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区角材料的投放
区角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的主动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从而获得发展。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1、 选择有趣、多变、操作性强的材料。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有很大的影响。如生活区中的“扣扣子”,操作区中的“喂食”等,只有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主玩上,孩子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选择幼儿感兴趣,能吸引幼儿去探索的活动材料,通过材料调控的操作行为,以达到教育目的。
2、 材料投放要体现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区角材料时,能够预先作出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如劳作区“给小动物喂食”,我们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夹纸团、夹蚕豆、夹玻璃珠三个难易不同呈现递进的材料。这样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给动物喂纸团,能力强的幼儿可直接挑战玻璃珠。另外,当能力弱的孩子挑战完纸团也可以向蚕豆、玻璃珠挑战。这样针对孩子的“个性”和“共性”投放层次性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操作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能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3、 材料投放要体现递进性
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既要把握本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及当前的培养目标,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适宜性,又要充分挖掘材料更深层的作用,达成多个教育目标,以期能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
即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操作同一种材料,例如几何区中多种几何图形。小班时可以引导幼儿为图形宝宝找家,中班时则可以让孩子排序,图形组合等,大班时则可以进行按颜色、按形状分类或利用不同特征学习10以内加减。又如“喂食”小班时直接把“豆”从鱼嘴扫进“鱼肚子”,中班时可在鱼嘴增加一些障碍,让幼儿像绕迷宫一样把“豆”扫进“鱼肚”。这样孩子不会因为玩一种材料而乏味,老师也不必为材料的频繁变更而苦恼。“一物多玩”不仅减轻了老师自己的负担也启迪了孩子的思维。
总之,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有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应依据具体情况而作出恰当的选择。
环境观摩感想
三湘四季幼儿园 王红梅
今天下午我们利用空班的时间,观摩了其他班级的环境,也听了班级老师的介绍。看了许多、想了也许多。 其实孩子们很容易得到满足,哪怕让他们自由活动他们就会很开心,但是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他们单纯的嘻哈玩闹。要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创造各种能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区角。区角的创设需要老师的精心设置和构思。
(一)区角活动中各个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既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与我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相连,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教师要在对本班幼儿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如生活区某阶段的目标是训练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就可投放一些夹木珠、穿线板、扣钮扣等操作材料。
(二)幼儿之间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差异,教师在各个区角投放材料时,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使材料与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匹配,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他们发展的速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有时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所以从上面案例中,我们可以看的出来这位教师在区角材料的投放都是非常深得幼儿喜爱的。
(三)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应分期分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序的投放材料,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
最后,在教师集体讨论中,我们学习到了:材料是幼儿和知识之间的中介,是区角活动的灵魂,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孩子们依靠材料为载体,在与材料互动与客体互动中发展,因此材料的提供很重要。我们也通过这次的观摩和学习,在以后自己组织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会学习其他班级老师的优点来好好的充分的让幼儿从区角活动中建构知识经验,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注意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多功能性等,符合阶段目标、年龄特点,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范文二:区角材料的投放
区角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游戏中,我班的孩子在益智区出出进进,没有一个孩子能坚持长时间地玩,原因何在,我带着问题和孩子们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原来是材料投放的不当,经过一番整改,孩子们终于在益智区停留了脚步,下面是我对区域材料投放的几点心得: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趣味性,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体、直观、暗示性、游戏性强。如:拼图,就是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理解图案的一一对应。材料投放要考虑“错误控制”。借助蒙台梭利的思想,我们在材料投放上,就应该考虑材料的“错误控制”,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感知错误、纠正错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印象。如:按颜色分类游戏中,在树叶上贴磁铁的方法,为孩子创造了感知“错误”的空间,同时,也提供给他们矫正“错误”的机会,这种游戏更加吸引孩子。
每个孩子由于家庭生长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层次不齐的,为适应不同孩子的不同思维水平,层次性应体现在根据同一目标下的不同层次要求,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以适应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让材料真正促进孩子发展。如:在按颜色规律排序中,可以先考虑,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排序,再此基础上提升难度,在颜色干扰的情况下排序,还可以再加深难度,在颜色和形状的干扰下排序,材料不同,难易不一,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个体情况,真正做到有效地进行个别指导。
现在在我们幼教界,非常提倡体现孩子们的“自主性”,然而怎样做到这一点,提供材料时,注意它的多样性,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丰富有趣的各种材料,让孩子有的选择,让孩子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为他们创造“自主的空间”,同时,孩子们正处于构建各种知识概念的过程中,所以在计算区域活动中,应提供多种材料,让他们在各种操作游戏中,巩固、理解“新概念”。如:在发展幼儿一一对应能力的能力下,提供“叶子棋”、“排序”“磁铁游戏”等多样性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积累同类型的多种经验,从而,建立一一对应的数概念属性。
范文三:区角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
区角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姚明敏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为幼 放到中班、小班和托班的材料就 例如,同为“串项链”游戏,
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 有明显差异。为了让托班孩子获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动作精
自己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选择 得基本的生活操作技能,教师提 细程度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差异,
活动内容,在宽松、自主的环境 供了大小各异的勺子和五颜六 提供了蕴含不同目标、具有不同
中开展活动。 色的珠子,让幼儿练习使用勺 操作难度的材料。教师为托班孩
在投放区角材料时,教师要 子提供孔较大的珠子和较硬较
子,使之与进餐要求相对应;提
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发展水 供小水壶和杯子,让幼儿学习倒 粗的塑料线,让他们学习“穿”的
平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年龄段幼 水,增强手眼协调能力;提供各 动作;到了小班则替换成小孔的
儿之间的能力差异,采用层次性 种塑料夹子和动物图卡,让幼儿
铃铛和较细的彩绳;中班幼儿的
策略。投放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儿 练习夹夹子,锻炼手部肌肉的力 操作材料则是豆子般大小的彩
原有7k, qz。又能起到提升幼儿经 量。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 色珠子。
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眼协调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他 二、横向层次性策略
们需要进行一些较为精细的动 材料投放的纵向层次性照顾
一、纵向层次性策略
教师在投放区角材料时应 作练习,于是教师加入了用镊子 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差异
体现年龄梯度,照顾不同年龄幼 夹豆子、别回形针、串“糖葫芦”、 与发展需要,然而在同一年龄段
儿的能力差异和发展需要。当 剥瓜子等内容。中班幼儿的精细 中,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然,根据幼儿的年龄所预设的活 动作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就提 也存在差异,如果忽视这种差异
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并不是固定 供材料让他们进行打结、系鞋 就会使有 的幼儿“吃不了” ,有的
不变的,教师在活动中还需根据
带、编辫子、扣别针、用筷子夹 幼儿“吃不饱”。因此,教师投放材
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物、夹山核桃、磨豆子、切黄瓜等 料时应注意
横向层次性,在同一
1.同区角不同内容。不同年 更为精细复杂的活动.以提高其 年龄段投放不同难度要求的材
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目标 自我服务能力。 料,既满足一般水平幼儿的发展
和兴趣需要,教师在设置区角活 2同内容不同雄度。不同年 要求,又照顾到那些能力较强和
动内容时应把幼儿的发展目标 龄段幼儿的身,t 2, 发展水平有较大 较弱的幼儿的发展需要,使他们
蕴含其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都能在区角活动中探索与自己能
的差异, 他们在生活经验、 认知水
设计活动,投放材料,使区角材 平、动作发展、情感体验等方面具 力兴趣相 适应的材料。这样 ,缺乏
料的教育功能与幼儿的发展目 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所以教师在 自信的幼儿能感受到成功的喜
标相对应。因此,教师应思考各 投放区角材料时应注意与幼儿的 悦,发展较快的幼儿也能不断看
个区角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发
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脱离幼 到前进的方向。
展价值,并把分阶段发展目标体 儿的原有水平.也不能缺乏挑战 在活动中。幼儿的能力、兴
现在各年龄班区角活动中,以适 性。即使是同一活动内容,教师也 趣往往会
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
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应考虑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适 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仔
例如,同为生活区,教师投 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细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利用情况及兴趣倾向,及时对材料进行调 展区并据此设计活动。材料投放
进行删减,撤去了广告纸。于是
“面条加工厂”里只生产“拉面”扣
整,使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 后,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
“方便面”了。
1.删减。如果一种材料的操作 反思材料中蕴含的能力要求是否
要求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有挑战 时间长了.幼儿对加工面条 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据
性或是幼儿对这萃申材料已失去兴 渐渐失去了兴趣,去“面条加工 此对材料进行调整。
趣,教师就应考虑删减一部分材 厂”的幼儿越来越少了。一天,教
料,让幼儿保持新鲜感,面对新的 师向大家展示了一根很长很长的 附:生活区部分活动材料介绍
捌E战。 “面条”,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
托班生活区
教师为“面条加工厂”添置了胶水
2.添加。当原有材料已不能
满足幼J L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 和棉签,并布置了一个新任
套圈
要,但材料本身尚有开发、利用的 务??做一根很长很长的“面 空间时,教师可以策略性地添加 条”。于是,“面条加工厂”又热闹 目标:
学习套圈的动作。
新材料,提高操作要求,使原有材 起来.孩子们纷纷探索和尝试把 材料:塑
料皮筋,粗吸管。
料产生新的玩法。引发幼儿新的 “面条”变长的方法。他们不约而 玩法:
把皮筋一个一个套在吸
探索活动,重新激发幼j L的操作 同地用上了教师提供的新材料, 管上。 兴趣。 提示:可按皮筋的颜色分类
把剪好的“面条”一根接一根地黏
3.组合。当幼儿对一组材料 套圈。
起来。他们还发现,制作面条时要
非常熟悉而失去兴趣时。如果把 尽量沿着线条剪,剪得更仔细,才 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 能避免把纸条剪断.让面条变得 起,幼儿就有可能创造新的游戏 更长。而如何把纸条黏得又整齐 情景,出现新的活动内容。用来组 又牢固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 适时添加的材料重新激起了幼儿
合的材料可以是同一区角的,也
可以是不同区角的。 的探索兴趣,为幼儿提升经验和
在下面的案例中,教师使用 操作水平创造了新的契机。
以上策略体现了材料投放的层次 随着经验的积累.“面条加工
性! 和动态性。 厂”生产的面条越来越多.越来越
舀珠子
长了。一天,教师把生活区里“喂
小班美工区有一个“面条加
工厂”.教师同时提供了色彩斑斓 小动物吃饭”的操作材料摆到了 目标:练习舀的动作。
的广告纸和画有直线、曲线的色 材料: 珠子,勺子, 碗。
“面条加工厂”。看见张着大嘴巴
纸供幼儿练习剪纸:幼儿可以用 玩法:将一只碗里的珠子舀到
的小动物。马上有孩子建议:“我
广告纸随意剪出形状、大小不一 们喂小动物吃面条吧! ”他的提议 另一只碗里。
的“面片”.也可以沿直线剪出笔 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孩子们都 提示:也可以舀铃铛、豆子、
直的“拉面”.还可以沿曲线剪出 来喂小动物吃长长的“面条”:有 玻璃弹子等。
弯弯曲曲的“方便面”。其中,制作 的捏着“面条”的一端.高举着手
“面片”相对简单.“拉面”的生产 尝试把“面条”的下端放进小动物
则需要幼儿在剪纸时有较强的手 的嘴里;有的先把“面条”的下端
部控制力.制作“方便面”显然对 放进小动物嘴里.然后双手边送
幼儿的动作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 边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把不
要求。这种层次性设计让幼儿可 同区角的两组材料进行了组合.
根据自己使用剪刀的熟练程度选 使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材料重新散 择相应的材料进行操作,每个幼 发魅力.延伸出新的活动内容。 儿都能在操作中得到提高,感受 实施层次性策略的前提是了 成功。 解幼j L。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及时
随着剪纸熟练程度的提高。 了解幼j L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及 美丽的头发
大部分幼儿已不再满足于制作简
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目标:学习使用夹子。
单、不规则的“面片”了。教师敏锐 把握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 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及时对材料『 面的个体差异,分析其最近发 材料:塑料
夹子,装饰成笑脸
呈旦Q 旦!星塑g;盟囤的托盘。 玩法:将碗里的珠子夹起放 玩法:把彩色夹子夹在笑脸的 到底板的 圆孔上。
周围当头发。 提示:在幼儿熟练掌握后,可
提示:可尝试让 幼儿按两种颜 要求他们按珠子的颜色有规律地 色交替的规律夹夹子。
排歹U。
糖果宝宝穿毛衣
目标:学习绕的动作。
材料:用彩色纸包裹薯片罐制
成的“糖果”。毛线。
玩法:将毛线均匀地绕在薯片 罐上。
提示:可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 用各种材料制作糖果。
有趣的毛毛虫
给小鱼穿花衣
目标:练习揿的动作。
目标:学习插的动作。
材料:圆形纸片,打孔机。揿 材料:用卡纸做成的鱼 身 扣。
上有切口 ,用纸片剪成的鱼鳞。 玩法:用圆形纸片做毛毛虫 玩法:将鱼鳞一 片一片插在鱼 的身体,在纸片边缘打个孔,并 的身体上。
用揿扣把两张纸片连接起来。 提示:可以换成 其他动物形象 提示:教师可在圆形纸片上 来练习。
写上数字,要求幼儿根据序号来 排列毛毛虫的身体。
包糖果
目标:练习扭的动作。
材料:裁成方形的各色绉纸, 棉花。
玩法:取一小团棉花放在绉纸 中间,把它卷着包起来,然后在 两端扭一扭。
送豆豆
提示:也可用纸团、橡皮泥等 苹果树
目标:练习夹的动作。
材料替代 棉花。
材料:夹子,有圆孔的底板, 目标:练习挂的动作。
彩色珠子,碗。
材料:用布自制的苹果若干, 扣子。
玩法:将苹果一 一对应挂到扣 子上。
提示:提醒幼儿 一颗扣子上只 能挂一个苹果。游戏结束后,可 以用“摘苹果”的方式引导幼儿
把“苹果”放到筐里,以便下次游
戏时使用。
范文四:调整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
调整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 支持幼儿游戏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小幼儿园 孙丽
区角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 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过程; 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显 得犹为重要,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适当、合适的游 戏材料会受到幼儿的欢迎,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反复互动中不断进步、 提高。可是,事与愿违,在区角游戏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幼儿游离于 材料之外,或者不能与材料有效互动。教师结合主题需要精心设计的 游戏活动,提供的游戏材料得不到幼儿的青睐或者长时间的关注,幼 儿的能力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发展和提升,而教师的工作变的非 常的繁忙。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关注幼儿的游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及时调整投放的材料,促使幼儿与材料发生有效互动,支持幼儿持续 游戏。
一、提高材料的可操作性——当幼儿表现与预设目标有偏差时。 结合正在进行的“我们周围的房子”主题活动,教师在美术区张 贴了很多从书本上、电脑上收集来的各种园林、宫殿、中式建筑和西 式建筑的图片,希望幼儿能够在欣赏的基础上画出不同风格、式样的 房子。但是,从幼儿作品的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在孩子们的画中 表现出来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房或者楼房。而图片上所展现的那些有特 色的门窗、屋顶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找不到一点踪迹。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情况呢?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美术区的活动情况。菲儿是班级中 绘画水平属于中上游的孩子,开始画之前,她按照要求先欣赏了老师
提供的图片,从中选了一张欧洲建筑风格的房屋图片。菲儿看了又看, 可是始终没有下笔。她又换了一张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房子图片,看了 很久过后,终于下笔了。可是才画了几笔,菲儿就停了下来,看来她 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最后,菲儿换了一张新的白纸,毫不考虑地 画上了一幢三角形屋顶的普通小房子。
从菲儿的表现中教师不难发现:孩子想画不同样子、不同风格的 房子,有基本的表现的欲望,开始的时候她也正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先 欣赏后绘画这么去做的。可是由于某种原因:缺乏能力、缺乏自信、 或者缺乏勇气,她没有坚持下去,在简单尝试后就选择了放弃,选择 了退而求其次,画了一张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就算完成了。
教师还观察了另一个孩子。欣瑜是班级中绘画水平最高的孩子, 在仔细欣赏后,她也选择了画园林。只见欣瑜一点也不着急,看看、 画画,再看看、再画画,她也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把房子画好了,一点 不像以前绘画那么的轻松。
画园林的房子真的这样难吗?正当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菲 儿的举动让教师感触深刻。只见菲儿在看见欣瑜画得园林房子后,马 上又拿了张新的纸,照着欣瑜的样子很快就画出了美丽的园林。孩子 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使教师恍然大悟:两种不同的示范材料,导致了 两种不同的操作结果。教师提供的图片示范虽然漂亮、美丽,但可操 作性不强,幼儿并不受用,因为他们还缺乏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不 会把这种实物归纳概括成图形和线条。所以会画得人很少,几乎没有。 而当欣瑜把这件最困难的事情完成以后,抽象得图片变成了直观的示 范图,孩子们只需要简单的进行图形模仿就行了,难度大大的降低了, 所以会画的人就多了。
受到启发,教师把所有的图片示范都进行了调整,把他们都画在 了纸头上。有了直观的示范画和美观的图片引导,孩子们在绘画区的 表现更加优秀了,一幢幢美丽的房子跃然纸上。在以后的活动中,教 师为美术区提供材料的时候就更加注意了,根据幼儿的水平,把难的 东西先画好示范画,以便于幼儿操作、模仿学习,再提供一些图片、 照片让幼儿感知颜色、形状等的多样性,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喜欢画 画,在画画活动中提高能力。
二、 增加材料的可变化性——当幼儿对材料及其操作方法缺乏兴 趣时。
拼图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一种玩具,它有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灵 敏性,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耐心操作的能力,便于幼儿进一步了解整 体和局部的关系。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动物”主题,教师自制了一 些动物拼图,放在科学区供幼儿操作,希望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到 思维的锻炼。可是,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辛苦制作的动物拼图并没有 得到孩子们长时间的垂青,他们在玩了一两次以后就不再注意这些拼 图了,依然玩起了从家中带来的买的拼图。教师也知道这种买的拼图 又美丽、又简单,便于操作,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既得到视觉的享受, 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买的拼图相比,自制的拼图没有一点优势。 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使自制拼图和买来的拼图媲美。教师只有通过 改变拼图的样子和玩法,来出奇制胜。
首先,教师发现买来的拼图在盖子上有一张完整的图样,幼儿在 拼图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对比,而自制的拼图则没有这个示范性,幼儿 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拼凑来完成拼图实在是太难了,使得幼 儿失去了操作的信心,当然没有人喜欢玩了。所以,第一步教师要做
的就是为每张拼图提供完整的示范图样。
其次,买来的拼图比较的厚,便于幼儿的摆放,而自制的拼图很 薄,幼儿不宜操作,手一不小心就会把图弄乱了,玩起来很困难。两 三次下来,谁还想玩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拼图底下贴了一 层硬纸,使拼图不宜于操作的问题迎韧而解。
最后,教师还在拼图的数量上进行了改变。开始的时候教师把数 量控制在 12— 16块之间,这样数量少了,每小块拼图的面积就大了, 幼儿很容易操作。慢慢的,当孩子们熟悉了这样的拼法以后,他们又 会对其失去兴趣。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拼图一剪二,使拼图的数 量增加,每块的面积变小,难度就相应的增大了,幼儿又有了新的挑 战,又会产生玩的兴趣。如果幼儿有需要,拼图还可以再剪,使拼图 永远处在变化中,幼儿永远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这样,他们对教师 自制的拼图也就永远感兴趣了。这个变化,是买来的拼图没有办法比 的吧!
三、 体现材料的多功能性——当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单一、 缺乏时。 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在进行 “我喜欢看书”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的“班级图书馆”应运而 生了。可是幼儿在园的时间有限,教师指导的范围也有限,所以教师 设计了一张大的、集体的借书卡(附图1) ,让孩子们把书借回家在父 母的指导下阅读,看好后归还。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我们的图书资源, 也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考虑到大部分的幼儿不会写字,在幼儿借 书的时候,登记工作都是由老师来代替的。幼儿挑选好自己想借的图 书后由老师来记录书名和借书人的名字就可以了。一个星期下来,幼 儿的阅读兴趣很高,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借书,图书的利用律大大提高
了。可放学这一段时间就显得很忙乱了。老师即要接待家长与家长个 别交流,又要照顾留在椅子上的孩子,还多了一项工作——做借书记 录。这样的忙乱的场面既不安全,又给家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幼 儿也没有更多的、更好的锻炼机会。为了使幼儿在借书活动中与图书、 借书卡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教师对借书制度、借书方法和借书卡的设 计、使用进行了调整。考虑到孩子都会写自己的名字,教师就从这个 方面进行突破。首先,教师为每本书做一张借书卡(附图2) ,卡上写 上书名、借书日期和归还日期,夹在书中。其次,当幼儿借书的时候 就只要在借书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填写上借书日期,然后把借书卡 插在指定的地方就行了。最后,在归还的时候,专门请几个管理员, 让他们根据书名和借书人的名字找寻相应的借书卡,写上归还的日期 后把卡放回到书中。
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又开始借书回家了,只见他们找到了自己想 借的图书,熟练的从书中取出借书卡,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然后 把卡片插到了书架中。家长看到孩子独立地完成了借书的工作都很高 兴, 直夸孩子聪明, 名字写得很好, 孩子也高兴得直嚷 “我会借书了! ” 同样一张借书卡,前者只具有简单的记录登记功能,而后者更具 多功能性,使幼儿在借书的同时也练习了名字的书写,激发了幼儿认 识汉字的愿望,体会了自我服务的乐趣。
以上三点只是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在材料提供方面的点滴简单积 累,笔者认为:老师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提供,首先应该建立在观察、 思考、分析、反思、改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投放的材 料适合每一个孩子,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经验,使材料更好 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图1
图2
2006、 12 区第三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范文五: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关于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如何能有效推进师幼互动策略 引言: “老师,我今天到什么地方去玩啊?”
“老师,这个工作我昨天就做过了,我今天还要做什么工作啊?” 区角活动刚开始,妮妮雯雯就一脸期待的咨询我。
看看四周“琳琅满目”的橱柜以及“丰富多彩”的玩具,我却也真想不出给她们什么建议好,最后只能无奈地指指“小书吧”,也只有那儿有最新提供的书,或许能暂时满足她们的兴致。
关键字:区角 材料
分析与思考:区角活动中,我们一直在忙碌、一直在变着花样地提供材料,可为什么孩子们还是对此提不起兴趣呢?或者说,兴趣持久性不高呢?
曾经试过将幼儿园提供的玩具都投放在各个区域中,这样就不怕他们找不到东西玩了。可是,出现的状况却是——
** 孩子们看到很多新鲜的玩具显得很兴奋,不能安静有序地进行活动; ** 孩子们在工作中的坚持性不够,在活动过程中频频换工作;
** 孩子们的新鲜感过了以后,玩具们就被长期打入冷宫。
** 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无从下手,不知道玩什么好?
也曾经试过自己亲手自制游戏材料,然后逐样提供。但是,没过几天,不是自制的成品由于质量不过关而坏掉了,就是孩子们闲老师做得不够精致、太过简单等等原因,愿意去尝试的人很少。
那么,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到底该怎么投放呢?怎样的投放方式才能引起有效的互动呢?
正文:区角活动中,游戏材料是孩子活动的工具,因此,材料投放得是否妥当,相当于一个人工作时手中的工具是否得心应手,最终关系到他的工作是否能“事半功倍”的完成?还是“事倍功半”的完成?因此,对于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到底该怎么投放的问题,我在观察与实践中总结下了如下几点——
(一) 孩子参与材料的收集
案例——豆子房
“老师,我今天带来豆子了。”早上刚来园,笑笑就提着装满豆子的袋子笑吟吟的告诉我。
“我也带来了!”叙叙在一旁也不甘示弱。
于是,在区角活动中,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两幢“房子”,交给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去装饰。
笑笑和叙叙在同伴羡慕的眼光中,得到了这份“殊荣”,趁此机会,我更“煽风点火”地鼓动他们——我这里还有两幢“房子”,谁也想来打扮,明天自己带来豆子。 分析——
这是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中的一段小插曲。为了丰富区角活动中的游戏材料,我做了几幢漂亮的房子,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区角活动的时候,用豆子粘贴进行装饰。在以往的话,老师总会准备好操作材料,孩子们只需操作即可。这样的话,操作几天,等孩子们兴趣没了、新鲜感去了之后,就只留下没有完成的空房子了??再也没有人顾及了。于是,想出今天的办法——让孩子们一起参与进材料的收集中来,并且严格的要求没有带来材料的幼儿不许操作!
“严厉的禁止”反倒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孩子们纷纷带来了操作材料,并且得此“殊荣”的孩子更是刺激了其他孩子,一个“良性的循坏过程”由此而生。
(二) 教师要有目的的投放材料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投放区角活动的材料也同样如此。当你投放进一种材料的时候,你首先要分析它的价值取向,为什么要投放这种材料?孩子对该材料的已有经验是什么?该材料对孩子的后期发展有何意义?心中要有目的,材料投放才有意义。
案例——表情脸谱
“小舞台”新添了若干“表情脸谱”,孩子们看到后,纷纷戴戴玩玩,模仿他的表情,很是兴奋。但是,这就够了吗?“表情脸谱”的价值仅限如此吗?不然!
挖掘“表情脸谱”的价值(教师预设):
1、
2、
3、
4、
5、
6、 模仿——孩子们可以模仿“喜怒哀乐”的表情,乐哉乐哉。 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根据各自的表情进行自编自导。 猜测——他怎么了?(为什么哭了?)也是语言和想象力的培养过程。 结合手工访进行表情的制作。 认字练习:生气、开心、哭、困等等。 照照镜子——和墙面上的镜子互动。
孩子们的创意:
1、“照镜子”——两两孩子间找出一样的表情或者相似的表情。
2、“你说我找”——一幼儿说,一幼儿找出相应的表情(反之亦行)。
3、“顶头”——练平衡。
4、当飞碟使用。
(三) 材料投放要有跟进行
区角活动中的材料不是投放进去就可以了,还要看孩子们对该游戏材料的反应如何,教师要随时调整,让材料跟进孩子的发展步骤,而不是拖孩子的后腿。
案例——玩色一角
前几天看到平行班级(美术特色班)的区角活动,孩子们对玩色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也将“玩色一角”搬到了我们的区角中。连续几天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我们对
该区的游戏材料采取了“跟进性”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时间:2007年12月10日 (初次尝试) 提供材料:三瓶三原色(红、黄、蓝)、三根吸管和进行实验的小瓶子若干 游戏现场:区角活动刚开始,还没等老师介绍完,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想去那儿“工作”了,结果,该区的人爆满。于是,老师规定了该区的人数——两个。孩子们用自己方式“黑白配”(老师在旁引导)决定了两个两个的轮流进去玩。可是,到区角活动分享交流的时候,孩子们却没法对做过的实验进行回忆、描述。 分析:对新提供的材料孩子们的反应会很热衷,这是在我们的意料中的。用手心手背“黑白配”的方式进行公平竞争也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的。孩子们的兴趣似乎只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最终的试验结果并不关注,纯粹是玩玩而已。所以,该游戏材料对孩子真正的发展意义不大。
时间:2007年12月12日 (记录纸的使用) 提供材料:三瓶三原色(红、黄、蓝)、三根吸管和进行实验的小瓶子若干;新
增加实验记录表格和记录色彩笔 游戏现场:经过连续两天的观察(昨天又换了一批人去尝试),出现的情况差不多:做实验的人很多,一会就把准备好的瓶子都用完了。今天,实验记录表格刚提供,妮妮雯雯就去尝试了,但是,对于如何记录显得很茫然——如:○+○=○(红加黄等于橘黄)写成了○+○=○(红加橘黄等于黄),在做实验的时候,我看到妮妮做对的。但在结果记录的时候却出错了。于是,在分享交流的时候,我们一起解说了这张实验记录表格,然后再一起边做实验边记录。 分析:实验记录表格的提供,一让孩子尝试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为以后的记录做准备;二帮助孩子在分享交流中进行回忆;三鼓励孩子进行合作(一个做实验一个记录)。
至于为什么没有将记录表格在区角活动之前解说,而是要放在活动之后解说,我也是考虑到两点:一记录表格对我们中班上学期的孩子而言,是第一次尝试,我想先了解一下我们孩子的记录能力;二是发现孩子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分享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会比较感兴趣的。
时间:2007年12月12日 (巧投白纸) 提供材料:三瓶三原色(红、黄、蓝)、三根吸管和进行实验的小瓶子若干;实
验记录表格和记录色彩笔;临时增加少许白纸 游戏现场:经过昨天的分享交流,孩子们明白了“记录纸”的含义,在活动中边做实验边记录,非常有序。更有两两合作的。突然,眼尖的亮亮提出了疑惑——吴张军的是橘红色的,我的是橘黄色的。
怎么会这样呢?两个人明明加的都是红色和黄色啊?!孩子们有了疑惑,我在边
上继续观察着,未作答。
过了一会,我对亮亮提了一个小小的挑战:“亮亮,你有办法把你的“橘黄色”也变成“橘红色”吗?”亮亮似乎面露难色,但也信誓旦旦地接受了挑战。最后,孩子的实验成功了,但是又碰到了一个问题——没法记录了??尽管我提供了白纸,但是,记录还是失败。
在分享交流中,我让亮亮交流了自己的“发现”和“困惑”,然后,让他再现了把“橘黄色”也变成“橘红色”的过程。孩子很利索地展示了自己的成功。最后的记录问题,我们留给大家一起讨论,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讨论最终没有效果。
活动延伸:把问题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帮我们想办法。 分析:我们的游戏似乎越来越好玩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的胃口被我们紧紧吊着。玩色一角也成了我们最热门一角。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孩子擅于思考了、勤于动脑了。
一周的材料跟进虽然很累,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在思考,但看到我们玩色一角今日的欣荣、看到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享受工作的乐趣、看到孩子们获得不同的体验,引发更多的想象和创造时,我还是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综上所述,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有效投入真的很重要。不管是鼓励孩子亲自参与材料的收集,还是,教师对材料投放的有效跟进,总之一句话,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是为孩子服务的,是让孩子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