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作文:继承文化,弘扬传承
继承文化,弘扬传承
中国泉州以其千年薪火相传的灿烂文明,多年持续不懈的文化建设荣获“东亚文化之都”的称号。
泉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城市风貌,人文遗产体现了东亚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这里,拥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歌舞剧院,古老的西街。
“唯有夜来蝴蝶梦,翩翩飞入刺桐花。”刺桐是泉州的别称,泉州称为刺桐港。最早记述的泉州港的是十三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泉州回欧州时,称“泉州港”为“刺桐港”。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还历历在目,在泉州的大坪山上有一座郑成功的塑像 。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的神圣形象。烈日照射下的郑成功雕像高大而威武。构成了大坪山顶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喜欢吃东街肉粽,喜欢沐浴在悠扬的南音声中,更喜欢在木偶剧院看那栩栩如生的提线木偶。
传承不辍的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又名“吊线子戏”,源于秦汉,是古老珍稀戏剧。人们从上空提线操纵或藉缚在控制器上的细线而操纵的木偶形体。在简单的提线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缚绳一根。某些提线木偶几乎能模仿人和动物的所有动作,惟妙惟肖!
舞龙,是泉州的艺术文化。记得一次元宵节,我们全家人一起去观看舞龙。表演开始了, 龙人举着长龙,迅速绕场地转几圈。而后,加快脚步,龙仿佛复活了,翻滚,奔腾,跳跃,扭动。然后,它张开大嘴,“轰隆隆”的鼓声响起,似龙在咆哮。随后,它龙头一扬,龙尾摆动,冲向云宵。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泉州是东亚文化之都,为了它千年薪火的灿烂文明,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弘扬传承!
范文二:民俗文化要不要继承?
对贴春联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
(民俗文化要不要继承?)
姓名:武盼盼
院系:外语系
年级:2010级专升本4班
专业:英语
宿舍:9#617
电话:15091708523
对贴春联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
(民俗文化要不要继承?)
摘要:春节是我国传统的盛大节日之一,每当春节到来之际,人们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贺新年。其中不乏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大家务必干的一件事便是贴春联。贴春联看似一件小事,其中的讲究倒是不少。到底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真正懂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关键词:贴春联 民俗文化 继承 淡忘 文化底蕴 创新 弘扬
针对人们究竟对贴春联的知识了解如何,我于腊月二十八对来眉县张载文化广场游玩的40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40人中,老人14人,年轻人20人,小孩6人。现对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老人们普遍对贴春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其中还有5位老人津津乐道地“透露”贴春联的讲究,他们是如何通过春联末尾字音的平仄来判断是上联还是下联,哪个该往哪边贴。毕竟是老年人嘛,对春联这一极具我国特色的文化还是蛮了解的。大多数年轻人表示贴春联只是图个喜庆祥和,期盼来年丰收交好运;少数人则是感觉贴春联好比例行公事一般,只要贴上去就行,至于为何要贴,如何贴的问题,他们还真没研究过。小孩子们只是很调皮的告诉我,因为叔叔阿姨们都在贴,也就跟着贴呗。主要还是贴春联比较好玩。
春联对大家来说肯定不是很陌生,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表示喜庆。而且,春联是我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表现的是我国人民的思想,凝聚的是我国语言的精华,传递的是我国文明的火种。前面也说到了,贴春联是表示欢庆欢乐,因此春联区别于其它对联又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春联必须体现的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殷切期盼,快乐心情,它是人们新年伊始的特别祝愿。 而贴春联就很有讲究了,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古时人们横行字都是从右往左念的,竖行字都是从上往下念的,而且大多数都是竖行的。所以贴春联时以横批为准,就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这也倒没什么,可到了五四运动后就出问题了,提倡新文化,改掉了以前的那种规则,为了方便大多都是横行字,而且是从左往右读的,这就出现问题了。贴春联的时候横批是现如今的写法,从左到右,春联还是竖着的,到底是把上联贴在左边还是右边呢?这里有两种说法:一
种是上联还是贴在右边,延续古时的帖法:另一种是上联贴在左边,说是横批从左往右,左边是开头。依我看,我们要继承传统弘扬文化,就不应该随意创新。春联的横批还是从右往左写,继承古时的写法,延续古时的做法,这样就不会出现如今的尴尬,整的创新不像创新,继承不似继承,既没有完整的继承也没有出奇的创新,使这两样都没有发出光彩,慢慢的说不定还会继续演变,最后会使文化渐渐消褪。
这贴春联上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现在人们都不分上下联,随意贴上去就行,更有甚者连春联的地方都贴错了。对于我们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对我们文化的无形的挑战,因为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到现在居然会出现不在意不重视不反省的现象。我泱泱大国,文化源远流长,春联更是这个世界绝无仅有的文化体现,到了现如今在新文化的影响之下,虽说对古时的那些张贴之法有所淡忘,但是基本的读句分句应该不会忘的一干二净吧。现在许多地方的很多人们都不理解这其中的道理,只是认为把春联贴上就行了,管它什么上下联的问题,但是我们从这个小小的现象中可以折射出我们国人的普遍劣根性,就是做事的时候不会用心去做只是完成任务而已。像这种态度怎么能使我们的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不能提高如何使我国立于世界强林之间,世界强林中没有我国的立足之地,如何使我国的特有文化传承下去。这看起来好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可以而且完全有可能看出点本质的东西来。所以国家的强盛都是从小事情中体现出来的,我们必须注意这些方面的建设,毕竟民众才是国家的基石,基石坚固不腐国家才可万年永青。
心得体会: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我们传统的民俗文化应该得到继承,这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先辈们对生活的细心总结。继承不仅是对祖先的一种尊重和敬奉,而且还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一种传承。现在这种东西正在渐渐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退,如果再不重视的话,很可能会遗失。
小孩子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懂不了解可以理解,责任不在他们。我觉得从小朋友们开始接受教育起就应该灌输这种思想,让他们逐渐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我们大中国的砥柱中流,如果连春联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都不甚了解,可以想象,我们的民俗文化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将会面临何种境地。老人们虽然对贴春联比较在行,可终究他们已经老了,总有
衰亡的一天。如果这一民俗文化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它将与老人们一同葬于黄土地之下,悄无声息。我们的古老文明也将随之葬送。不能,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逝于我们这一代,传统民俗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并将之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不能丢。
范文三:雷锋的作文:雷锋要不要做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以下是考研屋www.kaoyanwu.com为大家整理的《雷锋的作文:雷锋要不要做》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他一生好事做了无数,**曾题过“向雷锋同志学习。”可是,当代人的行为,又怎能显示“雷锋”的存在。
那天,我在车站里无事闲逛,人很多,但很静。迎面走过来一位老妇人,她步履蹒跚,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
车站里有一个池子,里面开满了荷花,由于季节的缘故,有一支快要枯萎了,弯下了腰。但这并不能遮挡住荷花的魅力。荷叶上的水珠青翠欲滴,阵阵微风袭来,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一阵阵讨论的声音打断了这融洽的环境,我转过身,看见近百人围成一个圈,里面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刚才那位老妇人在地上坐着。我仔细听着两位在争执。旁人七嘴八舌。
不知道围观的其他人有没有看出来,至少我是看出来了,这个老妇人头每根白发下面,藏起来的不是根根黑发,而是一根根的屈辱;这无疑是一个骗局,对此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毫无疑问那个老妇人自己跌倒,年轻人想去扶起她,结果老妇人却把事情栽赃嫁祸给年轻人,想让年轻人赔偿自己。我想,这个过程即使我不往下说,大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把自己善良换成自己的心凉,如果雷锋在世会感到多么心寒。这无疑不证明了那些“老妇人”,“老奶奶”已将冲破了道德的底线。
这时你是不是想到:雷锋要不要做,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社会的大好风气不能被那些人渣破坏。我们要相信,相信这些过着人渣般生活的“非人类”内心深处会有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插在他们的心中。
我不想再围观下去了,漫步到荷花池边,痴痴地站在旁边,看着那一支已经被风吹断了的荷花,我弯下腰,把那支荷花重新插到了几片荷叶之间,虽然我知道它过几天会照样枯萎,但至于现在我还不愿看到一支断了的荷花去破坏整个荷花池的魅力。
”们,不要灰心,即使知道后果你们也必须去扶,因为这些人还要等着您们去感化。 “雷锋
而这些人无时无刻都在接受者屈辱的斥责。
雷锋还要做的,而且是人人都要做的,希望“那些人”配合一下。哪怕是扶起一枝断了的荷花,它也会让帮助它的人看到了美丽。而“你”给了帮助过你的人什么,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范文四:作文要不要教
“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要求”的解读
一、作文要不要教?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这相对于过去大纲仅“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提法,更加突出了: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更多专家发表文章,指出:过去,传统的写作指导,存在一个误区,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写”上,着重讲写作知识、表现技巧,着眼于“导流”,而忽视“开源”,以为作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重复不停地讲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记叙、说明和议论。一句话,只重文章形式的训练,把它看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唯一途径。学生只好硬着头皮去做“无米之炊”,也就会出现“凑、抄、套”、“假、大、空”的情况。
那么,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提倡作文个性化,就是让学生写放胆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加以限制,自由发挥。教师的指导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害怕作文。于是产生了“作文到底要不要教?”的疑问。
对课程标准和专家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并不是不要指导,而是如何指导得更巧,如何指导得不留痕迹。对传统的作文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专家所批评的应该是那种机械的作文指导,把学生规定得死死的,非让学生那么写不可。那是不行的。但不能因为有人作文指导不得法,就全部否定作文指导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认为,强调作文个性化,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绝不是放任自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师不要教了。一次作文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认真指导,认真批改,认真讲评。备课时教学目的的确定、写作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评价方式的选择等等,都要一一考虑周全,并写出较为详尽的教案。我想“作文要不要教?”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二、作文怎么教?
作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研究领域,虽然说“文无定法”“教无定法”,但是我认为作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的作文指导就是要遵循学生作文学习的规律,将学生引入作文学习的大门。作文指导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规律,在遵循学生作文学习的规律的前题下,方法可千变万化。
(一)阅读与习作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来解读一下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大概如果有家长请教我们怎样教孩子写好作文,大家会说:“让孩子多多读课外书。”是的,许多知名的作家都这样说:“怎样写文章,没人教我。我是从前人的书中悟出写作方法的。”——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然而,事物偏偏有它的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很多人爱读书,读报、读杂志。可写起东西来还挺犯难。
要想学好作文,必须读大量的书,这是人所共识的,这是读写规律,是被事实证实了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关键在这个“破”字。
我想,这里的“破”是不是有这样两层意思:
①从表面上看,一本书经过反复精读,新书变成旧书了——读破了。
②从本质上说,“破”字指的是把书的思想、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读通读懂了,即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融会贯通,消化吸收了。这样的精读,才读得有滋有味,才大有收益。
我们了解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把握住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但有助于我们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搞好语文教学。
据说,人有三种:一种对人严,对己松;一种对人松,对己严;还有一种就是对人严,对己也严。我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做第三种:对学生严,对自己也严。“吾日三省吾身”,我想作为语文教师也应“日三省”之,曾子是讲修身,我们讲学习,力争作到读、思、写。
读——阅读,对语文教师来说太重要了,读语文教育类书籍和(几本)杂志要成为家常便饭,它会使我们大开眼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思——思考,可以消化知识,使你今天从各方面获取的知识升华为智慧。思考会使人不甘于平庸,可以孕育教科研的新话题,还可以带来不期而至的灵感。
写——写作。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语文教师,你应该对过去充满感恩和敬意,对未来满怀憧憬和抱负,同时你也必然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怎样才能有这样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语文教师呢?——靠的是“读书”和“写作”。自己要写,也鼓励学生写,老师和学生一起写。要达到师生共同乐此不疲的境界,不管是作文,还是作文教学,就入门了。
(二)作文怎么教的第二方面内容是“走好三步”
第一步:全在不经意之中入门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称为“写作”。目的是降低难度。
我在《新拼图作文》这本书的序言里,注意到贾志敏老师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作文,是一种游戏。他说:
我们都会说话,而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孩子都喜欢游戏,而作文就是一种游戏,一种高尚的智力游戏。
每个孩子认字以后,都应该会写作文,而且都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
作文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掩饰,更不必矫揉造作,装腔作势。
游戏有趣,孩子们才喜欢玩。游戏有规则,孩子们才能玩。
我们分析他这段话的意思,绝不是讲老师要创设一个情境,带领学生做个游戏,然后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那就太狭隘了。我觉得那是一种境界,就是不要把作文当“作文”,或者是说把“写作文”,当成“玩作文”,当成师生在共同玩一个游戏。
这使我想起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写作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怎样才能对“写话”有兴趣,迈出写的第一步呢?我们可以不必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告诉他们“我们都会说话,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是“我手写我口”,消除写作的神秘感。但终究是要让学生写,学生会有兴趣吗?
下面,我就给大家叙述一位教研员的听课手记,从中来感受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
暑假,我听说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少年宫,贾志敏老师要给小朋友上一次作文训练课。
我当然不会放过学习机会,于是就跟着一起去了。在路上,我问贾老师上什么课。贾老师说他也不知道,我说:您没备课?贾老师说:没见到学生,也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备什么课?我心里暗暗觉得贾老师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
进了礼堂,大概一百多名学生,早已黑压压地坐好,等在那里了。只见贾老师三句两句和学生聊天,都从哪儿来的?几年级(2-5都有,中年级多)的?就大体了解了学生的程度。
然后,他说:我们今天学习《怎样写出一篇好文章》,你们能做笔记吗?然后一句一句地读,每句话读两遍,让学生记下来。(我想:贾老师肯定在磨蹭时间,权宜之计,乘学生写字之机思考下面该干什么)写后,他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读自己写的。评谁写得全,听得准,读得好。
接着,他又说:请你们听个故事(120字的一段话),我说两遍,听完了再写。尽管相比刚才有些难度,我觉得还是听写,没教作文。(心说:这贾老师,可真有他的??)于是,也没做笔记。但怕贾老师看见我不认真听讲,所以,等贾老师说完两遍之后,就漫不经心地和学生一起写了起来。这一写,没想到还真有点难度,有一两处怎么也记不起原话是怎么说的了。结果,贾老师再请三名学生到台上读文,竟有学生比我写得好。
同样的讲评过后,贾老师说:下面,请你记下结巴讲的故事。结巴讲故事?(贾老师说,要学生先听结巴说话,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他要表达的意思写出来。) 这下,我突然顿悟:贾老师实际上一走进礼堂就是在教作文,他听、说、读、写四管齐下,从句到段到篇,层层深入,做得那么轻松、自然、没有痕迹,于不经意之中在训练学生写作。
为了记全贾老师训练的层次,我飞快地回忆刚才的教学环节,想把笔记补上,贾老师却在这时开始了他的结巴讲故事:(他用上海话讲,学得惟妙惟肖,俨然是个表演艺术家,学生听起来亲切、好玩。)
“妈妈回来了,捎回??三??三块蛋糕。真??真??好吃。第一块,好??好香,第二块,好??好甜??第三块??唉???妈??妈??妈妈怎么不吃?妈??妈妈说??说“没有嘴巴??怎么吃?”??妈??妈??没有嘴巴???妈??妈??真好,省??省着??给??给??我吃。我??把??把??第三块??蛋??蛋糕??给妈妈吃。妈??妈妈??笑了。”
学生边听边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听过之后,连说“我知道结巴要说什么了”。这时,老师让学生把结巴要说的意思写下来。写后又请了三个小朋友读自己的文章,进行评析:第一个小朋友只原文照录,还是读不懂;第二个小朋友比结巴强一点,基本写出了意思,但语言不连贯;第三个小朋友加上自己的语言,表达得有条理,读得也好,让人一听,不但意思清楚,而且明白。
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了文章要怎样写,而且在不经意中,这些学习任务和要求都变成了学生自己要写、想写、觉得写出来好玩。(可能有的回家还给家长讲)这不是游戏吗?真的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呀!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全身心放松的心理状态,积极地参与“游戏”,因此也就没有了对作文的恐惧感。 “作文,是一种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中得到写作的训练,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境界。这种理念可以指导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教育无痕”。 第二步:要重视造句和写段的练习。
我们知道造句是用书面语言写一句话,作文是用书面语言写一篇话。所以,造句是为写作文打基础的。(我们要这样从作文的角度来认真辅导学生造句。)
从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造句来看,主要问题:
(1) 照搬(抄、套)
(2) 太简单
举例:这里我们来看一位老师是怎样训练学生造句的:
选择词语造句:陈设、普通、浏览、简朴
生1:陈设——**办公室的陈设极其简单。
师点评:这个造句不能通过。(必须这样要求学生)
一是“要自己造”。造句造句,学会了词语的意思之后,要自己独立用它写出一句话才行。这位同学的句子:**办公室的陈设极其简单。句子是对的,没有错。但这个内容,课文里有了,不是自己造出来的。生活中可写的材料很多、很多,要善于发现,选择一些新颖的材料来写。(看来造句也要教学生选材,鼓励写别人想不到、没写过的事物来写。)
二是句子不好,太短。随着年级的升高,或同一班级,针对学习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不能只会说“哪里哪里的陈设很简单”这样的短句。在《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写总理办公室陈设简单时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写得多具体啊!
后来该生在老师的要求下,重新造了这个句子:
生1:周力住在高明小区,他家客厅很大,陈设很华丽。房顶有一盏百合花吊灯,光线迷人,沙发是雪白的,上面还有一层毛绒绒的座垫,水晶般的酒柜里各种名酒发出耀眼的光。
师:这样一改,内容就具体了,而且是自己“造”出来的。
写段的练习
观察一处(个)景、物后,抓住它的特点,如多、美、香??围绕这一特点写具体。如:
天气热。(表现天气热这一特点,不许写出“热”字,要通过别的事物来写。如开始有困难,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词选择使用,比如:太阳、树叶、知了、人、动物、人的语言??写几句话,连成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冷、热闹、美??这些内容都可以练。
除此之处,教师应该注意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第二、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有较强的练笔意识和机动灵活的练笔策略,要重视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以学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更多的是微观的。如写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扩写、改写,把课文中概略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拟游人须知、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等等。此类练笔费时不多,但可以收到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和灵活练习书面表达的双重效果,也会有效地改变阅读课上不动笔的习惯。
第三步:写好一篇习作。
通顺、具体是最最主要的要求。在此前提之下,也可教一些篇章知识:
1、 让学生知道新颖的魅力
有句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不落俗套。
写作文也是一样。有些习作,人云亦云,说别人说过的话,写别人写过的事,这样的作文,读了之后总使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缺乏继续读下去的耐心,这是写作文最忌讳的。写文章,自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我手写我心,以自己
的观察角度,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文章就会有新意,有魅力。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呢?除了上面谈到的材料新颖之外,选择一个新颖的表达角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写作的训练,要从始至终教育孩子有独特的观察、表达的视角,写出自己的个性,“人无我有,人有我奇”。
2、要认清作文指导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设计指导教学
研究成果认为,作文指导的任务大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二是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三是打开学生话语的闸门。
这一认识的思想基础是: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同样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并且有着强烈的与别人分享、向别人述说的愿望。他们的喜怒哀乐、一歌一哭都是作文的好素材,他们的看法、意见、理想、梦境都是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头源水。当他们有了表达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自己相应的语言和自然的文章结构了。 有了以上的认识,也就不难设计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了。
3、周密谋划,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
前面我们已经将过,作文还得教,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教师要做精心准备,周密谋划。首先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某一个年段的学生,在作文方面的要求要熟记于心。另外,对某个版本的教材,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的作文训练安排以及要达到一个什么训练目的也要十分明了,课程标准是统一的,而各个版本教材的训练安排和目的是有差异的。这样我们在作全学期乃至全学年的作文教学安排时,就不致于存在盲目性。一学期乃至一学年一定要有完整的作文训练安排,切不可想到哪做到哪,无计划无长远安排,使作文教学陷入随意性。当然在作学期教学计划时,我们可以留有空间,可结合重大事件及社会状况作些微调,兼顾到作文教学安排的灵活性。
做好学期作文教学安排是作文教学准备的第一步。
下面重点从微观方面谈谈对每节作文指导课,备课的想法。
(1)要备审题。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后面的活动就好进行了,不同的作文题有不同的审题方法,可用找主干,找题眼等方法区别对待,审题要解决使用文体、写作的手法、写作的人称、人称的数量等大的问题。通过备审题把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学生,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虽然没有提供作文题目,也存在一个需要审题的问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重在审清提供的引语、材料以及要求,还需要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话题,不是题目,一般需要自拟文题。
(2)要备材料。材料是作文的依据,不可缺少。作文的材料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指定性的材料,即由教师预先规定好,具体写什么,哪几个材料一定要用上,这一般适宜小学中年级,这样给学生的要求较具体,学生好掌握,第二类是半指定性材料,即老师规定一个可写的范围,让学生自己去在这个范围内选择材料,备课时,老师可准备三五个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第三类是非指定性材料,即完全放开让学生从自已的生活中自由选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以引导学生拓开思路,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
(3)要备思路。仅有材料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仍不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备思路一般可采用列提纲的方式,这样便于指导时板书。不过思路不宜限制过死,只要点拨一下就行了,否则会束缚学生自己的写作思路。同一个题目,教师还可以提供几个思路来启发学生。
(4)要备方法。文无定法,作文指导的方法应灵活多样,要做到因题而异,因人而异,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指导的方法要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这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对于新教师来说,指导的方法要准备充分,做到有备无患。
(5)要备口述。这个“口述”是指学生的发言,俗话说“先说后写,动笔不难”。作文的内容可让学生先说说,在说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或缺陷,教师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备口述不是把学生要说的话备好,而是要做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哪些方面口述,运用哪些方法启发。
(6)要备注意点。作文指导后,向学生提出一些应注意的事项,如书写问题、格式问题、标点问题、修改问题等。注意点明确了,学生写作文也就更规范更认真了。
(7)还有备讲评课的问题。
三、作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作文指导一定要坚持整体推进,从内容入手,在作中指导,顺着学生的内容、思路去指导,切记用形式、方法框死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僵化的文体训练,鼓励自由表达,不拘形式,不宜大讲写法。
2、作文讲评课的重点在于过程, 应当“精讲多练”.
作文课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得到训练的过程, 那么作文讲评课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的过程, 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
对于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来讲, 讲评课的作用不亚于作文指导课, 甚至胜于指导课. 因而, 我们要注意讲评课中看学生写作发展的状况,重点研究怎样修改, 而不是看结果改成什么样。讲评例文的活动要“精”” 尽量少占时间, 学生自己练习修改文章的时间要多, 让学生自己反复阅读自己的作文, 反复琢磨哪些节段需要增补或删节内容, 反复推敲哪些似乎写得不顺的句子, 仔细修改。 随着时间的推移, 积累的丰厚, 学生的认识必会有提高。
3、当前,有些教师比较热衷于让学生互批互改。学生作文写成后, 在小组内传阅, 互相审批串改, 或由某些优秀学生给差生批改。这种做法对学生交流写作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这种做法也使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丧失了修改自己作文的机会, 延缓了”自能作文”的进度。我的意见是, 文章可以互批, 因为旁观者清嘛。 但是修改的工作还是让本人去做, 因为只有他才知道那些真实的素材, 只有他才清楚怎样改符合真实的动机. 所以”互批互改”变为”互批自改”, 可能更恰当一些。
4、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
作文教学要靠的是教师深厚的作文教学基本功,这种基本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 因而, 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分析, 指导学生作文, 例如:当发现学生作文内容不具体的问题后, 教师要心中有数, 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补写才会具体,是缺少语言,还是动作? 是需要补写心理活动,还是环境描写?
遇到这些问题,教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时的你,就像乐队演奏时的指挥家,你的指挥棒指向小提琴,小提琴就演奏;指向圆号,圆号就演奏;指向钢琴,钢琴就演奏。这样,在你的指挥棒的指挥下就会奏出和谐而又优美的乐章。 以上是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和建议,谨供大家参考。谢谢!
范文五:作文:要和平,不要战争
2015年9月3日早晨,平时喧闹的小区道路上特别安静,一个人也没有。只有金子般的阳光洒落,微风吹动树叶。在这和无数个清晨一样看上去美好祥和却又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我和所有人一样,早早地呆在电视机前,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一起观看了“胜利日”阅兵仪式,度过了一点儿也不普通的一天。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阅兵,我问妈妈什么是阅兵,阅兵是哪两个字。妈妈说,检阅的阅,当兵的兵。阅兵,就是国家领导人检阅军队。我又问,那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阅兵?妈妈说,为了展现我们的国家很强大,人民很团结,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像以前一样被别的强大的国家随便欺负,为了告诉所有在和平年代出生成长的中国人不能忘记历史,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第一次观看阅兵,我很好奇,也很激动。
正式阅兵之前,我看到了****和他的夫人**迎接各国来宾的仪式,有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委内瑞拉,还有很多我平时都不熟悉的国家,我干脆抱来了我的地球仪,在上面一个一个地找,这些都是反法西斯的国家。法西斯派的国家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这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的国家都在战火中,人民经历了很多痛苦。
正式阅兵开始了,最激动人心的是升国旗,国旗仪仗队的旗手们步伐铿锵有力,在雄壮有力的国歌声中有力地挥动旗帜,国旗冉冉升起,衬着背后湛蓝的天空闪闪发亮,所有的人,包括我和我的家人,都齐声高唱国歌: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我想,从此以后,当我们在学校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心情了吧!
军乐团在唱一首首革命歌曲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唱,一会儿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一会儿是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这些歌我只有一两首在电视上听到过,可是爸爸妈妈都唱得特别熟练,歌词都一点不会错。我采访了他们,发现外公外婆都听过这些歌曲,而爸爸妈妈说他们上学的时候在音乐课上都学过呢。看来,真的是越到我们后面的小朋友,对这段历史接触和了解得越少,我们的确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多多地去学习,不忘记历史。妈妈说,**的讲话中,就有一句很重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我还不是太懂。
还有那些老兵,他们都八九十岁了,比我外公外婆年纪还要大,他们都是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英雄,有些是八路军,有些是新四军,还有些是国民党的兵,可是不管那时候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的英雄。还有更多的英雄在战争年代牺牲了,像后来我看《开学第一课》时候看到的左权将军,他牺牲的时候他的女儿才两岁,他很爱他的女儿,但是他的女儿却再也见不到爸爸,直到后来在博物馆看到爸爸的雕像,才知道爸爸的样子。左太北奶奶抱着雕像哭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哭了。
我希望这些老兵,这些牺牲的英雄的后代,他们的晚年生活也能幸福,和我们一起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享受到来自所有人的尊敬。
一边看电视的时候,外婆还一边给我讲外婆的妈妈给她讲的当年日本飞机轰炸重庆的往事,说有一对城里的小姐妹跑到乡下逃难,可是妹妹没能跑出来,姐姐一直哭一直哭。还有一个孕妇在街上被炸死,特别惨。
我在心里想,要是当年日本和所有法西斯国家没有发动战争该多好,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死去,全世界和平幸福地生活多好啊。我都不能想象假如今天爆发这样的战争,那是多么的残酷!
当和平鸽和彩色的气球腾空升起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祈祷,鸽子啊,你们飞吧,飞到那些妄想发动战争的人头上,告诉他们,我们要的是和平,不要战争!