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改革开放历史小论文
老爸生命中的改革开放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2班钟进韵
作为一名来自偏僻的粤西地区的孩子,说起改革开放,最初的理解大都来自那首响彻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和课本上的相关讲述。小时候,经济特区的高楼耸立,灯红酒绿对于我们太遥远,似乎改革开放离我们也是如此遥远??但事实并非如此,改革开放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我对此的感受并没有我爸的感受那么深切??每每在教育我们这些孩子的时候,老爸都会不经意地提及自己过去艰辛的人生奋斗历程??他们小时候别说吃饭,就是能喝上一碗稀粥就是什么开心的事情了!哪像你们现在那么的幸福,有鱼有肉还嫌弃不好吃??老爸的人生奋斗史就像放映电影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70后的他们完完整整地经历着改革开放。
老爸的孩童时期
满眼青瓦泥砖、羊肠小道、农田稻谷??从生产队到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家里能吃上米饭的次数在慢慢增长。清晨5点多,太阳破晓而出,鸡鸣与蛙叫互相纠缠在一起。老爸和其他孩子一样早早起床,或从河边挑水回来装满大大的水缸,或在简陋的灶台前不断地给锅中稀粥添火,或是在门前小小院子里除草??当上学的时间快到时,他们总能将手中的活干完,至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粥就难说了,毕竟太烫了!如果幸运,他们能够拿着那隔夜的米饭块,小脚踏在狭窄的田埂,边走边填饱肚子。从那时起,老爸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长大之后治病救人。
放学回来,他们就得立马投入农活之中??把家里的牛从牛棚中牵到河边或山中有草的地方,将剩米剩饭混合着米糠和水放到鸡舍之中,给菜园除草、松土、施肥,洗菜、做饭??很好奇为什么老爸不用写作业?询问之后才发现,那个时候老师留作业都是手写在黑板上,而他们就可以边抄题目边做题目。而且作业也比较少,因为老师也需要时间回家干活。(原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进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也不断地增加了我们的学习负担。)
老爸的逐梦之旅
本想着高考能够考上好大学,老爸高考五百多分,却不想因为仅仅体育考试差几分而失败了。奈何那时能上大学的人非常少,一个市也就只有几个人。那为什么不复读呢?我疑惑地问道。由于复读的费用高昂,家庭经济负担重,老爸就只能选择出外谋生。
由于我的爷爷奶奶没有经历过城市生活,不了解城市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理念,根本没有办法给自己的孩子一些相关的教育。老爸曾经说过,一次他在外坐长途汽车。中途大家下车到服务站休息时,他根本没有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和记住车牌的意识,结果车走了,行李和钱都没了。(当然,现在发生这种事还是非常稀少的。)还好老爸记得某位亲戚的住址,坐的士到达目的地后亲戚再付费。
在外流浪的时光大都是孤独和无助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那首粤语版的《打工仔》,再多的辛酸也只能自己无声咽下??睡公园、打地铺、遭人冷眼??闯荡四年后,国家推出自学考试的政策,老爸捉住这个机会,努力学习终于在99年拿到医学大专学历凭证,实现了做医生的梦想。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出生,能在如此大的家庭压力下得到突破,着实不易。
后来老爸和姑姑合伙在一个小城市开了一个小药店,辛苦经营之下,终于在农村老家盖了一栋楼房。那时,老家的瓦房逐渐被坚固的楼房替代,到如今,老
家入眼的都是钢筋水泥。仅剩的几间瓦房大都没有人住着。不得不说,改革开放让农村的住大大改善,不再怕“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见识到城市生活的美好,老爸产生了人生第二个目标,什么时候在城市万般高楼大厦中才有一盏明灯为自己点亮?老天总会眷顾那些勤劳的人,但在这之前更多的会是考验。虽不至于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真真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爸曾在01和08年经历与病魔的较量,还好老爸胜利了!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第二个目标终于如愿以偿!
一生的遗憾与未来的愿望
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爸的人生更加了解。虽然老爸重未说过,但我知道老爸一生的遗憾无疑是奶奶的离去,“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最艰苦的岁月,奶奶用勤劳与任劳任怨为家人构建避风港;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却离我们而去。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越来越好的生活,还没来得及??发展迅速的医疗机制,只留住奶奶几年。
人生无数顺景逆境之后??如今,老爸的第三个愿望是儿女成才,老人健康长寿。正如每一位父母所愿!
人的生命历程就是那么奇妙,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时代都是风雨兼程,祸福相关;而人的生命历程又都相同地彰显着时代的特征??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衣食住行质量无疑得到大大地改善!款式相近的衣服变得样式百出,曾经梦寐以求的肥猪肉欢迎指数大大降低,人们的屋子朝着智能安全进发,出外旅游不再是无法触及的东西??书桌上昏暗的油灯变为光亮的灯管,教室的黑板大都被投影仪替代,手机、电脑更迭周期不断缩短??
无数的改变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个正确的决策,也得益于无数像老爸一样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民。无论成就大与小,他们都曾为之努力过,奋斗过,至少他们不后悔!
时代在进步,一代人卸去责任,新的一代人挑起责任。改革开放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该是我们这代人站起来的时候了!
范文二:历史中考改革开放小专题
中考复习改革开放专题附参考答案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一.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 俄国: 1861年改革
⑴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产主义经济发展. ②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⑵时间:1861年
⑶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 ② 农奴获得" 解放" 时得到一块地. 但必须出钱赎买.
(4)中心内容: 废除农奴制.
(5)目的:保护贵族. 地主阶级利益.
(6)实质:沙皇和地主对农奴的两重剥削.
(7)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评价:①是沙皇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 日本: 明治维新
⑴背景:①幕府统治危机;②民族危机;③倒幕成功。
⑵时间:1868年
⑶内容: ①政治上:消除封建割据, 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创办近代企业. 引进西方拔术, 允许土地买卖. 承认土地私有. ③军事上:改革封建军队. 建立现代军队. ④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
⑷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⑸评价: 进步性: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产主义道路, 摆脱了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局限性:①改革很不彻底.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对外侵略扩张。
3.中国戊戌变法.
⑴时间:1898年.
⑵序幕:"公车上书"
⑶目的:救之图存, 发展资产主义.
⑷内容: ①经济上:设铁路局矿务局. 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发展. 奖励发明创造者②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机构, 澄清更治, 取消旗人特权. ③文化上:改科学废八股, 各地设立中, 小学堂, 京师设立大学堂. ④军事上:裁汰旧军. 精练陆军, 扩建海军.
⑸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
⑹实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⑺失败的原因:①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根本原因) ②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 ③脱离群众 ④顽固派势力强大. 维新派势力弱小. ⑤光绪帝没有实权.
4. 美国:罗斯福新政.
⑴时间:1933年
⑵目的: ①直接目的:摆脱经济危机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⑶特点: ("新的含义"):国家干预经济
(4)内容: ①改革银行制度. 恢复银行信用. ②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 ③整顿农业. ④抑制巨富。
⑸意义:九下68页。
二.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苏联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⑴原因:斯大林模式困扰苏联经济发展
⑵内容: ①经济 ②政治 ③外交(九下88—89页)
⑶特点:应急性、局限性、肤浅性。
(4)后果: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戈尔正乔夫改革: (1985年)
" (1)背景:苏联的政治、经济已处于危机前的困境。
(2)特点:民主化、公开性。
(3)内容:①经济体制改革;②政治体制改革(总统制、多党制)
(4)后果:苏联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强. 最后导致苏联解放.
2. 东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匈牙利改革: (1956年)
⑴领导人: 卡达尔.
⑵内容: ①经济体制改革 ②政治体制改革(九下101页)
3. 中国的改革开放:
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1978年
②内容: a: 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定了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政治路线:停止使用" 以价服斗为纲" 的口号,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组织路线:形成了认**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⑵对内改革:
在农村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 安徽凤阳)
在城市的改革:a: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发展.(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①改革的月称: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主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个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改革的重点:改革现代政治中权利过分集中的问题
⑶对外开放:
①对外开放割据:"经济特点-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多层次, 有重点. 全面结合的主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②对外开放的重大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配套练习
选择题:
1. 选出下列不同类的一项 (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 美国罗斯福新政 D.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2.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
①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 都有利于资本注意发展 ③ 都是受到外来侵略, 激化了国内矛盾的情况下发生的. ④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 ②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③ ④
3.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不包括 ( )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4. 从改革策略上看,戊戌变法失败而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不同原因在于( )
A.有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参与 B.是不是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
C. 是不是推翻了阻碍改革的封建势力 D.是不是提倡文明开化
简答题:
5. 材料:彻底否定" 两个凡是" 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阅读上述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材料内容是什么会议作出的重大决定? 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⑵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两项战略决策?
⑶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⑷同一时期的苏联进行了什么改革? 结果怎样?
⑸从中. 苏两国改革中的不同结果中你有何感想?
探究与创新题:
6. 学唱<走进新时代>>,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段歌词是建国以来几代领带人的丰功伟绩的写照. 请同学门仔细思考, 想想:领导中国人民" 当家做主站起来"," 改革开放富起来" 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
⑵歌词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
⑶歌中歌颂了党和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⑷标志着中国人民" 站起来" 、" 富起来" 的开始时间各是什么?
⑸结合你的家庭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谈谈你对这种政策的感受.
7.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问题:
(1) 请举出“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
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史实各一例。
(2) “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请你运用所学
知识举出相关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
(3) 以上史实能否说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
(4) 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C 3.D 4.C
简答题:
5.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2)①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实行改革开放。
(3)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戈尔正乔夫改革。
结果:苏联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强. 最后导致苏联解放.
(5)改革中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要处理好民族矛盾;对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保持高度警惕。(言之有理即可)
6. (1)**、**。
(2)马列主义、**思想、**理论。
(3)改革开放政策。
(4)1949年、1978年.
(5)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共产党是伟大、英明的党。(言之有理即可)
7. (1)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同一时期的苏联经历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能。因为: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人们在充分享受着改革的成果和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但改革不当也会给一个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4)①首先要树立坚持改革的理念; ②改革要讲求方法; ③改革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④改革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⑤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言之有理即可)
范文三:改革开放思潮 小论文
选题理由:
自改革开放到现在,在这一段时期内,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主要变迁过六次。其主题也从原来的摆脱贫困现状、提高教育水平、改善住房条件、一直到现在的缩短贫富差距、社会保障等的民主思想。而自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后,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也慢慢以重视社会底层的需求为主。选题目的就是为了以研究现状,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积极面对社会挑战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使之加快发展步伐,早日进入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准备下一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而最近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其最大优势,是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与价值,把公正、平等与对底层利益的关注,以及对自由与竞争的现代经济秩序的肯定,统统结合到一个体制中来。
研究现状:
从“富二代”、“官二代”看出中国现在畸形的社会财富格局;“地沟油”、“有毒药物”看出最底层的基本生存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对国人和外宾的待遇不同看出思想认知的局限性。一方面,人们对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化产生了严重的忧虑,从而通过社会主义的价值来呼唤平等与公正。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体制内的权力腐败与权钱勾结的专制主义的警觉,又使人们产生对大众式的民主参与的价值追求。所以,现在社会最底层人的基本愿望,得到开放的政治参与,公平的社会待遇,放心的生活环境。值得肯定的是,现在政府正在努力缩短贫富差距。首先是房价的降低、地沟油有毒胶囊的曝光和严查、社会舆论监督制度的建立等等。都在努力进一步加快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己的观点:
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目前社会思潮,要首先缩短贫富差距,做到消费型经济、福利型社会等。改革必须以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改革成果必须惠及全体人民(**语)”;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不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坚持对外开放,同时要注意国家经济安全”(**语)。而不论对内改革,还是对外开放。最先是以民为本,中国最普通的人民为本。保障人民的经济、教育、生活、福利等公民权益,注重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党和最高政府的理念,即为最底层人民的社会需求,但不代表可以得到执行。从地方到基层,每个执政者,都应该必须先保证满足群众需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然后再考虑个人政绩和政府收入。这是改革开放现阶段的社会任务。
那么,我的观点,是要做以下五点。
一、政治体制的改革
国家政治理念的形成和颁布在中央政府,而社会权利和义务的行使权在于地方政府。国家综合水平的提高,除了国家政策之外,最直接的影响,在当地政府。政治体制改革,旨在开放政治,增加群众的参与和舆论的监督,注重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和发言权。让国家的政策得以正常为群众谋福利。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严格考核执政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执政能力,社会道德和社会贡献,是执政人员的考核标准。另外加钱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政府监督。
二、经济结构的调整
评价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基本标准:财富是否平均。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所有人都富起来。不论是房价降低,税点的调整等,当务之急,增加普通人的收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通过经济结构优化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要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三、思想教育的加强
现在社会现象,最能体现当前的社会价值观。一再降低的社会底线,是教育不注重思想的严重后果。贪污、暴力等等犯罪。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最重要的一步。在这阶段的思潮中,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不论哪个岗位,都坚持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在一定水平上,能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接近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市场制度的规范
开放的心态面对公平的市场竞争,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市场制度,不论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要以服务社会为最根本。反对垄断、反对假货、反对危害群众。首先从能源企业、信息企业入手,公平合理。才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市场制度。
五、法律执行的公正
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外国人,中国人。都平等对待,积极对待,认真对待。
综上所述:
我的观点是现阶段的思潮,缩短贫富差距、保障群众基本权益、社会的公平公正等。可以借鉴国外一些经验,比如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的示范,总结并且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通过
探索和努力,一定可以提前完成现在的政治目标。面对21世纪的思想开放多元的时代趋势,政治决策者与知识分子,只有阔视远想,在广泛吸收各类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把美好文明价值输入到意识形态创新过程中去,并以此来迎接21世纪中期的到来。
通过追溯马克思与恩格斯晚年提出的资本主义可以不经过暴力革命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理论,来肯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通过民主化的制度创新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理想,从理论上证明社会主义就是要走向民主;并以现在的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实践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路径的借鉴;在保持中共执政党地位的情况下,通过民主化,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范文四:从“三大盛世”和改革开放的对比谈起(历史小论文)
从“三大盛世”和改革开放的对比谈起
莆田五中 高二()班 林超奇
【摘 要】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最为后人称道的盛世有三次,即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盛世的开端。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此,汲取历史上“三大盛世”的教训,对今天我们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大盛世、改革开放
盛世应该是各阶层人民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状态,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目标。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最为后人称道的盛世有三次,即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三大盛世”虽然都先后持续了100多年的时间,但堪称典范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时期都不过四五十年。今天的改革开放与历史上的盛世有着质的不同。
盛世的持久延续,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三大盛世”之所以昙花一现,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专制制度本身缺乏自我更新和改造功能。我们党始终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为党卓有成效地领导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保证。今后,要实现改革开放的持续、健康、稳步推进,必须继续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党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盛世的持久延续,需要增强忧患意识
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都没有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怪圈”。而且,盛世的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随之而来的是乱世、衰世以至变世。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所喻“盛世是两大山谷之间的高峰”。出现这种令人扼腕叹息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统治者丧失了忧患意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酿成了恶果。
今天,我们应清醒地看到,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许多领域的改革正待进一步展开和深入,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承认忧患、直面忧患,在忧患中奋起,在忧患中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在忧患意识的引领下应对挑战,一定要也一定会走出历史“怪圈”。
盛世的持久延续,需要进一步加强民主建设
“三大盛世”的形成都有伟大人物出现,往往需要一代或几代明君不间断的努力。汉有文帝、景帝、武帝,唐有太宗、武后、玄宗,清有康熙、雍正、乾隆,他们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这是促成盛世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下,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缺乏有效的社会制度作保证,难免出现“一人兴邦、一人丧邦”,“人在政存、人亡政息”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党就开始探索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1945年,**同志与黄炎培先生谈话时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
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今天,我们更要特别重视民主法制的作用,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扩大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障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
盛世的持久延续,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三大盛世”在由盛转衰之际,大小官员纷纷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不受制于外部监督,整个官吏队伍素质严重下降。贪官污吏横行,吏治与社会风气败坏,成为“官逼民反”的导火索,把民众推向政权的对立面。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道反腐防线,让官员“不愿”、“不能”、“不敢”腐败,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
盛世的持久延续,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社会结构
“三大盛世”处在农业时代,社会财富基本上是以土地作为衡量标准的,土地的分配就是封建社会的财富分配。凡是国家稳定繁荣之时,小农经济占优势;而国家衰败,接近崩溃灭亡之时,土地往往高度集中于少数的大地主、大官僚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了利益、资源等占有差距较大的“畸形”的社会结构,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最合理最稳固的结构模式是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非常富裕的与非常贫困的都只占社会的很小一部分,而以中产阶层为社会主体。因此,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收入政策,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的分配结构,进一步完善帮困济贫的政策和机制,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中产阶层的比重,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促进社会持久稳定和谐。
总之,改革开放3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以来唯一的天下大治时期。改革开放30年使社会主义中国具备了盛世的基本特征,使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盛世的开端,使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启和顺利进行,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作者:莆田第五中学 高二( )班
指导教师:莆田第五中学 历史教研组 (老师)
教师评语:
本文作者另辟蹊径,不是按一般的思路,直接写改革开放的成就。而是从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入手。因此,汲取历史上“三大盛世”的教训,对今天我们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比,使人耳目一新,从而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范文五:改革开放论文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伟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雄伟壮观。
关键字: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富裕安康 雄伟
一、改革开放思想的历史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了阐释。从正面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做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 ;“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从反面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当代中国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于对外开放,**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等不同角度做了论述:其一,回顾历史,“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其二,面向现实,“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 自守是不可能的;其三,展望未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 。
(二)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这次革命的特点在于:其一,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它的否定。其二,这种革命不再采取阶级对抗的形式。改革“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其三,这种革命是为了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道路。其四,这种革命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依靠亿万人民的实践自觉进行的。
(三)关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对改革目标设计给予了高度重视。改革伊始,他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做了高度概括,即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反复论述了这个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内涵越来越清晰。l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富强、民主、文明”就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关于改革的任务,**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改革开放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的认识由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逐步深化发展为内涵更加丰富的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等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
就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发展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这条道路的内涵正是在我们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与开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
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承载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现代化航船能够破浪前行,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努力发展对外交往,以建立坚实的经济基础。我国的经济总值已是名列世界前茅的了,虽然人均GDP上不去,但我相信经过中国的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最好的证明,归根到底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的我们已经从昔日破旧的茅屋中迁入了一栋栋整齐美观的高楼大厦中;从原来的温饱问题转化到如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问题上来;从当年人们对
太空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神七”上天,“嫦娥”奔月,一跃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飞上太空的国家;从刘长春只身参加奥运会到我们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 在文化科技方面,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并且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986年,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在政治方面,我国对外交往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并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七年后中美又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以上三方面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四、 总结
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们党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总之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参考文献:
【1】 钟玉海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2】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9/26/content_10033977.htm;
【3】 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3e99b702c2d39fd2;
【4】 中国统计年鉴 2007[M].
走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