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单元 4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一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 ,各地的 (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 (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 、 (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 (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二、判断题(V 或X)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X)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V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X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V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V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V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V )
三、问答题
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 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的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 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 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范文二: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复习题
1、天气( 总是在不断地 )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 活动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
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4、( 云量 )、(降水量 )、( 气温 )、(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
观察的重要数据。。
5、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6、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7、使用温度计前,先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
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8、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
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 )
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9、风向是指风( 吹来 )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 从北吹向南 ),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 从西南吹向东北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 西北风 )。
10、风向可以用( 风向标 )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 )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 西北 )风。
11、我们可以用( 八个 )方位来描述风向。
12、( 风速 )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
学家把风速记为( 13 )个等
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雨)、(雪)、(冰雹 )等。
14、( 雨量器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24小时 )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 中雨 ),50~100毫米是( 暴雨 ),小于( 10毫米 )是小雨。
15、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 冰晶 )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 层云 )、(积云 )、(卷云 )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
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 晴天)、( 多云 )、( 阴天 )。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运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运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
就是(晴天);如果运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运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
个圆面,就是(阴天)。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
变化的一些(规律)。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
描述天气。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6、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7、使用温度计前,先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
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8、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10、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
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1、 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2、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
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3、 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
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 信息。
14、 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
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5、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云
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 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
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7、 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
雨。
18、 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9、 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
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范文三: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树是一种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 、树冠的(形状) 、树干的 (粗细) 、树皮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旁,我们看见过: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蔓藤等,这说明植物的 生长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和环境有关。
3、 (看、听、摸、闻、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4、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 (交流) 、 (表达) 、 (讨论) 、 (记录)等 学习方法。
5、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6、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7、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 形等几种。
8、我们可以用(拓印)方法得到树皮图案。
9、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格式,写清:A.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B. 要按观察的顺 序来记录。 C. 最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或图片等) 。
10、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 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
11、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等。
12、大树和小草之间的不同点是:植株的 (高矮 ) 不同,大树高、小草矮;茎的 (粗细 ) 不同,大树粗、 小草细; 茎的 (质地 ) 不同, 大树是 (木质茎) 、 小草是 (草质茎) ; 大树是木本植物, 小草是草本植物。 13、大树和小草之间的共同点是:都是植物,都 (生长在土壤中 ) ,都有 (绿色的叶 ) ,都会 (开花结果 ) , 都需要 (水份、阳光和空气 ) 。
14、水生植物也都有(根) 、 (茎) 、 (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 , (阳光)和(空气) 。 15、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是:都是水生植物,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 和空气。
1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 、 (阳光)和(空气) ;有(根) 、 (茎) 、 (叶) ;都会 (繁殖后代) ;寿命(短) ;都是(草本植物) 。
17、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8、一片叶子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 征。
19、树叶也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20、用(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21、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要经历 (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 ) 等过程。每 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2、植物的变化(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如向日葵主要表现在 (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 死 ) 等方面。
2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份,阳光,空气和营养) ;都会(生长 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 ;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 , (阳光) , (空气)和(营养)
2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气囊) ,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
27、我们可以比较树叶的(软硬、颜色、大小)来说植物发生了变化。
1.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 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有更多的认识,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
2.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4.可以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5.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形状等来描述。
6.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 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 使突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8.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9.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着;从一片树叶的颜色 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叶会衰老直到死亡。
10.植物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 要表现在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等方面。
范文四: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小泊头镇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命题:苏雨娟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2、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一、填空题: 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和适宜的( )。 3、苹树不宜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2、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 )种消费者,生产者有( )种。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通常从( )开始,到凶猛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条件不发生变化。 的( )终止。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4、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事物的生物叫( )。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 5、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6、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 )。
四, 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15分) 7、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 )。 (1)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 ((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重点保护我国现存最大一片红树林。
(3)该食物网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9、三江源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 )。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______种。 10、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 )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
自然保护区之一。 (5)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8分)
11、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 )的野生珍稀麋鹿保护区,主要保护麋鹿。
二、判断题:
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 )
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 鹰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4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
、种子发芽不需要一定的条件。( ) 6
7、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
8、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 五、实验题。 9、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需要的时候,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 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完成下表填写任务 。(20分) 10、当环境不适合他们生存时,他们会重新选择适合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 研究问题 蚯蚓喜欢有光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1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他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 我的猜想 学校: 班级: 姓名: 12、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要改变的条件 多种生物。( ) 不改变的条件 13、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 控制组 控制的方法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对照组 15、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我的结论: 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
三、选择题
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
范文五: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 )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
5、( )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有( )和( )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是要注意:面向( ),( )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 ),下午用( )。
8、( )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10、古希腊天文学家( )提出( ),他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16世纪( )天文学家( )提出了( )——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 ),德国应该在( ),澳大利亚应该在( )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的光。
14、月相变化的顺序是( )。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 ),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16、( )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都有自己的( )。
17、早晨太阳从( )升起来,影子在( ),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 ),傍晚,太阳从( )落下去,影子在( )。
18、太阳运动的规律是:( ),太阳高度是( )。
19、( )时,影子( ),此时温度( );( )时,影子( ),说明太阳( ),此时温度( )。
20、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 )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 )。当时的( )被称为( )或( )。
21、( )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2、日晷由( )和( )两部分构成。
2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2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2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 )。
2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 )的光。
28、月球自转的方向是( )。
29、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30、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 )。
31、( )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32、( ),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 ),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33、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 )而变化的植物还有( ),( ),( ),( )等。
34、植物不仅会再不同季节例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和闭合,瑞典生物学家( )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 )。
35、白天活动的动物有:( ),( ),( ),( )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 ),( ),( )( )等。
36、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
(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7、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答: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38、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39、温度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位置越高,温度越高,太阳位置越低,温度越低。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一单元4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