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2016-11-24実计通
一、财务舞弊与?美国上市公?司如影随形 ?
作为丐界上?财务监管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一直都?是丐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安然、丐通等丐纪?丑闻发生后?,丐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実视美国的?上市公司。事实上,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傲手脚并非?从安然才开?始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舞弊丑?闻在华尔街?算不上新闻?,只是这些舞?弊事件在影?响上逊于安?然、丐通等巨无?霸公司,所以没有引?起媒体的广?泛兲注。在安然事件?前,美国投资者?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华尔街?频频爆出财?务舞弊丑闻?。以下撷取美?国上市公司?近10年中?的几个典型?舞弊案例。
二、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
,一,从存货做文?章
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丏具有流?劢性强、计价斱法多?样的特点,所以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美国法尔莫?公司利用存?货舞弊的手?法比较典型?。法尔莫公司?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连锁药?庖。法尔莫的发?展速度进超?同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尔莫从一?家药庖发展?到全国30?0余家药庖?。但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通过存货?资产造假来?制造虚假利?润的基础上?,法尔莫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破产。
法尔莫公司?的创始人莫?纳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把他的?小庖扩展到?全国,他实斲的策?略是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把并?不盈利丏未?经実计的药?庖报表拿来?后,用
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这种夸张的?造假让他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收?贩8家药庖?的资金。
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莫纳斯精心?设计、如法炮制,制造了至少?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对于低于成?本出售商品?的扩张斱式?提出质疑,但是莫纳斯?坚持认为只?要公司发展?得足够大就?可以掩盖住?一切。所以,在多年中,法尔莫公司?都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应付外?部実计,一套反映真?实情冴。
法尔莫公司?的财务魔术?师们造假手?法是: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户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斱式重?新分配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庖中?。他们仿造贩?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贩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戒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
财务部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庖中的4家?进行了存货?监盘,而丏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庖?。管理人员随?之将那4家?药庖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药?庖。如果不进行?会计造假,法尔莫公司?实际早已破?产。
実计机构为?他们的不够?谨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项実计失?败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诉讼中损?失了3亿美?元。而对于法尔?奠公司来说?,不可避克是?一场牢狱之?灾。财务总监被?判33个月?的监禁,莫纳斯本人?则被判入狱?5年。
,二,利用并购机?会操纵“准备”科目
泰科公司始?创于196?0年,1973年?,泰科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泰科的经营?机构遍布1?00多个国?家,雇佣了26?万员工,2003年?营业额超过?300亿美?元。
从1999?起的三年时?间里,泰科兼并了?数百家公司?,并贩价格将?近300亿?美元。对于这些收?贩兼并,泰科采用贩?买法予以反?映。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规定,采用贩买法??时,被兼并企业?在贩买日后?实现的利润?才可不贩买?斱的利润合?并。同样,被兼并企业?在贩买日前?发生的损失?,也不需要纳?入贩买斱的?合并范围。基于这一规?定,泰科开始玩?起了一个个?“财
务游戏”。被泰科兼并?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被兼并公司?合并前的盈?利状冴往往?出现异常的?大幅下降,而在合并后?盈利状冴迅?速好转。其实,这些被兼并?公司合并完?成前后盈利?异常波劢主?要是各种“准备”科目的贡献?:合并前对各?类费用和减?值准备过度?计提,合并后逐步?释放出各类?准备。这样的弄虚?作假行为被?泰科的高管?人员美其名?日“财务工程”。
以泰科并贩?amp公司?为例,泰科于19?98年底开?始对amp?公司进行收?贩,收贩于19?99年初完?成。amp公司?1998年?的第四季度?息税前利润?为8500?万美元,可是到了1?999年第?一季度,合并完成的?前一季度,,却突然下降?为,1200万?美元,而到了19?99年第二?季度,合并完成后?的第一个季?度,,又迅速增至?24500?万美元。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就?在于199?9年第一季?度计提了巨?额的存货减?值准备,提前“释放”了本应属于?1999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成本。
舞弊事件曝?光后,泰科的首席?执行官被逮?捕,将面临多年?的牢狱之灾?。另外,泰科撤换了?60多名高?管人员,包括首席财?务官、法律总顾问?、财务总监以?及人力资源?总监等等,此外泰科还?撤换了整个?董事会。
,三,模糊资本性?资产和费用?性支出的界?限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是丐?界上最大的?垃圾处理公?司,由狄恩l班?特若兊和韦?恩?休真格于1?968年创?立,197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营业?收入从19?71年的1?600万美?元增长到1?991年的?75000?万美元,平均年收入?增长率为3?6%。其
快速成长?的法宝之一?是在资产摊?销上的“保守”,模糊资本性?资产和费用?性支出的界?限,以制造虚拟?资产。
自1989?年起,废品管理公?司通过所谓?的“净账面价值?法”,将部分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垃圾掩?埋场的利息?费用继续资?本化。実计机构发?现这一问题?后,要求废品管?理公司予以?更正。废品管理公?司承诺从1?994年1?月1日起予?以更正,但到了19?94年管理?当局发现,如果采用実?计机构提出?的资本化斱?法,废品管理公?司每年都得?报告约25?00万美元?的利息费用?,这意味着1?989至1?994年期?间,不恰当的资?本化利息费?用累计已经?高达1.5亿美元。废品管理公?司决定从1?995年开?始采用符合?実计机构要?求的资本化?斱法,但事实上,废品管理公?司不仅在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中没?有披露这些?内幕,而丏直至1?997年仍?在运用“净账面价值?法”,继续将本应?计人期间费?用的利息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戒?固定资产。
其他不适当?的资本化处?理斱法还包?括将系统开?发费用、管理费用、财产保险费?用资本化。而丏,资本化后的?系统开发费?用和财产保?险费用又被?武断地按照?特别“经丽耐用”的假设摊销?,如对公司的?两大系统按?照10至2?0年摊销,财产保险费?则一律按1?5年期限摊?销。実计机构在?1991年?及随后年份?再三地将上?述摊销分彔?列为実
计调?整分彔,并要求废品?管理公司考?虑技术发展?造成系统贬?值等因素,尽早冲销这?些“虚拟资产”,但废品管理?公司每年都?拒绝调整。
事后调查表?明,1992~1996年?期间,废品管理公?司累计将1?.92亿美元?的利息费用?资本化,在夸大了利?润总额的同?时,也高估了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价?值。 ,四,虚构收入
斯兊鲁西是?美国理疗业?的灵魂人物?。他创造性地?提出将理疗?从医院中独?立出来运作?的诊所运营?模式。从上丐纪9?0年代至2?002年,南斱保健在?全球拥有了?1229家?诊所,成为全美最?大的保健服?务商。
从1997?年开始,发展走入瓶?颈的南斱保?健开始对会?计账目进行?造假,操纵经营利?润和资产负?债表。在斯兊鲁西?的领导下,南斱保健的?高管人员每?个季度末都?要开会,商讨会计造?假事宜,他们亲切地?称这种独特?的会议为“家庭会议”,不会者;“契约调整”是一个收入?备抵账户,用于估算南?斱保健;南斱保健使?用的最主要?的造假手段?是一种称为?“契约调整”的手法。
“契约调整”是一个收入?备抵账户,用于估算南?斱保健向病?人投保的医?疗保险机构?开出的账单?不医疗保险?机构预计将?支付的账款?之间的差额?,营业收入总?额减去“契约调整”的借斱余额?,作为营业收?入净额反映?在南斱保健?的收益表上?。由于“契约调整”是一个需要?大量估计和?判断的账户?,南斱保健便?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毫无根?据地贷记“契约调整”账户,虚增收入。为了不使虚?增的收入露?出破绽,南斱保健又?与门设立了?对应的“ap汇总”账户,用以记彔不?“契约调整”相对应的资?产增加额。在5年中,南斱保健通?过凭空贷记?“契约调整”的手法,虚构了近2?5亿美元的?利润总额,虚构金额为?实际利润的?247倍;虚增资产总?额15亿美?元。 为掩饰会计?造假,南斱保健劢?员了几乎整?个高管层,共同对付外?部実计机构?。南斱保健的?会计人员对?実计机构実?查各个报表?科目所用的?“重要性水平?”了如指掌,并千斱百计?将造假金额?化整为零,确保造假金?额不超过外?部実计机构?确定的“警,线”。
,五,利用会计截?期
美国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以生产耐用?的吸尘器著?称,唐希兰先生?是该吸尘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初为了获?取该公司的?控股权,希兰先生不?惜抵押了其?所有的私人?资产,以获得巨额?借款用于贩?买女王公司?的股票。不懂吸尘器?行业的希兰?及其管理小?组武断地认?定开发新一?代真空吸尘?器才是大幅?提高利润的?最佳途径。
为了筹措新?生产线的资?金,希兰先生授?意财务经理?去人为地夸?大几个季度?的利润从而?使股票价格?上涨,再用股价上?涨抛售部分?股票的斱法?产生资金。财务经理选?择了在销售?和费用的截?期上玩花样?。他指示销售?经理将期后?的销售发票?提前到会计?年度结束前?开,嘱咐仏库将?货物的发运?提前,并同时编造?大量的非法?分彔以掩盖?造假举劢。此外,他还将积存?的商品发运?他处,视之为销售?记入销售收?入;将未付的帐?单锁在橱柜?里不确认负?债。希兰通过他?的斱案得到?了急需的现?金流。由于公司从?未在期后冲?销虚假的销?售,実计人员并?未发现该公?司的造假行?为。
新一代的真?空吸尘器销?售业绩飚升?,利润飞涨。然而好景不?长,不丽消费者?们发现吸尘?器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并要求退货?,其幕后原因?是希兰贪婪?地追求利润?以至于强吸?尘器原先坚?实的金属部?分替换成了?塑料装配,从而导致产?品不耐热。于是,最初的利润?转变为狂怒?的抱怨声,仏库开始没?有空间存放?退回的产品?。后来,公司不得不?租用了较进?的仏库存放?退回的产品?并销毁所有?反应退货的?记彔,以此来蒙蔽?実计人员。由于产品的?口碑极差,公司的名声?一落千丈,销售严重滑?坡。巨额的销售?退回和销售?额的锐减给?希兰和财务?经理带了极?大的压力,面对索要额?外信息的実?计人员,他们最终在?律师的建议?下主劢认罪?。
女王公司的?舞弊行为使?投资者和债?权人遭受了?4000万?美元的损失?,公司也宣布?倒闭。
此外,希兰先生也?被判一年有?期徒刈并附?带数百万的?赔偿。
,六,滥用重大性?概念
美国在线从?2000年?第四季度起?,广告收入逆?转,比1999?年同期下降?了7%,美国在线内?部文件表明?美国在线2?000年度?面临着失去?1.08亿美元?在线广告收?入的风险,而整个20?01年将失?去1.4亿美元的?在线广告收?入,对这些情冴?,美国在线并?未披露。美国在线利?用“重大性”概念打起了?擦边球,本质上也属?于恱意舞弊?。美国在线声?明没有披露?的理由是“这些收入只?占全部营业?收入约3%的比例,因此没有必?要批露”。
重大性概念?很容易被一?些公司滥用?。所谓“重大性”,有时标准是?很难掌握的?,但有一个标?准就是“不能欺骗和?误导投资者?,不能让投资?者基于此作?出错误判断?”。如美国在线?没有披露广?告收入的下?降,尽管只占全?部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影响?了投资者对?于美国在线?的预期。
三、美国上市公?司舞弊案之?启示
从美国上市?公司众多舞?弊案例可以?看出,美国虽然属?于各项机制?相对健全国?家,但仍然不能?完全防范上?市公司的舞?弊,一斱面因为?舞弊手法的?高明和隐蔽?,另一斱面还?由于现代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为舞弊?的发生提供?了空间。我国德隆舞?弊案也属于?高技术含量?的舞弊犯罪?,其舞弊手法?运用了兲联?企业担保、交易等复杂?斱式。外部実计机?构在头万绪?的账目中很?难理出头绪?,有时很容易?被企业的一?面之诋所蒙?蔽。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上市公司,舞弊的劢机?概莫能外的?都是出于股?价和利益的?诱惑。舞弊的劢因?主要有目标?激进、盲目扩张、上市保壳和?圈钱谋利等?。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习惯确立不?切实际的目?标,在无法实现?时便会倾向?采取操纵财?务报告,粉饰财务指?标的斱式来?“实现目标”。所以,企业的发展?要循序渐进?,多在经营“业务”上下功夫,少在经营“财务”上花心思,通过财务舞?弊寻找发展?“捷径”找到的只能?是一条最进?的路。
,原载:実计之家,
范文二:【最新】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
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2010-1-14 13:7 王棣华 【大 中 小】【打印】【纠错】
摘要:本文以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为研究案例,揭示了格林柯尔财务舞弊发生前的"征兆"、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和常用的方法。在总结格林柯尔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实施有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格林柯尔 财务舞弊 政策建议
一、格林柯尔案例简介
(一)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
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名董事,其中5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仃日,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20.64,)的总代价减至3.48亿元人民币。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亿元的2001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亿元。2005年4月26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万元(按国际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万元存货拨备。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亿元,投资机构纷纷做出乐观的预计。后来突然曝出亏损令国内外舆论哗然,连科龙的大股东格林柯尔及顾雏军本人都被置于难堪的焦点。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科龙危机爆发,国内投资者眼看着科龙股票从25元掉到了1元多。据有关资料指出,科龙电器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怀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有关的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至少给科龙带来5.92亿元的损失。顾雏军本人遭遇四面楚歌,于同年7月底被捕。
(二)顾雏军创造的格林柯尔"神话"
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于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从
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该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负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这个数字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质疑。格林柯尔科技招股书中关于收费模式的计算公式是,客户系统的动力乘以当地电费,乘以估计每月运作小时,乘以收取费用的月数再乘以10,。从财务上看来,这是一个格林柯尔和顾客双赢的收费模式,格林柯尔在这里面的利润是很惊人的,而客户并没有损失什么,反而节省了更多的电费。再就是是格林柯尔制冷剂的采购、消耗及库存情况。根据年报披露,1998-2002年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从天津格林柯尔购进制冷剂价值共计3.86亿元,2002年以后再没有购进。2004年底库存货值仍达1.18亿元。购进的制冷剂只有两种用途:分销及用于替换工程。理论上说下面的等式应当成立:
本期用于替换工程的量=期初存货量一期末存货量+本年购入量一本期分销量
用这个公式推出2001、2003、2004年3个年度替换工程消耗的制冷剂金额刚好等于当年替换工程收入的12.5,,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巧合!格林柯尔一直宣称制冷剂替换工程收费是根据客户用电数据推算出来的,涉及的参数有客户制冷设备功率、当地电价、设备每月工作时数等。在格林柯尔这里两者居然连年精准地维持8:1的比例,所以两组数据中至少有一组是人为编造的,这也许是格林柯尔业绩神话的最大秘密!
二、从格林柯尔案看财务舞弊
(一)财务舞弊发生前的"征兆"
1、运用基本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端倪。格林柯尔报表的确有些蹊跷,资产结构:账上现金非常巨大,占总资产的64,,占净资产比例更是高达74,,从关联公司购入制冷剂形成的存货也相当可观,至2004年底存货价值高达1.18亿元。另外,账上虽然有超过10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格林柯尔却把一部分存款抵押在银行以取得年息约5,的短期贷款。我们都知道把存单抵押在银行可以得到的贷款比率是相当高的(接近100,),格林柯尔贷到的金额却不到抵押存款金额的60,,银行如此小心不免让人产生怀疑。
2、比较合并财务报表及母子公司报表找出猫腻。仅从科龙的合并报表以及母公司报表可以看出,科龙有大额的资金被母公司(格林柯尔)侵占。2003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达16亿元之巨,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3亿元;2004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为17亿元,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2亿元。如果投资者认真地分析一下这些奇怪的现象,就可以推断出格林柯尔严重侵占科龙资金的现象。根据毕马威的报告,科龙部分所属公司的资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的资金均是在无任何业务支持的情况下从帐内或帐外银行账户被直接划拨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金额达75亿元之多。
3、纵向比较近年年报不难发现数字游戏。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时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自2000年上市以后,格林柯尔的业绩一路高歌猛进,2001年度达到了巅峰。2000年、2001年的营业额分别达到3.64亿元和5.16亿元;纯利润分别为2.69亿元和3.39亿元,毛利润率竟达到了80,,让行业内外都很是吃惊!格林柯尔于1999-2001年
连续3年赢利,纯利累计超过6亿元,外界看来完全符合香港主板上市的硬性条件(连续3年赢利且3年的赢利累计超过5,000万港元)。事后,科龙电器原财务部副部长在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供词:2002-2004年间,顾雏军都会下达财务指标,商业承兑汇票的交易量就是根据指标套算出来的。科龙电器在收到客户的商业承兑汇票后,就相应地封存了大量库存产品,但是这些商业票据到期都会原样退还给原客户,根本没有现金收入。销售发生在年底,虚增收入的目的是显然奏效的。这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系列有趣数字的产生。
4、会计师事务所屡玩"谦让"须提高警惕。格林柯尔上市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安达信,2001年安达信因丑闻"告退",其在香港的业务转给了普华永道。科龙与格林柯尔的审计机构都应当是普华永道。但是普华永道却将二者拱手相让与德勤。在格林柯尔入主美菱之后,普华永道也辞去了美菱的审计工作。直到2005年,德勤为科龙出具2004年的"保留意见"后,德勤也推掉了科龙的审计业务。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来看,其中必有问题。事务所了解比投资者多得多的信息,他们的行为正好解释了格林柯尔可能存在问题。我国审计市场一直存在着僧多粥少的局面,经济上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国际所审计质量与其实力也名不符实。联合国在有关报告中指出,国际"五大"(安达信当时未退出)在对亚洲公司进行审计时,采用较低的审计标准,而同时又以其令人尊敬的会计事务所签署审计报告,实际并未提供与其收费相符的服务品质。长此以往,这将是整个审计行业的悲哀。
(二)格林柯尔财务舞弊的特征
1、现金舞弊的"高端运作"。通常上市公司会选择不易被发现的资金运作,运用高技术的舞弊手段。他们通过集团内部的债权债务互转,通过中间公司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通过银行或集团内部财务公司配合资本运作等,而技术含量最高且难以识别证明的就是现金舞弊。被曝光者往往是资金链断裂被逼现形,或者被监管机构调查后才得以曝光。这类公司虽然手段高明、造假过程复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上市公司处于一个关系复杂的集团当中,而且频繁担保与被担保;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资金链断裂,十分迫切需要现金;上市公司有莫名其妙的资金往来,特别是现金往来非常复杂,尤其是与关联方的,资金流入流出量非常大;现金流量表中"收到(支付)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现金"金额巨大。这类公司往往处于关系复杂的集团当中,尤其是多家公司组成的一个"系"。如果该集团的实际控制方资金匮乏陷入困境,那么,马上应该引起警惕,他们随时会想尽各种办法挖走上市公司的现金。格林柯尔是一整个"系",而科龙危机的爆发正是其不小心掉的"链子",两者之间不正常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额高达70多亿元,这实在是格林柯尔的"货币转换中心"。
2、审计机构的串通舞弊。现行的财务舞弊不光是单纯的企业管理层或员工的舞弊,而与银行、证券管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或部门串通舞弊的情况时有发生。格林柯尔是典型代表。虽说审计不可能发现所有的财务舞弊,但德勤在格林柯尔审计中显然没有尽职。格林柯尔存在太多违背常识的现象,其造假手法非常低劣,德勤没有发现"水面上的造假",不但有未勤勉尽责之嫌,还有审计合谋之嫌。事务所起码一定要把审计程序做足,以便东窗事发能够及时免责。专业人士认为,"四大"审计技术及程序也要顺应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点而作实质性调整,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完善及程序上的完美,而要根据常规舞弊手法设计有效的审计程序。发现重大舞弊才是审计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完善工作底稿。企图以审计工作底稿对抗审计失败的指控,那是一种形式主义。可是这种情况在证券审计市场比比皆是,决不是德勤独家所有。
3、隐蔽的财务遣假行为。近年来,随着监管机构打击力度的加大,某些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也更加隐蔽多样。而格林柯尔的造假手段就更是丰富多彩,涉及伪造身份证、虚假注资、造假账、诈骗国家土地等多种手段。在对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的一系列财务调查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退民进"以及"产业国际化"这两大背景下,格林柯尔代表着这样一种全球化资本运作的"典范",它以香港资本市场为融资终端,以开曼等"海外银行中心"为资本运作平台,以退出中的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通过一系列堪称精巧的报表操纵与资本运作手法,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制度差异与监管"空隙",将全球化的资本链搭建在正企盼国际化的国内产业体系上。同时操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产权退出的时机,并在深刻理解政府"非卖价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大股东的有利地位,在与政府"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资本转让溢价。"格林柯尔系"正是利用这一资本杠杆,在短短5年内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同时也为顾雏军自己带来了惊人的财富。这与我们所理解的种种"黑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充分利用了不同制度的合法性一一大陆不合法的不表示香港不能做,而香港要谴责的也不表示开曼群岛不允许。
(三)财务舞弊的常用方法
1、关联方交易舞弊。所谓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根据年报披露,1998-2002年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从天津格林柯尔购进制冷剂价值共计3.86亿元,2002年以后再没有购进,至2004年底库存货值仍达1.18亿元。令人奇怪是的格林柯尔制冷剂的生产者--天津格林柯尔并没有包括在上市公司里,《招股章程》中解释道:"本集团专注于中国市场,天津格林柯尔约94,的销售对象(注意是销售对象而非销售额)为海外机构。"1999年度天津格林柯尔营业额为8.6亿元、纯利润5.73亿元,纯利润率为66.7,!确实是很惊人的数字,要说成非关联方交易估计谁也不会信。
2、资产重组舞弊。资产重组有资产置换、并购、债务重组等形式,多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我国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资产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_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项规定封掉了公司利用资产转让、置换和出售进行欺诈的空间。格林柯尔经过一系列的并购使其很快腾空了流动资金,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造假更是不断上演。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情况看,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交易金额大大超过证券市场的融资额。收购兼并作为资本市场配置的重要手段,是上市公司增强竞争力、提升公司价值的有效方式,是资本市场高度活跃的助推器。当我国"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这正好成就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发财路,他们大肆吞并国家财产,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顾雏军正是利用这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资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大玩了一把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
3、地方政府援助舞弊。顾雏军的起诉书里透露了当年科龙改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2001年,顾雏军为收购科龙成立了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由于当时仅能筹集3亿元现金,余下的9亿元是以其两项专利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出资。按照当时《公司法》规定,无形资产在公司注册资本中的比例不能超过25,,可见顺德有关部门当时对顾雏军"网开一面"。根据佛山市检察院的起诉书,2002年4月,由于顺德格林柯尔注册资本中无形资产占75,,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比例,顺德市工商部门不予年检。后凭顺德市容桂区
办事处出具的协助年检函,最终办理了工商年检。但顾雏军无法筹足6.6亿元来置换注册资本中55,的无形资产,为了骗取公司变更登记,顾雏军指使手下携带相关公司的印章在顺德市容桂信用社内,通过来回倒款的形式,制造天津厂向顺德格林柯尔投资6.6亿元的假象,并将相关虚假资料交给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同年12月骗取了顺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顺德格林柯尔的变更登记。由此看来,顺德政府部门确实是大费苦心。
4、利用不当的"会计技术"舞弊。通过观察格林柯尔收购的公司,它们都有很多共性:业绩连年下滑,有的甚至被特别处理或濒临退市,基本上已失去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功能。那么,如何使这些"休克鱼"起死回生,再次造血呢?不二法门就是要赢利。而赢利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核心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可是这个途径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怎么办呢?走偏门。简单说,赢利=收入,成本,费用,息税。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公式右边任何一项都有文章可做。格林柯尔又是如何做的呢?通过研究它的财务报表和股市表现,不难发现它在上市公司的"费用"上做了文章一一大幅拉高收购当年费用,形成巨亏,一方面降低收购成本,另一方面为将来报出利好财务报表和进一步的资本运作留出空间。只此一招,就可以"洗去"未来年份的大块费用负担,轻装上阵,出来一份干干净净报表,"赢利"就变得容易多了。
三、格林柯尔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及对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一)格林柯尔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格林柯尔退市了,如果证券市场没有完善的舞弊防范和处罚机制,"格林柯尔式骗局"还会上演,格林柯尔有目的融资及其系统性财务舞弊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尤其对民营背景的上市公司来讲,如果没有适当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一言堂"现象,将上市公司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近年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包括引进独立董事、成立审计委员会、分类表决制度,但中国的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如何保证这些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财务舞弊通常给债权人也带来巨大损失,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等机构有意愿且有能力来监督公司,应当加强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加强金融联手监督。很多企业向银行大额贷款能够得逞,除了其造假水平高超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格林柯尔案例已超越了证券行业的范围,涉及证券、银行等多个领域,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领域多部门间的监管协作,建立监管信息的沟通机制。如果能将各地贷款信息联网,在不同监管部门沟通,对格林柯尔未披露的大量融资信息就可尽早发现并及时监管。此外,国内一些非国有金融机构为多争得一杯羹,宁愿冒巨大风险,对一些贷款资料睁只眼闭只眼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授意造假,纵容贷款企业的资金恶性循环。这也形成整个资金市场的不公平,不利于社会和谐平衡发展。
3、加强货币资金审计,提防现金欺骗。随着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现金流信息同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格林柯尔在伪造业绩的同时,也伪造了相应的现金流。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存单质押担保的贷款方式实现资金的表外实质转移,但从形式上盾(企业现金仍然在账上。为此,审计师要分析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高度重视银行函证,不仅对表内资产负
债进行证实,更要注意查询是否存在财务报告未记载的表外负债,更要注意查询是否存在财务报告未记载的表外负债或担保。另外,银行单证属于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流转过的外部证据,其可靠性应被审慎评价。为保证函证有效,避免被审计单位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变造和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单证,审计师应尽量做到亲自前往银行询证,并注意函证范围的完整性。在现金流量指标上,不能只关注经营现金流量信息,还要结合投资和筹资活动考察现金流量状况。
4、加强上市公司担保的监管。从我国出现问题的其他上市公司看,一个显著特点是这类公司很多都存在严重违规担保现象。为此,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及时披露担保信息的。对审计师来说,应当高度关注上市公司担保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增加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1、学习国外经验,提高审计机构违法成本。2002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颁布了《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表中的舞弊》。此准则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怀疑精神"。假设不同层次上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包括共谋、违反内部控制的规定等,并要求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当然,这是要求审计人员把检查和审计工作进行到一个合理的程度,但不要求对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都进行详细的审计。审计人员应该把审计重点放在不常见的会计违规事项和行为结构上。拥有充分的专业怀疑精神无疑是对审计人员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国外完善而严厉的法律惩戒机制,使审计机构面对巨大的违法成本,迫使它们不得不小心,以免触犯法律,付出惨痛代价。但迄今为止我国的审计机构违法违规受到的主要还是行政处罚,而鲜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惩戒机制,严厉打击一些唯利是图的事务所。据公安机关透露,曾有深圳中喜会计师事务所,两年内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多达5,000份。关键在于打击力度不够。
2、加强司法介入,提高企业舞弊成本。司法使财务报告舞弊法律责任落到实处,特别是将民事赔偿责任落到具体个人和利益集团的关键。综观美、英、德、法等国的法律,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举证责任倒置,即原告没有举证的责任,而被告负有举证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二是集团诉讼制度。相形之下,我国大陆的会计、审计监管已有明显的改进,但仍然被动,处罚过轻。在造假成本低而造假利益惊人的治理环境中,管理层选择做假的动机明显增强,他们利用内部人控制和信息不对称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留下了巨大隐患。强化审计责任、会计责任,让造假者受到严厉惩处,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心理上后悔莫及,引入刑事处分机制迫在眉睫。
3、加快发展我国法务会计行业。法务会计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因应大量舞弊案的出现而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它是将会计知识和法律领域的一些相关技巧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成为查找舞弊证据,在法庭上提供法律证据的一门新兴技术。国外的实践表明,法务会计是治理财务舞弊的新利器,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克星。法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经济犯罪日益增多,特别是业界对我国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探讨,法务会计的市场需求日益显现。因此,大力发展这一新兴行业,对于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非常有利。
4、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
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为实现以诚信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多管齐下,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教育,逐步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职业健康发展。从基层做起,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公允价值的运用更加灵活,更要求我们会计从业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范文三:最新经典案例精选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篇一:财务报表舞弊案例(694字)
1986年乌鲁木齐市新产品技术开发部和天山商贸公司先后成立,从事彩相冲扩、服装批发、食品加工、计算机销售等业务,这也是德隆的前身。1992年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800万元;并成立新疆德隆房地产公司,开始进入娱乐、餐饮和房地产投资领域。1994年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在新疆进行农牧业开发。1995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设立北美联络处,拓展国外业务。1996年受让新疆屯河法人股,组建新疆屯河集团。1997年受让沈阳合金法人股,进入家用户外维护设备、电动工具制造领域;受让湘火炬法人股,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1998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改制为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中国民族旅行有限公司,进入旅游业。1999年成立了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文体产业。2000年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控股新疆德隆集团和新疆屯河集团;同年8月,更名为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同年10月,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人民币。2001年成立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党委。2002年德隆大厦落成并投入使用。
可见,德隆的发展历程非常神速,然而在2004年4月14日,对于风光的德隆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德隆系旗下的“三驾马车”:湘火炬、
新疆屯河、合金投资第一次集体“跌停”。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德隆的信心丧失,也增加了市场流传的德隆资金链断裂的真实性。德隆王朝的瓦解在2004年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篇二:财务报表舞弊案例(836字)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一直是达尔曼第一大股东,翠宝集团名为集体企业,实际上完全由许宗林一手控制。
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然而,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2004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
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2005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达尔曼及相关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罚字[2005]10号),指控达尔曼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重大信息(主要涉及公司对外担保、重大资产的抵押和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同时,证监会还处罚了担任达尔曼审计工作的三名注册会计师,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在对货币资金、存货项目的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勤勉尽责,未能揭示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和未能识别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
篇三:财务报表舞弊案例(1214字)
从孩提时代开始,米奇?莫纳斯就喜欢几乎所有的运动,尤其是篮球。但是因天资及身高所限,他没有机会到职业球队打球。然而,莫纳斯确实拥有一个所有顶级球员共有的特征,那就是他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求胜欲望。
莫纳斯把他无穷的精力从球场上转移到他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他首先设法获得了位于(美)俄亥俄州阳土敦市的一家药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又收购了另外299家药店,从而组建了全国连锁的法尔莫公司。不幸的是,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资产造假——未检查出来的存货高估和虚假利润的基础上的,这些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莫纳斯及其公司的破产。同时也使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五大”事务所损失了数
百万美元。下面是这起案件的经过:
自获得第一家药店开始,莫纳斯就梦想着把他的小店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药品帝国。其所实施的策略就是他所谓的“强力购买”,即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首先做的就是把实际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用自己的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然后凭着自己空谈的天份及一套夸大了的报表,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的投资用以收购了8家药店,奠定了他的小型药品帝国的基础。这个帝国后来发展到了拥有300家连锁店的规模。一时间,莫纳斯成为金融领域的风云人物,他的公司则在阳土敦市赢得了令人崇拜的地位。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导致这个精心设计的、至少引起5亿美元损失的财务舞弊事件浮出水面之时,莫纳斯和他的公司炮制虚假利润已达十年之久。这实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认为因公司以低于成本出售商品而招致了严重的损失,但是莫纳斯认为通过“强力购买”,公司完全可以发展得足够大以使得它能顺利地坚持它的销售方式。最终在莫纳斯的强大压力下,这位财务总监卷入了这起舞弊案件。在随后的数年之中,他和他的几位下属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用以应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一套反映糟糕的现实。
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产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都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他们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财务
部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店中的4家进行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店。管理人员随之将那4家药店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药店。如果不考虑其会计造假,法尔莫公司实际已濒临破产。在最近一次审计中,其现金已紧缺到供应商因其未能及时支付购货款而威胁取消对其供货的地步。
注册会计师们一直未能发现这起舞弊,他们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项审计失败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诉讼中损失了3亿美元。那位财务总监被判33个月的监禁,莫纳斯本人则被判入狱5年。
篇四:财务报表舞弊案例(377字)
2003 年4 日4 日,《华尔街日报》以美军对伊拉克发动第二轮空袭的行动代号“震慑和畏惧”来形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发挥的威力。华盛顿大学一位法律专家Kathleen Brickey 指出: “这些法律向犯罪分子们发出强烈的信号, 敦促他们尽快与政府合作。”
2002 年8 月, 南方保健的CEO 理查德?斯克鲁西(Richard M.
Scrushy) 和CFO 威廉?欧文斯(William T. Owens) 按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 宣誓他们向SEC 提交的2002 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资料真实可靠。宣誓后, 欧文斯寝食不安。慑于安然和世界通信造假丑闻曝光后社会公众的反响和压力, 2003 年3 月18 日, 不堪重负的欧文斯终于向司法部门投案自首, 供出南方保健的会计造假黑幕。已经抖露出的25 亿美元虚假利润使南方保健成为仅次于世界通
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范文四: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
目 录
目 录 ................................................................... 1
摘 要 ................................................................... 2
1 绪 论 ................................................................ 3
1.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 3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4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回顾 ................................................... 4
2.1 财务舞弊的概念、危害及常用手段 .................................. 4
2.2 文献综述 ......................................................... 6
3 案例分析 ............................................................. 8
3.1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 8
3.2 云南绿大地公司舞弊案例解析 ...................................... 11
4 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及应对措施 ........................................ 13
4.1 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 .............................................. 13
4.2 应对措施 ........................................................ 15
5 总结 ................................................................ 16
参考文献 ................................................................ 17
致谢 .................................................................... 19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
摘 要
财务舞弊现象从财务信息作为公司的经济信号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种程度的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使相关的财务报告失去了风险预警作用,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本文以世界通信和云南绿大地两个公司的财务舞弊为研究案例,揭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基本手法。在总结两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实施有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舞弊;世界通信;云南绿大地;政策建议
1 绪 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背景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快速发展,多家上市公司逐渐涌现,但在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状况不容乐观。上市公司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财务舞弊,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粉饰财务数据,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市场形象,而且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一方面扭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方面,虚假的财务信息严重误导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监督。
1.1.2 研究意义
随着资本市场的运作,会计信息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市场各经济主体是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同时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决策。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时,各经济主体按照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就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监管无效。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财务舞弊者把正确的会计信息扭曲,给使用者的分析和做决策带来了阻碍。会计报表使用者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判别能力,才能降低投资决策的失误。如果研究出一种可以有效分析并正确判别财务会计信息是否正确的对策,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用国内外的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舞弊人员的动机,分析舞弊行为对本单位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探讨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等相关内容,用他们的前车之鉴来警醒后人,合理合法的进行经济运转,保护我们的家园持续发展。
我的论文主要以国外和国内两个财务舞弊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运用归纳、和推理等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在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分析财务舞弊产生的动因和舞弊行为特征,通过两个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了它们财务舞弊的共性,从而总结出我国财务舞弊治理问题的政策建议,使整篇论文说理通透。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回顾
2.1 财务舞弊的概念、危害及常用手段
2.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从古到今,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着财务舞弊行为,世人对舞弊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在美国的审计准则当中定义为:舞弊就是随意改变正确的财务会计信息。财务舞弊是在财务会计领域中,制造虚假信息的人根据正确的会计信息进行篡改、加工、整理成可以实现某种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财务信息。具体的做法有:填写虚假的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将某些对自己不利的经济事项隐瞒或者直接删除,对一些业务进行虚假登记,不惜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明知道错误的会计政策进行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等。在我国的审计准则当中对舞弊的定义是:企业当中凡是涉及到财务内容的全部人员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欺骗信息的使用者。[1]
在我看来,所谓“舞弊”就相当于所谓的“作弊”,为了某种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欺骗、造假行为,财务舞弊就是在财务会计中的欺骗行为,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以欺骗性手段获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2.1.2 财务舞弊的危害
财务舞弊行为对他人,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损害虚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人在做出某种投资和信贷决策前,必须掌握一定的财务信息,如果企业向市场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就会导致投资者经济决策失
误,最后会造成经济损失。
(2) 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性。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会计造假会使会计信息不真实,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影响国民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使国家作出不正确的宏观经济决策。虚假的会计信息使政府宏观调控失效,使社会秩序不能正常运转,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3) 影响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一个健康良性的市场,应该起到促进宏观实体经济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真实的会计信息,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给公司本身带来了效益;虚假的会计信息,却可能会为那些造假者提供了条件,扭曲了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仅损坏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而且影响了国家对市场的合理操纵,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健康的经济发展。
2.1.3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段
对于财务舞弊的手段分为好多种,最常用的类型有:
第一类为虚增收入。具体表现为计提虚假的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不按时披露销售退回,虚增非经常性损益,减少计提返利价保。
第二类为减少成本。具体表现为减少营业成本和支出,未如实计提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不计提借款利息、少计应付账款,管理费用于年末调入递延资产,未确认投资损失,未及时调整价差损失。
第三类为虚增资产或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现为将没有回收的证券投资资金虚计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存货,使费用资本化,增加银行存款、存货以及其它资产。
第四类为没有如实披露其它重大事项。具体表现为隐瞒下属公司的设立、关停情况,未公开重大会计制度、会计变更事件,未按规定披露委托理财事项。
第五类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管未按规定买卖股票证券。具体表现为未按规定披露证券股票投资和其他短期投资,现任董事内幕交易行为,违规借用其他法人账户买卖股票获利。
2.2 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各人的贪欲等原因使许多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舞弊行为,把公司送上了不归路。财务舞弊行为使人类社会和经济市场时序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导致世界各地区人民的极大关注。财务舞弊者制造出的虚假会计信息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投资风险,影响投资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给公司的利益带来损失,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一犯罪行为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为。因此对财务舞弊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各界人士都在积极探讨治理方案,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2.1 国外的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的手段及舞弊识别的研究:Besaley 等(2007)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财务舞弊行为都是运用虚增资产和营业收入的的手法。Schilit(2008)根据最近几年的财务会计舞弊丑闻案例分析,归纳了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的具体手段,并且将这些手段分为七大类,30小类。COSO 报告(2009)认为,营业收入和资产的虚增是财务报告舞弊的两个最常用的手段。Abbott ,Parker and Peters(2010)对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做了详细的分析,了解归纳了财务误报公司的舞弊特征,强调了提高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重要性以及财务专家在审计委员会中存在的重要性。
关于造成财务舞弊事件的成因分析,有不同的理论来说明。主要的舞弊理论有四种,即:二因素理论(冰山理论)、三因素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四因素理论
(GONE )。二因素理论是由G. 杰克波罗格纳和加拿大的罗伯特J. 林德奎斯特提出的,三因素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W. 史蒂夫-艾伯伦奇特提出的,其中三个因素是指机会、压力和借口,四因素理论是由博洛亚等人提出的,其中四个因素是指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的程度。所有原因的特点都归结为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为了利益。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各部门人员协作导致了这种极具危害性的行为发生。[2]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国外机构进行了各个领域的详细研究,总结出了许多手段及治理对策,这为我国的财务舞弊防范及其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环境,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国的财务舞弊间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
2.2.2 国内的研究
在财务舞弊的动因理论方面,张月霞(2010)[3]提出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外部审计机制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以及内部股权结构的不科学、财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完善是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
在财务舞弊的治理理论方面,朱孔阳(2005)[4]依据我国公司的舞弊特征及理论和研究结果,从实际出发,提出治理财务舞弊的政策性建议。具体有:健全我国的股权结构,提高法人和高层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增强董事会的的独立性,完善法制环境等。
宋鑫(2008)[5]提出利益的驱动是导致财务舞弊的首要因素,会计信息制造者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责任人的失信成本较低, 国家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使监督作用不能有效的实施。叶孙发(2009)[6]指出:为了取得上市的资格增加发行成本,吸收更多的外界投资,利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给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避免退出市场等是财务舞弊者的主要动机。
方 园,吴懿欣,梁树富(2009)[7]运用经济博弈理论进行分析,从反面证明了财务舞弊的严重危害,从而提出加大对上市公司舞弊和注册会计师合谋的处罚力度,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名誉收益可以提高对舞弊的治理效率。总而言之,合理利用有效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评价体系是治理财务舞弊的必要措施。
李赛群(2009)[8]在《论财务舞弊的种类、原因、危害及控制途径》中指出财务舞弊的种类归纳为三种,即人类对物质的贪欲、企业内部虚造会计信息、国家的资金流向混乱。财务舞弊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单位负责人自身为了追求利益而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我国不健全的管理体制使会计制度不能有效实施;由于审计机构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充当着不光彩的角色致使其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财务舞弊行为不仅损
害了国家的利益以及扰乱了社会的安定,而且也损害了社会团体的利益。基于财务舞弊的种种危害提出了治理财务舞弊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在财务舞弊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虽然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总体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比如在公司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关注的角度大概是内部控制的概念、性质所属、基本框架结构以及审计的程序方法问题;在财务舞弊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审计舞弊的本质体现,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责任落实的方面和技术性研究各级方面,这些探索大都针对具体时间的其中一个部分进行研究,没有达到将内部控制与财务舞弊结合研究的程度。
3 案例分析
3.1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3.1.1 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世通公司是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运营商利,总部位于维吉尼亚州,其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以及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在世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9]
世通公司发展逐渐壮大,股票价格迅猛高升,很快首席执行官伯纳德. 埃伯斯成为商界富豪,他将手中的股票进行了大量的个人投资。然而在公司收购MCI 后不久,美国通信业开始走下坡路,公司的股票价格逐渐降低,随后伯纳德. 埃伯斯由于卷入大额贷款丑闻而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2002年的5月,公司财务总监、审计官和总会计师通过编制虚假的会计账务信息来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席增了利润以维护股票价格的稳定。之后在一次正常检查中大额的造假资金被发现,丑闻被迅速传开,造假人员被解雇。6月26日开始世通公司被深入调查,发现了200多亿美元的虚假财务资金。2003年世通公司彻底破产,公司更名为MCI 。破产重组后的公司负债累累,很多股票投资者血本无归,凡是涉及此案的人员都被调查逮捕。[10]
3.1.2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根据世通公司的案例分析可知,世界通信财务舞弊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其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 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世通公司的准备金被随意使用,将以前年度披露的各项准备冲销线路成本,以此来提高向外界显示的利润,这是世通最擅长的一种舞弊手法。目前已有16.35亿美元被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 )和司法部查证属于这类造假。
(2)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世通公司的负责人随意加大预付款项,冲销已经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转到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由此来减少经营费用,增加经营利润。这类利润日积月累,最后由38.52亿美元被SEC 和司法部查实。
这两种舞弊手段不涉及任何原始凭证来证实其会计处理,并且没有授权签字。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段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流量。
(3) 利用分摊收购成本来低估商誉。 世通的造假行为有很多,除了在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还通过收购兼并来进行会计操纵。美国上市公司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进行报表粉饰。具体做法是:尽可能把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实现在未来期间减少或避免损失的一次性亏损。世通运用创造性来收购会计,并购价格被分配到任意未完成的研究和开发阶段支出。这种随意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严重低估了公司的商誉。
(4) 固定资产减值被任意计提,增加未来期间的经营费用。
世通公司不但利用分摊收购成本来降低商誉,而且随意计提固定资产简直来谎报未来期间的利润。世通在收购MCI 时,曾使其商誉增加了34亿美元,原因是世通把MCI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而用40年的时间来分摊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每年约为0.85亿美元。世通公司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将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每年约虚增了6.95
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5) 在会计准则变动时进行大额冲销。
世通这5年内资产总额的50%一直是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世通用40年来摊销最终收购MCI 时所确认的301亿美元商誉,这高额的商誉成为影响世通经营业绩的重要负担。因此,世通利用会计制度的变动为“转折点”,使用巨额冲销来消化收购所造成的高额商誉。2003年3月,世通在针对无形资产(主要是商誉)和固定资产全额或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对外宣布,预测第一季度可实现1亿多美元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在会计准则变动之机,将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巨额冲销,尽量减少折旧和摊销,是世通扭亏为盈的秘笈。 [11]
3.1.3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企业或一家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除了粗略失误、经营不当等外部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内因。任何企业遭受危机的最初原因正好是财会这一环节,所以必须意识到财务舞弊的根源,从源头遏制舞弊。
(1) 财务舞弊的最初原因通常是超常规的发展。
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是由于其管理人员过分寻求快速发展和经营规模的必然结果。超常规的经营模式虽然深得华尔街的喜欢,但这样的发展使世界通信遭受了庞大的财务负担,为会计造假奠定了基础,最终将世界通信送上了不归路。
(2) 公司缺乏相应的治理机制,使防弊纠错的能力降低。
确保公司会计信息高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是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董事会运作效率和内部控制结构。然而,由于世界通信公司治理机制存在致命缺陷无法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致使苏利文谋划的造假阴谋屡次得逞。
(3) 财务舞弊的根源是缺乏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性。
安达信在审计世界通信时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同时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安达信没有充分检查世界通信的会计程序,没有取得能够赞同其审计观点的直接审计证据就随意编制审计计划。
3.2 云南绿大地公司舞弊案例解析
3.2.1 云南绿大地公司案例介绍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云南省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2008年10月之后,云南绿大地公司频繁更换财务总监、经常变动审计机构; 随着时间的变长,虚假的会计信息被证监会调查发现,引起了审计机构的关注。2010年12月,云南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部分股票被冻结,四天的时间久使公司的市面股票价格降低12.2亿元,大量投资人员遭受巨大的损失。2011年公司又擅自变更了会计估计。2011年4月,财务总监**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公安机关控制。2011年12月,云南绿大地公司被人民法院判为欺诈发行股票罪,没过几天,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抗诉认为,云南绿大地舞弊发行案的审判结果有错误,原审法院对舞弊发行股票罪部分量刑偏轻,应当认定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且原审审级违法。
3.2.2 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云南绿大地公司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操纵利润并虚构财务报表,致使财务舞弊案发生,具体手段有以下四种。
(1) 虚增资产。
云南绿大地公司的很多资产都是虚增的,例如:在马龙县购买的土地上增加了900多万元,在马鸣乡购买的土地上增加了3190多万元,由于土壤的改良在马鸣乡又增加的2124万元等。公司的总部所在地的外地坪资产和实际的相差甚大,都对公司的总资产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 虚增收入。
云南绿大地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通过在被本公司控制的关联公司伪造虚假业务来虚增收入。在2004年至2007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中虚增2.96亿元。随后几年内云南绿大地公司发生少量的虚假营业收入。
(3) 现金流量异动频繁。
云南绿大地公司由于虚假的信息太多,编制的财务报表经常出现错误,在现金流量表中有很多大额的差错。 在后来的运转当中,云南绿大地公司少量的开始改正错误,把之前的销售所退回来的费用正确计提,并且将之前的营业收入及成本改减、应付账款改增、未分配利润改减。
(4) 频繁更换审计机构。
深圳市彭城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是云南绿大地的审计机构,但是从2008年10月开始,连续三年都在更换新的审计机构,分别是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而且每次变更都在年报披露前夕,2011年1月就是在何学葵持股被公安机关冻结后更换的审计机构。一个公司如果频繁的更换审计机构与财务经理,就意味着公司存在更深层次的财务风险。
3.2.3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公司最主要的管理前提,当公司监管层放纵财务信息的披露只看结果时,将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严格的监管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报表编制,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不仅为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1) 管理者独断专行。
云南绿大地公司上市前都是由董事长全权决定重大决策,在此过程中,董事长独断专行,大部分决定都按自己的意见办事,对他人的想法毫不在乎,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执行。随着公司的逐渐上市,董事会内部成员除董事长外彻底更换殆尽,监事会也被无形的更换。董事长逐渐兼任了总经理以及董事会秘书等职务,拥有了大量的权利和绝对的地位。公司新招入的高层人员学历较低,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对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难以胜任。在业务发展中,公司主要凭借资金来增加订单,随着订单的增加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很多客户不能按时付款,致使公司账户中坏账的几率猛然提高。由于管理者的不合理决策造成云南绿大地公司的财务控制不准确,做任何项目随意性较强,造成了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作用。
(2) 市场缺乏监督机制与惩戒机制。
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必须存在强大的监督机制与惩戒机制,才有助于市场正常的发展。目前市场中存在审批结构方面的缺陷,有些权利没有被制度所扼制。由于监督机制的严重缺乏,审计单位对财务信息的监督作用无法有效的实施,一些监督机构也难以展开全面、有效、及时的监测来发现问题。同时,市场也没有健全的惩罚机制,虽然公司内部制度了惩罚措施,但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后盾,这些惩罚措施就形同虚设,从而使财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
(3) 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过分的保护行为。
在云南绿大地的高层管理人员再三谋划下,通过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才使本公司符合上市要求,其上市之前连续三年亏损,当资产不够时就选择虚增土地价值,收入不达标准就靠合同来凑,并且通过自买自卖的可耻手段来提高利润,因此,云南绿大地多数的资产都是虚无的。上市成功之后,不但筹集到了巨额的资金,而且通过为地方政府缴纳税款,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在云南绿大地上市过程中全力支持。[12]
4 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及应对措施
4.1 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
从以上两个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看出,财务舞弊行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违法的经济行为。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4.1.1 财务舞弊的主观原因
从中国的会计现状看,财务舞弊的实际实施者是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单位负责人。他们利用欺骗的手段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此来误导那些不真正了解内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他们所关心的是经济上的报酬和职位的升迁。由于公司的各项经济事
件的数据都是直接由会计财务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定制度来填制、编写的,所以会计信息的虚假与会计财务人员有直接关系。个别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篡改会计数据,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也有的会计人员被单位领导指使,运用会计手法故意增加或减少成本,降低或增大利润;还有的会计人员在领导作出违反财务制度的错误决定时,虽不赞同又不敢抵制,或抵制无效后也不敢向上级反映,使违法行为畅通无阻。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经营者的收入不相联系,有些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铤而走险,虚构经济业务,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有的无视存货管理,该作存货管理的不作存货管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1.2 财务舞弊的客观原因
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很多法律法规还没有大范围的完善,致使有些强有力的会计制度不能有效的实施。例如繁杂的坏账损失核销手续,致使企业发生大量旧账得不到解决,虚增了利润,也增长了早期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使资产虚假,致使会计信息不真实。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的模糊。例如,会计准则的不一致性,会计原则的灵活性及可选择性,都使得会计信息复杂难懂。并且我国的经济社会监督比较薄弱,即使制定很多财务会计法规也难以有效实施。实际工作中,舞弊者认为自己是为国家和单位做“好事”,即使因舞弊个人出了问题,政府或主管部门也不会撒手不管。很多人还是认为只要自己不贪污、不造假,就犯不了大错误的思想仍然严重存在,成了为舞弊行为开脱的借口。
4.1.3 财务舞弊的社会原因
在现实舞弊中,注册会计师及中介事务所或多或少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导致社会对整个审计行业的不信任。不同股东群体之间在会计信息占有方面存在不对称,中国“一股独大”广泛存在,经理人在大股东的压力下进行舞弊,为大股东谋利益,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地方政府在舞弊行为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作为地方政府既有行使监督的职责,也有自己的地方利益,本地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和就业直接关
系到他们的升迁。他们希望在资本市场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用于本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本地就业。由于当地的政府监督体制不完善,难以实施监督政策甚至对公司的情况视而不见,导致上市公司频繁的更换公司形象。[13]
4.2 应对措施
鉴于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以及由此而带给财务报表信息使用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政府部门的财政监管带来的严重妨碍、给经济市场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损失,使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4.2.1 改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管理的基点是企业管理层的组织架构,所以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结构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前提。发挥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等监管部门的作用,使公司的监管部门积极实现监督的职能。首先,要确保各监督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公司内部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收到管理层的控制与操纵。其次,应当在上市公司内部制定适当的激励和惩罚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使经营者弱化由于财务舞弊带来的利益驱动,从而防止经营者可能的“短期经营”行为。惩罚制度能确保经营者在强有力惩罚机制的管制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4.2.2 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具体应做以下三点:首先,全面制定完善的监管法律法规,从实际做到有法可依,使那些造假者没有可乘之机。其次,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运用强有力的惩罚制度使那些将要违反法律法规的造假者望而止步。再次,尽可能多的寻找有效的市场监管途径,在健康稳定的社会市场中,往往影响最大的便是政府。
4.2.3 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目前在股权市场中,如果能在重要的关乎国民经济的行业中占有主导权,并且比例较高的可以享受减持股份的优势。如今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是国有控股,适当的增加企业投资者的股份,可以让公司的股东真正意义上的行使自身的权利,来共同经营
管理公司,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率。[14]
5 总结
财务舞弊是一种危害度极高的违规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财务舞弊者的手段也逐渐高明,舞弊形式千变万化,越来越复杂,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但是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在繁华的经济中,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更加繁杂多变,舞弊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广,从个人到公司到社会乃至世界都会造成危害,这种危害的趋势也逐渐增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核心点,不管舞弊的形式有多少种类,多么繁杂,其根本点还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得到更多的好处,不惜去说谎造假,用虚无的信息骗取更多的利益。如今的形式当中,财务舞弊不单单是会计信息单个问题的造假,虽然对财务数据的控制是其主要的方法,但是在防范财务舞弊的过程中应该多方面考虑,既要从内部人员、环境、管理考虑,也要考虑外部条件、法律法规等影响因素。综上所述,为了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率,维护社会的发展必须从根源入手开始治理,不断推出合理有效的新途径、新方法。
本文主要对世界通信公司和云南绿大地公司这两个典型的国内外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从他们舞弊的手段归纳出他们各自的原因和共性,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的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舞弊治理机制的欠缺的结论。随后根据其手段从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以及社会体系三个方面提出财务舞弊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懿欣, 方园, 梁树富.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决定因素分析———基于logit 分析的证据[J]. 湖北武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 现代商贸工业,2009,24: 206.
[2]Adams,M .,B .Burton ,P Hardwick.111e Determinants of Credit Rating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surance Industry[J].Journa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3,30:539.
[3]张月霞.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J].同煤集团职防院. 集体经济财务管理,2010,09:158.
[4]朱孔阳. 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 浙江大学,2005,39.
[5]宋鑫. 财务舞弊的成因及防范[J]. 吉林通化. 通铁房地产开发公司财务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2):110.
[6]叶孙发.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成因分析[J].福建省明溪县财政局福建三明. 财经论坛,2009,12:132.
[7]李平, 于玲. 基于财务舞弊的内部控制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沈阳.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3.
[8]李赛群. 论财务舞弊的种类、原因、危害及控制途径[J]. 湖南. 湖南省园艺研究所. 《湖南农业科学》,2009,01: 40.
[9]黄世忠. 《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0]Simmon Romero,WorldCom Facing Charges of Fraud,Bush Vows Inquiry,New York Times,June27 2002.
[11]徐再春. 论财务舞弊的手法及治理[J]. 江苏靖江. 江苏长强钢铁有限公司. 时代经贸,2008,6(124):205.
[12]方园, 吴懿欣, 梁树富. 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博弈理论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理论与实践,2009,70.
[13]张园. 浅谈财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对策[J].江苏. 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 财务与管理,2009,11:65.
[14]战肖华.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对策[J].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财会/审计《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46.
致 谢
首先,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对我的论文写作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对论文的内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文章的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推敲和把握,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另外,我学业上的成就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各位老师的培养紧密相连。然而,我对这一万多字的论文也感到有些遗憾,因为很多地方还不尽人意,还有待今后继续探索。文中的不足支持,恳请老师指正。
在论文写作的后期,我又有幸得到了我舍友的帮助,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父母多年来含辛茹苦的抚养、默默的支持和关爱才让我安心投入学习中,在此我深深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
在我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祝我的母校繁荣昌盛,祝母校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会秉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良传统,继续努力学习工作。
范文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5年3月25日,ST达尔曼成为中国第一个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达尔曼极尽造假之能事,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系统性舞弊手段,制造出具在欺骗性的发展轨迹,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 30 多亿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严重损失。
2004 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至 2004 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 3.46 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成 14 亿元,不仅抵消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 2004 年 12 月 30 日跌破一元面值。 2005 年3月 25 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2005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达尔曼及相关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指控达尔曼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重大信息(主要涉及公司对外担保,重大资产的抵押和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同时,证监会还处罚了担任达尔曼审计工作的三名注册会计师,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在对货币资金,存货项目的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勤勉尽责,未能揭示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和未能识别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
达尔曼虚假陈述,欺诈发行,银行骗贷,转移资金等行为是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和证券违法行为,上市的八年里,达尔曼不断变换造假手法,持续地编造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1. 虚增销售收入,虚构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2. 虚假采购,虚增存货
3. 虚构往来,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
4. 伪造与公司业绩相关的资金流,并大量融资
完善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的一道防线
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 , 加强金融联手监督 .
3. 加强货币资金审计 , 提防现金流住处的欺骗性
4. 关注上市公司实质性风险。
5. 加强上市公司担保的监管。
案例二
在2001年遭受处罚的黎明股份,就是通过“一条龙”造假手段,伪造购销合同、货物入库单、出库单、保管账、成本核算等,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等方法,使主营业务利润虚增
1.53亿元,利润总额虚增8679万元。
防范:上述案件的有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程序上的最大责任在于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对重要的应收账款进行发函询证,或没有对存货进行必要的盘点。也没有采用分析性的审计技术,来执行收入循环测试、现金及银行存款测试以及成本分析等程序。如应收账款函证,对应收账款的客户由注册会计师直接进行询证,是查出虚假销售收入最重要的方法。同时,将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的变动与材料成本、人工费用、仓储费用等项目变动相结合来进行分析,也往往能发现其可疑之处。
案例三
手段4 虚拟资产挂账
虚拟资产挂账主要是指一些公司对于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例如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已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常年累月挂账以达到虚增资产。
[案例]被称为中国证券诈骗第一案的红光实业,在上市申报材料中隐瞒固定资产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严重事实。其关键生产设备彩玻池炉实际上已经提完折旧,自1996年下半年就出现废品率上升的现象,但是红光实业隐瞒不报。案件披露后,为红光公司审计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也被解散。
[反思]对于实物资产虚拟挂账的现象,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账实相对、账账相对、账证相对的方式,审查实物资产的真实价值。像红光实业这样的案子,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关注产量、销量和成本的异常现象,分析废品率上升的原因。而对于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项目,也要采用分析性程序,关注异常项目。
案例四
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期货交易也走进人们的生活。三门县国税局稽查人员正是从看似正常的货物交易但款项长期未付的疑点入手,使一起当事人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案件最终浮出水面。
三门县海游镇黎某在2002年5月设立云虹公司,从事纺织品、橡胶及橡胶制品等批发、零售业务。2005年上半年,三门县国税局对该公司因税负率偏低进行例行纳税约谈中,发现账面反映的库存商品与实际库存商品金额有出入,将其列入稽查对象。
稽查人员核查该公司原材料明细账后,发现其从海南省购入的天然胶在摘要栏处有模糊不清、改动之处,其中向海南琼海某公司购入橡胶金额900多万元,但货款除2004年9月以承兑汇票支付了500万元后,其余400多万元,至检查时账面上都无支付记录,长期挂在应付账款账户中。检查组于是将该公司账面记录的,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海南琼海某公司的8份共计5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作为重点嫌疑,赴相关银行核实汇票内容的真实性和实际资金流向,并以此作为整个案件的突破口。
鉴于黎某拒不承认有非法行为,在审查之前,专案组制定了详细的审查讯问思路。当向黎某出示票面开具给琼海某公司,但实际却背书回流至云虹公司及几家三门企业的数份共计500万元的承兑汇票二、三联复印件时,面对铁的事实,黎某交待了利用虚开承兑汇票来套取银行现金和冲平账面应付款的事实。
经对琼海某公司及经办人的证据提取,云虹公司在没有货物交易情况下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案已完全查实。
据此,三门县国税局对云虹公司作出追缴税款合计112.68万元的税务处理决定。纵观此案,企业利益驱使和存在侥幸心理是其主因,黎某在明知未全部履行合同的事实下,把多开的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退还给琼海某公司,而是向国税部门申报抵扣及入账结转成本,贪图便宜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案例五
海南省东方市食品公司出纳员陈丽霞、伙同该公司会计揭某(另案处理),通过涂改发票,加大报销金额的手段将本单位的45900元公款非法占为己有,并挪用公款。4月24日,陈丽霞因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东方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五年六个月。
据了解,陈丽霞在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担任东方市食品公司出纳期间,伙同该公司会计揭某,通过涂改发票,加大报销金额的手段,先后将该公司经理谭某已经签字同意报销的16张小金额发票涂改为大金额发票,总共报销14400元。陈丽霞还采取取款不入账、虚存等手段,总共挪用食品公司公款人民币70300.24元为自己使用。法院认为陈丽霞身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虚开发票的手段,伙同他人将本单位的45900元非法占为己有,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陈丽霞将单位公款70300.24元取出后不入账,直接归自己
使用,其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案例六
经查,2009年2月27日,犯罪嫌疑人赵某注册了唐山某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实际为空壳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在银行开设该公司的账户用于转银行承兑汇票的收购款。同时,赵某还借用唐山某物资有限公司、唐山市某贸易有限公司的银行账户用于转银行承兑汇票的收购款。犯罪嫌疑人赵某在倒卖银行承兑汇票过程中,虚构贸易背景,伪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复印件。自2009年3月至9月期间,多次收
购唐山某纸业有限公司、唐山某金属贸易有限公司的银行承兑汇票,并向辽宁、天津、上海、石家庄等地公司或个人出售,累计非法经营额达7450万元,非法获利22486.99元。
近年来,随着各种经济活动的频繁,银行承兑汇票越来越多地被广泛使用在企业间的贸易交往中。然而,由于银行或企业对承兑汇票的管理不善,给不法分子造成诸多可乘之机,从而引发各类经济犯罪。据经侦民警介绍说,目前经过侦查发现的非法经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有:一是以支付货款为名,行贷款之实,实施贷款诈骗。行为人采取制作经营状况良好的虚假的财务报表等手段取得银行的信任,伪造相关的购销合同、虚开购销发票,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从而从银行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以达到诈骗银行资金的目的。二是以经济贸易为名,行诈骗财物之实,实施合同诈骗。行为人采用虚构主体、用虚假的票据作担保等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中骗取财物进行合同诈骗。三是以购销为名,行违规贴现之实,实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人为了套取资金,对开、互开购销发票,虚构购销贸易背景,违规贴现,大肆进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四是以居间介绍、代理为名,行非法经营银行业业务之实,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洗钱等犯罪供可乘之机。由于各地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利率不尽相同,持票人在贴现中为更少地支付贷款利息就通过一些居间介绍、代理的单位进行异地贴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如防范不严极易受骗。同时,这些违规贴现方式也给洗钱犯罪提供了极大的机会。
经侦专家认为,造成此类经济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存在不规范行为。比如有的单位为了方便,不加盖背书,不按规定到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给违法人员提供了便利。社会上一些人员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有利可图,利用企业贪图方便、及时和低息贴现,便专门从企业收取银行承兑汇票,再到他人处贴现赚取息差。另外,由于银行储备率的提高和银根的缩紧,一些企业从银行的贷款受限,以至于很多企业采用贴现承兑汇票的形式来套取银行资金进行融资。为此,经侦专家建议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一定要去银行办理,以防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案例七
王朝大酒店公司采购员王漪为“豁胖”(上海话,意思冒充有钱的大款),常拿公司采购备用金在他人面前炫耀,甚至把钱借给他人开棋牌室和参与“赌球”。前天,静安法院以挪用资金罪判处王漪有期徒
刑2年半。
2005年8月,23岁的王漪进上海王朝大酒店公司采购部工作,负责开车兼采购生鲜蔬菜,手头有一笔不菲的备用金。2006年8月,公司发现王漪在采购中对货物加水充重量,有“揩油”公款的行为即予以退工。公安机关介入后,发现王漪挪用公款6万元,还“豁胖”借给别人开设棋牌室,以此收取他人支付的利息5000元。此外,王漪还拿部分公款去“赌球”。王漪母亲说,王漪挪用公款案发后,自己曾上门向借
款人讨债想减轻王漪的罪责,但甚至给人下跪也没讨回分文。
二、备用金使用的错弊与防范
1、不按备用金用途使用。如用备用金购买控购商品或者用于个人消费,虚报虚领。
防范措施:复核以备用金支付的各种原始凭证,检查其是否超出备用金的使用范围。
2、挪用备用金。如专职备用金保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部门的备用金为个人服务。
防范措施:从“其他应收款”明细帐中,检查有无长期挂帐现象,若有,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备用金使用部门进行突击检查,查明有无挪用备用金问题。
3、贪污备用金。贪污备用金的主要形态与贪污现金基本相同,主要有:
(1)涂改发票金额;
(2)利用假发票、假收据;
(3)私人购物、公款报销。
防范措施:审查凭证中的有关疑点,进一步调查了解、取证。在取得关键性的证据后,对其所经管的备用金进行突击检查。
案例
南昌卷烟总厂 假造工资单贪污86万元
日期:2007-03-07 作者:吴华国 来源:新华社
时下单位财务管理已基本实现电脑化,这一无纸化办公手段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让一些心术不正者钻了空子。南昌卷烟总厂财务人员盛军因钻电脑财务管理漏洞、伪造企业工资表贪污86万余元,日前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盛军原是南昌卷烟总厂人力资源部档案管理员、工资员,负责编制机关人员工资表和汇总全厂职工工资。在造工资表时,盛军渐渐发现,财务部每月发放工资都是依据自己向银行提供的工资个人转存软盘及工资明细表来操作,而财务部的电脑里又未安装相关程序,无法将他提供的软盘打开查验,所以通常都是由盛军将该软盘及明细表直接交给银行发放工资,而无人查验纸制表与软盘是否一致。
利用这一漏洞,盛军疯狂作案,私自将退休、待岗、挂编等一些不发工资的人员
也列入工资表。从2004年8月至2006年10月,盛军利用这些人员陆续虚报、领取工资164笔,共计人民币901553.37元。案发后,盛军退回39649元。日前,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
“应该让金融等垄断企业的工资福利阳光化,让全社会来监督。在无法打破垄断、现行规制又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下,最可行的途径就是通过审计等方式推进工资收入公开化”。专家表示,这也是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