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吕氏春秋·权勋》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吕氏春秋·权勋》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圣人去小取大。 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龚王伤。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①阳谷操黍酒而进之。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战既罢,龚王欲复战而谋。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龚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忘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于是罢师去之。斩司马子反以为戮。竖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杀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赂虞公,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中山之国有套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套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赤章蔓枝谏曰:“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断毂而行,至卫七日厹而繇亡。 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不战,必划③若类,掘若垄。”触予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达子又帅其余卒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辞:借口 B.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薄:稍微 C.为铸人钟,方车二轨以遗之 遗:赠送 D.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口 耻:耻辱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D耻:羞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A.连词,表假设关系,要是??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B.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D.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向;介词,表比较,比。 11.下列用“/”给句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触子苦之欲齐/军败/于足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B.触子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C.触子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D.触子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根据语义,用排除法。由第一处可排除A、B,由第四处可排除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子反因为口渴误饮童仆给他的黍酒而致醉,未能与荆龚王及时商讨重新作战的 对策,结果被荆龚王斩杀并暴尸示众。 B.晋献公派荀息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公没有听宫之奇的劝谏把路借给了晋国, 结果晋国攻下虢国后接着灭掉了虞国。 C.智伯想要攻占厹繇却苦于没有进军的道路,厹繇国君不听赤章蔓枝劝谏,削平高地 填平溪谷去迎接大钟,最终导致亡国。 D.齐国将领触子不堪齐王羞辱和重压,故意战败逃走;齐王未能吸取教训去体恤将士, 结果齐军再次惨败,齐王也逃到莒国。 【答案】A 【考查方向】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司马子反因为口渴误饮童仆给他的酒而喝醉”不对,原文说司马子反酷爱喝酒,他觉得酒味甜美,喝起来不能自止,因此喝醉了。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竖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杀之。 (4分) (2)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 (3分) (3)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 (3分) 【答案】(1)童仆阳谷献上酒,不是借此把子反灌醉,他心里认为这是忠心,却恰好害了子反。 (2)大国跟我们交好,你却拒绝人家,这不吉祥,你不要再说了。 (3)触子趁机凭靠一辆兵车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听不到他的音讯。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进:进献,献上;醉:使??醉,灌醉;以:认为;适:恰好。(2)为欢:交好;逆:忤逆,拒绝;释:放弃,不要再说。 (3)乘:兵车;所:地方;声:音讯,消息。
范文二: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吕氏春秋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吕氏春秋?高义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循。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
?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
?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钅质 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钅质 ,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钅 质 ,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诚:同“成” ?桡:弱 ?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政廷:执法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
C(还车而返 还:退回 (
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令弟子超驾,辞而行。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 A( B( 石渚辞曰??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 ((
不复于王而遁 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 C( D( 子复事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3(给文中划线语句添加被省略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难与比行——万乘难与(之)比行
B(不复于王而遁——(荆师)不复于王而遁
C(荆之为四十二世矣——荆之为(国)四十二世矣
D(正法枉必死——正法(者)枉(法)必死
4(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正法枉必死。 ?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
A(??? B(??? C(??? D(???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钅质 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答案:
1(C(还,这里应读“xuán”,作“掉转”讲。)
2(D(两个“之”字,均为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A项,上句“辞”字作“辞别”讲,下句“辞”字作“拒绝”讲。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下句“则”字是副词,加强判断。C项,上句“复”字是动词,作“告白”讲;下句“复”字,有“仍旧”的意思。)
3(B(省略的主语应是“子囊”)
4(A(???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或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5(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参看“译文”。)
【附录】《吕错春秋?高义》(节录)补充注释与译文
补充注释:?官在鲁司寇:在,古义同“才”;司寇,管粮秣的小吏。?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亦谓禹、汤、文王。?王法枉必死:正,指“君”或“主”;石渚为廷理,故为主法者。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遏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的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作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 钅质 。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照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它为人公直无私,照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钅质 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钅质 ,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了。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范文三:文言文-《吕氏春秋》二则练习
《吕氏春秋》二则
(一)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 )引( )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
啼。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 )游!”其父虽善游,其子..
岂( )遽善游哉?以此任( )物,亦必悖( )矣。 ...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 )江者,其剑自( )舟中坠( )于水,...
遽( )契( )其舟,曰:“是( )吾剑之所( )....
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乎! .
翻译:
1、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2、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理解:
1、以上故事选自,是秦相 召集门客所编。
2、两则故事分别可以归结为成语
3、两则故事分别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第一则:
第二则:
1、引婴投江:
【原文】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文】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
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
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哲理】
这个故事讽刺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
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讽刺那些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主观判断的人。
加点字
过:经过 方:正在,正要 引:牵,拉 故:原因,缘故 善:擅长,善于 虽:即使 岂:难道,反问句式。 遽(jù):急忙,快 任:处理 悖(bèi):荒谬
2、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
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判断句)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
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
看问题。
涉:渡 坠:落 遽:急忙,快 契:用刀刻 是:这 惑:糊涂
范文四:吕氏春秋阅读答案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①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②。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③?于是退而疾耕④。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出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旷日持久旷:荒废,耽误。②家室:指妻子儿女。③得无:难道。市:买。④疾耕:指辛勤耕作。
译文: 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耗费了很长时间他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不优良。 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有人对他说:“你应该尽心种田。”猎人问:“为什么?”那人没回答。猎人自己想:难道是让我尽力种田等到有了收获后再买优良的猎狗吗?于是,他回来辛勤耕种。由于辛勤耕种,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买好狗。于是每次都能比别人捕获到更多的野兽。并非是打猎是这样的,世上什么事都是这个道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 (4) 于是退而疾耕( )
2、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阅读答案:
1、(1)家室:一家老小 (2)故:……的原因 (3)宜:应该 (4)疾:努力 2、A 3、难道是让我尽力种田等到有了收获后再买优良的猎狗吗? 4、其实不止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范文五:吕氏春秋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丛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日:“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l.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3)夫杀人以活畜(??? ??????)???????(4)人主安能不好士?(????????? )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D.夜叩门而谒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2分)
6.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请写出表现这种政治思想的名言和有关战争的名言各一句。(1分)????????????????????????????????????????????????????????
阅读答案:
1.虚报;同“遍",遍及;使……存活;爱惜。
【乙文译文】赵简子有两匹白骡,简子特别喜爱它们。一天夜里,任广门邑小吏的阳城胥渠来到简子的门前,叩门申述说:“主君的家臣胥渠病了,医生告诉他说:‘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如果弄不到,就必死。”’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董安于正在一旁侍奉,恼怒地说:“嘿!胥渠这个家伙!竞算计起我们主君的白骡来了。请允许我去把他杀掉!”简子说:“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为救活人命而杀掉牲畜,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取出肝,送给阳城胥渠。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狄,广I"1邑的小吏,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登上城头,并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由此看来,君主怎么可以不爱士呢?
2.B
3.(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
4.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
5.例:同意赵筒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6.示例:(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齐,泰山移……
(2)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 弗朗索瓦·费奈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解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2.B:结构助词/动词,到、往
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4.反衬,有鲜明突出某一特点的作用,这里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
5.这是一道半开放题,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积累符合要求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吕氏春秋·权勋》高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