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中必修二有机物总结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饱和烃→烷烃(如:甲烷)
脂肪烃(链状
)
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
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芳香烃的通式是CnH2n-6 34、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3 3 3 2-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7、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 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1
2
二、烃的衍生物
3
三、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4
范文二:高中化学有机物总结
化学有机物总结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 、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
乙烯:C2H5OH →(浓H2SO4,170℃) → CH2=CH2↑+H2O
注:V 酒精:V 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 )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乙炔:CaC2 + 2H2O →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 :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乙醇:CH2=CH2 + H2O →(催化剂, 加热, 加压)→CH3CH2OH
(话说我不知道这是工业还实验室。。。)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 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前者氧化后者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烷:取代
CH4 + Cl2 →(光照) → CH3Cl(g) + HCl
CH3Cl + Cl2 →(光照) → CH2Cl2(l) + HCl
CH2Cl + Cl2 →(光照) → CHCl3(l) + HCl
CHCl3 + Cl2 →(光照) →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 = 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1、加成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CH2=CH2 +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 H2 →(催化剂, 加热) → CH3CH3 乙烷
CH2=CH2 + H2O →(催化剂, 加热加压) → CH3CH2OH 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 →(一定条件) → [-CH2-CH2-]n
(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炔:基本同烯。。。
苯:1.1、取代(溴)
◎ + Br2 →(Fe 或FeBr3)→◎-Br + HBr
注:V 苯:V 溴=4:1
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
防倒吸
NaOH 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 )、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 + HNO3 →(浓H2SO4,60℃)→◎-NO2 +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水浴】温度计插入烧杯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难溶苦杏仁味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 + H2SO4(浓) →(70-80度)→◎-SO3H + H2O
2、加成
◎ + 3H2 →(Ni, 加热)→○(环己烷)
醇: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钠密度大于醇反应平稳
{cf.}钠密度小于水反应剧烈
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 → CH2=CH2↑+H2O
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 (乙醚)+ H2O
(乙醚:无色无毒易挥发液体麻醉剂)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 →(Cu, 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浸入乙醇后变红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 加热)→ CH3COOC2H5 +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
浓硫酸:催化脱水吸水
饱和Na2CO3:便于分离和提纯
卤代烃:1、取代(水解)【NaOH 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 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 作用:中和HBr 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 :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 观察沉淀
2、消去【NaOH 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 加热) →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 原子上有H 才可消去
加H 加在H 多处,脱H 脱在H 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 电离)
六、通式
CnH2n+2 烷烃
CnH2n 烯烃 / 环烷烃
CnH2n-2 炔烃 / 二烯烃
CnH2n-6 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 一元醇 / 烷基醚
CnH2nO 饱和一元醛 / 酮
CnH2n-6O 芳香醇 / 酚
CnH2nO2 羧酸 / 酯
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烧公式:CxHy + (x+y/4)O2 →(点燃) → x CO2 + y/2 H2O
CxHyOz + (x+y/4-z/2)O2 →(点燃) → x CO2 + y/2 H2O
3、反应前后压强 / 体积不变:y = 4
变小:y <>
变大:y > 4
4、耗氧量:等物质的量(等V ):C 越多耗氧越多
等质量:C%越高耗氧越少
5、不饱和度(欧买嘎~)=(C 原子数×2+2 – H原子数)/ 2
双键 / 环 = 1,三键 = 2,可叠加
6、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
7、医用酒精:75%
工业酒精:95%(含甲醇有毒)
无水酒精:99%
8、甘油:丙三醇
9、乙酸酸性介于HCl 和H2CO3之间
食醋:3%~5%
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
10、烷基不属于官能团
高一化学方程式`部分`总结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 、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 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 (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范文三:高中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高中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以下是“高中有机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1 / 4
精品文档
?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 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
2 / 4
精品文档
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 是动物糖 ,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 ,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 H 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 (如磷脂)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
细胞内有机物质的鉴定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还原糖的检测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热;在蛋白质的检测中,在组织样液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
3 / 4
精品文档
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不需加热。
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进入细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此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的分享已经结束,希望考生可以认真仔细的复习,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4 / 4
范文四:高中化学有机物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总结
1.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羧酸,如,CH3COOH,NaOH--->CH3COONa,H2O,中和反应,
说明,氨基酸也有类似反应
2.酯,如,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水解反应, 说明,油脂也有类似反应
3.酚,如,C6H5OH,NAOH--->C6H5ONa,H2O,类似于酸碱中和反应, 说明,上面方程中的C6H5表示苯基
4.卤代烃,如,
CH3Cl,NaOH--->CH3OH,NaCl,碱性水解,反应条件,与NaOH水溶液共热,
CH3CH2Cl,NaOH--->CH2=CH2+NaCl,H2O,消去反应,反应条件,与NaOH醇溶液共热,
说明,另外,某些醛也可以跟NaOH发生歧化反应,但中学不学习。 3,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
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羧酸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能与液溴反应的物质,
烷烃与纯卤素在光照条件下取代反应
苯及其同系物在FeBr3催化条件下取代反应
8、能与氢气反应,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醛基,羰基的有机物与氢气加成
9、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与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凡含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与含—COOH的物质发生酸碱中和,沉淀溶解
10,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
稀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酯的酸性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物理通性总结,
1,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2、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3,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高级脂肪酸
4,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含新戊烷,、一氯甲烷、甲醛。 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烃,主要是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芳香烃的硝化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醇的分子间脱水的反应,?酯类的水解反应,?羧酸与醇的纸花反应。 2、加成反应
?烯烃、炔烃与氢气,卤素,卤化氢,水的加成反应
?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等物质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也叫加氢反应、氢化或还原反应,
4、氧化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有机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
?醇的催化氧化,脱氢,反应
醛的氧化反应,醛的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醛的催化氧化,醛被溴水氧化 (2)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去氧或加氢的反应均为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有机物除杂问题
溴苯中混有苯
共同点,都不溶于水。不同点,溴苯密度大于水,苯的密度小于水 除杂方法,加入水,充分混合后,用分液漏斗将水层以下的溴苯分离处即可。 1.乙烷中混有乙烯.
共同点,气体,密度大于空气,都不溶于水,都可燃
不同点,烷烃,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不能与溴水反应,烯烃,能使 高锰酸钾褪色,能与溴水反应
除杂方法,用溴水洗气即可除去乙烯
2.乙烷中混有硫化氢.
2.6溶于水 共同点,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乙烯稍微溶于水,硫化氢以1,
不同点,乙烷是烷烃,烷烃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不予强酸强碱反应,也不与强氧化剂反应。硫化氢是弱酸性气体,弱酸可与碱反应。同时,硫化氢中的硫显最低价,具有还原性,可与氧化剂反应。
除杂方法,1.用碱洗气;2.用强氧化剂洗气
3.乙烷中混入二氧化硫
方法和原理和第2题是一样的。,二氧化硫以1,40溶于水, 4.氯化亚铁中混有硫酸根离子离子
已知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除杂方法,加少量氯化钡,不引入新的杂质, 苯,溴, ...加入NaOH水溶液,然后蒸馏 甲烷,乙烯, Br2/H2O 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使用溴水法,甲烷与乙烯的鉴别,
酸性KMnO2,H+,法,苯与其同系物的鉴别,
新制Cu,OH,2及银氨溶液法,鉴别-CHO,
显色法,鉴别酚-OH,如,碘遇淀粉显蓝色;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使溶液显红色,三价铁离子遇苯酚显紫色;等.
混合物 杂质 试剂 分离方法 主要仪器 苯,苯甲酸,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硝基苯,混酸, H2O、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乙苯, 酸性KMnO4、NaOH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醇,水, CaO 蒸馏 蒸馏烧瓶、 冷凝管 乙醛,乙酸, NaOH溶液 蒸馏 蒸馏烧瓶、冷凝管 苯酚,苯甲酸, NaHCO3溶液 过滤 漏斗、烧杯
漏斗、烧杯 肥皂,甘油, NaCl溶液 盐析
淀粉,纯碱, H2O溶液 渗析 半透膜、烧杯
乙烷,乙烯, 溴水 洗气 洗气瓶
1、 乙酸和乙醇 加足量NaOH后蒸馏得蒸出物乙醇,再加足量难挥发的酸如硫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2、乙酸乙酯和乙酸 加足量饱和碳酸钠,充分震荡,静置分液,倒出上层液体,得到乙酸乙酯,放出下层液体,再加足量硫酸,蒸馏得乙酸,同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除掉括号内的杂质,
1、乙酸,乙醇, 加足量NaOH后充分蒸馏,再加足量硫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2、 二氧化硫和乙烯 分别通过品红溶液,二氧化硫可使品红退色乙烯不行。 5、乙烷,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即可
6、乙醇,水, 加入CaO进行蒸馏蒸出物为乙醇,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除尽,
鉴别下列物质
1、苯和甲苯 加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为甲苯
2、乙烷和乙烯 通入酸性KMnO4或溴水,褪色的为乙烯 3、植物油和矿物油 原理,植物油是酯类,矿物油是烃 加热碱液,变澄清的为植物油
4、蚕丝和人造丝 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蚕丝
5、淀粉和葡萄糖 加I2,碘,液,变蓝的为淀粉
6、二氧化硫和乙烯 扇闻,有刺激性气味的为SO2,或者通入品红溶液,褪色的为SO2
7、苯和四氯化碳 加Br2水震荡分层,有机层在上的为苯
8、乙酸和乙醇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为乙酸
9、蔗糖和麦芽糖 新制Cu,OH,2共热煮沸,生成砖红色沉淀的为麦芽糖
10、溴苯,溴, 如果杂质是溴单质,加入铁,苯,分液。-产生溴化铁不溶于溴苯且与苯反应又有部分生成溴苯的呀为反应的不溶于溴苯用分液
乙酸乙酯的制取,
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顺序是密度先小后大,然后加热 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液
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
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
沸。
3Na2CO3溶液中
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银镜反应
首先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反应实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
用硝酸来清洗试管内的银镜,硝酸可以氧化银,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
范文五:高中有机物鉴别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 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 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 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 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 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 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 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 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 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 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 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 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二(例题解析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烷、1-丁炔、2-丁炔。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中,丁烷为饱和烃,1-丁炔和2-丁炔为不饱和烃,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1-丁炔具有炔氢而2-丁炔没有,可用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鉴别。因此,上面一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为:
例2(用化学方法鉴别氯苄、1-氯丙烷和2-氯丙烷。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卤代烃,是同一类化合物,都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但由于三种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分别为苄基、二级、一级卤代烃,它们在反应中的活性不同,因此,可根据其反应速度进行鉴别。上面一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为:
例3(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正丙醇、异丙醇、苯酚
分析:上面一组化合物中有醛、酮、醇、酚四类,醛和酮都是羰基化合物,因此,首先用鉴别羰基化合物的试剂将醛酮与醇酚区别,然后用托伦试剂区别醛与酮,用斐林试剂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用碘仿反应鉴别甲基酮;用三氯化铁的颜色反应区别酚与醇,用碘仿反应鉴别可氧化成甲基酮的醇。鉴别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化合物各取少量分别放在7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2,4-二硝基苯肼试剂,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羰基化合物,即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无沉淀生成的是醇与酚。
(2) 将4种羰基化合物各取少量分别放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托伦试剂(氢氧化银的氨溶液),在水浴上加热,有银镜生成的为醛,即苯甲醛和丙醛,无银镜生成的是2-戊酮和3-戊酮。
(3) 将2种醛各取少量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斐林试剂(酒石酸钾钠、硫酸酮、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有红色沉淀生成的为丙醛,无沉淀生成的是苯甲醛。
(4) 将2种酮各取少量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2-戊酮,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3-戊酮。
(5) 将3种醇和酚各取少量分别放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出现兰紫色的为苯酚,无兰紫色的是醇。
(6) 将2种醇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异丙醇,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丙醇。
例4(用化学方法鉴别甲胺、二甲胺、三甲胺。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脂肪胺,分别为伯、仲、叔胺。伯胺和仲胺在氢氧化钠溶液存在下,能与苯磺酰氯发生反应,生成苯磺酰胺。伯胺反应后生成的苯磺酰胺,因其氮原子上还有一个氢原子,显示弱酸性,能溶于氢氧化钠而生成盐;仲胺生成的苯磺酰胺中,其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溶于氢氧化钠而呈固体析出;叔胺不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此反应(兴斯堡反应)鉴别三种化合物。鉴别方法如下:
有机化学规律
一、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题给某一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结合该有机物性质,对该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从而考查“对微观结构的一定想象力”。为此,必须对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处理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1( 式量相等下的化学式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定式量的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
(2) 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3) 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
2( 有机物化学式结构化的处理方法
若用CnHmOz (m?2n,2,z?0,m、n ?N,z属非负整数)表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nH2n+2Oz(z?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C,不难发现,有机物CnHmOz分子结构中C,C数目为 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 (1) 一个C,C相当于一个环。
(2) 一个碳碳叁键相当于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3) 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或其它(见(2))。
(4) 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二、有机物结构的推断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学习时要掌握以下规律: 1(不饱和键数目的确定
(1) 有机物与H2(或X2)完全加成时,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双键;1?2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1?3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或其它等价形式。
(2) 由不饱和度确定有机物的大致结构:
对于烃类物质CnHm,其不饱和度W,
? C,C:W,1;
? CoC:W,2;
? 环:W,1;
? 苯:W,4;
? 萘:W,7;
? 复杂的环烃的不饱和度等于打开碳碳键形成开链化合物的数目。
2(符合一定碳、氢之比的有机物
C?H,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C?H,1?2的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环烷烃等; C?H,1?4的有:甲烷、甲醇、尿素等。
近几年有关推测有机物结构的试题,有这样几种题型:
1(根据加成及其衍变关系推断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通过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其结构。解此类题目的依据是:烃、醇、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通过知识串联,综合推理,得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具体方法是:? 以加成反应判断有机物结构,用H2、Br2等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类型(双键或叁键)和数目;或以碳的四价及加成产物的结构确定不饱和键位置。? 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找出衍变关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层推导得出结论。
2(根据高聚物(或单体)确定单体(或高聚物)
这类题目在前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其解题依据是: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原理。方法是:按照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原理,由高分子的键节,采用逆向思维,反推单体的结构。由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求单体,只要知道这个高分子的键节,将链节端点的一个价键向括号内作顺次间隔转移,即可得到单体的结构简式;
(1) 常见加聚反应的类型有:
? 同一种单体加聚,该单体一般是单烯烃或共轭二烯烃。
? 由不同单体加聚,单体一般为烯烃。
(2) 常见缩聚反应的类型有:
? 酚醛缩聚。
? 氨基酸缩聚。
由高聚物找单体,一般将高聚物主链上的碳原子以偶数个断裂;若按此断裂写不出单体,一般此高聚物为缩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要补充消去的小分子物质。
3( 由有机物完全燃烧确定有机物结构
通过完全燃烧有机物,根据CO2和H2O的量,推测有机物的结构,是前几年高考试题的热点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运用有机物分子组成的通式,导出规律。再由规律解题,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规律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要注意:? 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规律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 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 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此规律用于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规律3: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 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氢原子数。? 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 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2) 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
解题的依据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4CxHy,(4x,y)O2 ? 4xCO2,2yH2O
或CxHy,(x, )O2 ? xCO2, 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4CxHyOz,(4x,y,2z)O2 ? 4xCO2,2yH2O
或CxHyOz,(x, , )O2 ? xCO2, H2O
由此可得出三条规律:
规律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1) 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决定于 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2) 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3) 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 , ,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4) 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规律2:气态烃(CxH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若y,4,V总不变;(有CH4、C2H4、C3H4、C4H4)
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
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
规律3:(1) 相同状况下,有机物燃烧后
,1 时为醇或烷;
n(CO2)?n(H2O) ,1为符合CnH2nOx的有机物;
,1时为炔烃或苯及其同系物。
(2) 分子中具有相同碳(或氢)原子数的有机物混合,只要混合物总物质的量恒定,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或H2O)的量也一定是恒定值。
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程序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 ?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结合其它已知条件
程序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一、相似相溶原理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
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
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二、有机物的溶解性与官能团的溶解性
1(官能团的溶解性:
(1)易溶于水的官能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
(2)难溶于水的官能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CnH2n+1、—CH=CH2、—C6H5等)、卤原子(—X)、硝基(—NO2)等。
2(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性逐渐降低;
例如,溶解性:CH3OH>C2H5OH>C3H7OH>??,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5的醇难溶于水。
(2)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溶解性越大;
例如,溶解性:CH3CH2CH2OH<>
(3)当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对溶解性的影响大致相同时,物质微溶于水;
例如,常见的微溶于水的物质有:苯酚 C6H5—OH、苯胺 C6H5—NH2、苯甲酸 C6H5—COOH、正戊醇 CH3CH2CH2CH2CH2—OH(上述物质的结构简式中“—”左边的为憎水基团,右边的为亲水基团);乙酸乙酯 CH3COOCH2CH3(其中—CH3和—CH2CH3为憎水基团,—COO—为亲水基团)。
(4)由两种憎水基团组成的物质,一定难溶于水。
例如,卤代烃 R-X、硝基化合物R-NO2 ,由于其中的烃基R—、卤原子—X和硝基—NO2均为憎水基团,故均难溶于水。
三、液态有机物的密度
1.难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有机物
例如,液态烃(乙烷、乙烯、苯、苯的同系物??),液态酯(乙酸乙酯、硬脂酸甘油
酯??),一氯卤代烷烃(1-氯乙烷??),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油脂??)
注:汽油产品分为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含不饱和烃)。
2.难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的有机物
例如:四氯化碳、氯仿、溴苯、二硫化碳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addition reaction)
定义
烯烃或炔烃分子中存在 键, 键键能较小,容易断裂形成两个 键。即能在含双键或三键的两个碳原子上各加上一个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即为加成反应(多为放热,是烯烃和炔烃的特征反应)。不稳定的环烷烃的开环反应也属于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
在Pt、Pd、Ni等催化剂存在下,烯烃和炔烃与氢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并放出热量,称为氢化热(heat of hydrogenation,1mol不饱和烃氢化时放出的热量)
催化加氢的机理(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
吸附在催化剂上的氢分子生成活泼的氢原子与被催化剂削弱了 键的烯、炔加成。
氢化热与烯烃的稳定性
乙烯 丙烯 1,丁烯 顺,2,丁烯 反,2,丁烯
氢化热/kJ?mol,1 -137.2 -125.9 -126.8 -119.7 -115.5 (1)双键碳原子上烷基越多,氢化热越低,烯烃越稳定:
R2C=CR2 > R2C=CHR > R2C=CH2 > RCH=CH2 > CH2=CH2
(2)反式异构体比顺式稳定:
(3)乙炔氢化热为-313.8kJ?mol,1,比乙烯的两倍(-274.4kJ?mol,1)大,故乙炔稳定性小于乙烯。
炔烃加氢的控制
——使用活性较低的催化剂,可使炔烃加氢停留在烯烃阶段。
——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和条件,可控制烯烃的构型:
如使钯/碳酸钙催化剂被少量醋酸铅或喹啉钝化,即得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它催化炔烃加氢成为顺式烯烃;炔烃在液氨中用金属钠或锂还原,能得到反式烯烃:
炔烃催化加氢的意义:
——定向制备顺式或反式烯烃,从而达到定向合成的目的;
——提高烷烃(由粗汽油变为加氢汽油)或烯烃的含量和质量。
环烷烃的催化加氢
环烷烃催化加氢后生成烷烃,比较加氢条件知,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开环难度依次增加,环的稳定性依次增大。
(2)与卤化氢加成
(a)对称烯烃和炔烃与卤化氢加成 对称烯烃和炔烃与卤化氢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
卤化氢的活性次序:HI HBr HCl
(b)不对称烯烃和炔烃与卤化氢加成 不对称烯烃和炔烃与卤化氢加成,可能生成两种产物。(?)为主要产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高中必修二有机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