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居室色彩和人有什么关系?
居室色彩和人有什么关系,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颜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得出了“颜色能治病”的结论。
试验表明:五颜六色的生活用品和家具摆设,将会成为一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反之,则对健康不利。
下面介绍一部分专家总结得出的所谓“色彩的功能”:
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但接触红色过多时,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易于疲劳者感到筋疲力尽。所以,在寝室或书房应避免使用过多的红色。
橙色: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有助于钙的吸收,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此色适用于娱乐室、厨房等处,对寝室、书房则不宜。
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但金黄色的装饰却易造成不稳定和任意行为。所以在寝室与活动场所,最好避免使用金黄色的家具摆设。
绿色:有益消化,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对好动或身心受压抑者有益。自然的绿色对晕厥、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一定的克服作用。
蓝色:能调节体内平衡,在寝室使用蓝色,可消除紧张情绪,有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蓝色的的环境使人感到幽雅宁静。紫色: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可维持体内钾的平衡,有促进安静和爱情及关心他人的感觉。
靛蓝色:可调和肌肉,能影响视觉、听觉和嗅觉,可减轻身体对疼痛的敏感作用。该色不适于装饰,但若用于布料,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色彩诠释性感空间
橙色系时时散发着水果的甜润,适合搭配柔软的家饰来强调这种自然的温馨。为使房间不过于轻浮,主人选择黑色的铁艺沙发、角柜,甚至门板与画框,再甜蜜的气氛中张显成熟的个性。
色彩是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大胆选用喜爱的颜色来打破一成不变的白色调,您的家就能出色动人。
色彩是室内环境设计的灵魂,室内环境色彩对室内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响。
人类肉眼能辨识的色彩多达数千万种。然而,即便仅为一种色彩配置挑选几种颜色也可能让人发愁。由于对色彩的感觉是随光线的量与质、油漆表面的质感、选用油漆的装饰效果、观察者的视力效果等诸多因素而改变的,因而这一任务就变得更为复杂了。要了解一种色彩的特定居室中的视觉效果,最好的办法是用玻璃胶带在墙上贴一些试样,让它们在那里留存几天,随时留心观察色彩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有何变化。一堵在清晨看上去泛黄的墙壁,到了中午可能会显得更加洁白,而在日暮时分又变成紫罗兰色或半透明的。
此外,还有一些指导性原则也是应该牢记在心的。
浅亮的色彩能够造成一种开阔感,使居室显得更为宽敞;而深暗的色彩则把各个墙面拉近,使居室看上去更趋小巧舒适。鲜艳的色彩会令人欢愉振奋,而深沉的色调定会给居室造成忧郁感。时下流行的珠宝色调常会唤起一种意蕴丰富的欧洲情调。鲜艳的色彩在强烈的光线下一般会显得更加生机勃发。暖色能补偿光线不足,因而可用来赋予朝北或者较阴冷的居室以欢快情调;而冷色可使闷热的居室感觉上更趋和暖与舒服。光线不断变化的居室,比如朝东或朝西的房间,易于受到周期性强光的照射,对于这些居室来说,最好是选用白色与浓重的颜色经混合而形成的中性色。随着光线的变化,这种色彩会呈现不同的淡色调,进而不断刷新人们对色彩的感受。
冷色给人往后退去的感觉,因而能使居室获得一种空间深度感;而暖色则使各个平面在视觉上更趋靠拢,因为它们给人一种似在向前移动的感觉。对同样数目的暖色和冷色加以平衡,能够行之有效地促进多色搭配,从而显示整体效应,而不是杂乱要素的拼凑。 室内色彩的审美性
大自然中,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均通过视觉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产生种种色感。自古以来,人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着颜色,并享受着色彩变化带来的欢乐。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也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色彩美始终左右着人们的情绪,使人产生审美愉悦。
1、色彩本身并无美丑之分,它应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段对色彩进行调和,才能产生好的审美愉悦。
一个设计作品的美是综合了形态、色彩和材质感的美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尽管用相同材料构成的室内,其形状相同,但由于色彩协调或配色的差异,就会形成温暖的、寒冷的、华丽的、朴实的、强烈的、柔软的、明亮的或阴暗的等等环境气势,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同时,由于色彩匹配的调和或不调和,也会给人以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
实际上,一个独立的色,并没有美与不美的区别,通常,只有当两个以上的色进行不同的组合,作为配色才有美与不美、协调与不协调的感觉。如一块绿色和一块红色,就很难说出其中谁美或不美,只有通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组合形式,才能呈现出色彩的魅力。“一点红”
在“万绿”的衬托下显得珍贵动人,“万绿”在补色“一点红”的对比下,而更加青翠可爱。在这例中说明了色彩只有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段,才显示出它的审美性。
2、任何一种颜色,都有它的功能特性,人对色彩的喜好、偏向,不仅是习惯与爱好的问题,也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问题,只有符合人的心理、生理要求,色彩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们早就认识到,室内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冰山、雪地的白色会使人感到冷,太阳、火的红、橙色使人感到温暖,海水的蓝色使人感到清爽,色彩缤纷的草地、花卉会使人心情愉快等等,都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一种心理反映。室内设计应重视色彩对人们心理、生理等方面的作用,重视色彩所引起的人们的联想和产生的感情效果,以期在室内环境中,创造有层次,有性格的色彩环境,利于身心健康和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类历史的积淀,会使色彩形成某种心理上,习惯上的联想和象征。色彩所构织的环境气氛是很丰富的。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颜色能够增加一件物品美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实践中发现,色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如绿色,是能使人轻松、镇静的色,当看书疲倦时,眼睛看看绿色,疲劳感就会减轻,但长时间处于绿色环境中,它又会使人减少食欲。黄色或橙色具有刺激胃口、增强食欲的作用,且能给人以温暖、和谐的感受。故在一些餐厅中,墙面常选用黄色,配上黄色桌椅、白色台布,以及艳丽的插花,可以使人悠然自得地进餐。在居住室内布置一套黄色家具,会使人感到愉快、宁静、心情舒畅。体弱多病者的卧室选用黄色能促进心情愉快,乐于活动,有助于体内新陈代谢的增强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黄绿色会使人感到舒适,有助于安定神经。在有蓝色灯光的卧室中选用绿色被子可形成安静的环境气氛,有助于安眠。老年人卧室选用此色最佳,可形成温柔和安静的色环境。黄绿色对心情有抑制作用,性情急噪、感情易于冲动的人,卧室选用黄绿色为宜。
人们不仅要求满足一种心理刺激,还追求同时具有冷色和暖色两种视觉效果。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强烈的吸取愿望。人们有时会对补色的组合感到满意,是因为人们本能地不愿只受单纯的刺激,而希望接受冷与暖色合为一体的丰富的效果。这种欲望也是人对补色组合产生快感的原因。补色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是相互关联、互相补充的。互补色的两个色相之间,由于包括全部可见光谱,给人们心理上以冷暖平衡感,能满足心理需要,产生快感,这就是调和美。
对色彩的喜爱度也是一个心理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对一种色的喜爱度并不取决于其特定的色相,而取决于它的邻近色彩以及面积对比等因素。在众多的色彩中,有人对某色表现出特别的心理反映:如有过外伤痛苦经验的人,对于与血色相关的红色就有特别的恐怖感;而某种色有时又会产生美好的回忆。色彩的表现力不仅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色彩世界,在这样一个色的环境中,色彩的记忆、色彩的联想、色彩的爱好和色彩的象征等都将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这些效果或者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或者是色彩在各种复杂的因素下形成的印象、观念等,这些积累、印象和观念都会对人们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
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会显示出各种各样的效果,打动人的心灵。闻一多先生曾写道:“红色给我以热情,绿色给我以发展,黄色赐予我忠义,蓝色教我以姣洁,粉色赐我以希望,灰色给我以悲哀。”一则国外轶闻写道:“……有一座黑色的桥,每年总有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人们把这座桥漆成天蓝色,在这里自杀的人大大减少了。人们又把这桥漆
成红色,在这里投水的人几乎绝迹了。”这是因为,阴暗的黑色会加深绝望了的人心中的痛苦,而明快鲜艳的色,则给频于死亡的心灵投入了一线希望之光,又点燃了生命之光。美国科学家作过多次试验,让一个正在发怒的人进入粉红色墙壁的房间里,他的怒火就渐渐地平息下来。在诸色中,粉红色是一种神奇地息怒色彩。德国慕尼黑有关研究单位的研究也表明,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他们所在房间的环境色彩有关。已经确定:紫色可使孕妇感到安定,淡蓝色对发高烧的病人有稳定情绪,逐步退烧的好处,褚石色则有助于低血压患者提高血压的功能。因此室内色彩设计应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根据色彩的特性,准确地运用色彩,创造优美合理的环境空间。
据国外的经验,当音乐厅的墙体、地面和座椅都用红色系时,人们听音乐时能始终保持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而不觉得节目冗长;如改用蓝色设施,观众在里面的时间稍久,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感到演出时间过长。因此,目前美国新建的一些著名音乐厅,内部空间被耀眼的红色占了优势,一反过去使用安静色彩的常态。
室内设计是以色彩本身的性质引起的感情而感染人的,它不是人的感情,而是对象的感情,所以,色彩应符合人的心理、生理要求,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3、色彩设计,应考虑空间、环境、功能、采光等问题,并且还应适应人的年龄、性别、文化、传统等要求。使室内色彩有意蕴美。
衡量室内环境设计艺术质量的基本出发点,是整体感。人们对室内空间整体形象的感受,是来自人们视野所及的,各围护面所形成的空间体量和形象。室内空间的每一局部,不论是墙面、顶棚的处理,还是家具的款式、大小、形状、色彩等,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实体空间环境而言其好坏。而在诸多的造型因素中,色彩是一个能够相当强烈而迅速地诉诸感觉的因素,从视觉感知物体过程中,色彩和形体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而色彩甚至比形体更容易被人所注意。正如当人们在一块绿色山坡上发现一点红,会立即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印象,却不一定立即判断出“万绿”中究竟是何草何木,“一点红”究竟是红花或是穿红衣少女一样。又如:室内中由东拼西凑不同形体及色彩家具所组成,就很难得到调和。而用色彩来弥补和掩饰其缺点,是最经济的,也是最容易取得整体和谐美的效果。由于家庭中各房间的使用性质不同,面积大小不同,色彩的选择也不同。如卧室与餐厅的使用性质不同,其用色就不同。一般居住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起居室、卧室、书房、儿童室、餐厅和厨房等。设计一个良好的房间,不仅要悦目,感觉上舒适,更要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包括创造准确环境气氛,而色彩正是最重要的整体气氛与格调的创造因素。
人们知道,任何物体的颜色都需要依赖于光才能表现出来。光还影响到环境气氛,同时也左右着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因此,在进行建筑内部环境色彩设计时,对于光色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室内空间环境使用功能不同,及使用者年龄、性别、文化、传统背景不同,决定了室内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设计色彩时,首先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型人的不同要求。如一卧室,要求为一男孩睡眠休息所用,无形中就确定了卧室的设计内容。一般可使用男孩喜欢的黄、绿、蓝色组合,这种组合具有幻想、欢乐,活泼气氛,较多的绿色
还富有生气。女孩子一般喜欢粉红色或近于粉红色。一般青年人多喜欢一些大胆的强烈色彩,且会受到比较时髦的家具、服装的影响。中年人,特别是乐观而富有进取心的中年人,一般喜欢创造宽敞明亮的视觉室内环境,因而,宜选用要橙色和白色作为主色调。对脑力劳动者,多采用典雅大方的色调,如咖啡色与白色匹配,可形成朴实、大方、典雅的气氛。米色与淡紫色组合,具有高雅迷人气质,适应于中年知识分子。中年女性喜欢具有梦幻与联想的紫色调,尤其是具有图案的淡紫色更是倍受喜爱。老年人喜欢稳重沉着,宜用低中、低高度色系。儿童房可选用多彩色组合,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德国色彩大师伊登教授曾为儿童室内空间做过两种不同的色彩匹配,一间只用白色和蓝色,一间是涂刷设计精美的多彩室内环境,半年之后,儿童智力的成长有明显的差别,后者远远优于前者。可见,丰富的色彩可提高儿童智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儿童聪明才智的发展。婴儿房宜用粉红色系,它是所有色彩中最富有柔和性和温馨感的色彩,对于母子均有好处。
另外,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象征,色彩的爱憎等是由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心理反应。因此,在色彩设计时,也应考虑到这些传统习惯性。如我国金碧辉煌的北京城,与白墙素瓦的江南城市,以及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的桂林,在城市的色彩上就有明显差异,风姿有别。在室内色彩设计中,同样也有传统习惯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色彩的喜爱和忌讳在各民族中有很大的差别;如汉族:一般喜爱红、黄、绿等色。红色表示幸福和喜庆,多用于喜事。黄色具有神圣、权势、光明、伟大的含义,多为帝王所用。绿色象征繁荣和青春。黑色多用于丧事。回族喜欢黑、白、蓝、红、橘黄、紫、深褐等色,忌讳淡黄、绿色,白色是尊贵的色。维吾尔族喜爱红、绿、粉红、玫瑰红、紫红、青白色、忌黄色等。
综观建筑色彩发展历史,可以使我们了解建筑的变迁,从这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能够找到现代建筑色彩创作的源泉,也就是说,了解建筑环境色彩的发生、发展、变迁过程,发现传统及现代运用色彩的多种手法,就可以有力地指导现在,也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以使建筑环境色彩设计有所发展和创新。
由此可见:了解室内各房间的功能作用,及使用者不同要求,才能准确地运用色彩来表现室内空间内容和形式。因而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必须考虑空间内容、环境、功能、采光问题,且应适应人的年龄、性别、文化、传统等要求,才能使室内空间有整体性及内容形式的统一,形成室内色彩的意蕴美。
研究表明: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作用远远不止上述几方面,只要我们进一步对色彩的心理、生理及物理效果的研究,科学地运用室内色彩,对室内色彩研究逐步从定性进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从一般主观评价上升到主观与科学检测结合的评价,使室内色彩设计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这对充分体现色彩在运用上美学价值,进一步提高人们在环境中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保证人的身心健康,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室内色彩有它独特的审美性。
范文二:光和物体色与色彩的关系
一、 光和物体色与色彩的关系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 、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
。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 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决于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明度区,8——10划为高明度区,4——7划为中明度区。在选择色彩进行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长(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短(弱)对比。据此可划分为九种明度对比基本类型。
(1)高长调 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
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 如10:8:5等,该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明亮、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 如10:8:7等,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辩,感觉优雅、少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 如4:6:10或7:6:1等,该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配合色,用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感觉强 硬 、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该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 如4:5:6等,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 如1:3:10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 如1:3:6等,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 如1:3:4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感觉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三>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纯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因其较为隐蔽、内在,故易被。在色彩设计中,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越长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如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在选择色彩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弱对比。据此可划分出九种纯度对比基本类型。
(1)鲜强调 如10:8:1等,感觉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
(2)鲜中调 如10:8:5等,感觉较刺激,较生动。
(3)鲜弱调 如10:8:7等,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离离大,这种效果将更为明显、强烈。
(4)中强调 如4:6:10或7:5:1等,感觉适当、大众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 如4:5: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 如1:3: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 如1:3: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 如1:3:4等,感觉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
另外,还有一种最弱的无彩色对比,如白:黑、深灰:
浅灰等,由于对比各色纯度均为零 ,故感觉非常大方,庄重,高雅,朴素。
<四>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艺术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
1.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1)色调组合,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2)对比双方的属性不变,一方增大面积,取得面积优势,而另一方缩小面积,将会削弱色彩的对比。
(3)色彩属性不变,随着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刺激力量加强,反之则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积对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般建筑外墙、室内墙壁等都选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以减低对比的强度,造成明快、舒适的效果。
(4)大面积色稳定性较高,在对比中,对它色的错视影响大;相反,受它色的错视影响小。
(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与形的聚、散状态关系很大的是其稳定性,形状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如户外广告及宣传画等,一般色彩都较集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
(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虽,反之则越弱。
(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五>色彩的肌理对比
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 感受。
(1)对比双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则对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类色或同种色相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弥补单调感。如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它们所组成的装饰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质变化色彩魅力。
(3)绘画及色彩表现中,应用各种色料及绘具可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稀等各色颜料及蜡笔、麦当劳、钢笔、毛笔等各类画笔。
(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连续对比
(1)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这种情况 下,色彩
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黄色纸张上涂一小块灰色,这种感觉越强,出现所谓的补色错视。再如在黑纸上涂一灰色小方块,白纸上涂一同样面积及深浅的灰色小方块,同时对比的视觉感受是黑纸上的灰色更显明亮,形成所谓的明度错视。
(2)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自然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时,第二色会发生错视。第一色看的时候越长,影响越大。第二色的错视倾向于前得的补色。这种现象是视觉残像及视觉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医院中手术室环境及开刀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显然是为了“中和”血液 红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连续对比,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不但可减少、恢复视觉的疲劳,同时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手术进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 .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1、色相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为了使画面丰富多彩、变化有序,色彩可选用色相环(似地球赤道),也可选用含白色或浅灰的色相环(似地球北半球的纬线),亦可选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环(似地球南半 球的纬度)。
2、明度推移 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一般都选用单色系列组合,也可选用两个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择用太多,否则易乱易花,效果适得其反。
3、纯度推移 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互补推移是处于色相环通过圆心180度两端位置上一对色相的纯度组合推移形式。
4、综合推移 将色彩将色相、明度、纯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亦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处理。
2.放射推移
(1 )定点放射 又称日光放射、离心放射、画面应确定 一个或多个放射点,然后将色彩
围绕入射点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组合。
(2)同心放射 又称电波放射,画面有一个或多个放射中心,将色彩从放射中心作同心圆、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边、同心不规则等形象,向外扩散处理、安排。
(3)综合放射 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组织、处理。
3.综合推移 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出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形成曲、直、宽、窄、粗、细等对比,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但为防止产生散、乱、花、杂的弊病,画面一般只应有一个中心或主体,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体。
4.错位、透叠及变形
(1)错位 有整体错位和局部错位两种情况 。整体错位是为了进行色相的冷暖对比、明度的明暗对比、纯度的鲜灰对比,将底、图的色彩作整体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则图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则图色暗到明,底色鲜 到灰,图色灰到鲜。
局部错位是处理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有时,为了某种光感及立体感处理需要,也可同时向左右两边错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左右第二排同时都用2、3、4、5号色作对称式错位。
(2)透叠 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处理成两者都能显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色彩透叠可产和透明、轻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现代感很强。当底形和面形重叠时,如果设色相差级数小,则两者小有紧贴感。当色彩级数差增大时,则两者的空间感也随之增大而有远离感。
(3)变形 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凤色规律后进行种种变化,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佳作。
变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点放射的放射线一般都处理成直线,可作弧线变形处理,成有单向转动感的风车状,也可作双向交叉处理,则效果更复杂丰富等等。
四、综合对比及色调变化
<一>综合对比
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事实上,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 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从色相角度可分为浅、、深等色调倾向。从
明度角度可分浅、 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冷、暖、华丽、古朴、高雅、轻快等色调倾向。
<二>色调倾向的种类及处理
综上所述,色调倾向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
1.鲜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对比时,必须与无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银等光泽色相配,在高纯度、强对比的各色相之间起到间隔、缓冲、调节的作用,以达到既鲜艳又直辖市、既变化又统一的积极效果。感觉生动、华丽、兴奋、自由、积极、健康等。
2.灰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之中调入不同程度、不等数量的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向低纯度方向发展,为了加强这种灰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特别是灰色组配作用。感觉高雅、大方、沉着、古朴、柔弱等。
3、深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先考虑多选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蓝、紫、蓝绿、蓝紫、红紫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深色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黑色组配使用感觉老练、充实、古雅、朴实、强硬、稳重、男性化等。
4、浅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无考虑多选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黄、桔、桔黄、黄绿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白色或浅灰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粉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白色组配使用。
5、中色调
是一种使用最普遍、数量最众多的配色倾向,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数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呈现不太浅也不太深,不太鲜也不太灰的中间状态。感觉随和、朴实、大方、稳定等。
在优化或变化整体色调时,最主要的是先确立基调色的面积统治优势。一幅多色组合的作品,大面积、多数量使用鲜色,热必成为鲜调,大面积、多数量使用灰色,势必成为灰调,其他色调依此类推。这种优势在整体的变化中能使色调产生明显的统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调色而没有感到单调、乏味。如果设置了小面积对比强烈的点缀色、强调色、醒目色,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质的作用,会使整个色彩气氛丰富。活跃起来。但是整体与对比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对比、变化过多或面积过大,易破坏整体,失去统一效果而显得杂乱无章。反之,若面积太小则易被四周包围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预期的作用。
<三>色调变化及类型
变调即色调的转换,是艺术设计中色彩选择多方案考虑及同品种多花色系列设计的重要课题,变调的形式一般有定形变调、
定色变调、定形定色变调等。
1、定形变调
实质为保持形态(图案、花形、款式等)不变的前提下,只变化色彩而达到改变色调倾向的目的,是纺织、服装、装潢、包装、装帧、环艺等多种实用美术中,经常采用的产品同品种、同花形、多色调的设计构思方法。
定形变调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同明度、同纯度、异色相变调 即根据原有设计色调,保持明度、纯度不弯,只变化色相(原有色相对比距离不变)而改变色调的倾向。其色彩选择与组合的关键实质,在于要将原有整组色彩的结构保持不变,然后在色立体中围绕中心N轴,沿色相环作水平移动,基调色移到某一色相区,就形成某一色调。如移至红色相区组成红色调,移至蓝色相区且成蓝色调等。
(2)异色相、异明度、异纯度变调 根据原有色调将色相、明度、纯度做全面改变,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调类型。如鲜调…灰调(…表示左右箭头)、浅调…深调、中调…鲜调、中调…浅调、深调…中调、灰调…中调、灰调…浅调、浅调…鲜调、深调…灰调、鲜调…深调等。
2、定色变调
定色变调实质是保持色彩不变,变化图案、花形、款式等,即变化色彩的面积、形态、位置、肌理等因素,达到改变总体色调倾向之目的,是实用美术中产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种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色调转变的关键最 要在于大面积基调色的变化,其次是将色彩作小面积点、线、面形态的交叉、穿插、并置组合,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效应,少色产生多色的效果,鲜色产生含灰色的感觉 ,使色彩之间互相呼应、取代、置换、反转与交织,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调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从而增强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变调
在各色调的花形与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虑大小、位置、布局进行适当变化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五、色彩混合
将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进行混合,造成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它们可归纳成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空间混合、空间混合等三种类型。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称第一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橙)、绿、蓝(紫)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
、明度的提高、而纯度不并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广泛 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二>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或多种色料混合后所产生 新色料,其反射光相当于白光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会降低。故与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所以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状态。
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
<三>空间混合
亦称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 合,它们不是发光体,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与减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参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减也不加。
由于 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
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
(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
范文三: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1、 光的行进
教学目标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学会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4、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学前准备
图片资料、小孔板、手电筒、纸盒、剪刀、胶水、一张半透明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读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 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课本上的五种光源分类吗?
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片。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片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大家都发现光是沿能手直线传播的,那么,你能用手电筒和三张小孔板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吗?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四、引导学生了解" 小孔成像"
1.教师演示" 小孔成像" 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
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 小孔成像" 。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盒
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盒,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盒的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盒,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5.教师小结。
六.课后作业设计
1. 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2.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顛倒吗?为什么?
2 . 照镜子
教学目标
1、能自行研究镜子并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
2、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3、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
4、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能画图解释。
5、知道反光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难点: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学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面平面镜、汤勺、潜望镜、硬纸盒、剪刀、胶水、硬纸板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出示镜子):这是什么?你用它做过游戏吗?怎么做的?
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
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
2、游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还看到了什么?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4、游戏二:(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5、谈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6、游戏三:(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并介绍制作方法和步骤。
2、学生选择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
3、小组活动:用语言或图画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4. 你能设计出一种能看见自己后脑勺的后视镜吗
5. 学生尝试设计并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生活中你还见过比较特别的镜子吗?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照曲面镜。
1、教师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2、小组活动:,学生用汤勺实验,并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4、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
三、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
1、提问:生活中除了镜子外还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
2、教师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图像。
四、本课小结。
五.课后作业
动手制作潜望镜,并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3. 研究透镜
教学目标
1. 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2. 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 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
学前准备
玻璃杯、铅笔、放大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讲解游戏方法;
学生把铅笔放进水杯,观察有什么发现。
△用滴管滴一滴水在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2.学生小组进行游戏。
3.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并尝试解释。
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老师出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通过看和摸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老师小结
三、动手实践,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2: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实验3:尝试用透镜聚光。
4.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四、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五、拓展延伸, 制作望远镜.
1.谈话: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制作望远镜。
六. 课后作业
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
4.七色光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能够对具体的滤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学前准备
水盆、平面镜、电筒、喷壶、陀螺、彩笔、手电筒、玻璃纸。
教学过程
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
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
3.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二、制造彩虹。
1.指导学生用三棱镜或水盆,镜子制造彩虹光影。
2. 学生小组实验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带领学生用喷雾器制造彩虹。
4.提问:你有哪些发现?
5.学生汇报交流。
三、用陀螺做合成彩色光的实验。
1.学生分组玩七彩陀螺。
3.提问:你怎样解释这个实验和上个实验中的现象?
4.引导学生认识到:阳光是由七种彩色光构成的。
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四、阅读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1.提问:是谁最早发现太阳光是由七色光构成的?
2.学生阅读牛顿的故事。
3.教师提问:为什么牛顿的伟大发现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人们后来是怎样被说服的?
4.学生讨论交流. 。
五。做滤光实验
1.谈话:在分别用罩着红、蓝、绿三种颜色滤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会有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2.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3. 老师小结。
4. 提问; 为什么在日光下物体呈现白色?
5. 学生尝试解释。
6. 实验; 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图案,会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7. 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8. 老师小结。
六.课后作业设计
1. 阳光可以被分解为( )、( )、( )、( )、( )、( )、( )七色光。
2.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 )色的。
3.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范文四:色彩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色彩与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03-12-9 13:32:58 由于人们对于色彩感觉的不同,因此他们对色彩的要求往往也是相异的,这常常与人的性格、年龄及职业等因素有关。
性别不同,对色彩的爱好也有差别。一般男性比较喜欢暖色调,女性喜欢冷色调。年龄与色彩有直接的关系,从人的变色能力发展及心理特点来讲,年龄越小,就越爱接近红色调的色彩;年龄越大,则越爱接受紫色调的色彩。所以儿童的卧室多用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绿色等纯色来布置,这些颜色具有鲜明感、强烈感、装饰意味极强。老年人房间宜用和谐宁静的暖色调装饰,如黄绿色,它具有温柔感,能使人心情舒畅。年轻人喜欢明亮度高、对比强烈的色调,可以与墙面、家具陈设物品形成鲜明对比,也可将四面墙作成两种颜色,以增添年轻人的好动、活泼的气氛。
人的气质、性格与色彩也有关系。如性格急噪的人多喜欢暖色、对比强烈和明快的色调;忧郁、怯弱、沉默的人喜欢冷色及柔和、素雅的色调;活泼、热情、朝气蓬勃的人喜欢跳跃的暖色、对比色和艳丽的色调;理智、深沉、性格内向的人喜欢调和、稳重的色调。
职业、修养与色彩也存在关系。文化素养较高和大部分脑力劳动者偏爱调和、素雅、温柔、深沉的冷色调;司机炼钢工人等由于他们工作中整天接触纷乱、热烈的颜色,回家后宜处在淡雅的冷色居室中,得到充分的视觉休息和情绪放松,以便消除疲劳;医生工作时接触单色太多,其居室布置应该用暖色调和对比色调。
范文五:光与色彩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1、 光怎样行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 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知识与技能
? 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教学重难点: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图象资料。分组实验材料:小孔板,电筒、白纸屏
学生准备:纸盒、剪刀、胶水、透明纸 教学步骤: 1、 情境导入。
(1)、我们首先来朗读一首优美的小诗。 (2)、猜猜这里的“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3)、谈谈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4)、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光与色彩的知识。 2、 认识光源
(1)、你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 (2)、学生说,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说的物体写在黑板上。 (3)、介绍光源的定义: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辨别会发光物体中的真假光源。 (5)、黑板上的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你能分分类吗? (6)、学生讨论分类说出理由。
(7)思考:会发光的物体都会发热吗? (8)介绍冷光源。 3、 光的直线传播
(1)、出示三幅图片,问:光怎样行进? (2)、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3)、你们该如何来证明你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4)、布置任务: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纸屏上。
(注意:这个实验最好在暗室中进行效果比较好。) (5)、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6)、汇报:你们是怎么做的。 (7)、讨论:从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4、 小孔成像实验 (1)、导入:在古代有个叫墨子的学者有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吗? (2)多媒体介绍墨子的发现,认识到什么叫小孔成像。 (3)、我们也来试一试小孔成像。 (4)、介绍制作方法。 (5)、学生制作、实验、观察现象。
(注意小孔成像实验最好在遮光比较好的教室里进行,这样现象会比较明显。)
(6)、汇报你们有什么发现? (7)、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 (8)、讲解小孔成像的成因。 教学反思:
2、 照镜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知识与技能
?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
感。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准备:镜子、汤匙、金属面 教学过程:
一、 设情境导入
(和学生一起到有镜子的大舞蹈房上课)
1、这间教室有什么特点呀?(有一整面墙都是镜子,我们进来后,镜子里也有很多人) 2、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照镜子吧,有没有发现过什么有趣的现象呀? 二、 识平面镜及特点
1、大家玩一玩手中的一面小镜子,你能发现些什么有趣的现象? 2、生分小组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3、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4、学生可能会发现很多:
镜子里能照出自己;镜子里的左右和物体本身的左右相反;镜子在阳光下可以在墙上照出光斑还能移动;我可以利用镜子看到坐在我身后的人;把书放在镜子前,镜子里的字是反的.
5、你能想个办法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吗?想好可以试一试。
( 可以提供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脑后的头发在后面的镜子第一次成像,又在前面的镜子第二次成像。)
你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了吗? 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师:镜子的用途很广呢,你瞧!(出示一个简易潜望镜)让一位学生上来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课后大家也可以做一个。
6、如果把两面镜子夹成一定角度把好,把小玩具放中间,你猜镜子里会看到什么?在改变角度会怎样?多试几次吧。
你有什么发现?(夹角越小,看到的东西越多。) 三、 联系生活,讨论用途
1、课前,让大家找一找能照出别的东西的物体,你找到了哪些?向大家介绍一下。(汤匙的两面、汽车的后视镜、河水面、比较光亮的金属面等。) 2、 们照一照,和刚才用的镜子比,有什么新的发现? (弯曲的面很好玩,照出得像是变形的,像哈哈镜)
师:弯曲的凹面镜和凸面镜,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呢?
(马路上的后视镜,摩托车、汽车使用的后视镜,因为在这种镜子里比平面的镜子看到的东西多)
四、课后活动,小组竞赛
小组根据材料和说明,合作制作潜望镜,进行观察,想想潜望镜为什么从下面能看到上面的物体,下节课向大家讲解。可以把小组的想法画出来。比比那个小组合作的好。 教学反思:
3、研究透镜
过程与方法
?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 尝试制作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 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三种类型的凸透镜各一片,蜡烛一支,火柴一盒,纸屏一个,支架三个,凹透镜一片,布卷尺一把,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水滴、水杯对物体的放大现象
桌上有一张画报,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将报上的字放大吗? (提供材料:画报、滴管、玻璃杯、玻璃碟)
思考:字为什么会放大呢?
学生此时还不会从光线的折射的角度来分析,但在学生分析的同时,可能会想到放大镜,水、玻璃杯有着放大镜的作用。
二、 观察凸透镜
1. 学生自己观察 放大镜是什么样的?
通过学生的看,摸,学生很容易发现放大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
2. 再发给学生两种镜片,与放大镜观察比较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又有什么是相同的?
很显然,三种镜片一种是两边凸的,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平的,还有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凹的,但这三种镜片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都可以将字放大。 3. 让学生给这三种镜片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三、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小组讨论: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通过刚才的观察,孩子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到室外做一做用凸透镜点燃火柴的实验。
教师讲述:
如果我们把太阳光看成是平行的光,那么通过凸透镜之后,还会是平行的光吗?如果不是又
会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 四、重点研究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1. 讲述演示:将凸透镜对着窗外,在凸透镜后面放上一张纸屏,观察在纸屏上有什么发现?
2. 学生操作,汇报:
学生惊奇地发现在纸屏上会出现外面景物的像。
教者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像?和平面镜里的像一样吗?
3. 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情境创设之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凸透镜成的像为什么会是倒着的?这和第一节课的小孔成像有联系吗? 凸透镜所成的像为什么会是缩小的?有没有放大的呢? 如果有放大的像,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凸透镜什么时候可以形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可以形成缩小的像 ??
4. 教师给出新任务: 材料:纸屏、蜡烛、凸透镜
要求:在纸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在实验的同时做好记录,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要找的答案。
在学生实验之前要明确两个问题:
第一,要让学生知道需要做哪些记录,要让学生意识到用尺去量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定量实验,为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教师可提醒学生做实验时确保三者(蜡烛、凸透镜、纸屏)有一者不动,每次只能调节另外两个物体。
第二,“每个人做什么事情”。要知道围在一块儿并不是合作,合作应是一个饼图,小组成员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每个成员都有事情做,每个成员的成败都关系到小组的成败,如果缺少了某个成员的工作,这个任务将无法实现,这个饼图也将不会是一个完整的圆。可以让学生讨论: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是调整三者的之间的距离,还是测量,亦或是观察、记录等,分工明确很重要,这关系着实验的效率。
学生的记录可以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的,陈述性的语言,一种是图画,还有一种就是简单的符号。
教师指导的策略:
如果小组能发现缩小与放大的像,也就是能发现成像规律,这是最为理想的结果。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待会请你们做经验介绍。
如果有些组只能发现一种成像情形的(放大或是缩小),建议他们可以到其他组去看看。
教师也可以直接参与,移动凸透镜,“又发现了什么呢?”
如果全班都只是一种情况,那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找到另外一种情形。
汇报交流:
有没有发现?(不管是什么发现,哪怕是一丁点的发现,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有没有发现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什么时候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什么时候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思考:为什么会呈现一个倒立的像呢?为什么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呢? 这时把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上升到本质的认识,只需让学生意识到光线从一端透过凸透镜另一端的时候,并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而是发生了偏折,教师无需给出“折射”的概念。 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的?你们认为要想取得实验成功,哪些很重要? 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失败在什么地方?) 五、认识凸透镜的应用
1. 让学生说一说,凸透镜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等)
2. 比较老花镜与近视镜
学生比较熟悉的是近视眼镜,容易认为近视眼镜是凸透镜片做的,其实不然,教者可以采用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通过摸,让学生知道近视眼镜是中间薄,而边缘厚的镜片,通过看,发现在近视眼镜下面看到的是缩小的像,而并非放大的像,最后再和老花镜一比较,发现老花镜才是凸透镜做的,而近视眼镜恰恰与之相反。 六拓展延伸:尝试做一个望远镜
发给学生一面透镜,让学生观察这是一片什么样的镜片?与凸透镜比较,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给这种镜片起一个名字。
将两面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处面的景物,有何发现?
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放大,看远处的物体就好像是在眼前,学生可以通过调节两面镜子的距离从而让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一些。调换镜片的前后(将两片镜子一前一后换放),发现将近处的景物变小了,变远了。在孩子的一阵阵的惊喜声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 只要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份惊喜就够了。教者抓住这种惊喜,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一番:望远镜是什么道理?从而把对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对理性的认识。最后补充一些望远镜的发明史,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好处。 教学反思:
4、七色光
过程与方法
? 制造彩虹,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 ? 透过单色光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 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 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难点 1.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 3.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材料:有关彩虹的图象材料,牛顿与七色光的制作幻灯片。
分组实验材料:三棱镜一块,喷雾器一只,彩色玻璃纸。
学生准备:白纸,自制陀螺,彩笔一盒,手电筒一只,纸筒。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以彩虹的图片导入,问学生是否见过这样的景观?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暗示彩虹出现是有一定的天气条件的。然后请学生根据回忆描述一下彩虹的样子,如果学生不能回忆,就让学生看着图片进行描述。
2、 生一起制造彩虹。制造彩虹最好是选择一个无风,阳光比较好的时间,利用小型喷雾器背对着太阳向前上方喷雾,喷出的刹那,就会在水雾中隐隐约约的看到彩虹。
二、探索
1、大家桌上都有一个三棱镜(向学生展示),下面大家就拿着这个三棱镜到阳光下去看看,他与其他镜子的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室外活动。教师随时准备处理学生的发现。
3、 间让更多的学生看到三棱镜后面的彩带。 三、讨论
1、室内讨论彩带的来源。引导学生做出“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色光合成的”类似的科学论断。
2、深入研究
3、关于牛顿发现白光奥秘的故事,配合制作的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这一段科学史,然后提出问题:牛顿的发现是什么?人们都不相信,怎样才能说服人们?牛顿使用的是怎样的方法使人信服的?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历史有深层次的理解,并认识到:许多独特的见解在刚提出时总会遇到困难,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信服的,坚持真理需要一定的勇气;同时,也意识到科学讲究证据,一切都要靠证据说话。另外也让学生了解到如果把七色光合成白光,那
就能说明自己提出的论断: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色光合成的。
3、 转陀螺合成白光。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将七色光合成为白光。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提出的有:旋转陀螺法、将七种颜色的光照在一起等。教科书中介绍的是旋转彩色陀螺的方法,要求学生将陀螺的正面按照一定比例依次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彩,让它旋转起来。
4、 验不同颜色物体只能透过与之颜色相同的光线。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由不同颜色线条构成的图案,孩子们会有惊奇的发现:有的线条消失了,换种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不一样。原因是某色玻璃纸只能透过这一种色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看起来图案发生了改变。这个原因不要求孩子们解释,只要求学生有深刻的体验,但可鼓励他们课后继续研究。 5、 合红、绿、蓝三种色光。实验时,先让学生自己先混合,看他们运用这三种色光能混合出什么颜色的色光,然后再将三种色光混合起来。孩子们会发现用这三种色光合成了白色光,与之前的七色光合成白色光相比较后,教师可告诉他们这就是光的三原色,用他们可以混合出其他的各种色彩,并鼓励他们课后研究用三原色可以还可以混合出哪些颜色。为了使整个实验的现象更明显一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准备:使室内光线尽可能的暗,使手电筒的光线尽可能集中。可在教室里拉上窗帘,用纸桶将手电筒的光聚合,将三色光照射到白色纸张上,使对比强烈些。
四、欣赏
欣赏大自然缤纷美丽的图片。出示一些颜色鲜艳,对比比较强烈的图片给学生观赏,愉悦他们的视觉,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五颜六色。 反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居室色彩和人有什么关系
三>二>三>二>一>二>一>六>五>四>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