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土地改革确立的土地所有制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学习情况分析班级整体水平分析: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书写普遍不够端正,整体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基础知识,同学们普遍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关于发表自己的间意见与感觉的能力就更差了。
普遍学习不够积极不够主动。
在这个班里学困生较多,他们的基础量特别差,有许多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及能力都没有,计算也不会,基本的分析能力也欠缺。
人教版历史八下 重点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和人民公社化。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的十年 1、对**的态度:**是一场内乱, 2、**案是**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汇总我历史老师上课不知是讲她的历...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略)2、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1)成立标志——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政务院总理(注意,不是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2)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两半”社会),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2)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3)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二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开始: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
(3)结束:1953、7,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4)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5)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迹:**——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用胸口堵机枪(6)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到1952年冬)(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略)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制度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时间:1953——1957年(3)重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年项目为中心,以694年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取得的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重工业从无到有;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2)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4)意义: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3、三大改造(1953——1956)(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意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四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两大失误)1、“**”运动(1)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2)表现: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3)影响:积极:在“**”运动期间,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2、人民公社化运动(性质:政社合一)影响:它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五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1)“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2)“两弹元勋”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献出生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4)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上述人物的共同点: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都具有乐于奉献精神。
第六课 十年“**”的内乱(1966——1976)(1)原因:**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错误判断(2...
【八年级下册历史1——5课】作业帮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和人民公社化。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的十年 1、对**的态度:**是一场内乱, 2、**案是**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
寻求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关于地势和地形的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 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大下了基础。
2、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 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 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思想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 说教法1、 教学方法“读图—讨论—讲解”结合法图表分析、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形模型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准备:地图册、直尺、纸张三、 说学法1、 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四、说教学过程1、 教学结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2、 教学程序:(1) 复习旧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回顾以下。
(3分钟)(2) 导入新课: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那我们熟悉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自然环境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地势和地形。
(板书: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1分钟)(3) 讲解新课:()① 出示中国地形模型图,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的总体地势和地形(1分钟)② 分析课本P22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读懂分层设色图,再配以直观形象的“楼梯”形状,让学生得出“阶梯”的分布特点。
(活动:让学生在黑板上和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楼梯图,只要求画三步。
)(6分钟)③ 阅读地图册P10~11“中国地形”,读出每一级阶梯的位置以及海拔高度。
(板书:1、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5分钟)让学生再对照书本,确定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
对于重点的一些字眼用笔画下来。
(板书)(3分钟)④ 分析P22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
)地形剖面”,让学生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
同时能够归纳出第一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三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分钟)⑤ 讲解:在第三级阶梯上,由于东流入海的河流将所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从而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
在广阔的近海大陆架区,不仅岛屿星罗棋布,同时海洋资源非常丰富。
⑥ 分小组讨论:(5分钟考虑,8分钟回答)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面向海洋,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利于东部湿润气流深入大陆内部,带来降水)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板书:使大多数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举例:如中国的三大河流对交通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板书:促进了东西方的往来,阻碍了南北的交通往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历史八年级下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