上海五国”升格为“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是中国推行多边睦邻外交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亚地区的合作也迈入了新的阶段。但是,美国的“反恐联盟”弱化了上海合作组织,不仅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恐功能在美国反恐战争中受到削弱,而且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济合作也受到了冲击,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着“空心化”和“边缘化”的危险。美国在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影响的加强,以及这些地区国家与华盛顿发展战略关系的企图,实质性地限制了中国和俄罗斯在具有战略意义的上述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存在。
(三)长远来看,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不利于中国反恐战略的实施
多年来,美国一直打着“人权”旗号对我国新疆、西藏的民族分裂势力进行煽动和支持。美国的一些政要还多次接见“东突”、藏独势力的头目,并在财政上给予资助。中国境内的疆独、藏独势力在勾结基地组织的同时,也把美国等西方势力视为靠山。在“9·11”事件后,作为对中国支持其反恐行动的回报,美国政府宣布将“东突厥伊斯兰运动”列入恐怖主义组织名单。但长期以来,美国在反恐问题上一直奉行双重标准,将新疆、
西藏的分裂势力作为牵制中国发展的工具,以弱化、分裂中国。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对新疆境内外“疆独”势力和其他分裂组织无疑将起到刺激和鼓舞作用。可以预见,美军进驻中亚后,很可能将中亚作为对我国进行分化和西化的一个前沿阵地,通过支持我国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弱化中国,这将给我国西部
边疆的安全和稳定带来隐患。(四)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给中国能源安全
带来巨大压力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迅速攀升。但中国石油进口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中东和马六甲海峡,近乎单一的能源进口来源、运输线路十分不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迫切需要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中国为邻的中亚、里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自然成为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实施的重点方向,中
国也与中亚国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能源合作。美军进驻中亚打破了该地区原有的力量平衡局面,中亚国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亲美倾向。中哈石油管道建设过程中就不时出现杂音,酝酿中的中哈、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更使某些西方人士感到“担忧”。一旦美国完全掌控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无疑将对中国与中亚国从而危及中国的能源安全。
综上所述,阿富汗战争及美军进驻中亚所导致的地缘政治结构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对我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从长远来看,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而且,美国军队决不会轻易撤出中亚,反而会追求在中亚长期存在下去,或永远“暂时性”地存在下去。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全局,未雨绸缪,从战略高度审视阿富汗战争及美国中亚驻军长期化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既要沉着冷静,又要有所作为,努力推进与中亚国家的经贸、能源、安全合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造就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繁荣的中亚。家的能源合作产生巨大冲击,
参考文献:
[1]孙壮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83.
(2)阿富汗战争及美国中亚驻军长期中国安全的影响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 第4期2007年8月 贾春阳(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略论阿富汗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1期) J 王晓敏
[摘 要] 美国发动的以9·11事件为直接导因的阿富汗战争,既是一场反恐怖战争,也是一场由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长期互存偏见而引发的一定范围的文明冲突;恐怖与反恐怖只是其表现形式。美俄等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积极合作实际是出于反恐怖的共同需要所促生的策略之举,它并未使相互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全面化解,所谓“后冷战”结束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阿富汗战争中有限的国际合作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多年来所奉行的单边主义,但它将使美国今后在单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选择问题上更为实用和灵活,分别或合并使用二者。阿富汗战争也将使反恐怖及其国际意义成为美国今后推行新干涉主义的新的“正当理由”。
[关键词] 阿富汗战争;反恐怖;文明的冲突;后冷战;单边主义
9·11事件的发生使全球反恐怖问题备受关注,人们的目光也为随之而来的阿富汗战争所吸引。随着塔利班政权的垮台和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成立,阿富汗战争已进入尾声,但人们对反恐怖问题和这场战争的议论并未结束,它的影响似乎才刚刚开始。阿富汗战争究竟是否是文明的冲突,是否意味着后冷战时代的结束和单边主义的抛弃,可谓见仁见智。笔者拟就此谈些一、阿富汗战争是以反恐怖形式表现出来的文明的冲突 阿富汗战争的直接起因是9·11事件,因而阿富汗战争作为一种对恐怖分子的报复行动,无疑是一场反恐怖战争。但它在事实上又不仅仅是一场反恐怖战争,而且是由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偏见引发的以恐怖与反恐怖形式表现出来的文明的冲突。自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问题后,人们对亨氏的观点褒贬不一。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爆发后,文明的冲突问题被再次提起,甚至亨廷顿本人也站出来就此发表看法。不少人认为, 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虽发生在个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但还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国际反恐力量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其主要理由:一是亨廷顿本人不认为这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他也希望不要把反恐战争扩大成文明
的冲突。二是9·11事件发生后,在准备反恐战争的过程中,布什三番五次讲战争不是针对阿富汗人民和全体穆斯林,而是针对恐怖分子,恐怖主义也不是穆斯林的信仰,美国是全世界穆斯林的朋友。布什甚至还到一座
清真寺去给穆斯林以安慰。三是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只是看到了文明发展中的一个侧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融合”的一面。所有这些的确都有一定道理,但真正理论起来,都难以否认阿富汗战争具有文明冲突的性质。首先,亨廷顿的言论并不等于事实本身,他不讲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是文明的冲突,并不表明战争本身的进程就不具有文明冲突的性质。他的讲话事实上也有其政治考虑,如果他明确承认这是文明的冲突,可能会在国际上引起某种混乱,从而给美国的反恐行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他不会不考虑国家利益的需要,更何况他并没有否认反恐战争发展为文明冲突的可能性,而是提醒人们存在这样的“危险”和“可能”,希望美国政府设法阻止。[1]但愿望改变不了现实,控制战争进程的击。其主要理由:一是亨廷顿本人不认为这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他也希望不要把反恐战争扩大成文明的冲突。二是9·11事件发生后,在准备反恐战争的过程中,布什三番五次讲战争不是针对阿富汗人民和全体穆斯林,而是针对恐怖分子,恐怖主义也不是穆斯林的信仰,美国是全世界穆斯林的朋友。布什甚至还到一座清真寺去给穆斯林以安慰。三是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只是看到了文明发展中的一个侧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融合”的一面。
所有这些的确都有一定道理,但真正理论起来,都难以否认阿富汗战争具有文明冲突的性质。首先,亨廷顿的言论并不等于事实本身,他不讲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是文明的冲突,并不表明战争本身的进程就不具有文明冲突的性质。他的讲话事实上也有其政治考虑,如果他明确承认这是文明的冲突,可能会在国际上引起某种混乱,从而给美国的反恐行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他不会不考虑国家利益的需要,更何况他并没有否认反恐战争发展为文明冲突的可能性,而是提醒人们存在这样的“危险”和“可能”,希望美国政府设法阻止。[1]但愿望改变不了现实,控制战争进程的是美发展为文明的冲突也就由不得他的个人看法。
其次,布什对发动战争的合理性、正当性的宣传和对穆斯林的安慰,乃至给阿富汗平民以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都不过是政治上的策略考虑,目的是为赢得战争胜利寻求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尽可能减少干扰。这些讲话和辩白同样不能改变文明之间发生冲突这一事实本身,他在战前的宣传和战争初期的辩解并不等于战争的进程就不向文明冲突的方向发展。他在反恐问题上以我划线的做法不仅把伊朗、伊拉克等伊斯兰国家置于其对立面,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否认着“美国是全世界10亿穆斯林的朋友”的说法。而当塔利班政权被摧毁,战争进入尾声之际,美国又在寻找新的打击对象,将目标锁定在伊拉克等国的做法,不正是亨廷顿所担心的扩大反恐战争进而将其扩大成文明的冲突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战争本身的进程并未像亨廷顿所希望的那样,美国政府在设法阻止它成为文明的冲突,而是在扩大战争。
其三,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并不能否认碰撞与冲突的存在,更不能取代它。“冲突”与
“融合”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文明之间存在差异必然会有碰撞与冲突。没有碰撞与冲突,融合也将无从发生,只有经过碰撞与冲突,才可能找到文明之间的契合点。而从冲突走向融合有一个过程,二者不可能相互取代。因而以融合重于冲突来说明阿富汗战争不是文明的冲突只能是愿望而已。基于上述,笔者认为当前一些否认阿富汗战争具有文明冲突性质的观点都还缺乏充足的根据。事实上,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亨廷顿本人注意到这一点,就是批评“文明冲突论”的人也不能否认这一点。十字军的东征和一些巴尔干人被迫皈依伊斯兰教等都是其典型表现。近代以来西方对伊斯兰国家的殖民掠夺和伊斯兰国家借助伊斯兰教进行的反抗活动同样具有文明冲突的性质,原教旨主义思潮的萌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文明扩张和殖民掠夺的一种反应。尽管在中世纪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都有扩张倾向,相互攻伐不断,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日益走向强势和伊斯兰国家的衰落也是不争的事实。一千多年来相互间的不断攻伐和对异教徒的杀戮,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兴盛及其优越感和“普世”情结,伊斯兰文明昔日荣耀的失去,等等,使得相互间的偏
见日益积聚,延及至今。在一些西方人的眼里,伊视,也因此使一些国家间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在上半年还龃龉不断的俄美、中美关系大为缓和,并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合作。因而一时也有了“后冷战”时代结束的说法。针对阿富汗战争中的俄美合作,布什和鲍威尔曾先后明确表示这意味着“冷战后”时代结束。其突出表现是针对10月17日普京宣布关闭两个海外军事基地所发表的言论。布什认为“这是冷战已经结束的又一个迹象??”鲍威尔则进一步说这标志着“冷战后”时代的结束,“不仅冷战结束了,冷战后时期也已结束”,“这是与俄罗斯合作的战略新时机的一个组成部分”。[3]与此相应,普京也曾在讲话中表示俄美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对于俄美关系的重大变化,一些国际媒体也是相当看好,不仅认为普京
与美国和北约修好可与1991年苏共垮台带来的深远影响相媲美,而且认为两国将建立新型关系,俄美事实上已成为盟友。[4]我国学术界也有人认为9·11事件改变了传统的国家间关系的方式,俄美间相互以对方为潜在对手的观念已不适应,阿富汗战争是俄美间的一次积极合作,等等,因而“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了。上述这些说法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了大国关系特别是冷战对手国之间关系的重大变化,这的确也是事实。尤其是俄美之间的某些相互友好举动和就阿富汗战争展开的合作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中美关系也因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有了很大转机。这些围绕国际反恐问题进行的必要合作也有利于今后相互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但若因此就说“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可能为时尚早。理由在于:一是9·11事件后美俄、美中在反恐和阿富汗战争问题上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的利益需要,能否长期保持这种合作目前看来没有充分根据。即使这种反恐合作保持下去,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也能合作或顺利合作,至多也是为反恐合作的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某些让步。美俄在阿富汗战争上的合作实际是在反恐问题上各取所需的结果,双方以后能否继续合作和扩大合作领域同样取决于有无共同需要和是否找到了满足共同需要的结合点和方式,而这一切并非易事。 二是美国既未因俄国对其进行阿富汗战争支持和合作而放弃领导世界和建立单极霸权的战略目标,也未对俄的友好举动做出相应的实质性回报。俄在单方面宣布关闭驻海外军事基地的同时,曾要求美国有相应的举动,关闭其在挪威的电子窃听站,但美方并未响应。既然冷战是相互的,解除冷战的努力也应当是相互的,然而美国却只说不做,其结束冷战和后冷战的诚意何以体现?后冷战又如何能在事实上消失?三是美国与俄、中之间的一些固有分歧、战略矛盾不可能短期内消除,也不可能仅靠一次反恐合作完全消除,而这正是长期冷战和后冷战持续的症结所在。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俄关系的曲折历程表明,美俄之间在未来世界格局、国际秩序、欧洲安全格局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甚至截然对立。正是这些分歧和对立使以往美苏之间互视对方为最大现实威胁的冷战活动,演为当今美俄互视为潜在对手和假想敌的后冷战活动。尤其是北约东扩和导弹防御计划的提出,都不同程度地以俄为假想敌和潜在对手,以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从而在事实上沿袭了“冷战思维”。尽管美国为这两项举措多次辩解,但都经不住推敲。当阿富汗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美国于2001
年12月再次进行导弹拦截试验和正式宣布退出反导条约的举动,为其继续奉行冷战思维作了很好的注脚。同样,就美中关系发展来讲,相互间的分歧也是多方面的,并未因反恐合作而全面化解。美中之间不仅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美国的**意识不会消失;而且双方在世界格局、国际新秩序、人权、宗教、武器扩散等问题上的分歧也是长期的,尤其是美国借台湾问题遏制中国根本立场没有改变,不断提高售台武器的数量和水平,为两岸统一设置障碍。美方虽在有些场合强调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但并不认为中国是真正的盟友,在其战略构想中从来也没有放弃把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予以遏制的念头。既然美国与俄中间的矛 盾和分歧未因阿富汗战争中的合作而一并化解,美国也没有彻底放弃以俄中为假想敌和潜在对手的旧观念,要说后冷战结束自难令人信服。四是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后期的举动表明了它在反恐合作上的功利性和冷战思维的顽固性。铲除塔利班政权和拉登的基地组织是美国发动对阿战争的直接目标,为此,美国积极争取俄中等国的合作和支持。但当塔利班政权被摧毁,基地组织溃散后,美国又旧病复发,开始了不利于与俄中友好的活动。它不仅通过外交努力等各种手段谋求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进行长期驻扎的准备,而且在中情局关于导弹威胁的年度报告中,将中国视为威胁之一,一些“鹰派”人物也在宣扬中国的“威胁”[5]。这种继续视俄中为潜在对手的举动,无疑从事实上证明了布什和鲍威尔关于后冷战结束的言论具有明显的宣传性,美与俄中的合作也因此极具功利性,其骨子里的冷战思维并未改变。因此,笔者认为,后冷战是否结束,并不在于个别政要出于某种考虑而发表的言论如何动听,关键在于是否从行动上摒弃了冷战思维。美、俄、中等在阿富汗战争和反恐问题上的合作虽有助于相互
关系的改善,但还不足以消除相互间的固有分歧和主要障碍,因而也不足以使冷战思维退出历史舞台。
范文三:阿富汗战争
今天给同学们讲的是信息化战争的另一个案例, 阿富汗战争, 同学们看封面, 就知道阿富 汗战争是谁打谁, 美国打阿富汗, 布什打本拉登, 但是画面上看本拉登占主动, 布什占被动, 因为本拉登的排位比较高, 同学们这两天知道, 伊朗最近把美国的一架非常先进的无人驾驶 间谍飞机给打下来了, 而且损伤非常小, 奥巴马说要还我, 伊朗说坚决不还, 美国要求归还 的样子很可怜, 像个乞丐一样, 我们就是不还。 这事弄得很热闹。 今天我们讲讲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发生在十年前,它的起因就是 911,今天给大家讲讲阿富汗战争的概况,战争背 景, 双方战略企图及经过, 特点与反思。 首先给大家讲讲阿富汗的地理位置, 经济状况和历 史。 有人说讲阿富汗战争为什么讲这个, 因为大家不了解阿富汗, 尽管阿富汗离我们非常近, 近到什么程度,几乎就是一脚踏过去。阿富汗在哪,就在这,跨归去正好修了一条通道,历 史上就这一条通道,我们可以通过去。阿富汗往南,是巴基斯坦和伊朗。伊朗就在这。这个 地方就是印度洋,巴西,伊拉克,这个叫叙利亚。美国这两天正在折腾他,同时也在折腾伊 朗,所以说,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打了九年 多,接近十年,前苏联为什么打阿富汗呢,因为苏联没有暖水港,一到冬天就结冰,他想打 下阿富汗, 崽崽伊朗和巴西弄条通道, 他就可以直通印度洋。 但是苏联打下阿富汗后, 和所 以的侵略者一样,打进去容易,待下去难,苏联在阿富汗九年多,非常艰难,就像和当初的 越南战争一样,所以苏联在 89年的春天,因为自身经济的原因和美国的冷战,苏联撤出了 阿富汗。 这就是当年苏联为什么打阿富汗。 这个地方一直是中国和苏联即俄罗斯的传统势力 范围, 美国一直没办法插手, 这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 这是很著名的城市坎大哈, 大家看 通过这条通道到达中国。 同学们可能听说新疆有一些恐怖分子, 很可能是通过这条通道秘密 潜伏进来的。 阿富汗是非常落后的农牧业国家, 他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阿富汗人 口近 2000万,人均年收入约 150美元,加起来就是 30亿。 Gdp 不超过 100亿,和我们苏锡 常一个县的不能比。 那边一个县在四川地震期间, 一年的收入就上百亿。 你想它的收入之少。 非常落后,几乎都是农业,没什么工业。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前还有一点工业,主要是水泥, 农具修理等。这是阿富汗贫困生活的写照。这是一个大人和孩子,在走亲戚途中坐下休息, 我为什么说是大人和孩子, 不说父子, 因为大人的年纪我看不出来, 人一穷了就显老。 这是 阿富汗人吃的大饼, 类似的大饼, 在南京新疆人在南京开过很多店, 很香的。 这是阿富汗的 图片, 长期的通货膨胀, 从苏联入侵到现在三十多年了, 民不聊生, 所以国家要想过好日子, 决不能有战争。阿富汗在是历史上比较富裕的,因为 15世纪以前,中国的一些贸易路线叫 丝绸之路,用骆驼从沙漠走,所以欧洲,印度,远东,中东,贸易都在阿富汗境内周转,所 以其经济比较好。 15世纪后,海运发达了,丝绸之路不从陆地走了,而从泉州出发,叫海 上丝绸之路, 所以阿富汗的经济就开始衰退。 这很正常, 就像南京, 有个火车站叫西火车站, 很多人都不知道, 1968年,长江大桥建成前那个地方热闹的不得了,长江大桥建成后,在 玄武湖前新建了新的火车站, 那个地方即开始衰退了。 交通决定了经济。 正因为如此, 很多 地方提出了一个口号, 要想富,先修路。 1747年。阿富汗王国建立,成为仅次于奥斯曼帝 国的穆斯林王国, 1919年,打败了英国的第三次入侵,成为获得了独立。说起来,英国占 领印度后, 对周边土地非常觊觎, 一块是中国的西藏, 一块就是阿富汗。 因为大清的西藏不 敢来, 只能采用拉拢腐蚀, 而对阿富汗, 他们直接打过去。 英国人打过去后, 派了很少的兵, 大概一个营, 他们进去之后非常的滋润, 他们不知道阿富汗已经准备反抗, 侵略军的首领还 把家眷包括宠物狗从印度都接了过去, 接过去没几天, 阿富汗人开始反抗, 把所有的入侵者 包括老婆孩子,宠物狗都给打死了。隔了几年,英国人又入侵阿富汗,结果被打败。等到英 国人第三次入侵阿富汗, 还是被打败, 所谓事不过三, 英国人就再也不折腾了。 阿富汗宣称 独立。 1973年,阿富汗王国被推翻,可能因为苏联想要这块地,策划了政变,结果新的领 导不听苏联的,于是 1978年,苏联有策划了政变,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新的领导还 是不听苏联的,在 1979年,苏联在圣诞之后,元旦之前,占领了 阿富汗。最近利比亚的领
导卡扎菲被推翻后,利比亚出现动 乱期间领导人贾米乐被美国人赶下台,派了长期留学美 国的经济学家当领导, 利比亚国内各派不统一, 利比亚军事最高指挥者被暗杀好几次。 利比 亚正在动乱,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非常成功。苏联采取兵者诡道,入侵前期,采取迷魂汤, 每个周末。 都邀请阿富汗官员参加大使馆的酒会, 舞会, 制造苏阿人民友谊长存的假象, 就 像我们 5,60年代,把苏联当成老大哥一样。阿富汗人被哄得忘乎所以,尤其到战争快打响 前期, 参加舞会的官员规模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 苏联还帮阿富汗对少有的武器进行换季保 养, 大家不知道, 在部队, 武器在不同季节保养是不一样的。 据说在苏联人吧 2阿富汗武器 都拆散了之后, 战争打起来了, 打的那太晚上, 酒会的规模还很大, 而美国卫星也没用发现 苏联人进行的战争准备。所以说,苏联诡道用的很成功。 1989年,苏联被迫撤出阿富汗。 苏联离开时候, 找了个傀儡, 结果仅用三年, 阿富汗游击队就把他推翻了。 之后游击队开始 内斗, 1997年,开始冒出来一个游击队,叫塔利班。得势掌权。战争背景和战前情况,讲 几个方面, 塔利班的由来, 911恐怖事件, 美国战时内阁的决策, 双方战前情况。 塔利班 1994年成立于扎曼, 塔利班是一种语言, 意思是学生军。 刚成立的时候。 塔利班成员一般是 13-15岁为主。 是初中生和少量的高一学生, 就是你们 5年前的年龄, 特别冲动, 为了自己的理想 如果有人稍微一煽动你们就会听。所以特别冲动,不怕死,打起仗来,不怕死,所向披靡。 所以他很快得势,它的领导人非常会忽悠人,类似于陈胜吴广那样, 96年就占领了 首都喀 布尔, 97年 5月控制了大部分地区, 97年 10月 7号建国, 27号改名为阿富汗伊斯兰求党 国,塔利班统治后,实施了极端的伊斯兰统治,同学们看,这是两个出门女性,像你们这样 出门, 是要被杀头的, 塔利班规定, 女性不得随意出门, 出门必须蒙上头巾, 包的严严实实, 公共浴室关掉,电视只播新闻。只播卡马尔的讲话,没有听音乐的,更没有谈情说爱的,步 步惊心等, 大家看, 这是个大佛像, 几千年留下来的叫巴米扬大佛, 被塔利班用火箭打掉了。 现在, 西方的一个慈善机构捐了几百万还是上千万, 在那附近, 切掉一个山头, 削了一面山, 重新刻了一个大佛。 这个施工队就是中国的一个专门搞佛像的一个施工队。 和大家说塔利班 割脑袋大家不信,有一个塔利班媳妇把鼻子给割了。这是美国记者发现并登在时代杂志上。 我们小平同志, **都上过, **也上过, 因为抗战的胜利。 一般人上时代周刊是因为 荣耀, 这位妇女是因为被割了鼻子。 这是阿富汗塔利班的精神领袖阿马尔, 据说是最神秘的 领导人,神秘到什么程度,据说一般人不能采访,比如说,我是美联社的,不接待,我是 CNN 的不接待,我是 CCTV 的,可以考虑。但是不能直接来,而是开到某个地方下车,换 上他们的吉普车,蒙上头巾,然后换上拖拉机,因为吉普车开不了了,然后等等,最后终于 见到了阿马尔,就是这么神秘,由于蒙着眼睛不知道,可能绕了两个小时。 911事件是美国 攻打阿富汗的直接起因, (视频。 。 。 。 ) 911,这是两架飞机分别窜过来的路线,实际上倒得不 是两栋楼,旁边一栋楼也倒了。这是废墟。卫星照片。这是不知道游客还是什么人,在五角 大楼附近, 正好拍到这张照片, 这是飞机撞到五角大楼爆炸的场景。 这是五角大楼废墟清理 的卫星照片, 911事件美国大约有 3000余人阵亡,同时世界经济增长率减少了一个百分点, 这是损失 3000亿美元,这是当时,很多人对一个百分点没什么概念,今天就没法计较了, 因为今天世界经济不是在增长, 而是在倒退, 很多国家都快破产了。 当时事情发生后, 美国 的两个领导人都不在华盛顿, 一个是总统, 一个是国务卿, 布什总统在弗洛里达州, 夫人和 女儿在纽约,就在曼哈顿,国务卿鲍威尔在秘鲁访问,当时布什总统刚当上总统没几个月, 而且他的数学不好, 当美国情报部长报告纽约发生大爆炸, 布什指示一定要保护第一夫人和 他的女儿。 过了几分钟后他反应过来自己是美国总统, 不能光考虑自己, 还要把国家利益放 在前面, 于是命令军队管制好美国领空, 凡是外国飞往美国的飞机一律飞回, 不听的全部打 下来, 几分钟后才说了总统应该说的话。 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是在上午八九点, 正是上班时 间, 当时的布什头发还是有些黑的的, 到晚上发布发布电视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全白了。 化妆 的,作秀。全世界都在关注,这是两个妇女在关注新闻转播,我们的军队已经准备好了,打
谁呢?就在美国准备考虑打谁的时候, 各路政要到现场或者在他们的国家关注这件事。 中间 这个人,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在纽约市长等官友的陪同下, 旁边这个楼是没倒的那个 楼,但玻璃全碎了,因为燃烧温度太高了,玻璃都化了,软化之后,一爆炸形成气流,玻璃 就碎了。 我们看三个人挂的是什么?防毒面具, 给你们讲个常识, 发生毒气时旁边两个白人 能活, 安南活不了, 安南的胡子太长, 防毒面具有间隙, 所以以后戴防毒面具男性一定要把 胡子剃掉。 打仗的时候为什么要剃光头, 因为万一有脑袋伤, 处理起来方便。 当时国家主席 **打电话给美国总统, 表示强烈谴责恐怖分子,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打电话, 表示对美国 人民的关怀, 刚刚卸任的克林顿, 表示在打击恐怖分子上没有矛盾, 如果需要打击恐怖主义 需要外交等各种努力, 总统忙不过来, 我愿意飞到任何地方斡旋。讲完之后, 它的夫人希拉 里,现在的国务卿。英国总理卡莱尔表示愿与美国一起反恐,法国总统希拉克这个人很好, 因为他有文化,他任职期间,和中国关系非常好,中国经常搞法国周,法国经常搞中国周。 日本首相一听恐怖爆炸了, 就问在东京还是横滨?在纽约, 后来慰问一下, 因为日本也有恐 怖袭击,又一次还搞了个毒气弹,在地铁里,所以他害怕。巴拉斯坦领袖叫阿拉法特,现在 已经不再了, 它的标志头巾, 强烈谴责恐怖主义, 并支持美国反恐, 他跑到医院抽了一袋血, 支持反恐,这是精神。以色列总理沙龙,现在已经不再了,他是以色列的英雄, 1973年, 埃及和叙利亚联合起来, 东西夹击, 以色列后来反败为胜, 其中真正的一战是以色列一个坦 克旅穿上埃及的衣服, 在苏伊士运河上架起了桥梁, 开到埃及后方, 夺了埃及的预备队, 抢 了他们的导弹,扭转了 战局,它的旅长就是沙龙,他强烈谴责恐怖主义。古巴领导人卡斯 特罗,都认识吧 /?这个人佩服**,并且学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跟美国 坚决斗争, 但美国还不敢动他, 相反一天到晚以美国唯命是从的海地, 连国库黄金都被美国 拿走, 说是放在这不安全, 代为保管, 所以对美国越反对, 越狠越好。 你要是怕这个怕那个, 反而不好。你想想 6,70年代, 50年代,我们国家多穷, 50年代,我们原子弹,核设备什么 都没有啊,美国在朝鲜战场,和我们打了一次后,你是动都不敢动嘛,现在我们样样有了, 对美国也客气了, 美国反而折腾我们, 所以我认为**讲的那句话是对的, 一切反动派都 是纸老虎,不要怕他们。这个人就不野蛮了,罗马教皇,听到这一消息非常害怕,抱着头, terrible , terrible 有什么用啊?你看这个人, 我自岿然不动, 这个人是谁?本拉登, 国际恐怖 主义集团的 ceo ,这个人在 2011年 5月 2号被美国打死了, (视频)大家看这是塔利班的精 神领袖阿马尔,这是本拉登,他有钱,他爹是 5,60亿美元的富商,卖石油,他爹死后,他 继承了 3亿美元的遗产,为什么 ? 阿拉伯人一夫多妻,他爹一夫群妻,所以孩子就一堆。后 来因为一些不满的言行, 他开始流亡, 大家知道乱世出英雄, 他看到阿富汗乱, 在阿富汗呆 了十年,塔利班执政期间,他的精神领袖没钱,但塔利班,阿富汗归他管,而本拉登有钱到 处跑,所以有钱的人没地方呆,有地方呆的人没钱,所以两人就合作了。为了加强合作,据 说两个人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帝王之道, 原因知道吧?文成公主和亲知道吧?这两人也来了一 段美谈,本拉登把它的女儿嫁给阿马尔,为什么收留啊,因为他是我的好女婿啊 . 美国的战 时内阁有这几个人组成,总统布什,副总统,国务卿鲍威尔,还偶遇这个是他,国防部长拉 姆斯菲尔德, 中央情报部长特尼特,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来的国务卿赖斯, 真的有能耐的人 是她,拉姆斯菲尔德在职期间,美国军备搞得热火朝天,后来与布什有矛盾,生气辞职了。 他没有结婚,和我们的副总理, ,一样,终身未婚。这两人太强势,上大学期间,第一年辩 论赛拿了第一, 然后二年级三年级, 四年级就把第一包下来了, 所以二到四年级期间, 就没 人拿过第一,大家拼命争第二,因为第二就是第一,他是超人,超女。所以你想想,哪一个 男性敢娶她,吵架吵不过她。那么为什么要打阿富汗呢,你们看这是中国,这是俄罗斯,这 是前苏联周围国家, ,现称中亚,这条线往东,这是美国的范围,叫第一岛链,这和也是美 国的范围叫北约, 一直由美国控制, 而这一块一直由中国和俄罗斯控制, 美国一直没机会插 进去, 现在有这机会, 美国把 911罪责推说是本拉登干的, 所以美国的国旗或一只脚踏进阿
富汗,战略布局,像下围棋就金角银边,但是这脚插进来,比围棋针脚还尖,美国这步棋走 的太高明。 所以老师认为 911可能是美国自导的苦肉计。 就像当年的珍珠港, 日本要偷袭珍 珠港,而美国提前两天就知道了,为什么不撤,因为美国向参战,美国人民就不同意,所以 美国搞一出苦肉计,有原因的,美国的航母被撤掉了,油库没被炸,其实损失很小。世贸中 心有五万人,为什么上班之后只有 3000人,这些顶尖的精英,说不定政府有办法让这些人 开会,让他们不要再走了,再加些冤头老百姓,无所谓的,可能是苦肉计,当然这只是老师 的猜测,不作数。美国想的是以反恐为名将势力扩张到中亚,在欧亚大陆确立美国的势力, 实现中亚大陆两边的对接, 完成对我国的围追堵截。 美国的战时内阁的决策, 就那些人, 你 们知道什么是决策 ? 决策就是做决定,有些事不需要做决定,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不需要做 决定, 比如说中午吃不吃饭?这不需要决定, 吃什么要到食堂看,吃什么才是决策。 好几个 选一种或几种才叫决策。 所以美国在决策单打还是双打, 当时美国准备的海域伊拉克, 当时 有人跟布什讲,**说过,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接力战,打一仗可以,打两仗就有点困难, 两个同时打力量不够。 是打阿富汗还是打执政当局塔利班呢, 打塔利班好, 为什么?不得罪 阿富汗人民。是重视打还,是瓦解呢?瓦解好,定了之后,塔利班用八个字说软件很软,硬 件不硬。 什么叫软件很软呢?塔利班号称十万部队, 但是归阿马尔直接领导的有 3万, 剩下 的由 100多个游击队领导, 大家表面上由阿马尔领导, 实际上是因为塔利班太牛了, 挂靠他, 就像加盟店一样, 所以真正的军队实力并不强, 硬件不硬呢, 就是武器装备特别糟, 别看装 甲车坦克 400多,战斗机 30架,主要就是枪。其他不起作用。为什么?别看战斗机 30架, 他的油只够加两架差一点点, 你说这飞机有什么用。 这是基地组织, 他有钱, 做生意做的很 好, 阿富汗在塔利班执政后, 维持政府运转经费靠什么呢?大家知道东南亚有个金三角, 十 多年前, 被打掉之后, 毒品并未被打掉, 所以亚洲的毒品产地就在阿富汗, 但是种毒品的农 民和种棉花挣的钱差不多,钱被塔利班挣去了。
美军战前准备, 美军要做战争准备, 这个准备很麻烦, 麻烦在什么方面呢?这个和中东地 区不一样, 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驻军, 在阿富汗没有, 连地图都没有, 怎么办呢?所以进行信 息搜索,中东地区美国有驻军,这个地方没有,要进行兵力部署。还要有后勤准备,中国有 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还有攻势外交,要和各个国家打好关系。首先信息搜索,由于 美国在阿富汗连地图都没有, 美国就把阿富汗 60万土地划分了 1000多块土地进行监视, 就 用飞机, 无人机寻找本拉登, 无人机就是刚刚被伊朗缴获的那个,进行信息搜索, 绘制电子 地图,为了加强军事控制,临时发射了 3颗卫星。兵力部署,周边没有一兵一卒,美国捡了 一个大蛋糕啊,所以从决定发起战争到进攻的 23天,美国调集了 8万兵,各式飞机加起来 有 7-800架, 调兵遣将非常迅速。 这是在海上, 波斯湾附近的航空母舰, 舰载机在练习装弹, 飞机飞那个距离正合适。 后勤准备, 现在战争和过去不一样, 过去战争粮草运到就行, 现在 要建立后勤保障基地,油料非常重要,那地方缺水,必须要有水得供应。各种保障链,比如 油料的管道输送, 要进行严战训练, 因为那个地方和中东不一样, 阿富汗打起仗来就是冬天, 士兵必须适应严寒, 我跟你们说过一个拿破仑, 一个希特勒都是败给了俄罗斯的严寒, 所以 必须做好准备。这是美国为士兵准备的个人背包,重约 36千克,里面有睡袋,棉的,一个 班还有一个炉灶,士兵的身体比一般人好, 30多公斤很轻松。美国包括克林顿,前总统。 国务卿到处坐飞机跟所有国家商谈反恐,几乎所有国家都支持美国, 23个国家同意接纳美 国军队。 双方的战略企图和简要经过, 美国的战略企图是什么?不仅要打败基地组织及其庇 护着塔利班, 抓捕本拉登, 应该叫本拉丹, 和塔利班精神领袖阿马尔, 还要向中国和俄罗斯 控制的中东地区进行渗透, 这是美国的战略企图。 塔利班的企图呢?准备打持久战, 打圣战, 夸大反美阵营, 持久战打起来了, 因为塔利班至今还在, 圣战没打起来, 因为世界都不在它 的阵营。这场战争分三个阶段, 10月 7号, 01年的 10月 7号,到 10月 18号,这一阶段的 主要任务是对塔利班的防空设施, 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部队, 训练营地实施精确空中和打击。
同学们发现没有, 在伊拉克战争, 科索沃战争还是其他战争, 美国首先的打击的都是它的指 挥设施,防空设施,交通设施,军队一般不先打,但是打阿富汗为什么先打部队呢,因为阿 富汗没什么指挥设施。 只有人, 所以一开始就打人了。 瞬息窒息法法, 就是一锤子就把你打 懵了, 国防部长拉姆菲尔德总结这一阶段的战役说, 经过此次成功的打击, 我相信我们可以 谁是实施精确打击,这个人太强势。太聪明,有时候不把总统放眼里,惹总统生气,不得不 辞职。 紧接着就是第二阶段的打击, 这一阶段, 美军用特种部队为空袭指示目标, 这是一个 动作, 用指示反塔联盟地面作战, 这是第二个动作。 反塔联盟先后占领了喀布尔, 昆多市等 大城市, 注意两个动作, 一个是特种部队为空袭指示目标, 一个是反塔联盟, 为什么用特种 部队作为空袭目标呢, 因为阿富汗的地形可概括为 3多 3少, 三多就是山多, 山地多, 草多, 山洞多,三少就是树少,路少,雨水少,阿富汗几十年的游击战,山洞都被游击队打通了, 洞口都有草,看不到,所以美军想没法用飞机炸掉洞口,看不到,那么高,看不清,所以美 国就用特种部队去找,凡是找到的山洞,在洞口安装无线电发射器,若干时间就发射信号, 美军飞机就在空中搜寻信号, 让偶往有信号的地方投弹, 洞口一炸, 这个洞就封住了, 第二 个反塔联盟作战就是反塔利班, 其实就叫塔利班, 当年美国打越南, 南越相对于北越就是反 对派, 打朝鲜, 南朝鲜就是反对派。 凡是侵略者打一个国家都千方百计的激化他们国内的矛 盾,让他们自己斗,叫以牙治牙,日本鬼子占领中国的时候,一开始想拉拢**投降,蒋 介石比较聪明,没同意,后来没办法,搞了个汪精卫政权,以华制华,所以侵略者侵略一个 国家都想办法让他们窝里打, 这是反坦联盟攻占几个大城市的时间表, 大家看这个家伙, 这 是美国轰炸阿富汗洞口的武器, 叫炸弹之母, 这个炸弹运输起来很麻烦, 这个炸弹用架子吊 在飞机上,然后从飞机上扔下来,这个炸弹架势很大, 6吨。炸到地面后有两个篮球场那么 大, 在洞口能产生 10多米厚的浮土, 你们想想一个洞口被 10多米浮土围着, 是没办法出来 的,从洞口里是清不出来的,只能从外面清,一般还不能用手,必须借助工具,所以这个洞 就废了,如果把所有洞炸了,人就没了。这个炸弹很厉害,叫炸弹之母。第三阶段,反坦联 盟取得成功后, 地面的障碍就消失了, 塔利班都躲到边境去了, 这时候美军开始行动, 清剿 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 抓捕奥马尔和拉丹。 美军出动了, 开始搜捕, 对山洞的搜捕很麻烦, 如果从外面直接跑进去看不见, 为什么, 因为眼睛不适应, 就几十秒时间, 里面的残余分子 就可以打死他, 所以美军搞了个侦察机器人, 机器人可以调节光线, 所以进去就能看见。 大 家看,这个可以越过障碍,类似于火星车。经过一番搜索,到 10月 22号,美国控制了阿富 汗所有地区, 奥马尔是后期抓到的, 但是本拉登到哪里了, 一直不知道。 一直到十年后今天, 才把他打死。 阿富汗战争特点, 主要作战样式以空中精确打击, 地面作战以阿制阿。 心理战 和特种战作用突出, 政治上军事结盟, 军事上单独行动, 十年来美军陷入了战争泥潭。 精确 打击我们在前面课程中讲过了, 几场战争总投弹量越来越少, 但是精确导弹越来越多。 所以 现在打仗叫精确战争, 特点主要有, 精确突击和面积损伤相结合,这个就不仔细讲了。 航母 舰载机短促突击和战略轰炸机远程奔袭相结合, 高技术与低技术相结合, 普通弹药和特种弹 药相结合, 现有装备和特种武器相结合。 还有心理战和特种战作用突出, 特种战就是飞机轰 炸,心理战作用第一可以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心理作用,第二实施有效实施宣传和舆论控制, 我给同学们说一下第二点, 过去听说了美国一切都自由, 买枪自由, 宣传也自由, 不是这样 的,美国买枪有限制的,必须有持枪证,坐过牢的不能持枪,以老师这样的可以买枪的,没 有犯罪记录。 还有美国的舆论美没有自由, 别听美国的炫耀, 美国在越南战争早期是有自由 的,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越南各种真实情况, 这下引起了美国人民的反抗, 反对战争, 这还了 得。后来美国规定凡是发表越南战争的媒体报纸,必须经过官方和军方的审查。打拉结合, 恩威并施,美国的政策市左手大棒,右手胡萝卜,打你一下,喂你一口胡萝卜,美国打下阿 富汗后, 阿富汗人民多少年没有棉被, 没吃过大米馒头了, 美国空运了一大批大米, 免费一 家一袋,阿富汗人什么感受啊 ? 就像你饿了三天之后,请你吃顿红烧肉,就是这感受。这就
是打拉结合,恩威并施。政治上广泛结盟,军事上单独行动,政治上广泛结盟,就是需要盟 国的支持, 为什么军事上单独行动?因为阿富汗太弱了, 不需要盟军帮忙, 而且盟国装置不 统一, 他还怕别人抢成果啊, 美国打的时候不需要盟军帮忙, 但是战后维持阿富汗秩序的时 候, 需要帮忙了。 所以以北约的名义驻军, 其中英国就派了一支部队, 英国官方为了平息老 百姓的不满, 还装模作样让二王子去阿富汗, 去了没几天就有记者故意登了一张他在坦克上 的照片,官方就生气了,你们怎么把王子在阿富汗的照片登上去,这下游击队不就知道了, 还不把王子给打死,立刻召回,他是王位第三继承人,本来王子要在已经在阿富汗呆了 3个月,原计划再呆 3个月,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但是现在不行了,不回来不行啊,王位不能 死啊, 实际上就去了几天, 糊弄老百姓, 老百姓不就不反战了嘛。 所以美国靠一家维持很困 难,就像伊拉克战争一样,必须依靠盟国帮忙。泥潭,到处反战,塔利班到处缴不尽,这个 就是美国战争的副产品。 阿富汗战争的启示与反思, 启示就是从这场战争中, 从现代战争中 的启示,要掌握制信息权,侦攻一体,侦查到了,攻击就要到,重视新战法,特别是信息站 作战方法,还有一个就是重视国防建设,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十年的反思, 2011年 10月 6号,阿富汗的喀布尔市中心进行反美,为什么 10月 6号反美,因为 10月 7号是 阿富汗战争十周年,一位美国士兵在悼念在阿富汗死去的战友。 10周年那天,喀布尔加强 了安保工作,防止因为游行,大家进行破坏。 10年 了,塔利班无处不在,物资很紧张。所 以就用纸写了塔利班无处不在, 在四面八方, 十面埋伏。 安全保障非常重要, 今天阿富汗民 众示威抗议指责美国屠杀阿富汗的民众, 美军上前一步, 实际上后退了了两步, 民主进步都 后退了, 讲个例子, 就是前塔利班在美国打进去之后, 塔利班都逃到边境之后, 绝大部分都 放下了武器, 自行解散了。 解散之后, 阿富汗对前塔利班人员都歧视, 所以都逃到国外去了。 几年回来之后,还受到迫害,无奈之下,他们重新跑到边境,找到塔利班组织,加入进去, 所以到今天, 塔利班都一直剿灭不清, 和阿富汗当权者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想起了当年美 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后, 对南军所有官兵人都不追究, 包括最高统统帅, 内战结束就结束 了, 一视同仁, 所以美国战争的硬伤很快就消失了, 老百姓迅速进入到经济建设中, 而阿富 汗对前塔利班过于仇视, 到时塔利班越来越强大, 阿富汗当局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这是不是 东方人的习惯?不知道。 战争疲劳, 美国会不会撤军呢?美国已经从伊拉克撤军, 但是我认 为美国不会从阿富汗撤军, 十年内不可能, 要撤可能再过十年或者 5年。 也就是 15-20年后。 为什么 ? 因为我们在 10-20年中会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会收到周边国家的责难,因为 我们进步了, 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尤其是美国认为影响了它的利益, 我们要超过他了, 他就 当不了世界老大了,所以他会在 1.20年为难我们。那么我们中国怎么度过这个难关,如果 我们度过去了, 那么我们有可能成为老大。 西式民主也就烟消云散, 西式民主在东方推广很 难。 而美国认为的速度战变成了持久战, 持久战对被侵略的国家有利, 对入侵者没有利, 因 为入侵者必须速战速决。这就是阿富汗战争的思考。
范文四:阿富汗战争
On October 7th, 2001, the first NATO airstrikes hit Kabul. A correspondent reflects on how the war has changed Afghanistan and its occupiers, and whether it was worth it
2001年 10月 7日,北约军向喀布尔发动了第一次空袭。晃眼 10年已过, 一名驻外记者写下这篇文章, 来告诉我们这场战争怎样改变了阿富汗和阿富汗人 民,以及它到底值不值得。
AS A general rule, the longer outsiders spend in Afghanistan the more depressed they become about the place. Though there are not many foreigners who can boast of more than a few years' experience here, the West ’ s decade-long adventure has made the army of diplomats, aid workers and development people positively funereal.
一般来说, 在阿富汗待的时间越长, 外来人士就越没士气。 尽管很少会有外 籍人士会把自己在阿富汗的经历拿出来炫,但这 10年里,西方国家派出的维和 部队士兵、建设工人和开发商人全都失去了活力。
Hardly a conversation starts without a dark-humoured joke about the ultimate failure of the NATO mission. Everyone has their own particular reason to be glum. NGO types are disinclined to see glimmers of hope as they struggle to get anything done in a country where year after year the Taliban-led insurgency has strengthened and expanded, making it progressively harder to move staff around safely. There is rarely a week when human-rights officials don ’ t have some cause to tear their hair out — perhaps a Taliban stoning video or the discovery that the Afghan government is viciously abusing prisoners. And the diplomatic corps must deal with the daily frustrations of doing business with a government led by Hamid Karzai. It was his behaviour during the 2009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at seemed to tip many people towards despair: a million of fake ballots cast and a messy post-polling dispute that dragged on for months. The country’ s four post-2001 elections have seen increasing fraud and falling participation. Western electoral experts are usually the most despairing of the lot.
现在, 人们几乎每次聊天时都会把北约军的失败当作黑色笑话来开局。 而且, 每个人都有这么做的理由。外来的民间组织想做点什么都得殚精竭虑地去完成, 他们实在看不到什么希望, 因为塔利班武装一年比一年闹得欢, 闹得广, 他们越 发难以保证员工的安全。 而人权组织的官员几乎每个星期都是焦头烂额的——不 是塔利班公开杀俘录象, 就是传出阿政府虐待囚犯的新闻。 而与阿富汗做生意的 企业则被卡扎伊政府搞得灰心丧气,外交团不得不出面调解。在 2009年的大选 上, 卡扎伊的行为让许多人绝望了:清票时发现一百万假票, 而民意调查也是一 团糟,这种现象持续了数月之久。从 2001年起,阿富汗的四次选举一次比一次 虚假,票数差距一次比一次大。西方国家的选举专家们应该是最失望的吧。
Many Afghans too are disinclined to see anything but a bleak future. The vast change that the last decade has brought to Kabul, a city that has experienced a ten-year boom and which now enjoys almost round-the-clock electricity, will not last, says the manager of a high-end shop selling
office computer supplies. He points out that when the torrent of money flowing through the Afghan capital in the wake of the foreigners stops, so too will the mad construction of grandiose concrete palaces that now encroach on almost every neighbourhood. Ditto the ludicrous rents and high prices for almost everything that has to be hauled up to this mountaintop plateau, making Kabul one of most expensive cities in the poor world. 同样,许多阿富汗人也不愿看到国家前景暗淡无光。过去 10年里,喀布尔 改变了许多,这个城市享受了 10年的高速发展期,现在的喀布尔也算是不夜城 了,但这却是最后的高潮。一家销售办公室电脑用品的高端商店老板如是说道。 他指称,流向首都的资金是由外国人带来的,当(欧美撤兵)这一资金流不再流 动时, 摩天大厦在喀布尔四处矗立的疯狂劲也会停下来。 正因为最后的高潮已来 到, 房租和各种商品的价格都被抬升到了离奇的地步, 把喀布尔变成贫穷国度里 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
“ The 9/11 kids, ” he says, pointing to a gaggle of male teens sporting spiky gelled hair, the hippest of threads and flaunting mobile-phone technology that would have given the Taliban regime’ s vice and virtue police heart palpitations. “ They will all go back to wearing shalwar kameez. ”
“那些 9.11之子 , 都会换回长袍和头巾的! ” 他指一群打着啫喱水, 衣着花哨, 秀着手机的青少年男孩说道。 因为塔利班政权的 “缺点与美德” 警察很不爽这些 东西。 (言下之意,美国一撤军,塔利班必然重新掌权。 )
His business, which has thrived off contracts with commercial development companies who need computers and printer toners, is already feeling the squeeze as aid budgets are cut. He is resigned to having to do something rather more humble in the future. “ I will sell bolani,” he suggests, picturing himself as a roadside vendor of greasy, potato-filled bread— which is what he was doing as a refugee in Peshawar in 2001 before the war started.
他是靠着和广告公司 (对电脑和打印机油墨需求大) 做生意发的财。 可现在 他已经感觉到了在援助预算被取消之后, 生意变得难做了。 他准备在将来辞职后 去干一个相对卑微许多的行当。 “我去卖热狗, ” 他说道, 一边想象着自已在路边 卖那些填满了土豆的油腻面包——这正是 2001年时他在 Peshawar 当难民时干的 职业,那时战争还没发生。
Although foreign soldiers tend to be much more upbea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noticeable fading of their zeal. These days it is not hard to find American soldiers simultaneously doing some of the most ambitious and sophisticated 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 ever attempted, while failing to see the point of them.
尽管外国士兵看上去非常乐观, 可实际上他们的激情在这两年已经明显消退 了。这些天里,你不难发现美国士兵在执行一些熟练无比的“伟大”剿匪行动中 同时频频失败,但你是看不出为什么的。
I got my first taste of this two years ago, on a rainy evening in Bala Murghab, an outpost of fierce insurgency in the otherwise relatively
Taliban-light north-west, from a couple of young US Army specialists (9/11 kids too ), chatting as they manned a gun emplacement in a wide valley where their expensively carved out “ security bubble ” was merely a few kilometres wide. They understood that the point of the whole agonising business of endless foot patrols and engagement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was to win them over to the Afghan government. But they did not think it had much to do with America's national security. “ The people here are no threat to me or my family,” one said, before explaining his reasons for joining up: a lack of othe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a young man ’ s general enthusiasm for guns and violence.
2年前的一个雨夜,在与一群年轻的美军士兵的聊天中,我第一次察觉到了 原因。 地点是在塔利班控制相对薄弱的西北部, 一个剿匪战争最激烈的前哨站— — Bala Murghab。当时美国陆军中的技术人员(也是 9.11之子)正在将火炮推 到一个宽广的山谷里,那里是他们花大力气才弄出来的“安全防护罩” ,其实也 只有几千米宽。 他们说他们也知道, 没完没了的徒步巡逻以及帮助当地民众这些 的烦人事都是为了将老百姓争取到阿富汗政府这边来。 只是, 他们觉得, 这跟美 国的安全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些人对我或我的家人都不再是威胁了” 其中有人 这样说道, 接着他又解释了为什么参军:一是找不到工作, 二是年轻人对枪支和 暴力普遍的狂热。
Older soldiers are often mo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logic of a grand strategy, in this case one that is supposed to keep America safe by preventing Afghanistan from once again becoming a jihadist free-for-all. But after three or four tour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many say they are tired and fed-up with the strain that the 12-month stints put on their family lives.
年长一点的士兵们一般更容易接受 “伟大战略” 的解释, 即为了维护美国的 安全, 要防止阿富汗再次成为圣战组织的乐园。 但在伊拉克或是阿富汗打了三四 场仗之后, 许多人都说他们已经受不了一年的军役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 了。
With the mood apparently gloomier than ever, is there any reason to think the Afghan adventure may not end in failure? Sitting in his windowless office, a man who insists on being cited only as a “ senior Western intelligence officer” thinks Kabul’ s chattering class (not least the cohort of journalists who have realised the bleaker their copy the more prominent it is in newspapers back home) has become too depressed and is thus ignoring some areas of progress. He and his team of colleagues, including a German theoretical physicist, pore over vast quantities of data gleaned from soldiers spread across the country.
士兵们的士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 这种情况下, 阿富汗战争最后以失败收 场很奇怪吗?一名军官坐在他那连窗户都没有的办公室里接受我们的采访, 不过 他一直坚持要我们把他写成“高级西方情报官” 。他认为喀布尔那些喋喋不休的 人太悲观了 (很多记者都明白他的文章写得越是悲观, 发回去后引起的关注就越 多) ,没注意到某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他和他的工作队伍,包括一名德国战略 推策师,负责仔细甄选成千上万份由士兵从阿富汗各地搜集上来的情报。
The endless charts they use to track things show fighting seasons (the summers) becoming more intensive every year over the past decade. Only this year things were slightly different. This summer is set to be slightly less deadly that the las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level of violence in the south has plunged downwards. Although those gains have been partly offset by increases in violence the east, where NATO has turned its attention, across the country as a whole things are at last turning for the better. It may not look much, but the after so many years of relentless strengthening by the various insurgencies racking Afghanistan, this is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大量用于追踪事态进展的图表表明,在过去的 10年里战斗季(夏天)一年 比一年来的猛烈。只有今年事态才有点不同,今年夏天比去年夏天死的人要少。 这可是头一次南部的暴力事件的数量有所下降。 尽管这些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被东 部暴力事件的上升所抵消(因为北约军的注意力不在那了) ,但把阿富汗国内所 有事件当作整体看待的话,事态算是终于向好的一面发展。虽说看起微不足道, 但这么多年以来,在无数的残酷暴乱中成长的阿富汗,终于迎来了可庆的成就。 “ The numbers [of attacks] are still high, but the trending is unmistakable, ” he says, waving a bar chart. “ Every year we have seen dramatic increases in violence— now we are seeing that trend reverse.” He does not claim victory is nigh, and is careful to state the gains are fragile, but he’ s maddened by the widespread failure to recognise the change. “ This is our frustration: everyone says you have to get the violence down, and we get the violence down and then apparently for the media and sometimes some people in government it doesn’ t matter, it is irrelevant. ”
“数字(袭击次数)依然很高,但这个(减弱)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他挥舞 着一张柱状图说道。 “每年暴力事件都有明显的上升——现在我们却看到了减弱 的趋势。他并没有说胜利就在眼前,而且也很谨慎地表示这点成就是很脆弱的。 可是各界人士对这一成果都不予以认可,这让他有点抓狂。 “这就是我们最郁闷 的地方:所有人都说你们要把暴力事件控制下来, 而现在我们已经让暴力事件减 少了。可对媒体,甚至有时候对某些政府官员来说,这是无所谓的事,不相干的 事罢了。 ”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mission in Afghanistan in the past few years certainly has been remarkable. Four years ago, when your correspondent first arrived, the NATO effort was drifting along with little American leadership.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NATO mission felt like a particularly cosmopolitan holiday camp, with a good bar. Wandering around were precious few Americans but Europeans from every conceivable nation, including countries with trivial troop contributions.
在过去的 5年里,美军在阿富汗军事任务的转变十分明显。 4年前,当记者 刚来阿富汗时, 北约军只是跟着一小撮的美军打酱油罢了。 北约军司令部感觉他 们的军队压根就是个在全球各地度假的夏令营, 还有家不错的酒吧服务。 在四处 闲逛的很少有美国士兵,大都是欧洲国家的(只你叫得出名的都有) ,还包括那
些没什么战斗力的国家。
After the remarkably quick overthrow of the Taliban government in late 2001, and then the distraction of Iraq, the Americans felt comfortable having fewer than 30,000 troops in Afghanistan. The British made the intellectual running, producing daring plans for tribal defence forces, including teams incorporating former Taliban fighters, who, the British ambassador of the day thought, could be coaxed into swapping sides. The American general in charge wasn’ t convinced and publicly squashed the idea of militias, while Washington's ambassador persisted in believing the “ only good Taliban is a caged Taliban” . And bold ideas were nothing without American firepower anyway. The commander of British troops in Helmand, a huge province that produces more opium than any other place in the world, admitted as much when he told me the efforts of his overstretched force were just a “ holding exercise ” until the Americans could re-engage themselves.
先是在 2001年末迅速推翻塔利班政权,接着又掉头攻打伊拉克,这让美国 人觉得在阿富汗布置不到 3万人的军队就足够了。 英国人负责情报机构运转, 并 大胆地制定计划利用部落武装, 甚至包括一些吸收了前塔利班战士的队伍; 因为 在当时的英国大使看来, 这些人是谁都可以去争取的。 但当时的美军指挥官不认 可这一计划, 并公开打压建立民兵组织的想法。 而美国的大使也坚持认为 “只有 关在笼子里的塔利班,才是好的塔利班” 。再大胆的计划,如没有美军的火力支 持也只是纸上谈兵。英军驻 Helmand (阿富汗大省,全球最大的鸦片产地)部队 的一名军官坦承,已经超负荷运作的英军只是努力在“维持局面”罢了,撑到美 军能再次把兵力投放进来。
The Americans did get serious in 2009 with a new commander, Stanley McChrystal, and two troop surges.Special-forces operations, particularly night raids directed against mid-level insurgents, were greatly increased. “ We have never been better at taking bad people off the battlefield,” says John Nagl, an American counter-insurgency expert. Extraordinary efforts, including restrictions on air power, were made to reduce civilian casualties — which are now overwhelmingly caused by the Taliban.
2009年美国更换了驻阿军事长官,换成斯坦利·麦克瑞斯脱将军上台。这 之后美军的确开始认真起来, 英美两军士气也大振。 特种部队参战, 尤其是直接 针对中等程度叛乱的夜袭行动大量增加。 “我们从没打过这样的顺风仗” 约翰·奈 格,一名美军剿匪专家。特殊行动,包括空禁,是为了减少平民死伤——现在, 由塔利班带来的死伤已经让人受不了了。
Serious effort was put into trying to train up a half-competent Afghan Army and to overhaul the country’ s prisons which, General McChrystal’ s people soon discovered, were often taking in criminals and putting out insurgents. And plans remarkably similar to the old British idea were put in place for local defence militias. A team was set up to try to help persuade insurgents to lay down their weapons, so far to little effect. 现在美军正在极力训练一批半合格的阿富汗军, 用来看守阿富汗的监狱。 因
为麦克瑞斯脱将军的人发现, 阿国的监狱常常偷梁换柱, 把匪徒放走, 关进一些 普通犯人。另外,一份与英军原来的战略极为相似的“民兵计划”也开始实行。 美国成立了一支队伍用来劝降匪徒,不过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
General McChrystal ’ s tiny headquarters in Kabul took on a very different feel. The notoriously ascetic generally personally lambasted European soldiers spotted idling in the garden. He also closed the bar. Privately he would point out that most insurgencies take about a decade to beat. In his view, Afghanistan was at year two of that effort, at best. He also said victories were usually impossible when the enemy enjoys the sort of sanctuaries that the Taliban have in Pakistan. Helmand has benefited the most from the full-bore counter-insurgency campaign that came with General McChrystal, as the classified charts and tables drawn up for the senior Western intelligence officer attest, marking the sharpest fall in attacks by insurgents.
麦克瑞斯脱设立在喀布尔的小型司令部看上去有不同的感觉了。 这个臭名昭 著的禁欲主义者亲自鞭笞了一帮整天在公园里游手好闲的欧洲兵。 酒吧也被他关 了。他私底下曾表示,叛乱想要基本平定大概需要十年。在他看来,若是在第 2年执行此计划的话, 对阿富汗是最好的。 他还说, 在敌人还能有各种避难所躲藏 的情况下(塔利班在巴基斯坦有避难所) ,休想胜利。 Helmand 省成为了麦克瑞 斯脱的“最大火力剿匪”行动的最大受益者,因为那些为“高级西方情报官”详 细绘制的柱状图和表格证明, (这里的)叛乱袭击急剧下降。
The Afghan Army has also made remarkable gains. In many areas it is now logistics and resupply that worry its international mentors, not the Afghans' capacity for fighting (which they are evidently rather good at). 阿富汗军队也有可喜的收获。 现在, 在许多方面阿富汗只是在后勤和补给方 面让他的外国“老师”担心,而不是阿富汗军的战斗力(很明显,阿富人打仗是 把好手) 。
But these gains are not enough for the doubters. That’ s partly because of a deep-seated distrust of anything said by the military commanders, who have announced too many turning points in the past. But it is also because they argue that military gains are ephemeral without improvements in governance, rule of law and the economy.
但对忧虑者来说这点成就还不够。 一部分原因是源自他们心中对美国军方官 员根深蒂固的怀疑,在过去美国军方官员多次宣称(战事)已经到了转折点了。 但也同样是因为他们相信军事进展, 如果没有管理上、 法律上、 经济上的成就来 配合,终将是短暂的。
And yet there are plenty of other examples of poor countries that manage to bodge along, misgoverned by corrupt elites. They just don't have to live with a threat to their existence the size of the Taliban. In my first 24 hours in Dushanbe, the capital of Afghanistan’ s northern neighbour, Tajikistan, my wallet was lightened more than four times by traffic police and border guards. I’ ve never been asked to pay a bribe in Afghanistan. For all the complaints about Afghanistan being uniquely corrupt, the problem is not so much the government, which certainly is predatory at
times, and more that the dirty spoils of an out-of-control war economy are snapped up by factions or tribes, to the anger of other groups. 而且穷国在腐败的政治家统治下缝缝补补过日子的例子实在是够多了。 相比 阿富汗, 他们只不过是没有像塔利班这样的组织来搞乱而已。 我在 Dushanbe (阿 富汗邻国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 待的第一天里, 我的钱包被交警和边境卫兵光顾 了至少四次。 我在阿富汗从来没被人索贿过。 对那些抱怨阿富汗正以特殊的形式 腐败的人来说, 政府的问题倒还不大, 虽说阿富汗政府有时也很贪婪, 更多的是 因为肮脏而失控的战争经济突然被小集团和部落的出现(指部落武装)中止了, 而这引起了其他人的怒火。
The gloom might lift if the cynical observers of this war were to accept that the bar for success is now far lower. The rhetoric and aims of late 2001 evaporated long ago. The plan is no longer for a modern state with clean courts, a functioning bureaucracy and a commitment to human rights that would lead to the locking up of the warlords, as many observers still seem to hope. As David Petraeus said, no one is trying to create Switzerland. Ten years on, success will simply be the holding of ground in a grinding counter-insurgency that will increasingly be fought by Afghans and be paid for by Americans. What is often described as a “ withdrawal ” in 2014 is really a troop reduction. American troops will fall back to probably around the 30,000 level, with most of them involved in mentoring, training and supplying air support the Afghans lack. There will no doubt be quite a bit of special-forces activity. Most of the non-Americans will simply leave.
如果愤世嫉俗的观察家们能承认胜利已经越来越远的话,反倒是能解脱了。 2001年未放出的豪言壮语和高远目标早已消褪了。现在的计划不在是建立一个 拥有廉洁的法院, 高效的官僚和保障人权的现代化国家, 并以之为匣, 尘封战争 之剑。可许多观察家们还这么期盼着。如 David Petraeus所说,现在没人想在 这里建出个瑞士来。十年之期已到,现在的“胜利”只不过是单纯以剿匪行为来 控制住战场, 而且渐渐将会由阿富人自己来剿匪, 美国负责买单。 而现在常说的 “ 2014撤兵”实际上只是裁军罢了。美国军队将重新回到 3万的数量,大多数 都是留下来指导, 训练和提供空中支援的。 毫无疑问, 以后的特种作战会相当多 了。大多数非美国军队都会离开。
A much expanded Afghan army and police, numbering around 350,000, will have to do most of the fighting against an insurgency that fluctuates between around 25,000 to 30,000 strong. Their mission for the army and police will be to hold on to the bits of Afghanistan that matter the most: the cities, where increasing numbers of Afghans now live, the north, and as much as the rural south as possible.
一支更为壮大的阿富汗军和警察队伍(大概在 35万左右)将承担起和匪徒 (数量波动在 25万到 30万之间) 交战的主要任务。 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对阿富汗 最为重要的据点:城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阿富汗人生活在城市,北方,和尽可 能多的南方农村地区。
Ten years on, the best Afghanistan can hope for is quite depressing. There will not be the happy ending that most people hoped for in 2001, but nor
will there be the total defeat that many now expect.
10年后的现在,阿富汗最好的蓝图也是让人无比沮丧的。人们在 2001年所 期待的幸福结局不会出现了,但现在许多人所期待的全面败退也不会出现。
fragile ['fr?d?ail]
adj. 脆的;易碎的
nigh [nai]
prep. 近于
adj. 在附近的;直接的
adv. 在附近地;几乎
militia [mi'li??]
n. 义勇军;国民军;民兵组织;自卫队
squash [skw??, skw?:?]
vt. 镇压;把?压扁; [口 ]使沉默
vi. 受挤压;发出挤压声;挤入
n. 挤压;咯吱声;壁球;南瓜属植物; (英)果汁饮料
persist [p?'sist, -'zist]
vi. 持续,固执;存留,坚持
vt. 坚持说,反复说
Overstrech 勉强维持 硬撑 超负荷运转
overhaul [,?uv ?'h ?:l, '?uv ?h ?:l]
vt. 分解检查,大修;追上并超过
n. 彻底检修,详细检查
ascetic [?'setik]
adj. 苦行的;禁欲主义的
n. 禁欲者;苦行者
logistics [l?u'd ?istiks]
n. 后勤;后勤学
ephemeral [i'fem?r ?l]
adj. 短暂的;朝生暮死的
n. 只生存一天的事物
cynical ['sinik?l]
adj. 愤世嫉俗的;冷嘲的
范文五:阿富汗战争
2001年阿富汗战争
一、阿富汗战争的起因:
1、战火起于“9·11”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8时42分,天气晴朗,繁华的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和游客,谁也没有想到灾难会从天而降。此刻,一架波音757客机突然飞来,直接撞向位于曼哈顿区高耸云天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的北楼,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世贸大楼北楼顿时浓烟滚滚,在场的人们目瞪口呆。9时左右,又一架波音767客机飞来,撞向世贸南楼,并穿楼而过,碎片漫天飞落。爆炸声、尖叫声、哭喊声、警笛声响成一片,整个曼哈顿上空弥漫着黑烟,楼区地上遍布白色粉尘。这两架客机,一架由波士顿飞往洛杉矶,一架从华盛顿飞向洛杉矶,都在中途被恐怖分子劫持,机上共15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随机全部遇难。
9时40分左右,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西南角也遭到被劫持飞机的自杀性袭击,造成五角大楼里近200人死亡。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当时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正在楼
内办公。这架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第175次航班本是从华盛顿飞往洛杉矶的,机上6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其中包括一对中国夫妇。
10时左右,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第93次班机,在从新泽西州飞往旧金山途中被恐怖分子劫持,在匹兹堡东南130公里处的宾夕法尼亚州森林中
1坠毁,机中4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0时左右,世贸大楼南楼首先轰然倒塌。10时28分北楼坍塌。两座曾经傲踞世界第一高度的摩天大楼就这样从地球上彻底消失,近5000名无辜者和前来救援的300余名消防队员被埋在废墟中,其中约有50名中国人,他们大都是中国公司设在世贸中心办事机构的职员。当天下午,世贸中心建筑群的另一幢47层的大楼也发生倒塌。12日晚,建筑群中的又一幢54层大楼部分坍塌。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军立即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并发誓要“追查并严惩”肇事元凶。9月12-1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1 关于这架飞机坠毁的原因,一开始美国报道说,由于驾驶员与恐怖分子进行搏斗,飞机失去控制,不得已而坠毁;但后来有证据证明,这架飞机是被美国空军击落的。因为恐怖分子已经成功地劫持了飞机,为了不至于发生上述飞机撞大楼的悲剧,美国空军不顾飞机上乘客的生命,奉命击落了这架飞机。当这一真相公布后,美国舆论一片哗然。
院分别以100:0和408:0票一致通过决议,发誓要对在美国领土上制造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和组织进行报复。紧接着,国会宣布9月14日为“哀悼日”。
为了彻底查处恐怖事件的元凶,美国有关部门从9月11日就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调查,警方在东海岸的搜查中发现了劫持飞机的恐怖分子写给家人的绝命书,同时还查获了这些人在美国接受飞行训练时交费的信用卡收据。美国当局认为有27名恐怖分子接受了不同的飞行训练。15日,布什在向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中,首次宣布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支持的恐怖大亨本·拉登为首要嫌疑犯,并表示美国正在准备一场对付恐怖主义的全面战争。
“9·11”袭击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阴谋之一。如此规模的恐怖袭击显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策划和密谋。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米勒说,制造“9·11”事件的恐怖分子为了弄清美国航空系统的详细情况,他们多次搭乘美国飞机,了解机场的安检和飞机上的情况。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些恐怖分子在“9·11事件”发
生的前几个月,曾在美国的飞行学校接受过飞行训练。
据《今日美国》披露,“9·11事件”之前数周,美国安全局监听到的有关文件记录多达13万张,但由于翻译不够,只有部分被翻译成英文加以分析。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9月10日国家安全局曾监听到“基地”组织成员说了:“好事情马上就要来了”、“看新闻”、“明天对我们而言是个伟大的日子”等暗示性的话。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成员无法解读这些截获的信息。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说,布什和他的顾问想象不到劫机者会把飞机当作导弹,驾驶它们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当时美国政府官员猜想了几种攻击美国的方式,劫持飞机是其中的一种。
事后据美国调查,确认科威特人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是“9·11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哈立德具体操作了这次袭击,包括袭击目标和具体日期的选择。据说他们选择9·11这一天发动袭击是有具体含义的,因为911是美国的报警电话,可以对美国起到警示作用。另外19名劫机分子中,多数在阿富汗的卡尔登基地接受过训
练。阿富汗训练基地的负责人是基地头目祖巴耶(拜)达赫。哈立德是祖巴耶达赫的心腹,对这些劫机者的状况了如指掌。为了确保袭击的成功,哈立德一直将“9·11阴谋”的实情隐瞒着,没有告诉大部分劫机者。直到他们上飞机前,才告诉了他们的具体计划。
从某种程度上说,拉登对其追随者只是一种精神支柱,他的高级助手更具有实实在在的威胁,因为他们才是具体的恐怖袭击计划的策划者和制定者。哈立德和其他的副手如拉姆齐·优素福,一起承担了“基地组织”的所有重任:包括在世界范围内物色和挑选恐怖分子,寻找袭击目标和确定袭击日期,向恐怖分子提供金钱援助和安排训练等。
“9·11事件”后,拉登对于他策划这一事件的指控一直采取模糊的态度,他的回答总是抽象的,而不从正面肯定或否定。直到2002年4月17日,位于阿联酋迪拜的中东广播集团(MBC)播放了本·拉登的一段录像,他在录像中为“9·11事件”对美国造成的经济打击表示欢呼。在录像中,“基地”组织发言人盖斯首
次承认“9·11事件”是基地组织所策划。画面上的拉登跪在地上,背后是连绵的青山,他以沉稳坚定的语调鼓励人们投入战争。
此后,德国警方发现了“9·11事件”的主犯阿塔和另外两名劫机犯,曾于1999年底到2000年初在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训练营接受过训练。阿塔及其两名同伙曾在德国汉堡居住。他们3人后来于2000年6月抵达美国,并一起在佛罗里达州学习飞行驾驶课程。在“9·11事件”中,阿塔和这两名同伙中的一个分别驾驶着两架波音客机撞毁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楼。另外一个劫机者则率众出现在另外的客机上,由于被美国空军击中,那架飞机在宾夕法尼亚森林坠毁,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五角大楼简介:
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的所在地,坐落在华盛顿附近波托马克河畔的阿灵顿镇。从空中俯瞰,这座建筑呈正五边型,故名“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占地面积235.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8万平方米,外墙每边长281米,造价
8700万美元,由伯格斯特龙设计。1943年竣工时为世界最大的办公楼,有2.3万人在这里办公。它的高度为22米,共有5层。五角之间有多个长廊相连,最里边是一个占地约30亩的大花园。
1947年9月,美国第33任总统杜鲁门建立的国防部开始在此办公。从此,五角大楼便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代称。楼里除国防部机关外,还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军三总部。
五角大楼大厅内有银行、邮局、书店、诊疗所、电报局以及各种商店和服务性行业。有“国防部灵魂”之称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二楼,该层铺有金色地毯,人称“金厅”。国防部长办公室和陆军部在三楼。三楼以上,为海军部和空军部。五角大楼每层的走廊都划出一部分供展览之用,挂着有关各军兵种的照片、油画、图表和军事将领肖像,陈列着各种舰艇、飞机的模型和各种枪炮实物,排列着美国开国以来的各种国旗、军旗和各种州旗帜。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位于哈得孙河口,曼
哈顿闹事区南端,雄踞纽约海港旁,是美国纽约市最高、楼层最多的摩天大楼。
它由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美籍日裔的建筑师山崎实设计;大楼于1966年开工,1973年竣工,共110层、411米高,地基扎在坚固的岩石层上,挖出的土方在河边填出了9公顷新地;大楼采用钢架结构,用钢78000吨,楼的外围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大楼一切功能设备都用电脑控制,不论酷暑寒冬,均能自动调节,被誉为“现代技术精华的汇集”。但是,在追逐高度的风潮中,世贸中心世界第一的高度没有保持多久,一年多后就让给了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
大楼办公面积84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名工作人员,同时可容纳2万人就餐。大楼分租给世界各国1000多个贸易公司和机构;在底层大厅及44和78两层高空楼厅中,有种类齐全的商业性服务行业,为5万名办公人员和其他登楼游览或洽谈业务的人们服务。楼中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庞大的电梯系统,两楼各有100多部;地下车库分4层,可供停车2000辆,并有地铁在此
设站。
1993年2月26日,纽约世贸中心地下停车场曾发生大爆炸,造成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迫使两座主楼关闭数周,经济损失达5.5亿美元。
2、塔利班的崛起
⑴塔利班的崛起
“塔利班” 在阿富汗普什图语中是“宗教学生”的意思,也称“学生军”。其骨干成员多来自宗教学校或受过培训的阿富汗普什图族难民。塔利班属伊斯兰教逊尼派,信奉原教旨主义,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伊斯兰教国家”。
塔利班的为人瞩目是在1994年,当年8月,塔利班在阿富汗内战不休、派系割据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快赢得阿富汗人、特别使普什图族人的拥护。普什图族人是阿富汗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40%。塔利班成立时只有800多人,之后迅速壮大,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武装以旋风般的速度攻占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了临时政府接管政权。1997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全
盛时期,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国土。
塔利班政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组织机构严密。塔利班总部设在坎大哈。最高领导人是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最高决策机构是大协商会议(大舒拉),成员约50人,常务委员会7人,研究并决定重大问题,奥马尔是大协商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最高执行机构是设在喀布尔的部长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国防、外交、内政等20个部。
塔利班在其控制区内,全面推行伊斯兰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声称要把阿富汗建成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塔利班颁布政令禁止电影电视,严格控制娱乐活动;男人必须留胡子,女人必须蒙面,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违着将受到严厉惩罚。
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和拉登一样,都是神秘的人物。但他似乎被拉登更虔诚。他不让记者拍照,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创造形象。创造形象是真主安拉独特的权利。所以人们看不到他正面清晰的照片。
没有人知道奥马尔准确的出生日期,只知道
他当时(2001年)40岁左右,出生在阿富汗中部乌鲁兹甘省,曾就读于几所伊斯兰学校。1979-1989年,他参加了反对苏联人入侵的阿富汗战争,并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伊斯兰革命运动副总司令。
1994年8月,奥马尔从阿富汗难民营中的伊斯兰教学校征召士兵,创建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在他的领导下,塔利班逐渐发展成为阿富汗各派中最强大的一支势力,兵力达到5万多人。1996年9月28日,塔利班攻占了首都喀布尔。奥马尔成立了一个6人委员会作为临时政府,接管了全国政权。
⑵塔利班崛起的原因
塔利班能够在阿富汗迅速崛起,与国内频繁的战乱和外来强权的干预密不可分。
在阿富汗,战乱首先因外强的干预而生。由于地处欧亚腹地的敏感地带,自古以来阿富汗就是大国觊觎的对象。进入近代后,处于上升期的资本主义列强,尤其是英俄,在阿富汗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英国发动了3次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苏联则从1979年开始了对阿富汗长达9年的军事入侵和占领。外敌的入侵成为内战的诱因。1989年苏军从阿富汗撤军后,苏联扶植的纳吉布拉政权和抵抗苏联的“圣战者”游击队之间爆发了内战;1992年纳吉布拉政权被推翻,阿富汗的和平却并未来临,原来是并肩作战的“圣战者”游击队为了争夺国家的控制权而相互混战。长期的战乱令阿富汗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候,塔利班从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崛起。尽管塔利班的崛起同样有外部势力的支持(美国、伊朗、沙特等伊斯兰教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提出“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国家”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阿富汗百姓看来,无异于一剂根治国家积弊的良药。
强权的干预和战乱,同样为阿富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也为塔利班的崛起提供了精神养分。古代历史上征服者们来来往往的铁蹄,一方面给本来就贫瘠的阿富汗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同时带来的另一个遗产是,使阿富汗的民族状况异常复杂。在这样一个面积仅为6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00多万的小国竟然有
大小30多个民族,即便使第一大民族普什图族在人口最多时也仅占全国总人口的40%。同时,各民族又由若干部落组成,部落下为部族,部族再分为家族,家族再分为群体。从传统来看,阿富汗人轻国家而重部族。但是,阿富汗人也有较为一致的追求,那就是伊斯兰教。经过近1300年的传播,阿富汗90%以上的人口为伊斯兰教徒,苏联入侵之前,阿富汗全国有15000多座清真寺,遍布阿富汗村镇的清真寺对这个国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国家遭受强敌入侵之际,伊斯兰教就成为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旗帜。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3次抗英战争中,阿富汗人民高举的就是“圣战”的旗帜;在抗苏战争中,游击队战士们仍然没有忘记给自己加上“圣战者”的头衔。伊斯兰教在成为抗击侵略旗帜的同时,也被它的崇拜者们逐渐地极端化,向原教旨主义方向发展,外来的干预更加重了这一趋势。
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首相达乌德和国王查希尔之间的权力争夺中不断壮大之时,社会主义思想亦开始在阿富汗传
播。后来,由于苏联的支持和扶植,倾向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民民主党最终掌握了政权。但这个政权基本上受苏联控制,漠视阿富汗的具体国情,不切实际地推行激进的“社会主义政策”,反而使阿富汗国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更加膨胀。人民民主党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又引发了苏联入侵,不仅使这一政权演变为彻头彻尾的傀儡政权,也使原教旨主义在抗苏战争中得到不断发展。同时,美国在整个阿富汗战争中,出于冷战期间对抗苏联的战略考虑,对阿富汗原教旨主义组织和思潮的纵容和推动,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2年至1996年,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氛围在阿富汗相当浓厚时,原本高举“圣战”旗帜的抗苏游击队,却为了争权夺利展开拼死厮杀,把伊斯兰的教义全然抛在了脑后。这对于刚刚摆脱苏联占领,从那场失败了的社会主义实验中逃脱的阿富汗人民来说,无异于又一场噩梦的到来。此时,塔利班领袖奥马尔针对阿富汗民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期盼和平的状况,提出实施伊斯兰教法规,倡导建立真正的伊斯兰政权,谴
责发动内战的军阀,很快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为塔利班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的确,塔利班的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其中外部强权的支持和阿富汗最大民族普什图族的拥护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塔利班当初举起的“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国家”和“建立真正的伊斯兰政权”这两面大旗无疑顺应了“人心思定”的局势,因而得到大多数阿富汗人的认可,这恐怕是塔利班得势的最重要的基础。
3、塔利班政权为何走向极端化?
塔利班在控制了大部分国土、建立了政权之后,逐渐演化为一个极端主义的政权。塔利班政府不仅没有使这个国家摆脱贫困,走向复兴,反而使阿富汗再度陷入灾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塔利班政权领导人自身的素质不高,导致政权走向极端化。奥马尔等人在领导塔利班崛起的过程中,的确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但在建立政权后,对于如何建设国家,振兴经济方面,的确
像西方记者所描述的“极度无知”。
⑵塔利班提出的“建立真正的伊斯兰政权”的口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口号是针对阿富汗的宗教信仰的现实而提出的,对阿富汗民众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从历史来看,阿富汗人用“伊斯兰教”多次挽救了国家的危亡,用伊斯兰教建设国家的尝试,都失败了。由于无法使国家摆脱贫困,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于是以“伊斯兰精神”立国的塔利班必然走上了更加激进和极端的道路。在他们看来,真正的伊斯兰就是对一切非伊斯兰教思想的否定,对非伊斯兰文明的排斥,以及对现代科技文明的仇视,并把上述这些统统当作阿富汗贫穷、落后的根源。
⑶塔利班政权走向极端化,也与近代以后阿富汗民族的悲剧历史不无关系。20世纪初,阿富汗进行了阿马努拉改革。当时的阿马努拉国王希望通过改革把阿富汗变成一个资产阶级立宪国家,从而使阿富汗走向富强,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二战后,达乌德的社会改革和查希尔国王“十年宪政”都没能改变阿富汗贫穷落后的处境;人民民主党的“社会主义实验”,在阿富汗人看来
更是一场“引狼入室”的悲剧和闹剧。一次次走向现代化的尝试,无论是“西方式”的还是“东方式”的,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时还往往伴随着国家的动荡,外来强权的干涉和入侵以及无穷的战乱。阿富汗人多少已经对现代化之路感到失望和漠然,塔利班政权也深受这种情绪的影响。他们转而寄希望于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策,希望以此使国家走向富强。
⑷本·拉登的出现,以及他与塔利班政权的合流,加速了塔利班政权走向极端和偏狭,是塔利班政权演化为一个庇护国际恐怖主义的彻头彻尾的极端主义政权的重要因素。
4、本·拉登与塔利班的关系
本·拉登(丹),1958年出生,原为沙特人,因坚持用暴力反对沙特王室和美国政府被沙特政府取消了国籍。拉登出身富豪家庭,其父是沙特的建筑大亨,拥有固定资产50亿美元左右,拉登个人可支配的资产估计在3亿美元。他不仅与全世界的穆斯林极端组织有密切联系,而且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准军事情报网,人数达数千人。
拉登在中东地区经营着一个庞大的经济帝国,他的公司经营的范围涉及石油、建筑、制造和宝石等多个行业。仅从软饮料业中拉登就能赚到数以亿计美元的钱财,从而为他手下的恐怖分子提供多年的支持。他的其他收入来自外汇交易和形形色色的商务活动,其中阿富汗的毒品是他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他还拥有年轻的穆斯林同情者提供的数百万美元的捐款。有人估计他的个人财产约达数十亿美元。拉登在肯尼亚有贸易公司,在也门有陶瓷公司,在苏丹银行中有投资公司。拉登从1994年到1996年居住在苏丹,同苏丹的军工生产关系密切,并且一直想获得化学武器。1997年到阿富汗居住,并创建恐怖主义的基地组织,被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视为“尊贵的客人”。
那么,本·拉登是如何与塔利班政权勾结在一起的?对于拉登为什么能与塔利班搅在一起,学者们众说纷纭。
⑴曾经广泛流传的是拉登与奥马尔特殊的私人关系。有人说,拉登与奥马尔两人互相娶了对方的女儿为妻。这不仅被双方所否认,而且更像是一则花边新闻。(这话有一半是正确的,奥
马尔确实娶了拉登的女儿,奥马尔共有3个妻子,拉登女儿仅为其中之一)
⑵西方媒体更多地认为,拉登用巨额金钱收买了塔利班。如有媒体称,自1996年以后,拉登共向塔利班提供了价值1亿美元的援助,并以
2此控制了塔利班。这一看法有一定道理,但这
一解释还是过于简单。
从1996年塔利班先后收买反塔力量多名将领倒戈,到建立政权后,虽然经济一片凋敝,政权却依然维持运转的情形来看,塔利班的确有非正常的生财之道,其中当然包括拉登的援助。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塔利班是很容易被收买的政治势力。从塔利班崛起的过程来看,美国同样给了塔利班极大的支持和援助,但塔利班却为了拉登与美国兵戎相见,显然不是谁出钱多的问题。在“9·11事件”后,美国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联合反恐,冻结了本·拉登的大部分资产,拉登可动用的款项相对于从前大打折扣。按理说,“贪财的”塔利班该将拉登扫地出门而后快,没有理由还死死庇护着他。所以,拉登对塔利班政权的2 “拉登通过金钱控制、操纵塔利班”(With the Money, Osama Controls and Operates Taliban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电子版(http://www.iht.com),2001年10月12日。
金钱资助同样难以全面揭示本·拉登与塔利班之间的复杂关系。
⑶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拉登与塔利班政权在意识形态和思想上的一致,这才是双方合作的深层次的原因和基础。
实际上,拉登第一次与塔利班政权的接触是在1996年10月,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和拉巴尼与本·拉登在喀布尔举行了会晤。双方的会谈十分默契,在极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拉登赞扬塔利班领导人对伊斯兰教的“贡献和成就”,并允诺将从道义和物质上给予塔利班无条件的援助。拉巴尼对拉登的援助表示感激,并表示定将捍卫塔利班建立的伊斯兰政权。1997年,拉登就在塔利班政权的邀请下,返回这片他曾参加过“抗苏圣战”的土地,并在塔利班政权的庇护下开始创建他的基地组织,营造他的恐怖主义王国。
拉登和塔利班政权的领导人都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从拉登的一些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拉登的思想与塔利班有许多相近之处。拉登主张纯洁伊斯兰世界,坚决反对美国的强权政策。对美国对阿拉伯石油资源的掠夺和支持以色列
犹太复国主义尤为痛恨,号召穆斯林对美国进行“圣战”。称“无论是美国的军队还是平民,都是我们攻击的目标”。拉登的思想与塔利班政权的相关理论从本质上讲,是较为一致的。都对现代世界的不公正现象与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怀有一种绝望和敌意,都希望通过所谓“纯正的伊斯兰精神”和“圣战”,摆脱所面临的困境。只不过拉登把伊斯兰世界的敌人和圣战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拉登常讲的一句话是:“每个穆斯林都必须捍卫自己的信仰”。他蛊惑伊斯兰世界众多的追随者来阿富汗接受恐怖主义训练,参加到阿富汗内战中去,支持塔利班政权。这些狂热分子之所以心甘情愿地成为塔利班的外籍战士,就是因为拉登告诉他们,塔利班是“真正的伊斯兰政权”。
就这样,本·拉登与塔利班成了亲密无间的盟友。在这里,塔利班把本·拉登视为伊斯兰精神的体现,即便是面对美国军事打击的威胁,塔利班也不放弃对拉登的庇护。由于与拉登的合流,塔利班更加痴迷地深陷于建立所谓“真正伊斯兰政权”的迷梦之中。不仅在阿富汗国内做出
愚蠢的举动,认为自己是用“伊斯兰精神”来完成阿富汗的复兴大业,而且还关注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复兴大业”。塔利班插足印、巴克什米尔之争,向克什米尔的穆斯林武装提供军事援助;对俄罗斯车臣叛军进行援助;对拉登的恐怖行动大加庇护,并为其提供训练营地。塔利班政权已经把自己当作“伊斯兰革命”的领袖,向外输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革命。殊不知自己统治下的阿富汗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欧亚腹地安全、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隐患。
二、战争的经过
1、美国的强硬态度与战争部署
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9月20日发表措辞强硬的演讲,宣布要“采用一切手段”打击全球恐怖主义,并对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下了最后通牒:第一,要求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将本·拉登及基地组织的其他头目交给美国政府;第二,释放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所有关押在阿富汗的外国人,保护在阿的外国记者、外交官和援助人员;第三,立即永远关闭所有在阿富汗的恐怖
组织;第四,允许美国进入阿富汗所有恐怖分子训练营地,以确认其已被清除。10月3日,美国情报部门已经确定阿富汗境内23个恐怖训练营地作为军事打击的目标。美国表示打击的目标除了本·拉登的基地外,还将打击塔利班的军事力量。
此后,美国加紧调兵谴将,并向北约、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解释美国的军事行动。布什总统的讲话和美国即将对阿富汗采取的军事打击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绝大多数国家纷纷表态,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从道义上支持美国的行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在行动上给予配合。
9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冻结27个被美国认为与恐怖活动有关的组织和个人的资产,禁止美国商人与这些组织做生意。此后美国制订了代号为“无限正义”的军事计划。这个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消灭本·拉登,美国高层提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美国还表示要摧毁本·拉登在全球的恐怖网络和包庇恐怖组织的国家。这无疑是一场持久战。这个计划出台后立即
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一些分析家认为,这个计划的命名表明,此后美国认为,打击恐怖主义是一场“无限正义的战争”,为了这个“无限正义”,美国可以采取一切无人可以限制的手段和方式,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无限制地打下去,直到他们认为达到目的为止。为了避免引起国际社会的误解,9月25日,美国防部把“无限正义”改名为“持久自由”。为了实施这一计划,美国除加紧在阿富汗四周部署陆海空作战部队外,还动用了政治、经济、外交、法律、情报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开展外交战、金融战、监视战和信息战,并得到了北约联盟和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
9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国家冻结任何涉嫌从事恐怖主义行为的个人的资金,或切断其经济来源,并对那些向这些人提供任何资金的组织进行严厉打击。9月30日,阿富汗塔利班当局驻巴基斯坦首席代表扎义夫说,本·拉登仍在阿富汗,但塔利班不会把他交给任何人。大战在即,阿富汗人为躲避战火,
纷纷出逃,9月30日,有2万阿富汗难民涌入巴基斯坦。同时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表示,巴基斯坦不会派军队参加阿富汗战事。
10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塔利班发出强硬警告:如果塔利班拒不交出本·拉登,美国将对塔利班政权进行军事打击。舆论认为,这是美国向塔利班发出的最后通牒。与此同时,阿富汗反塔利班北方联盟和流亡意大利的前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10月1日在罗马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将组建“阿富汗民族团结最高会议”,选举国家领导人和过渡政府。这一行动遭到塔利班政权的坚决反对。
针对阿富汗极为特殊的地理、地形和气候环境,以及本·拉登一伙的高度隐秘和机动的特点,这次“持久自由”作战行动的基本模式仍以巡航导弹为开路先锋,以空中力量为主力,形成陆海空天电磁一体化作战体系。
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后,美国最大的军事调动和部署。2001年9月18日,拉姆斯菲尔德下令美国空军从本土向海湾地区派遣100-130架军用飞机,正式开始进行代号为“持
久自由”的军事部署。与此同时,美国陆军陆续派出轻重武器部队、空运机动部队、空降部队、特种部队以及攻击支援部队。美国海军的“罗斯福”号和“小鹰”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先后分别从美国本土和日本驶向海湾。美国的“企业”号和“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早已分别在阿拉伯海和海湾待命。此外,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旗下的两艘导弹巡洋舰和1艘导弹驱逐舰也离开日本横须贺基地。自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在海湾地区一直保留着相当规模的军事存在。这次从美国本土派遣的飞机大部分部署在科威特和巴林。到开战前夕,中东海域有5艘航母压境,军用飞机达700架。军队人数超过15万,军力集结规模之大,仅次于海湾战争。
此外,英国的航空母舰“卓越”号和23艘各类军舰以及23000名士兵也集结在海湾地区,随时准备参加对恐怖组织和阿富汗的军事打击。
美国发动战争的战略目标:是推翻塔利班政权,在阿富汗扶植一个亲美政权,为其角逐欧亚大陆创造有利条件。
显然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交战双方的
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塔利班手里只有少得可怜的20世纪80年代苏军留下的武器和当时美国支援的几十枚“毒刺”防空导弹。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2、阿富汗战争进程:(2001年10月7日-12月7日)
2001年10月7日,美国开始了攻击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一开始主要以空袭为主。从10月7日至16日,美国已向阿富汗投掷或发射了2000多枚导弹和炸弹。阿富汗的机场、防空基地、塔利班政府驻地和训练基地、通讯和指挥中心、无线电指挥塔等均被击中。贾拉拉巴德机场附近的塔利班军事总部也在15日被炸毁。但塔利班官员说,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和本·拉登仍安然无恙,塔利班至今没有改变立场,不会将本·拉登交给美国。
与此同时,美英的军事打击造成了600-900名阿富汗人失踪或者死亡。美国承认,美国的飞机误炸了一个居民区,国际红十字会在喀布尔的两座仓库和一辆满载阿富汗难民的卡车。世界各
地如英国、德国、土耳其、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马来西亚、利比亚、埃及等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反战示威。
10月19日深夜至20日凌晨,美军特种部队进入阿富汗,开始了开战后第一次地面袭击。英国方面称,美国对阿富汗的空中打击,已经摧毁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9个训练营地,严重破坏了9个小型机场和24个军营。阿富汗驻伊斯兰堡首席代表扎义夫22日说,美军22日空袭了赫拉特的一所医院,导致100多人死亡。25日,塔利班发言人穆塔基表示,美国的空袭已造成1000多名阿富汗平民死亡。驻阿富汗的联合国“排雷行动中心”向总部报告,美国在轰炸中使用了“集束炸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1日表示,在11月17日开始的穆斯林斋月期间,不会停止军事行动。他说,美国方面是根据军事需要而不是外交考虑做决定。
11月1日,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进入第26天。扎义夫说美国的轰炸已造成1500名无辜平民丧生。法国谴责美国使用集束炸弹,指出美国的打击应针对恐怖组织,不应针对平民。11月
6日,应美国的要求,德国向阿富汗派出了3900名士兵,参加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斗。11月7日,美国特种兵进入阿富汗,并与阿北部的反塔联盟进行谈判,要求反塔联盟与美国合作打击塔利班。8日,反塔联盟在美国空中力量的掩护下,向北方重镇马扎里沙里夫推进。11月12日,在美军炮火的掩护下,北方联盟12日攻破了塔利班在喀布尔周围的防线。由于塔利班在北方联盟部队进入前已经全线撤退,反塔联盟在进入喀布尔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塔利班从首都喀布尔撤军后,在短短的两天内,又主动从卢格尔等7个省撤军。至此,阿富汗30个省中仅剩下4-5个省在塔利班控制下。塔利班军队的迅速溃败,使外界对其究竟是“败阵而逃”还是“战略性撤退”产生疑问。11月13日,阿富汗反塔利班联盟轻取首都喀布尔,塔利班武装兵败如山倒。各方加快了组建未来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步伐。12月7日,据守阿富汗坎大哈、赫尔曼德勒、和查布尔等省的塔利班士兵缴械投降,塔利班最高精神领袖不知去向,统治阿富汗近5年的塔利班政权基本上土崩瓦解。12月25
日,困守昆都士的塔利班士兵开始向北方联盟投降。阿富汗北方联盟26日宣布攻克昆都士,这标志着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的最后一个据点失守。与此同时,先前关押在马扎里沙里夫的塔利班武装中的“外籍自由战士”突然发起暴动,。经过3天的激战,28日北方联盟平定了这次暴动。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11月27日,联合国阿富汗问题会谈在德国波恩举行。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卜拉希米主持了会议,与会者包括北方联盟等4个派别32名代表。会议共开了9天,最后在12月5日签署了《关于成立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协议》。哈米德·卡尔扎伊出任临时行政当局主席。
哈米德·卡尔扎伊,是阿富汗坎大哈地区普什图族波波扎伊部落的首领。波波扎伊部落以往一直被视为与国王最亲密的部落之一。卡尔扎伊家庭在普什图人中有较高的威望,但在1973年王朝在政变中被推翻后,波波扎伊部落的影响力日趋消退。在20世纪90年代,卡尔扎伊曾出任过阿富汗副外长。卡尔扎伊精通英语,常身着西服打着领带,温文尔雅地盘腿坐在毛毡毯上和族
人一起议事。他是一名政治温和派,他曾表示希望流亡意大利的前国王查希尔能够重返阿富汗政坛,主持阿富汗过渡政府的建设工作。他认为,由阿富汗人掌握自己的命运,总比外来干涉好得多。
12月11日,为期3天的重建阿富汗非政府组织会议在东京召开。卡尔扎伊要求国际社会提供资金,帮助阿富汗临时政府的重建工作。12月22日卡尔扎伊为首的29名临时政府走马上任,任期6个月。期满后,将由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主持召开由阿富汗各部族长老参加的“紧急大国民会议”,推选一个任期18个月的过渡政府。
三、阿富汗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
自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动武后,美国一面在其周围不停地合纵连横,一面不断加剧空中打击。这样围绕着美国打击阿富汗,大国之间以及阿富汗周边国家展开了新一轮的外交角逐。
1、美国的战略意图与外交目标
首先,要摧毁塔利班政权,消灭本·拉登的
势力,只靠空中打击还不行,必须相机使用地面特种部队,而且需要持续作战。战争开始后,美国动用地中海舰群发射导弹和从本土起飞B-52战略轰炸机等远程战机,可以对阿富汗实施狂轰滥炸,但却无法形成持续进攻,也难以实现彻底消灭对手的目标。故必须在阿富汗周围地区部署一定数量的地面部队和建立后勤保障的基地。
由于在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的基地过于遥远,而阿富汗西面的伊朗,长期以来反美情绪高涨,美伊关系很僵;在阿富汗南面的巴基斯坦与塔利班有着特殊关系,不愿与美国合作,使巴基斯坦成为打击阿富汗的基地。于是阿富汗北面的俄罗斯以及中亚5国,特别是其中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就成为美国外交首选的目标。而中亚5国长期受阿富汗境内“三
3股恶势力”的威胁,这一现实为与美国的合作奠
定了客观基础。另外,由于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且塔阿边境一直又俄军驻守,同时俄罗斯又是阿富汗国内反塔利班势力——北方联盟的后盾,熟悉阿富汗境内的情况,历史上又有3 三股恶势力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力。
对阿富汗作战的经验,美国无疑首先得争取俄罗斯的支持。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即使不能直接出兵参战,至少可以为美军提供情报、地空通道、军事基地以及封锁边界。
其次,阿富汗和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丰富的中亚及其相邻的里海地区,成为21世纪美俄战略争夺的焦点,而阿富汗则可成为切入中亚的重要通道。
鉴于美国在摧毁塔利班政权后,难以彻底消灭塔利班势力,更难扶植一个亲美政权的考虑;同时美国又不愿看到受俄罗斯全面支持的北方联盟控制整个阿富汗,而一个联合政府很难控制局面,于是美国考虑美国极有必要在阿富汗周边地区保持美国的军事存在。这样,美国向南将以经济手段进一步拉拢印巴;向北将利用经济援助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为诱饵,进一步密切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从而重演插足巴尔干的故伎。倘若能以阿富汗或周边国家为据点,以某种形式立足中亚,美国在军事上,向东可以遏制中国,向北可以牵制俄罗斯,向南可以控制印巴,在能源上可以攫取更多的利益。
2、俄罗斯的战略考虑
俄罗斯对“9·11事件”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看到骄横跋扈的美国受到重创,感到“很解气”;另一方面,因饱受车臣恐怖骚扰而又有“同病相怜”之感。从自己现实的和长远的安全与经济利益出发,俄罗斯决定对美国打击与车臣非法武装有关联的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势力给予一定的支持。
不到半月时间,俄总统普京与布什3次通电话;俄方四路人马,分头行动——外长伊万诺夫飞往美国紧急磋商,总参谋长前往塔吉克斯坦调兵遣将紧急布防,同时与阿富汗北方联盟军政领导人秘密协商;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串访中亚5国协调立场;对外情报局副局长赶往中亚地区统筹情报。9月22日,普京召集强力部门领导人讨论对策。在长达7个小时的会议期间,普京与布什通了1个小时的电话。在此之前,普京通过“热线”与中亚5国领导人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反复蹉商。两天后(9月24日),普京发表了为美军在阿富汗北部军事行动提供援助的5点声明。主要内容包括:为美军提供运送人道主义物
资援助的“空中走廊”;为美国提供情报;在搜索和救援方面进行合作;要求中亚国家提供机场;向北方联盟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俄罗斯的行动欲达到以下目的:
⑴改善俄美关系,争取融入欧洲。
俄罗斯希望通过对美军事行动的主持,为改善俄美关系和加强俄欧关系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融入欧洲。普京在9月下旬访问德国;10月初,与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会晤;以及在莫斯科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会谈中,均表达了这一意向,并重新提出是否允许俄罗斯加入北约的话题。
⑵推翻塔利班,建立亲俄政权。
俄罗斯想利用阿富汗战争这一契机,一举推翻塔利班政权,然后扶植北方联盟上台。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俄罗斯大力支持北方联盟。给北方联盟提供武器装备。俄罗斯《独立报》说,这批军援包括战斗机、坦克和火炮,价值3000万至4500万美元。
⑶捣毁恐怖组织基地,解决车臣问题。 由于车臣非法武装游击于密林山区,兼有阿
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为后盾,车臣问题久拖不决,成为俄罗斯的一大祸患。现在,俄罗斯一方面敦促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修改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放弃对俄境内车臣叛乱分子的支持;另一方面支持美国捣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断绝车臣非法武装的外部援助,借机搭上美国反恐的便车,抓紧解决车臣问题。
⑷与美国讨价还价,谋求经济利益。
俄罗斯还希望通过协助美国的军事行动,换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支持俄罗斯改善基础设施,减免俄罗斯拖欠西方的巨额债务,并为加入世贸组织创造条件。
⑸争取主动,维护自己在中亚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利益。
中亚是俄罗斯传统的战略后方,俄罗斯担心美国利用对阿富汗战争之机,插足中亚,故争取主动,积极协调与中亚各国的立场,控制与美国合作的范围与程度,抑制美国的影响,从而维护自己在中亚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利益。
3、中亚五国的盘算
总体而言,长期受阿富汗境内“三股恶势力”威胁的中亚各国都支持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动武,但又各有盘算,同时在实际协助方面和对外表态上比较注意分寸,不愿“引火烧身”。它们总的盘算是,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动武,可以一劳永逸地端掉自己无法解决的恐怖主义的老巢,从而有助于自己国内局势的稳定。中亚5国都是穆斯林国家,塔利班政权向外输出革命和支持中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已经威胁到中亚国家内部的稳定,美国替自己消灭塔利班,自然受到中亚国家的欢迎;另外,中亚国家希望通过与美国进行适当合作,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些经济利益,同时在处理对俄罗斯的关系时,赢得在两大国之间搞平衡的筹码。
具体而言,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的成员国,加上彼此间千丝万缕的经济关系,它们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立场。其中塔吉克当局在很大程度支持俄罗斯的立场,塔吉克允许美国驻兵2万;土库曼斯坦在中亚国家中与塔利班政权的关系最为紧密,但作为
其经济支柱的天然气主要出口俄罗斯,因而还不能得罪俄罗斯,同时土库曼斯坦又是联合国承认的中立国,所以对美国军事行动的支持极为有限。相比之下,乌兹别克斯坦支持美国对阿富汗战争的态度最坚决。美军的特种部队主要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基地。观察家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如此表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乌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最大受害者。盘踞在阿富汗境内的宗教极端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在乌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企图暗杀乌总统卡里莫夫,推翻乌现政权,对乌威胁极大;另一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借机与美国接近,是想借助于美国的力量进一步摆脱俄罗斯有形无形的控制,从而以自己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中亚地区担当重要角色。
4、巴基斯坦:进退维谷
作为阿富汗的近邻,22年前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巴基斯坦曾是一个前线国家,但它也许不会想到22年后,会再次被推到战争的最前线。为了在巴基斯坦取得打击阿富汗的基地,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巴基斯坦展开了空前的外
交攻势。它们要求巴基斯坦在这次军事行动中给予支持与合作。
突变的形势使巴基斯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巴基斯坦在许多方面仍有求于它;另一方是穆斯林近邻阿富汗以及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塔利班当局。为避免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巴基斯坦通过各种渠道试图说服塔利班当局软化立场,但塔利班对美国的战争威胁置若罔闻,而对巴基斯坦的“苦口婆心”则不以为然。
以穆沙拉夫为首的巴基斯坦政府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阿富汗战争打响后,10月8日穆沙拉夫举行新闻发布会,为美国的军事行动开放领空,提供有关情报和后勤设施。但同时宣布,巴基斯坦不会参加美英打击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不从巴基斯坦领土发起任何对塔利班的军事行动。他还强调,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应该是“短暂的、有目标的”,不应伤及无辜。随着战争的升机,巴基斯坦国内民众的情绪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反
战情绪进一步上升,穆沙拉夫面临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执政仅两年的穆沙拉夫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5、英国在阿富汗:处境尴尬
“9·11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由于历史原因,英美两国长期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而且这种特殊关系对英国来说已经变得不可替代。因此,尽力保持和发展与美国的亲密盟友关系,在重大的国际事务中努力与美国保持一致,是英国历届政府的共同目标,布莱尔也不例外。
布莱尔政府不仅在政治上与美国保持一致,而且在战前是唯一在军事上直接参与美国对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国家。在美国发动的这场反恐战争中,布莱尔马不停蹄,积极帮助美国打击恐怖主义,英国的媒体公开戏称布莱尔是“美国的大使”和“国务卿”。其结果反而引起美国的警觉,美国担心英国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
早在阿富汗战争刚刚打响后,英国就宣布在海湾的数千名英军已做好准备,只要美国需要,可随时派往阿富汗执行作战任务。也许美国认为
阿富汗战争进展顺利,开战1月了,美国也没有提出要求。英国只好留下200名特种兵在英国军舰上待命,其余数千名英军返回本土。
当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军队节节胜利,最终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后,英国人立即派出100名海军陆战队特种兵抢占了喀布尔北部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作为大规模向阿富汗部署英国地面部队的桥头堡。同时英国宣布6000名英军处于待命状态,只要美国提出要求,这些军队可以在48小时内起程,开往阿富汗参加地面作战。这充分表明英国希望在阿富汗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英国政府的这一行动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可。100名英国特种兵占领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后,不仅受到北方联盟军队的敌视,美军对英军的来意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一时造成英国与美国和北方联盟之间关系紧张。由于美国不赞成英国派兵,这100名英军只能呆在空军基地内,真正成了英国在阿富汗军事存在的象征和摆设,不能发挥任何实质性作用,最终英国也未能继续向阿富汗派去一兵一卒。
面对英国军队的尴尬处境,英国政府努力与
美国协调立场。英国国防大臣胡恩和英国一再强调在军事部署方面与美国没有分歧。但美国对英国在阿富汗部署军队的目的仍然表示怀疑。在阿富汗战争打得顺利的情况下,当美国意识到它完全可以独立处理阿富汗问题时,任何外国军队的介入都会使美国感到紧张,更不要说像英国这样不仅立即下山摘桃子,而且还派6000多人虎视眈眈了。英国在得到美国的白眼后,逐渐缩回了自己伸得过长的手,老老实实地退居二线。
总而言之,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得到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和中亚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其原因和动机各异。随着战争的结束,围绕战后重建问题的矛盾又会呈现出来。
四、阿富汗战争的后果与影响
⑴首先战争给阿富汗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许多建筑被毁,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大批阿富汗难民。美国打击阿富汗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大批难民出逃。据统计,出逃的难民超过了700万。这些难民主要逃往临国巴基斯坦和伊朗,也给邻国带来
不安定的因素。
⑵在国际政治方面,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借反恐,搞单边主义,霸权野心进一步膨胀。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得手,客观上促使它进一步扩大反恐战争。后来美国执意要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就是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⑶阿富汗战争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暴力输出国。在“9·11事件”后,美国不反省自己的对外政策,布什傲慢地表示要对恐怖主义“发动全面战争”,似乎认为自己有权决定谁是恐怖分子,谁不是恐怖分子。阿富汗战争表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暴力输出国。
⑷阿富汗战争后,反恐成为世界潮流。恐怖主义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尽管各国对恐怖主义认定的标准不同,但无疑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⑸阿富汗战争结束了塔利班政权,使阿富汗人民得以从极端主义政权下得到喘息。但战后美国大兵的横行和社会治安的长期混乱,又使阿富
汗人民陷入了动乱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