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骨科疾病护理论文
骨科的疾病护理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骨科护理和治疗专业也在发生着变化,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由于骨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同时并发症较多,所以对骨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要求不断增高。本文详细阐述了骨科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骨科护理;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3-0238-01
1 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 常见病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为建筑工程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受伤病人。这些患者中粉碎性骨折和多处骨折比较常见,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伴随有脑肾心肺等脏器的问题。这些现状都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水平,首先必须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 果断的处事能力,敏捷的思维;其次,必须掌握相关科室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处理骨科的各种并发
症,其中主要应该掌握泌尿科、脑外科、胸外科等高度相关科室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2 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我我国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而来的就是老年病的增加,如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颈锥病、关节炎等老年多发疾病。保守牵行治疗是早起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以关节
置换、手术内固定等手段为主。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新难点主要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人)在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要更多,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老年患者的护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定期向病人和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并做健康宣教,这些工作有助于提高家属的看护能力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 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的发展与进步: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 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 单纯的诊疗手法已经被淘汰,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到外固定再发展到髓内钉阶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发展到多侧肢体, 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和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和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诊疗手段的变化对工作人员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病人的护理要求逐渐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截瘫病人大部分要求及时进行手术,以达到恢复肌力的目的,甚至自立活动;骨折病人希望早日摆脱束缚尽早离床自由行动;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等。每一个患者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好医生的治疗,使用最佳的手术方案,获得最满意最优质的护理工作。针对患者的需求, 医院首先必须不
断地提高医疗水平,然后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并处理好医患关系,定时定期对病人进行问询,了解病人的需要,提供最好的医护服务,使家属放心,让病人满意, 有效降低医疗纠纷。
1.5 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骨科疾病具有活动不便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受限,恢复时间长,且并发症高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家庭康复。我国的家庭社区的护理能力和医疗护理制度发展比较缓慢,远远比不上医院护理。但是随着家庭康复患者的增多,必须克服这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家属进行科学指导,教授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增加电话回访的次数,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
2 骨科护理发展前景
2.1 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发达国家,护士基本承担了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一切护理措施,包括社会及生活护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技术的革新,新设备的使用,这些都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护理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素质要求以及继续教育问题都将受到重视。
2.2 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骨科治疗具有病种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多样,患者活动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骨科整体护理必须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根据不同的
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病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2.3 远程医疗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和广泛的发展。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3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护理专业的专科性和综合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骨科护士要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燕. 浅谈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甘肃中医, 2010,(04)
[2] 代玉枝. 浅析康复护理的重要性[j]. 青海医药杂志, 2011, (07)
[3] 康复护理学[j]. 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 2010,(03)
[4] 李静虹, 郑彩娥, 张荀芳. 在病人康复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
[j]. 护理研究, 2004,(24)
[5] 王淑敏, 林文霞. 再造手指术后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5,(18)
范文二: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七 断肢再植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
帮助患者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断肢(趾)再植的基本知识,如何配合治疗护理,以利断肢(趾)再植的成活及其愈后功能的恢复。
(一).手术前护理
护士应该评估患者的个体化学习要求,向其进行手术前的宣教,确定以下几方面内容,同时在制定计划时鼓励患者参与。
1.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充分的了解,如:有无休克、伤残程度、畸形情况、部位、性质、既往并发症、目前的健康情况和有无残余创面存在等。
2.了解患者对于手术的要求,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医生制订手术治疗计划,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
3.认真做好手术野及断肢(趾)的保存、运输,断肢的近端如有活动性出血,应加压包扎,若局部加压包扎仍不能止血时,可应用止血带。离断肢体应保存在低温的环境中,将肢体用清洁布料包裹后,再用塑料布包裹,周围放置冰块,然后迅速转送医院。
4.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其他肢体或脏器的合并损伤或感冒、女性月经来潮等及局部情况。
5.送验各种急检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伤肢拍X线片,做普鲁卡因试敏,交叉配血。
(二).手术后的护理
通过护士教育手段,住院患者清楚了解疾病过程、治疗方案、恢复健康主要措施后,便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护活动,同时当他们学到有关健康知识后,能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的变化及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1.绝对卧床,伤肢抬高30?,45?,以利静脉回流,防止和减少肢体的肿胀。
2.尽量住单间,每日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严禁吸烟、喝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探视人员。
3.局部烤灯照射2周,应用60W或100W照明灯,距离伤肢30,40cm,照射局部,使局部的血管扩张,以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4.密切观察伤肢末端血液循环情况,指腹肿胀、指端青紫,提示静脉危象;指腹干瘪、指端苍白,提示动脉危象。
5.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抗痉挛抗凝药物。如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6.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由被动到主动逐渐增加次数和强度。
患者健康教育除了按计划进行外,大量的教育工作需随时进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融合在各项护理操作的实施过程中,护士在进行护理时,随时向患者解释一些必要的知识。这些非正式的教育,尽量不是系统的,但能使患者不断获得相关的知识,并对患者当时的心理知识需要做出应答,可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保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八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一).心理康复指导 我们认为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本组病例患者均饱受疾病的折磨,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且希望“刀到病除”,故手术前后较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二是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故手术前后应注意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一方面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过于谨慎者则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其进行锻炼,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二).术前康复训练 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
1.体位指导 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应采取正确的体位。可平卧或半卧位,但患髋屈曲,45?,不侧卧,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外展架或厚枕,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将患者安排至有床上拉手的病床。
2.训练引体向上运动 平卧或半卧,患肢外展中立,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双手吊住拉环,使身体整个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 s后放下。
3.训练床上排便 目的是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注意放置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给女患者使用特制的女式尿壶以避免过多使用便盆,增加髋部运动。4.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 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等张收缩训练: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 cm、空中停顿5,10 s后放松。
5.关节活动训练 指导其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45?,并避免患髋内收、内旋。>45?,并避免患髋内收、内旋。>
6.指导正确使用拐杖 准备合适的双杖,使拐杖的高度及中部把手与患者的身高臂长相适宜,拐杖底端配橡胶装置(防滑),拐杖的顶端用软垫包裹(减少对腋窝的直接压力),对术前能行走者训练其掌握使用方法,练习利用双杖和健腿的支撑站立,以及在患肢不负重状态下的行走。
(三).术后康复护
1.床上功能锻炼 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合适体位,防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给予臀部垫气圈或海绵垫、水垫等。每2 h 1次帮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疮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务必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家属详细交待以取得合作,曾有1例手术后当晚因家属随意移动患者致假体脱位而再次手术。术后第1天,因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在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止痛后,可帮助其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等,1,2次/h。同时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5,10次/h。指导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午各5,10 min。术后第2天开始,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锻炼20,30 min,引体向上运动3,4次/h并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2.离床功能锻炼 于术后4,5 d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拄双杖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离床活动第一天,上、下午各床旁拄双杖站立="" 5,10="" min(视各人体力情况而定),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护士在旁扶持,观察有无虚脱情况发生,曾有4例于第1次下床时发生虚脱,经立即返床休息后缓解。第2天开始拄双杖在病室内行走,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 min,上、下午以及睡前各1次。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左右并不负重,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
3.自理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增强自信,促进机能康复。
4.出院指导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2,15 d出院。因术后恢复期较长,故出院后的自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应给予详细指导。
(1).自行上、下床指导 出院前2 d,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并作动作演示,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的方法,以便出院后自理。
(2).体位指导 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3周内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90?,不可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
(3).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 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患肢不负重,拄双杖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杖?单杖?弃杖,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
(4).日常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戒烟戒酒;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这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向周围人群作暗示,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度及各侧方应力。
九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
(一).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用碘酊涂擦后再用75,乙醇脱碘,或用苯扎溴胺配于手术前日夜或手术日晨涂擦 1次。
3.对全麻患者,术前晚行清水灌肠。
4.术日晨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1次。
(二).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
(1).四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10—14d拆线。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三期:
(1).初期:术后1,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采光好,使患者在舒适、美观的环境中安心治疗和休养。
2.按患者的损伤不同准备病床,骨折患者准备牵引床,腰椎损伤患者准备硬板床,软组织挫伤患者宜卧软垫床,合并褥疮的患者准备气垫床,同时床铺要保持平整无皱折,干燥无渣屑。
3.采取合适的卧位,使患者舒适。一般情况予平卧位休息,颅脑损伤取头略抬高位,腰椎骨折予腰下垫枕背伸位,锁骨、肋骨骨折采取半坐卧位。
4.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患肢的疼痛、感觉、血运及活动变化,伤口渗血、渗液,创伤患者有无合并组织器官的损伤,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5.做好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介绍医院的环境,住院须知,经治的医生和主管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了解病
情,懂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和预后的情况,消除顾虑。须手术的患者要交待术前的准备。
6.保持正确的体位,活动时用力得当,防止机体引起疲劳、畸形、生理功能障碍。对牵引、石膏托外固定、卧床患者应注意保持关节功能位,以保证固定关节有最大的效能。
7.对使用石膏及夹板固定的,要保持绷带包扎松紧适宜,骨突处衬垫得当,并随肢体的肿胀消退而及时调整。注意观察固定的肢体有无出现压疮、张力性水泡。严密观察患肢有无苍白、厥冷、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
8.行骨牵引的患者要保持有效的牵引,达到复位止痛的目的,并要防止牵引针口的感染及钢针的滑脱,血管神经的损伤。
9.做好生活护理及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骨科患者多需卧床,患者要定时协助翻身侧卧,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扩胸、咳嗽以锻炼肺功能。督促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和尿道口的清洁以防泌尿系感染。
10.保持二便通畅,每日协助患者揉按腹部2-3次,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及水果,多饮水,促进排便通畅。
11.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因为长期卧床,下肢血流缓慢,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所以要帮助患者勤翻身,及早下地多做下肢的伸展活动,按摩下肢肌群,被动活动膝、踝等关节,抬高下肢,以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
12.指导饮食调护,创伤早期可供给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含水份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饮食。骨病患者应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多晒太阳,合并有伤口的禁食虾、蟹、鹅等发物。
13.加强锻炼,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根据患者的不同损伤,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地练习达到康复的目的。
范文三: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雅安市红十字医院 2009-05-01 11:04:31 作者: 来源: 文字大
小:[大][中][小]
一、 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除急诊手术禁食禁饮外,其他患者给予高钙、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3、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卧硬板床或气垫床硬挡,保持关节功能位。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发展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做好记录。
5、主动协助或指导搬运安置老年和严重外伤患者;检查全身,查清受伤部位;排除大出血、内脏操作及休克等严重问题;协助诊断有否多发伤。
6、骨折患者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7、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注意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深静脉栓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8、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9、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指导计划做好健康指导。大体内容包括:(1)加强营养;(2)保持良好心境;(3)预防再次外伤;(4)加强功能锻炼;(5)定期复查。
二、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首先抢救生命。尽早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高流量吸氧。
(2)初步固定骨折部位,保护创面。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外露者,切勿随意复位。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夹板固定。
(3)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搬动患者时注意稳、准、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交待患者少动,避免加重损伤。
(4)遵医嘱注射TAT和使用抗生素。
(5)用止血带止血时,每2小时更换缚扎部位,密切观察备注循环情况。更换部位时至少比原缚扎部位高2,3cm。
(6)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术前检查;?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患肢适当抬高并固定于功能位。
(2)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进食,加强营养,促进愈合。
(3)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根据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安装外固定架者,防感染、防松动。
(5)长期卧床者按时翻身、折背,鼓励多饮水,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三、手外伤护理常规
按外科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简单包扎止血。
(2)积极作好术前准备。?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
查;?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促进神经、血管的修复。
(3)严密观察伤口疼痛、渗液、出血等,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4)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等)。 (5)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的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6)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1)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3日开始进行手指功能煅炼。
2)肌腱吻合术后3天视病情指导患者逐渐开始作轻度伸屈指肌腱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四、肢体骨折内固定护理常规
按外科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给予高蛋白、高钙、丰富维生素饮食。拟急症手术者禁食。
(2)评估伤情,首先协助处理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3)行牵引者要保持牵引的正确方式和有效效能,不能随意增减重量。
(4)遵医嘱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抗生素皮试、备血等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监测生命体重等。
(2)术后24小时局部冰敷,抬高患肢,并注意患肢血运。肢体骨折内固定,大多数是坚强内固定,一般不需要外固定辅助,但若骨折极不稳定可辅以皮牵引2-4周或石膏固定资产-6周。行皮牵引或石膏固定者,按相应护理常规。
(3)麻醉清醒且无恶心、呕吐后,患者可恢复高蛋白、高钙饮食,如排骨、牛奶、鸡蛋等。 (4)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情况,术后3-5天或敷料渗湿时更换敷料。24小时后引流液小于50-100ml时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5)根据病变部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五、截肢手术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严重外伤患者应首先抢救生命。
(2)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劝慰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说明截肢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对截肢的认识,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3)严重的肢体外伤及感染者及时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长期慢性消耗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患者,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营养,以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5)履行术前告知程序,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签字,报院领导审批签字后方可施行截肢手术。 (6)行半骨盆切除术者作肠道准备。
(7)截下肢者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2、术后护理
(1)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按麻醉后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防止严重创作或感染、高龄和小儿患者病情恶化。
(2)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高蛋白、丰富营养的饮食。
(3)严密观察被截肢体残端的渗血情况,床旁常备止血带,以防残端血管结扎线落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4)评估肢体残端有无水肿、水疮、炎症、皮肤坏死等征象,及时报告医师和处理。 (5)评估患者有无残肢疼痛和幻肢痛,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幻肢痛。
(6)指导患者进行残肢锻炼,防止并节挛缩。
六、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1、术前或非手术治疗护理
(1)受伤24-28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若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应立即报告工程师,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痛加剧及急性腹膜炎症状;了解肛门有无解痛、疼痛或出血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3)注意观察皮下有无出血及出血进展。
(4)遵医嘱留置导尿管,保持其通畅;;观察并记录尿液性质、量及颜色。
(5)防止再骨折或再移位。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及更换体位以防骨折移位,视病情至少卧位休息2-6周,同时注意预防压疮发生。
(6)骨盆悬吊牵引者,保持吊带平坦、干燥、完整。骨突部位用棉垫保护或酒精按摩,预防压疮。 (7)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8)拟手术者,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备血、备皮、导尿、清洁灌肠等。
(9)给予患者心理安抚,稳定情绪,减轻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
2、术后护理
(1)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按麻醉后护理常规。
(2)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神志、尿量等,预防大出血。 (3)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高蛋白、富含粗纤维、果胶的食物,鼓励多饮水。(4)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畅通,防止伤口感染。
(5)术后睡气垫床,平卧和健侧卧交替更换,以预防压疮。尽量减少大幅度搬运患者,防止内固定断裂、脱落。
(6)术后7-10周下床运动,并逐步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七、化脓性骨髓炎护理常规
1、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饮食。必要时遵医嘱输清蛋白或血浆。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有无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转移性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4、患肢护理:(1)减轻患肢疼痛;(2)尽量减少患肢搬动次数,给予患肢足够的牵引重量,防止感染扩散、病理性骨折、关节畸形;(3)早期患肢制动于功能位,适当保持关节活动度;当炎症消退或伤口愈合时,应开始关节的自主或轻度被动运动。
5、开窗引流、关节冲洗术后的护理:(1)正确连接术后冲洗管及引流管。注意将高位管接冲洗管,低位管接引流管;(2)保持导管冲洗或引流通畅,防止导管堵塞。第一个24小时冲洗期间,每2-3小时快速冲洗30秒,防止脓液、凝血块堵塞;以后冲洗过程中管道如有堵塞,应轻轻挤压、旋转两管,快速滴入30秒-2分钟;(3)冲洗液每天2000-3000ml,根据医嘱调节滴速均匀滴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4)冲洗时间一般为1-2周;(5)拔管时应先拔冲洗管, 观察1-2天无渗出物后再拔引流管。 6、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7、需手术的患者按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八、气性坏疽护理常规
1、按严密隔离护理常规,预防医院交叉感染。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使尿量?3000ml/h,以利于毒素排除。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鼻饲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
3、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保护好皮肤。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警惕感染性休克。
5、遵医嘱大剂量使用敏感抗生素。尽量敞开伤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持续湿敷,使患处局部形成有氧环境。
6、协助进行分泌物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一旦确诊,做好紧急手术准备,以减轻患者痛苦。 7、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高热、昏迷患者按照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9、高压氧治疗者,按高压氧护理常规。
10、截肢者,按截肢手术护理常规。
九、骨与骨关节结核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患处局部固定并制动,以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饮食。贫血时,宜进食含铁高的食物;盗汗多时,增加饮水量。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是否有消瘦、贫血、患处肿胀、流脓、截瘫或肌力减弱、大小便障碍、关节僵硬、强直、行走障碍等。
4、皮肤有窦道流脓者,伤口应每天换药。
5、行石膏固定、牵引术护理常规。
6、截瘫者,按截瘫护理常规护理。
7、拟手术治疗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1)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抗结核药宜早晨空腹服。注意观察抗结核药的副作用,如出现耳鸣、耳聋、口唇麻木、手足麻木、小便减少、血尿、恶心呕吐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复查肝、肾功能,调整药物。 (2)术前用抗生素2-3天,预防继发感染。
8、行骨关节术后按相应护理常规,注意术后尽早进行肌肉收缩、远端关节活动。
9、给予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疾病。
十、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腰腿疼痛严重的患者,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2)术前绝对卧硬板床,抬高床头20度,膝关节屈曲以放松背部肌肉。
2、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大小便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的征象。 (2)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可用听流水声、热敷或按摩膀胱区等诱导排尿,必要时行留置导尿。 (3)功能锻炼:A、术后第三3天鼓励患者行主动直腿抬高和双下肢踩单车式的蹬腿锻炼,协助患者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以避免手术后神经根粘连;B、术后来周进行腰背肌肉锻炼: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使臀部离床,腹部前凸如拱桥,稍倾放下,重复进行。运动量秩序渐进,以不引起腰腿痛加重为宜。
范文四: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老河口一医院
一、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
2.卧硬板床加软垫。
3. 脊柱骨折, 骨盆骨折, 下肢骨折, 骨与关节感染者绝对卧床休息。
4.骨折患者搬运
(1)骨折部位固定于功能位。
(2)石膏固定者避免石膏变形,折断。
(3)牵引患者保持患肢于牵引状态。
(4)脊柱骨折者防止脊柱扭曲。
5.合并出血,休克者,先止血,抗休克,再处理骨折。
6.四肢损伤或疾病者,根据病情抬高患肢,观察末梢血运。
7.协助完成各项诊疗,检查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 DSA 栓塞术, 穿刺活检术或切开活检术,牵引术等,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8.加强皮肤护理,卧床者每 2小时翻身或抬臀 1次,鼓励患者深 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 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9.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 ≥4分,给予药物 镇痛。
10.满足卧床患者日常需要,完成保留导尿及便秘者的护理,指导 并训练患者功能锻炼。
(二)骨科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1. 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
2. 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 绪。
3. 指导并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床上大小便及肢体的活动。
4. 术前一日沐浴或备皮,修剪指甲,取下饰品。
5. 饮食 术前 8小时禁食, 4小时禁水。
6. 术前一日晚保证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7. 术日晨协助患者更换手术衣,取下义齿,隐形眼镜等,贵重物品交 家属保管,测体温,血压,脉搏。
8. 备好麻醉床及所需物品。
(三)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1. 根据麻醉方式选择相应麻醉护理常规。
2. 根据手术交接单交接患者,了解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
3.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 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 1次, 直至平稳,平稳后,每日测体温,脉搏 3次,连测 3天正常后改为 每日 1次。
4. 巡视病房, 观察有无伤口渗血及阴道流血情况。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 畅,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
5. 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在位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按时更换 尿袋,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擦洗每日 2次。
6.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 6小时, 6小时后遵医嘱进食,肛门未排气 前避免进含糖,奶,蛋白等易引起肠胀气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进 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物。
7. 术后切口疼痛者,使用止痛剂,如术后镇痛者,观察镇痛效果,镇 痛泵有无脱落,局部有无出血,感染迹象,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麻醉师 处理。
二、检查或治疗护理常规
(一)牵引术护理常规
1. 讲解牵引目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2.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3. 保持牵引和反牵引力量,牵引部位抬高 15~30cm,牵引重锤保 持悬空,牵引绳与牵引肢体的长轴呈一直线。
4. 牵引针孔处每日以安尔碘消毒 2次,无菌纱布覆盖。牵引针孔局 部血痂形成保护层可不必去除。
5. 观察皮肤牵引局部有无水疱, 瘙痒等皮肤过敏, 观察颅骨牵引及颌 枕牵引患者呼吸情况。
6. 指导并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7. 指导并训练患者功能锻炼。
8. 患肢保暖。
(二)石膏绷带固定术护理常规
1. 讲解石膏绷带固定术的目的,注意事项。
2. 石膏干固后再搬运,在搬运,翻身或改变体位时,避免石膏折断。
3. 抬高患肢并置于功能位。
4.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5. 观察石膏内伤口出血情况, 用笔沿血迹边缘做好记号, 了解血迹有 无扩大。
6. 保持石膏清洁, 干燥, 石膏内皮肤有瘙痒感, 不可用尖硬物品去挠, 以免引起皮肤破损而导致感染。
7. 指导并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8. 指导并训练患者功能锻炼。
9. 患肢保暖。
三、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1. 评估肢体末梢血运和肿胀程度。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股骨颈骨 折和末梢血运不良者除外。
2. 患肢牵引者按牵引术的护理常规护理。
3. 石膏固定按石膏绷带固定术的护理常规护理。
4. 手术患者按骨科前,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5. 定时更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 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6. 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 物。
7.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 根据病种制定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
8. 出院指导 术后 6~8周复查,摄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者,可利用 助行支具逐渐负重,术后根据 X 线片及具体情况决定取内固定。避 免跌倒再次受伤。
(二)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1. 绝对卧硬板床, 搬动时采用三人或四人搬运法, 翻身采用轴线翻身。
2. 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 ≥4分,给予药物镇 痛。
3.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估计渗血量及 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观察四肢感觉及各关节活动情况,判断 有无脊髓损伤。
4. 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的 食物。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必要时予肛门排气或胃肠减压。
5.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翻身每 2小时 1次,保护骨 隆突处,多饮水,预防压疮,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6. 做好排泄管理,保留导尿者,每日会阴擦洗或会阴湿敷 2次,定 时训练膀胱功能, 训练每日定时排便, 每日沿结肠方向腹部环形按摩 2~3次,必要时予缓泻剂,大便失禁者保护肛周皮肤黏膜。 7. 维持正常体温,定期监测,创造舒适环境,高热时通常采用物理降 温,体温不升时,则予加盖棉被,调节室温等保暖措施。
8.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制定腰背肌和直腿抬高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不能主动锻炼者,协助活动各关节,按摩肌肉。
9. 出院指导 术后 6~8周复查, 摄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者, 可坐起, 并借助助行支具等练习站立和行走。 脊髓损伤者需坚持功能锻炼, 协 助生活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三)骨关节手术护理常规
1. 术前评估肢体活动度。 有无全身急,慢性感染。基础疾病及治疗 情况,术前一周戒烟。
2.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估计渗血量 及伤口引流的颜色,性状和量。
3. 根 据 具 体 手 术 选 择 合 适 的 体 位 。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患 肢 外 展 (15°~20°)中立位,两腿间夹软枕,膝关节置换术患肢抬高伸直 位,肩关节置换术患肢屈肘 90°固定于胸前,关节镜术后患肢抬至 高于心脏水平。
4. 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 ≥4分,给予药物镇 痛。
5.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了解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保持合适 体位,向患者宣教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的重要 性。
食物。
7.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种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 进。
8. 出院指导 术后定期复诊并随访终身。坚持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借 助助行支具至术后 2~3个月。建立行为新规范,保持合适体重,避 免剧烈运动。
(四)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1.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特殊训练, 前路手术者进行气管推移训练, 后路 手术者进行俯卧位卧床训练,以及床上排便,深呼吸,有效咳嗽,咳 痰训练。
2.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尤其是呼吸情况。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 况,估计渗血量及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观察四肢感觉及各关 节活动情况,判断有无脊髓损伤。
3. 头颈部制动,在颈部两侧各放置一沙袋或米袋,也可用颈托固定。 搬动时采用三人或四人搬运法,翻身采用轴线翻身。
4. 观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颈前路手术者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和吸引 装置,了解患者有无颈部变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5. 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 物。颈前路术后 24~48小时以温凉流质为宜。
6.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鼓励进行四肢和关节的主动锻炼, 颈部肌肉锻炼和双手精细动作。
7. 出院指导 术后 6~8周复查。下床活动颈托固定至术后 3个月。 建立行为新规范, 避免颈部固定于一种姿势时间过长, 保持正确的睡 眠姿势,坚持锻炼颈部肌肉,注意颈部保暖。
(五)下腰椎手术护理常规
1. 绝对卧硬板床, 搬动时采用三人或四人搬运法, 翻身采用轴线翻身。
2. 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 ≥4分,给予药物镇 痛。
3.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估计渗血量及 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观察双下肢感觉及活动情况,判断有无 脊髓损伤。
食物。
5. 观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了解患者有无腹胀,排尿困难等症状,指 导沿结肠方向腹部环形按摩每日 2~3次,予以诱导排尿,必要时行 保留导尿。
6.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翻身每 2小时 1次,保护骨 隆突处,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预防压疮,便秘,肺部和泌尿系 统感染。
7.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制定腰背肌和直腿抬高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
8. 出院指导 术后 6~8周复查。下床活动腰围固定至术后 2~3个 月。建立行为新规范,避免久坐久站,拾物时应屈膝下蹲,采用侧卧 位起床法,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腰背肌锻炼。
(六)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1. 绝对卧硬板床,协助低坡位翻身,防止疼痛加重,或骨折再移位。
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休克的发 生。
3. 观察患者有无排尿困难,尿量及色泽,有无腹胀,如有异常及时通 知医生并处理。
4. 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 ≥4分,给予药物镇 痛。
5. 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方法,做好骨牵引护理。
6.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估计渗血量及 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
7. 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 物。
8.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协助低坡位翻身每 2小时 1次,注意侧卧位时保持健侧在下,保护骨隆突处,多饮水,多进食蔬 菜,水果,预防压疮,便秘,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9.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 包括患肢的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 背伸及趾曲, 足趾伸屈等活动, 并进行上肢的全关节活动, 循序渐进。 10. 出院指导 卧床休息,低坡位翻身,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加强 营养,保持大便通畅,术后 6~8周门诊复查。
(七)关节脱位护理常规
1. 术前评估生命体征,配合进行患处的专科处理,如牵引,夹板,石 膏托固定等。
2. 抬高患肢至高于心脏水平,并保持于功能位,以利于减轻肿胀,观 察末梢血运。
3.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估计渗血量及 伤口引流的量,颜色和性状。
4. 定时更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 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5. 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 物。
6.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 根据脱位部位制定锻炼计划, 循序 渐进。
7. 出院指导 关节固定在功能位,坚持功能锻炼,防止再脱位,术后 6~8周门诊复查。
(八)骨关节感染护理常规
1. 术前评估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 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意保暖,预防 感冒。
2. 评估,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 ≥4分,给予药物镇 痛。
3.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估计渗血量及 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
4. 术后做好药物灌注,冲洗的相关护理。
5. 定时更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 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6. 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 物。
7.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 根据病种制定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
8. 出院指导 坚持有计划地功能锻炼,避免患肢过早负重,防止关节 损伤及病理性骨折。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遵医 嘱使用抗生素。合理营养,促进伤口愈合。术后 6~8周门诊复查。 (九)骨肿瘤护理常规
1. 术前评估肿瘤状况,指导患者的活动度,必要时绝对卧床。评估, 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 ≥4分,给予药物镇痛。
2. 协助做好诊断性项目检查项目, 如穿刺活检及术前介入治疗等, 按 相应的常规护理。
3.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尤其是截肢患 者,估计渗血量及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若伤口渗血多或引流 量>200ml/h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4. 密切观察化疗 /放疗患者的反应,了解其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5. 定时更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 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6. 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 物。
7.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 根据病种制定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
8. 出院指导 坚持功能锻炼,防止病理性骨折。加强营养,增加身体 抵抗力,注意保暖,监测体温,防止感染。术后 6~8周门诊复查。 (十)手外伤护理常规
1. 抬患肢至高于心脏水平,减轻水肿和疼痛,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2. 评估生命体征及患肢局部情况, 正确使用止血带, 警惕失血性休克 的发生。
3. 评估,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 ≥4分,给予药物镇 痛。
4.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估计渗血量及 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
5. 患肢给予保暖,调节室温 22~25°。
6. 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 应, 有无肿胀等, 保持伤口清洁, 干燥, 避免感染; 手指保持功能位, 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活动障碍及肌肉萎缩, 如有异常及 时汇报医生。
7. 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 物。
8. 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制定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
9. 出院指导 讲究卫生,及时修剪指甲,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加强营养,坚持手部功能的康复训练,术后 6~8周门诊复查。 (十一)断肢(指)再植术护理常规
1. 配合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给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焦 虑情绪。
2.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清洁,保暖,室温在 25摄氏度左 右通风的病房。
3. 抬高再植肢体, 高于心脏水平 10厘米左右, 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肿胀
4. 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食物,促进再植肢体愈合。
5. 观察患肢(指)颜色,温度,了解指腹饱满程度及甲床毛细血管充 盈及循环情况。
6. 预防血管痉挛发生:1绝对卧床两周, 限制再植肢体活动; 2给予 再植肢体保暖,局部可用烤灯照射,距离 30-40厘米; 3室内禁 止吸烟; 4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补充足够血容量; 7. 遵医嘱使用扩 血管药物,抗炎,抗凝治疗。
8. 出院指导 指导功能锻炼,恢复肢(指)体功能。遵医嘱服药,定 期复查。
(十二 ) 截肢手术护理常规
1. 术前评估疾病的临床表现, 了解目前需要截肢的主要原因, 检查截 肢部位。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解 释工作,说明截肢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对截肢的认识,以取得理解与 配合。。
2. 术后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 按麻醉后护理常规,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神志等。
3. 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
4. 严密观察被截肢体残端的渗血情况; 床旁常备止血带, 以防残端血 管结扎线脱落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5. 评估肢体残端有无水肿、水疱、炎症、皮肤坏死等征象,及时报告 医师和处理。
评估患者有无残肢疼痛和患肢痛,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肢痛。
6. 指导患者进行残肢锻炼,防止关节挛缩。
7. 出院指导 患者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给予安装假肢信息和帮助。
范文五: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疼痛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 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诱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对疼痛的心理反应;
2. 应用疼痛评估表评价疼痛的程度(疼痛评分)。
3. 评估生命体征的变化。
4. 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表现和变化情况。
5. 评估患者对疼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6. 了解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二)操作要点
1. 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并保持功能位。
2. 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环境。
3. 遵医嘱给予镇痛方案(个体联合超前镇痛)治疗或药物,并观察效果和副作用。
4. 合理饮食,预防便秘。
5. 心理干预
(1)交流与沟通: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因势力导,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患者分析疼痛的反复性,解释与疼痛有关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指导患者加快让其愉悦的经历。
(2)松弛和意念干预:节律性呼吸或有规律地使肌肉紧张和松弛,减轻或减少环境刺激,放松全身和提高痛阈。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免疼痛的方法, 包括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放松技巧。
2指导患者正确对疼痛进行评分。
(四)注意事项
1.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缓解疼痛症状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2. 介绍解释诊疗计划。
3. 尊重和关爱患者信任患者的诉说并积极为其提供帮助。
4. 结合药物、理疗等措施进行联合镇痛。
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 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 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 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 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可利用图片资料宣传手册录音录像或小讲课等多种形式介绍有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 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4. 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3天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
5. 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用记号笔绘制骨科笑脸图)。
6. 做好身份识别标志,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手腕带的使用)。
(三)指导要点
1. 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
3. 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 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4.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
5. 伤肢的抬高和冰敷的指导。
6. 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肌肉收缩运动等关节活动)。
(四)注意事项
1. 指导患者及家属阅读手术须知。
2. 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对手术治疗经济状况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 观察伤肢疼痛肿胀感觉运动血液循环情况。
2. 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引流管的类型位置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皮肤受压情况等。
3. 观察有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以及尿潴留等常见的术后反应,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4. 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及术中情况。
(二)操作要点
1. 根据患者手术和麻醉方式,采取舒适的卧位,伤肢给予抬高冰敷。
2. 观察有无舌后坠痰液堵塞气道等情况。
3. 连接各种治疗性管道,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4. 根据需要给予床档保护和保护性约束。
5.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6. 遵医嘱给予镇痛方案控制疼痛,增进舒适。
7. 协助床上翻身叩背。
8.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饮食。
9.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实施出院计划。
(三)指导要点
1.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适量活动,合理膳食。
2. 告知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如有疑问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
3. 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护伤口引流管的有效方法。
4. 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四)注意事项
1. 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2. 应用骨科无痛病房/疼痛关爱病房的理念指导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 评估病情身体状况肌肉和关节活动情况。
2. 评估患者自理能力非制动部位的活动能力制动部位(伤肢) 及其皮肤情况等。
3. 了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制动原因。
(二) 操作要点
(1)石膏固定后注意观察患肢末梢的温度皮肤颜色及活动情况,评估患肢是否肿胀,观察其表面的渗血情况。
(2)四肢石膏固定,抬高患肢;髋人字石膏用软枕垫起腰凹,悬空臀部。
(3)石膏未干前,不可在石膏上覆盖被毯;保持石膏清洁,避免水分泌物排泄物等刺激皮肤。
(4)防止石膏断裂,尽量避免搬动。在石膏未干前搬动患者,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石膏干固后有脆性,采用滚动法翻身,勿对关节处实施成角应力。
(5)保持石膏末端暴露的指(趾)及指(趾)甲的清洁保暖。
(三)指导要点
1.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石膏外固定的原因及目的,取得理解与合作。
2.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 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得去除石膏内棉垫绷带松紧状态,如有不适请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
1. 观察患者伤肢局部及全身的情况。
2. 伤肢给予抬高冰敷控制疼痛并有效减轻疼痛。
3. 协助患者采用舒适体位, 每2~3h 协助翻身1次,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4. 观察局部皮肤的完整性血液循环情况。
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