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地震断裂带分布图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看看你在断裂带上吗?)
2011-03-21 13:0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杜海锋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带图
中国地震断层介绍中国地震断层大全中国地震断层全中国地震断层哪里中国地震断层介绍中国地震断层大全中国地震断层全中国地震断层哪里
目前全国已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我们探测断层,主要是要搞清楚,所探测的地层断层是不是活的,如果是活的,就要准备勘探它的位置、走向等。”张振亚说,一般来说,全新世(距今1万年内)的地震断层被认为是活断层,一旦确定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后,就要进一
1
步分析其危险性。比如,某一活动断层上,鉴别出3000年内发生过2次大地震:一次在距今3000年左右,另一次在距今500年前后。那么,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概为2500年。
“判断地震断层是否有活动性很重要。比如,兰州,过去大家都一直认为有一条活断层通过,但通过探测,这个活断层被解除了。”张振亚说,“兰州那条被认为是活断层的,是带状的,以前一直不敢有城市建设,这次解除了活动性后,解放了大量的土地出来。”
和兰州一样,经过科学探测并确定天津无活动断层后,为天津生态城规划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苏州、徐州、南通将陆续探测
从去年开始,苏州也对该市的地震断层进行探测,现在实地勘探工作已经收尾。而徐州、南通,这两年内也将启动城市地震断层的勘探。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2
范文二:广西断裂带分布图 广西断裂带
活动性断裂带
按《广西地震构造图》编号
说明:
1)按《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表8.1.4全新活动断裂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标准 DL/T 5170-2002
表8.1.4 全新活动断裂分级
2)按《火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74-2006)》表7.1.4 全新活动断裂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中等全新活动断裂。
火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DL/T5074-2006
表7.1.4 全新活动断裂分级
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
1
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表6-6-36 全新活动断裂分级
4)以下断裂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火电项目请注意调整分级。
1) 那坡断裂带?
西北起自云南省的广南附近,往东南经富宁进入广西的那坡,再从那坡的平孟进入越南,而后经高平、谅山直抵先安湾。全长400余公里,在广西境内长60余公里。断裂走向北西320?,330?,主要倾向南西,倾角45?,75?。它由几条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带宽5,10km。破碎带宽数米至数百米,带内挤压透镜体、角砾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等构造现象发育。断裂对两侧的沉积古地理环境、岩浆活动起控制作用。断裂两侧构造线不一致:南西侧褶皱轴向以北西为主,北东侧以北东向或东西向为主。它形成于加里东期,是一条长期活动的硅镁层深断裂。
断裂带在新生代和第四纪以来有明显活动。断裂带经过之处,多数形成平直狭长的―V‖型谷地,两侧断崖、三角面发育。在那坡县德隆、百合一带,断裂附近的山脊和小溪(或
2
冲沟)发生左旋同向弯曲和扭动,水平位移估算达1000m。断裂在中更新世有过强烈活动。沿断裂带,所发生的2.0级以上地震呈串珠状分布。在断裂东南段的越南境内,1900年以来发生5.0级地震3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2)靖西,崇左断裂带?
西北端起于云南省富宁县洞波附近,往东南经广西的靖西、大新县的下雷、太平,至崇左附近,长约250km。由数条大致平行、走向西北310?,320?的断
裂组成。在卫星影像上清晰可见。北西段倾向南西,南东段倾向北东,倾角40?,70?居多。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十米,带内角砾岩发育,水平擦痕清晰。该断裂切割寒武系至三叠系,对岩相古地理具控制作用。地貌上,多数地段表现为平直的断裂谷(河谷或干谷),谷坡陡峭,断崖发育。在靖西县湖润,大新县下雷一带,断裂带左旋错断北东向的构造线和山脊线。断裂在中更新世有过强烈的活动。
沿断裂带,2.0,4.0级地震时有发生。在其西北端,于1962年和1982年
1分别发生过52级和5.7级地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
3
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3) 百色,合浦断裂带?
该断裂北西起于隆林,经百色、田东、田阳、平果、隆安、南宁、合浦,进入广东雷州半岛,长约500km,走向310?,320?,倾向北东为主,局部倾向南西,倾角60?,80?。断裂带由众多的逆冲断层组成,并具剪切性质,将下雷,灵马断裂和邕宁那马、平果附近的第三系地层错断,水平断距分别为20km和5km之多,断裂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地层,局部达第四系。垂直断距达100m,900m不等,断裂主要形成于印支早期,在印支运动期及第三纪有强烈活动,至第四纪仍有活动。它控制百色以下右江河段的发育,在许多地段形成平直、狭长的断裂谷地,断崖、断层三角面发育。沿右江断裂带,自1751年以来,共记载43
434级以上(含4级)地震7次,其中1962年4月20日田林八桂,八渡间发生5级地震,1977年10月19日平果发生5级地震,1970年后据仪器记录,沿断裂带2.0级以上地震呈带状分布,该断裂为广西主要的发震断裂之一。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4)巴马,博白断裂带?
断裂带东南始于广东吴川、电白一带,往西北经广西博白、横县、昆仑关、大化、巴马,而后进入贵州,与紫云—垭都断
4
裂带相接。总体走向北西310?,330?,倾向北东为主,倾角40?,85?。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断距最大达4000m。沿断裂带有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及岩脉分布。在重力场和磁场上有明显反映,属硅铝层深大断裂。断裂带在新生代和第四纪以来具强烈的活动。沿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呈带状分布,44级以上(含44级)地震分布在断裂带的西北段和33
东南段。广西有地震记载以来,3次6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其中1875
1年6月8日发生在乐业、罗甸间的地震震级为62级,震中与工作区相距约400km;
1890年8月29日发生在陆川南部的地震震级为6级,震中与工作区相距约120km;1936年4月1日发生在灵山县平山东的地震震级为364级,震中与所址区相距约60k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中等全新活动断裂。
5) 合浦,北流断裂带(?):
该断裂西南起于北部湾海中,往东北方向经合浦、博白、陆川、北流、容县、岑溪,而后延伸入广东,在广西境内长300 余公里。断裂带由一组走向大致为北东40?,60?的断裂组成,分为东西两束:东边一束称陆川,岑溪断裂带,多数倾向南东,倾角40?,70?,属硅镁层深断裂;西边一束称博
5
白,梧州断裂带,多数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属硅铝层深断裂。二者构成对冲组合。断裂带动力变质现象十分发育,有宽数百米至数千米,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千糜岩、糜棱岩及片理化带。岩层强烈挤压,角砾岩化、硅化及各种矿化现象常见。该断裂是长期活动的继承性断裂带。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和第四纪有明显的活动。沿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后来断裂又切割新生界。在合浦石冲至党江一段,断裂错断了晚第三系,断裂两侧N2 ,Q 地层厚度有明显的差异。在不同程度上断裂控制着南流江和北流河谷地的发育。合浦石冲至博白顿谷一段,断裂两侧出现强烈的地貌反差:东侧为冲积平原,西侧为低山丘陵,谷坡陡峭,山脚呈直线展布。沿断裂带有较多温泉出露。在断裂带的东北段,从1507 年至1969 年曾发生4
地震时有发生。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6)防城,灵山断裂带(?)
断裂西南始于越南的先安,经广西的防城、灵山至平南大安,由相互平行的一组断裂组成,呈舒缓波状延伸,长约350km。总体走向北东45?,50?,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40?,80?,其中大于60?居多,断裂右旋平移可达800m,1000m,
6
破碎带或动力变质带宽数米至百余米,局部达2000m,带内构造透镜体,34级地震4 次;1970年后,据仪器记录,2,3 级
挤压揉皱、角砾岩、千糜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等构造现象发育。断裂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及华里西期至燕山期花岗岩。断裂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以后又多次活动,是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和第四纪有明显活动,并表现出右旋剪切,引张的力学性质。沿断裂带发育有中,新生代盆地和第四纪狭长状谷地,断裂不但控制盆地和谷地的边界,而且切割盆地内的第三系,形成地堑性构造。沿断裂带曾发生344344级以上(含3级)地震6次,其中最大地震是1936年灵山县平山东地震,震级64级,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和第四纪有明显活
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中等全新活动断裂。
7)桂林,南宁断裂带(?)
断裂带东北起于全州县大西江附近,往西南经桂林、永福、来宾、南宁、扶绥、崇左、宁明,而后进入越南境内,全长约600km,大致以北东40?,50?的走向斜贯广西,分东北段与西南段。西南段凭祥,武鸣断裂带由数条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倾向以南东为主,倾角45?,80?不等,切割泥盆系至
7
第三系,断距大者达700m;断裂破碎带数米至数十米,带内挤压透镜体、角砾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及擦痕等构造现象发育。桂林,南宁断裂带形成于燕山亚旋回,后期有不同程度的复活,是长期活动的继承性活动断裂,新生代以来有明显的活动。沿断裂带曾有少数地震发生,东北段的灵川和西南端的宁明在历史上发生44级地震各一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8)南丹,马山断裂带?:
该断裂带西北端起自黔桂边界,经南丹、都安、马山,往东南与巴马,博白断裂带相汇。由南丹,河池断裂、九圩,下坳断裂、地苏断裂和都安,马山断裂组成,长约270km。总体走向330?,340?,倾向以北东为主,倾角60?,80?居多。断裂切割泥盆系至三迭系,断距大者可达千余米。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百余米,带内岩层挤压揉皱、压碎及硅化现象常见,断层角砾岩发育。断裂带形成于印支期,新生代以来有一定的活动,是继承性活动断裂。沿断裂带有小地震发生,最大震级小于4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4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3
9)宜山,柳城断裂带?
西起自河池一带,往东经宜山、柳城,至鹿寨附近,长约
8
230km。它是一条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向南突出的弧形断裂带,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带宽5km,20km。断面倾向南或北,倾角20?,70?。断裂切割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断距300m,500m。断裂形成于华力西期,以后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新生代以来仍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是继承性活动断裂。沿断裂带曾发生一些小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0)三江—融安断裂带?
南端起自柳城北,经融安、三江,而后进入湖南,在广西境内长160km,总体走向北东2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40?,80?,一般在70?左右。断裂切割元古界至石炭系,断距1500m,5000m不等。破碎带宽数米至百余米,带内构造透镜体,片理化,硅化,角砾岩、糜棱岩以不同方向的擦痕均发育。许多石英脉发育于断裂带中。断裂带形成于雪峰期,以后各期都有活动,是一条长期活动的继承性活动断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1)龙胜,永福断裂带?
断裂带南起武宣,向北经象州县桐木、鹿寨县四排、永福和龙胜马堤,向湖南黔阳一带延展,区内长260余km。是桂北台隆和桂中—桂东台陷区内次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断
9
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临桂县宛田以北为一条断层,倾向北西西,倾角45?,80?,为西盘上冲的逆冲断层;永福以南断裂由数组断裂组成3km—10km宽的断裂带,其产状较复杂,主断裂为倾向西的逆断层,附近伴有一系列向东倾的阶梯状正断层,倾角一般50?,80?。断裂发育于上古生界,断距数百米至千米,一般300m,500m。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百米,带内角砾岩、糜棱岩、硅化、白云岩化等构造现象均有,并可见牵引现象及擦痕。断裂在新生代以来有活动,沿断裂带仅有1次5级地震发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2)永福—武宣断裂带
断裂带北始于永福附近,往南经鹿寨县四排、象州县桐木,至武宣东乡一
带,长约160km,宽3,10km,由一组走向近南北的断裂群组成,产状较复杂,四排以北,主干断裂倾向东,以南主干断裂倾向西,倾角一般40?,80?。断裂发育于上古生界,断距数百米至数千米,一般300,500m。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百米,带内角砾岩、糜棱岩、硅化、白云岩化等构造现象均有,并可见牵引现象及擦痕。断裂在新生代以来有活动。断裂两侧地貌反差十分强烈,东侧为海拔高程近2000m的大瑶山,西侧为海拔高程350m以下的平缓丘陵和台地,相对
10
高差1600m以上。在某些地段,断裂带内的重晶石脉裂隙中充填的粘土见许多密集的斜擦痕。沿断裂带仅有1次5级地震发生。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未记录到2级以上地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深断裂和大断裂
一,北北东向断裂组
1)四堡断裂
从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伸入广西,往南经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兴洞、在罗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堡、宝坛、乔善东止于下里,呈北北东向延伸,广西境内长135千米。断面倾向北西西,倾角35—70度。北段横切四堡期褶皱,与加里东期褶皱大体平行,为逆冲断层,断距可达3000米;南段切割泥盆系和石炭系,为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宽20—150米,带内发育糜棱岩、构造透镜体、片理以及断层角砾岩十分发育,硅化、绿泥石化等 变现象也很常见。硅化带宽10—80米,由褐红色硅化角砾岩组成,形成特殊的突出地貌。该断裂控制了丹洲群和泥盆系的沉积相,四堡、雪峰期花岗岩体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并被断裂切割。与雪峰期花岗岩有成因关系的锡矿,多见于主断裂旁侧,沿次级平行断裂充
11
填。属硅铝层深断裂,形成于四堡运动,印支-燕山期继续活动。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2)平垌岭断裂
南起罗城,向北经平垌岭、元宝山岩体西侧,至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培以北进入湖南,区内长约170 km,断面倾向北西西,倾角40?,75?,由南往北逐渐变陡。北段为逆冲断层,切割四堡至加里东期褶皱基底,断距达3000m;南端为正断层,错断泥盆系、石炭系盖层,断距100m,1800m。断层破碎带宽数米至150m;
断层角砾岩和硅化带十分发育,通过元宝山岩体时出现千糜岩、糜棱岩和片麻岩带。两侧地层揉皱强烈,劈理、擦痕等现象常见。该断裂的岩浆活动不明显,属大断裂。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录。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3)三江 - 融安断裂
该断裂南起广西的柳城附近,向北经融水、融安、三江、通道,经绥县出工作区外,是融安—溆浦断裂带的南段。断裂带由数条断裂组成,总体走向北东20?左右,断面多倾向西,倾角70?左右,呈逆冲性质。断裂切割了元古界至石炭系。
12
三江—融安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动的、规模巨大的深断裂带,是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之一。长期以来控制断裂两侧的岩相、沉积厚度和岩浆活动。燕山运动期断裂活动强烈。
断裂带标志清楚,破碎带宽一般达10m~120m,构造透镜体、片理化、糜棱岩化、硅化和擦痕等发育,不同方向的逆冲、斜冲、水平擦痕、雁列式石英脉等构造现象表明断裂具挤压—剪切性质。
断裂在新生代以来有过比较强烈的活动。沿断裂带构造地貌发育,断层谷、断层崖、断层三角面等线性地貌延伸长、发育好。断裂在卫星照片上呈现出清晰连续的景象。在断裂的南段,形成压陷型第四纪融安断裂盆地,盆地成新月状,盆地内第四系沉积厚度大于35m。断裂西侧为中低山,海拔在1000m左右,断裂东侧为盆地平原,海拔约200m,二者高差约800m,形成强烈的地貌反差。断裂两侧,同级阶地高度不同,表明断裂带南段在第四纪有过明显活动,其活动强度大于北段。
沿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Ms4.0以上地震多次,最大震级为发生在融水南部的Ms5.5级。按《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74-1997)表6.1.4划分,此断裂属中等全新活动断裂。
13
4)寿城断裂
从湖南南山牧场延入广西,往南经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平、平熬、瓢里东、三门西,过融安县叭河和永福县百寿(古称寿城)西、融安县桥板东,止于鹿寨县平山。区内长约180千米。断裂倾向北西西,倾角38—80度,北陡南缓,为逆冲断层。与元古界及上古生界褶皱平行展布,中段与寒武系褶皱斜交。断距由南向北增大,自400—3300米不等。断层破碎带宽10—50米,其中发育断层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糜棱岩、片理化和不同方向擦痕,具硅化。控制元古宙、南华纪和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三门一带丹洲群中发育中基性海底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该断裂自雪峰期至印支期都有活动,属硅镁层深断裂。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6)资源断裂
从资源县梅溪东伸入广西,往南经咸水口、大合、中峰止于兴安县华江南侧,
区内长80千米。断裂位于猫儿山、越城岭两岩体之间,切割震旦系至白垩系,以及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断面倾向北西西,倾角30—45度,为低角度正断层。垂直断距数百米,水平断距2—3千米。断裂破碎带内发育角砾岩和糜棱岩,局部具韧性剪切特征,断面上有大型擦痕。加里东期越城岭花岗岩体因受其影响,而发生强烈的动力变质现象,
14
近断裂处为花岗糜棱岩,压碎现象向外减弱。压碎片麻岩带宽达数千米。燕山期小花岗岩体及早白垩世盆地皆沿断裂展布,又被断层复活切割。地貌上断层崖、断层谷清晰明显。该断裂属切割硅铝层的深断裂。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二,北东东向断裂
7)陆川 – 岑溪断裂
属博白—岑溪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穿硅镁层的深断裂,是钦州地槽东南边界的地壳拼接断裂。从苍梧县大坡南伸入广西,往西南经岑溪市归义西、南渡南在容县杨梅被北西向断层错断至灵山后过北流市清水口北、陆川县平乐东、米场西和博白县三滩、旺茂、松旺北进入合浦县不远因第四系覆盖而消失,走向北东50度。区内出露长240千米。由多期延伸方向不尽相同的断裂组合而成。可能由于各期活动方式不同,故断裂产状也有较大变化,既有倾向北西,也有倾向南东。断裂控制古生代沉积环境,沿断裂分布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加里东期细碧角斑岩和花岗岩体、海西、印支期小花岗岩体和燕山期杂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呈长条状沿断裂分布。沿断裂强烈矿化,有钨、钼、铜、铅、黄铁矿、金、锑、汞等矿产分布,有些矿脉直接沿断裂充填。有温泉断续出露。近代沿断裂有频繁的地震活动,最强地震为5.6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
15
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8)博白 – 梧川断裂
博白-梧州断裂(?):位于博白凹陷西北边界。大致与陆川-岑溪断裂带平行延展。断裂活动始于广西运动,断续延续至中生代。可能由于不同期断裂有不同的活动方式,故其产状变化较大。挽近活动较弱,两侧地形比较低平。该断裂属硅铝层深断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9) 灵山 – 藤县断裂
起于藤县县城,往西经天平和平南县六陈、桂平市罗秀、中和、兴业县小
平山、城隍、浦北县寨圩、灵山县平山、佛子、新圩、三隆、钦州市久隆、钦北、康熙岭、防城港市茅岭、防城从马路西南延出越南。区内长360千米。断裂走向北东60度,倾向南北均有。沿断裂发育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千糜岩、片理化带。通过志留系一上二叠统的断裂多为倾向南东的冲断层,通过侏罗系中的断层多为倾向北西的冲断层。断裂在海西至印支期南升北降,燕山期以来北升南降。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盆地沉积多覆盖断裂,个别切割盆地的断裂为倾向北西的高角度正断层。断裂晚期活动强度减弱,并向张性转化。
16
断裂控制晚古生代沉积作用。下三叠统分布于断裂以北,侏罗、白垩、第三纪盆地却多见于断裂东南侧。断裂带内动力变质作用颇强,但岩浆活动却较弱,西南段有海西期花岗岩零星分布,而印支期小岩体见于北东段。此外,钦州附近有少量晚白垩世火山岩。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0)峒中 – 小董断裂
从灵山县沙坪分出,往南西经钦州市小董、防城港市那勤、板八从峒中西延入越南,区内长190千米。沿断裂发育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千糜岩、片理化带。断裂控制晚古生代沉积相和岩浆岩的分布。钦州县小董一带,有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酸性岩浆喷发,可能与断裂活动有关。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沿断裂带呈狭长带状分布,个别印支期岩墙宽度仅8—200米,长度却达18公里,可见断裂是海西至印支期岩浆活动的重要通道。大直以南,印支期花岗斑岩中的片理化及小董附近逆断层向正断层的转化,都说明其在印支期以后仍在持续活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1)南屏 – 新棠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钦州拗陷北西侧,走向北东东,自南屏
17
—新棠,在旧州附近与小董断裂归并。断裂形成较早,构成加里东旋回西大明山—大瑶山隆起与南部拗陷的分界线。泥盆纪至二叠纪断裂南北两侧沉积相突变,以北为地台型沉积,以南为地槽型沉积。中、新生代沿断裂两侧形成大型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万余米)的红色陆相地层。后期断裂活动又切割了巨厚的陆相地层。钦州拗陷北侧大规模印支期花岗斑岩和晚三叠世巨厚的酸性火山岩的出现,推测与该断裂活动有关。断裂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活动特点,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断裂性质、产状、两侧升降都有较大的变化。属硅铝层深断裂。
12)凭祥 – 大黎断裂
区域性断裂。走向北东东,自武宣县通挽、桂平县紫荆、藤县大黎、昭平
县陈塘至桃花,向北东与富川断裂相交。断裂在通挽—紫荆段倾向南东,紫荆以
东倾向北西,倾角50-65度,大部为逆冲断层。断裂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断裂
破碎带内构造透镜体、糜棱岩、断层角砾岩、硅化、劈理化、擦痕等现象较普遍,
断层谷、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发育。断裂对岩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加里东期花
岗斑岩群在平南县罗平附近平行断裂分布;贵港市大天平
18
山、桂平县西山等地的
燕山期酸性侵入岩,据重力资料分析,可能仍受断裂控制;平南县马练一带的燕
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煌斑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形成,可能与该断裂和南北向断
裂的复合控制有关。断裂具有多旋回活动特点。属硅镁层深断裂。
13)荔浦断裂
西南自鹿寨县四排,向北东经荔浦延伸至平乐县二塘镇附近,长约100km;
断裂走向50?,60?,倾向北西,倾角30?,为逆断层。北侧伴生多条平行断
裂,组成宽15km的断裂带。断裂切过寒武系至石炭系,断裂带上有断层角砾岩、
硅化带分布,并出现狭长的断层谷。该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旋回,活跃于华力西旋
回,定型于印支亚旋回,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14)下雷站- 灵马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靖西县地州、大新县下雷、上映、天等县巴荷至武鸣县
灵马一带,走向60-80度,长210公里,中间在平果一带
19
被右江断裂平移约20
公里。这是一条半隐状的断裂带,地表有大小不等的断裂成群分布,以倾向南东、
倾角40-65度的逆冲断层为主,同时伴生长轴—线状紧密复式褶皱组成北东东向
断褶带。受同生断裂控制,从早泥盆世塘丁期至早三叠世,断裂带内为较深水狭
长断槽沟相硅质泥质岩,有华力西、印支期基性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特点,自华力西早、中期开始控制沉积岩相和岩浆活动,形成
特殊的断槽沟式的较深水沉积。印支运动沿断裂形成较紧密的长轴—线状褶皱和
一系列断裂。中、新生代没有明显活动。属硅镁层深断裂。
二,北西向断裂
15)那坡断裂
断裂带西北起自云南省的广南附近,往东南经富宁进入广西的那
坡,再从那坡的平孟进入越南,而后经高平、凉山直抵先安湾,全长
约400km,在广西境内长60余km。断裂走向320?,330?,主要倾向
20
南西,倾角45?,75?。它由几条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带宽5km,
10km,破碎带宽数米至数百米,带内挤压透镜体、角砾岩、糜棱岩、
硅化、片理化等构造现象发育。断裂带在新生代和第四纪以来有明显
活动,沿断裂带所发生的2.0级以上地震呈串珠状分布。在断裂东南
段的越南境内,1900年以来发生5.0级地震3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
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6)右江断裂
断裂带西北起于隆林、西林一带,往东南经百色、平果、南宁、
合浦,而后进入广东省雷州半岛。由一组走向 310?,320?的断裂
组成,长约500km 。断层带在南宁西北十分清楚,连续性好,延伸
长,称右江断裂 ;在南宁东南连续性差,时隐时现,断续出现。断
21
裂总体走向北西 310?,320?,倾向以北东为主,局部倾向南西,倾
角 60?,80?居多。断裂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断距100m,900m
不等,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十米,挤压影响带可达200m,带内角
砾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构造透镜体、挤压揉皱等构造现象发
育。断面上水平、垂直和斜交擦痕都有。断裂主要形成于印支早期,
到第四纪仍有活动,控制了百色以下右江河段及支流驮娘江、乐里河
的发育。沿断裂带,自1751年以来,共记载4.75级以上(含4.75级)
地震7次,其中1962年和1977年分别在田林八桂和平果发生5.0级
地震各一次。1970年以后沿断裂时有2.0级以上地震发生,地震呈带
状分布。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
地震震级M,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7)田林 – 巴马断裂
22
区域性断裂。西北自田林,经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凤凰至马山县乔利一
带,走向北西,全长270公里。是一条主要在华力西旋回活动的隐伏断裂,在区
域布伽重力图上非常明显。断裂长期严格地控制着两侧晚古生代沉积岩相和厚度
变化。东北侧凤山—都安一带为浅水台地相沉积,西南侧西林、百色、巴马一带
属深水断槽沟相沉积,其中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发育。其东南段大明山一带,则
长期控制着北西向大明山凹陷的南西边界。沿断裂带断续有零星的燕山期花岗
岩、石英斑岩、煌斑岩等小岩体、岩脉分布,并伴有钨、铍、锂、铷、铯等气成
—高温热液矿化,是桂西中生代重要的酸性岩带。断裂两侧的构造样式明显不同:
北侧为近南北向宽展型褶皱,南侧以巴马一带出现北西向较紧密的复式褶皱。属
切割硅铝层的隐伏深断裂
18)南丹 – 昆仑关断裂
该断裂带西北端起自黔桂边界,经南丹、都安、马山、昆仑关至
23
横县莲塘,长约400km以上。总体走向310?,330?,倾向以北东
为主,倾角40?,85?居多。断裂切割泥盆系至三迭系,断距大者
可达千余米。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百余米,带内岩层挤压揉皱、压碎
及硅化现象常见,断层角砾岩发育。断裂带形成于印支期,新生代以
来有一定的活动,是继承性活动断裂。沿断裂带有小地震发生,最大
震级小于4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
其历史地震震级M,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四,南北向断裂
5)龙胜,永福断裂带
断裂带南起武宣,向北经象州县桐木、鹿寨县四排、永福和龙胜
马堤,向湖南黔阳一带延展,区内长260余km。是桂北台隆和桂中
—桂东台陷区内次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断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临
24
桂县宛田以北为一条断层,倾向北西西,倾角45?,80?,为西盘上冲
的逆冲断层;永福以南断裂由数组断裂组成3km—10km宽的断裂带,
其产状较复杂,主断裂为倾向西的逆断层,附近伴有一系列向东倾的
阶梯状正断层,倾角一般50?,80?。断裂发育于上古生界,断距数
百米至千米,一般300m,500m。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百米,带内
角砾岩、糜棱岩、硅化、白云岩化等构造现象均有,并可见牵引现象
及擦痕。断裂在新生代以来有活动,沿断裂带仅有1次5级地震发生,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
,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19)白石断裂:北起全州县大西江,向南经龙水、安和至兴安县白石、阳朔
县大镜,转向南南达平乐县沙子街附近,全长180km。断裂与其折皱附近褶皱均
呈向西突出的弧形,总体走向南北,倾向西,倾角37?,
25
82?,北段为逆断层,
南段为正断层。错断奥陶系至石炭系以及下白垩统。主断裂及与之平行的次级断
层,组成宽数公里至十余公里的断裂带。破碎带宽数10m,200m,断层角砾岩发
育。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20)栗木,马江断裂:北起栗木、恭城,中经昭平县走马、北陀、马江,南
抵藤县社山,全长200余公里。断裂走向南北,由于中部被几条北东向断层错开,
致使断线辗转曲折。北段沿恭城向斜展布,有3,4条大体平行的断裂,组成8km,
10km宽的断裂带,至南部变为一条,并横切加里东期基底褶皱。断面东倾,倾
角30?,80?,为逆掩—逆冲断层,个别伴生断裂为倾向相反的正断层。断层
错断寒武系至侏罗系,断距数百米至千余米,由北往南变小,破碎带宽数米至十
多米,角砾岩、硅化、黄铁矿化常见,属大断裂。在该断裂南部与北东向断裂交
汇处出现温泉及?级地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
26
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5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21)富川断裂: 北起湘桂边境的富川县小田。向南经古城、龟石、钟山县望
高至贺县沙田以南,全长大于120km,大致南北走向。北部沿富川复式向斜展布,
由一系列平行断层组成宽数公里至10公里的断裂带,向南变成一条。断面倾向
变化较大,大部分为倾向东倾角70?的正断层;部分为倾向西的逆断层,使石
炭系逆冲于侏罗系之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
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五,北东向断裂
22)桂林 – 来宾断裂
区域性断裂。南起来宾县迁江镇,经柳州、永福、桂林、兴安至全州县附近,
向北延入湖南省境内,广西境内长约350千米。走向北东,由若干平行断裂组成。
东北段主要倾向北西,倾角30—60度,为逆断层,断距1000余米。西南段主要
27
倾向南东,倾角50度左右,为正断层或逆断层,断距较小。该断裂切割寒武系
至白垩系,控制晚古生代沉积相,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条形深水沉积盆地,主要
沉积岩为盆地相硅质岩。燕山期断裂带复活,且多斜切印支期褶皱。沿断裂带角
砾岩化、硅化、片理化和劈理等发育。地貌上多表现为断层谷,东北段两侧地形
高差悬殊,构成著名的湘桂狭道,西南段有宽达100余千米的条形谷地。在区域
布伽重力图上,东北段显示出北东向重力高突起,西南段处于北西侧的北东向重
力低与东南测的北西向重力高交接处。断裂带上有早白垩世盆地断续分布。该断
裂带内曾发生多次4级左右的地震,震中多位于该断裂与其它断裂交汇处。按《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
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23)观音阁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平乐县沙子镇、恭城县栗木镇、都庞岭西侧一带,
28
南起阳朔县老厂南侧、经灌阳县观音阁乡、灌阳镇延入湖南省境内,境
内长约100千米。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7—70度,断距数百米至
2000米。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自东南向北西呈阶梯状下降,构成正断
层群。切割寒武系—泥盆系,侏罗系,斜切南北向印支褶皱,属复合断
裂。沿断裂带糜棱岩、角砾岩、硅化带发育;断裂带控制燕山期花岗岩、
花岗斑岩、煌斑岩分布,沿断裂带有燕山早期都庞岭花岗岩体和大量小
岩株产出,平乐县沙子镇附近则有燕山晚期煌斑岩群出露,东北部湖南
省道县桥头一带有燕山晚期流纹岩、霏细斑岩、石英斑岩分布。沿断裂
带出现北东向重力陡梯度带,重力值西北低东南高。此外,尚有一系列
航磁异常分布。地貌上为正断层谷。
宜州断裂
29
六,东西向断裂
24)宜山 – 柳城断裂
那檀村逆断层(南宁)
位于峦城、那檀村至玉村小坡一线。近东西走向,西段略向北西偏转,切割下第
三系及白垩系。断面倾向南及南南西,倾角65?左右;南侧下白垩统逆于北侧
下第三系之上,为一高角度逆断层。断面平直光滑,断层带上可见1.5m,2.0m
断层泥,下白垩统砂页岩倾角变陡,挠曲发育。下第三系砾石被切断,断面上可
见砾石的磨光面。具压扭性质,推测断距约100m,150m。据已有资料,该断层
在第四纪以来未见明显的活动,可认为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独山—七星岭大断层,形成于燕山期,沿北部独山至南部七星岭一带分布,
中部于莲塘螺岭一带跨贺江。断层线微弯曲,仅南北方向延伸,长度大于77km,
倾向西,倾角50?,60?,西侧上盘上升,为逆断层,垂直断距约1000m,北端
断距变小,约200m,300m。该断层平行印支期褶皱,错
30
断的底层有寒武系、下
石炭系、上二叠系,并穿越中生代花岗岩。根据平行印支期褶皱,并穿过中生代
花岗岩现象,推测该断层从印支期以来长期活动,该断层未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
,4级判别,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靖西,崇左断裂带?:西北端起于云南省富宁县洞波附近,往东
南经广西的靖西、大新县的下雷、太平,至崇左附近,长约250km,
由数条大致平行、走向310?,320?的断裂组成。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
数十米,带内角砾岩发育,水平擦痕清晰,切割寒武系至三叠系,在
地貌上多数表现为平直的断裂谷,并孕育了黑水河。断裂在中新世有
过强烈的活动,沿断裂带2.0级,4.0级的地震时有发生。在其西北
端,于1962年和1982年分别发生过5.5级和5.7级地震。按《岩土工
31
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表6-6-36分级,其历史地震震级M,6级判别,
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独山,七星岭区域性逆断层(?):该断层形成于燕山期,沿独山至七星岭
一带分布,中部于连塘螺岭一带跨贺江。断层线微弯曲,近南北走向,倾向西,
倾角55?,60?,垂直断距约1000m,北端断距变小,约200m,300m,延伸长
度大于120km。断层标志和特征有:岩层受挤压,小褶皱发育,进而破坏为角砾
岩,附近有岩石硅化、钠长石化带;沿断层地貌反映明显,南段断层两侧地貌类
型不同(地势东低西高),北段花岗岩区形成陡狭笔直的断层谷(姑婆山狭谷)。
该断裂平行印支期褶皱,穿过中生代花岗岩,可推断从印支期,燕山期活动,全
新世以来停止活动,该断层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石龙湾,螺岭逆断层(?):该断层形成于燕山期,北东走向,呈向东凸的
弧形,倾向南东,倾角50?,72?,垂直断距约500m,水平断距约1500m,延
32
伸长度大于50km。断层两侧山体明显错动位移,附近地层、岩石受挤压破碎,
形成角砾岩化、硅化带宽5m,150m,并有明显的擦痕、滑动面。在侵入岩中,
断层硅化带形成连续陡崖山脊。该断层明显横切印支期褶皱和其它逆断层等,从
加里东期至燕山期长期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消失,不具备发生地震的地质条
件。该断层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永福,武宣断裂带: 北始于永福附近,往南经鹿寨四排、象州桐木,至
武宣东乡一带,长约160km,宽约3km,10km,由一组走向近南北向的断裂组成。
产状为倾向东或西,倾角50?,80?。断裂发育于上古生界,断距一般300m,
500m ,最大可达1000m,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百米,带内角砾岩、糜棱岩、
硅化、白云岩化等构造现象均有,并可见牵引现象及擦痕。断裂在新生代以来有
活动,断裂两侧地貌反差十分强烈,东侧为高程近2000m的大瑶山,西侧为高程
350m以下的丘陵及台地,相对高差达1600m以上。沿断裂带仅有一次5级地震
33
发生。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未记录到2级以上地震,该断裂带属于微弱全
新活动断裂。
宜州,柳城断裂带?:西起自河池一带,往东经宜山、柳城,至鹿寨附近,长
约230km。它是一条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向南突出的弧形断裂带,由一系列大致
平行的断裂组成,带宽5km,20km。断面倾向南或北,倾角20?,70?。断裂切割
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断距300m,500m。断裂形成于华力西期,以后不同时期有
不同程度的活动,新生代以来仍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是继承性活动断裂。断裂带
在一些地段控制龙江的发育。两侧地貌差异很大:北侧为桂北山地,南侧为桂中
丘陵平原。沿断裂带有小地震发生。在断裂带西端与丹池断裂、百旺断裂交汇地
区,1900年以来发生3级,44级地震近10次,近年来2,3级地震时有,但在
不同的地段,断裂带的活动性差异较大,近勘察区一带其活动性较小,按历史地
震震级判别,该断裂带属于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34
上朝—水源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环江县境内,南起环江县温平圩,向北经水
源镇至上朝镇,再向北延入贵州省境内,境内全长109千米,呈北北东走向,断面
倾向北西西。由一组断裂构成,带内上古生界为深水台沟相的控相断裂,切割震旦
系—下三叠统。断裂控矿明显,沿断裂带铅锌、铅锌硫铁矿等有色金属矿床星罗棋
布,主要矿床有北山铅锌硫铁矿床、上朝钢山铅锌银矿床、都川铅锌银矿床等。
东兴-龙岩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宜州市至环江县一带,南起宜州市良
村,向北经环江县东兴乡、龙岩乡延入贵州剩境内,广西境内全长115千米,走向
北北西。断裂切割上元古界至石炭系,控制晚古生代广西断裂带沉积盆地,为桂北隆起的西南
边界控制性大断裂。沿断裂发育破碎带、硅化带等。
池洞断裂 区域性断裂。南起宜州市祥贝乡一带,北经罗城县天河镇、宝
坛乡、融水县三防镇,从洞头乡西侧延入贵州省境内,境
35
内全长约100千米,走向3
北北东向,断面倾向北西西。该断裂为桂北隆起核部主要纵向断裂之一,切割震旦
系及元古界,纵切四堡期三防复式岩体,沿断裂带形成韧性变形带,断裂南段有煌
斑岩侵入。断裂控矿性明显,是桂北锡铜多金属矿主要控制断裂之一,主要矿床有
五地一洞锡矿床、红岗山镍锡矿床、池洞镍矿床、砂坪锡矿床等。
和睦—老堡断裂 区域性断裂。南起柳城县寨隆乡,沿融江向北,经融安
县丹洲镇、三江县老堡乡、林溪乡延入湖南省通道县境内,广西境内长约160千米。
是桂北台隆的东南缘分界线。断裂南端呈北东走向,向北转成北北东向,倾向北西
西,倾角40—80度,属逆冲性复合断裂,切割元古生界至石炭系,断距1500米至
5000米不等;北段与丹洲群和震旦系褶皱平行,中南段与寒武系褶皱斜交。断裂破
碎带宽10—120米,构造透镜体、片理化、糜棱岩化、硅化、擦痕等发育,不同方
36
向的逆冲、斜冲、水平擦痕,以及雁列式石英脉大量出现,具挤压—剪切性质。断
裂长期控制着两侧岩相、沉积厚度变化,断裂及其以东地区,丹洲群合桐组细碧—
角斑岩发育,夹大量基性岩及少量中性和超基性岩;断裂以西基性、超基性侵入体
不多。震旦系厚度变化则呈西厚东薄现象,碎屑岩显西细东粗特征。该断裂控制该
区雪峰期和印支期岩浆活动,断裂带上有锡多金属、钨、金等矿产,主要矿床有九
毛锡矿床、六秀锡矿床。沿断裂带航磁正异常呈串珠状分布。区域布伽重力图上呈
现西高东低的北北东向梯度带。
东乡—永福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武宣县至永福县一带,南起武宣东乡
镇,经象州县中平乡、金秀县桐木镇、鹿寨县四排乡,北延至永福县一带与桂林—
柳州断裂相接,全长190千米,走向近南北向。断裂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
组成,构成宽3—10千米的断裂带,断面倾向变化大,主断裂为倾向西的逆断层,
37
附近为一系列向东倾斜的阶梯状正断层,倾角一般50—80度。断裂为大瑶山隆起的
西缘控制性大断裂,属复合断裂,主要切割泥盆系,同时也是大瑶山西侧重晶石、
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带的主要控制断裂,主要重晶石、铅锌多金属矿床有寺村重晶石
矿床、风沿铅锌矿床、潘村重晶石矿床、花鱼岭铅锌矿床等。
梧州—贺街断裂 区域性断裂。南起梧州市,向北经贺州市贺街镇、在鹰扬关一带延出湖南,南端在苍梧县一带与博白—梧州断裂相接,广西境内全长156千米,呈北东走向。主要切割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类复理石岩系构成的大瑶山隆起东段近东西向加里东褶皱带,东北部控制燕山期岩浆活动,属复合断裂。沿断裂发育的次级断裂对金、铅锌多金属矿有控制作用,是鹰扬关—张公岭金多金属成矿带的控矿断裂。
陈塘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藤县至蒙山县一带,南起藤县天平镇一带,向北经藤县和平镇、东荣镇、蒙山县陈塘镇,于黄村镇一带尖灭,全长135千米,呈南北走向。断裂南端接灵山—藤县断裂,主要切割大瑶山隆起中段震旦系、寒武系类复理石岩系构成的近东西向加里东褶皱带,切过上古生
38
界沉积岩系并破坏下白垩统断陷盆地。局部具韧性剪切特征,属多期次活动的复合断裂。
蒙山—麻垌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玉林市至蒙山县一带,南起玉林市蒲塘镇,向北经桂平市麻垌镇、平南县官成镇、蒙山县新圩镇等,于荔浦县杜莫镇一带尖灭,全长约130千米,南段为北北东向,中段和北段为南北走向。断裂切割寒武系—第三系,其中南段为白垩纪红色断陷盆地的控制断裂,使白垩系与寒武系黄洞口组接触,并沿断裂继续发育古近系陆相沉积盆地。断裂北段切割大瑶山隆起中段寒武系类复理石岩系构成的近东西向加里东褶皱带。断裂为多期活动并控制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复合断裂。
凭祥—南宁断裂 区域性断裂。南起凭祥市伏波山西麓,向北东经宁明县、崇左县板利乡、扶绥县,至南宁市金陵镇一带分岔,一支向北延入武鸣县南侧,至大明山北麓一带与南丹—昆仑关断裂带相接,另一支沿南宁盆地与大明山之间延伸,于昆仑关以南与南丹—昆仑关断裂带相接。由一系列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切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断裂南段控制海西期—印支期岩浆活动,以海底火山喷发为主,早二叠世茅口期、晚二叠世及早、中三叠世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广泛分布,尤以凭祥一带最发育,有厚达三千余米的三叠纪火
39
山岩,印支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亦见于宁明、凭祥一带。断裂北段两个分支均为大明山隆起的边缘断裂,其中南支断裂控制了南宁新生代盆地的发育,为断陷性质。
东门—新江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扶绥县东门镇至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一带,呈北东向展布,西端接凭祥—南宁断裂,东端隐没于白垩系红层盆地中,总长约100千米。断裂主要切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一多期次活动的复合型断裂,印支期活动形成,燕山期断陷并控制十万大山盆地西北缘,其西南侧侏罗系和白垩系陆相盆地轴线与断裂平行。断裂内见破碎带断断续续分布,局部地段有硅化和黄铁矿化,有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产出。
黑水河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崇左县濑湍镇至靖西县魁圩乡一带,呈北西向,东起大新县雷坪乡一带,经大新县硕龙镇、下雷镇和靖西县湖润镇等地并与黑水河平行或重合,断裂两端尖灭,长约65千米。断裂主要切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控制古生代沉积相和海西期、印支期岩浆和热液活动,对大新下雷、靖西湖润等地的锰矿以及德保南部钦甲铜锡矿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龙州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凭祥市友谊镇至龙州县一带,南端从越南延入友谊关,向北经凭祥镇、龙州镇南部呈一向东突出的弧状,为一弧形断裂,北端从科甲乡延入越南境内,
40
广西境内长约70千米。断裂主要切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控制印支期海底中酸性火山喷发,沿断裂带两侧火山岩广泛分布,最厚达2000余米。断裂内发育破碎带并有强硅化和黄铁矿化蚀变,伴随蚀变,局部有金矿床形成,主要金矿床有凭祥市龙塘、埂土、上石、龙州县八财、那兰等。
德保环形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德保县北部,沿德保县足荣乡、田东县作登乡向西经田阳县那坡镇、洞靖乡至德保县东凌乡,经百色市泮水乡东侧南折至德保县巴头乡以南,与足荣乡起点相接,构成一环形断裂带,总长约200千米。断裂带为一海西—燕山期多期次活动的同沉积断裂带,具有伸展断裂性质。海西期断裂开始活动,形成德保微型台地的边缘围限断裂,局部地段有海底基性喷发,发育
辉绿岩—硅质岩组合地层。环状断裂内侧为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外侧为半深海或台沟相内源碎屑—硅质沉积。印支期右江裂谷剧烈拉张期为环状伸展断裂活动期,形成断裂面倾向环外的陡倾斜断裂带,台地外侧发育陆源碎屑浊流沉积,并造成下—中三叠统与上古生界间呈伸展不整合接触关系。燕山期拉张伸展作用再次沿原伸展断裂带迭加发生新的断裂,局部有硅化和黄铁矿化蚀变。与断裂带有关的矿床主要有金矿和堆积型铝土矿。
41
右江裂谷(注释条) 又名―右江地槽‖、―右江裂谷系‖、―右江裂谷带‖、―右江裂谷区‖等,指广西凭祥—南宁—都安—南丹一线以西的桂西地区,以及相邻的贵州省西南部、云南省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构成的不等边四边形区域,于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形成的伸展裂陷沉积区。裂谷张裂初期为早泥盆世晚期,在中晚泥盆世、石炭纪和二叠纪裂陷加深并生成右江海槽,沉积分异为槽沟相(或台沟相)、浅海陆棚相、浅海碳酸盐台地相等沉积相带,其中台沟相区形成海底基性火山喷发沉积,代表性岩系为辉绿岩—沉凝灰岩—硅质岩等,浅海陆棚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区则形成厚度达数千米的碳酸盐岩系,局部地区发育礁滩相碳酸盐沉积;早中三叠世因大规模浊流沉积,在裂谷内形成厚达2000余米的浊积岩系。于中三叠世晚期受印支运动的影响,裂谷褶皱、抬升、闭合,结束其裂谷发展史。
夭皇山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那坡县西南部百合乡、百省乡一带,包括夭皇山断裂和念井—百南断裂两个部分,其东南段和西段均延出越南境外,广西境内总长约20千米。部分地质学者曾经根据断裂特征将其称为―夭皇山飞来峰‖或―夭皇山推覆构造‖。断裂带为一海西—燕山期多期次活动的同沉积断裂带,具有环形伸展断裂性质。海西期断裂开始
42
活动,环形断裂内侧为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外侧为半深海或台沟相内源碎屑—硅质沉积;印支期右江裂谷剧烈拉张期为环状伸展断裂带活动期,形成断裂面倾向环外的陡倾斜伸展断裂带,并造成下—中三叠统与上古生界间的伸展不整合接触关系,燕山期拉张伸展作用再次沿伸展断裂带活动形成迭加
断裂,局部有构造蚀变破碎岩带和硅化和黄铁矿化蚀变带生成,并有金矿化现象。
八渡断裂 区域性断裂。东起百色市东笋,向西经百色市阳圩乡、田林县八渡乡、高龙乡、西林县那劳乡、八达镇,至马蚌乡一带延入云南省境内,广西境内总长达250余千米,走向为北西向,主要切割地层为下—中三叠统浊积岩系,次为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等。为控制右江裂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深断裂之一,属多期次活动断裂。海西期断裂处于拉张状态,沿断裂带有西林石炮、田林八渡、百色阳圩等多个海底基性火山喷发区,形成泥盆系—二叠系辉绿岩—硅质岩韵律层带,代表深水—半深水相沉积组合,田林高龙、八渡等地则残留碳酸盐台块,形成浅海相碳酸盐—煤系沉积,代表浅海相沉积组合;印支期再次剧烈伸展拉张,造成沿碳酸盐台块边缘下—中三叠统地层与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系间的伸展不整合接触关系,三叠系浊积岩覆盖使上古生界碳酸盐台块成为穹隆构造;燕山期拉张伸展作用再次沿伸展断裂带
43
活动形成迭加断裂,局部有硅化和黄铁矿化蚀变,尤其是高龙穹隆和八渡穹隆周缘普遍形成破碎带、硅化和黄铁矿化蚀变带,伴有金矿化富集,形成金矿床。该断裂为桂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和锑矿的控矿构造之一,主要矿床有田林高龙金矿、西林马蒿锑矿等。
乐业环形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乐业孤立台地周缘,总长约150千米。为一海西—燕山期多期次活动的同沉积断裂带。海西期开始活动,环形断裂内侧形成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其中同乐镇至甘田镇等地发育礁滩相碳酸盐岩系,外侧为半深海或台沟相碎屑岩—硅质岩—浊积岩系,局部有辉绿岩呈夹层产出;印支期右江裂谷剧烈拉张期为环状伸展断裂带活动期,形成断裂面倾向环外的陡倾斜伸展断裂带,其中浪平乡至同乐镇一带以及弯里村至花坪乡一带,造成下—中三叠统与上古生界间呈伸展不整合接触关系,花坪乡以南至龙车乡一带则为隐伏断裂。燕山期拉张伸展作用再次沿伸展断裂带活动并发生迭加断裂,形成破碎带,局部有硅化和黄铁矿化蚀变,伴随有金矿化现象。该断裂为桂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之一,主要金矿床有乐业幼平、弯里、田林浪全、平山金矿等。
凌云环形断裂 区域性断裂。位于凌云孤立台地同缘,呈近南北向环形,北自天峨县更新绕凌云台地西缘,经加尤、
44
凌云至伶站,再往北经凌云县沙里、平乐至凤山县金牙乡一带,总长约150余千米。为一海西—燕山期多期次活动断裂,
早期为同沉积正断层,后期逆冲,属复合断裂。海西期开始活动,印支期右江裂谷剧烈拉张时活动加剧,形成断裂面倾向环外的陡倾斜伸展断裂带,使下—中三叠统地层与上古生界间呈伸展不整合接触。燕山期拉张伸展作用再次沿伸展断裂带活动发生迭加断裂,形成破碎带,局部有硅化和黄铁矿化蚀变,有金矿化现象。该断裂为桂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之一,相关的金矿床有凤山金牙、凌云明山、逻楼等大中型矿床.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45
范文三:理塘地震断裂带
来自:本站原创
理塘县境内的地震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烈度高、震害强,据地震部门统计本世纪以来共发生大于 2 . 5 级地震 195 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5 亿元之巨。该地震断裂带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其断裂带共有三条:一为甘孜——理塘 ( 从理塘毛垭坝至奔戈乡顺无量河一线 ) ;二是理塘——德巫 ( 德巫日方至协巫比公 ) :三是理塘——热柯的查龙断裂带 ( 格木乡色卓至俄然能 ) 。
地震活动断裂带上形成的地质旅游景点十分丰富。主要有甲洼的“地震断层”,拉波的“桉树”化石和格木的“恐龙”化石群,毛垭温泉附近的“泉化群 ( 点 ) ”,以及拉波地震形成的“古地震湖”。还有 1948 年大地震形成的“地震鼓包”,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长约 7 公里。这些珍贵的地震遗迹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它向我们展示地震的严重危害的同时,也譬示后人应以最科学的手段去预测地震,防患于未然,共同缔造美好的家园。
相关文章
范文四:四川雅安地震断裂带
雅安地震知识:http://www.majiangjiqiao8.com/
四川雅安地震断裂带即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 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地震学家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即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这次的地震是汶川的余震吗,
雅安芦山距离汶川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处于四川雅安地震断裂带中,许多网友可能会问,这次雅安地震会否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
所谓余震,是指跟随在主震后发生的一连串地震。主震发生后,断层上的应力分布会产生改变,在应力再调整的过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余震。余震与主震通常发生在同一个破裂带上,比主震的规模小。余震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只能在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才算,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余震才是地震的常态。据权威文章表明,许多最近发生的地震都有可能是几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带,但其方向是从汶川向东北方向展开,四川雅安地震断裂带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
雅安地震知识:http://www.majiangjiqiao8.com/ 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断裂的中段展布。芦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上,因此有专家认为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而是龙门山断裂带上一次新的主震。
然而,有时主震造成的应力变化会不局限于主震所造成的破裂面上,这个现象称之为库仑应力转移。汶川地震后,如前所述,不少专家就认为地震使得库仑应力向龙门山断裂带南部转移了。中国地震台中心研究员就认为,本次地震与汶川地震有一定的关联。到底雅安地震能否算作汶川地震余震,可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范文五: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也称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
一、 地理位置
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山地垂直地带,气象万千。
而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该断裂带由3条深而大的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其名称及经过的县分别是:1、龙门山后山大断裂,经过汶川、茂县、平武、青川;2、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经过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3、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经过都江堰、汉旺、 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二、形成原因
大约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亚欧板块下俯冲,青藏高原开始抬升。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的东段。
首先来了解一下山是怎么形成的。山就是由于地壳受到挤压,而隆起生成的。一方面,挤压使得隆起成山,另一方面挤压使地壳陷落产生断裂,形成湖泊,这是孪生的关系。从专业角度来说,这就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相伴发生。像这样的地质断裂带,在我国有大约20多条,并且大部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在青藏高原的内部,以及青藏高原相互作用的周边块体的边界上,都有地质断裂带。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条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很宽的,但不是一个单一的断裂带。而若干个断裂带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的是拐弯,有的是属于相互作用的,正好是东南-西北这一个带。这条地质断裂带又叫做南北地震带。地震学家们之所以这么称呼它,是因为这里是我国地震的多发区。南北地震带主要是指地震活动有一个特点,地震频度比较高,在一些局部的地方强度比较大。据地质学家们调查,在南北地震带上最活跃的要数四川省境内的龙门山地震带。这一地区,是历史上强震频发的地区。历史上,它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活动。据统计,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 8.0级以上地震2次,7.0级到7.9级地震4次,6.0到6.9级地震11次。1657年4月21日,爆发了当时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据地震学者考证,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 (统计数据未来源于国家地震局)。
龙门山地震带为什么会如些频繁地发生地震呢,从成都平原到了都江堰以后,很快就进入了高山区,地形的变化相当剧烈。龙门山现在还仍然是代表着青藏高原和东部地块的相互作用。每年龙门山相对于四川盆地都有1到3毫米的相对运动。龙门山的运动表明了青藏高原正在向东移动。这个向东的运动一旦遇到了坚硬性的四川刚性盆地的阻拦,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较为强烈的碰撞。两个物体相对运动,西部相对较软的物体就推覆到东部比较坚硬的物体上面,所以我们管它叫逆冲。倒滑是两侧平的错动,正断层是断层上的上盘往下落、掉,是属于一种松弛的状态,然后往下落。逆冲是很紧挤压的情况往上挤压。这就是说,板块间的移动形式绝不是单一的。逆冲运动时,地球所释放的能量是最大的,而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事实上,地震就像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看似平静的大地之下时刻隐藏着杀机。地球分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地幔和地壳的物质都是在运动的。特别是地幔,在很多地方形成对流,地幔对流运动的结果带动地壳在运动。20世纪科学家用地震波发现了地球的内部结构,这就是人们众所周知的蛋状结构。其中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有如蛋白,地核则像蛋黄。地球上部主要由岩石构成,把地球的躯体严密覆盖。但岩石层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太平洋、亚欧、美洲、印度洋、非洲、南极洲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构成。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但板块边缘地带和接触地带则是不稳定的,这里是产生地震火山活动等剧烈地壳运动的主要场所。板块漂浮在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上,由于地幔上部温度较低,下部温度
较高,所以会产生热对流现象。虽然这种流动非常缓慢,一年大概还不到5厘米,但它产生的力量却是惊天动地的。地幔物质流当它受到了岩层的阻碍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让地表都出现这种断裂的情况。当两股相向的地幔物质流相遇之后,在强大挤压作用之下,也可以形成海沟的凹陷或形成山脉的隆起。地幔物质流它接近岩石层这部分被人们称之为是软流层。软流层本身看起来就好像是我们在这个炼钢炉里见到的铁水之前的那个部分。就是已经熔融状态的铁块,这种铁块它本身就是可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说软流层是承载着所有的板块漂来荡去的。板块间可以渐行渐远,但是也可以想到在一起。渐行渐远就会形成大洋地壳的这种海底扩张,当它们遇到一块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造山运动。就比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一样。它就是在七千万年之前由这种作用下产生的一个结果。
三、能量来源
那么我们说如此大的能量它到底是怎么孕育出来的,又是怎么爆
发出来的呢,地球内部的能量有几种:一种是地球的自转,一种是地球内部的核物质的热辐射,还有地球形成时候所储存的一些能量。这些能量每时每刻都会释放,它以不同的形式释放。有的以地热的形式,有的是以火山的形式,其中有一小部分的能量是以地震的形式来释放的。尽管地震来临之前人们无法知道释放能量的地点,但是通过精密的仪器却可以监测到地球释放能量时的大小。地震震级基本上按台站记录的地面振动的幅度,按照一定的公式推算它震源处所释放的能量,然后折成一个标度叫震级,来衡量它的大小。震级的大小除了与板块的运动方式有关外,另外还和地球内部能量蓄积总量,及地震破裂的规模都有关。在龙门山里面随处可见因活跃的地质运动而被挤压变形的岩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飞来峰。年纪较老的岩石竟然压在了年轻岩石的上面,这个奇观全世界只有两处,至今它的成因仍是个谜。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形成的飞来峰,都说明了龙门山是一处极其活跃的构造带。
我们国家西部地貌与东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是一个特点。西部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从地质的角度看它隆升的速度还是较快的,但从咱们日常人的寿命的角度讲,一个几毫米或十几毫米的水平,但从地质角度讲已相当快了。在这种情况下,西部的山脉大多是较年轻的,东部的山脉一般都是较老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东部的山脉都比较平缓,但西部的山脉都比较陡峭,且西部的山脉较破碎。因为年轻,所以就爱运动,而运动就要释放能量,这就是龙门山地震带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地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天然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天然地震是由板块运动、火山喷发等引起的。诱发地震是因大自然蓄积的能量将要饱和时,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的。人工地震是指核爆炸、化学爆炸、机械振动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世界上80%到90%的地震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强烈地震,都是属于自然地震中由于板块碰撞而引发的构造地震。
那么,从整个历史的范围来看,大地震一般都是发生在板块的边缘上面。比如说,1960年发生在智利的9.5级大地震,就是发生在南极洲板块的边缘上。可能大家在想,四川汶川和雅安又不是在板块边缘,它怎么会发生地震呢,那是因为,汶川和雅安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在青藏高原地震带上,它发生地震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不是在这个地方总会发生如此大震级,如此大破坏度的地震呢,当然不是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在过去的这么多年中,大概也就发生了21次,而且是平摊到全国各地的。因此,四川依旧是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但有的朋友可能也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间隔这么长,可是松潘1976年不就连续地震了两次吗,说实话,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这么来看待:我们说它时间间隔时间长,就是因为如此大的地震,它也是几百年才能够来这么一次的。因为地震本身也需要积聚能量,能量只有积攒到一定程度之下,它才会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再有一点,松潘地震本身它不处在龙门山地质断裂带上,因此从本质上讲,它和我们这一次的汶川地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四、地理特点
既然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地震,并且也发生过不少次,那我们干嘛还住在这里呢,实话实说,地震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地震也往往会带来一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研究地质的地理环境变迁的很好的切入点。龙门山地质公园位于龙门山中段,北起绵竹、清平,南至彭州市。这里的面积有1900平方公里,是一个由大自然建造的地质博物馆。众多的地质遗迹向人们提示出地球演化的奥秘。46亿年前,地球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岩石和沙土,只有炽热的岩浆。后来地球慢慢的冷却下来,岩浆就变成了花岗岩石和玄武岩石,同时一些矿物开始形成。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花岗岩上面有很多条纹,不同颜色标志着各种不同的物质。而这些奇形怪状的纹路,则显示出岩浆在冷却前曾经有过剧烈的运动。
这块岩浆当时在花岗岩上升侵入过程中间,因为空间都是有一定的,原来这个岩石就占了一个空间。花岗岩侵入时是沿着薄弱面往上侵入,侵入过后,就把这一块包裹起来了,包裹起来后就要把这一块进行同化,但是这一块又没有消化完,在地质上,我们就把这一块叫做俘虏体。
大水流经过的地方,岩石失去了棱角,瀑布的下方甚至出现了深潭。水流的击打侵蚀使得岩石分化瓦解,在地球的演化过程当中,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加上风吹日晒,及生物的侵蚀,地球上最早的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开始分化,早期的地球上是没有沙层和土壤
的,正是在这些外力作用下,沙石和土壤开始出现,并被河流带到湖泊,或大海里面沉积下来。
龙门山地层出露是比较全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套是震旦纪(前寒武纪),震旦纪就沉积于距今七亿年到五点七亿年这个期间的岩石。这套地层之上,还有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这些地层里面都有很丰富的化石作为佐证。
大约在八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及扬子准地台陆续相撞,直到现在这种运动还在继续,撞击使青藏高原开始抬升。龙门山就处在青藏高原的最东端,正好就在板块的断裂带上。开始形成的时候,这些山脉的外形可以是圆的,在雨水的剥蚀下形成山峰和峡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银敞沟峡谷。不光是峡谷和瀑布,在龙门山里面,几乎随处可看到造山运动留下的痕迹。造山运动还会形成一些断层,使得原本是在一起的地层破碎断裂。处在断裂带上的岩石,极容易碎裂崩塌下来。而崩塌的规模是有大有小的,有的还会演变成地质灾害。
这个地方是一个断层,之所以是一个断层,可以看到这个地方,有一米多宽的破碎带,使这里的岩石全都碎裂了。有的碎裂成泥一样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把它叫成泥棱岩。泥棱岩风化过后就很容易被剥蚀,剥蚀后就形成洼地。这里一个陡崖,那里一个洼地。这是个小断层,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是我们在看到一个大的断层的时候,我们
一般来看就不是很清楚了。它可以宽到几百米到几公里,相应的下盘的东西,都要被剥蚀掉。
在龙门山里还有许多溶洞,这是因为地下有暗河的缘故。一个溶洞里的暗河往往和其它溶洞里的暗河是相通的。这些暗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水系。因为这些山体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所以极容易被渗透山体的雨水侵蚀,形成溶洞。向下侵蚀以后,与地下暗河相沟通,因此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天仓、天坑、或者是漏斗的现象。 五、两震比较
(一)二者共同之处
1、地理位置和地震成因相同
汶川大地震和雅安地震都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都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
2、震源深度相当,都是属于浅源地震,破坏性巨大
汶川大地震和雅安地震都是属于是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缘”上联系在一起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被称为“地球科学革命”的全球构造理论。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雅安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离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范围甚广。
3、震中距离繁华的蓉城都较近
4、都使四川盆地向东移动了一定距离,微妙地改变了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笔者观点)
从地震原因来看,印度板块的挤压,使得亚欧板块向北推进,从而使得青藏高原隆起,高原物质向东流动、挤压。从物理学角度来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高原物质的流动、挤压与刚性的四川盆地就是如此道理。故高原物质的流动、挤压使得四川盆地向东移动了一段距离,从而微妙地改变了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
(二)二者区别
1、地震烈度
虽然同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但由于震级不同,故二者的地震烈度也同。
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其中,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千米。其中,映秀11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雅安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即在距离芦山县北部大川镇仅69千米处发生。
2、断裂的位置不同
此次雅安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南西段,地震造成的断层破裂长度约为35-40公里,余震主要延北北东向展布在双石-大川断裂带上,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15-25公里之间,震源破裂持续时间为30秒左右,断层面上的最大滑动量达到1.6米。而汶川地震则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二者为独立的两次地震。
上文已经说了汶川地震的断裂属于逆—走滑断裂的地震。而关于雅安地震是否属于汶川地震的一次余震,中外专家有不同的说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认为,雅安地震为“逆冲型的地震”,破裂特征与汶川地震非常相似,但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则认为雅安地震是汶川地震的一次余震。(笔者赞同蒋海昆的观点,认为此次的雅安地震不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而是一次独立的地震,属于“逆冲型的地震”)
但不管学术界怎样定性于此次的雅安地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为雅安祈福,尽自己所能,为雅安的同胞们做点贡献~
其实,对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地震刚发生时,国家地震局定性为7.8级。后来,由于破坏性确实巨大,伤亡惨重,国家地震局重新核定为8.0级。
六、利弊权衡
龙门山的最高海拔是4984米,它阻碍了迅速向东输送的暖湿气流。这些正常的暖湿气流为整个四川盆地带来了丰沛的降雨,孕育了天府之国。绵延高耸的龙门山脉,不仅滋养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同时也保护了这里生活的野生动植物,使它们很少受到外界的侵害。据调查,仅仅是在地质公园彭州区里就有野生动物285种。但是如果没有那次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这里可能会是另个一番景象。
大家也都知道,此次地震是发生在我们国家非常美丽、风景如画的一个地方。那里物产非常丰富,既有美如仙境的九寨沟,还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么漂亮的一个地方,老天爷干嘛非要让这里地震呢,说实话,事物真的是具有两面性。这也可能体现了道家老子的那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地质地理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学家的乐园,更是地质学家的天堂。而这一切恰恰是因为青藏高原隆起之后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大熊猫之所以能够躲开冰期生存下来,也跟这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此众多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是因为借助这独特的小气候、小环境才躲开了冰期的干扰。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它绝对是个好地方。但是汶川和雅安两次地震,夺去了我们那么多同胞的生命,我们对它又是非常痛恨,这真的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我们又该怎么去化解它呢,
为灾区人民祈福~
(以上仅代表一家之言,诚恐贻笑大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地震断裂带分布图中国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