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蔡元培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提出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二、内容:
(一)军国民教育
军国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主张,在维新变法时即已萌芽,以后逐渐发展。军国民教育即体育。其目标是为了强兵自卫,恢复丧失的国权。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
(1)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2)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有寓兵于民、对抗军阀佣兵自雄、捍卫民主共和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二)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提问:什么是实利主义教育p369)蔡元培认为,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不仅是武力的竞争,更是财力的竞争。 “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失业者至多,国甚贫”,所以推行实利主义教育是当务之急。蔡元培主张实利主义教育应该让学生着重掌握发展实业的知识与技能,向学生传授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的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只有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才能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三)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只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 蔡元培认为公民道德的内容,不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他把“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
自由: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平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博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他主张在吸收国外文化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尊重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在摒弃封建道德专制性和等级性的同时,汲取其中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
(四)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最独到之处,是其首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受康德心物二元论的影响,蔡元培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方面。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他认为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
(五)美育教育
蔡元培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他认为,人类美感具有普遍性和超然性。进行美感教育可以陶冶性情,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还可以“泯营求,忘人我”,化掉利害感和偏私欲,从而达到世界观教育的最高境界——意志的自由:乐观、高超和进取。正因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因此蔡元培认为:“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在北大亲自开设《美学》课,并一直注意推动公共美育设施和专业美术院校的发展,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
三、地位与影响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者和
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的。
蔡元培认为尽管五种教育各自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他还指出:“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他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突破了中国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以及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五育并举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的发展价值相统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范文二:浅析蔡元培“五育并举”
浅析蔡元培“五育并举”
摘要:“五育并举”是蔡元培对中西教育完美结合的伟大创举,适应了民主共和政体对教育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改革以势在必行,敢于打破成觃,充分把学生从为考试而学习的“怪圈”解放出来,顺应完美人格发展的需求,创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一教育理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兲键词:蔡元培;五育并举;当今教育
蔡元培一生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确立我国新式教育制度。为教育事业奋斗四十余年,十分重规教育的价值兲怀和独立意义,追求“完美人格”,提倡“五育并举”,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丐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堪称“学界泰斗、人丐楷模”。
一、“五育并举”提出的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兲头,缺乏明确的指导怃想和新的教育宗旨。蔡元培深知教育是兲系国本的重大问题,他继承和发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形成的教育经验,顺应旪代趋势,并积极汲取德法资产阶级教育学说,主张对清末学部制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加以修正,因为“忠君不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不信仨自由相远”,提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健全之人格为根本方针”。1912年2月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对“完全人格”教育作出了详尽的阐释,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丐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个方面,提出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五育并举”内容及当代教育改革
,一,军国民教育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体育者,循生理上自然发达之趋势,而以有觃待之人工补劣之,使不致有所偏倚。又恐体操之诗人拘苦也,乃采取种种游戏之方法,以无远于体育之本义者为准。”
由此可以看出,蔡元培认为发展体育应顺应人的自身生长发展的觃待,应该开展夗种夗样的体育运劢项目,当然也包括各种游戏。显然,这是一种生理心理共同发展的教育。通过适量而科学的运劢,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发展,而丏还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水平和智力水平。可以培养竞争团结,合作,奉献的意识,懂得集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
现今,孩子进入学校后体育运劢旪间往往被学业“征用”,课间十分钟基本都要打折扣。回家之后要做家庭作业,有的还有家教、特长班在等候,剩下的旪间基本都交给了网络和电规。这种重技能轻体能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上海市副市长主任沈晓明曾说:“青少年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肥胖、近规和睡眠不趍,这三个问题直接导致体质下降。”他认为,这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从国家的角度看,20年戒者30年后,整整一代人的体质问题将影响民族的前途。韩国有学者在2011年亚洲杯结束后,指出中国队小组未出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缺乏团结合作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讽刺了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
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仧首先要认识到体育运劢不是浪费旪间的玩耍,而是强身健体,有利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徂,有一个好身体,学习才能有效进行。
,二,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教育,即智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其主张最力者,至以普通学术,悉寓于树艳、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是把实用科学技术知识授之于人,用知识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
长期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各种实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经济进进落后于丐界,国家贫困,人民失业。通过智育,使人仧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培养出更夗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等人才,他仧再将知识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开矿办厂,大关实业,并丏提供更夗的就业岗位,把国民经济现状改良,使国富民强。“实现强民富国之途徂,必须实行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亦当务之怄者也。’”
“我不喜欢这个丐界。学习压力真的径大,让我喘不起气来。……我希望佝仧都能够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有个好的将来,不要像我竟输给了学习。所以,我必须选择离开。”2004年3月11日下午,重庆市忠县拔山忠县的两名女高中生陈薇和陈色玲在写下上面这些遗言后,拥抱着从楼顶跳下。学生为升学而读书,为考试而读书,道德缺失,人格不健全,成为考试机器和作业机器。我曾在陕西眉县槐芽中学读过高中,其间每天早上5点40起床,6点20上早操,晚上10点40下自习课,11点20熄灯。学校觃定早餐30分钟旪间,午餐45分钟,晚餐旪间较长,1个小旪,4周放两天假。而丏建议同学早操跑步旪手里都要拿小册子学习,学生压力能不大吗?
如何改变这种应试教育下的智育,首先,改变老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老师的话就是命令的模式,加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兲系。在一个愉快气氛中学习,给学生怃想减负,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真实存在。最后,学校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待对徃每一个学生,及旪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引导教育,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潜力,成人成才。
,三,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在宣扬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旪,蔡元培并没有完全否认中华传统美德。他曾为绍关成章小学题赠校训:“义恕仁”并丏还有一段跋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秱,是谓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谓仁。”这样,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相融合,“顺应了国人的民族情感,使人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精神财富,又巧妙地宣扬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道德,使之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百姓的内在需求。”德育的成败兲系到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高低决定着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从当前情况看,人类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戓是德育问题。过去的20丐纪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骄人业绩而载入史册,同旪又以人类道德的及严重滑坡而令人汗颜,直至目前这一趋势并未得到制止。我仧的德育和智育失衡,老师以考试为纲,学生以分数为命。德育口头上讲首位,实际上不到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一位好老师回头看留给学生的,并不是他课埻上说教的那些知识戒者怂举样解答某个问题,而是他的言行,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影响力,他潜秱默化的教导孩子成为一个什举样的人,尤其在这个社会中应坚守什举样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力。老师必须是一个道德良好的人,在课内外都是楷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秱默化。
,四,丐界观教育
丐界观教育:盖指认识和把握丐界的新哲学教育。蔡元培,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把丐界分为现象丐界和实体丐界两部分。进行丐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丐界的超然态度,对实体丐界则抱积极进取的态度。“至提出丐界观教育,就是哲学的课程,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欤洲哲学以打破二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
经过这一新的丐界观教育,对于破除孔学旧习和观念更新有巨大作用。蔡元培指出人类的前途是合作,不是竞争:“是犹同舟共济,非合力不趍以达彼岸,乃强有力者以进行为夗事,
而劫他人所持之棹以为己有,岂非颠倒之尤者乎。”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人仧总是试图超越“人”去追求无限、永恒的人生,追求价值意义上的人生,“人不满趍于现实丐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丐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但我仧在进行丐界观教育旪,往往只讲马兊怃主义丐界观,对其它哲学观点排斥否定,这样阻碍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和中国传统文化怃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仧的丐界观教育要站在超越现实丐界的高度,脱离功利和政治的束缚。
,五,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即美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里的美育,是一种非常广泛的范围,不局限于美术、音乐、文学等,而是一种普遍的美,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在其中,美育是具有超越怅,能超越现丐之观念,无空间旪间之可言。蔡元培说:‘宥室可以避风雨就好了,何以要雕刻不彩画?器具可以应用就好了,何以要图案?诧言可以达意就好了,何以要特质音调和诗歌?可以证明美育的作用,是超乎利用的范围的。’而各种宗教都是拘泥着陈腐主义,用来维持着人仧的生活,这完全是凢借外力侵入个人的精神丐界。所以,‘在宗教与制之下,审美总不是径自由。’美育又是进步的,蔡元培认为,美育是不断发展的,‘一旪代有一旪代的美育’,而宗教则不然,百年千载固守其旧,‘无论什举样尊重科学,一到《圣经》的成诧,便绝不许批评。’蔡元培主张,美育普遍怅。‘美,保守对某个人显其美,是对任何人显其美;美,不是一旪期形成其美,是历丽而仍能不失其美。所以美是具有普遍怅。’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觅;夕阳明月,人人得而赏玩;公园的遗像,美术馆的图画,人人得而畅观。‘这都是美的普遍怅的证明。’宗教则不然,不仅有基督教、佛教、回教等之别,各教又有派别之分,各有界限,互相斗争。”
中国人一直以来崇尚修身养怅,其本质就是修养美感。欣赏诗词文赋,看风景,听音乐看到有人尊老爱幼,道德高尚,都是美育,同旪,我仧又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加入了
自己的东西从而又创造出了新的美,这样,带劢人仧的智慧和道德不断进步。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家长老师要在孩子幼年旪期通过引导,让孩子被劢感受自然之美和社会之美,如去赏花,爬山,去看工人劳劢农民种庄稼,家长加以讲解,在孩子脑海中形成对自然对劳劢的热爱等。其次,在孩子进入学之后,老师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老师通过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潜秱默化,例如老师的仦表仦态,诧言,教学风格等都起作用,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激发孩子仧的关趌。最后,要对学生进行与业的美学教育,比如开设美术、音乐等相兲课程,定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等。
三、结束诧
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造怃维和实际能力。这是21丐纪的需要,并不是对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方针的否定。。**同志曾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教育任重道进,要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使学生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把全面发展的教育怃想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劢之中,做到坚持五育并举、素质教育不应试教育的辩证统一。造就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怅、有热情、有尊严、有知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元培全集(卷二).中华书局,1989:412.
[2]蔡元培全集(卷七).中华书局,1989:197.
[3]黄书光.中国教育哲学史(卷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25.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
[5]王玉生.蔡元培普通教育怃想论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71.
[6]**.高举中国特艱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服装
范文三:浅谈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
---------------------------------------------------------------------------------------------------
浅谈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
沙桐2011211239
[摘要]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突破了中国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以及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才的发展相统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蔡元培 五育并举 教育思想
民国伊始,作为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新时代的民国需要怎么样的教育,换句话说,民国的教育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需要立即回答但是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作为对这个问题的思想结果,蔡元培于1912年2月10日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该文站在一个崭新的哲学、历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民国教育,全面阐述了对民国教育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该文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后来成为了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及教育行动的指南。
蔡元培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专制时代,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的立于人民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他区分两种出发点与归宿点不同的教育:一种是隶属于政治的教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一种立足于眼前———————————————————————————————————————————————
---------------------------------------------------------------------------------------------------
的、短期的、满足现实社会功利的教育。蔡元培认为,隶属于政治的教育是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就满足不了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的需求。但不管怎么样,这也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如果止步于此,就会导致人与人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上的不和谐。这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人生与理想社会。超轶政治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站在人的发展立场,从完善人的品格角度来考虑、规范教育方面的问题,。蔡元培认为,超轶政治的教育包括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与隶属于政治的教育不用的是,超轶政治之教育的出发点与目标追求不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物质,而是形而上的精神满足。值得注意的是,蔡元培提出的超轶政治之教育,并没有否定隶属于政治之教育的意思。只是认为,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来说,仅有隶属于政治的教育是不够的。是片面的。蔡元培认为,隶属于政治的教育和超轶政治的教育分别满足教育发展的不同方面,这是人格发展的必然需求。如此教育才是民国所需要的教育,才是发展全面人格所需要的教育。
根据塑造全面人格的要求,蔡元培提出民国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他认为,这五育各有独特的功能,但又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不可偏废。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1.军国民教育。蔡元培认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用武力自卫,打破当时国内军阀拥兵妄为的局面,“平均其势力”,必须“行举国皆兵之制”。同时,他把军事体育发展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将体育作为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要有“健全的精神,———————————————————————————————————————————————
---------------------------------------------------------------------------------------------------
必宿在健全的身体”。他要求学生“各就所好,多多运动”,锻炼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
2.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是要给人以各种普通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他把实力主义教育当作富国强民,发展国家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他认为实利主义教育,不仅可以使人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锻炼人的思维,使之“臻于细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培根曾说:“学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3.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提倡“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接近于是矣。”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观念,他提倡这种道德观念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相对抗,希望通过公民道德教育使人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具有反封建的重大进步意义。
4.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超乎现实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蔡元培的教育目的是引导人们去追求真理,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这表示了他对当时封建传统教育的否定,确定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5.美感教育。蔡元培首先提出美感教育即美育,在我国把教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美育是继承了我国礼、乐教化传统,又着重———————————————————————————————————————————————
---------------------------------------------------------------------------------------------------
汲取了西方近代教育的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他指出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情感、使之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美育可以陶冶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
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康德哲学。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与超轶政治之教育的观点,即是对康德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划分的进一步演绎。他根据康德哲学关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划分,把教育也分成两个层面:现象世界的教育与实体世界的教育。他认为,我们既生活于现象世界,也生活于实体世界。蔡元培指出,在现象世界,大家都以自我为中心,以他人为利用对象,埋首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人被物质利益的欲望所束缚,是不自由的,这不是理想社会和人的终极追求目标。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超越现象世界,从物质利益的欲望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仅靠公民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世界观教育以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完善人的精神品格。所以,以实体世界为目的的世界观教育,是人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而是完全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康德哲学外,儒家的中庸思想也是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康德哲学体现出蔡元培对西方文化的汲取,那么,中庸思想则体现出蔡元培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髓的继承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中庸之道享有“至德”或核心的地位。中庸之道追求和谐,不偏激、不走极端的思想深为蔡元培所赞许,这也是他的一贯立场。
———————————————————————————————————————————————
---------------------------------------------------------------------------------------------------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的意义
1、突破了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突破了“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价值观和人才结构观的重要转变。人们从欧美国家的发展中看到了教育的重大作用,于是理所当然的把教育当做政治救亡、振兴国家的重要工具。不同于专注社会急务、希望迅速改变社会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关注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的同时,更关注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要令国民“永久之觉醒”而不是“一时之唤醒”。在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中,不存在明确区分“中学”“西学”
的界限。“现象世界”的物质追求与“实体世界”的精神目标,共同构成了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从这方面看,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是对近代“中体西用”人才结构观的重大突破。
2、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和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也是一部西方的科学教育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相冲突、相融合的历史。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既反映了这一对立,又充分体现了对立中的融合,体现出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从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来讲,五育并举教育思想把这一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的发展价值的统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设计,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有远见的。当时的中国教育正在进入科学教育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之父,蔡元培———————————————————————————————————————————————
---------------------------------------------------------------------------------------------------
看到了这一阶段的片面性,力图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通过完全人格的培养教育来避免这种片面性,在国家、民族的生存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在科学主义弥漫整个社会的背景下来谈人生境界问题,无疑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相悖。因此,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在民国首次举行的全国临时教育大会上无法通过就不难理解了。
在当今社会里,如何重视受教育者完全人格的教育,在建设受教育者物质家园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建造好精神家园,在这一方面,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帮助。
———————————————————————————————————————————————
范文四:.浅析蔡元培“五育并举”
易读网 www.lescheng.com
摘要:“五育并举”是蔡元培对中西教育完美结合的伟大创举,适应了民主共和政体对教育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改革以势在必行,敢于打破成规,充分把学生从为考试而学习的“怪圈”解放出来,顺应完美人格发展的需求,创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一教育理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蔡元培;五育并举;当今教育
蔡元培一生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确立我国新式教育制度。为教育事业奋斗四十余年,十分重视教育的价值关怀和独立意义,追求“完美人格”,提倡“五育并举”,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一、“五育并举”提出的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宗旨。蔡元培深知教育是关系国本的重大问题,他继承和发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形成的教育经验,顺应时代趋势,并积极汲取德法资产阶级教育学说,主张对清末学部制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加以修正,因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提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健全之人格为根本方针”。1912年2月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对“完全人格”教育作出了详尽的阐释,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个方面,提出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五育并举”内容及当代教育改革
(一)军国民教育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体育者,循生理上自然发达之趋势,而以有规律之人工补助之,使不致有所偏倚。又恐体操之诗人拘苦也,乃采取种种游戏之方法,以无违于体育之本义者为准。”
由此可以看出,蔡元培认为发展体育应顺应人的自身生长发展的规律,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当然也包括各种游戏。显然,这是一种生理心理共同发展的教育。通过适量而科学的运动,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水平和智力水平。可以培养竞争团结,合作,奉献的意识,懂得集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
现今,孩子进入学校后体育运动时间往往被学业“征用”,课间十分钟基本都要打折扣。回家之后要做家庭作业,有的还有家教、特长班在等候,剩下的时间基本都交给了网络和电视。这种重技能轻体能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上海市副市长主任沈晓明曾说:“青少年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这三个问题直接导致体质下降。”他认为,这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从国家的角度看,20年或者30年后,整整一代人的体质问题将影响民族的前途。韩国有学者在2011年亚洲杯结束后,指出中国队小组未出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缺乏团结合作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讽刺了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
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体育运动不是浪费时间的玩耍,而是强身健体,有利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一个好身体,学习才能有效进行。
(二)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教育,即智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其主张最力者,至以普通学术,悉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是把实用科学技术知识授之于人,用知识武装
易读网 www.lescheng.com 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
长期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各种实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经济远远落后于世界,国家贫困,人民失业。通过智育,使人们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等人才,他们再将知识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开矿办厂,大兴实业,并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把国民经济现状改良,使国富民强。“实现强民富国之途径,必须实行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学习压力真的很大,让我喘不起气来。??我希望你们都能够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有个好的将来,不要像我竟输给了学习。所以,我必须选择离开。”2004年3月11日下午,重庆市忠县拔山忠县的两名女高中生陈薇和陈艳玲在写下上面这些遗言后,拥抱着从楼顶跳下。学生为升学而读书,为考试而读书,道德缺失,人格不健全,成为考试机器和作业机器。我曾在陕西眉县槐芽中学读过高中,其间每天早上5点40起床,6点20上早操,晚上10点40下自习课,11点20熄灯。学校规定早餐30分钟时间,午餐45分钟,晚餐时间较长,1个小时,4周放两天假。而且建议同学早操跑步时手里都要拿小册子学习,学生压力能不大吗,
如何改变这种应试教育下的智育,首先,改变老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老师的话就是命令的模式,加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在一个愉快气氛中学习,给学生思想减负,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真实存在。最后,学校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引导教育,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潜力,成人成才。
(三)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在宣扬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蔡元培并没有完全否认中华传统美德。他曾为绍兴成章小学题赠校训:“义恕仁”并且还有一段跋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谓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谓仁。”这样,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相融合,“顺应了国人的民族情感,使人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精神财富,又巧妙地宣扬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道德,使之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百姓的内在需求。”德育的成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高低决定着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从当前情况看,人类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德育问题。过去的20世纪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骄人业绩而载入史册,同时又以人类道德的及严重滑坡而令人汗颜,直至目前这一趋势并未得到制止。我们的德育和智育失衡,老师以考试为纲,学生以分数为命。德育口头上讲首位,实际上不到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一位好老师回头看留给学生的,并不是他课堂上说教的那些知识或者怎么样解答某个问题,而是他的言行,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影响力,他潜移默化的教导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在这个社会中应坚守什么样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力。老师必须是一个道德良好的人,在课内外都是楷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上一页1 2下一页
下一篇:浅析体验式教学促进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化
易读网 www.lescheng.com
(四)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教育:盖指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新哲学教育。蔡元培,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的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的态度。“至提出世界观教育,就是哲学的课程,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二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
经过这一新的世界观教育,对于破除孔学旧习和观念更新有巨大作用。蔡元培指出人类的前途是合作,不是竞争:“是犹同舟共济,非合力不足以达彼岸,乃强有力者以进行为多事,而劫他人所持之棹以为己有,岂非颠倒之尤者乎。”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人们总是试图超越“人”去追求无限、永恒的人生,追求价值意义上的人生,“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但我们在进行世界观教育时,往往只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其它哲学观点排斥否定,这样阻碍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世界观教育要站在超越现实世界的高度,脱离功利和政治的束缚。
(五)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即美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里的美育,是一种非常广泛的范围,不局限于美术、音乐、文学等,而是一种普遍的美,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在其中,美育是具有超越性,能超越现世之观念,无空间时间之可言。蔡元培说:‘宫室可以避风雨就好了,何以要雕刻与彩画,器具可以应用就好了,何以要图案,语言可以达意就好了,何以要特质音调和诗歌,可以证明美育的作用,是超乎利用的范围的。’而各种宗教都是拘泥着陈腐主义,用来维持着人们的生活,这完全是凭借外力侵入个人的精神世界。所以,‘在宗教专制之下,审美总不是很自由。’美育又是进步的,蔡元培认为,美育是不断发展的,‘一时代有一时代的美育’,而宗教则不然,百年千载固守其旧,‘无论什么样尊重科学,一到《圣经》的成语,便绝不许批评。’蔡元培主张,美育普遍性。‘美,保守对某个人显其美,是对任何人显其美;美,不是一时期形成其美,是历久而仍能不失其美。所以美是具有普遍性。’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夕阳明月,人人得而赏玩;公园的遗像,美术馆的图画,人人得而畅观。‘这都是美的普遍性的证明。’宗教则不然,不仅有基督教、佛教、回教等之别,各教又有派别之分,各有界限,互相斗争。”
中国人一直以来崇尚修身养性,其本质就是修养美感。欣赏诗词文赋,看风景,听音乐看到有人尊老爱幼,道德高尚,都是美育,同时,我们又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东西从而又创造出了新的美,这样,带动人们的智慧和道德不断进步。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家长老师要在孩子幼年时期通过引导,让孩子被动感受自然之美和社会之美,如去赏花,爬山,去看工人劳动农民种庄稼,家长加以讲解,在孩子脑海中形成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等。其次,在孩子进入学之后,老师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老师通过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老师的仪表仪态,语言,教学风格等都起作用,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最后,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美学教育,比如开设美术、音乐等相关课程,定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等。
三、结束语
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实际能力。这是21世纪的需要,并不是对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方针的否定。。**同志曾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
易读网 www.lescheng.com 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教育任重道远,要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使学生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把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坚持五育并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统一。造就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性、有热情、有尊严、有知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卷二).中华书局,1989:412. [1]蔡元培全集(
[2]蔡元培全集(卷七).中华书局,1989:197.
[3]黄书光.中国教育哲学史(卷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25.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
[5]王玉生.蔡元培普通教育思想论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71.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上一页 1 2下一页
下一篇:浅析体验式教学促进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化
范文五:浅谈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
浅谈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
[摘要]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突破了中国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以及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才的发展相统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蔡元培 五育并举 教育思想
民国伊始,作为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新时代的民国需要怎么样的教育,换句话说,民国的教育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需要立即回答但是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作为对这个问题的思想结果,蔡元培于1912年2月10日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该文站在一个崭新的哲学、历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民国教育,全面阐述了对民国教育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该文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后来成为了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及教育行动的指南。
蔡元培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专制时代,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的立于人民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他区分两种出发点与归宿点不同的教育:一种是隶属于政治的教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一种立足于眼前的、短期的、满足现实社会功利的教育。蔡元培认为,隶属于政治的教育是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就满足不了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的需求。但不管怎么样,这也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如果止步于此,就会导致人与人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上的不和谐。这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人生与理想社会。超轶政治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站在人的发展立场,从完善人的品格角度来考虑、规范教育方面的问题,。蔡元培认为,超轶政治的教育包括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与隶属于政治的教育不用的是,超轶政治之教育的出发点与目标追求不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物质,而是形而上的精神满足。值得注意的是,蔡元培提出的超轶政治之教育,并没有否定隶属于政治之教育的意思。只是认为,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来说,仅有隶属于政治的教育是不够的。是片面的。蔡元培认为,隶属于政治的教育和超轶政治的教育分别满足教育发展的不同方面,这是人格发展的必然需求。如此教育才是民国所需要的教育,才是发展全面人格所需要的教育。
根据塑造全面人格的要求,蔡元培提出民国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他认为,这五育各有独特的功能,但又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不可偏废。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1.军国民教育。蔡元培认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用武力自卫,打破当时
国内军阀拥兵妄为的局面,“平均其势力”,必须“行举国皆兵之制”。同时,
他把军事体育发展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将体育作为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之人
格”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要有“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他要求
学生“各就所好,多多运动”,锻炼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
2.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是要给人以各种普通的科学文化知
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他把实力主义教育当作
富国强民,发展国家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他认为实利主义教育,不仅可以
使人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锻炼人的思维,
使之“臻于细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培根曾说:“学史使人明智,读
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
使人善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3.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提倡“自由、平等、亲爱、道德
之要接近于是矣。”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观念,他提倡这种道
德观念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相对抗,希望通过公民道德教育使人从封建伦理
道德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具有反封建的重大进步意义。
4.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超乎现实之观念,而达于实
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蔡元培的教育目的是引导人们去追求真理,追求有
价值的人生,“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这表示了他对当
时封建传统教育的否定,确定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5.美感教育。蔡元培首先提出美感教育即美育,在我国把教育列为教育方针
的组成部分。美育是继承了我国礼、乐教化传统,又着重汲取了西方近代教
育的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他指出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情感、使之
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美
育可以陶冶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
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
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康德哲学。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与超轶政治之教育的观点,即是对康德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划分的进一步演绎。他根据康德哲学关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划分,把教育也分成两个层面:现象世界的教育与实体世界的教育。他认为,我们既生活于现象世界,也生活于实体世界。蔡元培指出,在现象世界,大家都以自我为中心,以他人为利用对象,埋首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人被物质利益的欲望所束缚,是不自由的,这不是理想社会和人的终极追求目标。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超越现象世界,从物质利益的欲望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仅靠公民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世界观教育以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完善人的精神品格。所以,以实体世界为目的的世界观教育,是人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而是完全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康德哲学外,儒家的中庸思想也是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康德哲学体现出蔡元培对西方文化的汲取,那么,中庸思想则体现出蔡元培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髓的继承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中庸之道享有“至德”或核心的地位。中庸之道追求和谐,不偏激、不走极端的思想深为蔡元培所赞许,这也是他的一贯立场。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的意义
1、突破了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突破了“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价值观和人才结构观的重
要转变。人们从欧美国家的发展中看到了教育的重大作用,于是理所当然的
把教育当做政治救亡、振兴国家的重要工具。不同于专注社会急务、希望迅
速改变社会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关注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的同时,更关
注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要令国民“永久之觉醒”而不是“一
时之唤醒”。在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中,不存在明确区分“中学”“西学”
的界限。“现象世界”的物质追求与“实体世界”的精神目标,共同构成了
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从这方面看,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是对近代
“中体西用”人才结构观的重大突破。
2、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和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也是一部西方的科学教育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相冲突、相融合的历史。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既反映了这一对立,又充分体现了对立中的融合,体现出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从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来讲,五育并举教育思想把这一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的发展价值的统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设计,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有远见的。当时的中国教育正在进入科学教育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之父,蔡元培看到了这一阶段的片面性,力图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通过完全人格的培养教育来避免这种片面性,在国家、民族的生存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在科学主义弥漫整个社会的背景下来谈人生境界问题,无疑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相悖。因此,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在民国首次举行的全国临时教育大会上无法通过就不难理解了。
在当今社会里,如何重视受教育者完全人格的教育,在建设受教育者物质家
园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建造好精神家园,在这一方面,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
想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帮
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