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文]高一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必修一岳麓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P课本第2-3页)
?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作用:?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P课本第3-4页)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内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工具: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总结:宗法制的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P课本第6页)
意义:?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2、中央集权的确立——(P课本第7页) A、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帝制:?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评价: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B、废分封,置郡县——(P课本第8页) ?目的: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3、影响:
?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
深远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秦法以“轻罪重罚”为指导思想,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三) 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朝刺史制度——(P课本第10页) (1)目的: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强化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表现: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3)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P课本第14页)
?结构:?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朝废除丞相:——(P课本第15页) ?原因:?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左右皇位继承,引起政局动荡?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废除: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影响: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2、明朝设立内阁:——(P课本第15页) ?原因:废丞相后,为提高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 ?设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内阁。
?职权:?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和署官,帮助皇帝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4、清朝设立军机处:——(P课本第16页) ?清承明制,设内阁,处理日常事务,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军国大事。
?军机处?时间:雍正年间?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总结: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的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
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
??补充:
列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中央政治制度:秦朝,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汉朝,建立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宋朝,中枢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削弱相权;元朝一省制——中书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地方政治制度:秦,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并设州部;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下设通判,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元朝,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错误。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惟上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
进步作用: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明朝以前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地方政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中央易产生腐败现象和决策的失误;明清时期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鸦片战争——(P课本第53页)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1842年,签定了中国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19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P课本第54页)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关税协定(可以看出列强此时侧重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即以商品输出为主)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中日甲午战争——(P课本第60页)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4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P课本第60页)
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课本第61页)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
团运动)
?1901年9月,签定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划定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除天津大沽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 关沿线要地。
4、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半
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c.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d.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5、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P课本第60页)
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人物有:海军提督 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志远”舰管
带邓世昌,“经远”舰的全体官兵,管带林永升,“靖远”号管带叶祖珪。黄海海战战争后,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P课本第61页) ?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的背景:
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懦弱无能。
?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从“围剿” “招抚” “联合列强绞杀”。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的目的是: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
维护国家主权,捍卫 民族尊严
?(二)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凇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日本的侵华史实:——(P课本第87页)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上升) ?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侵华
? 12月,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A、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B、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
C、进行经济掠夺(实行殖民统治,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D、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P课本第87页)
A、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缺点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课本第88页)
4、国民党组织了多次正面战场的战役:
如:八一三事变后组织了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中,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 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5、敌后战场的抗战措施有: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等。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6、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正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7、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P课本第90页)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兴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P课本第57页)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起义爆发后,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一些重要
城市;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与清王朝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3、全盛:?军事:为拱卫天京,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原则。)——(P课本第58页)
4、衰败:?原因:?曾国藩组织湘军、李鸿章组织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军的主要力量;?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内讧。——(P课本第58页)
?转折: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挽救危局:?提拔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P课本第59页)
5、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
失败。
6、意义:?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P课本第59页)
?总结
一对《田朝田亩制度》的认识——(P课本第58页)
?性质:?太平天国建立理想社会的纲领文件 ?改造封建社会的政治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主要标志
?产生根源:?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受到双重压迫与削弱
?历史根源:历代农民起义反封建的升华——反封建土地私有制
?阶级根源:农民阶级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自然经济
?评价及认识
?强烈的革命性:?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平均原则分配农民土地,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标志着太平天国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空想性:?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后来太平天国被迫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落后性:此纲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
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二对《资政新篇》的认识——(P课本第59页)
?性质:太平天国在转折时期由洪仁玕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
?社会根源:?天国政权危机,急需改革内政,扭转形势;
?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 ?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了具体的了解。
?评价:?革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太平天国政权,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空想性:?理论上: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实践上: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
?局限性: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 ?(二)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包括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准备:?组织同盟会:——(P课本第63页)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1905年在东京成立。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民国”即民生主义,核心是土地问题,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思想(论战):?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作用: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2、武昌起义——(P课本第64-65页) ?概况: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金兆龙在武昌起义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 ?政体为“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 3、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4、结局:?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
家临时大法。
?形势:仅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没有实现统一。?袁世凯夺权
?原因:同盟会组织涣散,成分复杂;立宪派旧官僚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孙中山表示“虚位以待”?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6、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P课本第65页)
总结
一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包括民
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大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最高成就。
?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局限性:?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仅仅停留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光复汉族国家的层面上,仍保留大汉族主义情绪,如指斥清朝(满洲人)统治者为“鞑虏”,把国内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问题与外国侵略相混淆,把满洲排挤到“中国之外”,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清政府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找不到真正出路。
?它主张民生主义,不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民主革命不可能完成使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二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两者如何统一认识,
?胜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
?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中国仍然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
?认识:从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直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达到了,可以说革命是胜利了;从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最终结果来看,它又是失败的,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这就是两者的统一。
?(三) 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范文二:高一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必修一岳麓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P课本第2-3页)
⑴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⑵目的:巩固统治。
⑶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⑷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P课本第3-4页)
⑴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⑵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⑶内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⑷作用: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⑸工具: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⑵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总结:宗法制的特点:⑴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⑵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⑷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P课本第6页)
意义:⑴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2、中央集权的确立——(P课本第7页)
A、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⑴皇帝制: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三公九卿: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⑶评价: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
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B、废分封,置郡县——(P课本第8页)
⑴目的: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⑵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3、影响:
⑴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
深远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⑵消极影响——秦法以“轻罪重罚”为指导思想,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
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三) 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朝刺史制度——(P课本第10页)
(1)目的: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强化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表现: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3)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⑴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P课本第14页)
⑵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⑶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朝废除丞相:——(P课本第15页)
⑴原因:①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左右皇位继承,引起政局动荡②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⑵废除: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⑶影响: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2、明朝设立内阁:——(P课本第15页)
⑴原因:废丞相后,为提高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
⑵设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内阁。
⑶职权:①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②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和署官,帮助皇帝批复
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4、清朝设立军机处:——(P课本第16页)
⑴清承明制,设内阁,处理日常事务,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军国大事。
⑵军机处①时间:雍正年间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总结: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的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
★★补充:
列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①中央政治制度:秦朝,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汉朝,建立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宋朝,中枢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削弱相权;元朝一省制——中书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②地方政治制度:秦,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并设州部;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下设通判,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元朝,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错误。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惟上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
进步作用: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明朝以前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地方政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中央易产生腐败现象和决策的失误;明清时期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鸦片战争
——(P课本第53页)
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1842年,签定了中国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⑵《南京条约》:19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P课本第54页)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关税协定(可以看出列强此时侧重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即以商品输出为主)
⑶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中日甲午战争——(P课本第60页)
⑴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4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
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P课本第60页)
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课本第61页)
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⑵1901年9月,签定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划定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除天津大沽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 关沿线要地。
4、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c.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d.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5、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P课本第60页)
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人物有:海军提督 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志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的全体官兵,管带林永升,“靖远”号管带叶祖珪。黄海海战战争后,由于李鸿章
的“避战保舰”政策,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P课本第61页)
⑴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的背景:
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懦弱无能。
⑵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
⑶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从“围剿” “招抚” “联合列强绞杀”。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的目的是: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⑶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 民族尊严
★(二)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凇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日本的侵华史实:——(P课本第87页)
⑴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上升) ⑵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⑶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侵华
⑷ 12月,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A、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B、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
C、进行经济掠夺(实行殖民统治,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D、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P课本第87页)
A、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缺点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课本第88页)
4、国民党组织了多次正面战场的战役:
如:八一三事变后组织了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中,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 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5、敌
后战场的抗战措施有: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等。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6、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正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7、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P课本第90页)
⑴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⑵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⑷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兴起: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P课本第57页)
⑵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⑴起义爆发后,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一些重要城市;
⑵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与清王朝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3、全盛:⑴军事:为拱卫天京,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⑵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原则。)——(P课本第58页)
4、衰败:⑴原因:①曾国藩组织湘军、李鸿章组织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军的主要力量;②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内讧。——(P课本第58页)
⑵转折: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⑶挽救危局:①提拔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②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P课本第59页)
5、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6、意义:⑴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P课本第59页)
★总结
一对《田朝田亩制度》的认识——(P课本第58页)
⒈性质:⑴太平天国建立理想社会的纲领文件
⑵改造封建社会的政治方案
⑶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主要标志
⒉产生根源:⑴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受到双重压迫与削弱
⑵历史根源:历代农民起义反封建的升华——反封建土地私有制
⑶阶级根源:农
民阶级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自然经济
⒊评价及认识
⑴强烈的革命性:①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平均原则分配农民土地,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②标志着太平天国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⑵空想性:①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后来太平天国被迫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⑶落后性:此纲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
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二对《资政新篇》的认识——(P课本第59页)
⒈性质:太平天国在转折时期由洪仁玕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
⒉社会根源:⑴天国政权危机,急需改革内政,扭转形势;
⑵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
⑶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了具体的了解。
⒊评价:⑴革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太平天国政权,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⑵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⑶空想性:①理论上: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②实践上: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
⑷局限性: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
★(二)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⑵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包括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准备:⑴组织同盟会:——(P课本第63页)
Ⅰ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Ⅱ成立:1905年在东京成立。
Ⅲ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Ⅳ机关刊物《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民国”即民生主义,核心是土地问题,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⑵思想(论战):①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②作用: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2、武昌起义——(P课本第64-65页)
⑴概况: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金兆龙在武昌起义
⑵结果:①成立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
②政体为“五族共和”(汉满蒙
回藏)
3、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4、结局:⑴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⑵《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⑶形势:仅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没有实现统一。⑷袁世凯夺权
①原因:同盟会组织涣散,成分复杂;立宪派旧官僚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孙中山表示“虚位以待”②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6、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P课本第65页)
总结
一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⒈进步性: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大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最高成就。
⑶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⑷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⒉局限性:⑴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⑵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仅仅停留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光复汉族国家的层面上,仍保留大汉族主义情绪,如指斥清朝(满洲人)统治者为“鞑虏”,把国内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问题与外国侵略相混淆,把满洲排挤到“中国之外”,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清政府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⑶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找不到真正出路。
⑷它主张民生主义,不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民主革命不可能完成使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二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两者如何统一认识?
⒈胜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
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
⒉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中国仍然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
⒊认识:从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直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达到了,可以说革命是胜利了;从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最终结果来看,它又是失败的,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这就是两者的统一。
★(三) 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范文三:((岳麓版))[[高一历史试题]]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问答题精选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岳麓版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1、(13分)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分)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3分)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3分)(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5分)(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2分)解决措施: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3分)(3)清朝(1分)(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
2、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 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请回答: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4分)(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2分)
(共12分)(1)在古代,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分)
(2)西周和西汉前朝。(2分)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2分)
(3)行省制度(2分)。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2分)
(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2分)(不必拘泥于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
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
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
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
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
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
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
《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
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3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2分)材料二
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1分)
(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3分)
(2)具体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2分) 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2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2分) (4)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2分)反映:君主专制制度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发展到顶峰。(1分)
4、(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臵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初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对宋初改革措施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
(3)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但权力的集中又容易导致专制,以近代美国和英国政体为例,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达到中央集权,又避免了专制的,(4分)
(1)藩镇割据问题。(1分)改革措施有:?收精兵。设立三衙和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制钱谷。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6分)
(2)材料二认为宋初采取的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三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地方兵弱财困,最终导致“靖康之役”的溃败。(2分)
(3)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同时规定三权分立,彼此间互相制约,又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采用任期制,从而防止了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人权力过大而形成专制。
英国: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议会限制,没有实权,国家权力集中在议会和内阁,它们分别行使全国立法和行政最高权力。议会和内阁互相制约。(2分)
5、雅典民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1)基本特征: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4分)2)措施:(1)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3分)(2)通过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拔工职人员;(3分)
(3)设立陶片放逐法约束工职人员,设立一整套辩论的章法等(3分)3)措施是很有效的。(2分 6、(5分)阅读下列材料:希腊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体现在哲学、文学、体育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奥林匹亚就起源于雅典,西方民主政治也源于雅典。
请回答:(1)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是在什么时候,(1分)
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3)雅典民主政治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启示:如鼓励公民参政、文明的辩论、发言人资格的限定、监督机制的设立、公正的民众法庭等。,任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意举出两点即可。,
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
材料2:1789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美国宪法增加了十条修正案(政府不得立法等)------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材料3: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期内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西安兵马俑。当他步出展馆时,发现一小女孩站在高处观望他。双方招呼并对话:克:你为什么站那么高,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孩:管美国人(民)。克:(略微思索后)准确的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 英国的政体是什么,(1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它有何突出特点,(2分)
君主立宪政体。
突出特点: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元首~但也起着维系国家纽带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宪法、选民、议会、总统、政府之间相互关系如何,(3分)
选民选举产生议会和总统,议会制定宪法,总统组织政府并遵循宪法。
(3)你认为克林顿和中国小女孩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差异,(2分)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两者所处文化环境不同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正式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终于通过。 (4)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什么,(1分)
总统制共和制,或共和政体,。
(5)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2分)
最大区别: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民主共和政体的元首是选举产生的。 8、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 。(2分) ?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2分)
(3)19世纪70年代,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共和制。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内容。(6分)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元首与议会关系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德国
法国
(1)?公民大会。(1分)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国家大事。(1分)
?议会。(1分)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1分)
?皇帝。(1分)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元首是皇帝,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但皇帝有权任命首相。(1分)
(2)特征: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总统及政府不向国会负责;政府只对总统负责,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等。(2分)
表现: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是最高行政首长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领导者,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分)
(3)(每空1分,共6分)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元首与议会关系 德国 皇帝 世袭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或皇帝操纵议会) 法国 总统 议会选举 互相制约与平衡,总统向议会负责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及其积极影响。(6分)
材料二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摘自《历史必修?》大象出版社(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6分)(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3分)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
影响: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了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积累了经验。(4分)
(2)标志:英: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1787年宪法的制定;法:1875年宪法的颁布;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4分)
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2分)
(3)特征: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3分,答出3项即可得满分。)
10、(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万民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
材料四:“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都不能被剥夺。”
——法国1789年制定的《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4分)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二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上述材料都强调运用何种手段管理社会,(2分)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进步发展趋势,(2分)
(3)贯穿上述法律的基本精神、观念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欧美各国的立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14分)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它例证) (4分)
(2)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手段:法律手段。趋势: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治到法治) (6分)
(3)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2分)
(4)罗马法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为立法提供了依据),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2分)
11、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1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3分)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1分)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3)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1分)
(4)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3分)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3分)
(6)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他例证)
(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4)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自然法的法律观念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原则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3分,
12、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白皮书。
(1)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与西方国家相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2分)(1)规定:无权废法律;无权征税;无权征募军队。(2分) 区别:议会和法律的地位高于王权。(1分)
(2)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1分)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美国社会长期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2分)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3分)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多党合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3分)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13、法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1)请简述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主要内容。这部宪法最有可能借鉴吸收近代西方哪儿个国家的优秀成果,
(2)这部宪法有没有得到落实,原因是什么,
(1)内容:主权在民、民主共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保护私有财产和人民民主权利。(6分)借鉴吸收了英国、法国、美国。(3分)
(2)没有。(1分)因为宪法没有落实的基本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1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夺,(2分)没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1分)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11分) 14
材料一: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
式,该形式首先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分)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
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
有一条,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2)结合美国的政体说明,作为总统,华盛顿为什么不能解
放全国的奴隶? (4分)
材料三: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3)为什么说“1912年我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5分)
(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三权分立的联邦制,立法权属于国会。
(3)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他们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15、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几千年来文明沉淀的精华,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读图回答问题:(12分)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图一的出现,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你是如何看待它的,(4分)
(2)图二体现了什么政治特点,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
(3)图三先进性表现在哪里,它的颁布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4)上述三幅图片所体现法律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起点,在后世漫长的岁月中,它虽经过多次修订,便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平民的利益,限制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但平民并不能真正享有与贵族平等的权利。(4分)
(2)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是近代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成为人类探索民主政治、扼制专制的重要思想准则和运行机制。
(3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3分)
(4)人民民主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使国家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会和关人共人的共-------- 。民民,地是和和 以 第民。第方全国国 人工 主一二各国的是民农《 国条条——级人一工 中行联家国人民切人 华使盟。宪 中中民代权阶人权为法华华代表力级 民力基 》 人人表大属领共的础
和大会机于民的导民 -------------------------------
--------
材料二: 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1)依据材料归纳出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4分)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何本质区别?(6分)
(1)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分)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三权分立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行政权力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行政权力主体是全国人民;三权分立制度的行政权力主体是资产阶级。?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权分立制度实行分权制衡原则。(6分)
17、**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奠定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4分) (2)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6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时间有误和错别字均不得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不同:活动原则: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是三权分立的原则
行使权利主体:中国为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西方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场所
18、**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奠定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4分) (2)试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4分)
(3)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6分)
(1)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时间有误和错别字均不得分)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4分)
(2)?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实行世袭制和终身制,无实权,其职权多是仪式性的;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和军权。 ?英国国家实权掌握在首相手里,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选举产生;美国政府人员则是由总统任命 (4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不同:活动原则: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是三权分立的原则
行使权利主体:中国,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西方,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场所(6分)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19、(13分)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政治体制框架,中国通过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体系,请回答:
(1)(5分)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三个原则,美国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机关分别是什么,这一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2)(4分)中国1954年宪法规定的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哪项制度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 (3)(4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进一步肯定了什么原则,这对我国目前的政治形势有什么借鉴,
(1)中央集权原则:最高行政权归总统,联邦财政、立法权归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都由民选产生。(共3分,六点,每点各0.5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
(3)联邦法律至上的原则。(2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台湾独立;中国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2分)
20、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为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永恒瞬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为何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畅笑,你认为出现此永恒瞬间的国际国内政治因素有哪些, (3分)
(2)观察上右图,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然后写一个简短的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及影响)。(3分)
(3)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4分)
(10分)(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或第三世界的支持)(2分)
(2)跨越大洋的握手;破冰之旅(其他答案有理即可)。(1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会见**、**等,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化。(2分)
(3)建国以来外交重大成就有:1949年与苏联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存同求异”方针;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参加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写出4个以上得3分)
21、(9分)二战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外交事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
化趋势的表现之一。
(1)(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邻近周边国家分别实行什么外交方针,(3分)
(2)(2分)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条件有哪些,
(3)(2分)为什么也是在70年代,中美关系恢复了正常化,
(4)(2分)举两个例子,表现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政治与经济等事务,(2分) (9分)(1)(3分)“打扫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合理也给分。)
(3)(2分)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两国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共同的国家利益。 (4)(2分)加入世界贸易组、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会议等。(合理也可给分)
22、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请回答:
(1)面对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形势,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方针是什么,(1分)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其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哪次会议表明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4分)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开建国以来的外交僵局,说出70年代前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
大外交成就。(3分)
(4)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2分)
(1)一边倒(1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分),参加日内瓦会议(2分 只写日内瓦不
; (3)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建交不给分)1972给分)
年中日正式建交(3分); (4)不结盟的政策(2分)。
23、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三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共,,分)
(1)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分)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分)
(3)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的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分)
(1)1896年,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田中角荣,中美关系的改善,结束了长期对抗,翻开睦邻友好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2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 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国这安全,建立起哪些基本政治制度,(3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1分)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3分)
(3)当前,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分)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2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2)重大成就:香港、澳门回归。(1分)
历史意义:洗雪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3分)
(3)最大问题:台湾问题(2分)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25、回答有关祖国统一的几个问题:(13分)
(1)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2分)
(2) 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5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伟大意义,(4分) (3)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什么, (2分)
(1) 1997.7.1 1999.12.20
(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它受到各方面的拥护。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等国家领导人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 中英、中葡《联合声明》提供了法律依据 (3) 洗雪了百年耻辱。 开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国际上:(美、日)国际分裂势力
台湾岛内: “**势力”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材料二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 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
—1995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
材料四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为什么“夜夜梦台湾”,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3分)(2)从《乡愁》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与愿望,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诗人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分)(3)根据材料三,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2分)(4)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领导人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3分),5,依据四段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的认识。(3分) (1)甲午中日战争后。甲午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台湾人民兴起反割台斗争。(3分)
(2)诗人的思乡情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1949年,**残部败逃台湾对大陆对峙,两岸进入相互隔绝的时期。(4分)
(3)坚持一个中国,反对**或“一中一台”意图。(2分)
(4)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3分)
(5)认识:台湾自古就是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努力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们和平统一祖国的进程,也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任答3点即可,共3分) 27、闻一多先生在上个世纪初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2分)我国解决港、澳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1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分)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的,(2分)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3)“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台湾是党的四代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4)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阻碍祖国统一的哪些势力,(2分) (1)英国、葡萄牙,一国两制(3分)
(2)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2分)
意义:标志着在中国领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始港、澳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4分)
(3)公开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1分)
(4)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或**势力,、外国**势力(2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以上引自**: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年1月30日)
回答:
(1)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2分)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4分)
(3)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2分)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2分);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分); (2)一国两制(2分)。1997年收复香港,1999年收复澳门(2分); (3)**势力,国际**势力(2分)。
3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议会一般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有些国家实行两院制。上院,即参议院,有的是贵族院、联邦院,产生的方式不同。英国上院议员在1999年改革前根本不经过选举,均由贵族担任。美国参议院由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法国的参议院由省、市议会的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下院,又称众议院、平民院、国民议会等,通常由选举的代表组成。当代西方,联邦制国家一般都实行两院制。
材料三 西方议会拥有立法权、通过国家预算权和监督权等权力。议会决定事项如法案或其他议案,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由于议员的职责是具体行使议会的职权,这就要求议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立法知识和能力,具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经验。过去,有些西方国家在议会至上的思想支配下,赋予议会很大权力,英国曾有“议会万能”之说,认为议会“除了不能把女人变成男人和把男人变成女人外,在法律上什么都能做到”。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法、美、德的政体名称。(4分) (2) 材料三中英国的“议会万能”之说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3) 根据上述材料,试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与局限性。(4分) (1)19世纪英、法、美、德的政体名称:(4分)
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的)共和制;美国:总统制(的共和制)
(2)材料三中英国的“议会万能”之说不对(1分)
理由: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的确突出,但也不是万能的,它的权力既会受到相关法律的保障,也会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和限制。(1分)
(3)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与局限性:(4分)
?进步性:相对民主性;选举代表;议会多数原则;议员的立法知识、能力、素质、经验;政党政治。(任答2点即可)(2分)
?局限性: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因相互牵制而导致效率下降;政党斗争不断;毕竟仍然是一定的阶级利益集团的代表。(任答2点即可)(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 要原因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6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3分) (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4分)
(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 一。(6分) (3)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3分)
32、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以俄中为例,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的革命道路。两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12分)
,1, 法国:1871年建立巴黎公社~是实践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1917年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1949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分, ,2,不同的革命道路:俄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走的是由农村到城市。,4分,3,在俄国~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列宁主义,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思想。,3分,,4, 真理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是不断发展的,各国的革命和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2分) 33、、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8分):
?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问题:(1)诗?“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 》(条约名称) 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 年。
(2)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王明的
( )错误。
(3)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的重心由 转向**,
诗?反映的**高潮是 。
(4)诗?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是 ;解放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1)《南京条约》、1896年 2)红军长征、 **错误 (3)抗日、皖南事变 4)渡江战役、南京 34、(12分)
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
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的钦佩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
公司 联合制作、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
他们将用10个月左右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至终点。
材料二 大渡河~是一个无法让人不把石达开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有一高大门
楼~两侧有一副对联:“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935年5月~在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
进入四川~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度大渡河。当时~**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
个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率4万多人马~在大渡河畔准备北渡时遭
清军围堵而全军覆没。,
(1)从政治、军事角度方面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2分)
(2)当年石达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来到大渡河边、准备北渡的,(2分)
(3)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胜利进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假如石达开北渡成功,你认为其最终结局会怎样,请加以分析说明。(3分) (1)原因: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分) (2)历史背景: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因收到洪秀全的猜忌而负气出走;清军的围追堵截。(2分) (3)失败。(1分)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这种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分。只答出结局而不分析说明者不得分。答出胜利结局,且分析理由充分,也可酌情给分。)
(4)精神: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创新,开拓进取;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答出5层意思,方可得5分)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红军被迫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是如何改变的,(4分)
(2)根据**的诗词和长征示意图,请回答:红军主力长征的出发地点是什么,(1分)长征途中经历过哪些著名的战役,(2分)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伟大精神,(3分)
(4)你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3分)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1)原因: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进行长征。(2分)
改 变: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1分)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分)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1分)
(2)地点:江西、福建。(1分)战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2分) (3)精神: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牺牲自我的集体主义精神。。(3分)
(4)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生力军和主要干部;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分)
3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反帝反封建,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国共合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又是怎样破裂的,中共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教训,(5分) (2)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主要背景是什么,这次国共合作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3分)
(3) 由此得出的启示是什么,(2分)
(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应坚持对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5分)
(2)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分)
(3)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2分)
37、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第一次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2)从共产党方面看,导致第一次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说出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根据两党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哪两支著名的抗日军队,(4分)
(4)第二次两党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分)
(1)新三民主义(1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分);
(2)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党对革命的领导权(2分);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八路军、新四军(2分);
(4)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分)。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38、图9中的场景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5年4月26日至5月3
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
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
“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
“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
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 ?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
称。(2分)
?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4分)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
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2-A)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
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
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10分)
(2-B)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10分)
温馨提示:上述两问[第,2-A,问与第,2-B,问]为选做题~
每问的分值均为10分~请任选一问回答。如两问均答~则只按第
,2-A,问的得分情况计算成绩。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谋求台海和平稳定,
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3)“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6
分)
材料四: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
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4)结合材料四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
示,(凡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皆可得分。6分)
(1)?名称:中华民国。(2分)?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分)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2-A)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这标志着国共首次合作的实现。(4分)运动:国民革命运动。(2分)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4分)
(2-B)事变:卢沟桥事变。(2分)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正
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意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分(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
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分)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分)
(4)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2
分)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
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4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4分)
(2)这三段材料反映的美国战后初期政策是什么,(2分)它说明了什么,(2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它意味着什么,(2分)
(1)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4分)
(2)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2分)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2分) (3)1949年,苏联和东欧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4分)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2分)
40、(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右图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
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
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
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
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
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5分)
(3)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4分)
(1)马歇尔计划。(1分)通过经济扶持然后控制西欧,抑制苏联。(2分)
(2)二战后初期基本实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破灭。(2分)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西欧衰弱;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3分)
(3)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2分) (4)美国霸权地位削弱,侵越战争失利,实力削弱;苏联军事赶上美国;西欧、日本崛起;中国实力增强。(4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三 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为哪些,(4分)
(3)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中俄的“传统友谊”。(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4分)
(12分)(1)和平与动荡并存(2分)
(2)经济利益;领土争端;民族、宗教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分)
(3)?对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帮助(如:帮助中共成立;促进国共合作);对新中国的支持(如: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2分)?有利于中俄友好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往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4分)
4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4)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4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成立时只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国。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当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2分) (2)材料二提到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8分)
(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4分)
(14分)(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2分)
(2)积极意义: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分)
消极意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5分) (3)?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4分)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dxstudy.com
范文四: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期末检测(一)
期末检测卷(一)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
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先进的纺织技术
2.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地区
B.黄道婆给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
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D.黄道婆发明的先进纺织技术属于丝织技术
3.“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4.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的理由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
5.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6.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7.“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8.1912~1919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C.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D.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9.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将市场和计划两者“混合”的是( )
A.英国的工业革命 B.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1.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12.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转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这则材料反映出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 D.第三产业
1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14.下面是我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15.“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话描述的是( )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6.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面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发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技术开发区
17.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的流行服饰,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外来文化的影响
C.人们的思想解放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18.右图是某国在2004年发行的一枚纪念币,根据币样推测,这一币种最有可能是( )
A.英镑 B.法郎 C.美元 D.欧元
19.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4月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举行会晤,双方就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国重视加强与墨西哥的经济合作关系
B.1992年,美国与墨西哥签订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并非全是发达国家
D.北美自由贸易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0.
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merica)”,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
A.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到:“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
(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4分)
(3)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加以说明。(4分)
(4)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
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2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三 深圳的变化
(1)据你推测,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6分)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6分)
(3)分析材料三中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右图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索马里政治分析师阿卜迪拉赫曼·易卜拉欣说,“洪水来袭时,倾倒在索马里的毒垃圾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致使鱼类数量锐减、渔业资源遭破坏,成为催生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原因之一”。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哪种趋势?(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何在?(6分)
(3)根据材料三,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有何差异?为什么有此差异?(6分)
【答案解析】
1.C [图片反映了个体家庭中,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的特征,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形态。]
2.B [A项错误,元明时期松江才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C项错在织布机;D项应为棉织技术。]
3.B 4.C
5.D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16世纪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和结果来分析,尽管西班牙是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但其掠夺来的财富并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而是用来购买奢侈品,反而促进了荷兰、英、法等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此所谓“为他人做了嫁衣”。]
6.D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分析。材料中“1851年”“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这些信息可知是英国在博览会上展出了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由此女王感到荣光。]
7.A
8.A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民族工业没有获得独立发展。]
9.C [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开阔视野、关注国事、传播新知。但报刊业的传播主要在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对广大内地农村影响不大。故③表述不正确。]
10.D [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仔细阅读题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将市场和计划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经济建设,依据新经济政策“恢复私人小企业”等内容可判断,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1.B [1933年日本倾销商品引起各国大反感,与当时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可见是因经济问题影响到政治。A项说法错误,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C、D两项的说法也都是错误的。]
12.B [“转基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3.C [从题干列出的三个新闻标题当中,可以侧重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并组合排列出来:“西方的援助”、“改造苏联”、“莫斯科的机会”和“俄国走向资本主义”。据此,即可推断当时的苏联改革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是否能够续存的关键时期。故正确选项为C项。]
14.D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1957~1960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迅速下降,出现了严重的工农业比例失调现象,结合1957~1960年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经济措施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D项。]
15.A [安徽、四川率先在农村放宽政策,鼓励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故选A项。]
16.C [1984年,国务院进一步开放其中包括江苏省的连云港、南通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7.C [图片中两个时代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18.D [由图片可以判断出:纪念币的地图包含了欧盟的大部分国家。2004年大部分欧盟国家已经使用欧元,欧元的启用,巩固了欧洲一体化的成果,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19.B
20.B [解题需要抓住关键词“共生时代”和“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得出正确答案B。世界格局多极化正在形成,故A项表述错误;C项最容易干扰,表述虽然正确,但它不是“大背景”;D项不符合史实。]
21.(1)中国: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工业化时代到来。原因:工业革命开展。
(2)原因: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经济上:中国是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政治上:大国心理,防范外来势力的干扰。
(3)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农本思想忽视工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大国心理造成中外交流的缺乏;小农经济带来的对先进文明的抵制。(答够两点即可)
22.(1)“**”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3)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4)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也是一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言之有理即可)
23.(1)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应当积极合作,共渡难关。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与科技和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有关,也与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之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有关。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往往是获利者。所以,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因而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范文五: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总结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神权以强化王权
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巩固统治
2;燕、鲁、卫、晋
②内容:土地、物资、武装、人口
①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3作用: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的等级序列
4
二、宗法制
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的矛盾。
2实质:是周人把 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通过血缘的亲疏远近,解决财产、权力等的分配继承。
3内容与特点:(1) (核心内容、最大特点);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关系是相对的,不仅是 ( 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通过族权来加强王权。
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三、礼乐制度
1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 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之间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 ;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秦朝的统一
⑴经济基础:生产力的提高,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
⑵政治基础:春秋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战国诸侯争霸兼并,出现局部统一。
⑶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⑷秦国基础:战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⑸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确立:(内容)
⑴皇帝制度: a ;b .
⑵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三公中央官员既配合又牵制,大权操纵于
皇帝一人之手。
九卿:三公之下,为其他重要官职
⑶地方官制: 郡县制
比较综合——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⑷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⑸法律制度——秦律特点: ;
指导思想:
实质(作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3.影响
(1) 积极:①政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②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完善。
(2) 消极:专制易形成暴政和腐败,使人民处境恶化。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央官制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见第4课)
二、选官制度 (目的、演变)
对象:官员
目的:补充官僚队伍,保证其素质与水平
1秦— ;汉武帝— ;北宋——通判
中央:都察院(监地方);六科给事中(监中央)
地方:按察使司
对象:皇帝
2
演变:隋唐—门下省;宋——谏院;明清——无
3评价监察和谏议制度:
消极: 积极: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其特点
中央管制——三省六部制 (制度保障)
选官制度——科举制 (人才保障)
监察谏议制度——保证官员廉洁高效;防止皇帝决策失误(廉洁高效保障)
特点——1)这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2)反映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地方官制演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汉代王国问题
原因:
1削夺王国封地 2平定七国之乱,收回地方诸侯军政大权
汉武帝:1 2 3
影响: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唐末五代地方割据严重
积极:1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2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二、中央官制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
西汉:设中朝(内外朝制)。中朝—决策权,外朝(丞相)—执行权
作用
北宋: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长官是 ,只保留 权 枢密院——分割宰相的三司——分割宰相的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需提高办事效率
原因:1明初丞相位高权重 2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
明: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裁撤 ,废 ,设立
明成祖: 。
阁臣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票拟”,
皇帝朱笔裁定,称“批红”。
注意:西汉中朝、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均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它们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夏: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
商:内外服制度;垄断神权 、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拔考查官吏的制度.法律制度(秦律) 秦——三公九卿制
西汉——内外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趋势:
北宋——二府三司制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元—— 一省制(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西汉至元西周——分封制
秦——郡县制趋势:
汉——郡国并行制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唐——设节度使
北宋——权钱兵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元——行省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文]高一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权利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